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词组篇1
关键词: 困 吴方言 语法
一、引言
“困”是吴方言中的一个常用词,其意义约等于普通话中的“睡”。但事实上使用“困觉”字表示“睡觉”义的不只吴方言区,据调查,湘方言区、赣方言区都有使用“困觉”的现象。由于各方条件限制,本文只以吴方言中的“困”为调查对象。
本文将从语法角度对吴方言中使用的“困”字做简要的分析,试***发现并总结其语法特征,为现代汉语方言研究添砖加瓦。
二、“困”的概述
“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阿Q忽然抢上去,对伊跪下了。
这是鲁迅先生经典小说《阿Q正传》中的片段,其中“困觉”一词让人印象深刻。鲁迅先生是浙江绍兴人,所持绍兴话正是吴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运用方言词进行创作,便于体现人物的身份背景,早已成为小说创作中屡见不鲜的方式。
“困”在2002年增补本《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六个义项,分别是:①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里;③困难;④疲乏;⑤疲乏想睡;⑥<方>睡。我们发现最后一个义项做了方言标记,表示这个义项仅在方言中运用,普通话中没有这个用法。但是释⑤这个义项,在吴方言区用得也十分广泛,因此纳入本文研究范围。为方便说明,我们把释⑤中的“困”记为“困”,把释⑥中的“困”记为“困”。
“困”对我们说汉语的人来说都不陌生,其使用范围相当广泛。笔者曾进行过一个不全面的小调查,研究不同地区关于使用“困”字表示“睡觉”或“想睡觉”的情况。被调查者分布于黑龙江、山东、甘肃、河南、安徽、湖北、江苏、四川和浙江,涉及九个省,覆盖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都使用“困”表示“想睡觉”之义,山东、甘肃等省兼用“乏”字,四川、河南多用“瞌睡”,少用“困”。但各个地方的语言风格不同,同样的词在具体表达时会产生不同的语法特征,从而形成各地区的地方特色。“困”便是如此。
相比而言,“困”的方言词的定位是毋庸置疑的。在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搜索“睡觉”一词,共出现6670条记录,其中古代汉语语料库中有1088条,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有6670条。搜索“困觉”一词,一共只有33条记录,其中古代汉语语料库有16条,现代汉语语料库有17条。“困觉”和“睡觉”都表示“闭目安息,大脑皮层处于休息状态”。作为与人类世世代代具有紧密联系的现象,按照现代汉语对词汇的分类,这两个词都应该属于基本词汇中的词。但是其使用频率如此悬殊,说明其中使用频率较低的那个不是全民常用的词,也不属于基本词汇,而属于一般词汇。一般词汇分为古词、新词、外来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和方言俚语词,很明显“困觉”属于方言词。
三、“困”的语法功能
“困”在吴方言中是一个自由的成词语素。它可以单用,也可以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困”单用的情况将在下一章具体展开,此处暂不介绍。
“困”作为语素时,可以组成“困觉”、“困头梦里”、“困衫”、“困裤”、“困话”等。“困觉”是由两个词根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困头梦里”是一个由词根和附加中缀组成的派生词,意思是“表示熟睡的状态”或者“梦里”。如“伊拿吾从困头梦里叫醒”或者“困头梦里想着伊”。后面三个都是复合词,但“困”承担起类前缀的作用,都表示“睡觉时的……”因此,“困衫”就是“睡觉时穿的衣服”,即“睡衣”;“困裤”就是“睡觉时穿的裤子”,即“睡裤”;“困话”就是“睡觉时说的话”,即“梦话”。
“困”最常见的搭配是与“觉”一起构成离合词“困觉”。“困觉”与普通话中“睡觉”的词义完全一致,语法意义也看不出什么差别。它们都可以:
(一)放在句子开头,作句子的主语,如“困觉是蛮重要格(睡觉是很重要的)”。
(二)放在主语后面,充当句子的谓语,如“吾困觉去哩(我去睡觉了)”。
(三)放在谓语后面,充当句子的宾语,如“吾交关喜欢困觉(我非常喜欢睡觉)”。
(四)置于体词性成分前,充当定语,如“小人家困觉格样子蛮有趣。(小孩子睡觉的样子很可爱)”。
“困觉”和“睡觉”一样,不能直接用作状语修饰谓词性成分。
从构词方式来看,“困觉”与“睡觉”都属于述宾结构。作为离合词,两者具备相似度极高的语法形态。
(一)它们都可以在中间插入修饰语:
1.在中间插入数(量)词,如“困一觉”和“睡一觉”、“困一日觉”和“睡一天觉”;
2.在中间插入形容词,如“困晏觉”和“睡懒觉”,都没有“困早觉”和“睡早觉”。
(二)它们的重叠形式都为AAB形式,如“困困觉”和“睡睡觉”。
(三)它们都可以构成“一(量词)+N+也/都+否定副词+V”格式,如:“一觉也无么困”和“一觉也没睡”)。
再说“困”作为词的使用情况。“困”是一个兼类词,具备形容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困”的词性是形容词,“困”的词性是动词。
表示“疲乏想睡”之义的“困”不仅在吴方言地区盛行,在整个汉语文化圈也比较普遍。尽管如此,吴方言中的“困”在用法上还是与其他地方有着细微的差别,带有特殊的地方色彩。
“困”作为形容词,常见的用法有:
(一)作句子的谓语,可以受否定副词“勿”修饰,很少用程度副词修饰,如“吾勿困(我不困)”,但很少说“吾蛮困”。普通话中可以说“我很困”。
(二)表示“困”的程度深,常常在动词后面加程度补语。按其结构分为三种情况:
1.“困得来”,如“吾真当是困得来(我真的困得很)”。
2.“困来……”如“吾困来要死(我困得要死)”。
3.“困煞”,如“吾困煞哩(我困死了)”。
(三)用于“V勿V”中表正反疑问,询问对方是否处于疲乏想睡的状态。如“――侬困勿困?――困煞哩!(――你困不困?――困死啦!)”
