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调研报告第1篇
一、城乡文化教育发展现状
(一)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文化建设主要以乡镇、行***村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充实文化队伍,丰富文化活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据了解,自20*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其中县财***配套投入1500余万元),在6个乡建成了文体站,在112个行***村建成了文化室,组建了50余支农牧民业余文艺演出团体。自20*年起,我县实施了农牧民健身工程,为21个行***村新修了篮球场,为22个行***村购买安装了健身器材。20*年,*县还实施了“农家书屋”、“东风工程”两大惠民工程。自治区首批“东风工程”出版物共为我县赠送了***报***刊1342份、***书16553册。截止目前,县财***已连续出资新建了11个“农家书屋”,很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同时,为把文化阵地拓展到乡村、到农户,我县发挥文化部门指导作用,帮助12个行***村新组建了村级业余文艺演出队,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20*年以来我县已放映电影2500余场次;开展“送***书下乡“工作,两年来共发放***书近4000册,并建设了12个服务点,对乡镇***书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开展“文化六进”,组织20多名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辅导群众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76场。
(二)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5所,幼儿园22所(公办21所),其中,中学14所,完全小学11所,教学点34个。在校生11869人,其中小学7262人,初中2944人,高中1663人;教职工1188人,其中专任教师937人;幼儿园22所,其中公办21所;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6%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32%以上。历年中高考成绩、内初内高录取率均在地区前例。县幼儿园为民汉合园、混合编班的幼儿园,乡村幼儿园均为“双语”幼儿园,学前教育覆盖面已达70%以上,少数民族适龄学前儿童入园率达57%。自20*年以来,我县先后招聘了245名教师,其中人才交流70人,县财***招聘175人;提前退休了338人。*年以来,我县先后争取建设资金达3*9万元,分别实施了“边境县农牧区学校改造项目”、“寄宿制学校改造项目”、“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项目工程。20*年,我县全年总投资达到3017万元,新建校舍13876平方米,修缮学校围墙5000米,并按“国标”配备了各类教学仪器设备。
二、城乡文化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城乡教育、文化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工作中还是存在着薄弱环节的。从总体上看,城乡教育、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城乡文化发展方面:
1、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薄弱。在加依勒玛乡加依勒玛村和村民座谈时,我们了解到,当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人是农村文化队伍中的积极分子,以致农村文化能人匮乏。留守在家中的妇女和老人承担着农牧业生产的重任,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难调动。这一问题在各乡镇都比较普遍。
2、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总量偏少。在县文体局调研时,干部们反映,尽管县委、***府一直致力于培植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积极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放电影、演节目等,但与农牧区群众需求相比,在内容和数量上都比较有限。由于寻多乡村地处偏远,加之文化部门经费不足,使得农村文化相对贫乏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解决。
3、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库勒拜乡文体站调研时,有看书的村民反映,农村***书室、阅览室书籍存量总体较少,同时更新较慢,想看的书在文体站找不到。与县城相对繁荣的文化市场相比,农村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缺少与县城文化必要的交流平台,使得各自的文化优势无法实现充分共享,形成整体合力。
4、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纵观我县城乡文化发展,县城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多,而乡、村级文体办公设备呈现区域性对比上的不足,特别是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文化工作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有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城乡教育发展方面:
1、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发展相对不平衡。主要包括:一是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不科学不合理,50人以下的教学点37个在一定时期存在,农牧区个别学校教学靠支教老师维持正常的教学。二时按照“两基”要求,学校的服务地理半径为3公里,农区乡中学学生在600人以上,山区牧区初中应达9个班,校均450人以上,但很难达到集中办学。三是高中规模较小,目前民汉高中每年招生只有600人,初中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升入高中学习。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哈语教师整体超编的情况下,汉族教师不足。全县教师整体分布不均衡,农牧区教师涌向县城的势头有增无减;学科专业搭配不合理,农牧区教师整体学历不高。引进新教师存在待遇保障等问题,难以留住人才;老教师经验丰富但年龄偏大,教师队伍没有活力。
3、教育管理体制落后,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激活。一是教职工管理不科学,导致部分教职工缺乏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存在着等退休现象。二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上有偏颇,事权与人权财权分离,责任不清,主体不明,学校花钱的事躲着走,有权的事争着要。三是学校内部管理缺乏激励机制,教职工竞争意识相对不强淡薄。目前优秀教师的流失、优秀学生的流失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升学率的重要因素。
4、教育投入渠道单一,普及教育需要更多资金支持。普及教育需要的经费,主要靠***府投入为主,投入渠道单一。由于我们是欠发达地区,每年的资金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之间仍然存在差距。时代的发展要求农牧区教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也对各级学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教育做为一项民生事业,目前民办教育尚未发挥出应有作用。
三、城乡文化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一)城乡文化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高度重视,积极创新机制
在县委***府的高度重视下,*县已经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起了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教育等多部门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协商平台和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个部门共建共享农村文化。但还缺乏资金保障机制,我们认为应建立起有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县、乡财***要统筹规划,不断提高用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资金比例。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县、乡、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等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积极发挥财***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农村文化事业。要实施乡镇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坚持平时检查和年终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量化考评,考核的结果与奖惩挂钩,确保干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坚持以***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行***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乡文体站和村文化室的功能,保障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
2、多措并举,鼓励自办文化
通过财***支持和文化指导,帮助农民把各类文化组织发展起来,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近年来,我县已持续开展了文化“三下乡”工作,在城乡积极开展了“乡村百日广场文化”、“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文化六进”、“群众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体活动。20*年以来,全县各乡镇的“腰鼓队”、“秧歌队”等业余文艺演出队,在农村开展文体活动200余场,参与群众达到12万人次。20*年底至20*年初举行了两个月的“*县第九届群众文艺汇演”。在20*-20*年的自治区首届“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中,我县被评为“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先进县(市、区)。”
从调研反映的情况看,广大群众特别是农牧区群众非常渴望展示本地特有的文化资源,让更多的城里人知道乡村文化的魅力。今后,我们将在文化活动中实现“双向互动”:一是下派文化力量进行试点,从节目编排到正式演出,对10-15个文化基础较好的村进行全程指导,在农闲时节和节假日,组织群众自编自演富有农村特色的文艺节目,吸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积极展开财***支持,从演出道具到演出场地,对自办文化愿望强烈的村进行充实、配全。二是充分发挥群众智慧,邀请民间文化人士参加县上节目的编排,充当“导演”,参与到节目策划中来。通过双向互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文艺创作和演出热情,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进一步促进农牧区文明风尚的形成。
3、文化下乡,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今后我县将进一步探索城乡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借助文化下乡等载体,进一步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一是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好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流动电影放映车、乡镇电影放映小分队的作用,开展电影放映工作,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多样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二是把经常化、小型化、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闲、节日,组织各类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倡导农民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三是积极引导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为农村服务,强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及“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各级电台、电视台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多播出受农民群众欢迎的精品栏目和节目。财***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在乡、村文化阵地增加农民群众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四是加大对各乡文化站、行***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的宣传和管理力度,调动农民学习新知识、新科技的热情,并将新科技应用于生产、生活,充分发挥“东风工程”免费发放的各类期刊、农村科技***书、音响资料的作用。新华书店也应当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农村读者购书读书提供优惠和方便条件。
