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第1篇
一、系统查阅文献,切忌挂一漏万
要想写好综述,第一步是系统查阅文献。在这方面,特别要讲究科学的严谨态度,认真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以对特定时期内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研究状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如果嫌麻烦、想取巧,仅根据少量文献就撰写综述,不但质量无法保证,而且可能贻笑大方。那么,怎样查阅文献才算是系统或较为系统呢?一般有两种方法:其一,数据库关键词查阅法。例如,笔者2007年撰写《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一文时,经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含“有效教学”四个字的文献的精确搜索,共查到1982―2007年的核心期刊文章篇目115篇,全部期刊文章篇目536篇;其二,专题文献关键词查阅法。例如,孙孔懿先生在撰写《素质教育研究之研究》时,以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分类科学、筛选严谨的《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为专题文献样本源,将其1987―2005年所有转载文章和索引文章题目中含有“素质教育”的全部目录逐一登录,共查到转载文章198篇、索引篇目文章1612篇。[1]当然,实际写作时查阅的文献会更多,因为许多文章在讨论某些问题及其观点时,常常会标明参考文献,为了探明究竟,还须查阅其原文。读到这里,如果有些教师因此对写综述产生畏难情绪,那大可不必。有将查阅文献的范围和数量适当缩小的方法,即将综述的名称适当缩小,如将“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改为“近年来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检索范围就可以缩至近3―5年,检索内容就可以缩为“有效教学策略”。
二、细致梳理文献,切忌粗枝大叶
面对查找到的那么多文献,如何细致梳理并列出写作框架,是写好综述的第二步工作。细致梳理文献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单有耐心还不够,还须有条理。如果是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现状进行综述,梳理文献的条理就要考虑“现状”的限定,涉及起点追溯、背景与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其主要观点、研究特点与总体状况、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等。其中,主要研究内容的确定,不能想当然,要依据所涉文献在论述特定问题上的数量比。例如,笔者撰写《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一文时,在对文献进行初步梳理的过程中发现,所涉问题众多,难以面面俱到,通过确定一个所涉文献数量比之后,“主要”与“次要”的区别立即清晰,即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国外研究述评、概念研究、特征研究、策略研究等方面。[2]此外,如果是对某一研究专题进行综述,梳理文献的条理就要考虑综述标题的限定。例如,笔者撰写《关于新课改理论基础的争议》时,对所涉文献的梳理就要考虑“争议”的条理,如争议的由来与焦点所在、不同观点及其论据、争议的自然延伸与波及领域、争议的“无解”及其反思等。[3]由于梳理文献的过程较为漫长,很容易出现因缺乏耐心而虎头蛇尾或因急功近利而粗枝大叶的问题。例如,笔者在撰写《当前德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综述》的过程中就有体会:起初,为***名称响亮,按照“当前德育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来梳理文献并撰稿;后来冷静下来,严格按照“热点问题”所需文献数量比来重新梳理文献,删除初稿中凑数的“热点问题”,并老老实实地将标题改为“当前德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综述”。
三、精要论述文献,切忌简单罗列
在具体撰写综述的过程中,能否精练扼要地综合论述所涉文献,是决定综述是否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关键。这是综述本身的特性与功能所决定的。综述本身具有综合性,参考文献众多,其中所涉及的理论、概念、观点、方法、争论等更是庞杂,如果一一罗列,文章篇幅都不允许。再者,综述的功能在于帮助读者迅捷地了解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研究动态,只有精练扼要,才能为读者的学习与研究起到应有的“向导”作用。这里的精练,指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来把握所涉同类文献及其观点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进而在综述的行文上对所述观点进行分类、归纳;这里的扼要,指用简单明了方式,抓住所分类、归纳观点的要点进行论述。以《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为例。该文在论述“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时,先精练地告知读者“在目前的有效教学研究中,对策略问题的探讨是一个显见的热点。尽管研究者对哪些是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有效教学有哪些策略尚未达成共识,但是提出的策略名目繁多。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四类。[4]”然后,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对四类有效教学策略(针对教学进程的、针对多元创新的、针对特定标准的、针对特定学科的)的主要特点和内容进行介绍。当然,精要论述文献,实际上是对所涉文献进行二次加工,也可以采用详略对比的方式,突出某一方面的“精要”成果。