“困”作为动词是其方言色彩最突出的体现。在普通话中,我们用“睡”表示“闭目安息”之义,但在吴方言中,我们几乎没有“睡”这个词,只用“困”。
江苏和上海地区对同为“睡觉”义的两个汉字“睡”和“困”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句容――如皋以北,用“睡”字居多;句容――如皋以南,用“困”字居多;句容――如皋附近,存在“睡”“困”兼用现象。基本与现代汉语方言区中吴方言和北方方言的分界线一致。
“困”虽然在词汇意义上与“睡”相同,但是在语法意义上还是与“睡”存在部分差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困”的常见用法有:
(一)后接可能补语,构成可能式,表示可能性。如“困得起/着(睡得着)”。其否定形式为:“困勿起/着(睡不着)”。
(二)用于“V勿V”格式中表示正反疑问,询问别人是否要准备睡觉了。如“――侬到底困勿困?――等歇就困。(――你到底睡不睡?――待会儿就睡。)”
(三)后接表示时间段的词或时量短语,表示睡多久。如“吾困歇(我睡一会儿)”。
(四)后接复合趋向补语“出来”,构成述补结构,表示想睡觉了。如“吾困出来哩(我想睡觉了)”。普通话中的“睡”没有这种用法。
四、“困出来”的语义特征研究
“困出来”是一个动趋式,在吴方言中表示的是一种很困想要睡觉的状态。我们用“吾困出来哩”就能表示“我困了想睡觉”的意义。而“睡”并没有相应的用法:“*睡出来”、“*我睡出来了”。因此,这是“困”作为方言词的鲜明特色。
首先请看变换式:V+出+N结果+来。
V是及物动词,N是V的结果,如“唱出歌来”、“讲出话来”、“做出项目来”等。这些例子中,N都是明确的。但是,在特定语境中,即使N不出现在这个格式中,仍然可以分辨出V所带宾语的具体指称。请看下面三个例子:
(一)来了KTV,就要大声唱出来!
(二)这件事情谁也瞒不住,一定会有人讲出来的。
(三)这个项目他已经进行很久了,现在终于做出来了!
例1中,“KTV”是唱歌的地方,所以即使不出现“歌”,也知道“唱出来”是“唱出歌来”的意思。
例2中,“瞒”和“讲”具有相反意义,是一个明显的前后对比,因此可以推断,“讲”的对象也是“瞒”的对象,所以“讲出来”就等于“讲出这件事情来”。
例3与例2类似,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动词,从语义推断即可明白“做”后面省略的成分是“这个项目”。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语义明确的情况下,“V+出+N+来”可以简化成“V+出来”。
如果我们再做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从例1到例3中,述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是有差异的。“唱”的“宾语”大多数情况下是“歌”(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唱歌”有2426条记录,“唱戏”有682条记录,“唱歌”远多于“唱戏”),所以它与所带宾语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讲”后面跟的宾语一般是表示话语内容的词,如“话”、“秘密”、“故事”等。所以它与所带宾语之间的关系是一般紧密的。而“做”是一个搭配功能强大的词,后面能带的宾语不胜枚举,所以它与所带宾语之间的关系是最不紧密的。即是说,如果把同一个述语后面能带的宾语看成一个聚合,这个聚合里的成员越少,那么宾语和述语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反之,聚合中的成员越多,宾语和述语之间的关系就越松散。
述宾语之间的关系是否紧密会直接影响对句子中提示语或说明性成分的明晰性程度的要求。按照这个说法我们对以上三个例子进行减缩变换。
例1:大声唱出来!
例2:一定会有人讲出来的。
例3“现在终于做出来了!
每个例句去掉前半句说明成分后,语义发生了变化。例1中绝大部分人会默认为“唱”的是“歌”;例2中“讲”的宾语就不确定了,也许是“故事”,也许是“秘密”,也许是其他具体事情;例3的情况就更复杂了,某道数学题、某个实验、某个项目、一个蛋糕、一道菜,几乎什么都有可能,因此其语义是最模糊的。
所以我们下此结论:在“V+出来”中,如果省略的宾语与述语关系越密切,那么对句子中提示语的明晰性要求越低;如果省略的宾语与述语关系越不密切,那么对句子中提示语的明晰性要求越高。
我们把这一结论运用于“困出来”,就知道何以这个“觉”可以省略了。吴方言中能与“困”构成述宾关系的词只有“觉”,即表明宾语“觉”与述语“困”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我们在句子中不加任何说明性成分就能明白“困出来”后面省略的宾语一定是“觉”:
吾困出来哩。=吾困出觉来哩。
那么为什么吴方言中“困出来”能表示“想睡觉”的意思呢?刘月华所编的《趋向补语通释》中指出趋向补语的语法功能分为三种:趋向意义、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趋向意义是方向意义,表示人或物体通过动作在空间的移动方向。结果意义是表示动作有结果或达到了目的。状态意义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进入新的状态,一类是表示已进行的动作或已存在的状态的继续。其中《趋向补语通释》赋予跟在“哭”、“笑”等“表示语言等有声音的动作行为动词”后面的“出来”以结果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事物从无到有,从隐蔽到公开”。吴方言中有一类动词都能用“V+出来”格式表达“即将要做某事”的状态,正好指“哭、笑、困、撒”等。我们发现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们与人的生理特性紧密关联。当这类词与趋向补语“出来”组合变成“哭出来、笑出来、困出来、撒出来”后,便具备了《趋向补语通释》所说的结果意义。只是与《趋向补语通释》中不同的是,这种结果义更接近于“趋向”,而并非“完成”,其中隐含着“忍住不发生”的意义。吴方言中说“困出来”暗含了“想睡觉,但努力保持清醒”的意思,同理,“笑出来”暗含了“忍住不笑”的意思,“哭出来”暗含了“忍住不哭”的意思,“撒出来”暗含了“忍住不上厕所”的意思。这跟“说出来”、“唱出来”等是不一样的,“说出来”和“唱出来”都表示发生或完成。
五、结语
(一)“困”在吴方言中兼有形容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其中“困”的用法与普通话中的“困”大致相同,但有细微差别,如不说“吾蛮困”,但可以说“我很困”。
(二)从现有语言调查资料可以确认“困”是一个方言词。
(三)“困”的方言性不仅体现在语言使用的地区分布上,还体现在语法上。
(四)“困出来”是“V+出来”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由于“觉”与“困”之间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困出来”不需要添加其他语义说明也知道省略的宾语是“觉”。
(五)从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角度解释“困出来”表示“想睡觉”的意思是行得通的,但也有差异,表现在吴方言中表示生理特性的“哭、笑、困、撒”等词作“出来”的述语时,“出来”的语法意义侧重于“从无到有、从隐蔽到公开”的这种趋向,而非完成后的结果。
关于“困”的吴方言语法研究,本文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由于采集语料大多来自笔者的家乡――浙江嘉兴,而吴方言区其他省市的语料仍缺省,需要后续研究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言词汇[M].北京:文学改革出版社,1964.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调查指导组.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0.
