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考试流程和内容篇1
普通话 智能测试 策略
一、熟练智能测试流程
在上机进行智能测试的过程中,会出现测试失败的情况,主要原因是:(1)考生不熟悉电脑或考试系统的操作,造成耳机佩戴错误、话筒关闭、输错准考证号等失误;(2)考生在试音或正式考试时音量小,导致试音或评测失败;(3)考生读完一题不主动点击“下一题”,造成测试时间过长;(4)个别考生在读字词时速度不均匀,有漏行错行现象;(5)考生第四题“命题说话”的时间不足3分钟;(6)计算机在考试过程中突然故障,造成测试失败。
这些情况会导致测试失败,因此有必要在考前培训中加强对测试流程和测试操作的熟练,安排考生在参加正式考试之前进行模拟测试,模拟的内容包括测试环境、计算机操作、测试系统的操作等,考前认真检测每台机器的性能,将系统不稳定的计算机及时更换,以确保考试时硬件的正常运行。
以上就是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的流程,考前培训可以有针对性地分别列出注意事项:(1)耳机配戴好之后不要用手扶或握住话筒,耳机线上的话筒开关也不要随意关闭;(2)试音时应保持较洪亮的声音和正常的语速,并且跟测试过程中的音量保持一致;(3)测试过程中不要说与测试内容无关的话,“说话”题要等到系统结束测试才能停止;(4)结束离场时要马上安静地离开,不能与同场考生交流或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的正常测试。
二、克服紧张心理,轻松应考
考生在考试之前往往心情很紧张,根本原因一般是考前准备不充分,对考出合格或优异的成绩没有信心。“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要想从根本上调整好心态,还是要考生平时多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全过程对考生来说也是考前的必修课,考生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能熟练操作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1.多听多练多写。听要听标准普通话,比如新闻联播、散文朗诵等,听的时候要把握一些自己平时容易读错的音并作记录,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的同时可以跟着一起读,达到练习的目的,平时也要多用普通话读文章找语感;写是要写一些规定题目的提纲,根据提纲展开话题,然后逐步的锻炼出打腹稿的能力。
2.多交流多请教。考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普通话与周围的人交流,养成用普通话表达的习惯,若常说方言则会影响普通话的语感,对语音面貌的改善有弊无益;请教普通话好的同事、同学或朋友,让他们指出自己说普通话时的不标准之处,并给予一些帮助或指导。
3.测试之前参加考前培训,认真听培训老师讲解测试过程和注意事项,把陌生环节都记下来,以便在模拟测试中进一步熟知和理解;参加模拟测试,并在心理上将模拟测试当成真实测试,以便更加适应测试过程。
4.进入考场要尽量地放松心情,可以深呼吸调整紧张情绪;测试开始时要专心听系统提示,按步骤进行考试;平常心对待说话题,看准系统页面的时间提示条,防止提前结束说话内容。
三、应试技巧
考生应熟悉测试题目的要求和评分细则,下面就以测试内容的顺序分别介绍一下相应的应试技巧。
1.读单音节的字词。要求考生横向朗读,不错行不漏行不跳读;考生不能过慢也不能过快,过慢会超过题目要求的时间从而扣分,过快则会影响每个字读音的完整性造成语音缺陷;若读错一个字可以再更正一遍,系统按第二次的读音评分,但切勿改读隔字或隔行的字;遇有多音字时考生读正确其中的一个音即可,无需读出所有读音;每一个字都要读到位再下一个字,切勿字与字在声音上的“藕断丝连”;读时声音要洪亮清晰,切勿含糊不清以免影响系统评分。
2.读多音节的词。除了与第一题相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之外,读时还要注意词语的轻重音格,即词语一般是“中重”格,轻声词语则是“重轻”格;该读轻声地音节一定不要重读,勿把儿化音节中的“儿”***出来读,并注意发音要到位;不嘣字不嘣词不读破词,若遇不熟悉的词语不要放弃,能读对一个也要坚持读出来。
3.朗读。在朗读文章时不仅要有正确的语音而且应流利顺畅传情达意:首先应做到不错读漏读,语速正常、语调合理、停顿和重音正确到位;若有读错和漏读的字也不要重读词语或者句子加以改正,应忽略此处继续下文,以免影响整篇文章的流畅程度。
4.说话。“说话”的分数最高,当然扣分比重也较大,在应试“说话”项时,考生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语音正确语调自然,用平时练习普通话时较的正确语音,按照正常口语的语调来“说话”,不能以背诵、演讲或者朗诵的腔调来考试;多用短句少用或不用长句,让说话方式口语化,减少书面用语或总结式的句子;用标准词汇不用时髦语、方言词和口头禅,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时髦词汇往往是不规范的,直接“翻译”过来的方言词只能削弱表达影响语音面貌,过多的“嗯、哈、是的、那么”等口头禅会让说话内容显得匮乏无力,也让语句的流畅大打折扣;说话时应全局构思且思路清晰,切勿在说话中间发现话题无法进行转而选择另外一个题目和内容;在说话过程中勿停顿过长的时间,评分细则规定是四秒钟之内不计入缺时,若超过则累计计入“缺时”中;注意系统的显示时间,不要提前结束说话。
普通话考试流程和内容篇2
关键词 机测 普通话水平培训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中***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更好地促进测试工作的推行,提高测试的公正性、准确性,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于委托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简称机测),并在全国陆续推广使用,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进入到了机测时代,普通话水平测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推广,我们看到了机测普通话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面对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机测普通话的特点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研发基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可对除考生命题说话之外的测试题型进行自动评测,并可以自动检测发音者存在的语音错误和缺陷,对使用者提升普通话口语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效率,降低了测试成本和组织难度,为更好地推广普通话测试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自动化评测。测试现场不需要安排专业测试人员,只需3~4名工作人员即可。考生测试结束,即可得知除命题说话部分的评测结果。(2)学生操作简单。测试流程由计算机控制,考生根据计算机语音提示即可完成测试。(3)管理方便。监考人员通过监考机可以全程监控考生的测试过程,了解每位考生的测试情况。(4)灵活实用。测试系统提供网络版、单机版两种方案,测试单位可以根据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条件选择合适的版本进行测试,最大限度地降低应用门槛。
2 机测普通话带来的问题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站于2008年正式使用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经过五年的测试,我们发现机测普通话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有些问题是人工测试时很少或几乎没有发生过的。
(1)测试时间增加。机测普通话使测前准备工作相对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测试时间相对变长。人工测试时,一组测试员每天约测试40人,测试时间约6小时。机测时,一组10名考生同时进机房测试,必须等最后一名考生测完后,这组考生才能离开,下一批考生才能进入机房测试。一台机器测试40人约需9小时。同时,还会出现突况,例如有些考生不参加考前辅导,造成测试时不懂操作流程,耽误大量时间。测试过程中网络环境的不通畅,导致电脑死机,考生必须重新进行测试等等,这些都会增加测试时间。(2)应试心理不稳定。机测过程中心理因素的变化,对测试成绩有较大的影响。考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语言背景复杂,语音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语音面貌较差、自卑心理过重的考生,面对考试机心理过度紧张,说不出话来,直接影响测试成绩。有些语音面貌较好的考生,觉得自己普通说得很好,没有认真参加培训,考试过程中对测试流程不熟悉,造成紧张心理,影响成绩。(3)应试技巧欠缺。人工测试时,考生的测试流程由测试员控制,考生只需按照测试员的提示进行相应部分的朗读。机测则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度,在对考生的说话部分进行了分析后,发现考生在测试过程中由于准备不足,失误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影响测试成绩。
3 机测普通话对教学的影响
高师院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学生来自祖国各地,语音面貌相差较大,语音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大帮哄”,应该针对各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往,教师在授课时,都是针对人工测试情况下考生应注意的问题。面对机测的新环境,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方面做出改革。
3.1 教学方法改革
(1)根据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建立分流机制。高师院校的学生语音面貌相差较大,语音水平高低不平,因此在教学之前需要摸清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方言背景,了解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遵循摸底分配与学生自测自选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分流机制。有异议时应以学生自由选择为主,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满足各层次水平学生的不同要求。然后再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实现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2)在分流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次教学。在分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语音面貌及等级要求,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包括方言背景与普通话接近程度较高,普通话语音面貌较好的考生,教学中对他们应侧重语感能力的培养; 第二层包括来自北方方言区但方音较重的考生,以及来自南方方言区的普通话口语水平较好的考生,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应侧重其说话、朗读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感; 第三层包括语音系统问题较多语音面貌较差的考生,对这一层次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语音基础知识和普通话口语训练,使其找到自身语音的问题,纠正方言习惯,提高普通话思维能力。总之,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使各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心态和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意识,有针对性地接受目标训练。
3.2 教学内容改革
(1)基础知识培训。倪宝元曾指出“必须运用语音知识理论来指导语音实践”。首先要向学生讲授相关的语音理论,使学生了解音素发音的条件、部位、方法等。根据之前建立的分流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有选择地教学,不能“一锅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适当调整教学重点。对于同一层次的学生,要分析其与普通话的差异,对于经常犯的错误要讲清楚讲透彻,多示范,多练习,鼓励学生多开口说和读。(2)应试心理培训。经过多年机测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发现机测过程中学生心理的变化对成绩有着较大的影响。造成心理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机测和口试的测试形式比较陌生,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对成绩的预期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紧张情绪。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在教学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首先,要让学生熟悉机测和口试的测试形式,消除紧张情绪。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解和演示机测的流程,介绍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哪些地方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模拟测试,熟悉测试环境和流程。其次,要进行心理疏导,排除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3)机测应试技巧培训。在机测过程中,测试程序完全由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控制,教学中要注意应试技巧的讲解,避免因对测试程序的操作失误而影响测试成绩。例如,在试音过程中,学生的音量要控制好。有的学生试音时声音很小,导致试音失败;有的声音很大,导致在答题时不能保持同样的音量而不能被系统识别,造成答题失败。因此,除常规的普通话教学内容外,在教学中还应该对机测流程以及测试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等做相应的培训。
在机测普通话的背景下,机测这种全新的测试方式给我们的测试工作带来诸多便利,它使普通话测试尽可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让测试结果更加公平、公正。同时,面对测试方式改变后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妥善的对策,完成普通话测试的目的,更好地推广普通话。
参考文献
[1]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申向阳.试论普通话测试中心理因素的负效应及调控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3] 邹渊.浅析优化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的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0.
