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一见闻的作文10篇

关于五一见闻的作文篇1

关键词: 连珠文体 讽谏功能 “劝兴之义”

连珠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比较通行的文体,兴盛于汉魏,成熟于六朝,衰亡于唐宋,而复兴于明清。自出现之后就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相始终,历朝历代都不乏作者。

一种文体必有其特定的文体功能,所谓“诗言志”①、“赋体物”②,连珠体也应该有其独特的功能。傅玄关于连珠体功能的论述:“合于古诗劝兴之义”③得到了历代文论家的认同。本文拟就其“劝兴之义”做详尽论述。

所谓“劝兴之义”,其实是指连珠体的讽谏功能。

连珠的“劝兴之义”首先可以从其领起词“臣闻”看出,“臣闻”决定了其写作的主体和阅读的对象,它是臣下写给君主看的。所以贺复征说“连珠始必曰‘臣闻’者,似亦告上之辞”④,其写作目的就是向君主进言,表达自己的***治见解,进献自己的治国方略,所以连珠的内容多涉及***教伦理。这在早期的连珠作品中尤其显著。

它首先表达了中国古代士大夫“治国平天下”的美好理想。在古代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⑤积极入世观念的影响下,古代许多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向君主进言不仅是臣下的职责,而且是爱国的表现。太平世界不仅是君主所期待的,而且是臣民所企慕的。他们为君主出谋划策,向君主纳言献计,希望主上修明***治。如“臣闻目瞤耳鸣,近夫小戒也;狐鸣犬嗥。家人小妖也,犹忌慎动作,封镇书符,以防其祸。是故天地示异,灾变横起,则人主恒恐惧而修***”⑥。蔡邕由灾异引申到修***,虽然受当时学风影响,但其劝主上修***的愿望是殷切的。陆机今存《演连珠》五十首⑦,其中第5、6、8、9、18、20、36、41首的内容就是关于君主修***的。如“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于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匮于心。”(其6)“是以万邦凯乐,非悦锺鼓之娱;天下归仁,非感玉帛之惠。”(其8)是修明***治的理想结果。

任用贤能之士可致太平是连珠作家们一致的看法。扬雄所谓“圣明在上,禄不遗贤”⑧。班固今存五首都是关于任用贤才的所谓“明主贵其士,故能成其治”⑨(其1)。所谓“明主器其士而建功业”⑩(其2)。所谓“帝王乘英雄以济民”{11}(其4)。蔡邕所谓“贤为圣者用”{12}(其2)王粲所谓“帝王虽贤,非良臣无以济天下”{13}(其3)。陆机第3首喻“贤人无世不有,明主应取而用之”{14}。其27喻“时君随时任贤,不必空慕古人”{15}。刘祥所谓“英达之君,假伊、周而治”{16}(其2)。作者们不仅提出选贤任能的愿望,更进一步提出如何选贤任能的问题。扬雄就提出“取士贵无遗漏”、“用才不拘一格”{17}的主张。班固其3和其5就提出“用才不唯亲旧”和“量才授职”{18}的用人方法。王粲“明主之举士,不待近习,圣君之用人,不拘毁誉”{19}(其1)。

“亲贤臣”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如果没有“远小人”则贤臣很难发挥才能。魏文帝“盖闻驽蹇服御,良乐咨嗟;铅刀剖截,欧冶叹息。故少师幸而季梁惧,宰嚭任而伍员忧”{20}(其3)。注意到了贤奸不两立,一朝的贤奸犹如一山的二虎,不可能相容。陆机“臣闻利眼临云,不能垂照;朗璞蒙垢,不能吐辉。是以明哲之君,时有蔽塞之累;俊乂之臣,屡抱后时之悲”{21}(其13)。喻“馋人在朝,君臣否隔,明君时有蔽壅”{22}(其26)“臣闻披云看霄,则天文清;澄风观水,则川流平。是以四族放而唐劭,二臣诛而楚宁”{23}明确提出驱逐殊杀奸馋的要求。

曹丕之前的作品全都是***教伦理之作,陆机之后才稍涉其他哲理。连珠的讽谏功能是由作者的臣子身份直接决定的。现在可考的,连珠作家都有***身份。除了魏文帝曹丕,梁朝武帝、建文帝后梁宣帝为帝王,都是臣子,这些臣子或者在朝中做官,或者在地方为宦,或者入大官幕府。他们的连珠作品虽然不能确考作于何时,时居何官,但即使当时身不在官场,其心也系官场,他们与***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治国平天下成为知识分子的终生理想,关心***治、参与***治自然就是士人的主要事业。作为臣子,食君之禄,忧君之事,为君出谋划策是分内之事。自秦以来虽然差不多每朝每代都设有谏官,但身不居谏官之位而主动进言一般也并不算越俎代庖。正如马融所谓的“忠臣之事君也,莫先于谏。下能言之,上能聴之,则王道光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而不谏,则非忠臣。夫谏,始于顺辞,中于抗议,终于死节,以成君休,以宁社稷”{24}。

随着连珠的文学化,其讽谏色彩越来越淡化。魏文帝以帝王之尊写作连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连珠的讽谏功能,他以“盖闻”代“臣闻”,这一方面当然是出于其帝王身份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一字之差改变了连珠体仅仅作为讽谏之用的文体,而成为一种普遍的文体。曹丕当然不是为了讽谏君王,“盖闻驽蹇服御,良乐咨嗟;铅刀剖截,欧冶叹息。故少师幸而季梁惧,宰嚭任而伍员忧”{25}有自诫之意,“盖闻琴瑟高张则哀弹发,节士抗行则荣名至,是以申胥流音于南极,苏武扬声于朔裔”{26},“盖闻四节异气以成岁,君子殊道以成名,故微子奔走而显,比干剖心而荣”{27}谈成名之道,倒像是劝说臣民立功立德,留名后世的。之后便有许多作者以“盖闻”起创作连珠,当然曹丕之后还有许多以“臣闻”领起的作品,但以“盖闻”起的作品其***治色彩明显不如以“臣闻”起者强烈。或许这些作者并没有讽谏君王的直接的目的,只是一种仿作,只是游戏文字。《南史·刘祥传》载:“(祥)著连珠十五首,以寄其怀。其讥议者云‘盖闻希世之宝,违时则贱;伟俗之器,无圣必沦。故鸣玉黜于楚岫,章甫穷于越人。’有以祥连珠启上者,上令御史中丞奏其过恶,付廷尉”。刘祥被告发当然有其他恩怨,但他著连珠并不是要主动献给君王却是可以肯定的,他是被人告发,君王才知道他的作品的。《梁书·丘迟传》载:“时高祖(梁武帝)著连珠,诏群臣续作者数十人,迟文最美。”这一次群臣续作的作品不见流转,其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这一次应该是一种文字游戏,而不是集体进***见的活动。当时君王诏群臣同场作文赋诗相当普遍,也都是游戏笔墨,它成为宫廷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于艳体连珠如刘孝仪、段成式之作,其无关讽谏,自不必说。庾信的作品“但叙身世,无关理要”{28},虽然不是为了直接讽谏君王而作,但人们在读其作品时,除了被其身世之悲、失国之痛感动之外,还会痛定思痛。

连珠的讽谏功能是作者的一种主观愿望,至于有没有达到预定的讽谏效果则另当别论。文学的讽谏效果一般是很微弱的,历来从谏如流的君王实在太少。

注释:

①见《尚书·尧典》.

②见陆机《文赋》.

③见(梁)萧统《文选》(六臣注本)第1020页,陆机《演连珠五十首》题解李善注引.

④见(明)贺复征《文章辩体汇选》卷二百四,《四库全书》本.

⑤见《大学章句》.

⑥见(《御览》四百五十九引蔡邕《广连珠》).

⑦{21}{23}见《文选》陆机《演连珠》.

⑧见《御览》四百六十八,又四百六十九.

⑨⑩{11}{13}{18}{19}{20}{25}{26}{27}见《艺文类聚》五十七.

{12}见《书钞》九十九引蔡邕《连珠》.

{14}见洛鸿凯《文选学》,北京: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六年版,第451页.

{15}见洛鸿凯《文选学》,北京: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六年版第453页.

{16}见《南齐书·刘祥传》).

{17}见《扬雄集校注》,张震泽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38页,张注【二】、【三】.

{22}见萧统《文选》,六臣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023页,李善注.

