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手抄报内容诗歌篇1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了解母亲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理解母亲对自己的期望,懂得如何去感恩,如何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我镇中心学校主动响应甘州区妇联关于开展 “倡扬孝道,感恩母亲”系列活动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母亲节”纪念活动,现将有关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安排,广泛宣传。
为把“倡扬孝道,感恩母亲”的系列活动落到实处,镇中心学校统一安排,要求各学校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开展讲座、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方法,广泛宣传母亲的博大胸怀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歌颂母亲对家庭、对社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引导学生树立尊重母亲、热爱母亲、理解母亲、孝敬母亲的优良风尚,让同学们了解母亲节的由来,知道母亲的不易,教会学生学会感恩,要求学生能在母亲节那天为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了母亲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理解母亲对自己的期望,懂得如何去感恩,如何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进一步弘扬、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主动组织感恩活动。
1、“母亲节”期间,全镇各学校主动组织学生开展了写一封感恩祝福母亲的信,为母亲承担一天家务,向母亲送一束鲜花,拍一张照片,带母亲做一次体检,亲手制作礼物送给母亲,陪母亲吃一顿饭,唱一首祝福母亲的歌,为母亲洗一次脚等一系列感恩活动。
2、各学校组织学生创办了一期歌颂母亲的手抄报,使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学生用适当的方法向母亲表达了感情,感悟到“爱”的内涵。
3、进行了赞颂母亲的征文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要求学生把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对母亲的理解,写在文章中,用诗歌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
母亲节手抄报内容诗歌篇2
关键词:古诗文的积累;运用;提高
中***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
学校的读书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校园里,随处可见同学们不是在品名著,就是在赏诗词,课间还不时谈论着三国水浒中的人物,看着他们高涨的读书热情,做老师的当然是最欣慰的。在他们积累语言的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背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同时,不也领悟到"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吗?记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也可以感受到志士仁人那种先公后私、忧国忧民的情怀吗?诵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不受到诗人那种热爱母亲的深情的感染熏陶吗?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少年儿童珍贵的精神营养品。她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积累古诗词可以让孩子们继承中华文化遗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积累古诗词可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体会情感,提高欣赏能力。
古诗词的积累一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重要载体,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 二是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古典诗文里面有很多我们文化思想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而目前我们的学生却思想单纯、生活单调,正缺少这种文化底蕴, 从诗文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用古诗文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使民族文化世世代代都能散发浓郁的芬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但在现实的教材中,古诗学习内容还是非常之少,每学期只有2-3首的内容安排,古诗教学时间也有限。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的积累以及如何积累显得异常重要。
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运用古诗文的能力,我们不仅需要紧抓语文课堂教学,还要以多种形式进行积累,更要以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运用古诗文。我校以校读书节活动为契机,从以下方面强化古诗词积累:
一、以多种形式进行积累
(1)“古诗考级”是读书节的传统活动,一到十二级的级别设置考虑到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一到八级是普及型,九到十二级是提高型,不仅让学生直面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从量上得到了积累。
(2)一周诵、背一首诗 ,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的时间,把“课前一首歌”和“课前一首诗”相结合。
(3)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校利用一切机会创设情境引入古诗,楼梯间、走廊内、校园墙壁上,到处是经典的古诗词,让学生自见情趣,见花赏花,见月赏月。
二、以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运用古诗文
(1)“现场画诗”学生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形象地将诗意、寓意或主题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相映成趣,使古诗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
(2)用“一诗一画”的形式编辑自己的“古诗集”。每年的读书节都有展示活动,把学生的积累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
(3)以古诗词积累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累古诗词的积极性,***文并茂的手抄报,内容丰富,每一张手抄报都反映了同学们对古诗词的热爱,积累了文化底蕴。
(4)勤于动笔,摘抄是积累的重要手段;背诵是学生积累的良好办法。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古诗文积累也是如此,积累的多了,熟了才能生巧。例如,谈到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出现在了同学们的文章里;写到春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然跃上纸面。
母亲节手抄报内容诗歌篇3
