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观后感篇1
乱世佳人》是根据玛格丽特·米切尔小说《飘》改编的爱情电影,尽管已经是年代久远,但也是值得观看的优秀佳作。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乱世佳人观后感,请您阅读。
乱世佳人观后感1主人公斯佳丽坚强勇敢,敢于反叛传统,不理会他人的舆论,这是我最欣赏她的地方,在南北战争的混乱下,她是适者,她冷酷精明,所以才能不再饿肚子有安全保障,但是同时她也失去了很多,比如说爱情亲情友情和荣誉,所以看完我也是很矛盾的,有的就必有失,她是强者但精神空虚,那些吃不饱肚子的人彼此之间却有浓厚情谊和事业理想,到底谁才是赢家?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乱世佳人观后感。
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生命有几个灵魂,一个是她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能干、温柔的典型贵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亲为了救人而被传染伤寒,去世了。另一个,是她十几年来最爱的人?阿希礼。乱世佳人观后感。她能在逆境中站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礼。她对阿希礼是异常执着的。还有一个,就是玫兰妮。在一起奋斗的十几年里,玫兰妮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有人说这文章中最经典的场面是在战争后回到被毁的家园,在园中手握红土发誓,无论去偷去抢都不会让家人挨饿那段,因为那时她的眼神和表情真的特别震撼人。这样说我也不反对,因为这实在是一部太经典的片子,经典的场面太多,各人有各人的偏爱。我倒是情愿选择这个:以后,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恨?爱和恨可以象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爱和恨也可能只需要一缕阳光就可以消融。珍惜拥有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总是并不确切知道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太多的人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
乱世佳人观后感2思嘉那双淡绿色的眼睛纯净的没有一点褐色,配上乌黑的睫毛和翘起的眼角,镶嵌在她木兰花般白皙的肌肤上,长得较为漂亮,但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女子能够吸引人的,绝不仅仅是一个表相而已。她是优秀的,非常的出色,无论是在商业还是在与人往来上:一个浑身都发着光的女孩子,这就是她留给我的最初印象。
她不够美的艳绝天下,但却自信非凡,骨子里是狂风的肆意和烈日的嚣张;她的柔顺是一张温柔的假面,她的骄傲可以把一切男子踩在脚下;她总以为感情可以尝试却不能当真,她喜欢用自己的强势吸引并征服那些被她的光芒耀花了眼的人。为了达到目的,她可以扮演出自己最不屑的娇柔怯弱,但她不知道在最了解她的人看来,眼睛最深处闪烁着心机计算的她有多么直率坦白——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桀骜真是世上绝无仅有的惊心动魄的美丽。这就是我通读全书,对思嘉的第一印象。
如果不是如此认为,我也不会就这样疯狂喜爱上她、记住她。没有人比我知道她的温柔体贴只是一个表相,她的身上从来没有一根真正伏软的骨头!她可以为奴为婢,但她看人的眼睛永远是锐利得像刀像火!铿锵玫瑰,越挫越勇!
1864年,亚特兰大市被北***包围,郝思嘉在***火投机商白瑞德的帮助下,带着刚生了孩子的媚兰逃回了老家塔拉,可是塔拉遭到北***洗劫,田园荒芜,母亲去世,父亲精神失常,两个妹妹又是病秧子,一切都坏到不能再坏的地步。然而,对于我来说,郝思嘉对此烂摊子的所作所为,这正是全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每次翻阅到此都会涌起不可言喻的心悸!她以一副遇佛杀佛,遇神杀神,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大无畏气概雷厉风行的行事,无论思嘉是对待闯入劫后余生的庄园搜刮掠夺的不速之客,而被迫捍卫塔拉,而将梁上君子一qiāng击毙的颤抖无畏,还是在再次被北***洗劫抢掠灵机一动将值钱物品藏在婴儿尿布里而躲过搜查的被逼出来的急智,尤其是勇敢的思嘉为筹到三百美元的地产税款去亚特兰大借钱,穿着用她母亲的碧绿色天鹅绒窗帘改做的裙子和公鸡尾毛做的衣帽,动身去征服世界,简直让我落下泪来!一个两手空空,家业凋敝的人又是在战乱年代,物价飞涨,借钱又是多么的不易!
我不是特别喜欢男一号主角白瑞德,虽然很多读者都很喜欢这种坏坏的腔调的帅哥俊男,当然他确实是很有魅力,尤其是对思嘉专一,深情让人唏嘘不已,但仍比不上我的最爱,思嘉。
“用尽手段向上爬的不顾一切的勇气,最难得的是决定了的道路就一直走到底的坚定不移——”
虽然有的时候会表现出非常幼稚的自负和目空一切,但是在那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学会了让自己最好状态地生活下来的女子,却是我见到的第一个……或者应该说是最好的一个。她是天生比任何人都更能在第一时间权衡出利益分配的那种人,更重要的是她懂得根据这一利益权衡作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这样的女子,如何不叫人惊叹崇拜!
人性问题,在春秋已经提出来了。到了战国时代,已经成为诸子百家讨论的一个重大课题。孔子追求性相近,孟子推崇性善论,荀子宣扬性恶论,我却觉得告子的话有一点道理,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说。他认为,人性和水一样,“水无分于东西”,性也“无分于善不善”。在告子看来,人的仁义道德诸种品质是后天形成的,犹如把木料加工成一定的器具一样,根本没有天生的工具。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看来,人的自然本性乃是追求感官快乐和生活幸福,逃避痛苦和灾难,因为人的七情六欲和趋乐避苦的本性是自然而然造就的,是一切生命存在物的基本天性。也就是说,人的自然本性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身,那么人的本性也必然是追求自我保存,追求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我喜欢思嘉甚于女二号主角媚兰,即使很多人与我相反,崇拜追捧非常完美的好人:媚兰,我也坚定我心,矢志不移!媚兰被塑造为一个美好的集大成者,圣母般的伟大形象,耶稣似的忍耐顺从,她不是人,是神!推向神坛,被神化就会隔离生活气息,远离真实!
我讨厌战火围城时媚兰生娩时胆小懦弱,无一点自己的主心骨,以致使拖累思佳,被困于烽火硝烟中;我讨厌塔拉被洗劫后,寄居的媚兰默许卫希利不做改变现状的作为,只知道压榨求助思嘉,成为思嘉走投无路,被迫进城借钱的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我最讨厌的是媚兰病危时要将懦弱无能的丈夫卫希利让给思嘉,祝其结婚,简直让我忍无可忍!媚兰到底爱不爱她的丈夫?她对她的丈夫有亲人朋友之情但唯独不是爱情吧!简直“好”到令人发指!她纵容自己丈夫和别的女人有不清不楚的暧昧关系,其宽宏大量般的软弱容忍让人叹为观止!我想问,这种圣母现实中有吗?喜欢媚兰的人仅仅是在追求虚假的迷幻形象罢了!当然也可能是极少部分男性读者想追求齐人之福的心理寄托而已。更何况媚兰的胆小无能,不能自立的,依赖别人,根本不能适应乱世中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在写作上也给了我一个教训,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脱离生活就,一味地极端的被神化的好人往往丢失其魅力所在,无法获得读者心灵共鸣的书自然会在时间人心的检阅下湮没……
思嘉身上有真正的人性所在,这种生活的真实本来就是一种美,它引起我们读者因略微相似的共同遭遇而共鸣。
白瑞德向思嘉求婚时,思嘉因回忆引发痛苦,喃喃道:“我不应该……如果……”白瑞德是这样安慰的:“思嘉,你为什么要自找烦恼呢?如果过去的事能再来一遍,你还是得撒谎,他也还得和你结婚,你要碰上危险,他也非得替你报仇。”
每个人总有不堪回首,痛不欲生的痛苦记忆,触及那段过去的滋味苦涩,反胃,如同洗的褪了色的外套,扔在散发恶臭的坑脏泥淖里!想忘也忘不掉,但事情已发生,并且当时遭受苦难厄运又无力阻止,那种无力感,觉得自己的存在就是一个错误,觉得自己是错误的根源,甚至绝望到轻生,觉得世间无所依恋,这种不甘,愤恨,负面情绪成为一种执念,甚至寄希望于如果重生,如果重来一遍,事情绝不会那么耻辱,但是,如果能再重来一遍,在那种恶劣环境,差劲条件下,大多只不过是重演罢了!有过灵魂被摧残痛苦经历的人,祈祷着过去的湮没,但是……过去却会永远徘徊不散!倒不如记住教训,何苦任由痛苦记忆把自己逼疯呢!这不是忘记,忘记的话,只是给人以虚假的安宁罢了!舍弃记忆的话,自己就不是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了。
记住教训,展望未来,即使再不堪也要有温暖美好自由的希望!永远怀着美好的希望!你最伟大的不知名的作品,在你面前等着你完成,与君共勉!
乱世佳人观后感3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斯佳丽,我为斯佳丽感到惋惜,她为何不早点感受到白瑞德对她的爱,一向要让别人的心冷到不能再热时她才觉醒,爱这种东西就是这么奇妙她来时你控制不住,去了你也挽留不了。但斯佳丽这个人物我还是很欣赏的,她的性格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她既想做个像她母亲那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但又沿袭了父亲豪爽、粗犷、不拘小节、脾气暴躁的性格。正是血管里流着的这种充满矛盾的血液造就了斯佳丽敢爱,敢恨、敢说,敢做,对自我认定的目标便勇往直前、不择手段的性格特点。从当时的角度来看,斯佳丽可能是大家公认的“坏女生”,她为了到达自我的目的能够不择手段,她的几次婚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首任丈夫是与卫希礼赌气,次任丈夫是为了赈救父亲用性命和尊严捍卫的农场,嫁给白瑞德的目的就更不是正因感情了。但我觉得她有她的可爱之处,她情感丰富,对爱是那么的执着,那么的炽热,她对认准的目标勇往直前,她钟爱她父亲留下的农场,钟爱那美丽的红土地,为了捍卫那红土地,她能够象下人一样在田间劳作,能够象男生一样在外抛头露脸,她吃苦耐劳,有很强的适应潜质,在战争暴发之前,她是家里的娇小姐,除了玩乐,她不用做任何事。战争暴发后,别人一个个都倒下了,只有她勇敢地站起来带领大家重建家园,我佩服她的勇敢和坚强。她对卫希礼的爱是一种不带任何杂念的纯爱,在现今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她这种爱还真不多,只是她爱错了对象,不该把一个不值得她爱的人爱得死去活来。
斯佳丽的人生经历是多磨难的,但是它的骨子里有一种与困难顽强斗争的执着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她一次次被困难击倒后又一次次勇敢地站起来。她的心里有一种信念,她始终认为她的祖先是不怕失败的,即使被失败咬住了,他们也会从容不迫镇定异常的,正是祖先给了她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斯佳丽才会勇敢的抬起头来。
在所有人物中里我欣赏的还有白瑞德,他真是一个极为优秀,极为难得的一个好男生,他有思想,有深度,情感丰富,感情炽热,对爱执着,他是一个真正懂得爱的男生,但我又为他感到委屈,得不到回应的爱难以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斯佳丽在那么长的日子里竟然一向不能感受他对她爱,总是爱着她自我虚构的人物卫希礼,这是任何一个男生都不能忍受的事,但白瑞德竟长期地忍受着她的背叛,她的执迷不悟,这要多么宽大的胸怀才能做到这一点呀。
电影的情节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展开,事实上《乱世佳人》是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在那个特定的情景下,个性鲜明的斯佳丽和白瑞德那种不拘一格,突破传统和道德的限制,按照经济社会的选取和人性的需要来决定失误的是非和行为的方式方法的做法,显然是一种美国精神的体现。斯佳丽美丽的外表和按照自我的人性尺度生活的决心、白瑞德的阴沉和透视生活的力量,都在人格上为一代又一代领悟做人的青年们树立了人生某一特定阶段的楷模。
电影的结尾是斯佳丽的一段独白:“等明天回塔拉后再计划这一切吧!我能忍受这一切的!明天,明天,我会有办法再次得到他!不管怎样着,明天是崭新的一天!”多么感人的一段话呀。“我能忍受这一切的”多么顽强的精神!“我会有办法再次得到他”多么坚定的信心!“不管怎样着,明天是崭新的一天!”多么乐观的心态,多么执著的信念!
