岑参的诗篇1
但我更偏爱的是那里的历史遗存,
每当走入一座孤城,就好像与唐代诗人岑参有约,
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领略历史的苍凉之美。
在***几年时间,我寻访过不少历史故城,虽然见到的多是残破的墙垣和满地荒草,但在我的眼前时常幻映出高耸的城楼和萧萧车马,而几乎每一座故城的辉煌历史都可在唐代的边塞诗中找到佐证。人们对西域那片辽阔地域的了解,风霜雨雪、铁马冰河的印象多是来自边塞诗中。西域的自然风光雄奇壮美,但我更偏爱的是那里的历史遗存,每当走入一座孤城,就好像与唐代诗人岑参有约,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领略历史的苍凉之美,于是,我携带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的《岑参边塞诗选》,作为了解西域胜迹的索引,开始了寻访之旅。
岑参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作为小官吏,他的文学成就远高于他的仕途功名。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入朝,奏调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随同到达今天的库车。岑参第二次出西域时是去北庭都护府(今***吉木萨尔)任职,前后共6年。期间沿着丝绸之路,度陇头,穿河西,出阳关,过流沙,足迹几遍天山南北,他对沿途各地风光和边塞的征戍生活的长期体验,使他获得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为唐诗扩大了题材范围,留下了80多首边塞诗歌,也为后人留下了有关西域风情的珍贵记录。看今天的***风光风情,与岑参诗对照,已经远不可同日而语,沧桑变幻,时代更迭,但我想象,脚下的一块块坚硬的路面和砖石应是岑参踏过的,假如岑参再世,故地重游,当惊世界的殊变。
岑参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世居江陵,后迁河南登封,祖父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死得早,家道衰落。岑参幼年聪颖过人,饱读诗书,20岁到长安求取功名,直到唐玄宗时期,30岁的岑参才考取进士,授兵曹参***,两次到西域,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元年(公元756年)从西域归来,后官至嘉州刺史,人称“岑嘉州”。
岑参出西域时期,正是唐王朝全面统一西域的时期,当时一个空前强大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但是西北边疆大食、吐蕃等少数强悍的部族时有侵扰,战事仍然不断。在西域设立最高******管理机构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也是为了稳定边疆,减少战乱,岑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西域的,在他的诗中,多是表现当时的***旅生活,也让人们记住了安西、北庭和轮台等地的边地民情和自然风光。
“安西”——库车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岑参随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来到西域。“安西”是安西都护府的简称,节度使驻地龟兹,即今***的库车。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第一个******机构,标志着唐朝在天山东部地区***治的确立。
按照今天的路线***,岑参是从京城长安过河西走廊,经武威、敦煌、哈密、吐鲁番、焉耆等地到达库车的。入安西途中,岑参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作,笔下的热海、火山、雪海、沙碛、龙堆、盐泽,以及严寒酷暑、风狂雪暴等,展现了西域特殊的自然环境。一首《沙碛》展现了空旷无边的沙漠***景:“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经火山》以充满奇情异彩的诗句描写了吐鲁番盆地炎热逼人的气候:“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银山碛西馆》则通过描绘银山峡口的自然风光和严酷的气候,表现了岑参想在这艰苦的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愿望:“银山峡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风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岑参到达安西节度使所在地龟兹,又作《安西馆中思长安》描写羁旅寂寞、返归无期,因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
由岑参说到龟兹,则是一个不尽的话题。有一首当地的古老民歌曾这样歌唱:“假如有通向东方的道路,它就是古老的龟兹,它是神灵慈爱的航迹,光明的舞蹈,传遍大地每个角落的歌声……”龟兹古国立世千年,鼎盛时期的疆域东到库尔勒,南至塔克拉玛干,西到巴楚,北至天山腹地。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说它国民和睦,善歌舞,都城繁华,佛窟遍布,寺宇辉煌。
的确,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龟兹一直是塔里木盆地北缘,乃至***地区的文化、经济、***治和***事中心。汉代的西域都护府、唐代安西都护府均设于此。龟兹古国既是丝绸之路上繁华的都会和商埠,也是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这一地区深受古印度犍陀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由龟兹、羌、汉、柔然、吐蕃、回鹘等民族和部落的先民们共同创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克孜尔石窟、昭怙厘大寺等大量的石窟群和佛寺遗址,丰富多彩的龟兹乐舞,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彩。如今人们来库车旅游观光,既能饱览天山和大漠风光,也能寻到岑参时代的历史遗迹,感受丝路重镇的文化魅力。
“北庭”——吉木萨尔
岑参在安西2年多时间,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春,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岑参随至河西节度使治所武威,后返长安。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又随同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封常清去北庭(今***吉木萨尔),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岑参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非常丰富,更多的是歌颂边防将士英勇豪迈的战斗生活以及不畏艰难的顽强斗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半夜***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还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这首诗以歌咏白雪为主要内容,色彩瑰丽,气势磅礴,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深情厚谊,堪称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诗一开头,就把边地奇寒、飞雪的特异风光和壮丽景色,通过典型事物,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出来。北风卷地,连那坚韧不拨的白草,也为之摧折。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竟成了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这境界该是怎样的新奇壮美!