一、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的方法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拾稻子、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尝试、实践,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让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二、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因此,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写作情感。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得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话”,看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如,孟浩同学在《第一次给母亲洗脚》中这样写道:“妈妈的脚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光滑,脚后跟布满了裂痕,摸着粗糙的脚,我哭了。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照料我。我曾经想过要报答母亲,以为拿出母亲最满意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可是,我现在才发觉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还吵着和您要一件不该买的衣服。我感谢您的理解和包容。我爱我的您。我愿她永远健康快乐!”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三、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母亲节手抄报内容诗歌篇4
我有时很怀疑我父亲的说法。他说我们家祖上是地主,有很多房子;又说过去的厅堂里有“慎远堂”的横匾,俨然书香门第的样子。其实,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我们家几乎没有书——除了母亲放鞋样的一本《红旗》,就是父亲抽屉里的《选集》。
我有一个朋友,一说起童年的阅读,便是《少年文艺》的滋养,是上世纪80年代某某少儿文学作家住在他的童年里。天可怜见,我的童年是一片荒芜的撒哈拉,从来不知道《少年文艺》长什么样儿。
我上小学一年级是1978年。那年月,读书是一件十分稀松平常的事情。农忙一来,大块头的男孩女孩会被父母拉着去干农活。读不出书的要留级,留上几年就不读了,下地干活、学泥师、做木匠或者煮饭洗衣“三班倒”。老师不紧张,父母也不着急,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那年月,大多数农家孩子的童年没有课外书,更没有教辅书。
从我家往北几百米,便是无涯无际的太湖。太湖的滩涂上,野芳发而幽香,我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却对它们十分熟悉。我知道哪一种茎掐一把会“流奶”,哪一种果挤一下可以涂指甲,哪一种藤蔓长满锯齿,尖得不能碰一碰……潮汛来的时候,就看大人们捉虾摸鱼,那些大虾藏在滩涂水洼的杨柳败叶下。还有螺蛳,太湖边的螺蛳,尖屁股、很硬,味道不及池塘里的肥嫩。
东面是大片的桑园。桑树地里闷得很,并不好玩,只有结桑葚的季节,我才会用麦秸编的篮子去采桑葚吃。
我爱去的地方是田间。仰着脸,闭着眼,赤足走在田埂上,太阳光使人成为发酵的面包,光裸的手臂微微发烫,整个人都是甜晕晕的。田间的渠道,沟水不深,可以下去拦河筑坝。烂泥裹脚,拔脚来来回回走,把一群身子没有脑袋大的小鱼儿吓得不知道往哪儿游。我能辨识出黄鳝和水蛇的洞口,也知道蜜蜂扭动着肥硕的身子跳“8”字舞是向同伴报告油菜花开的消息。我看着小蝌蚪怎样一点点长成帅气的青蛙在田塍间扑通扑通乱跳,只是不敢把蝌蚪们带回家,我还不能分辨出青蛙卵和蛤蟆卵有什么区别,怕它们会变成满身疙瘩的癞蛤蟆……
我的心,总是为一种新鲜的声音、新鲜的气味所吸引。离我家只有几步路的桥头,那里有杂货店,有肉店,有豆腐店,有摇面店。我常常待在桥头看半天。于是熟悉他们做豆腐、杀猪、摇面的每一道程序。桥头有人爆米花,有人讲《山海经》,有人喝酒划拳,有人隔着河岸相骂,都很好看,都很好听。
然而,还是有想读书的时候。
桥头小店里买一包橄榄。包橄榄的纸是别人卖出去的旧书,有时是一个有头无尾、无头有尾或者无头无尾的故事。摊开来抹平了读,读得正有兴致的时候,没了。有一年“六一”节,母亲给我一元钱,让我买一本《新华字典》再买小人书。可怜我实在是不能掌钱的,刚到学校就把钱丢了。我哇哇大哭。不识字的外婆从庙港的书店里给我买回了两本:一本是《桃花扇》,一本是《封神榜》。我前前后后翻了很多遍,就是不知道“妲己”是什么东西。
说起小人书,我想起了一个远方亲戚,是干亲。他们家有人在上海的轮船上做事,有整箱整箱的小人书。每逢新年去他们家做客,是最高兴的事情。到了那里就趴在他们家的写字台上看小人书,有时连吃饭都顾不上。干亲有一个年纪与我相仿的儿子。他说,你给我做儿媳妇吧,你看我们家有这么多小人书。我暗自高兴。后来我去宁波的“天一阁”,听导游讲钱绣云的故事,才想起了童年的天真。
张爱玲的《对照记》发表时,配了一张她穿旗袍的照片。爱玲对这件并不合身的旗袍解释说,是继母送的,“料子很好”,“领口都磨破了”。前一句是继母说的,后一句是爱玲补充的。她记住了别人的恩惠,也记住了恩惠里的瑕疵。
“她向现实生活致敬,同时对他人说,不致敬也是可以的。”
苏童的这句评点,可以视作我对童年无字书时代的结语。
“一泓阳光晒透的清水。”朋友这样评价过我。
句子很美,意思也好。作为有文青倾向的我,自然十分喜欢。我想我是这样或者愿意是这样的:心底烛照透明,毫无渣滓——即便有渣滓,也要通透地映照,让你看得清清楚楚。
佛曰,一切皆有因缘。我今天的赤子性情,得益于父母的教养和文学的熏陶、感染。
不能不说的,是诗歌。我最需要诗歌喂养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正是诗歌蓬勃兴盛、诗人备受尊崇的年代。那年头,身上没有一分钱的海子,从南走到北,从白天走到黑夜,念着“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诗歌所具有的精神,是人类情感中最鲜亮、最纯粹、最炽热的部分。
诗歌在中国大地流行的岁月,我正上初中。非常传奇的是,班主任把我列入班干部的行列,做的却是传达室大爷的收发工作。所有同学订阅的书报,《中学时代》、《中学生天地》、《中学文学》、《读者文摘》、《收获》等等,先要从我手头过。利用“职务”之便,我会把书报扣压,迅速翻找诗歌栏目,把喜欢的抄下来。什么“最是一低头的温柔”,“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或者“让我怎样感谢你”,“你在桥上看风景”,或者“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是没有读者”……我一度热衷于把诗和翁美玲一类的港台明星贴纸混搭在软面抄里。
工作以后,我得以接触到了泰戈尔、纪伯伦、里尔克、叶芝、华兹华斯、聂鲁达、帕斯捷尔纳克、洛尔加等一批伟大的诗人。读他们的诗作,才知道诗歌的高度在哪里。用纪伯伦的话说:“它是从流血的伤口或微笑的嘴边升起的一首歌”。
在现代诗歌里浸润久了,依然不能写诗,但有了诗歌这碗“酒”垫底,笔下写的,就不至于呆滞。古诗词我也喜欢。一本《唐诗鉴赏辞典》,每年暑假都要请出来回读、抄写。这点平平仄仄的“旧时月色”,教我沉静,也教我深情。
我上初中的时候,父亲不做银行的信贷员了,成了村里的会计。按照惯例,全村订阅的报刊都会送到会计的家里。我享用着一个家庭绝对不可能订阅齐的海量报刊。除了星期天邮差休息以外,天天都有新鲜的东西可看。最喜欢读的是《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上的散文和小说,还有一份纸张、印刷都上乘的《人民画报》,它们给了我愉悦的审美体验。
早些年,我们家书柜里全是散文集。沈从文、汪曾祺、孙犁、钟叔河、流沙河、老舍、周作人、鲁迅、萧红、董桥、白先勇、张晓风、席慕容、三毛、林海音……什么都买来,有空就读上一两篇。鲁迅有戾气,周作人爱掉书袋,我爱的还是沈从文、汪曾祺一路,包括后来接触到的苇岸、刘亮程、高尔泰等。沈从文是寂寞的,他的作品一度受到冷遇和误解。先生是一条澄澈的河。他的性情,就像河水一样,至刚至柔,有德有仁。他的作品有一种很亮的橙色,因为他对全世界、全人类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他不习惯大喊大叫,但他的作品中有一种燃烧的感情,是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永远倾心与赞颂。“温和而坚定”——我想它渐渐地占据了我性格的内核,成为一种信念。
不能不说还是挺遗憾。没有上过大学,没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读《追忆逝水年华》,可以读《霍乱时期的爱情》,可以读《红与黑》与《罪与罚》……今天我把它们陈列在书架上,却悲哀地发现,我已经读不动它们了。不过,稍微可以安慰的是,后来阅读到一些国外的优秀童话《小王子》、《夏洛的网》、《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它们亦深刻地影响着我,塑造着我,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请容许我用爱尔兰的诗人罗伊·克利夫特的《爱》为我的文青阅读献诗——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有一份电子刊物,名曰《啃读者》。其创办者铁皮鼓(网名)认为,有的阅读是溜冰,是看风景,是怡情养性的,譬如文学阅读;而另一种阅读则像登山。登山是累的,因为要克服自由落体向下的惯性,把自己往上托举。专业阅读,更多的是一种“登山运动”。“啃读者”,一个“啃”字,就道出了“非常硬,非常难”的特性。
我是怎样走上“啃读者”道路的呢?