4、强化监管,促进城乡文化健康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文化***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坚持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二是发挥乡镇文化站的监督作用,整顿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三是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的管理,坚决打击***、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5、加强培训,建设乡土文化队伍
一是认真实施文化人才教育培训工程。采取送到文化院校进行深造、从县艺术团、文化馆派人到乡村办文化人才培训班等方式,对乡村文化干部进行业务培训。20*年以来全县举办乡镇文化中心人员、文化市场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业余文艺爱好者培训班等共14期,培训近400人次。计划今后两年举办相关文化培训30期,培训人数1000人次,有效提高业余文化爱好者参与活动能力。二是建立村(社区)文化辅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结合“送文化”下乡,对已经统计出来的560多名社会文艺骨干进行多渠道、深层次培训,为活跃乡村文化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对农村文化精英从事农村文化事业进行适当财***补贴,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充分发挥艺术团、文化馆专业艺术人员的优势,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指导培训。在20*-20*年已下乡指导农牧区文化活动100余次的基础上,今后两年指导活动次数要达到150场以上。五是制定优惠***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扎根创业,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丰厚的土壤条件。
(二)城乡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巩固基础教育,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与水平
近年来,*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的重要途径,积极争取资金,修缮、新建校舍,过去低矮破旧的校舍已成为历史。今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年总投入预计将达到5500万元,新建校舍近2万平方米,砖混校舍占校舍面积的百分比由2001年的33%上升到95%。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我们按照小学生就近入学、初中生相对集中的原则,对原有中学18所(含牧寄校),小学55所、教学点62个,进行布局调整,加大结构性合校及撤消教学点工作,先后撤销28个教学点,对10所学校进行民汉合校。今年,我们又委托*大学建筑设计院专家对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进行专题调研,制定了《*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规划》,计划用2到3年时间将全县办学点由59个调整为24个,其中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4所,完全小学9所(含5所乡级寄宿制小学),教学点9个。通过布局调整,形成“县办中学、乡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新格局。
2、创新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我县教师队伍存在整体超编、结构性缺编的现状,我县将通过加大招聘、放宽出口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今年,我们又根据我县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整体规划,制定了《*县师资结构调整方案》,计划用2-3所时间对全县师资进行合理配置,并通过争取上级教师***策、加大专任教师招聘力度、深化支教和放宽教师出口等措施,使全县师资力量达到更优化的配置。目前,我们已上报了292名“双语”教师招录需求计划,实施了50名教师的招聘工作。
20*年,按照教师“十百千”工程,我县先后聘任了10名“教坛明星”、30名“教坛新秀”、1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对教师培养机制进行大力创新,每三年评选出十名教坛明星,百名优秀教师,千名合格教师。2009年,我们已经提出了“1251工程”,即到2012年培养1000名县级骨干教师,200名能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学科带头人,50名地区级学科带头人,10名地区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我们还将采取内外联合办班、培训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今年,我们已制定了《*县教师培训规划》,通过进一步强化县级培训、校本培训基地作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计划用3年时间将全县在职教师强化轮训一遍。目前,*县已形成了由2名部级、32名自治区级、64名地区级、98名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组建的骨干教师队伍,并编辑了疆内第1部乡土教材《美丽的*》。
3、实现两手都要硬,推进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是稳步推进幼儿教育。我们将始终坚持教育“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方针,将幼儿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之中,使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年我们投入40余万元在萨尔塔木乡库尔米希村、库勒拜乡和萨尔布拉克乡成功开办了3所乡村学前“双语”幼儿园。通过试点运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20*年,又投入700多万元按照“人口不集中不办园,生源不充足不办园,师资力量不富余不办园”的原则,新建了9所“双语”学前幼儿园,改扩建11所标准化“双语”学前幼儿园,投入70余万元高标准配备了“双语”学前幼儿***书、生活用具、教辅设备等。同时,面向全县公开招聘幼儿教师26名。今后,我县将继续深化幼儿教师支教制度,努力形成“县、乡、村”三级幼儿园支教体系,进一步充实幼教师资队伍。
二是跨越式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将以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依托我县矿业、畜牧、农业、旅游等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与地区技校及疆内有实力的职业技术学校联系,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还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工作责任制、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等,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府管理目标体系。目前,*县成职教中心下设职业教育培训学校1所,分设“2+1”职业教育培训基地14个,专兼职教师163人。先后共组织“2+1”职业教育培训人数达1400余人,其中成功创业的254人;送出培训384人,其中送出定向培训182人,成功就业210人;县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开设2个班,招收学员67人。
4、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现县办中学、乡办小学和村办幼儿园的突破性进展
一是实现中学扩建目标。*县高级中学,现有校园面积7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0人,教学班37个,学生1663人。到2012年,高级中学校改建扩建工作全部完成后,校园面积将达到100余亩,建筑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在校生人数达到2500人,授课班级达60个。为我县普及高中教育奠定基石。*县初级中学,校园扩建达将到118亩,新建校舍面积达2万平方米,把乡部各学校初中部全部合并至县初级中学后,学校在校生人数将达到3000余人,2010年9月前完成加依勒玛乡中学、寄校,齐巴尔乡中学,库勒拜乡寄校的合并,其余各校于2012年前逐步合并到县一中,实现除铁热克提乡寄校、萨尔布拉克乡寄校、齐巴尔乡寄校外所有中学全部合并至县城就读。
文化教育调研报告第2篇
首先,“学校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学校文化”建设是每一所学校的事情。“学校文化”建设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层次高下的差别。由于受“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学校文化”,无法复制,也无法克隆。其次,“走着瞧”、“等待克隆复制”,本身就是一种“不求上进、但求安稳”的“学校文化”具体写照。再次,“学校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追求。有一种误解:把“校长文化”当作了“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和“校长文化”有联系,更有区别,简单地说,是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校长的良好素养能推动“学校文化”朝健康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校长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校长的缺陷,怎么能成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呢?即使有一位素养十分优秀的校长,当他离任后,怎么办呢?幸好,有一句话说得很精辟:学校的真正领导不是校长,而是那些优秀教师,他们是学校的传统,多少代人都这样工作。把学校发展的砝码全都压在校长身上,这种学校肯定是不成熟的。
⒉“学校文化”建设,不就是校园“净化、美化、香化”吗?“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是一回事吗?
校园“净化、美化、香化”,只是“学校文化”建设中表层化的非主流的一部分。试想,一座公园尚且要挖掘其文化的内涵,一个企业都在花大力气搞“企业文化”建设,难道一所学校能停留在“净化、美化、香化”这个水平上吗?“校园文化”建设中,在物质条件的改善方面的确很有起色,同时还健全了许多规章制度。我们也要注意到,档案中的文本制度,各校基本相同,但是对待这些制度的态度和方式截然不同:“写在纸上的制度是应付检查的”、“制度有什么用,还不是校长说了算”、“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执行起来讲感情”、“制度是定给傻子的”、“学校的制度是校长制定的”、“制度是从人家学校抄来的,根本不符合我校的实际,无法执行”、“制度的制定要慎重,要发动群众广泛讨论,一经通过就要严格执行”、“制度的执行要严肃,不能各自为***”……这些表象告诉我们“学校文化”建设不应是表层化的、文本化的,而应当追求符合学校特点、符合本校特点的物质、精神与行为一致的状态。可以这样说:“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成熟的起点,“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成熟的标志;“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是规范化的要求,“学校文化”建设更多的是个性化的追求。
⒊我们学校环境优美,名言警句、校风校训、雕塑***片的制作相当精美,“学校文化”还有建设的必要吗?
