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篇1
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全面参与到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来,随着对外经济交流的扩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幅持续保持在20%以上,对外贸易依存度仅2004年就已达70%以上,外经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扩展之势,按目前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速估计, 5年内国内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36万家,是现有企业的2 倍,按新增企业每家需要10 位外贸专业人才计算,就需要新增180万人,再加上现有企业的人员更新和扩招,市场对外贸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更大。
高职院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所掌握的信息,外经贸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多为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货代员和报检员等技能人才,企业都要求毕业生持有国家职能部门统一考试取得的通用的从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工作,没有相应从业资格证的将不受欢迎和聘用。
为了满足市场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的国际贸易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具体来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能在外经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商务谈判、签订合同、跟单、货代、单证、报检、报关等业务工作的零距离
上岗操作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岗位面向,高职院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业务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知识。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与***策、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规、世贸组织规则;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市场营销知识;英语基础知识和商务英语、外贸英文函电及外贸英语口语等基本技能;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商品学、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与保险、外贸单证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和国际货款结算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专业技能。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备从事同外商进行磋商交易、拟订合同条款、签订合同,实现交易目标的善于沟通交流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具有从事跟单、货代、***处理履行合同各业务环节的单证操作、办理托运、投保、报检、报关和货款结算等能力;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技能。
(二)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为准绳,培养能干实事的顶班上岗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要能准确把握外经贸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适应职业岗位职责的变化,结合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标准的变动和趋向,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适时有效的调整,实行动态的教学过程。
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岗,就是外经贸企业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所设置的工作岗位和该岗位对业务人员的职责和业务素质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各岗位工作的高效率运作,保证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目标的实现。外经贸企业的工作岗位分工呈现越来越细化的趋势,以达到专而精的工作效果。现在的主要岗位分工有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货代员、报检员和报关员等,这些岗位的职责就是国际贸易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向。
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篇2
【关键词】岗位需求 商务英语 翻译能力 翻译教学
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外贸人才的需求增长,但目前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岗位能力要求,这其中的原因是企业的用人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而造成的。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分析最近几年湖北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主要分布在湖北武汉、广东东莞、浙江义乌、深圳、珠海等省市的外贸行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其工作岗位以外贸业务为主,包括外销员、外贸跟单员、电子商务专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其次是服务岗位,包括文员、行***助理等,再次是管理岗位,有少部分从事教育培训工作。毕业生基本在民营企业从事外贸、服务或基层管理工作,其中绝大多数是外贸岗位。
二、基于岗位的商务英语翻译任务及知识构成
课题组历时二个月,对武汉商贸职业学院2011届及2012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涉及到外贸岗位的毕业生(62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了他们工作中涉及到的主要翻译任务,提炼出主要内容和知识构成。
如表1所示,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商务信函的翻译,他们往往需要将往来信函翻译后送交到相关生产,管理部门。信函翻译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整个外贸流程,同时也可能包括了产品介绍,企业宣传和合同翻译等。其次,产品介绍及宣传册的翻译占很大比重。商务合同,广告和公司网站的英文翻译也是外贸岗位的日常工作职责。此外,常见的口译任务主要有接待来访的外国客户,在展销会上陪同老板或主管进行商务谈判等。
三、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构成分析
由上述主要翻译任务及其所含的内容和知识,课题组分析了外贸业务及相关岗位对于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要求,其构成比重如下表:
从岗位需求的调研结果来看,翻译能力主要包括相关行业专业用语的掌握,商务专业知识技能及外贸流程的运用,英汉双语的理解表达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所从事的并非专业翻译工作,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并不特别高,译文以简明扼要为主,对商务专业知识技能及外贸业务流程的掌握更为重要,而相关行业的专业用语是翻译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四、调研结果分析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私营企业从事外贸业务及相关工作,由于学历及语言能力的限制,他们几乎不会从事专门的翻译工作,相关企业也没有专门的翻译岗位,翻译是其日常工作内容的一部分,翻译能力是工作中的重要能力。翻译任务笔译以产品翻译,信函翻译,合同翻译及商务广告和企业宣传等内容为主;口译部分包括会展翻译,来访接待等。翻译质量标准以简洁明了为佳,不会过分强调语言水平,但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流程和所在行业的专业用语对于翻译任务的顺利完成尤为重要。
五、对教学的几点建议
1.明确高职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从上述分析可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并非专门的商务翻译人才,企业对其要求是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流程,精通本行业的专业用语和产品知识,具有一定的双语沟通交际能力。
2.增加学生翻译实践经验,增强岗位意识。为了让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胜任外贸岗位及相关工作,具备相应的翻译能力,学校应该让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践实训,熟悉外贸业务流程,经历真实的工作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
3.模拟商务场景,推进教学改革。当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的课堂教学中,理论多于实践,教材内容仍然为传统的理论加翻译技巧讲解,强调语言层面的词,句,篇的理解和翻译技巧,以真实的商务场景作为翻译任务的教学内容不多。教师应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材教法,模拟真实的商务场景,将学生的翻译表现与企业的岗位要求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考核,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4.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本文实施的调查分析来看,适应岗位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如谈判技巧,贸易实务操作,单证制作等),英汉双语综合能力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和电子商务平台操作技能,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上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加强跨学科多课程的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篇3
