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的作文篇1
2009年的春节就要来了,过年可是我们小孩最盼望的。家家户户都忙着贴着火红的对联呢!当然,我家也一样的。
春节前,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打扫卫生、买年货、蒸年糕、贴对联。虽然很累,但是心里很高兴。一切准备就绪了,春节悄悄地来了。除夕之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晚会,可开心了。
大年初一早上,我被鞭炮声吵醒了。呀,该起床了,我赶紧穿上妈妈买的新衣服,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爷爷奶奶拜年,祝爷爷奶奶过年好,身体健康,爷爷奶奶高兴极了,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同时也祝愿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然后,我们一起吃了香喷喷的饺子。吃完饺子后,我和爸爸妈妈去邻居家拜年,送去我们的新年祝福。
大年初二开始,我跟着爸爸妈妈走亲访友,大人们在一起互相问候、祝福,有说有笑、我们小孩子们在一起玩各种游戏,气氛很融洽。看到大家脸上写满了笑容,我也很高兴,要是每天都这样的话该多好呀!
大年初二一年级:大年初二
关于过年的作文篇2
一
谁是文徵明的第一个弟子呢?论年纪,也许是陈淳(1483~1544)。文献中多依其字,呼之为陈道复(如文徵明之例)。陈家世代优渥,陈淳更为家族几代以来获有相当功名之人。他较文徵明年轻十三岁,两人相识于各自二十多岁与三十多岁之时,当时文徵明仍于苏州准备科考。现存文徵明作与陈淳的第一首诗成于1504年,次年(1505)亦有诗记两人同席共饮之事。1508年文徵明有《题画寄道复戏需润笔》诗。“润笔”乃是作画或作书所得报酬的美称,这里明目张胆地使用,且强调是“戏索”,可能是故意借着谐谑的语气而淡化其金钱交易的色彩。早于1506年,文徵明便有《江山初霁***》赠与陈淳,题跋描述了这件作品的成画缘由:“适友生陈淳道复至,因以赠之。”1508年时陈淳从文徵明游天平山,归后文徵明有***与诗为记;1511年陈淳伴文徵明赴杨循吉之宴,1513年亦随文徵明游漕湖(传为吴国大夫范蠡所开)。当时的陈淳或许是这群人中年齿较低的,以杨循吉之宴为例,陈淳即在列举的五位宾客里列名最末;然陈淳之名持续出现于文徵明的诗作,这或许说明他们两人的往来主要体现于诗作的唱和,而非散文的书写。这个区别相当重要。他们之间的来往一直持续到1544年陈淳辞世,是年陈淳犹与文徵明乘舟泛于江河,并画松菊请文徵明题识其上。以上诸例皆无法显示陈淳为文徵明之门徒、在师生的人伦关系上地位较卑。据此而观,则他俩的关系似乎可称之为“朋友”;而前例里,文徵明也的确以“吾友”称呼陈淳。然陈淳之诗《新秋扣玉磬山房获观秘笈书画》却使用了弟子对师长所使用的卑逊之辞,例可见于另一信。还有两封文徵明致陈淳之信,行笔无加文饰,简率而直接,且无过度的自我谦抑。第一信如下:
欣赏集别部杂部计四五册,烦检阅。陈湖几时回?病中不承一顾,何耶?壁肃拜道复老弟。
“老弟”一词由“老”与“弟”二字组成,在修辞上属矛盾修饰法,既尊人,又捧自己,借着虚拟的亲属称谓(此乃阶级秩序的基础)表达两人的上下关系。第二信则云:
西斋独坐,有怀道复茂才,辄寄短句。五月廿二日,壁肃拜。元人墨迹卷发还,苏诗装得并附。
“怀”某人虽是作诗的传统,亦可能在情感上含有支配的意味;“关怀”“以保护者、支持者自居而忆及某人”和“思念”等,都包括在这一字的引申义里。将之与信中所提及的“短句”联结(诗作收于《甫田集》中,虽信札并来收录其中),此札可能作于1509年。文徵明之师沈周适于此年辞世,不禁令人联想,文徵明是否因为免去了弟子的身份,便开始以师长自居。至少可以肯定,文徵明所授之业,乃是其自我蕴蓄多年的书画涵养,以及上接元代甚或更早期的文化传承。
而较陈淳还要年少(不消说,这整个世代都比文徵明还要年轻)、经济地位较文家还低的,其作为弟子的辈分就更明确、更无商量的余地了。以年岁来讨论文徵明(之后)较出色的弟子是相当合理的。如王宠无疑是文徵明的弟子,特别是在书艺上;然他同时亦学书于文徵明的友人蔡羽及唐寅,后更娶唐寅的女儿为妻。文徵明早在王宠及其兄王守未弱冠时便已熟知其人,不仅祝其冠礼(于男子15至20岁间举行),更引孟子之典赐其字。《王氏二子字辞》一文备叙其义,论述极详,更记二子之父王清夫央之赐字之由。王清夫以商贾为业,虽居尘市,市声嚣杂,“而能收蓄古器物书画以自趣……视他市人独异也”。据此推测,王清夫也许是以金钱央请文徵明赐字其子,然这并不妨碍日后师生情谊的滋长,特别是文徵明与王宠两人,而文徵明与王守间的往还亦可谓真挚。资料显示,1516年至1518年间,文徵明曾数度过访两兄弟的居所,并与之同游治平寺与惠山:文徵明1516年《治平山寺***》便是记与王宠同游一事,时王宠正闭门准备科考。1523年,文徵明于赴北京途中巧遇王守;王守当时应在进士不第返回乡里的途中。然王守随即于1526年取得功名,自此平步青云,与文徵明仍保持联系。记载中文徵明1543年曾作《仙山***》赠与王守。王守最后官拜中丞,文徵明在一简1553年或1554年的信札中,即以此官衔尊称过往弟子(时文徵明已“八十有四,容发衰变”,见信末署款)。
1510年代,文徵明虽常同时与两兄弟盘桓,间或亦与王宠单独出游,如1522年两人同游虎丘剑池,文徵明并***有一扇志之。之后不久,文徵明于1523年赴北京,王宠送别诗里尽是附从之人或弟子的应尽之谊。诗中虹蜕插剑、黄鹄南飞等雄浑意象,用作送别,自为允当。后文徵明仕途梦断,归返吴中,与王宠之间的情谊因得再续,然此际对于举业与功名的期待却已转移到王宠的身上。文徵明的《松壑飞泉》(1527~1531)便是在这些年间画与王宠的,题云:
余留京师,每忆古松流水之间,神情渺然。丁亥(1527)归老吴中,与履吉(王宠)话之。遂为写此。屡作屡辍,迄今辛卯(1531),凡五易寒暑始就。五日一水,十日一石,不啻百倍矣。是岂区区能事,真不受促迫哉?于此有以见履吉之赏音也。
此***正如石守谦所云,是对乡愁的乡愁,是怀想当年在北京时思念苏州的双重移情。题识里仔细记录了作画的情境,特别是所花费的时间(数以年计),这些特点或可理解成文徵明与王宠间的深厚情谊。同样的模式亦可见于《关山积雪***》。此***为了王宠所作,于1528年开始动笔,作于与王宠同游其少时读书处治平寺归来后,而迟至1532年才完成。这些例子与《仿李营丘寒林***》恰恰相反,因后者清楚点明其人情债如何因赠画而打平、而终结。(我们或可进一步推测:如果较长的成画时间值得一记,是否意味着一般的画作多为短时间内一气呵成?)这无限延长的成画时间或可视为两人交情绵绵不尽的隐喻,而无有尽期地绘制同一幅画也是两人交情无有尽期的写照。这样的关系使他们联名参与了不少计划,如1531年的《袁府君夫妇合葬铭》,夫妇俩是文徵明孙女婿袁梦鲤的祖父母。“铭”由文徵明所作,这通常是由德高望重之人负责,然文中却解释道,其所根据的“行状”乃由王宠所书,王宠是亡者之子袁衮的好友。王宠曾于1527年袁衮之父袁鼒六十寿诞时,召集文徵明的儿子文嘉、侄子文伯仁(1502~1575)、两名弟子陆治和陈道复作画册以祝,文徵明并就***赋诗。在此,庇主(文徵明)一方面促成弟子(王宠)所受托之事,同时也对弟子展现了参与其部分计划的义务。其问的关系绝非只是简单的双边关系,而是经过精密衡量的互惠义务,个人在其间扮演着多重角色,混合了对上的谦顺恭敬与对下的纡尊降贵。
王宠送文徵明赴京后又八年(1531年),轮到文徵明送王宠赴京赶考,故作《停云馆言别***》。相较于早期的《雨余春树***》,此画似乎回复了过去送别***的模式,班宗华(Richard Bamhart)更指出画中人物乃是根据1528年为王德昭所作的扇面,改绘成立轴的形式。不过若将“模式化”视为随意“应付”,认为此画无论对作者或受赠者而言意义都不大,则又太过草率。画里通过服饰、座位安排及两人的相貌(更别说还画出随侍的童仆),清楚描绘出人物的长幼次序。诗里文徵明虽以“白首已无朝市梦”自谓,句中却隐约可嗅出其曾人仕京畿的经历(事实上他不过才致仕归隐四年),至今仍享有前翰林的声望。在他眼里,眼前的年轻人宛若“飞鸿”可直上青云,而这比况亦是王宠功成名就后两人情谊继续延续的担保。在文徵明与王宠的例子上,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两人间的往来具有相当程度的情感投资。科举制度的压力弥漫了整个明代文人文化,不仅是赴试的考生,连那些在他们背后支持、期盼金榜题名的亲友,也都感同身受。1531年《十五夜无客独坐南楼有怀子重(汤珍)履吉(王宠)儿辈时皆在试》一诗便满是忧心。他回想起自己当年独在北京时如何思念其子女,而今依旧怀思,“少年散去衰翁在,独倚南楼到月斜。”
王宠最终落榜的消息想来已经够糟了,然1533年王宠约当40岁即谢世,定然是个更大的打击,文徵明为王宠所作的墓志铭毫不隐藏其情感,起首即言其死讯令人难以置信:“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并盛赞其学问与文采,谓其文名为“三吴之望”,满纸惋惜。文徵明叹道:“自君丱角,即与余游,无时日不见。”其兄王守虽已登进士第,而王宠却每试则斥,即使已受荐人太学,却仍于1510年至1531年间八试不第。虽然如此,其文名日起,从游者亦愈众。其性格明朗高洁,从不语猥俗之言,且谦逊蕴藉,不自矜其才。其少尝学于蔡羽,居洞庭三年,后于石湖读书20载,甚少入城,“遇佳山水,辄忻然忘去”,含醺赋诗。最后,谈到王氏两兄弟间的情谊,为兄的适于此际奉任京职,接着述其家族渊源及王宠前后两任妻子,后一任是唐寅之女。文中只字未提王宠为文徵明的弟子,也未提到令王宠闻名至今的书法造诣。值得注意的是,并没有证据指出王宠与王守曾经考虑过向文徵明学画,这两兄弟是否能作画也是个问题。然而,王宠书道之名源于其能承传(实际上超越了)文徵明的风格;文徵明曾将王献之(344~388)著名的《地黄汤帖》赠与王宠,可见文徵明对王宠的肯定。此帖自15世纪文徵明祖父文洪时便已入藏文家,曾几何时,文徵明将之送与王宠,而于后者去世后流入市面。文徵明死后,其子文彭在1559年又将此帖买回文家。此例中,文徵明不再是受赠人,而是赠与者,送的更是无论就任何角度而言都称得上无价之宝的礼。这等重礼,也只有够分量的庇主才送得起,其“恩”之重,无可回报,却带给受赠者无尽的人情义务,必得尽力服其劳,至死方休。
王宠最为人熟悉的恐怕是他作为文徵明弟子的身份,而非重要的画家;明代时他以诗作著称于世,今日却以书法闻名。要理解当时复杂的赞助关系,也可从汤珍的身上一窥。汤珍是王宠的好友,和后者一样,虽不特别以画艺著称,文徵明却屡屡提及。将汤珍置于弟子或附从之人的范畴下讨论,乍看之下有些不合理,因为他算是文徵明二子文彭、文嘉的老师。然而,选择汤珍来教导自己的儿子,本身就是一种赞助行为,且无疑将文、汤两人绾结在长远的关系里,背负着对彼此的人情义务。这是最有可能的解释。文徵明早在1512年便已认识汤珍,较他赴京任职整整要早了十年,时其长子年当23,次子则11岁。这一年里,文徵明便写了三首诗给汤珍,过访其家,并与之同游。1514年他俩过从甚密,曾同游竹堂寺,文徵明因而作《疏林茆屋***》;1515年,文徵明有诗“怀”汤珍与王守、王宠两兄弟,他们更于1518年同游惠山。事实上,汤珍是文徵明诗作最频繁的酬赠者之一,无论是在文徵明赴京前或去京后。1528年2月,两人同游玄墓山,汤珍索画,文徵明漫笔成之;一个月后文徵明为性空上人作画,时汤珍亦在场观看。文徵明白16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间有许多诗作,内容不外乎是“怀”汤珍,或是过访汤珍。虽然汤珍确切的生卒年不详,至少于1548年时仍在世,与文徵明、钱同爱及文徵明的外甥陆之箕于善权吴氏家同观南宋画家赵伯驹的《春山楼台***》。现存唯一一封文徵明写给汤珍的信札,与无锡华氏和某邹氏两家联姻之事有关;文徵明似是要汤珍赶紧促成此事。
二
除了王宠与汤珍外,文徵明大部分的门徒或弟子都以善绘而闻名,是组成“吴派”的画家成员。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与文徵明的关系都是等同的,他们各自的出身背景亦大相径庭。我们已见到陈道复出身官宦世家,王宠之父则是名商贾。至于王榖祥虽被视为传承文派画风的门徒,本身却是1529年的进士(但并未开启辉煌灿烂的前程)。他们的往来似乎亦始于此际,至少可以确定文徵明赴京前罕有两人往还的记录。文徵明似在1528年有诗赠王榖祥,至少1534年的画跋是这么说的,当时王榖祥带着诗作来拜访文徵明,文徵明便绘此***赠之。1538年,王榖祥得到一本文徵明的《画竹册》,其上的长跋细述作画的情境:
夏日燕坐停云,适禄之(王榖祥)过访。谈及画竹,因历数古名流,如与可(文同,1018~1079年)东坡(苏轼)定之辈,指不能尽屈。予俱醉心而未能逮万一。闲窗无事,每喜摹仿,禄之遂捡案头素册,命予涂抹。予因想像古人笔意,漫作数种。昔云林(倪瓒)云:“画竹聊写胸中逸气,不必辨其似与非。”余此册即他人视为麻与芦。亦所不较。第不知禄之视为何如耳。
江兆申认为王榖祥于1534年起向文徵明学画,并以为此册乃文徵明的课徒画稿,展示一些经典的画竹手法,以供学生临摹。然而,从语气上看来却像是件委托之作,因为似是王榖祥“命”文徵明而作。在文徵明所谓的弟子里,王榖祥无疑是特别的,因他受文徵明题赠的作品似乎相当多,各种风格都有。如《林榭煎茶***》与《兰石***》,两者都未纪年,且都题赠“禄之”,前者是“细文”风格,后者则是后世评论家口中的“粗文”手法。1540年,文徵明与王榖祥游石湖,于行中绘一《赤壁***》,现已无存;1542年,两人又故地重游,归来亦有画作赠王榖祥。次年,王榖祥带着沈周几十年前手书之《落花诗》来见文徵明,文徵明便为之作画以配沈周的书作。1545年,文徵明着手为王榖祥绘制《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画跋云至1552年才成,其时间之长恐怕亦是刻意而为。又次年,文徵明为王榖祥作《辋川***卷》,辋川为唐代诗人王维(701~761)的隐居地,由王榖祥书诗。1550年,文徵明又有画赠王榖祥,以之配王家所藏的赵孟頫画作;赵孟頫乃文徵明所推崇的元代艺术大家之一。同年王榖祥则在文徵明所绘、已有多人题咏的《古柏***》上再添一跋。此等弟子兼庇主的情况可由文徵明写给王榖祥的三封信札得到印证。第一信文徵明因未遇王榖祥来访而致歉,当时他正好患病,而妻子忽有不虞之疾;第二信(前文已引用)则感谢王榖祥赠送“珍饷”;第三信则邀之出游:“早往早归,千万不外。”此外,文徵明对王榖祥的家人亦有作为,更证明上述文、王两人的关系。1539年,文徵明为王榖祥的侄女作墓志铭,而文徵明与亡者间亦有微薄的关系,因为该妇之弟与文家联姻。由于明代上层社会的妇女在婚后并未断绝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故文徵明通篇广征其叔王榖祥之语以颂亡者美德,引其言曰:“世之妇女,贤者不必能,能者不必贤。若令人之事,虽传记所载,何以加诸?是宜铭。”最后,王榖祥的堂兄,名医王闻亦曾获文徵明之作。根据1508年文徵明为其所作之别号画《存菊***》的题跋,可知这是文徵明的早期作品,且文徵明可能便是通过这层关系而认识王榖祥(生于1501)。文徵明亦曾为王闻书《金刚经》。由是可知,文、王两人的关系多半呈现在文徵明为王榖祥所做的事上,如为王榖祥或其家人(至少一位)作画;若只根据文徵明自己的文字,将很难得知两人间的真正关系。
类似这种既是弟子又是庇主的情况亦可见于陆师道(1511~1574)之例。文徵明自谓“少游学官”时与其父陆廷玉相交(事可见文徵明为陆廷玉妻子即陆师道之母60大寿所作之《贤母颂》),故在陆师道少年时便已识之。此文未纪年,然必作于1538年后,因文中提及陆师道中试之事,文徵明更谓陆师道“命”之作此文。两人往来的更早事证亦可见于文徵明分别于1530年(1532年重题此画)与1531年时为陆师道所作之画。至1545年,有一跋云两人同阅一书学著作,足知其关系不断,然陆师道至外地赴任官职时可能或多或少有所中断。陆师道本人则于1550年时题文徵明《古柏***》;其弟陆安道亦然,文徵明曾有大行书游天平山诗卷赠之。时文徵明过访其斋“云卧堂”。现存有六封信可帮助我们更了解这些零星的事实。第一信谢其赠礼,述其无以为报之情,并以几本书赠之(文氏家族的出版品?)。第二信则邀陆师道把酒一叙,并出示小诗几首。第三信则言自己伤势已渐恢复,却夜卧不佳,除感陆师道之好意,又送他一本书。下一封信则谢其过访,称此为“浮生半日之乐”,并邀之再来,更以数书赠之,其中包括画学著作《铁网珊瑚》。第五信则言:
昨扇因忙中写误,不可用。今别买一扇具上,请重书原倡以寄。老衰谬妄,勿以为渎也。徵明奉白子传先生侍史。