例如,在《基础教育“八次课改”的历史轨迹与研究脉络》一文中,论及“课改的系统反思”方面的研究状况时,作者就采用了这样的写法:“关于课改的反思性文章很多,但多数大同小异,或比较课改前后的变化来论述其成效,或针对其存在问题来再思考其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相比较而言,张荣伟关于‘我国基础教育十年课改的反思’,在反思视角上显得更为系统――以‘***府行为’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的时代背景;以‘专家行为’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的理论基础;以‘教师行为’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的实践路径;以‘学生发展’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的具体成效;以‘学校生活’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的文化建设;以‘高考改革’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的评价制度;以‘社会反响’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的舆论导向。尽管其内容主要针对‘十年课改’,但是其反思方式及其递进关系,值得鉴赏。”[5]
四、精当评论文献,切忌空洞浮泛
除了综合性之外,评论性也是综述的主要特征。因此,综述的最后,一般都要求有评论,其写法类似一个评论家,站在“旁观者清”的角度对该文所涉研究领域的现状,特别是存在问题发议论、讲道理。这部分最不好写,也最容易写得空洞浮泛,诸如说一些研究视野有待拓展、研究成果有待系统、研究方法有待完善、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之类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语,至于“为何”、“如何”则语焉不详或不了了之。要做出精准、恰当的评论,不仅要求作者能够正确理解所涉文献,而且不仅要求作者能够在所涉文献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深入研究与思考,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特别是能够提出引发进一步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关于新课改理论基础的争议》一文最后的评论――“回顾这场远未结束的争议,有几个问题不时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其一,这场争议持续了近十年,为什么至今未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此加以澄清和说明,至少是对此加以必要的引导?***府在此的明显‘不作为’,与新课改实施中的一系列***府行为形成了巨大反差。抑或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看来,新课改的理论基础问题其实无关紧要?抑或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什么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也不甚明了,正期望这场争议能得出个明确结果?其二,这场争议持续了近十年,我们对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是比较清楚了还是更加模糊了?我们能清楚地知晓新课改在哪些问题上需要什么样的理论指导,又在哪些问题上需要什么样的理论支撑,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吗?如果答案都不是充分肯定的,那我们是不是有必要想想应该如何改良这场争议的状况?其三,这场争议持续了近十年,会对广大正在实践新课改的一线教师产生什么影响?他们面对这场持续且无“正解”的争议,会怎样看待新课改,又会怎样看待我们这群自称从事新课改理论研究的学者?他们对坚持新课改的信心会因而更加坚定吗?这不能不是每一个参与这场争议或研讨的学者必须负责任地思考的问题。”[6]
如何写好综述还涉及其他一些注意事项,包括选题、摘要、导言、参考文献等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孙孔懿.素质教育研究之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4]乔建中,陶丽萍,张丽敏,史瑞瑞.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08(1C).
[3][6]乔建中,冯媛媛.关于新课改理论基础的争议.江苏教育研究,2012(4C).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第2篇
>> 加德纳教育理论中关于学校体育的观点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 现代主要激励理论综述及其对教育管理者的启示 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浅谈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白鲸》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吕氏春秋・诬徒》的教育心理论述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艺术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教学的启示 PPP模式的阐述及其发展现状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综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有关儿童自语功能的研究综述及其教育启示 法与金融学研究文献综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评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学习风格研究综述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当代工业遗产概述及其对沈阳市的启示 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综述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美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博士生教育概述及其对中国硕士研究生的几点启示 海洋教育综述及对崂山区中小学的启示 现代学徒制研究综述及对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职业伦理教育研究综述及对高职院校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美]霍华德·加德纳.未来的教育:教育的科学基础和价值基础.刘沛,译.教育研究,2005(2).
