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树的成语10篇

描写树的成语篇1

1、树倒猢狲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2、因树为屋:依树架屋。喻指隐居乡野。

3、剑树刀山: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4、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5、铁树开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6、切树倒根:比喻彻底。

7、树德务滋:树:立;德:德惠;务:必须;滋:增益,加多。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须力求普遍。

8、双斧伐孤树: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

9、积基树本:缔造基础,树立根本。

10、树碑立传:树: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11、瑶林琼树:形容人容貌智力出众。

12、自树一帜:比喻单独建立一种风格、体制、派别或力量等。

13、铁树开花:铁树:也叫苏铁,常绿乔木,不常开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

14、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比喻代人受过。

15、玉树芝兰:玉树:用玉做的树;芝兰:香草。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16、蒹葭倚玉树: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也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17、枯树生花: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18、玉树琼枝:①形容树木华美。②喻贵家子弟。

19、树大根深:比喻势力强大,根基牢固。

20、玉树临风: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

21、树俗立化:树立风俗教化。

22、树上开花:亦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

23、萱花椿树:指父母。萱花指母,椿树指父。

24、枯树逢春: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喻绝境逢生。

25、树元立嫡:谓立嫡长子为储君。

26、上树拔梯:比喻引诱别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

27、蜉蝣撼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28、枯树生华: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29、蚍蜉撼树: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蚂蚁摇动树木;比喻不自量力;企***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

30、暮云春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31、一树百获: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32、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3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34、刃树剑山:刃:利刃,刀。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狱酷刑。后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地方。

35、撼树蚍蜉: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36、树欲静而风不宁: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37、琼枝玉树:指披上冰雪的树木。也比喻品格高洁的人。

38、树大招风: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

39、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40、树欲静而风不止: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1、树倒猢孙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42、树碑立传:树:建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43、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亦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44、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45、树欲息而风不停: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46、火树琪花: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47、云树遥隔:谓两地相隔遥远。

48、树倒根摧:树干倾倒,树根毁坏。比喻人年迈体衰。

4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50、寻根拔树:犹斩草除根。

51、谢家宝树: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52、蒹葭玉树:蒹葭:价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贱。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

53、枯树开花:已经枯死的树又开起花来。比喻绝处逢生获奇迹出现

54、树同拔异:谓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55、琼林玉树:琼:美玉。泛指精美华丽的陈设。

56、银花火树: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57、***林刀树:犹言刀***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58、江云渭树:比喻深厚的离情别意。

59、痒磨树者:因为痒而在树上磨蹭的。

60、独树一帜: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门户。

61、枯树开花:已经枯死的树又开起花来。比喻绝处逢生;亦谓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或指在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出现的奇迹。

62、刨树搜根:喻追究底细。

63、树上开花:“三十六计”之一。亦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

64、云树之思:比喻朋友阔别后的相思之情。

65、坐树不言:《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中号曰‘大树将***’。”后因以“坐树不言”、“坐树无言”谓功高而不自矜。

66、琪花玉树:古人谓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67、百载树人:培育人才需要百年。指育才是百年大计,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同“百年树人”。

68、刀山剑树: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69、大树将***: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70、瓜皮搭李树:根本搭不上。指强认亲族。

71、指树为姓: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72、火树银花: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73、耕耘树艺:耘:锄草,树:栽植;艺:播种。耕田、锄草、植树、播种。泛指各种农业生产劳动。

74、火树银花: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75、蚍蜉撼树: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76、树欲静而风不停: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描写树的成语篇2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案例

一、导入

《我的空中楼阁》选自《中国现代文学大系》(台湾出版),其作者是李乐薇,台湾的当代作家,其擅长散文的撰写,文笔清新、风格融合、语言优美、温婉含蓄。

同学们,课文的题目是《我的空中楼阁》,那作者笔下所描述的空中楼阁是什么样子的呢?难道是建立在空中的楼房么?请大家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开始学习这篇文章。

设计意***:通过对文章作者的介绍,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空中楼阁的具体情况。

二、正课

1.走进课文

(1)疏通生字(通过多媒体展示较易读错的生字和读音,对个别词语进行解释)。痣(zhi)、宁谧(mi、 山脊(ji)、一幢(zhuang)、绿野阡陌(qian)、游目骋怀(cheng)、给予(ji)、栖(qi)。导语: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件上的字词。设计意***:对生字进行疏通:一是请一位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对汉字进行初步的感知;二是在速度文章的过程中,更好的让学生结合文章,理解生词的内涵。

(2)阅读全文、读一读,谈一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句子或者景物?设计意***:本节课的学习改变以往教师主动讲授的方式,采取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读他们想描述的精彩的景物和片段,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在不受教师约束的条件下,自主的走进语文课文之中,走入文章描述的景色之中,体现文中的空中楼阁的样子。为下面能够理清文章所描述的空中楼阁以及四周的景色,体会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了解文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教学情景一:在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讲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教师作为一个指引者,类似助听器的一个角色,能够让学生自觉思考,跟随着学生的思想,把握好课堂教学,适当启发学生去理解文章,想象文章描述的景物和画面,师生不断的互动和提问,找出本文的教学重点。

