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0篇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1

下午第一节课是五年级的语文研讨课,由来自金华的省教坛新秀王春燕老师执教,内容是7课《桂花雨》。我们就像跟随着王春燕老师一起沐浴了一场又美、又香的“桂花雨”,那感觉真是舒服、美妙极了。我们都被王春燕精彩的课堂教学水平所折服,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没有一点做作的成分,有的是真实的教学实况,有的是朴实的教学方式,有的是扎实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我要学的东西,现将我感受总结如下:

一、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非常巧妙

在处理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时,王老师抓住了两个点,一条线。两个点是“母亲”的一段话与“我”“摇桂花”快乐的一段话,一条线是“我怀念童年、母亲思乡”的感情线。在突破难点与重点时,王老师给予学生大量朗读的时间,并在读中进行想象,进行感受体会,在课堂上,王老师引导学生多次进行反复朗读这两段话,在体会“我”“摇花乐”的同时,王老师还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同时在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溶入自己的感情,领会文章的意旨。可以说在指导朗读上王老师花了较多的时间,可谓下了一番工夫,在朗读的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为此,学生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把握都很好,回答得也非常精彩。

二、真实、恰到好处的点评,激励学生乐于展示自己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总能看到许多高高举起的小手,充满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我倍受感动。为什么呢?听完她的课我总结出那是老师亲近学生,尊重学生的结果。

三、课堂就是生活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2

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教处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舞台。2003年至今,我一直担任班主任,算一算在班主任工作中,已经渡过两个本命年。我经验不多,能力有限,平平淡淡、忙忙碌碌。因此谈不上经验交流,只是在这里能把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一点想法和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在这里我主要谈谈班级工作中的三点做法。

(1)实行"三一三"班级管理模式

本学期,班级参与***教处牵头的班改课改一体化课题,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我实行了自己设计的"三一三"班级管理模式。

第一个三,是指三会:早班会、励志班会、班干会。励志班会提前准备,我会激情投入,加入一些生动的故事,用小道理解决大问题,多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营养,例如《读者》《哲思》《青年文摘》等,并将自己对这节励志班会中感悟,用关键词或关键句概括出来,让学生整理在成长册中,这样开出来的励志班会主题更加明确。学生会在翻阅成长册中,收获感悟。早班会是我个人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学生头脑清醒,休息充分,一天的奋斗即将拉开帷幕,这时我会把励志教育和反思教育为主流,一周至少开一次,将其与班主任早起到位结合起来,比如我周1、3、5早起值班,我就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天,进行励志或反思,早班会时间不宜过长,15分钟之内完成,要求全体学生整齐站立、昂首挺胸,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这两点时,我会督促学生端正态度,态度决定早班会教育质量,这点细节一定要控制好,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班干会,我利用星期日晚一召开,班长负责组织,内容主要以总结一周发现的问题,所有班干都要提出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班主任做好纪录,利用星期日晚三或者早班会及时公布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反思:班级后墙设置反思墙,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反思学生学习或生活中的不足,一是参加培训或学习上的进步。让学生自己在反思中成长,以此教育其他同学,起到借鉴警示、学习模仿的作用。

三册:成长册、活动册、班级册。成长册和活动册主要依据我校"三大步励志教育",而班级册就是指传统的《班级日志》,该册记录由值日班长负责,通过我的观察,结合学生意愿,班级公开招聘7名值日组长,每日按照班级册内容,从早操出勤、早自习、班级值日、早读、上午课、午写纪律、午休、下午出勤、下午课、限时训练完成情况、晚辅导纪律等方面,对学生操行进行评价,值日班长记录好后,于晚三下课后交由班主任签字,第二天由我将其公式在班务管理栏。对班级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早班会集中解决,各组长针对里面存在的违纪同学,找他谈话,并两人一同找班主任当面解释,一开始时,班级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属于班级管理正常情况,经过一个月的精细化无缝隙管理,使学生具备养成习惯,逐步减少班级出现的违纪,班级管理就会变的轻松。

(2)实行宿舍值日制改革。

实行周值日,本学期我校加大宿舍卫生检查力度,而班级有一部分学生初中时未住过校,可以说不会宿舍值日,开学初,尽管我对全班同学召开叠***被主题班会,班会上也播放了视频,相对以前乱叠***被现象有很大提高,但还是在卫生方面,不尽人意,这时,我就在思考,如何提高宿舍值日质量,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周值日,就是一人负责一周,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班级开展,具体造作流程,现有各宿舍长带头,班主任强化检查,第一周不能忽略细节,特别是宿舍死角,并提出值日五点要求,一是地面无拖痕、无断发,二是被子有棱角,三是床下物品摆放要整齐,四是垃圾及时倾倒;五是卫生间整洁清新。宿舍长第一周起模范带头作用,第二周由宿舍长选定他认为可靠的值日生,于星期日第三节晚辅导带领到班主任办公室开培训会,班主任再次强调五点值日要求,第三周宿舍长在选定第二名他认为可靠负责的值日生,以此类推,到最后值日的学生,是宿舍值日能力最低的学生,这时,他基本上已经学习一个多月了,由感性值日意识上升到理性值日意识阶段,自然出现的问题会少一点,这样的好处,第一,值日中降低了应付了事的风险,因为如果第一天学生值日不好,第二天活还是自己的,他不会抱有侥幸心理。第二,作息时间固定,不打乱生物时钟,我班值日生每天最迟5:30分起床,由他负责督促学生起床,所以降低了值日时间不足和非值日生迟到的风险,一举两得。

