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10篇

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篇1

专访名人名家,权威阐释《讲话》的核心观点

文艺所服务的主体与方针、创作的源泉与原则、呈现的特质与功能、表达的内容与形式、评判的责任与标准等问题构成了文艺的原点问题。这些原点问题决定了文艺存在状态和发展态势,是人类对文艺实践活动最核心、关键、根本的认识,对文艺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讲话》的巨大价值,就在于它明确地、科学地、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些原点问题。本系列报道确定的主打任务,就是结合崭新的文艺发展实践,重申《讲话》关于文艺原点问题的科学论断。据此,全部六期报道都牢牢抓住这些文艺原点问题,分别邀请中国作协副***廖奔、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著名批评家雷达、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原中国文联副***仲呈祥和文艺研究杂志社社长方宁等六位我国文艺界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访。先后发表了《

这些访谈深刻体现了《讲话》的核心思想,既坚守文艺原点的论述又饱含极富新意的真知灼见。鲜明地揭示,《讲话》作为一部经典文献,其指导意义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反而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理论活力,仿佛是带着读者参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高端论坛,引导人们在反思当前各种文艺发展取向的得失成败中廓清迷雾、坚守正途。

精选要闻要论,准确呈现《讲话》的贯彻实践

关注《讲话》的读者,必然会急于知道《讲话》有哪些著名论断,贯彻《讲话》精神的脉络是什么,哪些大师的言行卓越地体现了《讲话》精神,***在《讲话》基础上又形成了多少重要方针原则,以及怎样在《讲话》精神指引下走好中国文化强国之路等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为此,系列报道积极迎合了读者的心理预期,开辟“视点”专栏,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阐释。报道首期即摘发了《讲话》的重要观点,用比任何解读和注脚都具说服力感染力的原著精彩语录打动人心、引发共鸣,使读者直接感受了《讲话》的巨大魅力。“视点”专栏刊发的《历次文代会速览》一文,提纲挈领地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在以《讲话》指引下不断发展进步的基本脉络和实践过程;《不同时期***的文艺***策的提出》一文,清晰地阐明了文艺“双百”方针、“二为”方向以及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三贴近”、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等重要方针***策的科学内涵;《文艺界风云人物》一文让人们重温起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等文化巨匠们的生平与成就;《***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艺发展的主要论述》一文,紧贴当前实际,让人们更加感到从《讲话》到《决定》、从强调发展人民文艺到号召建设文化强国,就是一个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伟大历程,就是方向与原点的高度统一。这样的设计,从不同侧面把贯彻《讲话》精神的实践历程述诸报端,不仅使报道内容更加厚重,也让我们更加明确落实好***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对《讲话》最好的纪念。

巧配网语网言,鲜活表达《讲话》的时代诉求

思想理论的力量,只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任何人的质询才更令人信服。正是由于《讲话》紧紧抓住和科学回答了文艺的原点问题,不惧任何拷问,才能够成为促进当今中国文化繁荣的精神动力。系列报道在策划之初就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认真收集整理了网民及群众对当前各种文艺现象的诘问与困惑,又组织发动网民进行回答。以此为基础,系列报道创造性地开辟了“报网互动 刁问妙答”专栏,每期都刊发两组看似刁钻极端却又见仁见智的问答。“现在文艺院团演出都在极力追求高票房、高回报,有的不惜靠大打***、恐怖、暴力的‘球’来吸引观众,这哪里是为人民服务?分明是在为自己服务,为‘人民币’服务嘛!”,“有钱人、有闲人、有专业水准的人才会去看文艺作品,你下大气力搞创作反映农民工、反映商场服务员、反映最普通的老百姓,那还能有人看吗?”“小说专注‘那些事儿’、‘这些事儿’,荧屏热播戏说剧、穿越剧,这是历史题材文艺作品争市场、赚眼球的必然选择吗?”,“有些人和作品就巴望着有人批呢,你越批它就越可能‘红’,越可能在市场上‘火’,这可咋办呢?”

这些问题既妙趣横生又一针见血,的确代表了一些人的内心感受,引发了更多人们的深思。“文艺作品应该接受市场的检验,作者们不能再陶醉在自己营造的氛围里了。但这绝不代表着为‘人民币’创作,有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都知道应该怎么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金婚》《乡村爱情》不都火了吗?能写出让普通老百姓都爱看的文艺作品,那才叫真牛!”,这些回答又是如此地朴实自然、真实可信,完全契合了用《讲话》精神指导文艺发展实践的理念,不可谓不精彩。 这样的设计,既很好地调动了读者的参与意识,也极大提升了报道的可读性、趣味性,让更多的人在静水深流中领悟到了贯彻《讲话》精神的时代诉求与实践意义。

***示经典热点,重新唤起《讲话》的感知共鸣

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篇2

***令如山倒,用这句话形容广播新闻记者奔赴现场并不过分,新闻信息就像一道***令,采制现场录音报道的记者一到达现场就要高度集中精力,开动大脑这部敏锐的机器,从各个角度去考虑被采访对象、环境和音响效果,进行取舍,全力完成访问、录音工作。

广播现场报道的采访过程,是一种业务和技术的综合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广播新闻记者对现场报道的采访,是一项***性较强且体脑并用的综合性工作。素质好的广播记者既要有一定的文字概括功夫,还应有临场发挥的灵活性。记者在现场要听,要问、要记录,还要自己操作录音设备,特别是采访突发性新闻,实际操作任务更加繁重。摘录音报道的记者要有一种坚持到底的工作精神和毅力,必须一次性完成采录工作,避免出现新闻音响节目的废品。

进入新闻现场实际录,记者按照既定的采访程序和随机编拟的采访程序采录音响和向采访对象提问,这是关系到录音报道成败的两个重要方面。现场音响有些有选择性,但大多数无选择性,这是说一些场面比较大,音响效果丰富,并具有事实的连续性的新闻现场,音响有一定的选择性;但适合制作音响节目的新闻,大多数是现场性较强,新闻事实集中,音响效果相对比较单一,这种实际情况造成了采访音响的无选择性。但是,记者提出什么样的具体问题,表达给听众的内容和使听众了解到什么样的音响效果是有选择性的。比如大型游园、庆祝联欢,场面大、活动层次和角度多,音响丰富而有选择性而像一场歌舞晚会虽然节目较多,但对新闻意义本身来说所有音响都同歌舞晚会的主题有关,实际无选择性。像一些突发性新闻、开幕式、剪彩等音响大多都无选择性,但针对实际音响环境,记者向听众强调介绍什么新闻是有选择性的,这就需要广播记者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心,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迅速的判断力,善于捕捉现场音响特点,随机更改完善采录程序。特别是口头现场报道,既需要记者有对着话筒临场发挥的功夫,还要有较稳健的口齿发音,同时注意所使用的录音机的性能,控制现场杂音对谈话的过度干扰,在杂音和人声中找到一种适度位置。这看来好似要求记者要有一定的实践积累,那当然好。如果是一位新手,面对场所比较大,音响又比较杂的现场,如何人手就有必要认真斟酌了。

进入采录现场的记者要保持清醒的大脑,不受现场复杂环境的干扰。否则,动作迟缓,反应迟钝,还没有投入实录访问,新闻的主要音响效果就已经消失了,失去了搞一条好的现场录音报道的机会。进入现场广播记者要牢牢捕捉典型音响的时机,开启录音机开关,掌握好录音距离,培养自身的“迅捷”的作风、“熟练”的技术和一种临场不乱的“忘我”精神。好的广播现场报道的标志主要有两条,一是能反映新闻事实的典型音响,二是记者同采访对象的谈话录音和记者对新闻事实及有关问题的介绍语词。在实际录音过程中,切忌摘录音大全,要心中有数,抓住典型音响,力求以小见大,通过几句话、几段典型现场音响和几段简洁的解说来反映新闻全貌。这样做不仅减轻了现场采录的劳动强度,也为后期制作节省很多时间。比如采访一个联欢会,不可能把所有的节目都录上。甚至有时一个完整的节目录音都显得拖沓。实际上只要选择几个突破点和能够反映这个联欢会意义的几个节目片段(不要求完整)或几段音乐,再加上一两段采访对话和播音解说就可以了。再比如采访剪彩仪式的典型活动,场面虽大,但录下一个现场杂音、一段致辞和一段对话就足够了。如果是搞口头报道,只要以现场杂音为背景说明解说一段,再加上一段人物对话、也就足以反映现场气氛和新闻内容的意义了,现场报道就是报道,而不同于现场实况转播。

当然,目前广播新闻记者同行在处理新闻现场音响时一般都是以两种方式交替选择进行的:一种是少录精录,与笔者上文所述同理,这需要记者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和善于取舍的功夫,这本身也是一种现场初步选材剪辑过程,以节省回台制作时间,突出广播短、快、新的特点。另一种是多录,录足,以备后期制作时选用,但要求节目播出前有足够的审听制作时间。广播记者新手宜采用后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弥补典型音响不足,防止漏录。但作为熟练的广播记者多采用前一种,以求最大限度地节省播出前的审听制作时间。

在进入现场实录的同时,记者还要做好概况记录,收集必要材料等工作。特别是大型的现场录音报道,更要注意材料的收集,全面掌握素材。现场报道的音响效果不能重新采访后补。搞现场口头报道的记者,在现场就要迅速开展归纳、概括工作、对必要的说明性材料和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交待,这主要包括报道地点、时间、新闻发生的情况和发展现状等,对那些听众看不到的色彩、状态、场面等情况也要给予适当的口头介绍和口头描述。