[4]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
[5]闵家骥,范晓,,张嵩岳编.简明吴方言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6]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7]齐沪扬.现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9]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睡词组篇2
yíjīng yíng xiong hú rán sì hū hé bì
( ) ( ) ( ) ( ) ( )
mì mi yán jiū rén jiu bao hu shì bái
( ) ( ) ( ) ( ) ( )
二、我会辨字组词。(10分)
准( )闲( )版( )祖( )特( )
难( )闭( )板( )组( )持( )
三、组字魔术。(10分)
1、跟-( )+( )=( )-( )+( )=( )
(跟前) ( ) ( )
2、孩-( )+( )=( )-( )+( )=( )
(孩子) ( ) ( )
四、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1、大雁拍成行。(xing hang )
2、这片枫叶比朝(Zhao chao)霞还要红。
3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de dei )告别妈妈。
五、反义词。(7分)
饱 ( ) 勤 ( ) 重 ( ) 闲 ( )
害怕 ( ) 舒心 ( ) 关闭 ( )
六、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9分)
( )的孩子 ( )的叶子 ( )的阳光
( )的练习 ( )的听讲 ( )的唱歌
一( )狮子 一( )大树 一( )蜜蜂
七、照样子写一写。(6分)
例:懒洋洋
例:高高兴兴
八、我给词语排排队。(4分)
1、吸引力 因为 这是 有 地球
。
2、它们 都 两个 本领 觉得 自己 大
。
八、读词语,再选择两个造句。(4分)
九、读短文,做练习。(9分)
一个人睡
从小到大,我都是跟着妈妈睡。天天晚上妈妈都要给我盖被子,我觉得妈妈非常辛苦,心里非常不好意思,所以我决定一个人睡觉,减轻**的负担。
于是,前一天晚上我就开始一个人睡了,我先把窗帘拉上,在把门关上,然后我就钻进被窝里,开始睡觉。一开始,我心里有点害怕,因为窗帘下面有一闪一闪的东西,好象有很多蝙蝠在眨眼睛。我下床仔细一看,原来是月亮。噢,是月亮姐姐来陪我睡觉了!我终于放下心来,甜甜的睡着了,妈妈也安稳的睡着了。
1、 文中的我开始害怕什么?
2、 我后来是怎么睡着的?
睡词组篇3
摘 要:目的:探讨伴睡眠障碍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伴睡眠障碍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加以睡眠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睡眠质量评分及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均有所改善,且干预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睡眠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睡眠质量;老年;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干预
良好的睡眠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理需求,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统计资料表明,约80%以上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60岁)常因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精神压力、经济负担等因素,而出现睡眠障碍、睡眠形态紊乱等现象
睡词组篇4
大鼠实验结果已证实,剥夺睡眠可导致动物死亡。当然,在人体上不可能进行这种实验,但曾有报道一种遗传性失眠症也可导致人的死亡:1986年意大利一个研究团队报道,一位53岁的难治性失眠症患者,确诊几个月后即去世了,而且在其两代亲属中也有类似的病例。死后病理解剖结果表明,死者丘脑中的两个脑区有大量的神经细胞丢失。这两个脑区恰恰与情绪性记忆的调控以及睡眠特征性脑电波的产生有关,也就是说与睡眠有关。
人们常用“一觉睡到大天亮”来形容睡得很好。事实上,正常的睡眠过程不是从入睡到醒来都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种具有周期性变化的,与昼夜节律相关的生理现象。
我们通过在睡眠时记录脑细胞的电活动而获得脑电***,可以观察到,从入睡到深度睡眠的脑电***有一系列特征性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以把人的睡眠分为入睡期(或称浅睡眠期)、中度睡眠期和深度睡眠期。睡眠开始后,需要30~40分钟才进入深度睡眠期,然后由深度睡眠期经过中度睡眠期再回复到浅睡眠期。浅睡眠期持续10~20分钟后又按顺序进入深度睡眠期,然后再按反向顺序回到浅睡眠期。如此周而复始,一夜之中反复4~5次。每次能达到的睡眠深度并不是都一样的。通常越接近早晨,可达到的最大睡眠深度越弱,甚至达不到深度睡眠。
快波睡眠 浅睡眠期的脑电***表现为快波,所以又称为快波睡眠。
慢波睡眠 中度睡眠期和深度睡眠期的脑电***均表现为低幅的慢波,同时不出现快速的眼球运动,所以又统称为慢波睡眠(或非快眼动睡眠)。
快眼动睡眠 在慢波睡眠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等的活动均呈现逐渐减弱而平稳的趋势。慢波睡眠期后,脑电***又重新出现快波,但这时并不觉醒,而是进入浅睡眠期,并伴有快速的眼球运动,所以又称快眼动睡眠。快眼动睡眠期中生理功能也有变化,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及四肢抽动等。
受试者如在“快眼动睡眠期”被唤醒,74%~95%的受试者都会说正在做梦,而在“慢波睡眠期”被唤醒则很少有受试者能回忆起梦。我们也可以把睡眠简单地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或非快眼动睡眠和快眼动睡眠)。
不同年龄睡眠需求不同
整个生命过程中的睡眠功能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出生后的数年到青春期睡眠的变化尤为显著。这些变化部分是由于脑的发育渐趋成熟而引起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复杂的昼夜节律系统的形成,以及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睡眠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但是在生命过程中有些变化却是共同的。例如,新生儿的睡眠明显不同于幼儿,更不同于成年人。在24小时的昼夜周期中新生儿没有固定的睡眠-觉醒节律,大约到2~3个月以后才逐渐出现昼夜节律,6个月后才真正出现与白天-黑夜同步的昼夜节律。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在白天和晚上几乎是相同的,所以必需定时喂奶。在2~3个月以后,晚上睡眠时间比白天的要长一些,大约在2岁左右才形成比较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
各个睡眠期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在发育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变化:
新生儿的每天睡眠时间为17~19个小时,快眼动睡眠的时间约占总睡眠时间的50%~80%,6个月时约占1/3,2岁时约占1/4。
到青春期每天的睡眠逐渐减少到8~9个小时。青春期的孩子上床和起床的时间也都推迟了,晚上不愿早睡,早晨不愿早起。而学校上课的时间却比较早,与青春期孩子的昼夜节律变化是不相匹配的,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常有睡眠不足的问题。
进入老年后睡眠周期有较大的变化,大多数老年人入睡较难,较多时间处于浅睡期,而不能进入深睡期,也不出现快眼动睡眠。白天老年人常易打瞌睡,晚上睡得早,早上也醒得早。
“不同睡眠期是否有不同的功能”是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然而对婴儿的快眼动睡眠期占较大比例的问题却有一个共识,即认为可能与出生后有大量的外界信息要获取和记住有关。慢波睡眠和快眼动睡眠对新生儿的脑发育似乎都很重要,所以,新生儿白天也需要有较多的睡眠时间。
睡眠研究的最新进展
由于对睡眠研究得还十分不够,所以对“为什么睡眠对维持生命是必需的”这个问题至今仍无法很好地回答。到目前为止已知睡眠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①增强免***功能;②调节内分泌功能,使激素分泌趋于平衡状态;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如剥夺睡眠将影响记忆巩固等。
以前我们并不了解睡眠居然会影响机体对疾病的免***能力,直到 2003年才有这方面的实验结果报道:给学生注射灭活的标准肝炎病毒,其中一半受试者允许有正常的睡眠,而另一半则要求整夜都处于清醒状态一直到第二天晚上。4周后检查受试者血液中抗体的浓度发现,正常睡眠的学生抗体浓度比剥夺睡眠学生的要高97%。这说明睡眠确实能增强机体的免***能力。
睡眠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也有一些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团队对11位健康的年轻人进行了测试,每晚的睡眠时间限制在4小时,5天后发现,这些受试者清除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降低了40%,这说明他们的胰岛功能有所下降。另一组实验是限制12位成年男性两个晚上的睡眠时间,然后测试他们血液中ghrelin(一种刺激食欲的激素)的量,发现他们血液中ghrelin的量增加了28%,同时还发现另一种抑制饥饿感的激素leptin量则减少了18%, 这种激素使受试者不感到需要进食。所以也就不奇怪在剥夺睡眠后饥饿感平均会增加23%,由于食欲大增而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另有一些报道指出,6~9岁的孩子睡眠时间如果少于10小时,将有一半的孩子会出现肥胖。成年人如果睡眠少于6小时,则有50%的人会肥胖。但也有报道认为,缺乏睡眠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相关性。
无疑,最重要的是睡眠对脑功能的影响。有不少实验结果证明,睡眠的好坏能明显地影响记忆的巩固。2006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者合作进行了以下实验 :26个受试者,其中一半受试者剥夺一晚上的睡眠,另一半则正常睡眠。然后给他们展示三组词汇:一组有正面意义(如安静、快乐等),一组有负面意义(如悲伤、痛苦等),另一组是中性的(如杨柳、叶子等),要求他们很好地记住并评估这三组词。经过两个晚上睡眠的恢复后再进行记忆测试时发现,剥夺睡眠的受试者对这些词的认知有40%受损。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对具有正面意义的和中性的词认知受损为50%,而对负面意义的词则受损较少,只有20% ,即记得比较牢。这一实验结果表明,一晚上的睡眠被剥夺就可能影响情绪性记忆。这一实验结果提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可能性,即当一个人被剥夺睡眠后,他对负面事件的记忆要比对正面事件的记忆几乎多一倍,从而可能导致产生抑郁。
