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诗句10篇

植树节的诗句篇1

[关键词]文体特点;整合;童诗;策略

[中***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43-01

童诗是最贴近儿童认知特点和规律的一种文体。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语言优美精炼、意境幽静深远的童诗,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因此,童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整合策略,充分把握诗歌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将语用训练与文本的内在意蕴、学生的审美体验整合起来,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将语用与生活实际有机整合

童诗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作者对儿童的生活状态、个性特点进行深入观察与感知后,运用简练的语言和艺术的手法再现生活的场景。因此,解读童诗要回到童诗产生的源头――生活,在链接生活、回忆生活中寻找与童诗内容的有机整合点,为学生的语用训练提供契机。如,教学《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学生对植树其实并不陌生,但真正参与到植树活动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学生缺乏植树经验。在导入环节,教师为学生出示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活动的***片,要求参加过植树活动的学生回忆植树的经历,并结合***片与其他同伴分享植树的过程与感受。参加过活动的学生纷纷介绍自己植树的过程和体验,准确、生动地再现当时植树的情境,为同伴提供了鲜活、直观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这首诗歌的学习。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始终以生活经验作为学生走进诗歌意境和内核的基石,通过直观***片的出示和学生生动语言的描述再现,促进学生与文本情感的共鸣。共享环节,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本,理解童诗的情感。

二、将语用与意蕴表达有机整合

现代诗歌常常运用优美独特的语言将情感抒发与深刻哲理有机结合。学生在认知体验的过程中,不仅获得情感的浸润,更受到诗歌哲理的启迪。但是,很多教师经常将语用训练与学生的体验、思考割裂开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如,这首《走,我们去植树》,诗人不仅再现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情感,更形象化地描述了植树对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好处。对植树好处的提炼与理解,不仅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还应该与语用训练进行有效整合,让它成为语用训练的有效资源。同时,在学生对植树好处形成初步的认知体验之后,教师设置类似于诗歌语言的句式让学生练习:

我们人类需要将树当作自己的朋友,看到这一棵棵的树苗,我们就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也呼吸到了 ……

这样以文本句式为蓝本,引领学生将自己的认知体验经过艺术的构思与组织,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加以呈现。

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单一地展开教W,而是将语用训练与学生的体悟进行整合,以语用练习为平台,为学生感知成果的分享搭建平台。

三、将语用与审美体验有机整合

现代诗歌彰显出语言形式之美与意境之美的统一。要高效地解读就要将自己的身心全部浸润在诗歌的内核中,产生深入、全面、立体化的审美体验。在这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的审美体验,为学生的语用实践寻找新的融合点。如《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歌的第五自然段,就运用整饬的句式、对仗的手法形成了言简义赅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大量植树造林,才能远离风沙的侵袭,创造鸟语花香的生活。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语言实践,实现言意兼得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通过引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这一语段的对仗之美,形成对诗歌美感的初步体验;随后,组织学生在多重朗读中展开想象:“在植树过程中,这些少先队员会怎么做?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学生借助诗歌的语言进行想象、拓展,丰富对诗歌意境的感知,感受诗歌的情境美。另外,教师继续为学生出示植树造林之后的优美***片,引导学生仿照诗歌的表现方法进行表达,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不是进行枯燥的文字训练,而是将其与诗歌的审美活动有机整合。在学生产生认知体验之后,教师顺势创设言语实践平台,让学生感受诗歌独到的表达魅力。

植树节的诗句篇2

可惜如此丰富的歌谣,歌谣里如此丰富的意蕴,相关的专门的探索还极其有限。就我所知道的,可能只是在配合旅游和经济开发方面所做的工作比较地多一些。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虽然也不乏有学者意识到它的魅力和探求它的魅力的必要,但真正能沉潜下来,深入进去的人或许还没有。但这个工作,是很有必要去做的,而且时不我待。因为一些桑植民歌的传人正在日渐老去,新的歌者、新的传人之于桑植民歌,毕竟渐多隔膜,这是时事变迁使然。

“马桑树树儿搭灯台”是众多动人的桑植民歌中最动人的一首。这首歌有不同的版本(这是民歌的常态),关于它的意蕴也有不同的说法。今天去张家界旅游的人,如有兴致,自然会听到它。有的版本中约略有“胸戴红花”一类的话,这应是今人添改的。我记忆中的歌词是否就是歌谣的原貌,不敢说,但比这种添改之作,离原作一定近些。歌词是这样的:

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姐儿带。郎去当兵姐儿在家,我三五两载不得回,你个儿移花别处栽。

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你一年不回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不到锁不开。

这是一首有关“兵役”的歌。产生在什么年代,何人是它的第一位作者,都无从知晓了。但它一定是非常久远的歌,由许许多多的人给它添加过生命和情感的内容,才成了今天的模样。诗中的内容和故事,我们在《诗经》里,在汉乐府里,在南北朝和唐人的边塞诗里,都应曾读到过。但不一样的是它的朴素,方言、口语的直接运用,以及掩藏在这朴素与口语中荡气回肠的情感之流。一句“你个儿移花别处栽”,再一句“钥匙不到锁不开”,能让你醉上老半天。你会觉得唐人的诗如“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太风雅,太婉约;“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又未免过于沉重、直白。

歌里的“个儿”有必要解释一下,它是“自个儿”的省称,指“自己”。桑植地方语中多儿化音,其中的“姐儿”专指恋爱的对象,这里是用儿化来表示称呼的亲切。“马桑树树儿”之“树树儿”是其又一例。但与一般儿化音不同,它是在叠字上的儿化,它如“花花儿”“杯杯儿”“盒盒儿”之类,反映的是此地方言的一大特色。唱时如将“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唱作“马桑树儿搭灯台”,无叠字,“儿”又不唱作儿化,就像陈年的老酒掺了水,味道差多了。

最耐人寻味和最难以索解的是歌的第一句:马桑树树儿搭灯台。用理论术语说,这是诗歌的“兴”,一般出现在诗的开头,有的在诗的各章还会重复。它是奠定诗歌气氛和基调的句子。它有特别的意义,就如同《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在河之洲”一样,看似平淡的字眼或景物,其实蕴含有无尽的情思。文学史上有些作品的起兴大致可以索解,有些则至今未能说得明白,譬如说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为什么是“东南飞”?据说有人答以“西北有高楼”,这当然是一时的机敏,并不能作为确当的解读的。实际上,那个作诗人最初用这句话作为起兴,一定有其特殊的故事,特殊的含义,特别的兴味,但时过境迁,人们对于那故事、含义和兴味就不甚了然了。今天我们读到的“孔雀东南飞”是如此,读到的“关关雎***,在河之洲”也是如此。“关关雎***”那一片风景曾经在作者心里所唤起的感动恐怕是后来的读者所无法想象的。古人明白及此,于是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钟嵘《诗品序》)文字是容易了然的,潜藏在文字下面的意蕴却无可穷尽。

