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篇1
清明踏青由来
踏青又***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春和景明,正是人们出户郊游“胜日寻芳”的好时节,所以国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不过,这一习俗的形成最初却不是因清明节,而是与早于清明的上巳节有关。
所谓上巳,原指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旧时风俗因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xì)。另据《宋书·礼志》:“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可知,曹魏以后,上巳节固定为每年的三月三日。
上巳日,古人多到水边春游祭祀,除灾求福,主要是祈求人类的繁衍。这天,已经憋闷了整整一冬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集体在水边举行仪式,祭祀主管婚姻和生育的神灵。所以,这个时候也是那些多情男女相会求偶的“春宵一刻”。此外,两个氏族之间也往往借上巳节日在野外相聚,搞些对歌、跳舞的活动,沟通彼此的感情。后来,上巳节演变成郊外踏青游春,水边宴饮赏春的节日。
由于上巳距寒食、清明皆较近,上巳郊外踏青的习俗便延续到清明节后。你想,谁不喜欢醉身于自然去漫赏无边的春*呢?所以,清明踏青寻春便成为历代文人下笔的题材。
实际上,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清明踏青好处多多
改善血液循环。清明时节,气温转暖,郊野春游,做些轻微活动,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和筋键的活力,灵活百骸,使气血运转,***动脉血循环得到改善,是强心最佳法。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篇2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日期间,我跟家里人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山上人头攒动,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纸钱(冥币)燃烧过后的灰烬。我想,这么多的纸张被烧掉了,多浪费啊!如果变成作业本都够我用好多年了!于是,我对今年清明节人们烧纸钱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 查
我调查了外公所住的村子里10户人家今年用于扫墓的花费,其中单单用于买纸钱的花费是这样的:20元以下的有3家,40元的有5家,50元以上的有2家。平均每家人要花费大概36元买纸钱。
分 析
清明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我们有用放鞭炮、烧纸钱、焚香烛的习俗来祭拜祖先,所以,许多人在扫墓、追思先人的时候也花费了一笔钱。外公住的村子里有住户35户,那么,今年全村人用于清明节燃烧纸钱的费用就是1260元。全县如果按50000户人标准算,今年烧纸钱要花费180万元。这足以建设好多所希望小学了!
结 论
我不赞成清明节祭拜祖先时燃放鞭炮、烧纸钱。原因有:
1、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还会白白浪费许多的金钱。
2、大多数人在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不会注意脚下的花草,直接在草地上烧,会把花草和小树烧死。
3、有时忽然一阵大风就把燃烧的纸钱吹到干燥的草丛中,引发森林大火。
总之,我发现清明节燃放鞭炮、烧纸钱的习俗有很多不好之处,而且会浪费掉宝贵的金钱。
建 议
我建议大家清明节文明祭祖,自觉行事,花费尽量不要超过10元以上。有关部门也要鼓励人们节俭祭拜,绿色扫墓,比如可以用种树栽花的形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
清明节调查报告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上坟的经过不具体)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清明节调查报告
上已节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已日,在周朝以前就有了:郑国之俗,三月上已,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风俗通》)到了魏晋以后,就统一在三月三日过上已节了:三月三日为上已,此是魏晋以后相沿,汉犹用已,不以三日也。(明《五杂俎》) 但仍有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之俗的延续,就是曲水流觞,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再说寒食节,稍晚于上已节几日,据说是起源于晋文公重耳烧死介之推的故事,这天是三月五日。后人为纪念介之推,就禁火寒食(古时长达一个月)。又说晋文公取介之推死时抱住的那棵树的木头制成木履,穿在脚上,时时想念,这就是古人尊称对方为足下的由来。
寒食节的第三天才是清明节,唐朝禁火甚严,官府还派人到民间检查,用羽毛插入炉中,如若变焦,以死罪论。因此老百姓在几天前就得先备下糕、粿之类。要到清明节晚上,才由宫中传出火炬:内宫初赐清明火(唐 韦庄),第二天的火就是新火了:朝来新火起新烟(唐 杜甫)。
现在说清明节。现在人多不过上已节和寒食节了。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朔为三大鬼节,那么清明最具特色的活动当然是扫墓了,各地大致一样,说说我老家仙游的风俗。在家里要在祖宗遗像(或牌位)前上供。到了坟地,除草添土,摆上供品,右侧的后土也要摆供品,然后点香烛、烧纸钱、放鞭炮: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宋 高菊卿)接着就按辈份高低依次在坟前跪拜,祈求祖宗保佑,仪式基本结束。接下来就是大家围着吃供品,说这是祖先赐予的,如这时有路人经过,可以邀其同享或给他点吃的。在供品里除了酒肉水果,花生是不能少的,生和丁在兴化语是谐音的(福州方言称花生,兴化方言称地生,闽南方言称土豆),吃了花生就是添丁,生男孩,人丁兴旺,一定要吃的,如有未到场的,就要带几个给他。兴化人除清明节扫墓,冬至也扫墓,一年两祭。清明前,冬至后,意思是说清明日扫墓,也可以稍前几天,冬至日扫墓,也可以稍后几天。
清明还吃清明粿,是用野地里的一种草(俗称清明草,也叫波波草,因此做出来的粿也叫波波粿)榨的汁和米粉做成的,因此是绿色的。这种草只在清明时长的很旺,平时却少见。据说是清凉解毒,还真是绿色食品。我只买过,吃过,不知怎么做法。有会做的朋友吗,补充一下。
清明节还有插柳的习俗,说柳可辟邪却鬼,术曰: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也许是爱佛教的影响,观音菩萨就是用柳枝沾水济度众生。还有一种说法:清明不带柳,死在黄巢手。据说黄巢起义,以清明为期,以带柳为号。
此外,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唐玄宗李隆基就称荡秋千为半仙之戏,南方人更把清明节当作踏青郊游的活动日。
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则多藉此踏青郊游。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斗鸡、荡秋千等活动。此习俗也流行于白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
清明节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 节气清明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 清明节是哪天? 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上网 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据春分点的变化而变化。
(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不同。
(三)原来清明节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节人们纪念先人,同时也要多多植树。
现在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节用火,要多多植树,在文明社会里,我们要迈向小康社会,让文明、卫生、科技伴我们成长!