睡词组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甜梦胶囊联合阿普唑仑***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将84例睡眠障碍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阿普唑仑联合甜梦胶囊***,对照组单用阿普唑仑***,疗程均为4w。于***前和***第1、2、4w末及停药后第1、4、8w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自行设计的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其中研究组2例不合作、3例失访,资料完整者37例;对照组失访4例,资料完整者38例。两组共65例顺利完成***和随访。 结果 经过4w***,患者的睡眠质量均得以改善。研究组阿普唑仑的平均剂量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睡眠改善持续时间长。结论 甜梦胶囊联合阿普唑仑***失眠症疗效肯定,用药剂量低,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反跳现象不明显。
【关键词】 心身疾病;睡眠障碍;甜梦胶囊;阿普唑仑;联合用药
A controlled study of Tianmeng capsule combined with alprazolam in somnipathy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and side effects of Tianmeng capsule combined with alprazolam in somnipathy.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somnipathy were pided into 2 groups( both n =42) according time order. Research group took Tianmeng capsule combined with alprazolam and control group did single alprazolam for 4 weeks.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side effec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and Selfmade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the ends of 1st,2nd and 4th week during treatment and at the ends of 1st,4th and 8th week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 65 patients of both the 2 groups completed treatment and followup. Results After 4 week treatment, sleep quality of the patient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mean dosage of alprazolam was smaller in the research group, side effects were fewer and milder and duration of sleep improvement longer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Tianmeng capsule combined with alprazolam had precise curative effect in somnipathy, dose was smaller and side effects were fewer and milder, and rebound phenomenon was not marked after treatment.
【Keywords】 Psychosomatic diseases; somnipathy; Tianmeng capsule; alprazolam
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睡眠障碍可直接影响心身健康。国内有关中药对睡眠障碍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中成药的对照研究较少。作者近2年采用中成药甜梦胶囊与阿普唑仑联合***睡眠障碍与单用阿普唑仑***睡眠障碍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84例睡眠障碍患者均来源于2002年7月~2003年12月湖南省脑科医院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失眠症诊断标准;(2)入组前1w未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心电***、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无异常;(3)排除各种精神障碍所致睡眠障碍及手术期疼痛、成瘾物质依赖所造成的睡眠障碍。按时间顺序将入组病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其中研究组2例不合作,3例失访,资料完整者37例;对照组失访4例,资料完整者38例。研究组男17例,女20例;平均年龄30.3±11.2a,平均病程2.12±1.2a;婚姻状况:未婚5例,已婚30例,离异2例;主要临床表现:初始失眠7例,多梦易醒3例,早醒5例,混合失眠22例;睡眠时间:>6h者6例,5~6h者6例,<5h者25例;既往服药29例。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龄32.4±10.9a,平均病程2.10±1.4a;婚姻状况:未婚4例,已婚31例,离异3例;主要临床表现:初始失眠8例,多梦易醒4例,早醒5例,混合失眠21例;睡眠时间:>6h者6例,5~6h者7例,<5h者25例;既往服药27例。两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临床症状、病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方法 研究组采用阿普唑仑联合甜梦胶囊***,6片・d-1,对照组单用阿普唑仑***,0.4~1.2 mg・d-1。疗程均为4w。甜梦胶囊主要成份为黄芩、黄精、***参、刺五加、枸杞子、熟地黄、马钱子等,由山东荣昌制药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7020040。甜梦胶囊具有益气、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失眠健忘。
1.2.2 评定工具 于***前和***第1、2、4w末及停药后第1、4、8w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2]和自行设计的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和t检验。
1.2.3 疗效评定 临床疗效按3级评定方法评定,显效:入睡时间<30min,总睡眠时间>6h,对睡眠满意;有效:入睡时间<60min,总睡眠时间>5h,对睡眠尚满意;无效: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对睡眠不满意或失眠加重。
2 结果
2.1 两组PSQI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前后及停药后PSQI评定比较(略)
注:*P<0.01
表1显示:***第1、2、4w末两组评分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入组前(P<0.05或0.01)。停药第1、4w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停药第8w末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有效率 ***第4w末研究组有效率83.8%(30/37),对照组83.9%(31/3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第1、4w末研究组显效率75%(24/37),对照组60.6%(20/38);第8w末两组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不良反应 ***第1~4w末,研究组头晕、不适发生率较对照组少且轻,但两组总体不良反应评估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失眠是临床各科较为普遍的,以入睡困难、易醒、早醒为主述的一组症状。失眠的临床意义由其严重程度、出现频率、持续时间、不良后果等来决定。在失眠的人群中多数为一过性失眠(约27%),其中1/4可能成为慢性失眠者(9%)。
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因素:如患者对睡眠、健康过分关注和担心;精神因素:如由生活、工作压力造成的精神紧张、焦虑等;躯体因素:如疼痛、瘙痒、喘息、吐泻等;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的改变、更换住所、噪音等。研究发现,下丘脑、脑干、丘脑、上行网状系统等与睡眠和觉醒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这些部位的病理改变均可引起睡眠障碍。
本组患者多数曾服用过苯二氮艹[]卓类催眠药物,但症状多反复迁延。对于睡眠障碍的***,多数研究者主张不宜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否则较易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
睡眠障碍属于中医文献中"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寐"、"欲眠"、"嗜寐"等范畴。
中医认为其产生不寐的机制[3]为:(1)情志失调,肝火内炽。因情志所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扰乱心神,致心神不宁而不寐。(2)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素体阴虚,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阴虚火旺,肾水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火独亢而不寐;或心阴不足,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热扰神明,心神不宁,因而不寐。(3)饮食不节,痰热扰心。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胃气不和,宿食停滞,壅遏于中,酿为痰热,扰乱心神以致不能安寐。(4)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因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既可暗耗心脾阴血,又可损伤心脾阳气。心血不足,则心神失养而不寐,脾气虚则运化失司,营血不足,心失所养,故不寐。(5)心虚胆怯,心神不安。由于卒然惊恐,气陷胆伤,致心虚胆怯,决断无权,故心神不安,恐惧而不能入睡。