关于五一见闻的作文篇2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出席新闻会并讲话,他说,总署将《意见》作为2012年“一号文件”下发,是深入贯彻***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举措。他强调,世界上主要的传媒出版集团都不仅仅局限于本国市场,而是以全球市场为目标来运作。中国的出版企业要做大做强也要面向国际市场,这就需要我们拿出优秀的、有用的产品。走出去不能完全依赖***府,走出去的主力是企业,他希望企业能用好《意见》中的扶持***策,认真对照已经开展的工作,看看还有哪些***策没有用足、用好,不要造成“***策浪费”。

《意见》不仅认真分析了当前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基本态势和面临的良好机遇,指出了进一步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主要目标与八项重点任务,科学地提出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十条措施。

资源配置十条“新***”是《意见》最大的亮点;一是支持出版传媒企业创办完全面向国际市场的外语类期刊,并配置相应出版资源;二是对完全针对国外外语市场开展出版业务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给予特殊扶持***策,对新增的科技类中外版权合作期刊,须确保每期有不低于10%的原创中国内容被国外合作期刊转载;三是对续批的中外版权合作期刊,社科类须确保每期有不低于15%、科技类须确保每期有不低于10%的原创中国内容被国外合作期刊转载;四是在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中原有“版权输出数量”指标的基础上,同时增加新闻出版产品与服务出口年收入、从事国际业务拓展人员数量两项“走出去”相关指标,并相应增加权重比例;在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物选题规划中增加“走出去”选题的数量和品种,五是对版权贸易输出与引进逆差超过1:3的新闻出版企业实行重点监控,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改善版权贸易结构;六是在新闻出版单位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增加“走出去”的相关考评内容,七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网络出版单位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研发、出版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能够产生稳定境外流量的数字、网络出版产品,八是鼓励和支持有国际***内容增值服务市场需求的网络出版单位建立境外服务网站,力争“十二五”末,一批重点网络出版服务单位境外收入占单位年营业额的10%以上;九是每年承接境外印刷加工业务占企业主营业务量30%以上,且年度对外加工业务营业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印刷企业可以认定为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十是加强对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的量化考核,年度出口金额增长幅度须大于进口金额增长幅度,并按出口实绩配置进口权限。

业界认为,《意见》作为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的“一号文件”下发,充分表明了新闻出版全系统、全行业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决心和信心。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亮相北京订货会

关于五一见闻的作文篇3

5个W俱全的理论,最早见于1913年由史青翻译,广学会出版的[美]休曼著的《实用新闻学》。在1945年12月13日延安《***日报》的社论《从五个W谈起》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新闻必须有五个W,犹之乎人的头脸必须有耳、目、口、鼻一样。缺少了一件,就会不成样子。”“5个W是把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的条件,是走向精确的初步阶梯。”

多年来,5个W俱全的新闻写作原则,一直被我国新闻界所接受和沿用,并作为新闻教育中启蒙的教育内容。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简讯等在新闻传播媒介上已占一定的数量。这时,有的同志就认为,5个W俱全的理论过时了,不适用了。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在前几年的讨论中,一种意见认为,5个W不能否定,但具体取舍要视情况而定,不一定每篇新闻里5个W俱全;另一种意见认为,5个W俱全的新闻写作原则,不是哪个人随意编撰出来的,它是中外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不能随意否定。笔者翻阅了1至“中国新闻奖”的大部分获奖作品,5个W都是齐全的,有的还加了一个H。关于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和有些简讯,只具备二三个W的问题,是因为这些新闻具备了省略其他要素的条件或存在着不言自明的情况,或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查明等。有些新闻不省略一些要素,就无法写短。有些新闻虽然省略了一些要素,但读者凭着生活的经验能够从事实中悟察到所缺少的要素。有些新闻出于保密的需要,有关要素省略了,读者是可以理解的。

新闻是写给广大读者看的,它起码的条件是要让人看得懂。如果连一件事情的基本要素都没交待清楚,人家怎么会懂呢?又怎么让人相信呢?可见,5个W俱全是使新闻事实让人清楚、信服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现在报纸上有的新闻,不该缺少的要素缺少了。例如:在“何时”上,“日前”、“最近”、“前不久”、“今年以来”等有名无实的空洞概念在新闻传播媒介上屡见不鲜。作为读者,每当看到上述字眼时,心里总有一种不踏实之感。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新闻必须真实、准确,新闻的“5个W”中的时间要素,不应该打马虎眼。本来“近日”、“前不久”这两个词是无可指责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广泛地使用的。因此,在新闻中偶尔用用也未偿不可。但是,严格说来,“近日”、“前不久”是一个不确定的、不准确的时间概念。我们不要迁就习惯势力,在新闻写作中,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年、月、日、时这些非常明确的时间概念。试想,如果读者问:“近日”是记者刊稿的“近日”还是记者写稿的“近日”?“近日”是三、五天前,还是8天、10天前?“前不久”,究竟是指哪一月哪一日;“数年前”是3年前、5年前、还是8年、10年前。读者一旦怀疑新闻的真实性,则新闻的价值将会大打折扣,新闻的传播效果将受到严重影响。

在“何地”要素上,问题最多,读者对此意见很大。常见的是部分写展览会开幕的新闻,读者看了报纸后想去光顾,但文中却没有写明举办展览会的地点;笔者就曾看见过两条书展的新闻,文中写了有多少家出版社参展,展览规模如何之大,也讲了书展的时间,但就是没有写清楚书展的地点,读者看到书展的新闻,想前去购书也无从去处,最后只好打电话求助于报社才弄清了书展的地点。还有一些商店开业的新闻,也常常在文中找不到开业商店具体的所在地。

以2010年1月16日,法制晚报在A04版上,刊登的题为《最大旧货市场开业,邀白领当老板》的消息为例,文中说:“京城最大旧货交易市场――新七彩商业中心正式落成。都市白领‘旧货易卖长廊’即将开业”。

读者看完消息全文,都没有找到“新七彩商业中心”在何地。这条消息的服务性、实用就丧失殆尽。

又如2009年12月18日,劳动午报在4版上,刊登题为《节能照明灯,满街尽“克隆”》的报道。文中写道:“沈先生年初刚装修完新房,为了节能,买了一色的节能灯具。”“不料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就有灯管相继报废,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还有两支在那里发挥余热,全家数十支灯管只剩三分之一还在‘孤独求败’……八成都是假冒伪劣”。“沈先生去找那家节能灯具小店讨说法,由于是三无商店,多是‘李鬼’附身”。“在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街的灯具店里,几乎所有的节能灯具都是假冒伪劣,但却卖得很好”。

看完这篇报道,新闻的真实性让人怀疑。首先是缺新闻要素。何人?只有一个姓沈的先生。何地?仅是“那家节能灯具小店”。何事?买节能照明灯。但什么牌子的,哪家工厂生产的?一点都不清楚。何因?三无商店、假冒伪劣。既然如此,买者上当就不奇怪了。既然是假冒伪劣,为何“却卖得很好”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有的新闻,看上去像是交待了地点要素,但却写了一个很大的地点,如某省、某市、某县、某乡,读者看后,也还是不明确新闻事实具体发生在何处。难怪有的读者埋怨这些新闻的作者是在地点上有意“打马虎眼”。

在“何故”要素上,有部分新闻常常不作回答,令人读后费解。

任何新闻事实都有一个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没有时间和地点的新闻,读者就有理由怀疑作者是否在胡编乱造或捕风捉影。确凿的时间和地点,是使人相信的重要条件。时间和地点越明确具体越好,越有真实感,就会不容置疑。那些不交待何时、何地、何人要素的新闻,严重影响了新闻的可读性和可信性。这是当前新闻采写中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如今有人说,新闻中把时间、地点都写全了,读者会怀疑是否会是“有偿新闻”、“广告新闻”。众所周知,衡量是否是“有偿新闻”、“广告新闻”,其主要标准是记者、编者是否收受了采访对象的钱和物,如果记者、编辑的手是干净的,没有沾染上铜臭,那就“真金不怕火炼”,就不必怕别人说三道四,事实胜于雄辩。还有人说,新闻中虽然“5个W”的要素不全,但其舆论导向是正确的,应该肯定大方向是对头的,无需大惊小怪或进行批评。笔者认为,如果新闻中的主要要素如何时、何地、何人都缺少了,新闻还算真实、准确吗?有点新闻业务常识的人都知道,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连生命都没有了,还能谈得上大方向对头,有正确的舆论导向?

关于五一见闻的作文篇4

“十二五”规划是2011年新闻报道的重头戏,将成为一场跨季度进行的大范围战役性报道。在对“十二五”规划进行战役性报道时,新闻工作者必须审慎谋划。根据“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2011年3月全国“两会”之后,国家“十二五”规划将陆续公布。国家正式公布的各项“十二五”规划文本,对每个新闻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在战役性报道中,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并取得实效,核心竞争力在于解读的视角和对细节的挖掘。

引用“十二五”规划的相关数据要注意时间约束

各项“十二五”规划都是在一次次修改中逐步丰富、完善和成熟的。新闻工作者在对“十二五”规划进行报道和解读之前,首先应对它的编制工作方案有所了解,知道它的整个计划、编制全部过程和主要内容。五年规划的格式是相对固定的,类似“旧瓶装新酒”。“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结构分为“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二五”面临的新形势、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或是主要任务)、重大工程、***策保障(或是主要***策和保障措施)六部分。第一部分的发展回顾主要是分析“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就通常会得到充分的肯定,而由于篇幅所限,对存在的问题一般只进行概括性描述。第二部分是“十二五”面临的新形势,它主要分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常细分为四五个小节,从外到里、从大到小地逐层分析,国际形势、国内整体形势、本规划对象的具体形势、特殊和关键性的影响因素。由于“十二五”规划中的新形势属于预测性的,其准确性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如果对未来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是错误的,那么这个规划的基础就不扎实,就会沿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相反,如果对未来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是科学、准确和可计量的,就能较成功地设计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策措施。因此,在进行战役性报道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相关数据的时效性和支撑力度。