乱世佳人观后感4看过《乱世佳人》后,心久久不能平静,内情绪感的潮水仍在尽情地冲击着理智的堤岸,沉思良久,经过对女主人公思佳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爱的执著追求的思索,我既为其钦佩,可同时又为其深深地感到悲哀,也许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载体,在追求着感情的同时又失去了人生中这最最宝贵的至感情感。
作为思佳丽一个出身高贵的小姐,迷人的外表和特有的气质曾倾倒了无数的痴情男子,使他们为其或歌或悲,但她却独独迷恋上了卫希礼,一个并不是最出色的男子,感情的魔力令其如痴如醉,但是卫希礼所爱的却是美兰而非自己,应对着即将结婚的卫希礼,她能够抛弃少女的羞涩心理,将内心的爱慕之情大胆地表达出来,这需要多大的信心和勇气啊!但是思佳丽偏偏做到了。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爱一个人并不是追不到,而是没勇气表达出来,当然证明了自己的心迹后是否能够获得感情,这又是另外一回事,毕竟感情是两厢情愿,任何单独的相思和强迫都是无济于事的。感情并不是形体上的结合,而是灵魂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沟通,琴瑟和谐,只有这样,感情演奏出来的音乐才是优美动听、震撼人心的,在此思佳丽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是我所深深敬佩的。
第二,当思佳丽的新婚丈夫查礼死后,她能够抛弃世俗观念而不顾,顶住压力去参加舞会,这又是体现其勇气的第二点表现。本来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大厦就是相当脆弱的,丈夫的忽然战死使其轰然倒塌,一切都灰飞烟灭,只留下名义上的片片残骸和联系,与其虚伪地放声大哭,倒不如还原自己本来的面目,将其真实的情感赤裸裸的流露出来,尽管她的这种做法人们在情理上难以理解,但是在虚伪和真实之间我宁愿看到真实。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有她这样的勇气表现出真正的自我,少一些披着美丽外衣的人们,那么处处防范、渐渐冷漠的人际关联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而越来越流行的所谓隔膜也便会冰释瓦解,人们将会更容易地相处,因此我钦佩她的这种冒着将会遭到世人唾骂、名声扫地的危险而展现真实自我的勇气。
第三,我欣赏她的那种在困境中百折不挠、愈挫愈坚的顽强意志和对诺言的严格遵守。
在战争前,思佳丽能够不必为自己的吃穿住行担忧,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其与劳动基本上脱离了关联,然而当战争爆发后,应对着昨日的财富转瞬间化为虚有和那片烧焦的黑土地,她咬紧牙关以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整个家庭生活和重建陶乐的重负,其毅力、其信心、其勇气,又岂是一个柔弱女子所承担得了的。生活的强者不是压倒一切,而是不被一切压倒,在随时出现的天灾人祸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战争的熔炉里,在社会的动荡中,她完成了一次由柔弱到刚强的全新蜕变。
经过重重困难和远途跋涉,当重返故里时,应对着眼前荒芜的田地一片狼籍,昔日完美的陶乐和相关的记忆怎不令其潸然泪下?当看到饥饿难挨的她好不容易在地里找到一个箩卜而爬在黑色的泥土中放声大哭这个镜头时,我们又怎会不为之动容和赞叹?个性是她举手发誓要重建昔日陶乐和再也不挨饿时的那份不屈不挠,浑然大气,更令我看到了一个非凡女子钢铁般的意志和韧性。而这天的一部分人当稍微受到一些挫折和磨难就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看到这时是否为此汗颜而自叹不如呢?
如果说感动我的是她的那份坚强和勇气,那么夹杂在其间的也有她对诺言的严格遵守,这也是她身上的一处闪光点。只因答应了卫希礼让照顾美兰的诺言,于是在即将被攻陷的亚特兰大城市,她冒着被捕的危险毅然留了下来,照顾将要生产的美兰,之后并带她们经过千辛万苦回到了除了房屋而一无所有的陶乐,其中的酸甜苦辣又怎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到的,应对着自己的情敌、卫希礼的妻子美兰,思佳丽能够有足够的理由对美兰母子置之不理,让其自生自灭甚至毁了她们,但是她没有这样做,而是以宽容的态度包容了一切并给予悉心照顾,与其建立了情同手足的姊妹情,这是我所钦佩的另一点,其闪烁着人类善良本性的光芒是不容我们抹杀的。不管她对待别人如何,就从美兰这一点上思佳丽善良的一面就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对于她优点的肯定并不代表对她缺点的熟视无睹和掩盖,思佳丽同样是人,而既然是人,那么她便有着人类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她的那种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把别人的感情当儿戏、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态度和做法是我强烈反对并坚决屏弃的。我欣赏她的精神,但不欣赏她的手段,毕竟爱是一种奉献而不是索取,为了追求自己的真爱,她把别人的青春当赌注,毫不顾惜地挥耗在自己的舞裙下,这又表现了她的自私。
而爱是一种职责、一种承诺、一种精神、一种百折无悔的选取,因此玩弄感情的人最终必将被感情所玩弄。结果女儿的去世在其深深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其痛苦是撕心裂肺的,但是她却又因仍爱着卫希礼而使深深爱着自己并屡次给予自己帮忙的丈夫白瑞德因误会离开了自己。此时她才真正地感觉到她是多么地爱自己的丈夫,只是一向生活在自设的感情梦幻中没有发现罢了,但是为时已晚,一场梦醒来后已是曲终人散,在清风明月夜,在陶乐这片历经沧桑的黑土地上只留下其孤寂的灵魂默默地伴随着空荡荡的房屋。可悲!可叹!
是的,她是精神上的胜利者,可又是精神上的失败者;她得到了许多,同时又失去了许多。
下一个太阳升起的时候,在陶乐那片浑厚的土地上是否会重新走来那熟悉的身影?思佳丽期盼着、追求着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让思绪任意驰骋的空间。
乱世佳人观后感5我第一次看《乱世佳人》这部电影,是我在上海刚上小学时妈妈带我去看的。那时,我没有什么印象。第二次是在日本,借录像带回家看的。
从这时起,我就开始喜欢这部电影,喜欢这部电影里的每一个出场人物。现在,我自己有了这部电影的VCD。一有时间我就看这部电影。每看一次,都会有一个新的感动和发现,每次的感动和发现都不一样。这部电影能够站在许多立场来看,你可以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登场人物去思索、去生活。所以我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但总觉得看不厌。
这部电影描写的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的一位女主人公的人生。我非常喜欢这位女主人公。她的名字叫赫思嘉,她美丽而任性,并不是一个被大家欢迎的人。她会耍手段,但很坚强,很热情,是个活泼可爱的女人。她喜欢幸福和富裕的生活,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爱。但命运不那么简单。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她所爱的人上了战场,她的家园荒废了。她失去了她所爱的母亲,父亲因受刺激,脑子也糊涂了。她们家没有吃的东西,没有男子汉。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2
[关键词]电影;《乱世佳人》;文化内涵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是少数几个仅以一部代表作便享誉世界的作家。她于1936年发表了其惟一的一部作品——《飘》,当时引发的社会轰动效应至今无人能及,以至于自诞生之日起便被人们争相传阅。作品塑造了一位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光辉形象,先后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最畅销小说。小说问世不久就被改编成电影——《乱世佳人》,曲折震撼的内容,加上主演克拉克·盖博与费雯丽的精彩演绎,使之成为一部美国史上最具浪漫传奇色彩的电影,曾经红极一时,现在看来,也依然能够带给观众美与力量的震撼。
一、《乱世佳人》影片简介
《乱世佳人》由大卫·塞尔兹尼克导演,克拉克·盖博与费雯丽分别饰演白瑞德与斯嘉丽,于1939年首映,在票房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等八项大奖。电影以内战前后的美国南部为背景,讲述了美国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女主人公斯佳丽曲折纷繁的爱情故事与奋斗经历,最终她成为一名新生代的资本家。电影以斯佳丽以及家庭的种种遭遇为叙事中心,精心刻画了在历史转型时期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美国内战前后南方社会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表现了导演对爱情、民族以及美国历史的思考。
二、《乱世佳人》的女权思想
通过影片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我们看到了苏醒的女性意识,她们思想和行为的叛逆性表达了女性应该走一条自重、自尊、自强、自立的路,诠释了她们对***、平等、自信等的理解和实践。在婚姻、家庭、妇道问题上,斯嘉丽的骨子里有着背叛道德规范的意识,也正是因为如此,她的三次婚姻都是在坚持***、坚持自治、追求权利平等未果的情况下进行的选择,她用自身的行动证明她完全有能力摆脱依附于男人的地位,满足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实现和对自身权利的追求。首先,她少女时代的反叛是一种下意识的***意识,她年轻漂亮,赢得了影片中几乎每一位青年男子的青睐,即使是贵族青年,也对她爱慕有加。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年轻的女孩们只能等着父母为其安排婚姻,斯嘉丽痛恨这风俗,最终斯嘉丽接受了查尔斯并很快与其完婚,这就是斯嘉丽的第一次婚姻。在那个年代,没人敢违背父母的意愿,而斯嘉丽却坚持这么做,体现了她初期对女权主义的坚持。其次,婚后不久,查尔斯牺牲在了战场上,她去了亚特兰大,之后,战争爆发,南方种植园经济随之崩溃,在这期间她逐渐摆脱女性的束缚,不再完全依赖男人,开始干起了挤奶、劈柴、种菜等粗活,这些都体现了斯嘉丽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斯嘉丽显示了她的坚强和自信,她理智地面对这个新兴的功利主义世界,这也使她变得越发***、越发坚强。最后,为了偿还账务,斯嘉丽嫁给了弗兰克。此时的她,公开架着马车在城市里谈生意,与男人们进行激烈的竞争,最终获得了经济上的***,成为一位成功的女商人。影片进展到此,斯嘉丽的形象完整地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她美丽、自信、坚强、乐观,她积极追求现代女性的平等权利,可以说,斯嘉丽形象的塑造对打破传统伦理道德观、争取妇女地位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乱世佳人》的婚姻观念
