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记忆10篇

遗忘的记忆篇1

我曾认真数过,我有191个同学。那是因为我在四所学校读过,两个长春的,一个瑞典的,还有一个北京的。我是一个比较重情的人,每次转学都要闹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的。眼睛爱上了湿润,心情爱上了悲伤。我因想念同学泪流成河,人们说我泪腺太发达了,什么时候想哭,什么时候就能哭出来。在一阵暴风雨过后,雨过天晴的时候,我掐着手指问自己,小学的同学中,我究竟还认得几个?    岁月是不讲情面的,我们还没有好好的聚一聚呢,转眼我们都升入了中学。还记得大人们这样说: ”毕业了,大家都各奔东西,谁还记得谁呀?”我不相信,可事实证明了一切。我们都被学习压得窒息,一些记忆都被埋藏起来。过去的一切多随着时间淡化、被无情的岁月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朋友。    小时候,我们不理解大人的思维逻辑,人保留着自己的一份纯真。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这段歌词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可是,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的沉溺于琐事,有谁还会记得与我们共度童年的伙伴呢?    今天是元月一日,我仍在忙着复习功课,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忙得脚打后脑勺,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这哪是过节呀?一点节日气氛也没有,而我的脑袋也被***了。小时候,我看见两个圆圈会想到两只眼睛,而现在则会想到两个圆重叠求面积的几何题。    在这个时候,电话响了,我跑过去接。    “喂?你是哪位?” 我问道。    “。。。。。。猜猜我是谁?”可能是我接电话的声音太大了,她停顿了一会儿才回答。    “富一新?”    “在猜猜。。。”    我把脑袋里所有的名字倒了一遍,会是谁呢?    “你不记得我了?我是高洁呀!”对方带着一点埋怨的口气。我本来想说, “你怎么来电话了?”可欲言又止。很显然,仅仅因为我忘记了她,并不代表她忘记了我。更何况我没有把她忘掉,我还给他写信了呢!等等,哪是多长时间前的事了?    “噢,高洁。你变声了。”我支支吾吾地说。我为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感到过意不去,所以找个借口。毕竟她是我的小学同学,如果我没记错,我们关系还不错呢!    “好久没有你的消息,今天过年,问候问候。”    “对不起,我最近很忙,没时间写信。你的信我都收到了。”    “没事儿,我们也很忙。作业要写到十一点多呢。。。。。。”    后面的话,我没细听,也没心情听。想到一个被我遗忘的朋友从远方打电话来,我就感到有些酸涩。她跟我一样忙,甚至比我还忙,她却能抽时间给我写信。其实,这不在于你忙不忙,而是你想不想,又没有这份心。    当天我从箱子底翻出了小学同学的合影,看到了一张张笑脸,我似乎找到了那段布满尘土记忆,回到了童年。    朋友们,放心吧。我记得你们。    你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我都记得。

遗忘的记忆篇2

不再见的不只是熟悉的容颜

不再拥有的也不只是如水的年华

不再提起的也不只是一次的伤感

想忘却的被遗忘的记忆

如果你注定不能让我忘记,那么我也就只有努力写下更深刻的回忆。

浮现——记忆的视觉

有人在回忆中微笑,也有人为了明天而烦恼,有人背影不断澎涨,而有些情境不断缩小,有人太早看透生命的线条、命运的玄妙,有人太晚觉悟,冥冥中该来则来无处可逃。而我,只是一个在随波逐流中坚持自己的人,在石头森林的缝隙里艰难地残喘着。

我一直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可是记忆永远只有浮现,这种浮现泛指真实的记忆抑或是幻觉的记忆。记忆不代表未来,也不代表现在,仅仅是昨天,或者过去。所以,我暂且用浮现来形容你,这种指代不明的感觉会让我很安稳。

既然是视觉,我想我应该要擦亮眼睛来审视我们的过去,无论是美好的回忆或是悲惨的回忆。可是,你毕竟是存在我的记忆中的,无法抹去,所以我抑是无法疯狂地去逃避,所以,我坐在这里回忆,擦亮我的眼睛回忆我与你的过去。

这种感觉是很微妙的,像是落红和风的微笑住在睫毛下,忽闪得如天空中过分明亮的星星,锋芒毕露地散发自己的光芒。当然这样的形容是不适合你的,你是那么邪恶又是那么单纯,总是能左右我的心情左右我的笑。

荡漾——记忆的听觉

我在细细聆听记忆的听觉,试***在其中找出一丝丝曾经的回忆。感受其中,发现记忆所激越出来的涟漪的确足以让人心扉荡漾。记忆中你的声音,你的关怀,你的安慰,都是通过听觉所传递到的内心的温暖。若是记忆中的你少了一种可以令我慌忙抑或是快乐的音质,也许这个回忆的梦境便不会那么完美,那么令我值得回忆。

曾经听见有一首歌里面唱的:“遥远的笑面/虽失去声线/但这些全都可记忆中再见。”记忆中的你,这时还有那单纯可爱的声线吗?其实,记忆就是一曲早已策划好的伤感而久远的歌,不时地触动你的心弦,然而又不会让你美梦成真,也不会让你走向绝望。我们都是精心饰演的角色,都重叠着太多无奈,或许我们用热血描绘的故事,仅仅是别人的一个声音就可以化解。

对我而言,生命中绝大部分的所遇所思,不过像蒲公英一样,飘然而来,飘然而去,全然不留一丝痕迹。但生命中,也有一些东西,像风雨过后的泥土,先被冲涮,渐渐沉淀,直至融入生命的最底深层,多年以后,即使细节全然忘记,记忆却更见鲜明。

空旷——记忆的嗅觉

或许对于记忆来说不应该出现嗅觉,但我分明在记忆中闻到一丝沁人的芳香。躺在记忆的旷野上,心沉醉得不知方向,这是最可怕的。若是记忆让你的心变得迷茫,变得不知所措,变得头疼欲裂,变得欣喜若狂,那么你便是被记忆所控制,再也不能拥有一颗独自的心,不能自我左右。

用空旷来形容记忆的嗅觉,似乎有点文不对题,可我就是这样,仅仅是依照自己突发的灵感。岁月悄然而逝,无声无息,在不经意间,它带走了纯真,洗去了铅华。然而总有些记忆会停留在心灵的深处,永远值得我们去小心收藏,永远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

躲在某一地点观察记忆的角落。一缕阳光刺破了黑暗的缝隙,于是,缝隙里就有了活力与光亮;一席长谈让心灵插上翅膀飞越了茫然,于是,心灵便有了空灵与清爽。

我微笑,我在体验——空旷。空旷。空。旷。

独自逗留在记忆中的深处,荡漾在昨日,漫游在远处; 独自逗留在记忆中的一角,踱步拾往事,就如拾贝壳。我们曾经相遇,然后各归各路。我在漫长记忆中想起你,静静问昨日是谁共我过,可是,我们依然分开了,曾经的你,曾经的我,如今都只能够在记忆中——永存。

真实——记忆的幻觉

度过十几载,我们的脑袋里面珍藏了太多记忆,所以,我们学会了遗忘。因为,我们学会了遗忘,所以,我们学会了释怀。

所谓记忆的幻觉,其实就是我们真实的心理。亦真亦幻,从而产生了记忆不真实的情感。你把支离破碎的片段连成串,告诉我曾经的酸甜苦辣一直隐藏在心中被尘封的角落,从来都不曾遗忘。可是你知道吗?记忆也有疲惫的时候,疲惫了的记忆疲惫了身心,所以我们的记忆会错乱,所以,我们的记忆真假不分。

为了忘却,你把记忆沉封在千尺的寒冰下,直到有一天海底的火山爆发。你竟然发现苏醒的记忆还是那么鲜活如初。这个时候,你便哭了,体验到曾经的记忆竟会是那么心碎。

我们都在寻觅,然后遇见,接着相处相知。可是在一起的人多了,我们的思维便掺杂了一些不同的思想,或许这些不同的思想会导致我们的记忆变质,让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本质而记住记忆的幻觉。所以,我说,真实的栓释其实就是记忆的幻觉。

触碰——记忆的感觉

曾经不住那鲜花烂漫,攀折那一朵朵的可爱,浮起往日的醇美;

曾经不住那汩汩泉水,捧起那一洼洼的甘甜,激起心中的涟漪。

触碰记忆的掌纹,一条条纹路交错在手掌间,把记忆摊开,取出有你的那一片段。到底是有难言的伤感和伤痛,还是有喜人的快乐和开心?流年似水,转眼间你我都长大,记忆中的纯洁与有趣也早已逝去,只是在午后,在黄昏,在子夜,许多记忆却是常泛起,让我感到莫名的惆怅。

记忆的感觉,我想我现在是无法说清的。因为有很多的人占据着我的记忆,所以会痛苦,也因此,所以我会快乐。我害怕有一天你也会厌倦了我的回忆,伤感而没落。你永远无法了解到我的内心,突然狂热,突然冷漠。我想让自己对一切都没有内心的表露,但我却表现的太过明显。可即便如此,我知道我在人们心中仍是一片模糊的身影。表面上的东西终究是为了用来伪装的,尤其是象我这样的人。我会很小心的将自己伪装成另一个人。我们的记忆虽说被时间封印了,但真实却封印在了我内心。