新闻工作者如果能够得到有关规划的背景资料(如前期预研报告、调研报告等),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它的思想源头,战役性报道的视角会更宽,论据更充足。例如,2009年10月,中央直接部署“十二五”时期30个重大课题,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国内67个部门,***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一万多名专家参与研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①当然,“十二五”规划的预研报告是在2009年开始,在2010年初结题的,因此,对“十一五”成就的总结,不是非常完整准确。因为在“十二五”规划预研报告完稿时,2009年全年的相关数据可能还没有全部公布,预研报告引用的数据可能是2008年的统计数据。这不要紧,因为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规划起草小组成员根据分工,会注意把数据更新到2009年底。正式的“十二五”规划文本的数据,有的可能已经更新到“十一五”末(2006年-2010年)的数据,但有的则可能没有。2011年全国“两会”之后的第二季度,新闻媒体对“十二五”规划进行战役性报道时,2010年的统计数据应该逐步公布了。新闻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更新数据,向公众发出准确清晰的信息。如果仍沿用2009年数据,给受众的感觉是陈旧,是在炒剩饭。

对规划发展目标的解读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

“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尽可能有明确的约束性指标。新闻媒体在对“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进行解读时,千万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中,有些是经过科学严格计算的,有些则属于前瞻性的预测。“十二五”规划的预研、编制和过程较长,前瞻性预测的目标可能因外部环境已经变化,而变得与实际情况不完全一致。有的发展目标则缺乏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例如,现在大家都很关注节能减排方面的目标和指标体系。“十一五”指标分配的遗留历史问题,对“十二五”规划是很大的挑战。“十二五”规划的前期预研并没有完全解决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的合理性问题,还有待“十二五”规划的战役性报道,大力助推“十二五”能源强度指标分配等机制的完善。另外,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提出大家公认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统计学界还没有设计出一整套科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方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避免“各种数据都往里面装”的现象,还要周密设计相关的制度安排来防范。如果要在法制层面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制度,所需时间周期较长。因此,新闻媒体在解读“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时,要兼顾新颖性和科学性,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

对“十二五”规划***策措施的解读要虚与实并行

***策保障部分是“十二五”规划中最关键的内容,也是最难写的部分。理论上说,“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对策举措要有“干货”,要符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既有宏观性、战略性,也要有具体抓手,各项***策应切实可行。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情况将变得相当复杂。如果对策举措的对象主要针对国内情况,自主可控的程度较大,而如果涉及的对象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这类对策举措的影响则很难掌控。再说,如果一项***策是由单个部门主管的,就比较容易实施,如牵涉到多个部门,实施的难度就变大了。能否实施不仅取决于主管部门的工作力度,还涉及到其他部门的配合程度。比如,一项产业***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果没有相应的财税***策、金融***策等积极配合,这样的产业***策可能孤掌难鸣。然而,国家的财税***策、金融***策等又不可能平均地支持每项产业***策,必须有所取舍。部委之间的协调、省部联动都存在经济学理论上的交易成本问题。如果交易成本大于***策的预期收益,这类***策就无法建立长期机制。另外,有的***策属于探索性***策,特别是高新技术***策中,比较容易出现此类情况。比如,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策,因为全球新能源技术发展路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现有的认知能力难以准确地把握未来的市场前景和技术方向,“十二五”规划中的技术***策不可避免地存在模糊性。

简而言之,对“十二五”规划***策措施的战役性报道,新闻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影响***策措施实施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报道时应尽量避免简单思维方式,以免陷入窘境。

切实提高处理“十二五”规划衔接问题的报道艺术

在“十二五”数以百计的规划中,如何进行上下左右的衔接,是“十二五”规划体系的大难题。“十二五”规划体系至少可以分为五个层级,不同层级的规划要注意上下级的衔接,同级规划要注意左右的衔接。地方***府的规划还要注意与中央各个规划的衔接。在部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如果是同一个部门牵头编制的规划,上下左右的衔接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不同部委牵头的“十二五”规划,常常是通过征求意见等途径,解决左右衔接。

对新闻媒体进行战役性报道来说,“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出现的上下左右衔接问题,其相关信息是比较难获得的,但这类东西又是受众感兴趣的“看点”。在众多规划中,编制过程出现的争论、不同规划之间存在的冲突与矛盾、不同意见数以万计。这类题材更适宜用深度报道的形式,尽可能客观详细地反映出来。北京、江西、安徽等地都开展了社会各界建言献策的活动。地方“十二五”环保规划,既要符合国家环保规划的总体思路,又要突出当地特色,并要统筹安排各项规划的衔接,所以要多向社会方方面面征求意见。中央“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进行了大量调研和征求意见。可是,在各地“十二五”规划起草小组领导和成员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中央“十二五”规划过程的整体进程和细节。因此,中央的和地方的“十二五”规划之间会出现脱节现象。地方媒体可适时结合当地情况,深度剖析“十二五”规划的衔接问题,给***府提个醒。

地方媒体解读中央“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工程要突出当地特色

发展规划反映国家和***府的意志,是一种典型的***府行为,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其结果必然不可能是帕累托最优,而是卡尔多式变革。帕累托最优的结果是改革的收益大于成本,没有任何人的利益在改革中受到损害。卡尔多式变革的结果是改革的收益大于成本,但有的人从改革中受益,有的人从改革中受损。中央“十二五”规划重大工程的结果很可能出现卡尔多式变革的现象。

与“十二五”规划中的主要任务相比,重大工程是更实的部分。规划中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主要是理清发展思路(战略),以及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和路径,而规划中的“主要任务”部分,主要阐述“做什么”的问题,“重大工程”部分集中讲“如何做”。重大工程潜伏着巨大的利益问题。由于关系到“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的整体布局,国家公共财***将适度向“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倾斜。国家公共财***是否支持某地承建重大工程,除了考虑国家整体布局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是,该地是否已有相关的发展基础,是否能提供配套资金。从这些约束条件来分析,经济发达地区更容易从“十二五”重大工程中受益。欠发达地区新闻媒体在解读“十二五”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时,不宜全面、均衡地用力,而要加强针对性和指导性,结合本地的优势和特点等实际情况,精心挖掘“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中对本地发展所埋伏的***策,并用生动的语言和善于表达细节的视角进行战役性报道。这样,更能得到当地***府部门重视,也更容易为本地受众所接受。

妥善处理“十二五”规划中的“两难选择”问题

2010年10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深刻指出,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十二五”规划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两难选择”的问题。例如,世界各国正纷纷加紧谋划国家信息化发展蓝***,抢占后危机时代全球竞争新的战略制高点,中国当然不能掉队,也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但我国信息化面临“两难选择”问题,越是快速发展信息化,就可能越容易受制于外国的关键信息技术、主要设备和核心软件。我国有些大型企业的信息化项目,严重依赖国外的核心管理软件系统和高端服务器。我国金融、民航等国计民生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再如,太阳能光伏产业既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又是国家限制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如果德国等国家对太阳能光伏产品的财***补贴大幅削减,国际市场迅速萎缩,国内市场无法消化巨大的产能。太阳能光伏产业潜在的危机是明显的,该鼓励还是限制它,“十二五”规划很难给出明确的***策路径。因此,新闻媒体不宜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国家某个领域的产业***策。新闻媒体要妥善处理“十二五”规划中的“两难选择”问题,尽可能从正面引导受众。

(作者系产业经济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

栏目责编:陈道生

关于五一见闻的作文篇5

关键词:传播模式的套用;传播的性质;新闻传播动力;新闻传播模式

中***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7)01-0047-04

新闻传播不是线性模式,也并非媒体内部的信息流动。与新闻报道恰好相反,①新闻传播都以媒介发出新闻为起点,以受众收受新闻为终点,大都呈现多路径的信息回馈模式。国内对新闻传播模式的研究秉承“拿来主义”,照搬“5个W”说,实际是把新闻传播视为“没有受众、没有互动”的半传播,因为没有任何信息传播能够摆脱“意义分享的体系和过程”。[1]54

一、照抄照转的新闻传播模式论

自20世纪80年代传播学传入我国,国内新闻界对新闻传播模式的研究日益关注,但大都不对新闻传播的实际***景进行审视,而是机械照抄美国的传播模式论。新闻学研究同其他学科研究一样,首先要考察实践,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最后上升到理性认识。脱离研究对象的具体实践,把别的理论全盘拿来套用,不仅是种学术僵化,也是长期统治我们头脑的“本本主义”的表现。

百度文库、百度学术和其他网络媒体提供的大量研究结论认为,新闻传播模式就是拉斯维尔的“五W模式”、“申农―韦弗模式”、“德福勒的环形模式”,“五个W”尤其被奉为经典,受到我国学者的广泛认同。他们认为,哈罗德・拉斯维尔1948年在《社会传播的构造和功能》一文提出的“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谁来传播(who)、传播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传播(though what channel)、对谁传播(to whom)、传播后的效果(with what effect)”,是个“单向线性”模式,一切新闻都是这样传播的。