宁波作为典型的外贸城市,进出口总额再一次攀升。对各类型外贸企业进行分析,发现民营外贸企业进出口总额领跑全市。宁波作为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专业人才就业,尤其是国际贸易专业。另外,宁波地区本土的本科、高职、中职院校培养了大量的国际贸易人才。相比之下,笔者所在学校培养的国际贸易高级工与其他本科、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贸易毕业生在职业能力和素质上就显得有些劣势。我们培养的学生很多时候达不到大中型外贸企业外贸业务员的工作岗位要求。这是由于学生进校时本身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等原因造成的。那么,如何改善国际贸易高级工的就业情况,笔者认为外贸会计就业岗位将是学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一个重大突破口。对宁波地区的部分外贸企业进行走访,发现外贸企业中外贸会计岗位人才需求量很大,很多中小型民营外贸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外贸会计人员,很多已经招聘进来的会计人员都需要对其进行重新的国际贸易知识的再培训。这样的做法让用人单位感到力不从心。笔者学校拥有大量教学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教师。为了扩大国际贸易高级工的就业面,学校早在2007年就开始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很多会计课程,部分学生在完成会计课程学习后,考取了会计上岗证。同时,对学校国际贸易高级工专业的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就职于宁波地区的中小型民营外贸企业,其中部分学生在这些企业中担任会计工作岗位。对这些学生所在单位进行调研,企业对学校国际贸易毕业生担任外贸会计工作岗位认同度较高,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校毕业生掌握了大量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和各类单据;二是学校毕业生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会计知识,还学习了外贸会计课程,熟悉进出口企业会计工作流程;所以用人单位很愿意到学校招聘国际贸易毕业生从事外贸会计岗位。上述分析,笔者学校国际贸易专业开设外贸会计课程显得尤为必要,但是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进行研究分析,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外贸会计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在外贸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遇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教材不合适
目前市面上的外贸会计教材大都面向高职,教材内容偏理论,缺乏实务操作,很多知识点又与外贸企业实际情况脱节比较严重。对于技师学院的学生来说,理论学习有难度,由于缺乏操作性,学习积极性自然而然就降低了,学习效果就会打折。加之,近几年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不断改革,教材没有及时更新,导致教材不符合技师学院的教学要求。
2.学生思维定势
专业教学计划考虑到学习的有效性,在学习外贸会计课程之前,必须先学习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等课程。所以教学计划中高一开设了会计基础课程,在随后的学期中,不断加入其他会计课程。但是,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职业目标,囿于固有思维,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就是去外贸公司当外贸业务员,不用学习会计基础等“无关”课程,这样就直接导致会计类课程的学习效果较差。
3.师资力量不足
外贸会计是一门行业会计,教学中需要既有国际贸易业务知识,又有良好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虽拥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会计教师团队,但与这种师资要求相比,相差甚远,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数没有外贸会计业务实践操作经验,因此在外贸会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国际贸易业务内容核算的尺度,某些具体的业务核算程序掌握不够好,直接导致外贸会计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三、外贸会计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为了培养出符合宁波地区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外贸会计岗位要求的毕业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外贸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加强“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外贸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了培养出符合外贸会计岗位要求的毕业生,目前的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会计教师的“双专业”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提升教师的“双专业”实践能力:一是教师利用寒暑假到外贸企业顶岗锻炼,任课教师可以通过顶岗来增强外贸会计岗位认知,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从而有效进行课程教学,指导学生;二是教师利用业务时间,通过培训等方式,考取外贸会计知识资格证书,通过考证学习来弥补自身的国贸专业的不足。这两个途径需要学校来制定合理的人事制度来加以管理,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不断加强。
2.开发技师学院外贸会计校本教材
由于外贸会计教材不适应现实的企业需求,所以要真正促使课程学习有效,就必须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改革,开发出适合宁波地区的企业需求的校本教材。在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前,需要结合顶岗调研情况,设计出外贸会计岗位职责要求,根据岗位职责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编写校本教材。外贸会计岗位职责要求见表1,外贸会计课程教学任务见表2。
3.突出实践教学
外贸会计周课时为3,课时有限。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只能教授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没有充足的时间提供案例讨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式。学生在整个上课过程中被动学习,也严重影响了课程的学习效果。要突出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的比重,强化学生对于自营进出口业务、进出口业务、加工补偿贸易、出口退税等的核算操作。通过实践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进出口业务及出口退税依据来核算成本,登记账簿并编制财务报表等,达到外贸会计的岗位职责要求。
四、小结
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篇4
[关键词] 国际贸易精品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课程特色。
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全面参与到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来,随着对外经济交流的扩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幅持续保持在20%以上,对外贸易依存度仅2004年就已达70%以上,外经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扩展之势,按目前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速估计, 5年内国内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36万家,是现有企业的2 倍,按新增企业每家需要10 位外贸专业人才计算,就需要新增180万人,再加上现有企业的人员更新和扩招,市场对外贸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更大。为此,高职院必须加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建设,为外经贸企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院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所掌握的信息,外经贸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多为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货代员和报检员等技能人才,企业都要求毕业生持有国家职能部门统一考试取得的通用的从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工作,没有相应从业资格证的将不受欢迎和聘用。
为了满足市场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的国际贸易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具体来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能在外经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商务谈判、签订合同、跟单、货代、单证、报检、报关等业务工作的“零距离”
上岗操作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岗位面向,高职院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业务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与***策、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规、世贸组织规则;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市场营销知识;英语基础知识和商务英语、外贸英文函电及外贸英语口语等基本技能;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商品学、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与保险、外贸单证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和国际货款结算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2.专业技能。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备从事同外商进行磋商交易、拟订合同条款、签订合同,实现交易目标的善于沟通交流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具有从事跟单、货代、***处理履行合同各业务环节的单证操作、办理托运、投保、报检、报关和货款结算等能力;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技能。