关于“马桑树树儿搭灯台”的起兴,有一种解释甚好。大意是说,马桑树是一种不易着火的木料(的确如此),所以点灯的灯台一般用它来制作。“搭灯台”实为“打灯台”,打是“打制”的意思。歌是说在用马桑树打制成的灯台下,就着灯火写信。这种说法是贴合诗义的,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情景展现,也符合古人解释民歌发端“托物兴辞”的原理,这或者就是原作者当初创作之意也未可知。但我们知道,古人有“诗无达诂”之说,作为诗歌,其意义是可以作出多种解释的,各种解释都各有自己的道理,自己的价值。除非可以起原作者于地下,否则是无法判明某一种说法“最客观”“最具权威”的。所以我在这里不妨提出另一种解释来,所以要提出这样一种新说,是基于我作为桑植本地人对于马桑树,对于关于马桑树的民间传说有一种别样的了解,同时因为长时间从事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的研究,有一些古文化和古文学方面的知识可以掺入其中。

马桑树是桑植一带常见的一种小树。从分类上说,它属灌木。你走在路上,常可见到一簇簇偃卧的小树,有时开着花,有时结着籽(可食,当地人称之为“马桑树泡儿”),路人一般都懒得理它。但在当地人的传说里,这树可了不得。它原是通天的梯,神人沟通,非靠它不可。但在某一天,大抵就是文化人类学上所谓“绝地天通”的时代,某位尊神(父辈的说法里,好像是傩愿菩萨。这个说法显然是后来的信仰掺入的结果)发了怒(发怒也是有原因的,可惜我给忘了),一拐棍(拐杖)将它打倒在地,叫它永世不得起身。从此它就成了今天的样子,而上天的路也从此断绝了。由通天的梯,到匍匐在地上的(永远也无法长大的)灌木,这中间的沧桑变化、成败教训,哪里是语言所能穷尽的呢?这里面有远古蛮荒的记忆,也应有世代相传的悲情遗恨。由此还让人想到,“桑植”二字的来源,到底是因为养蚕的桑树?还是因为这通天的马桑树呢?或许,后来在人们心目中之为蛮荒之地的桑植在远古乃是“通天塔”的所在。由此也约略可以推知“马桑树树儿搭灯台”歌唱的遥远,传唱的悠久。

为什么是“搭灯台”呢?据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晚年所著笔记《归田录》卷二载:“俚谚云:‘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不知是何等语,虽士大夫(一作君子)亦往往道之。天圣中有尚书郎赵世长者,常以滑稽自负,其老也求为西京留台御史,有轻薄子送以诗云:‘此回真是送灯台。’世长深恶之,亦以不能酬酢为恨。其后竟卒于留台也。”这一见于古籍的俗谚似乎透露出可以解开“马桑树树儿搭灯台”这句话的奥秘的信息。这句话里包含有一个往而不复的悲剧情节。俗谚的意思,连大文学家、大学问家欧阳修也说不清楚,但他用一个故事为它做了注解。说一个姓赵名世长的尚书郎,喜欢而且擅长开玩笑,请求担任西京的留台御史。有个说话刻薄的人给他送了首诗,其中有句话就是“此回真是送灯台”。赵世长恰好姓赵,这玩笑开得够狠够绝的。他自然很恼火,又气又恨,但一时又找不出还击的话来。但不幸而言中,他竟然死在了任上,应了“一去更不来”的话。这就让人明白了,“送灯台”是和“更不来”相连系的。

我以为“搭灯台”恐怕就是“送灯台”的意思。在桑植方言中,“搭”与“送”是相通的。譬如说“送东西”就经常说成“搭东西”,“我给他搭点东西”就是“我给他送点东西”的意思。顺便说一下,现在桑植一带地方的方言,其实是比较原生态的中古语言的遗存。在现代语中,“搭送”也还连为一词。这样看来,那歌里的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通过马桑树儿来搭灯台,不就暗示着“一去更不来”吗?那俗谚中的“赵老”是谁我们并不知道,大概和一般俗语中提到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差不多吧。总之“送灯台”和“一去更不来”是联系在一起的。从“灯台”二字看,或许,这歌谣与这俚谚本是长在同一根藤上的。

“马桑树树儿搭灯台”一句潜含的意思(也即话外音)就是:通过马桑树儿搭(送)灯台,是永远无望的事。这不和这首歌要表达的意思,以及歌里所充满的伤怀以至于绝望的感情基调十分吻合吗?在中国古代文学里,关于兵役生活的歌咏很不少,汉乐府的“十五从***征,八十始得归”,唐代杜甫笔下的“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白头还戍边”,他们的从***生活都是遥遥无期的。但他们毕竟是幸运的,他们还活着,更多的从***者早已成了无定河边的一堆白骨,却依旧不断地活在青春当年的女子合欢的梦中!所以,“你个儿移花别处载”是多么无奈与辛酸的嘱托,看来这“郎”是很知道未来的结局的,所以才有“马桑树树儿搭灯台”的起兴。而“姐儿”显然也是知道这结局的,所以“钥匙不到锁不开”的回答,才经久不息地回旋在天地之间,这是多么坚执与果决的承诺啊!这句话是可以和“望夫石”的传说相媲美的。这首歌所饱含的深情与厚谊,断不是局外人所能想象的。

一种诗歌,它的悠扬婉转,传唱不尽,是和它本有的故事和情调分不开的。“但是你要知道,特别在歌里,‘意味’比‘意义’要紧得多,而意味正是寄托在声调里的。”(闻一多《歌与诗》)上面所说仅限这首歌的“意义”部分,而最要紧的“意味”还隐藏在他的声调里。当然,这吞吐不尽的“意味”和那盘曲深隐的“意义”又是不可离析的,解读它的意义和品味它的意味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可能,你在桑植的大山深溪之间,碰到一位真正的桑植民歌传人,听他唱起“马桑树树儿搭灯台”,你可以从那声调里感觉歌的意味,从那意味里感觉歌的意义。但这毕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了。

植树节的诗句篇3

一个女人,如果有诗中传承下来的某种气质,就是惹人爱怜的美人了,这种气质就是丁香。我们如果仲春时路过一树或一丛丁香,那么浓重热烈的芬芳气味四合而来,但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联想,却是深长悠远的哀愁与缠绵。

其实丁香花并不是真就这么愁怨的,花期一到,就一点都不收敛,那细密的花朵攒集成一个个圆锥花序,同时绽开,简直就是怒放。如此繁盛怒放的花树,是怎么引起了古人愁烦的?

