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的好段篇1
1、别成一格的还有那些石头……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黑忽忽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
2、今天,我观察了一个假山,它的形状奇特表面凸凹不平,有五座假山,“三长两短”意思是有三座长的假山,有两座短的假山。它凸出来的线弯弯曲曲,假山上灰尘很多,很脏,看上去已经好几年没人动了。
3、春天,假山似乎显得精神多了,它周围清澈的水也不断喷出,形状各异,各不相同。假山旁的绿树上,有三四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好象在开演唱会一样。
4、山脚下有一座石拱小桥。小桥造型别致,有光滑的桥面,笔直的桥栏。桥下有水,有小鱼虾。沿桥头向上望去,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由桥面一直通向山顶。在半山腰的悬崖上,建有一座石头雕刻成的宝塔,它气势雄伟,形象逼真,不亚于一座真宝塔。在宝塔的尖顶上,有一只鹰(石头做的)展开双翅,好像盘旋在天空。在宝塔左右的草丛中(塑料的)有一只色彩斑斓的东北虎(石头的),那神态好似正在觅食吼叫。
5、举目四望,世界是绿色的。竹子、铁杉、青冈、鹅掌楸、黑松林……浓浓淡淡的绿,复盖了逶迤起伏的群山,风一吹,林涛四起,像群山深深的呼吸,给人一种神秘幽远的感觉。最使人着迷的,是那条从高高的山坳中奔流而下的溪涧,山泉澄澈得如同有了生命的水晶,喧哗着,打着旋涡,吐着白沫,蜿蜒流泻在堆满乱石的山谷里。
6、当我们在远处望见一座假山时,不禁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出于好奇,我们一行三人踏上了“探险”之路。在绕过重重弯道后,假山终于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爬山计划开始实施。起初,路还算好走,经过有点难度的地方,大家互相帮助,也能解决。可是,后面的道路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顺利,显得越来越艰险了。但是,我们才不在乎,大家手拉着手,小心地往前走。
7、听爸爸说这座假山下面以前有水,水里有小蝌蚪和金鱼,他们在里面游泳、嬉戏;现在水干枯了,金钱和小蝌蚪没有了,但是它依然那么美丽。这座假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乐趣,春天我们在假山旁种花,夏天,我们在假山下纳凉,秋天我们在假山旁捉迷藏,冬天我们在假山旁堆雪人、打雪仗。
8、看,是一座多高的小假山呀!小假山“位于”我家。从假山的顶部看起,一队可爱的丹顶鹤兄弟准备“展翅欲飞”,那“笔抖”的石级左拐右拐,真像一位青年在摇摇晃晃地寻找回家的路呢!假山的左下侧有一个美丽的小亭子,亭子左边,有一间破破烂烂的小茅屋,里面静静地,好像一个人都没住进来过。啊,唐朝最著名的诗仙李白业在这儿,他笑口颜开,好像在自己欣赏自己写的古诗呢!诗人的下面,有一架用竹板造成的拱形小桥,游人在桥上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慢慢地散步,啊,在这清澈透底的水池里也游着许多五颜六色的鱼儿,鱼儿成群结队地游着,真像是在给桥上的游人们表演呢!
9、站在假山顶上的小亭子里,是那么有诗意,我就像诗人站在高高的山上抬头仰望作诗似的。假山上的柳树已长出新绿色的枝条、松树也比冬天的更加苍翠欲滴、小草也探出了自己的脑袋,像小孩一样好奇的探望着新的世界、冬青比以前更加有活力。下方的假山有许多陡峭山石。那蜿蜒曲折的小路连接着山顶。记着小的时候,我经常和小朋友在假山上玩,一会儿玩***战,一会儿玩捉迷藏,一会儿玩攀登,一会儿玩接力跑,一会儿玩滑滑梯,一会儿……想着以前我和同学玩的样子,在心里想来想去直痒痒!真想在聚在一起玩。
10、水池中,有三座高低不同的山,中间的那座山最高,在三米以上。在山的顶部,有一座洁白而有美丽的塔。塔共六层,呈四边形,塔尖是红色的,其它部分呈白色,亭亭玉立。大山左右两边还有两座小山。在大山和右边的小山中间,有一个小凉亭,这个凉亭的“屋檐”是红色的,底下是支撑“屋顶”的四根柱子,是黄色的。在凉亭的下面,还有一阶儿台阶,台阶连着一架拱桥。小水池中屹立着两只丹顶鹤,它们的羽毛是黑白相间的,一只抬着头,一只低着头。它们的眼睛炯炯有神。喷水池的周围是用粉色和白色砌成的,好看极了!
11、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假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12、假山上的石头是奇形怪状的。远看,有的像尖刀,有的像利斧,还有的像瀑布……在假山脚下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只洁白的仙鹤,那神态,好像正在唱歌。用手触摸它一下,它便左右摆动,又好似要翩翩起舞。原来这两只仙鹤的脚,被固定安装在水泥柱上的两个弹簧上。两只仙鹤仿佛是两个卫兵,护着这座小假山。()
13、学校的假山千姿百态。那些设计在假山上的亭子,连楼梯也做得特别精致;那些站在悬崖峭壁上拍翅膀的仙鹤,也正准备展翅高飞。学校的假山维妙维肖,令人心旷神怡,我恨不得马上变小,钻进那里过着像仙女般的生活。
14、假山是由河中的石头砌成的。这些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卧着的鸵鸟,有的像笨重的河马,还有的像可爱的猴子。假山上长着碧绿的竹子,假山下面的水中种着莲藕。荷叶碧绿,荷花盛开,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真美啊!这座假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大家在假山边乘凉,我们围着假山跑来跑去。我们有时看看里面的金鱼。我们玩的真开心!