3.取得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从业资格证书。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商检总局等职能部门组织的从业资格证考试,是对从业人员素质能力的权威评价考核标准,对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作为高职院国际贸易精品专业的毕业生,在拿到学历证书的同时,至少取得一个或多个从业资格证书。这是衡量其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是否合格的客观标准,是评价毕业生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依据,也是鉴别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教学质量是否达标称职的重要参照。
(二)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为准绳,培养能干实事的顶班上岗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要能准确把握外经贸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适应职业岗位职责的变化,结合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标准的变动和趋向,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适时有效的调整,实行动态的教学过程。
1.“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岗”,就是外经贸企业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所设置的工作岗位和该岗位对业务人员的职责和业务素质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各岗位工作的高效率运作,保证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目标的实现。外经贸企业的工作岗位分工呈现越来越细化的趋势,以达到专而精的工作效果。现在的主要岗位分工有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货代员、报检员和报关员等,这些岗位的职责就是国际贸易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向。
“证”,就是国家商务部、海关、商检局等职能部门为外经贸企业提供服务,让有关企业能招聘和使用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素质的称职的人才,组织全国统一的各种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措施,对通过了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颁发全国通用的证书,实施持证上岗的优选制度,从而保证了外经贸企业专业人才优化组合。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就必须依国家对有关从业资格考试达标为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指导学生通过从业资格的考试,以考证通过率作为考核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课”,就是“以证定课”,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所应达到的要求,必须适应能让学生普遍通过有关从业资格证考试为宗旨,让学生掌握能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活动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为目标。“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应是高职院的正确选择。
2.实施“1、2、3”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即“一个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高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出的“实际、实践、实用”为原则,培养学生形成在一定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上,让学生能“零距离”上岗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让用人单位满意,并有充足的发展、提升的后劲。
“2”,即“两个依托”,要达到培养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能力,又有后发的潜力,一方面强化以实践性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岗位要求的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依托,让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强化课内实训以构筑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采取多种模拟仿真手段加大理论联系实际和指导实践的校内外集中实训的力度,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即“三个基础”,一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外贸工作的职业素质基础,二是具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三是具有综合的经营管理的能力基础。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各门课程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功底,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以及在实际业务中能够分析、处理和妥善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能力。
二、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打破以往的专业学科体系结构,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来设置课程结构,选择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起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注重业务技能培养的四层次的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第一层,人才培养目标模块,双证并举。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获取大专以上学历证书和至少一个以上的从业资格证书,实现“零距离”
就业的目标。
第二层,职业技能模块。针对外经贸企业各种岗位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项目,分别开设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货代员、报检员、报关员等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每门课程又分为理论知识讲授、课内实训和课外集中实训三个子模块进行教学活动,为学生顺利通过全国统考,获取从业资格证书,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服务。
第三层,职业素质能力模块。作为国际商务人才必须具有该职业所要求的较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全面的业务技能,如若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过于狭窄、单一,是无法胜任企业对业务人员的起码要求的。为此,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必须包括国际商务英语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的模块;国际市场营销的运作模块;电子商务操作技能模块;职业道德、国际商法和贸易规则模块;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实务模块等,每一个模块又分出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再分为专业知识讲授、课内实训、课外实训等子模块。各大模块和各门课程及子模块的融合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综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第四层,职业基本素质模块。高职院培养的是大专以上学历水平的专业人才,必须让学生掌握基础牢固的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接受经济学原理,数学基础,大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的教育,得到文艺、体育和心理素质等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社会公益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在校3年以上的培育,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思想、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为步入市场、社会,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课程特色。
为保证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课程体系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各门课程要充分体现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配套,体现“岗、证、课”三位一体的要求,要从有关院校和出版社寻找到合适的现成教材是十分困难的,最好的途径是本校组织有关教师严格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写系列化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要根据职业岗位职能的发展、变更和提高,要根据国家职能部门对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的提升,及时修改、变更和充实教材的内容,使校本教材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适用的状态。
现在以获得湖南省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称号的《国际贸易单证实务》为例,本课程按国际商务单证员的职业岗位标准,据单证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进行编写。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业务流程形成模块化结构,以单证制作为核心进行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实训,精心设计真实的作品、仿真的业务工作的完成,以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程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各门课程集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1.“以证定课”的人才培养课程模式。
