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的诗10篇

关于中秋的诗篇1

关于中秋的诗句(一)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2、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3、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7、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10、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11、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12、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13、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15、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1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苏轼《水调歌头》)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9、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20、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21、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22、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23、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4、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2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6、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2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关于中秋的诗句(二):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4、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5、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

6、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8、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9、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10、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11、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2、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3、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1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15、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16、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关于中秋的诗句(三):

1.《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明月何皎皎》(东汉无名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5.《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6.《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7.《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9.《月夜思乡》(唐杜甫)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10.《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1.《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唐白居易)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12.《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3.《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唐白居易)

碧天忽已高,白日犹未短。

玲珑晓楼阁,清脆秋丝管。

张翰一杯酣,嵇康终日懒。

尘中足忧累,云外多疏散。

病木斧斤遗,冥鸿羁绁断。

逍遥二三子,永愿为闲伴。

14.《中秋对月》(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15.《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6.《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7.《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18.《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9.《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20.《月》(唐李商隐)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

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嫦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21.《月》(唐李商隐)

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22.《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23.《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24.《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25.《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6.《南斋玩月》(唐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27.《中秋月》(唐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28.《月夜》(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

(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30.《中秋禁直》(唐韩偓)

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阑。

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

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

长卿只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

31.《中秋》(唐刘得仁)

两城相对峙,一水向东流。

今夜素娥月,何年黄鹤楼。

悠悠兰棹晚,渺渺荻花秋。

无奈柔肠断,关山总是愁。

32.《中秋夜不见月》(唐罗隐)

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

33.《玩月》(唐欧阳詹)

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

斯从古人好,共下今宵堂。

素魄皎孤凝,芳辉纷四扬。

裴回林上头,泛滟天中央。

皓露助流华,轻风佐浮凉。

清冷到肌骨,洁白盈衣裳。

惜此苦宜玩,揽之非可将。

含情顾广庭,愿勿沉西方。

34.《中秋夜泊武昌》(唐刘淑柔)

35.《倪庄中秋》(唐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36.《中秋台看月》(唐无可)

海雨洗烟埃,月从空碧来。

水光笼草树,练影挂楼台。

皓耀迷鲸口,晶荧失蚌胎。

宵分凭栏望,应合见蓬莱。

37.《中秋月》(唐无可)

蟾宜天地静,三五对阶蓂。

照耀超诸夜,光芒掩众星。

影寒池更澈,露冷树销青。

枉值中秋半,长乖宿洞庭。

38.《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唐无可)

陇城秋月满,太守待停歌。

与鹤来松杪,开烟出海波。

气笼星欲尽,光满露初多。

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

39.《中秋夜南楼寄友人》(唐无可)

海月出白浪,湖光射高楼。

朗吟无绿酒,贱价买清秋。

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

他乡此夜客,对酌经多愁。

40.《八月十五夜看月》(唐姚合)

亭亭千万里,三五复秋中。

此夕光应绝,常时思不一样。

九霄微有露,四海静无风。

惆怅逡巡别,谁能看碧空。

41.《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唐戎昱)

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初惊桂子从天落,稍误芦花带雪平。

知称玉人临水见,可怜光彩有馀清。

42.《中秋月》(唐方干)

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

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

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43.《中秋夜玩月》(唐唐彦谦)

一夜高楼万景奇,碧天无际水无涯。

只留皎月当层汉,并送浮云出四维。

雾静不容玄豹隐,冰生惟恐夏虫疑。

坐来离思忧将晓,争得嫦娥仔细知。

44.《闰八月》(唐黄滔)

无人不爱今年闰,月看中秋两度圆。

唯恐雨师风伯意,至时还夺上楼天。

45.《寄慈恩寺郁上人》(唐贾岛)

中秋期夕望,虚室省相容。

北斗生清漏,南山出碧重。

露寒***宿竹,鸿过月圆钟。

此夜情应切,衡阳旧住峰。

46.《南楼望月》(唐皎然)

夜月家家望,亭亭爱此楼。纤云溪上断,疏柳影中秋。

渐映千峰出,遥分万派流。关山谁复见,应独起边愁。

47.《望九华山》(唐柴夔)

九华如剑插云霓,青霭连空望欲迷。

北截吴门疑地尽,南连楚界觉天低。

龙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汉梯。

惆怅旧游无复到,会须登此出尘泥。

48.《中秋月》(唐许昼)

应是蟾宫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

清光不向此中见,白发争教何处生。

闲地占将真可惜,幽窗分得始为明。

殷勤好长来年桂,莫遣平人道不平。

49.《中秋月》(唐裴说)

一岁几盈亏,当轩重此期。

幸无偏照处,刚有不明时。

色静云归早,光寒鹤睡迟。

相看吟未足,皎皎下疏篱。

50.《中秋月》(唐李洞)

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毫。

冷沉中岳短,光溢太行高。

不寐清人眼,移栖湿鹤毛。

露华台上别,吟望十年劳。

51.《中秋十五夜月》(唐贯休)

噀雪喷霜满碧虚,王孙公子玩相呼。

从来天匠为轮足,自是人心此夜余。

静入万家危露滴,清埋众象叫鸿孤。

坐来惟觉情无极,何况三湘与五湖。

52.《中秋十四日夜对月上南平主人》(唐齐己)

今宵前夕皆堪玩,何必圆时始竭才。

空说轮中有天子,不知何处是楼台。

终忧明夜云遮却,且扫闲居坐看来。

玉兔银蟾似多意,乍临棠树影裴回。

53.《中秋十五夜寄人》(唐齐己)

高河瑟瑟转金盘,喷露吹光逆凭栏。

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鹤骨毛寒。

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

何事清光与蟾兔,却教才小少留难。

54.《中秋月》(唐可朋)

登楼仍喜此宵晴,圆魄才观思便清。

海面乍浮犹隐映,天心高挂最分明。

片云想有神仙出,回野应无鬼魅形。

曾向洞庭湖上看,君山半雾水初平。

55.《中秋月》(唐成彦雄)

王母妆成镜未收,倚栏人在水精楼。

笙歌莫占清光尽,留与溪翁一钓舟。

56.《赋月》(唐李绅)

月。

光辉,皎洁。

耀乾坤,静空阔。

圆满中秋,玩争诗哲。

玉兔镝难穿,桂枝人共折。

万象照乃无私,琼台岂遮君谒。

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

57.《中秋月》(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58.《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关中秋佳节的古诗词100首鉴赏

59.《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0《阳关曲·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1.《中秋见月和子由》(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62.《西江月》(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63.《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宋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64.《甲辰中秋无月十七夜独皦然达旦》(宋陆游)

老觉人间无一欣,穷阎扫轨谢纷纷。

已凭白露洗明月,更遣清风收乱云。

栖鹊拣枝寒未稳,断鸿呼伴远犹闻。

病羸慵踏梧桐影,倚柱长吟夜向分。

65.《次韵师伯浑见寄》(陆游)

眉山汉嘉东西州,估船日日到津头。

不得讲书一行字,倚遍临江百尺楼。

黄钟大吕忽复见,绣段英瑶何足酬。

愿约青神王夫子,来醉万景作中秋。

66.《南堂》(宋陆游)

空堂寂寂暑气清,祗有燕雀无人声。

云头忽移帘影失,雨点乱集荷盘倾。

沟坑水溢鱼鳖喜,庭户风送蛟龙腥。

衣巾汗垢为一洗,呼奴举榻临前楹。

取泉石井试日铸,吾诗邂逅亦已成。

何由探借中秋月,与子同游白玉京。

67.《中秋夜半後无云而月色微淡尤为绝景》(宋陆游)

轻烟薄霭九霄寒,素月浑如隔縠看。

此夕洞庭应更好,谁能从我跨青鸾?