婚姻这一主题在《乱世佳人》中多次被涉及,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影片中斯佳丽与玫兰妮两种不同的婚姻观:斯佳丽选择的是物质婚姻观,而玫兰妮选择的是精神婚姻观。纵观全片,斯佳丽12年间共经历了3次婚姻,这三次婚姻经历虽然发生在不同时期,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点:由于她唯利是***,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因此斯佳丽的三次婚姻都带有强烈的目的性,这也注定了斯佳丽不幸婚姻的必然性。斯佳丽三次婚姻皆以失败告终,真是让人唏嘘不已,令人同情。与查尔斯的第一次婚姻发生之前,斯佳丽曾不顾一切地向阿希礼倾吐爱情,但遭到了拒绝,这使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负气地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人。通过影片进一步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她这次婚姻所要达到的目的便是刺激报复阿希礼。嫁给弗兰克的第二次婚姻完全是为了解除当时塔拉庄园的经济困境。斯佳丽的第三次婚姻即与白瑞德的婚姻,同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钱。可见,主人公的这种带有目的性的婚姻观注定了她在婚姻上必定遭受失败。而与斯佳丽截然不同的,玫兰妮更相信婚姻相信爱情,她有着纯洁的灵魂,善良而宽容。也正是这个原因,阿希礼最终选择与玫兰妮结婚,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婚姻基础是牢固的,婚姻生活是幸福的。同时玫兰妮也很信任她的丈夫,这正是我们现代年青一代所需学习的地方。
四、《乱世佳人》的民族情怀
影片《乱世佳人》以史诗性的视角,折射了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片中的斯佳丽作为不朽的艺术形象,其主要的内核是美国民族的精神象征;斯佳丽的奋斗经历,间接折射了美国民族精神的真正内涵,凝聚了美国历史和精神的文化积淀。一方面,战前的塔拉庄园十分气派和富足,电影《乱世佳人》将战前塔拉花园的恬静、十二棵橡树以及庄园的豪华做了全方位的描绘,此时的斯嘉丽,作为一个南方大种植园主的女儿,拥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影片把看似简单的民族情结以及当时的民族文化内涵,植入了塔拉庄园中。战争使塔拉庄园洗劫一空,从富饶到贫瘠,塔拉庄园见证了古老美国南方的沉沦,而且也造成了人们的心灵创伤。经过亚特兰大战火洗礼的斯佳丽逃回到塔拉庄园时,她突然感到自己的灵魂和身体已经找到归属,她觉得她的根已经深深地生进这些红色泥土里,这实际上也是斯嘉丽追求的灵魂的归宿。可以说,电影选择塔拉庄园作为电影的主线之一,在对塔拉主题的阐述方面比原版小说更胜一筹,生动地展现了美国古老南方的土地传奇,把令人扼腕的民族内部冲突,展现给了所有观众。此外,影片最后的蒙太奇,映显出斯佳丽的背影,表达了斯嘉丽对故土的眷恋,也间接表达了作品的民族内涵。
五、《乱世佳人》对坚韧精神的宣扬
电影《乱世佳人》生动地刻画了斯嘉丽在各种恶劣处境下所做出的种种无奈的选择,这从侧面体现了斯佳丽反叛、乐观、能干以及勇敢不屈的性格特点,这也正是美国民族普遍具有的心理素质。本是塔拉庄园大小姐的斯佳丽,家里有上百的黑人奴隶供她使唤,但是随后是生活的变迁,南北战争这场风暴摧毁了斯佳丽的美梦,也使她彻底抛开了往日淑女的浪漫梦想。面对完全陌生而又极其残酷的环境,年轻美貌的斯佳丽以“敢为天下先”的大智大勇用行动冲破了黑暗、沉闷的生活环境,并用自己刚强的意志去克服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顽强开辟着自我生存的空间,并以她特有的机敏和果断,去适应新的经济规律和竞争原则,最终她从实际出发,抓住时机办起了锯木厂,这是南方贵族所不容的,也正是她敢于正视南部贵族对她的轻贱和鄙夷的这种精神,恰恰表现了她的勇敢和叛逆。另一方面,对待爱情,她执著追求,在对爱情的自主把握和在执著、渴求爱情的艰难奋斗中拥有永恒的信念。因此可以说,斯嘉丽,是绿色生命的象征,是不懈奋斗的化身,她始终相信只要能够付出努力,任何困难都能解决,只要拥有这种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拼搏精神,就算深陷绝境也依然能够抗争到底,因此无论是在十二棵橡树庄园的酒会上,还是在战争的恐惧中以及在战后的贫困情况下,斯佳丽始终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而这些恰好是当时美国社会中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新生力量。
六、《乱世佳人》对奴隶制度的影射
影片《乱世佳人》对当时黑人奴隶制度的影响从侧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美国内战爆发之前,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奴隶完全听命于管理阶级,而战后黑人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变化,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首先,内战前,由于种植园经济落后的生产方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对黑奴的自由买卖,导致许多黑人家庭被拆得七零八散。战争结束后,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黑奴自由买卖的历史一去不返。第二,内战前,奴隶作为白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任何***治权利。战争尾期,***队开始招募奴隶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此奴隶开始有了自己的权利。影片中通过刻画斯佳丽家的黑奴山姆被挑选去挖地道时兴高采烈的样子,可以看出黑人对于参与***治的渴望。第三,在内战前,黑人都是随种植园奴隶主的姓氏,内战过后,黑人也有了自己选择姓氏的自由。影片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内战前后黑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变化,使我们更客观更清楚地看到了黑人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血泪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影片中白人战后对黑人态度上没有变化,仍然歧视黑人,而且塔拉庄园里的所有黑奴对南北战争无动于衷,战争的结局也对他们的处境毫无影响。
综上所述,《乱世佳人》是美国电影发展史上一颗最闪亮的艺术明珠,生动地刻画了斯嘉丽反叛、乐观、能干和坚强的个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并以其恢弘的气势、绚丽的色调、饱满的内涵,书写了19世纪美国南方社会乃至整个美国文化史上的一部传奇,成为电影史上最优秀的影片之一。
[参考文献]
[1] 魏楚豫.一生要看的50部经典电影[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 [美]玛格丽特·米切尔.飘(上)[M].***,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3] 胡智峰.影视传播艺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盖珺.扭曲的人格张扬的个性:中西文学人物性格的双重解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03).
[6] 谈小兰.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乱世佳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02).
[7] 陈晓红.郝思嘉:一个寓言式的叛逆女郎[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06).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3
[关键词]《乱世佳人》;人物;斯佳丽
长篇小说《飘》由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创作,以此为蓝本改编制作了电影《乱世佳人》,该影片通过讲述斯佳丽与巴特勒的爱情故事和人生遭遇,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方各个州的***治环境和经济状况生动地再现出来。电影所塑造的女主人公斯佳丽是这样的一个形象:斯佳丽是个贵族小姐,生活安逸,衣食无忧,但是就是因为突然爆发的南北战争,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其父母、丈夫都不幸去世,庄园也被毁坏;面对这一切,她并没有倒下,而是凭借着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断奋斗,最终成为具有代表意义的战后南方资产阶级者。
一、人格***的斯佳丽
对于南方社会的种种规范,斯佳丽在还是少女时,就表现出明显的蔑视,这反映出她异乎常人的叛逆。南北战争爆发之时,斯佳丽还是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正对卫希理满怀爱慕之意。而就是这个时候,北方***队撤离不久,她的母亲突然生病去世了,父亲也变得精神失常,面对这些变故,她的两个妹妹难以承受而生病卧床,斯佳丽就不得不承担起家庭所有的担子。然而所有的这些,都没有让斯佳丽倒下,而是迸发出刚强的精神,并坚定地告诉自己:“我要活下去,不能再饱受饥饿,我要撒谎、盗窃、杀人。”这正标志着她从此告别了以往的生活,要成为***的女性。
于是,在经济上,斯佳丽不再依靠男人,获得了***,而且也拥有了***的人格,逐渐实现了自我价值。经历了南北战争,对于爱情,她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多会考虑其现实意义。对于自己的幸福,她一直都在主动、坚持不懈追求。对于她而言,卫希理和白瑞德是最为重要的两位男性,二人都让她饱受了异乎寻常的痛苦。由于性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不论斯佳丽如何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卫希理都无法接受她。她嫁给查理的行为,是草率、偏执的,是出于对卫希理的报复。
虽然她内心并不喜欢弗兰克,但为了塔拉的家人,她仍然决定和弗兰克结婚,这是她主动选择的结果。她一直把卫希理当成自己内心的精神寄托,默默为他付出。当卫希理准备奔赴战场的时候,斯佳丽不畏困难,历经艰辛把他的新婚妻子玫兰妮和孩子从亚特兰大带回塔拉,并照顾她。当战争结束,卫希理因为回到家乡发现物是人非,曾拥有的一切已“随风而逝”,因而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的时候,斯佳丽仍坚持在物质上给予他和他的家人巨大的帮助,对他的行为表示极大的理解和宽容。