清明节调查报告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篇3
[关键词] 降钙素原;白介素-6;C-反应蛋白;感染
[中***分类号] R68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3-001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PCT, IL-6, and CRP on early infections after joint replacement therapy. Methods 115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the treatment of joint replacement therapy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5 patients who were infected after the therapy were assigned to the infection group, and other 110 patients who were not infected were assigned to the non-infection group. Serum PCT, IL-6 and CRP levels were tested via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immunochemiluminometric assay, ELISA method and automated immune perspective turbidimetry in all patients. Results On the first day after the surgery, serum PCT, IL-6 and CRP levels in the infection group and non-infec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surgery(P
[Key words] PCT; IL-6; CRP; Infections
关节置换术是利用外科技术将人工关节假体植入体内,替代患病关节达到减缓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1]。近年来,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不断完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但是术后感染是关节置换术的严重并发症,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而且需要反复手术***,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2,3]。因此对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进行早期诊断,能够及时控制感染改善预后,提高手术成功率。但是目前由于术后早期感染临床表现比较隐匿,加之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手段,使得早期诊断比较困难[4]。临床研究发现,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与炎症密切相关,可作为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参考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骨科进行关节置换术***的115例患者,术后共5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感染组),110例患者未发生感染(未感染组)。纳入标准:首次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液、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为阳性,未见其他部位感染;排除标准: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长期服用免***抑制剂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患者,合并其他部位严重者[5,6]。感染组男3例,女2例,年龄37~68岁,平均(51.28±7.92)岁,髋关节置换术3例,膝关节置换术2例;未感染组男67例,女43例,年龄37~69岁,平均(51.31±7.94)岁,髋关节置换术71例,膝关节置换术39例。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入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术前检查,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关节置换术***,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7]。
1.2 检测方法
于术前及术后1、3、7 d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在4℃下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并于-80℃保存待检。PCT采用双抗夹心免***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试剂盒由德国BRAHMS公司生产;IL-6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由加拿大YES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CRP采用全自动免***透视比浊法定量检测试,试剂盒由美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8,9]。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准确记录所有患者的PCT、IL-6和CRP在各个时间点的水平,并备注详细的患者信息。
1.3 感染诊断金标准
出现与假体相同的窦道或伤口;术中见关节内有脓液;关节或假体周围组织≥2 次培养出同一微生物;X线显示出血假体松动、局灶性溶骨等征象;PCT>1.5 μg/L;IL-6>100 ng/L;CRP>10 mg/L[1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各项检测指标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估,P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术后第1天,感染组患者与非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IL-6 和 CRP 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
2.2 PCT、IL-6 和 CRP单独检测与PCT+IL-6+CRP联合检测的灵敏性与特异性
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来计算PCT、IL-6 和 CRP 的灵敏性与特异性,见***1。将PCT>1.5 μg/L、IL-6>100 ng/L、CRP>10 mg/L分别作为诊断临界值,PCT+IL-6+CRP联合检测的灵敏性为96.21%,特异性为86.32%,均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查的灵敏性及特异性,PCT的诊断灵敏性为88.24%,特异性为81.49%;IL-6为87.53%、82.25%,CRP为82.14%、72.31%,见表2。
3讨论
关节置换术是***髋、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手术创伤大、异物植入以及局部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易引起术后感染[11]。虽然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完善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使得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但术后感染一旦出现,患者往往需要二次返修方可治愈,感染无法有效控制的患者甚至需要截肢[12]。目前,对于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细菌培养、影像学表现等方式,但是采用这些诊断方式确诊术后感染,患者往往已经进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因此密切关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早期诊断***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血清标志物检测的应用逐渐广泛,其中血清PCT、IL-6 和 CRP 在术后感染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因此常作为血清指标用于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13]。
PCT是一种甲状腺C细胞产生的由116个氨基酸组织的糖蛋白,是降钙素的前体肽[14]。PCT在人体血清中以游离形式存在,正常人血清的PCT含量极低,通常
IL-6 是由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等合成分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是非常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IL-6能够激活中性粒细胞,加剧炎症介质的产生。当出现感染症状后,IL-6迅速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使得血清中IL-6水平迅速上升,一般情况下在术后2~3 d时IL-6即可达到峰值,如果未出现感染在高峰期后可迅速回落[17]。IL-6还是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与机体创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因此检测其血清浓度变化能够尽早了解全身炎症的感染情况。周升新[18]研究指出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IL-6明显增加,于术后1 d达到峰值,并于术后3 d开始下降,表明术后第3天是控制感染的关键时期,如能控制住则能够有效防止感染,如未采取有效措施IL-6浓度将会继续升高。Stahelova A等[19]研究指出如果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血清IL-6出现持续升高,提示发生人工关节周围感染可能性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IL-6于术后3 d达到峰值,经***后水平迅速下降,与国内外研究相一致。同时,本研究以>100 ng/L作为阳性临界值,IL-6的灵敏性为87.53%,特异性为82.25%,对于早期检测术后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CRP是由肝细胞分泌合成的急性期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关节置换术后引起机体的防御反应,血清中的CRP浓度迅速升高,在2~3 d达到高峰。但是CRP对感染的特异性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急性排异反应都能够引起CRP的浓度上升,即便炎症刺激机体,肝脏在数天内仍会产生较多的CRP。高建清等[20]研究表明骨折患者术后CRP的特异性为69.2%。本研究结果表示,两组患者在术后1 d时CRP水平均明显升高,表明手术刺激机体导致CRP的水平升高,与感染关系不大,感染组患者持续升高,而非感染组也持续在较高水平,表明CRP的特异性一般,本研究中CRP的特异性为72.31%。而联合检测血清PCT、IL-6、CRP的灵敏性为96.21%,特异性为86.32%,高于任何单一项指标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综上所述,关节置换术后动态监测血清PCT、IL-6、CRP水平,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术后早期感染的检出率,特别是对于术后患者血清PCT>1.5 μg/L、 IL-6>100 ng/L、 CRP>10 mg/L时应该积极预防早期感染。由于本研究术后感染病例较少,对于因并发症和创伤导致的CRP、IL-6水平升高的患者缺乏相关的感染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对于此类患者血清PCT、IL-6、CRP水平的早期感染诊断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马承斌,袁宏谋,赵广,等. 白细胞介素- 6 和C 反应蛋白水平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前后的临床意义[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0):80-82.