(3)同学们在速度课文,找出自己欣赏的语句之后,那么以上同学所描述哪些是描写了山、树与小屋的依据,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①小屋与山:生: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句话写出了小屋的古典美生: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写出了小屋环境的和谐生: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天空掠过一只飞鸟。写出了小屋的灵动的情调。师:山上有了小屋,就好像是一望无际的水面,有一风帆飘过;辽阔无垠的天空,友谊飞燕穿过。单纯的底色上出现了灵动的色彩,使得山川美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请同学们仔细想象这样一副美丽的画面,由动到静、动静结合,单调的画面出现了生气。②小屋与树:生:小屋含蓄有风度,大树笼罩着小屋。生:许多树是高大的,小屋却是小巧的。生:许多树呈现绿色的背景,小屋却别致而出色。师:树是动的,衬托着小屋的安静;树是高大的,彰显着小屋的小巧。树同时也有着绿色的背景,衬托着小屋的含蓄、别致。我们可以看出小屋“含蓄而风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小屋的气质、富有生命力,体现了作者无比的热爱之情。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的观察角度发生了什么样变化?生:刚开始作者是近看,角度转变为,由近变远,站在山下看。师:很好,那我们看看所描述的小屋是什么样的?生:山下看到的小屋,是像小鸟一样,轻灵和自由的。师:站在山下我们可以看到,树挡住了小屋,小屋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凌空而起,文章所描述的小屋像鸟、蝶一样,自然和轻盈。若是没有小屋,就没有了现在的生气,小屋成了山上作为突出和标志的建筑。恰如文章所说的“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使得小屋更加的美丽动人。总结:文章前半部们通过对小屋周围的山、树的描写,山与小屋以及山与树之间的关系,彼此点缀,相互映衬,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含蓄生动、和谐幽雅、清新自然的坐落在山林中的小屋。师:文章第九自然段写了“大路是大道”,小路不是很小么?相互矛盾么?体会下作者的用意。生:“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虽然说,小屋很小,是因为收到了土地的限制,有限的土地,房屋更小,花园比小屋小,小路比花园小,但是文章作者展现的是领空的无限。总结:跟随着以上对于文章的分析,来具体的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意***。

2.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所描述的景物以及景物与小屋之间的关系。

(2)体会作者对于小屋的描写,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设计意***:主要是通过对文章所描述的景物,景物的特点以及景物之间的关系,来具体的展现小屋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学习,来具体的体会文章作者对景物的感情以及展现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以及整体认知,培养学生对美的认同感和喜爱感。教学情境二:通过文章中作者对自然景物感受,同学们互相交流,会拿出文章的主旨。

3.语言特色分析

(1)阅读文章的句子,将有语言特色的句子划出,并分析其语言特色。

(2)掌握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两相对称的句式,体会文章赏景的感觉以及表现的文学语言的魅力。

(3)化用古诗词。体会作者运用浓郁的诗句所展现的景物的神韵。设计意***:文章的阅读,尤其是景物的描写,都要字字、词词去揣摩其所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所涵盖的古典的诗词名句,细细品位文章,把握语言的精髓。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会积累好词好句。教学情境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分析文章句子的语言特色?同时分小组谈论,不同句子所运用的不同的修辞手法,用不同的颜色标出。

4.写作特色概括

(1)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设计意***:文章主要运用了先实写,后虚写的;多角度描写的写作特色。既涵盖了写景,也有抒情,让学生能够通过文章写作特色的探索,找出文章的景物描写的逻辑方式。教学情境四: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并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三、课后作业

1.通过文章对小屋的描绘,画出我的空中楼阁的样子。

2.思考: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文章作者的表达的情感。

描写树的成语篇3

关键词: 记叙文阅读 复习思路 理清思路 有效复习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而记叙文阅读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中考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较大,因此理清思路,有效复习,让学生通过复习整体掌握记叙文的一般阅读方法,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根据题目,辨别类型

记叙文的类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文章的题目是“文眼”,把握了题目的“眼”,就等于把握了全文的关键。如:《背影》是写人的,《忆读书》属叙事,《春》、《济南的冬天》是写景的,《白杨礼赞》是状物的。显然,可以引导学生先从题目入手,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1)抓线索:线索是文章结构的核心。人物、事情、物品、地点、时间、感情都可为线索。阅读时紧紧把握住线索就容易掌握结构,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领会文章的主旨。如《囚绿记》叙事线索:赏绿—囚绿—放绿—思绿;感情线索:作者对“绿”的喜爱。找到这两条线索,就明确了课文所写的两方面的内容:叙述孤旅生涯“囚绿”的过程;借常春藤抒发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2)明确记叙的顺序:常用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都有明显的语言标志。顺叙,有表时间或地点的转换或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的语言标志。倒叙,主体部分要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因此开头有引出事件回忆的句子。插叙部分都在文中,有起止的语言标记。如鲁迅的《故乡》中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理清了记叙的顺序也就理清了思路。

(3)寻找过渡句(段)、中心句:记叙文中过渡句(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揪住了过渡句(段),文章的脉络也就清晰了。如《白杨礼赞》在写白杨树的景美、形美、神美时用了两个过渡段——“那就是白杨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串起了全文。中心句位置一般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找出中心句就能理清结构层次。如《白杨礼赞》第五段,只要明确了中心句是“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形美和神美都是围绕“力争上游”来写,那么语段“总分式”结构就清晰了。

3.分析表达方式,深入理解内容

(1)把握记叙的六要素和材料安排的特点:搞清记叙要素,有助于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把握事件的本质;材料安排要详略得当,才能使中心更为突出。如《山中避雨》讲述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故事。时间:前天。地点:三家村。人物:“我”、两个女孩、三家村的青年。起因:游玩遇雨。经过:避雨拉琴,三家村青年和唱。结果:与三家村青年惜别。详写拉琴和唱,略写遇雨惜别。揭示“乐以教和”的主题。

(2)分析描写的方法及角度:

第一,(写人叙事类)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特别是小说,它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因此人物形象的分析更应紧紧扣住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高潮部分是通过对鲁提辖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及围观的人反应表现鲁提辖的疾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第二,(写景、状物类)景物描写常涉及观察角度(俯视、仰视、平视)、描写顺序(远—近、整体—局部、外—内等)、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及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阅读从这些方面入手可把握事物特点。如《竹林深处人家》作者从三个立足点,多角度观察竹林美景:远望竹林(平视)——竹林如海;深入竹林(仰视、平视)——如隧道似屏风;登临竹坞(俯视)——除了竹还是竹,三个观察角度表现了竹林广阔、茂密、深沉的特点。

(3)分析议论抒情,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文表达方式虽以记叙、描写为主,但也有抒情议论,这些抒情议论常常起到点明或深化中心的作用。如《竹林深处人家》“在这样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了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到非常舒适。”“我想,在竹林深处人家,在到处是竹具的环境里,再也没有比用山泉沏碧螺春和吃新晒的尖笋干更和谐更有情调的了。”这些抒情的语言蕴涵了作者对竹乡人家闲适、安静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点明了题旨。

4.品味精美的语言,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描写树的成语篇4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学习就是要从范文的例子里,汲取工具语文的营养,实现字汇、词汇的积累,语法、文法的掌握和运用。因此,我觉得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融入自己的智慧,使学生探得语言习得的规律,在习作教学时提升语言实践能力,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读写并行,而文道自得其中。下面,我就从植物、动物、人物三纬度谈谈自己对阅读与习作整合之陋见。

一、植物篇

叶圣陶的《荷花》文笔优美、结构清晰,适合学生模仿。而且,四年级也有植物写作的要求。于是,我让学生观察教室门前的海棠。

(一)遥遥远望,海棠花之整体面貌

海棠花长得并不高,但它却造就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海棠开”的盛景。远望,树上那淡红的花仿佛……

此时,我出示了冰心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中对海棠花的描述:那几棵大海棠树……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大作家冰心观察的角度多样:海棠花的颜色、数量以及那充满勃勃生机的动态美。在习作中,我们可以将课文作为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才算是学生真正运用了语言这个工具。)

(二)从远及近,海棠花之三种形态

1.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像( )。

学生:仿佛是女孩的笑脸;如同跳舞的蝴蝶;似飘舞的雪花。

2.再将三个比喻句组成排比句形式进行表达。

3.有的海棠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它又仿佛( )。

生:它仿佛一个小号角。

师: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花朵像怎样的小号角呢?

生:可爱的小号角。

师:你真想把这可爱的小号角送给谁呢?

生:送给贪玩的小妹妹。

出示句式:花朵像(怎样)的(什么),真想把它送给(谁)。

4.学生试着用刚才学到的两种方法,自己练说花骨朵。

二、动物篇

《金蝉脱壳》一课将金蝉脱壳这一过程写得神奇有趣,尤其是作者观察动物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于是,我把本单元《金蝉脱壳》《变色龙》《单元习作》整合在了一起。

(一)学习写法

1.学习《金蝉脱壳》第四节。金蝉上树后有条不紊地脱下旧装,知道它是按什么顺序脱壳的吗?

生:作者按照蝉各部位(背―头―脚―尾)出来的先后顺序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到脉络清楚、有条不紊。(这时学生掌握了第一种方法:按顺序观察事物。)

2.作者观察十分仔细,各部位出壳的描写各不相同,妙趣横生。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呢?学生交流。

(1)“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蝉眼睛的黑亮。(第二种方法:用修辞。)

(2)“钻”写出了蝉的灵活、调皮,我很喜欢它。可见,小作者又是带着感情来写的。(第三种方法:有感情。)

(3)我最喜欢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 作者把蝉每一个动作都写得准确到位,让人印象深刻。(第四种方法:抓动作。)

(4)作者详写了最有趣的情景,略写了背、头、脚。(第五种方法:有详略。)

(二)模仿习作

1.变色龙的外形。

(1)瞧!它出场了,它是――(杰克森变色龙)

(2)谁能有顺序地来说说它的外形?(整体――局部:头、身躯、尾巴)

(3)你觉得变色龙身体的哪个部位很有特色,能展开想象说说吗?

生1:杰克森变色龙头上长着三只匕首似的角。一只长在鼻孔处,两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看起来多像迷你三角龙啊。它似乎在说:“谁敢打扰本大王休息啊?”

生2:它浑身长满了颗粒状的鳞片,像穿着铠甲的卫士,威风凛凛。

生3:它四肢细长,犹如钳子一样牢牢地钳在树枝上。

2.变色龙的捕食动作。

(1)播放视频:变色龙捕食。

生:第一次,苍蝇嚣张地四处飞舞,变色龙蹑手蹑脚,好似闲庭信步,但我知道其实它是蓄势待发,等待机会。第二次,苍蝇飞进玻璃杯内。第三次……此时的杰克森变色龙昂首挺胸,多像一位凯旋的骄傲的将***啊!

(2)变色龙捕食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次?成功的,我们可以详写,其余两次简单地进行描写。

(3)你观察到它是怎样捕食的呢?