种种行为都可看出,斯佳丽对这份爱是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的。但与此同时,斯佳丽尽管并不爱白瑞德,但与白瑞德成婚后,她还是理所当然地享受起白瑞德对她的一切宠爱。住在白瑞德为她建造的豪宅里,用华丽的衣服打扮自己,在豪宅里大宴宾客,放肆地挥霍自己的虚荣和自私。白瑞德仍尽力满足她的所有要求,这说明白瑞德也是真心真意爱斯佳丽的。然而,由于斯佳丽对卫希理盲目地爱恋和追求,她对这段婚姻并没有一丝为之付出的心意,甚至为了精神上忠于卫希理,斯佳丽还以不要孩子为由提出与白瑞德分居。这些行为深深地伤害了白瑞德,她与生俱来的***反叛的天性,极大地伤害了这位骨子里蕴涵着大男子主义的白瑞德的自尊心和虚荣心,白瑞德开始对斯佳丽越来越冷淡。可怜的斯佳丽直到这时才明白自己对于卫希理的爱情只是一个少女时代的虚幻的梦,自己真正爱着的人是白瑞德,可这时候她已经永远失去了他。没有人能够永远付出,也没有人能够永远得到。无论是婚姻还是爱情,一段成功的关系,都需要两个人之间的付出和获得以达到平衡。如果一个伴侣总是索求,压抑着这份关系里的爱,那个索求的伴侣处于一个被动的、低下的位置,而给予的伴侣则一直处于一个主动的、优越的位置,这样会使两人之间的爱产生裂痕。现代社会的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在选择婚姻时有些过于功利和自私。她们步入婚姻的前提是车、房、存款,一点努力都不做就幻想着过上物质富足的生活。这种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人,会被幸福抛弃的。
二、有着纯洁的灵魂的玫兰妮
玫兰妮与斯佳丽截然不同,她善良而宽容。尽管她没有迷人的外表,但是她凭借情深的爱心和纯洁的灵魂,赢得了卫希理的心。她还懂得如何去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并勇于为家庭奉献。正因为她对丈夫和孩子这种伟大的爱,玫兰妮才有足够的勇气冒着生命危险生第二胎,但不幸难产而死。但玫兰妮对家人的爱是至高无上的,同时她的婚姻也证明了精神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精神层面的交流。卫希理和玫兰妮的精神结合注定了他们的婚姻成为《乱世佳人》中惟一一桩让人羡慕的幸福婚姻。
斯佳丽锲而不舍追求卫希理,但卫希理并没有接受她而是选择了玫兰妮,尽管玫兰妮的外貌没有斯佳丽那么漂亮动人,但是卫希理和玫兰妮有着相同的爱好和精神气质,他们的爱情已经升华到精神层面。正如斯佳丽父亲杰拉尔德说的――相似的人结亲会幸福。但同时,经济是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不断改变着年青一代的中国人的婚姻观。人类都渴望拥有真挚的情感,同样地,幸福的婚姻也是人类的共同的追求。婚姻需要物质支撑,但物质却并不是婚姻惟一的要素。但随着现代年轻人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他们失去了平和的心,尽管他们同样也渴望爱情,但在爱情与物质的选择上,更多人选择了物质,同时为了自己所谓的理想,他们最终会放弃爱情而选择地位名利。爱情就像一座房子的地基,因此没有爱情的家庭在经过岁月风雨的洗礼之后会渐渐损坏,直至整栋楼房倒塌消失。然而,只由物质支撑的婚姻,就像一座华丽的别墅,外表很美,但同时也很难拥有平凡人家的温馨和幸福。爱情的力量能给予一个贫穷的家庭更多的快乐,这种快乐正是由物质堆砌起来的家庭所羡慕的和谐与温馨。爱情以及爱情所带来的能量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也不能用金钱来买,它是珍贵的,是一个家庭的精华。
玫兰妮对自己的丈夫十分信任,因此对斯佳丽深爱着自己丈夫这件事并没有责怪,也没有阻止两人的关系,并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一切闲言碎语,这种信任正是我们年青一代需要学习的地方。步入新世纪的中国,离婚率也不断高涨,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源于夫妻双方的不信任。由于身处物质横流的社会,生活的诱惑也无处不在,因此年轻夫妻之间产生了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在女方方面出现得较多。妻子对丈夫在工作时间之外的行动十分敏感,想知道丈夫做了些什么。有时候甚至会怀疑丈夫是否真的有那么多的应酬和加班,担心丈夫正和其他女人约会。如果丈夫忘记妻子特别重视的节日,如:生日、结婚纪念日、情人节等,妻子就会觉得丈夫不重视自己,或者自己在丈夫眼里已经没有吸引力了或者其他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变成了战场,整个家庭变得乌烟瘴气,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婚姻也岌岌可危。所以说,夫妻之间的信任是维系彼此关系的纽带。
三、处事泰然的白瑞德・巴特勒
主人公白瑞德・巴特勒似乎总是用他深邃而令人费解的眼光来打量身边的一切,嘴边也总是挂着一丝绅士般的笑容。十二橡园大厅里的一群绅士,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他们吵吵闹闹、坐立不安、慌慌张张。这种意象表明南方绅士对这场战争毫无胜算,只是凭空推测北方会战败。不但如此,他们的对话把庄园的气氛渲染得嘈杂并紧张起来,打破了原本的宁静和安逸。言语中透出几分愤怒,但同时也带有几丝自傲和狂妄不羁。南方战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过于骄傲和轻视北方的***队。在南方只有奴隶和棉花,而在北方却有先进的武器、坚实的船只和厉害的炮火,***队的需求也能及时补给。因此,他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白瑞德显得格外的镇定、冷静,用讥讽的眼神看待束手无策、来回踱步的南方绅士们。他早已意识到南北***事实力悬殊,南方战败已在意料之中,他知道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故此,在战争爆发后,他为了发国难财,于是奔走于南北之间,将北方的武器运到南方贩卖,最终成了暴发户。
当北方***队攻入南方后,南方一片混乱,炮火点燃的房屋和树木冒着熊熊的烈火,咄咄逼人,亚特南大城里到处是硝烟弥漫、***炮轰鸣、残垣断壁、哀鸿遍野。“北方佬打过来了”的消息不胫而走,所有人都在仓皇逃窜并穷困潦倒。但是,就是在这个场景,斯佳丽对白瑞德产生了依恋和爱慕,她觉得她的天、她的地都是白瑞德。白瑞德一直都风度翩翩,绅士风度依然,还有他对她一直都痴心一片。他,前往十二橡园去营救斯佳丽。北方***队到处杀人防火,烧杀掠夺,要活命就必须离开十二橡园,但斯佳丽刚刚为玫兰妮接生完,她不能弃玫兰妮不顾,而玫兰妮却不能下地,更悲哀的是没有马车可用。就在她备受煎熬之际,却看到了白瑞德驾着马车回来了,他带着斯佳丽、玫兰妮和她的孩子以及其他女仆离开了十二橡园。他挥着皮鞭,将想抢走他们马车的逃兵赶走,他冲过了火墙,那是南方***为了阻止北方***进发而设置的火墙啊,他,成功地带着她们逃生了。在斯佳丽的眼里,心里,白瑞德永远那么绅士、那么有魅力并能洞察一切。这一切让斯佳丽对白瑞德爱意渐浓,奠定了这对欢喜冤家喜结连理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也表达了白瑞德对斯佳丽的爱,如此之深,他明白自己该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消失,他知道如何引起他心爱的女人对他的惦念,他是如此了解斯佳丽,胜过自己。这一切的意象,组成了一幅感人的画面,让故事情节更加逼真、立体。
四、结语
《乱世佳人》影片把美国人奋斗于逆境,追求个人***、尊严、爱情,永远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斯佳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弱小女子,历经情场失意、内乱战火、家园重建、爱女夭折、丈夫出走等一连串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她很少胆怯,一次次重新把生活的主动权夺回到自己手中。“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毕竟,明天是新的一天)便是她乐观自强人生的最好表白。
这部电影中的女主角斯佳丽对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主动追求等各种细节,都充分体现了女性主义的光辉。斯佳丽敢于挑战男性所制订的各种礼教,她没有被困难打倒,相反,她以勇敢去面对。对于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她都以永远的乐观和坚强去面对。也正因为她所表现的女性主义思想,将永远地刻画在人们的心中,并为许多代的女性在争取***自由的道路上做了铺垫,鼓励女性去争取***和自由。
[参考文献]
[1] 李庆雯.试析《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
[2] 陈晓红.郝思嘉:一个寓言式的叛逆女郎[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06).
[3] 梁亚茹.独特的女性的声音――简与思嘉丽形象比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4
《乱世佳人》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也是惟一的作品。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斯佳丽、白瑞德、艾希礼、梅勒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治态度,通过对斯佳丽与白瑞德的爱情纠缠为主线,成功地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摘自《飘》序)
读后感想:
1、“佳人”印象
无论是制作成曾获八项奥斯卡奖项的经典电影《乱世佳人》(曾获奖项:本片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荣获八项大奖:最佳影片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和最佳剪辑奖。摘自百度百科),还是原着《Gonewiththewind》,这部着作的最为人称道的成功之处莫过于不同于之前作品的人性真实而贴切的刻画。之前的小说为了凸显人物形象的高尚亦或是邪恶,往往是将人物性格善恶分化,美丑分明,过于公式化与模式化,读者也渐渐习惯于“标签化”了的小说人物,只要将自己的喜爱全数倾给善良的女主人公,憎恶给邪恶的“大反派”,就能够保证在阅读之中心脏的承受能力了,再曲折的情节与过程,都不会过多影响似乎已经既定的结局一样,善良会战胜邪恶,从而赢得完满,像《安徒生童话》中常有的结局一样,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这样确实满足了很多人在精神上的追求,尤其是一定程度有助于孩子的品格养成教育。可是,随着人们年纪的增长和时代的年代推移,这种单纯的塑造对于大多数来说已经是逃离现实世界的一个“避风港”罢了,越来越多类似的作品也会让人产生现实与小说营造的环境不同的落差之感。
2、从斯嘉丽谈起
《乱世佳人》中有四个主要的人物,按照以往的想法,女主角美丽而善良,会嫁给英俊潇洒的男主角,二人经历千难万险,最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这部小说呈现给我们的确是矛盾与复杂的人物性格。就女主人公斯嘉丽来说,当她还是农场主的尊贵小姐的时候,天真、烂漫、以自我为中心。斯嘉丽的父母都是十分心善的人,他们对奴仆很好,很友善,在周边地区享有好名声,所以家族比较兴盛,父亲爱女儿,因此,斯嘉丽的世界似乎只要有父亲顶住就万事大吉了。这个时候,她很善良,因为单纯天真,以为无忧无虑,因为向往爱情与自然。在经历了求爱竟受拒,赌气嫁人却成寡妇,照顾曾经求爱人的妻子,为了农庄与生活嫁给白瑞德,因为只顾自己的想法而失去孩子、丈夫等等一系列人生的大起大落的变故之后,她变得越来越知道审视自己了,越来越清楚谁才是自己的真爱。
女主人公斯嘉丽的人生经历没有如读者一直所认为的那样善良一世终得圆满那样,而在这一过程之中,体现了复杂、纠结、焦灼与矛盾,让人渐渐觉得,似乎一个真实存在的斯嘉丽跃然纸上。她很善良,她可以去照顾梅勒妮生产,无微不至,但原因却是她认为自己仍是爱着艾希礼的,替他照顾妻子,而不是固有的大多数读者观念认为就只是她的善良天性。其实,这才是真正的人性体现,不是所有人做的所有善事都是毫无私心与理由的,善良同样需要条件,这并不是世俗或功利,而是人性的真正体现。问现今,有谁又敢于承认自己的这样的“条件”的需求呢?