15、只见秀丽的石塔沐浴着玫瑰色的霞光,仿佛一只鲜嫩的春笋,永远向上生长。
16、假山四周有一潭江水,水上还立着一座拱桥。妈妈说,这水还是我省引黑工程从黑龙江引来的呢!春天,小草和小花都长得非常旺盛,假山上的花草也不例外,山上花儿争奇斗艳,百花齐放,小蜜蜂们都忙不过来了。夏天,山上的树木都长出了粗壮的枝丫,密密的,好像一把把大伞,为人们制造出一片片阴凉。在“大伞”的帮助下,小孩子们快乐的玩游戏,大人们畅快的聊天,人们生活的其乐融融。秋天,山上虽然没有了以往的生机,但秋天的假山另有一种凄凉的美。秋风习习,令人诗兴大发。冬天,山上好像铺了一层银白的色的地毯。格外秀美。
描写山的好段篇2
1、别成一格的还有那些石头……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黑忽忽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
2、今天,我观察了一个假山,它的形状奇特表面凸凹不平,有五座假山,“三长两短”意思是有三座长的假山,有两座短的假山。它凸出来的线弯弯曲曲,假山上灰尘很多,很脏,看上去已经好几年没人动了。
3、春天,假山似乎显得精神多了,它周围清澈的水也不断喷出,形状各异,各不相同。假山旁的绿树上,有三四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好象在开演唱会一样。
4、山脚下有一座石拱小桥。小桥造型别致,有光滑的桥面,笔直的桥栏。桥下有水,有小鱼虾。沿桥头向上望去,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由桥面一直通向山顶。在半山腰的悬崖上,建有一座石头雕刻成的宝塔,它气势雄伟,形象逼真,不亚于一座真宝塔。在宝塔的尖顶上,有一只鹰(石头做的)展开双翅,好像盘旋在天空。在宝塔左右的草丛中(塑料的)有一只色彩斑斓的东北虎(石头的),那神态好似正在觅食吼叫。
5、举目四望,世界是绿色的。竹子、铁杉、青冈、鹅掌楸、黑松林……浓浓淡淡的绿,复盖了逶迤起伏的群山,风一吹,林涛四起,像群山深深的呼吸,给人一种神秘幽远的感觉。最使人着迷的,是那条从高高的山坳中奔流而下的溪涧,山泉澄澈得如同有了生命的水晶,喧哗着,打着旋涡,吐着白沫,蜿蜒流泻在堆满乱石的山谷里。
6、当我们在远处望见一座假山时,不禁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出于好奇,我们一行三人踏上了“探险”之路。在绕过重重弯道后,假山终于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爬山计划开始实施。起初,路还算好走,经过有点难度的地方,大家互相帮助,也能解决。可是,后面的道路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顺利,显得越来越艰险了。但是,我们才不在乎,大家手拉着手,小心地往前走。
7、听爸爸说这座假山下面以前有水,水里有小蝌蚪和金鱼,他们在里面游泳、嬉戏;现在水干枯了,金钱和小蝌蚪没有了,但是它依然那么美丽。这座假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乐趣,春天我们在假山旁种花,夏天,我们在假山下纳凉,秋天我们在假山旁捉迷藏,冬天我们在假山旁堆雪人、打雪仗。
8、看,是一座多高的小假山呀!小假山“位于”我家。从假山的顶部看起,一队可爱的丹顶鹤兄弟准备“展翅欲飞”,那“笔抖”的石级左拐右拐,真像一位青年在摇摇晃晃地寻找回家的路呢!假山的左下侧有一个美丽的小亭子,亭子左边,有一间破破烂烂的小茅屋,里面静静地,好像一个人都没住进来过。啊,唐朝最著名的诗仙李白业在这儿,他笑口颜开,好像在自己欣赏自己写的古诗呢!诗人的下面,有一架用竹板造成的拱形小桥,游人在桥上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慢慢地散步,啊,在这清澈透底的水池里也游着许多五颜六色的鱼儿,鱼儿成群结队地游着,真像是在给桥上的游人们表演呢!
9、站在假山顶上的小亭子里,是那么有诗意,我就像诗人站在高高的山上抬头仰望作诗似的。假山上的柳树已长出新绿色的枝条、松树也比冬天的更加苍翠欲滴、小草也探出了自己的脑袋,像小孩一样好奇的探望着新的世界、冬青比以前更加有活力。下方的假山有许多陡峭山石。那蜿蜒曲折的小路连接着山顶。记着小的时候,我经常和小朋友在假山上玩,一会儿玩***战,一会儿玩捉迷藏,一会儿玩攀登,一会儿玩接力跑,一会儿玩滑滑梯,一会儿……想着以前我和同学玩的样子,在心里想来想去直痒痒!真想在聚在一起玩。
10、水池中,有三座高低不同的山,中间的那座山最高,在三米以上。在山的顶部,有一座洁白而有美丽的塔。塔共六层,呈四边形,塔尖是红色的,其它部分呈白色,亭亭玉立。大山左右两边还有两座小山。在大山和右边的小山中间,有一个小凉亭,这个凉亭的“屋檐”是红色的,底下是支撑“屋顶”的四根柱子,是黄色的。在凉亭的下面,还有一阶儿台阶,台阶连着一架拱桥。小水池中屹立着两只丹顶鹤,它们的羽毛是黑白相间的,一只抬着头,一只低着头。它们的眼睛炯炯有神。喷水池的周围是用粉色和白色砌成的,好看极了!