普通话考试流程和内容篇3
为此,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特点,笔者进行广泛调查、深入分析和认真的实践,探讨了高职教育中以普通话测试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职业口语表达能力为核心的普通话教学“一二四四”式教学模式,创新而有效。
一、普通话教学现状
从1994年开始实施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以来,《普通话》课就成为了很多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程。在二十多年的普通话课程教学与研究中,老师们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但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日趋复杂(几乎涵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且录取分数下降),学生语言素质高低不齐,口语表达能力参差不一,整体语言面貌和语言表达能力呈现下降趋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学效果也与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这就使得普通话教学在面对新情况、新要求的时候,表现出很多问题:教学内容单薄,深度不够;教学手段单调,训练多样性不够;教学方法传统单一,针对性不够;课程的学习训练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关联性过多,训练高度不够;不同专业学生对普通话课的认识不同,学习主动性不够等等。诸多因素,影响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影响了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影响了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与口语表达能力。
二、普通话教学培养目标
普通话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整体角度来讲,是培养学生规范地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即学生通过学习与训练,能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流表达,达到顺利沟通的程度。但是,由于教学对象的水平不同、职业对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要求不同,普通话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有不同。所以,普通话教学也要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差异,根据普通话“语言技能训练”的特点,设定不同的目标。普通话测试的标准,是普通话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根据普通话测试的分级标准,把普通话教学的目标也有分级要求。
(一)基础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这个层次的学生数量大、基础差,多是来自方言严重地区的学生,从来没接触过普通话,方音重,训练难度大,是普通话教学训练的难点。对这类学生的要求,就是达到专业要求的等级,使其能够具备基本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水平。语音教学是基础和重点,把音节训练作为基本教学单位,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遵循由单项训练到复合训练、由基础语音训练到基本表达运用训练的过程,经过声母、韵母、声调的训练,到单音节词、多音节词语的训练,最后到基础会话训练。这个层次的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与意识。总之,注重基础,培养习惯,了解普通话语音知识,了解自己的方音与普通话标准音之间的差距,达到发音基本标准,达到二级乙等水平是普通话的基础教学目标。
(二)高级教学目标: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这个层次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语音基础较好,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强。对这类学生,在语音上只要帮助学生纠正个别难点音,找到各自存在的语音问题(比如韵母的归音问题等),就可以获得标准的语音。教学的重点放在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上。笔者根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和职业能力的需要,依据不同的专业,相应地开展朗诵、演讲、复述、介绍、说明、汇报、访谈、论辩、洽谈等职业口语综合训练,重点放在“提高”上,即在语音标准的基础上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便将来胜任各种工作。
三、“一二四四”教学模式
(一)总体模式
教学模式是为学生构建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较高素质的结构模式以及实现这种结构模式的方式,它决定着教学质量。遵循高职院校全面提升人才质量的要求,结合普通话教学本身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探索构建了一个目标、两个层级、四个点、四个面的“一二四四”教学模式。其根本点是分级教学,根据教学对象的普通话水平的不同和测试要求的不同,全面考虑、因材施教,按要求培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个目标:以培养高职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为普通话教学的最终目标。当今社会,人际交往和职业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任何生活,任何职业,都少不了人与人的交往,准确、恰当、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是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平常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从职业的角度,必须具备一定的交流表达能力,具有基本的职业口语水平。
两个层次: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的语音面貌、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层、把训练内容分项、训练侧重点分级进行教学。对方音较重、语音面貌较差、口语表达水平较低的学生,重点进行语音训练和一般的以生活、学习为话题的口语表达训练;对语音不存在问题又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学生,只进行语音的梳理和强调,训练重点放在口语表达上,训练内容也要从日常的生活、学习的话题提高到各种职业口语交流表达的训练上来。根据专业特点,设计不同的表达话题,对学生进行运用普通话、有内容、有条理、有逻辑性的准确、恰当、得体的职业口语表达训练。
四个点: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基本点,以测促训,以训保测,全面检测学生普通话水平,促进和加强普通话教学,保证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基本目标;以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基础理论知识,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发法,为语音训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形成正确、标准的语音听说能力;以普通话课堂教学为突破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根据学生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对重点、难点音进行强化训练,努力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委要求的二级乙等或二级甲等以上水平;以朗读、说话和各种职业口语等多种口语表达形式的训练为教学的提高点,重点解决学生在朗读、说话等多种不同的职业类型口语表达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传授朗读、说话、职业口语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说”、“会说”,能够参加一些大型的口语表达比赛活动,能够进行必要的职业沟通与交流,具备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相适应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个层面:以课堂教学为教学主导面,使普通话成为学院的教学语言,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都要运用标准话进行课堂表达交流,使普通话成为学习交流语言;以宿舍为学习补充面,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广泛使用普通话,补充课堂教学,形成说普通话的自觉意识,使普通话成为生活交际语言;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训练推动面,建立“教学—学习—训练—测试”的教学训练结构,加强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训练,使普通话测试成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动力语言;以校园活动为扩展提高面,通过各种与口语表达相关的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各种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导游大赛、大学生辩论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比赛,加强学生对普通话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交流表达”这个“职业核心能力”的认知深度,从而推动学生说普通话,提高口语表达水平。营造人人说普通话、处处讲普通话的氛围,使学生的生活、学习、各种活动都在标准的普通话环境中进行,使普通话成为校园活动语言。
以上四个层面的相互配合与推进,可以达到以教学引导学习、以测试促进学习、以测试强化训练、以比赛带动训练、以比赛促进提高的教学效果。以教、学、练、测、用相结合的训练模式,达到提高学生普通话的水平、具备较好的口语交流表达能力的目的,实现普通话教学效果的新突破。
(二)实施方式
1.教学对象分级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考核要求和办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1]
⑴按专业分级:普通话课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课程。院系的各外语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专业、空乘专业、各科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甲等水平。
⑵按水平分级:新生入学,即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语音面貌、口语水平摸底调查,通过对新生进行初步的语音测试,了解其普通话水平,根据他们入学时的水平,分为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或二级乙等以下水平,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训练。
2.教学内容分级
根据教学对象和专业要求的不同,将教学内容分级。二级乙等以下的学生系统讲授现代汉语语音知识,使学生了解普通话声韵调的发音规则和语流音变规律,以普通话标准音为训练重点,辅之以日常的交流表达为目标的口语交流训练;二级甲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减少语音训练的时间,从日常生活学习的口语表达入手,快速提高到职业口语的训练中,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职业口语表达话题,让学生讨论、准备,然后交流、训练,达到职业要求,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
1.精读多练,精讲理论,强化训练
大多数高职生都需要正音。所以精讲语音理论是必要的。但学生标准的普通话语音的形成,是需要大量的、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的。所以训练要强化、形式要多样,比如可以教师示范、一对一纠正方音、学生对比练习、录音听辨练习等。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更要精讲多练。再好的理论也代替不了训练,比如最基本的口语表达--朗读。朗读技巧只能是让学生明白是怎么回事,更多的是要拿出各种合适的朗读材料,一句一句的练,一段一段的读,在训练中体会朗读的技巧,在实践中提高朗读水平,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普通话的重要、口语表达的意义,让学生感到课堂上的所讲所学在课外有练有用,从而以应用促训练,达到说教不能达到的效果。
(四)考核方式
1.口试和笔试结合