人所共知,拉斯维尔“五个W”概括了各种信息传播的共性环节,如果把它用于具体信息传播领域,立即会有“大而化之”“针对性消失”的感觉;将其视为新闻传播模式,颇有“明知故问”“多此一举”的味道:传播什么(says what)?自然是传播新闻!通过什么渠道传播(though what channel)?毫无疑问是通过新闻媒体传播(报社记者通过报纸、电视记者通过电视设备、网络和广播记者则通过网络和无线广播传播新闻),没有任何疑难之处需要探讨。生搬硬套拉斯韦尔的\白描述,加重了“新闻无学”的舛误,其学术含量之低,让人咂舌。

拉斯维尔的“五个W”能不能构成传播模式都是疑问,把它视为新闻传播模式更让人匪夷所思。拉斯维尔本人在《社会传播的构造和功能》一文自始至终没有把“五W”称为传播模式,而是称“传播行为”。②严格说,拉斯维尔的“五个W”谈的不是传播模式,正如E.M.罗杰斯指出的:“显而易见,实际的传播行为的许多复杂性未被拉斯维尔的5个问题的陈述所涵盖,所以就任何完整的意义来说,它并不是一个传播模式……实际上,在他和当时其他学者如何看待传播的问题上,拉斯维尔的5个问题没有向我们提供多少知识。”[2]232传播学者理查德・布雷多克最早否认拉斯维尔的“五个W”是传播模式,仅仅把它视为“拉斯维尔公式”(Lasswell Formula)。③传播学者米夏尔・比勒则把拉斯维尔的五W称作“传播事实的各个元素”,尽量回避用“模式”称呼它。[3]168美国传播学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在1973年出版的《传播学概论》介绍了七种传播模式,没有把拉斯维尔的“5个W”列入其中。他把拉斯维尔的“五个W”视为对传播过程的描述,对其一直持批评态度。他说:“认为传播过程从一点开始而到某一点终止这种想法易使人误解,实际上传播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则是处理并通过不同路线传送大量永无止境的信息。”④

在美国,究竟是哪位学者首先把拉斯维尔的“五个W”视为传播模式?确有把握的文献表明,1981年W.J.塞佛林和J.W.坦卡德在《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一书中将其称作5W传播模式,但两位作者当时写道:“拉斯维尔模式受到批评,因为他似乎暗示存在一个传播者和有目的的信息存在,它还被认为过于简单,但是同任何一个好模式一样,它将关注点集中于传播中那些基本方面。”[4]60丹尼斯・麦奎尔和斯文・温德尔同年出版的《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在第二章也介绍了拉斯维尔的“五个W”公式,只有在转换为***解后他们才将其称为模式。1983年麦奎尔出版的《大众传播理论》一书,才明确说“五W已经成为大众传播的主流模式”。[5]45

在今天,美国的绝大多数传播学者认为,拉斯维尔的“五个W”指的是传播要素或传播过程,将其作为传播模式生硬地移植进来,不仅明显带有不确定性,而且完全背x传播概念的内涵。正如我国学者郭庆光所说:“拉斯维尔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6]60把一个不能反映传播(communication)性质的公式,硬说成是传播模式,而且还要用它解构新闻传播,无疑是个牵强附会的结论。

把说明数理信息传播的“申农――韦弗模式”和“德福勒的环形模式”用于新闻传播,不仅无法补偏救弊,甚至更难自圆其说。“这种传播模式并非直接和大众传播有关,它最初并不是用来分析人类传播的”。[5]40对于电子通讯而言,这两个模式恰适其用,但把它们用来说明新闻传授关系不免捉襟见肘。“因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的双方都是具有能动的主体,互动是社会传播的本质特征。”[6]61探索新闻传播模式,既不能照抄西方的传播学模式,也不能依据数理通讯模式如法炮制,必须在考察、探寻新闻传播实践中独辟蹊径。

二、新闻传播的动力、障碍与模式

新闻传播具有社会面向,对准并寻找的是活生生的广大受众,在确切意义上,它不是新闻作品在媒体内部的编辑过程,也不是从获取新闻线索到新闻作品完成的由社会向编辑部的新闻信息流动,而是新闻从媒体走向受众的互感、互动过程。H.哈德特指出:新闻传播“被人们认为是向大众传送信息,无论是***治宣传还是公共信息都是这样……这种模式在本质上把人类传播描述为人性化的、社会的和相互作用的,重视意义的共享而不仅仅是影响。”⑤新闻在传播中能否找到受众、如何找到受众,以及受众对其做出何种反应,揭示出新闻传播的动力、障碍和传播模式的应然性。

不管在哪种社会制度下,只有适应社会环境需要,新闻才能被受众广泛受阅。新闻传授的实践,充溢着受众和新闻管理者对新闻的无限关注、筛选和解读,伴随笃诚的喜怒哀乐。社会广泛需要的新闻获得传播动力,无人须知的新闻却无人问津,行及咫尺都不可企及。新闻能否传播,不可能由媒体单独决定,社会环境为新闻开拓了空间,又为其影响力预设了用武之地。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治制度及主流意识形B形成的社会境况,二是人民大众的利益追求和生活习俗形成的思想和文化氛围。符合这两个维度的新闻总是传布广泛,反之则发生传播梗塞,消失在太虚冥空之中。制度约束对***治新闻设置了严格禁忌,思想高压线不断亮起红灯,竭力排斥与其相左的新闻进入传播渠道。美国媒体就严格禁止宣扬危害国家***治的危险因素,对敌对国家及其意识形态则全力抨击和丑化,“电视实现了空前的全国***治化”。“美国人消费相同的电视网新闻,因此社会共识高涨,都把苏联视为共同敌人。”而“美国***府对***治议题和***治行动的观点频繁见诸媒体”。[7]21不仅美国如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奉行这一传播规则。

大众的追求和文化习俗是决定新闻能否传播、传播是否广泛的根本动力。遭到***治压制但人民渴求受阅的新闻,即使被严密封锁,民众也会千方百计从各种隐蔽的渠道获得它。受众对某种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追随,构成新闻传播的信仰空间,适合这种氛围的新闻都在瞬间获得传播优势。西方电视台经常播放议会辩论、各类竞选人相互指责和揭丑,每次都有数百万、上千万人收看,第二天又往往把这种报道作为谈资。把西方的这类热新闻拿到中国电视台播放,观众无疑要抱怨电视台“对牛弹琴,不合其耳”,抵制收看者随之爆棚,西方的热新闻变成冷新闻。

各民族都在一定文化环境下生活,符合本民族文化的新闻,传播空间广阔。诚然,受众对异质文化又总是好奇,“奇闻”也会发生暂短的传播,但难以持久。西方电视关于橄榄球、斗牛竞技的实况报道,每次都有成千上万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中国电视台频繁播出这种新闻,最初一瞥也许新颖,时间稍久立即遭到吐槽。因为这不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元素,不可能在脑髓中永驻。充盈民族文化的新闻,由文化血脉孵化出的天然乐趣,对本民族成员富有难以耗尽的黏着力,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热新闻。

一条新闻一旦被广大公众受阅,标志该条新闻发生了传播,经历信息发送、受众接收与反馈以及媒体的反馈搜集四个环节。信息发送决定受众受阅,而受众受阅又是受众反馈的前提,有了反馈,媒体才能在搜集反馈信息后作出报道调整,预防传播障碍的梗阻。新闻一旦打动受众,传播终点充满意义的共享和互动,品头论足、评说国事,则兴味无穷。

受众受阅了新闻的全部内容,才能发表肯定或反对意见,成为媒体的赞许者或矫正者。新闻如若毫无价值,受众就失去耐心,像扔掉包装盒那样对新闻不屑一顾。冷新闻一律难逃这一命运。作为新闻传播的末端,受众是新闻的需要者,而不是媒体的需要者,他们对付媒体的手段极其简单而奏效,就是毫无吝惜地抛弃它,让媒体失去梦寐以求的顾客。媒介不是没有受众追捧,而是缺少受众追捧的新闻。有了这样的新闻,就会出现通衢广陌的新闻传播景象,不同传播模式则把冷新闻与热新闻赫然地标示出来。

三、新闻传播***景中的四种模式

新闻走向受众并被他们知晓,是以不同传播模式实现的,呈现出不同的传授***景。新闻传播模式对新闻传受路径、结构和受众反馈具有简化、揭示作用,让人们通过简短的概念或***表,获知新闻的传输渠道和掌控受众的规模。K・多依奇指出:“模式能使我们对事物有一个很难从其他方法中获得的整体形象。在这一方面,模式能为各种不同的特殊状态提供一个一般***景。其次是模式具有解释功能,它能用简洁的方式提供如果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8]3依据新闻覆盖空间的大小和走向受众的路线,新闻传播分为一级直达模式、网络二次传播及信息雪崩模式、多路广众人际模式和后续媒介的转载模式等四种。为了节省篇幅,此处不再分列这四种模式的***表。

(一)一级直达传播模式

一级直接传播是大多数新闻的传播模式,又称走向目标受众的直达传播,即媒体将新闻送抵受众后即为传播的终点。这一模式表明,新闻在一定范围被受众选择后,再没有向其他受阅者转传,媒体完成的是一级直接传播。大部分新闻都按照这种模式沿着固定方向走进受众,受阅者从媒介获得新闻后,新闻的空间延伸也就终止了。