这扇面是陆师道所托且为之所作,抑或陆师道乃文徵明诗书画作的掮客,受他人之托而奔走?前一种解释可由第六信得到佐证,信里明确点出陆师道请文徵明为之作书。因此,将王榖祥与陆师道归为同类是相当合理的,他们一方面视文徵明为师,同时又处于可以令文徵明为之作书作画的地位,而这些作品不见得都能选人文徵明欲“公诸于世”的文集里。这并不是要挑战过去将王榖祥与陆师道当做文徵明门徒的看法,因为这层关系确实也是陆师道之子陆士仁日后以伪作文徵明书画作品而闻名的原因。此处的看法只是在指出这层师生关系的弹性与不固定性。弟子,就像朋友一样,也分好几种。
这些弟子中还有一类是与文家有婚姻关系的。如王榖祥的侄子便与文家人结亲;另一个被视为文徵明弟子的彭年,亦将一女嫁与文徵明之孙文腓。除了许多写赠或提及彭年的诗作外,现存还有14封信札,可窥见文徵明与彭年问的亲厚关系。这些短笺多以随意的笔调写成,不若写与长辈或高位者的谨敬,其中有不少邀约彭年的内容:邀之舟行至虎丘一游,邀之聚会,邀之速来一叙(因“儿辈旦夕出门,幸勿失此谈笑也”),邀之来家共赏新入藏的坡书帖并留下来便饭,邀之同游徐氏园亭,邀之同游石湖等。有一信邀之过小斋茶话,谓有小事相烦,让我们禁不住怀疑彭年是否总是为其师奔走效力,然更深入的细节则不得而知。有几封信感谢彭年所赠之礼,多以泛泛的“珍馈”一词称之,只有一例言明其礼为竹笋与鱼。其中有一谢札提及两人共同的朋友陆师道,言其病仍未解,甚为忧心,以及文徵明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有一笺称许彭年的“新诗妙丽,足追大历(766~779)以前风度”,大历以前的唐诗风格正是文徵明及其他人所欲复古的典范,信末更邀之同赴一约。还有一信谓文徵明将过访以致祭于彭年父亲的灵前;此信当与1541年彭年再葬其父之事有关,因其父原葬于1528年,在彭年成为文徵明弟子之前。
作为文徵明的弟子,彭年应算是“吴派”绘画的中坚分子,却少见于文徵明“***”文集的那一类。他也是曾在《古柏***》卷尾题跋的其中—人,却不像王榖祥曾收受那么多文徵明的作品,足知他们与其师的关系各不相等。要回头探究这两个弟子究竟谁与文徵明较为“亲近”,其实不甚明智,而要以现代强调***个体间感情亲厚的角度来衡量他们的关系,恐怕亦失了焦点。在所谓的“吴派”里,有几个重要人物与文徵明的关系亦很难明确地指出,最明显的例子便是陆治(1496~1576),高居翰称之为“文徵明圈子中,继文徵明之后下一位优秀的画家”。16世纪晚期的资料说他习画于文徵明,然这或许是后人的建构,因为真正的当世材料十分有限。周天球(1514~1595年)的情况亦然。现代的资料多称之为文徵明的门徒,在文徵明文集或当时的资料中却鲜少提到他。文徵明曾书一本《兰亭序》,和其他人的书法作品同装于仇英所绘的《人物***册》。此书作于1545年,是文、周两人相交的罕见证据。除了1550年周天球在《古柏***》的题识外,几乎找不到其他的资料了。
三
无论与文徵明间的人情义务有何等细致的区别,上述这些人都不算真正依附于文徵明。不管沾了文徵明多少光,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然还有些人更紧密地与文徵明绾结在一起,用明代的词汇来说,就是“门人”。其中一类自然是文徵明的儿子文彭、文嘉(1501~1583)与文台,因其父长寿,他们即使年过半百都还附从于文徵明。年龄最小的文台无足轻重,18世纪初的族谱编者甚至不详其生卒年月。文彭与文嘉则曾任微官,文嘉后更以画闻名,然两人都是父亲的。文徵明在北京时有信付二子。除了艾瑞慈(Richard Edwards)所引用的那几封信札外,周道振还录下两通闲聊之信,不外乎抱怨通信之困难、齿疾疮肿、不得告归以及官场传言等。文徵明回到苏州后,1527年有诗记其与二子出游,1531年亦有记其思念二子、儿辈业师汤珍和爱徒王宠之诗,时诸人俱赴北京应试。然而,除了一首文徵明晚年(1557年)送彭年赴任新职所作的诗以外,这些诗、信皆未收入《甫田集》中。明代时,子对父的义务在理论上是绝对的,即使不妨碍他们与自己的同侪群体建立关系或结交通过父亲而认识的人(文家二兄弟都在《古柏***》上题识),文氏兄弟在文徵明生前都得在父亲的权威底下生活。这在实际层面上意味着他们三不五时得父亲的事。
钱榖的角色或许也是如此,葛兰佩及其他学者皆认为他是文徵明的,代作文徵明不屑一为的差事。徐邦达指出一件载于18世纪著录的重要尺牍,某位黄姬水致信钱榖:“寒泉纸奉上,幸作乔松大石,它日持往衡翁(即文徵明)亲题,庶得大济耳。”可见顾客清楚知道他所得到的并非文徵明亲笔之作,即使其上有文徵明的跋文或落款;这也或多或少解释了现存某些作品虽然在鉴赏家眼里显得平庸无奇,却有赫赫有名之作者落款的现象。现存仅有一封信写给钱榖,附上几本日历为赠,内中称钱榖为“贤契”,其引申义带有某种契约关系、收人家门的意味(此词亦见于现存唯一一封写给汤珍的信札中),且不如“吾友”一词那么常用。除此之外,几乎再也找不到其他当时的材料。钱榖生卒年不详一事,或许透露了他的社会地位。然我们对其他围绕从行于文徵明并在史上被冠以“”标签的人,所知更少。例如我们很难判断何者才是居节自出己意之作,因其风格与文徵明过于接近,人多请其摹制文徵明之作以售。著录中有一则1545年的画跋,谓文徵明应居节之请而临一件赵孟顺的手卷,然此事颇值得怀疑,因其日期并不一致。我们对于文徵明最重要的人物(除了文徵明二子之外)所知亦鲜,这个人便是朱朗。
朱朗这个名字自明代起便笼罩着一层疑云,主要是关于他在文徵明生前及身后靠赝作文徵明之画而牟利之事。先前曾提及,文徵明曾为其邻居,即朱朗之父朱荣撰写墓志铭,内中提到未朗自幼便“以文艺游余门”。(北京故宫有件1511年的手卷,上有其名款,然与周道振主张朱朗于1518年起方从文徵明习画的意见有出入。)他们两人的关系定然延续到文徵明谢世时。记载中也提到1532年两人酒后文徵明作《中庭步月***》之事,1535年时也有一跋提及两人在同一场合出现。1551年,文徵明为朱荣作墓志铭,现存至少有两封信提及朱荣的后事,可见文徵明很可能为当时已入其门下的朱朗打理其父的丧葬事宜。1556年有跋记文、朱二人弈棋,文徵明负败,故写《后赤壁赋》以为偿。然而,现存三封文徵明写给朱朗的信才真正带我们更深入了解两人的密切关系,以及文徵明艺术营生的混沌本质。第一信里,文徵明称朱朗为“贤弟”,询慰其“面疡”是否好些。不过,第二封信才是重点,因为很短,所以录下全文:
今雨无事,请过我了一清债。试录送令郎看。徵明奉白子朗足下。
除了显示“门人”不见得要居住在庇主家中,这封信(徐邦达早已点出其重要性)更提供我们了解在讨论这些人情义务时所用的语言,特别是与人情债真正积欠对象以外的第三者商量时。此处“了一清债”之意,绝非指金钱上的债务,而是文徵明自己欠下的人情义务,欲请朱朗代作书画。债可以“清”,可以雅,然终究是该偿还的债。这惊人的商业性用语是文徵明文集中仅见的孤例,将一般讨论书画时所使用的礼物性用语,改以商品性用语取代。然而在现实运作上这个用法不太可能是个孤例,且很可能反映了人们实际上谈论这类交易的方式(文徵明此信在文法上较其他信札更为口语,可能在某种程度反映了他个人说话时的语法)。这使得鉴定文徵明现存作品的工作更为困难,目前可见的微薄证据虽如冰山一角,却证实了受画者所得(或所买)的“文徵明”作品很可能是文徵明几乎碰都没碰过的。最后一信看来更商业性,甚至明白地讨论金钱。在讨论文人理想的现代学术文章里,这可是文徵明不太可能做的事:
扇骨八把,每把装面银三分,共该二钱四分。又空面十个,烦装骨,该银四分,共奉银三钱。烦就与干当干当。徵明奉白子朗足下。
就我的推算,事成后,朱朗大概能得“银二分”以为佣金,钱本身虽是小数目,然他经手的数量可能很多,加总起来亦可为其优渥生活的部分资金来源(还不包括由他却以文徵明“真迹”行世的作品)。
朱朗很可能属于文徵明所往来的社会阶层中最低的那一级,虽然他称不上是笼统的文派成员。然这只是现存资料所见的情况,无论文徵明的妻子如何善于持家,文徵明终究得和明代经济里的“仆役”打交道,特别是支撑文人风雅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那一类。他一定有随身侍者有能力整理其***书、懂得正确地开收卷轴、晒书煮茶。这些仆从的姓名多半不得而知,然我们的确知道1523年随文徵明赴京的四个仆人:狄谦、永付、文通、文旺。后两位也姓文(似乎是位阶较高或责任较重),显示氏族(不管是虚构的或是其他类)在契约关系或奴仆义务里的重要性,亦可知此时“家”的观念,相当于欧洲中古或近代的familia,仆人和血亲、姻亲一样,都是这集团的一分子。
关于过年的作文篇3
摘要:文章利用超星发现平台对2006―2015年间与阅读推广相关的科研产出进行统计,从学术关注趋势、发文核心期刊统计、核心作者、核心研究机构、热门关键词、高被引论文、地区分布等七个方面对阅读推广工作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中***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4-0106-03
近十年来,我国一直在倡导全民阅读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项阅读推广活动。中国***书馆学会于2009年将“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更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凸显了***书馆在倡导全民阅读,进行阅读推广活动中的重要性[1]。而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地深入,从最初的相关理念、理论研究,到现在的推广策略、实践研究,其前进的每一步,都可能通过相关的文献反映出来。笔者对近十年阅读推广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希冀对未来的阅读推广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数据统计源
笔者利用超星发现平台,以“阅读推广”为关键词,以2006―2015年为时间限制条件,以***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这四类常用文献类型为统计对象进行相关的统计,获得一组相应的数据。通过统计数据得到相关文献10,423篇,其中***书576种,期刊论文8,048篇,学位论文1,524篇,会议论文275篇。可以看出,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成果中,期刊论文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其次是学位论文,说明各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对于阅读推广也非常重视。学术会议一般是研究成果的最新者,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国内也开展了很多与阅读推广相关的学术会议,这说明阅读推广研究是一个正在迅速向前发展的研究领域。另外,关于阅读推广的***书也超过了500种,说明学术界对于阅读推广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2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笔者以阅读推广为关键词,分别统计相关***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的发文量,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学术关注度(见***1)。从2006年到2014年,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论文数量处于逐年增加状态。2015年的论文数量还无法统计,不过2015年的总量应该会超过2014年,说明***书馆界对于阅读推广的研究一直是非常关注的。
从***1四条曲线可以看出2006年各类型文献的研究都比较少。如果以阅读推广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不做时间限制,将获取的相关数据按出版日期降序排列,会发现所有类型的文献都是从2006年才开始有相关的文献记录,说明阅读推广的相关研究都起始于2006年。这主要源于十六大将全民阅读作为建设学习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推动。而在2010年,所有的文献类型发表数量都出现了激增,表明此时阅读推广的相关研究进入活跃时期。之后在2014年文献发表数仍然在不断攀升,说明阅读推广活动在***书馆界是一个研究热点,这也与“倡导全民阅读”两次写进***府工作报告有很大关系。
3发文核心期刊统计分析
某个领域的期刊发文量可以显示该学科主题的发展趋势,在何种期刊上,可以显示出论文的水平。核心期刊是该学术领域比较认可的发文质量较高的刊物,所以对核心期刊所刊载的该领域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可以清晰展示哪种刊物更容易接纳阅读推广方面的论文,同时研究人员也可以根据这一结果更方便地找到相应的研究材料[2]。笔者统计发现《***书馆杂志》《***书馆建设》《***书馆工作与研究》这三种刊物刊载阅读推广方面的论文数量最多,都超过了70篇,因此可以说以上三种刊物是学科馆员方面的核心期刊中的“核心”,值得引起研究人员更多的关注。另外,《***书馆理论与实践》《***书情报工作》《***书馆论坛》这三种期刊的相关载文量也超过了50篇,说明其在阅读推广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也是研究人员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来源。
4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是指在某一研究领域发文量较多,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3]。通过跟踪核心作者的研究轨迹,可以对该领域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同时,也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为研究人员查找参考资料提供依据。根据超星发现平台的统计结果可知,徐雁、范并思、吴三位老师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其发文量皆超过了20篇。另外,发文量超过10篇的作者也有24位,充分表明阅读推广领域的研究人员范围较广,这也足以证明阅读推广在***书馆研究领域的地位。
5核心研究机构分析
核心研究机构与核心研究作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核心研究作者所在机构在该领域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通过核心研究机构可以了解国内哪些机构在阅读推广方面实力较强。通过对核心研究机构在阅读推广方面的科研产出的研究,可以了解在阅读推广方面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这些核心研究机构很多时候引领着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根据超星发现平台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东北师范大学的发文量都超过了50篇(见***2),因此可以认定这四个研究机构为阅读推广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对于核心机构的分支机构发文量进行统计可知,这些机构开设的***书馆学或情报学专业的学院发文量最高,其次是***书馆。
关于过年的作文篇4
一、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不对社会开放是我国实行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实行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的最高法律依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第十九条“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 根据上述规定,我国档案开放以三十年为基本期限,对于形成满三十年的档案,以开放为原则,不开放为例外;对于形成未满三十年的档案,以不开放为原则,开放为例外。