[2] 万永鲜,张忠杰,陈歌,等.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诊断与***的临床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10):1117-1118.
[3] 张***,杨东. 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9):601-610.
[4] 杨国虎,蒋丽媛,高正君.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6):4150-4154.
[5] 方策,赵其纯,尚希福. 降钙素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切口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 安徽医学,2014, 35(5):599-601.
[6] 冉学***,覃勇志,蒲川成,等.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措施[J]. 临床骨科杂志,2015,18(1):38-48.
[7] 杨羚,廖海涛,韦义萍. 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关系[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7):202-204.
[8] 季英楠,祖启明. C-反应蛋白在关节置换术后变化的动态观察[J]. 临床骨科杂志,2012,15(1):61-63.
[9] 赵建宁,梅晓亮,郭亭,等.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10与纤维蛋白原表达的特点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1):21-24.
[10] Demmer RT,Trinquart L,Zuk A,et al. The influence of antiinfective periodontal treatment on C-reactive protei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PLoS One,2013,8(10):e77441.
[11] 吴建浓,干铁儿,周亚芬,等. 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 24(21):5537-5539.
[12] 张施洋,蒋电明. 人工关节感染诊断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学,2013,34(6):855-857.
[13] 陈家富,孔荣. CRP,ESR和白细胞计数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安徽医学,2012,33(2):162-163.
[14] 王立坤,于腾波,戚超. 降钙素原并IL-6与CRP对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价值[J]. 齐鲁医学杂志,2015,30(6):681-685.
[15] 马风华,田征,宋兴华. 腰椎术后联合检测C 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降钙素原对术后早期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J]. ***医科大学学报,2015,38(5):604-611.
[16] 王剑,***,华香.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8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3887-3889.
[17] Syvanen J,Peltola V,Pajulo O,et al. Normal behavior ofplasma procalcitonin in adolesc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scoliosis[J]. Scand J Surg,2014,103(1):60-65.
[18] 周升新. 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C-反应蛋白对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J]. 临床骨科杂志,2014,17(4):401-404.
[19] Stahelova A,Mrazek F,Smizansky M,et al. Variation in the IL1B,TNF and IL6 genes and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to 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J]. BMC Immunol,2012,13(8):25-29.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篇4
20*年国家将清明节纳入国家法定节日,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明演进的宿影和象征。为了确保今年群众清明祭扫活动、文明、和谐、有序,中央宣传部、民***部等八部委发出了《关于做好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相关通知》,要求各地在总结*年清明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围绕“文明祭扫、平安祭扫”的主题,做好今年清明节期间相关工作。
*区*街道*路社区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借助*区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契机,秉承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尤其是社区社会工作地理论和方法,拟制在本社区清明节前期宣传*民***局《“文明祭扫、传递亲情系列活动策划书》、清明节期间本社区主要开展工作的方案。主动推出一些健康文明的祭扫方式,减轻公墓集中祭扫的压力。倡导文明环保的祭扫形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仰,减少祭扫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减少火灾隐患,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社区清明节宣传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清明祭祖表达着中华民族寻根谒祖的感恩心愿,寄托着人们对已故亲友、***先辈的追忆哀思,是慎终追远、继志述事、民德归愿的具体体现。通过对*路社区居民的了解、以及*路社区现有的与居民融洽的关系,我们认为在社区开展清明节活动的宣传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南昌*路社区地处南昌司马庙立交桥旁边,前面是*路。社区以前的江拖职工为主,包括江西轻工设计院、江西化工设计院原先的职工,有5000多人口,其中老年人占社区人口总数的40%,且有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但是面积只有0.2平方公里。必须考虑的情况有:
1.由于社区的老人较多,并且他们普遍具有行动不方便的特点,如果清明节期间包括老人在内的社区居民都出去祭扫,那么会给原本就很大压力的交通、公交设施等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