广播现场报道采访的具体要求

广播现场报道采访的实质,实际上主要体现在记者同采访对象的一问一答之中。这是标志现场报道新闻价值和新闻内容的关键。广播记者的机智与灵活完全体现在自己设置的问题上。口头录音报告在提问前可以介绍一下听众看不见但又想知道的现场环境和背景材料,但要随便自然,有时也可以动情,发点议论,切忌用华丽词藻,故弄文采,招来听众反感,从整体看,提问应一个比一个具体,条理要清。广播新闻是靠人的听觉接受的,如果提问不分层次,问题提得过大或过于广泛,本身就很乱,听众就更不易掌握记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含义了。为防止提问时出现僵硬局面,记者首先要对被采访对象的文化、生活层次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提出适合对方回答和对方能够回答的问题,而不要提出对方回答不了和感到为难的问题。记者同对方谈话要平等,在谈话过程中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回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要穷追不舍,更不要设置答案让人家回答。在对方回答不准确的情况下,可稍加提示,寻求最佳角度或改换别的有关问题。对那种由记者归纳后再问对方“是不是这样”的做法也要杜绝。记者应多用谦虚的请教式口吻同采访对象谈话。

广播新闻时间比较珍贵,为防止对方谈话过多,除在设置提问时注意一下范围外,还可事先做个交待,讲多长时间,或者在对方回答问题的停顿中,自然切入另一个问题。在整个谈话中,可以谈笑风生,充满生活气息,用现场的情感来打动听众。

广播记者在进入现场实际录时,要多设置几个提问,这样可以给后期制作留有选择取舍的余地。所提问题必须是与现场新闻有关的和敏感的,必须是听众想知道和关心的或者服务于新闻主题的问题。有些问题有时并不一定都能回答得十分圆满,但确是听众关心和愿意了解的。在具体问话中,记者的问题要具体、单纯、准确和易懂好答,防止答非所问或问题提得含混不清。

说现场报道的实质主要是体现在记者同采访对象的一问一答中,并不是忽视现场声音在现场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在录制现场报道的实践中,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把几种典型现场音响组合起来,再直接混入记者的现场解说就可以成为一条很好的录音新闻,如果现场声音就能反映出新闻内容,从广播新闻特点看,宁要声音,也不要画蛇添足的记者提问和谈话。但是,这样的机会是不多的。

谈到现场报道采访的具体要求,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略,那就是记者在同被访问者之间的谈话如何开头和如何结尾。从笔者多年实践经验看,一般开头可划归两类,一类是直接切人式,另一类是开放式。直接切入式就是在播出现场典型音响,对背景材料做了适当介绍后,一开口就涉及访问的实质性问题,请对方回答。开放式则是在播出现场环境音响后,自然放出记者同采访对象的交谈录音。但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可以不去切入实质性问题,而是一种协调气氛,寒暄式、迂回式的提问。这个问题是切人实质性问题的前奏,第二类提问方式在某些场合很重要,可以缓解对方的紧张感,协调了记者与对方的平等关系。谈话的结尾一般可有三种。一种是自然结尾,就是记者在最后一个问题已得到圆满解答后,道声“谢谢”即可;再一种是封口式提问结尾,就是记者要提一个回答面很窄的小问题,让对方一句话就能解答,甚至一哼一哈就解决了。如果录音谈话,对方谈得过长,记者又没有收口就结束了,这就是秃了一截尾巴,容易造成听众的反感。第三种是总结式结尾,是记者针对所报道新闻事实整体的总结性概述,这种结尾方法主要是处理那些场面繁杂,采访面宽,涉及问题较多的现场报道。但要求少议论,最好几句话结束。严格地说,第三种结尾中要包融进一些前面访问中未涉及的有关的补充性新闻事实和发展态势。连续性现场报道采取这种结尾方法可引起听众对整个报道的关注和兴趣,口头报道最好采用封口式结尾,还要注意以新闻事实和现场音响气氛来打动和感染听众。

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篇3

关键词: 话题; 主语; 认知通达; 构式; 认知参照点

中***分类号: H3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055X(2013)02-0103-07

一、 引言

我们常碰见“话题”与“主语”之间由逗号分隔的特殊句式, 如:

(1)这洛阳城刘员外, 他是个有钱贼。(引自吕叔湘, 1946)

(2)吃的方式, 自助餐最便宜。[26]56

(3)Your nephew, he will never amount to anything. [18]208

上述句子中, “这洛阳城刘员外”、 “吃的方式”以及“Your nephew” 在传统语法分析框架中被认定为“话题”, 而“他”、 “自助餐”与“he”分别是句子的主语。从语篇照应角度出发, 许余龙[45]把“这洛阳城刘员外”与“他”之间的连贯现象看作是语言中的回指现象。如果说“Your nephew, he will never amount to anything”句中, 话题与主语能顺利连贯是因为your nephew与he属于替代关系或回指使然的话, 那么在下列句子, 我们似乎就无法用替代关系或回指来释解了, 如:

(4)头发呢, 他早被人剃光了。[34]

(5)我这个老头, 性子急得很呢。(夏衍《无题》)

(6)Bill, his friend just died. [18]208

(7)My car, the motor is just about shot. [18]211

认知语言学家Talmy[24-25]、 Langacker[14-18]、 徐盛桓[41-43]则认为上述蕴含话题与主语的句式体现了认知参照点(reference-point)现象, 话题与主语实现了共指(co-reference)。再观测下列各例:

(8)*Your nephew, I will amount to anything.

(9)*Bill, my uncle just died.

(10)*小奇, 我的同学考上清华了。

在例(8)-(10)中, 由于话题与句子主语不能实现共指, 因此句子不合格。形式主义语言学家认为如果话题与句子所要讨论的内容没有或关涉性(aboutness)不大(参看[1][12][40]等), 句子就会变得乖戾(idiosyncratic)或不合格。亦有学者(如[31][39])认为如果话题与主语之间所指模糊不清, 就无法实现连贯。

认知语法核心人物Langacker[18]176-207明确指出“如果话题与主语之间没有获得认知通达(mental contact/access/bridge), 它们之间的连贯就无法实现, 句子自然不可接受”。

我们接受认知语法的主张, 认为“话题”与“主语”之间的认知通达造就了英、 汉语言中的这类句式, 本文拟在Langacker[14-18]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厘清其间的认知通达机制以及有关的语义结构。

二、 话题与主语

英语最基本的句型是SVO, 其中句子主语常常既是话题, 又是施事。因此话题、 主语与施事三者是合一的, Halliday[10]称之为“无标记话题结构”。诸如This novel I borrowed from Professor Smith之类的有标记话题结构也往往是因为焦点或强调结构使然的结果。[35]

但汉语中的话题与主语之争却是个大课题。石毓智[34]曾指出“话题和主语的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核心课题之一, 其受到重视程度之高, 讨论的范围之大和时间之长, 然而迄今为止分歧之严重, 没有其它问题可与之相比”。

在汉语界, 关于汉语有没有“话题”或者“主语”这个问题,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 主语等于话题。赵元任[50]54认为: “在汉语里, 把主语、 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 比较合适。”熙[54]17则认为“主谓结构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 主语是陈述的对象, 即说话的人要说到的话题。”2. 汉语是话题突显语言。Li & Thompson[19]认为, 话题和主、 宾语都是并列存在于句子中的句子成分, 英语是主语占显要地位的语言, 汉语则是话题占显要地位的语言, 汉语的特点是在句子结构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主语而是话题。3. 主语与话题性质不同。汤廷池[37]和曹逢甫[26]等认为, 汉语中存在话题和主语, 但性质不同, 话题是属于交谈功用的概念, 主语是处于句法关系的概念。在实际语句中, 二者可能合一, 也可能对立。(转引自[27])

黄德玉[30]等观测到汉语中的话题主语和句法主语可以使用同一个名词性词语实现重合, 例如:

(11)我们热爱伟大的祖国。

(12)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这类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句中的名词性词语“我们”、 “中国人民”既在句首, 又处于话题的位置, 又在谓语的前面, 分别与谓语动词“热爱”、 谓语形容词“勤劳勇敢”有语义上的选择关系, 所以它们既是话题主语, 又是句法主语(从逻辑意义上看也是逻辑主语)。语法学家们对此类句子的分析几乎没有分歧。

[19]Li, Charles N. & Thompson, Sandra A.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 In Charles N. Li (eds. ). Subject and Topic [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

[20]Panther, K. -U. & Radden, G. (eds. ).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9.

[21]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85.

[22]Radden, G. & Kǒvecses, Z. 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 In Klause-Uwe Panther & Radden , G. (eds. ).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C]. Amsterdam: Benjamins, 1999.

[23]Ruiz de Mendoza, F. & Campo, J. L. Otal. Metonymy, Grammar and Communication[M]. Granada: Editorial Comares, 2002.

[24]Talmy, L. How language structures space. In Herbert, L. et al. (eds. ). Spatial Orient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p225-28.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83.

[25]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 1[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0.

[26]曹逢甫、 谢天蔚(译). 主题在主语中的功能研究[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5年.

[27]陈达姗. 话题与主语研究综述[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4): 140-142.