(3)实行走动式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本学期我在德育校王校长和***教处李主任指导下,参与了我校班该课改一体化课题,由自己管理变成全员管理,实行五部长制度,即生活部长、行为部长、活动部长、学习部长、值日班长。各部长设计的小组长、副小组长共有42名,占班级总人数的90%,这样人人争当主人翁的管理模式,不说同学有多大的管理力度,最实际的是,学生违纪的现象少了,因为他有班干部的头衔,他有自尊心,他渴望进步,他希望得到同学的肯定,班主任的表扬和赞美。但是,青春期的他们,不会完美无瑕,也会犯一些错误,学生管理也会有真空,也会有暗流。这是需要班主任通过走动式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让学生成长和进步。例如,我班开学初课间十分钟,出现学生趴桌子现象,后来这种势头出现扩散转染的势头,这时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听课效果,这时,我知道苦口婆心的教育,已经变得徒劳,于是我采用了课间十分钟进教室的措施,已在敲山震虎,一开始你可能很气愤,因为怒其不争,这时千万不要发火,人人都有疲劳期,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习惯。我坚信自己可以帮助他们改掉,看到了就叫他为班级墩地,时间10分钟,最好在班级,这还是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让其他学生看到这个错误会受到惩罚。注意言语不要带有或挖苦的语气,这样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值日完后一定要和他讲清课间睡觉的危害性,让他知道这是为他好,是对他的人生负责。班主任不定时、无规律的抽查,会在学生中间起到震慑作用,让他觉得时时刻刻班主任就会出现在班级,一次值日改不了就两次,一次谈话不行就两次,我想这就是青春的养成教育的实质,不要拍麻烦,不要怕辛苦,学生很难做到一次谈话,一次反思就会改掉错误。班主任在走动式管理中,主要是发现问题,特别是细节问题。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3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23-02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语,处于不同的语言环境,表达的意思有所变化:有的程度深浅不同,有的是指向对象不同,有的是词性不同,有的是表达意思相去甚远,有的甚至是表达的意思相反……这些现象,在汉语中十分普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属常见。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课文中的含义,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读好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十分重要。为此,本文拟对课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进行一些梳理,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然后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一、一词多义现象概述

(一)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相反或词性不同。

1.意思相反的例子:骄傲

例句一: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

例句二: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

前一个例句中的“骄傲”,说的是铁罐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盲目地自高自大,暗含批评之意,属于贬义词。后一例句中的“骄傲”,充分表达了温迪对妈妈和外公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充满了“值得自豪,值得称赞”的含义,属于褒义词。

2.词性明显不同的例子:特殊

例句一: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

例句二:***说:“……依我看,你们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五年级上册《在花山》)

两个“特殊”都含有“特别,与众不同”的意思。但是只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就会发现,它们的词性是完全不同的。前一个“特殊”,对燕子坐列车这件异乎寻常的事情,表达的是赞赏、肯定的态度。后一个“特殊”,是对警卫员给他的脱离群众的特别照顾和待遇的批评,表达的是批评、否定的态度。前者属于褒义词,后者属于贬义词。

(二)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相差较大。

1.碰壁

例句:

“碰壁?”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联系上下文,就不难发现,作者“我”说的“碰壁”和伯父鲁迅先生说的“碰壁”,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说的是实际生活中,因为自然环境的天黑,鼻子碰到墙壁上来了;后者说的是因为社会黑暗,鲁迅先生在与***势力作斗争时,受到了迫害和挫折。前者用的是本义,后者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借此词语来表达更深一层的意思。

2.青春

例句一: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

例句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六年级下册《闻官***收河南河北》)

前一个“青春”,指一个人的青年时期。我们常说的“把青春献给祖国”,也是这个意思。后一个“青春”,指的是春天的景物。

(三)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的表达的是词语的本义,有的用的是比喻义,有的用的是引申义,而且使用时指向对象又有明显不同。

1.新鲜

例句一: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

例句二:茶水对这山旮旯的群众来说,确实新鲜。(五年级下册《在花山》)

两个例句中的“新鲜”,都含有“新的”“刚出现不久”的意思,但两者指向有明显的不同。前者用的是这个词的本义,一般是指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偏于讲对象的清新、没有受到污染、没有变质。我们常说的“新鲜的空气”,也属此类。后者用的是这个词的引申义,一般用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或现象,偏于讲对象的少见、稀罕。如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中的“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中的“新鲜”,就属此类。

2.朋友

例句一: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例句二: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两个例句都出在六年级上册的《山中访友》。一个在文中开头部分,一个在文章的结尾。开头的这个“朋友”,按常理,都会按“朋友”的词解――“彼此有交情的人”,将它解读为跟作者有交情的人。而后一个“朋友”,经过对前文的阅读,方知指的是山中令人陶醉的奇妙无比的自然景物。前者用的是本义,后者用的是比喻义,把山中的自然景物喻为朋友,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山中自然景物的深深爱恋之情。

3.灿烂

例句一: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

例句二: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

灿烂,一般用来形容光彩鲜明耀眼,如“星光灿烂”。例句一中的灿烂,形容晚霞光彩鲜明耀眼,用的是本义。例句二的“灿烂”,用来说人的笑容的甜美、赏心悦目而引人注目,显然属于词语的借用。

二、教学对策

(一)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要努力克服脱离语言环境,为解词而解词的做法。那种为扫清阅读障碍,在讲读课文前集中解词,在课文讲读时不再认真进行词语教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才会准确,才会记得牢固,对课文的理解才会确切、深入。

(二)认真备课,瞻前顾后,循序渐进。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册、本课需要指导学生学习的词语,还应注意到过去已经学过的课文的同一词语。深入体会教材编写意***,从而确定同一词语在不同阶段应该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具体来说就是当一个词语第一次出现时,可以根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只讲解它所处语境的意思(一般来说,在低年级,多是这个词语的本义),不必对它的其他义项作过多的讲解。而到后来,遇到该词语再次出现时,则可提示原来学过的课文里该词语的意思,可以进一步认真阅读新课文的句子,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相互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三)指导学生查词典学习词语。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查词典,了解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然后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课文用的是哪一个义项。因为在义项的选择时,会牵涉到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中不必纠缠于名词术语,只需做具体的讲解便可。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4

一、解读课题,画龙还需点睛笔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或概括课文内容,或反映主旨思想,或表明观点态度,或凸现人物特点。有的文本,抓住课题,“提领一顿,百毛皆顺”。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题目深有含义,“自己的花”蕴藏了一种奇丽的风景,“是让别人看的”,一个“让”,点明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我们应充分朗读课题,做到“三读”:一读课题,读准读通,二读课题,重读“花”,想象花的美丽,三读课题,重读“自己”和“别人”这一组反义词,推测这是一种“让”的境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的作用,猜测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要表达的境界。再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题目就是文本要表明的观点,直接揭示了“真理”和“一百个问号”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善于发问是因,获得真理是果。而这本身也是一种“科学精神”,扣紧单元主题。