[3] [美]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第3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框架;质量工程
中***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以某组设定的目标为根据,并且把有关的科学知识以及技术运用起来,是以某类人为中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实体,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制造出来具有预测运用价值的人造物品的过程,这种过程被称为工程。通过对工程定义的阐述又延伸出了质量工程的含义:现代的科学以及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与工程技术的成果互相融合,开发运用的技术职能能够使产品质量在改进的同时,达到保障和控制质量优势的目的,这种开发运用技术的过程被称之为质量工程。
在定义中主要阐述了质量工程必须是技术和管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下面就基于质量工程的含义,已经质量工程的体系框架进行研究后的阐述。
1.质量工程技术的含义
人类以实践经验为依据,以科学原理为基石,达到对自然进行改造的目的,从而完成工艺的方式以及技能发挥的总称,被称之为技术。
质量工程技术的指导方向是系统工程理论,以这一理论为指导达到通用质量特性得到保障的所有技术技能的总和。质量工程技术不但对其他工程技术发挥有效的多科学综合性的技术,还是系统、寿命、特性的全方位质量管理的关键性保障。质量工程体系要成为系统的工程技术体系,必须对其含义进行确切的认识,下面就介绍一下质量工程的几个特性。
1.1质量工程技术的主要属性
对象、过程、目标是质量工程技术的三大属性,三个属性是相互连接,缺一不可的整体。质量工程技术在活动中,各个属性是分开进行的,每个阶段即使相对的属性各不相同,但是提升装备的质量是每个阶段的共同目标。
目标属性不属于广义的质量特性,具有局限性,它阐述的是制约和优化质量装备的专一特性。一般包括:适当的供求性;稳定性的设计;适合的生产、安全性和可维修性等等。
质量工程技术是个具有体系的和总管质量工程全局的三维属性的特性。它不仅对全局质量的含义进行阐述,而且还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中得到使用,从而得知它对质量工程的认知和理解具有辅导性作用。
1.2质量工程技术的主要构成
运用目标属性来阐述质量工程技术可以知道,质量工程技术的基础就是要符合装备专用质量和通用质量的特性。所以组成质量工程技术不是单一的手段方法和技能,而是经过一系列的措施、方式和技能才可以组成的。以目标属性为出发点,划分出质量技术的三个构成部分。
质量管理技术是一种实际活动的技术,主要目标是专用和通用两种特性的波动,通过对指挥、调控和协助装备的方式来对活动技术进行实现,起到的作用是把装备的稳固性、适合性得到提升,从而把质量的损失降到最低,以达到客户满意的目的。它是一种专门用于通用质量特性的技术,对专用特性的技术通过提示和实行符合装备作战需求,来进行对装备的策划和验收,使通用质量技术能够具有安全性、可依赖性、测试性和持久性。
它的主要特性对原料、元件等多类或者是一种进行检查、检验、实验、测度的技术操控的一种程序和方式。
1.3质量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
1.3.1质量工程技术具有共性的特点
质量工程技术与传统工程技术的实际装备的不同体现为质量工程技术的“使能”性,也就说明其运用通用具有共同特性的方式和措施使装备发挥极大的功能。它是以某一主题为目标,就表明了目标属性和对象属性的存在性是一致性的,即具有共性。
1.3.2质量工程技术的综合特点
质量工程技术不是单一的一个个体,而是有多个组成部分组成一个完成的有机整体,所以就要求各个部分以及单个的项目与其他的部分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例如:安全性、可靠性、保障性等等都是技术综合之后的考量,不是单一的指向某一个而言。在当前网络化的大环境下,质量工程的综合特点是存在着必然趋势。
1.3.3质量工程技术的交叉特点
质量工程技术的综合性,从而衍生出质量工程技术是依据科学和工程技术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交叉性的学科,不具有单一的特点。它不但要联系到专门的工程技术还要与统计学知识相结合,这样才会构成一个完成的质量工程技术。
2.质量工程技术体系框架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其实就是质量工程技术的一种组成,质量工程技术的各种方式按着一定次序形成的一个大的个体,被称为质量工程的技术体系。所以在这体系里面已经把各类的方式必然有相连的关系,才能结合成为框架。
以现今的科学技术的体系构成为依据,著名科学家在系统学的理念上阐述了矩阵式的体系构成。在科学体系中在横向看来有社会、自然、数学、系统、思维、行为、建筑、***事、地里、文艺、人体科学,这11类科学门类。
因为在质量工程技术是具有自然和系统两个科学相互交叉融合的特点,所以在阐述科学系统时应该把层次性进行细致的研究,从而在纵向上对质量工程技术尽信阐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不具有间接性的改变客观现象的应用技术;理论基础和方式对应用技术进行辅助的技术学科;对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揭露的理论知识。
三个层次的阐述正式对质量工程技术研究的应用规律的反馈,从而为质量工程技术体系框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得出基础理论层、基础技术层和应用技术层构成了质量技术体系的主要框架,下面就简单的阐述三个层次。
2.1基础理论层
以应用统计的理论和系统工程的理论知识为依据,对质量特性进行演变、质量进行波动、发生故障特征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的过程,称之为基础理论层,比如,质量波动的理论、故障学、统计学等。与此同时利用质量工程技术两中学科的交织性,基础理论层又涵盖了一些其他的电子学、材料学、力学等其他基础理论的分支。
2.2基础技术层
基础技术是以基础理论为基础,把装备质量的共同特性和基础的技术技能加以提升的方法。基础技术具有通用性,虽然不受特定专有的产品的制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必须以应用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作为媒介运用到各类产品和装备上面。
2.3应用技术层
应用技术是以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相结合为依据,形成的工程应用技术。应用技术层是对质量工程技术的标准和规划、工器具、组织管理的方式的形成进行最后,全面的系统、寿命和质量的支撑,最终体现质量工程的“使能”的技术。
3.结语
通过对质量工程、质量工程体系以及框架的阐述得知,现代科学技术质量体系框架中的基础理论、基础技术层和应用技术层,这三个层次的研究和分析中得出,质量工程体系框架的提出,对质量工程专业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第4篇
时代的呼唤与法哲学的使命李瑜青 (16)