我是带着虔诚的景仰之情走进北庭故城的。北庭故城位于吉木萨尔县城北十几公里,当地人俗称“破城子”,尽管是残垣断壁,但规模宏大的轮廓仍清晰可辨,城址平面布局呈不太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长约1公里,分内外两城,均有护城河环抱。古城中楼台衙署遗迹犹在,我不知哪一处土丘是岑参曾经生活和处理公务的地方,但是他创作的30多首有关北庭的诗篇却像袅袅余音飘荡在北庭故城的空间里。
“轮台”——乌鲁木齐
岑参在北庭时经常随节度使封常清离开庭州驻节轮台,所以在他80多首西域诗中21次出现轮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他居住和多次描写的轮台城,经过学者多方考证认为,就是现在乌鲁木齐城郊的乌拉泊故城。唐轮台废弃后,乌鲁木齐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成为全疆***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亚欧大陆中部的繁华都市。久居乌鲁木齐的人读到岑参的诗句倍感亲切,只缘与轮台故城相隔咫尺。
唐轮台故城位于乌鲁木齐南约15公里处,城垣高大宽厚,城墙夯筑,周长约2000米,4个城角各有角楼遗迹,城门外突,城垣中部有对外瞭望的孔洞,东门外有宽阔的护城河故道,从浩大的工程建筑和***事设施来看,它显然是具有***事意义的屯兵重地。
岑参的名字和轮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以“边塞诗人”著称并真正能从内涵上展现出大唐雄风的,非岑参莫属。岑参在北庭和轮台生活了3年,目睹了边关雄奇深远、艰苦卓绝的边防事业,因而在***旅之余写下了许多有关轮台的名篇绝唱——“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岑参诗中对风雪、石头、黄沙的描述,以及对夜半行***的描写,也给后人留下了当年西域生活的记录。
岑参的诗篇2
一、岑参西域文化情结产生的基础因素
(一)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治局面
唐代社会的开放格局是唐歌创作开放局面的重要前提和条件,而唐社会和唐诗歌的开放格局都为岑参的诗创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文学氛围,同时也是岑参接触西域文化创作出优秀边塞诗歌的重要前提。唐代社会的对外开放,不仅体现在汉族对外国人、汉族对待其他少数民族开放方面,更体现在中原等核心要害地区对外国和边境地区开放方面。唐朝皇显示出了海纳百川的情怀、包容天下的长远眼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联如父母。”到玄宗时,“国朝一家天下,华夷如一”;在思想和宗教领域,唐王朝对外来的三教也持宽容和接纳的态度;在国家事务中,唐代一个国家的博怀和强大国力,体现在在保证边境和平稳定的前提下,宽容接受了周围的少数民族。唐代开放社会的结构意识,乃博大的胸怀气概,宽容的宗教思想;强大的经济实力,外国***事帝国的边疆稳定的细化,在文治武功的舞台上异族和蕃将得以驰骋其才、张扬其志,所有都形成了唐代开放的社会和***治局面。
(二)盛唐昂扬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唐开元天宝年间,当时唐王朝经济繁荣,***治稳定,文化繁盛,威名四海,出现了空前盛世。杜甫曾有诗描写这种盛世面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凛俱丰实……”人生活在这个盛世之中,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呈现出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独特精神,具体体现为积极的情感,远大的抱负,豪迈的气魄,宽广的胸怀等,并逐步积累成一个繁荣的国家心理气象。
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一书提到“盛唐之音”,引进了异国的习俗、礼仪、服装、配饰、音乐、美术、舞蹈以及宗教这些元素。无所畏惧的唐代,公然地引进和吸收,毫无束缚,大胆地创造和创新,打破框架,不落窠臼,突破传统,这就是产生文艺上所谓“盛唐之音”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
(三)西域独特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的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地貌地质、气象、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岑参边塞诗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与西域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不解之缘。西域独特的物候与自然景观,令岑参惊异而兴奋,他用手中那支诗笔,酣畅淋漓地写出了很多很多神奇瑰丽的边塞诗作。
(四)岑参两度赴西域,历经西域各地
岑参曾两度出塞,东起交河西至热海,沿着天山南北,遍历西域各地。正是由于诗人深入西域广大地区,走过西域的每一个角落,才为他的边塞诗创作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题材,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上唐代西域的状况。根据岑参的诗作,可以考证他到达过的西域地区。岑参所留下的诗篇,大概恢复了诗人西域之行的大致路线(诗歌不一一赘述)。岑参从长安出发,经过咸阳到陇山,过陇山至秦州、渭州、金城、过河西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出玉门关。以上,是岑参从长安直到今甘肃玉门关所经历过的地区和路段,也是诗人西域之行的玉门关以东一段路线。
出了玉门关西行,岑参曾经远赴交河,也就是今日的***境内:吐鲁番、经银山,至焉省(焉省,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过铁门关到安西、北庭、轮台、西至热海。这些都是岑参西出玉门关后所到达过的西域地区。
二、岑参思想中的西域文化情结
(一)赞美西域壮美山川
边疆奇特的美景和西域各少数民族的民情风俗的亲身感受让岑参对这片土地有了深沉的情感,他热爱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他常常浓墨重彩地描绘、毫无拘忌地热情赞美西部边疆的壮丽山川、奇俏景观和多姿多彩的异域生活场景,表达对边疆深沉的爱:“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此乃岑参第一次见到火山所作的《经火山》,他为祖国西北边塞如此壮丽、壮美的山川而感到十分惊异和惊奇,诗中描写了许多独特景象,意境变幻多端。
(二)热爱异域风情生活
西域异族的生活风情在岑参所著的边塞诗中随处可寻,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说道:“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诗云:“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诗云:“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可见,诗人对胡琴、琵琶、羌笛等音调、色彩浓郁的地方乐器充满了喜爱。
诗人对充满浓郁生活风情的西域生活往往给予浓墨重彩的描述和诉说,描述的背后不仅仅是诗人对这片异域生活的向往,更是对这片异域土地的热爱。
(三)反对外来侵略,平等对待少数民族人民,维护多民族团结一致