李写下“丁香空结雨中愁”时,不仅接续了李商隐的愁绪,而且请来了雨,让丁香泛出暗淡的水光,深植于长江边的霏霏细雨中。这位皇帝还把写愁的本事传给了儿子李煜,他写愁的诗句甚至比乃父更有名。

李、李煜写出那些闲愁诗(也是亡国诗)的时代,也是成都产生花间派的时代。那些为成都历史打上文化底色的词人用“诉衷情”“更漏子”“杨柳枝”这样轻软调子的词牌铺陈爱情与闲愁。“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

那时候长江南北战云密布,偏安一隅的成都很休闲。休闲文人们还赋予了丁香爱情的意义:“豆蔻花繁烟艳深,丁香软结同心。”什么意思?一来是诗人格了一下物,看到丁香打开花蕾(所谓“丁香结”),花瓣展开,这种两性花露出的花蕊,也就是雄蕊与雌蕊的组合都是那么相像“同心”,并从此出发联想了爱情(所谓“同心”)。但这种地方性流派审美生发出的意义,却在后来浩大的诗歌洪流中不甚彰显,因为这个地方的文化不能顺利进入或上升为全国性的主流。当然,李白、坡们是例外,因为他们无论地理上还是文化视野上都超越了地域局限。

植树节的诗句篇4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爱柳植柳的习惯。《诗经》中就有“折柳樊圃”的诗句。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仅爱菊,而且爱柳。他曾在宅旁培植了五株大柳树,并自号“五柳先生”。唐代柳宗元谪居柳州,常以植柳、咏柳自娱:“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垂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明代文坛“公安三袁”的故乡“柳浪湖”,位于湖北省公安县孟溪大垸。其诗文多记翠柳摇风的湖光水色,读之令人神往。清代左宗棠奉命率部出征***抗击沙俄,途经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时,命部下沿途植柳,以防风遮荫。后人遂称之“左公柳”,至今尚存。有诗为证:“大将筹边未肯还,潇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柳树与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历代骚人墨客常以之入诗。早春二月,万木岑寂。在这“沾衣欲湿杏花雨,扑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是柳树率先抽出万缕绿丝,向人们报道春天的到来:“侵陵雪色还董草,泄漏春光是柳条。”柳顽强的生命力和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牵动了无数诗人的情愫。唐代韩愈赞叹“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白居易称羡“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杨巨源感慨“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而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则堪称古人咏柳之绝唱。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不仅有“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佳句,还将柳树作了浪漫化的比拟:“隔户垂杨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宋代苏轼在《密州五记》中记柳:“梨花淡白柳色新,柳絮飞时花满城。”同时代的辛弃疾怀才不遇,闲居江西带湖,仍不忘“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人生自古伤别离。古代文人们在表达离愁别绪时,也不约而同地把柳作为寄情物。一方面借写柳树,寄托相思之情。唐代的李商隐在《柳》诗中写到:“动情何限叶,撼晓几多枝;解有相思苦,应无不舞时。”彦谦吟道:“春思春愁一万枝,远村遥岸寄相思。晚来飞絮如霜冀,恐为多情管别离。”另一方面则干脆折柳相送,表达惜别之意:“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古人之所以偏爱折柳,据《坚瓠广集》解释:“送行之人岂无他物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如木之离土,望其随之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福耳。”另外“柳”与“留”、“丝”与“思”谐音。柳丝依依,柳絮绵绵,与惜别的情景十分贴切。于是,“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无论是在“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时,还是在“满园春色宫墙柳”之地,“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柔杨细柳都自然和谐地表达出至亲挚友依依惜别的无限深情:“萦牵别恨丝千尺,断送春光絮一庭”;“会得离人无限恨,千丝万絮惹春风。”难怪宋人周邦彦概叹:“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达的是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而李贺《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则是家人对羁旅他乡的亲人的牵挂。如果送别之地无柳可折,无疑是人生一大憾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植树节的诗句篇5

杨柳自古是邻居

杨树和柳树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诗经》小雅中的“采薇”篇第六章开首唱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首“采薇”写的是一个从***战士服役归来,回忆离家之时正值春天,万条杨柳迎风飘拂,他与亲人在树下话别;今天远征回来,已是枯树秃枝的冬天,却又赶上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由此可知当时已有柳树。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隋・无名氏《送别》)这首隋人所作送别诗,首句杨柳二字实际指的单单只是柳树,而不是杨柳合称。为什么这么说呢?远古时候,杨柳是分称的,但在公元605年隋炀帝修通济渠开凿大运河时,鼓励人们在运河两岸广植柳树,并亲自下诏说:“凡能在运河堤上种活一棵柳树者,无论男女老幼均奖细绢一匹。”他还御笔亲书赐柳树姓“杨”。令下后,百姓争而植之,大运河两岸不久便绿树成荫了。从此之后,柳树便有了杨柳的美称,享受着与帝王同姓的殊荣。隋唐以来的文人墨客,特别是唐宋时期诗人笔下讴歌的杨柳,其实咏的都是柳。但从科学角度看,尽管二者在树木学上虽同属杨柳科,但却是不同的树种。

从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看,杨柳两树种有着明显的区别:

杨树种类很多,像家杨、山杨(白杨、响杨)、大青杨、小青杨、小叶杨、加拿大杨、美国杨(箭杆杨、钻天杨)、朝鲜杨(香杨、皱叶杨),它们都属于高大落叶乔木,只有沙漠地带的胡杨树矮小些。

柳树种类更多,不但有乔木,也有灌木。在乔木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垂柳(倒垂柳、倒栽柳、倒枝柳)、钻天柳(上天柳、顺河柳)、旱柳(河柳)、崖柳、灌木里有越橘柳、紫柳(红柳、红皮柳、簸箕柳)等等。