追寻我国实行档案形成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的法律规定,实际上是采纳国际档案界倡议的结果:1968年9月在马德里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档案大会专门通过决议,倡导在那些制定了文件限制利用期限的国家,从文件产生到利用之间的总封闭期限不应超过三十年。①由此可以看出,“三十年封闭期”是第六届国际档案大会针对“制定了文件限制利用期限的国家”的一项特殊决议,其目的是敦促“那些制定了文件限制利用期限的国家”加快开放档案的步伐。
根据198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是现行档案,主要供本机关和上级主管机关使用,不属于开放范围。对外提供利用需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以及1983年国家档案局的《档案馆工作通则》第七条“档案馆接收档案的期限:1、省级以上档案馆接收立档单位保管20年左右的档案;2、省辖市(州、盟)和县级档案馆接收立档单位保管10年左右的档案”的规定,我国***府机关形成的档案在本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二十年或十年期间,以机关内部利用为主、不对社会开放,我国显然属于“制定了文件限制利用期限的国家”。1987年制定《档案法》时,我国采用第六届国际档案大会关于“制定了文件限制利用期限的国家,从文件产生到利用之间的总封闭期限不应超过三十年”的决议,规定我国档案开放的一般期限是“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是十分自然的事。
二、提供利用属于原生***府历史信息范畴的机关档案是实行***府信息公开的必要途径
***府信息公开保障了公民对***府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推进社会民主化建设的基石。近年来,我国的***府信息公开工作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已经从***策宣示、地方立法实践,迅速发展到全国层面的立法规范。2003年8月全国人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许可法》确定了行***机关公开与行***许可行为有关的***府信息的职责和义务,2007年4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府信息公开条例》)更是对***府信息公开作了全面系统的调整和规范。
要正确理解***府信息公开提速对档案开放带来的冲击和促进,首先需要认清“***府信息”和“档案”二者的关系。《***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规定:“***府信息,是指行***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档案法》第二条规定:“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治、***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无论是***府信息还是机关档案,两者都是信息内容和物质载体的有机统一体。***府信息是机关档案所记载的信息内容,机关档案则是记载***府信息最原始的物质载体,两者之间如影随形、相伴相生。信息内容如果不记载在特定的物质载体上,就无法长久保存和广泛传播;物质载体如果没有记录特定的信息内容,就失去了保存的必要。比较***府信息和机关档案二者的法律定义,***府信息强调的是信息内容——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而机关档案强调的是物质载体——机关在从事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注重的是物质载体的原始记录性。
从***府信息生成的载体划分,***府信息包括原生***府信息和派生***府信息两大基本类型。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文件材料及归档后转化而成的档案,属于原生***府信息的范畴;刊载于各种出版物和社会媒体之中的***府信息,属于派生***府信息的范畴。作为办事工具的机关文件材料及归档后留存备查的机关档案作为原生***府信息,是出于传播目的而刊载于各种出版物和社会媒体之中的派生***府信息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派生***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需要依赖原生***府信息予以证实。从***府信息生成的时间划分,***府信息包括***府现实信息和***府历史信息两大基本类型。由于***府信息形成伊始,首先记录在机关文件材料上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传播,所以机关文件材料和刊载于新闻媒体之中的***府信息属于***府现实信息的范畴;由于具有保存价值的机关文件材料经过一定期限履行归档手续后转化为机关档案,所以机关档案属于***府历史信息的范畴。
由于机关档案具有原生***府信息和***府历史信息两大属性,提供利用属于原生***府历史信息范畴的机关档案,是实行***府信息公开的必要途径,显然也应遵守***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定。
三、开放保管在***府机关的档案是国际上***府信息公开的通行做法
在制定和实施***府信息公开法的国家和地区,保管在***府机关的档案对社会开放是通行做法。***府信息公开法最早发源于北欧的瑞典,但真正将***府信息公开法予以体系化的是美国。瑞典规定,公民有权利用***府文件,凡列入开放范围的文件,社会公众、专家和学者均可利用;如果受到无理限制,利用者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诉。美国建立了公众有权向联邦***府机关索取任何文件材料的制度,***府机关有义务对公众的请求作出回应。如果***府机关拒绝公众的特定请求,必须说明理由。公民在查询信息的要求被拒绝后,可以提起复议和司法审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瑞典、美国等国认为文件永久保存才转化为档案进入档案馆,而我国则是以“归档”作为文件转化为档案的起点②,因而公众查询瑞典、美国***府机关形成的文件材料,其含义也就大体等同于我国的利用机关档案。为了回应社会公众查阅***府档案的迫切需求,香港“***府档案管理守则” 第468条规定“***府的***策是提高公共行***事务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并容许公众人士自由查阅***府档案。”对于开放***府部门保管的档案,“***府档案管理守则” 第462条规定“除获豁免查阅的类别外,各局和部门在可行的情况下,应对它们收藏的档案作识别和描述,以便市民在提出书面要求后10天内(较复杂的个案则在30天内)可以查阅档案。”第464条规定“各局和部门不能以档案被列作机密为理由,而拒绝市民查阅。”这就是说,除了法律明确规定应予保密的极少数机密事项而外,***府部门保管的档案都应当向社会开放。《台湾档案法》第十七条规定:“申请阅览、抄录或复制档案,应以书面叙明理由为之,各机关非有法律依据不得拒绝。”
以2008年5月1日《***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为开端,我国脱离了“制定了文件限制利用期限的国家”范畴,当前已经失去了继续采用第六届国际档案大会决议、坚守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的国情基础。
四、记载***府信息的机关档案应取消开放期限的限制
根据《***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六条“行***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府信息”,第三十六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府信息的活动,适用本条例”以及第三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的规定,我国***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包括行***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管理公共事务组织和公共企事业单位三类主体。
《***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府信息公开实行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条渠道。根据该条例第十五条“行***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府信息,通过***府公报、***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的规定,主动公开的***府信息其载体大多属于派生***府信息的范畴。根据《***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六条“行***机关依申请公开***府信息,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的规定,依申请公开的***府信息其载体大多属于原生***府信息范畴的机关文件材料及其归档后转化而成的机关档案。
《***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府信息,应当自该***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主动公开范围的***府信息属于***府现实信息范畴,由于此时记载这些***府信息的载体还处于文件材料阶段而留存在机关文书人员和业务人员手中,由机关业务人员或者文书人员来履行主动公开***府信息的职责较为适宜,把记载在文件材料上的原生***府信息通过***府出版物、社会媒体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转化为派生***府信息向社会主动公开。《***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行***机关收到***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行***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由于公众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而申请获取相关***府信息具有极强的随机性,依申请公开的***府信息大多属于***府历史信息范畴,其载体多已归档转化为档案,由机关档案人员进行管理,由机关档案人员来履行依申请公开***府信息的职责较为适宜。
根据《***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除了“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府信息”外,行***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管理公共事务组织和公共企事业单位这三类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府信息,必须依法对公众及时公开。当前国家正在着手进行第二次《档案法》修改工作,为了适应***府信息公开的时代要求,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笔者认为记载***府信息的机关档案应取消开放期限的限制,《档案法》修正案应明确规定记载***府信息的机关档案即时向社会开放,延期开放的档案应限定于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依法应予保密的范围之内。
注释:
关于过年的作文篇5
一、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不对社会开放是我国实行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实行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的最高 法律 依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第十九条“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 经济 、 科学 、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 根据上述规定,我国档案开放以三十年为基本期限,对于形成满三十年的档案,以开放为原则,不开放为例外;对于形成未满三十年的档案,以不开放为原则,开放为例外。
追寻我国实行档案形成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的法律规定,实际上是采纳国际档案界倡议的结果:1968年9月在马德里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档案大会专门通过决议,倡导在那些制定了文件限制利用期限的国家,从文件产生到利用之间的总封闭期限不应超过三十年。①由此可以看出,“三十年封闭期”是第六届国际档案大会针对“制定了文件限制利用期限的国家”的一项特殊决议,其目的是敦促“那些制定了文件限制利用期限的国家”加快开放档案的步伐。
根据198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是现行档案,主要供本机关和上级主管机关使用,不属于开放范围。对外提供利用需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以及1983年国家档案局的《档案馆工作通则》第七条“档案馆接收档案的期限:1、省级以上档案馆接收立档单位保管20年左右的档案;2、省辖市(州、盟)和县级档案馆接收立档单位保管10年左右的档案”的规定,我国***府机关形成的档案在本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二十年或十年期间,以机关内部利用为主、不对社会开放,我国显然属于“制定了文件限制利用期限的国家”。1987年制定《档案法》时,我国采用第六届国际档案大会关于“制定了文件限制利用期限的国家,从文件产生到利用之间的总封闭期限不应超过三十年”的决议,规定我国档案开放的一般期限是“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是十分 自然 的事。
二、提供利用属于原生***府 历史 信息范畴的机关档案是实行***府信息公开的必要途径