天宝十年,阿拉伯帝国的士兵入侵安西四镇,昭武诸国合力相助一同攻唐,高仙芝出兵反击,岑参所著《武威送刘丹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升府》盛赞声势浩荡、所向披靡的土蕃、汉甲兵再战斗中的凌然悍气,也表达了各族人民,共同维护和平,凝聚力量维护国家统一的强有力的感慨之情。即使是对发动战争的汉族统治者,岑参也同样不留情面,在其所作的诗歌中对汉族统治者的批判也从不留情。《送狄员外巡按西山***》中写道:“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流露出诗人对当时唐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严厉批评统治者推行的扩张***策是弊大于利,是危害国民、破坏和平统一的失策之举。综上所述,岑参站在一个反侵略、维护民族平等、国家统一的公正、客观立场之上。
岑参的诗篇3
以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是当时诗坛上影响较大的诗派。因为岑参的边塞生活体验最为丰富,他两次从***,主要出于边塞立功的慷慨豪情;他又是一位性情极为好奇的诗人,因此他重点以边塞、从***等为题材,总是以浓重的色调描绘西北边疆的奇丽风光和异域风情及守边将士在极其艰苦环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等来显示其艺术特色。这些边塞风光和风情,一到他的笔下,便全部变得神奇瑰丽起来。由于特殊的***旅经历,所以岑参成为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其诗风雄健豪伟,奇丽险怪,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岑参的这些边塞诗,极大开拓了边塞诗歌的内容和范围。从而使边塞诗歌内容十分丰富广阔,创造出边塞诗歌广阔境界和新颖风格。
如果说岑参的边塞诗是“奇逸而峭”,那高适诗则“悲壮而厚”。尽管岑高二人虽然都有***旅生涯的体验,他们是同时代的边塞诗人,但诗风却不尽相同。作为一位真正具有***事才能的***治家和著名诗人,高适的诗歌融汇了对边塞生活的实地体验和冷静观察,因为他们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大小无数次战争,亲身体验过丰富的战争生活经历。同时也无数次亲眼目睹过边塞风光。他总以***治家的眼光深刻揭示边防***策的弊病,以***论的笔调表达对战争的意见,反映现实的深度在同时代的边塞诗人中首屈一指,特别是代表作《燕歌行》。全诗以奔放的语言,沉郁苍凉的风格,描绘出战争的激烈艰苦和战士们的英勇精神;同时对边庭主将骄奢***逸,不惜士卒行为表示不满,表现了作者对士兵的同情。诗中所描写的如:“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问”,“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群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等;充分表现战争的极其残酷和艰辛,同时也歌颂了将士们勇敢的杀敌精神及爱国情怀。
边塞诗派中还有一位享有盛誉的诗人是王昌龄。他的诗以五古、七绝为主。历史上号称“七绝圣手”。如果就体制之备,题材之广和数量之多说,实不如岑参高适和李白杜甫;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岑参高适而三,宫怨诗与李白争胜,卓然为盛唐一大家。他的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选语之奇,均有独到之处。殷瑶说他的诗“惊耳骇目”,刘晌说他的诗“绪微而思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多是写将士豪迈气概的。如:“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以及“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日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等。这些诗可以说是气壮山河,如闻战场的鼓声,如见战斗的场面。沈德潜说: “少伯(昌龄字)塞上诗,多能传出义勇”,将士们抖擞的战斗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被诗人以强有力的语言充分表现了出来。所以诗境慷慨而昂扬,令人振奋。
与岑参高适的边塞诗相比,岑参高适的诗善于用长篇的七言歌行,铺写塞外风光和战争场面,意境雄阔高远,色泽浓烈,笔力粗犷,以雄放的风格见长;而王昌龄则以短小的七绝形式,概括凝练的语言及和美的音律,抒写战争***情,寓雄浑与自然之中,表现出清峻的风格。王昌龄的边塞诗更多在于意和境的结合,使意和境浑然一体,开拓出超凡绝俗的艺术境界。边塞诗派所创造出的独特而又丰富的意境美,同田园诗派及其他诗派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并且在诗意提炼和诗境创造上,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岑参的诗篇4
女儿委身局长:
慈父耳光响亮心有多痛
“爸爸,我交了个男朋友,并且怀上了他的孩子。”2004年6月24日,19岁的陈玲回到老家,悄悄向父亲陈大山告诉了一个羞于启齿的女孩秘密,令陈大山顿时瞠目结舌!
“他是谁?是干什么的?”陈大山迫不及待追问女儿。当陈玲说出同居男友的名字时,陈大山头脑“嗡”的一声,差点昏厥过去。
原来,陈玲所说的“男朋友”名叫岑诗东,是有妇之夫,现任海南省定安县公安局副局长。
“你这个不要脸的东西,看我不打死你!”陈大山暴跳如雷,对女儿左右开弓,耳光响亮。陈玲被扇得眼冒金星,向父亲招供了自己从纯情少女沦为“二奶”的心路历程――
2003年底,陈玲应聘到定安县定城镇一家宾馆做服务员。有一次,一位英俊帅气的警官到宾馆消费时,对陈玲一见钟情。此后,这位高大威猛的警官经常约陈玲出来喝茶。慢慢地,陈玲知道了这位警官的显赫身份:他叫岑诗东,是定安县人。1984年从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南省定安县公安局预审股。因工作出色,很快被提拔为预审股股长,期间兼任过局长助理。1999年,岑诗东因屡破大案要案而官升至副局长,分管刑侦工作,此后荣立过个人三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2次,并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起初,面对岑诗东的狂热追求,陈玲躲躲闪闪。她听说岑诗东的妻子是个医生,女儿正读高中,陈玲不愿意扮演“狐狸精”角色。岑诗东仍不气馁,经常对陈玲甜言蜜语,送些小恩小惠。甚至对她说:“你只要跟我好,我不会亏待你的家人。”这句话,让陈玲的防线崩溃了。
原来,陈玲自幼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在她一岁时,父母分开了。父亲陈大山既做爹又当妈,含辛茹苦地将她抚养成人。这之间,不少人给陈大山介绍女友,这位心地善良的汉子担心女儿受到继母***,始终不肯再娶。看着女儿一天天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陈大山沧桑岁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陈玲2003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大学,为了不拖累父亲,她悄悄撕碎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外出打工赚钱。怎奈工资太少无法报答父亲。如今公安局副局长岑诗东承诺“关照”其老爸,陈玲禁不住怦然心动,半推半就地倒在了这个大她28岁的中年男人怀抱……
后,岑诗东在外面租房将陈玲包养起来,每月支付给她2000元生活费,还经常给她购买名牌服装以及金戒指、金项链等贵重礼物,将陈玲宠得像个公主一样。不久,陈玲珠胎暗结,她决定生下孩子套牢岑诗东,以便自己和父亲今后有个靠山。
“浑蛋,你小小年纪真是鬼迷心窍!”听了陈玲的诉说,陈大山将女儿骂了个狗血淋头,逼着女儿做人流,并要求女儿与官员情夫一刀两断。
为了不让父亲伤心,陈玲堕胎后表面上答应跟岑诗东分手,但暗地里仍然和副局长缠绵悱恻,导致她第二次怀孕。
陈大山听说女儿仍然在继续充当“第三者”,气得差点吐血:“我们陈家丢不起这个脸。如果你再这样自甘堕落,就断绝父女关系!”陈大山再次劝说女儿堕胎后,将女儿软禁在家7天“面壁思过”。陈玲不思悔改,陈大山一怒之下将其逐出家门。
此时的陈玲看上去已经陷入情网欲罢不能。面对岑诗东的关怀呵护与火热激情,陈玲非常陶醉,第三次怀上了孩子。陈大山彻底傻眼了!