二、解读语言,卓逸不群任翕张

语言有温度,风格见真知。作家不同,风格不同,老舍的语言不事雕琢,幽默风趣,京味浓郁,从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中可见一斑。文体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如议论文,因其论述事理提出主张的特性,语言具有简洁概括、严谨准确的共性,偶尔使用修辞,又有生动形象的特色。这些不同特色的语言,为学生习得语言提供了不同的范式,为学生在实践中把握语文应用的规律展现了广泛的天地。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季羡林先生的语言独具魅力,“朴实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多么朴实无华率性真诚的词句,却蕴含着一种境界,无私奉献深入民族骨髓的境界。同时,又不失典雅清新之调,或联想丰富,如“花的海洋”引人遐想,或引用典故,“山***上,应接不暇”,或辞藻修饰,只靠两个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就足以描述视野中的绮丽景色。再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文,萧红的语言清新明丽,稚拙鲜活,充满诗意浪漫。“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明晃晃”一词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富有感彩,充满童真童趣。“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自己做主,自由快乐。

三、解读篇章,文似看山不喜平

认真研读新课标,我们得知低年段注重词句教学,中年段注重段落教学,高年段则注重篇章教学。“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1],这是语文循序渐进学习的要求。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行文思路清晰但各有不同,《山中访友》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出所访之友;《山雨》按时间顺序,重点写出山雨到来时的盛况;《草虫的村落》中作者化身为一只小虫,移步换景中写出所见所闻;《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先概括后具体,通过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几个并列的方面突出索溪峪的美景。再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因为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议论文,课文篇章的布局和段落的布局都很清晰,适合迁移。篇章方面,课文按“提出观点―事例论证―总结观点”行文。课文的题目就是观点,主要通过三个事例论证了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段落方面,三个事例的大意都是这样:谁从什么现象中提出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发现了什么真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课文所举事例的构段方式一致,都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真理”来行文,每一步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也是一一对应的,即“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发现真理”,这也是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四、解读词句,一字一词未宜忽

语言有温度,字词亦知冷暖。课文中的一字、一词、一句,都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我们要引领学生透过字词去发现词句背后的奥妙、揣摩作者的用意、感受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用南帆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沉入词语”。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有一些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字词,如“敏感”“敏锐”,以及“反复的实验和研究”“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科学精神,与课题有什么关系,需要深挖。特别是几个“反复”的使用,简洁概括,却不见实验的过程,这也值得深思。再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文,其实在“得与舍”“情感与道德”之间做了一个阐释,坚守道德就是得。课文先写“得”,“得鱼”“得意”,再写“舍”,“舍鱼”“不舍”,将“得鱼―争辩―舍鱼”这样的叙事思路和“得意―急切―沮丧―不舍”这样的心情起伏融为一体,最后写“启示”,“启示”有两重含义,一个是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抵得住不正当的诱惑;一个是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勇气。这是“得理”,更是“得益”。其中,“是留还是放”的争辩是叙事部分的焦点。儿子要留,是出于情感,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一种情感放纵;父亲要放,是出于道德,是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一种道德坚守。“情感与道德”的抉择实际上也曾是父亲面临的问题,一面是爱鱼心切爱子情深,一面是让儿子受到严格的教育,所以才会有那意蕴深长的一“盯”。

五、解读表达,言意共生潜有境

新课标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怎样践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呢?崔峦老师曾说:“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2]

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导语明确要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人物描写的五种基本表达方法:言、行、心、神、貌。这个单元又将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人物表达特色呢?我们仔细解读,梳理了本单元有关人物塑造的表达特色。具体来说,《少年闰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环境描写,四种奇特的元素:亮丽明艳的色彩――深蓝、金黄、碧绿;悠远辽阔的空间――天空、沙地、一望无际;机智勇武的少年;狡猾凶猛的猹,构成鲁迅最怀念的画面。以至三十年后,他仍对闰土充满着温暖的记忆。接着重点写了三件事,有详有略,并且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捕鸟,表现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反映闰土的机智勇敢;捡贝壳、看跳鱼儿,表明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按照先果后因的结构,也有详有略地写了四件事,但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一面》是典型的一事一人,多处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有“一面”胜似数面之感。《有的人》则通过对比,凸显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写照。

文本解读,解决了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一如“阅读教学”的根,只为成就美丽的语文人生,成就精彩的语文课堂,只为那一树树的花开。

参考文献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5

(一)问题的提出

当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笔者布置了人教版第十册数学浙江配套作业本P27的两道题,学生的错误率出于笔者的意料:

分数应用问题真有这样难吗?单元末笔者用同一道题(人教版10册P139页第三题: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1段是4米的几分之几?每段的长度占1米的几分之几?)去测试五、六年级的两个班各40名学生,结果如下:

从上表出,对于具象思维为主的五六年级学生来说,分数应用题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分数应用题的正确率呢?这是高年级数学教师值得研究的好课题。

(二)原因分析

1.就课而论,缺乏整体意识。分数初识于三年级上册,学习应用于五年级下册,综合复杂于六年级。如果没有用全局的观点来指导教学,就课而论、就课而学,以解决本课指向性的、单一的技巧为重点,那么学生会混淆不堪,错误百出。如上述例举的五年级下例1、2两道求每份数的题目,都是受了整数除法中“大数除以小数”的影响,如果刚好是大数除以小数,“王师傅平均每分钟加工的零件个数”的正确率是62.5%,而小数除以大数的“平均每段的米数”的错误率却达到了55%。

2.就事论事,没有建模意识。分数应用题教学是有策略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剖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1段是4米的几分之几”错误率都达到了50%,究其原因都是受“前面的数(一个数)÷后面的数(另一个数)=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影响。学生没有明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中的两个数的比较,必须是“相同的单位”这个普遍的法则。所以此题要么是段数与段数比,1段÷全长4米的5段;要么是米数与米数比,1段的0.8米÷全长的4米。

3.就数而数,没有情感意识。数学主要是跟数字打交道,如果能渗透一些情感因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数学就会事半功倍。要正确解决分数应用问题,学生必须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仔细“对应”,求出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没有一丝不苟的态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往往会功亏一篑。如 “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的长度占1米的几分之几?”首先要有正确的数量关系,1段的米数÷1米,其次求出1段的对应米数是4/5米。最后相除化简求出分率。

(三)教学对策

根据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原因分析,基于五年级学习的两类与分数相关的应用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率)和用分数表示的求平均数问题(量),可以通过以下几条措施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分清问题的类型:大局出发,整体思考,明确求量还是求率,这是第一步,也决定着思路。如“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这类题目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几乎每张测试题都会出现类似题目,但总有25%的学生混淆不清。因此,重视对问题种类的分析能有效提高正确率。求量的平均数问题,必须找准总量和平均分的份数;求率的每份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只要找准平均分的份数就可以,都把总量看作单位“1”,一份就是几分之一,两份就是几分之二。