11、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假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12、假山上的石头是奇形怪状的。远看,有的像尖刀,有的像利斧,还有的像瀑布……在假山脚下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只洁白的仙鹤,那神态,好像正在唱歌。用手触摸它一下,它便左右摆动,又好似要翩翩起舞。原来这两只仙鹤的脚,被固定安装在水泥柱上的两个弹簧上。两只仙鹤仿佛是两个卫兵,护着这座小假山。()
13、学校的假山千姿百态。那些设计在假山上的亭子,连楼梯也做得特别精致;那些站在悬崖峭壁上拍翅膀的仙鹤,也正准备展翅高飞。学校的假山维妙维肖,令人心旷神怡,我恨不得马上变小,钻进那里过着像仙女般的生活。
14、假山是由河中的石头砌成的。这些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卧着的鸵鸟,有的像笨重的河马,还有的像可爱的猴子。假山上长着碧绿的竹子,假山下面的水中种着莲藕。荷叶碧绿,荷花盛开,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真美啊!这座假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大家在假山边乘凉,我们围着假山跑来跑去。我们有时看看里面的金鱼。我们玩的真开心!
15、只见秀丽的石塔沐浴着玫瑰色的霞光,仿佛一只鲜嫩的春笋,永远向上生长。
16、假山四周有一潭江水,水上还立着一座拱桥。妈妈说,这水还是我省引黑工程从黑龙江引来的呢!春天,小草和小花都长得非常旺盛,假山上的花草也不例外,山上花儿争奇斗艳,百花齐放,小蜜蜂们都忙不过来了。夏天,山上的树木都长出了粗壮的枝丫,密密的,好像一把把大伞,为人们制造出一片片阴凉。在“大伞”的帮助下,小孩子们快乐的玩游戏,大人们畅快的聊天,人们生活的其乐融融。秋天,山上虽然没有了以往的生机,但秋天的假山另有一种凄凉的美。秋风习习,令人诗兴大发。冬天,山上好像铺了一层银白的色的地毯。格外秀美。
描写山的好段篇3
1、及至山巅,风悠悠空谷来兮,雾濛濛深涧生烟,俯瞰云海波涛翻滚,远眺群山缭绕飘渺,胸中律动着回归的欢快,喧嚣的心灵荡漾着静雅的瑞端,可谓:人在天庭走,胸生万里云。
2、溪流中总是夹杂着一沉一浮的桃花,那是从桃花谷流来的。花瓣浮在水面,像一只只小小的船儿随水漂去。那高大的松树,长着巨大的树冠,和它的兄弟们,来美化这山,这水,他们是这里的卫兵,忠诚守护着这片纯净的土地。
3、清晨,睁开朦胧的睡眼,大山还徜徉在仙雾迷蒙之境中。此时,她蒙着轻纱,像山间阿妹的脸,我只想拨开云雾,一睹她的芳容;山间,布谷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高声欢唱,歌声回荡在山间,大有绕梁三日之势;花儿凭着自己的风姿,开满山野,争着映入眼帘,她们给大地这位姑娘增添了一份娇媚。牛羊们“哞哞”“咩咩”的叫着,悠闲的漫步在草地上,惬意的享受着早餐;远方传来哪位牧童的笛声?如此悠扬婉转,像是大山里的姑娘轻声哼唱着她的歌谣,让人不得不洗耳恭听,流连忘返。
4、走进那山,遮光蔽日的奇花异草障显着峰峦叠嶂的灵魂,莺歌燕舞的鸟鸣替代了云蒸霞蔚的绮丽;走进那山,浮躁的心境化作了溪边的绿柳,疲惫的身躯化作了山涧的清幽;走进那山,心中坦荡着豪迈,梦中深沉着稳重,骨子里丰盈着山的精髓和敦实。
5、岳麓山在长沙市区之西,东临湘江,面积约8平方公里,古人赞誉其“碧嶂屏开,秀如琢珠”。唐宋以来,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涧深闻名。六朝罗汉松、唐宋银杏、明清松樟相当着名;爱晚亭、蟒蛇洞、岳麓书院等景观闻名遐迩。岳麓山春天满山葱绿、花朵怒放;夏日幽静凉爽;秋天枫叶流丹,层林尽染;隆冬玉树琼枝,银装素裹,四季风景宜人。
6、九如山的水,洁净似冰,清凉如雪。清澈的泉水无声无息地从山涧喷涌而出,沿着山谷潺潺而下,涓涓细流汇成了九条或柔婉或腾空或层叠或飞泻的瀑布,悬挂在丛林峡谷之间,似一条条玉带从天而降,或涤荡着天籁般的音乐,或发出震耳的轰鸣,向人们倾诉着大自然的柔美与俊秀。溪流成瀑,瀑落成潭,或大或小,依山傍势,一脉相承,水水相连,点缀在层山叠翠中,如粒粒明珠,以她的清灵秀丽突显着山的豪迈与伟岸,可谓:山泉趵突争涌,潭水碧波轻荡。
7、下山的路往往走得极其惬意。冬天喜欢看树枝间透出的寒星,天幕幽蓝,枝条稀疏,星光凛冽,画面极净、极冷、极美。秋天常有流萤,运气好,会见到一大片舞动的萤光,像一群精灵在聚会。最喜欢的还是有月的秋夜。山路上布满斑驳的树影,秋虫幽婉的吟唱,时而有叶。
8、从远处的盘山公路上望去,山顶上有一块不长花草的土地,就像慈祥的弥勒佛一样,横卧在群山之中。听奶奶和伯伯说,那是一片神气的土地,已经有100多年没有长植物了,因为有几位仙女住在那儿,凡是上去过的人,都会得到仙女的帮助。
9、周家嘴村深处有座大山,山上绿荫成林,古柏繁茂,树木葱茏。山间泉水流淌,淙淙潺潺,终年不息,恰似游龙吐珠。古柏为流水正鲜,流泉为古柏奏乐。
10、突然,一头大象映入了我的眼帘,“哇!那就是象鼻山”我欢呼。象鼻山,它像一头憨厚的大象在清澈见底的漓江边上慢慢的吸允着漓江的水,它俯下身去,那憨厚可掬的样子,着实讨人喜欢。()我不由的惊叹:大自然像一位神功巧匠,雕刻出了这头栩栩如生的大象,成就了桂林的美!
