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模板

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例1

(2)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缺乏深度,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很多老师在谈到教学模式时,基本认识到的就是教学的基本程序,大部分教师对于教学基本程序的回答是“组织教学—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布置作业”的六段式教学,在这六段式教学中,都很难看到与学生的互动,更没有实践教学可言。

(3)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知识面也比较狭窄,一味地学习课本知识,对其他课外知识知之甚少,而且缺乏动手能力,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

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和颠覆。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整套的方***体系。此体系由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技能、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手段等整合组成。从静态上看,是一种教学的结构,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方式等基本要素构成。从动态上看,它是一种运行的流程。为此,针对教学模式的概念,我们在设计旅游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校企合作模式,适应市场需求

从体验式教学的角度分析,高校应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审视,并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及方案,在人才培养的制定上应细分培养层次,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学历层次的进行科学培养,例如: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具有竞争力,很有必要对旅游人才市场进行细分。第一种是以整体旅游人才市场为目标,培养适合所有旅游企业的通才;二是将旅游管理专业总体人才市场细分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餐饮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等四个子市场再进行专业细分,分别培养出精于酒店管理、餐饮企业管理等四大需求的人才;三是在将旅游管理总体人才市场细分为上述四个子市场的前提下,仅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子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创新旅游教学方法,改革旅游教学考评方式养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确定了培养目标之后,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并且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实践,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锻炼自己,使学生能在毕业之后迅速上岗,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旅游业的需求。

2、更新旅游教学内容和方法,营造开放的旅游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应该更新的是教材,应该选用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力和权威的教科书、报刊等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形成开放式的、更新、更合理的知识体系,改变教材选用的“本土化”,适当参照和引进行业标准。其次,要进行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创新。旅游管理专业中诸如《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可以采用现场教学、课堂模拟操练法、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以弥补传统课堂讲授和实际业务操作相脱节的缺陷。第三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选择教学方法时,强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知识竞赛法、创业大赛法、角色扮演法等。

3、改善旅游教学设施,改革现有旅游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施普遍投入不足,很多高校都是依然是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甚至有些院校连多媒体教学设备都严重不足。这些旅游教学设施方面的不足,成为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加强对旅游教学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不断扩建旅游专业的模拟实训室,例如导游模拟实训室、客房模拟实训室、模拟餐厅、模拟酒吧、模拟前台、模拟商务谈判室、茶艺实训室等,建立属于自己的实训基地,这对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业务实操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真正为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4、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改革旅游管理专业的考评方法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应用性,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旅游业阅历和经验、娴熟的操作能力以及从事旅游实证研究的能力。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仅仅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而应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以体验式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环境构建者与评价者作为角色定位。教师要根据每门专业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估手段、评估标准,改变“凭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不合理现象,积极采用笔试、情景模拟、实际操作等相结合的方式以及考评小组综合打分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并且改变在成绩中的分数构成,提高实践成绩所占的比例,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评估。

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例2

一、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消费日渐成为居民享受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的一种普遍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一直是我国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第三产业之一,特别是自1999年国家增加公民休假时间以后,各种形式的旅游休闲活动,如生态旅游、黄金周旅游、红色旅游及商务旅游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统计显示,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1亿人次(同比2009年增长率达10.6%),旅游收入更是高达1.26万亿元,预计未来10年我国旅游市场仍将保持这种快速增长态势。[1]然而,旅游消费目前尚属我国居民消费的崭新领域,居民对旅游消费的认识存在偏误,学界对旅游消费的研究也比较薄弱。从定性研究来看,尹世杰教授对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学位点建设项目成果之一。 居民旅游消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我国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问题,并对今后如何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在长期规划下,合理开发和培育旅游资源,树立“大旅游”理念;[2]喇明清从国际生态旅游视角指出我国应当借鉴国际标准,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3]谷慧敏等透过居民收入分配及结构演变,分析了近20年来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特征;[4]屈锡华等结合现代社会疏离危机,分析旅游活动对社会文化精神的整合作用,认为旅游开发是缓解社会疏离的新途径;[5]此外,陈兴中等、刘玉春等分别对现代旅游的新要素和民族地区旅游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诠释。[6][7]从实证研究来看,李银兰等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可支配收入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旅游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8]李冰州等建立居民国内外旅游消费支出与GDP、CPI的线性关系模型,研究居民旅游消费与这些变量间的关系,认为居民国内外旅游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9]杨丽萍从旅游者的出游时间、人员构成、旅行方式、旅游品味等角度对居民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论述了旅游消费对社会经济有促进作用。[10]这些研究对我国居民旅游消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目前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对旅游消费的定性研究,或者仅从居民收入角度进行说明,没能够从更为广泛的视角对影响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深层原因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因此,进一步加深对居民旅游消费的研究,探讨影响居民旅游消费的深层次原因,有利于预测和合理引导居民的旅游消费,并为提供有针对性的旅游资源供给,提高居民旅游消费质量,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和谐、快速发展打下理论基础。基于此,本文拟从居民可支配收入、金融资产发展两个方面,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研究居民进行旅游消费时所存在的收入与金融资产的引致效应。

二、居民收入增长、金融资产发展与国内旅游消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得到快速增长,居民以现金、存款、股票及债券等金融资产形式的财富持有量快速增加,提高了城乡居民对闲暇消费的支付能力,多数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从生存型消费向质量型消费转变。[11]而旅游消费作为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形成的一种高层次生活需求,目前旅游消费日渐成为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消费形式。

(一)居民收入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居民经济收入是决定其旅游消费需求的重要客观因素。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市场有效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收入是超越心理等其它因素的客观必要条件。[12]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根源于收入水平的变化。通常情况下,消费需求与收入成正向相关关系,即收入越高,需求越大。旅游需求作为人们的一种高层次精神消费,是其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消费结构升级及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目前,旅游需求在居民的所有消费中还属于一种奢侈消费,旅游消费对收入的弹性较大,因而,我国居民旅游需求量与收入水平不仅成正向相关关系,而且对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速度大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直接引致旅游消费支出的大幅度提高。此外,收入的增加使居民延长闲暇时间相对于减少同等劳动供给时间的效用更大,居民更愿意放弃部分劳动时间而增加对闲暇的需求。旅游产品与非旅游产品消费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人们必须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才能对其进行消费。居民收入的增长一方面为其进行旅游消费提供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又为旅游消费提供闲暇时间。因此,居民收入的增加为旅游消费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居民金融资产发展对旅游消费的作用

消费理论认为,消费需求既取决于居民当期的实际收入,也与居民的财富持有水平直接相关。弗里德曼认为消费是持久收入的函数,而持久收入主要表现为非人力资本资产的金融资产。居民持有的现金、储蓄存款、股票、债券、保险准备金及黄金外汇等金融资产,较容易变现而转化为收入或其它资产,因此居民消费受金融资产影响显著。莫迪里安尼则认为,消费者将根据其一生的预期收入来安排消费支出,消费者将在生命周期内平滑分配一生的资源。根据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个人的消费计划并非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是取决于一生的财富。因此,消费不仅与收入有关,也与居民财富水平有关。所谓消费的财富效应,就是指居民资产净值的变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通常这种财富效应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即当居民财富价值增加后,居民消费需求随之增加,反之若财富缩水后,居民消费需求随之缩小。[13]Ludvigson等对居民财富增长与消费关系进行研究后,认为居民财富每增加一美元,消费将增加3―4美分。[14]但马辉等采用协整方法及因果检验方法研究股票价格、居民收入和消费间的关系,认为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而股市仅呈现出微弱的财富效应。[15]

旅游需求作为居民享受生活的一种重要消费方式,是居民财富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的高层次消费,当然也受居民持有金融资产发展的影响。居民金融资产发展对旅游消费的影响渠道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直接财富效应,持有股票、债券、储蓄存款以及保险准备金的消费者在资产价格上升后,通过卖出这些资产来套现而使其实际收入上升,从而直接推动旅游消费的需求。二是间接财富效应,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价格上升使消费者的资产价值增加,从而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变得乐观,而旅游消费对收入的弹性较大,由此产生的预期效应能有效增加旅游消费支出。三是流动性约束效应,金融资产不同于人力资产,金融资产很容易变现成现实的购买力,同时居民金融资产的发展增强其信用等级,制约消费者适时跨期转移消费的障碍可以通过银行的信贷而消除,提高居民旅游消费的需求意愿。

三、计量模型、变量说明与数据选取

(一)计量模型

经济学理论表明,财富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通常是建立在持久收入假说(或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的,因此,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其当期收入和预期未来收入,以及居民已拥有的财富存量,其中财富存量通常被分成不同的资产类型,并以现金、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及保险等金融资产为主。本文基于消费的持久生命周期收入假说模型把居民旅游消费和人均收入、人均金融资产存量联系起来建立线性计量模型。另外,居民为平滑消费,本期消费通常还受其前期消费水平的影响,于是本文把居民前期的旅游消费水平引入计量模型,建立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自回归函数模型:其中,lntct表示居民人均旅游消费的对数;lnyt表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lnfat表示居民人均金融资产的对数。β1、β2分别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金融资产的边际消费倾向系数。这里,预计有0<β1、β2< 1,即收入和财富的增加能够导致居民旅游消费增加。