记忆是一本合不拢的书,在某些文字还没有被读懂之前,酸涩着双眼;

记忆是一枚深秋的叶,当季节的风日渐冷漠,凋零就是必然的结果;

记忆是积雪上的脚印,寒冷的日子里,永远清晰;

记忆是春暖花开的河流,流淌在生命的土地上,永无止休;

记忆是烙在心扉的印记,心扉里发芽脑海里开花,心旷神怡;

遗忘的记忆篇3

摘 要:本 论文 主要探讨米兰·昆德拉用法语写成的“遗忘与记忆”三部曲,即《慢》《身份》和《无知》中所体现出遗忘与记忆的诗性思考,意***进一步认知作家的存在观。

捷克裔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本世纪以《帷幕》出版的到来,算是对其小说理论和思想与写作实践相结合的最后终结。《帷幕》延续了作家在《小说的 艺术 》和《被背叛的遗嘱》中建树起的小说史、小说思想、小说世界所构成命题——“小说,对存在的探索”,思考了“小说,记忆与遗忘”。1975年昆德拉移居法国后成为了正式的法国公民,萦绕在作家头脑中的依然是“遗忘还是记忆?”随着《生活在别处》的出版,作家意识到以“大笑”的方式面对“遗忘”,这是人之存在的一种可能而已。在勘探存在的可能性方面,昆德拉可谓是“存在之能手”,从《慢》《身份》到《无知》,显现出作家对存在的诗性思考。作品所表现“遗忘与记忆”的主题意蕴不仅是昆德拉对当下时代人生存境况的深刻体悟,也是作家对人之存在的一种诗性沉思,体现出一种存在主义的后 现代 诗学观。

一、遗忘与记忆

既然昆德拉视“存在”为其写作母题,“遗忘与记忆”又是其小说主题词之主题词,那么作家如何认识“遗忘与记忆”?在《小说的艺术》里,昆德拉提出遗忘就是“人与***权的斗争,就是遗忘与记忆的斗争”。这句话是作者借《笑忘录》中人物米雷克说出。该小说揭示了有关人之“遗忘”的两种 历史 存在形式:其一是所谓“有组织的遗忘”,表现为在极权 ***治 的高压下,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的人既是被迫也是主动地选择了在“遗忘”中生存,于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甚至是语言文字在时间之河里渐然消音了;其二,个体的遗忘,主要表现为“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远不是一种简单得想要作弊的企***”①,这是一个存在的问题。因此,“遗忘:既是彻底的不公平,又是彻底的安慰。”这种彻底的不公平与彻底的安慰,正是遗忘的本质,也是人类的存在实质。记忆不过是遗忘的另一种形式,是遗忘的变体。因此,昆德拉通过他的小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存在的可能性:越是记忆的东西,越是容易遗忘。

其实,昆德拉早期作品《玩笑》里,就已经揭示出了遗忘与记忆不过是孪生姐妹罢了。路德维克因为给自己的女朋友写了一句在他看来是玩笑的话,却为此付出了人生的代价。于是,在他的记忆里,始终浮现的是自己被开除出组织的场景:他的自我谴责与批评,不但没有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谅解与接受,而且就连他自认为最要好的同乡与朋友泽马内克也举起了手赞成将他开除出组织,开除出学校。他们都选择了跟他划清界限,选择了落井下石。这令路德维克耿耿于怀,一直伺机寻求报复。然而,事与愿违,在他以为诱骗了泽马内克的妻子埃莱娜就是成功地对泽马内克实施了报复,却看到:那位昔日代表正义与理想化身的泽马内克,不仅对曾经引以为傲的东西抱有着讥讽的蔑视,而且公然在妻子埃莱娜面前与自己的新欢相拥接吻。记忆出现了差池,路德维克产生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幻觉,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都不属于“此时此刻,而是在往昔之中”。报仇把他跟往昔联系在一起,在“报仇雪恨的神话里,人物依旧,而实际上,他们现在都已面目全非”,本应该在事发的那一天打泽马内克的脸,可是一切都成了往昔,无法再补救了。于是,路德维克仿佛茅塞顿开一般,进一步地思考着自己的报仇行为,思索着往昔与现在的变化,意识到:“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双重误信的幻觉,一方面以为记忆是恒久不褪的(记忆中的人、物、行动、人民都不变);另一方面又以为补偏救弊是可能的(补救行为、谬误、过失、罪恶)。其实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一样大谬不然。事实恰好相反:一切都终将被遗忘,同时又无论什么事物都不可能得到挽回。挽回的作用(或通过报仇雪恨,或宽宥原谅)必须有遗忘为基础。任何人都无可挽回已铸就的过失,但一切过失却都将被遗忘。”{2}这一番对过去与现在、记忆与遗忘之中人与世界的关系作出了 哲学 式的思考,向我们道出了记忆的实质:记忆并不是对遗忘的否定。记忆是遗忘的另一种死亡形式。

二、“遗忘与记忆”的存在之***

昆德拉对遗忘与记忆的认识,着实打破了我们以往的认知——记忆是帮助我们减少或减缓遗忘的惯式。尤其是在后 工业 社会加速 发展 ,大众文化或商品消费文化泛滥的当下,遗忘与记忆的存在之谜,更是不容忽视,透过“遗忘与记忆”三部曲《慢》《身份》与《无知》,可以看到昆德拉如何向我们构建出当代社会存在之***的。

第一,透明的存在与速度的魔鬼。所谓透明是昆德拉本人对公共生活与个体隐私生活的理解。在他看来,正是由于个体隐私生活没有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尊重,致使人的存在成为了对自己的背叛,因为这个在***治与媒体语言中表示“面对公众的目光,揭示个体的生活”的透明,如今已然成为私人不管在爱情、疾病、死亡中,再也得不到那一刻的隐私;这个曾经被视为是侵犯他人隐私的古老形式,如今已经“机构化(官僚主义体制以及它的那些卡片;媒体以及它的那些记者),在道德上合法化(获得资讯的权利成了人的第一权利),并被诗性化了”③。

《慢》中,以知识分子贝尔科为代表的“舞蹈家”们,形成了一个虚伪做作而又极其可怕的生存现象,那就是对个体人***意识的腐蚀与剥夺。他们所追求的意义不过是形而上的无意义。他们的行为是可笑的也是丑陋的,却成为了现代人追捧与模仿的对象,成为了一种社会生存的时尚,把人也引向了最终虚无。这些“舞蹈家”的特性是怎样的?——“不想要权力,只想要荣誉;不想成立什么社会组织强加于人,只是要占据舞台,发扬自我。”他们为了占据舞台,要把别人从舞台上挤出去,充分地利用被称之为“道德柔道”的战斗技巧,也就是“扔出手套向全世界挑战,谁比他更有道德(更勇敢、更诚实、更愿意作出牺牲、更说实话)?他施展一切手脚,把对方逼入道德劣势的境地”;他们不惧怕公开性,不惧怕被攻击或抨击,更不惧怕被人丑化,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诚实的了。他们“念念不忘把自己的生活堪称是一件艺术品的材质”;他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之美去感动和迷惑人。之所以会存在这些舞蹈者,一个直接有力的推动者就是摄影机。在这个小小道具面前,美与丑、真与假没有本质的区别,有的只是透明。一切行为都被机构化、合法化,甚至是诗性化。

在透明之下,个体人不再成为人,只是表演与作秀的机器而已。即便是两性之间这样私密的关系,也成为一种可供观看的机械性操作。在摄影机面前,每个人都争着展示自己,证明自己,宣布自己的声音,但除了混乱之外什么也没有得到,世界陷入到了虚无当中。小说中,历经了昆虫大会的闹剧后的人物文森特,只想着如何虚构自己的故事来忘却事实真相,记住自己的成功——“我曾是个复数***”之后,加速而逃,不愿再回来。据此,昆德拉得出一个存在的公式:“快的速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因为“我们的时代被遗忘的欲望纠缠着;为了满足这个欲望,它迷上了速度的魔鬼;它加速步伐,因为要我们明白它不再希望让大家回忆;它对自己也厌烦了,也恶心了;它要吹灭记忆微弱的火苗”④。

同样地,在《身份》和《无知》中也描述了类似的一个摄影机世界。诸如勒鲁瓦的一番商业广告的言论;尚塔尔的大姑子对其隐私世界的直接侵入;伊莱娜的母亲对女儿的世界强势入侵等等。除了迅速地逃离事发现场,没有人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除了快速地遗忘,没有人愿意保留些许的记忆,每个人只想改写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只想努力补救自己在生活中的偏离,却没有料到自己失去了地球的引力而失重了。昆德拉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人生存的尴尬与无奈,也揭示了现代社会文明的悖论:社会向前发展了,人的自我生存却在倒退。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存在之谜。

第二,自我的迷失与捉弄的意义。如果说在《慢》中,昆德拉意欲揭示现代人被迫公开自己隐私生活而导致对速度的追求,妄***通过快速遗忘来获得生存的片刻慰藉;那么在《身份》中昆德拉则又思考了个体人如果主动选择隐蔽自己的私密生活,主动地脱离摄影机式的透明世界,又会怎样?