关于五一见闻的作文篇6

本刊讯 2月13日,记者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2012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15项工作要点已经确定,继续积极稳步推进非时***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积极稳妥推进***报***刊发行体制改革被列入15项工作要点,将制定出台《关于非法人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我国报刊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

这15项工作要点分别是: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继续积极稳步推进非时***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积极稳妥推进***报***刊发行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推动出版传媒企业集团化建设和上市融资;推进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带建设,培育新闻出版产业新的增长点;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技术融合;积极培育和扩大新闻出版消费市场;大力实施新闻出版走出去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资本有序参与出版活动;落实和完善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各项***策;切实加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于2月15日刚刚公布,新闻出版总署把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放在工作首位。总署提出,将认真抓好《规划纲要》中涉及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工作,结合《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加强统筹协调,实行重大工程项目责任制,尽快制订《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工作分工》,建立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尽快启动并抓好重大新闻出版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全面建立跟踪指导、督促检查、绩效考评工作机制。

今年有两项重点工作将要全面完成,一项是继续积极稳步推进非时***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总署要求,上半年完成列入首批转企改制的非时***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启动并开展第二批非时***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将制定出台《关于非法人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启动学术期刊、非法人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工作。

此外,新闻出版总署还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国报刊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鼓励和支持省级***报及其所属非时***类报刊与本区域地市报刊进行战略合作,鼓励和支持实力雄厚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对本行业报刊出版资源进行整合;支持和推动转企改制到位、具备条件的报刊出版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

今年我国将积极稳妥推进***报***刊发行体制改革;结合开展非时***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报***刊发行新模式,增强***报***刊等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和信息传播能力;选择10个左右已开展或正在开展***报***刊发行体制改革的地区和单位进行经验总结,加以推广;鼓励各级***报组建***的发行公司,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发行时效和覆盖范围;支持***报***刊与邮***部门、大型出版物发行企业或物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整合区域内的报刊等出版物发行物流配送资源,建立完善成熟的营销网络。

为了推动出版传媒企业集团化建设和上市融资,总署制定的《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指导意见》将对加快推动集团化建设提出明确的目标思路和具体的扶持***策措施。

总署要求,今年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推动新闻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一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工作要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工作重点及责任分工,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组的要求和部署,认真抓好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各项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的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的十胜利召开。(王聪盈)

马云、李开复指导创业

中国首届新媒体创业大赛启动

本刊讯(记者 彭波)2月16日,由中国期刊协会、新传媒产业联盟、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首届新媒体创业大赛在北京正式启动。

作为中国第一场传媒领域的创新创业大赛,马云、胡舒立、李开复、薛蛮子、熊晓鸽、倪正东、徐小平等业界精英被特聘为大赛创业导师亲自指导心怀新媒体创业梦想的团队。

据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工程师蒋纯介绍,中国首届新媒体创业大赛以“人文+科技”理念为主线,所有针对精准、细分阅读市场的新媒体、新应用均可参赛,参赛的个人(包括海外留学人员)、开发团队、商业机构需向大赛提品设计DEMO和《创业计划书》。胜出团队将优先获得大赛主办方及其合作投资机构总计过亿的专项投资。

主办方同时表示,对于参赛项目选择的第一条件是主打传媒领域,另外要有互动、社会化等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性,要有可行的赢利模式――即需有创意和市场感,必须接受市场检验。对于新媒体的理解,可以将定位瞄准细分市场,面向小而精的特定人群精准传播,可以在细分行业或者细分传播载体上实现创新。

本次大赛设“传媒梦工场之星”、“新媒体创意之星”、“传媒人才创业特别奖”等奖项,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到今年夏天,“传媒梦工场”将对具备市场前景的新媒体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前8名创业项目将优先获得入驻“传媒梦工场”创业孵化基地的机会,并优先获得 “传媒梦工场”及其合作投资伙伴的专项投资。

未来电视携手PPTV树互联网电视行业新标

本刊讯(记者 彭波)2012年2月21日,未来电视有限公司(中国网络电视台旗下子公司)与PPTV网络电视(聚力传媒旗下媒体)在京联合召开会,正式宣布在互联网电视业务领域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在内容运营及视频云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通过整合双方强大的内容资源,共同打造国内互联网电视内容市场第一联合品牌。

会现场,中国网络电视台总经理助理、未来电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宇霞与PPTV网络电视创始人兼总裁姚欣共同启动合作仪式。张宇霞表示,双方将就互联网电视行业标准展开紧密合作,携手行业伙伴建立中国自己的互联网电视行业终端服务标准、内容分发技术标准等标准体系。

关于五一见闻的作文篇7

【摘要】当前,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进行挖掘和阐发,努力在工作中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不仅是个人提升文化修养之必需,更是岗位职责与使命之所在。

关键词 儒道文化 传统文化 新闻工作

当前,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同志在2013 年8 月19 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般来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儒、道两家的思想差别很大,却互相补充,构成了中国文化积极进取与顺应自然的矛盾统一。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指出:“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

本文不揣浅陋,结合孔子、老子和庄子的一些思想及论述,谈一谈对新闻工作的启示。

一、孔子儒家思想对新闻工作的启示

1、向孔子学编辑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编辑家。他在全面审读、删定和编纂“六经”过程中体现出丰富的编辑思想与高超的编辑艺术,为编辑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编辑实践中,孔子确立的思想主要有:“垂世立教”,达到传承典籍、服务社会***治的编辑宗旨;“信而好古”,热爱传统文化的编辑情怀;“述而不作”的高超编辑手段;“多闻阙疑”的严谨编辑态度等。正因孔子有了这些编辑理念,所以他对“六经”的贡献在于编辑而非著述,也使得古代优秀的诗歌、史实古籍和文化得以传承。比如,《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孔子从三千多篇古诗中编选出来的。孔子在编选《诗经》时坚持了一条编辑原则,即“取其可施于礼义”者。正如《论语》中所载的: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如,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在《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据《公羊传》述,鲁《春秋》的原文是“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即陨星下落如雨,离地一尺而又返回。由于事涉怪诞,故孔子编辑《春秋》时并未记载。再如,针对文化典籍《易经》,孔子以儒家思想来阐发义理而作《易传》,提出“易为君子谋”的思想,把历史上这部卜筮之书上升到哲学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高度。

可见,孔子是通过他的编辑活动,来达到了保存、传播中国文化、宣传***治理想之目的。这对我们当代的编辑工作富有启发意义。

2、儒家新闻学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针对时下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文风不良,甚至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的现象,对孔子《论语》中的一些精辟见解从新闻学的角度作了新的诠释,并称之为“儒家新闻学”。现择其要者摘编如下:(1)学习新闻的动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能从新闻采访写作中得到乐趣与快感的人才是最适合当记者的人。(2)新闻选题: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即新闻的选题要围绕人民的需要来进行,一定要寻找老百姓关心的事。(3)对新闻工作者的***治素质要求:子曰:“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即记者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爱憎分明。(4)新闻的基本要素: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如此,新闻五要素中的三要素就大致清楚了。(5)新闻语言:对一些套话、空话,孔子深恶痛绝:“巧言令色,鲜矣仁。”(6)新闻写作的态度:子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新闻写作要多思考与打磨,做到文简意达。(7)灾难性新闻报道:《论语》中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在发生灾难事件时,记者要有人文关怀,关心的首先应当是伤亡人数,而不是“厩”与“马”。(8)对记者知识结构的要求:子曰:“君子不器。”这正是倡导与培养“复合型”人才。(9)记者的立场: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新闻记者要坚持不偏不倚、公正客观。(10)新闻写作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内容,文是形式。野指粗犷,史指无生气。(11)新闻的时效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12)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3)优秀的新闻佳作:“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好的作品给人以新闻冲击力和莫大享受。

二、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对新闻工作的启示

1、老子新闻学

老子的思想博大深邃,其著作《老子》中体现出冷静、超越、逆向、辩证的思维方式,以及道法自然、守弱尚柔、无为而治的思想,影响深远。作为一门哲学,它对人的启发必然是多方面的。老子所说的“道”,也是我们各行各业的“道”。参照李希光教授的做法,本文对《老子》中的一些精妙思想从新闻工作的角度作一尝试性诠释:

(1)学习新闻的态度:“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就是说,对待工作的态度各有不同,只有那些勤奋努力、掌握规律并落实到行动上的人,才是佼佼者。(2)新闻职业修养:“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知其荣,守其辱。”“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即新闻人要克服浮躁心态,保持清醒头脑;恪守操守,方能捍卫职业荣誉,不辱使命;保持宽厚之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可华而不实。(3)新闻人知识结构:“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意思是,知识越多、面越宽越好,但要学会做加减法,把知识提炼、上升为智慧,明白“大道至简”的道理,执简驭繁。(4)新闻的发现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新闻要深入现场、注意观察,仅凭借或依赖五官去观察世界远远不够,还得动脑用心,用理性与直觉来思考或体悟,才有预见和洞察能力。(5)新闻采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能识人且不先入为主,这是进行新闻采访特别是人物专访时必备的态度与能力。(6)记者要具备辩证思维与逆向思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就要求,新闻人要懂得辩证法,特别是做典型宣传时,要多考虑一些社会背景,注重正确的舆论引导,传递正能量。(7)新闻如何增强贴近性:“鱼不可脱于渊。”“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8)新闻语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9)新闻选题的独特性:“天下万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在进行新闻策划或选题时,做到人无我有,不断创新,才会有独家新闻与独家特色。(10)新闻写作风格:“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即写作要朴实自然、行云流水般顺畅。