陈玲第三次独自走进妇产科那天,她身体非常虚弱。因许久没回家,她突然想念起父亲,在打给父亲的电话中忍不住哭了起来。
陈大山虽然将女儿逐出家门,但心却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女儿。如今听说女儿又躺上手术台,陈大山心疼得直掉泪,他丢下父女恩怨赶到医院照顾女儿。看到女儿憔悴的面孔,陈大山的心软了:“孩子,既然你执迷不悟非要选择走这条路,爸爸不再难为你,只希望你真正过得开心幸福。”不过,在无奈认可女儿“第三者”身份的同时,陈大山给女儿划了一条不能逾越的底线:“千万不能破坏别人家庭。”叮嘱女儿做一个本分人。
此后,陈玲遵照父亲的教诲,一颗躁动的心渐渐平稳下来。就在她与公安局副局长的婚外恋渐入佳境时,因第4次怀孕而陡然掀起波澜。
捍卫女儿子宫:
接纳“编外女婿”蒙羞受辱
陈玲摆正自己“二奶”的位置后,不再向情夫提出额外要求,在岑诗东面前表现得柔情似水、小鸟依人。岑诗东为此非常满意,大加赞赏陈玲“通情达理”。为了博取陈玲芳心,岑诗东开始履行自己的承诺,利用职权和影响力,为陈玲的父亲谋福利。岑诗东首先拟将陈大山安排到一家单位做门卫。这家单位的领导得知岑诗东与陈大山的微妙关系后,开出了很高的工资。不料,陈大山不领这份情,断然拒绝接受岑诗东的好意。在陈大山看来,利用自己女儿的肉体和灵魂去获得一份轻松的工作,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不久,岑诗东又让一家公司送给陈大山一些“干股”,让陈大山不投资一分钱,就能在这家公司坐收渔利。陈大山一下子火了,他冲着陈玲发怒道:“你去告诉岑局长,我老陈人穷志不穷,咋能做出这种缺德事呢?”在陈大山看来,如果自己接受这家公司的“红利”,就与“强盗”没有什么两样。
陈大山数次拒绝女儿情夫的恩惠,甚至岑诗东提着厚礼前去拜访时,陈大山也躲着不见,令岑诗东肃然起敬。他对陈玲说:“真想不到,你老爸脾气这么犟,他是条汉子!”此后,岑诗东对陈玲更加体贴,经常带着小情人到三亚等地游山玩水,在浪漫旅途中翻云播雨,在豪华宾馆里颠鸾倒凤,激情澎湃很快播下孽种:2005年12月,陈玲第四次怀孕。
陈玲像往常一样,独自去堕胎。妇产科医生告诉她:由于陈玲数次人流,其子宫受到严重损害。如果这次继续刮宫,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而且可能导致终身不育!
“天啊!”陈玲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片漆黑,一下子瘫痪在地。
“女人一生如果没有生育,是一件遗憾、悲哀的事。”陈玲向情夫表达了要做未婚妈妈的强烈愿望。
岑诗东大惊失色,坚决要求小情人做掉腹中胎儿。两人为此第一次发生了激烈争吵,互不妥协。
岑诗东恩威并施,陈玲寸步不让。岑诗东灵机一动,抛出了一个诱人的条件:如果陈玲这次堕胎后造成终身不孕,他愿意补偿一大笔钱,让小情人一辈子衣食无忧。此外,岑诗东还承诺将来给陈玲抱养一个孩子,他出钱抚养成人。
“我只要自己的亲生骨肉,不领养别人的孩子。”陈玲拒绝了岑诗东的提议,两人的裂痕越来越大。
眼看着小情人的肚子渐渐凸起,岑诗东每天如坐针毡。就在他焦头烂额时,忽然想起了一个人――陈大山,顿时双眼一亮!在岑诗东看来,这位骨子里有一股傲气的汉子,不攀权附贵,过去曾三次威逼和劝说女儿堕胎。如今只有通过他才能让陈玲放弃做母亲的念头。于是,岑诗东厚着脸皮找到陈大山,声泪俱下地恳求陈大山“深明大义”。不料,却碰了一鼻子灰。
陈大山从头到脚冷冷地打量了岑诗东一番,说:“亏你还穿着这身警服,咋就没有一点人性呢?”陈大山这次一反常态,出乎预料地力挺女儿保胎。理由非常简单:“阿玲这孩子从小‘没有’娘,她想当一回妈妈,体验做母亲的那份感受,有什么错呢?”
岑诗东几乎没辙了。尽管他此后又通过多种形式施压,但收效甚微。因担心公安局副局长采用狠招迫使自己就犯,陈玲干脆躲藏起来,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等待着腹中小生命的降临。
2006年9月16日,陈玲顺利分娩出一个女婴,她给孩子取名叫甜甜。当她将伸进女儿小嘴巴的那一刻,终于体验到做母亲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受,幸福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惊闻陈玲产下私生女,岑诗东无奈只好接受了这个现实。他给小情人在海口购买了一套74平方米的房子,安顿好二奶与私生女的生活。然后,他又将陈玲的父亲和继母接过来照顾小甜甜。
从此,岑诗东在定安县和海口市便有了两个家。他每周抽两天时间来到海口市,与小情人一家人同吃同住。岑诗东对陈大山非常尊敬,见面就亲切地叫“爸”。这一声“爸”的称呼令陈大山非常尴尬。女儿给人家做“二奶”,如今又与“编外女婿”同吃同住,陈大山蒙羞受辱却又说不出口。
岑诗东在两个家之间来往穿梭,游刃有余。就在这时,一纸调令打破了生态平衡。
父爱过度宽容:
“情人”嚣张争宠命丧黄泉
陈玲当上未婚妈妈后,特别感谢她的继母汤敏,经常和汤敏在一起无话不谈,两人情同母女。
原来,陈玲对父亲非常孝顺。她参加工作后,第一件事便是给老爸找个老伴安度晚年。经过千挑万选,她有幸遇到了具有菩萨心肠的汤敏。陈玲亲自做媒,撮合父亲与汤敏成就了一对好姻缘。在陈玲一不小心成为二奶并数次堕胎后,她都将自己的心事和伤痛向继母倾诉。汤敏一直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关心和安慰着陈玲。尤其是在陈玲铁了心要做未婚妈妈这件事情上,一生未曾生育的汤敏对陈玲说:“孩子是上苍送给女人的最珍贵的礼物,阿姨支持你做个幸福的母亲。”