2.明确基本的关系式。基本的思考方式也是解决任何难题的保险锁,往往可以一变应万变。如从五六年级测试题来看,六年级学生都是应用基本数量关系是来思考的,0.8米÷4米=1/5。五年级学生喜欢由份总法思考的,1÷5=1/5。对于典型的“求一段的平均长度”的求量的关系式,应该让学生明确:一段绳子的总米数÷平均分成的段数=每段的米数。同样道理,除以人数,才会变成每人的数量,除以天数,才会是每天的量,以此类推,求每份数的量一定是除以份数后才会得到每份数的量。同样如典型的“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这是求率分数题。需要两个比较量的单位统一后才能相除。要么是“1段的米数÷全长的米数=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要么是“1段÷全部的段数=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3.熟悉一些变式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三种类型。①基本式:“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几段,一段就就是几分之一,二段就是几分之二,与单位“1”量的多少无关,正确率为70%左右。②具体量式:“1段是4米的几分之几?”正确率只有30%左右。需要用建模的意识,重视用基本关系思维,注意统一单位。其基本关系式:1段数÷总段数,或者米数÷总米数。还可以份总式来理解:4米就是全长,所以1段是4米的几分之几就是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③混合式:每段的长度占1米的几分之几?正确率只有35%。基本关系式:1段的米数÷1米,或者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段是4/5米,那么1段的长度是1米的4/5。

4.积累一些直观感受。采取了***示法、操作法等在直观中感受并加深印象。

如上一边画***,一边慢声描述:“4米长的钢筋平均截成5段,求一段是多少米?用除法”, 4÷5=4/5(米)。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6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从系统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角度,经过专家反反复复的修订,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这套教材本身就是一套系统化的语言学习载体,各学年、各单元、各板块知识是前后联系的。小学英语教材各单元的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帮助学生挖掘整本教材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讲授新知时,从新旧知之间的关系上展开,能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知识,记牢这些知识。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It’slate》中有很多数字和时间,在第八单元《Inclass》的PartG部分,就可以联系起来。

单元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往往围绕一个主题编排内容,形成几个场景,掌握相关的单词、句型和对话等。又如,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AnEnglishfriend》中,教材以Tom的相关信息为中心,通过介绍他的居住地点、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等,设计成几个场景,然后将有关的知识整合在里面。介绍Tom的情况放在第一部分,一直到第五部分落实如何使用英语介绍一个人的方法,前后联系,环环相扣。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几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在第一部分,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WheredoesTomlive?Whatdoeshelike?等问题进行思考。

二、以板块为核心,因“序”呈现

在英语教材单元内部的各板块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以一定的逻辑关系展开。但教材是死的,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帮有鲜活生命、各具特点的个体,要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灵活处理教材,重新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特点。

1.充分利用板块中的资源创建场景

在教材各板块内部有很多资源,却容易被我们忽略,其实这些资源往往更生动、更有效。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Hobbies》中,在单元的最后部分就有一首英文歌曲,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把它应用到单元导入环节,随着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能使学生们在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感受,然后产生要学习歌曲中相关句子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情感和知识的准备。这样的资源,其实在很多单元中都有,一个游戏、一首诗都可以被我们利用起来,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本单元进行。

2.有意识地应用单元中的***片创设场景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Buyingfruit》中,第一部分是MissLi购买的水果,设计成一个场景,而在第五部分,又是MissLi购买苹果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将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从购买活动先开始,再到购买的水果,这样既符合逻辑顺序,又能让学生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提高知识掌握的效率。

三、总结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数学广角;搭配;数学思想;最近发展区

一、数学广角的编排和意义

册数 内容与课题 数学思想方法第二册 *找规律:探索***案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有序思维第三册 *简单的排列:1,2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简单的逻辑推理: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 排列组合思想

简单推理能力第四册 *找规律:铺地砖花纹的规律等差数列的探究规律 有序思维第五册 *简单的组合:有几种不同的穿法?踢几场球?

*简单的排列:3个数字能摆成几个三位数? 排列组合思想第六册 *重叠问题:参加语文、数学小组的共几人?

*等量代换: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一样重? 集合思想

等量代换思想第七册 *运筹问题:烙饼、沏茶、卸船问题

*对策问题:田忌赛马 运筹对策论

优化思想第八册 *植树问题 化归思想

数学建模思想第九册 *数字编码 数字编码思想第十册 *找次品 优化思想推理能力第十一册 *鸡兔同笼 化归、数学建模思想第十二册 *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

数学建模思想人教版教材利用数学广角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数学广角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以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 数学广角的教学要求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三年级上册搭配问题课堂实践

(一)课堂教学要有数学味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是教学的起点,如果课堂教学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里转,学生就得不到发展,只有让学生进入“数学化”的轨道,进行数学思考,学生才能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才能得到数学的发展,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第一种教学设计是“学习巩固式”的,环节多而实际内容少,只局限在能找到6种搭配方法即可,它关注的是“学生学会了没有?”;第二种设计是“探究发展”式的,环节少而内容饱满,它追求的是能找到一种更深层次的规律,关注的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两种设计产生不同的效果:知识容量少,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被,反而容易造成教师无效教学行为多,学生的潜能、创造力得不到尽可能的发挥;知识的容量大,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丰富,学生一个个新起点上迎接新的挑战,不断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是学生从无序到有序思考,从摆实物模型(动作语言)到连线(***形语言),再到算(抽象成符号语言)的数学化过程,增强了课堂的“数学味”。

(二)数学思考要把握有度

课堂教学内容是“深”好,还是“浅”好呢?又如何把握这个“度”呢?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时代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倘若内容平易,是不能创造性地展开思维能力的教育的。以低级的思维处理高层次的内容是可能的,但以低层次的内容培养高级的思维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怎样,教学内容也不是越难越好,应把握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框架之内。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把儿童能够***达成的水准与经过教师和伙伴的援助能够达成的水准之间的落差,叫做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教学应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内容做到张弛有度。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有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要挑出一件上衣与一件下装搭配成一套衣服,最多有几种搭配方法?请小组摆一摆。(同学摆一摆,教师用连线的方式展示以上两种方法,并表扬学生能用数学的方法计算。)

②如果再加一件下装,有4件下装,又有几种搭配呢?

③如果有5件下装,6件下装,7件,8件呢?