我们为人处世总需要一些理由,读者在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同样会感受到人性的一种绚烂地释放,我们不需要看着那些故作出的样子,而是这样敢爱敢恨敢想敢做最终敢于承担的人。
她有目的地接近一直自己认为没有绅士风度的白瑞德,就是为了生存,在与他接触越来越多之后,她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这个很特别的人。白瑞德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与当时是士绅的格格不入,没有那种做作的让人恶心的矜持。其实,这在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绅士,来自于内心,并不只是外表。
3、什么是“善”
“善”不仅仅是为他人做好事,做到善良应该是对自己热爱、对身边的人热爱、对社会的热爱。善,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以为作为一种人类追求的终极完美品质,总会作用于、依附于、深藏于、体现于各种各样人与事之中。它是带有瑕疵的光丽玉石,因为瑕疵更显纯净之美;它是泛着涟漪的平静湖面,因为涟漪更显安静之美;它是带有乌云的湛蓝天空,因为乌云,更显蓝的弥足珍贵。因为有了比较,有了引发人们负情绪的事物,善,才如此永世不衰。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5
关键词:重阳诗 唐诗 情感寄托
重阳诗,是作于重阳节及以重阳节为背景的诗作,时间为九月九日,也包括九月八、九月十;内容以重阳传统民俗活动为主,如登高、宴饮等,意象囊括、茱萸等;按创作目的主要分为应制唱和、个人抒情诗两大类;情感上与登高诗、悲秋诗、思乡诗、送别诗等类互有指涉。这种重阳诗最早见于魏晋时,唐代开始大规模出现。由于重阳节形成的特殊背景,萌芽之时便与古人独特的时空观念紧密相连,同时意味着一种集体性的民族记忆与情感,基于此,重阳诗在情感寄托上也呈现出较为独特的景观,也使其与悲秋诗、送别诗、思乡诗等逐渐合流,其情感寄托大致可分感时伤逝、思归怀远、生命意识的思辨三类。
一、时间性与感时伤逝的情感旨归
重阳在秋季,古老的时间观念与宋玉《九辩》以来基本定型的悲秋传统使得重阳节俗的时间性得以突出,秋季不仅影响着重阳诗的景物表达,更深层次影响着诗人的情感积淀。年复一年、秋来凋叶的自然现象使诗人很容易联系时光、人生短促,加之唐代重阳节俗时间的延长使诗人的种种情绪更为敏感、深化。这种感时伤逝的情感旨归主要有三类:
其一是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善以独特笔触捕捉内心敏感情绪,面对秋风落叶的情景不免将之与人生联系,感慨时逝易碎。这类情感主题在唐诗中并不少见,遇到重阳的盛况佳节时就更明显、突出。白居易云:“两边蓬鬓一时白,三处同色黄。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觉惜重阳。”司空***《重阳四首》之一云:“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一“减”、一“添”、一“又”中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之感描写得更为直白。又如耿《九日》:
九日强游登藻井,发稀哪敢插茱萸。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壑铺。更望尊中酒,殷勤能得几回沽。
“强游”、“发稀”等词已点出了诗人在重阳的状态,身体不佳却强打精神,发丝稀少以至不敢插茱萸,大有“浑欲不胜簪”的年老之愁。
其二是及时行乐的慰藉。在时光易逝的感慨中,诗人深刻体会着人生的短促,转而以及时行乐的呼吁来慰藉内心的忧虑。杜荀鹤作《重阳日有作》: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开。偷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一作更)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不荣来。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
重阳佳节之际,诗人却认为与其执著世俗,不如珍惜当下。在这里,诗人似乎对生死名利全无顾及,大有尽欢之感。徐铉也曾云“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终有一死的人生,一黄土掩风流的生命,何不能摒弃世间繁杂,尽情行乐。司空***“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等句也有此意。“日未沈山且莫回”的姿态却如同最后的狂欢,故作旷达以宽慰人生困境,却带给读者更深沉的担忧。
其三是感时忧事的喟叹。佳节却面对满目疮痍,秋日萧瑟与战乱、民蔽、国难之世相应,不免让人更加敏感,倍觉忧愁,在重阳诗作中诗人自然是满纸辛酸泪,其中以杜甫为代表:
去年登高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杜甫《九日》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弟妹悲歌里,朝廷(一作乾坤)醉眼中。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杜甫《九日登梓州城》
杜甫以“诗史”著称,其对家国天下的关切之情也真切动人。《九日》上四句写九日登高,今昔对比,白黄相对渲染了忧愁之色。后四句抒情叹世,世乱路难,既在客旅之中,更忧家国之路,仇注云“两句中含多少伤悲”。《九日登梓州城》一诗中“悲歌,家不忍言。醉眼,国不忍见。兵戈阻于关塞,此家国所以两愁也”。伊昔与如今虽同为重阳日,却不堪回首,兵戈、关塞与家国担忧应目即是,在重阳佳节之时更易感时怀忧,此意无穷。
除杜甫外,其他诗人也多有相关的重阳诗作,如:吴融《重阳日荆州作》“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齐己《庚午岁九日作》“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司空***《重阳山居》“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等,重阳诗中对世积乱离、亲故离散的深切描写,遥隔千年仍以其真挚肺腑之语触动人心。
二、空间性与思归怀远的情感寄寓
重阳的重要活动即登高,而登高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母题之一。《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不少与登高相关的诗句,如《卫风・氓》“乘彼诡垣,以望复关”、《周南・卷耳》“险彼高岗,我马玄黄”。至魏晋,曹操《观沧海》、曹植《临观赋》、王粲《登楼赋》更进一步成熟。到唐,登高既是重阳节俗的重头戏,也是积淀已久的文学主题。登高意味着脱离日常空间,面临无际自然,由此引出的情感寄寓主要可分为两类:
其一是羁旅思归。传统民俗有着巨大的感召力量,岁时节令之时,对游子来说每次都是思乡情感的蓄积与喷发,重阳节亦如此,在重阳诗中较为常见,仅举以下几首作为参考: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一杯今日醉(一作酒),万里故园心。水馆红兰合,山城 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韦庄《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江边枫落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崔国辅《九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朝把酒复惆怅,忆在杜陵田舍时。明年九日知何处,世难还家未有期。――韦应物《九日》
身在异乡他国,心却遥望故乡、思念亲人与挚友,旅居的飘零之感与重阳秋景相应,更添惆怅之情。诗人们在重阳为客思归,忆昔相聚而倍感留恋。畅当也曾在重阳欢聚的氛围中流露出了忧愁孤独之感,其诗写道:“羁旅逢佳节,逍遥忽见招。同倾酒,缓木兰桡。平楚堪愁思,长江去寂寥。猿啼不离峡,滩沸镇如潮。举目关山异,伤心乡国遥。徒言欢满座,谁觉客魂消。”在欢欣的宴席上却独自品尝伤心寂寥,对家国的忧伤与思念也湮没于席间觥筹交错之中,“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越是热闹圆满却越衬托出诗人惆怅之感。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惆怅之情则更显沉痛与凄凉,如薛逢在《九日雨中言怀》中写:“糕果盈前益自愁,那堪风雨滞刀州。单床冷席他乡梦,紫搬黄花万里秋。万里音书何寂寂,百年生计甚悠悠。潜将满眼思家泪,洒寄长江东北流。”更具切肤之悲,孤独落寞之感与无助凄怆之情倍显强烈,令人不忍卒读。“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这种羁旅思归的重阳诗源于诗人在佳节中的悲愁,情为景触,景为情映,发而为诗,又更增悲愁。
其二是望远送友。时逢佳节,本该欢聚却要送友惜别,因而重阳诗中的别情也占有一定位置,如以下几例:
晴景应重阳,高台怆远乡。水澄千室倒,雾卷四山长。受节人逾老,惊寒菊半黄。席前愁此别,未别已沾裳。――李嘉《九日送人》
山县绕古堞,悠悠快登望……何日谢百里,从君汉之。――萧颖士《重阳日陪元鲁山德秀登北城瞩对新霁因以赠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除上举几例外,还有刘长卿《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岑参《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刘虚《九日送人》、司空曙《九日送人》、方干《重阳日宋洛阳李丞之任》等诗。唐代重阳送别之诗虽蕴含着“沾裳”、“断蓬”的离别之伤,但也不乏昂扬激励之作,在表达相思之外,更以“扬才盛五都”、“明时当盛才”之语体现着文人自信抖擞的精神风貌。
三、时空交合的特殊性与生命意识的思辨反思
在悲秋、登高传统与重阳节俗文化的共同影响下,落木萧萧满目秋且适逢佳节登高远望,正如《滕王阁序》中所言:“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诗人从日常的时空中得以脱离,在自由无缚与空旷广远的时空下、在有限的自我与无限的天地宇宙之间品味着邈远苍茫之感,反思着自我与生命。李白叹“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杜甫言“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储光羲云“少年自古未得意”、杜牧语“古往今来只如此”等,充满着宇宙时间之思与生死穷通之辨,以其浓重的思辨色彩和深刻的情感力量促人思考。
就重阳节俗时空交合的特征来说,在“伊昔”与“如今”、“去年”与“今日”的对比中,在“抱病”、“白发”与“衰颜”的映照下诗人感时伤逝之情被渲染得愈加浓重,而在“战场”、“南国”、“兵戈”、“关塞”、“群盗”、“世乱”、“逃难”的惆怅之中,不仅饱含诗人对“故园”、“故里”、“故山”的关切,也蕴含着诗人的黍离之忧。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之一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刘兼《重阳感怀》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篱菊乱来成烂漫,家僮常得解登攀。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司空***《重阳山居》
以上几例作为唐代重阳诗的代表,都具多重意味,不论感时伤逝,还是思归怀远,都非单一性的。诗人们惯于在一首重阳诗中同时表达多重的情感寄托,这种主题的多义性不仅折射着诗人情感寄托的深沉复杂,同时也展现着唐代重阳诗多重性的审美意蕴。
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唐代重阳诗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寄托。汉代重阳日已经基本固定下来成为习俗,到魏晋之际出现了部分重阳诗作。至唐,情感的积累、文化的积淀以及***重阳赋诗的惯例等都使得唐代重阳诗走向成熟。可以说,正是这种种因素使唐代重阳诗达到了一定数量与规模,同时在情感寄托上更加丰富动人。考察唐代重阳诗不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诗歌发生发展的脉络,而且对从民俗、发生的角度做出诗歌研究的新探索、新尝试都不失为一条曲径通幽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6
第十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产品及技术应用展览会ChinaJoy 2012(以下简称CJ)落下了帷幕,本次CJ集COSPLAY、街舞、武术等各类活动为一体,精彩纷呈的内容,令人目不暇接。
展会期间共到场19.7万人次,其中观众16.2万人次,均创下历届之最。网易游戏有关CJ报道的主页上还利用新闻栏目“见证”来记录CJ会场那些被人忽视的细节,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幕后故事。这里有奋战到凌晨的布展工作人员,通宵排队的观众,还有父母带着有身体障碍的孩子在展会现场尽情玩耍,更有13岁的孩子虽然拮据,但依旧开心的到处试玩游戏……点点滴滴记载着普通观众的故事以及幕后工作人员的辛酸。这都使本次CJ在嘈杂与势利之下多了一份人情冷暖。
奇葩事件惹争议 商家自律很重要
各商家花样百出利用SHOW GIRL和商演COSER造势。本次CJ会场最具话题性,最令人大跌眼镜与眼前一亮的都是《圣斗士星矢》中的雅典娜女神――一个是厂家低俗炒作的产物,一个是穿上商家花重金打造的黄金盔甲,威严的气势之下,尽显女神本色。除此以外,可能还有许多奇葩事件带来的负能量,多多少少会给充满期待的观众带来些许失望。而正是这些经验教训,给厂商、媒体、主办方、工作人员、SHOW GIRL带来的冲击性,才会发人深省。相信来年将会呈现出一个更好的CJ给大家。
获奖名单
金奖
社团:波利花菜园
获奖作品:《少年JUMP大乱斗》
评委会特别奖
演员:阿修兰(D剧团《中华小当家》)
最佳动作设计奖
社团:暗荣骑士团
获奖作品:《剑侠情缘三――狼烟・安史之乱》
中国原创风格奖
社团:饕餮声宴
获奖作品:《中国象棋拟人-乱世篇》
银奖
社团:北京-D剧团
获奖作品:《中华小当家――动画里没有的那一集》
最佳视觉效果奖
社团:SQ特效造型工作室
获奖作品:《欧美英雄联盟》
最佳服装道具奖
社团:吸血鬼联盟
获奖作品:《星际争霸》
铜奖
社团:橘子山
获奖作品:《恶魔城》
最佳剧情奖
社团:漫言制造
获奖作品:《最终幻想零式――假如来世》
最佳表演奖
社团:风林火山
获奖作品:《太鼓达人》
COS比赛超给力 参赛队伍显神通
从武汉赛区脱颖而出的波利花菜园社团带来的《少年JUMP大乱斗》,夺得本次2012全国 COSPLAY大赛金奖。波利花菜园成立至今还不到3年,可以说是一个新社团,但主力成员都是由5年以上的资深COSER组成的,可谓实力强劲。“乱斗”中有为大家所熟知的《圣斗士星矢》《海贼王》《火影忍者》《灌篮高手》《死神》《龙珠》以及《HUNTER×HUNTER》,还有《浪客剑心》《银魂》《驱魔少年》《网球王子》《死亡笔记》《家庭教师》《滑头鬼之孙》《食梦者》等JUMP中经典且经久不衰的高人气作品。以歌舞、打斗与简单的剧情串联起这些作品,可谓独具匠心。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更被带入年少轻狂的回忆中去――青春与梦想,热血与感动所组成的“JUMP”,令人血脉喷张!