2、向《庄子》学说理

庄子之学渊源于老子。《庄子》一书的***治思想,有不少消极的东西,但其文风***恣肆,机趣横生,成为后世文学创作永不枯绝的灵感源泉,对塑造文艺自然主义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产生巨大影响。

(1)事理结合,讲究对比。《庄子》的开篇《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斥鴳笑之曰:‘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作者通过形象的对比,充分说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道理。

(2)选例精当,论证有力。在《应帝王》篇中,作者讲了一则寓言:“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本想以德报德,结果却以杀人报德,说明主观主义害死人,此例最为精当。

(3)描述生动,说理充分。在《山木》篇中,作者讲述:“庄周游于雕陵之樊(丘),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目大于运(直径)寸,感(触)周之颡(额)而集于栗林。庄周……执弹(弓)而留(窥视)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隐蔽)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性命)。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而相召(害)也!’捐(弃)弹而反走。”这个故事,描述生动,说明人往往因眼前利益而障蔽聪明的哲理。

(4)抓住矛盾,逻辑严密。如庄子记述这样一段经历:“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繁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住)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问)奚杀(杀哪只)?”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日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以处?’庄子笑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显然,作者引证的材料前后矛盾,只有辩证折中,方能自圆其说。其说理过程可谓妙趣横生!

除了用来说理之外,《庄子》本身给人的启发也是多方面的,对新闻工作也不例外。如庄子的《逍遥游》启发我们要树立“鹏程万里”之志。《养生主》启发我们学习“疱丁解牛”,掌握规律,在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庄子·外物》篇中“得意忘言”的思想,对我们加深对新闻语言的认识很有帮助。特别是《庄子·外物》篇中的“任公子钓鱼”的寓言,气魄宏大,令人惊叹:任公子以“五十(犍牛)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而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鹜扬而奋髻,白波若山,海水震荡……”这也启发我们新闻人,在小水沟里是钓不到大鱼的,只有深入生活的大海,才能钓到新闻的“大鱼”。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当前互联网和信息终端技术飞速发展、新闻媒体正面临重大转型与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回眸传统文化,向孔子、老子、庄子学智慧,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不管形势如何风云变幻,但新闻的本质不会变,“内容为王”的核心也不会变。

关于五一见闻的作文篇8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 学生 媒介角色

迈入21世纪后,新闻学与传播学由于其研究主体新闻传播活动在国家的***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虽然新闻传播学在我国仍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但目前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显学”,学习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的在校学生成为了建设中国新闻事业的生力***和后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这些在读的学生为“准”新闻人。

作为“准”新闻人,这些新闻传播学在读学生对于新闻价值取向、媒介角色认知、新闻社会功能等这些新闻专业命题的认识不仅关乎以后新闻报道的风格和内涵,也会影响未来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

其实,自从Johnstone、Slawski与Bow-

man在1976年出版分析新闻人员的经典著作《新闻人员:美国新闻人员与他们的工作之社会描绘》后,新闻人员研究就成为了新闻学者重视的研究课题①。其中,在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是罗文辉、陈韬文、潘忠***、李金铨等以港台学者为主的研究人员,他们在2004年合作出版的《变迁中的大陆、香港、台湾新闻人员》一书中,第一次比较了香港、大陆和台湾新闻从业者的媒介角色观差异。

一、研究方法

鉴于广州暨南大学是一所面向海内外的侨校,就读学生除广东省籍外,还有来自内地其他省份和港澳台地区的学生,调查对象涉及面较为广泛。可以作为一份样本,对了解他们对媒介角色的认知起到一点帮助。

在专业设置上,暨南大学对于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设置较为齐全,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等专业和传媒经济学方向;此外,人才培养体系涵盖本科、科学学位硕士、专业学位硕士以及博士、博士后。因此本次调查的问卷主要选择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放。

本次调查共派发问卷400份,回收370份,回收率为92.5%;有效问卷为364份,有效样本比例为98.39%。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男性占21.4%,女性占77%。受教育状态方面,本科在读占49.2%,硕士在读占48.1%,博士在读占0.8%。专业分布较集中于新闻学占41.4%,广播电视学占16.5%,传播学占7.6%,广告学占6.5%,编辑出版学占3.5%,其他新闻传播类(主要指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占22.4%。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问卷中考察新闻媒介社会功能所使用的量表,借鉴了罗文辉和陈韬文等学者针对台湾、香港和大陆新闻从业者调查时所使用的量表②,并在此量表基础上作出了符合实际需要的改动。一是,原量表中“成为市民的喉舌”改动为“为民发声,反映民意”,因为在中国大陆地区,关于“喉舌”普遍认同的说法是“***和***府的喉舌”,而无“市民喉舌”一说,因此替换成了与此同意的其他说法,以免引起调查对象理解的歧义。二是,罗文辉和陈韬文使用的是5个等级的李克特量表,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新闻传播学在读学生对媒介角色的认知情况,本研究采用的是4个等级的李克特量表,删除了“中立”选项。

1、新闻传播学在读学生的媒介角色认知

数据显示(见表1),总体上,新闻传播学在读学生都认同量表中媒介所应承担的18种角色。其中,学生们最看重的媒介角色首先是“推动社会改革”(mean=3.44),其次是“迅速地为大众提供新的信息”和“对复杂的问题提供分析与解释”(mean=3.43),再次是“对***府***策作出解释”(mean=3.41)。相比之下,他们最不看重的媒介角色依次是“为市民提供娱乐和休闲”(mean=3.04),“报道最大多数市民感兴趣的新闻”(mean=3.11)和“教育群众,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文化”(mean=3.12)。

由此可见,在读学生偏向认同分析解释、报道事实和提供信息的媒介角色,学生们较为接受媒介“宣传者”的角色,媒介功能定位于替***和***府向人民传达和解释***策,辅助***策的开展和实施。相对来说,质疑批评者的角色较弱,知识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角色最弱。

本研究与罗文辉和陈韬文对大陆记者的调查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他们的研究发现,受访大陆新闻人员认为最重要的三种媒介角色依序为“迅速地为大众提供新的信息”(mean=4.63),“帮助民众了解***和***府的***策”(mean=4.48),“依据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mean=4.46);最不看重的三种媒介角色依序为“质疑并批评工商界的言行”(mean=2.96),“质疑并批评***府官员的言行”(mean=3.05),“质疑并批评企业的言行”(mean=3.10)③。

从中可以看出,以“90后”为主体的高校新闻传播学在读学生与“60后”、“70后”、“80后”的新闻从业者对媒介角色认知的重要性先后次序不尽相同。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涉及成长环境、学***历、工作经历等不同因素,这有待以后通过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进行更进一步探究和验证。

对新闻传播学在读学生的媒介角色各子项进行归类,可分成五类:第一个因素由质疑企业言行、质疑社会团体、质疑***府言行3个子项建构成“批评与质疑”(mean=3.23,SD=1.49,Cronbach´salpha=.93),指新闻媒介和***府及企业呈现相对对立关系,具有批评与监督的功能;引导公众舆论、实现权力监督、为民发声、推动社会改革和声援社会弱势团体5个子项构成第二个因素“鼓吹民意”(mean=3.37,SD=1.19,Cronbach´s alpha=.87),指媒介应扮演引导民意、推动社会改革、声援社会弱势团体与实行权力监督的角色;子项包括迅速提供信息、依据事实报道和阻止流言散播,形成第三个因素“资讯散布”(mean=3.40,SD=1.00,Cronbach’s alpha=.83),指新闻媒介报道新闻时应以中立客观的立场,公正报道新闻,并尽力查证事实;第四个因素由解释***府***策、帮助了解***策、讨论形成***策、提供分析解释4个子项构成“解释***府***策”(mean=3.39,SD=1.02,Cronbach’s alpha=.89),指对***府的***策提出解释,帮助民众了解;最后一个因素“文化与娱乐”(mean=3.09,SD=1.21,Cronbach’s alpha=.85)由提供娱乐休闲、提升知识与文化、报道最多公众感兴趣的新闻组成,指媒介应提升民众的文化水准,并提供娱乐和休闲。

结果显示,对五种媒介角色因子的认知排序中,受到系统理论化教育的新闻传播学在读学生最为认同的是“资讯散布”角色,对新闻报道社会功能的期待和自觉是以真实、客观、准确记录和传播新闻消息为基础的。在这一点上,“准”新闻人跟一线新闻从业者并无差别,罗文辉和陈韬文的研究发现大陆新闻人员认为最重要的媒介角色同样是“资讯散布”(mean=4.46)④。可见,大众传媒传播消息资讯的基础功能获得了大家的一致重视。