11、山上的石头隆起而又光滑,它们星星点点的分布着,它们有大有小,千姿百态。有的像肉嘟嘟的肥球,有的像高大的巨人,有的像可爱的小猫咪,有的像一张巨大的床,有的像叽叽喳喳的小鸟,有的像圆圆的鸡蛋……
12、春天,整个大山生机盎然。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到处开满了樱桃花、梨花,以及各种颜色的杜鹃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红的似火。引来了蝴蝶翩翩起舞,引来蜜蜂嘤嘤嗡嗡。
13、沿着山路盘旋而上,一头就钻进了绵延的大山。依偎在大山的村庄,人迹罕见,显得格外幽静。弯曲的路越走越长,当到了海拔800多米的高山处,只有一栋崭新的教学楼孤独而骄傲的矗立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校园的上空迎风飘扬。
14、不高的山,也变得巍峨起来。但最终还是来到了山顶,山顶有一电视塔建筑,恍然大悟的整齐完美的石阶也便没有足够的新奇和怀疑了。来到看似要建设什么的大好的地基,平坦刚好正对历山的标志性艺术建筑,大金佛传承性的象征着千佛山的名不副实。在夕阳的余晖的映衬下更放足了一天中再也遮蔽不住的佛性慈悲。万丈光辉越过低矮的山顶向四面八方射穿、蔓延,穿梭历史的暮霭,带着历代的王气、文气、人气、霸气还有埋在皑皑白雪的深层鲜为人知的腾格里沙漠里的狼气。
15、我依依不舍地下了山,回眸远眺天池,心中无限感慨,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功,造出这等美景供人们欣赏!真是太神奇了!细数青山,瀑布奔腾一望间,玉龙下山,瓢洒飞雨,满眼云山***画开。清风明月,何时再来?
16、山里,也生长着神奇。那灵芝、雪莲、虫草和红景天……一帖帖, 谱成一曲曲《汤头歌》的合弦;山里,还遍布着生灵。悠然的、奔跑的、亲和或凶残的,构成了山间的生物链。强,王者;弱,食者;强弱之势维系着山野生灵的繁衍。
17、烂漫的桃花如一片粉红色的雾笼罩着整个半山腰,那样子分明像极了大山飘逸的裙带。接着,半山腰以下便是成片的樱桃花,雪白雪白的,好像下了雪一般,那景象真是美不胜收!樱桃花像极了大山的裙子,给大山增添了几分靓丽。半山腰以上就是大片的野迎春,看上去金灿灿的,十分醒目。它就像大山引以为傲的“金丝长衫”!
18、站在黄山脚下,凝神抬望,但见峰峦起伏,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深邃,漫山红叶,织就了深秋的彩锦。静立半坡,倚在古老的松下,只觉自然造物博大,人是那样的低矮渺小。
描写山的好段篇4
好词:
高山 群山 奇山 荒山 山坡 山林
千山一碧 万山丛中 千姿百态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高树茂
谷下有谷 青山绿水 青海青山
峰上有峰 清逸秀丽 寸草不生
耸立云霄 云雾缠绕 奇峰耸立
巍然屹立 山势雄伟 群山簇立
千山万岭 山石壮胆
好句:
1、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2、龙山头,像一座大墓似的耸立在夜色中。
3、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
4、幽幽的深谷显的骇人的清静和阴冷。
5、山浪峰涛,层层叠叠。
6、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7、山沟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铺的大广场。
8、起伏的黄土山头,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涛。
9、峡江两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让人头晕。
10、周围的大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花布。
好段:
1、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了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未有人惊醒它们的梦,从未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连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2、大山,有时像昂首天空的雄师,有时如梦中惊醒的猛虎。它,会咆哮,会怒吼,那声音如洪钟般响亮,那气魄有排山倒海之势。它,似叱咤风云,腾云驾雾的蛟龙;它,似自强不息,展翅飞翔的胸鹰。它的沧桑记载了历代王者的欲望,它的雄浑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兴衰。它,高亢激昂如奔赴战场的士兵,奋勇杀敌;如保家卫国的勇士,舍生忘死。
3、“呼-呼-呼”狂风呼啸,冬天到来,山上白雪皑皑,寒气逼人。眺望远处,只见云雾环绕,山峰若隐若现,如同仙境一般。山腰间也飘着白纱般的云朵,美极了!山顶上,大家在尽情玩耍,有的打雪仗;有的在奔跑;有的在堆雪人;还有的在捉迷藏……天空中飘荡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4、家乡的大山啊,你一年四季各有独特的美。你不仅给了我们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还给了我们春天的希望,秋天的收获。你养育了世世代代勤劳的铜鼓人民。家乡的青山绿水啊,你为铜鼓人民捧出了的是一座座金山银山。
5、山,起于地球内衣的皱折。这皱折将地心的挪移表述:迭起的山峦下曾有过热流与错移,也有过山峦成长的冲动。山在岁月和季节的抚慰下一点点成长,一段段拔力。有一天它们把皱折的影子甩掉,结伴组成了山脉。
6、山是朴实的,看,那一片树林,一汪清泉便是它娇好的容颜。人们费尽力气攀上山顶,就是为了一睹它的秀美与壮丽,可是它却偏要让你累得快趴下了,才肯羞答答地揭开那面纱,山的壮美又让多少人拜倒在它的脚下!
7、傍晚,我伴着晚霞,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是那样的红,连大山也被映红了。我望着那雄伟的大山,觉得它像一位严肃的***人,又觉得它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我心里甜甜的。我不光只爱我家乡的大山,我更爱我的家乡!