68.《减字木兰花》(宋黄庭坚)

中秋无雨。醉送月衔西岭去。笑口须开。几度中秋见月来。前年江外。儿女传杯兄弟会。此夜登楼。小谢清吟慰白头。

69.《河舟晚饮呈陈说道》(宋黄庭坚)

西风脱叶静林柯,浅***舟阁半河。

落日游鱼穿镜面,中秋明月涨金波。

由来白发生无种,岂似青山保不磨。

胜事只愁樽酒尽,莫言争奈醉人何。

70.《寄黄龙清老三首》(宋黄庭坚)

万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传寄远书。

深密伽陀枯战笔,真成相见问何如。

71.《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宋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72.《人月圆·中秋》(宋赵鼎)

连环宝瑟深深愿,结尽一生愁。

人间天上,佳期胜赏,今夜中秋。

雅歌妍态,嫦娥见了,应羡风流。

芳尊美酒,年年岁岁,月满高楼。

73《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4.《行香子》(宋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有关中秋佳节的古诗词100首鉴赏

75.《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76.《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宋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轮嗣布。

77.《太常引》(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78.《满江红·中秋寄远》(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79.《鹊桥仙·甲子中秋》(宋郭应祥)

金飙乍歇,冰轮欲上,万里秋空如扫。一年十二度团圆,甚恰限、今宵最好。

烹麟脍凤,幕天席地,争似杯盘草草。明年应更胜今年,但只恐、朱颜暗老。

80.《浣溪沙》(宋郭应祥)

屈指中秋一日期。雨馀云薄月来迟。冰轮犹自欠些儿。世事孰非颠倒相,客居东位主人西。觞行莫惜醉如泥。

81.《秋夜月》(宋柳永)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82.《秋蕊香引》(宋柳永)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

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83.《长相思》(宋柳永)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

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墙头立刻,漫迟留、难写深诚。

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84.《宣清》(宋柳永)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

背银釭、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

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

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

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

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

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85.《望汉月》(宋柳永)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86.《鹧鸪天》(宋柳永)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87.《十二时·秋夜》(宋柳永)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88.《满庭芳》(宋姜特立)

丹染吴枫,青环越岫,镜天霁色凝鲜。华堂珊珮,非务拥神仙。天遣澄清海岳,亲曾授黄石奇编。兴王略,智名俱泯,功业妙难言。翩翩。真迥立,香飘绣衮,色映貂蝉。有清诗千首,美酒如川。长与嫦娥共约,放冰轮,今夕先圆。中秋月,从今屈指,更借一千年。

89.《虞美人》(宋陈三聘)

天公意向人情满。灯月教同看。中秋虽是十分明。不比今宵处处有华灯。艳桃秾李歌阑後。更醉青楼酒。不妨饮尽玉东西。横笛声中春色、要君知。

90.《西江月》(宋程珌)

底事中秋无月,元来留待今宵。群仙拍手度仙桥。惊起眠龙夭矫。天上灵槎一度,人间八月江潮。西兴渡口几魂消。又见潮生月上。

91.《江城子》(宋陈著)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悭。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92.《南乡子》(宋陈著)

流景去难縻。浮世危如拍浪埼。才遇中秋聊对月,佳期。最怕晴明未可涯。人月本相依。果是今朝恰背违。孤负楼台多少醉,堪悲。何忍滂沱与毕离。

93.《鹧鸪天》(宋曹勋)

准拟中秋快客情。新亭雨後喜登临。彩蟾特地中宵出,吹散层云十日阴。松露重,月烟深。祥云捧玉到天心。金波动是经年别,为酌金荷醉碧琳。

94.《临江仙》(宋蔡伸)

昨夜中秋今夕望,十分桂影团圆。玉人相对绿尊前。素娥有恨,应是妒蝉娟。人静小庭风露冷,歌声特地清圆。醉红醺脸髻鬟偏。翠裙轻皱,端的为留仙。

95.《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96.《南乡子》(宋韩元吉)

细雨弄中秋。雨歇烟霄玉镜流。唤起佳人横玉笛,凝眸。收拾风光上小楼。烂醉拚扶头。明日阴晴且漫愁。二十四桥何处是,悠悠。忍对嫦娥说旧游。

97.《念奴娇·中秋效李敬》(元白朴)

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万古山河,归月影、表里月明光透。月桂婆娑,月香飘荡,修月香人手。深沉月殿,月蛾谁念消瘦。今夕乘月登楼,天低月近,对月能无酒。把酒长歌邀月饮,明月正堪为友。月向人圆,月和人醉,月是承平旧。年年赏月,愿人如月长久。

98.《五律·喜闻捷报》(现代***)

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99.《中秋对月有怀》(清曹雪芹)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100.《念奴娇·中秋对月》(明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关于中秋的诗句(四):

《月》

唐·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以往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唐·白居易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一样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仅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宿府》

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苏幕遮·碧云天》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金陵五题·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忆扬州》

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中秋》

明·王阳明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琵琶仙·中秋》

清·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明白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关于中秋的诗句(五):

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感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李白描述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以往照古人”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最亲情的中秋诗词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明明是自我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最清冷的中秋诗词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最感伤的中秋诗词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最具科学幻想的中秋诗词

《木兰花慢》

(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为什么圆月渐渐变成一道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升起来?……

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辛弃疾还有一首《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是写中秋的作品中,一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最壮阔的中秋诗词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齐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异常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最寂寥的中秋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最悲痛的中秋诗词

《绮怀》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诗人年轻时曾同自我的表妹两情相悦,但以温馨开始,以无言结局。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心中相爱,却不能在一齐”。如何不让人悲痛至极

· ·

· ·

· ·

· ·

· ·

· ·

· ·

· ·

关于中秋的诗篇2

2、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3、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5、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关于中秋的诗篇3

二、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三、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四、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五、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六、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七、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八、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九、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十、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十一、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十二、从今三夜看婵娟。——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十三、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十四、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十五、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十六、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十七、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十八、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十九、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二十、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二十一、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二十二、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二十三、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二十四、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二十五、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二十六、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二十七、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二十八、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二十九、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三十、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三十一、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三十二、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三十三、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三十四、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三十五、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三十六、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三十七、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三十八、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三十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四十、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四十一、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四十二、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四十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四十四、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四十五、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四十六、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四十七、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四十八、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四十九、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五十、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五十一、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五十二、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五十三、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五十四、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五十五、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五十六、同是瀛洲册府仙。——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五十七、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五十八、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五十九、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六十、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六十一、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六十二、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六十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六十四、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六十五、对风鹊残枝,露_荒井。——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六十六、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六十七、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六十八、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关于中秋的诗篇4

关键词:《秋颂》;美学价值;赏析

中***分类号:I561.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1.前言

诗歌《秋颂》是英国诗人济慈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其向读者描述了一个丰收、温暖的季节。在济慈所创作的众多诗歌当中,大部分诗歌得到人们的赞赏和肯定,《秋颂》就是其中一首,广受人们的喜爱,济慈笔下的秋天,显得格外温暖、可爱,堪称不朽之作。

2.《秋颂》诗歌鉴赏

诗歌《秋颂》是诗人济慈留下的最后一首诗,该诗的创作正是诗人生病期间,当诗人走进庭院,秋日夕阳余晖洒在田野之上,显得格外温暖,此时,身患重病的诗人也感觉到一丝丝温暖,不禁提笔描绘如此动人的秋色。诗人笔下的秋色主要以喜悦、温暖的色调为主,对秋季早晨雾气缭绕的景象,和黄昏时分暮霭笼罩着整个大地的景象,进行生动的描绘,将秋天具有的特色淋漓尽致表现了出来[1]。秋天是成熟、丰收的季节,诗人在诗歌的第一节当中就突出了这一点,万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因此,诗人将求和太阳这两者比喻成密友,生动形象,引人无限联想。诗人在诗歌中描写道“使屋前的老树背负着苹果,让熟味透进果实的心中,使葫芦胀大,鼓起了榛子壳,好塞进甜核”将秋天独有的特色渲染纸上,把秋天的景色传递给读者。在诗歌中,诗人不仅仅在于描写秋的景色,还对太阳进行描绘,将太阳和秋做生动形象的比喻,展现给读者一副动感的画面,当人们阅读诗歌时,眼前不经浮现出一副热闹、充满活力的画面,令人陶醉。