从北京赛区晋级的D剧团以一招“群魔乱舞+无厘头搞笑+戳泪点”所组成的《中华一番:动画里没有的那一集》夺得2012全国ChinaJoy COSPLAY大赛银奖的好成绩。与前两支社团不同风格,获得铜奖的橘子山社团采用歌剧般的表演形式来呈现《恶魔城》的传奇故事,华丽的服饰、道具搭配精湛的演技,使人回味无穷。
另外,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的是SQ特效造型工作室表演的《欧美英雄联盟》,作品中不乏诙谐幽默的恶搞成分,加上JACK船长,大黄蜂和“妇联”的影响力,各位COSER强大的表现力,这支团队不容小觑。本次参赛团队中“最神还原+最碉堡”的要数获得最佳服装道具奖的吸血鬼联盟带来的《星际争霸》。强大气场的虫族女王,巨大体型的族人,人族的太空装……不仅如此,装备还配有发光系统,让你错误的以为,欣赏的是一出专业的高科技舞台剧,而不是COSPLAY表演。
其它获奖团队也各有特色。获得最佳表演奖的风林火山社团,他们的《太鼓达人》将太鼓拟人化,欢乐又热血的情节跟游戏有所不同却又超越了游戏本身;获得最佳剧情奖的漫言制造,他们的《最终幻想零式:假如来世》,将游戏中的一些场景再现出来,故事完整性强,用“友爱与团结”贯彻始终,用3个版本的零班成员,真实的告诉所有人“无止境的轮回只会加深彼此的牵绊”,做到了动之以情的效果。获得最佳动作设计奖的暗荣骑士团,他们的《剑侠情缘三:狼烟―安史之乱》,将历史改编与游戏中的人物结合起来,故事情节相当精彩跌宕。作品中的舞蹈轻盈、节奏感强使人赏心悦目,武打动作潇洒、有力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充满奇思妙想的中国原创风格奖得主是饕餮声宴带来的《中国象棋拟人・乱世篇》,表演的同时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韵加诸在对话之中,字里行间犹可见刀光剑影,舞台之上象棋拟人更是战得你死我活,扣人心弦。
游场COSER等你来搭讪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7
即便在这样一个情感空虚的时代,爱情电影也永远是最受欢迎的片种之一。自然的,那些银幕上成双成对的银幕眷侣也成为了爱情的代言人,她们经历着最与众不同的恋爱,演绎着观众心目中的理想真爱。SOHI带你一起来回顾这些银幕上的经典情侣,重温他们被光影记录下的永恒爱情。
最有缘无分的情侣
织田裕二&铃木保奈美
定情影片:《东京爱情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办公室白领间的爱情故事。莉香深爱完治,而完治对感情却始终举棋不定,最终,完治选择了暗恋对象理美,放弃了莉香。
那个夜晚,在东京迷离的霓虹灯下,莉香给了完治一个吻,轻轻地,在脸颊上。这样的镜头还有谁的心绪不会被撩拨。何况,清澈可人的莉香和老实憨厚的完治,即使缘尽缘灭,我们也会为当时还没有多少名气的织田裕二与很具明星风范的铃木保奈美的表现喝彩。爱一个人,真的需要理由吗?
备选影片:《剪刀手爱德华》约翰尼・德普&维诺娜・赖德
最经典的情侣
费雯丽&克拉克・盖博
定情影片:《乱世佳人》
好莱坞最经典的银幕情侣之一,《乱世佳人》也被认为是好莱坞最经典的爱情教科书之一。女主角斯佳丽与男主角白瑞德在影片中的告别之吻不仅成就了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海报之一,并且被浪漫之都法国的观众评选为电影史上最浪漫的亲吻。影片中两位主角跨越了战乱、人性弱点甚至历史的感情纠葛也让观众见证了爱情忠贞的力量。但是他们互不相爱,《乱世佳人》问世七十年来无人敢于翻拍,无论是想要致敬还是挑战,在人看来都是自不量力,不是故事和手法,而是再也没有那样―对男女能够超越。
备选影片:《泰坦尼克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丝菜特
最牵肠挂肚情侣
英格里・褒曼&亨弗里・鲍加
定情影片:《卡萨布兰卡》
这部拍摄于1942年的影片是电影史上最令人牵肠挂肚的爱情影片之一,直到影片快结束的时候,英格里・褒曼扮演的伊尔莎仍旧眼神飘忽不定,让人难以捉摸她究竟会选择身边哪个男人。影片结束的时候观众才恍然大悟,这种眼神其实混合着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在混合着危险的异国情调的浪漫中,男女主角在乱世重逢,亨弗里・鲍加硬汉式的沧桑和英格里・褒曼沉默中的娇柔把复杂而真挚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影片脍炙人口的插曲《时光飞逝》,让观众不禁开始感叹情感的无奈和矛盾。
备选影片:《花样年华》梁朝伟&张曼玉
最好莱坞式情侣
布拉德・皮特&安吉丽娜・朱莉
定情影片:《史密斯夫妇》
影片中夫妇二人,分别隶属于两个特务机关,而接下来他们的任务是:暗杀对方。好莱坞的情节下,影片中火光与调情并飞。与其说是去看里面的高科技装备的不如说是去围观被称之为好莱坞最性感男星和女星的。这也让安吉利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走到了一起。
备选影片:《风月俏佳人》茱莉亚・罗伯茨&李察・基尔
最大众化情侣
朱茵&周星驰
定情影片:《大话西游》
一部无厘头的影片竟然造就了无数经典爱情对白以及经典银幕情侣紫霞仙子和至尊宝的形象。《大话西游》的魅力在于把爱情放到―个很低的位置,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普通人的思维逻辑表达出来。而紫霞仙子和至尊宝凄美上演的那段堪称经典的爱情故事,看得人们心碎不已,而且从她们嘴里讲出来的台词也成为许多观众倒背如流的爱情格言。影片中朱茵的复活还有与周星驰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局,影射了现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幻想,让大家在感动的同时,要懂得珍惜。就这样,一段充满传奇性的爱情,用最贴近人心的方式,打动了所有人。甚至回到现实,有些影迷仍然希望周朱二人兜转过后,能继续携手,拥有美好的将来。
备选影片:太多了,SOHI就不一一列举了
最柏拉***式情侣
梅格・瑞恩&汤姆・汉克斯
定情影片:《西雅***不眠夜》
影片讲述了不少年轻人渴望的充满梦幻色彩的爱情。男女主角一直未曾见过面,甚至数次擦肩而过,直到结尾两人出现在纽约帝国大厦上时,这段恋情才真正开始。虽然两人的对手戏只有10分钟,但这个特色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人们也一再为影片中的奥妙缘分着迷。汤姆・汉克斯的深情大男人模样,配上梅格的甜美善良形象,成为这对银幕情侣成功的秘诀。
备选影片:《芳芳》苏菲・玛素&文森・佩雷兹
最含蓄情侣
张瑜&郭凯敏
定情影片:《庐山恋》
作为“***”后的第一部爱情影片,《庐山恋》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归国女华侨、流利的英语、色彩斑斓的时装、自由炙热纯真的爱情以及俊男靓女的出演,再加上影片中美丽的庐山风光为影片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氛。特别是男女主人公的接吻镜头,虽然在今天看来只是蜻蜓点水,但在当时却成为相当轰动的经典场面。
备选影片:《初恋这件小事》平采娜・乐维瑟派布恩&马里奥・毛瑞尔
最野蛮情侣
全智贤&车太铉
定情影片:《我的野蛮女友》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8
[关键词] 《乱世佳人》;斯嘉丽;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经常会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微妙的人物关系反映出某个社会背景下特定的价值观。以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于1939 年摄制完成,在第12 届奥斯卡电影节上,该片开创了获得奥斯卡奖最多的影片纪录——8项大奖。该影片以它令人称道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作品。影片的生命力,还归功于它闪烁着的独特的美国式思想价值观。
电影在展现文明更迭、社会发展进程的同时,突出了人物在这个重要历史转折点上对待周围人、和事物的看法、其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乱世佳人》所描绘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下,南方庄园主小姐斯嘉丽在庄园沦为废墟、亲人生死离散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和财富顽强抗争,对爱情和幸福不懈追求的故事。这部电影,对中国观众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无数的观众从这部作品中看到了坚强、勇敢、有着旺盛的鲜活生命力的斯嘉丽。在战争的废墟中,斯嘉丽从一个天真的只知道与男孩调情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坚强***的女强人。她狡黠任性,并善于审时度势地更新自己的观点。她身上体现的价值观,如钻石一般闪闪发光。
一、自由开放的美国社交文化
影片《乱世佳人》中几个盛大的宴会和舞会,场面宏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体现出了社会交往自由开放的状态。
十二橡树庄园的野餐会,是南方种植园时代社交生活的写照。未婚的先生和小姐们,在这样的聚会中寻找他们的爱情。斯嘉丽对野餐会充满向往和追求。她对这个社交舞会可以说是野心勃勃的,她不仅要征服舞会上的各个男子,而且要向自己所爱的阿希礼告白,争取自己的爱情。
另一场在亚特兰大举行的舞会是为给南方***队募捐所举行的,这是一个有着***治意义的舞会。斯嘉丽,作为守丧的寡妇,难以抵制自己对跳舞的渴望,欣然地接受了白瑞德的邀请,加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跳舞队列中。这些场面无不显示出社交文化的自由和开放。