阿普唑仑具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4],且不良反应较少,而中成药甜梦胶囊的黄芩、黄精、***参、刺五加等具有补益心脾,以养气血,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益气镇惊,安神定志等作用,能较好的改善睡眠。两药联合应用既能减少阿普唑仑的用量和不良反应,又能增加催眠作用,并能减少停药后的反跳现象。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2] Meir H.Kryger,Thomas Roth,William C.Dement: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 Philadelphia:Pennsylvnaia.W.B[M].Saunders Company,2000:108~275
睡词组篇6
【摘 要】音乐聆听不仅可以摆脱繁杂的思绪,恢复体力,还可以避免因自律神经紧张失调而导致的慢性疾病的产生,除此之外,音乐还可以敲开封闭的心灵,缓解忧郁苦闷的心情,甚至还可以做到某些程度的心理***。由此可见,音乐聆听在干预睡眠质量上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主要探讨音乐聆听方法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干预效应。 【关键词】音乐聆听法;大学生睡眠质量;干预效应中***分类号:R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86-02本研究的前提,是2015年12月起课题组在四川川西南地区大学进行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研究,包括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统计结果显示,精神压力及生活习惯是影响大学生的睡眠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了解,我们对随机抽取的学生进行深入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睡眠质量的问题。其中,几名学生已经达到了睡眠质量极其不好的状态。本课题组期望能通过音乐干预方法帮助大学生在入睡前安静下来,在音乐的引导下,释放情绪,进入准备睡眠状态。本实验在睡眠质量调查活动中,抽取了几名睡眠质量很差的志愿者,对他们以音乐聆听方法为主的睡眠干预。一、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一)研究对象本次实验选取了课题组在四川川西南地区大学进行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研究中睡眠质量一般和很差的志愿者共35人,组成实验组。包括男生20人女生15人,其年龄分布在19-22岁,其中文科生13人,理科生15人,艺体生7人。(二)研究材料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梳理和预实验,本研究分析得出,节奏轻快的轻音乐和抒情的钢琴曲等音乐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而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和过于悲伤的音乐最不适合大学生群体,一方面,节奏感强的音乐更容易刺激大脑,使聆听者达到一种兴奋状态。另一方面,过于悲伤的音乐容易引起聆听者的共鸣,情绪上会变得更为压抑和消极。再者,避免歌词对听者注意力的吸引因素。本研究最后选定《绿袖子》《秋日的私语》《星空》等系列作品作为材料。并在实验前,根据预者的音乐偏好和对音乐的熟悉程度进行再进行进一步细致的选择。(三)研究过程为顺利进行实验,在实验开始前,笔者们通过逐一深度访谈,了解了被试的音乐偏好和平时听音乐的习惯,以喜欢和不过于熟悉为原则,共同商议适合的曲目。同时,为与实验后数据进行对比,在正式开始干预之前,对实验组被试的睡眠质量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不做任何干预,仅记录数据。本研究的实验包括两个部分:其一,实验组被试每天晚上进行睡前40分钟的聆听音乐干预,由几首音乐作品组成的干预材料循环播放,采用手机播放佩戴耳机的方式,声音不超过30分贝。持续两周,为保证实验规范及实验质量,每人佩戴小米手环以便监测记录。其二,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为配合音乐聆听方法,课题组隔周带领实验者进行音乐活动,音乐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活动开始时采用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带动气氛,使被试释放情绪;活动过程中采用较为活泼动感的音乐带动实验者参与活动创编,以便被试缓解压力;活动最后采用舒缓音乐使实验者感受到动与静的落差并放松身心。实验持续两周,每一周为一个周期,在每一周期结束后,开展集体座谈活动,以便分享体会、感受。在整体实验过程中,我们随时关注和了解实验组成员的反馈及对实验材料的反应。当实验组成员表示音乐过于熟悉,已经出现审美疲劳或注意力集中关注音乐情况时,及时更换音乐。更换的条件仍是符合听者的音乐偏好,音乐本体具备引导听者平静下来,进入准备睡眠状态的特征。二、研究结果从统计结果中发现,第一周期实验结束后,实验组成员参与音乐活动后,睡眠情况有所改善。如***: 从上***中可以看出音乐聆听方法对大学生睡眠有明显作用。实验过程发现在40分钟的音乐聆听中,实验组的同学从实验开始到入睡的时间有缩短现象。由于在第一周期的后两天里,出现个别同学对音乐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在第二周期的实验中,我们及时更换音乐材料。两周的实验结束后,通过访谈,实验组的同学均表示个人认为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包括入睡更容易、睡得更香,白天精神更好。例如:被试反映在参与实验前,经常晚12点或之后才入睡,甚至彼时仍然毫无困意,而在几周的实验后,通常在晚10点左右就困意明显,有入睡需求。还有同学反馈,刚开始进行音乐聆听的时候,自己会不自觉地打开手机,查看是否收到信息,但几天之后发现自己的睡眠的确有提高,便每天晚上强迫自己安静地在音乐中放松下来,做好睡眠准备,几周时间下来,几乎养成了良好的入睡习惯。尤其是在日间功能方面,大多数实验组人员都表示,在实验的两周内,越来越感觉到起床时精神更好,白天更加神清气爽。而在对照组中,睡眠状况较之前基本无异。对比来看,被试较进行音乐聆听方法干预前睡眠质量也有明显改善。实验的两周内,夜醒、失眠、多梦、梦呓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分析实验过程中音乐材料的特征,本实验组发现,能引导听者进入睡眠状态的音乐总体而言速度为中速,每分钟节拍数基本略低于人类健康脉搏数。音色较为纯净,例如钢琴、竖琴、长笛、古筝、小提琴等音色。调性较为单一,作品中也会有转调的情况,但通常不是突然转调或远关系急切转调,而是无痕迹渐入转调。节奏简单,强弱规律并鲜明,旋律线条清晰、优美,旋律的进行以即进和小跳进为主。在整个音乐作品中,主题矛盾无明显冲突。三、结语从上述调查和实证研究中可以得出结论:一是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的确形势严峻,二是音乐可以有效地减少大学生睡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主观感受到的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加强日间功能等。慢速、轻柔的音乐是引导睡眠状态的最佳选择,主要目的是在聆听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听者放松、平静。当然,在选择音乐材料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到听者的音乐偏好和教育背景,选择听者喜爱但又不会过于熟悉而产生审美疲劳的音乐更为合适。虽说音乐不能瞬时提升现今的睡眠状态,但是它有着长效、安全的效应。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更为系统的改善睡眠的音乐曲目和音乐聆听方式。参考文献:[1]杜奇鹏,胡水欣.浅谈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作用[J].大众文艺,2011(5).[2]童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催眠干预效果的研究[J].扬州大学,20100.[3]曾琳娜.大学生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校医,2000,14(2):98-99.[4]Lai HL,Good M. Music improves sleep quality in older adults. J Adv Nurs.2005,49(3):234-44.[5]Hernández-Ruiz E. Effect of music therapy on the anxiety levels and sleep patterns of abused women in shelters.J Music Ther.2005,42(2):140-58.[6]Bloch B, Reshef A, Vadas L, Haliba Y, Ziv N, Kremer I, Haimov I. The effects of music relaxation on sleep quality and emotional measures in people living with schizophrenia. J Music Ther.2010,47(1):27-52.作者简介:李文超(1996-),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14级音乐学专业;王彭伟(1995-),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14级音乐学专业;朱永康(1993-),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12级音乐表演专业。
睡词组篇7
关键词睡眠质量血液透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091
AbstractObjective:Tomeasuretheprevalenceofsleepdisorderandevaluatetheassociationofsleepqualitywithclinicalfactorsinmaintenancehemodialysispatients.Method:Atotalof66hemodialysispatientscompletedquestionnairesonclinicdata,sleepqualityanddepression.Sleepqualitywasmeasuredusing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Result:Poorsleepquality(PSQI≥5)wasfoundin50individuals(7576%)ThePSQIscorecorrelatedwithage(r=0459,P<005),theperiodofhemodialysis(r=0817,P<005),hemoglobin(r=-0380,P<005),albumin(r=-0429,P<005),C-reactiveprotein(r=0743,P<005),anddepression(r=0650,P<005).Conclusion:Poorsleepqualityiscommononmaintenancehemodialysisandaffectedbymanyfactors.
KeyWordssleepquality;Hemodialysis;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