试论延安时期对生产力理论的把握周志*** (22)
试论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吴尧鑫 (31)
里格斯的行***生态理论述评唐兴霖 (44)
地方***府机构改革模式变迁的***治分析吴从环 (53)
美国外交传统与新干涉主义王公龙 (61)
关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若干认识问题周叔莲 (70)
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陈高桐 (76)
当代中国城镇失业问题及其治理郭庆松 (84)
更正 (94)
甲午战争成败对日本国民的心理影响——兼论近代日本***国主义的社会***治基础谭力 (95)
一·二八”时期上海各团体救国联合会初探陈丽凤 (104)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形态走向当代形态马驰 (121)
译文
习绕日中战争的国际关系铃木隆史 陈埃 (112)
学术文摘
城市社会学与城市化邓伟志 (126)
依法治国中的依法执***卓泽渊 (4)
从阶级到民主成长:中国***治发展六十年的基本逻辑刘彦虎 (17)
民主之用:呼吁机制与发展的稳定性孙伊然 (26)
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行***协议的法律效力何渊 (34)
***府·公共管理
区级国家机关部门设置研究——以Y区为例桑玉成 邱家*** (42)
国家认同视角下民族地区乡镇***府公共服务职能探析彭庆*** (50)
经济·管理
经济学:“选择的理论”还是“交换的理论”——关于经济学性质的探究刘志广 (59)
全球经济危机产生缘由的内生学解读张保和 (69)
社会·人力资源
中国社会体制问题研究秦德君 (75)
***府绩效管理的***治生态基础何琪 (82)
人格测验在人事选拔中的应用:问题与对策柳恒超 (92)
哲学·人文
后现代背景下文化概念的新界定陈宪民 吴福平 (99)
会议综述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杨国庆 (105)
“******联系民众的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谷宇 (109)
关于民主集中制实质问题的探讨许耀桐 (4)
利益***治抑或原则***治——亚里士多德《***治学》***治观的学理解析张光辉 籍庆利 (1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的当代建构刘先春 关海宽 (22)
***府·公共管理
浦东行***管理体制改革20年的回顾与思考陈奇星 (30)
***府营销的价值分析与系统构建研究朱静 李想 (37)
***府的强势与弱势:基于社会治理视角的思考与研究闵学勤 (44)
***治·法律
******规范的形式与效力刘红凛 (52)
方***变迁视野中的动态利益集团形成理论高春芽 (63)
国际***治
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府间国际制度与国际非***府组织霍淑红 (71)
经济·管理
经济转型中的***府转型陈健 (79)
译文
参与和可持续发展:公民、共同体与组织的参与模式詹姆斯·米德克罗夫特(James Meadowcroft) (87)
研究生园地
货币***策可以干预资产价格波动吗——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研究王培康 (97)
学术综述
当代社会现实问题透视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李媛 (108)
两种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一个分析框架构建的初步尝试魏崇辉 (4)
哲学·人文
中国传统行***伦理:范畴展开、学理基础与形下落实高振杨 刘祖云 (14)
***府·公共管理
现实选择与理性诉求:地方***府自身利益的实践逻辑刘泰洪 朱培蕾 (22)
价值取向、理论基础、制度安排与研究方法——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的四维辨析曾保根 (29)
公共治理的基本结构:模型的建构与应用黄显中 何音 (41)
整体性治理模式的兴起——整体性治理在英国***府治理中的理论与实践翁士洪 (51)
国际***治
“全球治理”与“建设和谐世界”理念比较研究叶江 (59)
印共(马)大选败北:反思与未来官进胜 (68)
社会·人力资源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转换的时代价值——一种结构主义的分析刘中起 (75)
风险社会与当前中国民众的风险认知研究王甫勤 (83)
质性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的审美探索魏红 (92)
经济·管理
中心-理论与美元本位制徐杰 (102)
学术综述
“公务员培训国际比较”学术研讨会综述宋雪峰 (109)
上海郊区发展研究:江苏昆山、江阴等地发展的启示与借鉴吕贵 王国平 (4)
马克思主义
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覃正爱 (17)
重视新时期统一战线思维方法创新余源培 (29)
***治·法律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治调节机制及其优化董石桃 (39)
***府·公共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管理:研究回顾与评析曾峻 (47)
地方***府与企业环境治理合作关系的形成——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为例米 (56)
***府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作用、内涵及其规制效应评估石涛 (67)
社会·人力资源
城市化与“城市病”——以近代上海为例戴鞍钢 (77)
城市发展与包容性关系研究张宇钟 (85)
译文
地方治理质量评估:公共服务的个案研究托尼·博韦德/埃克·劳夫勒[英] 肖锋(编译) 赵勇(校) (96)
学术述评
协作性公共管理:国外公共行***理论的新发展秦长江 (103)
无
《上海行***学院学报》2009年总目录 (110)
发展方式转变的理性选择:构建国家产业升级战略王国平 (4)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概念之探析张富文 (15)
中国***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及其当代认同——兼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的本质徐家林 (22)
***治·法律
伦理本位与理性精神:中西***治哲学之价值取向施雪华 李凯 (29)
比较视野下中国现代精神之建构汪波 (37)
***府·公共管理
我国公民参与的制度环境分析褚松燕 (46)
***府的“三种能力”:情境认知、组织调适与社会治理刘祖云 杨华锋 (57)
地方***府公共决策中短期行为的成因分析薛刚 (66)
组织公平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吕晓俊 严文华 (75)
经济·管理
建国以来的信贷制度变迁:从计划走向市场童士清 (82)