在汤敏的精心照料下,外孙女小甜甜长得聪明可爱。当她会叫“爸爸”的时候,就把岑诗东当成心中的偶像。
原来,岑诗东爱好体育运动,喜欢篮球、排球,田径也有一定的专长,运动场上经常出现他的矫健身影。每当在电视上看到爸爸生龙活虎的场面,小甜甜高兴得手舞足蹈。2008年5月上旬,奥运圣火在海南传递,作为定安县唯一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岑诗东被推举为火炬手。小甜甜专程跟妈妈前去观看。当看到爸爸高举圣火奔跑的英姿,大声高呼:“爸爸,加油!”身旁的陈玲双眼潮湿,幸福得头晕目眩。
岑诗东也对乖巧的私生女产生了感情。为了提升私生女的生活品质,岑诗东筹借5万元,汤敏也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合资购买了一部私家车送给陈玲,让她经常带着小甜甜到处兜风,乐得小甜甜合不拢嘴。
以亲情为纽带,岑诗东与“二奶”陈玲的关系步入了稳定期。2008年10月,春风得意的岑诗东再次官运亨通,升迁调任为定安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坐上这家单位的第一把交椅后,岑诗东的天平开始倾斜。
原来,46岁的岑诗东决定在官场作最后一搏,自认为有望升迁为副县长。有人劝岑诗东私生活不要太张扬,以免影响仕途。于是,岑诗东以各种理由为借口,减少回到海口那个“家”的次数,引起了陈玲的强烈反弹。
起初,遭受“老公”冷遇的陈玲只是不停地打电话、发短信,催促岑诗东“回家团聚”。岑诗东不是搪塞,就是关机。后来,陈玲干脆从海口驱车赶到安定县,在***府办公大楼门外“堵”岑诗东,令岑诗东大为恼火。有好几次,岑诗东正在主持召开会议,陈玲不停地在楼下按汽车喇叭,搞得岑诗东烦不胜烦。
想到岑诗东在大奶与二奶之间厚此薄彼,陈玲醋海翻涌。她有一次威胁说:“你如果今晚不回到海口,我就带着小甜甜到你老婆的单位去要人。”岑诗东闻言色变。因为,他的女儿正在读大学,如果包“二奶”的丑闻被妻女知道后,将会对他的家庭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在陈玲展开“争宠”的活动中,陈大山几次想出面干预制止女儿,但看到身边的外孙女不停地叫着“想爸爸”,陈大山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吞进肚里,对陈玲的言行表露出奇怪的“宽容”。
陈玲觉得,父亲的沉默就等于对自己“争宠”的鼓励。因此,她变本加厉地向情夫“讨个公道”,导致矛盾频频升级。
2008年12月18日下午,陈玲带着女儿再次堵在定安县***府门口,旨在“挟持”岑诗东回到海口的家中重温旧梦。下班时,县***府的官员们目睹了这场“爱情秀”,令岑诗东无地自容,只好屈从“二奶”的命令。
一路上岑诗东心神不定,加大油门。陈玲一边追赶“老公”,一边打电话给岑诗东:“你再不减速,我开车撞死你。”说罢,她将时速突然提高到140公里,在超车的惊魂刹那,岑诗东被生死追赶吓得魂不附体。
在海口市的“二奶”家吃过晚饭后,岑诗东亲了亲私生女,执意要赶回定安县。陈玲挤上了他的车,意在阻止情夫与老婆同床共枕。
当晚返回定安的路上,联想到“二奶”在高速公路欲撞死他的那幕,岑诗东仍心惊肉跳。再想到这样下去,二奶极有可能让他身败名裂,甚至县长梦也会灰飞烟灭,岑诗东动了杀机。当他回到定安县之后,与好友许雷一起,用裤带将陈玲残忍勒死,沉尸于定安县雷鸣镇南扶水库。
2009年1月6日,陈玲的尸体浮出水面。不久,岑诗东和许雷便露出了狐狸尾巴被抓获归案,于2月24日被检察机关批捕。
面对女儿香消玉殒,陈大山几次哭昏在地,痛悔自己的过度“宽容”导致爱女命丧黄泉。他抱着外孙女含泪来到监所探望凶手岑诗东,问了一句:“甜甜咋办”?岑诗东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叩首谢罪,向“编外岳父”交代了“后事”,便泣不成声。
第二天,岑诗东的妻子带着厚礼替夫赎罪,恳求陈大山将小甜甜交给她抚养。陈大山抹了一把老泪说:“我也有错,就让我用这把老骨头告慰女儿的在天之灵吧。”他和妻子紧紧地搂着外孙女,不让别人抱走这个不满3岁的小女孩。
岑参的诗篇5
关键词:瀚海;塞外送别;雪中送客
岑参此诗中“瀚海”是沙漠吗?一次偶然机会,我按照岑参第二次出塞的模糊路线,从百度地***上搜索其历史足迹,你会发现在“送武判官之地”没有半点沙漠的影子,相反都是一片葱绿,甚至是河湖纵横。现在如此,千年前唐代,此地更是水草肥美之地,哪来的“沙漠”。于是我边翻史籍和前人及当代人研究成果,我确认“瀚海阑干百丈冰”的瀚海不是沙漠,而是诗中“轮台”城西的湿地,一片巨大的湖泊。即现在******自治区阜康市六运古城以西的有关区域。
在岑参的诗中,还有一首提到了“瀚海”,其中《陪封大夫宴瀚海亭纳凉》有:“细管杂青丝,千杯倒接。***中乘兴出,海上纳凉时。日没鸟飞急,山高云过迟。吾从大夫后,归路拥旌旗。”可见“瀚海”一定是有所指,并且在驻***驻地之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瀚海亭纳凉》为岑参同一时期所做,可见瀚海和瀚海亭存在必然联系,瀚海亭应在瀚海边上。我国西北的大湖,常被称为“海”,“瀚海”是不是湖泊呢?