终末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一类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性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临床研究发现透析患者中发生睡眠质量障碍的比例可达53%~71%[1,2],而睡眠质量下降可引起患者生活质量下降[3]。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66例。纳入标准:透析时间>6个月,每周透析总时间达12小时,处于稳定透析阶段,既往无精神疾病、肿瘤、脑出血或脑梗死病史,近3个月无急性感染病史。
方法:⑴调查工具:应用问卷调查法方法,共四部分:①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病因、透析总时间。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采用参与计分的18个自评条目,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③抑郁自评量表(SDS):以标准分采用中国常模,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④临床数据收集:测定患者白蛋白、C反应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水平并记录。⑵分组方法将患者按PSQI评分结果不同进行分组。PSQI评分<5,为睡眠质量良好组(1组);PSQI评分≥5<10,为睡眠质量较差组(2组);PSQI评分≥10,为睡眠质量极差组(3组)。
统计学处理:原始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录入,并采用描述性统计,X2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所有患者PSQI评分平均851±444,其中50例(7576%)患者PSQI评分≥5,1组患者16例,2组患者28例,3组患者22例。
各组患者比较:①各组患者性别、病因比较:透析患者中,男31例,女35例;糖尿病肾病22例,慢性肾炎21例,高血压肾病14例,多囊肾2例,梗阻性肾病1例,狼疮3例,痛风性肾病1例,未分类2例。X2分析发现各组患者性别及基础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各组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比较:各组患者年龄、透析总时间、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SDS标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各指标与PSQI评分相关性分析:通过多变量相关分析可发现PSQI评分和年龄(r=0459,P<005)、透析总时间(r=0817,P<005)、血红蛋白(r=-0380,P<005)、白蛋白(r=-0429,P<005)、C反应蛋白(r=0743,P<005)、抑郁(r=0650,P<005)相关;与性别(r=-0117,P>005)、病因(r=0045,P>005)、胆固醇(r=0010,P>005)无相关性。
讨论
睡词组篇8
【关键词】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临床特征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近年来比较让人熟知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肌强直、姿势有障碍、静止性震颤[1]等等。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很差的睡眠质量,失眠情况困扰着患者。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32例帕金森病患者,以及正常的32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检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质量以及生存质量的评价,联合使用ESS问卷调查并进行SDS评估。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32例帕金森病患者,以及正常的32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1人,女性患者11人,年龄在35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7岁,其中小于60岁的有13例,大于60岁的为19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在38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岁,其中小于60岁的15例,大于60岁的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检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质量以及生存质量的评价,联合使用ESS问卷调查并进行SDS评估[2]。患者填写问卷前,护士一一指导患者,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如果不会写字或识字障碍的,可委托家属根据患者口述填写。回收率100%。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睡眠质量评价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观察组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等方面明显不如对照组。见表一。
2.2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睡眠障碍率接近70%,其中失眠占34.5%(11例),白天嗜睡占25%(8例),睡觉过程中呼吸暂停占9.375%(3例),ESS评分为11±5,SDS的评分为41±9;对照组睡眠障碍率低于20%,3例失眠,4例白天嗜睡。
3 讨论
3.1 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 PD患者的睡眠障碍表现主要是失眠和白天嗜睡,这类患者普遍病情偏重,病程长。具体原因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发生变异紊乱了睡眠周期的正常调节,从而引起睡眠障碍;患者病程越长,病情越重,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就更少,引起运动障碍,表现为动作缓慢,肌强直、抽筋和翻身次数少等。PD患者夜间觉醒次数多,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等方面明显不如非PD患者。
3.2 对睡眠的干预,降低睡眠障碍率 1、 要告诉患者哪些因素将会导致其睡眠质量的下降。对此,需要采取松弛***,睡眠限制***以及刺激控制***等干预疗法来改善患者的睡眠。2、创造舒适的睡眠条件和环境。3、保持病房的整洁,空气清新,适度开窗。4、患者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吃得过多。而且食物要以清淡,富含维生素为主。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比较普遍,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抑郁状况以及每天服用的多巴胺剂量有关,***期间应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睡词组篇9
[关键词] 睡眠障碍;老年人;Meta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Methods Such databases as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Web of Science, CNKI, VIP and Wanfang Database were searched for literature on nursing car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The Review Manager 5.0 software was taken for analysis. Results Totally 12 studies including 1658 cases were eligible to the criteria (865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793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ltogether. The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SQI score [MD=-2.16, 95%CI (-2.47, -1.84), P < 0.000 01], sleep time [MD=49.75, 95%CI (42.60, 56.89), P < 0.000 01] were found to be substantially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sleep latency [MD=-7.25, 95%CI (-8.96, -5.54), P < 0.000 01], hospital time [MD=8.51, 95%CI (5.34, 11.68), P < 0.000 01] were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alleviate sleep disorders in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and improve sleep quality, which contribute to rehabilitation of disease.
[Key words] Sleep disorders; Elderly; Meta-analysis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睡眠与觉醒交替紊乱以致睡眠质与量的异常以及睡眠中发生异常行为,常表现入睡困难、睡眠表浅多梦、早醒、嗜睡等。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国外研究报道,42%的老年人(≥65岁)长期失眠[1]。国内研究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中57%有睡眠障碍[2]。睡眠障碍会导致老年人注意力不集中、倦怠、情绪低落,从而引发一系列躯体、心理问题,如跌倒、抑郁、心血管意外等。老年住院患者由于受医院环境、***以及疾病影响,住院期间比平时更容易经历睡眠障碍。研究显示,80%以上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60岁)会出现睡眠障碍[3]。长期反复的睡眠障碍不仅影响原发疾病的康复,还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与住院老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的重视。