根据外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业资格证考试对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标准,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方能胜任岗位职责,顶班上岗。为此,我们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报关商品学”、“报检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跟单实务”等专业课程,每门专业课都与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要求相适应,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考证、零距离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2.课堂教学坚持“教、学、做”的统一,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凸显“教、学、做”的统一,将课堂教学分为紧密结合的业务知识的讲授与课内实训两个模块,不仅要求讲清每个知识点的原理,重点、难点,还要利用案例、布置简单的任务、小型的专题等的实训活动,进行动手操作练习,以加深理解和运用所讲授的专业知识。每个单元知识教学完成后,都要采用仿真的任务来进行综合实训,努力朝着培养学生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一张文凭,多种证书”,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培养学生既要具有大专以上的学识水平,又要具备很强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将外经贸行业的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和内容全部纳入专业的教学计划,并根据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不断提高,考试内容不断更新的客观条件,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和实训活动,并按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从而达到让学生既完成了大专以上的学业,又具备顺利通过从业资格证的考试,从事多个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从历届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凡是获得“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的学生,在就业的问题上,“不是用人单位选择我,而是我挑选用人单位”,在工资待遇上比一般的专业人员明显高得多。同时,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也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的实施,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既满足了企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实现了用人单位的零距离上岗的能力要求,又解决了学生职业发展的后劲问题,既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又有较强的职业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职院培养高等的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4.“三重教学”有机结合,凸显实践性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采用“三重教学”,即理论教学、课内实训、课外实训三者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的讲授,坚持精讲,突出重点,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强化课内实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增强学生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每一单元组织综合实训,期末对课程的知识和业务技能组织学生停课一周的系统的集中实训,为达到集中实训的预期效果,组织教师编写实训教学大纲、综合实训指导书、实训练习册、实训实施计划等教学辅导资料,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进仿真的实训操作软件,通过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到外贸公司、港口、码头、仓库、集装箱堆场等进行现场观摩学习,聘请现场专家讲座,安排学生毕业实习等活动,凸显了实践性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实现为行业输送合格实用性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三、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教学考核。
高职教育坚持强化实践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决不能采取一纸书面答卷的分数做定论,要客观的系统的准确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必须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一)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为配合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精品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将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变成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评价方式,建立全面的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
1.各门专业课程均建立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并将考核办法事先向学生公布,使学生都知道各门课程对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要求,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主动地接受考核。
2. 根据课程的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1)必修课的考核成绩由课堂教学基本知识的笔试成绩与课内实训考核成绩,综合实训考核成绩和平时学习表现,按比例评定其期末总成绩。( 2)选修课程的考核成绩,则依课程的特点不同,采取灵活的方式,对理论知识性较强的课程,采取笔试与写综合性小论文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依完成实践性项目的效果,结合平时的学习表现进行评定。( 3)对课外实训的考核,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全部的实训流程,适当考虑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主要依据学生完成的实训作品评定的档次,及实训报告的质量确定其成绩。(4)对取得“职业技能考评”、取得行业认证、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课程,作为评定其成绩合格的依据,并可免修该门课程,让学生选修其他的课程,拓宽知识面。
3.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评价考核。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人文素质”、思想、职业道德素质,体质、心理素质等表现,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活,课堂教学、课内外实训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各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体现出学生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社交、组织和公关能力诸多方面的素质,学校有责任加强思想素质的教育和考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存能力、应变能力和发展能力,为行业输送综合素质优秀的专业人才。
(二)实行专业学习考核的学分制度。
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篇5
关键词:外贸单证;外包服务;探索与实践
一、建设的基础
1.人员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中心招聘人员大多数为大二学生及部分大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报检实务、货代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对进出口流程及外贸单证的制作有了基本认识。课内也进行了报关报检实务、货代实务的实训,以及综合性实训,包括进出口合同磋商与签订、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等实训项目,为实践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与技能基础。
指导教师需具备进出口贸易单证制作工作经验,国际贸易单证教学与培训经验,可以到企
业招聘资深的外贸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中心成员来自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职业技能考证辅导、商务英语、报关报检实务、货代实务等不同的知识结构对模拟业务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互补作用。成员需要具有强烈的创业热情,担任班级干部或系学生会干部,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责任心、自我学习能力强,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与能力。计算机水平高、信息处理能力强,能制作商务网页;或英语水平高,通过了六级考试;或法律知识丰富,学生取得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职业资格证书。
2、校企合作基础
中心要紧紧围绕“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支撑,着力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整合实验、实训资源。目前与中国电信合作设立的“呼叫实训中心”、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设立的“网络营销服务实训中心”,与物流公司合作设立的 “物流服务校园实体店”等。
二、建设思路
学校与企业签署合作建立贸易通关服务中心的协议,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提供公司背景、产品资料与报价、进出口业务的必备手续以及一定的流动资金。这样企业的驻校单证部部就在学校的国际贸易实训室开张了。以真实的出口业务的基本运作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作背景,针对出口贸易中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操作技能。参训学生被分成不同的部门,例如:发票部、提单部、信用证部、审核部等等。指导教师就是部门经理具体负责本部门的业务开展,教研室主任为该企业的副总经理负责管理工作并协调与公司的关系。这种实训方式是真题真做,与到企业顶岗实训效果相同,但可以同时容纳几十名学生同时参训。企业无需自己招聘单证员就可以快速专业地完成单证的制作与审核工作,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这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也为学校解决了校外实训的难题。
三、组织实施
