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环境宣言10篇

人类环境宣言篇1

摘 要:本文为汉斯·布利克斯博士2002年5月22日在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海洋法与***策中心和斯德哥尔摩大学法律系联合举办的《斯德哥尔摩宣言》与海洋环境法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演。讲演回顾了宣言出台的背景和一些谈判细节,并就《宣言》中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斯德哥尔摩宣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环境法

中***分类号:D912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1.0001.05

我很高兴得到斯德哥尔摩大学和她的法律系的邀请。40多年以前,我在这里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我很高兴见到在座的杰出而博学的朋友们。从我离开大学去从事***府的和***府间的国际法工作以后,你们中不少人一直忠诚于大学的工作。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最为满意的一项经历是1972年协助起草、谈判并通过《斯德哥尔摩宣言》。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的意***是给各国***府、组织和公众舆论敲响警钟,它可能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留下的最引人瞩目的部分。但请允许我声明,会议的成就远不止于该宣言,在会议通过的各种行动建议中,海洋环境问题是一个得到更多的具体对待的问题。

一、关于会议及“宣言”的几个问题

(一)宣言做什么用?

有时候,宣言作为有约束力的条约而签订并在联合国登记。但更多的时候它们只是单边的或者联合的***治宣告。在有的情况下,我们发现它们构成在签订条约前若干国家的联合***策的定义或者对国际规范的不具约束力的宣示——因而被巧妙地表述为“软法”。

《斯德哥尔摩宣言》几乎不含有可以被直接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框架的东西。但是它含有***策导向。它的***策导向往往影响后来的***府行为——个别的或集体的行为。在很多问题上,这个警钟推动我们前进。

(二)关于会议的建议

举行一个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国际会议的建议出自瑞典。当时,污染正从地方扩大到区域,限制对海洋倾倒危险废物的呼声正在升高,现代战争的环境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时机适于举行这个会议。但即令如此,仍然需要很强的能力才能将这个建议变成联合国大会在1968年作出的于1972年举行这个会议的决定。

(三)宣言的想法和它成为现实的过程

制定宣言的想法似乎首先在1968年9月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一个生物圈资源会议上出现。它通过联合国秘书长来到斯德哥尔摩会议筹备委员会的面前。当时的想法是,宣言应当成为在人类环境领域未来工作可能确立的一些一般原则的核心文件。

在第二次会议上,会议筹备委员会一致认为宣言应当简明而又鼓舞人心,并授权一个工作组起草宣言文本。该工作组在1971年3月和5月开会,并于1972年1月在纽约开会。谈判的主要部分从1972年1月5日至15日在纽约举行的工作组会议上进行。到那时,大部分文本已得到确立。形成的原则具有纲领性而非易于转化为法律语言的文本。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月第12卷第1期 汉斯·布利克斯:《斯德哥尔摩宣言》的历史(我本人作为起草和谈判该宣言的瑞典先头兵的资格并不取决于任何有关环境事务的专长。我被任命为一个专家——关于宣言的专家!)

在1970年,斯德哥尔摩会议两年以前,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的一些国家称之为“和平共处法律原则宣言”的宣言,正确的联合国***治语言称之为“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在此我既不叙述这个谋求编纂联合国的某些实践的宣言,也不评价为它所做的7年工作而可能在我身上发展的起草才能和耐心。我只指出瑞典***府认为我的艰苦努力所获得的经验使我能够担当人类环境宣言的工作就足够了。)

假如一个此前表达了强硬观点的国家集团不缺席的话,在纽约的谈判可能会更加艰难。当时的苏联和大多数东欧共产主义国家抵制纽约会议和后来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因为东德没有得到邀请。

当时的很多人希望在纽约精心起草的那个脆弱的妥协文本在斯德哥尔摩不会重开讨论并会不加修改地得到通过。若非在纽约工作组会议之后和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前发生联合国恢复中国席位的事情,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在斯德哥尔摩,人们很快明白中国***府不会不加修改地接受纽约草案——主要是对置于宣告的原则之前的序言部分。

因此文本不得不在斯德哥尔摩重开谈判。会议任命了一个特别工作组去从事这项极为困难的工作。经过大量的困难、戏剧性的变化、谈判和通宵会议,终于在1972年6月16日通过了宣言。

请允许我就这个宣布的文本解释它的一些背景。

二、关于《宣言》文本的一些解释

(一)非约束性和背后的义务

当时没有人主张宣言应当是有约束力的。但是对***府应当做出多大的承诺存在不同意见。少数人希望宣言具有世界人民宣言的风格,正如以“我联合国人民……”的措辞起头的联合国那样。

这种建议的目的更可能是消除***府的责任,而不是将其抬高到世界人民的层次。在最后,会议正确地以作者身份出现。一段非常简短的序言说明会议已经考虑到“取得共同的看法和制定共同的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需要。接着,在宣布一系列原则之前,宣布了一些实质性的观点。

在读这个宣言的时候,人们有时可能奇怪***府的承诺在何处。但仔细看它们并非完全隐藏起来了:宣言的第二段宣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府的责任”。有一些原则也明确地规定“国家必须……”(原则7、11、13、21、22、25)。

当然,当时也有一些特定的原因说明为什么很多***府想淡化某些承诺。让我来解释。

(二)北-南问题

很多发展中国家担心节约利用不可更新自然资源等保护环境的要求会妨碍它们为发展和与贫困作斗争所做的所有重要努力。从这些地方人们可以听到这样的反对声:“如果污染是发展的信号,我们希望更多的污染。”

往往由巴西——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带头,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对任何约束,并坚持如果富裕世界想要它们为保护环境而实行某些限制,它必须提供额外的财***援助。另一方面,富裕国家的代表团根据本国***的严格指令,不愿意承诺援助的任何增加。结果是——如同原则22的情况——一种扭曲的规定,如同说那种可以被吸烟者和不吸烟者都接受的“为了我的健康我不吸烟”之类的话那样。

(三)和国际责任

当时的苏联和大多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表达了对于基于环境理由的限制的抵制。在它们退出会议筹备工作以前,它们坚持“国家对于自然资源的”原则。这些国家可能曾有这样的意识形态动机即任何国际义务都不应当侵蚀它们创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努力。然而,市场经济国家也不愿意接受对其利用国内资源的国际限制。宣言的原则21承认:

“按照联合国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有按自己的环境***策开发自己资源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国际法可能不仅为所主张的行动自由提供依据,而且可能为限制这种自由提供依据。文本中提到的唯一限制来自于下一句子,它可能是宣言的最重要的法律观点,即国家

“有责任保证在他们管辖或控制之内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或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