(二)变量说明与数据选取

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用城乡人口比例作为权重,对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加权得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代替。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以国内旅游收入数据来替代。金融资产包括现金、本外币存款、债券、股票及储蓄性保险等。其中,由于我国对居民持有的现金余额没有完整统计,本文采用孙克任等学者的处理方法,现金以流通中现金M0的75%计算;银行存款包括居民期末持有的各种期限的本币存款,并以居民储蓄余额来代替;债券以居民持有发行债券总额的80%计算;股票是指居民持有的流通A股,以沪深股市流通A股的60%计算;而居民持有的保险份额直接以保险行业的保费收入来代替。用居民金融资产除以每年人口总数得到人均居民金融资产存量。数据来源1994―2009年《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平稳性检验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有性质,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弱化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本文对各变量取对数,并以lntc、lny、lnfa分别表示取对数后的人均旅游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金融资产存量。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序列的平稳性。ADF检验结果表明,居民人均旅游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金融资产存量的水平值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而一阶差分后在5%的置信水平下是平稳序列。

以上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所有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模型的可决系数较高,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佳,D-W统计量显示模型不存在序列自相关问题。

误差修正模型中的差分项反映了变量短期波动的影响。根据ECM模型的参数估计量,短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金融资产的变化将引起居民旅游消费同向变化。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金融资产变化1%后,分别引起居民旅游消费变化的0.1546%和0.1191%。结果同时显示,居民旅游消费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上期旅游消费的变化,会引起居民旅游消费的相同方向变化且弹性高达0.1474。误差修正项(β4)回归系数统计检验显著,其数值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系数估计值(-0.3006)来看,这种调整力度是强而有力的,即上一期的均衡误差对下一期旅游消费的调整存在显著影响。

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人均金融资产持有量对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要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符合我们之前对两者之间的假设关系。旅游消费作为高层次的奢侈产品消费,对其需求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而对当期资产和收入增加的预期使得居民增加和施放旅游消费的需要意愿。目前金融资产以城镇居民持有量为主,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从整体上来看还没能达到这个临界点,农村居民持有量相对较少,而有更强的愿望。

五、结论及***策建议

本文通过采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金融资产及人均旅游消费数据,对影响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收入和财富效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旅游消费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延续性,居民对旅游消费存在持续性需求,且是消费增加的主要原因;以居民手持现金、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及保险资产等为代表的金融资产是影响居民进行旅游消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其作用效果稍弱于收入的增长。此外,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上一期的均衡误差对下一期的消费调整具有显著影响。居民收入增长对旅游消费具有显著影响是由 传统经济理论分析可以预见到的,但前一期的旅游消费对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如此显著,甚至远远超过收入增长,则出乎我们预料。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旅游消费作为较高层次的奢侈品消费,具有很大程度的攀比及延续效应。而前期旅游消费对后期的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则说明旅游业本身就具有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因此,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由于旅游业也是我国***府积极促进发展的服务产业之一,因此本文的***策意义较为明显。进一步推进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方面,除大力规范发展以股票、债券为主的资本市场,扩宽居民投资渠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提高居民收入并促进居民金融资产发展外,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和金融资产投资渠道,提升农村居民对旅游产品消费的需求愿望及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旅游资源自身的开发与培育,切实提高居民旅游消费质量及增强旅游景点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文玲.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及深层次矛盾[J].宏观经济研究,2007(1).

[2]尹世杰.我国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J].南方经济,2003(4).

[3]喇明清.国际标准视野中的生态旅游[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8).

[4]谷慧敏等.中国收入分配结构演变对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J].旅游学刊,2003(2).

[5]屈锡华等.旅游活动:社会疏离缓解的新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7(2).

[6]陈兴中等.现代旅游活动新要素辨析与启迪[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2).

[7]刘玉春等.四川省甘孜县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分析[J].西南民族大 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2).

[8]李银兰等.国内旅游消费模型初探[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3).

[9]李冰州等.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模型研究[J].软科学,2004(2).

[10]杨丽萍.我国消费者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2005(3).

[11]向 旭.我国旅游信用消费发展缓慢的原因与改善的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1).

[12]黄秀娟.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居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J].河 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5).

[13]李玉山等.对我国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计量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

[14]Ludvigson et al. How Important is the Stock Market Effect on Consumption? [J].Economic Policy Review, 1999(7).

[15]马 辉等.中国股市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6(4).

Dynamic Relation among Resident’s Income Growth, Financial Asset Development and Domestic Tourism Consumption

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例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建设,逐步由“短缺经济”时代转向“过剩经济”时代,随着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增强。旅游消费行为的兴起和发展,是一国社会、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

二、旅游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旅游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居民消费,从宏观的经济影响的角度来看,旅游消费从属于居民消费,是最终消费需求的一部分,所以,对经济增长具有与一般消费相同的拉动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一般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为基础,结合旅游消费的特点,认为国内旅游消费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一是旅游消费总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二是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旅游消费总量主要从三方面影响经济增长:一是旅游消费作为最终消费的一部分,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的拉动作用;二是旅游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导致旅游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诱发旅游业和相关行业增加投资,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三是旅游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带动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旅游消费结构变动也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一是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影响消费总量,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二是旅游消费结构引发产业结构的变动,促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三是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动引发就业结构的变动,使从业人员从生产率较低的产业流向生产率较高的产业,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三、国内居民旅游消费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国家一系列利好***策的出台,国内旅游日益兴盛。本文将从国内旅游人数及旅游消费支出情况、国内游客增长率及旅游消费增长率情况两个方面对国内居民旅游消费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2004-2013年国内旅游人数及旅游消费支出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特殊年份以外,城乡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旅游消费支出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从国内游客人数来看,由2004年的1102百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3262百万人次,年均增长12.81%。其中城镇居民游客人数从2004年的459百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2186百万人次,年均增长18.93%;农村居民游客人数由2004年的643百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1076百万人次,年均增长5.86%。从旅游总花费来看,由2004年的4710.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6276.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156.54亿。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总花费从2004年的3359.0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0692.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733.36亿;农村居民旅游总花费由2004年的1351.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583.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23.18亿。

(二)2004-2013国内游客增长率及旅游消费增长率情况

国内游客增长率和旅游消费增长率可以根据表1中的数据计算得出,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年国内游客增长率=本年出游人次-上年出游人次上年出游人次×100%(1)

某年旅游消费增长率=本年旅游消费支出-上年旅游消费支出上年旅游消费支出×100%(2)

计算结果见***1、***2所示。

***1 2004-2013年城乡居民国内游客增长率

***2 2004-2013年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增长率

***1显示了城乡居民国内游客增长率变化情况。从***1中可以看出,各年的游客增长率上下波动起伏,有的年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游客增长率相差较大。例如2009年城镇居民国内游客增长率为28.4%,而农村居民国内游客增长率为-1.0%,相差近30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民国内游客增长率为58.4%,而农村居民国内游客增长率为-8.1%,相差近68个百分点。

***2显示了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增长率的变化情况。从***2中可以看出,各年的旅游消费增长率变动幅度较大,显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11年以前整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以后下降趋势非常明显。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增长率从2005年的8.8%上升到2011年的57.5%,然后又从2011年的57.5%下降到2013年的17.1%;农村居民旅游总花费增长率从2005年的20.6%上升到2011年的41.6%,然后又从2011年的41.6%下降到2013年的11.0%。

四、国内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前文旅游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得知,国内旅游消费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一是旅游消费总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二是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接下来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国内居民旅游消费总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内居民旅游消费总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很多衡量指标,而这里将从旅游消费率和旅游消费贡献率这两个指标来进行分析。

1.旅游消费率分析

国内旅游消费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国家或某地区国内旅游消费支出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反映该国家或地区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强度,也反映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其计算公式如下:

国内旅游消费率=国内旅游消费总支出GDP×100%(3)

例如2008年国内旅游消费率=8749.3316751.7×100%=2.8%,其它计算结果见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4-2013年间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率保持小幅上升态势,波动较小。从2004年的2.9%上升到2013年的4.5%,仅上升了1.6个百分点。

2.旅游消费贡献率分析

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指一定时期旅游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量与当期GDP增量的比值。它反映旅游消费需求增量对GDP增量的贡献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国内旅游消费贡献率=旅游消费支出增加量GDP增加量×100%(4)

例如2008年国内旅游消费贡献率=8749.3-7770.6316751.7-268019.4×100%=2.0%,其它计算结果见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4-2013年间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从2005年的2.3%上升到2013年的6.6%,年平均贡献率为4.45%,即GDP增长的4.45%是由国内旅游消费引起的,但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较小。