(1)模拟成立外贸单证服务外包公司。依托省级商务服务实训基地的资源,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承接外贸公司和工厂单证制作外包服务,按公司实际运作模式开展工作,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设立进口单证部和出口单证部。
(2)岗前培训。通过校内单证制作软件模拟实训和去企业参观学习两个环节完成岗前培训,对真实的单证制作和企业的运作模式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是团队成员相互磨合的一个过程。
(3)开展真实业务操作。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开始正式承担合作企业真实业务的单证制作、单证审核,整理归档等工作。
四、 建设内容
1、体制机制创新
由于***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合作建设投入机制、管理机制、使用机制;校企实现互聘、互借、互用相关产学研人员及资源共享等制度。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外贸单证外包服务中心通过建立真实的外贸环境,成立外贸单证外包服务公司,不仅创造了收益,也为学校解决了校外实训,让学生在企业的实习阶段提前在学校完成;本创新模式可以复制到其他贸易环节,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思路,激发本专业学生的创业热情。学生以双重身份参与与市场对接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研发全过程的训练,实现“四个合一”即理论与实践合一,课堂与岗位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和职员合一,实现“教学做”合一,使校园人与社会企业零距离对接,快速转化为社会人,实现人才培养社会化、企业化和市场化,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真正营造“校中厂”或“厂中校”的良好环境,为实施项目化教学提供平台,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素质养成提供系统训练,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必备的训练。
3、服务能力
(1)通过生动具体真实的业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真环境,为实施项目化教学提供平台,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素质养成提供系统训练,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必备的训练。
(2)与企业联合进行贸易实务操作培训,颁发相关证书,预计每年对外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人。
(3)承接外贸和物流公司的真实业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五、保障措施与预期效益
服务中心将通过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实训基地建设的各项费用。服务中心主任负责组织学术年会,研究、实训中心开放课题指南,负责客座研究人员的管理,运行经费的使用管理,设备的更新、引进,以及协调各研究方向的合作,负责实验室用房调配,为科研以及办公提供良好的环境。把实训中心建设与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结合起来,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撑。以建促改、以建促管,提高实训中心管理和教学水平。
若项目组成员因生病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由其他成员分担工作,保证项目实施进度;全体报关专业学生均可成为项目替补成员,随时补充力量。
若在公司运营过程中,需用到的知识超出了项目组成员的知识储备和架构,则请求指导教师或其他专业同学帮助,确保业务顺利进行。(作者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冯旭敏,温平则 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2005(2):32-34.
[2]李志生,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05(10):29-31.
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篇6
关键词:国际商务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技能 职业素质
一、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尤其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职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外贸企业增加了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一些高职在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上未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及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课程设置,从而导致毕业的学生难以满足外贸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切实提高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直是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二、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课程体系定位不清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育主要培养职业型人才,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目前,我国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与本科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体系过于接近,只注重高等教育中一般共性的东西,却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虽然设置毕业实践环节,但缺少足够的实践基地和具体有效的实践内容、方法及评价指标,许多实践环节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体现不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职业性特点。
2.课程体系的设置重理论、轻实践,落伍于社会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国际商务体系的设置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沿袭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以学科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在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计划中还沿用着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在教学上片面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一些课程的开设实用性不大,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也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换,习惯于“学科课程”的思考方式,一些重要的实务性专业课程如单证、报关报检、跟单等课程实践课时开设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根据用人单位的反映,许多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达不到企业的工作要求,甚至看不懂常见的单证,实际操作能力差。可见,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当前社会的要求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
3.课程安排缺乏合理性
高职课程体系定位不清导致了课程安排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的教学顺序不合理和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安排不合理。国际商务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上存在课程安排顺序不合理,如国际贸易实务课排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前面,还有在新生入校之初就开设国际商务谈判课的,这些课程安排上的不合理就会因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不了解,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安排上目前不合理的情况有理论总课时量远远大于实践总课时量、缺乏一定的应用性的实务课程与实训课程、理论性课程安排的课时量过多和实务性课程在实践课时比例分配上不足等。
三、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改革可以从如下方面展开:
1.设置专业课程要根据岗位职责与职业能力的要求
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不同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应遵循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教学的原则。
首先要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其次要以岗位职责和任务群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然后建立目标职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再根据岗位职责、任务群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
针对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跟单员和会计所应完成该岗位的工作任务,并应符合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为目标的课程。为此,在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如下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跟单、外贸单证、报检实务、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会计等。这些课程已赋予了新的内涵,并非传统概念或几门课程的组合。要调整思路,根据不同岗位确定需要达到的职业目标与职业能力,并根据职业岗位需求与工作流程来确定课程体系。对于不同课程,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具体教学中也要有侧重点。
2.合理安排专业课程要根据岗位工作过程与课程内部联系
国际商务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以外贸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分析外贸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外贸岗位工作流程与课程之间的内部联系合理的安排教学顺序。