一所学校的真实精神状态,是不能在“环境优美”、“名言警句”、“校风校训”或“雕塑***片”中寻找的。校长报告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口号,不一定是“学校文化”建设水准的标志。现实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单位精神状态在口号或口头上是高调的,可能其成员的精神状态不佳;有的单位口头表达上低调,可能其成员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却处处体现高雅。
⒋“学校文化”建设主要是理论的提升,只要从国内外最流行的理论体系中找一找就行了。其他方面都差不多了。
理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行为,首先是教师的行为。理论再好,学校教师开会时会风不好,讲空话、改作业、打瞌睡……行为没有转变,再好的理论也是苍白的。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校提出的办学理念十分先进,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依然处处反映了落后的教育思想;在课程改革中,有些教师对先进的教育思想接受很快,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陈旧的一套。因此,“学校文化”建设重点是放在学校成员习以为常的实际运行规矩以及价值判断上。
⒌学校就是抓升学、抓分数,“学校文化”是虚货。
升学、分数确实很重要,这都是教育的结果。问题是结果是怎么取得的?起点与人家一样吗?人、财、物的投入与人家一样吗?环境氛围与人家一样吗?生员、师资水平与人家一样吗?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了吗?***策有优惠吗?……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反映了教育的过程。任何时候,不能脱离过程,片面地看结果。真正能提高学校水平的,是“学校文化”建设。事实上许多重点学校是十分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的,正是“学校文化”建设,更使他们如虎添翼,加速了发展。
这样,“学校文化”就不能看作虚货了。大家都明白:抓“学校文化”首先是抓教师的行为。教师行为该抓什么?主要的方面是:教师的备课、上课、评课、学习提高、人际交往等。这些抓好了,学校的发展指日可待。当然,真正抓好“学校文化”建设,深层次地推动学校的发展,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
⒍“学校文化”建设主要靠钱,有了钱,保证“学校文化”建设上档次。
有些学校在环境方面确实花了不少的钱。有石径草坪、有亭台楼阁、有小桥流水、有假山喷泉,可是学生的学习的各类场所却十分拥挤,扫帚拖把、衣帽雨具则无处可放。有些学校硬件确实现代,但缺乏个性特色,看不出民族的、地方的、传统的痕迹。有些学校请客送礼极为热情,出手大方,但教师培训进修经费困难。有些学校把“校风校训”、“名言警句”镌刻在墙上,随机抽查几位学生,请他们讲一讲“校风校训”的意思,讲一讲看了“名言警句”的体会,学生却无言以答。很多学校把钱重点投放在显性的方面,忽略了隐性的方面。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很多学校没有重视本土化文化的传承,而主要进行的是普适性的知识的传授。
⒎“备课”,主要是抄参考资料,应付检查;“集体备课、分工合作”很好,各人负责一部分,“交流”一下,就完成全部备课的任务。
先要认识的是: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校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体现出“学校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备课则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接着有两个问题要研究:为什么要备课?课又该怎么备?备课,很显然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对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备课中“抄”一点可以,但必须明白为什么要“抄”这“一点”。全盘照抄,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样,集体备课中,大家交流一下研究教材的体会,谈谈各人的经验教训,是大有裨益的。不问本班学生实际、不管教师个人水平,把人家的教案当作自己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另外,学校要为教师的备课提供有效的服务。如:建立自己的课程资源库,建立自己的学科试题库等等。
⒏“科研兴校”就是花点钱请各级教科部门“指点,指点”,找个专家挂个名就行了。
如果把“科研兴校”当作点缀,当作花架子,上述做法确有实效。真正要“科研兴校”,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要立足本校,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投入到“科研兴校”之中。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说得实一点,这也是如何发展“学校文化”的问题。
⒐“学校文化”建设,校长室一定要上档次:空调、老板桌、笔记本电脑、管理监控系统,外加高档香烟。
校长室的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样板工程。它应该向企业董事长办公室看齐,还是努力体现出“学校文化”的特色呢?这值得深思。大概是学校长期处于贫穷状态,刚一脱贫,自然想得最多的就是物质上的东西。校长要尽快从中摆脱出来,多考虑本校的“学校文化”。
文化教育调研报告第3篇
化产业,由于其在扩大就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及能耗少、附加值高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得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将目光于文化
产业,并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其未来的产业发展重点。世界各国明确意识到“文化立国”的重要性,创文化品牌、保护独具特色的文
化产业与文化产品业已置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随着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教育、智力、信息等软投入需求将不断增大
,这就必须要把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使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中的文化层次和
附加值不断提高。
***的十六大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要求“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正式写进了***的工作报告
。文化产业的和形成,顺应了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也符合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追求的心理。因此,近几年来,文化产业
的发展如火如荼,人们将之称为朝阳产业和基础产业。*县在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
的尝试,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的困难和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宗圣故里、石雕、唢呐、鲁锦、山东梆子等文化品牌的打响,旅游业和个体私营
经济迅速发展,全县文化市场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已形成拥有艺术演出市场、电影市场、文物市场、艺术品市场、文化娱乐市场、
音像制品市场、***书报刊市场、艺术培训市场、对外文化交流市场、网络文化市场以及印刷等11个大市场,20多个经营项目,从业人
员12000多人的大文化市场,有文化经营单位857户。20*年,全县文化产业产值达34万元,实现利税200多万元;文化产业已占国民
经济总产值的5%左右。
2、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县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力***。我县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8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他们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
开发等项目,并以独到的市场眼光,灵活的经营机制,强大的市场扩张力,活跃在演出、影视音像、歌舞娱乐、网吧、茶吧、旅游文
化等领域,给国有文化企业以新的竞争压力和改革动力。他们用市场的眼光提升着民族文化的价值,在获得市场回报的同时,使“四
乡文化”成了叫得响的品牌。
3、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有*等旅游景点,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地方文化风
情浓郁,独具特色。这些民族文化是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支点。近年来,济宁市委、市***府建设旅游名市的发展思路,我
县对做好文化与旅游的和谐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府投资5000万元,修建了国际石雕艺术大道、石雕工业园,成功举办了20*、
20*、20*三届石雕艺术节,开展了青山民俗游等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知名人士,不仅促成了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的签订,也
极大地提升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联系中央电视台录制并播放了《走进曾
子故里》,深受观众好评。吉祥文化、诚信文化开始走向市场,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4、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20*年,*县被列入济宁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县委、县***府高度重视,由主要领导亲自
抓,被列入全县三家改革试点单位的全体干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参与改革。通过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推进国
有经营性文化事业转制,增强了文化单位的活力,促进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出现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两轮齐驱的良好势头。同时,*县还加大了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各区县***书馆、文化馆和农村基层文化站大为改观
,许多公益性文化设施得到改善,社区文化非常活跃。
5、石雕文化产业走上正轨。我县的石雕产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的
发展过程。二十多年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产业。20*、20*、20*三届石雕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提升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
大了*石雕艺术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可以说,石雕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又铸就了一个新的辉煌,我县石雕产业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发
展起点上,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县委、县***府了把筹办石雕艺术节的过程变成发展石雕文化产业的过程,这不单单是办节模
式的转变,而且是着眼于石雕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执***理念的提升和创新,必将对我县的石雕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县石雕产业还是一个资源型产业,面临着企业规模小,艺术水平低,产品单一,市场占有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等突出矛盾
和问题。根子在于思维方式落后,出路在于创新,平台是石雕艺术节。县委、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石雕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为我县石雕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打开了通途。我们一定要学好用好鼓励石雕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策,围绕
“一园一带一区”的发展格局,搞好规划,整合资源,加强管理,提升水平,打造石雕品牌,加快中国石雕文化产业基地、中国石雕
文化艺术名城建设。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文化产业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文化是高雅的东西,进入市场后就会变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
可兼得;二是忽视了文化的经营属性,认为文化只能由***府来办。
全县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后劲不足。*文化产业的发展,借助了传统技艺这一平台,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许多都是单干个体
,他们受资金、技术、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制约,存在着各自为***、零散经营和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因而形不成规模,也降低了抵御
市场风险的能力。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还得不到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充分的开发利用,致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受限,文化产品的
市场化程度降低。
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难度加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外开放的势头迅猛发展,市场经济对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冲
击越来越大。但受利益驱使,许多民间优秀的传承人都到城区旅游景区做商业性展演,很少挤出时间培养后人,而愿意从事传统技艺
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尽管各乡镇***府都在积极开展民间文化普查、传承和保护的工作,但仍然有许多一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无人。
三、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思想,深化文化产业认识。