小说《身份》里,尚塔尔与男友让-马克都努力退出那种公开化的、毫无个体性的生活,本以为一切相安无事。谁想尚塔尔有一天发现沙滩上的男人们不再看自己,便生沮丧感。让-马克为了帮助女友尚塔尔追回自信心,匿名写了数封情书,致使双方的身份发生了质的变化,结果双方都陷入了身份的尴尬之中。恋人间的“身份置换”事件不仅是一次自我的迷失,也展示出现代个体的人尴尬的生存实境,不仅仅是来自于***的个体自身,更重要的是其所在的环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甚至是人自身的陌生化强度,加剧了个体对自我的遗忘。小说中,人物所生活的世界处于无限的暴露之下,一举一动都被监控着,都被记录下来;无处不在的摄影世界使得人们的行踪无所隐藏,于是尚塔尔游移于“两副面孔”之间,保持着与世界貌合神离的关系,而让马克则干脆选择了边缘化的生活方式,拒绝就业拒绝与昔日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自觉地进入到世界的边缘。从意欲隐匿身份到置换身份再到暴露身份的过程中,他们陷入了迷失自我后所必然带来的失重状态,于是就在尚塔尔陷入一种神秘的逆境而不得救之际,作家跳了出来,拉开了灯,天下皆大白。原来不过是作家构想的一个故事而已,我们也顿感到了捉弄,却也意犹未尽地跟随昆德拉一起思考:是谁做梦了?谁梦见了这个故事?谁想象出来的?是她吗?他吗?他们两人?各自为对方想出的这故事?从哪一刻起他们的真实生活变成了这凶险恶毒的奇思异想?是在列车下英吉利海峡的那一刻?更早些?那个她跟他说要去伦敦的早上?还要早些?……是让-马克给她发第一封信的时候?可他真的放了那些信吗?或者他只是在脑子里想象着写了?究竟确切的是在哪一刻,真实变成了不真实,现实变成了梦?当时的边界在哪里?边界究竟在哪里?⑤

从对“你是谁”到“我是谁”不断追问与深思,实际上也就是勘探人的自我问题,包含了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以及人与人自身的关系问题,便成为了人类研究有关自身一切命题的开始与缘起。文学 艺术 更是在勘探这些关系过程中不仅仅展现了无限丰富与想象,而且也确立起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异化。法国著名文化研究理论家布迪厄深入研究了“身体”的文化性后,提出了“身体资本”的理论,也就是说身体也是一种资本,是一种符号和工具,更是一种话语的形式。这种形式在 现代 社会中,尤其是大众传媒直接刺激和消费身体性的东西,使得远距离的身体控制成为可能;使得身体空前地遭遇到了时间和空间的***、欲望的冲击和现实社会权力的压抑,感受到边缘化情绪性体验,于是个人身心与制度、理性与社会的断裂都造成了现代人身体多种流动变化的踪迹。这样,重生命感觉性、灵肉分离性和精神游戏性就成为了当下审美文化和诗学的中心。⑥从这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当下文学艺术表现人存在于世界中的“异化”现象,就不难发现存在这样一个 规律 :异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抱怨的存在本态。既然异化是人类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根除的“肿瘤”,那么面对这一存在本态,昆德拉告诉我们不妨以“捉弄”的眼光来对待一切。

什么是捉弄?昆德拉告诉我们就是“一种不把世界当回事的积极方式”⑦。捉弄意味着一场游戏,一切都不当真,作家惯常于以游戏的方式对待笔下的故事。通过游戏的召唤来促使我们跟他一起思考世界之中人的可能存在之***。小说故事是虚构出来的,本身就不当真,但是透过游戏、玩笑的一面镜子,在现实与梦境的交融之中,既实现了小说的娱乐性功能,又寓重于轻地提醒我们不要忘了生活本来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不至于迷失方向,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中,在原位中永远坚定地存在”⑧。

第三,未知的背叛与绝望的孤独。早在小说《不能承受生命之轻》里,昆德拉思考什么是“背叛”:“摆脱原来的位置,投向未知。”“未知”恰恰是人对自身所处的世界与未来的最根本性认识。它不仅仅意味着对未来无法把握的同时,更是对过去绝对的背叛。这种背叛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是否像萨比娜那样觉得“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遗忘三部曲”最后一部《无知》当中,昆德拉从流亡者“回归”的角度再一次勘探这个有趣的存在之谜。

伊莱娜回归久别的祖国,正如当年跟随丈夫马克远离祖国一样,始终处于被动境地。当年为了逃避强势母亲所带来精神上的压迫感,无奈之下她选择自己并不爱的一个男人马克做丈夫,随之又踏上了离家之路。生活在异国他乡,不再有母亲的强势,她感到轻松与自在,眷念着巴黎的风景线,祖国渐渐在淡化之中变得模糊起来。但是在朋友眼中她始终是作为一个被祖国遗弃的流亡者身份而被关注与同情,一句“你还在这儿干什么”的质问,使得女主人公内心深处隐藏着的祖国之情顿然而起,于是一场“大回归”便在“一无所知”下拉开了自己的帷幕。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伊莱娜的大回归是失败的,甚至将自己抛进了一次混乱、颠倒与迷失的尴尬处境当中。昆德拉在其中穿***去了伊莱娜少女时期一段意犹未尽的恋情。回归途中偶遇昔日恋人约瑟夫,伊莱娜以为这段偶然邂逅便是自己选择回归之意义,哪里知道在自己记忆深处所保留的美好的往事,在约瑟夫那里却遭到最彻底的遗忘,误解由此而来。遭到回归重创之下,伊莱娜试***重燃与约瑟夫的旧情来弥补回归的无意义与内心的孤独;约瑟夫却把伊莱娜当作自己回归后一次记忆的救赎。结果两个人都无法根除那来自回归后精神上绝望的孤独感,致使一个喝得烂醉,另一个只想赶快逃离。

这就是“回归”存在的可能性,也是“背叛”的全部意义所在,即“孤独:独自穿越生命而不用任何人关心;说话不用人倾听;经受痛苦而不用人怜悯”⑨。在多次的访谈录中作家都表示了他将不可能再回归自己的祖国捷克,也不想尝试回归。通过《无知》,我们得到了答案。对“回归”深度思考中,昆德拉揭示了人之存在境况的一个根本性特征:一无所知。正因此,人们才会在生存之路上留下种种遗憾和悔恨,才会想要改变或抹煞些什么, 自然 也就在不断摆脱原来位置的同时,纵身于下一个未知领域,于是遗忘便成为了最终的指向,虽拥有记忆不过是加速与强化遗忘罢了。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消除肉体与精神两方面的孤独,注定人只有在一次次的流亡途中才可能摆脱牢狱般的生存状态。不仅仅是伊莱娜与约瑟夫的误解是建立在“不公正的、令人愤怒的不平等”记忆之上;她与法国女友、男友古斯塔夫以及回国后同旧日朋友、母亲的再次相聚等等,都表明了人之生存的一个现状,也就是《无知》精神所在:沟通与理解的不可能性,只能使未知的背叛与绝望的孤独成为了可能。

三、小 结

西方存在主义 哲学 在思考存在的问题上,被誉为是一门关于“人”的哲学,而昆德拉则通过小说的艺术形式对这一哲学命题作出了自己沉思般的美学思考,揭示出人之存在被遗忘的根源,试***敞亮那被隐蔽的存在。通过“遗忘与记忆”三部曲,昆德拉向我们提出在现代科技进步之下,个体人的存在又是如何被遗忘与记忆的?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认为的,现代 科学 声称只和存在者打交道,而实质上是它遗忘了存在本身。科技的进步遗忘了的人之存在这个事实。在科技那里,人不过是物的一种罢了,人之生存所拥有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全然丧失,怎么可能不出现人之生存危机呢?在作品中无论是爱情还是性,无论是 ***治 还是 历史 ,所有严肃的话题都在调侃与戏谑中被昆德拉讽刺性地描述与探究着。一方面揭露了大众媒体、新闻评论对个体性的吞噬,致使人陷入到加速遗忘奔向死亡的生存困境之中;另一方面展现了大众生活对个体隐私的绝对入侵,致使个体陷入迷失自我的陷阱之中;最后,揭示了科技的进步,时代的 发展 ,人却更加孤独,人与人的隔阂真的成了一道跨不过去的鸿沟。

尽管昆德拉反对在他小说中寻找所谓的意义,他认为小说只是在探寻一个又一个的存在,只是在提出问题,并未给出答案。实际上,这就是作家想要达到的一个目的:要将小说建立在不间断的思考之上,而这恰恰是与20世纪“这个根本不喜欢思考的时代的精神相违背的”,从而激发出“对偶然性、对存在于世界中的人的有限性和对世界差异性的真切认识”。这种认识体现出了一种存在主义的后现代诗学认识观,即“将人从昏昧和麻木中惊醒,感到死亡的幽暗和震慑,从而唤醒本真的生命意识——生命是一个过程,旋启旋灭,不存在任何永恒的超验的生命形式,一切都将逝去”⑩。因此,我们看到《慢》中作家堂而皇之地戏仿一个中世纪骑士故事来讽刺现代人对速度与遗忘的追求;《身份》里面又虚构一对男女爱情故事来探究有关于人之自我被遗忘的问题;《无知》则通过虚构出一对回乡人物来思考了记忆的真相,勘探了“孤独”的意义。存在的荒谬与荒诞,生存的悲剧与虚无,“生活好像是一系列原因、结果、失败与成功明亮轨迹,而人,用急迫的眼光紧紧盯着他行为的因果之链,更加快了他的疯狂之旅,奔向死亡”{11}。

① 米兰·昆德拉.笑忘录[m].王东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10.