柳树性喜阴湿,多生于水分充足的河套、沟渠、池塘畔以及村庄附近的低洼地上,是国内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在国外则主要分布在朝鲜和日本。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每当春风吹拂大地,冰雪消融,报春的使者――杨树和柳树便率先吐翠发芽,展叶生枝。柯树和柳树生命力极强,生长迅速。杨树耐干旱,不怕风吹日晒,***的胡杨树即使被沙掩埋数日也无妨。柳树耐水湿,不怕浪打,种植于河套里的柳树即使被洪水淹没数月之久,也能安然无恙。所以,人们常将二者当作防风、护堤的树种。杨树和柳树的根系发达,侧根能扎到几十米远的地方,从而使树体生长茁壮、坚固。

杨树和柳树出叶早,落叶晚,是绿化和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据测定,炎热夏日树荫下的地温,比空旷地要低3℃-5℃;冬季严寒时节,杨柳树林里比空旷地要温暖许多。

杨花柳絮不是花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唐・刘禹锡《杨柳枝词》其九)我国古代许多诗人都把杨树和柳树的果实看成是随风飘舞的花,并对此做了大量吟咏和描绘。唐朝韩翊在《寒食》中写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宋代诗词大家苏轼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上阕开首两句:“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描写的都是杨花、柳絮。

其实,杨花和柳絮虽然都会飘飞,但却不是花,而是杨树和柳树的果实。那么,杨树和柳树有没有花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若没有花,怎么能结籽呢?没有种子便不能繁衍后代。杨树的花,像一串串带有黄点的麦穗,长在浓密的树叶间:柳树的花,在春柳刚一放叶时,便挂满枝头,像一条条长而柔的“毛毛狗”。杨花和柳花都属于柔荑花序,是一簇围绕着柔软花轴丛生的小花。每朵小花只有苞叶而无花冠和花萼。它们都是单性花,雌雄异株,花里只有单一的雌蕊和雄蕊,属于风媒花。  杨树和柳树的果实,是一种多籽粒的蒴果,成熟时会自然干燥裂开,分成数瓣,种子便随之散出。由于在种子基部周围有一簇丝状长毛,借风力飘落四方,进而可以一代代地繁衍下去。

随意扦插可成荫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语的由来,就是因为杨树和柳树栽植后极易成活。这是由它们的生物学特点所决定的。杨树和柳树的组织是由表皮、木栓层、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和髓射线等部分构成的,各有分工。表皮、木栓层和皮层是保护组织;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是树木的主体部分:中间的髓是贮藏养料的仓库,从髓向四周发射的线状组织就是髓射线。在形成层和髓射线中间有许多分生能力很强的薄壁细胞群,这些薄壁细胞能迅速***繁殖,形成根的“原始体”。如果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适宜,这些“原始体”细胞就会逐渐发育长成新的根,有了根植物就能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供给枝条各部分组织发育,生成芽苞钻出地面长成新的植株。因此,杨树和柳树就具有了很强的生命力。另外,杨树和柳树对于土壤条件都没有严格的要求。

古往今来的千百年间,不少名人志士爱树栽树,与树结缘。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称柳树为“中国之伟木”,他在宫庭内亲自种植一株柳树,并精心管护;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辞官后回到故乡浔阳柴桑,在此他亲手栽了五株柳树,还常在柳荫下衔觞赋诗,终生与柳树相伴,人称“五柳先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更是爱柳之人,他任忠州剌史时,带领百姓在低洼地方遍植柳树,给后人栽树造林做出了榜样;在清朝倡导植树最积极的要数左宗棠了,他任陕甘总督时,在东起潼关、西到***的沿途栽植树木,在***戍边时又命令士兵白玉门关至乌鲁木齐、阿克苏沿途植树,长达数千里,以至出现“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门”的情景。

杨柳一生为世人

杨树和柳树浑身是宝,既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嫩叶还可饲喂牛羊。它们不但是速生丰产的薪炭用柴树种,而且在建筑和制器上也是很好的材料,同时在医药方面还有着重要价值。杨树树皮含单宁5.16%,性味苦寒,能治感冒发烧、结核发烧、风湿热、疟疾、咳嗽、牙痛、口疮、高血压、蛔虫症、消化不良、腹泻、痔出血、蛇咬伤以及疥癣等诸多疑难杂症。

柳树的皮、根、枝、叶和柳絮均可入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柳性味苦寒、无毒、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可祛风、消肿等。”柳蕊在《中国药学大辞典》中有“驱风、明目、聪耳、乌发、驻颜、坚齿、健力、益寿、轻身、壮筋骨”的功效。

植树节的诗句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成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特色

1 园林植物作为文化符号

在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人们常赋予植物情感与文化。园林植物已经变成文化符号的一部分。以园林植物为文化符号的例子不胜枚举,通过其反映出人们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与文化形态。

松柏因在风雪的恶劣天气下保持苍翠挺立,常被视为高风亮节的品格代表。苏轼曾写道“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赞美其品格。在成都古典园林中,武侯祠以古柏森森的肃穆气氛而闻名。竹因其枝干挺拔修长,常被喻为清高君子,广受文人雅士喜爱。望江楼公园作为竹类造园的特色古典园林,为纪念一生爱竹的唐朝女诗人薛涛而修建。薛涛曾作无数赞美竹美好品质的诗句,“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就是其中佳作。梅花常以坚强的品质深受人们喜爱。王安石曾歌颂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古典园林常有以梅为主题的园林,新繁东湖的梅园就是其中一典例。梅除植于梅园内,还广植于城墙,登上城隅可观赏梅花林的全貌。

2 园林植物作为有生命的历史载体

园林中的古树是活的历史遗产,其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还传播了独特的文化寓意,极大丰富了园林的景观意向。文人纪念园林武侯祠中的柏树就是一生动的例子。