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区域含义分析王丽娟 (90)
学术述评
选举制度与******体制的关系研究述评严海兵 聂平平 (97)
学术综述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第5篇
关键词:价值链;成本控制;理论研究;国内外
一、国外研究综述
1.国外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
“价值链”这一概念是由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e.Poter(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著作《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倡导运用价值链进行战略规划和管理,以帮助企业获取并维持竞争优势。这一经典论著成为了价值链研究的基础。
后来Peter Hines(彼特・汉斯)对波特的价值链进行了深化与扩展,把波特重新定义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这是另一种有关价值链的定义,把利润作为满足这一目标的副产品,而Poter所定义的价值链只停留于把利润作为主要目标。
1995年,Jefferey F.Rayport(雷鲍特)和John J. Sviokla(斯维奥克拉)又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观点,认为企业存在于两个世界之中,即管理者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及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而企业要谋求生存和发展则必须在这两个世界中竞争,赢得竞争优势。
Duncan and Moriarty(1997)认为传统的直线式价值链无法反映员工与团队、顾客、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认识度、信任感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必须用 “价值范畴”来代替。美国西北大学教授Gulai et a1.(2000)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处于顾客、供应商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网络中,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
2.国外成本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在20世纪50年代的企业战略管理中已经有了战略成本控制的内容,但战略成本控制的全面研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1981年,英国学者西蒙德发表了 《战略管理会计》一文,首次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yManagement Accounting,简称***A)”的概念。
1985年,美国的迈克尔・波特在其 《竞争优势》和 《竞争战略》的书中对价值链战略成本分析法作了研究。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等人在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该书构建并详细阐述了最为广泛的战略成本控制模式,使战略成本 管理的理论方法更加具体化。
美国的林文雄概括说明了美国管理会计学者在 1992-1997年间研究策略(战略)成本控制的内容,主要有策略成本分析、目标成本法、产品生命周期法、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表。
1998年,罗宾・库珀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控制体系,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控制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从而构成一种战略管理会计系统。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理论界和企业界也意识到企业战略成本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成本管理模式一 成本企画。这种管理模式最早萌芽于60年代初期,源自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新车开发和车型更新。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于战略成本控制的研究是从 80年代开始的,90年代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研究的出发点是成本控制系统如何为新兴的企业战略管理服务,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通过对成本控制视野和方法的拓宽来提供战略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其研究的目的是帮助企业确立竞争战略,并采取与企业竞争战略相配合的成本控制制度,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近年来,有关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
二、国内研究综述
1.国内价值链研究综述
在我国,较系统地介绍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理论的文章最早见于1997年。文章认为,迈克尔・波特的很多观点非常独特,分析问题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其后,关价值链理论研究的文章系统地进行了价值链理论的引进与介绍,并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我国的应用思路。
迟晓英,宣国良(2000)概述了传统价值链思想的产生背景,对价值链思想的发展和改进、信息技术、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我国学者张继焦博士(2001)在总结他多年从事管理咨询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价值链理论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价值链理论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描绘成一个价值链。