② 米兰·昆德拉.玩笑[m].蔡若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48.

③⑦⑧{11}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79、191-192、203.

④ 米兰·昆德拉.慢[m].马振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9-140.

⑤ 米兰·昆德拉.身份[m].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189-190、204.

⑥ 王岳川.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56.

遗忘的记忆篇4

关 键 词: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原因 词汇 记忆方法

随着2008年奥运会和2011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结束,说明英语对于我国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需要更多掌握大量英语词汇的外语人才,以适应发展越来越快的现代中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要学好英语,词汇则自然是重中之重。D.A.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1With—out grammar。.1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eabu—lary.nothing can be conveyed.)可见英语词汇量是一个外语学习者英语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然而词汇学习中却存在着遗忘现象严重、运用能力差等问题。如何能够提高学词汇的能力?如何能够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呢?我们通过学习心理学理论和英语词汇记忆理论,找到几条能够有效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的记忆方法。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遗忘?并且如何克服遗忘,提高记忆效益呢?

一、关于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曲线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发现并归纳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

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

线.***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

(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记忆量(百分数)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观察这条曲线,你会发现学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了。所以及时复习是记忆效果最佳的,因此建议大家绝不能因为课上听懂了,记住了,就忽视了复习记忆的环节。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另一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一味死记硬背,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建议大家在记忆词汇时采取联想、象形、分类比较等方法以期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

二、遗忘的原因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遗忘呢?关于遗忘的原因有种种说法,最主要的为消退说和干扰说。

1.消退说

消退说强调生理过程对记忆痕迹的影响,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正如艾宾浩斯曲线所说刚学完的词汇如果在当天不复习,那么一天后只能记住原有的1/4。有许多同学在词汇学习方面贪多求快,以为当时记住了,则万事大吉、一劳永逸。忽略了及时复习,反复巩固这一环节,以至于边学边忘,降低了词汇的记忆效率。

2.干扰说

干扰说强调新旧材料之间互相干扰,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互相抑制.使所需要材料不能提取出来。提到干扰说,必要涉及两个概念——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称前摄抑制。举例来说,作了大量物理习题后记忆英语单词的人,要比没有做物理习题只记忆英语单词的人,在24小时之后前者较后者所记住的英语单词肯定要少。后学习材料对记忆先学习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曾有科学家观察被试学生在识记一些无意义音节之后,经过6分钟休息,可以回忆起一半的音节;加在间隔时间内做了其他事情,再进行回忆只能记起L/4的音节。所以进行词汇学习的时候,尽量不要做其他的学习和活动。这样不易遗忘。而睡眠也只有很少的遗忘。通常选择在睡前和清晨记忆词汇则可有效的防止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

三、克服遗忘,提高词汇记忆的有效方法

在我们研究并掌握了心理学中关于遗忘的知识后,我们总结出了八种常用的英语词汇记忆方法,以期提高同学们的英语词汇记忆效益。促进英语学习

1.音形义结合记忆法

英语的词汇最常用的记忆方法就是先把单词的读音记牢.再利用读音规则尝试着拼写单词,最后在实践中运用词汇。领悟词汇的含义和具体用法。记一个词应记其词形、读音、词义和词性,缺一不可。比如,congratulation这个词如果根据读音只须分成三块con—gratu—lation,而且只要能够读出其音就能写出其形,就象写拼音一样容易。音形义结合可以有效调动多种的感官的协同运作,加深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增强记忆效益。

2.联想记忆法

形与义的联想:象形词是人们根据事物突出的形状特征动作而创作出来的,只要我们抓住这一特点,要记住一个单词就容易多了。例如,eye把两个e看成两个眼睛,rabbit看成是兔子的两只耳朵,giraffe(圩为长长的脖子状)长颈鹿。

拟声词也大量存在,如钟的声音tick滴答声,gong锣,coo咕咕声。

3.构词记忆法

利用构词法,通过分析词根、前缀、后缀、派生和合成等记忆单词.如通过believe学到5ehef,believable,unbliev—able等更多的词,英语中的基本词根词缀不超过500个,只要了解了它们.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记住几千个单词。

4.比较记忆法

有些单词形状很相似,放在一起就可以进行比较,加强记忆。如:quality和quantity,whether’和weather’。

5.背景记忆法

有些英文单词是外来词或因为某个人、物或社会事件所产生的单词,对于这一类的单词,只要了解其来源,一下子就能记住。如Oedipus(恋母情结的)既来自希腊神话人物Oedipus,因无意中杀害了他的父亲,并娶了他的母亲,得知真相后,自刺双目,流浪而死。

6.同反义记忆法

利用同义反义词可以有效的扩展词汇。

7.间隔反复记忆法

我们可以先先规定自己一天背的词汇的数量,然后在一天中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词汇通背一遍,相隔的时间不宜太短,以2—3小时为宜,早上背一遍,中午背一遍,下午背一遍,晚上再背一遍或两遍。隔几天后再把这些背过一遍。如此循环下去,会收到很好的记忆效果。

8.奇异联想法

此种方法只适用于某些词,并且个人联想不尽相同,没有科学的根据。甚至有些荒谬,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如:tailor(裁缝)就可以理解为带尾巴(tail)的人(or)。Shakespeare(莎士比亚)就是那位摇动(shake)长矛(spear)的文学巨匠。

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有许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后期的保持和再认是不可忽视的。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了大家遗忘的规律,即先快后慢,理解记忆优于机械记忆。衷心期望大家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记忆曲线,克服遗忘,不断改进忆的方法,早日提高词汇学习的能力。

遗忘的记忆篇5

他,王子,一个超级歌星;

她,公主,一个超级“单蠢”柔道天才。

命运的红线把他们俩牵在一起,王子,公主,到底会有怎样的结果?

——题记

“王子!王子!王子!…………”伴随着歌迷们的阵阵尖叫,身穿白色小礼服的王子慢慢地走上了台。又是一场他的个人演唱会,这个刚满20岁的小子竟在上海、北京、深圳等诸多著名城市开过大大小小的演唱会,每次的演唱会都是别出心裁,他以他独特的声音和魅力吸引了众多少男少女们的心。

坐在电视机前的公主也激动地看着他演唱会的直播:“只为你着迷,只为你心跳,爱你爱到老………”公主轻轻地哼唱着。

晚上9点,王子的演唱会结束了,他自个儿,偷偷地跑了出来,随便走进了一家超市,想买几包他最爱吃的“蛋黄也酥酥”。

看完直播节目的公主,摸了摸自己叫了半天的肚子,穿好鞋子,挎着包包,快速地冲进了一家最近的超市,直奔她喜欢的饼干——蛋黄也酥酥。突然,她发现自己的前面有一个高大的身影挡住了她的蛋黄也酥酥。“喂,先生,麻烦你让一下。”公主很不耐烦地叫道。那人转过头来。“哇,你是王……”公主又惊喜又惊讶。“嘘——小声点儿!”王子用手放在他的唇边,示意她不要讲话。“王子?”公主压低声音。 “嗯。”王子拿了两包蛋黄也酥酥,戴上墨镜,付钱后便走出了超市。