(二)国内居民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旅游消费结构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消费的相关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按照旅游消费资料用途的不同,可以将旅游消费结构划分为吃、住、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的消费需求,而根据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程度又可以将其划分为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并将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游览归入基本旅游消费,将购物、娱乐及其他服务归入非基本旅游消费。一般而言,非基本旅游消费被看作是衡量一地旅游消费水平的重要标志,其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越大,比重提高速度越快,消费总量的增加就越快,旅游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就会越大。

1.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4-2013年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餐饮、交通、购物这三个部分,约占总消费支出的60%左右。其中,基本旅游消费的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66.3%上升到2013年的77.7%,交通支出的比重上升比较明显;非基本消费的比重在下降,从2004年的33.7%下降到2013年的22.3%,其他支出的比重在2010年以后下降较快。说明这10年来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不太合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减小。

2.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表4中可以看出,2004-2013年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交通、购物这两个部分,约占总消费支出的50%左右。其中,基本旅游消费的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48.8%上升到2013年的71.0%,餐饮支出的比重上升比较明显;非基本消费的比重在下降,从2004年的51.2%下降到2013年的29.0%,其他支出的比重在2010年以后下降较快。说明这10年来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不太合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减小。

城乡比较来看,农村居民非基本消费比重高于城镇居民,这说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结构要高于城镇居民。

五、结论

旅游消费的经济影响研究是旅游学界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我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定量研究。理论方面,以一般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为基础,结合旅游消费的特点,构建了国内旅游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方面,在全面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理论分析框架,从旅游消费总量和旅游消费结构两方面,对我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作者单位:1.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2,3.武汉检安石化工程有限公司乙烯维护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周文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特征统计研究[J].旅游论坛,2011,4(4):35-42.

[2] 张丽峰,柳彬德.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技术经济,2009,28(5):81-85.

[3] 李一伟,夏林根.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结构分析[J].旅游科学,2004,18(2):30-32.

[4] 郑群明.农村居民的旅游态度和出游特征研究[J].旅游科学,2004,18(2):9-14.

[5] 顾雅清.农村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及其市场开发策略[J].商业时代,2009,(3):102-103.

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例4

旅游业市场结构的优化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产品差别化是决定产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广告、销售努力、设计的变化以及服务等等都可以决定产品差别化,其中媒体销售是决定产品差别化的首要因素。现今旅游业产品日趋同质化,而旅游文化营销正是以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致力于创造旅游业产品文化价值、增加旅游产品的异质性的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战略,因此本文将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视为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研究。本文作者将旅游文化营销的内涵概括为在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下,创造并提供有文化价值的“旅游产品”,并利用文化营销传播手段传递信息,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要和欲望,最大限度地实现旅游业增值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

一、媒体研究中的旅游文化营销传播

任何实物商品及其生产、交换与消费都需要放在一个文化母体中加以理解,同时对实物商品的消费也决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对其使用价值和用途的消费,而应主要看作是对记号的消费。被界定为同时具有实物性消费与精神性消费属性的旅游产品消费,文化因素对其有着更强烈的影响。而客源地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认知主要依赖于媒体对旅游产品记号传输的有效性。

媒体研究领域的发展是以理解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中媒体消费过程的中心性为前提的。斯***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传播模式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是一种建构活动,其中生产信息的机构确实有着确定议程、界定各种问题的力量,然而文化的成员往往就在媒体确定的议程和提供的文化范畴和框架中劳作。媒体所散布的信息必须经过解码才能影响“受众”。“影响”因此只能简略而不充分的表明受众是在哪里对传递过来的信息进行不同的读解和理解,而受众是在自己的情景和经验的语境下对那些意义采取行动的。

在我国,大众传播媒体已经成为旅游业营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具有的文化或社会构建功能,对旅游文化营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和精心设计的编码建构一种现实之外的媒体世界,以改变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看法,个人追逐改变自己世界观的过程即是对真实社会的构建。旅游文化营销活动是要使媒体通过符号真实构建旅游文化,大众传播媒体在传播时,利用旅游消费者乐意认同的象征物或文化形象来诱使旅游消费者前来购买旅游产品的同时,也在构建和销售与该旅游产品相联系的生活方式。

二、旅游文化营销媒体传播的市场分析

1.识别市场机会

当今社会,消费文化化的追求蔚然成风。现代消费主义的诸种理论,通常将消费者持续增强的求新欲望作为立论的依据,并把这一点看成是最能显示他们有别于其他传统理论范式的特征。的确,人们已经发现,推动现代消费主义的核心动力与求新欲望密切相关,尤其是当后者呈现在时尚惯例当中,并被认为能够说明当代社会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非同寻常的需求。在中国,外出旅游对大众来说已基本可能并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时尚。人们正处于追逐旅游这个时尚潮流之中,并怀有强烈的求新欲望,旅游产品的文化包装,文化内核和与消费者的文化沟通,将满足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更高的求新要求与追求更高层次精神享受的要求,这与向人性回归的人本主义思潮暗中契合。

现代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越来越重视旅游产品服务中体现的情感、感觉等文化心理因素。随着消费者的基本物质需要越来越满足,更多的经济能量将用于解决消费者对产品的美感魅力,和独特性等方面的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遁世体验、美学体验等将为消费者创造出难忘的经验。这种突出旅游者消费的个体性、情感性、感觉个性正是契合了文化的精神层面,它为旅游文化营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心理基础。

2.市场定位

旅游文化营销的传播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而是在一定的文化市场背景下实现的,从文化市场的发育角度考察,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对象应以中高级文化市场为主,该客源市场中,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有着巨大文化需求,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处于高涨时期,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消费者的文化素养普遍较高,而且有大量的文化商品和服务充斥于市场之中,具体的文化活动极其丰富,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文化创新活动层出不穷,消费者在消费产品和服务时,更强调的是一种价值认同、精神满足。在这些市场中,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营销活动可以大显身手。针对市场特点,借助不同的载体,可以采用多种文化营销传播策略,与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接轨并不断创造着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最终实现高附加值旅游产品的成功销售。

三、旅游文化营销媒体传播整合

西方社会学理论认为,通过广告、大众传媒和商品展陈技巧,消费文化动摇了原来商品的使用或产品意义的观念,并赋予其新的影像与记号,全面激发人们广泛的感觉联想和欲望。旅游文化营销传播正是一种把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作为指导思想,以文化(新的影像与记号)为传播手段来与旅游消费者进行沟通的系统行为。

人类的消费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但它并不总是处于被唤醒的状态。只有当消费者的匮乏感达到某种迫切程度时,消费需要才会被激发,并促使消费者有所行动。因此,面对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迫切需要,旅游媒体营销传播活动应采取文化营销传播策略,有效的唤醒与激发旅游者的消费需要与消费欲望。旅游媒体文化营销传播是指旅游媒体的营销传播活动不仅要向受众(目标市场旅游者)传递旅游产品信息,同时也传递一种文化,在宣传广告创作中把文化当作一种工具和表现手法,以文化达到与消费者沟通的目的,并说服消费者前来购买旅游产品。旅游媒体营销传播是把文化当作宣传广告的一项功能性因素,用文化手段促进宣传广告与大众旅游者之间的沟通。

现代传播媒体是一种社会辐射力很强的文化装置,影响着文化传播的范围、内容及速度,成为文化传播的强大动力,因此旅游的文化营销活动在重视媒体对旅游产品文化传播的同时,还应注意媒体文化营销传播的整合,媒体营销传播的整合就是研究如何向别人有效并高效地传递信息,以致最终改变人的认识和行为的理论。为了达到“有效”,就必须了解对方想了解什么信息,什么样的信息最容易使其接受,并最终影响到其行为的产生;为了达到“高效”,就必须把多种传播方式、手段整合起来,达到传播的最佳效果。在细分受众群体喜好特征、找准目标市场的前提下,旅游目的地需根据旅游产品特色,整合多个媒体,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传播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效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旅游媒体文化营销传播影响力最大化。

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例5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Qingdao’s tourists

LIU Jia, ZHANG Hong-xiang

(Management Colleg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bstract:By taking the Qingdao touris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getting the sample data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construct the factor analysis model,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ourism consumption of Qingdao tourists; in the meanwhile, analyze the satisfaction of tourism consumption with the IPA index.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ourism consumption of tourists in Qingdao is mainly affected by tourism service factors, income and price factors. The tourists are highly satisfied with the coastal scenery of Qingdao,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types of entertainment, food and beverage quality, traffic conditions, commod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 price satisfaction is relatively low.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tourism consumption in Qingdao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Qingdao.