[28]范晓.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年.

[29]胡裕树、 范晓.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 ***师范大学学报, 1985(2): 7-15.

[30]黄德玉. 汉语中的话题和主语――兼评“主语是一句话的话题” [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1985(2): 61-67.

[31]匡文芳、 文旭. ***形/背景的现实化[J]. 外国语, 2003(4): 24-31.

[32]李福印. 认知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3]陆俭明. 构式与意象***式[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 103-107.

[34]石毓智. 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辩[J]. 语言研究, 2001(2): 82-91.

[35]宋艺兵、 李晓棣汉语主题句的对应式英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06(2): 5-8.

[36]束定芳. 认知语义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年.

[37]汤廷池. 国语语法研究论集[M]. 台北: 学生书局, 1979年.

[38]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年.

[39]谢华. 是主语还是主题――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5): 34-37.

[40]徐烈炯、 刘丹青. 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

[41]徐盛桓a. “成都小吃团”的认知解读[J]. 外国语, 2006(2): 18-24.

[42]徐盛桓b. 相邻与补足――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一[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2): 107-111.

[43]徐盛桓c. 相邻与相似――汉语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二[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3): 34-41.

[44]徐盛桓. 试论英语双及物构块式[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4): 253-260.

[45]许余龙. 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验证[J]. 外国语, 2003(2): 17-24.

[46]袁野. 构式压制、 转喻和广义转喻框架[J]. 外国语言文学, 2010(3): 145-152.

[47]袁毓林. 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J]. 中国语文, 1996(4): 241-254.

[48]张伯江.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 中国语文, 1999(3): 175-184.

[49]张辉、 卢卫中. 认知转喻[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年.

[50]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年.

[51]钟书能. 现代汉语动补构式的标记性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1): 25-31.

[52]钟书能. 语言中虚拟移位的认知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5): 122-127.

[53]钟书能. 构式的催化效应[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8): 21-28.

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篇4

“要不要改革开放”促成了***南巡

1989年以后,中国改革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反“和平演变”的呼声盖过改革开放,“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伤及改革开放各个领域,举国上下大有举棋未定、方向摇摆之惑,质疑改革“姓社姓资”的声浪渐响。面对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内有一些“左”的***治家、理论家出来总结教训,说是改革开放导致了社会主义的。他们公然提出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外再搞一个“以反和平演变为中心”,还主张放弃容易导致“和平演变”的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这样,使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的改革共识陷于破裂,能否再造和重建改革共识,是走回头路还是坚持改革不动摇,成了横亘于中国大地的一道严峻课题。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治局面,改革开放在内外交困中几乎陷入“休克”状态。

对于出现这些现象,***当然不满意、不放心。他决定再一次南巡,把改革的目标进一步明确。

“皇甫平”事件是导火索

1991年,为继续高举改革大旗,当时的《***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与上海市委***策研究室的施芝鸿、《***日报》评论部凌河一道,以“皇甫平”为笔名在《***日报》头版发表系列文章,呼吁继续坚持改革,他们与当时一些相对保守的媒体进行了一场关于“改革”的论战。5 月,已有不少报纸杂志集中火力批判“皇甫平”的文章,这时北京一家大报发表了题为《建造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的评论员文章,被全国大多数报纸转载,当时经济特区被这些人指责为“和平演变的温床”。同年10 月,一位中央领导来上海视察,在干部会上公开指责“皇甫平”的文章影响很坏,把***内外的思想给搞乱了。可见,当时在***内关于改革的认识是不统一的,进行了10 多年的改革开放随时有中断的危险。

“皇甫平”的系列文章遭到了一年左右的批判,其间有人甚至上书中央,认为改革开放很危险,不要再提改革开放。***一直冷静观察,所以后来北京流传一句话说:“京都老翁,坐看风起云涌。”

小平同志就这样冷静看了一年,直到他正式决定到南边“走一走,看一看”。

先遣组花7天时间安排和检查预定路线

1992 年元旦那天,时为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正在南海检查工作,省委书记谢非突然打来电话,说:“我们盼望已久的那位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回来研究一下总体接待和安全警卫工作。”陈开枝急忙赶回省委机要室,看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来的绝密电报:中共广东省委,小平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请做好安全接待工作。

讨论工作安排时,大家认为老人家是来休息的,主张按休息的思路安排接待,但陈开枝不这么认为。凭着他的***治敏感性,他认为老人家此番前来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行动。陈开枝觉得,又一次历史性的事件即将在他们身边发生!

1月3日,一个由三人组成的先遣组抵达广州,告诉广东省委的还是:“小平同志是来休息的。” 他们提出,既要让老人家看看广东改革开放的新成就,又要考虑小平同志已是88 岁高龄的老人,不能过于劳累。他们提出的巡视方案是深圳——珠海——深圳——上海,让老人家在深圳、珠海两个特区分别巡视就可以了。因过去工作的关系,陈开枝与这三位同志都很熟。于是向他们建议,在确保安全和考虑老人家健康的情况下,一定要让老人家多看看,让他坐下来多谈谈。不能视察完珠海,就坐船回深圳,一定要看看珠江三角洲,因为珠江三角洲变化很大。

最后,先遣组将陈开枝提出的巡视路线方案,即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广州——上海,和其他方案一起上报。结果,小平同志办公室主任王瑞林等人确定采用这个路线方案。这样,先遣组共花了7 天时间,沿着预定路线进行实地安排和检查。

立下“六不”规矩

1 月19 日上午9 时,小平同志乘坐的专列抵达深圳,省市负责人见过面后,为了不影响老人家休息就都走了,只剩下陈开枝搞秘书长工作的,不能离开。没想到小平同志进屋换了一件衣服就出来了,对陈开枝说:“你快点叫车,让我出去看看!”这句话一下子就让他感受到了老人家牵挂特区命运的迫切心情,也印证了他一开始的判断——小平同志不是来“休息”的。老人家说:“你不知道,我坐不住啊!”88岁的老人为什么坐不住?就是因为他听到关于特区的各种流言太多了,到底怎么回事,只有快点出去看个究竟。

19日下午浏览市容,深圳变化很大,小平同志越看越高兴。回到宾馆,老人家说了一句令人意料不到的话:“那些人尽讲屁话!”陈开枝知道,这是在批评那些肆意非议特区的人。这句话让陈开枝感到震撼,回去他就跟工作人员说,明天出去要带上录音机,如果要处分就处分我!因为***来深圳之前,曾立下了“不开会、不陪餐、不题词、不见记者、不照相、不报道”的规矩。

就这样,陈开枝陪伴***南巡11天,在广东的见闻催生了日后有名的南巡讲话。

“讲话”最初一度不准报道

1992年1月,***在深圳期间的讲话和活动,深圳市委曾请示作正面报道,被***以“不破这个例”驳回。当时,《深圳特区报》的副总编辑陈锡添是唯一被允许到现场的记者,也被告知:“此事绝密,不得外传。”

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篇5

众所周知,中英两国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从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进行了整整两年,分为秘密磋商和正式会谈两个阶段。正式会谈的时间是l4个月,共进行了22轮。中国与英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迟迟达不成协议的焦点是“国家”问题,英国步步为营,我国寸步不让。

在多次谈判中,我方坚持“香港回归后,国防、外交必须由中央直接管理”。英国说:“不要驻***,驻***了以后,老百姓就吓坏了,都要移民了。”参加过谈判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说:“哪有这样的事,你们能驻***,我们为什么不能驻***?”英方说:“我们不一样啊!英国离香港十万八千里,万一有什么事,我们来不了,可你们就在旁边啊!你们不需要在香港驻***。你们在广州、深圳有***队就行了,万一发生香港受到外国侵略的事情,得事先征求港府的意见,立法会同意了,你可以暂时来一下,没有任务了就马上回去。”周南气愤地说:“这简直是荒唐逻辑!”

在驻***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始终是坚定的、一贯的。早在1982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面对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提出:“我国***府有权在香港驻***。”并强调,这是中国***府在香港恢复行使的象征。他还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不能做李鸿章。”1984年4月,***对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十分明确地讲:“1997年后,我们派一支小部队去香港。这不仅象征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对香港来说,更大的好处是一个稳定的因素。”同月,***在审阅外交部《关于同英国外交大臣就香港问题会谈方案的请示》报告上,又在关于香港驻***一条下批示:“在港驻***一条必须坚持,不能让步。”

在这个高度敏感、高度关注的问题上,时任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的耿飚却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结果引发了一起严重的***治事件。

1984年5月15日起,耿飚参加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此这前的3月12日,他参加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按照这次会议精神,耿飚对参加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认真进行了会议发言准备,对需要审议的提案拟好了建议。此后就忙于出席世界议联大会和接待“议联”会员国来华访问的代表团。然而,在六届二次会议上一次突如其来的采访,却使耿飚陷入了一场严重的***治事件中。

事情的起因是关于香港回归后是否在香港驻***的问题。在当年的两会期间,香港记者到处采访,打探中央关于香港问题的立场、决定。据时任香港回归中方谈判代表团团长的周南在2007年出版的《周南口述:遥想当年羽扇纶巾》一书中回忆说:“1984年5月,香港一些大的传媒派了一些女孩子来当记者。这些女孩子很难缠,有的还是奉命来摸底的。”前外交部长、时任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的黄华持同样的看法,他在《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中说:“被邀请来的香港记者极想捕捉到一点有关中央对香港回归问题谈判的信息,其中焦点之一就是回归后人民是否进驻香港问题。香港记者趁人大会议期间香港各界人士同中国高层人士聚集的时机,见到***和***就劈头盖脸地提问。”