加拿大极力主张的似乎是一个必然结果和为避免环境损害而对国家课加信息义务的一项原则被纽约文本所接受。它宣告:

“无论何时,当国家相信或有理由相信为避免在它们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面临的风险或者重大的不利影响,需要提供该国管辖范围内或控制之下的活动的有关信息时,国家必须提供有关信息。”

遗憾的是,这项原则的案文被斯德哥尔摩的宣言所排除,主要是因为阿根廷和巴西之间的双边争议。不过,这个排除也许可以看作是各国不愿意接受任何关于它们领土内活动的一般的信息或磋商义务的一个迹象。在苏联还参加谈判的时候,它强烈反对任何这种原则。

很清楚,在有限的和特定的情况下,关于信息和磋商的义务是不难接受的。例如,在1986年切尔诺贝利灾难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制定了一项全球性的及早通报可能具有跨界影响的核事故的公约。此外,有核活动靠近其他国家的国家(像丹麦、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可能同意向其他国家连续提供信息。

另外一项原则,它同法律有关但不引起直接的义务,遭遇要好些。通过的宣言中的原则22要求各国进行合作以进一步发展有关对他们管辖以外的环境造成的环境损害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问题的国际法。

下面我从侧重于宣言传递的法律信息转向宣言所传递的***治信息。

(四)宣言所关切的事项,乐观主义和决心

宣言在好几处强调人类“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即人类获得了利用科学和技术谋求极大的进步和利益的可能性,但必须警惕由于不受控制地利用这些力量所带来的危险和灾难。所有人都赞同这些思想,问题是必须以切实的照料来表达这些思想。有些人反对宣言的序言部分将人类表述为“既是他的环境的创造物,又是他的环境的创造者(Creator)”的提法。他们认为“创造者”一词有亵渎之嫌,因而成功地将其改为“塑造者(Molder)”。这个词可能需要某些读者去查字典。

人们可能注意到宣言中两处最为乐观的语句据说援引自。它们不是中国提出的,而是由于接受了一个巴西草案文本的结果。第一句是序言部分的第3点,它说:

“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另外一句——序言的第6点——甚至更为鼓舞人心:

“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

至此人们不由自主地想加上“天下(Under Heaven)”之类的措辞……。我不敢确定这些表达是否会被今天起草的文本所接受。然而,原则8所引入的“生活质量”概念似乎完全是最新概念。当今必不可少的术语“可持续发展”虽然没有用到,但它似乎是原则3的依据。原则3说:

“地球生产非常重要的再生资源的能力必须得到保持,而且在实际可能的情况下加以恢复或改善。”

代际责任的概念得到了反映。你们可能记得格鲁乔·马克思(Groucho Marx)①曾经问过,我们为什么要为后代人做点什么,他们从未为我们做任何事……。原则1和2都强调:

“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

原则5也注意到可持续发展和对后代人的责任。它说:

“在使用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时,必须防范将来把它们耗尽的危险,并且必须确保整个人类能够分享从这样的使用中获得的好处。”

人们只要想到世界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方式,就会为这个条款所包含的真诚感到惊奇。

污染问题在原则7中得到了慎重和合理的对待,该原则针对的是海洋污染。此外还有原则6,它说:

“为了保证不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或不可挽回的损害,必须制止在排除有毒物质或其他物质以及散热时其数量或集中程度超过环境能使之无害的能力。”

紧接着的一句有点失去了科学的语气,它可能在不经意中来自联合国大会的某个决议。它说:

“应该支持各国人民反对污染的正义斗争。”

很明显,这些关于排放物的条文的起草是基于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的认识,并且是在对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广为人知之前。

值得注意的是,宣言没有反映对高技术的任何否定态度,那种态度在后来变得普遍起来。它的确警告不要随意地利用人的能力去改变环境。宣言始终对依靠科学和技术解决环境问题持肯定态度。它强调在所有国家促进关于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它呼吁发展环境教育和“个人、企业和基层社会”以及大众传播媒体的负责任的参与。

也许是20世纪70年代的主流趋势的反映,即使在苏联和一些其他的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缺席的情况下,在针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时规划(planning)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原则13 的一部分是:

“……各国应该对他们的发展计划采取统一的和协调的做法,使发展同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需要相一致……”

人们会问在,今天通过这项原则时是否会达成一致。另一方面,很清楚,关于规划的另一项原则在大多数国家得到贯彻。原则17说:

“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境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期提高环境质量。”

在大多数国家创立这样的机构表明,斯德哥尔摩会议议程上的事项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关。

(五)中心问题和附属问题

对于我和很多人而言,对环境的关心主要与世界的物质资产有关。我们的议程针对的是土地、湖泊、森林、河流、海洋、空气、大气层、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以及毒化、耗损和危害这些世界资产的人类活动,或者,反过来说,挽救、保护或增强它们的人类活动。其他人有不同的优先事项并且对其怀有强烈的态度。如同通常寻找共同行动时那样,议程得到扩展。

对有些人,“工作环境”是一个关键的关注事项。它由原则18包含。还有一些人通过原则1中对种族隔离、种族分离、歧视、殖民主义和其他形式的压迫予以谴责。

关于北/南发展的讨论在70年代比今天更加是全球对话的主体部分。如果宣言不反映这个对话,它将不会得到南方的支持。当然,没有人会对“环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和消除贫困的重要性持有怀疑。另一方面,“使初级产品和原料有稳定的价格和适当的收入”或许可看作是附属的环境主题。有两个无疑是有关的问题从谈判的开始直到宣言的通过时都存在争论。

(六)人口问题

据计算,在基督的时候,世界人口是3亿5千万,到1900年增加到15亿,到1990年增加到50亿,到2000年增加到大约60亿。因此,在20世纪的后10年,人口的增加几乎相当于从基督时代到1900年的数量。尽管近年来对未来人口增长的预测表明数字有明显的下降,基本的问题仍然没有改变。人口数量对于未来获得饮用水、可更新和不可更新资源或能源以及排放管理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在1972年,人口问题难以提上全球议程——实际上正如今天一样。

宣言的原则16承认人口增长率和人口的“过分”集中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要求采取“不损害基本人权的和有关***府认为适当的人口***策”。当然,对不同的国家“人口***策”有不同的含义。尽管这个妥协的提法作为原则在斯德哥尔摩得到通过,关于序言部分的第5点的争论直到会议***宣布通过宣言之前的最后时刻才解决。

纽约工作组的文本写道,某些地区的人口增长可能“挫败为克服贫困和欠发达所做的一切努力”。对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家园中国而言,这个表述是太消极了。我可以证明,寻找一个既可为共产主义中国接受又可为一些天主教国家接受的措辞几乎难倒了所有的尝试!既不是头一遭也不是最后一次,那个文体上糟糕透顶的短语——“适当的”——帮助解决了这个难题。最后文本从一项中国草案中借用了大量文字,同时又巧妙地不同某些天主教国家的立场相冲突。它的表述是:

“人口的自然增长继续不断地给保护环境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如果采取适当的***策和措施,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接着是一个不太困难的句子: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七)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手段

试验和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问题是一个贯穿于宣言整个工作的有分歧的主题。在纽约谈判时,日本敦促通过一项反对核试验的规定。站在瑞典的立场,我强调指出环境毁坏同很多武器和战争方法相联系,因而该规定应当更加广泛一些。事实上,这样的规定五年以后在另一个场合即日内瓦公约的第一项议定书得到通过。它的第35:3条规定:

“禁止使用具有引起或可能期望引起广泛的、长期的和严重的自然环境损害性质的武器、物质和战争方法。”

然而,在1972年,一种更为***治性的方法用在试验和使用核武器这个棘手的问题上。纽约工作组成功地起草一个条款到以下程度:

“人类和他的环境必须免于进一步试验或在战斗中使用武器,尤其是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严重后果。”

但是在斯德哥尔摩,由于中国的重新出现,互相矛盾而又坚持不让的观点发生了冲突。中国希望看到的是对使用核武器的拒绝,而不是对试验核武器的谴责。对于日本、新西兰、秘鲁和墨西哥而言,明确提到核武器试验是一项***治上的重要事项。对于美国而言,“不使用”的提法难以接受。对于坦桑尼亚而言,提到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影响是重要事项。在会议对付宣言问题的特别委员会上没有达成妥协。问题被提交全体会议。全体会议通过了原则26,其文字是:

“人类及其环境必须免受核武器和其他一切大规模毁灭性手段的影响。各国必须努力在有关的国际机构内就消除和彻底销毁这种武器迅速达成协议。”

人们以为这种措辞将使日本和其他国家理解为包含了核试验,同时中国虽不必做如此理解但可以认为反映了它对于不使用核武器的要求。可是,掩盖并不总是起作用。中国不接受这段文字。中国尽管没有阻挠宣言的通过,却没有出席宣言的通过。全面禁止试验和使用核武器的时机尚未成熟。这一天终究会到来。

有人说,从远古的时候起,世界上的人民就为互相毁灭而努力,现在他们把毁灭环境也纳入了他们的努力。我赞同这样的观点:在这个迅速结合为一体的世界上,我们将要遇到的更大的问题不是武器问题而是环境问题。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是对付这个更大的问题的一个良好开端。

(致谢:本文得到瑞典外交部的研究助手,尤其是荷尔丁·隆德维斯特(Hilding Lundkvist)先生的帮助,特此致谢!)

译后记:《斯德哥尔摩宣言》是国际环境法历史上第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正如汉斯·布利克斯先生所言,“《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的意***是给各国***府、组织和公众敲响警钟,它可能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留下的最引人瞩目的部分”。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汉斯·布利克斯先生担任《宣言》的起草协调人,亲身经历了这个历史性文件诞生的全过程。他在文章中回忆了《斯德哥尔摩宣言》的形成过程,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谈判背景。例如,发展中国家当时对于环境保护要求的疑虑;苏联和东盟国家的担心和抵制;《宣言》中如何写入了***的几句名言;南方和北方所关心的侧重点的不同;以及核武器问题在当时如何妨碍了中国的签署等。这些回忆,无疑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布利克斯先生2003年4月16日有意将此文带到联合国总部第八会议室,借听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代表的汇报时予以散发。我有幸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在汇报会上汇报了上海交大筹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环境法学院成立典礼暨首届学术年会的情况。会议上我的座位,正好与布利克斯先生为邻。他给我的感觉是和蔼可亲,没有架子。席间,我曾问他对核能利用的看法。他认为,和平利用核能应当受到鼓励。他祝愿上海交大成功操办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环境法学院的成立典礼和首届学术年会,并亲手交给我这篇文章。当时的布利克斯先生刚从伊拉克回来,刚刚完成了世人瞩目的艰难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委员会***的工作。他是以联合国总部法律事务部高级法律官员的身份出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汇报会的。在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40周年纪念日快要到来之时,借《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这篇史料,以作为对该会的纪念。

王 曦

2011年11月23日

人类环境宣言篇2

20世纪50、60年代可以说是工业发展,公害泛滥的年代。接障而来的环境公害事件在震惊了世界的同时,也动摇了人们对地球肆意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恣难的信念,迫使人们不得不反省,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自然环境,怎样对待地球。

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上13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这是世界各国***府共同探讨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或斯德哥尔摩宣言》)和《行动计划》,宣告了人类对环境的传统观念的终结,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这是人类对严重复杂的环境问题作出的一种清醒和理智的选择,是向采取共同行动保护环境迈出的第一步,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在于达成了以下四项协议:①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②确定了扩大的国际行动计划;③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设立常设的环境秘书处;④设立一项1亿美元的环境基金,以满足会后5年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同年召开的联合国第27届大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每年在此期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状况年度报告书”,表彰“全球5O0佳”,并为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分别设定一个主题,作为会议的指导方针。

中国***府也派代表团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在会议文件上签了字,承诺要与各国合作来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迄今为止,每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

1984年沙漠化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环境与和平

1987年环境与居住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儿童与环境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人类环境宣言篇3

6.5世界环境日的由来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出席会议的有113个国家,共1300多名代表。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这次会议提出了响彻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最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以及包含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会议建议将大会开幕日这天作为“世界环境日”。1972年10月,第27届联大确立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6.5世界环境日的意义设立世界环境日,就是要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世界环境日也是联合国提高全球环境意识、敦促各国***府对环境问题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1973年1月,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决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务,促进和协调联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

unep负责确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这些主题基本反映了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很有针对性。

unep每年6月5日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从1987年开始,unep每年还要选择一个城市作为联合国的宣传活动中心。许多国家的***府、民间团体和人民群众每年也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人类环境宣言篇4

1982年5月10-18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了特别会议。这次会议是为纪念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而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105个国家和149个国际组织的代表3000多人。

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后的10年间,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很大进展,除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外,很多国家纷纷通过了环境方面的立法,并成立了一些环保非***府组织,缔结了有关环境的重要国际协定。在内罗毕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总结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以来的工作,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规划了以后10年的工作,会后发表了著名的《内罗毕宣言》。