1995年~1996年,我接连经历了从教生涯中的“滑铁卢”事件——那个曾经在各项教师基本功比赛里稳拿第一的家伙,竟然两次在市“百节好课”的比赛中名落孙山。落寞的同时,我开始低头啃书,读的竟是一本《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边啃,一边收获:一个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一般为7个单位容量,但是我们把一些小单位组合成为熟悉的、较大的单位,我们就可以记住更多的东西,因此,教学中通过节奏模式、意义模式等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编码、组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问题有长解答距、短解答距和微解答距,微解答距的问题,思维含量很小,课堂上要尽量少提这样的问题;国外的眼动研究表明,人在阅读时的知觉和广度是有限的,成行成面的快速阅读训练要谨慎推广,但短期的快速阅读训练有助于减少阅读的回视次数……
作为一个中师生,我的语文原始积累就是初中生水平。“三脚猫”的语文功底,着实捉襟见肘。于是,我分门别类地进行学科知识的阅读与积累。为了了解汉字的渊源,我的手边常备两本字典:《汉字详解字典》、《汉字古今义合解字典》,有空的时候就翻翻。为了了解诗词格律,我读王力的《诗词格律概要》……
啃读者的读书姿势常常是正襟危坐的。与其说这是一次阅读之旅,不如说是一场征战厮杀:你的智力理解水平和作者进行着一场较量,跟不上趟、战败的时候是常有的。犹记得,我读王荣生老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前几章简直是“痛不欲生”,“层叠蕴涵分析框架”这个术语说有多拗口就有多拗口。好吧,跳你没商量。我的经验是遇到自己即使慢读也实在读不懂的部分,就干脆跳过。譬如《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我只取自己能读懂的一章《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鉴别》来读,其他部分,就等能力和需要都热情邀我再说。
读着读着,阅读力在不知不觉地增长。有一次我向一位老师推荐刘绪源先生的《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她说太难懂了,我觉得讶异,同时又十分理解:她所遭遇的,大概和我几年前读《后现代课程观》的情形相似。没有这方面的智力背景,你读到的只是书里的字与词,无法弄懂它们聚集在一起的意义。
北京万圣书店主人刘苏里是个了不起的读书人。他为读书人创造了一个宁静的读书环境,取名“醒客”(thinker)——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中英文都喜欢。当我把读书的触角伸向历史、哲学、法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读克里希拉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读崔卫平的《正义之前》,读林贤治的《午夜的微光》,读王尔德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读勒庞的《乌合之众》,读吴思的《血酬定律》,读于歌的《现代化的本质》,我渐渐有了“醒客”的感受。我开始明白——
“异议是爱国的最高形式。”
“一朵红玫瑰不会因为它想做一朵红玫瑰而显得自私,如果它想要求花园里的所有花种既是玫瑰又是红颜色的,那才是自私到了可怕的地步。”
“不纯洁的心灵也有美好的一面。”
“沉默,不是中立,是同谋。迫害,是由不出声的好人们默默授权的。”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感谢那些书,它们唤醒了我的理性,使我在沉静中、在深情里不至于孱弱无力。
买书也是门学问。
有一阵子,我以买到新书、偏书为自豪。似乎一旦比别人先读到,或者拥有了别人没有的书就很优越。为了买到当当、卓越断档的书,印数特少的书,从前上“孔夫子”,现在上“淘宝”。没有淘不到,只有想不到。
渐渐明白,读书原本是为了自己受用,早读到并不见得先知,晚读到也不见得羞耻。
有一阵子,我热衷于买大部头系列书,仿佛请客,一下子高朋满座,一个不缺,喧喧嚷嚷,好不荣光。
后来明白,啃不动的大部头,犹如皇帝后宫里无人宠幸的妃子。你连抹去灰尘的时间都没有,何必把它们囚禁于深宫?
有一阵子,我买书简直是“捡到篮里皆是菜”,一单下满500元,然后幸福得哼哼。等货一到,打开包装,扯去腰封,让它们一行行一列列整齐地排在书架上。而我,俨然成了司令员。
偶尔我会上“豆瓣”,浏览一下豆友们在读什么书。有一回,看到一条语录:“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我想我也是这样的,买得多,读得慢。然而,这样的买和读,也有意义。
书买来后,在上架的几天内,我总要抽出时间对所有书作一个概览,读一下序言,看看目录,再择一两个章节试试。特别上眼的,就展开阅读旅程;不上眼的,则还回书架择日再读。
农谚说,“谁也不知道哪块云彩会有雨”,今天你读的,指不定哪一天会有用,然而你得学会“积”云,云积得厚了,就不愁不下雨了。
这些读书经验在教学中真能用得上。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中要求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教参上说:“给”是奉献,是牺牲,“拿”是索取,是获得;奉献是伟大的,所以,“给”永远比“拿”愉快。把“给”解释为放弃、被别人拿走东西或者做出牺牲,以此判断“给”是美德,不但空洞,而且几乎无法说服人。我喜欢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的创造性理解:“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通过“给”,我体验到了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了生命力活跃的欢乐,我会因见证了自己的力量、自己的生气勃勃而欣喜万分。
事实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这个话题时,当他们绕在“牺牲”和“付出”里出不来时,听我侃侃而谈弗洛姆,我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心是豁然开朗的。
有一回,我读崔岱远先生的《读罢西游不成精》,里面有一段话,“《西游记》师徒四人组成了一个优秀团队:唐僧是稳健派领导,孙悟空是技术骨干,猪八戒是剂型人士,沙和尚和白龙马是踏实型服务员工——团队所必需的要素全都占全了。”我在这段话下作了标记,表示很有意思。后来,我上《西游记》的读书交流课,设计了一个话题“我的西游我的团”,完全得益于这一章节的阅读,我问孩子们:假如让你组建你的“西游取经团队”,你会让《西游记》中的哪些人同去?为什么?