耿飚就是在劈头盖脸地提问中出了纰漏的。据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刘振敏回忆:

有记者问耿飙副委员长:“香港老百姓怕驻***,你们中央是不是一定要在香港驻***?”耿飙副委员长作了含糊其辞的回答:我们可能不一定驻***吧。第二天,香港报讲香港不必驻***,是“中国***府的意见”;“中共前***长说,香港恢复后,中国将不派***队进驻香港”。一时间,满城风雨。有的认为,关于香港是否驻***问题,中国的***策变了,***说的不算了。

耿飙是著名将领,***后长期在外交战线工作,后担任***部长、人大***会副委员长等,为中国人民的***事业和外交、国防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一句含糊其辞的话,被香港记者作了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诠释和报道,因而引发了一场轩然***。

5月25日上午,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的闭幕大会结束后,***接下来就要与参加两会的港澳代表和委员见面,并安排了记者现场采访。***先来到福建厅听取港澳工委负责同志的汇报。***港澳办主任***、外交部部长***、全国***协副***杨静仁、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等在场。会上,***向***报告说,耿飚副委员长曾答复香港记者说“可以考虑不派***队进驻”。旁边主管香港交涉事务的副***插话说:“还有黄华同志!”

***一听就火了,立即对在场的人说:香港的报纸报道,耿飚同志对香港记者说,中国不会向香港派出驻***,还有黄华同志向记者说,将来香港可以派代表参加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他们根据什么讲这些话?

***越说越激动,到后面简直就喊了起来:“他有什么资格对记者说那样的话?”“以后,有关香港问题,我说了算,***说了算,***领导的那个港澳办说了算。”

他决定要在港澳代表和记者面前说清楚这件事情。

会见开始了。在严肃、紧张的气氛中,大家陪同***慢慢走到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港澳同胞立即站起身来,热烈鼓掌。5分钟后,警卫人员按照惯例,请站着的其他记者退场。***突然对记者说:“哎!你们回来,等一等,我还有话讲。”

中方谈判代表团团长周南也回忆说:“本来按照规定,***接见各界人士,前边拉着一条红线,记者站在那里拍照,也不许说话,拍完了就退场,然后宾主就谈话了。这次他们拍了照,正退场的时候,***把他们叫住了。”

***第一次公开谈到在香港驻***的问题,而且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方式。

***说:“趁这个机会,我要对记者们说几句话。你们出去给我发一条消息,就说耿飙,耿飙讲这个(可以考虑不派驻***队)是胡说八道。你们给我辟个谣。”香港记者抓住这个场面在报纸、电视上大肆炒作,闹得不亦乐乎。

***显得柔中有刚,他特意对记者郑重其事地说了下面一段话:“我国在恢复对香港的以后,中国有权在香港驻***。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国家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

接着,***的语调提高了八度:“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没有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领土!”

稍等片刻,他面对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同胞,又平和地解释:“我们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只要按照我国***府的***策办事,香港问题是会得到圆满解决的,真正爱国的、爱香港的人是不会失望的。”

在场人士对***这一番话无不感到突然。坐在***旁边的中国记协副***、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曾插话说:“5分钟了,够啦,够啦!”意在请记者离场,制止***再往下说。但***此时显得很激动,似乎不吐不快的样子。

当港澳记者退场之后,***又对港澳代表和委员详细论述了驻***的必要性,还就中英谈判的进程、过渡时期的问题等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我们明确讲了,中国要在香港驻***,耿飚讲的有一条是对的,就是香港不负担***费,费用由中央负担,不用香港负担。这在会谈中我跟豪外相讲了,我说,为什么要在香港驻***?香港以后实行最广泛的自治,驻***象征着中国的领土,象征着我们的。”

有人问:“香港有雇佣兵,廓尔卡兵,是否可以留在香港?他们不到一千人。”***回答:“这个不行。将来大陆派去,因为象征问题。”

***大发雷霆的时候,耿飚还一无所知。大会结束后,他按计划去万寿宾馆会见外宾并准备共时午餐时,突然接到通知,彭真委员长要他立刻赶回人民大会堂。司机和警卫参谋到另一个地方就餐去了,耿飚来不及找自己的车,就近抓了一辆便车,只身赶到大会堂西南门,被告之彭真已经到北门等他了,看来事情十分紧急。耿飚疾步穿过大会堂,脸色严峻的彭真低而急促地告诉耿飚:小平同志发火了。

彭真对耿飚说,香港的报纸发表了关于香港驻***问题的言论,引起小平同志发火。彭真要求耿飚严肃对待这件事情……

当彭真把这一情况告诉耿飚后,他第一个表情就是陷入了“努力回想中”。他与彭真说了十来分钟的话,这时,闻讯赶来的警卫参谋已经带着耿飚的座车赶到大会堂北门广场。耿飚与彭真告别,招手示意把车开过来。耿飚上车后,司机问:“去哪?”因为司机知道,首长是在会见外宾的场合下赶过来的,还没有用餐。耿飚说:“回家。彭真同志叫我这几天哪里也不要去了。”

黄华也在当天知道了***对他的批评。据他回忆:

事后,一位在场的同志告诉我上述情况。我当天晚上打电话给小平同志的秘书王瑞林同志说:请你转报小平同志,我以我的***票担保,我没有向香港记者说过不驻***的话,希望小平同志查核。小平同志是个正直讲信义的人,他随后向香港船王包玉刚先生郑重说明,黄华没有说过香港回归后不驻***的话,并说:我错怪了黄华同志了。包玉刚先生与我甚为熟悉和互相信任,他亲自向我说了小平同志对他讲的话。小平同志还向陪同他会见外宾的外交部的同志作过同样的说明。

原来,黄华在此之前确实接受过香港亚洲电视台的采访,谈论香港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就驻***的问题发言。***批评黄华时,采访过黄华的亚洲电视台的一位女记者就在场。她说,她听了***那段话,害怕得连麦克风都举不起来,以为***四川口音很浓的那番话,是指他们发播的新闻“胡说八道”。

***的讲话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播出了,它澄清了中央关于香港驻***问题的立场,让“炒作”耿飚答话的香港媒体不得不重视报道。26日,香港各报均以《邓公宣布在港驻***》为通栏大标题,在头版消息。

对于***的讲话,英国人相当震动。在***发怒的第二天,英方谈判团的首席代表、驻华大使伊文思紧急约见了中方谈判团的团长周南。

周南回忆说:伊文思那天表现得挺紧张,说话都有点儿磕巴。

伊文思说,听说昨天邓主任在人民大会堂说某某先生胡说八道,英方很关注。伊文思不敢讲出具体人的名字。他说:邓主任的讲话在香港各界引起很大的震动。港英当局还是很害怕这个问题,希望你们中国***府慎重考虑,是不是不一定要在香港驻***。我说:你不要再讲了,我们讲了已经多次,这是恢复行使。国防要中央管,就必须在香港驻***。邓主任已经发了脾气,你还讲什么!他说:我是奉***府之命来表示这个态度。我说:你回去就说中国这个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没有谈判的余地!他就灰溜溜地走了,从此不敢再提了。

5月28日,经过反复的回忆和思考,耿飚为此写出了检查。写道:“费了两天时间,仔细考虑,我确实讲了‘不需要进驻香港,港人也可以不付***费’。这是毫无根据的。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果,是一次严重的失言。由于我说了错误的话,***治上影响很坏,使***和国家蒙受严重损失。小平同志对我的批评,是完全正确的、必要的。我真诚地拥护。今后一定从头学起,提高***治水平,兢兢业业地工作,把小平同志的批评当做座右铭。请丕显同志转彭真同志。”

没有任何解释,没有一句赘言,也没有强调客观因素,耿飚的自我批评,体现了中国***人高风亮节的品质和知错就改、勇于认错的无产阶级***家、外交家的风度,令人肃然起敬。

由于***的公开表态,记者的及时报道,耿飚承认失言的坦诚,使这场“轩然***”真相大白,瞬间平息。中英双方在谈判桌上关于驻***问题的“争吵”戛然而止,这是耿飚最希望看到的。

5月30日和31日,第十五轮“正式会谈”开始,英国方面不再坚持“反对中国方面‘1997年收回香港’以后行使‘驻***权’”。但是,英国方面提出希望在拟订协议正文附件关于防务问题的条款时加上“驻***主要目的和任务限于对付外来威胁”。中国方面表示“不能同意”。最后,形成的协议正文和附件,关于防务问题的条款表述是:“香港特别行***区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府……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府管理。”“中央人民***府派驻香港特别行***区负责防务的部队不干预香港特别行***区的内***事务,驻******费由中央人民***府负责。”

10月22日,***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会上再次谈到香港驻***问题,他说:“我们的同志,主要是耿飚同志讲,中国不会派***队去,这就讲走火了。这个问题已经过去了。”