Key words:tourist consumption; influence factors;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Qingdao city

一、引言

近年来,为了充分挖掘旅游消费潜力,国家出台了多项***策法规。2009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2013年***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进一步提出,逐步落实带薪休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扩大旅游消费;2015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培育旅游消费热点和拓展旅游消费空间,激发旅游消费需求。旅游消费已成为我国***府和业界关注的热点。学界对旅游消费研究始于对其影响因素的关注。国外学者较早地基于消费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特征,对旅游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旅游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向计量和智能定量化发展,方法由偏重定性研究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式转变。如Greg Richards研究了欧洲地区的文化旅游需求,发现遗产文化旅游消费受供给因素、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影响[1];Llorenc Pou Joaquin Alegre 对西班牙家庭旅游消费进行研究,采用计量统计模型对长达10年的家庭消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影响旅游消费的关键因素[2]。在国内研究中,早期虽然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但大部分学者主要关注收入这一影响因素,对其他影响因素研究相对较少[3-7]。随着旅游实践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意识到旅游消费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收入只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旅游消费还受旅游者家庭结构、行为特征和目的地供给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旅游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渐更为系统化和科学化。如王莹等研究了***策因素在旅游消费中的作用,发现不同***策?β糜蜗?费的影响程度不同,***府作为制定旅游消费***策的主体,应该制定合理的***策以促进旅游消费[8];张金宝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发现,除家庭当前收入外,家庭成员对收入的预期也会对旅游消费产生一定影响[9]。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农村旅游消费潜力明显不足,因此近几年学者开始关注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如余凤龙将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对消费结构及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进行了探讨[10];周文丽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西部农村居民进行调查并总结归纳出影响旅游消费的主要因子[11]。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不管在旅游消费影响因素还是研究对象方面,国内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影响旅游消费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是受研究条件的限制,已有研究仍然以宏观规范研究居多,中微观实证研究较少,所选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但是,事实是一些影响旅游者消费的数据,由于统计复杂,难以实现,***并未给出,这就影响了研究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因此采用实证分析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群体旅游消费开展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采用实地访谈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一手资料,从微观尺度剖析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与机制,对于准确把握旅游消费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市作为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兼具人文景观和海洋特色。但近几年,由于恶性宰客消费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青岛市旅游城市形象。如受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的青岛市“38元大虾”事件,给青岛市旅游形象带来的恶劣影响是持续的,导致青岛市游客的消费信心和意愿明显下降。因此研究影响青岛游客旅游消费意愿的因素和对青岛市消费环境的满意度,对促进青岛市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青岛市游客旅游消费的一手数据和资料,建立因子分析模型,探讨影响青岛市游客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并从目的地视角分析旅游消费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针对游客消费不满意状况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期合理引导青岛市游客旅游消费,促进青岛市旅游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问卷设计与处理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践总结,并以旅游消费理论和“推-拉”理论为基础,筛选可能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在旅游学中,“推-拉”理论与供求理论存在一致性,“推力”因素主要是促使旅游者产生旅游需求的相关因素,比如旅游者出于社交目的而外出旅游,则此时“推力”因素即为社交因素;而“拉力”因素主要是从目的地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服务、设施等因素对旅游者的吸引力[12]。基于全面性和准确性原则,本文综合考量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研究旅游消费影响因素。由于旅游满意度主要是指游客对目的地和到达目的地后的实际感知相比较的结果[13],因此,满意度因素的确定主要基于目的地角度考量。基于以上原则,筛选确定可能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并初步设计调查问卷,经过小组讨论和听取专家建议进一步对问卷进行修改,最终确定15个影响因子和影响游客满意度的13个因素。问卷设计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青岛市游客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者性别、年龄、户籍和收入水平等;第二部分为青岛市游客的旅游消费特征与行为偏好;第三、四部分采用量表的方式对旅游消费影响因素和游客旅游消费满意度进行调查。为确保问卷设计的合理有效性,进行为期两天的问卷预调研,并通过游客返回意见和预调研结果对原问卷进行调整和修改,进而进入正式调研和数据收集与整理阶段,调研采取随机抽样当场填写的方式进行。在问卷填写过程中,如果受试者对调研题项的理解存在疑义,调查人员现场解答,以尽可能提高有效问卷的数量和质量。调研地点为青岛市游客集中的主要旅游景区,包括五四广场、栈桥、第一和二海水浴场、青岛啤酒博物馆、石老人海水浴场等。调研时间从2016年5月下旬开始到6月结束。共发放问卷243份,回收问卷243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35份,有效率为96.7%。

(二)研究方法

1.因子分析法数学模型

采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通过降维方法,归纳找出影响青岛市游客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

设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有P个变量。记每个指标为,公因子为,矩阵称为因子载荷矩阵,为因子载荷系数。其中是可观测的随机变量,其均值,协方差矩阵等于相关矩阵;为不可测变量,该向量的各个分量相互***,方差都为1;与不相关;互不相关且方差不同。再此基础上,得出因子分析的一般模型[14]:

其中 (1)

2. IPA分析法

为进一步客观而准确地找出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中的主要因子,通过IPA指数对青岛市游客旅游消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测度,定量反映游客对青岛市的旅游消费环境的满意度。IPA(重要度-表现性分析法),是将消费者的满意度看成是产品期待和产品表现的函数,并通过IPA比较得到顾客的满意度[15]。构建IPA指数测度公式:

(2)

式(2)中,为重要性指数,为表现性指标。IPA指数越大,则旅游消费满意度越低,通过对指数进行计算,能较为科学地反映满意度与重要性两者之间的不同[16],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旅游消费水平。为了进一步细分,本文把IPA划分为5级,即 0、0~4、4~9、9~13、13,相应为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

三、青岛市游客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受访者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频率分析得到受访者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被调查者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但男女整体比例大致相等;年龄集中在15-24岁和25-44岁这两个年龄区间,比例分别为47.2%和48.1%,可以看出中青年游客是旅游消费的主力。从地域来看,沿海省份受访者与内陆省份受访者比例相当,农村游客约占29.8%,城镇游客约占70.2%,从城乡游客数量对比可知城乡旅游消费二元结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教育程度以本科、大专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为主,总和达91.5%,游客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职业以学生和企事业单位职员为主。月收入主要集中在无收入和3000元以上。综上可知,受访者样本分布基本合理,这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游客旅游消费行为特征

1.出游目的

从出游目的来看,43.4%的游客选择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其他目的的游客比例分别为30.6%和20.4%,4.3%选择探亲访友,1.3%选择健康疗养。这表明青岛市游客旅游消费层次仍然有待提高,观光游览所占比例太高,休闲度假的比例也在逐渐提高,其消费层次有向高层次转变的态势。

2.年均出游次数和出游时间

就游客年均出游次数而言,26.4%的游客年均出游1次,31.1%的游客年均出游2次,18.7%的游客年均出游3次,11.1%的游客年均出游4次,12.8%的游客年均出游5次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年均出游次数以1到2次为主,出游频率仍然太低;在出游时间上,74.5%的游客选择3日游至7日游,16.2%选择2日游,5.1%选择1日游,4.3%选择7日游或者更长时间,也就是?f,青岛市旅游消费短途旅游或1、2日游比重不是特别的高,多日游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但仍然有发展空间,尤其是旅游时间7天以上的游客比例有待提高。

3.出游方式和出游花费

就出游方式来看,有92.8%的游客选择自由行,7.2%选择旅行社组织。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旅游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准确性提高,游客选择个人出游的比例较高,这也与游客出游经历增加、自主决策能力提高有很大关系。就一次出游平均花费来看,1000元~3000元的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8.9%,平均每次花费在3000元~8000元之间的比例为28.55%,1000元以下和80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6.2%和6.4%,即大多数游客的消费水平处于中等,较低或较高消费能力的游客群体均占少数。在一次出游花费最多的项目选择上,交通、住宿和游览等基本消费所占比例较高,而购物、娱乐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7%和11.9%。总之,餐饮及交通费是游客出游花费的主要方面,占一次出游总花费的近60%。

4.获取旅游消费信息的渠道

游客对旅游消费有关信息的获取是其进行消费行为的前提。游客获取旅游消费信息的渠道以亲友介绍和互联网为主,这与青岛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网络等大众传媒的覆盖率较高有直接关系。

(三)旅游消费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

以游客旅游消费支出作为反映游客旅游消费水平的指标,将其与问卷最终确定的15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从而探讨影响旅游消费支出的主要公因子,分析出青岛市游客旅游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了了解所有样本在各个因素上的分布状况,在因子分析之前,先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从最大值和最小值可知游客对所有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反应较为分散,就均值来看,可支配收入、交通便捷程度、目的地宰客现象对青岛市游客旅游消费影响较大。

为了检验问卷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指标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勒球形检验。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来检验问卷的信度。一般来说,Cronbach a系数大于等于0.7为高信度,本次调查的Cronbach a系数为0.811,是一个相对较高的系数值,表明测量指标的一致性很强,可靠性很高,调查使用的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另外,经过分析,KMO值为0.807,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近似卡方值为2241.748,显著性sig为0.000