冲破人们对“文化”固有的习惯认识。应该认识到,文化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是可以形成产业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文化不仅可以为经济搭台,而且可以在前台唱戏。因此,要***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着力做好文化产业这篇文章,以文化
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
(二)改善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
作为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有***府的支持和推动,在资金、组织、人才等方面为文化产业发展打下基础,改善文化产业
的发展环境。
首先,应该建立一整套财***、税收、投融资环境方面的优惠体系,对文化产业进行鼓励,加强规划、管理和***策扶持。民营企业
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府应制定长期和短期规划,指导民营企业进入文化市场,为民营企业投资文化市场提供***策上的扶
持,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此外,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扶持鼓励各企业依法经营的同时,加大对
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文化市场,促使文化产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其次,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辟多种渠道,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要通过大胆引进和加强培训等方式建
设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抓好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树立文化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针对*实际,不但要重视专
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更要重视管理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把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放到文化产业开发和经营管理的
合适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广阔的空间。我县有“中国石雕之乡”的美称,但石雕生产技术较落后,产品
的质量和档次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县石雕品牌已经打响,今后的工作重点是改善石雕产品的质量,不断拓宽市场。建议聘请专业
人才,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改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设计生产更多具有现代气息和艺术价值的市场前景良好的产品。
第三,繁荣文化事业,促进文化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是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主体,是文化品牌长盛不衰的动力。强势文化品
牌是以群众参与和素质提升为根基的。繁荣文化事业,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文化品牌向更高层次发展,全面提升文化品牌
的美誉度。大力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博物馆、科技馆、书城、展览中心、体育中心等有公益性质的服务设施,提升文化产业
发展的整体环境,吸引更多高层次优秀人才。设立文化基金,支持精品创作,促进文化精品层出不穷。精心打造一批文化节庆品牌,
满足市民多层次的需求。大兴文艺创作和演出之风,抓好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抓好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办好农民文化艺术节、
职工文化艺术节、青年歌手大奖赛,开创少儿艺术会、社科普及周、戏剧演艺大赛、好歌大家唱、读书月、读书论坛、十大书香家庭
评选等活动,精心组织好群众文艺作品评选活动,同时,要积极配合县委县***府的工作中心,认真开展对外文艺交流和送文化下乡活
动等。力争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各个方面做到全面发展,在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广播、电影、电视、新闻
、出版等各个领域实现全面繁荣。
(三)保护和开发并举,打造优秀文化品牌。
最近,***、山东省***府相继出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策,我县文化部门也积极在做普查、审报、命名等各项工作。目前
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整体经济收入较低,大部分乡镇都没有专项经费来开展这项工作。为此,建议市、县、乡各级***府,在财***
预算中,每年都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确保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彻底改变以往的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
的做法。真正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
除武氏祠这一部级文化遗产外,*尚有*等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是
*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打造地区文化品牌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遵循“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开发”的原则下,分
期分批有重点地开发具有品牌价值的人文景观,使其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发挥作用。规划建设地域文化走廊、文化遗址公园等。
在开发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同时,巩固和提升鲁锦、石雕等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千方百计扩大知名度,同时
整合各种社会的资源,持续不断地加以经营和推广,把文化品牌真正做大做强。建立完善诸多项目来支撑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而且
项目与项目之间要环环相扣,按照艺术的链条的规律步步为营,形成文化产业的集群化、链条化,加快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在经济与
文化日趋一体化的现代社会,一个有号召力的优质文化品牌,不仅可以给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机遇和后劲,而且能够提升地区竞争力
。我县农村现有大量手工织布机,绝大多数农妇织布自用,尚无“产业”意识。鲁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建议***府对鲁锦生产个体户
加强引导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市场需求信息,聘请专业人员设计产品种类制式,进行多样化生产,统一定制采购、对外销售,坚持
以市场为导向,以民营为主体,大力加强宣传与推介,逐渐形成由艺人、商、经纪人及原材料、运输物流等构成的完整产业链条
,有望形成遍布全县的规模经营。我县有许多优秀的画匠、剪纸艺人、刺绣艺人,鲁锦的生产过程可以借鉴民间美术的许多东西,将
传统工艺和现代艺术有机结合,在适应各类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努力出精品。
(四)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和提升文化产业结构¬。
目前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为石雕、鲁锦等传统手工艺。要增强我县文化产产业的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形成
文化教育调研报告第4篇
主题突出,学习、工作两不误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做法与经验
在推进活动的过程中,*社区***总支主要做到了“五个确保”: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开好局
社区***总支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周密研究部署,制定活动方案,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项经费。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点特色做法:一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成立了*社区***总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总支书记担任组长,小组下设办公室,从社区一、二支部抽调多名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骨干力量组成,实行定人、定责,认真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二是工学共融,齐步推进。认真协调处理好学习实践活动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坚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社区***总支根据社区***员居住分布广、职业种类多、***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按***员不同类别划分为五个学习小组,每个支部委员挂一小组,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变成促进工作的良好契机和强大动力,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学习园地、宣传栏等进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宣传,形成了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格局。
2、立足实际需要,确保活动步骤优
社区***总支积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优化活动步骤,具体做到了“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依托***思想活动的基础优势。根据市委、街道***工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社区***总支于今年3—4月开展了***思想大讨论活动。熙春社区***总支充分利用此期间营造的良好氛围和扎实基础,将学习实践活动和***思想活动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使其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二是注重将学习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为确保达到“真学”、“真懂”的效果,社区注重打破时间界限,将学习活动贯穿始终。坚持领导班子带头学、贯彻文件精神主动学、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学、瞄准先进对比学、撰写心得深化学,并要求***员干部做到“集中学习制度化,个人学***常化”。三是注重将解决问题与完善制度有机结合。将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两个阶段的工作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并于5月5日起全面转入分析检查阶段。
3、坚持正面教育,确保活动形式活
社区按照“重在自我提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的要求,设计丰富载体,确保教育实效。一是专题导学。邀请***校副校长为***员上理论学习辅导课,使广大***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二是结对互学。安排文化程度高的***员与文化程度低***员结对,老***员与年轻***员结对,社区一、二支部干部与普通***员结对,共结成学习互帮对子39对。三是实践促学。采取启动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安社区创建、流动人口一站式管理、推进就业创业工程、探讨社区职能转变等多种形式的专题实践活动。
4、开展主题活动,确保活动出效果
(一)结合社区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及工作安排,4月25日召开了社区稳定分析会议,通报了09年以来社区在治安方面的情况,讲解了如何做好防范工作保障家庭的安全,遵守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的规定,不断改进出租房屋防火、防盗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承租人居住安全,其次与营业主、居民组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二)开展“强信心、促发展、送服务”活动,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问题,社区班子成员分别走访了解辖区企业农民工的情况,5月21日召开辖区单位座谈会,邀请劳动保障局的相关人士来讲解劳动就业的一些优惠***策,努力做好解困、扶持、指导工作。使辖区单位的领导听了纷纷表示,社区为大家搭个桥、牵个线,作为一个大家交流的平台,实现共赢的目标。
(三)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在辖区五一路上碓巷、下碓巷安装路灯16盏,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难的问题;兑现2001年400户农户土地补偿款100万元;投入4500元完成辖区麻坪巷、原塑料厂道路硬化。
(四)为进一步体现社区帮扶弱势群体、扶贫助困和谐美,展示***员的风采,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4月25日社区***员义务服务活动拉开序幕,开展走访贫困家庭、困难***员、重病人员家庭通过此次***员服务活动可以使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感受社区服务功能;也可以使社区***员更接近群众,发挥***员先进性。
(五)5月5日至26日,社区邀请美发师开展剪发美发培训,约有5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大家在接受了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很好的实践,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有7人就业。
5、坚持群众路线,确保活动氛围浓