***府信息公开保障了公民对***府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推进社会民主化建设的基石。近年来,我国的***府信息公开工作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已经从***策宣示、地方立法实践,迅速 发展 到全国层面的立法规范。2003年8月全国人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许可法》确定了行***机关公开与行***许可行为有关的***府信息的职责和义务,2007年4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府信息公开条例》)更是对***府信息公开作了全面系统的调整和规范。
要正确理解***府信息公开提速对档案开放带来的冲击和促进,首先需要认清“***府信息”和“档案”二者的关系。《***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规定:“***府信息,是指行***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档案法》第二条规定:“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 ***治 、***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无论是***府信息还是机关档案,两者都是信息内容和物质载体的有机统一体。***府信息是机关档案所记载的信息内容,机关档案则是记载***府信息最原始的物质载体,两者之间如影随形、相伴相生。信息内容如果不记载在特定的物质载体上,就无法长久保存和广泛传播;物质载体如果没有记录特定的信息内容,就失去了保存的必要。比较***府信息和机关档案二者的法律定义,***府信息强调的是信息内容——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而机关档案强调的是物质载体——机关在从事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注重的是物质载体的原始记录性。
从***府信息生成的载体划分,***府信息包括原生***府信息和派生***府信息两大基本类型。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文件材料及归档后转化而成的档案,属于原生***府信息的范畴;刊载于各种出版物和社会媒体之中的***府信息,属于派生***府信息的范畴。作为办事工具的机关文件材料及归档后留存备查的机关档案作为原生***府信息,是出于传播目的而刊载于各种出版物和社会媒体之中的派生***府信息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派生***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需要依赖原生***府信息予以证实。从***府信息生成的时间划分,***府信息包括***府现实信息和***府历史信息两大基本类型。由于***府信息形成伊始,首先记录在机关文件材料上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传播,所以机关文件材料和刊载于新闻媒体之中的***府信息属于***府现实信息的范畴;由于具有保存价值的机关文件材料经过一定期限履行归档手续后转化为机关档案,所以机关档案属于***府历史信息的范畴。
由于机关档案具有原生***府信息和***府历史信息两大属性,提供利用属于原生***府历史信息范畴的机关档案,是实行***府信息公开的必要途径,显然也应遵守***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定。
三、开放保管在***府机关的档案是国际上***府信息公开的通行做法
在制定和实施***府信息公开法的国家和地区,保管在***府机关的档案对社会开放是通行做法。***府信息公开法最早发源于北欧的瑞典,但真正将***府信息公开法予以体系化的是美国。瑞典规定,公民有权利用***府文件,凡列入开放范围的文件,社会公众、专家和学者均可利用;如果受到无理限制,利用者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诉。美国建立了公众有权向联邦***府机关索取任何文件材料的制度,***府机关有义务对公众的请求作出回应。如果***府机关拒绝公众的特定请求,必须说明理由。公民在查询信息的要求被拒绝后,可以提起复议和司法审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瑞典、美国等国认为文件永久保存才转化为档案进入档案馆,而我国则是以“归档”作为文件转化为档案的起点②,因而公众查询瑞典、美国***府机关形成的文件材料,其含义也就大体等同于我国的利用机关档案。为了回应社会公众查阅***府档案的迫切需求,香港“***府档案管理守则” 第468条规定“***府的***策是提高公共行***事务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并容许公众人士自由查阅***府档案。”对于开放***府部门保管的档案,“***府档案管理守则” 第462条规定“除获豁免查阅的类别外,各局和部门在可行的情况下,应对它们收藏的档案作识别和描述,以便市民在提出书面要求后10天内(较复杂的个案则在30天内)可以查阅档案。”第464条规定“各局和部门不能以档案被列作机密为理由,而拒绝市民查阅。”这就是说,除了法律明确规定应予保密的极少数机密事项而外,***府部门保管的档案都应当向社会开放。《 台湾 档案法》第十七条规定:“申请阅览、抄录或复制档案,应以书面叙明理由为之,各机关非有法律依据不得拒绝。”
以2008年5月1日《***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为开端,我国脱离了“制定了文件限制利用期限的国家”范畴,当前已经失去了继续采用第六届国际档案大会决议、坚守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的国情基础。
四、记载***府信息的机关档案应取消开放期限的限制
根据《***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六条“行***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府信息”,第三十六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府信息的活动,适用本条例”以及第三十七条“ 教育 、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 交通 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的规定,我国***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包括行***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管理公共事务组织和公共企事业单位三类主体。
《***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府信息公开实行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条渠道。根据该条例第十五条“行***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府信息,通过***府公报、***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的规定,主动公开的***府信息其载体大多属于派生***府信息的范畴。根据《***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六条“行***机关依申请公开***府信息,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的规定,依申请公开的***府信息其载体大多属于原生***府信息范畴的机关文件材料及其归档后转化而成的机关档案。
《***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府信息,应当自该***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主动公开范围的***府信息属于***府现实信息范畴,由于此时记载这些***府信息的载体还处于文件材料阶段而留存在机关文书人员和业务人员手中,由机关业务人员或者文书人员来履行主动公开***府信息的职责较为适宜,把记载在文件材料上的原生***府信息通过***府出版物、社会媒体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转化为派生***府信息向社会主动公开。《***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行***机关收到***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行***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由于公众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而申请获取相关***府信息具有极强的随机性,依申请公开的***府信息大多属于***府 历史 信息范畴,其载体多已归档转化为档案,由机关档案人员进行管理,由机关档案人员来履行依申请公开***府信息的职责较为适宜。
根据《***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除了“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府信息”外,行***机关、 法律 法规授权管理公共事务组织和公共企事业单位这三类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府信息,必须依法对公众及时公开。当前国家正在着手进行第二次《档案法》修改工作,为了适应***府信息公开的时代要求,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笔者认为记载***府信息的机关档案应取消开放期限的限制,《档案法》修正案应明确规定记载***府信息的机关档案即时向社会开放,延期开放的档案应限定于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依法应予保密的范围之内。
关于过年的作文篇6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策;回顾;特点分析
农民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农民工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乎社会经济发展,也关乎社会稳定和谐。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一直都受到***和***府的高度重视,从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到***各部门文件,再到地方各级***府的相关文件,***和***府相继出台了百余项相关***策,为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策保障。
一、农民工就业培训***策的价值关切
农民工培训***策是指由***府制定的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普及城市生活常识”促进农民工现代性培育的行动方案。农民工培训***策的价值取向是***策制定基础、是***策执行标尺。综观我国现有培训***策,所具备的价值基础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特点,主要可概括为公平正义、全面发展和能力本位三点。
公平正义是社会发展的标准、人类文明的标志、和谐社会的特征。农民工培训***策中的公平正义体现为培训利益共享和培训机会平等、生存发展状况的改善、创造力和进取心的激发。农民工作为当今社会一个聚合群体,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处理好农民工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融合、矛盾等利益关是农民工***策的重要职责。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所要达到的状态,更是每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发农民工人力资源以适应现代性的培育需要是农民工培训***策价值目标所在。“现代性的获得和提高时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把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自身所蕴涵的能力从现实的自然力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中***出来,使个人获得***的人格,能自由地发挥自身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其实质是农民工从生存到发展的转变,农民工培训***策支持并维护这一转变。“农民工从生存到发展是一种根本性的质变过程,发展不是生存目标、条件和状况在量上的增长或程度上的提升,这种理性追求和选择不能完全用经济的或准经济的理性杠杆来衡量”。农民工培训***策关注农民工的生活方式、情感认同、行为选择和发展心态等,促进***府部门、NGO组织和私营企业联合起来,扩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覆盖面、提升对农民工培训的力度,促使农民工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农民工就业培训***策的演变历程
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制度基础包括法律和***策两个方面。专门针对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法律还是空白,明确涉及农民工培训权利的相关法律也比较少,缘此,只能对此部分做简略概述。《就业促进法》第五十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府采取有效的措施,组织和引导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为农村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这是第一次明确将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上升到法律层次。目前,我国有关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制度规定基本上都是以***策形式出台的,下面主要从中共中央、***及其相关部委和地方***府三个层面对农民工培训主要***策进行简要梳理和摘要解读。
(一)中共中央关于农民工培训的***策规定
中共中央从2004年到2013年连续了十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有九个文件涉及了农民工就业培训内容。
一方面,许多年份的“一号文件”都有***策创新之处,农民工培训的***策涉及面和重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多:
(1)2004年,首次将把农民工职业培训及管理费用纳入正常的财***预算,也是首次为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提供***策支持。
(2)2005年,第一次提出农民工“培训券”的使用。由此可见,***府部门开始对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培训实用性的重视。
(3)2006年,倡导建立***府扶持、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
(4)2007年,要求从农民工培育出一批中高级技工,这是第一次对农民工技能培训提出了级别的要求,鼓励用工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定向、订单培训并鼓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5)2009年,首次提出输出地、输入地的***府和企业都要加大投入。这表明农民工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资金投入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