2.因子分析结果

按照方差最大法进行旋转,经过因子旋转提取5个公因子,5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均为64.868%,表明公因子解释总方差程度较好(见表3)。由此可知,目的地服务环境、旅游投诉、监管制度、出游安全程度、目的地接待能力、目的地宰客现象和交通便捷程度在公因子F1上具有较高的载荷,因此,F1可称为目的地的旅游服务因子;旅游预算、可支配收入及旅游产品价格变量在公因子F2上具有较高的载荷,因此,F2可以称为收入与价格因子;滨海旅游知名度和滨海风景吸引力在F3上载荷较高,因此,F3可以称为滨海特色引力因子;旅游动机、自己和亲友的旅游经历在公因子F4上具有较高的载荷,因此,F4可以称为旅游经历和动机因子;滨海特色旅游纪念品和休闲时间在F5上具有较高的载荷,F5可以称为时间和纪念品因子。由表3可以看出,代表青岛市游客旅游消费支出的变量X16在F1―F5各公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519、-0.240、-0.062、0.045、-0.203。F1对变量X16的解释能力最强,其次是F2,第三是F5,F3和F4对变量X16的解释能力最小,表明青岛市游客旅游消费受目的地旅游服务质量、可支配收入、旅游产品价格、滨海风景特色、旅游经历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但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因素仍然是目的地的服务质量、可支配收入、旅游产品价格,这与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论相同。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也进一步验证了旅游消费“推-拉”理论,旅游消费不仅受钱、闲和出游欲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目的地建设、旅游安全及可进入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四、青岛市游客旅游消费满意度与重要性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影响游客旅游消费的因素众多复杂。从游客自身角度来分析,包括其可自由支配的收入、闲暇时间、旅游经历和动机等;从客观方面分析,主要考虑目的地的拉力强弱,包括目的地的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产品特色、旅游接待设施等因素。从游客角度的推力因素来讲,提高旅游消费水平主要依靠国家***策、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的主观消费观念的改变,这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从目的地的拉力因素来考虑,提高游客的消费水平就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更加需要重视旅游目的地消费环境的改善,提升游客旅游消费的满意度。同时,因子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影响青岛市游客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为目的地的服务质量,因此,本文在分析影响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后,重点从目的地角度选取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游客的满意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旅游消费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问卷调查获取数据样本,进而对各消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满意度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计算,并对均值进行排序,结果如表4所示。总体来看,游客对于青岛市旅游交通、滨海风光、商品特色、服务质量等因素期待较高,同时游客也认为这些因素对于提高旅游消费质量十分重要。在满意度方面,游客对滨海风光、建筑文化、整体环境和游览项目满意度较高,这也说明青岛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整体环境优美舒适,滨海风光和德式建筑得到游客较高的赞赏;游客满意度较低的为娱乐种类、餐饮质量、交通状况、商品特色和产品价格,尤其是特色旅游纪念品的价格不公和特色不鲜明让游客特别失望,交通高峰期的拥堵状况也造成部分游客的不满。

通过IPA指数分析结果发现,滨海风光、建筑文化和整体环境的IPA指数?楦褐担?说明游客对滨海风光、建筑文化和整体环境的满意度为很满意,卫生状况、餐饮质量和商品品牌为一般满意,交通情况、商色特色和产品价格为很不满意。

(二)游客满意度的IPA评价

本文采用IPA象限方格***来分析游客满意度和对各个影响因子重要性的评价之间的差异。根据选取的13个因子获得调查数据,并利用调查数据绘制IPA象限方格***,游客对青岛市的满意度由横坐标表示,游客对各个因子重要性的评价由纵坐标表示。各因子重要性平均值和满意度平均值为交叉点,将不同因子以点的形式标注于***上,以此构建具有四个象限的散点***[17](见***1):第一象限(Ⅰ)的指标变量为满意度和重要性均较高的,应该继续维持现状的或者继续前进的方面;重要性较高,而满意度较低的指标变量位于第二象限(Ⅱ),这类指标变量是造成旅游地满意度低的关键因素,应投入高精力分析完善,使其转变成为竞争优势;第三象限(Ⅲ)的指标变量应该视发展情况而定,由于其满意度和重要性均较低,可采取积极拓展策略;第四象限(Ⅳ)的指标变量为低重要性、高满意度[18]。

***1 青岛市旅游消费环境满意度IPA象限分析

本研究各维度的满意度平均值为3.81,重要性平均值为4.03,交叉点为(3.81,4.03),第一象限(Ⅰ)包括滨海风光和整体环境两个因子,其发展态势良好,应继续保持,即加强旅游整体环境的建设,包括旅游服务的软硬环境建设,尤其是餐饮环境、社会治安环境、游览环境、游客服务中心等。突出滨海风光旅游特色和文化内涵,树立青岛目的地形象,准确定位滨海城市,提炼具有市场吸引力的宣传口号,强化市场营销力度。

第二象限(Ⅱ)包括交通状况、商品特色、服务质量、住宿条件。针对交通拥堵状况,需完善青岛市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加强景区内部交通和旅游区线路的生态化设计,缓解高峰期青岛市内交通拥堵状况。针对旅游商品缺乏特色、种类单一的问题,可邀请专家、民间艺人和社会团体,共同研发青岛市特色旅游商品,增强商品特色,突出海洋文化和历史文化,增加丰富程度,加强旅游商品购物点的管理。针对住宿和服务存在的问题,需制定合理的住宿价格,根据酒店星级差别定价,加强住宿设施建设,提升酒店个性化服务水平,根据游客的消费需求,提供适当的服务。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培训导游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整体素质,同时积极营造青岛居民热情好客的氛围,为游客观光消费提供良好的服务。

第三象限(Ⅲ)包括娱乐种类、商品品牌、产品价格、卫生状况和餐饮质量。针对餐饮设施不足、价格不合理现象,要有针对性地管理,加强营业执照和卫生状况管理,合理定价,加强餐饮设施建设。深度挖掘青岛的历史文化,借助啤酒节、海云庵糖球会、青岛樱花会、天后宫民俗庙会、大泽山葡萄节等节庆活动,丰富娱乐节目和种类,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尤其注重丰富夜间娱乐项目,注重引进国际知名商品品牌,建立大型商场,从而提高游客购物比重,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第四象限(Ⅳ)包括建筑文化、游览项目两个因子。游客对其满意度较高,可采取适度调控策略。应继续挖掘青岛市历史文化,将近现代青岛被侵占及其发展的历史融入旅游,加强德式建筑保护;增加游览项目,合理设计产品路线和游览线路,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例6

Abstract: the youth group in the tourism consumption market because of a big proportion of the, especially one of the "80" and "90" the youth. This article by "80", "90" work group and student commun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epth interview, on the basis of "80", "90" youth tourism consumption behavior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tourism consumption behavior, hope for tourism enterprises and traveling scenic area, scenery, the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little inspiration.

Keywords: tourism consumption; Consumer behavior; After 80, after 90

中***分类号:F0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9B115)

引言

“80后”定义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目前年龄在23-32岁之间。

另一种说法,“80后”本质是指计划生育***策出台后产生的一代人。“90后”是继“80后”之后提出的新生代的一个代名词,根据相关学者的定义为:出生于1990--1997年之间的年轻一代,年龄在15岁至22岁之间。据相关报导,目前中国的“80后”拥有大约2.8亿的消费人群,“90后”青年约为1亿,这一青年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在膨胀。随着“80后”、“90后”青年已经或即将走入社会,掌握了一定的财富,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面对庞大的消费市场,如何开发旅游产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迎合“80后”、“90后”青年的旅游消费市场,是值得我们研究分析的。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文主要以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为“80后”、“90后”的工作群体和学生群体。通过深度访谈了解问卷上不容易获得的深层次信息。本次共发放问卷240份,其中无效问卷6份,问卷有效率为97.5%。本文问卷的问项主要来源于较多的文献阅读和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调查内容为这一青年群体的个性特征、出游频率、出游时间、交通工具的选择、停留时间与住宿、旅游方式、获取信息的途径、旅游项目的选择、旅游目的地偏好等方面。

二 数据分析与结果

“80后”、“90后”青年群体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浪潮的洗礼,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与父辈迥然不同。调查问卷显示,有35.85%的人非常赞同外出旅游,47.12%的人赞同外出旅游,14.62%的人对外出旅游持一般态度。由此可见,对旅游意向的肯定回答总共占97.64%,表明其出游的意愿非常强烈。

(一)出游频率和出游时间分析

随着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与闲暇时间的增加,出游的频率也随之提高。从调查数据来看,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2000元的“80后”、“90后”青年每年旅游次数1-2次的占到总人数的58%,可支配收入在2000元-3000元的“80后”、“90后”青年每年旅游3-5次的占到总人数的18%。从出游的时间来分析,58%的人选择寒暑假,23%的人选择黄金周,7%的人选择双休日。选择寒暑假的“80后”、“90后”青年主要为在校学生,他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行“黄金周”,为旅游提供了集中性的时间。

(二)交通工具的选择

从选择的交通工具来看,43%的人选择客运汽车,36%的人选择火车,有将近10%的人选择自驾游。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80后”、“90”后青年倾向于选择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备有私家车,自驾游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三)停留时间与住宿分析