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篇6

领导干部提高演讲艺术水平的途径①提高***治素质。理解是表达的基础,理解得深刻才能表达得清楚。领导干部除了掌握***的方针***策国家的重要法令之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思想武装头脑,完整地、准确地、全面地掌握马列主义、思想体系,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并结合实际,融合贯通,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做到说理透彻,易于为群众所接受。②提高文化素质。一个优秀的演讲家,必须具备广博的学识,除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和所管行业的业务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历史、地理、文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常识。在***化的同时,还要知识化,两化结合,才会增强演讲的效果。③加强语言修养。要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的基本知识,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生动新鲜的语言,学习和借鉴古代有生命力的语言和外国的可以为我所用的语言形式,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切干部都要学普通话,最好用普通话来演讲。④学习演讲学口才学的理论和技巧。演讲学口才学是我国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新兴学科之一,它是古今中外演讲家口才家口语表达经验的结晶,总结了口语表达的技巧和规律,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和技巧,用以指导自己的演讲实践,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演讲艺术水平。⑤反复进行演讲实践。“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学会演讲必须亲自演讲,反复多讲。演讲——总结——再演讲,这是任何演讲家成功的必由之路。

领导干部口语表达的要求领导干部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是大***方针、计划指示的决策者和主要执行者,他们要通过口语表达来研究问题、部署工作、发号施令,要通过口语表达来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干部的言论往往指导着所领导地区、部门、单位的全局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重要领导干部的言论还会引起国际反响,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权益。因此对领导干部的口语表达应有高标准严要求,概括地讲领导干部的口语表达应具有以下特点:严肃性、准确性、鲜明性、群众性、权威性。

领导干部工作口语的类型领导干部为开展工作而进行口语表达时,因工作的目的、性质、内容的不同,所使用的口语也各有不同的特色和要求,主要有商讨性的口语、阐发性的口语、鼓动性的口语、批评性的口语、指令性的口语、慰问性的口语、悼念性的口语等七类。

领导干部演讲语言

领导干部的演讲语言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语言要新鲜,不讲套话、空话。②语言要准确,不讲大话、假话。语言的准确性思维的精确性,只有想得明白,思考得周密,才能讲得准确,讲得恰如其分;要根据不同的听众,挑选精当的语词,运用尽可能严密的逻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信口开河或泛泛而谈是不会抓住听众的。③语言要通俗,尽量使用人人都懂的,有地方特色的群众语言,反映群众的感情、呼声、心愿和脉搏跳动的心里话,象一些口头语、成语、顺口溜等等。群众语言讲起来琅琅上口,容易使人接受,能够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④语言要简炼,不讲抽象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罗嗦,抽象。一般要注意3点:①是去掉口头语和多余的叹词,如“这个”、“那个”、“反正”之类的口头语或“嗯”、“啊”之类的叹词;②是去掉多余的话,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不要拉拉扯扯地讲半天。③是避免重复。演讲时为了强调某一点,有时需要重复,但非重点的地方不能重复。⑤语速要恰当,不要拿腔拿调、不要在不该停的地方停顿,以免造成误会。⑥讲究词语的修饰和表达技巧。

领导干部作报告的技巧①充分准备,熟悉讲稿。不管是自拟的报告稿还是秘书根据领导意***拟的报告稿,报告人事前必须字字句句认认真真读两三遍,除了在内容和形式等大的方面从严把关之外,对容易读错的字,陌生的人名地名术语,拗口的句子等要特别注意,保证读准读熟说流利。②清晰流畅,语速适中。作报告最好用普通话,或者用大多数听众熟悉的本土话。大小标题和重要的句子可以适当重复;使听众句句听得清,思路理得清,重点记得清。③庄重自然,精神奕奕。既不能嘻戏轻浮,又不能声色俱厉,拿腔调摆架子。身强力壮的中青年干部最好站着作报告。④根据讲稿,又不拘泥于讲稿。除了重要会议上的正式报告(如向人大作的《***府工作报告》)必须一字不掉地照稿宣读之外,一般应该“讲”报告,而不是“读”报告。报告人按照讲稿或提纲的层次结构,灵活自如地讲述,可以根据听众的反馈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对讲稿作些增删补释。如举例,可以按讲稿举,也可在现场信手拈来举;听众不很明白,可以多举两例,大家已不言而喻可以少举例和不举例。⑤注意反馈,交流感情。作报告切忌埋头照读不理听众,即使是照本宣读的正式报告,报告人也要不时抬起头来扫视全场,用目光和表情与听众交流感情(如同电视新闻播音员那样),可以适当有一些手势,但不宜过多和过大(不能象演戏那样)。要及时根据听众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报告,如后座的听众听不清,音量要放大一些,听众对某些难点莫名其妙,应作些解说等。还要注意与***台的其他领导同志示意交流,让他们有适当的插话机会,使报告人与听众,台上和台下融为一体,使整个会场气氛活跃起来。

领导干部补充发言的要求在会议的主题报告(中心发言)之后,往往要请有关的领导同志作补充发言,补充发言的要求是:①在时间上宜短不宜长。补充发言者应紧紧围绕会议的主旨,抓住重点和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补充和说明。②在内容上宜深不宜浅。俗话说:“嚼过的馍馍没味道,浅薄的话儿没力量。”作为补充发言,关键在于“补充”二字。要求发言的同志必须是有感而发,做到:内容深刻,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力,在某一个侧面深化会议主题。③人数宜少不宜多。确有什么“补”、“充”者就讲,没有什么可说的就免了,不必在场的几位领导个个都来“补充、补充”。

领导找下级谈话的艺术领导要掌握第一手材料,要发现人才,要解决问题,都需要同下级谈话。领导找下级谈话的艺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选准时机。可选择工作的间隙、上下班的途中去交谈,因为这样自然、随便,容易谈得拢。另外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去走访。领导亲自登门拜访,容易感动下级,谈话也容易成功。如果选择时机不当,就有可能给对方增加负担,甚至会挫伤积极性,带来不良后果。如某单位有一位领导,找正在上班的突击班青年了解其班长的情况。使这个仅有六个人的突击班在一时人少的情况下,只是“快马加鞭”,结果影响了产品质量,“红旗优胜班”告吹了,大家还互相埋怨。②“屈尊”降位。有些领导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喜欢把下级找到他的办公室来谈话。其实这种谈话就双方所处的不同位置来说,就无形中给谈话对象带来一种压力。作为领导,应努力冲破走进车间、基层有失大雅的思想禁锢,养成深入基层、同群众打成一片的良好习惯。这样,就到处有你谈话的地方了。即使在非得到办公室谈不可的情况下,也应注意互相间的位置,比如同凳而坐或同桌而谈,就能给人以亲切、和蔼和平易近人之感,这样下级才愿意向你讲心里话。③巧埋“伏笔”。在触及正题之前,为了迅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思想脉络,领导者可先采取漫谈的方式,谈些诸如家庭、个人、乃至衣着、娱乐等方面的一些与正题联系不多的话,从而去观察对方的心情,了解其兴趣、爱好、习惯等,同时,也可巧妙为正题埋下“伏笔”。如,某部有一个连队,接到一个战士家中拍来的“母病故速回”的电报,指导员根据该战士爱好书法的特点,请他写了一幅自勉的条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写毕,指导员说:“这是我的座右铭,送给你了,你知道其含义吗?另外还有一件事……”,这才将家中噩耗告诉了这个战士,并拿出了火车票让他回家去办理丧事。母亲的突然病故对儿子的打击之大是可以想见的。但由于这位指导员疏导有力,使得这个战士冷静地踏上了归途。④情真意切。文诌诌的语言,命令式的官腔,板着面孔的表情,都足以令人生厌。所以,领导者同下级交谈,必须注意语言口语化,大众化,切不可故显高深地去搬弄词藻。音量要适度,不要高声大嗓;语调要亲切,语气要委婉。从而缩短与下级的感情距离。必要时说上几句幽默的俏皮话,增加彼此交谈的兴味,解除对方的“心理防御”,便于使谈话深入下去。⑤随机应变。正谈话时电话铃响了,或有人来访,有人请示、汇报工作时,应有礼貌的说声“对不起,等会儿接着谈”,以表示尊重下级,使他不会感到被冷落在一旁了;当对方有意转移话题,或有顾虑不直接回答某问题时,可适当加以解释,但不要“穷追不舍”,可以暂时避开,以后再谈。

下级与上级谈话的基本要求①如实汇报。当与上级的谈话涉及主题以后,对领导提出的问题要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作严肃缜密的思考,恰如其分的分析,认真负责的回答。对说不准或掌握不全面的问题应有交

待,不能敷衍塞责。②不藏“心计”。下级同领导谈话心术要正,切勿感情用事。既不要对一些同志护短迁就,也不要对另一些同志“寻源找刺”。对同你有过分歧、隔阂的同志不要抹杀其功绩,对曾经帮助过你的同志或亲朋好友也不要借机相报。要坚持真理,主持公道。③大胆发表独特见解。切勿从一己私利出发,“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也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

答记者问的特点①涉猎问题的广泛性。演讲一般要有主题,谈话也有个“话题”,而记者的提问则往往是漫无边际的。从轰动全球的国际事件,到使你面红耳赤的生活隐私,没有一样不是记者所关心的。正象人们说的,任何一个记者都要比孩子更好奇。②发问的突然性和要求回答的及时性。首先,记者居于主动进攻的位置,在更多的情况下,你是要随着记者的意***走的,一问一答的形式,使你不可能有一个系统而严格的思维程度。其次,记者的提问往往是很突然的,带有明显的跳跃性。一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完全可能是毫无关系的,这使你摸不清记者在想什么。另一方面,对于对方的问题,要求你必须迅速地作出反应,对此你根本无法充耳不闻。可以说,迅速准确恰到好处的回答,是征服记者的关键。③心理上的压力感。多数人在记者面前都会感到局促不安,记者的态度、表情、语气,再加之某些场合下摄影器材在你面前近于“无理”的晃动,集合起来对被采访者的心理构成一种强大的压力。因而,对于一位初次接受采访或者经历不多的人来说,在这种场景中惊慌失措,语无伦次,或举止失当等都是不足为怪的,被采访者应当设法从主观上减轻或解除这种压力的作用。

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篇7

1、什么是秘书?