很多人都会将《乱世佳人》与中国的《京华烟云》做对比。前者反映的是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那时在男女之间,已经有了自由交往和相处的文化;后者描绘的是20世纪初的中国,那时中国是缺乏自由开放的社交文化的,女性没有对爱情的自。
二、藐视权威和传统的反叛精神
在电影中,斯嘉丽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对传统和权威的藐视。斯嘉丽的反叛精神可以说是贯穿整部电影中的。
斯嘉丽的母亲有着法国贵族血统,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优雅女性。斯嘉丽来虽然接受着妈妈的传统修养和德育教育,但是显然,她并没有将这一切都沿袭下来。大家闺秀的教育对于斯嘉丽而言,只要学到表面,懂得怎么迷住男人就可以了。
在影片中,黑人嬷嬷总是用一种训导的话语对斯嘉丽说话,她教育斯嘉丽,作为淑女在聚会的时候要吃得像个小鸟一样,作为小姐要必须午睡……但是,斯嘉丽都是以假装没有听到或者直接反抗的态度对待的。
斯嘉丽在书房中向阿希礼表白的那一幕,更是体现出了她抛开传统淑女的矜持,主动追求爱情的精神。她对于梅兰妮的评价也体现了斯嘉丽对于女性美德的叛逆性观点。影片中的梅兰妮是集传统女性美德于一身,她善良、宽容、充满正义感。而斯嘉丽对她加以批判,说她是“stupid little fool who can't open her mouth except to say ‘yes’ or ‘no’ ”(只会说是或不是的小傻瓜)。
在亚特兰大的募捐舞会上,按照习俗,服丧期间的妇女是不能跳舞的。这样的礼教压抑了她的本性,限制了她的生活。可是她痴迷于跳舞,她鼓足勇气不顾流言飞语与白瑞德跳起了舞。影片中斯嘉丽的一双高跟鞋随着音乐快速地、有节奏地移动,是那样欢快,淋漓尽致。从那以后,她逐渐摆脱了束缚,穿着华丽的礼服,参加舞会。这些都体现了斯嘉丽的***和反抗精神。
此外,作为一个女人,斯嘉丽坚持自己经营一个锯木厂,甚至在与白瑞德结婚后都不放弃自己的木材厂生意。她以实际行动向男性统治一切的社会发起了挑战。摒弃了陈腐观念后,她开始主动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当代的中国的价值观中,也强调反叛精神。但是,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受到了几千年皇权的压抑以及传统的儒家、道家等思想观的影响,更倾向于服从权威,沿袭传统。中国人被压抑的热情,在接触到斯嘉丽那种鲜活的反叛和藐视权威的精神的时候,获得了一种共鸣和满足。
三、务实进取的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个人自由和***,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这一点在电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斯嘉丽身上,个人主义首先体现在为生存而斗争上。斯嘉丽回到被战争摧毁的家园塔拉后,她在饥饿中发出誓言:“if I have to steal or kill—as god is my witness,I'm never going to be hungry again.”(“让上帝见证,我再也不要挨饿,我可以去偷,去杀人。”)有着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正是为了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而顽强抗争的最鲜明的例子,也集中地体现了作品 “为生存而斗争”的主题。她那种奋斗精神,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则是美国人性格的最好体现。
战争把她从养尊处优的生活抛到了废墟中。作为她精神支柱的妈妈去世了,能给她提供庇护的父亲精神恍惚,她的妹妹受到惊吓而不知所措,塔拉变成了一片荒芜,家里的黑奴所剩无几……当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斯嘉丽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前所未有地坚强了起来。斯嘉丽摆脱了幼稚的小女孩形象,变成了一个成熟坚强***的女人。她坚强挑起生活的重担,不断成长和壮大起来。为了弄到塔拉的税金,她不惜低声下气去求白瑞德,甚至勾引自己的妹夫,以保住自己的家园。
斯嘉丽这种为了生活可以去做一切的精神和态度以及有悖道德不择手段的举动,其实都源于内心深处个人主义的力量,一切行为都以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标。这种个人主义是中国价值体系难以接受的。西方注重的是个体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空间;而中国崇尚的是“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 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
四、对金钱的至高崇拜
在战争爆发前斯嘉丽过着富足幸福的生活,但无情的战争使她成为现实的拜金主义者。
斯嘉丽的父亲是热爱土地胜过生命的爱尔兰人。斯嘉丽开始的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当战争把曾经富饶美丽的塔拉农场化为灰烬时,斯嘉丽才顿然觉悟,开始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当她家从前的监工乔纳斯扬言要买下塔拉庄园时,她认识到金钱的作用,认准了金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她从此对金钱的崇拜在动荡荒芜的世界中不断膨胀。
塔拉面对税金的威胁,斯嘉丽不惜去祈求白瑞德,甚至还诱惑对方说可以嫁给他。在失败后又把目标转向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弗兰克,以自己与弗兰克的第二次婚姻换回了保住塔拉的300块钱。
为了追求利润,她雇佣便宜的犯人给她干活,并默许犯人的监工允许责打干活不力的犯人。在生意场上,她能屈能伸,她可以装出既可怜又动人,使别人心软,也可以冷酷无情、不择手段地打倒对手。终于,她战胜了一个个竞争对手,使自己的事业不断扩展,资本迅速增殖。
斯嘉丽毫不掩饰自己对金钱的向往和追求,她懂得只有获得金钱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得到安逸的生活和高尚的社会地位。按照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这种拜金主义是会受到谴责与批判的。在现代的市场经济影响下,人们也对财富趋之若鹜,但是对金钱的追求总是带着一层羞涩的面纱。
五、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在影片中,斯嘉丽虽然结过三次婚,第一次为了报复阿希礼对自己的拒绝嫁给了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第二次为了获得可以挽救塔拉的300块钱嫁给了弗兰克,第三次则嫁给了富有的投机商白瑞德。但是,从始至终,斯嘉丽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爱情的追求。
斯嘉丽开始一直深信自己是爱阿希礼的。这使得她不顾一切地去争取这段爱情。她不顾父亲和嬷嬷的阻止,不惜低声下气向阿希礼表白自己的爱情,甚至还告诉阿希礼可以和自己一起私奔,阻止其与表妹订婚的计划。在遭到阿希礼的拒绝之后,斯嘉丽并没有死心,她仍然时刻不忘阿希礼。在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在战争中因病去世后,她为了能见到阿希礼,来到亚特兰大。她为了完成阿希礼的托付,在战争即将蔓延的情况下放弃了逃离危险的机会,留在炮弹呼啸的亚特兰大照顾自己的情敌——即将分娩的梅兰妮,她勇敢的帮她接生后还带着梅兰妮和她的孩子一起回塔拉。
最后,正当思嘉丽对阿希礼的爱由于梅兰妮的去世而终于获得实现之时,思嘉丽却突然发现,不但阿希礼从来就没有爱过自己,而且自己其实并不爱阿希礼!斯嘉丽明白了自己真正爱的人是白瑞德之后,则勇敢请求白瑞德的原谅。而在影片的最后,斯嘉丽则做出要放弃自己的木材厂生意,回到塔拉等待白瑞德的决定。
对爱情的追求是不分国界的。但影片的结尾“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种美国式的爱情信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观众。
《乱世佳人》展示出的是一种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大不同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斯嘉丽这个经典的女性,在战争的洗礼中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变成一个坚强、能干、实用的成熟女性。她在传统礼教面前充满叛逆,她在困境面前勇敢和坚强,她爱好金钱不择手段,她追求爱情执著坚定。她是血肉丰满、美丽与邪恶并存的,她的生动性和鲜活性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观众。每个人,都从中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斯嘉丽,从她身上看到了鲜活的美国式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
[2] 何春耕.中西文化精神的表征——史诗情节剧《一江春水向东流》与《乱世佳人》艺术审美比较[J].社会科学家,2006(07).