自修建起,武侯祠的绿化按照祠庙的要求布置,园林内的植物见证了岁月历史的变迁。唐朝诗人杜甫的一著名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描述的就是武侯祠的景象。可见在唐朝时,柏树已经成为武侯祠的标志,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氛围。柏树的种植最早可以追溯到诸葛亮本人,相传其曾亲自栽植于此处,历代人们沿袭这一做法。在时间与环境的作用下,先人植下的柏树多衰老枯死,现存的柏树多为今人栽种。如今武侯祠殿宇景区贯穿种植柏树,同时搭配榕树、喜树等高大常绿乔木。进入景区大门,主道路两侧被柏树林环绕,碑亭隐没其中。而后进入昭烈祠,柏树对称栽植于庭院内。此外,在昭烈祠与武侯祠连接的过厅内也有柴柏的运用。岁月流逝,祠宇的形式被一代代人改造,但人们对武侯祠古柏森森的记忆未曾变化。参天柏树作为历史文化景观,见证了历史的更迭,是不同时代人们共同的回忆,更是沟通古今的纽带。

园林植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武侯祠桃园内的桃树就承担了这个角色。作为园中园的桃园,位于主入口轴线的末端,配合三义庙设置。园内广栽桃树,搭配种植银杏、喜树、枫树等植物,丰富季相变化。走进园中,刘备、关羽和张飞的雕像立于其中,结合桃树的背景,让人不禁联想到“桃园三结义”的典故,唤起人们对蜀汉先贤的追思。在此处园林应用里,桃树连接起了人们对历史典故的记忆点,在渲染文化气氛起到重要作用。园林植物就是有生命的历史载体,不仅可以营造氛围,还可以唤起人们的共鸣。

3 园林植物作为园林风格体现的主要元素之一

杜甫草堂作为成都古典园林的一个典例,是当年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入蜀的居住地,以栽植楠木、恺木、红梅等杜甫喜爱的植物为特色[2]。草堂被高林古木包围,主要选择黄葛树、楠木、银杏、香樟等高大乔木种类。草堂正门2株古榕树植于两侧,楠木成林形成葱郁的背景,渲染了幽深繁古的基调。川派园林幽深浓密的特点在杜甫草堂得到很好的体现。

除此以外,新繁东湖也是一处有趣的例子。东湖公园为纪念晚唐宰相李德裕修建,是我国少数保留至今的唐代园林之一。

湖公园布局自由,开阔水面约占全园面积1/3,建筑与植物配合湖面布局展开,相映成趣,别有一番趣味。园内多栽植四川特色植物,如丹桂、、竹、梅花等。除此以外,还有古朴苍劲的菩提树、明代紫荆、龙爪铁树、罗汉松等逾百年树龄的植物,营造了浓郁的历史气息。东湖公园古木葱茏,花木繁盛,四时皆有景可观,是典型的川派自然山水园。

四川古典园林的特点还体现在竹类植物的运用。四川气候温湿多雨,为竹类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2]。望江楼公园作为“竹的公园”,其中荟萃了丰富的竹类品种,也展现了竹的植物配置方式。望江楼公园被竹海包围,其中不仅竹品种繁多,还有许多稀有品种,可谓是竹类博物馆,各异其趣。

4 结语

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植物作为一种有生命的载体见证了巴蜀地区的历史事件和文人轶事,成为了成都及周边古典园林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丰富了其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植树节的诗句篇7

关键词: 初中 生物课堂 妙语教学 运用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传授学生生物知识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古到今,我们人类与生物已结下了很深的情谊。人们根据不同的生物特征比喻人类,使人们对这些成语、谚语非常熟识[1]。学生大多数都熟知一些诗词、成语和俗语,其中有许多包含着生物学道理或蕴含着生物学现象。故教师在平时应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适时引用。

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有些是赞美自然界生物。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4]。如可以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引用诗句

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一些诗句,让学生分析诗句中反映的生物学现象。如让学生分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明黄蝶的体色与环境极其相似,在生物学上称为动物的保护色,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形象地说明了生物生存斗争中的种内斗争问题;“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两句诗中包含了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的现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等等,让学生在诗意中理解其中体现的生物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用诗句来导入新课。如可以通过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引出植物的有性生殖,还反映了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来导入“鸟类的繁殖行为”。

二、巧用成语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精华,其中不少成语蕴含着生动贴切的生物学知识,清楚了这些知识,既可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又能将成语准确地运用在相关生物学的教学中,增加趣味性与提高教学效果[2]。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灵活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精髓,理解知识的效果甚佳。如在讲“反射”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成语如“画饼充饥”、“飞蛾扑火”、“谈虎色变”、“瑟瑟发抖”、“望梅止渴”、“惊弓之鸟”,“饥肠辘辘”、“蜻蜓点水”、“破茧而出”、“杯弓蛇影”、“睹物思人”、“见字如见人”、“老马识途”、“鹦鹉学舌”让学生来区分哪些是条件反射,哪些是非条件反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得以展示才华的机会。学生很感兴趣,表现得很主动,学习效果也不错,最后师生总结,像“谈虎色变”、“望梅止渴”、“惊弓之鸟”、“画饼充饥”、“杯弓蛇影”等这些成语反映了条件反射,而像“飞蛾扑火”、“蜻蜓点水”、“破茧而出”等反映非条件反射。

有些成语与生物学知识相关,可以用其来导入新课的学习。如我在讲“动物行为的分类”时,用成语“无师自通”引出动物的先天,包括趋性,非条件反射和本能;“言传身教”引出动物的后天,包括习惯化,印随,模仿等;用“金蝉脱壳”、“蜻蜓点水”来引出昆虫的繁殖与发育的内容;在讲“植物无性生殖”时用“落地生根”、“移花接木”引出营养生殖的方式,通过扦插、嫁接等方式来繁殖花卉和果树;在讲“动物防御行为”时,用“视而不见”引出动物的保护色;“望而生畏”引出动物的警戒色;“以假乱真”引出动物的拟态;“触目惊心”引出生物的神经、激素调节;“鹦鹉学舌”引出动物后天中的模仿行为。

有些成语能够形象地解释一些生物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变枯燥为生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华而不实”说明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根深叶茂”来说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重要作用;“枯木逢春”说明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叶落归根”说明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质是循环的;“枯木逢春”说明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五脏六腑”形象地说明人体内脏器官的组成;“面目全非”形象地说明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良莠不齐”说明了生物变异的不定向性;“无中生有”形象地说明了绿色植物能把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糖类;“独一无二”形象地说明每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的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

三、巧用俗语

很多通俗易懂并广泛流行的语句即俗语都与生物学有关,有些描写生物学现象,有些揭示生物学原理。如果把这些俗语应用到课堂,不仅能使一些抽象的原理容易被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3]。例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一山难容二虎”反映生物的种内斗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反映生物的种间斗争;“大树底下好乘凉”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又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种子什么苗,什么葫芦什么瓢”反映生物的遗传现象;“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不同”反映生物的变异现象;“树长千尺,叶落归根”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的;再如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水无肥一半收,有肥无水看着丢”说明水和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动物的条件反射,等等。

这些妙语的运用也是有讲究的,不能过多,最重要的是要用得恰到好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地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总之要因地制宜,抓住不同的时机、情景,适时、巧妙地运用。

参考文献:

[1]官敏玲.成语.谚语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8,(7).