关于价值链理论研究的文章逐年增多,具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家***的《变革价值链,提高竞争力》、《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发表于《上海经济》2000年12期);南京大学学者潘镇的《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 一项对457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发表于《管理世界》2003年3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海林的《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研究》(发表于《会计研究》2006年2期);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学者陈楚的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创意产业赢利模式探析》(发表于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2期)等等。在理论研究上还处在一种引进、消化阶段,在创新上刚刚起步。
2.国内成本控制理论综述
我国对企业战略成本控制的明确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在20世纪 90年代明确进行战略成本控制或战略管理会计专门研究的学者有陆正飞、卓敏、杨雄胜、王化成和杨景岩、林万祥等。他们主要研究战略管理会计或战略成本控制的概念、特点、意义和内容等。从 1998-2007年的10年间在权威期刊《会计研究》上都有一些战略成本控制的专题。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贺颖奇所在课题组对管理会计和交易成本作了系统研究,并于2006年在 《会计研究》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乐艳芬于2006年出版了专著《战略成本控制与企业竞争优势》对战略成本控制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近期公开发表的有关战略成本控制的论文明显增多,在成本会计或管理会计教材中己有战略成本控制或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目前,从发表的论文看,引进介绍的论文占有较大的比例,对战略成本控制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概念、特点、体系、内容、方法和定位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尚没有对企业战略成本控制基本要素 (包括主体、客体、方法和目标等)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从1981年至今,企业战略成本控制或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己从发展的初期进入发展的成长期,目前的战略成本控制的要素研究还属于前沿理论研究,战略成本控制的理论正在日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6-58页
[2]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 32-54页
[3]张粟等. 构建以价值链为基础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 [J].会计之友,2012,(3):37-38
[4]罗绍德.刘志娟.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月刊,2008,(11):8-9
[5]谷慧岭等.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管理方法思考 [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6,(1)
[6]韩址清,王洪漠. 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12,(2):20-22
[7]张鸣,王明虎.战略成木下价值链分析方法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报,2013 ,(4):6-53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第6篇
对于第一次写论文童鞋们来说,除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研究的论文题目之外,还需要了解准备有关论文文献的一些事,有时候那你需要借鉴不同的文献去了解更多的学术研究结果。以此来确定自己的了论文研究目标。那接下来就给大家普及下关于MBA论文文献研究你需要注意的一些事。
文献研究的目的
在撰写MBA学位论文的过程中,除了好的选题和题目、研究的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意义和可能的创新外,还应培养MBA学员***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的论文方向、范围和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与总结的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所有MBA学员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都必须认真完成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
一、文献研究
所谓文献,泛指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主要是指已发表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使用,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资料,其中包括:***书、报刊、会议资料、各种文件、学位论文、报告、专利文献等资料。文献资料的功能是汇集和保存人类在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记录和传播科研情况,并以最简洁、最直观的方式提供给人们使用,帮助研究人员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情况。