还有一回,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创建文明城市,吴江电视台要做一档节目“中华经典诵”。教育局长交代:你来做一个,时间只有3天。我忽然想起前不久朋友送我王开岭的《古典之殇》,里面有一章节讲的是《登高》,正应了眼下的“重阳节”。以此为蓝本,我巴拉巴拉就开讲了。事后,有人看了节目说,张老师,你好有才啊。我只能捂着嘴笑——这条路分明是王开岭踏出来的,我不过顺着走而已。
母亲节手抄报内容诗歌篇5
【范文一】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根据教育局的统一要求,我校开展了以“月到中秋分外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中秋情浓意更浓”为主线,全力突出中秋节的“团圆、和谐”的节日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准备充分。
学校根据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制定了以“月到中秋分外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方案,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的来历、民间风俗、经典诗词以及新中国成立x周年、改革开放x年来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利用班晨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全体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爱家乡。
二、活动丰富多彩。
1、开展了“迎中秋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活动。(9月29日)各班师生精心准备,以诵读传统经典诗句,齐唱名谣的方式来欢庆中秋佳节,诵读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在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秋习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开展“祖国万岁”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9月24日升旗仪式上)班班共唱节日歌,同学们感受到浓浓的中秋文化氛围,用歌声抒发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3、开展“写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9月29日)通过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4、举办迎国庆、中秋征文、手抄报展和“喜庆祖国六十三华诞”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全校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书查阅等途径,搜集有关国庆、中秋节的资料制作手抄报和黑板报,由学校择优张贴宣在传橱窗供同学间交流学习。(假期作业,10月8日评比)
5、“争做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好学生”诗歌朗诵比赛。中秋国庆长假之后,少先队组织3—6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争做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好学生”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各班通过诗朗诵的形式,表达了自己争做五讲四美三热爱好学生的决心。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的中秋节知识、习俗,还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使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承。
【范文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根据上级文明办有关要求,中秋节期间社区认真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和群众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真对待传统节日、由衷喜爱传统节日,传承节日文化。
一、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将开展好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位置。召开专题会议对本次活动作出部署,并制定活动方案。
二、宣传引导有力。社区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利用社区网站、宣传栏等大力营造节日气氛,扩大了传统节日的社会影响,使“我们的节日”更加深入人心。
三、活动丰富多彩。一是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题,积极开展慰问活动。在居家养老服务站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一桌丰盛的团圆饭,与他们共度中秋,
在倡导互助、和谐中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二是开展中秋经典诵读活动。邀请20多位中小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中秋诗文朗诵会等活动,组织青少年诵读、吟诵中华经典,承文化传统、颂和谐中华,充分展示中华民族四海同源、振兴中华的精神风貌;三是组织中秋文艺活动。社区利用老年活动中心举办中秋节闽剧汇演活动,让人们亲身体验中秋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是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活动,丰富了居民群众文化生活,在群众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大大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热情。
【范文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名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20xx年中秋节期间,长城社区举办了“中秋联谊会”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干部、***员、群众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真对待传统节日、由衷喜爱传统节日,传承节日文化。通过活动,使社区广大市民度过了一个安全健康的中秋佳节。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长城社区领导对此次联谊会活动开展提出明确要求。把开展好“中秋联谊会”作为贯彻落实***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
二、认真制定工作方案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人民群众家人团聚的节日。如何让社区居民过上一个平安的节日,引导和推动全社区文明过节,健康过节、安全过节,是我们社区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社区按照红牌楼街道有关中秋节活动的工作安排,认真制定了中秋节活动方案,精心策划,科学分工,确保了此次“中秋联谊会”有序开展。
三、“中秋联谊会”丰富多彩
参加此次联谊会的是长城公司员工和长城社区委员会工作人员共计300多人。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举行此次联谊会就是为了引导人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情感。在联谊会中,还举行了中秋送问候活动,给他们送去了***的温暖和社区祝愿,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节日的温暖,过上了一个丰富的中秋佳节。通过引领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活动,让小家与大家架构亲情,连接纽带,为构建社区和谐文明创造良机。