生:两眼凸起,圆鼓鼓的,就像炮塔似的到处转,不停地寻找食物。两眼同时注视前方时,每只眼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像个放哨巡逻的士兵呢!当它找到食物时,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准确判断自己和苍蝇的距离。

三、人物篇

《小儿垂钓》有很多空白点值得读写整合,能将精炼的古诗丰满化。同时,在读写整合中,学生对稚子的形象也会有更形象的认识。

1.说说小儿的外貌穿着。教师可推荐学生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抓住了胡子、眼睛、头发就将爱因斯坦不拘生活小节的样子描绘了出来,可见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学生在进行人物外貌的描写时喜欢面面俱到,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的外貌写作方法无疑给了学生很多启示,学生再介绍这乡村小儿时就学会了抓住特点。)

2.垂钓的环境如何?《三顾茅庐》中有段环境描写。其中,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衬托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那小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你能说出柳树、野草的调皮样子吗?(环境描写在写作教学中常常被忽视的,而《小儿垂钓》中环境描写和《三顾茅庐》中的景色描写相结合,学生不仅学会了按顺序观察景物,而且学会了用景物来烘托人物性格特点的描写方法。)

3.现在,你就是那稚子了,你会怎样学垂纶呢?出示:《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小儿垂钓》中的动作描写与《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整合,让学生从课文中掌握垂钓的精准动作,从而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触摸文字的温度。)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话很好地诠释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读写整合”就是为了这样一个任重道远的目标,尽可能多地把语文学习从“掌握一种工具”的目的转移到“提升语言实践能力”上来。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丁有宽.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赵振民.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协同关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7).

[4]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96.

描写树的成语篇5

一、有角度,分层次。

任何一处的景物都不能一眼尽览,总需要多角度地审视,才能给人留下总的印象。我们要把景物完整地再现出来,就需要多角度来描绘。

1.把整体分解开来描写。这种方法如同剪贴画,由一块一块的部分拼凑成一个整体,让读者领略其全貌。对于春光来说,我们都领略过美,但我们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现这个似实实在在但又很抽象的精灵。朱自清的《春》就用分解法来描写,分解成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人的***画,然后组合成整个春的景象。

2.超越时空的描写。许多景物的特色与全貌,并不是作者一时一地能完全掌握的。比如四时的变化,方圆几十里的地貌状况等,但要想反映它们的特色,就需要超越时空来描写了。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样,读者不仅了解了一时的景色,而且四季佳景,晦明变化都能一一观赏到。

3.恰当的顺序。我们观看景物一般是从外到内,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我们描写景物,目的就是让读者和我们一样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在写景时,我们应考虑到并尊重观赏者的习惯,按照这样的顺序去描写。

二、突出特征,工笔细描。

人们对西湖、玄武湖和昆明湖都流连忘返,究其原因就是它们各有自己的个性。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景物的独特的个性与风采了。姚鼐《登泰山记》有一段关于日出的描写: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同样描写日出景象,现代作家刘白羽却是描写从飞机上见到的日出景象: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江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原有的暗影都被它照明了。这是触目惊心的壮观景象。同是描写日出,不同的环境之下,不同的人描写也不同,这就需要作者细心观察,突出景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才能使描写的景象不同于别人,而给人一个崭新的世界了。

三、化静为动,引起共鸣。

平常我们看到的景物大多是静态的景物,如果把它们原样不变地搬到作品中,就不会给人太大的美感了,给人的只是一种死一般的沉寂和令人窒息的气氛。这就需要有动态描写。如梁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样就把景物写活了。朱自清《春》中也有,如“花散在草丛里,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多么生动的情景啊!

当然,有时也要创造一个宁静氛围,一个寂寂无声的环境那又怎么能把景物写成动的呢?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关于树的描写:“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棱棱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这凝固得像是铁柱一样的树木,又是为了创造宁静气氛的需要了。

四、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描写树的成语篇6

关键词:名词谓语句;描写意义;《鲁迅全集》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谓语句既有判断和说明作用,也有描写作用,我们称之为描写意义。所谓描写意义,是指名词谓语句能够描绘出事物的特征、性质或者描述人物的情态等。本文就以《鲁迅全集》中的典型语句为例对具有描写意义的名词谓语句进行意义和结构的分析。

现代汉语中名词谓语句的显著特点就是简短、精炼。比如“窗外一阵声响。”(名词谓语句)和“窗外有一阵声响。”(动词谓语句),两句话意思一样,但明显前者的表述更简洁。而当如此简练的名词谓语句具有了描写意义之后:“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鲁迅《在酒楼上》),它的特点就可用“白描”二字来概括了,“白描”即用最简练的笔墨描绘鲜明深刻的形象。用在文学创作之中,它要求作家运用最精简、最节省的文字刻画出鲜明生动、富有深意的形象,并不加渲染或烘托。就如鲁迅先生《在酒楼上》一文中的那句话,它既没有相同意义的动词谓语句那么繁琐,同时“沙沙的”这一拟声词又代表的是这阵声响的状态,不可缺少。所以,这句话是既简单又形象。事实上,白描是鲁迅先生相当擅长的作文之法,探索其文学作品中具有描写意义的名词谓语句无疑是件有价值的事情。

白描手法被鲁迅先生在其文学作品中运用得之精道。不论是描写人物,事物,景物,还是环境,鲁迅先生都能通过朴实自然的简练之笔抓住其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并有含蓄半吐的意味,令人深思。[1,2]

第一,关于景物的描述。例如他在《在酒楼上》中这段对雪的描写:

例1.“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

这里用积雪压弯山茶树枝来暗喻吕纬甫的生活遭遇,可山茶树能在摆脱积雪的重压之后“笔挺的伸直”起来,吕纬甫却意志消沉,得过且过。这种形象的反衬表现出作者委婉的批评态度。其中加下划线的句子是“处所名词+形名结构”的名词谓语句,其中作谓语的形名结构“沙沙的一阵声响”中又包含着数量名结构“一阵声响”,这是一个复杂的名词谓语句。“沙沙的”和“一阵”两词语是句子的主要组成部分,突显了句子的描写性。再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对月光的两次描写:

例2.