而文献研究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从中发现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是MBA论文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几乎所有的论文都要进行文献研究。文献资料的检索对MBA学员来说至关重要,如可以引导学员尽快查找到有关资料;帮助学员了解某一学科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新观点等信息以及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文献综述在MBA学位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是研究者通过阅读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后,经过整里筛选、融会贯通、分析研究、综合提炼和评价而成的一种学术研究,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其特点是“综”和“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人的和系统的论述。综述的目的是总结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般不在其中 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进行全面的介绍,客观反映事实,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MBA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是指学员在论文研究方向或研究题目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管料,就与该研究方向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动奇式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与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其中,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MBA学员所撰写的论文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文献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保证综述本身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二、文献研究的原则
一个成功的MBA学位论文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但是,撰写文献综述必须遵循以下原则(***4-1):
第一,尊重客观事实。这是进行文献综述的首要原则,即不能捏造事实或者扭曲文献的含义。对于研究者而言,既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学术、对待论文,同时又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特别是在文献研究时常常碰到英文文献,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需要研究者在翻译时慎重对待,否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另外,应该从正规的渠道搜集文献资料,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信息浩如烟海,形形色色的信息铺天盖地,要求研究者去伪存真,挖掘其中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第二,博采众长,形成系统。在MBA论文写作进行到文献研究阶段时,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员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有时得出的结论与主题及目的不相关。例如,以战略管理的论文为例,对于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视角:战略管理理论视角、演化理论视角、组织理论视角。这需要MBA学员在做文献研究时深人探究各种不同角度的研究结果,加以总结,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第三,吃透文献。无论做什么主题的论文,包括MBA毕业论文,都会存在该主题的若干经典文献,这是研究者必须认真阅读和思考的。例如,在研究战略管理的文献时,巴尼(Barney)关于公司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的文献、波特关于五种
竞争力量的论述、普拉哈拉德关于核心能力的文献和关于资源基础观的文献等都是必须认真研读的重要文献,这是完成论文的必要条件。
三、文献研究的作用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社会里,许多问题别人已经注意,可能有人已经研究过或者正在研究。如果我们确定的论文题目和方向是别人已经研究或正在研究的,那么,就会在做重复劳动,徒劳无功。因此,文献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和研究现状,从而为我们确定课题提供参考。在确定题目前,先就相关同题在国大此资料,对该问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而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这样就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究才会少走弯路。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其意义在于高度浓缩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乱无序的同类文献之成果与存在问题或争论焦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达到条理化和系统化。文献综述为学员MBA论文写作的前期节省了用于查阅分析文献的大量宝贵时间,旨在整合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权威学者对此主题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的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综上所述,文献综述在论文中起着参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文献综述在论文中的作用
了解前人已经提出的问题。
明确前人解决了哪些问题。
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还有哪些同题设有解决。
探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了解前人已经提出的问题。通过对某一主题文献的阅读,了解前人学者的观点。以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文献为例,对于战略管理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经典战略管理理论阶段、定位阶段、能力、理论阶段。在经典战略管理理论阶段,安德鲁斯提出了战略决策的SWOT分析框架;在定位阶段,波特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模型,用来解释不同的企业为什么绩效有差别;在能力阶段,普拉哈拉德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概念,有别于波特,从内部来寻找企业成功的原因。一般的,对于任何研究主题,都或多或少有前人涉及过,都会提出若干观点,为论文写作或者研究提供启发。