母亲节手抄报内容诗歌篇6
看着同学们将一些信件寄出,好像看到一封封薄薄的信封承载着最深重的情意驶向养育他们的母亲手中一样欣慰。再看一份份富有创意的的手抄报,我们看出的是每个母亲的谆谆教诲,欣赏着一张张精致的贺卡时,我们体会到的是游子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在评比时,我们经常在挣扎犹豫,那一份份深情是无法用一等奖、二等奖来评定的。我们只能以庸俗的眼光将它们挑选出一些展示,我们展示的不是作品本生而是它们背后母与子的故事。
本次活动的总体效果较好,活动中吸引了不少学生,活动参与人员热情很高,还有部分老师参与进来,经过全体组织人员的共同努力,母亲节活动开展顺利。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从个人到学校都有不小的收获。就个人而言,培养了我们的组织能力以及和同学们相互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就学校而言,我们全体师生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时,更是体会到了团结的重要性,还有团队合作的各取所长,相信我们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协作的更好,这也可以为以后的活动积累不少经验。
同时本次活动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
由于准备时间仓促,活动形式不够多样化,所以在此基础上。 我们可以在以后类似的活动提前做些准备,进行多维度的思考,使活动更加绚丽多彩,吸引同学。
总之,这次活动虽然组织不是很娴熟,但这也丝毫不影响上寨中学的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表达爱意的心愿,更让那些羞于在自己母亲面前表达爱意的同学有了一个方式。本次活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活动目的。
校园母亲节活动总结怎么写【二】今年5月xx日是母亲节,我们学校借此机会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次"报恩父母,奋发***强"的系列教育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活动总结:
一、字里行间表真情。
开展了给妈妈写一封信的活动,教育学生牢记父母恩情,感谢父母的辛劳养育,表达自己的成长之意。
二、亲手制作献祝福。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制作贺卡,融入浓浓深情。在活动中,教育学生懂得感恩。
三、亲情档案藏心底。
要求每个孩子制作亲情档案,了解家人的生日、爱好、特殊的日子等,把爱家人的心化为具体的行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才发现,自己的生日等重要的日子和自己的饮食习惯、喜好等,父母很了解,可自己却不了解自己的父母,在对比中深化孩子的爱心、孝心、感恩心。
四、主题班会忆母恩。
利用班会形式教育孩子理解妈妈的辛苦。
五、唱歌曲,念恩情。
在五月份我班制定了唱歌颂母亲的歌的计划,每周一歌有:《母亲》、《妈妈的吻》、《摇篮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六、制作手抄报活动。
同学们精心制作手抄报,集文字与绘画于一体,用***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现孩子们对母亲的爱。
七、化为行动共和谐。
要求孩子们为妈妈或社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记录经过,写下感想。在做的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体会到小区清洁工人的辛劳,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这次活动不仅营造了孩子们共同"感恩母亲,体验亲情,传承美德"的良好氛围,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增强了爱家、爱父母、爱生活的感情。
校园母亲节活动总结怎么写【三】母亲节来临之际,为促使学生理解母亲,体谅母亲,感激母亲,我班认真开展“感恩母亲”的主题班会,学生做主持,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本次班会的活动形式有欣赏音乐、朗诵诗歌、畅谈心里话、大合唱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配合,认真对待,投入感情。我给他们深情讲述了妈妈孕育孩子的艰难过程,孩子们深受感动,自由发言环节孩子们几乎都是流着泪倾诉交流的的。通过这一堂主题班会课,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并在过程中受到感动,理解亲情的内涵。
随着主题班会的落幕,我的感触良多。的确,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真诚的爱。多年来,我们得到了母亲诸多的关怀及爱护,要说报答的话,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但我们一定要体谅母亲的辛劳,学会关爱母亲、体贴母亲。平时,我们一定要记住妈妈的叮咛,在学校里尊师勤学,长知识、长才干,让妈妈放心!在家里,我们要习惯于向妈妈说一声“谢谢”,力所能及帮妈妈干一点家务,那怕是做一顿饭,洗一件衣服,酷暑中煽一煽扇子,寒冬中织一件毛衣……都能代表我们拳拳的孝心,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同学们,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大家学会感谢母亲、关爱母亲,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在母亲节这一天才要特别去关心母亲,365天里,每一天都要感谢母亲、关爱母亲,因为关心母亲的是不放假的。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也祝福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校园母亲节活动总结怎么写【四】每年五月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为庆祝母亲节的到来,综合学院经管部团总支特此在三四餐前举行了以“康乃馨的祝福”为主题的爱心选歌活动,来表达子女对母亲的深深祝福。
活动刚刚开始,同学们 纷纷将自己手中的爱心卡贴在自己最喜欢的关于“母亲”的歌曲下面,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其中贴满全系同学对母亲祝福的纸鹤及卡片的宣传板报得到众多同学的驻足欣赏,在场同学被浓厚的气氛所感染着,都纷纷用爱心卡来表达对母亲无私的爱的感激之情及对母亲深深的祝福。
“母亲”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字眼,对待母亲无私的爱我们应心怀感恩,本次活动使参与的同学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经过同学们的评选最终选出得票最多的歌曲是《听妈妈的话》,此曲随后就在在校园进行了广播,让歌声传递我们对妈妈的爱!
本次活动面向全院同学,形式新颍,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参与与支持,也是远离家乡的滨海学子即使不能在家陪妈妈过节,也依然能够在感恩的气氛中为母亲送去最温馨的祝福,提高了广大团员的知恩感恩的意识,意义深远。
校园母亲节活动总结怎么写【五】5月8日,是今年的母亲节,当天,xx大学团委宣传部举办了以“说说心里话”为主题的母亲节系列活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母亲的爱与思念。
离家万里,网传情丝
活动前期,宣传部的志愿者们利用微博,空间等媒体平台公开召集对母亲的话。母亲节当天一早,xx大学各大小微博便被同学们献给母亲的祝福填的满满当当,几行感谢的文字配上与母亲的合影,沧桑与纯真两张明媚的笑脸交织在一起,令人动容。qq空间里,类似的祝福也不在少数,回忆着从“记忆中的小脚丫”到如今长大成才的我们,形形色色不同的留言和照片也都传递着同样的幸福,凝聚着共同的愿望,倾诉着相同的话语:妈妈,您辛苦你了!妈妈,我们爱您!