3.《秋颂》的美学价值赏析

英国诗人济慈的《秋颂》堪称佳作,在诗坛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对《秋颂》的美学价值进行赏析,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例如韵律美的角度、意象美的角度以及修辞美的角度,从这三个角度进行细细赏析,可了解到《秋颂》美学价值所在。

3.1韵律美的角度进行赏析

英文诗歌多采用抑扬格五音步的书写方式,凸显出发音规律,《秋颂》也不例外,诗人在书写诗歌《秋颂》时,巧妙的采用了抑扬格五音步。在诗歌的第一节就对秋色进行大胆的描写,诗歌一开头就写到“雾气洋溢、果实圆熟的秋,你和成熟的太阳成为友伴”,将秋天硕果累累的景象描绘了出来,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秋和太阳比喻成为密友,富有活力,接着,诗人的笔墨转向了藤蔓的屋檐,从布满青苔的老树转向了一派秋意盎然的田野,一幅幅秋景***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诗歌的第二节中,诗人主要对人们丰收时的热闹场面进行描写,展现出一幅喜悦、欢乐的景象,画面生动又温暖,尤其是在人物的刻画上,诗人对人们劳动的景象进行生动的刻画,通过人物形象来突出秋天特有的丰收景象。在诗歌的第三节当中,主要是通过声音来表现秋天的景色,将人与大自然的声音相结合,表现了”秋的声音”,表面上传递给读者的虽是一副热闹的景象,但是映入耳帘的却是阵阵凄凉[2]。

诗歌《秋颂》灵活的运用了抑扬格五音步的书写方式,在每一节的书写中都表现出了秋天不同景色,使诗人的笔墨带动着读者的眼睛不停转动,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深深感受到诗人传达的情感。

3.2修辞美的角度进行赏析

每一首成功的诗作都离不开修辞手法,诗歌《秋颂》也不例外,在诗歌当中大量采用修辞手法,将秋的景色描写的生动唯美,充分表现出了诗歌的美学价值,与诗人对秋的喜爱之情。在诗歌中,首先巧妙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将毫不相关的事物相互结合,例如,将秋和太阳比喻成密友,原本秋这一词对读者来说具有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感觉,但是诗歌这样一写,使得秋立即成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诗歌更加温暖、亲切[3]。在诗歌的第二节,诗人灵活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如,弥有时随意坐在打麦场上、有时候,为罂粟花香所沉迷等等,诗歌将秋的景象拟人化之后,使诗歌更加独有情趣美。最后,诗人还运用了疑问句式,即“啊,春日的歌哪里去了?”似乎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正在和秋窃窃私语,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不舍和希望得到秋的回答的急切心理。

修辞手法是诗歌《秋颂》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本诗正因为多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那个修辞手法,才表现出诗歌的生动形象,令读者感受到秋的独特之美,更为陶醉。

3.3意象美的角度进行赏析

从意向美的角度对诗歌《秋颂》的美学价值进行赏析,可从嗅觉意象、声音意象以及触觉意象上最赏析。在本诗当中,不仅仅是韵律美和修辞美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影响,意象美更是令读者难以忘怀,意象美是本诗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西方诗歌多偏重于细致方面,但是《秋颂》一诗则与其他西方诗歌不同,其将嗅觉、听觉以及触觉三者结合于一体,对景色进行描绘,不但将西方文化的特点展现了出来,而且还传递给读者视觉意象的效果[4]。在诗歌当中,嗅觉意象主要体现在第二节当中,诗人在诗中写到“Drows’dwiththe fume of poppies”,当读者看到这一句话时,眼前自然而然出现罂粟花的画面,并从田间飘来一阵阵花香,嗅觉意象油然而生。声音意象主要体现在第三节当中,诗歌第三节中描写了羊群、蟋蟀、燕子以及蠓蚋等,动物的叫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立即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羊群、飞虫、知更鸟、燕子以及蟋蟀等众多动物声音的聚集,在秋日的阳光中相互鸣叫,勾勒出一幅热闹的秋景***,但是人们隐约感受到鸟儿悲伤的鸣叫声,似乎在叹息着秋日时光即将逝去,迎来寒冷的冬季。动物叫声相互交错,营造了一个具有色彩美和意境美的秋天景色。

至于触觉意象,则是贯穿于整首诗歌当中,在诗歌当中,诗人济慈多处采用触觉短语和触觉词汇,例如:winnowing wind、load and bless、sound asleep,borne aloft等多个触觉性词语和短语,当读者阅读到此处时,有身临其境之感,秋天不再是抽象化的秋天,而是可看得见、摸得着的秋天,加深了读书对诗歌的印象,并且诗歌的价值在此得到进一步提升[5]。此外,在诗歌《秋颂》当中,诗人济慈还巧妙的营造了味觉意象,在诗歌的第一节当中就体现出这一点,“ripeness to the core”这个短语的使用使读者似乎品尝到秋天成熟水果的甘甜,读者似乎在一边品尝着水果,一边欣赏着硕果累累的秋色,在这些味觉意象的作用下,使读者顿时产生了秋天的渴望。

意象美是诗歌《秋颂》最大的特点,诗人为读者打造了嗅觉意象、声音意象以及触觉意象等多个意象,使读者在阅读中深深享受到秋天的美景,尽情陶醉在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当中,突出了本诗歌的艺术价值。

4.讨论

诗歌《秋颂》作为英国诗人济慈成功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将秋的景色生动形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表现出了本诗的韵律美、意象美以及修辞美,从而充分体现出了《秋颂》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国南.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J].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9(07):380-384.

[2]刘炳善等.英国文字简史[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15(11):35-36.

[3]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J].周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6(12):129-130.

关于中秋的诗篇5

关键词: 《闲吟集》 秋萤 汉诗 和歌

《闲吟集》是日本室町时代的歌谣集,其中收录了室町时代的“小歌”(流行歌谣)、“猿乐”、“田乐”等311首。《闲吟集》采用了日本古代常见的敕撰和歌集(由天皇下令编写的和歌集)的题材,即前后分别附有“真名序”和“假名序”。所谓“真名序”即用汉字写成的序文,而“假名序”则是用假名写成的序文。《闲吟集》的假名序文结尾处有这样一句:“命にまかせ、しも秋のにらひて、月をしるべにす事しかり。(试译为:时与秋萤互语,时与明月为伴,任命而作此处)”此句中的“秋の(秋萤)”自古以来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为了解释此处“秋萤”的合理性,一些注释书甚至把“萤”解释为“蛩(蟋蟀)”的别字,例如朝日古典全书中注释为“は蛩のりか(“萤”大概是“蛩”的笔误)”。也有一些注释书例如《日本古典文学全集》、《大系》和《新大系》等中虽然保留了原作的“秋萤”,但都对此加上了特别注释,认为是中国汉诗中的题材,在和歌中只是一个特例。由此可见,“秋萤”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个极其生疏甚至颇有抵触感的词汇。那么“萤”在日本文学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日本文学中“和歌・散文”与汉诗文是相互***的两大文学派系,因此下文将分别进行论述。

一、和歌和散文文学中的“萤”

“萤”在日本古典文学里并不是一个极其稀少的景物,在日本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和历史记录《日本书纪》中可以找到歌咏“萤”的例子,而到了平安时代(710―794)“萤”已经作为普遍的吟咏对象备受歌人的青睐。但是日本的和歌作品和散文文学中”萤”又名“夏虫”,都是作为夏天的代表性景物被歌咏的①,而歌咏“萤”的和歌一般都被归类为四季中的夏季歌。此外,和歌中引用的“萤”,多用于比喻因恋爱而产生的思念之火。例如:

暮るより露とみだれて夏草の茂みにしけくとぶ哉(新拾和歌集1749)

试译为:日暮露水影零乱,夏草深处萤火飞

夕さればよりけに燃ゆれども光ねばや人のつれなき(古今集562)

试译为:恋情燃心胜夕萤,隐隐无光人不知

当然,在一些和歌中也可以看到“秋天”与“萤”的搭配,例如:

小筱原しのに乱れてぶ今いく夜とか秋を待らん(拾集・3・夏歌)

试译为:小筱原上乱飞舞,今夜萤火待秋来

秋ちかし居まてとやゆくへの水に影のみだるる(雅和歌集・4・夏歌)

试译为:秋近萤火冲云霄,空留孤影乱泽沼

ゆくの上までいぬべくは秋吹くと雁に告げこせ(後撰和歌集・5・秋上)

试译为:萤火云中飞,告雁秋风起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3首和歌除了《后撰和歌集》在原业平的歌之外,其余两首均收录在夏季的类别中,而且都是通过“萤”来表达“秋已近”、“盼秋”的心情。而在原业平的这首和歌同时在《伊势物语》和《古今和歌六贴》中出现过,仔细分析会发现,歌中的“萤火虫”其实依然是夏季的代表,萤火虫的高飞代表着夏季的远离,而大雁才是秋天的使者。因此,这首和歌虽然被收录在秋季类别之中,但其本质与其余两首相同,都是表达对即将到来的秋天的等待和盼望,并不能作为一个真正的秋季的题材。

那么日本古典和歌作品中究竟有没有把“萤”作为纯粹的秋季题材来吟咏的例子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

置く露に朽ちゆく野の草のや秋のとなりわたるらむ

试译为:露落田野边,腐草化为萤

秋来れば深山里こそわびしけれ夜はをともしびにして

试译为:秋到深山里,寂夜萤为烛

这两首和歌都是贞亲王家哥合(作歌比赛)中的和歌,歌中已经不再是晚夏的景致了,而完全是秋天的情景。对于这两首日本和歌中极为罕见的将“萤”作为秋天代表景物的和歌,著名文学理论家渡边秀夫作了如下解释:“(这是)为了对当时非常贫乏的歌题进行补充,急切地引入汉诗题材的一种尝试。因此,这里遵照中国诗文的一般惯例,(萤火虫)是作为秋季题材登场的。”②具体而言,这两首和歌不论季节感还是题材都和中国诗文极其类似。前者是在“季夏之月、腐草为萤、飞虫萤火也”(《礼记・月令》)和「立秋、腐草化为萤(初学记・萤所引)的基础上创作的,而后者则引入了中国诗文中常见的“萤火=灯”即“车胤聚萤”的典故,以此来凸显秋天的寂寥。

因此“秋萤”绝不是日本式的歌题,而是中国文学中广泛使用的词语。从六朝古诗到唐诗,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萤”完全是一种秋天的常见景物,大多和秋夜、秋月、秋草、大雁等一起组合吟咏,来表达秋天的寂寥、孤独和荒凉等特征。歌咏“萤”的诗歌不胜枚举,单从《全唐诗》中找出包含“秋萤”这一固定词组的诗歌来看的话,例如:

鬼火穿空院,秋萤入素帷。(于鹄・哭凌霄山光上人)

残秋萤出尽,独夜雁来新。(周贺・旅情)

废馆秋萤出,空城寒雨来。(贾岛・泥阳宫)

风池宿鸟喧朱阁,雨砌秋萤拂画梁。(许浑・出永通门经李氏庄)

秋萤一点雨中飞,***黄昏思所知。(李咸用・秋夕书怀寄所知)

汉陵秦苑遥苍苍,陈根腐叶秋萤光。(刘禹锡・秋萤引)

当然,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也并非完全没有例外,如上文引用的“季夏之月、腐草为萤、飞虫萤火也”(《礼记・月令》),以及“萤火乱飞秋已近、星辰早没夜初长”(元稹・夜坐)。作为夏天最后一个月份的“季夏”,以及“秋已近”提示句中表达的是夏末秋初之际的景致。上文中所引的《续拾遗集》《风雅和歌集》以及《后撰和歌集》中的和歌均承袭了上述诗文的视角,即把“萤”作为夏秋之交的景物来表达秋之将近。只不过不同的是,日本的和歌作品中大都把此类歌谣归类为夏季类别,努力与恋歌中歌咏的“萤”在季节感上保持一致。

二、日本汉诗文中的“萤”

除了和歌和散文文学,汉文学在日本文学历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日本的汉诗中的“萤”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众所周知,日本的汉诗在题材和作法上都受到了中国汉诗文的很大影响。而对日本汉诗中的“萤”进行考察后会发现,日本汉诗中虽然从中国汉诗中汲取了视点和作法,但把“萤”作为夏天的题材来吟咏的倾向性却越来越强。例如《千载佳句》基本上是把“萤”作为秋天的题材来处理的,不过其中有两首诗文却归类为夏季诗。而《和汉朗咏集》之后的汉诗集无一例外地都把“萤”收录到了夏季题材中。但是,虽然在季节分类中与中国诗文不同,不过日本关于“萤”的汉诗却在内容上和题材上表现了与中国诗文的一致性。例如《菅家文草?菅家后草》中的诗文:

悲栽冢上新生树,哭放头旧聚萤 86

一不用满金,况复萤光草迳深 95

君***万机此一,飞龙不忘始萤 382

秋天未雪地无萤,灯灭抛书暗零 509

这几首诗文均包含了“车胤聚萤”的典故,且多表现的是秋天的景物。但是其中并没有出现“秋萤”这一字眼。“秋萤”作为一个***的词汇是到了后期的五山文学才出现的,例如:

秋萤何意照鳏床(幻云诗稿)

山莫丛丛绿,好化秋萤照夜书(云诗稿)

不知朝日出,弧光淡々似秋萤(翰林五集・雪)

上述几首诗文或是把“萤”作为秋季题材来表达秋天的寂寥,或是引用中国诗文典故把“萤”作为勤学苦读的象征,在内容上无疑与中国的诗歌更为接近,而与以恋歌为主的和歌区分开来。

由此可见,在日本古典文学中,和歌与文学作品均把“萤”作为夏季的代表景物,用以表现男女之间的恋爱之心。而汉诗文虽然在季节上也与和歌保持一致,但在内容和题材方面却深受中国诗文的影响,多倾向于景物描写,大多与恋爱无缘。并且后期在日本汉诗文中甚至出现了“秋萤”一词,足见受中国文学影响之深。

三、《闲吟集》中“秋萤”

那么《闲吟集》序文中的“秋萤”为什么会引起众多的质疑呢?原因恐怕与“秋萤”在文中的位置有关。如本文开篇所述,《闲吟集》采取了敕撰和歌集的文体模式,即前后各附有以假名写成的假名序文和以汉字写成的真名序文。一般认为,假名序文与和歌、散文等同属一系,是真正意义上的日本本土文学;而真名序文与汉文学同属一系,是深受中国文学影响的文学作品。根据这一区分,出现在假名序文中的“秋萤”就难免显得格格不入。毕竟在日本的和歌与散文文学中,“萤”多是代表夏天的景物。

《闲吟集》虽然同是附有假名序文和真名序文,但是与真名序相比,假名序在篇幅上要短得多,同时其内容也和汉诗文有着很深的联系。如序文中有如下语句:“毛三百余篇になずらへ、数を同じくして吟集とす。(试译为:效仿毛诗三百篇作闲吟集,篇数亦相同)”其中的“毛诗三百篇”即中国的《诗经》,说明作者在创作时有意模仿了《诗经》。此外,假名序文开篇写道:“富士の望をたよりに庵をびて、十余の雪をにむ。(试译为:在远望富士山之处结下草庵,窗上积十余载白雪)”同时与结尾处的「秋萤首尾呼应,暗含了“孙康映雪,车胤聚萤”的典故。

由此可见,《闲吟集》中的假名序虽然与和歌、散文等相同均以假名写成,但在内容方面却和中国汉诗文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写作是有意地模仿和利用了中国文学的诸多元素。因此可以说《闲吟集》的假名序文并不是纯粹的假名文学,而是汉诗文式的序文。而如果从汉诗文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此处的“秋萤”就不难理解了。

注释:

①张龙妹等编.《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中“”词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64.