④有五种点心和六种饮料,如果一种点心配一种饮料,又有多少种搭配呢?

⑤为什么是30种呢?”(用符号表示点心和水果,比如用圈表示点心,用三角号表示饮料)通过课件将学生的思维过程演示出来。

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虽然部分学生刚开始的回答不让人满意,但是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却提高不少。

(三)合理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用教材,结合“境材”(周围的环境资源)和“人材”增删、重组、包装“教材”,考虑“人材”特点,摄取“境材”组成“大教材”。因此,恰当地选取教学素材,是有效课堂展开的先决条件。

教师要将教材的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累积。

让学生探索两件上装与四件、五件……下装有多少种搭配?参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似乎难度太大,如果基于学生的***思考,个体探究,或许是这样;但是,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探索较难的、挑战性强的问题是可能的。在探索两件上衣与三件下装的排列与组合问题时,学生已经历了从生活经验到数学化的过程,而两件上衣与四件、五件不等下装有多少种搭配问题求解的方法是一致的,学生利用这一方法完全有可能解决“难”一些的问题,何况,探索的本意不在于能找出多少种,更重要的是,经历这一“过程”,学生才能较充分地感受数学的思想与本质规律。

“数学广角”虽然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的内容,但它的教学价值和后续教学中的意义不容忽视。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语文教科书 内容选择 影响

一、引言

教科书作为学校传递知识的一种载体和实现国家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具有一定的计划性、方向性和目的性,因为它隐含着特定的利益、信仰和价值判断,在这一点上语文教科书体现得更为明显。同时,随着国家***治和经济制度的完善,以及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语文教科书的编制逐渐走向了划一和标准化,并由专家来选择课文。而由专家选择的文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知识的多样性、权威性和前沿性,但因为专家要执行国家意志,所以语文教科书的内容也深深地体现了国家意志,这种印记在语文教科书中被反映得淋漓尽致。

而专家在选择文章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塔巴根据学校的社会功能、社会需要、知识和学科的性质制定了影响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六个因素,在这六个因素中位列前两位的是内容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与社会现实的一致性。[1]丹尼斯・劳顿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七个因素:社会效用、社会责任感、共同文化教养、个人满足感、有关认知方面的知识、家长与社会方面的压力、心智能力。[2]我国台湾学者詹栋梁通过对教科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后,提出了影响教科书内容选编的“六个命题和三个原则”,这六个命题分别是:知识与兴趣、***治与经济、社会和文化。[3]由此可见,依据不同的维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影响因素,但通过归纳发现,影响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因素,已有的研究主要包含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或学生)层面。

尽管有以上三个层面的考虑,但由于我国大陆的语文教科书编写的特殊性――在国家的主导下进行,因此本文对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也是有别于以上三人的论述。通过对十二册语文教材文章内容的分析,大部分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影响我国语文教科书选择这样文章的主体因素是什么呢?通过对选文的分析与综合,在意识形态上,大致可以看出,影响我国语文教科书选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①国家的思想标准;②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国家的思想标准对内容选择的影响分析

首先,学术界和教育界对语文教科书文章的选择标准一直提倡的是“文质兼美”和“文以载道”,但通过对语文教科书选文内容的分析,思想性是占据第一位的。因为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治思想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占有决定性的地位,因此语文课本身的特点则深深地掩埋在思想***治教育之中。所以不论是选入何种文章,在“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要求下,都要更突出强调“思想内容好”。这就体现了我国一直强调的个人思想和行为要融于国家的思想和行为中的国家意识形态,在人的社会属性中凸显的是人的“***治性”。

在这样的思想标准指导下,对语文教科书中选入的文章就有了具体的要求,即“选取古代作品,要体现批判继承的原则。入选的外国作品,要有进步的思想内容”。(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大纲》)选入的近现代作品,要符合国家的思想标准。这种观点,通过对语文教科书文章内容的分析,就一目了然。以“爱国”为例,更能反映这种观点。由于爱国又有多种具体表现形式,为了说明问题,在此只选择与国家首都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因为一个国家的首都是象征一个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爱自己国家的首都,就间接地表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通过对这十二册教科书的统计,通过描写北京来表达爱国意识形态的文章共有13篇(见表2),这13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与北京有关的人和事。可以看出语文教科书通过其内容的表达想使学生通过对与北京有关的人和事的认识和学习来达到对我国首都的热爱与认同,进而上升到爱自己国家的层面,从而促使自己的思想意识和国家提倡的思想标准相一致。

在古代作品的选取上,通过对作品中人和事的描述来反映符合当前我国所提倡的思想标准,即维护国家的利益。如根据《晏子春秋》改写的《晏子使楚》(五年级下册第10课),通过对晏子的机智和幽默的描写来说明了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要时刻维护国家的利益,坚决与有损自己国家利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根据《史记》改写的《将相和》(五年级下册第18课)是通过对蔺相如的机智大胆和宽容博大的胸怀的描写,以及廉颇的勇猛和知错就改的形象来塑造二人的爱国情怀与优良的道德品格,进一步说明“团结”的力量对于维护国家与领土完整的重要性。这些文章都从不同的维度体现了国家思想标准,以及人们在对国家思想标准认同后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作用。

在外国作品的选取上,寻找的也是符合当今中国思想标准的文章。在资本主义国家作品选择上,注重选择那些中心思想与中国思想标准相近的作品,如对意大利教育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的选取。通过对《爱的教育》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其中心思想和中国一些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是相似的:首先,《爱的教育》是一本以一个四年级学生的眼光来描写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及家庭之间等平凡人之间的动人故事。书中描述的人物都具有高尚的品质,反映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对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4]其次,其所传递的思想性和我国的教育目的与思想标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符合国家培养儿童的要求,且其中所叙述的道德故事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易使儿童接受和内化。又如通过对所节选的《争吵》(三年级下册第15课)和《卡罗纳》(四年级上册第23课)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二者都遵循了上面的理念,这与我国对儿童所要养成的优秀思想品格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传统文化对内容选择的影响分析

由于“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体系,在总体上属于文化范畴,具有历史传承性。而传统文化是特定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对观念的形成发挥着导向和整合的作用”,[5]因此在分析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后,我们再来考察传统文化对语文教科书选文内容的影响。