2.老年人达到了一定得年龄,很自然地重视清明祭祖扫墓的事情。而且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老人更喜欢使用香烛、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方式祭祖,这样必然会增加野外用火的危险,给消防、森林防火方面带来较大威胁。
3.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由于长期居住在外,清明节时会更想祭奠过世的亲人,但是受传统因素的影响,他们喜欢在社区内或者是道路边上烧香烛、烧纸钱。这样会给社区内以及道路带来较大威胁,同时也使社区内的消防隐患陡然增加。
(二)可行性
1、***府***策的主导。*年清明节成为国家的法定假日,表明***法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以及对民情的了解。文明社会倡导文明新风也必然成为了***府的责任,为国民营造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也就成为了国家义不容辞的任务。
2、社区的认同感强。在几年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的居民关系比较好,居民在很多事情上都比较信赖社区的工作人员。另外,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也比较融洽,愿意一起开展活动。
3、社区的志愿者人数多而且热心。开展工作不可缺少志愿者的协助,我社区老年人较多,他们有很多自由时间,因此社区的志愿者数量多并且比较热心。通过志愿者的工作,不仅便于活动的开展,而且倡导更多居民参加社区的工作。
三、活动目标
(一)、终极目标:倡导文明祭扫、树立文明新风
(二)、直接目标:
1、到***陵园缅怀先烈。
2、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的关系、居民和居民之间的关系,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四、具体活动方案
(一)、宣传阶段
1、宣传目的:通过清明节前一段时间进行宣传,让居民能够比较详细的了解到我们清明节社区将会实施的活动,为活动营造浓烈的氛围。
2、宣传时间:3月27日一天
3、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专业义工(实习生)、志愿者
4、具体步骤:
(1)、准备宣传栏内的海报。海报的主要内容是清明节文明祭扫的相关事项,以及清明节期间社区将举行的活动,还有由于烧香烛、纸钱、燃放鞭炮等而引发的事故案例,以警示人们。请愿意参加活动的居民来社区报名,宣传时间与报名时间同步进行。
(2)准备两条横幅。横幅主要用于社区居民在***陵园现场签名。具体标语从文件中选择两个。
(3)、联系志愿者。工作人员向志愿者介绍活动,在宣传期间,志愿者也在其生活圈内帮忙宣传。志愿者还要帮助社区居民解读相关内容,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与专业义工的工作。
(4)、向重点对象宣传。重点对象包括:社区有威望的老人、老***员、以前工厂的干部。希望他们以威信带动他人参加活动。
(5)向青少年进行宣传。由于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并且青少年对家长乃至家庭的影响都比较大,通过对青少年的宣传可以达到对社区及社会的宣传。
(6)、制作宣传单。宣传单上的内容包括国家八部委发出的关于清明节的通知的相关内容,部分清明节知识,社会工作的理念及知识等。
5、活动需要的工具:
(1)、两块横幅;
(2)、海报纸;宣传单
(3)、鲜花、小白花、车辆、应急药品
6、经费预算:约1200元
(二)实施阶段
1、活动主题:倡导文明祭扫,树立文明新风
2、活动目的:通过让居民参与文明祭扫的相关活动,改变传统的祭扫方式,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
3、活动时间:3月31日
4、活动组织人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专业义工(社区实习生)、社区志愿者
5、活动对象:参加报名居民
6、活动地点:***陵园
7、所需活动工具:前期准备的横幅、宣传单、笔、桌子、鲜花、小白花等。
8、具体步骤:
(1)、当天早上安排好车辆,请居民排队上车
(2)到陵园后居民发送宣传单。期间专业义工和社区志愿者向社区居民解说活动意义等。
(3)、活动中,主持人邀请重点对象(老***员、老干部)述说他们对这次活动的理解和他们认为活动开展的意义。
(4)、对***敬献鲜花。在敬献鲜花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居民的情绪,符合居民需要,并且要宣讲大家正确祭祖时可达到的社会效应,最后鼓励大家在签名。
(5)、由所有的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专业义工、志愿者)带领大家进行横幅签名活动。
(6)、活动结束,组织好居民上车。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篇5
施爱东说,与其他传统大节不太一样,由于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因而清明节也是传统节日系统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节日时间比较固定地在现行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踏青时节。
《周礼》中有一段被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征引过的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什么意思呢?是说中春二月,万物萌生,这样的时节应该顺应天时,让青年男女自由约会,甚至私奔交合也不必禁止。
郑玄认为,这是“重天时,权许之也。”而据张君房的《云笈七签》:“每岁三月三日,蚕市之辰,远近之人,祈乞嗣息”,可见三月三日在制度化的道教中也被赋予了明确的求子功能,因为青年男女虽有水边桑林“野合”之实,但这是拿不上台面的理由,而“求子”可能是最拿得上台面的理由。
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
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一日。“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篇6
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应该说这与此前两天(或一天)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对此,唐代诗人韩的《寒食》诗有生动描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由于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做饭,就需准备一些事先做好的熟食(即冷食),以备禁火期间食用,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寒食节期间的食品,在北方,主要有以面粉做成蒸饼,上附红枣并捏成燕子形状的"子推燕";有用梗米及麦芽糖调制成的醴酪。在南方,主要有油炸至金黄色近似今日点心的环饼;有用糯米与雀麦草汁舂合而成,以枣泥或豆沙为馅料的蒸食--青白团子。此外,鸭蛋、枣糕、杏仁粥、冻猪肉、冻鱼肉,也是寒食节常用的食品。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除了禁火冷食,还有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篇7
国家将清明节纳入国家法定节日,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明演进的宿影和象征。为了确保今年群众清明祭扫活动、文明、和谐、有序,中央宣传部、民***部等八部委发出了《关于做好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相关通知》,要求各地在总结清明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围绕“文明祭扫、平安祭扫”的主题,做好今年清明节期间相关工作。