②渡边秀夫著.《歌の森》.大修馆书店,1995:50.

参考文献:

[1]张龙妹等.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刘德润等.日本古典文学赏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关于中秋的诗篇6

王清铭

①我一直以为在稿纸上划下一个“秋”字,就有萧索的秋风吹过,落叶纷纷布满我的视野。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是贾岛生活过的诗情宛转的都城,秋风只在千年前将轻愁悄然拂上他的心头。古人很形象地把秋天嫁接到心头,然后创出另一个字:愁。

②也不是现代都市的楼太高,遮住秋风往来的路径。城市人越来越多,树却越来越少,那些作为城市风景的行道树多是长年不凋的树种。踯躅在繁华都市,想拾取一片落叶跟想在都市的喧嚣中找一点诗意一样难。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大概只栖息在唐诗宋词的枝桠上,西楼有霓虹灯、白炽灯和各种彩类,却挤不进一片昏黄的月光。晴空一鹤排云上,可鹤都住在观赏的动物园,要引的诗情碰到冰凉的铁栅栏便铩羽了。

③在城市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温室效应使季节的界限模糊,我生活的这座南方小城,套一件夹克就可以穿越整个冬天,何况气候变化不大的秋天?现代都市人不知什么原因,都很忙,没有几个人去注意秋天枝头飘落的那几片落叶,更不会将它们夹进心情笔记,即使远上寒山,也只在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前留此存照。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这样的诗情大概也随洞庭湖的水位水落石出了。

④现代人讲究实用,美化环境用塑料花、水泥树,谁也不想为清扫落叶去浪费金钱般的时间,难怪落叶的金黄色难以染上他们的心灵。标志秋天到来的是公园里的枫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这样妙趣横生的想象现代人构思不出,即使灵光一现,务实的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枫树偷饮的究竟是茅台酒还是XO。晓来染来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感情日益浅薄的都市人可以洒脱地挥手告别,谁会为思乡情、离别情掬一把廉价的眼泪呢?

⑤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那份因悲秋、伤秋而引起的愁也很难在攒动的都市落脚,但为什么世故的都市人却经常愁云密布?花自飘零水自流,都在都市人的目光之外,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是股票指数、房价涨幅。

⑥秋需要用心去体验,冷漠的都市人很难有一叶知秋的感触。郁达夫写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现在又有几个人去倾听这心灵深处的律动呢?也不是都市人心灵不敏感,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身外之物,至于心头的细微感受总被忽略,更遑论生命的内在关照?

⑦以前读古典诗歌,记得有一个术语叫“萧索美”,具体含义不甚明了。秋天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让人联想起时光流逝,心灵无端生出些许感伤。这感伤犹如凋零的花、枯落的黄叶、远去的雁给人类带来诗情和美感。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或许,我们需要一副聆听天籁的耳朵。

⑧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我们来说,也许太空泛了。我们先要做的事是去注意身边的一片落叶,且不要去拒绝落叶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清、静和悲凉。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如果典当了固有的诗意体验,生命还剩下多少本真?

⑨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让陆游的《秋思》给生活在都市中的你剪来几朵渐开的黄菊,几声零落的雁鸣;剪一点诗情,给枯竭的心灵。

思考练习:

1.作者说“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请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条陈述这样说的原因。

2.古典诗歌的“萧索美”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文章以陆游《秋思》中的诗句结尾,有什么好处?

4.阅读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参考答案:

1.主观原因:①城市人都很忙,没人关注秋天的到来;②城市人讲究实用,感情淡薄,为人世故;③城市人关心身外之物(如股票指数、房价涨幅等),忽略了心头的细微感受,更缺乏生命的内在关照。客观方面:①城市的日益现代化导致人们离自然万物越来越远(见不到落叶、月光,更难见到大雁和鹤);②温室效应使季节的界限模糊,在城市中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

2.在秋天看到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等萧索景象,会使人联想到时光流逝,心中生出感伤,这种感伤给人带来诗情和美感。

关于中秋的诗篇7

泰斗”。

艾青抗战时期的诗,最能体现他的诗歌风格,有一种淡淡的冷酷与热情的感悟相融合的特点,最能打动读者,给人内心以强烈的震撼与感动。这期间,有一首名为《秋》的诗歌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特别是当把它和诗人海子于上世纪80年代所写的同名诗歌比较阅读后,再联系当今中国诗坛的现状,我对他们二人的诗歌有了更多的一些理解、感悟和启迪。

先说说艾青的《秋》,此诗写于1939年秋的湖南。特殊的时代背景使这首诗有着特殊的情思,但基本上仍极具“艾青”特色。1937年抗战爆发后,诗人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的洪流之中,但终因国力不济,抗战节节失利,形势所迫,作者不得不辗转于杭州、武汉、桂林等地。走南闯北的飘缈生活使艾青获得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艺术上也趋于成熟,有多本诗集问世,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旺盛期和高峰期,并逐渐孕育形成了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秋》这首诗从表达的情感上看,基本延续了艾青在这一时期的创作特色,即以忧郁诗为主调,凝聚了诗人对当时祖国、当时社会的深深忧思。整首诗通过大量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写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阴晦,写出了人们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所体现出来的忧郁、悲伤、彷徨、迷茫和对前途的忧虑,但作者并没有对此而完全绝望,诗中多多少少还不失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名为《秋》的诗作,作者运用了雾、雨、田野、黑泥、黑马等多个意象来表现一个漂泊在外的人眼中的秋。古人云:“潇潇暮雨洒清秋。”“秋”在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当中,是一种阴暗、忧郁、悲伤的传统意象,作者紧紧抓住这一点,并把它升华为自己对“秋”的理解,即作者眼中的秋天是一个多雨潮湿、雾气腾腾、阴暗多变、色彩灰暗的季节。这样的一个季节不正象征着当时的中国社会吗?至少,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作者当时自己心境的真实体现,漂泊的社会、漂泊的人生、动荡的时代、动荡的心绪,作者在此时是阴暗的、忧伤的、彷徨的,环顾四周,不知自己的出路在何方,只是盲目地从一个地方辗转漂泊到另一个地方,正如作者诗中所说:“慢慢地走向地平线/搜索着四野最后的绿色……”我认为“绿色”在这里还象征着作者心中所向往的圣土,代表了光明、希望。全诗前文所有的词语都较灰暗,如“泥黑、阴暗、浓厚、黑色”等词,而只是在最后出现了“绿色”,这一抹鲜亮的“绿”是作者的希望、社会的希望,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所以,可以说全诗的基调虽是艾青式的质朴、忧郁、哀伤,但也充满着其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颇有“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的萧索意味,又不失“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强烈反差感。

再来说说海子的《秋》。海子原名查海生,是当代中国较有影响力、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诗人。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和“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的优秀抒情短诗,诗艺出众,兼具抒情性、可诵性和先锋性风格。《秋》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于改革开放后的1987年,与艾青的《秋》相隔了近半个世纪,从写作的时间上来看,二者有着强烈的时代反差,如果说艾青的《秋》有着那个社会、那个时代以及个人的双重含义的话,那么海子的《秋》则更多的是个人理想的体现。海子是个极理想化的诗人,他在现实的残酷和理想的美好中痛苦挣扎,《秋》这首诗就是他无奈地叹息自己人生的失败、生命的凋零的心情的最佳体