第一段:“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第二段:“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 我,似乎想害我。”

仔细思考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两次对月光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作铺垫的:“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与下行“精神分外爽快”相对应,而“今天全没月光”与“赵贵翁......似乎想害我。”相对应。通过月光的有无来表现精神***症病人的幻觉,非常巧妙。而其中的“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正是一个典型的名词谓语句,它以“时间名词短语+形名结构”简洁而传神的手法对环境作了突出的描写,副词“很”已然和后边的“好”结为一体,它们共同修饰“月光”,达到了激励读者竭力想象当晚的月光是如何好到不行的效果。如果省略,不仅会使句子不通顺,而且其描写意义也会大打折扣。另外,环境描写中的名词谓语句还有:

例3.“靠西墙是竹丛,下面许多笋。”(鲁迅《阿Q正传》)

例4.“庵和春天时节一样静,白的墙壁和漆黑的门。”(鲁迅《阿Q正传》)

例5.“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滴。”(鲁迅《风波》)

例6.“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小铺盖。”(鲁迅《祝福》)

例7.“我正想走时,门外一阵喧嚷和脚步声。”(鲁迅《孤独者》)

例8.“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鲁迅《药》)

例9.“窗外一小片空地,地上有四五株树,正对面是三间小平房。”(鲁迅《高老夫子》)

前四句的结构是“处所名词+形名结构”或“处所名词+数量名结构”,后三句是“方位名词+数量名结构”,且这种数量名结构中的数量短语,甚至包括形容词,如“许多、白的、漆黑的、一片、小、一阵、歪歪斜斜、一条”等,全都不能去掉,它们的存在才是句子描写意义存在的根本。

第二,对人物的描写。最具典型性的当如他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两次外貌描写,初见祥林嫂――

例10.“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再见祥林嫂――

例11.“她头上仍然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我们发现,鲁迅先生先后两次对祥林嫂的穿着描写用了同样的词语和句式,极易引起读者注意,而这样的强调我们不妨理解为作者是为了使读者注意祥林嫂状态的前后变化,并作深入思考,体味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其中的“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是形名结构的名词性谓语,简短自然。“乌、蓝、月白”这些形容词描写出了祥林嫂穿戴的朴实,甚至简陋。另外,还有“名词或代词+形名结构”的语句:

例12.“他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的银项圈。”(鲁迅《故乡》)

例13.“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鲁迅《孙乙己》)

例14.“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鲁迅《一件小事》)

例15.“细看他的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方脸,然而衰瘦了。”(鲁迅《在酒楼上》)

例16.和“六七十岁的老的,白头发,眼睛是瞎的,坐在布店的檐下求乞。”(鲁迅《肥皂》)

例17.“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上酱在一起。”(鲁迅《高老夫子》)

这些句子当中的形容词――“紫色的、青白、花白、苍白、白、正经”――仍然描述“脸色、头发、品行怎么样”,在全句中起着主要作用,是整个谓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更加说明它们的描写意义是很突出的。

例18.“现在的长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俗不俗的。”(鲁迅《阿Q正传》)由末尾带“的”的名词作谓语。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个句子形象地描写出了被剪了辫子的人的窘态,既不是“光头的”和尚,也不是“留长辫的”俗人。这些对人物面貌的形象描写加深了人物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

第三,对事物的描写,有这些精彩的句子:

例19.“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鲁迅《祝福》)形象地表现出祥林嫂的穷困与不幸,“破”碗都只有“一个”,更别说去买一个新的了。再没有比这两个词的合用更能表现祥林嫂的困窘;

例20.“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鲁迅《故乡》)

在冬天,“棉衣”代表的是温暖,“薄”给人的感觉是寒冷,作者将这两个看起来极其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奠定了一种反讽的基调,表现出对闰土的深深同情。这两个句子的结构均是“处所名词+数量名结构”。

综上,无论是用来描写景物,人物,还是事物,具有描写意义的名词谓语句的运用都使鲁迅先生的文章彰显特色。[3]通过分析,我们不仅了解了《鲁迅全集》中典型的具有描写意义的名词谓语句的运用,还可发现,这样的句子其实是有着特殊结构的。试以表格总结如下:

具有描写意义的名词谓语句,其主语可以是名词或者代词,这时它的谓语有两种情形:第一种,形名结构的名词性短语。比如“我辈正经人。”(鲁迅《高老夫子》)这类句子的谓语中心语所指的事物,都是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都有受形容词的修饰。吕叔湘先生认为这种名词性短语的性质接近于形容词,它们的修饰语和中心语结合得相当紧密,不能拆开。第二种,谓语是单个名词。比如:他坏蛋/你才坏蛋呢/她特势利眼。(口语)类似句式,在口语中大量存在。在这类句子中,充当谓语的名词大都是偏正结构的复合词。这些复合词的前一个语素一般具有形容词性,说明这个词不仅表名称,还代表着主语所具有的一定的性质或特征。用这种表一定性质、特征的名词作谓语,它对主语的作用就不单单是表判断,还可以描写主语。