一、活动目标
(一)、终极目标:倡导文明祭扫、树立文明新风
(二)、直接目标:
1、到***陵园缅怀先烈。
2、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的关系、居民和居民之间的关系,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二、具体活动方案
(一)、宣传阶段
1、宣传目的:通过清明节前一段时间进行宣传,让居民能够比较详细的了解到我们清明节社区将会实施的活动,为活动营造浓烈的氛围。
2、宣传时间:4月3日一天
3、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专业义工(实习生)、志愿者
4、具体步骤:
(1)、准备宣传栏内的海报。海报的主要内容是清明节文明祭扫的相关事项,以及清明节期间社区将举行的活动,还有由于烧香烛、纸钱、燃放鞭炮等而引发的事故案例,以警示人们。请愿意参加活动的居民来社区报名,宣传时间与报名时间同步进行。
(2)准备两条横幅。横幅主要用于社区居民在***陵园现场签名。具体标语从文件中选择两个。
(3)、联系志愿者。工作人员向志愿者介绍活动,在宣传期间,志愿者也在其生活圈内帮忙宣传。志愿者还要帮助社区居民解读相关内容,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与专业义工的工作。
(4)、向重点对象宣传。重点对象包括:社区有威望的老人、老***员、以前工厂的干部。希望他们以威信带动他人参加活动。
(5)、向青少年进行宣传。由于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并且青少年对家长乃至家庭的影响都比较大,通过对青少年的宣传可以达到对社区及社会的宣传。
(6)、制作宣传单。宣传单上的内容包括国家八部委发出的关于清明节的通知的相关内容,部分清明节知识,社会工作的理念及知识等。
5、活动需要的工具:
(1)、两块横幅;
(2)、海报纸;宣传单
(3)、鲜花、小白花、车辆、应急药品
6、经费预算:约1200元
(二)实施阶段
1、活动主题:倡导文明祭扫,树立文明新风
2、活动目的:通过让居民参与文明祭扫的相关活动,改变传统的祭扫方式,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
3、活动时间:3月31日
4、活动组织人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专业义工(社区实习生)、社区志愿者
5、活动对象:参加报名居民
6、活动地点:***陵园
7、所需活动工具:前期准备的横幅、宣传单、笔、桌子、鲜花、小白花等。
8、具体步骤:
(1)、当天早上安排好车辆,请居民排队上车
(2)到陵园后居民发送宣传单。期间专业义工和社区志愿者向社区居民解说活动意义等。
(3)、活动中,主持人邀请重点对象(老***员、老干部)述说他们对这次活动的理解和他们认为活动开展的意义。
(4)、对***敬献鲜花。在敬献鲜花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居民的情绪,符合居民需要,并且要宣讲大家正确祭祖时可达到的社会效应,最后鼓励大家在签名。
(5)、由所有的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专业义工、志愿者)带领大家进行横幅签名活动。
(6)、活动结束,组织好居民上车。
(三)总结阶段
活动后,针对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讨论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下次开展活动积累经验。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的十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清明节期间在全社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大力倡导孝德,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积极开展护绿保护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在未成年人中深入开展***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建设文明和谐幸福社区提供精神保障。现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就2014年清明节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方案如下:
二、活动主题
“文明祭扫、绿色清明”
三、活动时间
2014年4月2日-4月8日
四、活动内容
1、广泛开展祭奠***先烈活动。组织广大志愿者为***先烈扫墓,开展***员重温入***誓词活动,缅怀***先烈,倡导孝老敬老。
2、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辖区青少年
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表达对先烈、先人、先贤的感恩和敬仰。3、向居民发起移风易俗倡议。向辖区居民发起倡议,引导广大居民开展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社区公祭等活动,通过鲜花、诗赋、信函、音像等文明环保的祭扫形式,树立现代文明的祭扫观念,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正气。
4.深入开展“三线三边”集中整治。清明节期间,众多合肥在外人士将返乡探亲,寻根祭祖。各社居委要加大“三线三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以__路至__路、__路沿线等为重点,注意加强淮肥公祭堂消防环境安全,为广大居民营造一个文明、干净、有序的节日环境。
五、工作要求
1、各社居委要高度重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开展,明确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实施。
2、利用标语、宣传栏、倡议书等进行宣传,引导居民文明祭祀,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努力为人们文明祭扫提供必要条件。
3、各社居委对“我们的节日”活动信息及时报送,并将活动完整资料于4月10日前报到社区文明办。
一、活动背景
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纪念祖先、拜谒先烈的传统节日,几千年来,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人们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和为国牺牲的英烈等,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缅怀先烈、祭祖扫墓,作为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也是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缅怀先烈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二、活动目的
社区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来组织相关人员来缅怀先烈。回顾我们***和国家走过的历程,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为了***和人民的事业,无数先烈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因此通过组织居民在清明节前后参加缅怀先烈的活动有着重大意义。通过开展缅怀先烈等活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质,为巩固福州全国文明城市成果,提升居民文明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各方面做出一定贡献。