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看诗人的观察周围景物立足点,可以看出,具有“阑干百丈冰”的瀚海,必在诗人视野范围之内;从送别地看,瀚海就在轮台附近。只要确定唐代轮台的地理位置,瀚海就在眼前了。唐代轮台古城在哪,史家争论颇多,唐轮台在今天的******自治区阜康市境内的六运古城,这个说法最为可信。“瀚海”就是轮台西边的大湖,那时叫瀚海。
754年,封常清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并兼任伊西北庭节度使瀚海***使,是唐代西北边塞的最高******长官,瀚海***是西北最强大的***队,封常清是司令官,轮台城是其多次西征的司令部所在地。是年岑参封常清荐为判官,第二次出塞,夏,陪封常清荐在城外瀚海边的瀚海亭纳凉,有了“***中乘兴出,归路拥旌旗”的诗句。755年8月,大雪来的早一些,封常清在轮台中***帐设宴送武姓判官回长安,岑参等作陪。天冷极了,“瀚海”都结了厚厚的冰,送别的宴席其乐融融。
岑参的诗篇6
1.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题)
《选读》:选自《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人)。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有《岑嘉州集》……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注: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四月,诗人岑参受北庭都护封常清延揽,入封常清幕任北庭节度判官,六月随封常清至北庭。九月,封常清西征阿布思余部,岑参赋此诗送行。
案:《选读》注释未涉写作时间和背景。
“奉送”对象为封常清。《唐诗别裁》诗题“奉送”下有“封大夫”三字,封大夫即指北庭都护封常清。《资治通鉴》卷二一七:天宝十三载三月,“程千里执阿布思献于阙下,斩之。甲子,以千里为金吾大将***,以封常清权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 。“轮台九月风夜吼”,天宝十三载九月,封常清出兵北庭西征。“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献上》)岑参六月随封常清至北庭,九月赋此诗送行。
出师之地在北庭。北庭,即庭州,治金满县,旧址在今***吉木萨尔县北二十里北庭古城(吉木萨尔即金满之维语音转)。北庭古城遗址东半部尚有残垣,南北长约五六里,东西宽约三里,气势宏阔,内城尚有西门残址。惟城内被挖掘破坏已尽,遍地碎瓦片,坑坑洼洼,遍生骆驼刺。内城西壕中有大片白草。此即当年封常清出兵处。
作于同时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与《走马川行》内容相近。《轮台歌》:“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犁,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行。”《走马川行》:“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两诗皆云“轮台”、“金山西”,复言“西出征”、“西出师”,可见所写实为一事。征伐对象则为阿布思余部,说详下。
2. 走马川
《选读》:走马川即左末河(今***车尔成河)。
补注:川,平川。指可行走马的北庭川。
案:旧注谓“走马”即“且末”、“左末”,说误。车尔成河在南疆,金山、轮台在北疆。“轮台九月风夜吼”必不能使车尔成河“随风满地石乱走”也。河渠之中,石虽亦浑圆,但因流水冲击,沟槽满布,实难“乱走”,亦非“满地”,故“川”应训为平川,而非河川。
走马川指可行走马的平川,即北庭川。北庭川之名见《宋史》王延德《使高昌记》:“时四月,师子王避暑于北廷……地多马,王及王后、太子皆养马,放牧于平川中,弥亘百余里,以毛色分别为群,莫知其数。北廷川长广数千里,鹰鹞雕鹘之所生,多美草,不生花。沙鼠大如兔,鸷禽捕食之。”此所谓北庭川,即指今天山以北、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南一狭长平川。其地多雨雪,杂草遍布,一望无垠。
“一川碎石大如斗”,指天山北麓北庭川之碎石。今自米泉东行,公路沿天山北麓沙漠边沿地带,碎石遍布,绵延数百里。石多浑圆少棱角,为万古冰川推移而成。近山处有大如牛、马者,稍远亦有如猪、如羊者,再远则如斗、如升、如拳比比皆是,更远,则“平沙莽莽黄入天”矣。因在平川之中,较圆之石在大风中因地势南高北低而转动自属可能。故岑诗作“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川名既曰“走马”,必据北庭城不远,而碎石只山麓甚多,故“走马川”应指近山之处。
3. 雪海
《选读》:泛指西北边疆的苦寒之地。
补注:雪海即雪山。此指天山雪峰。
案:“雪海”不是泛指。“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雪海”应有固定的地域范围。
《旧唐书・地理志》:“雪海又三十里,至碎卜戌。傍碎卜城五十里,至热海。”《通典》卷一百九十三:“杜环《经行记》云:从安西西北千余里有勃达岭,又北行数日度雪海。其海在山中,春夏长雨雪,故曰雪海。勃达岭北行千余里至碎叶川,其川东头有热海。” 可见雪海范围很大,西至热海(今伊塞克湖)。雪海,应在天山至伊塞克湖之间,此地区唯有山岭,并无湖泊。天山因终年积雪且广阔无垠而名雪海,故唐人所称雪海,其实不是瀚海而是雪山。
岑参《首秋轮台》:“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大呼阴山动。”可见雪海应距轮台不远,必在北庭川可视范围之内。故“走马川”旁之雪海,应为今吉木萨尔南之天山雪峰。自吉木萨尔南望天山,清秋晚照,金光四射,雪峰叠嶂,东西连绵数百里,正与海浪无异,宜称雪海。此种景观,古今无异。
4. 平沙
《选读》未注。
补注:指天山北沙漠,即今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案:今准噶尔盆地多沙丘,然近天山处则颇平坦。山脚下多巨石,稍远有碎石,再远则平沙无垠。可谓“平沙莽莽黄入天”矣。
今自阜康至吉木萨尔,公路穿行于平野和山脚之间,吉木萨尔与北庭古城间稍有碎石,北庭古城之东、西及北三方,惟有莽莽平沙。此景正与岑诗所写吻合。
5. 轮台
《选读》未注。
补注:指北轮台。此诗中之轮台代指北庭都护府所在地。
案:轮台有汉唐南北之分。“轮台九月风夜吼”中的轮台指北轮台。即唐设置的庭州轮台县。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集》第五册,确址在今乌鲁木齐市拉泊古城(这一点有争议,不赘述)。
此诗中之轮台代指北庭府城。岑诗中北庭、轮台多并提。《赴北庭度陇思家》“西向轮台万里余”,题为“赴北庭”,而句为“西向轮台”。《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闻说轮台路”,题为“赴北庭”,而句为“轮台路”。《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白***台使”,题为“北庭罢使”,句为“轮台使”。《北庭与宗学士道别》地为“北庭”,句为“忽来轮台下”。以上各诗可以说明,“轮台”即北庭府。
复以情理揆之。“羽书昨夜过渠犁,单于已在金山西。”(《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书告急应至北庭府城,自不当至轮台县,北庭大***主力瀚海***即在北庭府城内,出师亦应发自北庭,而不应发自轮台县。“汉家大将西出师”,主帅出征,也应发自北庭府城,不应发自轮台县。轮台在北庭西南百里外,大***不能行至轮台后方称“出师”,故诗中轮台即北庭城。
6. 虏骑
《选读》:敌***,古代贬称北方游牧民族为虏。
补注:指反叛的阿布思残部。
案:注释隐去西征具体对象,显得空泛。
封常清天宝十三载之西征,对方究为何者?检索史籍惟有阿布思余部。阿布思原为突厥西叶护,天宝元年(742)降唐,赐名李献忠,累迁朔方节度副使,赐爵奉信王。因不甘居安禄山下,禄山恨之。十一载(752)安禄山征契丹,奏请李献忠与俱,李献忠惧为所害,请奏留不随行,不许,李献忠乃掠仓库叛归漠北。十二载(753)五月,阿布思为回纥所破,乃由漠北西向,往依葛逻禄国。北庭节度使程千里以书谕葛逻禄国,其叶户乃执阿布思送北庭。十三载(754)三月,程千里献阿布思于阙下,斩之。
阿布思之余部叛逃游击路线,由朔方至漠北,为回纥所破后窜逃金山(今阿尔泰山)西,依葛逻禄方向,与封常清西征路线完全吻合。阿布思并无大罪过,被斩之后,其部下数千尚在北庭西北,当有反叛迹象。封常清代程千里为北庭节度使之后,肩负平叛之责,故有西征之举。此次西征,当为扫荡阿布思残部。
7. 车师
《选读》:安西都护府的驻地,在今***吐鲁番。
补注:唐代北庭为汉代车师后国所在地。车师西门,即北庭城西门。
案:“车师”,汉西域国名,汉宣帝时,其地分为前后车师。前车师地域在今***吐鲁番一带,唐初为高昌国。唐太宗李世民取其地西州,为安西都护府所在地,治交河城。
《汉书・西域传》:“车师后国,王治务涂谷。去长安八千九百五十里,户五百九十五,口四千七百七十四,胜兵千八百六十五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千二百三十七里。”车师后国的地域,在今博格多山脉北麓至奇台西南,务涂谷(今***吉木萨尔北庭古城)在二地之间。故北庭称车师,北庭西门称车师西门。
8. 献捷
《选读》未注。
补注:此为拟想之词。此次西征,封常清不战而胜。
岑参的诗篇7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是一首怀乡之作,与他其余的富有浪漫气息的边塞诗风格迥异。此诗不假雕琢,语言平淡朴实但又透露出丰富韵味,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细细品味此诗,发现它与中唐诗人张籍的同是怀乡之诗《秋思》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就题目、思想内容、结构安排、语言这几方面谈谈两者的异同。