“没想到竟然会和我的偶像在这儿见面,哇哈哈,太不可思议了。”公主自言自语,忽然想起还没问他签名,便一个箭步冲了出去,可是,人已经走得无影无踪了。公主失望地走在大街上,回想着刚才的一幕,她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忽然,她看见一个乌漆麻黑的小弄堂里有银白色的刀光在一闪一闪,而且还传来了一阵阵闷闷的叫声。“肯定又是小流氓在打架了。”公主心想,她无奈地摇了摇头,看来她这次又要扮演一位救人的英雄了,她走向那个弄堂,“各位,你们在干什么呢?”公主幽幽地靠在墙上,眯着她的大眼睛,似笑非笑地看着那三个小流氓,以及被人抵在墙上的那个受害者,“你们怎么三个人欺负一个呢?真不公平噢!”公主翘起食指晃动着。对于她的出现,那三个小流氓显然很惊讶,流氓一号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脸上的惊讶转而被阴险的笑容取代了,他慢慢地靠进公主,一个身高不足1米7的“娇小”女孩,在某些人看来是绝佳的猎物。昂起头,她很有魄力地把眼睛吊了起来,眯眼瞅着这个獐头鼠目、五大三粗的男人,三秒后,她不耐烦地撇撇嘴:“又是这种货色。” “猎物”没有丝毫惊慌出乎了那个流氓的意料,但他很快把她的反应理解为吓坏了,正想伸手去摸公主那细白嫩滑的小脸时,公主毫不客气,一把抓住他的手腕,用力一拧,只听“呱哒”一声,他的手腕脱了臼。“*** YOU!”他气得全身直抖,作为一名职业恶棍,他还从来没被人反击过,今天却被一个小女生打得手腕脱臼,真是丢死了,再看看他的手下,都呆呆地看着他:“老二,老三,看什么,还不过来帮忙,王子的事就先搁在一边。”“什么王子?你们这群恶棍,竟然敢围打我的偶像!”公主气愤至极。另外两名恶棍听了老大的话,带着棍子向公主冲过来,流氓二号举着棍子还没来得及挥向公主,就被公主一脚踹得远远的,忽然,她蓦然蹲下,双手撑地,左腿凌厉地一扫,强猛的力道命中流氓三号的左腿,把他绊了一跤,然后,拉起坐在墙角的王子,逃进了一家咖啡厅。

“你,没事吧?”公主小心翼翼地推了磕在桌子上的王子,“没事。”王子抬起头来,摸摸他被打青了的嘴角。“嘿嘿,我们还真有缘啊。”公主笑盈盈地望着他,王子看看面前的这个皮肤白皙透亮可爱的女孩:“嗯,既然那么有缘,我们做个朋友吧?”“什么?好啊。”公主听见王子要跟她做朋友,高兴得合不拢嘴。王子站起来,伸出右手:“你好,我叫王子。”公主也站起来,也伸出右手:“你好,我叫公主。”王子和公主,嘿!两个人相视一笑。

遗忘的记忆篇6

过去的五百年,是北川的“去羌化”过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早在清乾隆年间,时任石泉知县的姜炳璋不仅认为羌语“咿嘤杂嘈难为听”,而且规劝石泉本地人放弃火葬、杀牛疗疾等传统风俗。他本人“愿将风雨洗蛮风”。一番说理后,结果却是石泉县父老们“赭汗津津额头流”。这位汉族县令,立志以箕子教化朝鲜的劲头,对当地土著进行文化改造。实际上,在明代何卿式的***事强制之外,姜炳璋式的教化,对羌地文化的变易,起到更为持久而深刻的作用。

易番姓而为汉姓,是***府从文化和心理上让羌人归服王化的重要手段。它对羌人产生了根本影响,以致巡抚王廷瞻奏云:

“愿为编氓者有之矣,而变异番姓前所未闻;愿贡方物者有之矣,而以习汉化至今始见。”姜炳璋编纂的《石泉县志》中记录下这样一段故事:明万历年间,番人请降,通判李茂元出面受降。时“番俗囚首无冠,茂元具汉冠,易其姓名,书汉冠间。……令诸番鱼鳞入。羌闻鼓钲,望见汉冠及朱杆彩旗,乃大喜,举足盘跳舞,欢呼震天。茂元出汉冠冠诸羌,诸羌跪,起,各互视其首,踊跃东西走。既而又跪,捧其首以谢。”朝廷“以冠赐姓”进行汉化,羌民心悦诚服,欢呼震天。其效果,姜炳璋又记:“迩来通汉人语者几半。白草之番日染华风,延师课读,间有知书识字者。”

而《四川通志》载;“乃二百年间,驯服王化,渐染华风。”

从明代何卿式的威压,到清代李茂元、姜炳璋式的教化,使得曾经雄踞北川白草、青片一带的羌人迅速归化。不仅是“羌汉杂处,各安其业”,即便再往后数百年间,当地人民以武力挑战中央***府发生多次,但“王化华风”的烙印,却再也去不掉了。

“去羌化”的成果,也体现在人口的变迁上。据西南民大徐铭《羌族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其地理分布(1397-1952年》的研究,明朝末年到清嘉庆十七年,茂汶两地羌族人口一度由15万增加到26万,而从清朝后期羌族人口呈现急剧下降趋势,到1952年仅为6.5万人。羌族人数的剧变之源,除去战乱、***病等影响,***府将大量“改土归流”的羌民划入汉族,应该是重要原因。对这一***策,杂谷厅同知作《六里》一诗为证:“改土归流算汉民,科粮摧税重儒巾”。

此外,学者张朴在《羌族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变动的因素构成》中认为,尚有相当数量的羌民,迫于汉族和其他民族统治阶级的歧视,隐匿自己的民族成分。部分羌民也因与汉、藏、回民族的长期交往中,吸收他民族的文化而改称汉族或其他民族。

1952年西南民族学院调查组赴羌区调查,自称“尔玛”和讲羌语估算的人口除北川外,尚有6.5万余人,而1953年人口普查时,四川羌族人口只有35651人。张朴认为,大量羌族人口更改为其他民族成分,是***前羌族人口锐减的一大原因,也是***后大量羌族人口“还本归原”的历史根源。由于北川县跟安县接壤,靠近绵阳等中心城市,经常有互通往来,因此羌族汉化日趋严重。汉语慢慢取代羌语成为羌民对外日常交流用语,时间一长,到了近年,北川县的羌族已经基本不会或者不用羌语了,年轻人自然也无法将羌语传承下去。耻于为番人,乐于为汉人,一方面是现实***治压制下的趋利避害,一方面也来自强势文化的宣教,使得他们对自身真实身份产生羞耻感,自然也遗忘了羌族的羌语。传统与现实间的困惑

多年来,羌语各种方言分别发展,经过调查,将羌语大致分为南北两种方言,其实内部的分支更多,特征鲜明,极具***性与封闭性。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专家孙宏开认为:

“羌语跟汉语分化的年代,估计3000到4000年以上,而羌语内部方言分化又在1000到1500年以上。”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系羌语支,更多的意见认为语支未定。四川省民研所的专家曾形容学习羌语的难度:

“如果谁把羌语学会了,那学世界上其他任何一门语言都没有问题。”

汉语名词“大米”、动词“买”在羌语南北方言中分别读作“ceimi/cei(策密/策)”“ker(克尔)”和“bu(步)”“bea(巴亚)”,差别明显。不仅是南北差别较大,甚至就是在同一个乡的不同羌寨之间,相隔很近,双方用羌语交流也不见得可以顺畅。据汶川县余永清调查,汶川龙溪乡阿尔村巴夺寨说的羌语是南部羌语,当地村民跟同在龙溪乡的直台村、垮坡村、地里村、马灯寨、俄布寨、龙溪寨、夕格寨、神树寨等羌寨之间用羌语能够大部分交流,而到了也同在龙溪乡的瓦哥寨、布南村各寨时就只能小部分交流,显得十分困难了。

1988年,阿坝州***府做出要为羌族创造文字的决定,四川省***府和四川民委开始启动了为羌族创造文字的工作。1993年,在汶川县城威州师范学校举办过第一期四川省羌语师资培训班,尝试以茂县曲谷的羌语作为标准音来教授。

在这之前,一些***府工作人员在帮忙翻译阿坝州***府发言稿的时候就很困难,很多词语只好直接用拼音来表示,其间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羌语没有文字,都是一些日常口语,在汉语中要想找到一一对应的表达语言来形容很困难。汶川县龙溪乡巴夺寨的小孩子学习了这种标准羌语以后回到寨子里面发现跟寨里人无法交流,于是渐渐放弃学习标准羌语。目前整个巴夺寨也就只有余永清等参加过当年培训班的人还会一些标准羌语。

近年产生的很多新词汇,在羌语里面没有对应的词语。如“计算机”“电灯”等,老年人是不知道用羌语怎么表达,于是直接用汉语来读,或者用羌语里面意思沾边的来代替,像“电视机”他们用羌语读作“shuoji(说机)”,意为“天亮了”。又如“老虎”是老人们在多年前住在深山里面常见的野兽,羌语里面读作“bida(比达)”,而年轻人因为老虎可以经常见到的,也就没有问到老人这个词应该用羌语怎么读。

羌族的后辈们学习羌语大都是通过老一辈口传、通过环境熏陶。但是现在会说羌语的人老龄化比例偏大,一方面现在不常见的词年轻人不会说,另一方面现代词语很难用羌语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陆续逝世使得会熟练使用羌语的人越来越少。如今在羌族自治县,可以熟练使用羌语的人,估计只有十几个。在北川,只有在交通不便的青片乡还有几个人会说完整或残缺的羌语,并且年纪均已70岁以上。前些年,尔玛寨一位会说羌语的老人去世。长此以往,与之伴随的还有一些很纯粹的语言发音及词汇,包括一些传说、神话也渐渐流失。在汶川县龙溪乡、绵质镇、雁门乡等地,13岁以下的孩童基本上讲不出羌语来了。