普通话课程是语言技能课,考核形式采取笔试和口试结合的方式。笔试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了解,内容简单,只占总成绩的10%。口试内容,第一是测查学生的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等的发音标准程度,基础教学目标占到50%,高级教学目标占到20%;第二是口语表达能力的测试,是普通话教学的真正目的,基础教学目标占到40%,高级教学目标占到70%。课程总成绩采取综合评定的方式,笔试成绩和平时语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相结合,按不同比例汇入总成绩。
2.平时训练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给每个学生建立详细的成绩记录单,平时训练均需要记录,平时训练和期末综合口语测试相结合,检验一学期的教学与训练效果。
四、教学效果
笔者构建的“一二四四”普通话教学模式,在我院的10、11、12、13级学生的普通话教学中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普通话教学进行改革以后,通过与前几年我院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对比,发现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基础达标率(二级乙等以上)和提高达标率(二甲以上或一乙)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文字研究专项),编号:ywzx201321。)
参考文献:
[1]周光明,彭红***.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构建和谐教学模式———高校分层教学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
[2]周泓,罗明东.普通话教学的心理学基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4).
普通话考试流程和内容篇4
>> 普通话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阶段性考试法在普通话课程中的应用 绕口令在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 普通话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普通话教学在新闻专业中的创新 多媒体在普通话教学中的运用 三生教育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虚拟现实技术在普通话训练中的应用 形象教学法在中职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多媒体技术在普通话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浅谈模拟测试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 微信在高校普通话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窗口服务行业普通话培训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支持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与研究 《普通话》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初探 《普通话》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普通中专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院校普通话课程的分层教学 “普通话”课程教学方式的点滴思考 论模块化教学在高校普通话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信息技术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邹成桔 周保林")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普通话水平测试已经实现了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辅助评测,普通话课程教学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传统课堂和普通话教学现状做一些改变,本文试***讨论信息技术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应该避免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普通话 教学 应用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55-03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网络、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得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来实现,这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目前,我省已经全面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但在大多数高校中,普通话课程的教学仍采用的是语音教师在传统教室中的传统教学。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通话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后,更迫切地需要使信息技术与普通话教学相结合,使普通话教学内容的展示、学生的学习方式、练习途径、教师的教学和师生的互动反馈方式得以变革,让普通话教学模式不再“落伍”。
一 普通话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枯燥,一成不变
很长时间以来,普通话的教学一直采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来传授知识,虽然许多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语音教师在课堂上想尽办法把语音教学做到尽量形象生动,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识记,但由于发音知识本身的特性,仍逃不出传统课堂的局限,加之语音教师的发音也会因为个体专业素质和其他种种特殊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偏误,一些重难点音仅仅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模仿发音,或者是只通过讲授发音方法,让学生学习发音,学生仍是很难掌握的。在实际的传统课堂中,教师几乎不可能与每个学生实时交互,得到反馈。
2.学生不积极训练、学练脱节、注意不足、重视不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授语音的发音方法后,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基于课本的范读和带读,由于学生的重视不够,教师也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接受灌输,这种方式损害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厌倦,上课只张嘴不动脑,教学效率果低下。在初步掌握语音的发音方法后,学生需要进行有效的训练,以巩固发音方法,然而,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要么不积极训练,要么训练不得法,在不知不觉中一遍遍地巩固错误的发音,自己却还浑然不觉。
3.学习途径单一,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
从目前普通话教学开展的情况看,如果单单通过课堂讲授、示范和训练来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只等老师来灌输,遇到问题只等老师辅导,不自觉寻求解决办法。事实上,普通话这门课程实践性极强,学生需要多途径地进行口耳训练,课后需要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时时处处留心使用普通话,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4.普通话现有课时少,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普通话在各院校中安排的课时一般为一个学期18周,每周2节,共计36课时。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语音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流程,教授训练语音知识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篇章朗读、命题说话等知识,语音教师为了在规定的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只能粗略地讲授知识,做出示范,课堂训练的时间少,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少。课堂的时间容量只能让学生尽量掌握语音知识,实际语言交际使用能力的训练时间少之又少,学生所得不多。
5.普通话课程班级人数多,不利于分层辅导,教学效果不明显
目前,各院校均采用在自然班级授课的方式开展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各个教学班一般有40至50名学生,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方言区,对普通话的接触不尽相同,普通话基础更是大不一样。有的学生稍作指导就能考到一级乙等的证书,有的学生坦言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普通话,从小学到初高中的老师也都用方言讲课。这就造成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层次多、差别大。统一的授课内容无法满足他们自身的语言需求。教师每节课所留的训练时间有限,更无法做到挨个辅导,教学效果极不明显。
二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普通话教学的现状
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出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来改变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迅速地影响着我们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我们试***将信息技术与普通话课程相结合,改变教师授课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师生互动反馈的方式。使普通话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呈现出新的活力。
1.在备课环节,信息技术为普通话课程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地收集教学资料,并将可用资料全方位、大容量地运用于备课课件中。例如:在讲授个别难点音时,仅仅通过教师做示范,告诉学生发音方法是很难让学生掌握发音特点的。可通过信息技术把发音动态***做成动画课件展示,并联系学生最易产生偏误的发音口型舌位,把正确的发音动态***与产生偏误的发音动态***相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不但提高了语音示范的准确性,也减轻了语音教师的工作强度。
2.在上课环节,信息技术为普通话课程教学创设全新的课堂氛围
语音知识由于自身的特性,教授和学习都极易让人感觉枯燥。信息技术可将文字、***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此外,还可利用语音学习软件实现课堂师生的交互,反馈学生的发音情况,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调整内容侧重,并能利用交互的学习环境实现分层教学及一对一辅导的个性要求。
3.课后训练环节
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时间毕竟不多。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课后进行大量有效的口耳训练,以达到内化发音方法、纠正发音习惯的目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灵活高效的课后训练体验。学生可不拘泥于时间空间的要求,只要有安装语音软件的计算机甚至智能手机就能及时训练,训练的内容也可根据自身的语音状况需要进行调整,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再是两眼一抹黑的盲目练习,计算机能为读音正误做出标记和统计,给出训练反馈,成为学生的家庭语音教师。学生也可利用软件录下自己的读音,录后重放,并与软件中存储的标准读音相对比,边听边进行自我纠正,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课后训练时,师生的交互还能不受时空的限制,仍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各类问题的咨询、讨论和交流。
4.课后语言环境的拓展