[2]殷国生,郭世平.成语.古语.俗语中的生物学知识[J].中学生物教学,1996,(2).

植树节的诗句篇8

一人考试错了四道题 (打一字)—— 谜底: 爽(错四道题。四把X)。

水陆各半(打一拉丁美洲国家名)—— 谜底: 海地。

世界通用的话(打一物品)—— 谜底: 电话。

天只地知我知(打福建一市县名)—— 谜底: 三明。

是自己的,却是别人用的最多(打一事物)—— 谜底: 名字。

海中绿洲(打一城市)—— 谜底: 青岛。

坏人聚居,无人举报。(打一地址)—— 谜底: 监狱。

西方的土瓦房(打一字)—— 谜底: 甄(西+土+瓦=甄)

天气越热,爬得越高。外面透明,里面有毒。(打一事物)—— 谜底: 温度计。

球根花卉花清香,洋晚香玉甚纯洁(打一花卉)—— 谜底: 小苍兰

长城一轮月(打一字)—— 谜底: 胀

八十一 (打一字)—— 谜底: 平

生津止渴,喜出望外(打一植物) —— 谜底: 甜叶菊

还魂草下熏金丝,飘飘欲仙瘾君子(打一植物) —— 谜底: 烟叶

人人引壶觞自酌,九九佳节聚老友(打一节日习俗) —— 谜底: 重阳节之习俗:喝菊花酒

豪杰纷纷聚集(打一热门游戏) —— 谜底: 英雄联盟

住在农家屋,浑身黑乎乎,遇水小变大,吃了有好处(打一菌类) —— 谜底: 木耳

钟表店里有两个表,一个表一天有两次时间准确。另一个表每小时都不准确,但为什么人们只买后者? —— 谜底: 因为前者是不动的

花形似蝶满条红,箩筐树下成团簇(打一花卉) —— 谜底: 紫荆(别称“满条红、箩筐树”)

欢天喜地贴对联,敲锣打鼓笑开颜(打一节日) —— 谜底: 春节

白床铺,黄帐子。(打一植物) —— 谜底: 桂圆

利剑穿腹(打一花类) —— 谜底: 刺红(蔷薇)

什么东西越用越有钱? —— 谜底: 存钱罐

有一只鸡,被车撞了三次都没有撞死(打一个诗人) —— 谜底: 辛庆疾(幸,庆,鸡)

能吃又能洗,就是不能吞(打一娱乐物品) —— 谜底: 麻将

驸马(打一离合字) —— 谜底: 仗丈人

出租的士(打一***事名) —— 谜底: 雇佣***

苦头黯然飞,千里草相逢(打一古学词语) —— 谜底: 古董

小琪从事美容工作已经很多年了,为什么连个眼影都画不好? —— 谜底: 他是给汽车美容

两棵树上挂饰品,不带金不带银(打一《红楼梦》人物) —— 谜底: 林黛玉(带玉)

梁山伯与茱丽叶 —— 谜底: 两只蝴蝶

去年秋天撒下种,长出绿苗过一冬。开春它还接着长,等到夏天黄澄澄。(打一植物) —— 谜底: 冬小麦

春天(打一歌曲) —— 谜底: 《万物生》

两瓶花中,一瓶是鲜花,一瓶是纸花,请说出哪一瓶是鲜花? —— 谜底: 纸花旁边是鲜花,鲜花旁边是纸花

每棵树(打一花卉) —— 谜底: 梅

三立注重品行(打一爱国名将) —— 谜底: ***

泪隔几光年,渡鹊桥一趟(打一节日) —— 谜底: 七夕

下雪天,阿文开了暖气,关上门窗,为什么还感到很冷? —— 谜底: 他在门外

路上行人看到什么车会马上避开(打一汽车种类) —— 谜底: 洒水车

老表(打一李白诗句) —— 谜底: 使人听此凋朱颜

2011最新谜语:一横一横长,人字在一旁(打一个字) —— 谜底: 仁

衷心解愁心(打一节日) —— 谜底: 中秋(节)

现在过了预产期(打一杜甫诗句) —— 谜底: 今已十月后

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我来。(打一自然物) —— 谜底: 水

有一瘦高物,像竹不是竹,生吃不用煮(打一植物) —— 谜底: 甘蔗

好象苹果红又红,好象柿子没有盖,能当水果能当菜,营养好来人人爱。(打一植物) —— 谜底: 西红柿

圆圆脸儿老弄脏,白白皮肤里面藏。扭扭舔舔味道好,牛奶泡泡营养高(打一饼干) —— 谜底: 奥利奥

身穿绿袍小英雄,夏天田里捉害虫,冷风吹来找不见,春天又在池塘里。(打一动物) —— 谜底: 青蛙

七日速变俏姿容(打一影星名) —— 谜底: 周迅

孽行充满了整个小镇(打一热门电影) —— 谜底: 《罪恶之城》

世界上什么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谜底: 口水

日长月短左右战,一正一反两边排 ,猜一个字 —— 谜底: 门

欲言又止,猜一个字 —— 谜底: 认

仓库里面的木材(打一成语) —— 谜底: ***

奇花异草荟萃地,珍禽异兽安生所(打一国家) —— 谜底: 厄瓜多尔

寸照(打一日本小说) —— 谜底: 缩影

太阳从北边出来了(打一朝代) —— 谜底: 西汉

草本植物根肉质,特殊臭味多分枝,美名流传存于世,熏牙入药即可吃(打一植物) —— 谜底: 天仙子

执迷不悟(打一俗语) —— 谜底: 不见棺材不落泪

月月怀念祖国(打一中医用语) —— 谜底: 腮肿

谜题是:世上什么东西比天更高? —— 谜底: 心比天高

京都的传说(打一中国名胜古迹) —— 谜底: 白帝城

孔子携老友一同爬山(打一节日习俗) —— 谜底: 重阳节习俗:登高

十八罗汉居于首,二人相连添一口(打一热门人物) —— 谜底: 李天一

冬天幼苗夏成熟,滔滔海水是活土,根浮水面随浪晃,身潜水中漫起舞。(打一植物) —— 谜底: 海带

犹太圣地叹息壁,低声祷告诉悲苦(打一古遗址) —— 谜底: 哭墙(又称西墙)