逆流中的羌语复苏

上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民族***策的逐渐落实和引导,羌区当地***府和民众,越来越愿意认同于“羌族”。2003年,北川通过积极争取,成功获得了目前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称号。从人口上说,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后到1989年1月,有42878人恢复了羌族成分,羌族人口总数便由1982年的2001人增长了25.4倍。

同时从***府到民间的羌文化热,也推动了当地百姓对自己血脉和来由的认祖归宗。或许这时大家才意识到自己的血管里流着的是古羌人的血。在一些地方,旅游是***府和民众都积极恢复羌文化的重要动因。

阿坝师专副校长陈兴龙,申请了一个民族古籍整理项目来整理羌族的释比经典。他把各个地方的释比从山上请下来,通过录像和录音,将舞蹈动作、经典唱词记录下来,同时用羌语音标进行标注。

在绵厩镇羌锋村簇头寨。这里历来车水马龙,与外界交往频繁,但其羌族文化尤其是羌语保留却很完整,尤其是现在全寨人日常都说羌语。据羌锋村前任村长王清寿介绍,羌锋村地处山上,与主要道路隔了一条岷江,习俗相对很排外,封闭保守。近年来,虽然在建筑样式上部分接受了如汉人的穿斗式建筑样式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但仍然恪守本寨内羌人之间才能通婚的寨规。到了现在,尤其是在对待说羌语问题上,如果村内的人之间交流不说羌语的话,会被嘲笑忘本,甚至连人品都会遭到质疑。同时,羌锋村自己也在鼓励大家多学、多说羌语。

遗忘的记忆篇7

回到那个相识的初夏,你一身休闲装清爽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遮住耳畔的短发整齐有致,恍然,我的一句简简单单的招呼打破了那时的宁静与尴尬,你有些惊讶,轻轻转过身,微微地对我笑了,于是,在一些随口的聊天当中,我们逐渐靠近了,成为了一对陌生的朋友,本以为,这种友好的关系应该会持续很久很久,可是。。。

班上的同学开始排斥你了,我和彗也无法再忍受,凉风吹过的季节的那段无知的友情最终还是断了,我知道,你早已发现,我们三人回不去了,如今即使玩得再好,也隔着一面透明的墙,那代表着我们的懂得,我们的不信任。。。

林荫小路上,我牵着另外一位好友的手与你??肩而过,互报微笑,只是,你的双瞳中却显露出一丝凄凉,那一刻,我的心好痛好痛,但依旧明白,不能挽回。。。

淅沥的小雨柔柔地飞舞。我和你一起飞奔于雨中,共同回忆着开学的第一天,重复着那段时间仅有的快乐,那一刻,幸福荡漾两人心坎,迅速跑过,就此分别,对不起,我们真的回不去了。。。

遗忘的记忆篇8

关 键 词 :钢琴背谱 遗忘 克服的方法

钢琴背谱演奏已成为当前全世界演奏者公开演出、比赛与考试的必备条件。因此研究钢琴背谱也就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演奏与教学中,人们往往只关注如何记忆的方法,却忽略了对遗忘现象的研究。记忆与遗忘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钢琴背谱记忆中,掌握记忆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能深入研究“遗忘”的心理规律与现象,掌握克服遗忘的方法,就更加完善了对钢琴背谱的记忆。那么遗忘是怎么产生的呢?

心理学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已识记的事物不能(或错误地)回忆或认知。一般认为,遗忘是由于识记了的事物保留在大脑中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受到部分抑制或全部抑制,以致消退而造成的。遗忘可以分为部分遗忘和全部遗忘、短时遗忘和长时遗忘。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有些遗忘的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恢复。①遗忘干涉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已经识记的内容受到了以前或以后学到的东西的干扰。②这正如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一种现象:在一个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扔块石头,它所激起的水波会传递很远,不易消失。但是,如果在已有水波的湖面上,扔进一块石头,它所激起的水波振动,就会很快消失。大脑的记忆功能在某种意义上和这种现象很相似。为此把大脑安静下来,中断杂念,才能把崭新的信息铭记在脑中。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规律认为“遗忘先快后慢”,可以用“遗忘曲线”表示出来。他认为遗忘依赖于时间,遗忘在刚熟记之后特别快,以后随着遗忘量的减少便缓慢下来。③遗忘量指原来学习过的材料或经历过的事件未能保存在记忆中的部分。遗忘量公式是:遗忘量=学习量—保存量(f=l—r)。为了防止遗忘,在识记后应该立即组织复习。

以上是遗忘的心理规律。那么,钢琴背谱遗忘现象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呢?应该怎样防止与克服?笔者认为,钢琴背谱的遗忘主要以以下五种形式(短瞬性遗忘、诱导性遗忘、消失性遗忘、联想性遗忘、干扰性遗忘)表现出来的。

一、短瞬性遗忘及其克服的方法

短瞬性遗忘,是指在认识中达到瞬时记忆或短时记忆之后所发生的一种遗忘形式。④原因在于:瞬时记忆发生于带有信息的兴奋后作用,保持信息的时间从几百毫秒到一二秒,过后发生短瞬性遗忘;短时记忆发生于一种带有信息的电脉冲在环状排列的神经之间不断地循环中,保持信息的时间从若干秒到一二分钟,过后发生短瞬性遗忘。这种现象在钢琴背谱运动记忆中较为常见,是属短时遗忘,这是因训练时间不足、训练效率不高而导致的遗忘。解决方法有:加强运动记忆的时间长度与提高学习效率,使运动达到“自动化”,形成正确的习惯动作;同时将无意识记(运动记忆)与有意识记紧密结合,科学地、经常性地复习,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等,这些都是克服短瞬性遗忘的有效方法。

二、诱导性遗忘及其克服的方法

诱导性遗忘表现为熟记过的事物暂时地不能再现。⑤原因在于:这是神经过程同时负诱导的结果。由于情绪紧张,必然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一个优势兴奋灶,并对其周围皮层区产生负诱导作用,造成某种程度的抑制过程;而存储有关信息的皮层细胞群可能受到这种抑制的影响,于是问题一时记不起来。过后,由于神经过程正诱导的作用抑制过程向兴奋过程转化,存储有关信息的细胞群提高兴奋性,因而有可能突然间记起问题。这种现象在钢琴演奏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在演奏中无论做多么充分的准备,紧张的情绪总是难免的,但在紧张的情况下有的人演奏成功,有的人演奏失败,在心理活动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正诱导与负诱导之间的控制方面。解决的方法有:熟练掌握演奏技能技巧;调整演奏姿态、做好演奏前的充分准备;增强心理素质、排除干扰;培养自信心、创造各种演奏环境努力锻炼自己;多参加舞台实践活动等。这些都是增强正诱导和战胜诱导性遗忘的法宝。

三、消失性遗忘及其克服的方法

与暂时的诱导性遗忘不同,消失性遗忘是熟记过的事物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表现为认识或再现,⑥是属全部遗忘的一种。原因有:熟背过的乐谱,因长期未能得到应用或重复巩固的机会,而被遗忘,这就是消失性遗忘的规律。如果识记后没有及时地复习巩固,保持就会逐渐减少,遗忘就会逐渐增多。解决方法: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我们在熟背乐曲后,复习的时次间隔按一个等比数来安排。例如:3月1日强记后,在3月2日、4日、8日、16日和4月1日的睡前在脑中默默地背诵几次,就能转为较长时间的记忆。要防止消失性遗忘,掌握心理规律与科学的复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四、联想性遗忘及其克服的方法

联想性遗忘指在联想过程中因个别联想环节没有记住或发生某种遗忘,而致使以下原来保存着的部分联想不能再现,或引起错误的联想,⑦是属部分遗忘的一种。原因有:识记中因特别注意的材料与各个记忆环节发生脱节与联系中断,如果得不到提示和启发而不能补充遗漏的部分或纠正错误的部分。联想性遗忘在钢琴演奏背谱中,一般出现在大、中型作品中,因为这些作品大多是由若干段落与连接部(句)组成,而各个段落与连接部所形成的和声、调式、意境、情绪、力度、速度、色彩、语气等各不相同,形成多环节相连的记忆整体。在记忆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发生遗忘。解决方法有:在记忆时必须采用综合识记法,这种方法适合于识记分量比较大或适中的材料。综合识记法是将部分识记和整体识记用联想的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识记。即把整首乐曲通弹几遍,在通弹的过程中按照分析与理解把乐曲分成若干部分,并确定各部分之间的特点与联系,通过组织使之形成联想链,而后进行熟背,通过多次反复,直至完全掌握为止。为了防止联想性遗忘,我们可以借鉴(美)玛德琳娜·布鲁瑟尔在她的《练琴的艺术》一书中提到的“心理彩排”的方法:“首先在头脑中反复回想曲子整体结构与连接部,冷静地联想在各个环节中所表现的画面、和声、调式、意境、情绪、力度、速度、色彩、语气;想象用正确的指法弹奏每个正确琴键,以确定我已凭记忆掌握了每个音符和指法。在这个‘心理彩排’过程中,只要感觉到有一个环节有误差,就即刻拾起乐谱,用彩色铅笔标出自己尚未记牢的地方,并进行仔细研究,重复记忆……”