其次,具有描写意义的名词谓语句,它的主语也可以是表处所的名词性短语。而此时,其谓语多为数量名结构的名词性短语。比如:“窗外一小片空地。”(鲁迅《高老夫子》),其结构为方位名词+数量名结构。又如:“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鲁迅《风波》),其结构为处所名词+数量名结构。形名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情况也是有的,比如:山那边,好风光。(口语)/“庵……,白的墙壁和漆黑的门。”(鲁迅《阿Q正传》)这种谓语是数量名结构的句子,数量短语后面的名词也是偏正结构的复合词,也表示性状或特征,与形容词性的偏正结构复合词有同样的功能,说明主语“怎么样”,使整个句子具有描写性。熙先生曾说:“用名词形式来表示性质概念的例子并不少。”[4]而且,“在现代汉语里,最宜于修饰名词的不是形容词而是名词,这是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5]

所以,无论是在日常口语交际中,还是在文学作品创作中,具有描写意义的名词谓语句都深受到人们的喜爱。

结语

名词谓语句是现代汉语独有的一种句型,是人们在口语交际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色句型。这种句型表意明白晓畅,结构简单,十分受用。虽然在汉语众多的名词中能做谓语的只占少数,但是由它们所形成的名词谓语句并不是零散地存在于语言之中的,而是大量地并且成类别存在着。每一类都***于其他类之外,都有自己的外在形式和语义特点。[6]如果说名词谓语句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色,那么描写意义就是名词谓语句的一大特色。恰当地运用具有描写意义的名词谓语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妙效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周文.漫谈鲁迅小说语言的艺术锤炼[J].扬州师院学报,1979,(2):23-30,39

[2]赵卓.简练:简约与丰厚的结晶――论鲁迅小说的语言风格[J].云梦学刊,2000:66-69

[3]鲁迅.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

描写树的成语篇7

作者:魏玉文 郭全收

摘要: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创新试题频出,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方面,其中比较赏析阅读的文章成为一种新颖题型。许多经典的文言篇目语言精美,意蕴深刻、写法独特、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现在我们以《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为例,欣赏它的描写之美,比较它的阅读之美。

关键词:《与朱元思书》 《答谢中书书》 比较 意境

动静 感官 修辞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创新试题频出,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方面,其中比较赏析阅读的文章成为一种新颖题型。许多经典的文言篇目语言精美,意蕴深刻、写法独特、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现在我们以《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为例,欣赏它的描写之美,比较它的阅读之美。

《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两篇都是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来描写秀丽的山水风景物。两者文体都是骈体文,讲究对偶,语言华美。两篇文章在写法上都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寄情山水抒发作者的内心感情的。但两篇文章虽都是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对景物的描写较为概括,而《与朱元思书》中景物描写比较具体。两篇文章都写出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随意的心情,不过《与朱元思书》还表达了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这两篇文章在写景上各有特色,现从主题、内容、写作手法,修辞等上比较异同,感受大自然之美。

一、主题内容表现人文美

《答谢中书书》的主题是描写山水之美,表达自己沉醉于山水的愉悦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而《与朱元思书》的主题是作者描写富春江奇丽的山水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两篇文章的的主题表达虽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在描写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借此表达自己情感。

二、动静结合展现***画美

动即是运动,静即是静止,静止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运动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二者结合则能相得益彰,形成“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动静结合的手法可分为四类:一类是以静衬动;一类是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一类是以动衬动;一类是动静互衬。《答谢中书书》基本写静,《与朱元思书》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与朱元思书》先总写后分写,着重从视觉和听觉上写景,《答谢中书书》从不同时空层次进行描写,以静见动,以动见静。写出了一派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静结合,突出了水的深、清、急。“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突出了山“奇”的特点。

三、感官结合展现色彩美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山水画,语言精炼生动,作者善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如(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加以组合;写法上采用动静结合好从视觉、听觉等感官角度来描写。这篇文章是通过人物的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官来写景的,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来传达感受。描绘的了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的画面,诗人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与朱元思书》写作时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写,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事物特点,给人以生动直观的印象。如:作者通过描绘哪几种景物来写山之奇?从人的感官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哪些感官?解析:借用其他景物描绘山之奇的句子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到的景物有山峰、泉水、鸟叫、蝉鸣、猿啼、树木。稍作分析,可知这里既有看到的,即视觉―山峰、树木、也有听到的,即听觉―泉水冷冷作响,鸟鸣、蝉鸣、猿啼。作者写山中各种声音,把文中把清泉的吟唱、好鸟的欢唱、知了的鸣叫、猿猴的啼鸣交织在一起写,构成了一首大自然的协奏曲。声音是动态的,表面上热闹异常,其实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

四、修辞运用体现意境美

描写树的成语篇8

语文课本中表现自然美的篇章很多,它交织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或渲染气氛,或烘托人物,或表现自己难以言衷的心情。同时,这些文质兼优的自然美篇章,启人遐想,给人愉悦。 自然美的描写,揭示出美的象征意义。如《松树的风格》这篇文章,作者不只在写松树,而是被松树的风格感动着,认为“它可能不如杨柳和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而《白杨礼赞》中的白杨,在作者看来,虽是“极普通的一种树”,又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但就是这种白杨,它象征着北方的农民,象征着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象征着“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自然美的描写离不开美的语言。如《听潮》一文写咆哮的大海用的是一组非常有力的语言:“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过来,猛烈地冲向岸边,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刺着岩石的壁垒”,“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绿》这篇课文中,写绿是“滑滑的明亮着……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些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自然美描写都有赖于美的语言。

自然美的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情和意。如《荷花淀》中,女子身子下面的“洁白的雪地”、“洁白的彩云”同淀里那“一片银白世界”相互映衬所构成的诗的意境,便于我们理解水生嫂等一群农村妇女勤劳、质朴、机智、勇敢的思想性格以及他们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又如〈〈荷塘月色〉〉中,作者内心的“不宁静”与环境的“静美”相反相成,素淡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与哀愁丝丝相扣,二者相得益彰,构成了文章的诗情画意,我们从中能体会作者对***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的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描写树的成语篇9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呢?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教会学生体验生活,也就是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等多种感官以及心理,去仔细观察感受生活。只有观察感受得细致,才可以挖掘出许多有用的细节。作文时再将这些有用的细节具体地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即可。