从停留时间来看,18%的人会停留1天的时间,65%的人会停留2-3天,12.26%的人选择停留4-7天。从停留时间和住宿的交叉分析来看,住宿首选为宾馆,其次是招待所和星级酒店平衡,少部分会选择当地居民。

(四)旅游方式的选择

根据数据分析,62%的人选择自助游,22%的人选择参加旅行团,4%的人选择半自助游。“80后”、“90后”青年追求个性的***,希望能够摆脱旅游社所提供的绑定式的旅游服务,因此在旅游途中倾向于自主性,享受旅游带来的自由,更多的人选择自助游。

(五)从获取信息的途径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44.34%的人通过亲友的推荐,37.34%的人通过浏览网页获得信息,8.5%的人通过向旅行社咨询获得信息,5.18%的人通过报刊杂志获取信息。从1994年开始,网络开始在我国流行,“80后”、“90后”青年从小就开始接触网络信息。当问及“通过网站搜集哪些信息”时,选择旅游景点的占44%,查看各大旅行社提供的旅游线路和报价占32%,通过贴吧或论坛占29.71%。从网上获取信息简单方便,但相对于网络这种虚拟环境,他们更倾向于人们的口碑效应,因此在获得旅游信息的时候,他们会征询亲友的意见,以减少风险,获得比较详细的旅游信息。

(六)旅游项目选择

问卷中将旅游项目分为6类,从搜集的数据来看,历史遗迹(41%),自然风光(22%),刺激娱乐项目(14%),现代都市风景(9%),特色饮食(7%)。从这一结果来看,“80后”、“90后”青年偏好于人文历史景观和传统的观光游。所以选择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的人数占大部分。

(七)旅游目的地偏好

“80后”、“90后”青年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偏好的时候,50%选择所在城市周边地区,29%选择其他省份,21%为不确定。从进一步的访谈中得出“80后”、“90后”青年向往、云南丽江、西双版纳、四川九寨沟、海南、***、内蒙古大草原,出于时间和经济的考虑,“80后”实际出游的目的地集中在所在城市周边地区。

三 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80后”、“90后”青年作为新的消费领***者,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将成为市场的主导消费群体。虽然与大多数游客有相同之处,但“80后”、“90后”青年有其自身群体的特点。根据以上文章的分析,现得出以下结论: “80后”、“90后”青年的出游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和黄金周;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主要是汽车,但随着私家车的增多,自驾游将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在住宿方面主要考虑到经济、舒适,大部分选择宾馆;为寻求旅游的自主性,游客倾向于自助游;“80后”、“90后“青年接触网络比较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将成为一种主要渠道;在项目的选择上,“80后”、“90后”青年倾向于亲近自然和人文历史;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可能出于时间和经济因素的考略,他们倾向于所在地的周边城市。

参考文献

[1] 陈春.“80后”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李伟.中国八零后与九零后消费行为对比研究――以济南地区为例[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吴清津.旅游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4] 郭丽岩,王明姬.新新人群(80后)的消费特征、消费心理及对家庭消费的代际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校学报,2010(02).

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例7

中***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086-02

在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消费市场的改变对旅游流起到了航标性的指引作用。不断涌现的新旅游目的地造就了一批旅游过境地。旅游过境地与旅游目的地相生相长,已经成为了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旅游过境地独特的旅游流特征为旅游流理论应用于深入分析旅游过境地的形成机制,探寻旅游过境地的形成原因,研究旅游过境地的消费特征等提供研究条件,而旅游流理论也成为我们深入研究旅游过境地的基础理论。

一、旅游流理论是识别旅游过境地的主要理论基础

旅游流是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上,由于旅游需求的近似性而引起的旅游者集体性空间移位现象。旅游流由旅游者、旅游节点(旅游地和客源地)和运输方式三要素构成,直接体现为旅游流的时间、流向和流量的三维特征[2]。这三维特征决定着旅游地的性质,即旅游地是旅游目的地还是旅游过境地。我们以游客为例,如果游客的流向明显,即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明确,旅游时间较长并相对集中,且游客量大,则为旅游目的地;如果游客流向不明显,即游客没有明确的旅游目的地,且旅游时间较短,游客量也相对较小,则为旅游过境地。见***1所示。

二、旅游过境地的形成原因

1.旅游者的需求与选择。需求产生动机,而旅游动机决定着游客的流向及流量,并引导消费行为。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带薪假日的逐渐增多,旅游消费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消费者注重旅游品质高于原来的走马观花式游览,旅游经验日益增加,消费理念日益成熟,对旅游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新的旅游目的地不断涌现,并突出同条旅游线路上处于旅游吸引弱势地位的旅游过境地的“过境”特点,旅游过境现象日益突显。

2.旅游空间格局发生改变,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今天的中国旅游业,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空间尺度上,国内短线游与长线游、国内游与国外游将并驾齐驱成为发展的主流;在空间位置上,部分温冷点地区正与热点地区呈现相互转化,国内不断涌现出新的旅游热点;在空间关系上,区域旅游竞合关系日益形成。随着新旅游热点的出现,部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时间、流量及流向发生了转移,旅游吸引力逐步弱化,成为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配角,最终成为游客旅行中顺访几个景点的旅游过境地。旅游过境地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旅游目的地的存在而出现,有的是由原来的旅游目的地逐步转变成为旅游过境地,也有的兼具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的双重身份,在两者之间交互生存发展。

3.旅游过境地交通便利,但缺乏旅游吸引力。旅游过境地是到达旅游目的地的必经之地,游客需要经过或到达旅游过境地才能到达旅游目的地。因此,旅游过境地具有交通优势。但是,由于旅游过境地缺乏对游客有主要吸引力的旅游先决条件,比如较好的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稳定的旅游市场,便利的区内旅游交通等等,因此,在旅游吸引力上远远弱势于旅游目的地,在旅游线路中是游客旅游的不选择或次要选择,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配角,使旅游过境成为了可能。

三、旅游过境地的旅游流特征

1.旅游时间短暂。首先,旅游过境地是交通经过地、短暂停留消费地和顺访某些景点消费地。从停留的时间上来看,游客旅游过境地的停留时间较短,远远少于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见表1所示。其次,旅行社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旅速游缓”的设计原则,也决定了游览行程中旅游目的地是时间分配的重点,而旅游过境地则属于需要节约游程时间的环节。

2.游客流向不明确,流量不稳定。由表1可知,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动机比较集中,是旅游的主要动机;而在旅游过境地的停留动机比较分散,是旅游的次要动机。因此,游客来旅游过境地的动机可表现为游览部分景区(点)、购物、就餐、住宿等,旅游动机不具体、不强烈,具有典型的引导行为不确定性,从而表现出游客流向不明确的特点。此外,旅游过境地受旅游目的地旅游流的影响,当旅游“旺季”来临时,旅游目的地游客数量大量增加、市场竞争加剧、地方旅游接待饱和等导致游客分流,从而促使旅游过境地游客量呈季节性增长。所以旅游过境地又有旅游流量不稳定、季节性集中的特点。

3.旅游流系统结构功能限制。旅游流的系统结构由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能量流和文化流组成。因为旅游过境地有着许多旅游流受影响的因素,包括两地间的空间距离和交通便捷程度、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自然环境、文化观念、经济联系、对目的地的感知程度、旅游费用、接待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等。所以,旅游过境地的旅游流系统结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运转。

四、旅游流理论促进旅游过境地发展

1.掌握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主要推动力,打造旅游过境地特色吸引力。特色吸引力来源于符合大众消费需求下的与众不同,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旅游过境地要结合旅游市场消费特点和资源禀赋条件,分析资源结构特点、旅游流倾向与消费动机,清楚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推手,再根据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特点和地方发展现状及条件,有针对性地挖掘地方优势旅游资源,推出大众喜爱的特色旅游消费产品,迅速提升旅游吸引力,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其次,围绕特色主打产品,推出满足大众多种需要的系列辅助产品,以点带面地推动消费增长。

2.构建良好的区域竞合关系,发挥旅游流最大双效。借助旅游目的地旅游流的优势条件,以产品互补、产业一体化、激发及挖掘旅游市场活力、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手段,与旅游目的地构建良好的区域竞争与合作关系,实现共生互进式发展,充分发挥旅游流最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利用交通优势与旅游季节性优势,做好旅游过境地旅游宣传促销。利用旅游过境地交通优势与旅游季节性优势,开展旅游宣传与景区(点)促销,扩大旅游消费空间,吸引过境游客,延长本地停留消费与游览时间。借此机会让游客了解旅游过境地,打造一扇旅游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例8

一、消费主体的二元结构

旅游消费主体即旅游消费者。旅游消费的现实可能性取决于两个条件:消费主体的可支付能力;消费主体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一)中外二元