目前,我国老年住院患者一般只是在出现严重睡眠障碍时给予药物***,但长期药物***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并且效果也逐渐降低。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指出睡眠对健康和***至关重要,因此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是护理实践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4]。这充分体现了睡眠障碍护理的重要性。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消除影响因素、改善睡眠环境、心理干预、睡眠健康教育和药物指导等方式,使住院老人睡眠质量大大提高,从而促进疾病康复。但是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的效果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性研究。为进一步求证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影响,本研究对当前公开发表的原始研究进行客观评价,为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提供更可靠的临床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利用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所有中/英文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5年1月。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和同行评议文摘。中文检索词为“老年患者或住院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干预或护理”,英文检索词为“sleep disorders & nursing care or nursing & elderly patients or older patients”。
? 1.2 文献纳入标准
1.2.1 研究类型
综合护理干预影响住院老人(年龄>60岁)睡眠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采用盲法。
1.2.2 研究对象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为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的患者。
1.2.3 干预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及指南要求而采取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睡眠综合护理干预,如改善睡眠条件、给予心理支持等。睡眠干预的持续时间为1周~3个月。
1.2.4 观察指标
①住院时间(d);②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③基础疾病治愈率(%)。
1.3 文献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提取,提取内容包括文题、作者、发表年限、样本量等。由2名研究员根据Jadad量表[5]对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内容包括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隐藏、盲法、撤出与退出4个方面。总分为7分,1~3分的实验研究被视为低质量研究,4~7分为高质量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首先进行异质性检验,若P > 0.1,I2 < 50%可认为研究同质,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P < 0.1,I2≥50%,但临床上判断各组间具有一致性需进行合并时,选择随机效应模型[6]。计量资料选取加权均数差值(WMD)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当某个Meta分析结果的纳入研究数≥ 10个时,可进行漏斗图分析来判断有无发表偏倚。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出中英文文献共342篇,经过筛选最终纳入12个对照研究[7-18],共1658例受试者。其中2个[12-13]为半随机对照试验,10个[7-11,14-18]为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1。纳入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即基线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2篇纳入的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所有研究均提及“随机”但未说明具体的随机方法,均未报道分配隐藏和盲法[9-20](护士实施干预措施难以实现研究者盲法,但可以做到患者和结局测量者单盲),所有研究结局数据完整,无失访人数。所以Jadad量表得分均为4分,可认为研究的质量一般。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睡眠质量相关指标
2.3.1.1 PSQI评分 11个研究[7-12,14-18]比较了综合护理干预对PSQI评分的影响,共1438例。各研究间未发现异质性(P=0.07,I2=43%),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PSQI评分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MD=-2.16,95%CI(-2.47,-1.84),P < 0.000 01](图2),试验组的PSQI评分高于对照组。基于OR值绘制漏斗图(图3),漏斗图显示形状对称,各研究分布较为集中,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
2.3.1.2 睡眠潜伏期 5个研究[8,10,13,15-16]比较了综合护理干预对睡眠潜伏期的影响,共798例。各研究间未发现异质性(P = 0.82,I2 = 0%),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睡眠潜伏期方面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MD=-7.25,95%CI(-8.96,-5.54),P < 0.000 01](图2),试验组的睡眠潜伏期短于对照组。
2.3.1.3 睡眠时间 5个研究[8,10,13,15-16]比较了综合护理干预对睡眠时间的影响,共798例。各研究间未发现异质性(P = 0.44,I2 = 0%),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睡眠时间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MD=49.75,95%CI(42.60,56.89),P < 0.000 01](图2),试验组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
2.3.2 其他指标
2.3.2.1 住院时间 3个研究[11-12,18]比较了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时间的影响,共526例。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P=0.0003,I2=87%),探讨其来源可能是包含半随机对照研究[12]所致,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住院时间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MD=8.51,95%CI(5.34,11.68),P < 0.000 01](图4),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2.3.2.2 基础疾病治愈率 3个研究[11-12,18]比较了综合护理干预对基础疾病治愈率的影响,共526例。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 = 0.9,I2 = 0%),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基础疾病治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8,95%CI(0.79,2.08),P > 0.1](***5)。
3 讨论
3.1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积极影响
由Meta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除了基础疾病治愈率,试验组老年患者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均有所改善,说明相对于常规护理,实施综合护理睡眠干预更能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减少住院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逐渐下降[19]。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精神不济,免***力下降,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但大多数老年人认为睡眠障碍在老年期出现很正常,这种观念使得他们不会主动寻求帮助[20-21]。所以,护士要对提高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主动帮助睡眠障碍患者解决睡眠问题。纳入的研究中护士充当支持、教育的角色,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综合睡眠干预,即帮助患者找到和解决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关心和尊重患者,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减轻心理负担;努力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条件和环境;进行有关睡眠卫生知识、心理疗法、用药原则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从而多方面全方位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 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系统评价尚有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①纳入的均为中文研究,缺乏严谨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②睡眠干预措施和患者病种不完全相同,不同睡眠干预措施及不同疾病对结果都可能产生影响;③测量睡眠质量的指标不足且敏感性效果不够,降低了研究的说服力。
3.3 对临床工作的启示
虽然本系统评价具有一定局限性,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尚可,因此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证据基础。即护士在临床中应主动评估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及时发现睡眠障碍患者,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积极合理的睡眠干预措施,以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另外,纳入的研究中的睡眠综合护理干预虽大体相同,但每个研究的具体实施方式有所区别,所以在结合上述主要干预措施之外,还要基于临床具体情况以制订最适合老年患者的睡眠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实施综合的睡眠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而且能使老年患者身心舒适,从而促进基础疾病康复,最终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了解老年患者疾病之外的需求,实施整体护理,采用综合方法,真正为患者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Roepke SK,Ancoli-Israel S. Sleep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 [J].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2010,131(1):19-36.