(6)2010年,提出要规范培训工作,并与整合培训资源相结合。
(7)2013年,首次同时对“职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保护”三者同时给予了强调,此前的文件中都是强调其中的一项或两项权益。
此外,有些***策规定对农民工享有高效、平等的技能培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备受***中央的关注,在多个年份的“一号文件”中均有所涉及:
(1)将培训经费纳入财***预算中。2004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将进城农民的职业培训经费纳入正常的财***预算。2006年“一号文件”提出各级财***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可见***府的财***投入仍是农民工培训工作开展的主要资金保障。
(2)“阳光工程”的实施。2005年、2006年及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或支持力度都有所强调。
(3)转岗培训工作。2005年“一号文件”提出为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要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2006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4)依法保障农民工各项权益。2004年“一号文件”提及要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各项权益;2010年“一号文件”要求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5)创业、就业服务指导。2009年“一号文件”提出要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策;2010年“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大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
(6)培训补贴。2005年“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要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给予补贴;2006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提高补助标准;2007年“一号文件”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
(二)***及其相关部委关于农民工培训***策规定
中共中央除了出台大量“一号文件”外,***及其他相关部委也分别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策,大致可分为两类:***印发文件和部委印发文件(包括部委联合印发文件)。这些文件显示了中央***府及相关部委高度关注“三农”问题。
1.***颁发的涉及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文件
第一类为***印发文件,主要包括2010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年《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2013年《***办公厅关于***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和批转的文件,依据***文件中关于农民工培训的***策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资金投入。《***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对农民工培训规模和质量的关注,主张建立有***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成本分摊机制,并推广“培训券”等直接补贴方式。
(2)扶持指导。《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资金统筹管理制度,并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关于转批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提出要建立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3)多元培训方式。《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基本消除无技能上岗现象;开展在岗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使大多数人由普工发展为新型技工。
(4)培训监督。《***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强化用人单位培训责任,对不履行培训义务的用人单位,国家要强制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用。
(5)其他方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强调培训的规模和质量,制度鼓励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策;《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对培训机构进行规范管理。
2.***部委颁发的涉及农民工培训的相关文件
第一类为***各部委印发文件。主要包括2009年***了《***关于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通知》、2011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2014年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
第二类为***部委联合印发文件。如2004年***、农业部印发《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要求:“各地要加强和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补贴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培训券或现金等形式直接补贴给受培训农民工。2007年农业部、***等了《关于做好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在继续落实质量建设六条要求的基础上,延长培训时间,拓展技能培训内容,支持优质培训基地,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根据***部委所发文件中涉及农民工培训的相关***策内容,可归纳如下:
(1)资金投入。《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成立专项培训资金,由地方财***与中央财***共同承担,以地方财***为主;《***关于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通知》:“多渠道解决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经费问题”。
(2)扶持指导。《***办公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通过各部门的合作与协调,为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关于中央企业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3)多元培训。《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输出地和输入地要积极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
(4)培训监督。《***关于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通知》:“精心组织实施教育培训工作,加强督导检查”。
(5)其他方面。《***关于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通知》:“招收返乡农民工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完善雨露计划,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始实用技术培训”。
(三)地方***府关于农民工培训的***策规定
除了中央“一号文件”和***及相关部委文件外,各级地方***府也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制定了不少***策规定。下面将列表展示几个省市出台的部分典型***策制度。
四川、山东省等属于劳动力输出大省,出台的关于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相关文件也相对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件包括:2010年四川省***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意见》;2014年四川省总工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通知》;2010年山东省***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2010]11号文件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通知》;2011年山东省总工会连同教育厅等省直17个部门联合会签的《关于加强全省农民工素质教育的意见》;2013年山东省***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工作的意见》。
由上述内容比较可知,不少地方***府为了推进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不同的方面给予***策扶持和帮助。相关***策文件基本都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培训资金投入、***策扶持与指导、培训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培训的全过程监督等,彰显了***府对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的广泛重视和保障力度。
三、农民工就业培训***策的总体特征
前文通过对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及相关部委文件和地方***府相关文件关于农民工培训的梳理、归纳和概括,并结合农民工就业培训***策所经历的四个阶段的***策演变:即禁止农民工进城就业阶段(1978―1983年)、允许农民工进城就业阶段(1984―1988年)、控制和规范农民工进城就业阶段(1989―1999年)、引导扶持农民工进城就业阶段(2000年―至今),从中可以发现农民工培训***策发展演变的四个特征:
(一)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策,总体上经历了由堵到疏、逐步放松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末***府允许农民“离土不离乡”就近就业。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私营企业发展对于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府允许农民进城就业。20世纪90年代,随着“民工潮”出现,社会各界才开始广泛关注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中央与地方***府已陆续出台了部分规范农民进城就业的***策,这些***策名为规范实为限制。步入21世纪,***府继续出台规范农民工城市就业的***策,这些规范***策取消了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赋予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享有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权利,逐步保障他们在城市更加广泛的相关权益。
(二)农民工城市就业市场呈现从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演变过程
20世纪末,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策基本上服从于城市就业市场的需要,重城市轻农村,对农民进城就业进行限制,就业和社会保险等都是区别对待,进而加剧了城乡二元分割。自21世纪以来,中央***府逐步取消农民工城市就业的***策限制,并开始出台促进就业的农民工培训***策,农民工与市民的就业***策出现逐步趋同的趋势。
(三)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经历了由***府主导到就业市场主导的演变过程
从21世纪开始,***府通过逐步放松对就业市场的管制,充分发挥就业市场的竞争机制,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更大程度释放,正因如此,农民工群体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此时就业市场在农民工就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四)农民工的就业市场主体地位逐步被纳入***府的***策体系
从改革开放之***府从限制农民工进城就业到现在出台各种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培训***策,表明***府已经认识到农民工城市就业的重要意义,并承认了其就业市场的主体地位。21世纪后***府出台了一系列***策开始促进其在城市就业。如2010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年***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策文件等,要求各地***府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促进农民工就业,并且明确了地方***府责任,对失职***府官员进行追责。
参考文献
[1] 李慧玲,陈洪连.我国农民工培训***策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9).
[2] 刘崇俊,王超,郭治谦.民工的现代性:和谐社会之重要元素[J].甘肃理论学刊,2007(1).
[3] 李广贤.人的全面发展与农民工现代性的提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
[4] 郎晓波.从“生存”到“发展”: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问题[J].福建行***学院学报,2009(4).