社区***总支坚持在活动中走好群众路线,大力凝聚和调动群众支持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一是广泛发动,吸引群众参与。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大宣传舆论攻势,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营造了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大大提高。二是依靠群众,找准存在问题。通过发入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入户走访、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征得各种意见建议62条,经反复梳理,最终找准了体制机制不完善、居民文体活动场所不理想等18个制约社区科学发展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汇聚民智,写好分析报告。社区***总支围绕撰写好分析报告这一中心任务,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暨扩大会议,邀请辖区单位负责人、群众代表等参加为撰写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符合社区发展和工作实际的分析报告,进行深刻检查分析。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社区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人手不足。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社区居委会工作任务多,工作项目繁杂,***府的各项工作职能都延伸到社区居委会,其中涉及计生、综治、低保、劳动保障、医保、扶贫、文体、科教、***建、环境卫生、社会稳定、经济与人口普查等方面具体工作近百项,使得社区近似一个小***府,不仅如此,社区工作者们在百忙中还得为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奔波。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城区每个社区居委会只有3-4名工作人员,而且所有社区工作人员中***员一般只有1—2名,其他的支委都是非脱产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组织工作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员投入一定的时间,才能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因此,面对如此重要和艰巨的学习实践活动任务,社区班子成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因场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学习实践活动质量。目前社区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大部分社区没有条件召开***员大会,只能借用其他单位的场地。由于是借用场地,社区在组织集中学习中就无法自主安排时间。与此同时,社区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还需要一定的经费,这些经费主要用于材料打印、笔记本购买以及集中学习的茶水、电费等等,并且还需要一定资金用于解决一些居民反映的社区建设方面问题。但目前社区的经费却十分有限,除了***府下拨的8000元办公费以外,没有其他固定收入。因此社区缺少场地和资金严重影响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3、集中学习研讨对于社区***员难以落实。社区***员参加集中学习难是社区总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比较突出问题,未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员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因居住分散,有的社区***员组织关系在通泰,却随子女居住在水北,甚至居住在外市和乡镇;二是经商的***员因工作性质经常要出差跑业务无法按要求参加集中学习;三是年龄偏大的***员行动不便,有学习的热情,但因身体原因很难定期参加集中学习。
4、由于思想认识、文化程度差异,造成学习效果的不平衡。社区***员构成比较复杂,有退休人员、农民、企业下岗人员、待业青年等等,他们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思想认识水平也不是一个水准,在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方面,在学习调研和分析问题方面,在解决和落实突出问题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因此学习效果上就存在不平衡问题。
对第三批社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些建议:
1、社区***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应在如何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对于社区,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社区建设的问题,社区没有财力和人力解决社区居民提出的诸如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突出的问题,应重点围绕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进行学习调研,重点分析、查摆和落实存在的社区服务方面的问题,让群众得到社区更好的服务。
2、对社区***员的集中学习时间应适当放宽,并允许分组集中学习。按照社区***员居住的特点,安排若干个***员为一组,在***员家中小组集中学习,社区***总支根据需要安排人员入户指导。
文化教育调研报告第5篇
为贯彻实践科学发展,围绕“实施统筹新战略,激发资源新优势,建设和谐**”这个活动主题,我们就如何加快城乡文化教育均衡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调研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文化教育发展现状
(一)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文化建设主要以乡镇、行***村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充实文化队伍,丰富文化活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据了解,自20xx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其中县财***配套投入1500余万元),在6个乡建成了文体站,在112个行***村建成了文化室,组建了50余支农牧民业余文艺演出团体。自20xx年起,我县实施了农牧民健身工程,为21个行***村新修了篮球场,为22个行***村购买安装了健身器材。20xx年,**县还实施了“农家书屋”、“东风工程”两大惠民工程。自治区首批“东风工程”出版物共为我县赠送了***报***刊1342份、***书16553册。截止目前,县财***已连续出资新建了11个“农家书屋”,很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同时,为把文化阵地拓展到乡村、到农户,我县发挥文化部门指导作用,帮助12个行***村新组建了村级业余文艺演出队,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20xx年以来我县已放映电影2500余场次;开展“送***书下乡“工作,两年来共发放***书近4000册,并建设了12个服务点,对乡镇***书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开展“文化六进”,组织20多名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辅导群众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76场。
(二)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5所,幼儿园22所(公办21所),其中,中学14所,完全小学11所,教学点34个。在校生11869人,其中小学7262人, 初中2944人,高中1663人;教职工1188人,其中专任教师937人;幼儿园22所,其中公办21所;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07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6%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3.32%以上。历年中高考成绩、内初内高录取率均在地区前例。县幼儿园为民汉合园、混合编班的幼儿园,乡村幼儿园均为“双语”幼儿园,学前教育覆盖面已达70%以上,少数民族适龄学前儿童入园率达57%。自20xx年以来,我县先后招聘了245名教师,其中人才交流70人,县财***招聘175人;提前退休了338人。20xx年以来,我县先后争取建设资金达3079万元,分别实施了“边境县农牧区学校改造项目”、“寄宿制学校改造项目”、“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项目工程。20xx年,我县全年总投资达到3017万元,新建校舍13876平方米,修缮学校围墙5000米,并按“国标”配备了各类教学仪器设备。
二、城乡文化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城乡教育、文化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工作中还是存在着薄弱环节的。从总体上看,城乡教育、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城乡文化发展方面:
1、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薄弱。在加依勒玛乡加依勒玛村和村民座谈时,我们了解到,当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人是农村文化队伍中的积极分子,以致农村文化能人匮乏。留守在家中的妇女和老人承担着农牧业生产的重任,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难调动。这一问题在各乡镇都比较普遍。
2、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总量偏少。在县文体局调研时,干部们反映,尽管县委、***府一直致力于培植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积极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放电影、演节目等,但与农牧区群众需求相比,在内容和数量上都比较有限。由于寻多乡村地处偏远,加之文化部门经费不足,使得农村文化相对贫乏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解决。
3、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库勒拜乡文体站调研时,有看书的村民反映,农村***书室、阅览室书籍存量总体较少,同时更新较慢,想看的书在文体站找不到。与县城相对繁荣的文化市场相比,农村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缺少与县城文化必要的交流平台,使得各自的文化优势无法实现充分共享,形成整体合力。
4、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纵观我县城乡文化发展,县城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多,而乡、村级文体办公设备呈现区域性对比上的不足,特别是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文化工作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有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城乡教育发展方面:
1、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发展相对不平衡。主要包括:一是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不科学不合理,50人以下的教学点37个在一定时期存在,农牧区个别学校教学靠支教老师维持正常的教学。二时按照“两基”要求, 学校的服务地理半径为3公里,农区乡中学学生在600人以上,山区牧区初中应达9个班,校均450人以上,但很难达到集中办学。三是高中规模较小,目前民汉高中每年招生只有600人,初中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升入高中学习。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哈语教师整体超编的情况下,汉族教师不足。全县教师整体分布不均衡,农牧区教师涌向县城的势头有增无减;学科专业搭配不合理,农牧区教师整体学历不高。引进新教师存在待遇保障等问题,难以留住人才;老教师经验丰富但年龄偏大,教师队伍没有活力。
3、教育管理体制落后,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激活。一是教职工管理不科学,导致部分教职工缺乏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存在着等退休现象。二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上有偏颇,事权与人权财权分离,责任不清,主体不明,学校花钱的事躲着走,有权的事争着要。三是学校内部管理缺乏激励机制,教职工竞争意识相对不强淡薄。目前优秀教师的流失、优秀学生的流失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升学率的重要因素。
4、教育投入渠道单一,普及教育需要更多资金支持。普及教育需要的经费,主要靠***府投入为主,投入渠道单一。由于我们是欠发达地区,每年的资金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之间仍然存在差距。时代的发展要求农牧区教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也对各级学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教育做为一项民生事业,目前民办教育尚未发挥出应有作用。
三、城乡文化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一)城乡文化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高度重视,积极创新机制
在县委***府的高度重视下,**县已经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起了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教育等多部门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协商平台和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个部门共建共享农村文化。但还缺乏资金保障机制,我们认为应建立起有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县、乡财***要统筹规划,不断提高用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资金比例。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县、乡、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等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积极发挥财***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农村文化事业。要实施乡镇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坚持平时检查和年终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量化考评,考核的结果与奖惩挂钩,确保干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坚持以***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行***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乡文体站和村文化室的功能,保障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