《内罗毕宣言》包括十部分内容,在肯定了斯德哥尔摩会议以来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环境现状,指出人类无节制的活动还在促使环境日益恶化。总结了过去10年间出现的新观念,指出进行环境管理和评价的必要性。在贫富对环境产生的压力,战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跨国界的国际行动以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应尽的义务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看法。另外,《内罗毕宣言》还在能源合理利用、预防环境破坏、鼓励公众参与以及在全球一级、区域一级与国家一级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应承担的国际合作义务等方面作出了日后工作的规划。《内罗毕宣言》的发表使各国更清楚地认识了此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人类环境宣言篇5

世界环境日的来历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召开的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人类环境保护行动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会上,各国与会代表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接受并通过了这项建议。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的人们注意全球环境状况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已经造成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世界各国***府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宣传、纪念活动,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将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确定该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在“世界环境日”的那天,各国***府和全世界的人们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全体地球公民为维护、改善人类环境而不懈地努力。

新西兰作为首个倡议进行碳中和的国家,新西兰惠灵顿将主办20xx年世界环境日活动。20xx年新西兰庆祝活动将聚焦于为国家、公司和社区寻找途径和机会,帮助他们改变生活习惯和进行无碳化经济、生活方式。为纪念20xx年“6·5”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配合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确定今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积极落实国家环保部《关于做好20xx年“6·5”世界环境日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动员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邢台市环境保护局将举办以“环境友好邢台”为主题的著名画家邀请展和摄影大赛活动;并在《中国环境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刊载环境保护专版,在《邢台日报》公布20xx年度环境状况公报。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宗旨,通过绘画、照片、报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环保成就,展示环保队伍形象,传播环保理念,展望环保蓝***。

世界环境日发展历史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

出席会议的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名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人类环境宣言篇6

常言说得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的确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现在人们的生活在不断提高,而保护环境的意识却越来越淡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环保宣传讲话稿,请您阅读。

小学生环保宣传讲话稿1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护水资源,做环保小公民。

提起环保,大家可能会想起我们伟大无私的地球妈妈。因为地球妈妈正因人类的不环保而日益衰老,还得了重病。你们说认为人类是个大孝子吗?不,不是,因为他们亲手让自己的母亲得重病,而且日益衰老,但是人类还不认错,不过,还有一些人类知错就改并且到处宣传,使地球妈妈早点康复。

在这里我向大家说说我对环保的看法:

1、环保,人人从自己做起,首先自己要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2、向自己身边的人宣传环保教育。

3、组织一个环保队,向小弟弟和小妹妹们进行环保教育等。

最后,还是一句老话: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谢谢大家

小学生环保宣传讲话稿2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净化我们的生活空间!”这句话,已经成为新时代最响亮的口号!我们也要为环保献出一份力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生活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工厂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排出的废水倒进清澈的小溪里;把废气排进森林里。森林渐渐枯萎,小溪渐渐污浊,一些动物和人类因为喝不少不干不净的水而死去,这已经危害到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现在,一片片森林逐渐减少,一座座工厂在逐渐增加;绿色在逐渐减少,灰色在逐渐增加。人们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完全不管坏境。醒醒吧!赶快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吧!

因为污染,我们的蓝天不再蔚蓝;因为污染,我们的云朵不再洁白;因为污染,我们的大树不再茂盛……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一个词语——污染。这污染的元凶,就是那些只为利益,不为坏境的人们!

由于污染,地球妈妈的脸色变得苍白、憔悴;由于污染,地球妈妈的身上,已是伤痕累累;由于污染,地球妈妈已经没有原来的色彩;由于污染,地球妈妈已经……醒醒吧!那些无知的人们,还我们一片绿色的天地!快快行动起来吧!积极参与卫生活动,保护环境吧!哪怕只是从地上捡起一个塑料袋,也是爱地球妈妈的表现……

再一次想起我们的口号“保护环境,净化我们的生活空间”不要让地球变成第二个月球……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生环保宣传讲话稿3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让我来说说怎样保护自然。

你们知道全国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张纸吗?4747亿张纸,一年就可以少砍伐158万棵树,158万这个天文数字多么惊人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节约用纸,也就是制造了森林。

汽车也是破坏环保的一大罪人:它每天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会使地球渐渐变暖,冰川渐渐融化,海平面渐渐上升,陆地面积逐渐减少,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不环保的现象发生,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刻不容缓。

我们现在应该怎么保护自然呢?让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吧!我用过的本子用完一面也不扔掉,背面也可以用来写字,之后还可以用来折纸,硬纸本皮还可以折垃圾盒,把吃剩下的果皮、果核还有吃剩下的骨头统统收纳进去丢进垃圾箱,这样做,既环保,又实用,更方便。

同学们,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根筷子容易折断,那三根无根那?环保也是一样,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讲究环保,宣传环保,我们的家园才会更美丽。

谢谢大家

小学生环保宣传讲话稿4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齐海市第二实验小学3班的栗子,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记得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毛老师就让我们用废旧的材料做服装,让废物变宝。当时我们还小,对这个概念不是很理解,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我们都穿上了自己做的环保服装上台表演了,而且表演很成功。从那以后,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原本丢弃的废物,还会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但通过我们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这些废旧的东西又可以再次利用了,何乐而不为呢?

身为学生的我们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保,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校园,是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师和我们每个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每当跨入校园大门,步入教室时,我们就好像走进自己的另一个家。我们在这里学习、生活、成长,每位同学都是这个家的一分子。我们的校园美丽温馨,我们有窗明几净的教室,高级的教学设施。校园环境的好坏是一个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反映。

着眼于我们身边,当我们发现地上有垃圾时,应该及时将它捡起,文明地扔进垃圾箱,而不是忽略它的存在或者将垃圾踢到不显眼的某个角落;我们还应该时刻保持桌椅的干净整齐,将桌子摆放到正确位置上,而不是随意排列,看之任之;包括教室里各种物品摆放不齐,都直接影响环境。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拥有共同的家园。积土成山,滴水成川。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谢谢大家!