正如蓝德曼所说:“我们更强有力地被文化因素所决定,而不是被遗传因素所决定。”[6]一样,传统文化不仅为人的铺设了既定的、不可更改的前提和条件,而且引领人生活的方向和目标。因为语文教科书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的传递和解读,把过去的一切汇聚成凝重的历史和绵延的生活,融在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不可消失、无法逃避的现实,规定、引导和塑造着人。同时语文教科书的内容把人引入文化世界,使人与精神世界联结起来,形成一种精神教育,达到文化的“濡化”。这种“濡化”在2001年新大纲中描述为语文教育在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并进一步强调语文教材选文要“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这样的传统文化对语文教科书选文内容的影响主要在以下两点。

(一)教科书蕴含传统文化的首要目标是思想统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因此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说到底就是要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即全民族的思想统一。思想统一即是信念一致,达到同心同德的境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首要目标就是促使人们的思想统一。这种思想统一的教育,通过对语文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在儿童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之前灌输给儿童,来塑造儿童的思想观念,使儿童对本民族的人文文化形成高度的认同,与国家所倡导的思想观念一致,最终能沿着国家所预定的教育目标前进。这正如梁实秋所说:“一个人的思想成熟之后,轻易是不容易变更的,除非被理学或经验所折服而自动的变更。但是一个人在幼稚的时候,他的思想是一块白板,把某一套的主张和偏见灌输进去便会有先入为主的效力。”[7]语文教科书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阐释,在学生学习后会随着学生的成长日益彰显“先入为主的效力”,最后达到统一全社会成员思想的效果,这也正是一个国家教育的一个目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安装 原版全文

语文教科书在选文上注重加强对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统一的因素的考虑,也是基于当今社会现实的需要。我国今天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一个重大的挑战是文化冲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扬弃,对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媒介传播优势,竭力推销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且手段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隐蔽。儿童的思想中若植入了西方资本主义堕落腐化的思想,便会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丧失警惕,缺乏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势必落入“西化”、“分化”的陷阱,使民族、国家的主流文化失落,精神支柱崩塌。因此,在教科书中渗入传统文化思想,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当今各种消极的文化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二)教科书文章内容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

统一儿童的思想,是要通过一定的路径来实现的,在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内容中加入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世界和实践活动中,必然形成一定的规约自我、他人和社会关系的价值体系,即由一定社会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统观世界各国,每个国家和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同时,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自身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古代,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后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礼义廉耻”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在实践中进一步扩充了其内涵,并从个人的角度上升到了国家的角度,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整套理念,因此也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即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从孔子提出的“天下为公”,到贾谊在《治安策》中宣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观念,再到孙中山继承和发展“天下为公”思想,倡导的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精神;与之相联系的还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这12册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选入的文章大都受这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在爱国的篇章上,从古代的《晏子使楚》(五年级下册第11课)到远在他国仍不忘祖国的《梅花魂》(五年级上册第6课),从在异国经历的《一面五星红旗》(三年级下册第26课)到通过中国对世界其他国家帮助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三年级下册第28课),都流露出深深的爱国情怀。与此相对应,表现“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的文章也很多,如从通过自己油然而生的情感来表现自己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感的《假如》(二年级上册23课)到通过别人对社会的贡献促使“自己”产生责任感的《青山不老》(六年级上册第16课),从以别人的行为来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的《最大的“书”》(二年级下册第19课),到对自己祖国科技日益发展而产生社会责任感的《火车的故事》(一年级下册第33课),等等。这些文章都颂扬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和主人翁的高尚品德。

四、结语

通过对语文教科书内容的分析和上文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标准和传统文化是如何影响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及其对语文教育的影响。本文只分析了意识形态层面的思想标准和传统文化对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语文小学教科书,其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是个复杂的过程,在选文与安排时还会考虑很多其他因素,这些对语文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影响因素既有语文教育内在的因素又有外在的因素,既有专家偏好的因素又有客观现实社会的因素,既有教育学、心理学的因素又有文学等人文学科的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大的网络,对一个国家的教育观念、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等产生影响,在这种影响下编写的语文教科书都会极力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国家意志。

参考文献:

[1]吴永***.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英]丹尼斯・劳顿著.张渭城等译.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詹栋梁.教科书与意识形态[M].台北:台湾书局,1989.

[4]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程京武.中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J].曲阜:齐鲁学刊,2009,(1).

[6][德]蓝德曼著.张天乐译.哲学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9

一、及时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实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明显地体会到策略的好处,教师就应该在策略体现出优势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体会策略的价值。

如(五年级上册)一一列举法,在学生讨论出所有的答案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后交流:一一列举有什么好处?当学生说出:当答案有多种可能,列举法可以把所有可能的答案都写出来,并且不重复、不遗漏等好处后,就会感悟到列举法的价值,以后碰到类似问题就能主动地选用列举策略。

又如(六年级下册)转化的策略,一位教师在教学例题时,先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几个不同的练习,接着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转化后的解题方法简单,最后教师让学生讨论交流转化的好处,当学生说出转化可以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后,转化策略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二、有机渗透

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不一定在讲解例题时才让学生体验策略价值。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经常碰到如下类似习题:王老师去商店买一种钢笔,如果买3枝要付15元,照这样计算,买18枝这样的钢笔要付多少元?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寻找运用列表策略摘录的学生,让摘录信息表格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列表,根据列表怎么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不同方法的交流中体验出列表可以横向比较发现倍数关系,也可以纵向比较看出每天看多少页,体验到列表的价值:很清楚地进行比较发现数量间的关系,能更好地帮助解决问题。

三、适时点拨

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倒推策略(例,甲乙两杯果汁共400毫升,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后,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时,在例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400÷2+40=200毫升。方法2:(400+40×2)÷2=240毫升。我让使用这两种方法的学生分别说出怎么做的,很明显方法1清晰易懂,方法2学生难以想到而且难理解。我引导学生交流像这样的题目两种方法都能解决问题,体验倒推策略的优越性。

四、巧妙引导

教师在教学前会做好精心预设,但是课堂教学不一定全部按照老师设置的程序进行,会出现很多意料不到的情况。如,在(四年级上册)列表策略的教学中,当教师要求学生列表收集信息再解答,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后,很多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声音:这道题目很简单,我一看就会做了,列表反而麻烦。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然后反问学生:列表难道就没有一点用处吗?学生这时主动去寻找列表的好处,当学生说出列表可以很简洁地反映题目里的信息、列表可以去帮助比较、列表可以帮助更好地帮助解决问题,列表策略的价值深深扎根于学生心里。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10