2、多措并举,鼓励自办文化
通过财***支持和文化指导,帮助农民把各类文化组织发展起来,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近年来,我县已持续开展了文化“三下乡”工作,在城乡积极开展了“乡村百日广场文化”、“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文化六进”、“群众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体活动。20xx年以来,全县各乡镇的 “腰鼓队”、“秧歌队”等业余文艺演出队,在农村开展文体活动200余场,参与群众达到12万人次。20xx年底至20xx年初举行了两个月的“**县第九届群众文艺汇演”。在20xx-20xx年的自治区首届“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中,我县被评为“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先进县(市、区)。”
从调研反映的情况看,广大群众特别是农牧区群众非常渴望展示本地特有的文化资源,让更多的城里人知道乡村文化的魅力。今后,我们将在文化活动中实现“双向互动”:一是下派文化力量进行试点,从节目编排到正式演出,对10-15个文化基础较好的村进行全程指导,在农闲时节和节假日,组织群众自编自演富有农村特色的文艺节目,吸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积极展开财***支持,从演出道具到演出场地,对自办文化愿望强烈的村进行充实、配全。二是充分发挥群众智慧,邀请民间文化人士参加县上节目的编排,充当“导演”,参与到节目策划中来。通过双向互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文艺创作和演出热情,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进一步促进农牧区文明风尚的形成。
3、文化下乡,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今后我县将进一步探索城乡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借助文化下乡等载体,进一步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一是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好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流动电影放映车、乡镇电影放映小分队的作用,开展电影放映工作,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多样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二是把经常化、小型化、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闲、节日,组织各类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倡导农民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三是积极引导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为农村服务,强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及“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各级电台、电视台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多播出受农民群众欢迎的精品栏目和节目。财***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在乡、村文化阵地增加农民群众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四是加大对各乡文化站、行***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的宣传和管理力度,调动农民学习新知识、新科技的热情,并将新科技应用于生产、生活,充分发挥“东风工程”免费发放的各类期刊、农村科技***书、音响资料的作用。新华书店也应当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农村读者购书读书提供优惠和方便条件。
4、强化监管,促进城乡文化健康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文化***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坚持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二是发挥乡镇文化站的监督作用,整顿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三是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的管理,坚决打击***、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5、加强培训,建设乡土文化队伍
一是认真实施文化人才教育培训工程。采取送到文化院校进行深造、从县艺术团、文化馆派人到乡村办文化人才培训班等方式,对乡村文化干部进行业务培训。20xx年以来全县举办乡镇文化中心人员、文化市场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业余文艺爱好者培训班等共14期,培训近400人次。计划今后两年举办相关文化培训30期,培训人数1000人次,有效提高业余文化爱好者参与活动能力。二是建立村(社区)文化辅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结合“送文化”下乡,对已经统计出来的560多名社会文艺骨干进行多渠道、深层次培训,为活跃乡村文化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对农村文化精英从事农村文化事业进行适当财***补贴,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充分发挥艺术团、文化馆专业艺术人员的优势,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指导培训。在20xx-20xx年已下乡指导农牧区文化活动100余次的基础上,今后两年指导活动次数要达到150场以上。五是制定优惠***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扎根创业,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丰厚的土壤条件。
(二)城乡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巩固基础教育,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与水平
近年来,**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的重要途径,积极争取资金,修缮、新建校舍,过去低矮破旧的校舍已成为历史。今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年总投入预计将达到5500万元,新建校舍近2万平方米,砖混校舍占校舍面积的百分比由20xx年的33%上升到95%。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我们按照小学生就近入学、初中生相对集中的原则,对原有中学18所(含牧寄校),小学55所、教学点62个,进行布局调整,加大结构性合校及撤消教学点工作,先后撤销28个教学点,对10所学校进行民汉合校。今年,我们又委托**大学建筑设计院专家对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进行专题调研,制定了《**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规划》,计划用2到3年时间将全县办学点由59个调整为24个,其中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4所,完全小学9所(含5所乡级寄宿制小学),教学点9个。通过布局调整,形成“县办中学、乡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新格局。
2、创新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我县教师队伍存在整体超编、结构性缺编的现状,我县将通过加大招聘、放宽出口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今年,我们又根据我县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整体规划,制定了《**县师资结构调整方案》,计划用2-3所时间对全县师资进行合理配置,并通过争取上级教师***策、加大专任教师招聘力度、深化支教和放宽教师出口等措施,使全县师资力量达到更优化的配置。目前,我们已上报了292名“双语”教师招录需求计划,实施了50名教师的招聘工作。
20xx年,按照教师“十百千”工程,我县先后聘任了10名“教坛明星”、30名“教坛新秀”、1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对教师培养机制进行大力创新,每三年评选出十名教坛明星,百名优秀教师,千名合格教师。20xx年,我们已经提出了“1251工程”,即到20xx年培养1000名县级骨干教师,200名能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学科带头人,50名地区级学科带头人,10名地区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我们还将采取内外联合办班、培训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今年,我们已制定了《**县教师培训规划》,通过进一步强化县级培训、校本培训基地作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计划用3年时间将全县在职教师强化轮训一遍。目前,**县已形成了由2名部级、32名自治区级、64名地区级、98名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组建的骨干教师队伍,并编辑了疆内第1部乡土教材《美丽的**》。
3、实现两手都要硬,推进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是稳步推进幼儿教育。我们将始终坚持教育“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方针,将幼儿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之中,使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xx年我们投入40余万元在萨尔塔木乡库尔米希村、库勒拜乡和萨尔布拉克乡成功开办了3所乡村学前“双语”幼儿园。通过试点运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20xx年,又投入700多万元按照“人口不集中不办园,生源不充足不办园,师资力量不富余不办园”的原则,新建了9所“双语”学前幼儿园,改扩建11所标准化“双语”学前幼儿园,投入70余万元高标准配备了“双语”学前幼儿***书、生活用具、教辅设备等。同时,面向全县公开招聘幼儿教师26名。今后,我县将继续深化幼儿教师支教制度,努力形成“县、乡、村”三级幼儿园支教体系,进一步充实幼教师资队伍。
二是跨越式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将以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依托我县矿业、畜牧、农业、旅游等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与地区技校及疆内有实力的职业技术学校联系,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还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工作责任制、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等,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府管理目标体系。目前,**县成职教中心下设职业教育培训学校1所,分设 “2+1”职业教育培训基地14个,专兼职教师163人。先后共组织“2+1”职业教育培训人数达1400余人,其中成功创业的254人;送出培训384人,其中送出定向培训182人,成功就业210人;县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开设2个班,招收学员67人。
4、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现县办中学、乡办小学和村办幼儿园的突破性进展
一是实现中学扩建目标。**县高级中学,现有校园面积7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20xx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0人,教学班37个,学生1663人。到20xx年,高级中学校改建扩建工作全部完成后,校园面积将达到100余亩,建筑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在校生人数达到2500人,授课班级达60个。为我县普及高中教育奠定基石。**县初级中学,校园扩建达将到118亩,新建校舍面积达2万平方米,把乡部各学校初中部全部合并至县初级中学后,学校在校生人数将达到3000余人,20xx年9月前完成加依勒玛乡中学、寄校,齐巴尔乡中学,库勒拜乡寄校的合并,其余各校于20xx年前逐步合并到县一中,实现除铁热克提乡寄校、萨尔布拉克乡寄校、齐巴尔乡寄校外所有中学全部合并至县城就读。
文化教育调研报告第6篇
为贯彻实践科学发展,围绕“实施统筹新战略,激发资源新优势,建设和谐**”这个活动主题,我们就如何加快城乡文化教育均衡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调研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文化教育发展现状
(一)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文化建设主要以乡镇、行***村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充实文化队伍,丰富文化活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据了解,自20xx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其中县财***配套投入1500余万元),在6个乡建成了文体站,在112个行***村建成了文化室,组建了50余支农牧民业余文艺演出团体。自20xx年起,我县实施了农牧民健身工程,为21个行***村新修了篮球场,为22个行***村购买安装了健身器材。20xx年,**县还实施了“农家书屋”、“东风工程”两大惠民工程。自治区首批“东风工程”出版物共为我县赠送了***报***刊1342份、***书16553册。截止目前,县财***已连续出资新建了11个“农家书屋”,很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同时,为把文化阵地拓展到乡村、到农户,我县发挥文化部门指导作用,帮助12个行***村新组建了村级业余文艺演出队,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20xx年以来我县已放映电影2500余场次;开展“送***书下乡“工作,两年来共发放***书近4000册,并建设了12个服务点,对乡镇***书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开展“文化六进”,组织20多名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辅导群众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76场。
