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来感染学生,用“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来引导学生。
关键词:兴趣 语文兴趣 培养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兴趣能促进思维,启迪智慧,把人引向忘我的境界,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但人不是生来就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兴趣在于引导和培养,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潜移默化。语文这个科目现在正受到强烈的冲击:不像数理化那样受学生和家长的重视;没有英语那样受社会的追捧。所以,语文正受到学生的冷落。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需要我们研究和探讨的。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做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教材为依托,把相关文学知识融会贯通,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吸引学生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看到厚厚的课本、“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似懂非懂,有一种畏难心理。这时能否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对整个初中的语文学习,甚至高中学习,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河大版的第一课是神话两则――《女娲补天》和《夸父逐日》。我充分利用神话荒诞怪异,有浓厚的幻想虚构色彩的特点,把几个内容相关的神话和文学作品联系起来,制造一种特异的文化,来吸引学生。我的课堂环节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提问同学还知道和女娲有关的神话吗?同学们对“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比较熟悉,七嘴八舌介绍起它的内容来。我接着问: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因为天不兼覆。”学生用课文的原话回答。“天不兼覆,就是天有的地方塌了,天能塌吗?”我继续问。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我顺便加入了《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情节:从前,共工和颛顼争帝,共工惨败,他大发其怒,就用头去撞不周山,谁知道不周山是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子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我接着介绍:女娲看到她的儿女生活在那种“火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的恶劣环境中,很是心疼,于是决定炼五彩石来补苍天。她把炼石地点选择在大荒山无稽崖,她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炼成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的大石头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但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剩下一块未用,便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谁知这块石头经过自己多年的修炼,有了灵性,见它的各位兄弟都去做了补天的大事,只有自己没被使用,于是日夜自怨自叹,惭愧不已。后来有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从此处经过,在石头的再三乞求下,他们大施佛法,把那块大石头变成一块晶莹美玉。这就是《红楼梦》里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后来这石头把他在世间的所见、所闻之事全镌刻在石上,还附有一首诗: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被从此经过的空空道人所见。所以故事的名字就叫《石头记》。空空道人想托付一个人把这些文字编纂整理,倩谁记去作奇传呢?恰好看到一人在“悼红轩”中酣睡,遂唤醒此人,授命于他,这个人就是曹雪芹。又因为他编写此书在“悼红轩”,所以又名《红楼梦》。
同学们没有想到名著《红楼梦》和《女娲补天》还有如此一段关联吧?《红楼梦》的一些章节我们在初中、高中都要学习,希望你们能尽早阅读。这次的课前介绍内容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学生的兴趣高涨,把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也调动起来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把语文知识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展现语文的神奇魅力和服务生活的功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看了奥运会开幕式,世人无不为之雄浑博大的场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所震撼,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是中国灿烂文明的浓缩。方块字的神奇、神人思想的光辉、点火仪式的标新立异……无不闪耀着文化的灵光。开学后,我就奥运会的开幕式设置了一节特殊的课:回忆奥运会开幕式,谈谈开幕式的文化内涵。其中哪些内容是我们初中语文课本涉及到的?同学们反应热烈,讨论的文化涉及历史、音乐、舞蹈、戏曲、民俗等,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等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民族辉煌文化的热爱。同学们对涉及初中语文课内容的表演归纳了三方面:
1.文字。方块字的奇幻的表演,展示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版印刷和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沈括的《梦溪笔谈》中的《活版》相关。中国古老的文字和发明,用艺术的形式再现,展示出平面文字难以表达的魅力。
2.圣贤思想的崭新含义。三千孔子的弟子高诵《论语》中的名句出场,气势宏大,声音浑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四海之内皆兄弟”、“朝闻道夕死可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彰显了圣人谦虚、好学、和为贵的思想,艺术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朋友、对和平的热爱。圣人的“声音”穿越千古,回响在世人头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古老文化的苍劲和深奥。
3.点火仪式,采用了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的创意。李宁举“圣火”绕“鸟巢”上空环行,一圆形光圈将其罩住,那形象和氛围,立刻让人想起夸父的顽强不屈,象征了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执著追求和不灭的信念。整个点火仪式,如梦如幻,美妙绝伦。
又如:“神七”发射的成功,万民欢腾,举世瞩目。我利用同学们关注时事的特点,提出一个问题:“神七”升天了,那运载“神七”的火箭最后到何处去了呢?有危害吗?《太空垃圾之患》一文就给了全面的解答。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必然会对“太空垃圾”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去阅读这篇文章,文中关于太空垃圾的成因、危害,以及如何减少太空垃圾的知识时,必然会津津有味,而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翻山越岭”,可以把学习中的“天堑”变“通途”。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来感染学生,用“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来引导学生,让语文成为陪伴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同学们也就自然对语文“不弃不离”,语文的魅力也就会在学生中“芳龄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