答:在我国现阶段,通常是指******机关、部队、社会团体或企业、事业单位领导的助手,这一职业的工作具有辅助性和服务性。

2、秘书部门的职能性和工作特点?

答:(1)综合性。(2)辅助性。(3)门面性。(4)机要性。

3、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风险题)

答:(1)处理文电。(2)撰拟文稿。(3)办理会务。(4)调查研究。

(5)查办、催办。(6)根据领导意***协议本单位的有关工作。(7)安排礼仪活动。(8)处理来信来访。(9)组织机要交通。(10)档案的管理。(11)其他日常事处及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4、秘书工作的作用:

答:(1)枢纽作用。(2)助手作用。(3)参谋作用。(4)协调作用。

(5)耳目作用。

5、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

答:一是为直接领导服务;二是为与本系统有关的部门及其成员服务;三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6、秘书工作的原则:

答:(1)准确。(2)迅速。(3)求实。(4)保密。

7、秘书工作者的***治素质:

答:(1)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2)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策观念。

(3)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严于律己,遵守纪律。

8、秘书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答:(1)基础知识。(2)社会知识。(3)专业知识。(4)业务知识。

(5)辅助知识。

9、秘书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答:(1)调查研究能力。(2)收集资料的能力。(3)文字表达能力。

(4)口头表达能力。(5)组织协调能力。(6)办事能力。(7)管理事务的能力。(8)文字书写的能力。(9)操作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

10、信息的作用?

答:①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②为实现科学管理创造条件。③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主要内容。

11、现代秘书部门信息工作应遵循两条原则?

① 全面服务。②实事求是。不夸大缩小,既报喜,又报忧。

12、值班记录电话记录应包括五个要素?

答:a来电时间。b来电单位、姓名及职务、电话号码等。c来电内容。d领导批示和处理意见。e接电话记录人。

13、值班日记四要素:

答:值班员、值班时间、记事内容、办理情况。

14、打电话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1)打电话就应对电话内容拟出腹稿或拟出文字提纲,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写出通话全文。(2)电话接通后,先问明对方是否就是要通知的单位或当事人,然后先通报自己单位名称、职务、姓名,再问对方姓名、职务,最后再说通话内容。(3)向下级打的电话比

较重要的,需要记录的电话,打完后应要求对方复述一遍,确保对方记录无误。下级人员在接完上级的重要电话后,亦应主动复述。(4)要找的人不在时,可要求对方转告或安排回电话。

15、回电话接电话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1)回答电话要迅速,尽可能在铃响第一遍后就接并立即打招呼。

(2)问清对方单位、姓名、职务后,通报自己的单位、职务和姓名。 (3)所接电话一般都应有记录,必要时使用录音电话,并时常检查自己对所接电话的处理情况。

(4)来电话者要找的人不在时,问清是否需要代为转告,不清楚的事情不盲目回答。

16、电话记录有哪五个部分?

答:一是来电时间、包括年、月、日、时、分;二是来电单位、姓名及电话号码;三是来电内容;四是处理意见和领导批示;五是接电话记录人。

17、什么是文书?

答:指个人、社会组织、******集团、国家***权在社会活动中为了一定目的而形成并使用的特定格式的文字资料。

18、什么是文件?

答:通常所说的文件,是指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制发使用的具备一定格式的公务文书。

19、什么是会签?

答:两个及两个以上机关联名行文,须经各联名机关的领导同志联名签署。联名签署文件的过程称作会签。会签本身也是一种会商,但大量的实质性的会商工作应在会签之前进行。

20、什么是传达范围?

答: 指可以听到宣读文件的人员范围。文件需要传达到哪个范围,一般都是根据临时情况确定的,文件中应当注示清楚。

22、密级一般划分为哪几级

答: 一般划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个等级,

23、会议报到有哪几种方式?

答:①与会者本人持会议通知或单位介绍信亲自报到;②委托他人代为报到;③电话报到。

24、内宾接待工作原则是什么?

答:1、热情相待。2、按***策办事。3、简朴大方,不搞形式主义,不要铺张浪费,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4、节省时间,努力提高办事效率。

25、握手的技巧是什么?

答:同性之间特别是男性之间的握手应当有力,以示热情友好;反之,如果有气无力或者若无其事,就会使对方产生冷漠、疏远的感觉。异性之间、特别是女同志对男同志的握手,无需用力,只要轻轻地握一下就可以了。与领导同志或者身份较高的人握手,要视具体情况而论,如果他有意与你握手,就应当主动把手伸过去;如果他无意握手,就不要勉强。

26、为别人作介绍时应注意哪几方面?

答:如果双方的地位不同,应当先把地位低的人介绍给地位高的人;如果双方的身份相同、年龄相近,应当先把男性介绍给女性,把主人介绍给客人;如果双方的地位相近、年龄有别,应当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如果一个人会见几个人,应当先把一个人介绍给几个人。在为别人介绍时,秘书工作者应当事先熟悉双方的情况,以便介绍。

27、听讲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答: ①要专心致志认真听讲,以示注意和尊重对方,而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以免影响讲话人的情绪。②不要随意打断人家的话题。③遇到说话噜苏,或者有意无意纠缠你的人,不要厌烦,更不要露愠色,而应当有礼貌地中断对方的话题或委婉地回绝他,可以委婉地说“我们是不是长话短说?”或者说“对不起,我还有急事。咱们是不是以后再细谈?”

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篇8

善于调研

在涉外采访中,记者必须坚持正确的立场和观点,特别是在一些涉及我国***治和敏感问题上,不能受被采访者观点的影响和误导,违反外宣报道方针。同时,宣传***和国家的方针***策是从事对外报道记者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之一。因此,记者要重视***策理论学习,对***和国家的大***方针、外交***策和对待国际问题的根本立场有较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另外,记者还要不断提高调研能力,加强对国内时事和国际热点的日常调研、跟踪调研和深度调研。

笔者从事的对外报道主要辐射西班牙和拉美加勒比地区,为了使稿件能更具针对性和贴近性,与其他外媒面向这些受众的报道相比更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笔者认为,既要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又要坚持调研西语国家的国情、历史、社会、文化传统和***治经济形势。

2009年,得益于平时的跟踪调研,笔者注意到中国和拉美经贸关系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出现了新趋势和新问题,随即采访了来华访问的智利、秘鲁、西班牙、墨西哥等国官员、企业代表和相关国家驻华大使以及社科院专家,根据访谈素材撰写了《中拉关系发展面临重要历史机遇期》、《中国和西班牙中小企业共商金融危机应对之策》、《中秘自由贸易将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跃上新台阶》和《智利官员乐观积极看待未来智中经贸合作》等一系列稿件,厘清了中拉经贸关系主脉,为未来双边合作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的建议,受到西班牙埃菲通讯社、拉美和海外华文媒体的关注。

准备充分

美国著名记者约翰·布雷迪曾说过,采访前宁可准备过头,也不要准备不足。如果采访前不查阅相关背景知识,对采访对象一无所知,也没有拟定一些问题,采访时就会匆忙上阵,结果不是和被采访者无话可说,就是发问时无法切中要害,因而搜集、整理、分析背景资料和制定采访提纲尤为重要。

例如专访驻华大使或来华访问的外国***府官员,使馆新闻秘书一般都要求将拟定的题目报给被采访者。此类问题要以两国关系为中心,并提出当时的国际热点焦点,但题目宜粗不宜细,不要提得太具体太专业,只要对方说出立场就行,当然,也可以根据对方的回答,接过对方的话题临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但切忌提“刁钻”问题和给对方设“陷阱”,涉及两国关系的,应努力求同存异,和我们的总体外交相配合。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成功的采访取决于了解对方多少。由于中外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思维习惯存在差异,从事涉外新闻采访的记者面对采访对象时可能更觉陌生和无所适从。事先了解一下采访对象的个人情况及其涉及的相关领域,记者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就越近,共同语言也就越多,对方也愿意与记者交谈、合作。

2011年6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著名作家略萨访华。笔者采访前就详细了解他的教育背景、性格特点和文学创作经历,还读了一两本他的经典小说。访谈过程中,笔者提到他15年前曾经来过中国,萨特和福克纳对他的写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就他的文学作品谈了自己的感想,略萨感到很惊讶,随即与笔者畅谈起来。

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好的提问有助于记者挖掘新闻事实,“窥探”和“捕捉”到更为鲜活的素材,撰写出最有价值、最具独创性的稿件。

笔者以采访新闻会、专访和其他采访等为例总结出以下几点与采访对象沟通的技巧: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耐心倾听做好听众,采访中要随机应变,随时调整提问的内容、形式和节奏。