(二)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5所,幼儿园22所(公办21所),其中,中学14所,完全小学11所,教学点34个。在校生11869人,其中小学7262人, 初中2944人,高中1663人;教职工1188人,其中专任教师937人;幼儿园22所,其中公办21所;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07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6%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3.32%以上。历年中高考成绩、内初内高录取率均在地区前例。县幼儿园为民汉合园、混合编班的幼儿园,乡村幼儿园均为“双语”幼儿园,学前教育覆盖面已达70%以上,少数民族适龄学前儿童入园率达57%。自20xx年以来,我县先后招聘了245名教师,其中人才交流70人,县财***招聘175人;提前退休了338人。20xx年以来,我县先后争取建设资金达3079万元,分别实施了“边境县农牧区学校改造项目”、“寄宿制学校改造项目”、“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项目工程。20xx年,我县全年总投资达到3017万元,新建校舍13876平方米,修缮学校围墙5000米,并按“国标”配备了各类教学仪器设备。
二、城乡文化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城乡教育、文化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工作中还是存在着薄弱环节的。从总体上看,城乡教育、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城乡文化发展方面:
1、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薄弱。在加依勒玛乡加依勒玛村和村民座谈时,我们了解到,当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人是农村文化队伍中的积极分子,以致农村文化能人匮乏。留守在家中的妇女和老人承担着农牧业生产的重任,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难调动。这一问题在各乡镇都比较普遍。
2、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总量偏少。在县文体局调研时,干部们反映,尽管县委、***府一直致力于培植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积极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放电影、演节目等,但与农牧区群众需求相比,在内容和数量上都比较有限。由于寻多乡村地处偏远,加之文化部门经费不足,使得农村文化相对贫乏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解决。
3、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库勒拜乡文体站调研时,有看书的村民反映,农村***书室、阅览室书籍存量总体较少,同时更新较慢,想看的书在文体站找不到。与县城相对繁荣的文化市场相比,农村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缺少与县城文化必要的交流平台,使得各自的文化优势无法实现充分共享,形成整体合力。
4、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纵观我县城乡文化发展,县城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多,而乡、村级文体办公设备呈现区域性对比上的不足,特别是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文化工作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有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城乡教育发展方面:
1、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发展相对不平衡。主要包括:一是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不科学不合理,50人以下的教学点37个在一定时期存在,农牧区个别学校教学靠支教老师维持正常的教学。二时按照“两基”要求, 学校的服务地理半径为3公里,农区乡中学学生在600人以上,山区牧区初中应达9个班,校均450人以上,但很难达到集中办学。三是高中规模较小,目前民汉高中每年招生只有600人,初中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升入高中学习。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哈语教师整体超编的情况下,汉族教师不足。全县教师整体分布不均衡,农牧区教师涌向县城的势头有增无减;学科专业搭配不合理,农牧区教师整体学历不高。引进新教师存在待遇保障等问题,难以留住人才;老教师经验丰富但年龄偏大,教师队伍没有活力。
3、教育管理体制落后,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激活。一是教职工管理不科学,导致部分教职工缺乏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存在着等退休现象。二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上有偏颇,事权与人权财权分离,责任不清,主体不明,学校花钱的事躲着走,有权的事争着要。三是学校内部管理缺乏激励机制,教职工竞争意识相对不强淡薄。目前优秀教师的流失、优秀学生的流失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升学率的重要因素。
4、教育投入渠道单一,普及教育需要更多资金支持。普及教育需要的经费,主要靠***府投入为主,投入渠道单一。由于我们是欠发达地区,每年的资金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之间仍然存在差距。时代的发展要求农牧区教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也对各级学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教育做为一项民生事业,目前民办教育尚未发挥出应有作用。
三、城乡文化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一)城乡文化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高度重视,积极创新机制
在县委***府的高度重视下,**县已经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起了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教育等多部门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协商平台和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个部门共建共享农村文化。但还缺乏资金保障机制,我们认为应建立起有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县、乡财***要统筹规划,不断提高用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资金比例。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县、乡、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等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积极发挥财***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农村文化事业。要实施乡镇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坚持平时检查和年终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量化考评,考核的结果与奖惩挂钩,确保干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坚持以***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行***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乡文体站和村文化室的功能,保障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
2、多措并举,鼓励自办文化
通过财***支持和文化指导,帮助农民把各类文化组织发展起来,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近年来,我县已持续开展了文化“三下乡”工作,在城乡积极开展了“乡村百日广场文化”、“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文化六进”、“群众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体活动。20xx年以来,全县各乡镇的 “腰鼓队”、“秧歌队”等业余文艺演出队,在农村开展文体活动200余场,参与群众达到12万人次。20xx年底至20xx年初举行了两个月的“**县第九届群众文艺汇演”。在20xx-20xx年的自治区首届“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中,我县被评为“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先进县(市、区)。”
从调研反映的情况看,广大群众特别是农牧区群众非常渴望展示本地特有的文化资源,让更多的城里人知道乡村文化的魅力。今后,我们将在文化活动中实现“双向互动”:一是下派文化力量进行试点,从节目编排到正式演出,对10-15个文化基础较好的村进行全程指导,在农闲时节和节假日,组织群众自编自演富有农村特色的文艺节目,吸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积极展开财***支持,从演出道具到演出场地,对自办文化愿望强烈的村进行充实、配全。二是充分发挥群众智慧,邀请民间文化人士参加县上节目的编排,充当“导演”,参与到节目策划中来。通过双向互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文艺创作和演出热情,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进一步促进农牧区文明风尚的形成。
3、文化下乡,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今后我县将进一步探索城乡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借助文化下乡等载体,进一步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一是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好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流动电影放映车、乡镇电影放映小分队的作用,开展电影放映工作,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多样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二是把经常化、小型化、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闲、节日,组织各类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倡导农民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三是积极引导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为农村服务,强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及“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各级电台、电视台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多播出受农民群众欢迎的精品栏目和节目。财***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在乡、村文化阵地增加农民群众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四是加大对各乡文化站、行***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的宣传和管理力度,调动农民学习新知识、新科技的热情,并将新科技应用于生产、生活,充分发挥“东风工程”免费发放的各类期刊、农村科技***书、音响资料的作用。新华书店也应当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农村读者购书读书提供优惠和方便条件。
4、强化监管,促进城乡文化健康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文化***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坚持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二是发挥乡镇文化站的监督作用,整顿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三是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的管理,坚决打击***、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5、加强培训,建设乡土文化队伍
一是认真实施文化人才教育培训工程。采取送到文化院校进行深造、从县艺术团、文化馆派人到乡村办文化人才培训班等方式,对乡村文化干部进行业务培训。20xx年以来全县举办乡镇文化中心人员、文化市场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业余文艺爱好者培训班等共14期,培训近400人次。计划今后两年举办相关文化培训30期,培训人数1000人次,有效提高业余文化爱好者参与活动能力。二是建立村(社区)文化辅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结合“送文化”下乡,对已经统计出来的560多名社会文艺骨干进行多渠道、深层次培训,为活跃乡村文化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对农村文化精英从事农村文化事业进行适当财***补贴,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充分发挥艺术团、文化馆专业艺术人员的优势,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指导培训。在20xx-20xx年已下乡指导农牧区文化活动100余次的基础上,今后两年指导活动次数要达到150场以上。五是制定优惠***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扎根创业,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丰厚的土壤条件。
(二)城乡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巩固基础教育,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与水平