五、干扰性遗忘及其克服的方法

由于暂时神经联系的兴奋痕迹受到干扰,故不能再现和再认,产生遗忘。这种干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前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后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最容易发生在对前后两个内容十分相近的学习材料的学习过程中。⑧原因有:过去的神经过程痕迹对当前的神经过程起抑制作用,产生消极的影响。它是造成大量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现象在钢琴背谱记忆中最常见的是出现在学习三部曲式与奏鸣曲中,因为三部曲式:a+b+a[或a’],第一段a与第三段a或[a’]之间往往都稍有变化,是记忆出现错误多发之处;同样奏鸣曲的再现部与主部之间也容易出现记忆混乱。解决方法有:加强对学习材料之间的理解,找出异同点,做到有分析、有区别、有分类地进行特别记忆。另外,过度疲劳也是造成前摄抑制遗忘的原因,因此,在记忆时应注意劳逸结合。这是防止前摄抑制遗忘的重要方法。二是倒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识记或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最容易发生在对前后两个相似的材料的学习过程中。⑨原因有:其生理基础是后起的神经过程对先前的神经过程痕迹起抑制作用,产生消极的影响。它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性质、难度、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巩固程度等条件制约。这种现象在钢琴记忆背谱中最常出现在变奏曲(与回旋曲)中,因为后面的每个变奏都建立在主题上,通常情况下会产生变奏与变奏之间的混乱,特别是变奏越多,就越容易产生记忆上的错误。解决方法有:从乐曲的曲式入手,按变奏的顺序分析音乐的织体、和声、弹奏技巧、情绪、画面等的逻辑关系,运用联想记忆法将其形成一个联想链,并经常进行心理彩排的形式加以强记。这是克服倒摄抑制遗忘的有效方法。

结语

在钢琴背谱记忆中,必须将“记忆”与“遗忘”同时研究,才是科学的、完善的记忆方法,因为这对矛盾是相互并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要想在演奏中避免遗忘或减少差错,我们必须不断地研究、总结各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遗忘现象,并且分析原因,找到对策,这样就更有利于钢琴的背谱记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与实际情况教会他们科学的记忆方法,而且必须让他们了解“遗忘”的现象与规律,使他们构建起完善的记忆机制和记忆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钢琴背谱记忆,更好地进行钢琴舞台艺术表演。

注释:

①宋书文.心理学词典.第254页.

②同上第255页.

③同上第56页.

④⑤⑥⑦赵文明.自学方法优化谈.第61-63页.

⑧同上第199页.

⑨同上第215页.

参考文献:

[1](美)玛德琳娜·布鲁瑟尔.练琴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遗忘的记忆篇9

关键词:遗忘曲线;感觉记忆;复习

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在学习工作的生活中,拥有良好的记忆效率无疑能够对生活产生巨大的良性作用,快速的接受理解新的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对未知事物的判断和决策乃是生存生活的第一本领。因此,如何锻炼加强自己的记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一种行之有效的规律能使得对新生事物的记忆效率有普遍的适用性,那无疑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制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在期刊论文中可以经常发现引用遗忘曲线对某学科某领域的重要指导作用,如英语单词的记忆,计算机基础教学,品牌传播长期有效性,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万方数据库),等等。都可以应用遗忘曲线中的规律来提高其效率。

遗忘曲线规律一: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初学的知识,如果不抓紧复习,那么一天之后就只剩下25%,尔后每天都会遗忘,但是遗忘的幅度逐渐变小。这就告诉我们:对于新知识,及时的复习是很必要的,能够花较少的时间就恢复最初对知识的记忆程度,越及时越好,而不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复习。为已经对知识的记忆程度缩减了大半,所以复习起来会花上数倍以致数十倍的时间才能够恢复对知识的记忆。

遗忘曲线规律二:“理解”胜过“不理解”

艾宾浩斯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6首诗中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就告诉我们,对于需要记忆的事物,倘若事物本身有着现实意义,那么记忆起来无疑能够更加的有效率,如果事物本身是我们所不熟悉的,而且需要记忆的量也非常大,那么我们可以先花一些时间对需要记忆的事物进行一些必要的了解再进行计划性的记忆。而事实上,我们如果通过学习英文歌曲来学习口语比单纯的背诵效果更好,也是因为对歌曲的兴趣而对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有如此好的效果。

遗忘规律三:适当的“过度记忆”对记忆的长时间保持有积极的作用

“过度记忆”指的就是其字面意思,即超过适度的记忆。往往我们在适度的记忆程度之后,已经能够将记忆很深的保存并且不容易遗忘。而实验表明在适度记忆之后再继续加强记忆,能够将这种不会容易遗忘的效果不断地加强,使原有的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当然,过度记忆也不易“太过度”,否则便会对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出现反感心理,有损身心健康。

遗忘曲线规律四:联想记忆,不断地应用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

联想记忆的意义就是不断的应用已经记忆和初步掌握的知识,在学习工作的生活中只有经常地将应用的场景一遍又一遍的重现,已经掌握的知识才能够脱离当初用计划性的记忆方式来达成对知识获得的影子,联想记忆现在已经从一种简单的学习工作的方法发展成为一门***的记忆技巧,很多知名的记忆达人便是科学的采用了联想记忆的方法,让自己的头脑能够包罗万象。

综合上面的叙述,在学习、工作中,一定要有计划有规律地复习已经初步记忆的知识,不断地通过应用来巩固加深记忆,使之最终成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跳出“遗忘曲线”。

参考文献:

1.李新旺.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11.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365-367.

遗忘的记忆篇10

一、引言

记忆对学习的意义不言而喻。我国心理学家杨治良在《记忆心理学》中写道:“有了记忆,人才能有间接知识,没有记忆,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记忆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记忆研究中的突破对教学与学习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记忆研究中,遗忘是最常见的现象,也是人们进行记忆最大的敌人。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说要记住某个东西时,往往真正的含义是要避免遗忘它。遗忘在记忆过程中的重要性由此不言而喻,而记忆的研究就是从遗忘开始的。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首先提出“遗忘曲线”,它是描述人的记忆保持情况与时间相比所得到的函数曲线。他认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在严格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他描绘出了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他也因此成为发现记忆遗忘规律、初步揭开遗忘的秘密的第一人。

二、实验介绍

1. 实验目的

探究在无意义记忆活动中的人类遗忘过程,以揭示遗忘的规律。

2. 实验过程

在实验中,艾宾浩斯首先以自己为实验对象进行记忆和遗忘实验,然后再在其他被试身上进行重复。在记忆材料的选择上,艾宾浩斯发现记忆材料的长短、难度的高低,会对记忆的测量产生影响,必须加以严格控制。为了排除过去经验知识对记忆的影响,使记忆材料处于同等难易的程度,艾宾浩斯特地设计了一种记忆材料——无意义音节。无意义音节就像bik、zef、wab这样,它们虽然能够拼读出来,但却没有任何含义。艾宾浩斯前后共设计了2000多个无意义音节。此外,艾宾浩斯还在学习时间、背诵次数以及记忆间隔时间和记忆方法等方面都给予严格控制,以保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实验时,艾宾浩斯在被试达到学习标准后,让其以间隔不同的时间来学习同样的材料,达到学会标准所节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遍数作为测量记忆效果的指标。他首先让被试记熟许多无意义音节,直到能够按音节的排列顺序回忆出这一系列音节为止,同时记下完全记住所用的学习次数。间隔20分钟后,让被试回忆他还记得多少。艾宾浩斯没有简单地计算被试能够回忆几个音节,而是采用一种更巧妙的方法来统计记忆情况。他让被试重新学习不能完全回忆的音节,直至能够完全回忆为止,然后记下再次重复学习的次数。将第一次学习的次数减去重新学习的次数再除以第一次学习的次数,所得百分比既是记忆保持量。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R=(N-n)/N×100%

R——记忆保持量

N——第一次学习的次数

n——重新学习的次数

艾宾浩斯不断增加两次学习的时间间隔,1小时、8.8小时,1天、2天、6天、31天,计算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保持量(每次都使用不同的无意义音节序列)。得出了如下结果: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 实验结果

记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艾宾浩斯通过严格的实验室控制对记忆的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从实验中,他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 人类的遗忘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从实验数据可知,初次学习以后,过了20分钟,记忆的内容遗忘很快,保持下来的仅剩58.2%;1小时以后,剩44.2%;接下去遗忘的步伐越来越慢,过了31天,还能记得21.1%。这说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不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线性下降,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根据实验结果所描绘的曲线也被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 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更容易记忆。艾宾浩斯通过实验还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他曾背诵拜伦《唐·璜》一诗中的选段,每段80个音节,他发现大概只需诵读9次就可以把这80个音节背诵下来。但若记忆80个无意义音节,则几乎需要诵读80次之多。