8、极目远望,方圆几十里尽是波涛翻滚的石海。有龙潭虎穴一样凝固的漩涡;有悬崖峭壁般的石缝;有狂呼怒吼的巨浪;也有鱼鳞般平静的波纹,真是千姿百态。更值得惊奇的是:在巨大的岩石缝隙中,竟长出一棵棵碗口粗细、婀娜多姿的松树和一些婷婷玉立、华美洁白的桦树,还有其它一些不知名的姿态优美的树。
9、爬行在曲折峻险的栈道上,嬉戏于峡谷蔽日的丛林中,沐浴在腾空飞落的瀑布梅雨下,眼睛变得越来越明亮,心灵变成愈来愈清澈。行走在九如山的山水之中,喷涌而出的山泉,山涧中飞挂的瀑布,永不停歇的溪水,坦荡纯净的让人感受到人生的真谛,生命存在的意义。
10、峒山的坚强、沉默、不鼓噪、不张扬的个性原是一种平实的生活态度。不随波逐流,悄然孤立于流俗之外,遗世而***。铜山的恬静、安闲,又在你的心灵上注入了一份闲适的清泉,为你冲淡世间生活琐事带来的烦恼,释放压抑和疲惫的心灵。山与山形态各异,或雄伟,或奇诡,或傲然。各自坚持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韵质和风骨。果真能撼人心扉,启人心智者,也不必是世人景仰的名山,哪怕是平常人能随兴游览的蕞尔小丘,峒山即是如此。峒山,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屹立在矿野之上,卓而不群自是千山万岭中的另一种典范!
11、山,有着宽阔的胸怀。她能拥抱轻柔-将美丽和色彩播撒山间;它也能将高大和伟岸种植,让威武的翠柏,挺拔的毛竹和千年的银杏,与她一起,把高大、伟岸和挺拔雄奇演绎得完美无缺。
12、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13、我曾登临黄山,赏过庐山;这次峒山之行给了我不同以往任何一次登山的感受。人们登山,或感其雄姿挺拔,或惊其险峻幽深。仰看悬崖陡峭入云,面壁而立,使人慨叹人生之渺小,如沧海一粟;环眺远山之绵延,却又逐起夸父逐日之志。
14、两岸的青山秀丽多姿,逶迤不断,奇峰怪石林立。十二峰点缀在大江两岸,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巫山神女伫立在长江北岸,迎朝阳,送晚霞,真是鬼斧神工,不愧为大自然的杰作。这里不时有瀑布从山间扑向江心,溅起一片水花。江水随着山势的变化,九曲盘折,峰回路转。我在船头看得目不暇接,不知不觉就过了这如诗如画的巫峡长廊。
15、从平地里赫然抖起一座柱形的山峰,腰缠绿,头顶翠,青衣侠士般岿然傲立,横看如大纛,侧望似长鞭。近处,又一座山峰像威风凛凛、栩栩如生的苍鹰一样,忠实守卫在长鞭旁,好个“神鹰护鞭”。
16、山的内涵不在她的外在给予了我们多少,也不在她内里包含着多少。而是在于她的性气、她的精神和她无论立足何处永远保持的那种持重、守望、巍然和凝重。她的深处收纳了古刹多少晨钟暮鼓的声响,这声响又引领来了多少朝拜的香火…山在虔诚面前滋长了灵性,山的灵性让虔诚的香火更加旺盛。山造就了福祉,福祉把善良和慈悲传播。
17、山,让多少人抬起了仰慕的眼神,让多少志士幽居铭志,让多少民族的忠魂热洒鲜血,还用袒露的胸襟承接了多少抵寇的长城……山的巍峨,山的高大,山的耸立,山的气魄是山精神的骨架,也是人性的脊梁!
18、美好的东西一如美好的瞬间,对往事的眷恋,对人生的无悔,淡淡山,那麽唯美,静静水,那么深邃。带着对生活的向往,对自己的眷恋,静静的走过人生的渡口,闲月清风静如水,繁星野鹤淡如山,山水的和谐,生活的纯美,静静如水,淡淡如山。
19、山,是一种气势、一种精神、一种内涵、一种奉献,一种脊梁,也是一种自然的演练场……20、清凉的雨滴,不时从松端落下,那是山借雨雾的别样招呼吗!恭候眺望迎客松、依依话别送客松、并肩齐眉连理松、清雅弹奏竖琴松……知名或不知名的漫山苍松,清颀、伟岸、挺拔、孤傲,深深扎根在瘦土岩隙,成为山的形象,山的代言。站立松下留个影,松峁然无语,人的心中,却刻下一生难忘的印记。
21、虽梁大山无言,然非无声。那父老乡亲敬神的鞭炮,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山泉,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清泉,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古柏,是梁大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对梁大山流逝岁月之记录。()
22、然而峒山以另一种风姿引人入胜——-这是故乡的山,一草一木都带着江南的湿韵、鲜绿、却敦厚朴实,韵味天然。此次登山没有以往登山时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峒山,它绝对不让你感到高不可攀,它是一个宽厚的长者,坡度舒缓,让你在平实的的步履中稳步行走,给你以平安、踏实的信任之感,别有一番温馨,一番亲情。这是故乡的山独有的温候,是长者对子女的爱抚之情!