小学生环保宣传讲话稿5同学们:

常言说得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的确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现在人们的生活在不断提高,而保护环境的意识却越来越淡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使原来美丽的小河,碧绿的草地变得为世人所讨厌。我们仿佛听到它们在哭泣着“我们原本是美丽的,现在大家为什么那样厌恶我们呢”为此,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马路上放了一只只垃圾桶,可有些人家因为嫌远,觉得麻烦,仍就随手乱扔.而且垃圾也是有毒的,特别是塑料,人们闻久了就会得癌症;一节废电池能让五百平方米的土地寸草不生;在看看我们今天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发生的洪水,沙尘暴,它们给地球上居住的人们带来多少灾难啊,这都是那些不爱保护环境,随意砍伐树木的人们造成的结果……可见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啊。为此,我建议:

1.从现在做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自觉做到不随便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2.爱护树木,花草,不要随便砍伐,践踏绿色树木和草地。

3.爱花鸟类,保护鸟类,保护动物。

4.节约用水,爱护资源。

人类环境宣言篇7

关键词:环境权基本人权宪法保护

环境权是一项在20世纪60年代才为世人所关注的权利。对于环境权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但定义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借用传统的权利概念即生命权对环境权进行定义,并对其内涵界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另一种方式则认为环境权是一种***的人权,但还是用传统的权利对其内涵进行较宽泛的解释,如认为包括参与权、知情权等。笔者认为,定义过宽或过窄都不利于环境权的保护。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第1条规定:人类有权利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

笔者认为,目前理论界之所以对该问题还存在争议,是由于环境权属于一项新为世人所关注的人权,它的出现给传统的法学理论尤其是传统的宪法理论提出了一些难题,使一些宪法权利义务需要重新设定,于是遇到了一些传统观点的抵触。但我们不能因为环境权在理论上尚存在缺陷而否定其作为一项宪法权利保护的必要性。

一、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是人权发展的本质要求

关于人权的一些基本问题,人们还存在较大分歧。如人权的效力来源,是来自社会契约、习惯还是直觉?如关于人权的性质,人权是法定的权利、道德的权利、神定的权利还是其他?虽然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尚存在争论,但在下列问题上还是达成了共识:人权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人权具有应然性和实然性;人权具有平等性和共同性;人权具有国内性和国际性;人权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等等。如果将环境权和上述的人权的各项基本属性相比,不难发现环境权同时具备上述人权所有的基本属性。

有学者以环境权在时间上出现较短为由,否定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的属性。理由是环境权“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我们不仅找不到环境权这个基本词汇,而且绝少看到哪怕是疑似的概念、观点或事物。”笔者认为这个理由难以成立。从人权的本质属性来看,人权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在今天世界上所有国家所公认的每一项基本人权,几乎都经历过产生、逐渐为人所关注到每个人都认可的时间过程。如财产权。

环境权是人作为人而舒适生存所拥有的和谐健康的自然环境条件,该项权利自人的出生就已经客观存在。关注是一种主观认识活动,而存在则是一种客观状态,不能以主观上尚未认识来否定客观存在。否则易犯唯心主义的错误。生命权是一种最低层次的基本人权。而环境权与生命权相比,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基本人权。

二、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是宪法权利义务发展的客观要求

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后,环境权的权利义务主体便都得以明朗。权利主体就是一国所有的公民。国家或社会组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是权利主体。但对环境权的存在持质疑态度的学者认为环境权由于在享有主体上集体和个体不明,难以划分而干脆以此作为否定环境权存在的一个理由。笔者认为这种质疑理由是难以成立的。对于权利主体,存在个体与集体,抽象主体与具体主体等复合情况是极为普遍的。例如财产权,既有个体的财产权又有集体的财产权,既有具体主体的财产权,又有抽象主体的财产权,如国家财产权。

对于环境权的义务主体,和其他基本权利一样,与其权利主体是重合的。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每个权利主体都享有舒适生活的环境权,但亦负有不破坏环境即不侵害他人环境权的义务。这与传统的权利义务理论是完全吻合的。

三、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是经济全球化和人权保护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环境权相对于其他基本权利而言有其特点,其中之一就体现在客体的区别上。环境权的客体是地球。而所有国家国土都在地球上相互接壤,一国环境的严重破坏最终必会累及其他国家,这样就决定了环境权比其它人权更具国际性。所以环境权在国际上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例如,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其中加以明确确认:“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按照联合国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有按照自己的环境***策开发资源的,并有责任保证在各自管辖或控制之内的行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或本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这样,环境权在国际上得到了首次承认.197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欧洲环境部长会议上制定的《欧洲自然资源人权草案》,将环境权作为一项新的人权加以肯定,同时还认为应将其作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补充。1982年召开的《内罗毕宣言》和《里约宣言》等也反复重申了上述《人类环境宣言》关于环境权的观点。就我国而言,我国作为国际***治经济上的一个重要大国,主动向国际靠拢不但是我们为自身提供更大更好的国际平台所必须的,而且也是我国在国际上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的客观要求.

人类环境宣言篇8

环境权是一项在20世纪60年代才为世人所关注的权利。对于环境权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但定义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借用传统的权利概念即生命权对环境权进行定义,并对其内涵界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另一种方式则认为环境权是一种***的人权,但还是用传统的权利对其内涵进行较宽泛的解释,如认为包括参与权、知情权等。笔者认为,定义过宽或过窄都不利于环境权的保护。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第1条规定:人类有权利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

笔者认为,目前理论界之所以对该问题还存在争议,是由于环境权属于一项新为世人所关注的人权,它的出现给传统的法学理论尤其是传统的宪法理论提出了一些难题,使一些宪法权利义务需要重新设定,于是遇到了一些传统观点的抵触。但我们不能因为环境权在理论上尚存在缺陷而否定其作为一项宪法权利保护的必要性。

一、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是人权发展的本质要求

关于人权的一些基本问题,人们还存在较大分歧。如人权的效力来源,是来自社会契约、习惯还是直觉?如关于人权的性质,人权是法定的权利、道德的权利、神定的权利还是其他?虽然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尚存在争论,但在下列问题上还是达成了共识:人权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人权具有应然性和实然性;人权具有平等性和共同性;人权具有国内性和国际性;人权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等等。如果将环境权和上述的人权的各项基本属性相比,不难发现环境权同时具备上述人权所有的基本属性。

有学者以环境权在时间上出现较短为由,否定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的属性。理由是环境权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我们不仅找不到环境权这个基本词汇,而且绝少看到哪怕是疑似的概念、观点或事物。笔者认为这个理由难以成立。从人权的本质属性来看,人权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在今天世界上所有国家所公认的每一项基本人权,几乎都经历过产生、逐渐为人所关注到每个人都认可的时间过程。如财产权。

环境权是人作为人而舒适生存所拥有的和谐健康的自然环境条件,该项权利自人的出生就已经客观存在。关注是一种主观认识活动,而存在则是一种客观状态,不能以主观上尚未认识来否定客观存在。否则易犯唯心主义的错误。生命权是一种最低层次的基本人权。而环境权与生命权相比,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基本人权。

二、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是宪法权利义务发展的客观要求

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后,环境权的权利义务主体便都得以明朗。权利主体就是一国所有的公民。国家或社会组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是权利主体。但对环境权的存在持质疑态度的学者认为环境权由于在享有主体上集体和个体不明,难以划分而干脆以此作为否定环境权存在的一个理由。笔者认为这种质疑理由是难以成立的。对于权利主体,存在个体与集体,抽象主体与具体主体等复合情况是极为普遍的。例如财产权,既有个体的财产权又有集体的财产权,既有具体主体的财产权,又有抽象主体的财产权,如国家财产权。