[3] 徐行言.中西文化之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赵惠君.不同文化和价值的集中体现——《飘》中的人物内涵解读[J].名作欣赏,2010(12).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9
史诗电影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史诗电影,其中必然有对西方历史故事的再现,或直接以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发展线索为故事主线,或以历史故事为时代背景,讲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以主人公的成长影射大时代的发展。总之,史诗电影绝对离不开的就是历史故事,往往在影片中会对历史中的经典段落进行全新的银幕视角的展示。《乱世佳人》则属于上段中提及的第二种情况,影片以女主人公斯嘉丽以及她的家庭为故事核心,讲述了斯嘉丽的成长和婚姻变化,透过主人公的人生起伏,为观众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故事。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永不会被遗忘的一场内战,其规模之巨大、战事之残酷,在世界历史上都造成了重要影响,南北战争给无数的美国家庭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灾难和损失。《乱世佳人》中许多战争画面令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战场上,到处***林弹雨、火光冲天,恐慌的老百姓四处逃难,战壕里趴满了伤痕累累的士兵……这样残酷的战争画面形象地表现出当时美国内战的场景。影片中采用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对比手法,将塔拉庄园和奥克斯庄园战前与战后的场景进行了对比,让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战争的无情。在战争开始之前,塔拉庄园看起来十分富庶,在广袤的田野上,矗立着一座气派的庄园。庄园内的主人和仆人都满目欢愉,过着幸福的生活,随处可闻养马欢叫的声音,处处散发着生命力。战争爆发以后,这样美好的场景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银幕画面里的一片废墟,奥克斯庄园彻底沦为废墟,塔拉庄园也被洗劫一空,失去了曾经的富庶,人们在战争中失去了财富,失去了快乐,甚至失去了生命,身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巨大的创伤。而此时,故事的主人公斯嘉丽战前和战后也发生了鲜明的变化,战争之前她是一个单纯高傲的公主。经受了战争的摧残,斯嘉丽的心灵受到重创,财富也被战争的炮火化为乌有,战争改变了斯嘉丽,在经历过精神摧残的洗礼后,斯嘉丽变成了坚强***的女性,她敢于面对战争,敢于和命运做斗争。战争带来的损失让斯嘉丽患得患失起来,她变得冷酷无情,只顾着收敛财富,为了利益她不惜对自己身边的人变得残忍,甚至不顾其他人的眼光雇用犯人干活,这都是战争带给她精神的摧残和改变。战争改变的不止一个斯嘉丽,她只是一个代表而已,影片用斯嘉丽的生活以点概面,让我们体会到了南北战争给当时的人们造成了多大影响,战争毁灭了多少财富和多少人生。《乱世佳人》让我们再一次通过银幕重温了那段历史,对当时的战争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洞悉和理解。
二、西方电影中英雄传奇的塑造
个人英雄主义是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经典表象,史诗电影中从来不缺乏对英雄人物和传奇人物的塑造,如《乱世佳人》中的斯嘉丽和巴特勒。
(一)坚强乐观的女性形象———斯嘉丽
斯嘉丽堪称西方电影史上最深入人心的女性形象之一,斯嘉丽被赋予了美国民族的精神象征,具体表现为她智慧、热情、顽强的性格,这也是美国文化推崇的乐观主义精神。无论多么艰难的遭遇,斯嘉丽都能乐观地对待,即使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离她而去,她依然毫不胆怯,独自撑起整个家园,她身上乐观自信的美好品质,最终将她塑造为被人们敬佩的女性形象。斯嘉丽的形象能给人一种活下去的精神动力,这样的顽强个性和英雄气质正是人们想要追寻却不一定能达到的性格特质,具备鼓舞人心的偶像力量。纵观斯嘉丽性格特点的形成和成长轨迹的发展,离不开她从小生活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斯嘉丽生活在美国的历史战争时期,从小接受的便是典型的美国文化教育,她身上具备美国人民生活成长的缩影,以及美国人民长久以来历史积淀形成的价值取向。这种鲜明的性格和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正是美国文化所推崇和追求的。斯嘉丽的坚强乐观和顽强执著,反映了美国人民普遍具备的精神特质。斯嘉丽的形象之所以如此成功,与影片对她的立体化和有血有肉的塑造是分不开的。任何无所不能的完美英雄都只能生活在神话中,只能为人们高高仰视,却不一定能走入人们的心里。而真正深入人心的形象必须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必须和生活中大多数人一样,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性格丰富的设定更能引起影迷们的心灵共鸣,更具有代入感。斯嘉丽不畏竞争、执著前进的一面,令人们感受到发自肺腑的一种斗志,给人带来希望。而同时斯嘉丽也是一个欲望强烈的人,她无止境地追求财富,甚至不惜给他人造成伤害。她有时狡猾虚伪、自私冷酷,这样的性格缺陷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人物形象极具感染力,这样的复杂性格不被时代限制,也不会被民族和阶级限制,因为她性格中美好的部分是所有人追寻的目标,而她性格中并不美好的部分却也是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缺陷,因此,斯嘉丽的故事能够引起世界影迷的共鸣。斯嘉丽是鲜活的,她为了追求物质财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如同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一样,但我们无法说服自己放弃追求,因为诱惑摆在那里,因此,斯嘉丽的痛苦没有终结,我们的痛苦也无从终结。
(二)独具魅力的男性形象———瑞德•巴特勒
影片中另一个亮点就是斯嘉丽的爱情,因为爱情,斯嘉丽变得挣扎和纠结。斯嘉丽在面对感情选择时候的冲突和矛盾,成就了电影中的一段经典,这就引出了影片中另一位经典的传奇人物———巴特勒。巴特勒如同所有的英雄人物一样,具有十分鲜明的性格。他桀骜不驯、玩世不恭,一出场就能吸引影迷的目光。巴特勒深深地爱着斯嘉丽,渴望得到斯嘉丽的回应,在没有得到回应之前,他一直坚持不懈地追求着、等待着,一如所有痴情男子的形象一样。巴特勒敢爱敢恨,斯嘉丽向阿西里表白被拒绝的时候,巴特勒愤怒地摔碎了花瓶,如同所有血性男儿一样。人类的感情是复杂的,人类的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活又专一痴情的男子形象,符合观众心中对于男主人公的所有期望,也符合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中对于男性的普遍要求。巴特勒并非单纯是一个痴情的男子,他的人格魅力更多地展现在他的才华上。他头脑灵活,具备敏锐的商业嗅觉,可以说,在商业的范畴中,他称得上是乱世中的英雄,他对于战争中商机的把握令我们为之折服。如同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一样,巴特勒拥有商人的智慧和狡黠,但如果巴特勒仅仅是这样,他也就不会成为被万千人追捧的巴特勒了。巴特勒拥有高于常人的判断力和理智,这些是常人所不具备的性格特质。在面对复杂的战事和社会局势之时,巴特勒能够迅速而理智地做出判断,而不会被混乱的局势所迷惑。在所有南部人都判断战争会很快结束,南部凭借强大的实力必然会取得胜利的时候,只有巴特勒并不这样认为。他对比了南方和北方互相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这场战争将会持续很长时间,而关于战争的结局也并非一定如同南方人期望中的那么乐观。最终,巴特勒的判断是正确的。做出正确的判断之后,巴特勒迅速采取了行动,不仅在乱世中成功地保全了自己,还发现了一个别人尚未发现的商机。巴特勒将北方的药品运送到南方,不仅帮助了南方的人民,还让自己获取了不菲的收益,于道德于财富都做了一件好事。巴特勒另一个优秀的品质就是豪爽大气,如同每一个英雄人物一样拥有仁义肝胆。每当朋友有了困难的时候,巴特勒都二话不说,全力以赴地帮助朋友渡过难关,这种对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令人感动,也令人仰慕。这样堪称完美的巴特勒却是个并不张扬的人,他默默地守护着亲人和朋友,也守护着他的挚爱———斯嘉丽。对他们来说,他是一个可以被绝对信赖的人。斯嘉丽能够走出战争的阴影,逃脱自我摧残的枷锁,离不开巴特勒的引导和帮助。斯嘉丽身上虽然也有许多令人称赞的美好品质,可相对巴特勒来说,她是脆弱的,她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看穿自己,她总是处于迷惑当中,错误地理解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当然,我们大多数人也如同斯嘉丽一样,处于自我困惑和迷茫之中。而巴特勒则不同,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他的意志不会被社会环境的改变和摧残而左右,他可以战胜自己,直面生活中的苦难。巴特勒在西方文化精神中是一个典型的标准好男人,值得托付终身。他不仅坚强勇敢,聪明果决,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有自己的态度;他渴望生活中充满纯美的真爱,他藐视世俗,坚持自我,战后更是斯嘉丽勇敢追逐幸福的引领者。像巴特勒这样的人,理所当然地会被广大影迷所追捧。纵观西方史诗电影,总会塑造出一两个经典的值得称颂的传奇人物,这些人物身上具备西方文化精神所推崇的美好特质,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就是影片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最好解读。
三、结语
乱世佳人观后感篇10
造型***中,貂蝉的艳丽之美,贵妃的雍容之美,昭君的娴静之美和西施的灵动之美给观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展开遐想,1切美好具融会于4美之间,舞剧总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于健对于舞剧的解析恰恰与观众的感觉契合,于健告诉记者,“看罢《绝代佳人》,观众会联想到两个字,红颜,但是红颜后面却是省略号,红颜……让观众去想象,留下空间让观众自由的想象。”
(1)4大美女 4章史诗
根据于健的介绍,舞剧《绝代佳人》打破了常规舞剧的规矩,并没有讲述具体的故事,而是着重于意念的表达,4个章节,并没有选择4大美人的具体故事,而是像史诗般刻画美人的情感,加入很多舞美技术手段,将4大美女的故事串成1首委婉悠扬的长诗。
貂蝉之诗 乱世红颜忠诚之歌
用总导演于健的1句话总结,“貂蝉是1个忠诚的女人。”舞剧中,貂蝉是第1章节,拉开《绝代佳人》大幕。董卓与吕布的斗争,貂蝉周旋于两人之间,连环计,面对老迈的董卓,貂蝉骑在董卓身上,手拿鞭子抽打董卓,董卓万人之上1女之下,权与色赤裸裸的对立着,连环计,最后1场群舞,悲壮,群舞过后,留下1声长长的叹息,叹天下红颜的命运。英雄的辉煌美人的艳丽,最终凝成的却是1声长叹,自古红颜多薄命……
于健介绍说,“貂蝉代表的是忠诚的女人们,自古以来,有多少貂蝉们用她们的忠诚成就着男人们的丰功伟业,貂蝉群舞最终留下的是1种怅然,传达给观众1种感慨千古红颜多薄命的情怀。”
贵妃之诗 深宫宠妃真实之歌
造型***上,杨贵妃雍容华贵,大红色的装扮象征着得宠时贵妃的华丽之美。而舞剧《绝代佳人》的第2章,运用了时代交错的反差由大唐盛世切入安史之乱再直接将暮年李隆基置于长安雪景中,大雪纷飞,年迈的李隆基步履蹒跚,眼前的长安1片白茫茫,物是人非……而李隆基脑海中却不断回忆着杨贵妃当年丰满快乐的美丽身影,脑海中的贵妃愈发美丽,年迈的李隆基愈发的痛苦,久久不能忘怀的贵妃回眸1笑的百媚容颜在脑中闪现,而眼前……独留《长恨歌》1曲,“此恨绵绵无绝期。”
说起对杨贵妃的设计,于健导演解释说,“杨贵妃其实是个非常真实的人,她的1生从未去争取什么,她欣然接受1切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她慵懒她无邪,只有这样真实的杨贵妃才能真正使6宫粉黛没了颜色,舞剧运用了历史时代的突然切换,从年迈李隆基的记忆中找寻杨贵妃的美丽影子,而并没有讲述传统的贵妃醉酒的故事。”
昭君之诗 和亲公主思念之歌
王昭君的1生是肩负着历史责任的1生。《绝代佳人》进入第3章,我们来到了空旷的大漠,老昭君望着故乡的方向,无处派遣思想之情。回忆中,小昭君青春年少,1红1白的对比体现了昭君的无奈。
思念,是1种强烈的情感,《绝代佳人》昭君这段也没有传统的描述昭君出塞,而是着重于昭君的思乡。于健解释说,“其实昭君的思想才是她作为女人1种最真实的情感,也是最感人的地方。舞剧着眼于昭君的思念,比去讲述昭君如何出赛的故事更加动人。”另外,这1段在全剧来说也称得上是浓墨重彩之间的1道留白。
西施之诗 浣纱女子自我之歌
作为4美之首的西施,被放到最后1章,西施以她不同于1般的美丽和内心赢得了4美中最好的结果,泛舟不知所踪。舞剧中西施的独舞占有很大部分,无论外面环境如何,无论是清幽的小溪还是吴越的大战,西施都自顾自的跳着自己的浣纱舞,旁若无人。吴越之战的惨烈和西施独舞的悠闲形成鲜明对比,西施,最终幻化成1条纱,在众人眼前消失。
舞剧落幕在此段,悄无声息中,观众们感慨无限,红颜……于健总导演解释起西施,他认为西施是个不太真实的美丽,西施由浣纱女到吴王的宠姬再回到浣纱女,她始终自我的坚持着自己,始终不变,也正是因为西施的这种自我,反而使得范蠡对她念念不忘。“西施是4美之首,也是唯1最终找到好归宿的1个,舞剧最终将西施幻化成1条纱就是在体现西施的主题,这样的女子并不真实,只是个梦而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乱世佳人观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