普通话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语音的标准性,更要注重语言的使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学习普通话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习得”。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缺乏交际性的语境而使交际性的语言训练效果不尽人意。课时量的局限更是使语言环境的创设成为难点。信息技术的介入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语音练习软件能有效地模拟动态的交际环境,创设出逼真的交际场景,使学生融入其中,感受语言环境带来的学习体验。数据库能有效地收纳多种场景,实现人机对话,带给学生新鲜感,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还能轻松收集许多大师的演讲资料、经典的电影对白、电视情节,倾听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模仿或成组表演,实现运用标准普通话的目的。信息技术能提供多种生动灵活的训练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轻松学习、主动学习。
5.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关率
传统教学条件下,测试时,除个别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电脑使用上不陌生,而其他学生在考前教师都要进行“机测”培训,从如何输入准考证号到如何正确戴耳机试音等都需一一讲授,但临到考试仍有许多学生因为操作失误而导致考试失败。所谓说百遍不如做一遍,如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运用语音教室的计算机学习、训练和模拟测试,那么再参加正式评测时,学生就自然能从容应对、正确操作,大大缓解紧张的考试心理,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三 信息技术运用于普通话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有选择、有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依靠课件,语音教师应该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结合普通话课程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为课程的讲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不要让课件成为华而不实的摆设。
第二,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本课程进行深度的理解分析,然后再依据教学设计制作课件。但目前受到教师制作课件水平的限制和教学硬件的限制,在语音教室或多媒体教室里上普通话课程仍不普遍。语音教师应该学习并最终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形***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动画处理,并熟练使用课件制作软件。
普通话考试流程和内容篇5
关键词:水平测试;师范生;语言能力;培养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检测,是我国权威的现代汉语的口语考试。师范院校是最早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单位之一。我国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已经十年,随着这项工作的日趋成熟,考试的方式和内容也逐步深入人心,成为普通话教学过程中可依据的语言能力标准。
语言能力是师范生的重要能力,也是必须过硬的基本功。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师范生和从事其他职业的应试人在语言能力上的要求不尽相同,因为教师不仅要讲好普通话,还要教好普通话。观察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应试者,他们多在考前突击准备,虽然绝大部分应试者能够达到相应的等级,但明显的表现出语言能力不够高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师范生中必须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在师范生的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下一番功夫。
一、克服模仿掌握标准
在日常教学观察和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师范生口语中出现的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往往是他们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缘于方言的影响,也和中小学教师语音的不规范有直接关系。很多学生有过模仿电视台、电台播音员发音的经历,但是还有很多的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不能克服。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和文化水平,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的现状说明保留在他们口语中的方言问题自己已经无力解决。有些教师认为语言是一种技能,于是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口语训练,其结果只是学生夹带方言的口语不断地重复,不见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知道真正的标准是什么,要想扎扎实实地培养师范生的语言能力,就要让他们放弃模仿这样的浅层次学习方式,教师要用演绎的方法,让学生规范掌握普通话中每一个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这些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形象透彻,示范规范到位,还要掌握详细的学生信息,然后根据不同方言区学生的方言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借助有效的课上课下训练,不断扎实提高,由理论层面提升到技能层面。对于教师来讲,面对带有不同地区复杂方言的学生,都能够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克服方言的方法,是一件非常艰辛的工作,但又是非常必要的工作。正因为各地方言的差异和学生对语言理解和掌握的个性差异,这个过程才显得尤其重要。
二、掌握格式读好词语
普通话水平测试对多音节词语发音的要求,体现着对应试人语言能力更高一个层面的检测。它一方面检测应试人对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掌握情况,同时还有目的的检测应试人对变调和轻声儿化的掌握情况。对于师范生来讲,掌握好了多音节词语的发音,就等于很好地完成了由单音节字词向一个语流的发音的过渡。在对师范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了解现代汉语词语的格式:
重轻: 月亮 耳朵 馒头 椅子
中重: 皮鞋 书包 橡皮 毛巾
重中: 翻译 老虎 穷人 责任
中轻重: 冰激凌 打字机
中重轻: 小伙子 锄把子
重轻轻: 朋友们 孩子家
中轻中重: 拼音字母 标点符号
中轻重轻: 天理良心 如意算盘
这是规范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词语发音的基础。
以河北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卷为例,在第二题的多音节词语中,词语形式包括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语,应试者一般注意到了轻声词、儿化词、上上相连和含有“一”、“不”的词语,由于普遍缺乏对词语格式的了解,在测试的过程中,把很多的词语读得生硬、晦涩、轻重格式混乱,依据评分规则,测试员在这种发音情况下要扣掉应试者发音缺陷分,这仅仅表示测试评分的严谨,而应试者欠缺准确把握词语读音的能力的现状,测试本身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在对师范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到标本兼治,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掌握现代汉语的词语格式及发音规律,加强语音修养,另一方面再依据语流音变的变化规律掌握发生语流音变词语的特点,最后针对各地方言对准确读好词语语音的干扰因素,有目的、有方法的给以解决排除。对于师范生来讲,这样的培养过程才是对他们语言能力的培养过程,临阵磨***的突击准备,对于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发展,是有害无利的。
三、感悟生活 学会朗读
朗读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一个高分值内容,对于应试者来讲,也是一个难点内容。从测试标准中对字、词、语调、停连、流畅的要求,可以看出测试对朗读的要求很高。因为朗读是有文字依托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很多应试者不觉得朗读有什么难度,认为把字音准确读出来就应该得到很不错的成绩了。大部分应试者不会朗读作品的现状,鲜明地表现出了我们国家中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缺失,学生们缺少把文字还原成生动的口语的能力。这种现状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师范生的朗读训练,以提高中小学师资队伍的朗读水平。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活动,整个过程体现着朗读者的创造性。朗读仅有声音的清晰、响亮是不够的,还需要朗读者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揣摩以后外现出来的有创造性的语气、语调等。教师口语中经常谈到朗读的“声情并茂”,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深刻分析朗读的内涵,其实声的技巧相应的容易掌握,真情实感更为难得。装腔作势、机械呆板的朗读,是件很吓人的事情。真情实感源于什么,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对作品的理解。以河北省的考题为例,朗读篇目多由现当代的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组成,朗读者只有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风格、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之后,才能体会和把握作者倾注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这是朗读者和作者的共鸣。朗读作品时,朗读者还要注意作者生活的时代和听者生活的时代可能相差久远了,在内容和情感的表达中又要注意和听众共鸣,这时朗读者的创造性体会得最深刻。对不同文体的作品表达特点的把握,也是培养师范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时的“千文一面、千文一声”,是朗读最大的禁忌。所以在对师范生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意有理论有实践的让学生去体会记叙文的生动形象、散文的舒缓抒情、说明文的清晰明了、议论文的肯定果断,把握了作品的基调后,再研究声音形式上的由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形成的节奏,才能够真正提高师范生的朗读水平,体现着深刻的理解、得当的处理、思想的闪光、教育的潜移默化、声音的优美节奏的朗读效果,是师范生应该达到的一个境界。
四、训练思维 流畅说话
以河北省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考题为例,说话是最高分值的考题。说话是没有文字依托的口语表达形式,用规范流畅的普通话口语在三分钟内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表达,是语言表达的较高境界。说话的题目都是非常接近应试者学习或生活内容的题目,但是在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程中,不能完成三分钟说话的应试者明显的表现出了对生活素材的概括整理的水平不够,也就是言之无物。即使能够说够三分钟,表达逻辑准确、思维流畅、生动形象、人情人理的也不是很多,往往是东拉西扯,堆砌语言,凑够说话的时间。大部分应试者的普通话语音问题不大,但却很难听到一个逻辑准确、内容充实的语言表达,他们不是没有说话的素材,而是缺乏整理素材的能力。这个现状,给师范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个大的问题。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都必须具备逻辑准确、条理清晰、生动形象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就是要有好的口才。口才,即人们在大脑思维控制之下,运用语言解决多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关键是训练思维。
1、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以考题“我喜欢的节日”为例
发散过程:(1)以时间为线索:春节、元宵节、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收敛过程:根据各个节日的季节和形式的不同,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对各个节日认识的不同,选择出自己喜欢的节日依次是:春节、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然后把每个节日的活动和特色展开,说明自己喜欢这个节日的理由,根据说话的时间要求,把需要表达的一个或几个节日合理安排好时间,整体表达就应该是思维流畅的了。(2)以自己的喜好为线索:圣诞节、情人节、春节、国庆节、教师节、儿童节、重阳节等。收敛过程:选择出自己最喜欢、最了解、最善于表达的节日依次是:情人节、春节、圣诞节等。根据说话的时间要求,充分表达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节日的活动和特色,同时可以融入表达者的感受,思维也是流畅的。