关于中秋的诗篇8

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物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里钟嵘、陆机和刘勰都阐明了气候、景物的变化与文学情感之发生的关系。四季轮回、气温变化导致万物消长,进而触动人的内心情感。秋天由于季节的原因,万物失去勃勃生机,秋风萧瑟、百花凋零、草木枯萎,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刺激永远是那么强烈,他们的肉体和心灵在秋天的残败景象所铸就的荒凉与萧瑟的不断磨打下,又进一步升华为伤感凄凉、悲哀失意、生命短暂的人生感悟。“暮蝉不可听,落叶不堪闻”、“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这种感悟不断积淀,代代相承,凝结为一种悲秋情结,一种文学母题。

中国古代文人仕途坎坷、倍受压抑和排挤,许多为官文人又被卷入黑暗***治斗争的污泥浊水中,当他们艰难的人生历程与长久积淀的悲秋情结相碰撞时,一种由外物的自然属性引发的人生感悟并淤积于胸,成为宣泄的对象。于是文人们就借助他们最擅长的文学样式――诗词,来表现自己的心灵感悟。庞大的文人队伍,共同的表现形式,终于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一种源远流长的诗词表现传统,进而形成独树一帜的悲秋文学。从《诗经・小雅・四月》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屈原《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越到后来,悲秋的色彩也就越浓重,到了《全唐诗》,悲秋之诗几乎不可胜数。杜甫就是一个以悲秋出名的诗人,如他的《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有名的悲秋之作。但杜甫的悲秋表现为一种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伟大的忧患意识。

二、悲秋诗词的创作表现形式

中国古诗文中有太多的悲秋之作,或触景伤怀,或睹物思人。有人见秋霜而悲百发,有人睹残花而伤红颜,有人望归鸿而思亲人,有人闻寒蝉而叹余生,有人拂秋风而觉萧瑟,有人触秋雨而感悲凉……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里也有不少篇目涉及悲秋的题材。鉴赏此类诗歌,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理解古人的悲秋情结和他们的表情达意方式。“落叶不是无情物”,中国悲秋诗词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取向,诗人们面对秋天的残败景象,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情景交融地抒写着从大自然里体验到的内心感悟和生命意识。

1.描写秋天物象,表达悲苦愁情

“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北风、枯草、落叶、寒蝉、西风、秋月、、梧桐树、南飞雁……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它们都是悲愁的象征,是作者抒写愁苦的寄托景物。

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北风、落叶、归雁触发诗人怀念故乡的深情,借景抒情。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萧瑟悲凉的秋景渲染了离别时的惆怅凄清的心情。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一连串的物象构成深秋荒凉的景象,蕴涵着游子悲愁凄凉的心情。

2.借秋天特定的节日抒写内心情感

满目苍凉的秋色常常勾起游子思乡的情思,秋天所特有的几个节日,如七夕、中秋、重阳等,更容易引人伤感。

在古典诗词中,秋月,尤其是中秋圆月,几乎成了人们寄托思乡情怀的特定物象: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等都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恋。

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人们常借此表达夫妻团聚的愿望。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者从一年一度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中,领悟到了爱情的真谛。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九月九、茱萸节、节等。是秋天一个很特别的节日。在这天人们登高、赏菊、佩茱萸、饮酒等。但重阳节也最易引发天涯游子客居异乡的伤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最好的例证

三、悲秋诗词的感情寄托

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各个方面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但在具体的诗词中它又各有侧重,下面分点论述。

1.对人生短暂的喟叹

草木虽枯而又复荣,人却青春难再,秋之酷烈无情使人倍感生命的珍贵短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的生命短暂,还不如秋天草上的露水。死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汉乐府《长歌行》“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既然人生如秋露般短暂,就更应该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2.对离愁的伤感

情有多种,离情最苦。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合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代诗词曲中歌咏的重要内容,离愁具有了极其动人的魅力,从古至今,人们为之肝肠寸断。《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里选取了几种具有深秋特色的景物:黄花、西风、归雁,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层次分明,绘出了一派萧瑟的秋景,勾起了人们无限的离愁别绪,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凄凉残破的秋景下的离别更使人悲愁百转,肝肠寸断,形毁骨销。

3.征人闺妇思乡怀人的情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边愁》)萧瑟秋风正合征人愁苦心境。一些征人悲秋的诗词,既有痛苦、悲愤和无奈,又不失***人所特有的豪迈气概。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独守空房的,面对草木摇落的秋景、南归的大雁,想到远征的丈夫,顿感柔肠寸断,流下的眼泪把衣裳都打湿了,其思念之苦已无以复加。

4.怀才不遇、处境悲凉、命运多舛的悲叹

处境悲凉、惆怅失意的诗人,往往被秋天的萧瑟、冷落、荒凉触动敏感的心灵,引发无穷的愁绪。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诗人借秋蝉的哀鸣来寄托自己哀伤,表明自己的高洁。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在萧瑟的秋意,流露出诗人孤独凄清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愁绪。

中国诗词中难道就没有赞美秋天的吗?当然有。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稻麦成熟,瓜果飘香,层林尽染,绚丽多姿……秋天的景象也可以寄托喜悦的情感。

关于中秋的诗篇9

关键词:传统 新文化运动 王士祯 胡适 周作人

《秋柳》四首是王士祯作于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的一组诗歌,在1919年再次被提起。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以组诗第二首为例,作为用典之拙者,认为诗中采用的典故可以同时作几种解释,并没有确定的根据。

作为新文学运动中划时代的文献,《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中国文学的改良,使白话文大行其道,对文学传统的影响不言而喻。胡适在《刍议》中选用《秋柳》为靶子,一是因为近代以前,在中国人的文学活动中,诗被有意识地视为最重要的样式,诗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整个文学的缩影。一是因为诗作者王士祯二十四岁时就凭《秋柳》闻名大江南北,之后一度为清朝文坛盟主的特殊地位。《秋柳》诗的背后,有中国文学的古传统。

一、现实与典故

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胡适评《秋柳》诗第二首用典失当,这一论断是否确实呢?这里不妨先对该部分做一粗浅解析,诗歌的具体内容为: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第一联是对实景的描绘,苍凉秋日里,柳树万缕千条。次联就从对秋柳姿容做的朴素写生,过渡到运用多重典故。“中妇镜”取意于陈后主作的《三妇艳》,下一句是化用古乐府《黄竹子》的句子“江干黄竹子,堪作女儿箱”,两句话皆与柳无关,但都有事过境迁、人事全非的喻义。这两个典故的使用,使柳树这一具体意象变得非具体化,似乎赋予了柳树以精微的象征化情思。之后第三联转而征引了《琅琊王歌》一诗里的喻义。《琅琊王歌》取自古乐府,中间涉及一个历史故事,是说隋炀帝命人在琅琊上种植的杨柳还在,但昔日的繁华已经不知去了哪里,这反映了王士祯创作《秋柳》时的复杂心境。诗写到这里,由第一句实景到二、三句对于实景的申发,因为描述了过去的事的典故的使用,诗的重心从现在移到了往昔,而人的感受也从感官的体会过渡到了心灵方面。及至最后一联,诗的结句“若过洛阳风景地”,这是由柳树而引发的将有之思。

整首诗由柳树开始,与典故相互交汇,蕴含了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交错对接。诗中诸种情绪,透出于现实之外,实为深入心灵的幽感。关于典故的这一作用,学者袁可嘉也有所关注:“艾略特在论及个人才智与传统的关系时也说,一件新作品的出现,不仅表示新价值观念的建立,而且兼有调整传统价值的作用;这些看法正足以帮助说明叶芝用‘拜占庭’象征想象王国,艾略特借用那么多历史典故的缘故。”袁可嘉用这种论述来说明运用典故在文学中可以做到古今并列,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渗透,使两者可以获得丰富的意义。

正如徐国能所说,王士祯咏“秋柳”的成功,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柳态与柳树的文化意义,同时借着这个层次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在现实中别有一番低回想象,味外味由是产生。①当然,在另一层意义上,《秋柳》诗的主题选用了多重典故,使这首诗的意义难以捉摸。胡适诟病的地方,部分原因就是在这里吧!