看到《逢入京使》这个题目,很难让人想到这首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反而由于岑参的生平、遭遇而认为这是一首抒发自己的抱负,希望建功立业的诗。等看了正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才明白诗人在思念家乡,可是这好像和题目没什么关系,而接下去引出“入京使”,点名题目,让读者恍然大悟:原来诗人是要人京使者来“传语报平安”。《秋思》与《逢入京使》不同,从“秋思”两字,不难知道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首句“洛阳城里见秋风”就点了题,向读者展示了诗人作诗的背景:秋天木叶枯黄,百花凋零,秋风带有肃杀之气,一种凄凉萧索的景象使人产生凄寂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勾起客居他乡的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两首诗在内容上都从描写眼前的实景来引出思乡之情:岑参“故园东望”引出“双袖龙钟”,张籍是“见秋风”而“欲作家书”:两位诗人都想用写家书的方式让别人捎信来传达感情:岑参碰到入京使是在西去边疆的途中,时间仓促,没有纸笔,只能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倾注在匆忙说出的“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句极普通的话里,使它包含了丰富的感情,“平安”二字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意蕴无穷,给家人带去安慰的同时也使诗人怀乡思亲之心得到慰藉。和岑参相比,张籍虽有纸笔,写了信而不是口头传达,但“作家书”时思绪万千,欲说还休,恐怕把所要表达的给疏漏了,而等到“行人”走时,又匆忙开封检查,可见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含蓄曲折地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两首诗都描写了实际生活中人人可以遇到的极平常的事:远离家乡思念家乡亲人。两个诗人都通过具体情节来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不加任何修饰把自己的经历写进诗里。所不同的是,《逢入京使》中隐隐地表达了国事与家事难以两全的矛盾心理:想念故土亲人,但为了建功立业不得不把国家大事放在第一位,因而仅报“平安”,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气概。而张籍的诗所表达的感情比较单纯,仅是一个宦游者对家人的思念。
《逢入京使》以路逢入京使者为中心组织诗的层次结构,但诗中只有“君”字提及入京使,重点不在“逢”时,而在“逢”前“逢”后,入京使作为过渡,承前启后,这独具匠心的安排让读者体会到诗人感情变化的复杂:诗人“故园东望”,“双袖龙钟”,是悲切;遇到入京使,能捎家书,是惊喜;马上相逢匆匆,无纸笔,是遗憾;只能捎口信来报平安,是无奈。感情一波三折,构成全诗波澜起伏。形象地反映出诗人的心情。在这一点上,《秋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从特定的环境“洛阳城里见秋风”写起。是感伤;思念家人,铺开纸笔,是激动;思绪澎湃,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是矛盾;复恐说不尽思念之情,是慌乱;临发又开封,是担心。全诗层层推进,复杂微妙的心思尽现。虽没用一个“思”字,却通过一连串心理和细节描写,把自己对家人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增强了思乡效果。
岑参的诗篇8
古城正定踏雪斋藏有两件刘雨岑新粉彩作品:
粉彩《三雄***》瓷板画(***1),长39.6厘米,宽25.6厘米。***绘一棵粗壮高大的苍松,枝繁叶茂。萋萋草地上,三只红冠体硕的雄鸡欢聚在一起,其中一黑一白两只正歪头斜视草丛中,似欲捕捉什么,而另一只花公鸡更犹如戴红色头盔的勇士,头高高昂起,警惕地注视着前方。画面一动一静,一张一弛,明朗舒畅。题跋为:“一鸣天下晓,公德在匡时。癸未年(1943年)四月,澹湖渔刘雨岑写于珠山。”两方印章为朱文“竹”“人”。
粉彩《鸳鸯戏水***》执杯(***2),高8.5厘米,口径10厘米。***绘湖边野菊盛开,一棵芦花斜向湖面,一对鸳鸯相依相伴,雌鸳鸯水中游嬉,雄鸳鸯岸边静静守候。鸳鸯羽毛层次有致,过渡自然。花朵用典型的“水点桃花”技法。底钤朱文印章“觉庵”。
近年拍卖市场上“八友”瓷板画和立件精品价格已突破百万元,小件应酬之作也要近万元,这两件作品可称弥足珍贵。 ***1 刘雨岑粉彩《三雄***》瓷板画 长39.6厘米 宽25.6厘米 ***3 刘雨岑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品 ***2 刘雨岑粉彩《鸳鸯戏水***》执杯 高8.5厘米 口径10厘米 ***4 刘雨岑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品 var _userid = '';var _siteid =2230;var _istoken = 1;var _model = 'Model03'; WebPageSpeed =250; UrchinTrack();
刘雨岑以画花鸟著称,画路较广,存世之作较多。其艺术特色为:
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早期作品(***3)多兼工带写,严谨清丽,禽鸟的用笔尤为精致,有的接近工笔一路。画花叶时能稀处补枝,密处缀英,叶子的深浅、浓淡、枯湿等,力求变化,设色秀逸。
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品(***4)写意性较强,画面简练。花鸟和蔬果笔墨纤秀工致,清新雅致,有任伯年遗风。另外还特别注重画面与器形的结合,其中不少画面是画于“开堂子”里面。
三、其禽鸟画精细而不刻板,能较好地把握粉彩料色的肌理变化,用以表现禽鸟茸毛的质感,细微生动,意趣渺远。
四、尤善画雄鸡,不但造型准确,神态生动,而且色彩华丽,羽毛颇具装饰意味,深受现代美术写实影响。
从设色来看,一是花朵双钩填彩,敷色娇美鲜丽,叶子正侧疏密富有变化,勾勒挺劲;二是秀石以扁笔斧劈皴表现,敷染淡青,讲究冷暖;三是与主画面相配的数朵闲花、几片竹叶以及随风青草,总是略施淡彩,以求典雅、清新、明净。
另外,刘雨岑所创“水点桃花”技法,画花时用含有色料的水笔依次点染在相应大小的“玻璃白”底色上,既有传统填色的粉润效果,又有画意生动的韵味。刘雨岑到晚年仍孜孜不倦地研究任伯年的笔墨技巧,他娴熟地运用粉彩彩料,掌握油性特点,在坚硬光滑的瓷胎釉面上表现出绘画艺术的韵致。他说:“记得过去,我在瓷上表现桃花时,由于对料性掌握得不够,以玻璃白掺染洋红点出桃花,烧后呈色发乌,后来经过反复试验,采取先以玻璃白作花,再在其上以洋红点出的办法,才得出国画桃花的效果来。由此可见,要用祖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国画来装饰最具有优良传统的瓷器,使它们结合在一起,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中一朵永开不败的鲜花,作为陶瓷美术工作者,除了要对料性、对瓷画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之外,还必须熟谙国画用墨用色的技法。”
刘雨岑的书法意度雍容,多以行书题款,少见长篇,一般都是题写一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常见落款有:雨城、刘雨岑写、澹湖渔刘雨岑写、澹湖渔刘雨岑写于珠山觉庵暖风和窗下、澹湖渔刘雨岑写新罗山人大意于珠山觉庵之南轩等;常见印款有:玉成、雨城、雨岑、平氏、竹、人等。刘雨岑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好用“竹”字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曾问其故,刘雨岑曰:“吾好竹,竹字写成印章好看,仅此而已。”他先后用过刘玉成、刘雨城、刘雨岑三个名字。从其作品分析和其子刘平回忆,“刘玉成”是刘雨岑父母所取原名,主要用于他就读陶瓷工业学校之前和就读期间。陶校毕业后到景德镇画瓷初期用“刘雨城”。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并用“刘雨城、刘雨岑”。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末期只用“刘雨岑”。
我想用著名戏剧家田汉所写《赠刘雨岑先生》诗结束本文,以缅怀大师。诗曰:
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
岑参的诗篇9
1、大量创作“无题”诗,并对后世特别是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很大影响的诗人是(D )
A. 王昌龄 B.王维 C.李白 D.李商隐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C )
A.岑参 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
3、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 A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4、 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 D )
A.陶渊明《饮酒》 B.李白《行路难》
C.王维《山居秋暝》 D.杜牧《泊秦淮》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B )
A.初唐 B.晚唐 C.中唐 D.盛唐
6.《将进酒》的作者是( C )
7、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C )
A.曹操 B.李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D )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9、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C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牧
10、《前赤壁赋》行文内在情感变化的线索是( C )
A.悲乐喜 B.悲乐悲
C.乐悲喜 D.乐悲悲
(二)
1、《行路难》中,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的是( C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反诘与比拟 B.设问与比拟 C.反诘与比喻 D.设问与比喻