近年来,**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的重要途径,积极争取资金,修缮、新建校舍,过去低矮破旧的校舍已成为历史。今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年总投入预计将达到5500万元,新建校舍近2万平方米,砖混校舍占校舍面积的百分比由20xx年的33%上升到95%。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我们按照小学生就近入学、初中生相对集中的原则,对原有中学18所(含牧寄校),小学55所、教学点62个,进行布局调整,加大结构性合校及撤消教学点工作,先后撤销28个教学点,对10所学校进行民汉合校。今年,我们又委托**大学建筑设计院专家对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进行专题调研,制定了《**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规划》,计划用2到3年时间将全县办学点由59个调整为24个,其中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4所,完全小学9所(含5所乡级寄宿制小学),教学点9个。通过布局调整,形成“县办中学、乡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新格局。
2、创新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我县教师队伍存在整体超编、结构性缺编的现状,我县将通过加大招聘、放宽出口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今年,我们又根据我县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整体规划,制定了《**县师资结构调整方案》,计划用2-3所时间对全县师资进行合理配置,并通过争取上级教师***策、加大专任教师招聘力度、深化支教和放宽教师出口等措施,使全县师资力量达到更优化的配置。目前,我们已上报了292名“双语”教师招录需求计划,实施了50名教师的招聘工作。
20xx年,按照教师“十百千”工程,我县先后聘任了10名“教坛明星”、30名“教坛新秀”、1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对教师培养机制进行大力创新,每三年评选出十名教坛明星,百名优秀教师,千名合格教师。20xx年,我们已经提出了“1251工程”,即到20xx年培养1000名县级骨干教师,200名能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学科带头人,50名地区级学科带头人,10名地区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我们还将采取内外联合办班、培训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今年,我们已制定了《**县教师培训规划》,通过进一步强化县级培训、校本培训基地作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计划用3年时间将全县在职教师强化轮训一遍。目前,**县已形成了由2名部级、32名自治区级、64名地区级、98名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组建的骨干教师队伍,并编辑了疆内第1部乡土教材《美丽的**》。
3、实现两手都要硬,推进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是稳步推进幼儿教育。我们将始终坚持教育“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方针,将幼儿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之中,使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xx年我们投入40余万元在萨尔塔木乡库尔米希村、库勒拜乡和萨尔布拉克乡成功开办了3所乡村学前“双语”幼儿园。通过试点运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20xx年,又投入700多万元按照“人口不集中不办园,生源不充足不办园,师资力量不富余不办园”的原则,新建了9所“双语”学前幼儿园,改扩建11所标准化“双语”学前幼儿园,投入70余万元高标准配备了“双语”学前幼儿***书、生活用具、教辅设备等。同时,面向全县公开招聘幼儿教师26名。今后,我县将继续深化幼儿教师支教制度,努力形成“县、乡、村”三级幼儿园支教体系,进一步充实幼教师资队伍。
二是跨越式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将以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依托我县矿业、畜牧、农业、旅游等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与地区技校及疆内有实力的职业技术学校联系,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还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工作责任制、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等,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府管理目标体系。目前,**县成职教中心下设职业教育培训学校1所,分设 “2+1”职业教育培训基地14个,专兼职教师163人。先后共组织“2+1”职业教育培训人数达1400余人,其中成功创业的254人;送出培训384人,其中送出定向培训182人,成功就业210人;县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开设2个班,招收学员67人。
4、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现县办中学、乡办小学和村办幼儿园的突破性进展
一是实现中学扩建目标。**县高级中学,现有校园面积7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20xx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0人,教学班37个,学生1663人。到20xx年,高级中学校改建扩建工作全部完成后,校园面积将达到100余亩,建筑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在校生人数达到2500人,授课班级达60个。为我县普及高中教育奠定基石。**县初级中学,校园扩建达将到118亩,新建校舍面积达2万平方米,把乡部各学校初中部全部合并至县初级中学后,学校在校生人数将达到3000余人,20xx年9月前完成加依勒玛乡中学、寄校,齐巴尔乡中学,库勒拜乡寄校的合并,其余各校于20xx年前逐步合并到县一中,实现除铁热克提乡寄校、萨尔布拉克乡寄校、齐巴尔乡寄校外所有中学全部合并至县城就读。
文化教育调研报告第7篇
一、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农牧民妇女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农牧区妇女的基础文化教育。掌握农业新技术,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已走上社会实现就业的农牧区妇女加强继续教育,让广大妇女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二是充分利用各类妇女学校对妇女进行培训。重点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通过农业技术、创业理念、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经营管理等各类技能培训,使她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和业务骨干,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她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创业致富的水平。目前已建立妇女学校(班)318所,各级妇女学校注重规范运作,增强实效,具体工作中做到五落实”即:组织落实,师资队伍落实,办学场地、设备落实,培训时间落实、培训内容落实。初步形成农村妇女科技培训网络框架,有力地促进了培训工作的进展。各级妇女学校直接面向广大农村牧区妇女,以开展普及性培训为主,围绕产业设置教学课程,根据农村妇女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了标准化棚圈建设、奶牛、小尾寒羊、白绒山羊、獭兔等养殖和麻黄、玉米制种、特色蔬菜、蘑菇、芦荟、小弓棚西瓜、冬季温室小瓜等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以及绿色证书、农牧民技术员的培训工作。这种普及性的培训,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深受广大妇女群众的欢迎。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每年对5万多农村牧区妇女进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又把农牧业标准化知识纳入培训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有1万多名妇女接受了农牧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增强了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为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截止目前,各级妇联通过联合“双学双比”成员单位等各种形式累计举办培训班13283期,培训1645岁农牧民妇女近70万人,使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农牧民妇女达到15万多人,全市有11849名妇女入学农函大,157750名妇女获得农牧民技术员职称,培养了一支农牧民妇女科技骨干队伍。
三是注意抓好高、精、尖妇女人才的再教育培训。使她具有建设新农村新农牧区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合理而广博的知识结构,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带动和影响整个农牧妇女群体素质的提高。使大批农牧区妇女都能求学有门,学艺有师,学有所得,生财有道。做到不仅能够提高妇女素质,还有利于女性人才的培养。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妇女科技大户、龙头项目、示范基地负责人。采取走出去看,请进来教等多种形式,组织她学习农牧业高新技术、经济管理、wto有关知识等,开阔她眼界,提高她技术和管理水平,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市妇联在年和年举办了全市养殖、种植、龙头项目负责人培训班,150多名妇女接受了培训。培训班结束后市妇联又组织她陕西杨凌高科技园、蔬菜种植基地、和林格尔县和包头蒙牛养殖小区、市内种养小区进行参观学习。回来后在各级妇联的支持与帮助下积极上项目。
四是全面推进农牧区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市妇联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定向培训和联合培训,优化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在培训工作中,市妇联加强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加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上出实招,见实效,形成妇女劳动力输出和接收工作的良好格局。东胜区妇联把进城务工妇女的培训作为妇联工作的重点,广泛争取服务妇女教育培训的各方资源,巩固已有阵地的基础上,采取自办、联办、依托企业办理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功能、广覆盖的妇女教育培训网络,引导和帮助进城务工妇女学就业技能、学法律知识、学文明生活常识等,以提高她综合素质。年以来,东胜区妇联已经组织了包括驾驶员、计算机、家***、美容美发、酒店管理、市场营销、厨师、纺织等类培训,共有860名妇女接受培训,帮助619名妇女实现了就业,就业率达到72%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妇联通过各种形式转移妇女劳动力6693人。
使广大农村牧区妇女转变了思想观念,科技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科技素质,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果显著,带动妇女科技致富,勇闯市场的农村牧区妇女人才脱颖而出,活跃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第一线,成为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领头雁,有的被当地乡镇聘为专职技术员。准旗沙圪堵镇伏路村的段秀英,经过几年努力学习领取了农函大养殖、疏菜种殖、果树栽培毕业证书,同时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自家先后建起了5栋日光温室,占地面积1.5亩,
全村建起了18栋蔬菜日光温室。当时不仅解决了沙圪堵镇吃菜难的问题,带动下。而且也成为村民新的经济增长点。先后被自治区评为“双学双比”女状元和区级劳动模范,从年开始,每年被旗科技局、科协聘请为蔬菜种植技术员,指导蓿亥***乡蔬菜温室和万亩覆膜西瓜种植,同时被乡妇联聘为科技指导队队长,近几年在精心指导下,单覆膜西瓜每亩纯收入800元,双覆膜小弓棚西瓜每亩纯收入1100元,农户户均增收500元,群众尝到科技的甜头,亲切的称她为段老师。
二、开展农牧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牧区妇女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意识淡薄。由于历史、社会等诸多原因。与社会主义新型女农牧民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在提高农牧区妇女素质等工作方面成效不明显。
二是农牧区妇女教育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市农牧区妇女文盲比例高于男性。影响了妇女就业、再就业和创业、创收,及妇女自身的进步,阻碍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步伐。加大对农牧区妇女培训力度,提高农牧区妇女的素质,当前妇联的首要任务。但由于各级妇联无专项培训经费,致使培训内容单一,规模较小。
***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参与妇女培训工作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三是有限的妇女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合利用。农牧区妇女培训体系还在起步建立之中。还需要统筹规划、协调,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建立有效机制,才能确保农牧区妇女培训规范有序开展,取得明显成效。对农牧区妇女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有的不适合农牧区妇女特点和现实社会生活环境。
三、做好农牧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弘扬、引导和鼓励广大农牧区妇女改善自身生活条件,更新观念,建设一个美好富足的新农村新牧区。充分发挥妇联的宣传、引导、组织和带动作用,形成有利于提高农牧区妇女整体素质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要坚持不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内容,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文明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法律规范,宣传妇女的四自”精神,宣传新时期的妇女典型,使妇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祖国观、民族观。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广大农牧区妇女提高紧迫感和使命感。二要把提高农牧区妇女整体素质工作列入妇联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对待,常抓不懈,有计划、有重点地切实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