[2] 史文玲.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与综合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3):2530-2531.
[3] 马春苏.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609-1610.
[4] Nightingale F. Nightingale Notes on NursingC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Not [M]. New York:Appleton and Company,1859.
[5] Jadad AR,Moore A,Carroll D,et al.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is blinding necessary [J]. Control Clin Trials,1996,17(1):1-12.
[6] 胡雁,李晓玲.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0-40.
[7] 张丽梅.综合干预对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0):922-923.
[8] 张珀璇,张丽华,陈冬梅.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525-527.
[9] 周新燕.提高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综合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0):1918-1919.
[10] 张艾灵,毛桂琴.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26-27.
[11] 周艳芬,袁晓玲,张文婧,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2):2115-2116.
[12] 徐翠莲,王亚红.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综合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2,33(21):4690.
[13] 祝亚玲.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与护理方法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9):1978-1979.
[14] 王燕,苏金虎,郑发展.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 32(3):234-235.
[15] 张柳娟,张荀芳,郑彩娥,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3-4.
[16] 赛雅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4,(3):1441-1442..
[17] 陶凤英,彭晓梅.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改善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4(4):50-53.
[18] 徐爱月.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2):3223-3324.
[19] Helbig AK,D?iring K,Heier M.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isturbances and falls among the elderly:results from the German Cooperative Health Research in the Region of Augsburg-Age study [J]. Sleep Medicine,2013,14(12):1356-1363.
睡词组篇10
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症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睡眠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干预1周后、出院前的睡眠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结论:睡眠干预有利于提高精神***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精神***症护理睡眠干预睡眠质量
【中***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07-02
睡眠是一种循环复杂、规律、可逆和重要的生理现象,良好的睡眠是促进个体生理功能旺盛和疾病康复的必要条件。睡眠障碍在住院患者中比较常见,尤其是精神***症患者,由于兴奋、幻觉、抑郁、妄想等精神症状,加之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容易合并有睡眠障碍。睡眠不足可导致患者的情绪更加暴躁、易怒,不仅影响了***效果,而且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经济负担[1]。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对50例精神***症患者加强睡眠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精神***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CCMD-3的标准;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受教育年限≥5年,无意识障碍;④经***后症状缓解,有部分或完整的自知力,生活能自理,BPRs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精神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睡眠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湿度,改善床单位用品的软硬度,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夜间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并安插于患者自然觉醒时进行操作,且动作要轻,同时还要走路轻、话轻、关门轻,避免惊醒患者。兴奋吵闹患者应安置于隔离室,并给予安眠处理,以免影响他人睡眠[2]。②对症护理:患者的精神症状是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药物***控制精神症状。对于睡眠间断、早醒的患者,减少白天睡觉的时间[3]。另一方面及时了解患者是否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造成躯体不适而影响睡眠,给予及时的处理。对失眠严重的患者溃疡给予抗失眠药物。③支持鼓励: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评估患者的不良心理,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同情、关心患者。向患者说明失眠的影响因素及对身体的危害。指导患者用心理调节法来克服失眠,对于思念亲人者以安慰,放宽家庭探视,减轻患者的孤独感,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增强患者和家属的感情交流,帮助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促进睡眠[3]。对恢复期患者,使用相应的言语启发、鼓励,帮助正确认识疾病和处理生活事件,适应社交活动。④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协助患者制定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表,逐步调节生物节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定时就寝,形成条件反射。鼓励患者适当的运动,主要在白天和傍晚进行,促进睡眠。
1.3观察指标。①睡眠质量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共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七项,每项0~3分评分,满分0~21分,PSQI>7分为睡眠障碍,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频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F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干预前PSQI评分分别为10.78±4.45、10.89±4.27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出院前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为8.67±3.21、7.02±2.61,对照组分别为9.87±3.54、8.53±2.86,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精神***症患者合并睡眠障碍比较常见长期持续的睡眠障碍会加重患者的大脑功能紊乱,不仅影响了疾病的康复,甚至导致各种意外的情况发生。因此,精神***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是精神科护理的重点。有研究显示,精神疾病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药物因素是精神***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2]。针对精神***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我们采用的护理干预对策有: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支持鼓励、对症护理和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供给患者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减轻各种噪音对睡眠的影响,改善患者的行为认知,帮助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不良情绪的方式。结果显示,经过睡眠干预,观察组干预1周后、出院前的睡眠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景莉.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