骨肉深情,难以忘怀
活动期间,笔者采访到几位同学,讲述自己从小到大对母亲无法忘怀的情感。
“母亲寸步不离地待在我身边有整整20年,如今算算,一年能和她共同生活的时光却只有短短两个月不到。母亲爱喝茶,寒假回家时,特意给母亲买了xx的黑茶,她非常开心,喝完茶后还把包装袋保存起来,经常拿出来和同事、邻居说起,夸我懂事。越是这样,我越是愧疚,妈妈为我做了那么多,我做的不值一提的小事却被妈妈记在心里。将来,我一定努力赚钱给妈妈买更多更好的东西。”设计与艺术学院的一位同学如是说。
室友xx同学回忆:“高中的时候,在母亲节为母亲洗脚。我现在还记得母亲脚底厚厚的茧子和有些变形的脚指。洗完脚后,我和母亲说:妈,母亲节快乐。母亲一下子抱住了我。其实,这只是儿女表达恩情的一种方式,然而对母亲来说却格外珍贵。”
鸿雁传情,致美丽的你
母亲节手抄报内容诗歌篇7
一、 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组织大量的实践活动:春浇水、夏拔草、秋扫落叶、冬铲雪、清洁区保洁……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王珂同学在《柿子园遭遇》中写道:“……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拔河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各抒己见,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素材。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行动中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劳,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 “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自己都为他们描述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差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感情。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母亲节手抄报内容诗歌篇8
[关键词]古诗新唱;诗配画;韵律操
[中***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6-0047-02
[作者简介]苏晓玲(1978―),女,广东惠州 人,本科,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小学白鹭湖分校教师,小学高级。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知识广泛,内容丰富,它不仅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人文性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小学生从小诵读古典诗文,接受高品位的文化熏陶,对其语文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加强和重视古诗文的教学,不仅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时代的要求。
一、“古诗新唱”,唱得响亮
用唱来学习古诗并不是什么创新,诗本身就是可以唱的,用唱这个办法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感。“古诗新唱”的音乐旋律普遍较为活泼,这种风格易于为儿童所接受。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在短时间内把一首古诗背下来,这种学习模式与游戏相似。
经过三年的古诗文学习,我班的学生已经能唱几十首古诗。“古诗新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古诗教学方式。同时,笔者还将“古诗新唱”放入班级博客,与家长互动。在我们的班级博客音乐盒中,笔者会将学生新学的古诗传到上面,让浏览博客的人都能欣赏。笔者与学生约定:如果爸爸妈妈也有人学会唱我们新学的古诗,你将会得到我们的奖励一份。这促进了学生跟家长的合作,有利于亲子阅读的开展,同时也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感情。
另外,笔者利用校广播站播放古诗歌曲。“古诗新唱”共收集古诗160首,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古诗新唱”的气氛充满整个校园,无论上学还是放学,学生都能伴随着轻松、活泼的旋律唱上几句古诗。“古诗新唱”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古诗新唱”的教学模式让学习更丰富多彩。
二、古诗配画,畅享意境
古人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诗与画的关系。我们在教学古诗过程中,均会涉及诗人创作该首古诗的意境。另外,古诗表达的往往就是人的所见、所想、所听、所闻:有的是对大自然的感受,有的是对四季景色的描写,有的是对田园生活的感悟……这些都为古诗配画提供了可能。
古诗配画就是让学生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及***片,运用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勾画出诗人在作诗时的情境。一笔、一抹、一画,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到丰富。
为了画好每一首诗,学生更加关注每首诗的含义,他们非常注意诗中展现的每个意象,非常尽力地去体验诗人的情感,以便能够在自己的画中表现出这些内容。这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诗中有画”的道理。如《小池》的配画是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春日》的配画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光无限,景色的秀丽;《赠汪伦》的配画,体现了汪伦与李白的深厚友情;《古朗月行》的配画,是作者儿童时期对月亮稚嫩而美好的认识……
“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古诗配画可以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
三、古诗与舞蹈、律操相结合,让古诗学习健康舞动起来
古诗是一种诵读的文艺作品,很多经典诗都形象生动、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既押韵,又讲究平仄,朗诵时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小学生生性好动,“古诗韵律操”能帮助小学生增强语感,加强记忆,净化心灵。
(一)趣味古诗韵律操
古诗词的诵读讲究韵律,节奏感极强,尤其是格律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节奏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之感。在教学《三字经》时除了可以进行简单的拍手朗读外,还可以结合体育韵律操自编简单的动作,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做操:
人之初,性本善。(双手胸前拍三下,然后高举过头顶后合拢)
性相近,习相远。(双手胸前拍一下后伸出右手,双手胸前拍一下后伸出左手)
苟不教,性乃迁。(双手分别在身体的左侧和右侧各拍三下)
教之道,贵以专。(双手分别在左右肩旁各拍三下)
昔孟母,择邻处。(迈出弓箭步双手伸直拍六下)
子不学,断机杼。(双手在身体左右侧轮流拍一下,连续三次)
另外,我们还尝试将几首古诗放在一起背诵,作为眼睛保健操的节拍。简简单单的动作,既锻炼了身体又巩固了古诗的学习,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古诗与舞蹈相结合
充满韵味的古诗与优美的舞蹈和谐地融为一体,被学生精彩演绎,带给我们每一个人感动与惊喜。我们的古诗舞蹈《春晓》,就是学生自行编排,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的,并在我校举行的科技艺术节中大放光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了祖先的智慧和情怀,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知识,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四、书法、手抄报,让古诗文学习的成果跃然纸上
(一)开展书法比赛