描写山的好段篇5
1、及至山巅,风悠悠空谷来兮,雾濛濛深涧生烟,俯瞰云海波涛翻滚,远眺群山缭绕飘渺,胸中律动着回归的欢快,喧嚣的心灵荡漾着静雅的瑞端,可谓:人在天庭走,胸生万里云。
2、溪流中总是夹杂着一沉一浮的桃花,那是从桃花谷流来的。花瓣浮在水面,像一只只小小的船儿随水漂去。那高大的松树,长着巨大的树冠,和它的兄弟们,来美化这山,这水,他们是这里的卫兵,忠诚守护着这片纯净的土地。
3、清晨,睁开朦胧的睡眼,大山还徜徉在仙雾迷蒙之境中。此时,她蒙着轻纱,像山间阿妹的脸,我只想拨开云雾,一睹她的芳容;山间,布谷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高声欢唱,歌声回荡在山间,大有绕梁三日之势;花儿凭着自己的风姿,开满山野,争着映入眼帘,她们给大地这位姑娘增添了一份娇媚。牛羊们“哞哞”、“咩咩”的叫着,悠闲的漫步在草地上,惬意的享受着早餐;远方传来哪位牧童的笛声?如此悠扬婉转,像是大山里的姑娘轻声哼唱着她的歌谣,让人不得不洗耳恭听,流连忘返。
(来源:文章屋网 .wzu)
描写山的好段篇6
一、描写的作用不同
让我们来看下边的两个例子:
(一)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香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以上是《春》中的两段景物描写。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春天的欣喜之情。作者又写了春花***,着力描写春花竞放。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写出花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鲜花的争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
2.“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以上是梁衡《晋祠》中的一段自然景物的描写。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对说明的对象作了形象化的描写。用比喻写出山的巍峨与绵长;用拟人写出晋祠依偎在悬翁山中的情态;又用对偶句铺陈春秋山景,引人入胜。
(二)甲、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出现积云。积云如果向上(1)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乙、云还没铺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跟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是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2)。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3)开一块,露出一大片雪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才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4)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历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5)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为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对以上两段描写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段都写暴雨,甲段意在介绍知识,乙段则描绘环境,衬托人物;甲段写暴雨,着重写由积雨云的变化过程、状态及形成暴雨的征兆,乙段正面描绘暴风雨的猛烈,语言中带有强烈的感彩。
通过以上几个语段的分析比较,记叙文中的描写,对人、事、物起到交待活动背景,渲染环境气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抒发作者感情等作用,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而说明文中的描写作用则主要是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些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点进行一些必要的描绘,其目的只是在于具体地说明事物,描写的作用是单方面的。以上是记叙文描写与说明文描写的不同处之一。
二、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不同
描写山的好段篇7
一、在阅读中学习观察
观:看,察看,视觉;察,观察,仔细看。观察,是指细察看事物的现象、动向,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观察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观察:人观察主要用到人的感官,包括眼、耳、心、口、手、脚、鼻等;会分辨各种感官作用,如眼睛是视觉器官,看到的外貌样子、行动、神态、景物、数目形态等是人的反应,而手、口、鼻等其他器官作用各不相同。
1.在阅读中学习用眼睛看
用眼睛看,是人观察周围世界最重要的方法。所有的文章基本离不开这一种感官感知的描述,哪怕是知名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也离不开。指导学生阅读,要学习作者是怎样用眼睛看事物的。
(1)看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
人教版四下课文《全神贯注》一课中的描写: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段话重点描述罗丹工作时的情景,指导学生读文章,要明白作者用眼睛先后看到了罗丹的脚步、嘴巴、眼睛、手等变化。为什么只写看到了罗丹的这么变化呀?原来,作者并没有把看到的全写出来,只写看到罗丹修改作品时的情绪变化,突出表现了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切合课文重点表达的“全神贯注”这个主题。
再如人教版四下课文《普罗米修斯》一课中的描写: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这一段话写的是用眼睛看到的“戴、锁”的动作,和“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神态,这个让人夺目的动作神态,传神地描述了普罗米修斯这位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英雄所遭受的痛苦折磨,把人物写活了。
(2)看景物的动作、变化等
人教版四上课文《爬山虎的脚》一课中的描写: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段话写爬山虎脚是怎样爬上墙的。要指导学生明白,文字中可看出作者用眼睛仔细观察了爬山虎脚的变化,看到“触、变、巴、拉、贴”等变化。用了这些动作细致描写了爬山虎怎样用脚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形。通过这些动作描写,读者就好像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让人印象深刻。
2.在阅读中学习用耳朵听
声音是文章描写离不开的内容,包括人物的语言、发出的各种声音以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物语言是人物在活动中说的话。语言既指别人的话,也指自己说的话。要把人物写活,离不开记叙的语言。如人教版四上课文《去年的树》一课中的描写: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这片段是树和鸟说的话,指导学生阅读这段对话描写,让他们明白这对话体现了朋友之间的这份不舍的依恋和深情。
再如这篇课文中多次出现鸟儿的语言: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这些是鸟儿一次一次地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朋友的语言描写。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语言,要明白鸟儿三次说话,都是鸟在寻找树,询问不同的对象,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越来越焦急,深情地体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和自己信守诺言的诚心。语言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习作时要思考人物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在记叙时要把人物的语言认真地记下来。
当然,在记叙的过程中,还可以把各种对文章表达的中心有关的声音描写出来。如四下课文《麦哨》一课中的声音描写:
文章的开头:
“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文章的结尾: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对麦哨声音进行了反复描写,指导学生阅读,要引导发现声音首尾呼应、意蕴悠长的妙处,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
3.在阅读中学习用心去想
“想到的”是指人物的心里想法――思维和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想像等。人的思想活动是无声的语言,在阅读中,要学会感受人物的内心想法。
(1)看景物时的心里想法
四上课文《观潮》一课中的描写: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
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段话是潮来时的写景描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和“那声音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两句有声有色的比喻联想描写,是作者亲眼目睹钱塘江大潮后产生的想法,使人如临其境地感受到钱江大潮的壮观。景物描写中夹杂着人的心理活动描写,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