三、活动时间
20__年4月5日半天
四、活动地点
XX******陵园
五、活动参与人员
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等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篇8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开始于周代,每年冬至后108天是清明节。清明节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清明节又叫寒食节。
关于清明节还有一个感人的由来。传说晋文公重耳在逃亡中,一天饿昏了,他的随从介子推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烤着给晋文公重耳吃。晋文公重耳执***后,重赏那些有功之臣,却忘了赏介子推。有人提醒说也应赏介子推。晋文公重耳带着大臣去赏介子推,谁知介子推已经带着***亲躲在绵山上,有人提出烧山,因为介子推那么孝顺,一定会带着母亲出来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晋文公重耳和随从上山去看,只看***亲和介子推在一棵大柳树上烧死了。晋文公重耳非常伤心,下令从此以后不动烟火,只吃冷食。所以这一天叫寒食节,又叫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有许许多多的习俗,有祭祖,扫墓,踏青,植树。清明节这天爸爸,妈妈还去纪念逝去的先人,去给逝去的先人扫墓。清明节这天我们还要植树,俗语说的号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点都。清明节后天气渐渐暖和,农民伯伯也开始抓地了。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在清明节这天去缅怀那些***先烈让他们在地下安息。
初一:是是非非终究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篇9
【关键词】清明节 礼俗 考述 当代意义
清明节礼俗融合了上巳节、寒食节的有关风俗
清明本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农历三月。所谓“清明”,顾名思义,就是清洁明净的意思。《岁时百问》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气一到,气温缓缓上升,雨水渐渐增多,天空清澈明朗,草木萌动发芽,恰是备耕春种的绝好时机,因而民间至今仍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要说清明是农事节气,那么它又是如何从节气演化为岁时大节的呢?这就和中国古代农历三月上旬的另外两个祭祀性节日―上巳节和寒食节分不开。
清明节与上巳节。上巳节是中国汉族古老的节日之一,俗称“三月三”。最初定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普遍固定在每年夏历的三月三日。从先秦到两汉,上巳节的主要礼俗活动有两种:一是在水边举行“招魂续魄,祓除不祥”的祭祀仪礼。二是到野外踏青嬉戏,娱神娱人。古人认为人类自身的魂魄也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在万木萧瑟的时候会沉寂,就像死去一样。因此冬去春来、大地苏醒的时候,人们就会走向原野,来到水边,用春水洗去身上的污垢,采香草薰除体内的病害和秽气。《周礼・春官・女巫》曰:“女巫岁时祓除衅浴”,说的就是这种招魂解神还愿的仪礼。
在为大地招魂、迎接春天回到人间的同时,古人也召唤自己的魂魄苏醒、回归,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但是到魏晋时代,上巳“招魂”“祓除”的祛邪求吉活动中增加了更多的“娱人”成份。人们在上巳节这天来到水边,不只是为了举行肃穆的祓除仪式,特别是王公贵族,似乎更注重交游、宴饮之乐。他们聚集在河边饮酒、赋诗,“曲水流觞”,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三月三修禊时留下的千古绝笔。
到了唐朝,传统的三月三仍然是一个举国上下共同欢度的节日。每到三月三,皇要在曲江大摆宴席宴请有功之臣,还要拿出钱物赏赐文武百官。民间的三月三更是多姿多彩。京城长安,一大早,满城男女便争相来到水边,他们手执柳枝,嬉游河曲,清水濯足,无尚欢畅。可见,人们在上巳“娱神”的同时,更多地娱乐了自己。换言之,人们借助上巳节来休息体力,调适精神,宣泄情感,享受劳动成果。
基于传统的上巳节与农事节气清明的时间前后相继,所以上巳节核心的民俗活动,诸如交游踏青等便融合到了清明的习俗里。所以说,清明节春游踏青的活动就是继承了上巳节的传统。
清明节与寒食节。寒食节在农历三月,清明之前一、两天。《荆楚岁时记》里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关于寒食节禁火、寒食习俗的形成,民间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把它和忠臣义士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如汉末蔡邕《琴操》就将禁火之俗与介子推被焚之事相关联,东晋陆《邺中记》记载:“俗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作干粥,今糗是也。”而《荆楚岁时记》注中也说:“介子推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暮春,为不举火,谓之‘禁烟’,犯则雨雹伤田。”
梳理史实发现,“火焚绵山”、逼介子推出山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据《左传》、《史记》记载,介子推是春秋晋国人,老家在今山西夏县裴介村。介子推为人耿直,狷介无比,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外流亡时,介子推忠心耿耿追随重耳十九年①。一次,重耳途经卫国,因饥饿不能继续前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称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但是,当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国内当上晋文公,大加赏赐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时,唯独忘掉了介子推。介子推的邻居解张劝他找晋文公说说自己的功劳,介子推坚决不肯,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进入山西介休县的绵山之中,弃官为民,草衣木食,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察觉,立即亲往绵山访求。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便采纳了随从的建议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性命,一定会背母出山。没想到介子推很有骨气,宁死不肯出山。结果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三日方息。最终介子推和***相拥,被熊熊大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火焚绵山之日,正值传统的“清明”佳节。后人为怀念敬仰介子推,每逢清明都不忍举火,须冷食一月。从此,禁火、寒食的习俗便代代相沿成习。