为了增强学生写规范字、用规范字的意识,传承传统文化,让广大青少年在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中启迪心志、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营造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以及响应“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教育活动的号召,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古诗文书法比赛活动。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说书法比赛增强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也不断得到增强。
(二)手抄报丰厚了文化底蕴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并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古诗文前后,运用各种手段,如上网、查找书籍等去了解作者和诗的创作背景,并制作成手抄报。学生手抄报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古诗文赏析、诗配画、自创小诗,还有作者的作品介绍等。办报、展报、赏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创新、写作等综合能力,让他们领略到了中华古诗的博大精深,获得了美的享受。
***1 学生手抄报作品
此外,我们还做了许多尝试,如课文剧表演赛、“闯进古诗园”主题队会、故事对抗赛等,不管哪种形式、哪个教学环节,均旨在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让古诗教学更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母亲节手抄报内容诗歌篇9
一、把握活动教学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语文活动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并不是随意而盲目的,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与设计原则,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之中,并从中获得知识,得到技能训练,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注意活动教学的语文性、目的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把握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语文素养,强化其语文技能,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现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语文学习活动时,教师应把握活动的目的,注意活动的开展方式,以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实现活动目标。
如开展“我爱文学”的学习活动,其教学目标主要如下: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畅游文学宝库,体会文学的魅力;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③提高学生的文学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活动方式与要求:①在一星期之内阅读两本书,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另外一本则让学生自主选择;②分组开展文学创作,形式不限。如小课本剧、小散文、诗歌等;③围绕“我爱文学”的主题进行交流讨论;④根据“我爱文学”的活动主题编写文学手抄报。在这一活动中,需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实践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第二,注意活动教学的趣味性、多样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设计丰富的活动内容与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如在学习《端午日》后,教师可设计摹写活动:文中捉鸭子的场面虽然是略写,但也独具特色,请你们运用虚实相生法,以“兵士们将30只绿头长颈的大雄鸭放进河里”为开头,试着写段场面描写。要求:①描绘水中***民捉鸭子的动作、岸上观众的情况;②对描绘的这些场面你有何联想?(150字左右)当同学们基本完成后,语文教师可请几位同学交流所写片段,亦或收集当地某个节日的重要习俗,下次课集体交流。此外,还有如成语接龙、基础知识竞赛、读书会、参观访问、模拟表演等,这些都是常见的语文活动形式,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三,注意活动教学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在初中语文活动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指导者。因此,在设计语文学习活动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活动的灵活性与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不管是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活动过程的开展,均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开展“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会”。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创造精神。
二、把握活动开展的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语文活动教学中,教师既要遵循教学原则,也要注意活动开展的措施与策略,以实现活动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一,把握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是主要阵地,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设计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课前几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序号依次自由讲话或表演,不限定内容和形式,既可以是演讲、背诵诗歌或名言警句,也可以讲成语故事或分角色表演等;既可以是个体展示,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本次未上台的学生,则等待下次机会。这样,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自我展示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敢于展现自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讨论环节,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话题,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或焦点,展开交流和讨论。
如在教学《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可设计“体验反思,报答母亲”的讨论环节:①当我们面对母亲日益疲惫的心灵、日益憔悴的身影时,你可曾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些人正在远离母亲、***母亲。对此,你可曾想过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②我们校园中正在开展以“孝敬父母,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活动,然而有些同学仍不以为然,对此谈谈你的意见或建议。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结合课文的写作手法来模仿写作,以巩固知识。