在对专业人才高要求高标准的社会,企业希望所招聘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实操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必须增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实务课程与考证培训课程,如产品贸易实务、报关员考证培训等,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建议实践课时占教学计划总学时40%以上。对于实务性课程,可以提高实践课时占课程总课时量的比例,以加强实务课程的实训力度,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应该购买和更新外贸教学软件使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增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务性更强的外贸制单实务、报关理论与实务、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核心课程。
3.课程体系改革需要企业的参与
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深入了解外贸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听取企业一线人员对国际商务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定期召开有企业、学校、相关专家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教学计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研讨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在人才培养上,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学生的培养意见,并参考所提意见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安排,增减教学内容。加强同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熟悉现代化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并学习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充实实际操作经验,使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企业互聘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技术顾问,解决教学和实训的问题。聘请企业专家到校讲课,力争企业外聘老师的比例达到50%,专业教师也经常到贸易企业学习和交流,提高专业负责人的业务能力和相关素质。
4.要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构建双证融通体系
在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中,纳入职业生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自觉性,让学生体会到每门课程对自己以后所从事工作的重要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外贸企业的岗位设置,使学生了解国际商务专业是做什么,如何做,需要哪些知识,业内有哪些职业资格考试,如何获得这些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引出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入学开始的学习就有方向、以后就业也有目标。这就要求专业要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要以企业真实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有效地融合全国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电子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等职业资格标准,合理构建以项目为导向、“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姚大伟.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思考[J]. 管理观察,2008年13期
[2]王涛生.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J].高校教育研究,2008年9期
[3]童宏祥.构建以职业型为特征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初探[J].职教论坛,2006年12期
[4]马倩.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年36期
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篇7
论文摘要: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许多与行业要求脱节的现象。课程设置的原则应遵循行业需求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基础上。课程体系改革要达到“学、证、做”相结合。
综观中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表明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与行业间的零距离对接是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共同经验和必由之路。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和难点。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应如何立足于自身特点,构建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必须深入研究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公共基础课的设置缺乏专业针时性
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仍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科目,比较强调***治、体育、***训、数学和计算机等课程,学分大概占全部学分的40(含公共选修课),而且难度较大。比如其中的高等数学等课程使得数学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感到无法逾越。因此,学生感到压力很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应特别强调学生的外语水平。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已引起许多学校的重视,如有的高职学院已经在公共基础课程安排、课时分配上作出了调整。把一半左右的课时安排为英语课程,突出英语特色,这些做法都是可以推行的。总之,国际贸易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应强调难度适中,符合专业学习的需要。
2.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流于传统、设置狭窄
专业基础课又称专业核心课、学位课或专业必修课。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沿袭传统,片面强调所谓的知识系统性,出现于大学本科所开设课程几近相同的现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和“与实接近”,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不会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本着“宽口径、后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原则。比如,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可开设一些介绍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体制、基本规则,商贸公司运作的基本原理,以及为制定贸易***策和商贸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一些市场调研与决策的技术等。除此,还应增加开设“现代物流”、“期货”、“电子商务”等交叉学科的课程,重点突出国际贸易主干学科特色,克服目前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学科之间相互重叠的问题及基础理论薄弱,知识面过于狭窄等问题,有利于学生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专业课的设置与实际工作脱钩,实践意义欠缺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教学,应用能力培养相对薄弱,尤其是英语和计算机能力训练。很多学生尽管取得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但是仍然开不了口,成为了哑巴英语。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格外重视,特别是对最能反映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特点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倍加关注。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业务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感到工作压力太大,难以适应而频繁跳槽、换岗,这说明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多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实战操作课程上还相对薄弱,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在课程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式等环节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设里的原则
(1)把专业课程与行业需实际要求统一起来,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标准要涵盖企业岗位职业资格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而且能够获得学历证书和与专业相关的如外销员、报关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2)把课程设里分解到具体岗位要求上去,以岗位职责和任务群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以岗位任务群为主线,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满足本行业岗位职责的多项要求,实现教学为实际工作准备,为企业服务的目标。
(3)建立目标职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将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解为k(knowledge,即知识与素养).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skill,指职业技能)。
三、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达到“学、证、做”相结合,实现专业与行业零距离对接