绘声绘色,原本是一个成语,意为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用在写作上,就是要求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做具体、生动的描摹与刻画,使读者对所描摹刻画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运用绘声绘色的关键是调动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诸多方面,描摹事物的形状、神态、声音、色彩、气味、质地等特征,使其面目精神跃然纸上,勃勃欲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绘声绘色地描写可以让笔下的人、事、物活灵活现。

指导学生在作文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人、事、物,使其活灵活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粗笔勾勒,突出特征。

世界万物,虽然千姿百态,但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只有抓住了独特之处,才能反映出个性,并且由这独特的个性,体现出鲜明的一面。如一学生写他的爸爸,首先抓住爸爸“胖”的特征,然后写他脸上的肉堆得像“油团”,看起来像一尊慈眉善目的“弥勒佛”。这样就把爸爸鲜明的体形特征表现了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

二、精雕细刻,鲜活形象。

写人叙事,抓住描写对象的某些局部变化特征加以精雕细刻,有助于使所描写的事物变得鲜活生动,栩栩如生。如一位学生在以《胆怯的我》为题的作文中写道:

“发卷了,我的心跳得厉害,手也凉凉的,不知我得了多少分,等待我的又将是什么……‘XX’,我用有些颤抖的手接过卷子,迫不及待地向卷子瞟了一眼……我定了定神,站起来缓缓向老师办公室走去。尽管竭力想使我的心情平静下来,但仍然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我轻轻推门进去,走到老师面前,胆怯地叫了一声‘老师’,便在一边垂手而立,等待老师发问。”

在这里,作者用“心跳得厉害”“手也凉凉的”“颤抖”“迫不及待”“瞟”“缓缓”“轻轻”“垂手而立”等词语生动地刻画出胆怯的形象。有手和眼睛的动作,有整个身体的动作,有心理活动,有叫声。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使这个胆怯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如果我们在写人物时都能这样精雕细刻,人物就活起来了。

三、渲染烘托,突出形象。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二者结合用在描写上,可使人物的种种行为表现和神态变化生动传神,精彩之至。如一学生是这样描写他同桌的:“他脾气暴躁,像爆竹一样一点就着,像火山爆发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你看,同学们又在向老师告许坚强的状了。老师刚批评了他一句,他立刻,暴跳如雷,大声叫嚣,完了还咬牙切齿,双手握拳,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比窦娥还冤!”这种正侧面相结合的渲染和烘托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四、绘声拟音,生动形象。

一些拟声词,如:“隆隆”“哗哗”“沙沙”等,如果能运用恰当,就会使描写的效果大不一样。如《海底世界》一文中这样写道:“海底是否一点声音也没有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鸡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海底的声音难以描摹,但比作小鸡、蜜蜂、小狗的声音,人们就明白了。这样的文章就显得形象生动。

五、巧用修辞,让静景动起来。

在描写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直接把静景写活,赋予静态景物以流动感。这样能使文章情趣盎然。请看下面的作文片段:

“春雨飘落大地,滋润了土壤,唤醒了青蛙,使农民伯伯绽开了笑脸;春雨落到柳树上,柳树抽出了嫩芽,舒展着柔软的枝条随风飘荡;春雨喷到桃树上,染红了桃花,桃树好像撑起了一把把粉红色的小伞;春雨洒到河面上,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玩、追逐,活蹦乱跳的;春雨浇灌庄稼,庄稼贪婪地吮吸春天的***汁,枯黄的叶子,露出了绿色的笑容……”

描写树的成语篇10

一、化叙述性语言为描述性的语言

一位俄国作家举过这样的例子,“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元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描述性的语言表现出银元的声音和动态,这样句子就活了。所以我们写作文时不妨将“太阳从东方升起”,写成“一轮红日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将“小弟弟哭了”描述为“小弟弟眨巴着眼睛,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突然,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双手使劲地揉着眼睛,两只小脚乱蹬着,一边哭,一边喊:‘哥哥坏,哥哥是个大坏蛋!’”

二、用具体的事物代替抽象的交代

例如:“时值九月”和“吐蕊的时候”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后者更生动形象,它用具体的事物代替了抽象的交代,透露出语言的智慧。又如我们不说“秋天到了”,而说“金秋送爽”;不说“树木已经枯萎”,而说“树木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青春”;不说“黎明时分”,而说“当时间的女神刚刚叩响清晨的大门时”。

三、用诙谐的语言代替刻板的叙述

请看诗人流沙河的自传《这家伙》中的一个片段:“看这家伙怎样写诗,实在有趣。他在一张废纸上面涂涂抹抹,一句句地慢慢拼凑,一字字地缓缓雕琢,真是老牛拉破车呢!嘴里还要嘟嘟哝哝,就像和尚念经,看了叫人心烦,又常常停下笔查字典,一点儿也不爽快。”幽默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感受到诗人严谨的写作态度。我们在习作时也不妨把语言写得俏皮些,这样可使文章更有趣味。

四、用词精当,力求传神

托尔斯泰的《穷人》一文在表现桑娜一家贫穷时,有这样一句:“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这“填”字用得好,表现出桑娜一家生活的极度困难,食物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如果把“填”换成“吃”,那意思相差就远了。