(2)揣摩人物内心的思考
四下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描写: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这一大段话主要描写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所说话的质疑时的心里想法。由两句话组成,前一句是分析推理的过程,后一句是分析推理的结论。通过“如果……那么……就……”“但是,如果……就……”“这样……”一连串关联词语的运用,使得整段话思维清晰,逻辑严密。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话,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写人物内心想法,体会伽利略科学严谨的品质。描写人物时,写人物有关的内心想法,有助于突出人物的品质。尤其是刻画重点人物时,把人物的思想活动着力描述,文章会更生动具体形象,能有效避免干巴巴的嚼蜡味道。
二、在阅读中学习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提出:“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要把“新奇的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写清楚”,需要教师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1.写人、写物要抓住主要的特点
身边的人,是常见的习作对象。但学生往往却写不好。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写人的课文,领悟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的写法。
如人教版四下课文《尊严》一课的描写: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这几段话是课文的重心所在,描写了哈默要求杰克逊大叔给他活干,如果不让他干活,就不吃不劳而获的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全文紧紧抓住哈默有“尊严”的这一特点,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自尊自爱的与众不同的人物。“石油大王哈默”这个人物肯定有很多特点,但课文没有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是紧扣“富有人格尊严”的这个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描绘,突出重点,画龙点睛。
写景物也是这样,如人教版四上课文《火烧云》一课中的描写: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一段话描述的是作者亲眼目睹的火烧云颜色的奇异变化,反映出大自然的瑰丽,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话,要明白作者紧紧抓住火烧云颜色变化奇异的这一特征,用富有特色的简练明快的词句进行表达:用“红彤彤、金灿灿”重叠式的词语,写出色彩的浓、深;用并列式的词语“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写出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形容火烧云变化的一刹那间美景;用比喻式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写出火烧云的颜色像某些实物的颜色一样。这是最具学习意义的。
2.写印象最深的要有重点
印象最深的,必定是这个情景非常突出,让人难以忘怀。四年级上册课文《白鹅》,作者重点描写了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为了表现出白鹅的高傲,又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的来描写。在这三个方面中又重点突出了第三方面――白鹅得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地吃饭来表现。这样的描写,入木三分,读来让人对白鹅高傲的特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组织学习这篇课文时,突出重点的表达方法是必须要让学生领悟的。
再如课文《观潮》,重点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潮水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潮水景象从“一条白线”到“千匹战马齐头并进”……语言形象优美,富有感染力,表达有声有色,使人感受到大潮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像这样的课文在四年级的教科书中还有很多。
3.写清内容要抓顺序
习作有材料,如何把内容介绍清楚、有条理呢?这需要指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掌握写作的顺序。顺序,顺理而有序,和谐而不紊乱。对习作来说,就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常见的顺序有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远近顺序等等。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七月的天山》,作者用移步换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课文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描写:先是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接着描绘了天山的原始森林;最后描写五彩缤纷的野花。课文的三个重点段的第一句分别是: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描写山的好段篇8
《三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白板笔
学习目标的确定及评价任务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资源与建议
(1)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2)拓展资料:余秋雨《文化苦旅》。
学习目标
(1)学会锤炼语言,分析景物特征和写景手法。
(2)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评价任务
《同步解析》第10课
重点
学会锤炼语言,分析景物特征和写景手法。
难点
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设计
批注
一、趣引三峡
师:(PPT放一张10元人民币封面)同学们猜猜这是哪里?
生:三峡
PPT展示余秋雨的《三峡》引出课文: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么?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很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余秋雨《三峡》
师: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描写三峡、描写山水美景的美好诗词、文章,明朝文学家张岱说:“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袁中郎。”
师:张岱认为郦道元是描写纪录山水最好的。我们要学习的正好是郦道元的三峡。昨天我们第一课时只是梳理了文中字词句的意思,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太上郦道元是如何描写三峡的,他笔下的三峡到底有多美。
学习过程设计
批注
二、理清层次
师:我们先看“三峡”中的峡,峡的本义:两山夹水处。有峡的地方一般有山有水。因此,课文主要是写三峡的山和水。
问: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山水的呢?
生:季节。
师:第一段有具体的季节吗?所以文章的结构是——总分。
明确: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的,所以第一段先写山;水是峡的筋骨,所以2、3段重点写水;最后一段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三、拍摄“山水短视频”
假如郦道元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个短视频达人,喜欢用镜头记录美景。试想一下,他会如何将《三峡》这篇文章用视频拍摄出来呢?
既然要拍摄视频,第一步肯定是确定拍摄对象。
(一)确定拍摄对象
1、师:对象有哪些?
明确:我们刚才梳理的结构中,每段写的内容。
2、师:时间有哪些?
明确:每段对应的季节
3、学生自行思考1分钟,举手发言。
4、教师引导。
明确:
(二)明确拍摄方法
师:确定拍摄对象和时间后,接下来我们要明确拍摄方法,也就对应文章写景的手法。
1、学生分小组自行完成2分钟,小组讨论2分钟,小组代表发言。
2、教师引导。
【拍摄提示——视角:俯拍/仰拍/】
明确:
(三)展现景物特点
师:通过这些拍摄方法,我们能拍出对象的什么特点呢?
(四)优化拍摄顺序
师:郦道元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明确: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的迅疾,与第1段一脉相承,因为有这样的山势,所以水流特别的湍急;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将春冬合为一体描绘,所以再写春冬,最后写秋天,逐渐沉静,文脉转缓。
(五)根据我们已经拍摄的4个山水短视频,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其中一个场景吗?
1、师举例:至于深秋时节,峡中清冷肃穆,风萧林寒。猿猴在峭壁叠嶂间攀缘,似也耐不住这凄凉,时时引吭长啸,悲鸣不已。怪不得渔人在歌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唉,当郦道元只身一人,***于船头猎猎风中,念及漂泊辛酸、人生沧桑之时,想必也会天涯孤旅青衫湿吧?