入境游与国内游市场消费的旅游者构成了旅游消费主体的中外二元,即国内游客与外国游客。从世界范围来看,入境游人数与收入是衡量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渠道。国内游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拉动内需、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中外二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1、消费能力的差异。即经济水平的差距是主要原因。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是社会普遍的消费行为,是生活已达富裕程度的人们追求享受和发展的消费行为。而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人民消费能力还十分有限。通过表1所示,这几年间的中外二元主体的人均消费比较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2、消费偏好的差异。主要是中西方旅游消费观念的不同。从传统观念来说,中国人的说法是“父母在,不远游”。而且这种远游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旅游,而是游学交友。现代那种游山玩水、休闲度假式的旅游则普遍被认为是不求上进,浪费钱财的行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即使在比较富裕的今天,旅游也多少让人有奢华之感。而西方人则把旅游视为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两者的不同虽有经济条件的差异,但中西方对旅游消费的不同认识是更本质的原因。

3、消费内容的差异。这主要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主体的消费行为作为旅游的主要活动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消费行为。文化无论在旅游主体旅游消费动机的形成上,还是旅游消费行为的具体实施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文化是有关差异性的,特别是在以服务为主体的旅游消费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举例来说,中国的东道主往往忽视游客的期望,他们陪同客人去所有的地方,给客人安排非常紧凑的路线,而没有给客人留下私自体验中国生活方式的机会,但中国的东道主相信他们这种做法是向其宾客表示了殷勤的礼貌。但是对美国的旅游者而言,这种热情好客却可能被视为一种侵犯和缺乏信任。这种消费方式是他们所不喜欢的,当然也就不会选择这种旅游消费。

(二)城乡二元

传统农业与城市工业两种生产方式与产业部门的差异形成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导致了城乡人们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生活方式与社会环境的明显差异,即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使得农村居民用于基本生活资料以外的消费很少,所以就很少有人选择他们看来是奢侈品的旅游;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高,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精神生活的享受需要就愈加明显,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旅游这种休闲方式。从表2也可以看出,在有8亿多农村人口而城镇居民只有4亿多的中国,城镇居民的出游比例以及人均消费远远高于农村居民。且不说农民的旅游动机还大都是以探亲访友、购物、宗教活动和观光为主。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关键原因在于农民收入偏低,旅游产品无法满足农民需求。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抓好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有效产品两个环节,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农民成为旅游者也可作为旅游产业是否成为发达产业的标志。

意识到消费主体的二元差异,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到各个主体市场的消费潜力,更好地细分市场,从而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如低消费、中等消费、豪华消费)。

二、消费环境的二元结构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高品位旅游资源和高质量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旅游消费得以顺利有效进行的必备条件。旅游消费环境不仅包括旅游地的环境条件、卫生设施、交通条件、服务水平等,还包括一整套旅游消费体系和保障体系及以此支撑的旅游市场。人们出门旅游的主要动机是追求一个清新、舒适、安静、安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城乡二元

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最主要的消费环境,由此形成的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成为两大主要旅游形式。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接待条件的差异。城市往往是区域经济、***治、文化以及交通的枢纽,聚集着大量商业、金融、工业以及生产服务的设施。如高档的酒店,各式交通工具,方便的通讯设施……所以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接待能力和条件最好的地区;而乡村是区域内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往往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各种服务设施较少,档次也不高。而且管理水平低下,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故与城市接待条件形成明显差异。

2、游览内容的差异。城市旅游在内容上是以城市自然环境、城市的传统文化积淀以及城市的基本功能所提供的服务为主题,其实质是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乡村旅游主要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农民日常生活与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资源为主要内容,旅游者的原始动机多是对宁静田园生活和美好乡间环境的双重回归。

3、消费水平的差异。由于城市具有相对较高的消费人口和较强的消费能力,物价相对较高,往往是城市越发达物价也就越高。正所谓“京城米贵”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而农村无论是在旅游实物产品还是在劳动力上都是比较廉价的,由此也造成了城乡二元消费环境的消费水平差异。

(二)中外二元

国内游和出境游构成了旅游消费环境的二元结构。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消费心理与消费水平上。

首先,由于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很多人会把出国旅游看成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身处异国他乡会在心理上产生陌生和不安全感,因为对当地的很多信息不了解,又面临着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如果发生带有强迫性的旅游消费,就常常会有孤立无援的感觉。

其次,出境游客一般不会在旅游花费上含糊。中国游客出国后往往都会大量消费,平均每日1千多美元。2003年中国的旅游业支出达到152亿美元,全世界排名第10。考虑到大约目前只有2%的中国人出国旅行,这数目充其量也只是冰山一角。中国游客看上去好像比较偏好价格上有竞争力的机票和住宿配套,但只要站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土地上,他们就会将绝大部分的人民币花在购物(71%)、娱乐(13%)和观光(11.6%)上。中国富豪的境外奢侈消费也是早有耳闻的。日前安利万人团赴台旅游消费逾6亿新台币,游客声称“钱不是问题”。

意识到消费环境的二元差异,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各个消费环境的特点,建立相配套的体制体系来构建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使游客的旅游消费物有所值、满意超值。

三、消费对象的服务与实物二元

(一)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

实物消费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消耗的有形产品,如住宿用品、餐饮用品、旅游纪念品、旅游日用品等。实物消费主要是满足旅游者生理需求,当然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上也能得到需要和满足。服务消费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耗的活劳动服务,如饭店服务、导游服务、交通服务、餐饮服务等。它是旅游消费的重要方面,也是主要方面,贯穿整个旅游活动。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旅游消费属层次较高的精神性消费,服务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旅游过程起决定性作用。

(二)二者的时空统一性

旅游消费的同一性特点决定了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在时间上、空间上是统一的,是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的统一。人们对餐饮用品的消费必然伴随着餐饮服务,购买旅游纪念品时购买服务也在同时进行,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常常相伴发生,所以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生理需要与精神需要同时得到满足时旅游消费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中国人在传统观念中常常存在着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特点,所以长期以来第一、二产业占优势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认识到消费对象二元的差异性及时空统一性,可以提高旅游从业者对服务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提升消费价值、顾客旅游满意度,影响顾客旅游行为意向。同时也可以全面分析人们的旅游消费状况,合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劳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组织旅游需求导致旅游行为与消费效果方面的组织与个人的二元

公务旅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这时旅游者的旅游目的、旅游行为与旅游效果都与组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组织的旅游需求极易导致消费行为和效果方面的组织与个人的二元。

首先,组织旅游一般会以组织的需求即工作任务为主,个人的需求只是一个附属物,并不占主要地位甚至是不予考虑。所以组织旅游不会满足组织中所有人的旅游需要,这就会导致个人和组织的旅游目的不一定一致,产生二元。

其次,组织旅游中是个人代表组织实施了旅游行为。

最后,旅游效果方面。如某人被公司派去上海出差,他代表组织实施这个旅游行为。假如他正好有去上海旅游的需求,那么这个人与组织的旅游需求一致,个人与组织的旅游效果都会很好,达到一致。如果这人多次去过上海,或者并不喜欢这个城市,则组织与个人的旅游需求不一致,个人的旅游效果不好,就会导致在旅游效果方面产生组织与个人的二元。

公务旅游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旅游,它的食宿消费通常是由企业或者别的单位公费支付,那么个人游客就不会对价格很敏感,而且可以在购物和消遣上花费更多的钱。所以公务旅游是一种很有消费潜力的旅游形式。由于组织与个人的旅游需求很难人为达到一致,那么就要在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上下功夫。比如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娱乐设施,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强化城市的整体形象,以此来吸引公务旅游者增加旅游消费。

从旅游消费中的二元结构出发来分析旅游消费,意识到二元的差异性,是对旅游消费理论的进一步探索,目的是有助于指导实践,达到旅游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席建超,甘萌雨,吴普,葛全胜.中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的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8(5).

2、沙绍举.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潜力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2).

3、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7).