对于环境权的义务主体,和其他基本权利一样,与其权利主体是重合的。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每个权利主体都享有舒适生活的环境权,但亦负有不破坏环境即不侵害他人环境权的义务。这与传统的权利义务理论是完全吻合的。三、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是经济全球化和人权保护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环境权相对于其他基本权利而言有其特点,其中之一就体现在客体的区别上。环境权的客体是地球。而所有国家国土都在地球上相互接壤,一国环境的严重破坏最终必会累及其他国家,这样就决定了环境权比其它人权更具国际性。所以环境权在国际上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例如,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其中加以明确确认: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有按照自己的环境***策开发资源的主权,并有责任保证在各自管辖或控制之内的行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或本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这样,环境权在国际上得到了首次承认.197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欧洲环境部长会议上制定的《欧洲自然资源人权草案》,将环境权作为一项新的人权加以肯定,同时还认为应将其作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补充。1982年召开的《内罗毕宣言》和《里约宣言》等也反复重申了上述《人类环境宣言》关于环境权的观点。就我国而言,我国作为国际***治经济上的一个重要大国,主动向国际靠拢不但是我们为自身提供更大更好的国际平台所必须的,而且也是我国在国际上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的客观要求.

人类环境宣言篇9

关键词:生态翻译;翻译适应选择论;外宣翻译

中***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327-02

一、外宣翻译

“外宣”就是“对外宣传”,但对“外”的理解似乎有两种。第一种不妨称为广义的“外宣”,相对于宣传主体所在地区而言,外地区属于“外”。第二种可称为狭义的“外宣”,特指面向国际的对外宣传,主要以外国人为宣传对象,传播中国的真实情况,在对外开放中发挥先导与桥梁作用,其主要任务是“服务经济、促进开放、宣传中国、树立形象[1]。本文主要探讨第二种狭义的外宣翻译。

文化全球化日益突出了外宣翻译的重要地位,无疑为促进外宣翻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给外宣翻译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世界多元文化的激烈竞争中中国要走向世界,要生存,就必须加强外宣翻译,让世界了解中国。只有这样,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被全球各国认同,才具有全球化的性质。创造这种文化的国家会作为一个对全球化具有贡献的国家而存在着,但是这种被认同的文化已经属于全球各国所有,不再具有国别性。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常常会使译者陷入困境,那么,在实际翻译工作中,外宣翻译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和标准呢?

二、生态翻译

什么是生态翻译呢?我们首先解释一下生态、生态平衡、生态学。《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说,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平衡“是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之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相对平衡”。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就是说,生态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研究、认识生物与其环境所形成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所表现出的功能关系的规律,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生态又是如何跟翻译结合在一起的呢?我们知道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信息转换、文化转换。这种转换很难达到对等或平衡。而这种不平等或不平衡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如语际之间,英语被译成其他语言的几率远远大于其他语言被译成英语的几率。实际上,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又如文化传递,弱势文化相对很少译成强势文化,而以欧美中心主义为代表的强势文化却大量译成弱势文化。显而易见,生态翻译就是“一种翻译实践,该实践控制着弱势语言的使用者和译者,该译什么,什么时候译,怎么译”(MichaelCronin2003:167),具体说,生态翻译就是要保持语言地位的平衡,文化交流的平衡[2]。

生态翻译学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由于“生态翻译学”至少涉及到了“生态学”和“翻译学”,因此,它又是一项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交叉研究。“生态学”被定义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生物学分支科学”。随着人类对生物与环境逻辑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现代生态学扩展到了研究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逻辑关系。而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更进一步使生态学逐步脱离生物学领域,上升到了对人类与自然界之间本质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生态”一词则已转义泛指自然健康、保持平衡与“和谐共生”的集合。生态学是奠基于整体主义的科学,其研究方法强调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整体性。“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规律和艺术的学科。作为翻译学的一部分,翻译理论是对翻译实质、原理、过程、方法、标准等一系列翻译知识的理性认识和高度抽象。近年产生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以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基本原理为基石,以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适中尚和”的经典智慧为依归,提出了“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翻译理论(胡庚申,2001;2004)。在上述生态学和翻译学、特别是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翻译生态的视角出发,取生态之要义,喻翻译之整体,基翻译之实际,逐渐形成了“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综而观之,生态翻译学研究既是一种“喻指”,又是一种“实指”。所谓“喻指”,指的是将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作隐喻类比而进行的整体性研究;所谓“实指”,指的是取向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译者在翻译生态中的生存境遇和能力发展研究。换句话说,生态翻译学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3]。

三、翻译适应选择论

生态翻译系列理论中最核心最基础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胡庚申2001,2004)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引入翻译研究,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同时,将翻译的“语境”扩展到“翻译生态环境”,其内涵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是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翻译过程被描述为由译者主导的适应与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对于译者来说,既要适应,又要选择;适应中有选择,即适应性选择;选择中有适应,即选择性适应。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翻译即适应与选择”是其主题概念,可以回答“何为译”的问题;“译者主导”、“译者中心”是其核心理念,可以回答“谁在译”的问题;“汰弱留强”/“求存择优”、“选择性适应”/“适应性选择”是翻译的主导方法,可以回答“怎样译”的问题;而“适者生存”、“强者长存”,特别是“译有所为”(即翻译行为的动因),则是翻译的原始目的,又可以回答“为何译”的问题[4]。这一理论探讨成为生态翻译学理论体系的“中坚”。

四、外宣翻译的生态翻译理论标准

长期以来,说到翻译,必然要提“忠实”。追求译文与原文“形”、“神”皆同,忠实不二,似乎是译者天经地义必须努力达到的标准。这种标准的形成有它历史的原因。首先,长期以来,翻译主要是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翻译材料的面较窄,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而忠实原文、尽量保留原作语体特征,充分传达原作的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往往就是大多数文学翻译的预期目的和要求。其次,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往往有一种思维定势,似乎文学翻译才是阳春白雪,才有研究价值。造成翻译研究对象集中于文学译作,导致翻译标准的单一性。就广义而言,文学也属于对外宣传,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但是,传统上的“忠实”标准并不能机械地应用于除文学之外的其他外宣翻译。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翻译早已突破了狭义的以文学作品为媒介进行文化交流的范畴,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以翻译为工具,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中的各项成果,在国际上树立和维护中国的良好形象,增进外部世界对我国的了解和交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往往是当今翻译的主要内容和目的。由于对外宣传的目的性明确,以传达信息和施加影响为主,译文预期目的现实甚至功利。换句话说,对外宣传文字的翻译,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向英语读者提供文学欣赏,而是要使其在英语语境中发挥某种效果,实现某种功能。而汉英语言文化和修辞语用差异决定了译文不可与原文亦步亦趋,这就要求译者在了解本国传统的基础上,了解什么样的话语符合外国受众期望,在他们的价值尺度下中听在理,得体自然;了解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传递信息,阐明事实才容易被他们接受,而不是逐字照搬国内宣传语气和行文模式。在话语方式和接受习惯方面,汉英存在巨大差异。西方话语推崇表面上看似平白无华、质朴自然,实则精心构筑的修辞文本,倾向于使用质朴自然、无雕饰、不造作、有真情实感、在平实中显生动、重客观表述事实和传递具体信息的文字(至少是文本表现给人的感觉),不提倡文字表达中过分张扬、空洞无物、重复堆砌。受这样一种修辞文化熏陶的西方受众,也自然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对词语的过分雕饰将冲淡话语的感染力,令人感到虚情假意、华而不实。从而形成不喜修辞中