一、选取经典,仿写文本

小学语文课本是特别宝贵的写作素材库,很多课文都是名家作品,其文学底蕴深、取材范围广,写作方法与技巧是学生作文的最好范例。因此,语文教师既要教会学生识字、理解字意,又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特点,进行学习与模仿。仿写是学生从阅读向写作过渡的途径,也是他们练笔的重要方式,在仿写过程中使用课文的词汇语法,模仿其写作技巧,为提高学生语言水平与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1.句式仿写

学习小学语文材料的经典句式,既能积累写作经验,又能帮助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规范,以增强他们运用文字的能力。虽然此方式较为简单,但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环节和必经环节。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要求学生对感叹句、反问句、拟人句、比喻句等进行仿写,其中排比句是小学阶段学习难度较大的句式。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太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较为简单的排比句:“没有水,就没有( )、没有( )、没有( )……”句子练习的难度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加大,例如学习《记金华双龙洞》一文时,学生读到“溪流时而窄、时而宽、时而急、时而缓”的排比句子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造句。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开展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

2.段落仿写

对段落进行仿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句子间的联系,因此要支持学生对段落进行仿写,了解段落与句子间的结构,增强习作质量[2]。段落构成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总述―分述、总述―分述―总述等形式。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一文在对铜锣湾、海洋公园、浅水湾进行描写时,三部分是并列结构,每个段落是总―分的段式,是学习仿写的优秀范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采取总―分―总模式,描写彩塑与壁画。同时,在段落与段落间,通过“不仅有彩塑,还有壁画”的句式,将两部分连接起来。学生也可以练习这种写作方式,这种练习和老师反复说明其承上启下的功能相比较,效果更佳。

3.篇章仿写

模仿是读写间进行沟通的桥梁,符合小学生写作心理,可以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篇章仿写是选取和学生实际生活有关联的文章、课文,其具有较为清晰的脉络,有章可循,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将生活与文本相联系,学习文本的写作方式,记录事物和生活,并进行仿写。学生可学习课文的写作架构,例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谈礼貌》属于说理性文章,学生了解文章结构后,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选择实例进行证明,最后强调所持观点,进而试写说理文。也可以仿写同种类型文章,例如学习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九寨沟》后,可以描写家乡景点,学习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夹竹桃》后,可以仿写一种熟悉的植物。

4.立意仿写

写优秀作文的重点是立意和选材[3]。文章以立意为统率和灵魂,好文章一定具有深刻、鲜明、正确的立意。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又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作者选择题材与彰显思想的手法,进一步增强学生作文立意的水平。课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以优美的语言描述西沙群岛的富饶,并指出了是英雄的人民守卫海岛,才使海岛更加美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写相似题材的作文。

二、利用留白,拓展文本

在小学语言课本中,一些课文会有留白,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空间[4]。在教学时,教师要借助留白空间,寻找文章未尽之言,引导学生以生活经验拓展文本、填补留白,在开展“随文练笔”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1.填补空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作者以简练、含蓄的笔触体现中心思想,局部出现空白,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刷新、填补这些空白,在想象的过程中获得写作灵感。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文叙述了三个小故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但作者略写“负荆请罪”,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鼓励他们以补写的方式写清楚“负荆请罪”的过程。在写作时,可以刻画蔺相如、廉颇的性格,也可以描绘二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借助此方法,在“随文练笔”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思维。

2.扩展情节

教师在让学生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应找到文本中具有较多含义的句子,通过学生想象进行续写,进而提升对课文的认识与了解。教师要独具慧眼,准确找到课文的关键句子、词语,引导学生对其“添枝加叶”扩展文本内容。例如学习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时,课文中写母亲年复一年地背着担子翻山越岭,艰难地将孩子抚养成人。教师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母亲的艰难,并对母亲在不同环境下翻山越岭进行想象,如在烈日炎炎时、在阴雨连绵时、在漫天飞雪时等等。扩写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进而培养其描述事物的能力。

3.看***想象

小学语文课文虽然具有较完整的情节性插***,但缺乏全面的文字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仔细观察,观察人物时要注意其动作、神态、衣着,对其心理活动和人物语言进行揣摩,然后拓展文本内容,完善课文情境。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西门豹》时,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观察插***,让学生补写西门豹与衙役、巫婆之间的对话,使***中人物更加鲜活,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对于插***不完整的,教师要基于课文开展合理想象,让相关情节更加丰满。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时,插***只有女娲娘娘以彩石补天的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女娲是怎样寻找彩石的,面临怎样的困难,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换位改写

改写就是对原文的表达方式、体裁、结构等进行更改,充分发挥想象,对文章进行加工、组织[5]。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不同方式对课文进行改写,如将课文改成招工贴、电影剧本、广告词等。此举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也增强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学习古诗《村居》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草长莺飞”来想象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赠汪伦》可以让学生写成故事或剧本,让学生扮演李白或汪伦,体现送别时的心情与动作,也可以扩展古诗,想象两人在王府相遇的故事。

三、增加感悟,深化文本

“随文练笔”的内容要在细读文章时科学、自然地获得,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了解文章表述特c,选择恰当的时机,提高练笔的质量。小学语文课文的小结、文尾处,很多作者都留有余地,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此处续写,加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文章的感触,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1.小结抒怀

很多作者因为表述的要求,写作时会在小结处留下空白。教师要充分理解文本,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随笔练习。当学生学习课文时,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学生情感出现交汇时,就会出现“情感磁场”。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文章情感点,引导学生在随笔练习时提升对文章的认识和感悟,让情感获得升华,增强表达能力。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以童话的形式和优美的笔触写出小露珠形成、消失的过程。教师可以将感悟融入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当小露珠消失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有什么话对小露珠说,并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与评价,同时要求学生写下想说的话,作为一次“随文练笔”训练。此类训练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

2.文尾续写

一些课文的结尾较为含蓄,文虽尽而意未完,为学生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认真感悟文本,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分析、大胆想象,推测出故事的发展趋势与具体情形,让学生对情节进行续写。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作者以淳朴的笔触刻画了内蒙古草原的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课文结尾处写姑娘跳起民族舞蹈,小伙子摔跤、套马,游客也跟着唱歌跳舞,结尾写道“蒙汉情深何忍别”,教师要抓住“何忍别”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续写。以此激发学生的真实感情,调动学生与文本交流的积极性,科学地开展语言和思维训练。