3、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 ( B )
A. 欧阳修 B. 苏拭 C 陆游 D、辛弃疾
4、“满地黄花堆积,惟淬损,如今有谁堪摘”诗句的作者是 ( A )
A、李清照 B.李白 C.李煜 D.李商隐
5、“中原干戈古亦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用典 B.比拟 C.暗喻 D.借代
6、在盛唐诗坛上,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B )
A、王昌龄 B.王维 C.岑参 D .杜甫
7、下列诗歌作品属于七言律诗的有( D )
A、陶渊明《饮酒》(其五)B、王昌龄《从***行》(其四)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杜甫《登高》
8、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A )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9、下列诗歌中,属于格律诗的是 ( A )
A.《泊秦淮》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D.《短歌行》(对酒当歌)
岑参的诗篇1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古诗文。所谓“积累”就是指在诵读古诗文时要有意识地牢记所学的古诗文。
近年来的中考基本上是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80篇优秀古诗文作为默写出题的范围,所默写的诗文名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代表某种物象或描写景物的占诗文名句。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鸟”的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抒发感情的古诗文名句。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忧民之情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表达心志的古诗文名句。如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诗人胸襟的名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试题演练
一、在下列各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不愤不启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采菊东篱下,_______。(陶渊明《饮酒》)
3.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4.居高声自远,_________。(虞世南《蝉》)
5.______,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6.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______,在河之洲。(《诗经》)
8.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崔颢《黄鹤楼》)
11.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2.小大之狱,_____,_____。(《曹刿论战》)
13._____,_____。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14.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5.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杜牧《赤壁》)
16.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7.感时花溅泪,______。(杜甫《春望》)
18.明月松间照,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19.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20.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1.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二、根据题目的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王国维在《人间同话》中提到了治学的三种境界,其中第三境引用了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 。”
2.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重,应像《爱莲说》中的“莲”那样“_______,_______”。
3.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______,洪波涌起”;“箫”则指一种乐器,如“_________,衣冠简朴占风存_________”。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月映水中、云霞飘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总能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朱熹面对一池碧水,感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龚自珍凝视一地花瓣,顿悟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明作者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思亲人、盼音讯的心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感和寄托美好愿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以“一帆”小景,写出大江直流、平野开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4.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真挚而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______,_____”
三、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出相关的诗文名句。
1.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______,______。”
2.“树”是文人雅士笔下的爱物,请任意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树”字的两个连贯的句子:“______,______。”
3.诗言志。从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的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客居洛阳的思乡之情:从杜甫“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中,我们能领悟到诗人身处茅屋却心怀苍生的济世情怀。
4.月亮的圆缺象征人间的离聚。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发出“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的悲苦慨叹;而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吟唱“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借月抒怀,尽显洒脱旷达。
5.古诗常以景寄情。同是秋景,刘禹锡笔下“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充满了豪迈乐观之情:而范仲淹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之感。
6.乡村美景,总是令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乡村美景的句子(连续的两句1:“______,______。”
解析指导
在古诗文积累考查中,最常见的失误表现为写错别字。写错别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误解诗文的意思而写错别字,如将“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烛”写成“竹”,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中的“行”写成“形”。
2.没有准确理解诗文意思而用同音字替代。如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尽”写成“进”;将“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写成“汉”。
3.没有准确理解诗文的意思而与形近字混淆。如将“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中的“冽”写成“洌”,将“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中的“掣”写成“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