关于过年的作文篇7
课程设置应优先考虑社会的需求。社会需求已日益成为课程设置的客观依据。而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认为开设现代公文写作这门课程,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强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
一、现代公文写作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开设这门课程大有必要
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我认为,现代公文写作这门课程的设置非常有必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生活中的实用文章。比如当一个中专学生毕业后,会不会写基本的请假条,借条、欠条,这些都是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的事情,在遇到这些问题后,我们能否妥善的解决好呢?我想很多学生都会嗤之以鼻,这些日常的事务文书谁不会呢,但若要问到这些日常的事务文书的格式,又有几个能够准确回答,并正确无误的写作呢。比如问到要写一张欠条或借条需要考虑些什么样的因素呢,我想很多中专学生在毕业之后都无法考虑周全,我们作为老师在课堂上不单要给学生讲述各个公文文种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还要给学生讲述各个公文文种应该具备的格式以及各个公文文种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容易出错的地方。比如在讲条据的时候,我讲到一个案例:李某借周某50000元,向周某出具借条一份。一年后李某归还5000元,遂要求周某把原借条撕毁,其重新为周某出具借条一份:“李某借周某现金50000元,现还欠款5000元”。在这份借条中,李某这份借条中有明显的歧义,这将造成重大的经济纠纷,引起一场不必要的官司。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就学会了在现代公文写作中必须要斟字酌句,否则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文件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府上下左右机关之同,其决策、方针、设想和意***等***务信息,常常是通过文件的传递而取得的。例如,各级******领导同志的工作活动情况,各地的突发事件,社会动态,经济技术情况等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工作情况的汇报,上级决策、指示的下达,下级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的经验总结和存在问题的报告等,都离不开文件这一工具。上级领导机关通过批阅下级机关送来的报告、请示、汇报、调查报告以及简报、总结等,就及时掌握了下级机关的信息动态。这就为上级机关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各项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又如,下级机关通过阅读上级机关的指示、决定、通报、通知等文件,就能及时掌握从上级机关传递过来的信息动态。根据这些信息动态,下级机关就可以及时开展工作和完成规定的任务。至于平级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使用的“函件”等文件,更多是用于直接沟通信息及联系各种事务的。通过文书的这种信息传递作用,使得各级机关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机关工作靠文件传递的信息得到处理和解决;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靠文件传递的住处得到调整。从而保证了各级各类机关组织的工作正常地、有秩序地运转。而各个文件的特点、结构、写法、注意事项都在现代公文写作这门课程中加以讲述。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得知我们的国家是怎样进行至上而下的管理的,学生可以得知上级机关如何了解下级机关的信息动态、而下级机关又是如何掌握上级机关的文件指示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知道平级和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要商洽工作、询问答复问题该怎么办,什么情况之下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文文种,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说,熟练掌握并能很好运用应用文是必须具备的一种工作能力,是对公务员最起码的要求。特别最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各类的竞争上岗、应聘考试,应用文写作所占分值越来越高,例如:广东省98年省直部分机关竞争上岗考试中单选、多选、判断三个类型的客观题占60分,主观题也就是应用文写作题占40分。
总之,现代公文写作这门课程是工具性很强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相当大的帮助。
二、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看,有必要开设现代公文写作这门课程
思维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功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作出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公文写作是作者思维的一个体现过程,而逻辑思维是公文写作中,作者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所谓逻辑思维是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以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
公文中,总体设计都是由一些单元块组成的,像事项、理由、依据、要求、情况、原因、目标、措施、步骤、决定、号召、概述、成绩、问题、经验、打算等等。而这些单元块都离不开逻辑构思问题,比如其中的“情况、特点、问题”回答的是“是什么,’“成绩、收获、做法”回答的是“怎么样,’“原因、经验、教训”回答的是“为什么”’‘措施、希望、要求、号召”等回答的是“怎么办”。
逻辑思维是通过层层的推理、归纳、演绎得出科学的结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许多工作通知、意见等行***公文的制作,就是领导和写作者根据现实出现的共同性的问题,及时予以归纳作出的指导性的意见。比如省***府办公厅从某县的情况报告中了解到某县严重的伤寒***情,又从其他几个县的情况报告中发现,今年春季又出现了痢疾、腹泻、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发现这几个县有一个共同的地域特点——都是同一条江流域的城市,省***府马上调动卫生防***部门对降水的水质进行检验,发现导致诸多疾病流行共同原因是“水污染”。零散的问题一下子集中了,复杂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了,于是从中提炼出“紧急动员全社会力量,突出治理水污染”的紧急通知主旨。
总而言之,公文写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复合性脑力劳动,既有分析、综合,又有归纳、概括,但总体上是一个由大到小,由简到繁,由形式到内容的思考过程。一般是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由标题到观点,由观点到材料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学写公文的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的得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的得到提高。
三、学习现代公文写作这门课程,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的提高
公文的语言要求简洁,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更完整的意思。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曾经给学生讲到这样一个例子: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中有这么一条规定“夫对于其妻所抚养与前夫所生的子女或妻对于其父所抚养与前妻所生的子女不得***或歧视”。而在1980年所颁布的《婚姻法》就把这条文字修改为“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不得***或歧视”用16个字代替了原条文中40个字,修改后的条文用“继父母和继子女”7个字就概括了原条文中33个字的内容,并且增加了“之间”两个字,就使原条文中只是单向性规定“继父母对子女不得***或歧视”改成了“继父母与继子女双向都不得***或歧视”。既丰富了原条文的内容,又体现了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在公文写作课上通过这样不断的讲解,不断的举例,不断的分析,不断的练习,不断的修改,学生的概括能力会有所提高。
再有公文的语言要求措辞得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恰当的语体、语气。如上行文中,由于受众是上级,用词应谦恭诚挚,不卑不亢。下行文的受众是下级,因此用语要平和严谨;平行文的受众是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用语则应谦敬温和,多用谦词、尊称。而通告、公告、公报一类公布性的公文,需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进行,语言则应深入浅出,流畅庄重。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原则,是我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时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公文写作中的我们应该把语用礼貌原则与语用合作原则相结合。而这两个原则的结合的外在体现就是公文的语言是否得体。在教学中曾经接触到这么一个例子:
××日报社关于青年记者业务进修的函
××大学教务处:
现有一事,烦请你校给予解决。你校是知名高校,尤其是新闻专业,更是享誉全国。因此,我社曾于去年准备派记者到你校学习,但由于力量不足,未能实现。现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尽快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的有关精神和上级要求,我社为了提高青年记者的业务能力,我们克服暂时困难,决定从现有记者中抽出12名青年记者,到你校新闻系记者进修班脱产进修一年,时间从2006年2月1日开始,到2007年1月31日结束。有关进修费用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缴纳。如你校能同意,不仅是对新闻事业的大力支持,也是对我社工作的鼎力相助。对此,我们将不胜感激。希尽快函告我们。
× ×日报社人事处(章)
二五年十月二十日
这份商洽函的内容虽然明白,但在语言运用上存在很大问题,违背了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影响了商洽函的效用。上述的商洽函中“现有一事,烦请你校给予解决”,“决定从现有记者中抽出12名青年记者,到你校新闻系记者进修班脱产进修一年”,“希尽快函告我们”中的“解决”、“决定”、“尽快”等词语都有强行之意,命令对方,而无商量征询的口气,也没有尊重对方的诚意。
通过对这样的公文的语言进行分析,渐渐地学生就会明白面对什么样的受体该说什么样的话,该怎样说,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慢慢的得到了提升。
四、公文的学习和写作,也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
关于过年的作文篇8
关键词:知识***谱 ***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CSSCI 共引分析 共现分析
中***分类号: G255.2;G250.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5-0105-07
Visualizing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cience Research Development Based On CSSCI(2000-2011)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in CSSCI(2000-2011), the paper makes visual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evolution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cience. By knowledge mapping technology,the research evolution, core papers, core authors and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re clearly shown.
Key words knowledge mapping;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cience; CSSCI; co-citation analysis; co-occurrence analysis
1 引言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知识***谱成为近年来文献计量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外学者对于知识***谱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近年来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方法与工具,其中美国学者陈超美的知识***谱工具Citespace具有较大影响力[1]。大连理工大学刘则渊教授团队较早将知识***谱理论与方法引入国内科学计量学研究[2],其团队与陈超美合作,利用知识***谱对我国科学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与评价,推动了知识***谱在我国科研评价领域的应用[3-4]。本文以知识***谱作为研究方法,通过共现***谱与共引***谱展现2000~2011年间我国***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学科发展脉络,数据来源为CSSCI收录***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信息。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5]的提出,为***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高质量期刊遴选提供了有力指导,进而为学科计量研究提供了数据来源保障。白云以CSSCI(2004~2006)中***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期刊为研究对象,从篇均参考文献数、期刊基金论文占有比例等方面分析了***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期刊的学术规范程度和学术含量状况[6]。邓三鸿、王昊以CSSCI(2004~2008)中49种***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期刊引用数据为基础,通过被引速率考察了相关期刊的学术影响力[7]。贾洁以CSSCI(2000~2007)引用数据为基础,统计并分析了对我国***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内外学术著作,进而分析了对***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出版机构[8-9]。王昊、张小琴以CSSCI(2003~2007)收录***书馆、情报学17种期刊引用数据为基础,从总体引用网络、层次引用网络、引用网络聚类等角度构建了期刊引用网络,探讨相关期刊的引用层次结构以及期刊集群规律[10]。
本文以CSSCI(2000~2011)中***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文数据为基础,通过关键词共现***谱、文献共被引***谱、作者共被引***谱及作者共现***谱可视化分析我国***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发展历程。***谱中主要通过频次与中介中心度考察相关知识单元,中介中心度体现在***谱中某知识单元与其他成员之间的联通重要性。
2 ***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来源期刊关键词共现***谱及分析
本节将通过绘制2000~2011年***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整体的关键词共现***谱,将这12年来的学科研究内容直观呈现在一张网络***谱中,进而揭示国内***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知识结构及其演进。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切片,参数调整后可视化***谱如***1。
***1中按照中介中心度的大小来控制节点标签的显示数量,节点大小与其代表的关键词出现频次大小成正比。***中含有外环的节点代表该关键词的burst值不为0,外环的宽度与其突变率成正比,表明这类关键词在当前年度迅速成为学科热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数据起始于2000年,所有2000年关键词burst均设为-。
从表1可知,高校***书馆、数字***书馆、信息服务、知识管理、公共***书馆、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书馆学、信息检索、***书馆管理和竞争情报是这12年来国内***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学者们使用最多的关键词,且均是中介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节点。
由表1和***1中的信息,本文可以将这12年我国***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的研究主题归纳为如下六大领域,下面将分别阐述各个领域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1)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在这12年里一直是国内***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学者研究的核心领域,位于***1的左上方,是连接其他研究领域的枢纽,包含情报学、***书馆学和科学期刊等热点关键词,主要是对情报学、***书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式、研究对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其中,对于***书馆学的理论研究一直是学科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关键词为***书馆、高校***书馆、数字***书馆、公共***书馆,相关理论探讨关键词包括***书馆服务、读者服务、***书馆事业、***书馆建设等。
(2)文献计量学一直是这12年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随着***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对象从文献向信息的转变,其开始向信息计量学拓展,并与网络计量学产生交叉。期刊评价研究作为文献计量学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主要涉及关键词为科技期刊、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影响因素、网络影响因子、h指数等。结合这些关键词的出现时间可知,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从统计分析与引文分析,到社会网络分析、信息可视化、知识***谱。由此可见,国内***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的文献计量学分支研究领域日益呈现出信息化、综合化的趋势。
(3)信息检索与信息技术在这12年一直是我国***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从传统的情报检索、光盘检索、联机检索和文献检索到网络信息检索、全文检索和***像检索。2002年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以及2004年Web挖掘、文本挖掘、知识挖掘、xml、语义网、本体和虚拟***书馆的出现,表明学者在信息检索研究中更加重视对新技术的应用,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本体技术在2004年成为突变点。在检索工具方面,对于搜索引擎的研究在12年间发展较快,从搜索引擎到全文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继而到2006年出现的垂直搜索引擎都很好得体现了这一研究进程。