2、想象思维和联想思维。以考题“我的理想”为例
人的理想,是还没有实现的东西,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让一个人谈他的理想,就是充分调动他的想象思维和联想思维。比如说一个人的理想是当一个钢琴演奏家,那么他的思维中具有形象性――自己在优美音乐的弹奏中陶醉着、概括性――能够生动地演奏大量的名曲、超越性――自己创作或改编了很多名曲演奏享有很高的声誉。具备这样的想象后,思维会随之联想,连续性――由于自己的成功可能有机会登上世界的舞台、形象性――有很多的外国朋友给我献花、概括性――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让学生了解了思维的特征,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口语表达自然生动流畅。
3、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以考题“电脑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为例
逻辑思维的基本结构就是三段论推理。新的科学技术会给生活带来变化,电脑是新的科学技术,那么电脑会给生活带来变化。这时可以从电脑带给人们诸多的方便谈起,如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增强沟通等;但是电脑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都是正面的吗,这时就要注意使用辩证思维,运用事物的两面性――网络上有有利的信息也有有害的信息、网络是个开放的媒体也是个难以规范的媒体、电脑可以提高办公效率也可以迷恋游戏丧志等,然后注意把握对立统一,一方面努力提高电脑带给人们的便利,另一方面尽量减小电脑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这样整个话题是流畅而缜密的。
普通话考试流程和内容篇6
关键词: 普通话 方音 应该策略
普通话水平测试自199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普通话的教学。普通话教学也把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衡量应试者普通话水平的一个尺度,“以测促训,以训保测”已成为共识。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培训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普通话测试与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提高普通话过关率,提高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顺利通过这个考试,在教学中,我们有必要让应试者熟悉考试的整个流程和评分细则。一些考生正是因为对有些扣分项目一无所知而掉以轻心,没有进入理想的等级。
首先,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选拔性的考试,而是一个标准参照考试。它考查的是应试者的语音标准程度和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应试者在测试中朗读有没有感情,口才好不好,不是它所关心的。应试者在了解了普通话测试的内容和流程之后,对评分细则有所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备考。
比如,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部分,每一个声母、韵母、声调基本上是平均分配;第二题的轻声词一般都不会少于2个,也不会多于5个;第三题朗读短文部分除了错漏要扣分外,声韵缺陷和语调偏误也是重要的扣分项目,第四题说话的语音面貌在这一题的得分中起关键作用。还要了解常见的系统性的声韵错误或缺陷有哪些,语调偏误具体有哪些表现形式。在实际测试中,要想进入一级乙等,只允许有一类声韵缺陷,而且部分能够区分,声韵缺陷和语调偏误的失分一般为0.5分;二级甲等的普通话腔调一定要好,声韵缺陷和语调偏误的失分一般不超过1分,系统性的语音错误或缺陷有些是可以区分的;二级乙等则是普通话腔调不好,方言色彩比较明显,系统性的语音错误不能区分。再如回读问题,前两题读错了可以改读,以第二次读音为准,隔词语改读无效。朗读测试回读还要视程度轻重扣分,命题说话发错音也不必改正。
应试者在对该考试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就要沉下心来,努力备考。不仅需要下苦功夫,稳打稳扎,尽量克服方言的语音色彩,还要学会下巧功夫,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记巧练,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
在测试中,应试者的有些语音错误或缺陷是因不知道应该读哪个音而导致的,有些是知道读哪个音但不会发或误读导致的。在考前准备时,应试者首先要做的是熟悉常用字表、难读易错的字表、常用多音字表、必读轻声词语表,确保在测试中出现的语音错误、缺陷不是因为自己不认识字而造成的。应试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系统性的语音错误、缺陷,如平翘舌、鼻边音、前后鼻音不分等,要巧妙记忆,即利用形声字的声旁、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等记住代表字,记少不记多。对60篇朗读作品中出现的难字、难句要格外注意,“啊”的音变规律要记住而且会运用。
前三项的考试内容是书上有的,应试者完全可以准备,但第四题说话项只有40个说话题目,没有文本可依,难度相对要大一些,但也不是无法准备。很多应试者平时内向,思路不清晰,表达不流畅,命题说话说满3分钟对他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这些应试者可以首先将40个说话题目加以归类,有些题目可以合并或有可以互用的素材,比如“我的朋友”和“我尊敬的人”等,灵活变通。接下来就是列好提纲,思考如果不满3分钟则该怎么补充,然后自己掐时间练习。应试者还要注意尽量绕开自己的难点音,换一个字或词语,以免暴露更多的方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一些备考的方法,比如说话要口语化,口头禅要尽量避免,不能出现方言词汇或语法,少用不规范的、表述有语病的时髦语和网络语;无话可说或说不到3分钟可以多举事例,尽量举自己熟悉的例子,只要不是跑题测试员则一般可以容忍。
有些地方已经推行了“机测”,这给应试者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应试者可以上机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及相关操作、注意事项,适应这种测试方式。由于“说话”项分值占了40%,无人监测更容易出现大量的无效语料、读稿、离题现象等,所以这一项的培训尤为关键。教学时要让应试人详细了解“说话”项的评分细则,尤其是机测“说话”项的补充条例,告诉他们不应该“说什么”,哪些现象不应该出现,等等。
此外,应试者还应增强规范意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水平”主要表现在规范性上。测试评分中对发音“正确”确定了两个对立面,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测试中,对这些发音错误和发音缺陷的情况,应试者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二、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提高发音质量。
在教学和测试中我们不难发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即使有一点儿不到位,发出来的音就有些别扭。也就是说,要想发音准确,就要找准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要正确,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我们对一些有共性的语音错误或缺陷可以集体纠正,强化练习。教师对理论的讲解要准确无误,讲解一些较难理解的术语要通俗易懂。
比如上声发音像阳平的问题,教师要指出上声的特征是“低”,先降的部分调值是21,是低降。低降后缓缓上升,不要升得太高,在4度的地方停下来。切记是缓升,第三声的音长应该是最长的。所以,练第三声时采用“慢转弯”的方法引导学生效果比较好。对前后鼻音不分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舌尖往前、抵住上齿龈发出的是前鼻韵母,而舌面后部抬起,向后抵住软腭的是后鼻韵母。如果学生还是较难理解,就可以用an带出en、in,因为an多数人可以发对,先发an体会一下舌尖最后归在上齿龈这个动作,再发en、in就有参照了。同样的,后鼻音发不好,可以用ang带出eng、ing。再如鼻、边音的问题关键是控制软腭的升降,而“软腭”在哪里、该怎样控制一直是难点。h的发音部位是舌根和软腭,发h就可以找到软腭的部位了。有些人的方言里没有鼻音,可以用m的发音体会发n时鼻腔的感觉。还有就是如果这类音里有一个音可以发对,就可以发这个音体会n、l的发音过程,推广开来,掌握发音方法。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教学和测试中可以发现,平、翘舌音发不好的人往往前、后鼻音也会错。平、翘舌音发音部位的关键是找准上齿背和硬腭前的具置。d、t大家都会发,d、t的发音部位在上齿龈,而上齿龈与上齿背非常近。关于硬腭前,我们可以先发z,舌头一直往后走,发z发不出来的地方就是发zh、ch、sh的部位。还可以根据发音原理,遵循发音省力原则,平舌音z、c、s搭配前鼻音的韵母,翘舌音zh、ch、sh搭配后鼻音的韵母,先练好这样的音节,再扩展到其他音节。
一句话,吐字归音到位,包括发音部位准确、开口度大小、唇形圆展、发音的动程都要到位,发音才清晰饱满。
三、尽量克服系统性的语音缺陷,改善语音面貌。
普通话测试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测试,特别是在还没有开展“机测”的地区,在整个测试中暴露的系统性的语音错误或缺陷类型有多少、是否能够部分区别,对应试者被定为哪一个等级来说至关重要。应试者来自不同的方言区,每个人的情况又不一样,学习普通话各有自己的难点,因此,学习普通话要有针对性。应试者应该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较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说的普通话和普通话有哪些差异,在发音上自己有哪些问题,进而针对声、韵、调重难点,进行科学强化训练。比如湖北人在鼻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韵尾等语音上容易出错,应反复训练,克服方音。尤其要背诵一些常用字音,提高敏感度。
在长期的教学和测试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语流当中更容易出错,因此,应试者应该重点准备第三题和第四题,包括了解这两项的评分细则。第三题的声韵缺陷和语调偏误是测试的重点,声韵缺陷的系统性是指某类声母或韵母出现至少5次以上;语调偏误的表现形式较多,包括语速的快慢、声调的系统性缺陷、轻重音格式、语句的音高变化失当、语气词的方言痕迹,等等。第四题说话的错误个数和语音面貌是考察的重点。了解了评分细则以后,应试者可以针对自己的系统性语音问题,强化在语流中的训练,尽量减少系统性语音错误或缺陷的种类,从而使自己的语音面貌尽量向普通话靠拢。
简而言之,掌握科学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吐字归音到位,充分做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是提高普通话测试成绩的重要保证。此外,说普通话,贵在平时。长期坚持听和说普通话,形成普通话的语感,保持普通话的腔调,才能说好普通话。目前,在普通话教学和测试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真正能够指导教学和测试实践的不多。以上是我在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经历,根据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所做的一些思考,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冯玉珍.论普通话水平朗读中的方言语调问题.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2]高群.机测背景下的高师普通话教学与培训研究.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刘红松.“机测”普通话“说话”一项的分析与对策研究.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普通话考试流程和内容篇7
论文摘要:该文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影响应试人“说话”题测试的地域、城乡差别、应试人性格、学习时间长短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四点做法。
2001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由此可见,相关职业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是越来越明确,更多的人出自于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对普通话测试也越来越重视。
众所周知,在目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是唯一没有文字凭借的题型,旨在考察应试人说普通话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该题所占的分值比例为40%,是四个题型中分值比例最大的一题;在测试中,也是大多数应试人最易失分的一题。那么,如何应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题呢?