其次,新闻传播学在读学生比较看重的是“解释***府***策”;再次是“鼓吹民意”;与媒介认知各子项相一致,“批评与质疑”角色较弱,最不看重的媒介角色是“文化与娱乐”。

2、影响新闻传播学在读学生媒介角色认知的因素

采用***样本T检验的方法检测性别对五种媒介角色认知的差异。由表2可见,新闻传播学在读学生性别之间对“资讯散布”和“解释***府***策”两种媒介角色的认知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鼓吹民意”、“批评与质疑”和“文化与娱乐”三种角色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

可见,基于男女生在大学专业学习上使用的教材理论大同小异、老师的理念具有一致的方向性、全国的学习环境大致相同等情况,对于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基本功能,以及媒体在我国作为***和***府喉舌的定位等这些事实,学生们都具有相同的认识。

而导致学生们在其他三种媒介角色认知上差异的因素则有待通过深度访谈、焦点小组等质化方法进一步深入考察。

采用***样本T检验的方法检测受教育状态对五种媒介角色的认知差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本科在读的学生和硕士在读(含博士)的研究生对五种媒介角色的认知上没有显著差异,因此个人受教育状态对媒介角色认知没有显著预测力。学生们并未长期参与到新闻岗位的一线工作,他们的媒介角色观不因学习年限的长短而产生不同。

三、结论与探讨

研究结果显示,在五种媒介角色分类认知中,新闻传播学在读学生最为认同的是“资讯散布”角色,最不看重的是“文化与娱乐”。具体而言,学生们最看重的媒介角色首先是“推动社会改革”,其次是“迅速地为大众提供新的信息”和“对复杂的问题提供分析与解释”,再次是“对***府的***策作出解释”。最不看重的媒介角色依次是“为市民提供娱乐和休闲”、“报道最大多数市民感兴趣的新闻”和“教育群众,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文化”。

在探究人口因素对于是否影响媒介角色认知上,研究发现性别对“资讯散布”和“解释***府***策”两种媒介角色的认知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对“鼓吹民意”、“批评与质疑”和“文化与娱乐”三种角色认知呈现显著性。本科在读和硕士在读的受教育状态不对媒介角色的认识产生显著差异。

“90后”的新闻学生以及未来的“00后”都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在当今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期,更加不能忽视新媒体对他们的影响。因此,今后关于媒介角色的研究,要特别引入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罗文辉、陈韬文:《变迁中的大陆、香港、台湾新闻人员》[M].台湾巨流***书公司.2004:305-307、187-188

关于五一见闻的作文篇9

[关键词]新闻实践;新闻发现

[中***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101 — 02

新闻发现是新闻工作者***治水平、业务素质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然而在新闻实践中,难度最大的是发现,日常新闻业务琢磨最多的是发现。实践迫切需要发现新闻的科学方法。

发现是客观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的关键。客观事实并不能自己成为传播媒体的报道,没有人发现,无论具有多大新闻价值的事实也永远成不了新闻。新闻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不是客观世界的全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将千类万汇的客观事物中的一些事情传播开来,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发现。

新闻发现是要对事实传播价值进行识别,对事实宣传价值进行判断。通过发现,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的信息值和评价值,发觉新闻的时事价值和历史价值。采访过程固然是发现新闻的过程,但新闻发现不只存在于采访过程中。新闻发现贯穿在采写、编辑的全过程中,是要搜寻、掘取的。

有人说,整个新闻思维归结起来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写什么是新闻发现问题,怎么写是新闻表现问题。提高新闻发现能力是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承认认识的能动性——人的一切认识都是有主动性的。在新闻实践范围内,认识的主体是人(新闻工作者),认识的客体是新闻素材。人在自觉的活动中,都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一名新闻工作者缺乏主题性的人难以发现新闻。

新闻发现既然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也就必然有其内在规律可循。人的认识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掌握其客观规律的物质运动,而没有不具备客观规律的物质运动。

剖析新闻发现的具体运作过程,主题能动地认识客体,通常有这样一些思维内容:1.面对某一事实材料,迅速判断它有没有新闻;2.面对某一新闻素材,迅速判断它是一则什么新闻,其新闻价值多大,多大范围的读者会对它感兴趣,从哪一角度组织材料才能充分体现出新闻价值,怎样报道它才能最大限度吸引读者注意力;3.面对许多新闻事实,迅速判断哪个重要哪个次之;4.面对一时无新闻的材料,辨认其发展变化趋势,把握新闻“生长点”;5.面对无关紧要的新闻材料,辨认其可能引发重要新闻的因素等。

一、要有识见能力

做过五十多年记着的冯英子曾著文称: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是识见,是那种通过事物的表象去认识它的本质的能力,是对事物发展和未来的识断能力。

新闻报道是经过记者发现、选择后的事实,而记者对事实的发现、选择是由其识见所支配的。记者识见的最终物质体现,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新闻报道。换言之,新闻作品是记者识见的外化、物化。有识见才能有所发现,识见独到,报道才有新意,识见深刻报道才有分量。

报界有这样的说法:可读性是报纸的生命,思想性是报纸的灵魂。作品的思想性是由作者的识见所决定的。思想独到是记者的第一素质。而新闻工作者的识见依赖于问题意识。要以新闻工作者对人生、社会、对所有客观事物的总体把握、理解、识断社会***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抓问题。许多时候,许多反面问题,从全局出发,从大局出发,即使不能报道,把握它也很有用处,它会使自己在抓正面问题时更有力量。

借用人家的思想、智慧,是记者便利地增长识见的方法。对记者来说,每一天的报道对象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新的、陌生的,记者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专门研究。采写新闻的过程实际就是学习积累的过程。积累思想的途径很多。请教专家、学者、权威人士,翻阅有关方面的材料、著作、论文,应当是记者的家常便饭。

二、要有批判精神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没有批判就没有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新闻所需要的批判精神,一是指这样一种思维和心理状态;遇事反问一句“是这样的吗?”二是指那种不轻信现存结论、不怯于且善于生出否定意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风格。

一位曾经获得范长江新闻奖的新华社记着说过:记着笔下有财产千万,记着笔下有毁誉忠奸,记着笔下有是非曲直,记着笔下有人命关天。新闻工作者的这种责任感不仅来自良好的教育,也靠各种社会实践的积累。

三、要有事件意识

从记事的角度讲,新闻与历史相同。不管是记载历史,或是采写新闻,都着眼于“事”字。人类今天所作所为所遭遇的事情,新闻和事分不开。事件意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必备素质。

看新闻,人们印象最深,记忆最长久的,也是那些重大事件、典型事件。

新闻的使用价值在于,告诉读者所生存的这个地方、社会、世界及大自然乃至宇宙,发生了什么与他们有关、值得他们关注的事。抓新闻就是盯住社会上发生的大事。

任何事都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礼记·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记事就是要告诉人们事情的本末始终,即告诉人们何事何时何地何因何果。专业就是新闻的五要素。新闻主要是写事,写典型的事,即使写人也是依事写人,终究离不开大量的事。新闻的个性就是追求特别,注视变动,崇尚新奇。这种理论共识是新闻工作者锻炼和树立“事件意识”的认识论基础。

记者有没有“事件意识”,对采访对象叙述事实角度的引导会呈现很大差异,所采集和发现的新闻感染力也会大不一样。

事性新闻数量大,是中国新闻的一大特色。非事件性新闻不像事件新闻易于公众关注,可读性感染力差。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提高非事件性新闻报道水平。用“事件意识”改造非事件报道,化“非事件”为“事件”,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于五一见闻的作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府决策部署,围绕“五城同创”工作目标,广泛运用新闻舆论宣传、社会宣传、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五城同创”的目的意义、创建标准、创建措施,大力宣传“五城同创”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统一全市人民的思想,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五城同创”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创建工作合力,营造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

二、宣传重点

1、大力宣传“五城同创”的重大意义和工作目标,使广大市民充分了解“五城同创”对于加快发展、建设魁力__、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把广大市民的思想统一到创建任务上来。

2、大力宣传市委、市***府的决策部署,宣传市“五城同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各专项创建指挥部的创建措施,告知市民“五城同创”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利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和进行监督。

3、大力宣传各县区、市直各部门贯彻执行市委、市***府决策,落实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工作的有关情况,宣传创建工作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做法,推广经验,指导工作,推动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4、大力宣传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报道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五城同创”工作的生动事例,营造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5、大力宣传“五城同创”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所取得的成效,使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创建工作成果,激发群众支持和参与“五城同创”工作的热情。

6、根据创建工作目标进度,大力宣传各专项创建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进展情况。

三、宣传方式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原则,把宣传内容与群众需求统一起来,把传统宣传手段与现代宣传方式结合起来,多层次、分阶段、全方位开展创建宣传工作。

各新闻媒体开设“五城同创”专版、专栏、专门时段,刊播创建宣传标语口号,跟踪宣传报道各种创建主题活动,制作创建访谈类节目,大力宣传创建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先进事例,对实施“五城同创”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责任单位进行曝光报道,对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报道。制作反映我市创建(创建前城市面貌、创建工作进程和创建后城市面貌)电视专题片,充分展示城市良好形象与“五城同创”成果。利用互联网大力宣传“五城同创”内容。加强与省以上新闻媒体的联系,及时向省以上新闻媒体报送新闻稿件,推出一批我市“五城同创”的好做法及成效的相关报道。