张灯结彩龙狮闹,欢天喜地合家好(打一节日) —— 谜底: 元宵节

不是竹子节节高(打一植物) —— 谜底: 甘蔗

文理分科(打一曹植诗句) —— 谜底: 本是同根生

一个专看一个专听(打一植物) —— 谜底: 观音竹

北极熊最陌生的动物是什么? —— 谜底: 企鹅

红豆生的孩子是谁? —— 谜底: 南国

明月一出照园中(打一货币) —— 谜底: 日元

釜底抽薪(打一***事用语) —— 谜底: 停火

安息香(打一诗句) —— 谜底: 春眠不觉晓

烤肉的时侯最怕什么? —— 谜底: 肉跟你装熟

死鬼站在树旁边(猜一字)原创 —— 谜底: 槐

秦王之陵墓(打一离合字) —— 谜底: 古尸居

什么歌手组合最浪漫? —— 谜底: 神话

找不到活干,连累老公也受穷。(六字口语) —— 谜底: 没工夫跟你贫

东汉末年的激战(打一热门游戏) —— 谜底: 三国杀

进浴室洗澡时,要先脱衣服还是裤子? —— 谜底: 先关门比较好

人间喜庆团圆日,月宫饮尽相思泪(打一节日) —— 谜底: 中秋节

供认不讳(打一离合字) —— 谜底: 口不否

罕见才女宋代生,南下逃亡著名作(打一历史人物) —— 谜底: 李清照

一座亭子、一个人(猜一个字) —— 谜底: 停

吉祥如意的地方(打一地名) —— 谜底: 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白白的,软软的,暖暖的(打一植物) —— 谜底: 棉花

9头牛10个秃子(打一成语) —— 谜底: 九牛一毛

禾谷成熟白露生,梧桐落叶寒蝉鸣(打一季节) —— 谜底: 秋季

平地一座山,望去看不见,手可摸到山顶,脚踏不到山边 —— 谜底: 鼻子

红衣服,白皮肤,妃子见了笑哈哈(打一水果) —— 谜底: 荔枝

冰镇全球(打一奥运项目) —— 谜底: 冰球

钱财如粪土(打一作家) —— 谜底: 金庸

你在什么时候晴天见不到太阳? —— 谜底: 闭上眼的时候

误入歧途不知返,赤色低云西方现(打一热门人物) —— 谜底: 赵红霞

十八罗汉立空中,整体赛过活神仙(打一热门人物) —— 谜底: 李天一

植树节的诗句篇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植树节的诗句篇10

此次创作壁挂作品《青海碧天夜夜心》要以现实自然景物来表现神话中优美寂静的月中仙境,在选景、布景、选材、制作技艺上进行了一些特别的探索,一是因意定式。立意是仰望月中嫦娥,表现其思凡之心,若用普通平放盆钵,难以突出挂在天空的月景特色,因而采用立屏形式,以大理石圆盘为盆。二是景随情出。赏月时可以看到月球表面有一些山形的阴影,科技探测证明月球表面有海一般的平原和环形山系,神话传说还有嫦娥居住的广寒宫及桂树、玉兔等等。一般来说摆件在盆景中是小小的点缀,在这件作品里的嫦娥摆件却成了作品立意的主题,因此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突破尺树寸人的比例,将形体较大的嫦娥摆件放在最前沿,后植以桂树为近景,树下及后面延及左上用石布以半圆形山景,右面空白表示平原,广寒宫作为远景隐现于嫦娥身后。三是因式选材。立屏式盆景山石需用水泥胶贴于盘壁,不能太重,石上要种树,又要吸水好,因此选用海母石。传说月中有棵桂树,真正的桂树叶片太大,枝干平直,不宜使用。选用叶小、且有古树相的六月雪代替桂树。四是多艺并用。为了突出主题,制作中除了运用盆景技艺外,还借用了其它艺术手法,如因是立屏无法摆置广寒宫立体摆件,就用浮雕摆件贴于盘壁上。人物摆件买不到现成的“嫦娥”,想起宋代词人刘克庄有“曾识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之句,因而选购一块素色寿山石雕成一个手托玉兔、头向右下凝视的“嫦娥”。为了点明嫦娥思凡的新时代内容,在右上角借用中国画题诗的方法,刻上诗句。立屏盆景的底座,一般是木条几架,这里选用一块状如云朵的根艺品,以云托月恰到好处,寓意嫦娥虽然飘升太空,不忘根在人间。这样,使此作既有树石盆景特色,又有立体艺术和诗、书、画艺术的文化品味。

十分庆幸当今社会盆景艺术创作有着良好的探讨学习环境,此作初时用白水泥圆盘承载,以风化石砌山,部件备齐加工好,正好在去年中秋这天组装定植。随后参加南平、厦门等盆景艺术展,得到艺友们的热心支持,特别是得到几位盆景艺术界老前辈、大师、名家的热情鼓励与悉心指导。结合后来的改作实践,以下几点使我感悟颇深:

一、要突出活的立体艺术这一盆景特色。无论何种形式的盆景,都应突出植物的艺术形象(水石盆景另当别论)。特别是立屏式盆景,底盘、石材等部件加工痕迹明显,更不应给人“工艺品”的印象。所用树材,无论大树小树都要讲究树的艺术态势和神韵。由于初作前我只在西安盆展见过两件圆形立屏盆景,参考几本书上关于月的诗、文、插***、树等,都不太醒目,所以初作的树对六月雪树种来说已较粗壮,但植上去树形效果不佳。改作时多方寻觅,从艺友处找到一棵可以根代干、叶片特小的六月雪,修剪、蟠扎造型后,又经半年多的养育,现在的树形才有神话传说中吴刚随砍随合的不死之树――月桂的苍古雄劲之姿。