驻华外国机构举办的新闻会和记者招待会是涉外采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同行们在会开始之前往往要索取相关材料并分析各种情况。这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积极参与交谈,一定要“凑热闹”,不能有半点“绅士”和“清高”。交谈中要注意互补互惠,当然,独家的东西在未发出去之前不能随便提供给其他媒体。

在新闻会上,记者不必刻意回避敏感话题。因为在这样的公开场合,新闻者既然给记者机会提问,就有义务并有准备回答记者的任何问题。遇到比较“难缠”的问题,被提问者一般会采取避重就轻或转换话题的方式,但这样的回答也算回答,记者也能获得一定的信息量。

而对于专访来说,应避免问过于尖锐的问题,以维护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融洽关系。另外,记者不能“直来直去”地直切主题,而是要“用心良苦”地为采访对象营造出一个“不设防”的氛围。

新闻采访要顺利进行,前提是采访对象乐于作答。不过一些被采访者由于特殊的顾虑不愿意接受采访,即使为了完成任务而答应记者采访,也往往少言寡语,应付了事。面对这种情况,记者不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而是变换思维,巧妙地从侧面迂回提问。

记者注重提问技巧的同时也要学会做一个好听众,即使在闲聊的时候,不要急着问自己的问题或讲太多自己的见闻,而是让对方有更多的说话机会,特别是遇到性格开朗、表达欲望强的采访对象。

另外,不能过度依赖录音笔记录采访对象谈话,要多用心、用脑。被访者在回答问题时可能有意或无意透露一些新闻,记者提问完毕并不是万事大吉,而要始终认真聆听,并迅速从大量信息中鉴别、筛选、总结,从而立即调整原有的问题或设计出新的问题,这样被访者谈得意犹未尽而记者或许会得到更多的鲜活素材。

注意事项

“外交无小事”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涉外新闻采访。记者要谨记在交谈中不要涉及对方的私人问题,如年龄、薪水,和家庭情况等。谈话内容最好避免涉及宗教、种族、***治等比较敏感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记者本人及所属新闻机构的信息。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很多在华外籍人士的真实身份和背景我们并不知晓,这一点绝不能掉以轻心。

记者说话时要注视对方的眼睛,提问的语气要平和,对被采访者的称呼要正确、礼貌,态度要委婉。

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篇9

两个彼此对抗了20余年的大国要突然走到一起来握手那是十分不容易的。

亨利·基辛格的《基辛格回忆录》里专门有一个章节,叫“在杭州爆发的一场冲突”。这场“杭州冲突”就发生在刘庄。基辛格说:尼克松总统“大为恼火,竟然穿着内衣就在杭州美丽的宾馆里大发雷霆”。

凡是读过《基辛格回忆录》的人都不得不佩服这位前美国国务卿记事之真实。他就毫不客气地嘲讽自己的总统说:“这句美丽的诗句到了尼克松嘴里竟变成了一句平淡无味的话。”因为尼克松游览西湖时居然把如此美景仅仅说成“真像是一张明信片”。

在1971年基辛格访华时,中美双方的会谈曾经有过“几乎没有中断过的24小时会议”,一直工作到早晨的8点10分,和基辛格还在“润色文字”。基辛格说的“润色”实在可以读作“讨价还价”。

曾和基辛格花了15个小时磋商《上海公报》。基辛格拿出了他和他的助手起草的《公报》草稿,这是经过尼克松看过并批准的。基辛格回忆说:“***一反常态,作了1小时用词严厉的讲话——他说这是根据的明确指示——他宣布,我们的做法是不能接受的。公报必须把根本性分歧摆出来,否则,措词就会具有一种‘不真实的外貌’……”

“说,他将提出一个草稿来。”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及其大批随行人员抵达北京。基辛格回忆说,在会见尼克松和自己时也反驳过他们。此后的4天里,基辛格花了大约22个小时“同中国官员解决《公报》中的问题”。

基辛格说:“在飞往杭州的飞机上,(美国)***的专家们拿到了他们没有参加起草的《公报》。我们刚到杭州,罗杰斯国务卿就交出了一份他的工作人员准备的修改意见,内容十分繁琐。”在刘庄仅仅住一天,这一天是公元1972年的2月26日。27日尼克松一行223人——其中包括庞大的美国记者团和各国记者——将飞赴上海,议程已决定于28日在上海向全世界《中美上海公报》。

当时,在刘庄陪同尼克松一行的唐龙彬(后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回忆说,下午3时,尼克松一行从刘庄出发,而一行从另一住地出发,到“花港观鱼”汇合。可是,尼克松一行进了花港公园却找不到。花港公园共有东、南、西三个大门,笔者估计是因不熟悉情况,双方没有说定在哪一个门汇合,因此各进一门,再加上此公园很大,故此互相找不到了。唐说:“由于我方安排上的问题和有关主管人员未能提前到达汇合地点,双方的陪同人员联络一时脱节,报话机也失去作用,使和尼克松总统在公园里相互找了好几分钟,当时,中美双方官员感到焦急万分,美方安全人员更为惊慌失措,这场‘游戏’一直等有关人员赶到现场后才告结束。与尼克松见面后相互哈哈大笑。这是访问中的一个纰漏。”唐龙彬的回忆文章里有一个小标题就叫“第一次与美国***府官员面对面而坐,双方都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对方”。“基辛格第一次到北京会谈时,美方人员商量问题全部是到院子里边散步边谈。此后,他们始终采取这种方法商量问题,即使是晚上很晚,仍要在外散步。在室内偶尔交谈时,也要把收音机打开,以防有人偷听。”一天下午,美方人员在他们的房间里发现了英文的新华社新闻稿封面上印着的一条语录:“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美方也毫不客气地提出了“意见”。

这些细节都说明双方都比较戒备。尼克松在杭州的时间表上被排得满满的,而他又是主宾无法分身。此刻,在刘庄他又突然接到了中方的《公报》文本,而且据说是在刚才的飞机上转送的,一切都使他措手不及,他怎么能不对美国***的随行人员“大发雷霆”呢?

2月26日的刘庄之夜是极不平静的。

这一夜,中美双方会谈的地点被安排在今日西湖国宾馆(刘庄)一号楼的八角亭。这个八角亭几面均有大玻璃窗临湖,但面积很小,仅约15平方米,里面只能放下6张单人沙发,围成一圈,以便谈话。

中华书局《浙江省外事志》第291页仅用一句话记述了这个不眠之夜:“宴会后直到次日凌晨,***副部长和基辛格继续就《中美联合公报》的文本作最后商定。”

27日的凌晨,***这个“五四”时代就崭露头角的盐城才子终于下完了他外交生涯中最难下的一盘棋。***英语娴熟,博古通今,而且与***一样,酒量惊人。他是安排的中美刘庄会谈的中方擂主。这一夜,刘庄和北京开通了热线。没有睡,北京的也没有睡。***随时将情况向***报告,***在刘庄立刻用电话请示。天亮了,常被戏称为“***”的***依然是风度翩翩,毫无倦容。他没有打电话,而是快步去找***。他轻声说:“都办妥了!”

只用了一个夸奖的眼神,与他使劲握了一下手,便健步向八角亭走去。

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篇10

当前副刊作者队伍面临的困境

1.副刊作者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目前,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受这一趋势影响,副刊作者队伍呈现出老人多、青年少的格局。老年作者的稿件多以回忆过往为主,手写居多,在现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新的现象和观念较少触及。如此,副刊受众面也受到影响,老年人喜欢读,而年轻人由于从中难以寻找到与自己年龄相匹配的兴奋点,逐渐疏远报纸副刊。

2.认为副刊高不可攀的错觉阻碍作者队伍的扩大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本地作者写了稿件,不是直接寄给我们,而是借报社领导或同事之手送过来。其实,其中不少稿件题材鲜活,文通句润,根本无需找人打招呼。而有的作者被编辑***毙掉几次稿件,就会心灰意冷,便停笔不写了。作者认为副刊门槛过高,其实是一种错觉。

3.版面设置保守单一,难以吸引新作者

风格不同的版面适合风格不同的读者。如果报纸副刊版面长期没有变化,内容陈旧保守,就会仅仅局限于原有的作者群,难以吸引新的作者加盟。因此,尝试开拓一些新栏目、新版面是报纸副刊始终保持时代感和鲜活力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网络思维在报纸副刊中的实践

网站人气兴旺,并能牢牢吸引住一批铁杆网民,因为其内在的运行模式和平台搭设等拥有独特的优势。报纸与网络同属于媒体,具有共同性,对于报人而言,网络思维在报纸副刊实践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1.微博的启示:言不在多,有理就行

微博,是当下网络中比较时髦的互动平台,寥寥数语,点到为止,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在报纸副刊中,就可借鉴微博的特性,搭设一个便于与读者互动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报纸。从这个设想出发,海门日报副刊部于2010年年初在《家务事》版面中新增栏目“家***互动话题”。

我们从开展“有奖征集家***活动话题”入手,在《家务事》版面上刊登了征稿启事,向读者征集家庭生活中最为关心、具有代表性的话题,话题一旦采用,予以奖励。启事刊登后,读者来稿络绎不绝。两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先后收到150多位读者的来信和电子邮件,征集到家***互动话题1300多条。来稿读者分布于各行各业,有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女,也有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

2.版主的启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版主是网站论坛的组织者,对活跃论坛,带动人气,起着“带头大哥”的作用。把版主的作用借鉴到副刊实践中,成效也相当显著。