1.从分解专业能力需要入手设里课程,分配课时比例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究竟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哪些传统的课程需要保留,哪些需要调整,各类课程的搭配比例应该如何分配,开设的学期安排,先学与后续的衔接等应该从分解专业能力要求人手,做到一切从行业的现实要求出发。我们通过对岗位的综合分析,认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适应岗位的岗位专业能力是:(1)报关业务能力;(2)单证业务能力;(3)报检业务能力;(4)跟单业务能力;(5)货代业务能力;(6)外贸业务员能力。基础职业能力是:(1)市场分析、策划与推广能力;(2)商务英语应用能力;(3)电子商务运作能力;(4)经营管理能力。开设的课程应该与以上的能力要求对应起来,培养学生在英语应用、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职业技术课和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能力,如报关业务能力、单证业务能力等,通过技能训练课培养外贸业务员的综合能力。
2.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实现“双证结合”,提高专业与行业的零距离对接水平
“双证结合”,指根据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较为完备的现状,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围绕职业岗位组织职业资格证的考证,围绕职业资格证的考证开设专业课程,各课程教材直接采用考证教材,以“岗、证结合”、“证、课结合”保证“证(毕业证)、证(职业资格证)结合”。
“双证结合”主要体现把学习内容与岗位实际要求相结合,突出职业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顺利通过报关员(或单证员、报检员、跟单员、货代员、外贸业务员)等的资格认证考试,做到“双证结合”,同时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目前有些高职学院已经开展与职业或行业组织的合作开发,在课程设置、内容选取、考核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推出教学与取证结合、以证代考的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应注意专业老师和行业专业人员的有机结合,把他们的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即把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与行业人士的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既能够知识体系完整,有能够实践能力突出。既能获得代表受到教育水平的毕业证,又能取得标志实践能力的资格证。另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不断改革证书考试模式,考核方法,同步调整教学内容,减少纯理论与过时内容的安排,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真正实现专业与行业的零距离对接。
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篇8
【关键词】校内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 跨境电商
一、问题提出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像中部地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这样偏软的专业,如何开展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将企业的真实业务引入学校,融入课程和课堂,让学生真***实战接触企业真实业务?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贸企业对高职外贸人才的需求现状怎样?鉴于此,长沙民***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跨境电商为契机,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校内实践平台,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3年的探索和尝试。
二、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贸企业外包业务及岗位能力需求调研
社会的发展是动态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必然呈现出动态性。我们必须主动出击,紧紧抓住外贸企业需求的脉搏。自2012年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策成为了跨境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催发剂。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3.1万亿人民币,增长率为31.3%,占进出口总额的12.1%,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年增速维持在30%左右,远超过外贸增速,跨境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愈显重要。为了了解外贸企业的校企合作需求,为此笔者从2013年11月份以来针对湖南、广州和深圳地区的32家外贸企业进行调研,被调查对象主要为外贸企业负责人、企业外贸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外贸业务骨干。被调查者普遍素质较高,对企业国际贸易人才的现状、特点和需求有比较客观和深刻的认识,注重国际贸易人才的能力、知识、素质,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有较深刻和独到的见解,也是企业国际贸易人才引进和考核的主要决策者,除此之外,还调查了其他兄弟学校。此次调查的样本企业区域覆盖面较合理,企业性质、企业类型多样化,有一定代表性。主要采用了二手资料查找、实地调查、面谈或电话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经过调查和分析形成以下结论:第一,71.8%的企业表示有校企合作的需求,主要需求是跨境平台的操作。第二,91.5%企业对外贸人才的知识结构偏重操作技能,100%企业喜欢专业素质过硬、能吃苦耐劳、工作认真踏实、综合素质良好的工作人员。第三,在调查中,企业都谈到了毕业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遇到过毕业生离职带走客户资源、泄露企业机密的情况,使他们对这方面特别看重。第四,95%的外贸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开发客户,97%的企业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跨境电商的知识和技能。由于外贸企业的转型带来了外贸岗位需求的新变化,例如出现了跨境电商专员、跨境平台运营专员和跨境客服人员等岗位,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贸+电商+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将受到企业的热捧。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校内实践平台式”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1)校内实践平台组织结构
校内实践平台定位于集学校、企业、市场于一体,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管理和指导的,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提供给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为企业跨境电商项目的外包服务的实践平台。按照小型跨境电商外贸公司的组织结构校内实践平台下设办公室、采购部、外贸部、运营部和技术部五个部门,该团队由50多名经选拔的大二成员指导老师组成。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实践平台内的成员进行管理和考核、主持召开日常工作会议、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以及与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沟通。采购部主要职责是寻找供应商、采购产品、选择物流方式、处理订单。外贸部主要职责是开发客户、产品、处理询盘和客服服务工作。运营部主要职责是市场分析、选品、数据分析和营销推广。技术部负责是对商品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片、对店铺进行装修和优化详情页等视觉营销工作。
(2)课程与校内实践平台项目对接设计
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并结合目前跨境电商型企业的需求,设计了如下表1所示的课程、项目、知识、能力和素养对接表。
(3)“校内实践平台式”校企合作模式实施效果
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篇9
【关键词】外贸人才;教学计划;课程实践;就业零距离
中***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91-01
一、外贸学生就业遇到复合型能力要求对课程设置的思考
据《新闻晨报》报道,9月底在上海虹口足球场举行的“外贸”和“市场、营销、企划、管理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出口营销管理人才、外贸经理和国际商务谈判人才三类人员紧缺状况都十分明显。本文从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讨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通过调查得出答案:课程设置不适合人才培养的原因如下:
(一)国贸专业课时设置不合理
公共基础课占40%,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应特别强调学生的外语水平。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已引起许多学校的重视,如有的高职学院已经在公共基础课程安排、课时分配上作出了调整。把一半左右的课时安排为英语课程,突出英语特色,这些做法都是可以推行的。总之,国际贸易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应强调难度适中,符合专业学习的需要。
(二)国贸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与实际脱轨
理论课时多实践少,必然导致学生不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由于实践平台不到位,外贸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业务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难以适应而频繁跳槽、换岗,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多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实战操作课程上还相对薄弱,需对实践教学方式和建立校外实训平台等环节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首先应把专业课程与行业需实际要求统一起来,其次应把课程设置分解到具体岗位要求上来,以岗位职责和任务群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只有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以岗位任务群为主线,才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二、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招聘要求对课程设置的思考