第二,明确前人解决了哪些问题。前人解决了什么?解决到什么程度?这也是文献综述所要解决的第二大议题,作用很明显,防止重复劳动。例如,波特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经过严密的论证,提出了哪五种竞争力是如何影响企业的竞争地位的,作为后来研究者则不必要再对其进行研究,直接拿来说明、解释问题即可。
第三,那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能够对研究者产生借鉴启发作用。作为后来研究者,可以尝试在相同的背景下模仿其研究方法。常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案例研究、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演绎推理等。
第四,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这是文献研究时的一个重要问题,找到某一研究主题前人尚未研究的方面和内容,作为论文研究的依据,同时结合前人的研究思路,构思怎样进行研究。
第五,探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探究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时,有些问题限于水平与时间精力不一定能解决,这就需要从中探讨有哪些问题是能解决的,形成一个较清晰的研究思路。
四、文献研究的目的
大多数MBA学员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并不考虑这个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对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其实文献研究的目的就是掌握学术前沿与现状,从中将文献的主要观点进行提炼,发现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MBA学员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只有这样,才可能在MBA学位论文中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形成创新。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综合化教学模式
一、中职学校现状
1.学生现状
由于传统的观念认为,读高中考大学才是一条正规的学习之路,而选择上职业学校是没有考取高中的一种无奈之举,因此,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其文化素质一般都比较低,对学习文化基础课也是失去了信心。另外.他们想通过就读职业学校来学到一门技术,其出发点就是来学技术的,在他们的印象里,学习技术就得在实习工厂里实习.而不是坐在教室里学习文化课,他们的要求就是要动手去干,因而有些反感教室的学习。
2.课程现状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仍然是按照“文化基础课一 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一专业实训课一就业”的教学模式进行,在第一学期安排的语文、数学、英语、***治、法律等课程是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产生厌学情绪的课程,选择职业学校就读就是因为对上述课程兴趣不大,学不进去,才不愿意继续学习这些课程的。如果沿用老路思想,其结果只能使学生对职业学校的新鲜感荡然无存.更重要的是没有体现出职业学校的特色,这样将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到以后学习其他的课程。因此,一上文化基础课就出现昏昏欲睡和逃课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严重的是由此引起的学生厌学情绪将会高涨,甚至产生学不到专业知识的想法.甚至退学,造成学校生源的流失,还会对学校造成负面的影响。
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课,如《机械制***》、《机械基础》《汽车概论》等,本专业学生还是能提起一些兴趣,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对于专业课,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学生是充满了期待,但是专业课必须有适当的专业基础课作铺垫,而要想学得更深入和扎实,必须有文化课作基础。但是。学生在学习文化基础课的时候,由于不知道有什么用。就不愿意学。这样的课程编排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文化基础课不听,专业基础课选听,专业课听不懂。因此,只有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二、改革方法及步骤
1.将文化基础课融合于专业课中
要改变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一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一专业实训课”课程模式,将文化基础课融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并适当去除不必要的章节,比如数学的对数、物理的光学.而有些是重点,比如电磁学、液压、化学,这些内容要作重点讲述。 但又不是单一地讲述,而是在讲述专业课的时候.与专业课内容有联系的时候,再用几个课时的时间作专门的讲述,其目的是直接为专业课服务.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地学习。能更充分地发挥主体性,激发学习动力。具体说来.可以将液压知识融人到自动变速器和制动系统中讲述,电磁知识融人到传感器、点火系、起动机、发电机中.电路基础知识融入到汽车电路中,计算机内容融人到电控发动机中,化学的知识融人到蓄电池和调漆中,其他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也再着重讲述,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有目的地学习。
2.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教师在讲述专业课的同时,还要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数学、物理、化学等。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这是实行综合化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保证授课过程中进行准确、熟练、规范的操作演示。因此,汽车专业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把两者融为一体,努力通过“讲师技师”的“双师”评定,有效促进教改的步伐。
(2)要有自己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