3. 学习背诵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那么记忆的保持越持久。

三、实验应用

艾宾浩斯遗忘记忆实验对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与人类的记忆活动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一,他开辟了对记忆等高级心理功能进行客观研究的先河。他对此最突出的贡献是创造了研究记忆的材料——无意义音节与记忆客观测量方法——节省法。在此之前,心理学的客观研究局限于心理物理学,研究感知觉等较低级的心理功能,而对记忆等高级功能的研究停留在思辨阶段,其中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相应的方法学没有重大突破。艾宾浩斯在心理物理学的启发下,创造性地发明了无意义音节与节省法,是记忆的客观测量成为可能。而其实验获得的遗忘曲线,成为引用最多的结果之一,虽然心理学的研究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记忆领域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遗忘曲线所描述的结果并没有受到真正实质性的挑战。

第二,遗忘曲线的结果对教学与学习有重大的启示。艾宾浩斯通过自己的试验,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画出了一条至今都在使用的遗忘曲线。这条遗忘曲线指出,人类的遗忘速度是不均衡的,由快到慢。记忆和后间隔的时间越长,保持量越少,遗忘量越多。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复习当天所学到的知识,尽早安排复习,巩固学习内容,以避免大规模的遗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及时复习

必须记住的材料在学习后,要在第一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并及时安排以后的复习。当信息进入到短期储存阶段,只有经过强化复述之后,才能够进入长时记忆。我们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进行及时复习是很有必要的。当记忆的信息刚要遗忘还没有遗忘的时候,及时强化巩固,要比信息完全忘掉以后再复习要节省许多时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不复习的人,就好像赶着一辆破牛车,上边装满许多捆绑很松的货物,而它只管赶路,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车上的货物已经所剩无几,他还得意地夸耀自己走了多么远的路。”但我们应该明确,我们的目的不是在于走出多远的路,而在于“满载而归”。

2. 采用有意义的记忆材料

通过理解,积极寻找“需要记忆的材料”之间的联系,对那些看似***的记忆材料可以通过编排故事等办法,通过联想帮助记忆。努力提高学习的动力,使记忆材料成为学生学习中需要的、感兴趣的材料,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必须做好的工作。应该注意一次记忆的材料太多会直接增加记忆的难度,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办法,要保持较高的记忆量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反复记忆,这样的记忆效果无法令人满意。

3. 不同性质的信息穿插输入

把内容相类似的材料放到一起来学习会相互干扰。这就要求我们人为地避免干扰,将有意义与无意义的材料穿插输入。比如,将文科各类知识与理科各类知识、形象的材料与抽象的材料,相互穿插开来学习。学校里的课程表,如果让懂得这方面知识的人来安排,都会将相似科目穿插开来安排的,可以有效防止遗忘。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通过不同的记忆数据而得到的记忆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而稍有区别,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我们会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的行为只能起催化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我们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遗忘的记忆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遗忘的记忆10篇

学习

暗香姜夔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暗香姜夔10篇,内容包括暗香姜夔音乐,暗香姜夔讲解。一、古典诗词专题教学不在云端第一次备课,我把教学目标定在“姜夔的词风是什么,词风是如何形成的”。我选择了《扬州慢》、两首爱情词、两首伤己词。设置了两个问题:①有人评

学习

苏轼的诗句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苏轼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苏轼写春的诗句,苏轼小众的诗句。宋人绝句的一大创获,就是在题材内容上对唐人的开拓与突破,绝句不仅可以用来反映重大的社会题材,更可以抒写日常生活的小情趣。在绝句从“唐音”变为“宋调”的演进历程

学习

霍懋征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霍懋征10篇,内容包括霍懋征事迹感受,霍懋征身上体现了什么。第二,霍懋征先生的教育思想是系统和整体的,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主要方面,并能构成一定的教育思想体系。在她的教育思想中,既有对教育教学基本矛盾的原则梳理、对教

学习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节约粮食从我做起10篇,内容包括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绘画,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作文。现在开始,我们应该节约每一份粮食,哪怕是一粒米也好,不要让这一粒米成为没有粮食的人的遗憾。只要这份粮食能吃,你就不应该浪费它,不要让它漂泊天涯,英

学习

关于立冬的诗句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立冬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立冬的诗句唯美句子,今日立冬最好的诗句。一、在《初中语文第四册》中“将***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一句,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却是“将***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猶着。”。两种版本中,除

学习

翻过那座山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翻过那座山10篇,内容包括翻过那座山音乐,翻过那座山作文600字精选十篇。先人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与成功为伴,必须经历坎坷和磨难。失败乃成功之母,告诉我们,如果第一百次失败了,就做第一百零一次,如果失败了一百零一次,就做一百零二

学习

八年级下英文知识点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八年级下英文知识点,内容包括8年级英语下知识点,英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2012年初二下册英语单元测试题汇总2011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_Unit1_第一单元笔记人教版初二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unit2知识点八年级下册Unit1-2单

学习

季羡林的作品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季羡林的作品10篇,内容包括季羡林的作品五年级,季羡林的作品一百篇。一、季羡林散文的艺术特征1.感情真挚从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角度来看,感情的真挚性可以被看做是文学作品中灵魂要素。从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来看,《石林颂》《游

学习

春节祝福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祝福10篇,内容包括春节祝福语10篇,春节祝福的句子很长。4、暖暖的问候暖暖的情,暖暖的春节送祝福,暖暖的短信发情人,暖暖的电话问朋友,暖暖的宝贝暖暖的心,暖暖的幸福都给你,猪年春节,给你双倍祝福。5、大年初一拜个年,风调雨顺

学习

关于理想的诗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理想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表达理想抱负的诗句,理想与现实差距诗句。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诗词的意象,往往都倾注了诗人的情感。它不仅仅是读者看到的一花一草,更是诗人情感的

学习

作文纸模板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纸模板10篇,内容包括作文格子纸模板大全,作文纸模板打印。2.1***纸模板的创建,以A4***纸为例就节约而言,用小***幅能清楚表达零件***的,不用大***幅的***纸,能用较少栏目标题栏的不用多栏目标题栏,但标题栏的零件名称、件数

学习

溶质的质量分数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10篇,内容包括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题目和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简单计算。

学习

望岳杜甫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望岳杜甫10篇,内容包括望岳杜甫古诗大全,望岳杜甫朗诵。

学习

新婚贺语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新婚贺语10篇,内容包括儿女新婚贺语,新婚红包贺语。千禧年结千年缘,百年身伴百年眠。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让这缠绵的诗句,敲响幸福的钟声。愿你俩永浴爱河,白头偕老!婚姻是神所设立的,美满的婚姻是神所赐恩的;愿我们

学习

记忆中的歌声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记忆中的歌声10篇,内容包括记忆中的歌声信天游,记忆中的歌声1。1808-1810贝多芬年近40岁时,他曾教过一个17岁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她清纯温柔美丽,贝多芬对她产生了好感,双方建立了忘年的真挚友情,彼此相爱,俩人时常结伴

学习

青涩记忆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青涩记忆10篇,内容包括100个青涩记忆,往日青涩记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题记听到一首怀旧情歌时,心里偶尔会突然收紧一下。看到一段关于朦胧恋情的青涩文字时,也会勾起心底浅浅的怅然与失落。所以关

学习

童年记忆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童年记忆10篇,内容包括童年记忆作文十篇,童年生活记录100篇。还记得绕口有趣的儿歌,忘不了奶奶慈祥的微笑,还记得花果飘香的小路,忘不了漂亮挂兔的书包。啊,童年记忆多美好,成长的脚步在阳光大道。一年又一年,我们长大了,童年的记

学习

记忆中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记忆中10篇,内容包括记忆里的重大故事,记忆的足迹100篇。僚动我的衣衫亲吻身上的每寸肌肤;在记忆中雨是感伤的掠过我的思绪淋湿我的长发勾起那如梦如烟的往事;在记忆中云是淡淡的依偎在天空的怀抱却时刻揣摩着雨的心事;在记忆

学习

黑白记忆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黑白记忆10篇,内容包括一些积累多年的黑白记忆,永不逝去的黑白记忆。回忆对于她来说就是永远的痛,因为她没有办法记忆这些黑白的记忆,但却要微笑着面对。默默告诉我,她的一个同伴,曾经为了戒毒砍掉了一个指头,最终仍被***控制,中

学习

记忆的习作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记忆的习作10篇,内容包括记忆的习作原唱,美好的记忆作文精选10篇。一、记忆是学习的基础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重现和再认四个基本环节。

学习

被遗忘的角落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被遗忘的角落10篇,内容包括被遗忘的角落原唱,被遗忘的角落美文随笔。我希望他们有一天能够意识到自己应该好好学习,在将来有所作为,而不是永远的呆在这个被老师和同学遗忘的角落里了。

学习

遗忘的角落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遗忘的角落10篇,内容包括遗忘的角落28,遗忘的角落网剧。就这样遗忘变成了关注,小草也渐渐变得自信。就这样角落依然有阳光。尽管被人遗忘,但只要自己有一颗坚持、上进的心,那么终会能得到阳光。浙江宁波慈溪市慈溪育才中学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