1.“说话”题的特点
该题为应试人单向说话,要求应试人在预先给出的30个备选话题中就某一特定的话题发表谈话,限时3分钟。其目的在于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表达方式更能真实地反映语言运用的规范程度及表达的流利程度。“说话”题的确是语言测试中最为重要的手段。笔者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测试中已经明显地感受到,许多应试人在前三题测试中发挥尚可,“说话”题却大相径庭,而这往往才是应试人的真实水平。
“说话”题的评分属于典型的主观性测试,但由于该题重点测查的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更借助于主观性测试(对语感的把握),所以评分的信度更为准确、可靠。
“说话”题的内容多为叙事类,多是同应试人的学习生活有紧密关系的话题,应试人更能贴近实际,自然发挥。
2.“说话”题测试中多种因素影响之分析
2.1方言区域、城乡区域差别的影响
在“说话”题测试中,我们容易发现应试人方言区域、城乡区域的差别因素的影响是明显的。总的说来,北方应试人比南方应试人,城市应试人比农村应试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更为显见,而这一点在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明显。
以笔者所在的贵州省为例,从地域上讲是南方省份,从方言区域上讲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的共同语。”
贵州方言从语法、词汇上与普通话相差不大,而语音方面差异较大,突出表现在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韵方面。一些长期生活在贵州方言区但以普通话为生活语言的人(籍贯为北方人),尽管语音方面也有许多问题,但他们更容易区分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韵等主要问题,学习时难度小、速度快,表达相对流畅自然;而本土(贵州人)的应试人由于缺乏普通话的生活语言环境,在学习上难度大、速度慢,更易造成测试时的紧张、焦虑,从而影响了表达的规范度和流畅度。
此外,城市应试人在接受普通话学习、培训、使用等方面条件相对要比农村应试人好,这也是造成差别的一方面因素,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
2.2应试人性格因素的影响
“说话”题是单向、限时3分钟(时间不足,酌情扣分),选题限定内容的测试,应试人的性格往往对此影响很大。
外向型应试人性格乐观、自信,喜欢说、愿意说,充分表现出对“说话”的浓厚兴趣,即使抽到不熟悉、准备不充分的题目也不会影响其发挥,能自由大胆地对所抽题目侃侃而谈,语速较快、表达自然流畅,3分钟的时间通常是不够他们发挥的,一般需要测试员提示时间已到,不会出现时间不足而扣分的情况。内向型应试人恰恰相反,他们性格内敛,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加之面临的是将“说话”作为考试的内容,面对陌生人更是紧张、腼腆;如果又正好抽到不熟悉、准备不充分的话题更会影响其正常发挥,不敢与测试员进行目光交流、表达内容“口是心非”(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语速相对较慢,语感僵硬,甚至会出现沉默、无话可说、说话时间不足等情况,从而影响了成绩。
2.3学习普通话时间长短的影响
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比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自信心要强得多,在“说话”题中,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出现的是“失误”,而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出现的往往是“偏误”。“偏误”是语言的系统性错误,而“失误”是语言的非系统性错误。比如贵州方言中没有轻声词一说,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可能会出现“啊”的音变错误,这是“失误”,而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如果将“了(le)”读为“了(liao)”就是一种“偏误”。
从小就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会注意到整个句子因语气词的正确与否所带来的语感表达如何,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却只注意到一个字的发音是什么的问题,忽略了整个句子的语感。从“偏误”到“失误”是一个过渡,这个过渡的过程越短,应试人的自信心就会越强。
3.如何提高普通话水平
3.1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加强“听”的训练。应试人大部分生活在方言区,受到方言的影响很大,必然会导致普通话的发音不标准、不正确。所以要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加强“听”的训练,主要依靠媒体的输入来实现,媒体主要指广播、电视、电影等。应试人应通过媒体纯正、正确、规范的普通话来纠正、规范、构建自身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认知结构。
3.2加强阅读,培养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进而达到说出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的句子和搭配正确的词语,阅读的介质主要是报纸、杂志、书籍等。阅读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通过阅读,能使应试人接触大量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不仅能培养普通话的语感,更能培养用普通话进行思维,从而达到语法规范、搭配正确。应试人在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往往由于思维上的错误导致。比如说贵州人指的“吃”,可以搭配的不仅是固体,还可以是气体、液体,想“吃饭、吃酒、吃烟”这样的词语搭配在方言中很正常,但如果在普通话中也如此表达就错了。别人递根烟给你,你摆摆手说:“谢谢,我戒烟了,好长时间没吃烟了。”这里就要改成“抽烟”。所以,加强阅读是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错误的。
3.3加强运用,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如果应试人以考试为目的,是很难真正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的,如果抱有考完了,学习的过程也就结束了的想法,即使在测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也不能代表应试人真实的水平。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积累、运用、体会、实践的过程,不经历这样的过程,语言的功能就会退化,水平就会降低。所以要树立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的意识,扩大普通话使用的范围;要长期加强普通话语言的实践,希望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来掌握普通话是不可能的,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实践才会达到目的。
3.4树立信心,增强信心和勇气。在语言的学习上,年龄大的确不是个优势,许多应试人都是成年人,惟恐发音不准招来别人的嘲笑、怕栽面子,所以没有勇气坚持说普通话。学习普通话不怕犯错误,怕的是因为犯错误而不再说普通话,只要有信心、决心和勇气,坚持下去,定能熟练掌握普通话。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普通话考试流程和内容篇8
【关键词】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言语沟通;普通话
【Abstruct】Language ability is the basic main containing of the populace’s cultivation.Mandarin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ignificant tool of communication.In order to let people speak Putonghua to the standard and unified,the test of mandarin is a important method. Amang which the key link “assign a subject for topic”,demand the examinee master th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skills.In this article,we make attempt lead the theory of “words to communicate” in test of mandarin,and think about it in scientific principle of law and in practice.