二、典故与音韵的对应

《秋柳》组诗以情韵胜人,当时似乎很受欢迎。据《菜根堂诗集序》,赋《秋柳》诗当场,这首诗就有数十人唱和。三年之后,王士祯赴任扬州府推官时,《秋柳》已传遍大江南北,顾炎武也曾以诗篇《赋得秋柳》应和。他们欣赏的方面还会有什么呢?有诗评者认为,他们欣赏的是诗中的语言,就是巧妙地选择各种词语,从单词的连续与流动之中产生观念的波动以及音调的波动,在这些波动的新鲜感中显现出魅力来。

我记得某位山东籍的先生曾经一边吟咏此诗的第二首,一边称赞其音调之美。确实,由“娟”两个同音字重叠、进而继之以“凉露”“欲为”两组双生词为始句,而以只由阳声组成的“含情重问永丰坊”为结句的第二首诗的音调,是四首诗中最美的了。②

语音本身与特定的心理效果之间有紧密的对应性。无论是哪种语言,动词往往都需要重读。《秋柳》这首诗的动词位置很妙:第一联“为”“拂”次第在句中为第六、五字,“拂”字位置稍前,重读。第二联没有动词,第三联动词都是第二个字,语句工整。第四联生变,动词在第二、四字处,与首联和中间两联都不同,成为诗中最大的起伏处,与诗意在这里的迸发同拍。同时,中妇镜、女儿箱、隋堤水、大道王、风景地、永丰坊各个句末的词语上下抑扬,颇有水的流动之韵。如此一来,整首诗似是微风下的水流,时而平和,时起涟漪。体现在具体的用字上,即便诗中诗意萧瑟,却不妨碍在音效上颇响亮的〔ang〕音用得紧凑绵密,霜、塘、箱、王、坊,蕴含了语言内在的音乐性,意义和音调双重变奏,哀而不伤。

时过境迁,七律诗歌在近代中国人看来,已经是一种古典性质的文学形式。鉴于此,现代学者叶嘉莹很欣赏诗人能使用“陈言”而又能赋予其“新生命”的能力,认为唯其善于使用“陈言”,所以写出来的作品才像地道的旧诗;又唯其善于赋予“陈言”以“新生命”, 所以写出来的旧诗才不致流为滥言而有新颖的意境。③《秋柳》诗中使用的典故不少,让欣赏的人体会到古典的魅力;另一方面又让人感到新鲜,这在相当程度上与语句中的音韵美有关。依律用典,而又不妨碍语言上很有新鲜感,可谓古典而又新鲜。

三、胡适的态度

而这一首诗人的得意之作却被胡适当做“用典之拙者”, 认为它是怎样说都可以,又无论怎样说都不明白的诗。其实,胡适写《文学改良刍议》的用意就在于不模仿古人。就文学的典故问题,他的意***很明显:“用典之拙”不如用典用得好,但最好不用典。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写的导言里,胡适认为新文学运动的中心理论有二:“一个是我们要建立一种‘活的文学’,一个是我们要建立一种‘人的文学’。前一个是文学工具的革新,后一种是文学内容的***。”他在该导言中还指出他是“活的文学”的理论阐释者,周作人是“人的文学”的理论阐释者。在胡适眼里,文学因为不能为一般人欣赏,仍旧是少数人的贵族文学,仍然免不了‘死文学’或‘半死文学’的评判”。④

提倡“活的文学”的胡适,认为古文是死文字,白话是活的。他口中的“人的文学”阐释者周作人,对此看法并不同。在周看来,文字的死活只因它的排列法而不同,其古语不古,死与活,在文字的本身并没有明了的界限。⑤80

周作人还在其《中国新文学源流》一文中,把新文学运动与明末的文学运动相比较,探究了新文学与本民族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胡适认为文学向来是向着白话的路子走的,这是发展的正轨。周作人则以为,现在的用白话的主张其实是从明末诸人的主张内生出来。他大体赞成胡适文学***的观点,但给出了另外两点用白话的理由:⑤73首先,因为要言志,所以用白话。写文章是想将思想和感情表达出来。不拘格套,独抒性灵,最好的方法就是“话怎么说,就怎么写”。另一个理由则在于,当时的中国在思想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动。人们对于***治、经济、道德等的观念,和对于人生、社会的见解,都和从前不同了。古文这旧的皮囊,已经盛不下新的东西和新的思想,就要用白话写作。

毋庸置疑,胡适的白话语言观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也给予了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深刻的影响,但其借以承载的诗学观念还值得商榷。诗是语言的艺术。诗句不同于普通话语,是“语言中的语言”,这是法国诗人与诗歌评论家瓦雷里一再强调的话。现代诗人大抵上同瓦雷里一样,都认为诗就是在语言中再造一种语言,胡适的观点恰逢其反。他在其论著中反复地申明,我们要创造新文学,也须先预备下创造新文学的“工具”。我们的工具就是白话。胡适认为,包括诗歌在内,文学不过是最能尽职的语言文字。⑥以《秋柳》诗为例,尽管其作者王士祯作为中国神韵诗理论的集大成者和总结者,这首诗以其语言和意义的多义性著称,曾经在社会上流行一时,这改变不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对它的评定。胡适谈诗,似乎只有常识,没有热情。文字和文学都是人支使的工具,在胡适的有关假设中,我们发现了他的工具性立场。

在文化传统上,被淘汰是一个问题,该不该淘汰是另一个问题。近代以来,关于中国文学传统与外来影响的讨论一直备受关注,其实所谓外来“影响”,也不过是异域空间存在的另外一种传统而已。如同在西方,东方文化身份与当地的主流文化逐渐呈现出“杂交”的状态,⑦发生碰撞的两者因为有着各自独特的进化过程,有自己不同的发展速度与包含各种因素的不同内在结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往往不是从一点出发从而决定其他艺术的所谓影响,还应该被看成一种具有辩证关系的复杂结构。《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杂志上一经发表,就产生了远超出文学领域的社会影响。在胡适的倡导下,白话文开始以与旧文化决裂的姿态出现、发展。尤其到了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极具文学价值的一批小说、诗歌和纪实文学作品。这样一来,胡适对《秋柳》诗的品评在中国文化史上就有了独特的意义。

注释

① 徐国能.王士祯杜诗批评辨析[J].汉学研究,2007,24(1):326.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吴调公在其《神韵论》中也说,渔洋《秋柳》的写作,很可能包含着为他长期所积蓄的、纵使不十分强烈的故国之思,见:神韵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6.

② (日)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M].章培恒,邵毅平,骆玉明,贺圣遂,李庆,孙猛,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45-346.

③ 叶嘉莹.嘉莹论诗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5:61.

④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A]//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M].134.

⑤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源流[A]//温儒敏,费振刚.百年学术――北京大学中文系名家文存(文学卷)[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8.

⑥ 胡适.什么是文学――答钱玄同[A]//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M].87.

⑦ 张***.美国华裔文学中“东方主义”的消解[J].江西社会科学,2012(5).

参考文献

[1] 瓦雷里.文艺杂谈[M].段映虹,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2] 叶嘉莹.嘉莹论诗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5.