(4)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从2000年至今一直是我国***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从***1中可以看出信息管理历年来的研究主题包含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和信息组织等。历年来信息服务的研究经历了从传统的情报服务、高校***书馆和***书情报工作到数字资源和数字***书馆,再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进而到交互式信息服务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演变。在这一过程中,信息资源产生了重要变化,传统纸质资源逐渐转为数字、网络资源,学者的研究也相应随之变化,信息管理与服务的理念也产生了变化,从强调资源整合到资源共享、协同交互、智能推荐、开放存取、个性化服务。
(5)竞争情报从2000年至今一直是情报学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涉及关键词有企业竞争情报、产业竞争情报、战略管理、反竞争情报、技术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系统、人际网络情报、专利情报、危机管理、危机预警、信号分析等。由此可见,国内竞争情报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企业、行业,研究内容从竞争情报、反竞争情报逐步向更具实用性的专利情报、竞争情报系统、危机管理、信号分析扩展,体现了我国竞争情报的实用性发展趋势。
(6)知识管理。从表1可以看出知识管理从2000年开始成为我国***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的研究热点,结合***1中知识管理节点各颜色圆环的厚度,可知往后其一直是国内***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学者最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历年来相关研究主题如下:知识经济、知识创新、知识产权、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知识发现、知识管理系统、知识检索、知识共享、知识挖掘、知识网络、知识转移、知识库和知识***谱等。
3 ***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文献共被引***谱及分析
本节将绘制2000~2011年文献共被引***谱来揭示这12年来国内***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的知识源流的结构特征及其演进。以两年为时间分片,经过参数调整后***谱如***3所示。
***中相关参数同上节所示,为了更详细分析对***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文献,文章列出被引频次大于70的文献33篇,按被引频次降序排列如表2所示。
表2中33篇引文可看作2000~2011年的重要知识源流,可以清楚的看到大部分是***书,表明这些著作的出版对这12年来***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的学术研究具有深远影响。通过综合***3的聚类信息、表2的各个指标信息及研究热点与知识源流间的对应信息,结合对这些文献内容的分析,本文将2000~2011这12年来国内***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的引文归纳为以下六大领域,并给出各个领域对应的知识源流演进的关键路径。
(1)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基础理论成果一直是***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的核心知识源流,这12年来最为重要的知识源流随着时间的演进如下:1985吴慰慈的《***书馆学概论》、1994严怡民的《情报学概论》、1996年严怡民的《现代情报学理论》、1998年王知津的《从情报组织到知识组织》和吴建中的《21世纪***书馆新论》、1999年孟广均的《国外***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和徐引篪的《现代***书馆学理论》、2000年张晓林的《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2002年吴慰慈的《***书馆学概论》和《当代***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2003年梁战平的《情报学若干问题辨析》、2006年周晓英的《情报学的形成和定位》和2007年马费成的《论情报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构建》,这13篇文献组成了学科基础理论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2)文献计量学。文献计量学领域的学术成果是这12年来国内***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学者最为重要的知识源流。按时间顺序依次列出历年来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如下:1988年邱均平的《文献计量学》、1996年林被甸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黄俊贵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1997年王崇德的《文献计量学引论》、2000年戴龙基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1年俞君立的《文献分类学》、2003年李鉴的《2002年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统计》、2004年刘***的《社会网络分析导论》和邱均平的《网络数据分析》、2005年罗家德的《社会网分析讲义》、2006年姜春林的《H指数和G指数――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新指标》、2007年邱均平的《信息计量学》和2008年苏新宁的《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这13篇文献组成了文献计量学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3)信息检索与信息技术。信息检索与信息技术一直是***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其重要知识源流按时间的演进如下:1997年曾民族的《网络信息检索现状和性能评价》、1997年黄纯元的《***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1998年孟广均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1998年程亚男的《网络化趋势与***书馆发展观》和汪冰的《数字***书馆:定义、影响和相关问题》、1998年马费成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1999年岳剑波的《信息管理基础》、1999年吴慰慈的《***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之现状及展望》和储荷婷的《Internet 网络信息检索:原理、工具、技巧》、2000年马费成的《信息资源管理》、2001年胡昌平的《信息服务与用户》和张晓林的《基于Web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机制》、2001年的范明《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2002张晓林的《Semantic Web与基于语义的网络信息检索》和《分布式学科信息门户中网络信息导航系统的规范建设》、2004年苏新宁的《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这16篇文献组成了信息检索和信息技术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4)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这12年来***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者对该领域研究所引用的重要知识源流按时间演进如下:1997年马费成的《信息经济学》和董小英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管理》、1998年孟广均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1999年岳剑波的《信息管理基础》、2001年霍国庆的《企业战略信息管理》和周宁的《信息组织》、2004年戴维民的《信息组织》、2007年胡昌平的《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这8篇文献组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5)竞争情报。竞争情报是这12年***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其所依赖的重要知识源流也经历了如下的时间演进:1995年缪其浩的《竞争情报――国外的发展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1996年沈固朝的《国外企业的竞争情报源及其搜集方法》、1998年彭靖里的《国内外竞争情报研究发展综述》、2000年曾忠禄的《情报制胜――如何搜集、分析和利用企业竞争情报》、2001年包昌火的《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2002年包昌火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2003年包昌火的《竞争对手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论纲》、2004年包昌火的《略论竞争情报的发展走向》和陈峰的《竞争情报与战略管理》、2005年王知津的《竞争情报》、2006年李艳的《技术竞争情报的现状分析》、2007年梁战平的《我国科技情报研究的探索与发展》、2008年沈固朝的《竞争情报的理论与实践》和王知津的《企业竞争情报作战室研究》。这15篇文献组成了竞争情报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6)知识管理。知识管理自21世纪以来一直是***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其所依赖的重要知识源流按时间演进如下:1998年蒋惠工的《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1999年王知津的《知识组织的目标与任务》、2000年张晓林的《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和蒋永福的《知识组织论:***书***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的理论基础》、2001年蒋永福的《论知识组织方法》、2002年张晓林的《元数据研究与应用》、2003年邱均平的《论知识管理与***书情报学的变革》、2006年马费成的《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和邱均平的《知识管理学》、2007年柯平的《知识管理学》。这10篇文献组成了知识管理领域知识源流演进进程中的关键路径。
通过上述六大领域的重要知识源流组成的六条关键路径,可以分别得出我国***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的知识源流的结构组成及其内容的演化历程,进一步印证了各大领域的研究主题演化脉络,同时对其进行了更深入、更全面地补充。
4 ***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作者共被引***谱及分析
本节将绘制作者共被引***谱以发现对这12年国内***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从另一角度窥视***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的学科结构和发展动向。本文将被引频次270及以上的作者视为***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界的领***人物,共有39位,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到邱均平、张晓林、马费成、吴慰慈和吴建中是国内***书、情报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五位学者,他们的研究对文献计量学、知识服务、信息经济学、***书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4可知,蒋永福、范并思、王知津、韩继章、吴慰慈、马费成、初景利、黄宗忠和邱均平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度,表明这些学者在我国***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领域的知识流动和控制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合表3、***4,并通过查证这些被引作者对应的高被引文献内容作进一步的归纳、合并和分析可以将这些被引作者划分为如下六大领域的学术群体:
(1)学科基础理论。该领域的被引作者最多,主要的关键高被引作者有吴慰慈、马费成、范并思、程焕文、王知津、黄宗忠、严怡民、冯惠玲、周晓英、王子舟、于良芝、贺德方、靖继鹏、黄俊贵、徐引篪、焦玉英等。
(2)文献计量学。该领域的关键被引作者包括苏新宁、邱均平、丁学东、王崇德、罗式胜、刘则渊、庞景安、刘***、金碧辉、戴龙基、武夷山、梁立明、叶继元、陈超美等。
(3)信息检索与信息技术。关键高被引作者有张琪玉、陈光祚、赖茂生、陈树年、邓志鸿、侯汉清、苏新宁、焦玉英、毕强、曹树金、张玉峰、周宁、董慧等。
(4)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主要的关键高被引作者有胡昌平、孟广均、赖茂生、岳剑波、霍国庆、卢泰宏、戴维民、肖希明、黄晓斌、查先进、初景利、曾民族、李国新等。
(5)竞争情报。主要的关键高被引作者有:沈固朝、包昌火、谢新洲、王知津、彭靖里、陈峰、吴晓伟和曾忠禄。
(6)知识管理。主要的关键高被引作者有:张晓林、柯平、蒋永福、盛小平、马海群、陈传夫、丁蔚、王曰芬和Nonaka I。
可以发现,情报学理论研究、文献计量学和信息检索与信息技术三个领域拥有的高影响力作者最多,尤其是文献计量学,除了较多国内重要学者外,吸纳了较多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另外这六大领域并不是互相孤立的,研究上存在着一定的交叉,一些高被引作者同时对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贡献。
5 ***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作者合作***谱及分析
本节将绘制作者共现***谱以揭示这12年国内***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者间科研合作状况,从另一角度揭示***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的研究特征。统计发现,这12年发表文章44篇及以上的学者共计35人,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邱均平、马海群和王知津是这12年来发文量最多的三位学者。下面通过作者共现***谱来探究学者间的科研合作情况,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切片,经过参数调整后可视化***谱如***5所示。
***5中中介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节点共有13个,但网络中的连线较少,表明合作网络的整体情况不理想。通过进一步考察,***谱中存在一些小团体,他们的内部成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同一个科研机构,如武汉大学邱均平团队(包括余以胜、文庭孝、段宇锋、李江、赵蓉英等)、武汉大学的张玉峰团队(包括何超、金燕、吴金红和王翠波等)、南开大学王知津团队(包括苏瑞竹、张桂玲、孙立立、孙立武、樊振佳等)、南京农业大学的侯汉清团队(包括何琳、李运景、薛春香、黄建年、白振田等)、南京大学的苏新宁团队(包括邓三鸿、杨建林、王昊等)、南京大学的孙建***团队(包括程慧平、成颖、李江等)以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团队(郑彦宁、武夷山、化柏林、陈峰、梁战平等)等等。各个小团体内部合作紧密,但团体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基本是通过一些在不同科研机构深造过的桥梁学者来衔接,如李江连接了邱均平与孙建***团队。整体来说,我国***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科学研究合作以知名学者为中心形成了较小的师生或同机构科研合作团队,各团体间联系较小。
6 结语
本文以知识***谱作为研究方法,从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作者合作等角度对我国***书情报学与文献学科研发展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相关结论如下:2000~2011年间,学科基础理论、文献计量学、信息检索、信息技术、竞争情报、知识管理是主要研究分支;围绕六个分支,文章通过时间线梳理了对相关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并列出了在相关领域被引较多的学者;在科研合作方面,***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领域科学合作多以师生、同机构合作为主,并形成了若干小科研团体。
参考文献:
[1]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3): 359-377.
[2]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谱[J].科学学研究, 2005, 23(2): 149-154.
[3]陈超美,陈悦,侯剑华,等. CiteSpaceⅡ: 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 (3): 401-421.
[4]刘则渊,王贤文,陈超美. 科学知识***谱方法及其在科技情报中的应用[J].数字***书馆论坛,2009,(10): 14-34.
[5]苏新宁. 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J]. 东岳论丛, 2008, 29 (1): 35-42.
[6]白云.***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学术规范量化分析――基于 CSSCI 的统计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9,(4): 36-39.
[7]王昊,邓三鸿. ***书馆, 情报与文献学期刊被引速率分析――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J].情报杂志,2011, 30(1):27-33.
[8]贾洁. 我国 “***书馆, 情报与文献学” ***书学术影响力报告――基于 CSSCI 的分析[J]. 中国***书馆学报, 2010,(2): 56-69.
[9]贾洁.对***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最有学术影响的百家出版社分析――基于CSSCI (2000~2007)数据[J].出版科学,2011,19(1):62-66.
关于过年的作文篇9
【关键词】高考语文 试题比较 理性思考
冷静思考,近几年江苏高考语文平均分明显下降,特别是2011高考,语文考分处于历史低谷,是高考试卷偏难,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弱化,还是语文教学出了偏差?专家命题,一线教师无法左右,只好被动接受考查;学生语文素养本身就先天营养不良,也不是短期内就能改变的;变数最大的是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语文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160分的试卷,阅读占75分,写作占70分,这两大板块决定了语文成绩的走向。和去年相比,今年试卷保持稳定,稳中有变,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考生,难度适中,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中学语文教学。试卷结构、题型、分值等都没有大的变动,变动最大的就是文学作品阅读由23分变成20分,意味着难度降低或持平;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由15分增加到18分,将选择题改成文字表达题,意味着难度加大,考生书写量增加!
2011年高考试卷真的很难吗?命题真的刁难考生吗?