据史料记载寒食起源于古人春季禁火习俗,这在周朝就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模式。禁火期内,因为不能举火煮食,所以必须事先准备好一些不需加热的冷食,这就是“寒食”。至于周人为何禁火,据社会学家和民俗学家解释,可能源于古人钻木取火和换取新火的制度②。由于寒食禁火,火种熄灭,于是引出了清明节钻榆树、柳树取“新火”、“传新火”以及沿门插柳、戴柳的习俗。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之说。只是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长达一月。魏晋时确定寒食节人们冷食三天。但老弱病残身体难支,曹操就曾下令强制寒食。到了唐朝,寒食禁火减为清明前一天。直到北宋以后寒食习俗才最后消失。
足见,从先秦到隋朝以前,寒食节都是民间一个隆重的节日。唐朝时已开始增加扫墓和郊游的习俗,说明它正在悄然发生着本质性的变化,直到被后来的清明节所取代。我们从现存的历史文献典籍中大略可以看到这种悄然发生的转化过程。如北宋王溥所撰《唐会要》中记载,唐初民间在寒食节扫墓并郊游的习俗已经出现且引起了朝廷的关注,为此朝廷还专门了一道诏令:“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不难看出,朝廷难以理解民间这种有悖情理的做法:怎么可能在大悲大痛的扫墓之后又欢快淋漓地郊游呢?这明显是对亡灵、鬼神的不恭行为,且有伤风化。
但是,民间习俗并不会因朝廷的禁令而衰减,到唐朝中叶,寒食墓祭习俗已被全社会接纳,成为人们祭奠祖先,慎终追远的一个重要仪式。甚至考虑到大小官员可能会因为回乡上坟扫墓而耽误职守,朝廷还专门先后颁发了几道***令来解决回乡扫墓官员的假期问题。显然,寒食节已经成为唐朝当时一个重要的全国性节日。
综上可见,传统的清明节气演化为岁时大节,是因为上巳节、寒食节和清明节气在时间排序上紧密相连,彼此的习俗便相互渗透、重叠、融合,这种界限早在唐代就已十分模糊,到了宋朝,便自然而然地合而为一了。毋庸置疑,清明节是在中国固有的文化土壤中孕育成长起来的民族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当代意义
融合了上巳节和寒食节礼俗内容的清明节是一个充满怀念的节日,同时因为清明节气的原因,清明节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节日。应该说清明节既有祭奠亲人的哀思,又有踏青郊游的欢笑,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节日。
清明祭祖体现了中华民族尊亲敬祖、崇宗隆嗣的传统观念,其核心是儒家伦理的忠孝文化。中国的民俗信仰源远流长。人类源于对梦境、生育和死亡等现象的不解,产生了最初的信仰,即“灵魂”。原始初民相信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人死之后,肉体可以腐烂消失,而灵魂却会永生不朽。并且在人们的意识中,灵魂是有血缘远近亲疏之别的。《左传・僖公十年》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所以,为了得到与自己有血缘亲族关系的祖辈的护佑和荫庇,古人常常以宰杀牲畜作供品的方式来表达对“亡灵”的崇敬之情。后来人们把向“亡灵”行礼的社会礼仪行为称为“祭祀”。祭祀属于“吉礼”,为五礼(吉、凶、宾、***、嘉)之首。《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只不过在春秋以前祭祖实行庙祭,并无墓祭。墓祭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之际。《孟子・离娄下》讲到齐东郭“间之祭”的故事,说明在当时墓祭确已存在。到了汉代,人们把墓祭已经看得很重。东汉王充《论衡・四讳》说,当时“俗有四大讳”,其中之一就是“被刑为徒不上丘墓”。魏晋南北朝,尽管社会动荡,烽火频仍,人们对扫墓依然重视。《魏书・高阳王传》:“任事之官,吉凶请假,定省扫拜,动辄历十旬。”不过那时扫墓并没有固定的时间,这种情况直到唐代才改变。《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上墓,宜编五礼,永为恒式。”宋代朝廷又规定:“寒食至清明之日,各地均须祭扫陵墓,是日官员士庶,俱出郭省坟,以尽恩时之敬。”
可见,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追思祖宗,启发后人的一种美德行为。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孝道观念,成为今人敬孝、感恩、处事的行为准则。这种孝道礼仪,既可以表现为对先祖的感恩之情,也可以表现为对去世故旧、***先烈的怀念之情。它既可以为今人搭建与前人之间和谐的代际关系,也可以为人类营造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氛围。今天我们通过祭祖活动,宣扬崇亲敬宗、尊老敬老的良好道德风尚,正是儒教伦理“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精神内核的体现。大而言之,中华民族统称为炎黄子孙,本身就是一个血族亲缘集团。每年清明节的陕西黄帝陵祭拜③,正是海内外华人对我们整个民族祖先认同的真实反映。因此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得以传承,与清明时节对祖先的“祭亡以礼”是分不开的。当然,我们提倡的孝道是亲人在世时的尊敬、善待和照顾,而不是亲人去世后奢排的葬礼、高大的陵墓和扫墓的铺张。倘如此,就玷污了清明这一“祭祖传国粹,易俗尽孝心”的传统美德。
清明踏青是中华民族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活动,其核心是古人顺应天时、和谐共生的朴素理念。天道有序,万物有节。清明节气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万木萌发,人们在清明节气踏青游春可谓顺应天时,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体现,也是热爱生命的真实表现。
上文中提到,清明踏青、郊游源于古代的修禊习俗。由于春天是感冒和瘟***易发的季节,所以古人上巳日到水边沐浴以祓除***病,又由于上巳日与清明节很近,因而许多游乐活动便贯穿其间,于是演化出了清明时节众人郊外踏青、郊游的春游热潮。当时的游乐、宴饮活动在清明礼俗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几乎和祭奠仪礼不分伯仲。墓祭之后,人们便在郊外即兴举行聚会、冷餐、踏青、插柳、拔河、踢球、荡秋千、放风筝等游乐活动。据说这是由于清明节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及身体,因此人们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以避免冷食淤积在体内。
前文已经讲到,民间相伴相生的扫墓、踏青活动并不会因朝廷“既玷风猷,并宜禁断”的禁令而终止,相反还渐成气候。明朝的《帝京景物略》就记载了这种墓祭、宴饮并举不逆的状况:“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追溯起源,笔者认为这是古人朴素、旷达生死观的展现,只要亡者是尽寿而终,就不会特别悲伤,因为源于黄土归于黄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清明墓祭仅仅是表达对亲人和祖先的孝敬和思念之情,在完成一个代代相传的虔诚而庄重的仪式。墓祭之后,人们就可以迎合自然的变化规律尽情地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因此说,踏青游春的文化价值彰显的是对生命力量的热爱和认同,折射出的是古人敬畏生命、热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理念。