二、盆景无论何种形式,首先要保证植物成活生长、生机勃勃。立屏式也是以石为盆,但只有“半壁江山”,盛土容积少了一半。初作时以为用废弃的医用输液皮管滴注保湿,实践证明要经常调节水量比较麻烦,改作时,还是使用粘盆法,将植树处的盘底开个洞,将半个水泥盆粘于盘后,浇水方便,泥土量增加,利于植物生长。

三、造型布景要保持盘、石、树、摆件等各部分的完整性和连接性,讲求比例适当、和谐协调。盆景艺术是立体的画,立屏式盆又更有画的雅趣,但不及平盆植树、置石那么自然。初作石与盘连接不那么自然,改作后,白水泥盘改用大理石盘,风化石改用表层肌理纹理更细的海母石,石与盘之间用水泥调色连成一体。盆面景深虽比平盆空间少了一半,仍注意适当讲究比例关系。寿山石嫦娥摆件雕得比原来根雕摆件少了1/3,虽说背景是静态夜景,但毕竟月在高空,摆件的裙带雕得略显飘动,为突出主题,将其置于山石最前沿,树植于绿地中央。作为第二层次,树后置一块石作为远山,广寒宫浮雕贴于石后,形成一定的景深。题诗改用浅雕阴刻于盘面,布局不那么规整,解决了初作时用胶水调墨书写,笔墨滞呆的缺陷,远观刻的笔划更似月球表层纹理,更为协调自然。

植树节的诗句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植树节的诗句10篇

学习

探险的意义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探险的意义10篇,内容包括探险的意义100字,探险的意义文案怎么写。安徽合肥蜀山区合肥市第六十中学初一:卞显乐

学习

我爱你姑娘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我爱你姑娘10篇,内容包括我爱我姑娘的文案,姑娘我爱你姊妹篇。秋姑娘为月亮洗得格外皎洁,为月亮装饰得十分漂亮,远远看去犹如一个金盘子在闪闪发光。让我们觉得心旷神怡!秋姑娘派秋风小姐,给人们送去一丝丝凉意,但是那些顽皮的

学习

我来当导游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我来当导游10篇,内容包括做导游的自我认知范文,我来当导游作文。夕阳西沉,我领着游客们出了大红门,作别了仙女公园。(陈一新)

学习

我的六一作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六一作文10篇,内容包括写六一儿童节作文,六一作文300字。这“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第一件事儿当然就是去shopping了!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去eat肯德基或麦当劳,尽情地放松自己,让自己从烦恼和学习的紧张气氛中解脱出来!park

学习

劳资员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劳资员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劳资员工作总结范文,劳资员工作一年感悟总结。【人事劳资员工作总结】公司人事劳资人员工作会议发言稿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个首次有全公司人事劳资负责人和人劳员参加的会议,这是一件值得

学习

陇西行陈陶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陇西行陈陶10篇,内容包括陇西行陈陶文案,陈陶陇西行随笔。渭河南岸,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东铺村一段,有暖泉山,实际上属于渭河的二级台地,高有30余米。2016年7月20日上午11点21分,阳光几乎直射在这一片面积为18万平方米的台地上。

学习

初中数学题解答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数学题解答10篇,内容包括初中数学文字题解答有什么好方法,初中数学解答题及解答过程。2.初中学生数学易错题出现的原因2.1学生粗心大意,忽略了题目中的隐形条件认真、仔细的审题是学生进行高效解题的重要前提.很多学生在

学习

自然风景作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自然风景作文10篇,内容包括大自然的风景作文,写自然风景的作文10篇。途中有绚丽多姿的花,美丽的蝴蝶,苍劲的大树,威武的我们尽情地玩着,贪婪地吸收着大自然的精华。不知过了多久,玩了一天我们也累了,于是只好告别这美丽而神奇的大

学习

组织结构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组织结构论文,内容包括组织结构的维度论文,有关组织结构的论文题目。组织结构是支撑组织运行的重要因素。组织结构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钱德勒在《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提出组织结构与组织

学习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配电专业技术总结模板,内容包括配电类专业技术总结,配电技术总结报告范文大全。1)汽车总成及分总成装配、调试与检测:利用掌握的汽车装配基本知识,运用汽车装配的基本技能(螺栓螺母拆装能力、线束插接能力、胶管联接能力、安装

学习

保险工作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保险工作计划与方案,保险部经理工作计划。一、不断转变思维观念,增强发展信心强化危机意识,增强发展的紧迫感。面对竟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公司一大批中支公司、四级机构的崛起对我们的生存空间带来了从未有

学习

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10篇,内容包括莫言作品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屠呦呦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乍一看,孟加拉语作家泰戈尔是以自译诗歌集《吉檀迦利》和《园丁集》等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而汉语作家莫言主要是以《生死疲劳

学习

部门发言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部门发言稿,内容包括部门发言稿简短3分钟,部门工作汇报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员工、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华侨团聚迎新春,金牛起舞传福音"。当我们还来不及顾及时间流逝的时候,2021年春节的钟声已悄然而至。值此新春佳

学习

专业技术工作小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技术工作小结,内容包括专业技术工作年度总结8篇文章,专业技术工作小结。路桥建设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行业,风吹日晒,还要到处跑,而且又需要细心工作,所以没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严谨科学的工作精神是不成的。测量和试验工作

学习

关于雪的诗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雪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雪的诗句10句,关于雪的诗句大全100个。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望雪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已似王恭披

学习

大寒的诗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大寒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大寒的诗句美篇原创,大寒的诗句陆游。ThreeLevelsofTangPoemClassics'InfluenceHistory-ResearchonInfluenceHistoryofJiangxuebyLiuZongyuanYINXueguo(Depar

学习

雨的诗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雨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雨的诗句各十首,雨的诗句大全。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3.渭城朝雨徘岢,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学习

关于亲情的诗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亲情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亲情的诗句古诗,手足亲情的经典诗句。2.把握诗词分类。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按表达方式,可

学习

描写战争的诗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战争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战争的诗句小学,描写明万历援朝战争的诗句。诗一开始就描写一场激烈的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程度:“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这就为楚国将士英勇杀敌和壮烈牺牲准备了典型的环境。前

学习

形容冬天的诗句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冬天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形容冬天美女的诗句,形容天津冬天的诗句。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7、

学习

山水诗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山水诗句10篇,内容包括山水诗词十首,山水诗句大全100首。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5、横看成岭侧成

学习

与雪有关的诗句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与雪有关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与酒茶雪有关的诗句,有关雪的诗句古诗大全。3、这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