国际贸易专业是涉外性很强的专业,企业涉外性专业的需求是很大的,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要求更高:学历要求提高证券业、银行业这类资金流动速度快和密集的行业,对于人才需求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同时像座席员、操作员、银行柜员等的一线基础性员工的学历也主要以本科为起点。通过对岗位的综合分析,符合用人单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适应岗位的专业能力是:1.英语能听会说能力;2.报关业务能力;3.单证业务能力;4.报检业务能力;5.跟单业务能力;6.货代业务能力;7.外贸业务员能力;8.商务沟通谈判能力等。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大具体的实训项目,这点对于应用性极强的外贸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调研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的要求:外贸专业人才需求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即外销员;二是报关员;三是有国际业务的公司、企业的国际结算人员;四是其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企业的业务人员。经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发现目前外贸公司的业务人员需需要的是通才,即要掌握对外业务洽谈、报价(含仓储、运输、保险等相关费用的计算等)、签约、履约等全过程的相关知识。而相关的需求职位还有运输、仓储、货物保险等。报关员相对比较单一,就是报关员或报关助理。而国际结算类人员相关的岗位有国际结算、跟单、审证、制单、办理结汇项下的融资等。实际上,作为文科专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内外贸领域各个公司企业的各部门都是可以就业的。还有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对口工作有:贸易公司,货代公司,船运公司,报关行、报检行。
三、实现专业与行业零距离对接必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开设的课程与实践能力训练必须重点突出,一般而言,要依托这个专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有必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个性化选择。
首先是拓宽专业,调整、改造、重组现有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其次是认真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再次是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四是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改进方向:在课程安排上,本学期广东科技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结合学生就业意向,增加了多个研究课程,对学生就业进行个性化定制:改变公共课时多于专业课的现象;在实践环节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增加了服装标志及号型规格,时装经营和销售,中小家电企业标准化体系,计算机及数码产品营销,数码产品报检,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12个课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方向,在主选课中选择,加大学习操作力度,在校期间积累一定实践经验,从事的实践工作可以是多方面的,熟悉进出口货物报关、运输、检验、结算等各项流程,并能熟练操作,同时最好是熟练掌握外贸单证的制作。改革后的课程设置可以提供相应的就业培训平台,以满足外贸学生的就业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篇10
一、外贸企业风险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外贸企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国现有的外贸公司多数不具“前店后厂”的模式,对于这些无自己生产基地的外贸公司而言,无论其贸易形式为自营抑或,其收入实现虽有不同表现方式但其实质上所获得的就是一种中介收入。基于此经营特性,此类外贸公司在其经营过程中容易产生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面临许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大的风险有:
⒈结算风险:这是外贸企业在出口收汇时的普遍都会面临的风险。外贸企业控制出口收汇风险,多采取信用证结算方式,这种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进、出口双方在付款和交货问题上的矛盾,货款的支付以取得符合信用证规定的货运单据为条件,避免了预付货款的风险,但信用证方式也不是万能的,国际业务中信用证欺诈也时有发生。据商务部透露,我国外贸企业迄今至少有1 000亿美元的海外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而且每年还会新增150亿美元左右。
⒉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就是指由于在浮动汇率中,因本国货币与国际外汇市场外汇比价波动带来的损失。外贸企业对外汇市场大幅波动非常敏感,出口企业从签订合同到实际执行,对于时间跨度较大的合同,在合同生效履约期间汇率发生事前预测不到的大幅变动情况时进行外汇收支交割结算,会直接影响企业外汇收入与成本支出,外贸企业很可能会因汇率波动的影响而直接遭受汇兑损失,对企业经营效益产生影响尤为明显。
⒊退税风险:外贸企业几乎所有的经营环节都涉及到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外贸企业为追赶市场或追逐利润的实现,在操作中如果忽略了对客户及业务的甄别或甄别不严,出现 “四自三不见”业务(是指出口企业违反外贸经营的正常程序,在“客商”或中间人自带客户、自带货源、自带汇票、自行报关和出口企业不见出口货物、不见供货货主、不见外商的情况下进行所谓的“出易”业务),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委托单位以外贸公司的名义利用进行不法交易,低价报关、偷漏税款,就会给外贸企业经营带来安全隐患,使外贸公司的声誉和经济都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等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外贸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二、外贸企业执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外贸企业为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在经营过程中规避和防范各种风险,应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以及成本效益五项原则,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控制,重点从授权批准、岗位(人员)、财务管理系统和实物等几方面进行控制。确保经营方针及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外贸企业全面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
(一)、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权力有所制衡。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密不可分,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发挥,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进行的基础,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结构起监督作用。
其次,单位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包括建立优化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对贸易流程实行严格的岗位负责制。在各个环节全面实行风险管理的责任制,各方面的风险问题均有人员监管。建立高效的运行程序,严格规定授权程序,对重要或重大事项施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明确划清责任范围。要求外贸企业授权人必须在授权范围内授权,经办人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一切都要按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行事,保证企业经营全过程疏而不漏有序进行。
第三,强化内部审计机制。内部控制系统是需要被监督的,作为内控的监督最主要且最重要的形式是内部审计。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相对***的内部审计机构,统一管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和协调外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行使审计监督权,帮助企业管理当局监督和评估控制***策和程序的有效性,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出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应由***于业务会计人员之外的会计等人员组成。
第四,完善人力资源***策及激励约束机制。公司职员的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质量。对重要关键岗位定期进行轮岗, 对重要的员工的离岗做限制性规定建立制约机制,对不相容职务一定要分离设置,从人这一关键因素上抓好内控实施的基础工作。
第五,营造优秀的单位文化。控制环境设计主要强调单位的纪律与架构,塑造单位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企业领导者要亲自挂帅,在各个方面起表率作用。单位员工应具有良好法制观,单位负责人及治理层对单位文化建立健全和有有效实施起重要作用。是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
(二)、风险评估的管理
首先,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制订此部分内部控制规范可以与企业相关的质量认证体系(如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及绩效考核等管理系统挂钩,结合质量认证体系中对外贸业务往来供货客户及外商制定信用等级考核指标,对客户进行遴选和综合评价,甄别和筛选出优质客户进行安全交易,打好外贸交易基础。
其次,建立业务交易档案。外贸企业应总结以往经验,分门别类对其所开展的业务进行分析,严格规范合同执行的审核程序,选择效益高且交易安全的业务项目,对于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业务要进行***策性干预,进行业务方向调整并逐渐淘汰。例如:受国家退税***策影响的产品出口等等。
第三,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外贸企业应逐步拓展风险信息的来源渠道,做好信息调查工作,对交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早预防,及早进行风险预警。有风险预警的信息收集,推断分析,判断识别,警报预警,方案对策的完整系统。
(三)、内部控制具体措施设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