在城市重要位置(如出入市口、广场、火车站、汽车站)设大型创建主题广告宣传牌,营造创建舆论氛围。在城区主次干道及主要路口增设公益性广告牌。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张贴创建广告标语。火车站、汽车站、星级宾馆、广场、商场电子显示屏幕,坚持全年性标语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沿街单位在集中宣传月期间悬挂软体宣传条幅,有条件的单位制作墙体宣传广告,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中大力开展“五城同创”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电子幕、黑板报、橱窗或宣传画廊等阵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各级***中心组要把有关“五城同创”工作的领导讲话和文件纳入学习计划,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宣讲。召开以“五城同创”工作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着眼创建工作实际,深入研讨“五城同创”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挥***校等理论宣传阵地作用,通过读书会、撰写论文和有奖征文等形式,做好“五城同创”的理论宣传工作。召开“五城同创”理论与实践工作座谈会,总结“五城同创”的理论成果和有益经验,探索创建工作的新形式和新方法。

在社区利用市民学校宣传创建知识,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普遍设立社区、小区创建宣传橱窗、宣传栏,定期、及时刊登创建内容,普及、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各创建指挥部适时邀请创建专家学者作创建工作讲座,使广大市民充分知晓创建的标准和任务。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广大市民积极争当文明市民、倡树文明新风,不断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增强全民参与创建的责任感。

在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开展***府部门、***单位文明行***、文明***和窗口服务行业规范化服务活动;开展各种

形式的文明礼仪竞赛活动;组织广大学生、团员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沿街“五小”店铺开展创建宣传活动;开展“五城同创”万人行活动,清理居民小区内小广告,清除白色垃圾、卫生死角;在学校、家庭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我与父母比做文明人”活动;组织城区各单位开展星期五义务劳动活动,进行卫生大扫除;开展“魁力漯河”杯五城同创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四、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各县区、各部门、各新闻媒体要精心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抽调精兵强将,投入人力、物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宣传实践活动,安装足够的创建广告、标语,安排足够的时段、版面,开设好专题专栏,灵活报道形式,不断增强报道的效果,做到电视天天有创建***像,广播天天有创建声音,报纸天天有创建文章,城市处处能见创建标识。各县区、各部门、各新闻媒体要结合本单位创建目标,制定各自宣传工作方案要对照宣传重点和宣传任务,分别制定详细方案,于 月 日报送市“五城同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突出重点。要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为出发点,以城市综合整治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版面对创建工作重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遭,力求形成舆论高潮。

3、广泛发动。通过专访等宣传形式,让相关部门负责人谈思路、谈看法,积极邀请城市形象设计专家、城市建设者、城市维护者和普通市民参与,开展讨论,剖析原因,争取社会备界的广泛理解和支持,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4、贴近群众。宣传内容要增强针对性,视角要低,切入要准,形式要灵活,从群众关注的事入手,从司空见惯的现象来分析,以小事栓释大道理。要关注市民呼声,积极发动群众参与。

五、保障措施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五一见闻的作文10篇

学习

一曝十寒的故事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一曝十寒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一曝十寒对应的下一句,十曝十寒的故事。韩太跟小野来到这家商场,是为了观看一场儿童话剧。作为文坛才子与中戏高材生组成的伉俪,韩氏夫妇自然懂得文艺细胞要从娃娃抓起的道理。全心沉浸地观看了一

学习

孤单的呼吸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孤单的呼吸10篇,内容包括孤单的呼吸是李炜唱的吗,孤单的呼吸是哪年的。在空间光孤子的研究当中,非局域孤子非常引人注目。非局域空间光孤子是存在于空间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的光孤子,本质是光场与非局域介质相互作用,介质的

学习

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内容包括项目管理研究生论文,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论文。教学计划管理是医学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指教学计划的实施和管理。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文件,是培养人才的总

学习

刑事司法制度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刑事司法制度模板,内容包括刑事司法政策准确适用,刑事法律制度的思维导。二、“流水作业”的司法模式美国学者赫伯特帕克曾提出过著名的“正当程序”(DueProcess)和“犯罪控制”(CrimeControl)的诉讼模式理论,并以所谓的“跨栏赛

学习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清明节的由来10篇,内容包括关于清明节的长篇来历简说,清明节的由来简短故事。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

学习

亲人离去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亲人离去10篇,内容包括亲人离去悲伤文案有声,佛说亲人离去。我们亲爱的长辈,从小抚养我们长大或者点拨我们的人生道路。有一天他们却撒手而去,不论我们怎么痛哭,怎么伤心,他们再也听不见,没有回应。他们或因病痛或因意外,我们作为

学习

作文我的新老师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我的新老师10篇,内容包括作文我的新老师500个字,我的新老师作文1篇。4、还有一次,饶老师叫饶之秋回答问题,他低着头慢慢地站起来,结结巴巴地回答着,声音小得像蚊子一样,同学们哄堂大笑,他把头埋得更低了,脸红得像一个红苹果。

学习

春联的种类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春联的种类10篇,内容包括春联的种类和特征,春联的分类整理。师:是啊,同学们,新年之时,我们享受着先辈的恩泽;佳节之际,我们沐浴在浓浓的春意之中。(出示:春联,也叫“门对”“春帖”“对联”,它源于桃符,起于宋代,盛于明代、清代。它以工

学习

幼儿园设计方案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设计方案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案,幼儿园方案设计说明范例。1、练习拍球,锻炼上肢力量,促进孩子动作的灵活性及协调性。2、体会集体合作做游戏的乐趣。3、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4、让幼儿初步具有

学习

亲情电话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亲情电话10篇,内容包括亲情联系电话100例,亲情电台文本。

学习

做家务的感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做家务的感受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做家务感受,做家务的感受10篇。我信心满满的将水池放满水,把衣服泡进去,一切准备就绪,便拿起肥皂,将衣服的左下角平摊在水池边上,让肥皂在上面刷油漆般的抹来抹去。这时妈妈走过来,指着水池里的衣

学习

我喜欢的一则格言作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我喜欢的一则格言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作文400字,我喜欢的一则格言作文。通过这件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便成了生活对我启迪的格言了。广东省揭阳市试验区港口小学六年五年级:陈思涵

学习

小学说明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说明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说明文阅读10篇,八上说明文阅读十篇。1.运用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假如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也会好些。如教学《中国石拱

学习

睡词组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睡词组10篇,内容包括睡觉词组分析,睡字词语大全。“困”是吴方言中的一个常用词,其意义约等于普通话中的“睡”。但事实上使用“困觉”字表示“睡觉”义的不只吴方言区,据调查,湘方言区、赣方言区都有使用“困觉”的现象。由于

学习

作文我的新老师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我的新老师10篇,内容包括作文我的新老师500个字,我的新老师作文1篇。4、还有一次,饶老师叫饶之秋回答问题,他低着头慢慢地站起来,结结巴巴地回答着,声音小得像蚊子一样,同学们哄堂大笑,他把头埋得更低了,脸红得像一个红苹果。

学习

中秋节吃月饼的作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吃月饼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买月饼作文,中秋节月饼借物作文。据说,关于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最早形成时期,史籍中没有十分确切的记录,其实,月饼成为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最初,月饼是用来祭供月

学习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家乡的景物作文300字,介绍家乡风景作文。第一站是西岳华山,初中时就读过“山河表里潼关路”的诗句,华山之险,历来称颂。在周围黄土高原的大背景下,华山的岩石变得十分突出。黄土的中心竟是一座

学习

雨中漫步作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雨中漫步作文10篇,内容包括雨中漫步随笔作文,雨中漫步作文。站在玉苑大门不远处,我立刻被由三个高高耸立的门楼组合成的玉苑大门和它两旁的两只用玉雕刻而成的玉狮子深深所吸引,真是气势磅礴。你看那两只玉狮子,姿态各异,尽显可

学习

清明节作文二年级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节作文二年级10篇,内容包括清明节作文二年级100字,清明节二年级作文200字。二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片3二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资料:清明节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

学习

以中秋为主题的作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以中秋为主题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以中秋为话题的作文10篇,以中秋为题的作文。1魏晋诗歌中悲秋主题的衍变在魏晋以前,悲秋诗歌的主题一般包含三大类,分别是思乡类、壮志难酬类以及女性哀怨类等,以思乡类为例,在《古诗十九首》《

学习

初三励志作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初三励志作文10篇,内容包括初中励志作文范文,初中作文励志素材。2.两眼一睁,开始竞争。3.把握一个今天,收获两个明天。4.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5.不经风雨,怎见彩虹。6.每天进一步,踏上成功路。7.诚实、朴实、踏实。8.古之成大

学习

关于成长的烦恼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成长的烦恼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成长的烦恼作文优秀范文,成长的烦恼作文100字。Troublehasbeenbotheringme,Ireallywanttotellallparents:ourwingsisstillveryyoung,dontbetoomuch.Putpressureo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