海门市人民医院有一位文学女青年,经常向海门日报《伊甸园》投稿,文笔不错,但内容有些空泛。2007年,在一次交流中,她感叹,似乎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我们了解到,她是一名泌尿科的护士,平时接触的人很多,听到涉及家庭婚姻方面的故事不少,便给她出了主意:搜集采录这方面的故事。海门日报在《伊甸园》版面上为她开辟了一个专栏:“泌尿科的故事”,先后刊登了十余篇稿件,效果极佳。不少有婚姻家庭问题的女人主动找她倾诉,又有了后续故事。在这次策划的带动下,其他作者的来稿内容也一改以往风花雪月的文风,以生活中不断变化的家庭婚姻为题材,使《伊甸园》版面的内容精彩纷呈。

在以读书为主题的《悦读吧》版面中,编辑为了活跃版面内容,邀请一名在银行工作的音乐发烧友,也是某网站的音乐版主,开辟音乐鉴赏专栏。一年下来,这位作者撰写了50余篇稿件,使《悦读吧》成了“有声读物”。

3.博客圈的启示:以圈会友,集群开发

浏览网站博客,不难发现,博客是以圈来划分的,诸如***事圈、理财圈、时尚圈、体育圈等,五花八门。每个圈中都会聚集一大帮的铁杆迷,对圈内涉及的一些大小事务都了如指掌,一些圈内重量级人物,就其知识面而言,称其专家也不为过。

近年来,社会上自发组织成立的民间团体协会也层出不穷,比如摄影协会、民俗协会、棋类协会、书画协会、收藏协会等,每个协会都藏龙卧虎。从众多协会中挖掘和培育副刊作者群,是博客圈给予我们的启发。

网络中,以圈会友,一回生,二回熟,不仅可以结交不少朋友,还可以增进交流,增长见识。这种方式运用到工作中,让副刊编辑活跃在各个民间团体协会中,为报社副刊网罗人脉资源。

清朝末年,实业家张謇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常乐镇。为了弘扬张謇“父实业,母教育”的思想,海门组建了“张謇研究会”,由一批从文化界退下来的人士作为中坚,吸纳众多民间人士加入。该研究会除了研究张謇以外,还广泛涉猎海门乡间俚语、古迹遗风、民俗考古等众多领域。以这个研究会为智囊,反映海门本土文化的版面《东布洲》相继开设了“发现海门”、“民俗海门”、“记忆海门”等名牌栏目。报社集腋成裘,对这些文化资源二度开发,出版了反映海门地方历史演变的书籍《发现海门》,获海门市“五个一”工程奖。此书首发后,不仅本地人士争相收藏,甚至不少移居海外的祖籍海门的人闻讯后,也纷纷来电来函,求购此书。

4.热词的启示:捕捉热点,因势利导

新闻热词,是网站中汇集了一段时期人们所关注的热点新闻的代名词。从新闻热词中,可以发现许多百姓感兴趣的话题。围绕这些关注点,我们选择相关的栏目,因势利导拓展成版面,在热点探讨中寻找和培育一批副刊作者。

2007年,是中国股市最红火的一年。寻常百姓的嘴边多了一个话题:“炒股票、买基金。”我们把《家务事》中的栏目“投资理财”拿出来,开辟《理财》新版,为广大股迷、基迷设置一个交流平台,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参与,来稿络绎不绝。2008年北京奥运之年,我们把“体育评论”栏目拓展成四个版的“奥运特刊”,为读者献上体育饕餮大餐,全方位解读奥运盛会。随着城乡有线电视向数字电视逐步更替,电视节目和影视热片在百姓生活中的影响开始提高。为此,我们专门开辟《影视周刊》,除介绍下周电视节目和影视热片外,还为影视发烧友开辟评论栏目“影视回声”,畅谈电视剧和电影的观后感,许多青年读者来稿热烈,一批新作者应运而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10篇

学习

化学社会论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社会论文,内容包括化学对社会的发展论文范文,化学与社会论文范文。有人认为这种凸显观念而弱化审美的当代艺术不过是一场哗众取宠、虚张声势的符号游戏,它利用哲学化的观念外衣掩盖了其粗制滥造、胡乱剽窃的本质;也有人

学习

好看的签名档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好看的签名档10篇,内容包括最新版的签名大全,推荐几款个性签名。其实两人基本条件相当,部门主管倾向于阿宁,但分管业务的副总裁选择的是Z,理由是Z“抗压能力强,稳重、乐观、心理素质好”。这让阿宁郁闷不已,想想自己,从不迟到早退

学习

技改项目总结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技改项目总结,内容包括技改项目经验总结,技改项目方案文章怎么写。1.组织申报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年,我处组织全市企事业单位申报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截至3月底,共受理了156个科技项

学习

描写山的好段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山的好段10篇,内容包括描写山的优美段落不超过15个字,描写山的好段十个字。3、春天,假山似乎显得精神多了,它周围清澈的水也不断喷出,形状各异,各不相同。假山旁的绿树上,有三四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好象在开演唱会一样。4、

学习

感动人生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感动人生10篇,内容包括感动人心的文章大全,感动精选美文。生活中母亲充当着我们的守护者,在我们彷徨无助时,是她伸出了臂膀。记得一次,向来没有记性的我忘记了带一张十分重要的通知回家给妈妈签名,我着急了,额角上汗珠不住地往下

学习

月光下的约定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月光下的约定10篇,内容包括月光下的约定作文,月光下的约定原唱。说完,三只兔子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森林。来到了城市,大儿子走进一家,他看到赌赢的人高兴得手舞足蹈。于是,从口袋里掏出一百元,必想:如果我从一百赌到一千,一千赌到一万

学习

五一节短信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五一节短信10篇,内容包括五一节请客邀请短信,五一节祝福短信大全。4、心头,悠闲的大头,忙碌的小头,健康的里头,潇洒的外头,阔卓的手头,挡不住的来头!五一节快乐。5、嗨!朋友,别在劳动中麻木,还是让劳动的过程真正变为一种快乐吧!来,快来

学习

关于爱的日记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爱的日记10篇,内容包括关于爱的日记,爱一个人日记大全。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市贫民窟就是一个地狱,它是种族冲突、帮派仇杀、泛滥、***交易的“天堂”,更是战争、歧视、敌对、憎恨滋生的“土壤”。面对这样恶劣的社会环境,恐

学习

国宝大熊猫的作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国宝大熊猫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国宝大熊猫作文300字,国宝大熊猫作文写法。盼盼历经千难万陷终于来到了一个小村子。盼盼看到村头站着两个人,好象正在商量什么。便向他们走去。盼盼那里知道那两个人正是这一片的猎人头子啊!为

学习

办公室季度总结报告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办公室季度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办公室个人季度工作总结7篇文章,办公室工作季度总结汇报。二、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要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

学习

没想到我如此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没想到我如此10篇,内容包括没想到我如此懦弱,没想到我如此幸福。没想到我如此幸运。爱把我围绕,好心情不愿离我而去,灿烂的笑容始终挂在嘴角。就算今天是我的忌日,也无所谓,因为,那将成为你生命中永垂不朽的纪念日。没想到我如此

学习

小学生作文开学了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作文开学了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作文开学了,小学生开学作文100篇。一、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作用分析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都是围绕教师教学活动

学习

有关月亮的成语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月亮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有关月亮的成语有哪些,有太阳和月亮的成语。3、月明如昼:月亮照耀得像白天一样明亮。4、月晕知风: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知道要刮风。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5

学习

公司年底总结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年底总结,内容包括公司年底总结模板,年底总结结束语怎么写。然后的一周里我一直待在公司,偶尔跟着侯阳去下报业大厦,维护,调电话,那时候看着是多么的神圣,多么充满魔力,也许就是这些神奇的力量吸引着我让我选择一定要学会这些

学习

三年级作文开学了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三年级作文开学了10篇,内容包括开学小学三年级作文10篇,动物学校开学了三年级作文。课堂上,在我的引领下,学生勉强能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需要老师点拨,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就更离不开老

学习

中考作文技巧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中考作文技巧10篇,内容包括中考作文的技巧和方法,中考作文技巧及方法。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为好。此外,卷面

学习

六级考试作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六级考试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六级考试作文有几篇,六级上下半年作文练习。practiceisthekeytoit.Youcanciteoneexampleortwotoillustrateyourpointofview.Youshouldwriteatleast150but

学习

我爱读书的作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我爱读书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爱读书为话题作文10篇,爱读书的朋友作文。我也有缺点,做作业不够细心,考试被扣一至两分是常有的事。这些缺点我都要下决心改正。这就是我,一个文静大方,爱读书而又有缺点的小姑娘。

学习

英文作文大全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英文作文大全10篇,内容包括春节英文作文简短,中考英文作文模板。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前提,经济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基础。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及其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近年来,文

学习

新的开始作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新的开始作文10篇,内容包括新的开始作文范文5篇,新学期新的开始作文。回到家写作业时,看见放在桌上的小学毕业照,不时地想起一些好朋友,也想起了以前许多的快乐之事。说心里话,其实离开以前的同学,我很难过,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

学习

我尊敬的一个人作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我尊敬的一个人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最尊敬的一个人作文400字左右,我最尊敬的人500字作文。

学习

自我保护的作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自我保护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有关自我保护的作文,自我保护的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