充斥大话、假话、空话,忌口气过于严厉或过于夸张,不喜用词强烈华丽,感彩过于显露的接受习惯。中国的修辞传统则不同。由于六朝骈体文的影响,以及历史上“泱泱大国”的民族自豪感和喜热闹,好面子的传统民族心理,加上传统和当代***治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汉语修辞讲究词句整齐对仗、声韵和谐,重视凝练概括、含蓄浓缩,喜欢辞藻华丽、渲染烘托,大量使用比喻意象。

这一传统反映到其宣传用语上,往往表现为用词华丽,喜欢使用抽象、铺张的比喻、形容词、套语词、成语,大量使用均衡对称的并列结构、修饰性词语和渲染烘托性的语言,常有夸大、拔高、煽情的倾向[5]。一些事件、会议和领导活动的宣传报道文字甚至形成了一定“套路”。这些都是汉语语境中常见、汉语普通受众也习以为常、甚至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许多中国人的观念中,华丽抒情的文体和热情奔放的语言具有文采和感染力,而宣传用语中动辄便可看到的“世界一流”、“国内领先”、“零的突破”、“再创历史新高”等字眼,作为能够树立民族自豪感、鼓舞民族精神的修辞手段,在汉语语境中得到普遍认同。

鉴于话语受众的不同,外宣翻译应遵循“内外有别”的原则,即“以西方受众认可接受的话语方式,达到宣传中国的目的”。翻译时以原文为基础,以译文在译语语境中达到预期功能或目的为标准,根据具体语境,采取必要的策略,用西方受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建构方式,有效发挥对外宣传翻译的作用。

综上所述,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对译者与翻译生态系统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着眼于翻译生态体统的整体性,从生态翻译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其核心理论翻译适应选择论回答了“何为译”“谁在译”“怎样译”等基本问题。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根据具体语境采取必要的策略,用西方受众易于接受的话语构建方式,有效发挥对外宣传翻译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法大学成功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李崇月,张健.试谈“外宣翻译”的翻译[J].江苏大学学报,2009,09.

[2]祖利***.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态翻译[J].中国外语,2007,11.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06.

人类环境宣言篇10

关键词:高校;环境保护教育;基本途径

中***分类号:X-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9-0-01

地球是人類以及其他动植物的共同家园,在人类发展需要下,我们对各个资源的挖掘利用,间接地为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了破坏,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而随着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国民开展的环保教育势在必行。高校是为我国培养各类人才的主基地之一,高校学生是下一步促进国内建设的主力***之一,对高校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才能让国内的环保事业可持续的不断发展,为未来人才树立环保意识,为后续我国的环保事业开展奠定基础,维护我们共同的唯一家园。

1高校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现存问题

1.1推广程度问题

在国内高校教育资源有限的状况下,部分高校对于环保教育的重视程度有限,例如:部分高校内,至今并未向非环境专业内普及环保教育。部分高校以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目标,因此校内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而并未将培养各专业学子的环保意识列进培养计划内[1]。此外,重视环保教育的部分高校,在环保教育中也因师资、***策以及经费等因素影响,导致环保教育受到限制,例如:校内划分向环保教育的资金有限,进而无法支撑更多的宣传、实践活动开展;校内的师资力量有限,教师在专注专业教育的同时,无法再向环保教育投入更多时间或精力等等。

1.2实践不足问题

环保教育不是纯理论的书面教育,更需要一定实践活动的支持。但结合现状,部分高校中进行的环保教育过于形式化,教育内容单一且更新不及时,教师往往采用常规的方式来进行环保教学,却并未为学生辅以相对应的实践活动,造成学生对环保教育的体会不佳,进而无法培养环保意识[2]。例如:部分高校的环保教育仍停留在随口提及、常规PPT教学的层面上,并未让学生参与如校内垃圾分类、参观灭绝动物墓地等活动,学生无法认识到不环保的危害,进而无法培养环保意识,让环保教育流于形式。

2高校落实环境保护教育的开展途径

2.1增强环境保护的宣传

针对部分高校学生环保意识仍旧不足的问题,高校在进行环保教育时,首先要做好对环境保护的宣传[3]。宣传途径主要以校内宣传、线上宣传为主;宣传内容主要以环境保护意义、环境污染危害、环保实践活动、环保小知识等为主;在宣传形式上,高校要适度摒弃传统的内容模板,利用当代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方式如趣味文案、小视频等等,用学生易于接受、趣味、丰富的宣传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我校在开展环保教育后,对学生经常使用的线上媒体平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学生对微博、抖音、微信使用频率极高,于是校内在上述平台上建立了环保知识宣传账号,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主要宣传趣味环保知识,并以留言方式收集学生的环保意见,在抖音账号上校内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校内植树、污染调研等活动的视频。这种贴近于学生习惯的宣传方式得到了校内学生的广泛关注,他们积极留言关注和转发,宣传活动的效果较好。

2.2将环保融入课程教学

在高校教育中,课堂仍旧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为了灵活利用课堂,高校要鼓励教师将环保教育融合进课堂教学中。高校要鼓励各专业教师积极探索环保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途径,例如:组织教师进行融合教学探讨学习,分析优秀融合教学案例,还可以利用各科教材内容、教学主题中与环保有关的知识作为出发点,为学生适度拓展环保知识、环境污染危害以及环保小习惯等内容,长此以往,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笔者所在学校就很鼓励老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合环保教育:语文教师可以从动物类、环境类教材出发,向学生宣传了保护动植物、避免环境污染等知识;化学教师可以从绿色化学角度出发,对学生介绍了环保技术、污染治理等有关内容;***治教师则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等有关内容的介绍。校内教师都积极响应这项活动,让学生在专业学习时也能接受环保教育,这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