语言文字运用(15分),语音、成语、病句任选2题。今年选考了字形(成语字形)、病句,几乎所有考生都认为仍然考查语音,冷不防考查了字形,似乎命题者与中学语文老师,与广大考生捉迷藏。今年江苏改考成语为错别字,实在出人意料!但是从考生的实际情况――写错别字的现象太多――出发,使用此招,很有必要。单独考查字形,且是常用字形,比考查语音难度降低。病句题考查了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达歧义等常规病句,相比2004年江苏语病题,比较容易得分。
压缩语段或提取关键词,是江苏自主命题必考内容,2006年考查了扩展语句,这与压缩语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属于一个考点。今年考查了概括从哪些方面推导出结论,只要分析结论之前的几句话,分析语段结构层次:地形、水深、构造、历史,概括起来就是:海区特点、地质构造、历史记载。2010年考查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解题步骤一般是阅读原材料,分析语段,划分层次,概括内容,提取信息,找出关键词。
另一语言表达题,结合语言实际运用考查文学常识――考生的语文素养,题型、分值基本相同。2010年考查安徒生的小美人鱼出处《海的女儿》,以小美人鱼的口吻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今年考查鲁迅塑造的人物夏瑜及出处《药》,而《药》是苏教版必修二读本上选录的文章!至于按语(编者按)的写作,考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只要结合题干隐含信息,就会明白,实际上要考生写出增设此专栏的目的或意义,可以借助必修四教材《黄花岗七十二***事略序》中相关语句,“继述先烈遗志且广大之”,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斗。
《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但是理论总是来源于实践。2010年的“文学常识”题已经透露信号,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考查的重点,业内人士透露,虽然超纲了,但是是趋向、方向!2011年再次考查,有何不可?!从2010年起,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似乎已不言而喻地成为江苏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了,而且考查的形式也似乎固定了下来,从去年考查的美人鱼到今年考查的秋瑾,内容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并不刁难考生。
文言文阅读2010年选文是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1年选文是苏轼的《陈公弼传》,所选人物传记叙事简约,并无曲折可言,虽然选文不再局限于史传类,而是古代散文,但是仍然是以写人物为主,实际上仍然是“记叙类”,考点、试题结构、分值都与去年一样,文言实词、信息筛选、对内容的概括分析、翻译句子,难度没有加大。
古诗鉴赏题,2010年选用了唐诗《送魏二》(王昌龄),2011年仍然选用唐诗《春日忆李白》(杜甫),李白与杜甫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们的友谊,考生并不陌生,对李白的才华、成就、风格,也都耳熟能详,对作品的思想感情,考生容易只从杜甫一方去思考,忽视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对作品思路的考查,去年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6题“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所谓思路,就是“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阅读文学作品往往要以理清作品思路为抓手。八句古诗的构思脉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只要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都能答出的,此题根本没有为难考生。江苏古诗鉴赏题的分值与答案要点是对应的,一个要点1分。理解是古诗鉴赏的前提和基础,文言文阅读水平制约了古诗鉴赏的理解。10分的古诗鉴赏题关乎19分的文言文阅读、20分的文学作品阅读、8分的古诗文名句默写,古诗鉴赏影响着47分的成绩,可以重点突破。根据平时的训练和学生高考信息反馈,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等原因,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偏低。古诗鉴赏的瓶颈,可以从紧扣原诗标题、充分利用注释、品味意象意境、把握情感主旨、鉴赏表现手法、强化书面表达等6个方面突破。
名句默写8分,考纲规定高中14处占4分,初中25处占2分,课外占2分。名句默写命题往往遵循这样的原则:写景名句、含有哲理的语句、富有教育意义的语句,容易写错别字的语句。2011年陈寅恪的“***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考生感到陌生,其实,这一课外名句,是时下报刊媒体经常引用的。
文学作品阅读,2010年23分,2011年20分,2010年考查了阿城的《溜索》,是散文化的小说。2011年考查了节选自宗璞长篇小说《西征记》的《这是你的战争!》,也是散文化的小说!具体4道题的设置是:
文学作品考查理解、分析、鉴赏、评价,选文越来越趋向于文学性,考点是鉴赏,理解是另一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2011年的探究题比2010年探究故事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要容易!
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3道全是表达题,意味着难度加大,答题容量加大。2011年选考了鲁迅的杂文,考生心理承受不了了,被唬住了。2010有关于鲁迅作品选读问题的误会这个背景,命题人通过命题重申教材编写意***只是调整结构,并不是削弱鲁迅作品的教学。其实鲁迅是写作议论文(杂文)的高手,他的杂文往往都是从批驳反面现象入手,列举其表现,分析其危害,剖析其实质,从而树立正面主张。第15题概括论述思路4分,稍有点文章学知识的人都知道,鲁迅批评“捧”,肯定“挖”,其思路无非是“捧”的种种表现,动机,危害和后果,最后强调“挖”。第16题概括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以及例证之间的递进关系(8分)。这一题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只是例证之间的递进关系考生可能感到无从下手,既然已经告诉了递进关系,还要答出例证之间的递进关系。其实通常情况下,递进有两种表现形式:递升和递降。即例证之间的关系是程度、范围的递升还是递降。第17题要求答出文章结尾“挖”的深意(6分)。文章主要批判了“捧”的表现、动机、危害、实质,对“挖”只有最后3小节才提到“挖”,且比较含蓄,考生不易发现。其实,只要认真分析最后一小节,分层次概括其内容,就是“挖”的深意!有人曾提出第17题答案有问题,建议答案补充为“对待贪***者,不要迎合投好,连最低的要求都不要满足他;对待廉洁者,不要讨好恭维,甚或腐化他,要廉洁自律;对待高高在上的人,要勤于监督,指出过失。”这是“挖”的深意吗?这是“捧”的否定做法,是“挖”的表现,不是深意。最后一小节“‘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自求多福之道;“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挖”与“捧”一样费力,但结果大不相同;“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人们习惯于“捧”的惰性,还不适应“挖”。
读不懂文本,问题回答不出来,根源在于游离于文本,阅读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深入文本。阅读题都是来自文本,都能在文本中找到答案依据。初中老师就强调现代文阅读题要到文章找答案,我们高三学生,经过了三年的语文学习,竟然连最基本的解题方法都丢掉了!究竟谁之过!
作文与去年一样,仍然是“提示语+命题”,审题难度降低。“拒绝平庸”表面上适合写作议论文,但是,提示语有三层意思:平庸的含义(不同于平凡);从为人处事两个方面指出为什么要拒绝平庸;最后是怎样拒绝平庸(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提示语把议论文的基本内容都提示尽了,“什么是平庸,为什么要拒绝平庸,怎样拒绝平庸”,考生很难跳出提示语的圈子,如“拒绝平庸,才能上进;拒绝平庸,才能发展;拒绝平庸,才能创新”,囿于提示语则会判为敷衍或放大原材料,最高不超过45分!难为江苏考生了。于是有人认为,写作议论文拿不到高分,是因为命题者喜欢记叙文,他们把持着话语权!事实并非如此,去年“绿色生活”,中心语是“生活”,适合于写作记叙文,不少考生把“绿色生活”当作一个无所不包的“筐”,没有联系地把“宽容”、“坚强”、“勇敢”、“奋斗”、“拼搏”、“爱国”、“父爱(母爱)”、“感恩”、“读书”、“自信”、“真诚”、“善良”、“科学”、“创造”之类生拉硬扯到文章中去,最高赋分不得超过41分,如果结构混乱、语言平淡等则不超过27分。有的考生写作议论文,又不能懂得“绿色”的含义,只好以“绿色生活”为主体,搭设了议论文的基本框架(只是框架而已),分解了3个小论点,而且似乎还有辩证分析,可惜,论证不充分,论据不充实,缺乏分析。没有构思,说理平淡,缺乏深度,不会反思。如“拥有绿色环境,让生活更美好;拥有绿色身体,让生活更精彩;拥有绿色心态,让生活更充实”,泛泛而谈,缺乏自己对绿色生活独特的思考,缺乏深刻的思想观点,45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忠于自然的生活态度;柳永“奉旨填词”,不惧命运的生活态度;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不阿权贵的生活态度。这是分解小论点吗?只能得28分。更有甚者,将分析说理变成了***治问答题!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是分析说理,以理服人。“拒绝平庸”虽然倾向于议论文的写作,由于提示语的提示,考生反而无话可说,写不出自己的新意,只能滑向平庸之作。由于作文没有文体限制(除诗歌外),在议论文方面很难突破,为什么不再深入一步,写作记叙文(记叙散文或小说)呢?而且提示语中有“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必面面俱到”,选写记叙文,写一个拒绝平庸的人,只要写作选用2-3个场景描写,写作一个不甘于现状有内心追求的人,获得二类卷的判分是不难的。可惜,若干考生中考时记叙文写得还算可以,有的写得相当不错,经过三年的高中写作实践,高考时反而不会写作记叙文了,谁之过!何永康老师曾反复强调,审题构思时,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不要写,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肯定是大路货。稍加思索才想到的也不要写,一定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深入思考,辩证分析,“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大家都能看到。能否转到秃子的后面,发现秃子后面还飘着几根青丝。这几根青丝就是你独到的发现,只要合理,思路肯定就不一般。”为什么我们的考生不能深入思考呢?
无论是2010年的“绿色生活”,2009年的“品味时尚”,还是2008年的“好奇心”都引导人们回归生活,引导人们直接把脉时代,体察生活的原貌,而2011年的高考题显然更注重价值引领,启迪人们“不避平凡”但“不可平庸”,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都要做到“拒绝平庸”。这样的命题思路,本身就体现着命题人“拒绝平庸”、敢于创新的精神。这真是平庸的作文题,不平庸的写作。
关于过年的作文篇10
创作排演大型现代儿童剧《我想种太阳》和打造品牌化儿童剧演出场所,是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五年内乃至今后的两项重大工程。
一、创演大型现代儿童剧《我想种太阳》的主要目的及意义
1.落实中发[2004]8号《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文件精神
文件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通过精美的儿童剧作品和组织儿童剧演出,“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文件指出:“要积极推动少儿文化艺术繁荣健康发展,加强少儿文艺创作,加大***府对少儿艺术演出的***策扶持力度,鼓励作家、艺术家肩负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历史责任,多创作思想内容健康、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少儿作品。”
为未成年人创作精美的艺术作品,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他们尽快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接班人,是我们表演艺术团体和每一个文化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天职。
2.推广儿童剧艺术,活跃少儿文化艺术生活,让未成年人在艺术审美过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由于儿童剧表演团体、专业儿童剧演出场所奇缺,儿童剧艺术作品贫乏,远不能满足当代少儿观众文化生活的需求,更不能适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故,需要在***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多为未成年人创作优秀儿童剧作品,多为他们组织儿童剧演出。通过儿童剧演出,推广儿童剧艺术,活跃少儿文化生活。以寓教于乐的舞台艺术形式,演绎他们喜闻乐见的故事,让他们在艺术审美过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二、关于大型现代儿童剧《我想种太阳》创演及品牌化儿童剧演出场所创建
1.大型现代儿童剧《我想种太阳》的创演
该剧由编剧王新生根据吴晓林小说《小小的我》创作而成,通过对残疾儿童欣欣不平凡的成长经历的展现,讴歌了正气,揭示了“励志、感恩、回报社会”的鲜明主题。此剧的诞生,不仅填补了河北省儿童剧创演的空白,也因其地域特色鲜明、艺术呈现五彩缤纷、主题积极向上而成为一部引导少儿健康成长的生动教材。该剧在第六届全国儿童剧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赢得专家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该剧是在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省残联、省剧协关注与支持下诞生的一部作品,以剧院先期垫资(包括个人集资)60余万元制作完成。首次采用由单位(个人)先行垫资创排,再由***府验收采购的方式。于2007年6月1日首演暨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河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式演出,获得成功。同年7月10日启动巡演,至今已演出100余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
2.关于品牌化儿童剧演出场所的创建
隶属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河北大戏院,自2005年5月23日启新开业以来,按照河北省委提出的“构建和谐河北、创建文化大省”的指示精神,考虑到河北没有儿童表演团体,更没有儿童作品的现状,把组织儿童剧演出,创建品牌化儿童剧演出场所,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贡献,作为启新后的首要任务来抓。先后从省外接演了《美人鱼》《卖火柴的小女孩》《小蝌蚪找妈妈》《白雪公主》等十余部根据童话改编的儿童剧,从而打开了河北省儿童剧市场,活跃了少儿文化生活。目前,“想看儿童剧,请到河北大戏院”已成为部分河北观众公认的宣传词。
通过组织儿童剧的演出和创建品牌化儿童剧演出场所,激活了河北省儿童剧演出市场,推广和促进了河北省儿童剧艺术创作,繁荣了河北省少儿文化艺术生活,赢得各级领导、中小学师生及各界观众的高度评价。特别是通过创演《我想种太阳》,起到了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辅助社会、学校及家庭对未成年人展开教育的作用。针对目前一些未成年人未摆正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起到了批判和警醒作用,让孩子们通过欣赏艺术,接受了美的教育,让孩子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了启迪和教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过年的作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