现在将清明春游作为节日习俗来加以倡导,不但可以密切民众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可以赋予清明以环保的意义。历史已经证明,如果我们不善待自然、保护环境,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因此,在清明佳节组织青少年远足踏青,回归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恩赐,无疑是一种让青少年亲身体会自然之恩、培养环保意识的最佳途径。而且,民谚讲到“清明雨水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植树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已蔚然成风。当然,清明踏青、郊游时也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以及花粉过敏等病症的发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扫墓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留下火灾隐情,同时也要适时调整情绪,以免陷入过度伤感的不良情绪中。
加强清明文化的遗产保护,是发扬光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清明祭祖崇宗是华夏民族延续数千年的传统美德,它涵盖了文化资源、人文情怀和民族心理为一体,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正能量。今天,中华民族正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当然要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为我所用,但首先是要捍卫民族文化的***地位。清明祭奠先祖、传承孝亲的文化因子决定了它是华夏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对于这种独特的文化因子,只有提升其地位,升华其内涵,以国家意志来进行更深层次的立法保护才是光大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把“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文化节日进行捆绑申遗,既是民众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吁请,也是维护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具体表现,当然也是建设先进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动力、源泉。
发展清明节旅游文化,是增加内需、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间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演艺、旅游、商贸有着天然的嫁接基因,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清明节也不例外。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端午祭”已经成为韩国江陵一项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圣诞节也为西方各国带来巨大的商机。若能将清明节这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融入到旅游发展当中,“还俗于民”,挖掘其旅游文化价值,把握其旅游文化的传承导向,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旅游产品的丰富和开发,同时也是增加内需、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途径。
【作者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莫久愚:《中国通史》(第1卷),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50~251页。
②李道和:《岁时民俗与古小说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54页。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篇10
清明节踏青的由来踏青又***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春和景明,正是人们出户郊游“胜日寻芳”的好时节,所以国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不过,这一习俗的形成最初却不是因清明节,而是与早于清明的上巳节有关。
所谓上巳,原指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旧时风俗因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xì)。另据《宋书·礼志》:“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可知,曹魏以后,上巳节固定为每年的三月三日。
上巳日,古人多到水边春游祭祀,除灾求福,主要是祈求人类的繁衍。这天,已经憋闷了整整一冬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集体在水边举行仪式,祭祀主管婚姻和生育的神灵。所以,这个时候也是那些多情男女相会求偶的“春宵一刻”。此外,两个氏族之间也往往借上巳节日在野外相聚,搞些对歌、跳舞的活动,沟通彼此的感情。后来,上巳节演变成郊外踏青游春,水边宴饮赏春的节日。
由于上巳距寒食、清明皆较近,上巳郊外踏青的习俗便延续到清明节后。你想,谁不喜欢醉身于自然去漫赏无边的春*呢?所以,清明踏青寻春便成为历代文人下笔的题材。
实际上,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清明踏青的注意事项1、防过敏
预防花粉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少与致敏花粉的直接接触,特别是在有风的天气,不宜长时间在户外停留,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随便去闻。既然要清明踏青,那就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首先,外出时一定要戴口罩进行防护,还要穿长袖的衣服,最好同时戴上帽子。一般来说,中午日晒最强,花粉的释放量最多,此时对花粉过敏的人最好不要外出。春季植被繁茂,蚊虫开始滋生,也是外出旅行皮肤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往往于腰部、下肢出现红疹、水疱等皮疹,瘙痒难忍,外出时建议带上花露水等防蚊虫的药水。
除了防过敏外,还要注意防晒、防感冒、防腹泻。具体怎么做?下面教你方法。
2、防晒
春季紫外线增强,外出旅行防晒至关重要,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可以采取打遮阳伞,戴帽子、口罩、墨镜等手段防晒,必须暴露时应外擦SPF指数>30的防晒霜。
春季户外紫外线强、风沙较大,皮肤水分散发增加,皮脂分泌旺盛,水油比例失调,容易干燥脱屑,皮肤敏感性增强,宜多饮水,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应用碱性沐浴用品,适量应用含水多含油少的保湿霜剂。
3、防感冒
中医认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意思就是春风容易导致风寒入侵,加上清明多雨,湿气较重,在“风”和“湿”共同作用下,容易引发感冒、风湿、肩周炎等病痛。
因此,清明节气要尤其注意防止湿寒侵邪,建议外出踏青赏春的市民,穿衣仍然以轻便保暖为主,准备一件可随时穿脱的轻薄外套,及时增减衣物。容易出汗的市民最好随身携带一条小手帕或毛巾用来擦汗,以免“风邪入体”。
4、防腹泻
清明前后的天气雨水多,较湿冷,容易诱发各类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肠炎等。每逢清明节,福州的很多家庭都会准备清明?。清明?,用糯米粉、清明草制作,馅料大多含猪油、糖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