2.3鼓励支持环境保护社团

在高校教育中,环保教育的开展也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来积极参与。结合高校教育的特点,高校可支持校内成立环保社团,由学生参与社团、设计环保宣传内容,组织环境保护活动等等。为提升学生参与该社团的积极性,高校可利用学分、奖学金来构建激励制度,并结合需要给予该社团一定的宣传支持、资金支持、场地支持等,以此带动高校学生参与环保,培养环保习惯和意识。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就不仅支持学生构建环保社团,还在本校的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内,对这些社团的具体内容、学分制度等进行了宣传。社团内学生不仅会组织在校内的环保实践,如监督督促垃圾分类等活动,还会组织对校外的污染调研等活动,学生们将污染调研的结果、过程以及感想,都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展示。其他学生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也就明白了当下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性,有更多学生能积极响应校内开展的环保活动,校内乱扔垃圾等状况也明显减少,社团活动所起到的引导、宣传等作用较好,最终带来的环保教育效果也较佳,促进了高校环保教育的发展。

2.4开展丰富环保实践活动

环保实践活动是学生将环保理论应用于实际,深化个人环保意识、习惯的主要途径,该方面才是学生从理论跨进实践,进而培养环保习惯的有效方式方法。高校可針对环保教育,为学生开展如环保知识竞赛、灭绝动物知识竞赛、垃圾分类、环境污染调研以及参观环保局等实践活动。以环境污染调研为例,在调研中,学生可对某地污染前以及污染后的水资源、居民生活、土壤环境以及农作物种植或野生动物状况进行了解,通过实地考察、亲眼所见以及数据对比,了解到如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危害,进而提升个人在环保中的责任心,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各种环保小习惯。

3结束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类环境宣言10篇

学习

伯牙与钟子期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伯牙与钟子期10篇,内容包括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十个字,请用文字表达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

学习

国庆节活动主题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活动主题10篇,内容包括社区国庆节主题活动,国庆节主题***日活动。1、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回暖。2、处于每年的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二、项目现状:1、一期,D、E、F区剩余房源大部分为六楼。楼层相对较高。2、G区G8、G9部

学习

酬张少府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酬张少府10篇,内容包括酬张少府译文及注释,惠酬张少府全文。由于缺少法律证据,一些包工头不认可农民工的工作量。张生福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案例:当事人黄俊生等26位农民工来自于河南、甘肃等省市。2010年7月份起受雇于衡阳市长

学习

春天的四字成语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春天的四字成语10篇,内容包括春天的四字成语一年级,形容春天的四字成语诗句。春风和气、桃红李白、柳暗花明、草长莺飞、姹紫嫣红、万紫千红、花枝招展、雨后春笋、春寒料峭、繁花似锦、春*满园、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百花

学习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热带雨林气候特点10篇,内容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自然景观,热带雨林与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热带雨林中常年高温多雨、潮湿,是数量庞大的动植物生长的天堂。全世界有花植物近25万种,其中约有17万种生长在热带雨林,大约有8万种生长在热

学习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10篇,内容包括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品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研究魏晋文学的大家逯钦立先生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给出的一段考证,陶渊明29岁时任江州祭酒,但他的顶头上司江州刺史王凝

学习

秋天的词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秋天的词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秋天的句子大全十篇,秋天的词句和诗句。3、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

学习

儒学文化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儒学文化论文,内容包括儒学传统文化论文,孔子儒学论文。二、品读延伸,渗透处事的弘儒之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以儒家文化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并不仅仅是为了学校的生成和发展,更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对儒家文化

学习

黑格尔名言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黑格尔名言10篇,内容包括黑格尔名言原文,黑格尔名言星空。3、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4、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5、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出处。6、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

学习

个人每日工作计划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每日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每日工作计划万能模板,如何制定每日工作计划。2、查看营运部交接本(针对于设备维修方面)3、打卡上班。4、检查维修间工具是否正常(维修工具)。5、检查维修间设备是否正常(在维修中的设备)。三、正常工作

学习

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包括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一年级健康教育活动记录。二、学情分析这是一个特殊的学期,新型***病毒肺炎***情还没有彻底过去,夏季和秋季又是传染病的高发期,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学校,我们对孩子们的

学习

母亲教我的歌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母亲教我的歌10篇,内容包括母亲教我的歌,母亲教育歌曲100首。科热娜1973年出生于捷克的布尔诺,幼年时便加入布尔诺的儿童合唱团,显示出歌唱的天赋。她1987年进入布尔诺音乐院学习钢琴与声乐,1995年,获得了捷克古典音乐天才艺术

学习

延迟退休方案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延迟退休方案,内容包括干部延迟退休最新方案,女性延迟退休最新方案。一、影响退休年龄的主要因素现代退休制度的动机有两个:一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二缓解就业压力。退休年龄是否合理,要考虑对一国养老保障体制和就业状

学习

荷花的诗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荷花的诗10篇,内容包括荷花诗十首,荷花与鸟的诗。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4、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8、菡萏香销翠叶残

学习

保护环境的文章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保护环境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关于保护环境的文章,关于保护环境的文章最新发表。(一)根据全国人大有关机关的委托起草的环境保护法律的草案代拟稿;(二)拟报送***的环境保护法律或者行***法规的送审稿;(三)环境保护部门规章。第三条环

学习

环境作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作文10篇,内容包括环境作文,环境优秀作文精选15篇。Ifeveryonemakescontributiontoprotectingtheenvironment,theworldwillbeemuchmorebeautiful。Inaword,ifeveryonepa

学习

环境保护行业调研报告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保护行业调研报告,内容包括企业环境保护调研报告,环保调研报告热点。这表明了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已经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作为公司行为规则的组成部分。不过从实践看,尚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第一,众多公司编制和披露

学习

保护环境文章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保护环境文章10篇,内容包括保护环境的文章,如何保护环境文章简短。

学习

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与人类生活论文,内容包括化学与生活论文1000字,生活与化学论文范文大全。自生态人类学诞生之日起,国内外的学者都对它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理论阐释。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

学习

动植物给人类的启示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动植物给人类的启示10篇,内容包括动植物给人类的启发,动植物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壁虎的手脚非常有吸引力,可以很容易地往墙壁上爬,而不会掉下来。我要设计出一种像壁虎手脚那样的鞋,这种鞋的名字叫吸力无敌。可方便了,在工人刷墙

学习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模板,内容包括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范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怎么写。三、工作范围五市、城阳区、崂山区、黄岛区所辖镇、街道办事处驻地及所属村庄。四、工作标准要求(一)乡镇(街道办事处)驻地卫生1

学习

人类的形成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人类的形成10篇,内容包括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好词十个,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主要内容30字。3、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