用词不但要传神,还要丰富。如对公园万紫千红的花儿的描写:“公园里的花都开了,红的像火,黄的似金,白的如雪,那鲜丽的色彩仿佛把人带进了仙境。”这里的“像”“似”如“仿佛”在意思上没有什么区别,但作者在这里变换使用,使文章用词富有变化,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五、巧引佳句,善用修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树的成语10篇

学习

学生会学习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会学习计划,内容包括学生会学习计划怎么写,学生会的学习工作计划。2要求各班信息员在每周日的晚上及时把本班的考勤状况递交到系办公室,易使学习部同学及时汇总.统计出来,并配合体育部同学做好晨操汇总,同时将考勤情况存入

学习

想哭却哭不出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想哭却哭不出来10篇,内容包括你想哭但是哭不出来,想哭却哭不出来的故事。4、难受,做梦,想哭。寻思做个害怕的梦,看个电视开心放松一下,还看着个丢孩子的电视剧,唉……这520过稀碎。5、有时候,心里特难受,可是怎么都哭不出来,直到某

学习

监理毕业设计总结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监理毕业设计总结,内容包括监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监理毕业设计答辩问题及答案。一、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毕业设计现状通过对浙江省18所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部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调研,基本情况如下。(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现

学习

就餐协议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就餐协议10篇,内容包括就餐协议书范文,就餐协议。为规范单位餐厨垃圾清运管理,根据《北京市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办法》以及市、区***府有关餐厨垃圾处理工作要求,甲方安排餐厨垃圾清运服务,乙方配合甲方清理餐厨垃圾。甲

学习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神舟十号太空授课10篇,内容包括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全过程,神舟二号太空授课完整版。

学习

国庆板报设计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板报设计10篇,内容包括国庆板报大全文字,国庆板报及设计理念。1、文字的字数一定要事先计算好,学习一些可有可无的学习删去,以达到文字能够完整且美观地"放"到设计版块内。2、标题最好单列出来,且不一定放在段首,可置于段中

学习

端午的诗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端午诗句100首,端午的诗句佳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和端午北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

学习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五年级上册交流平台教学反思。在处理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时,王老师抓住了两个点,一条线。两个点是“母亲”的一段话与“我”“摇桂花”快乐的一段话,一条线是“我怀念童年

学习

保安公司年度工作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保安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保安部门年度工作计划7篇,保安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表。一、XX工作回顾。XX年我负责管理3个点的安保工作。定期对护卫点区域进行安全大检查,有漏洞的及时汇报客户领导,定期组织队员训练学习***事消

学习

七年级作文题目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七年级作文题目10篇,内容包括七上期末作文常考题目,七年级作文题目我的老师。二*繁星三冰心诗四首四诺曼底号遇难记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泰戈尔诗三首写作有感而发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文学苏教

学习

少儿美术课程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少儿美术课程10篇,内容包括少儿美术教学内容大全,少儿美术零基础课程设计。校外美术教育主要是指以少年宫为载体的一系列美术教育活动。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即学校以外的能够被应用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各种信息、工具以及其他条件

学习

清明古诗词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清明古诗词朗读,清明古诗词。北宋黄庭坚的《清明》一诗别有一番深意:“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学习

又见花开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又见花开10篇,内容包括又见花开歌曲,又见花开三百字随笔。儿时,走在通往花园的小路上,震落了清晨草叶上披着的露珠。外祖母总是用她宽大慈祥的手牵着我的小手,娓娓地向我讲着蔷薇花的故事:“从前,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住着兄妹两

学习

心理活动策划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活动策划10篇,内容包括心理工作室成立策划,心理活动日策划。2活动用品购买:奖品(薯片,饮料)材料纸彩色纸片棒棒糖黑色中性笔一次性纸杯3宣传海报4心理***片音乐PPT制作5微电影寻找6场地由所有工作人员布置二活动中:1活动的介

学习

描写雪花的诗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雪花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雪花纷飞思念友人七言诗句,描写雪花飞舞的样子的现代诗句。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学设想:按照“读――译

学习

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100个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春天积极向上的诗句。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关于第四句的解释各家说法不一:(1)《古代诗词曲名句选》(广西人民出版社):

学习

三四成语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三四成语10篇,内容包括三四的成语大全,三四个字成语大全。【急三火四是什么意思】:该成语意思通俗,无需赘言进行的急三火四意思解析。【急三火四成语接龙】:缓不济急急三火四四不拗六【用法分析】:适用于与急三火四的意思相吻合

学习

描写烟花的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烟花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描写烟花的作文,描写烟花的作文10篇。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春花***”,然后加以描写。“桃树、杏树、梨树都开着很多的花,有许多蜜蜂、蝴蝶在花中飞,树下遍地是开着的小花”。“桃树开着许许多多的

学习

有关月亮的成语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月亮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有关月亮的成语有哪些,有太阳和月亮的成语。3、月明如昼:月亮照耀得像白天一样明亮。4、月晕知风: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知道要刮风。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5

学习

描写山的好段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山的好段10篇,内容包括描写山的优美段落不超过15个字,描写山的好段十个字。3、春天,假山似乎显得精神多了,它周围清澈的水也不断喷出,形状各异,各不相同。假山旁的绿树上,有三四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好象在开演唱会一样。4、

学习

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夏天的古诗100首,夏天景色的古诗。——杨万里《小池》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

学习

形容羞愧的成语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羞愧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形容羞愧的成语有哪些,形容羞愧的成语和优美语句。1羞愧感语义的差异Elias发现欧洲文明化的过程建立在两个对立的趋势上:一方面强调羞愧感作为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却增强对羞愧感的抑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