关于中秋的诗篇10

-活动类型:透世缘中秋告白会

-活动时间:2014年-9月-7日20:00——22:00

-活动范围:全国

-活动地点:中秋活动专属群

-主办单位:静水文艺社团

-管理单位:透世文学社

-协办单位:水墨丹青文艺、花开杂志、极文学、红香阁文学社、假年青春文学社、青春随风杂志社、尚文社、IME工作室、九州桃缘、若初诗社、莫亦文学社、竹叶兰文学社、大时代论坛、笔蕴工作室、恒墨诗风社

-活动主题:诗词告白情感

-活动人员:社会各界人员均可参加。

-活动含义:告白会,意在告白缘。有缘相会,不仅仅为了我们意想中的“情” ,更是为了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告白的是心爱,选择的是文化,把爱与文化相结合。

-活动奖品:

①一等奖 3名

奖品:将获得《透世文学》、《青春随风》两本实体杂志

②二等奖 20名

奖品:将获得一本实体杂志《透世文学》

③三等奖 30名

奖品:自愿认购两本以上《透世文学》杂志,免邮费

-颁发方案:从诗词告白环节以及问答环节中选取

-活动流程:

1、宣布活动开始,每个社团代表进行报到。

2、由每个社团负责人进行社团介绍,每个社团限两分钟左右。

3、社团预先准备一首原创诗词,并派一名普通话标准的成员进行群语音朗诵。

4、在场人员自由以诗词的方式进行随意对象真情的告白,专员负责摘录,并将选择优秀诗词刊登在主办方实体杂志的告白墙。

5、趣味抢答,由透世负责人出一些关于中秋的问题,参与者自由抢答。

6、由透世文学社社长公布诗词审核结果。

7、由每个社团的负责人谈谈对本次活动的看法。

8、活动参与者可以自由提问。

9、透世文学社社长宣布活动结束。

-活动平台:透世缘中秋告白会活动群 群号:

-活动咨询: tei

-活动详情:浓浓中秋情,相约在透世——透世文学社携手全国十多家文学社团及文学网站举办首届透世缘中秋告白会啦!

在这合家欢乐的日子里,我们带着对家人的祝福及对团圆的向往,相聚透世文

学。

在我国这个传统的中秋佳节里,关于中秋的传说也是非常丰富的,其中便有陪着我们成长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一书中,唐朝时,中秋才被定为固定节日。关于中秋,有很多别称,明朝时期文人学士见中秋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故此称中秋为“团圆节”,唐朝时期,中秋又被称为“端正月”,此外,中秋节又被称为“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女儿节等。”

中秋佳节,本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与家人相聚一起,一个人独自漂流在外,只能望月叹伤,故此,透世文学社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能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低潮时在透世寻到一份属于家的温暖,透世也将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关于中秋的诗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中秋的诗10篇

学习

小学教学反思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小学教学反思12篇,小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针对yu,我继续编故事:小ü做完作业想去玩,可是没人带小ü出去玩,怎么办呢?小ü急得大哭起来。大y妈妈看见了,就赶紧来安慰他,大y妈妈答应小ü带他去玩。小ü一

学习

我的初中老师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初中老师10篇,内容包括初中生我的老师的经典范文,我的初中老师日记。这看似高傲的性格与他的外表格格不入。表情沉稳,目光坚定,无不透露出他的成熟。归根结底,我不太喜欢他。但后来他讲的课完全颠覆了我的观点。原来,他那不

学习

古尔邦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古尔邦10篇,内容包括古尔邦动图,古尔邦节目。4、悄悄为你降临的是吉庆,静静为你散放的是温馨,默默为你祝愿的是色兰,深深为你期待的是成功,送上我最真诚的祝福-古尔邦节快乐!5、愿***的光芒永远照亮你的前程,愿麦地那的颂经声永

学习

教师学校语文研修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学校语文研修总结,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语文骨干教师研修总结。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亚、非、欧、美等各洲60个国家中,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国家就占76.7%,20年后的今天,这个比例只会更高。由此看出,普通高中设

学习

幸福的颜色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幸福的颜色10篇,内容包括幸福的颜色600字精彩范文,幸福的七种颜色精彩段落。期末考试考数学的时候,我很快的把试卷上的题目做完了,然后细心的检查,发现了有几处的小数点没有点上,我赶紧点上了。过了几天,成绩出来了,我的数学是100

学习

小朋友们10篇

阅读(9)

本文为您介绍小朋友们10篇,内容包括小朋友们自信满满的故事,小朋友随笔三篇。

学习

我要拍电影10篇

阅读(19)

获奖情况:《再见,我的1948》2000年华表奖最佳导演新人奖《上车,走吧》2000年宁波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西施眼》2002年11月7日夏威夷国际电影节颁奖晚会上获“亚洲电影评审团奖”2003年10月23日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

学习

离任审计工作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离任审计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离任审计报告总结归纳,离任审计问题总结汇报。县委认真贯彻落实***的干部***策,干部队伍建设历来是***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干部的考察、任用、教育、监督等环节严格把关,造就了一支拥有

学习

先进班组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先进班组10篇,内容包括班组先进事迹,先进班组推荐内容。有一次和他闲谈,他向我讲过一件事,许多年前,和其他单位共同组织的一次施工任务中,由于其中有一个同志安全措施不到位,从高处不慎落下,落下的地方离他所处位置不远,他亲眼目睹

学习

验收报告单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验收报告单10篇,内容包括工程验收报告单,验收报告简单模板。二、该项目工程完成简况:根据参建各方合同约定的内容,工程设计、施工等均按要求的项目完成任务,达到合同的质量等级要求,在本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法律、

学习

阶下囚的自我修养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阶下囚的自我修养10篇,内容包括阶下囚的自我修养推荐,阶下囚的自我修养全文。一、录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录囚制度的产生,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在西周,《礼记・月令》谓:“仲春三月命有司省圄囹”。西周时期,除了圜土是带有收容与囚禁

学习

关照你的花蕾10篇

阅读(15)

男子说:“大姐,我们提供的可是最好的服务,其中包括4平方米的墓格、花圈、挽联,一样都不少,墓碑用的材料是花岗岩,而且在葬礼现场还会有同等品种的小狗哭丧。”李蕾越听越觉得荒唐,她不客气地说:“这个家我说了算,你还是去别的地方推销吧,我们家不.

学习

清明节诗句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节诗句10篇,内容包括清明节相关诗句,清明节诗句文案。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1.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2.借问:请问。3.遥指:远远地指着。[简析]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

学习

新鲜造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新鲜造句10篇,内容包括用新鲜造句子十个字,新鲜的不同意思造句。3、新鲜空气进口一般是曲轴箱通气盖。4、你好象不大会摆弄那个新鲜玩艺儿。5、下了一阵雨,小草,花儿终于又露出了新鲜的笑容。6、玫瑰花都一周了,还这么新鲜。7

学习

大雪的诗句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大雪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大雪的诗句精选105句,下大雪的诗句。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其一》5、朔方正月雪澌澌,单于策马至京西。——沈约《昭君辞》6、大雪北风催,家白屋。——环山樵《钗·雪竹》7

学习

雨的诗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雨的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雨的诗,雨的诗10首。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DD辛弃疾《西江月》5.清明时

学习

春节的诗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的诗10篇,内容包括春节的诗大全100首,春节的名诗佳篇。所谓别岁,是在新年到来之前,邻里、亲戚或是朋友,互相宴请,酒食相邀,相当于现在的春节聚会。但这一风俗与现在区别较大,现在的风俗,大抵在正月初一之前是不宴请聚会的,时间

学习

元宵节的诗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元宵节的诗10篇,内容包括元宵节的诗是完整的,赞美元宵节的诗。这些元宵节的诗句你get到多少?关于元宵节的知识、诗词,一定讲给孩子听!正月十五为何称为元宵节?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宵节起源于汉代

学习

豪放的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豪放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豪放诗句10首,豪放的诗句。(一)单元整合课比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总结――探讨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有教师设计如下。自主先学环节:(课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1、学生通读本专题李白的四首诗,标出每首诗中设

学习

杜鹃的诗句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杜鹃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杜鹃红似火的诗句,杜鹃诗句100首。(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初雪的诗句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初雪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初雪的诗句美篇原创,初雪诗句文案。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学习

描写冬雪的诗句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冬雪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冬雪的诗句大全100首,描写冬雪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王安石)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