【Keywords】test langurage;of mandarin;set question a topic;mandarin
1 普通话测试中“说话”环节的考查目的及要求
普通话测试中的“命题说话”一项,是为了考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材料依托的情况下普通话说话水平,包括了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以及自然、流畅的水平。[1] 要掌握说话的要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口语表达的水平:
1.1 语音自然:说话是一种交际手段,而非艺术表演。吕叔湘先生在1980年10月22日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上指出:“语言不存在于真空,语言是供人们使用的。” [2] 在平时的交往中,人们更希望听到的是亲切自然的语音,而非艺术表演时的“朗诵腔”。
1.2 用词准确:首先要用词规范,不用方言词语。一般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多用口语词,少用书面语。[3] 同时也要注意少用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只能削弱应试者的语言表现力。另外,为了避免产生歧义,同音异义词也应慎用。
1.3 表述流畅:语句是否流畅,对表达效果影响很大。在说话环节应试时,应注意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尽量减少过多的修饰带来理解上的偏差。同时,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符合逻辑,对于口语表达的效果影响也非常大。
1.4 谋篇得法:优秀的命题说话,应该具有明确的主题、清晰的脉络、完整的结构。这就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地审题、对说话内容能够详略得当地剪裁、并且,在规定时间内,有一个完整的结构。
从本质上讲,命题说话环节的设置也是对应试者言语沟通能力的考查。所以,想要掌握说话的要领,加强言语沟通能力和快速思维能力的训练则显得尤为重要。
2 言语沟通学概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交流方式也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书信、电报、电话、手机、网络……,无论是交流方式如何改变,语言,最为人类基本的生存技能之一,仍然是我们使用最广泛的交流方式。
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认为:语言,是一系列静止的符号系统。语言系统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演变,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交际工具,具有相对的静止性和稳定性,不同的语言系统有着不同的语言规则。言语,是一个动态的语言交流过程,说者通过与听者共同认可的语言符号系统,运用动态的言语动作,其中蕴含所要表达的思想、见解和观点,听者根据共同认可的语言符号系统,再还原说者的原意就构成了一次完整言语动作。[4] 而言语沟通“speech communication”,则是一门关于人们如何通过言语和费语言符号以增进对他人的了解、理解、以及对他人产生影响和说服作用的学问。[5]
2.1 言语沟通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在人类所有的沟通交流方式中,口头交谈被认为是接触面最广、信息量最大、反馈最为及时的一种,这是任何高科技的信息交流工具都不能完全取代的。较之其他沟通交流的方式,言语沟通有着如下鲜明的特点:
2.1.1 即时性:作为传播方式的一种,言语沟通的传播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说者所发送的谈话内容按时间顺序依次进入听者的听觉系统,听者由此而产生心理、情绪、观念上的变化也是基于时间的顺序的。俗语中的“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就是指某些话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可逆转的。
2.1.2 系统性:即谈话的效果不仅仅是由谈话的内容决定的,还受到说话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内容的次序、说者当时的心情、神态、语气、衣着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就构成了言语沟通的系统,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言语沟通的最终效果。
2.1.3 交互性:在言语沟通的过程中,参与谈话的双方或者多方,对答是即时的,说者与听者的角色相互转换,不断循环。参与言语沟通的各方彼此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通过言语,也可以借助表情、神态、语气等非语言符号。
2.2 言语沟通的分类及应用范围。
从日常交谈到公共交流,言语沟通的内容、对象、场合可谓是包罗万象,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般情况下,人们较为认可的分类方式是根据言语沟通实践中的人数、沟通的目的、形式进行划分:
2.2.1 自我沟通:著名心理学家凯瑞•霍尼(Karen•Horney)对“自我”下的定义为“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但对于每个人却又是独特的、内在的中心力量”。在传播学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6] 要想跟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首先得学会跟自己的沟通。使自己去的良好的心理暗示,讯速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发掘自身更多的潜力。
2.2.2 人际沟通:在传播学领域,人际传播“专指个人与个人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行为”。[7] 人们生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沟通的能力。人际沟通并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不断在学习和训练中获取。认识人在言语沟通中的特点,对发现人际关系中的准则大有裨益。
2.2.3 组群沟通: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组群沟通应该属于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范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类以组群的形式进行活动,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是组群沟通的参与者。[8]
2.2.4 跨文化交流:如今,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跨文化传播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国际传播(interation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就包括了具体的文化知识、沟通的技巧和技能、对不同文化背景文化观念的理解和包容,用换位思考的态度,克服自我文化中心主义,培养文化多元的意识。
2.2.5 公共演讲(public speech):从本质上讲,“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的环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9] 公共演讲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3 提高说话效果,实现有效沟通
实际上,普通话测试中的“命题说话”,不仅仅是对应试者语言水平的考查,更是对其言语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考验。在说话环节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提高说话效果非常重要。这一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演播状态值得借鉴:当主持人手拿话筒走到镜头前:“一种新鲜感促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种兴奋感促使其想象力在思维转动;一种真诚感促使其感受力在充盈展现;一种自信感促使其表现力在潜心涌动。”[10] 可以清楚地看到:新鲜感、兴奋感、真诚和自信,是言语沟通即兴创作应该具有的艺术特质;而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和表现力则是言语沟通即兴谈话时应该具有的最佳心理状态。
可以说,言语沟通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技能,和人们的视觉、听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密不可分。几乎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于根元先生所说:“语言存在于交际之中,交际之外无语言”。[11] 所以说,命题说话,其实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考量。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时刻制约着口语表达的风格和认知能力的高低;同时,言语沟通活动还受到意志、情感、自我意识等因素的支配和调控;兴趣、信念、价值观等个性的倾向,又影响着言语活动的方向和社会价值。
熟练掌握了言语技能,深刻了解了言语沟通的理论根基,就可以很好地提高说话的效果,实现有效的言语沟通。
参考文献
[1] 宋欣桥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商务印书馆,2005
[2]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 吕行:《言语沟通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于根元:《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书海出版社,1996.