2、学生自行思考3分钟。
3、举手分享自己的描写。
四、课堂总结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或奔放、或清幽、或凄寒。
这篇文章以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一切景语皆情语,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五、结束语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
明早,它会抵达一个码头的,然后再缓缓启航。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唱。留下一个宁静给三峡,李白去远了。
——《文化苦旅》(余秋雨)
三峡是美景,也是历史与理想、力量与激情的结合体。在千百年中历经沧桑的三峡仅属于中华民族,这是只有我们才有的骄傲与狂放不羁。
学完郦道元的《三峡》后,相信同学们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可以拿出纸写下你的体会,课后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六、作业布置
1、《同步解析》第10课。
2、写一段“三峡风光”解说词,150字左右。
3、推荐阅读:余秋雨《文化苦旅》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高俊
夏:迅疾
三峡水 春冬:清幽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山:凄婉
课后反思
(1)教学过程一定要有目标意识,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
描写山的好段篇9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版***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
学生默读,讨论,明确:
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
默读课文,分析讨论
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学生用原文复述课文。
三、泰山日出
问:文章是怎样描写泰山日出的?
明确: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日出,以时间为序,依次写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变化,展现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写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红光动摇承之”。
写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数十立”后是“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四、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然后说泰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到的画面,作者纵目远晀,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似飘带,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一比喻写出了日观以西诸峰的特点,更显日观峰的雄伟,且形象生动。
五、总结
本文充分体现了姚鼐的散文风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为精彩,极受人们推崇。通过对其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景物,这种写作手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六、布置作业
描写山的好段篇10
第五组课文共有三篇,分别是《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从内容、情感主题上看,本组课文都是描绘祖国的风景名胜、赞美祖国江山秀丽多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来品析本组课文,我们会发现:三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在写景时都采用了“先写实后联想”的表达手法,从而把所描绘的景物写得具体生动。如,“三大名松”的描写,迎客松如同“好客的主人”,陪客松如同“绿色的巨人”,送客松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再如,《黄果树瀑布》中对瀑布声音的描写,“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莫高窟》中对“飞天”的描写,“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等等。正因为作者丰富、合理的联想,所以读者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鉴于文本的这一特点,我们把本组课文的语言训练主题定为“先写实后写想”,扎扎实实地围绕这一训练主题实施教学。
二、课时安排
按照《教学参考书》的要求,这三篇课文共需8课时。现在我们用3课时学好教材,用2课时拓展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江山如此多娇》,用1课时汇报交流阅读的收获。这样,用6课时的时间就能学好一组课文并读好一本拓展书,省时高效。
第一课时预习过关课:写好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下发已设计的预习卡,包括:“我能读准”(要写、要认的生字词)、“我的字最漂亮”(限于本单元自认为难写的生字)、“我能读正确”三个栏目。课堂上,在学生充分自学后,采用同桌互查、小组互查、教师抽查、班内交流的办法,过字词关和朗读关。
第二课时主题精品课:《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
抓住“先写实后写想”的关键语句,体会黄山松的神奇和黄果树瀑布的壮美,领悟“先写实后写想”的表达方法,并仿照“先写实后写想”的方法,口头描述黄山的其他松,做到理解与运用的融合、教法与学法的融合。
第三课时主题略品课:《莫高窟》,依法自学
先理清文章线索:写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方面,然后重点抓住“飞天”一段的描写,让学生找到“先写实后写想”的句子并尝试运用此法补写“飞天”的其他姿态,深刻体会“飞天”的精美。再尝试着运用此法改写一种形态的彩塑,做到读写结合。最后,背诵第2至第4自然段,积累语言。
第四、五课时 自由阅读课:《江山如此多娇》,反三归一
在拓展阅读时,也要紧紧扣住“先写实后写想”这一训练重点。一是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二是积累“先写实后写想”的优美句子。读文章,找句子,谈感受,感悟祖国山河的壮丽,从而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第六课时闯关汇报课:《江山如此多娇》。巩固强化
抓住文章的内容、四字词语、“先写实后写想”的句子、习作练笔等,采用闯关的形式,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收到美文共欣赏、得失寸心知的良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具体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主题精品课:《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
一、谈话导入
预习课上,大家认读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谁来谈谈,黄山松和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自己的话简练地说一说。
二、精读《黄果树瀑布》,以例悟法
1.走进黄果树瀑布,感受它的“壮美”!请你找到文中描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的句子,读一读并想一想各有什么特点。
2.班内交流。
(1)让学生畅谈自己找到的句子,当谈到第3自然段时,出示并品析句子: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课本中的原句好在哪里?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从岩壁上流下来。水声“哗哗”的。
引导学生抓住“泻”字,想到“一泻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感受瀑布的声势浩大,体会用词的准确。
引导学生抓住“宽幅白练”,体会瀑布的宽度、高度,使学生认识到瀑布形态的宽和美;抓住“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体会声响的巨大,从而感受比喻句的好处。
(2)感情朗读。出示黄果树瀑布的***片和句子,让学生人情入境地读,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3)填空背诵。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 ),上面( ),好像( )。那“哗哗”的水声( )。
(4)小结。正因为作者运用了“先写实后写想”的表达方法,所以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同学们,像这样“先写实后写想”的句子,文中还有一些,找一处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略读《黄山奇松》,依法自学
同学们,请读读《黄山奇松》一课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用直线画出哪些句子是作者想到的。
1.学生自读自画。
2.交流画出的句子。
(1)从写实部分“饱经风霜”却“郁郁苍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补充:迎客松资料,板书:顽强不屈)
(2)从写想部分“有的像好客的主人,有的像绿色的巨人,有的好像在和游客告别”,我们又体会到黄山松的什么特点?(板书:千姿百态)
3.学习运用。
(1)齐读最后一段“黄山松千姿百态……更加秀美”,你能不能也用“先写实后写想”的办法来描述一下孔雀松?(出示孔雀松***片,学生尝试习作)
(2)出示一些不知名的黄山松,让学生命名并运用“先写实后写想”的办法,练习习作。
(3)小结。正因为黄山松千姿百态、顽强不屈,所以被称为“奇松”。黄山有七十二座山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难怪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四、感情朗读,背诵积累
《黄山奇松》和《黄果树瀑布》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读一读并把它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