3.读后感言

语文教学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语言表达水平作为教学核心与教学目标[6],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振奋人心、启迪学生思想的文章,是学生写作“读后感”的优秀素材。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课文描写五壮士为了掩护连队主力和群众撤退,将敌人引到山顶后跳崖的英雄壮举。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练笔环节,引导学生对壮士跳崖后是否有人生还、生还者还会发生什么故事等问题进行联想,进而展开写作。这既是随笔训练,也是一种与原文互动的读书方法。在“随文练笔”时,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作文习惯,让随笔具有一定的结构,进而有效增强学生把握作文结构的能力,提升其写作水平。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深刻体会、自由练笔,准确、用心地选择读写结合点,给予学生了解学习对象与展开想象的根据,支持学生对句式、段落、篇章、立意进行仿写,在课文的基础上填补空白、扩展情节、看***想象、换位改写,并在小结、文尾、读后对文本进行拓展,加入自己的感悟,让学生通过合理的语言体现思想,认识生活真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文内涵的挖掘能够更好地体现出“随文练笔”的价值,要科学地利用资源、有效地开发资源,让“随文练笔”体现出无法替代的作用和独具特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夏盛油.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指向微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2).

[2] 李福红.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效果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4).

[3] 沈丽英.小学习作课“小练笔”的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 (2).

[4] 金玉.浅谈“随文识字”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0篇

学习

描写树的成语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树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描写树的成语或词语越多越好,形容树高大的成语。3、剑树刀山: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4、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学习

学生会学习计划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会学习计划,内容包括学生会学习计划怎么写,学生会的学习工作计划。2要求各班信息员在每周日的晚上及时把本班的考勤状况递交到系办公室,易使学习部同学及时汇总.统计出来,并配合体育部同学做好晨操汇总,同时将考勤情况存入

学习

想哭却哭不出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想哭却哭不出来10篇,内容包括你想哭但是哭不出来,想哭却哭不出来的故事。4、难受,做梦,想哭。寻思做个害怕的梦,看个电视开心放松一下,还看着个丢孩子的电视剧,唉……这520过稀碎。5、有时候,心里特难受,可是怎么都哭不出来,直到某

学习

监理毕业设计总结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监理毕业设计总结,内容包括监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监理毕业设计答辩问题及答案。一、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毕业设计现状通过对浙江省18所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部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调研,基本情况如下。(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现

学习

就餐协议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就餐协议10篇,内容包括就餐协议书范文,就餐协议。为规范单位餐厨垃圾清运管理,根据《北京市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办法》以及市、区***府有关餐厨垃圾处理工作要求,甲方安排餐厨垃圾清运服务,乙方配合甲方清理餐厨垃圾。甲

学习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神舟十号太空授课10篇,内容包括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全过程,神舟二号太空授课完整版。

学习

国庆板报设计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板报设计10篇,内容包括国庆板报大全文字,国庆板报及设计理念。1、文字的字数一定要事先计算好,学习一些可有可无的学习删去,以达到文字能够完整且美观地"放"到设计版块内。2、标题最好单列出来,且不一定放在段首,可置于段中

学习

保安公司年度工作计划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保安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保安部门年度工作计划7篇,保安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表。一、XX工作回顾。XX年我负责管理3个点的安保工作。定期对护卫点区域进行安全大检查,有漏洞的及时汇报客户领导,定期组织队员训练学习***事消

学习

七年级作文题目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七年级作文题目10篇,内容包括七上期末作文常考题目,七年级作文题目我的老师。二*繁星三冰心诗四首四诺曼底号遇难记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泰戈尔诗三首写作有感而发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文学苏教

学习

少儿美术课程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少儿美术课程10篇,内容包括少儿美术教学内容大全,少儿美术零基础课程设计。校外美术教育主要是指以少年宫为载体的一系列美术教育活动。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即学校以外的能够被应用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各种信息、工具以及其他条件

学习

清明古诗词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清明古诗词朗读,清明古诗词。北宋黄庭坚的《清明》一诗别有一番深意:“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学习

又见花开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又见花开10篇,内容包括又见花开歌曲,又见花开三百字随笔。儿时,走在通往花园的小路上,震落了清晨草叶上披着的露珠。外祖母总是用她宽大慈祥的手牵着我的小手,娓娓地向我讲着蔷薇花的故事:“从前,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住着兄妹两

学习

心理活动策划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活动策划10篇,内容包括心理工作室成立策划,心理活动日策划。2活动用品购买:奖品(薯片,饮料)材料纸彩色纸片棒棒糖黑色中性笔一次性纸杯3宣传海报4心理***片音乐PPT制作5微电影寻找6场地由所有工作人员布置二活动中:1活动的介

学习

医院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好人好事事迹材料,内容包括医生好人好事榜范文,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我们护士愿做无翼的天使,用生命筑成挡截死神的堤坝,将关爱、健康和幸福撒满人间。同时也真诚地希望社会能够尊重护士,理解护士,爱护护士。一年一度

学习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10篇,内容包括我上幼儿园啦主题活动反思,幼儿园拥抱自然主题反思与评价。2、体验竞赛游戏的乐趣,有初步的竞争意识。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乐趣。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学习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初三语文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初三语文每月教学反思,初三语文教学反思1000字。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

学习

数学教学反思案例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教学反思案例10篇,内容包括数学教学反思案例,数学日常教学反思或典型教学案例。2.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3.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

学习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全神贯注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四年级全神贯注课后反思,全神贯注课堂实录。0073-02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的教学是枯燥的,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了三种词语教学的妙招,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词语,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妙招

学习

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10篇,内容包括观潮课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四年级上册课文目录。1、明确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六百万香港公民只有1000平方公里的生存环境,香港一切公共场所是为香港公民开设的,香港公民要爱护香港

学习

五年级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五年级10篇,内容包括五年级十篇阅读题及答案,五年级十篇读后感。我相信自己能在漫长无知的岁月里长大。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负众望,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苍穹!只要与大家一起,辛苦算什么?失败了只要原地站起就好。我想和大家一起,在

学习

课后反思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课后反思10篇,内容包括课后反思大全,课后教学反思15篇。二、要反思教学活动师生是否“沟通”和“合作”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有的教师侧重于自已的教,而忽略了学

学习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10篇,内容包括八年级上册英语外研版翻译,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仁爱版。SectionA1a迈克尔:康康,你好。康康:迈克尔,你好。你要去打篮球吗?我看见你暑假期间几乎每天都打篮球。迈克尔:是呀。你知道,周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