[注]
[1]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 吕叔湘:《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中国语言学会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3] :《说话的要领》,节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 吕行:《言语沟通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 戴元光,金冠***:《传播学通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8]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 曾湘宜:《演讲与口才》,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普通话考试流程和内容篇9
关键词:PSC;测前培训;顺利进行;保障
收稿日期:2007―02― 20
作者简介:李英姿(1972―),女,汉族,黑龙江省双城人,哈尔滨师范 大学阿城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和普通话测试的研究。
普通话的测试工作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自测试工作开展以来说普通话在社会各界引起 了极大的重视,尤其在校园特别是高校掀起了说普通话的热潮。在普通话测试之前一般都有 一个短期培训,培训是为将要进行的测试工作做的一个铺垫,培训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测试能 否顺利进行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参加了多年的测试工作,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即 许多应试者的实际水平和考试成绩不符。主要表现:
一是心理素质不好,情绪紧张声音颤抖,读错字的情况屡有发生。
二是一些该注意的读音没 有注意到,如圆唇音不圆,啊的音变不会念,该变调的没变,声调的调值不到位……。
三是 朗读时存在一些不必要的重复,话题说话时间不足需要测试员提示等。
四是考试程序不明确 ,该说的不说,不允许的却出现了。这样会因为测试各项环节衔接不好耽误了考试的进程。
究其原因以上问题和测前培训密切相关,据我们多年的研究表明,被测者在测前参加了 和不参加测前培训其测试的结果是大相径庭的。要树立参加测前培训的意识。校方组织报名 后要强调被测者测前一定要参加测前的培训 ,否则会影响测试成绩。在组织培训时应调用基本功过硬、有责任心的测试员担任主讲, 切实做到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被测者能够学有所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读单音节字词要注意音节读音的完整和准确。读单音节字词是PSC中的基础检测 。读单音节字词,就是检测应试对常用字词的正确读音,检测每个字词的声韵调是否正确。 一个音节里的声母韵母声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任何一项错了这个音节就错了;如果读得 不到位、不完整,就是缺陷。读单音节字词声韵调要标准。声母咬字要清晰准确;韵母要饱 满圆润,单元音韵母的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型的圆展要到位,复韵母和鼻韵母都要有动程 ,要有变化;变化要自然、和谐,字尾要注意归音到位,发出的音要圆润。读单音时,还应 注意要有适度的音长,以保证声调有一定的时值和滑动感。读字词要从左至右横读。单音节 字词100个,测试题一般分为10排,每排10个字。朗读时从第一排起从左至右,不要从第一 个字起从上往下读。竖着读不符合一般阅读习惯。对多音字可以选读一音或按词读音。单音 节字词中有不少多音字,朗读时念任何一个音都是对的。比如“数”,念shù或shǔ都算对 。要注意不要将形近字误读,汉字的形体很多是相近或相似的,单独认读稍不注意很容易读 错。尤其是如果朗读的速度过快很容易把很简单的字也读错了。所以朗读的时候速度要适中 ,即使因一时的口误把字读错了,也可以纠正不计错误。
(二)读双音节、读文章要注意音 变的发音规范。音节与音节组合起来后,就会产生连续音变。比如上声的变调,“一、不” 的变调,叠音形容词的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等等,在应试时应按照音变 规范来处理这些音变现象。
(三)要注意克服“语音缺陷”。语音缺陷是指一个音素的发音 位置不准确或音节不完整、不完美,但还不算“错误”,即不是将其发为另一音素或另一音 节。如发某声母时发音部位过于靠前或靠后,开口呼韵母的开口度明显不够,复韵母的动程 不够,声调调值明显偏高或偏低等等。
(四)矫正方言语调。作为普通话规范的对象,方言 语调是指依附在语句之上的语音高低、轻重、节奏韵律的变化在语流组合中的方言语势。如 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与普通话有差异,方言语调在语句末尾的突出表现等等。应试时应注意 声调的准确、音变的规范轻重格式的习惯性以及强化语流、语感的自然流程。
(五)朗读文 章时要注意适当的语速和规范的停顿。语速快慢要适中。停顿不能造成对一个双音节或多音 节词语的肢解,不能造成对一句话、一段话的误解,即读破词和读破句的情况。
(六)应试 人在说话测试时,首先要把握话题,围绕话题叙述事情、评说议论、说明特征;其次,要注 意说话测试的口语化特点,不要像背书、朗诵、演讲,重在一个“说”字;第三,说话时要 内容连贯,语句通顺,语气自然,语流顺畅;第四,说话时要避免词汇和语法中的方言成分 。
二、在培训中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训练内容
培训教师指导应试者在培训中 对普通话的声韵调和常用字词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但是要达到理想的水平还必须针 对个体的学习实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强化训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技能相当 熟练。要把测试范围内的字、词、文章通读一至两遍,把说话的题目仔细地思索和归纳。应 试者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要在课外用较多的时间去学习,记住一些字词的正确读音,针对 自己语音的难点,进行重点训练。训练要把听辨与读说结合起来。听,主要是听标准音,听 录音磁带,听广播、电视播音员的标准读音,请老师同学听自己的读音,帮助指出自己语音 上的问题;或者把自己读说的内容用录音机录下来,放给自己听,辨别自己的读说与标准音 有何差异,反复练习,予以纠正。训练的最后阶段还可以进行模拟测试,进行模拟测试是为 了检测平时训练的成果,也是为了适应正式测试的环境和程序。测试的程序是先测后评。测 试时先读单音节字词,其次读双音节词语,再次读文章,最后说话。模拟测试可以采用这样 的测试顺序,包括每一测试项目的时间记载,测后要据标准评分看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了 什么程度,哪里有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模拟测试可以由老师组织进行,也可以由 几个同学组成测试小组,相互测试。
三、尽量做些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让被测试者通过训练和学习增强自信心,在测 试时才不会临场焦虑发挥失常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普通话基础训练扎实,每一个训练项 目的内容都落实了,测试时就会有十足的把握,稳操胜券。但是,由于测试的形式是和主试 人面对面进行,可能有不少应试者难免心情紧张,本来是胸有成竹的,可到头来实际水平却 不能得到正常发挥,因此在考试中能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显得十分必要。这里提供几种调 整心态的方法,供调整心态时参考。
(一)心理暗示法:心理暗示是指暗暗地提示自己:我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我一定能考 出我的实际水平。从正面提醒自己,我一定能取胜。切莫想到那些不利因素,给自己带来心 理负担和压力。
(二)深呼吸法。按照生理学的观点,深呼吸能给体内增加充足的氧气,减缓心跳的速度, 平衡心态。不少人临场时心情紧张,心慌意乱,不妨在即将进行考试时深深的呼吸几次,使 心情由于有氧运动而得到平缓。
(三)自我肯定法。有的人害怕陌生人,加上面对的是高水平的主试人在 测试自己的水平,所以老想着他们在用高水准挑剔我的问题,甚至有的人看见主试人的笔动 一下,就以为给自己扣了多少分,因此脸红气短冒冷汗,有的声音颤抖带着哭腔,更有甚者 紧张得话说不出来哆哆嗦嗦的,这不仅影响了自身的考试,也耽误了考试的进程。其实这些 都是不必要的,测试时要想到,我一定行的,我读说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自信心增强心情平 静了才不会慌中出错。
最后,在培训时的最后一次课上要讲清考试的程序,如进入考场后先准备什么,来到测 试座位上再准备什么,考试过程中哪些内容需要说,哪些可以省略,测试内容不需测试员再 提醒一项接着一项完成,测试结束后拿好个人物品应即刻离开考场等等。如何做才能使环节 环环相扣一定要说清楚,让被测试者在测前就对测试程序有清楚的了解,避免在考场中由于 程序不清而浪费考试的时间,延误考试的进程。
综上我们认为如能在测前培训时用基本功比较扎实的教师做测前的培训工作,使被测者 清楚的知道测试的范围和考场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再加上科学有效地训练,就一定会使他们 的真实水平得以发挥,从而增强考试的信度,达到测试的目的。
参考文献:
普通话考试流程和内容篇10
一、媒介内容变革趋势表现
1.媒介内容生产融合化
媒介融合指各种媒介所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趋势,这种趋势具体表现在电视、报刊等传统的媒介的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从内容方面分析,已经实现更多媒介内容资源的共享,这样的话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普通话语音教学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内容也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融合,需要学生具有更加广博的知识,能够将媒体内容进行相互之间的衔接。
2.现场直播常态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技术随之逐渐完善,现场直播已经成为新闻播报以及电视节目展现的最高形式表现。目前,社会上饮用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多,应用现场直播可以让节目或者效果在众多传媒形式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对于学习传播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则要求标准更高,需要能够及时处理现场发生的各种问题,需要能够通过标准的普通话对现场的情况进行播报,并且,还需要学生能够在现场环境混乱的情况下,保持镇静的心态,能够运用极为冷静的普通话将实际情况予以完整呈现。
3.受众审美多元化
受众指信息传播的接收者,也就是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以及电影(电视)的观众,每个人与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因此其审美也不尽相同,随着媒介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受众的心理与要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受众对电视节目的信息、舞台效果以及主持人的审美都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除了现场直播播报意外,其他的播报节目形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总的来看,直播个性化已经成为了流行趋势,需要规范整个平台的程序,使受众更加有兴趣。
二、媒介变革趋势下普通话语音教学改革策略
1.明确普通话语音教学目标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普通话语音教学应当比其他院校的学生要求更加严格,其所建立的目标不仅应当明确,而且应当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予以提高,让更多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首先,院校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摸排”,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院校要结合自身情况,针对院校定位对普通话语音教学的目标进行细化,设定相应的阶段性目标。第三,院校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还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让学生在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建立自我个性,让学生的特点从中得到很好地展现。
2.充实普通话语音教学模式
普通话语音教学的过程充满着理论、枯燥的学习内容,淡出的说教难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首先,教师要探究更多的、更有趣的教学内容,将其与普通话语音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乐趣。其次,教师要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深入到实际环境中进行普通话的应用,从中发现语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得到提高。第三,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一方面促进教学相长,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能够带领学生们进行练习,从而对学生的语音学习进行指导。
3.完善教学考核体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普通话考试流程和内容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