母亲节手抄报内容诗歌篇1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作家都给予了特别关注,作家们或捐款捐物,或到现场采访,或发表诗文作品表达关爱之情和歌颂英雄事迹。地震后援笔疾书的也包括了许多台湾的作家和诗人。如台湾作家杨明撰写了《写在地震发生后》一文,刊于2008年5月16日的台湾《联合报》上,文章最后写道:“对四川人而言,虽然追求安逸的生活,他们可不会因此害怕灾难……巨大的伤害已无可避免的发生了,四川人的勇敢坚毅将再度拿回安逸的生活。九年前,我在经历‘9.21’地震的台湾人身上看见让人骄傲的善良与勇气,如今在四川人身上同样显现。”2008年5月17日《联合报》刊出小说家衣若芬的散文《打电话到成都》,2008年5月18日又刊出创世纪诗社严忠***的《举手发问的七十二小时后》,拟仿一位地震发生时在课堂上遭遇不幸的学生的口吻,充满了悲悯之情。此外,还有2008年5月26日“联副”上的木焱的诗作《震川魂》等。同样发表于《联合报》,同时也为网友广为流传的还有著名小说家张大春的七古诗《川震咒》,其中描写地震的突发和为害:“离乱忽从家宅萌,破卵黉宫弹指倾。啼呼犹未出绛帐,千里震电传心惊”:写父母关爱下一代:“爷娘脊颅抗千钧,岂令儿孥残息断”;也写四方人士的慷慨相助:“百川沸泣疑神悔,教向生灵学有情。十方闹热解囊遍,重睹慈悲筑崇城”;最后更表白了愿意自我牺牲以换取更年轻一辈生命延续的悲天悯人的精神:“尔若有知降惩艾,放吟之人任仔肩。碎我万千劫中眼耳鼻舌身名意,换取一个孩儿泥下三尺半握拳”。
刊于2008年6月13日《联合报》上台湾农运诗人詹澈的《我去过你家――给四川地震后资阳及山区农民协会的朋友》,堪称最为感人的作品之一。曾率领12万台湾农民向执***当局游行抗议的诗人,怀抱着用亲身经历帮助祖国内地农民脱贫解困的良好愿望,几年前就来到四川农村,当诗人得知地震的消息后,反复问询:“我农民的兄弟姊妹啊你们都还在吗?”“大水牛小黄狗黑猫白猫都还在吗?”“以佛菩萨和经书为名的村庄还安好吗?”诗人在诗的结尾写道:“我记得的你们的手温与力道/会把塌陷的田埂再填实……很快的我会再去看你和你们的家园”。有网友表示:“这是震灾后最让我感动的文字”。
除了报纸外,一些杂志刊物也纷纷推出相关专辑。2008年7月出版的《幼狮文艺》第655期推出汶川地震专辑,刊登了大陆作家谭小乔的《孩子快跑――写于梁平实地采访》、诗人千岛的《野草莓――首先为地震灾区的同胞祈福》;并报道幼狮公司与四川天地出版社合作,仅用三天时间推出《震后儿童心理救助手册》简体字版,将台湾的爱与支持,免费送进灾区,让这些提供心灵抚慰和心理健康重建的***书,陪伴这些孩子走过地震伤痛。
悲悯、抗灾和民族精神:震灾诗歌的三大主题
2008年6月出版的《海鸥诗刊》第38期辟有“海鸥诗廊:四川震灾专辑”,刊登了马骢、朱朗、麦穗、洪海、秦岳等诗人作品。最大规模的震灾专辑则非《葡萄园诗刊》莫属,其2008年秋季号共刊出了35位作者的数十首诗作,其湾诗人和大陆诗人几分秋色。从这两个诗刊的震灾专辑中,可以总结两岸作品各有侧重的若干主题。
首先是描写灾害发生的严重情形,作者充满了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产生的悲悯情怀。这类描写较多出现于台湾诗人笔下。如葡萄园诗社社长金筑的《断层上的悲情》写道:地震使“无辜的生命因此进入漫漫长夜……这是二十一世纪的人间炼狱”。诗人最后归结为以“爱”来弥平创伤,创造未来。乾坤诗社老诗人傅予的诗作《刍狗》表达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另一位台湾诗人许运超的《我心同悲》也具有相同的旨趣,这些诗作都不是单纯的展示灾情,渲染苦难,而是表露了面对天地无常的恻隐不忍之情。
灾难到来时,中国人民同心协力与其展开勇敢的搏斗。这成为震灾题材诗作的第二大主题。台北诗人雪飞形象地称这场搏斗为《生与死的拔河》:“这场生死的拔河/没有公正的上帝来裁判/只有死神一步步威逼”,经过这场生死的拔河,人性的光辉已充分发挥。除了人的求生本能和希望外,“爱”的力量在抗灾中彰显其更为巨大的作用。马骢《声音救了我――记四川地震一对情侣的故事》,拟为废墟下一位女子的口吻:“……黑潮就要淹没头顶时/我听到了一种声音//仿佛是我爱人的声音……”。麦穗《妈妈为你点盏灯》写一位母亲,用鲜血斑斑的双手挖掘废墟,要救出孩子;虽然时间飞逝,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但她仍不放弃,母亲对孩子无法割舍的爱,感人心怀。
两岸同属一家,大陆同胞的苦难,台湾同胞也感同身受。在地震灾难中,台湾同胞并未缺席,这成为大陆和台湾作者的共识。子青《川灾真情(外二首)》中的《祝福》写道:“千里之外/睡醒的地牛狠狠地翻了一下身/竟让南投与四川的伤心故事/如此地相同……”《绝不放手》则写道:“……四川,你要撑着/海峡把我们分隔六十年/却无法阻断汩汩的感情……”前一首诗,点明了台湾作为地震多发区,也曾有过强烈地震,这使台湾同胞产生了特别的同情之心,而南投与四川相同的伤心故事引起了惺惺相惜之意,不仅因都是特大的震灾,还因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人的家乡,长江和海峡的水是相通的。后一首诗更指出,六十年的分隔,并无法阻断两岸骨肉同胞之情,“四川,你要撑着”,乃台湾同胞发自肺腑的呼声。
震灾题材诗歌的第三大主题,乃彰扬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将之升华为中华民族整体的不屈精神和意志。大陆作者万嵩《一曲圣歌――献给裘樟荣、赵德琴夫妇》写一双在地震中遇难的双胞胎父母以巨大勇气,将孩子的骨灰捐出,由艺术家雕刻成一朵纪念汶川灾难的“生命之花”,使死去的孩子以另一种方式永生。教师谭千秋更为诗人们争相咏颂,孙贵重的《致一位英雄教师》、浦君之的《一个姿势》、朱爱东的《写下你的名字――祭奠谭千秋》等作品,都以不同的形式赞颂英雄。诗人们同样看到了“多难兴邦”:地震某种意义上可成为提升民族承受苦难的能力,促进民族在灾难中奋起、振兴的契机。回族老诗人木斧的《预言》、诗人兼诗论家古继堂的《抗震英雄谱》、赵龙宝的《孩子呀,别哭》、刘功业的《那一只伸出的手》、洪海的《生命之歌》、王旭东的《信念不倒》、台湾诗人朱朗的《痛志512川北震灾》等诗作也表达了将灾难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立志从痛苦挫折中振起的精神,将抗震救灾提升至高扬全民族不屈和奋斗精神层次。
殊途而同归:海峡两岸震灾诗歌比较
从上述震灾题材诗作中可以看出,台湾诗人较多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不惮于描写灾害惨重情形,并表达出悲悯情怀:他们重视自我的力量,立足于用“爱”来疗伤,希望用人自身的尊严和力量来抵抗灾害。而大陆诗人除了书写生命的尊严和力量之外,也注重于对集体的力量书写,如描写***和***、和全国人民紧急动员,同心协力或描写抗灾中涌现的英雄事迹,并将之升华为在磨难中追求民族振兴的精神。两岸诗人写同一件事情,却有不同的表现风格。或者说,同一件事情感动了生活于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用各自的风格,写出了共同的心声,可说是殊途而同归。
台湾诗人向明的诗题为《诗无能――给受难的四川乡亲》,是真情实感、真实生活细节的再现:“面对四川那么大的灾难/你们诗人,写一首诗吧!/我说:‘我现正患诗无能。’/远不如把白净稿纸,递给/那位丧子失孙的老奶奶擦眼泪/还不如把我执笔的手/拿起铁锹救出水泥块下的无辜学生……”确实,在如此巨大的灾害面前,诗显得多么的无用!这种“诗无能”的感觉,是多么的真确!对此不少大陆诗人颇有同感。如浦君之《一个姿势》中有“灾难到来之时/任何的语言都是苍白”之语;吕进的诗中也有“我的无力的诗句”之说。然而与台湾诗人认为“诗无能”而转化为实际行动不同,大陆诗人努力以诗句来表彰英雄事迹,弘扬民族精神。
大陆诗人朱兆瑞刊于《葡萄园诗刊》的《写在汶川大地震中(三首)》中《国有忠良》一首,寥寥几句,却掷地有声。俞慧***《***・人民》书写***对受灾民众的深厚关爱及共同的抗灾决心;康静城《这一跳》、布依族诗人毛鹰的《抢救同胞生命》,都同样以救灾的为描写对象。一方有难,八方驰援,普通民众也视同胞的灾难为自己的灾难,全国人民成为灾区人民的坚强后盾。诗人许***《孩子,别哭!》很恰切地说明了全国人民对灾区民众的不忍和牵挂;天惠刚的词作《清平乐・汶川大地震》也写出了举国同悲并伸出援手的情景;浪波的《我们――汶川大地震抗灾感赋》,更强调共同的民族血缘和同甘共苦、并肩奋斗的精神。
据报道,一位母亲牺牲生命保护三个月大的女儿,留下的手机屏幕上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件感人之事为两岸诗人争相书写。大陆诗人屠岸《最美的诗》语言平白而意味深长:“……这位母亲写下了/世界上最美的诗//我愧为诗人,/只做了抄录者。”吴钧陶在《手机上的遗言》中塑造了不向死神低头求乞而是勇敢对抗且取得了部分胜利的母亲形象,并将一位平凡母亲的母爱,提升至整个人类向前行进力量的高度。相较于吴钧陶诗作的阳刚风格,台湾诗人曾美玲《最后的简讯》就显得颇为温婉。这首拟为妈妈口吻的诗,采用有如催眠曲的语调,将母亲对孩子的无比深切的爱意表达出来。诗中有原本很平常而现在却已不可得的、亲自抚养天真活泼孩子长大的幸福梦想,使诗歌读来更感人心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母亲节手抄报内容诗歌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