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例9

1前言

在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消费选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解压的方式。对于相当一部分旅游者来说,旅游的目的是为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接受新的事物,体验新的感知,在旅游过程中暂时忘掉生活的烦恼,缓解工作的紧张,释放生活的压力。中国作为旅游大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近年来,旅游消费群体中,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人和国内游客日渐增多。认真研究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对提高旅游经营的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而,作为旅游经营方的旅游企业、旅行社,如何用“心”去灌溉,才能获得更好的旅游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旅游经营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旅游心理学在旅游经营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案例分析探讨旅游经营中如何了解旅游消费心理,以用“心”去做旅游服务。

2旅游消费心理分析

旅游是一项特殊的综合性游览观光活动,人们为达到度假、休养、娱乐、探险、求知等目的,出游于地区、国家和洲际之间。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发展和享受的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旅游经营是指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通过招揽、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综合性服务,以获得经济收入的一种商业活动。旅游经营通常以组合及批发包价旅游产品为主,兼营旅游产品零售业务。据此,旅游经营必须通过对旅游者旅游需求和爱好消费水平的调查,预测旅游市场及旅游产品需求的发展趋势,才能设计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因此,了解旅游消费动因,掌握旅游消费服务心理,是提高旅游经营水平和效益的关键。

2.1旅游消费的心理动因

2.1.1旅游需要是旅游消费的源泉

需要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欲望”、“要求”。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常常表现为一种缺乏什么东西有不足之感,又期望得到什么东西有求足之感的两种状态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许多心理学家都把人的需要作为一个主要课题来研究,并认为激发动机的基础在于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的基本需要归纳为五种类型,也是五个层次,按照不同内容需要之间的依赖程度,自下而上为:生理的需要(食物、水、氧气、性等);安全的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等);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情感、集体荣誉感等);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等);自我实现需要(知识、理想、抱负等)。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呈上升趋势,高级需要出现总是以低级需要为条件;一个人只有当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追求高一级的需要才会成为推动行为的动力。

人们之所以进行旅游消费,其主要因素是由于有旅游消费的需要。作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统一,人的需要是异常复杂的现象。旅游经营中对旅游消费需要的把握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一方面,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如果不分析旅游者的需要,所开发的产品就无法销售;另一方面,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又要对旅游者的需要加以区分,只有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人的思维、情绪、意志和性格的倾向性,才能使所开发的产品丰富多样,才能使服务具有普遍接受性。

2.1.2旅游动机是旅游消费的动力

动机常以愿望、意***、兴趣、思想、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旅游行动的一种能动心理现象。由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行为和一切举止行为都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人们要旅游的动机对人们的旅游行为具有明显的预示作用。在行动之前,人在自己的意识中建立预示其实际行动的理想行为形象。作为旅游消费的主体,在对象世界中具体活动的指导者和调节者,在同能够满足他(她)的对象(旅游经营活动)“相遇”时,需要就指导和调节他(她)的活动、控制其行为。因此,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消费,并使人在旅游活动中处于积极状态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动力。

旅游业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一项经济性产业,其目的是通过对旅游活动的促进和向游客提供服务而获取收入,明确旅游业的根本性质之后有助于对旅游消费动机的准确把握,才能更好的经营旅游。由于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具有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的特点,因而,旅游经营就要使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能满足旅游者消费的需要,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来激发旅游者进行消费的动机。

2.1.3旅游目标是旅游消费的方向

所谓旅游目标,实际上是人的旅游需要的一种期待,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追求的预期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也可以说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或期望所达到的结果。旅游消费是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而产生的更高层次的消费需要,它包括保健性旅游消费、基础性旅游消费、文化性旅游消费、享乐性旅游消费和纪念性旅游消费等多种目的消费活动。不同类型的旅游消费取决于不同旅游者的旅游目标,这种目标的确定一方面取决于旅游者收入水平、旅游者结构、同旅游产品结构与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受到旅游消费知觉的影响。

如果说旅游需要是产生旅游消费的源泉,旅游动机是实施旅游消费行动的动力,那么,旅游目标就是旅游消费想要得到的结果。因此,旅游目标促使旅游消费内容、地域、方式等方面具体化,落实在选择哪家旅行社的服务,以获得自己所希望乘坐的交通工具、参加的活动、购买的物品,等等。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人的旅游行为是由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引起的,由动机推动的,由一定目标调节的。在诸因素中,需要是旅游消费行为的基本动因,动机是旅游消费行为的直接动力,目标确定了旅游消费行为的具体方向。

2.2旅游消费知觉与行为

2.2.1旅游消费知觉的基本原理

知觉是指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通过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形成一种有意义的与外部世界相一致的心理画面的过程。在认知科学中也可看作是一组程序,包括获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

在国际旅游业高度发展的今天,可提供人们旅游国家、地区、景点数不胜数,在诸多可选择的旅游去处中,旅游者最终选择去哪里旅游,主要取决于旅游者的主观评价。但是,人们对摆在面前的诸多选择所作的主观判断与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知,即,对所选择能否满足旅游要求及程度的知觉。因此,要理解人们的旅游行为,就要认识知觉产生的基本原理,及其对行为选择的影响作用。

2.2.2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指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在心理上的“定向趋势”。研究表明,心理定势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不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对旅游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定势因素主要有:首次效应,即当一个人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的旅游地,第一次和当地人接触,第一次品尝地方风味,第一次游览某一名胜,第一次购买某种旅游产品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晕轮效应,即从旅游消费中接触到的事物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经验效应,即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刻板效应,即社会上部分人对某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的印象。一旦旅游者对某一旅行社或旅游景区产生了心理定势,就很难转变。因此,旅游经营中从宣传到完成接待,要对旅游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给予重视,给游客留下好的印象,以使旅游者形成积极效应的心理定势。

2.2.3旅游消费知觉与消费行为决策

在旅游消费者在产生消费行为之前往往依靠知觉进行决策,这就要求旅游经营者尽可能的对所能提供的服务呈现给消费者,或将相关信息广而告之。游客在旅游消费活动中,对旅游活动的时间、旅游地之间的距离、旅游交通工具、旅游目的地等都有一定的预期,人们对旅游经营者能否提供这些条件的知觉与这种预期的叠加就确定了消费行为决策的结果。

旅游活动这种在特定情境下的活动,要求旅途要愉快,浏览要慢,一切活动要准时。航空运输、大型游览车、游船、火车、出租车成为旅游者的主要交通工具,更进一步促进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活动中,人们选乘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同样受到知觉的影响。如,一般认为乘坐飞机速度最快但价格昂贵、乘坐轮船慢但可以沿途观光、乘坐火车轻松舒适,等等。当然,这种知觉对于不同的个体有所区别。但总体上来说,这种知觉是消费行为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2.3旅游消费不良心理形成的案例分析

2006年7月20日,T市居民夏某等7人抱以游乐的目的,在通过比对多家旅行社,选择了在Z旅行社的门市部报名参加由该社组织的“乐岛二日游”旅游团,并于7月22日早晨5点40分到达集合地点。显然,仅仅就夏某等7人而言选择,Z旅行社能满足夏某等人的旅游需求,并在宣传广告方面胜过了同行的众多旅行社,其第一步获得了成功。

在集合地点,夏某他们乘坐的旅游客车为2号车,旁边还有一辆1号的旅游客车。导游员告诉大家要和1号车的游客一起出发,并要求游客按照事先发给的座位号依次上车。然而,由于个别座位号靠前的游客比座位号靠后的游客晚到,造成他们这些座位号靠后的游客在车外站立等候了半个多小时,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导游员的这种组织方式显露出其对消费者心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旅游消费者选择跟团在心理上是希望得到优质的服务,否则他们可以选择自助旅游,而且旅游消费者希望得到优质服务这种心理不是定位在某一个方面,而是渴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苛求)于每一个服务环节。导游员只是为了自己清点人数和检票的便利,而没有考虑游客旅游的心理动因之一就是享受,没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变的让游客坐着,以体现优质服务,这给兴高采烈的游客在心理上浇了一盆冷水。

6点20分左右,2号车和1号车一起出发,前往旅游目的地乐岛。汽车开动后,2号车上的导游高某先是向游客们自我吹嘘了一阵,又许诺先到沙雕大世界活动两个小时,然后去乐岛玩一个下午。

在致完欢迎词后,高某就缄口不言了。游客们遇到了一个“哑巴”导游,心里不大高兴,但考虑到旅游活动刚刚开始,并没有说什么。当汽车在到达高速公路的一个服务区休息时,游客们要求导游员高某介绍一下乐岛的情况和沙雕的情况。高某虽然答应了,但是在汽车再次开上高速公路后,他并没对乐岛和沙雕的情况进行介绍。游客们有些不解,甚至心里感到不满。10点30分,汽车到达沙雕大世界。高某在车上宣布将在那里游览2个小时。然后,当大家下车后,1号车的导游员告诉高某,1号车的游客只在那里停留1个半小时。于是高某立刻宣布2号车的游客也只在那里停留1个半小时。对此,游客们心里十分不悦。沙雕大世界所在的海滨距离停车场往返需要半个小时。由于时间紧迫,高某在下车后径直带大家去坐滑行索道。当大家到达那里时,才知道每人需要另行交纳20元索道费。游客们尽管心理不情愿,但是考虑到旅游消费,不想因为20元钱破坏游玩的心情,极不情愿的交了钱。等到游客们交了钱坐上索道后,导游员高某却不见了踪影。游客们只好自己在海滩上闲逛,并按照导游员的要求在12点返回车上。旅游团按照计划路线乘车前往乐岛。途中,导游员高某仍没有作任何讲解。

在以上时段,除了导游高某将已经宣布的到沙雕大世界游2小时改为1个半小时,没有考虑游客参加旅游的休闲、娱乐、消遣需要,更重要的是对拟到之处和所到之处不作讲解,既没有给旅游过程形成游乐氛围,也没有能满足游客好奇于异地文化、希望通过旅游扩大知识面的心理需要,甚至没有履行导游应尽的职责,从而导致了游客的不满情绪。加之下午、晚上及第二天的行程并没有按计划路线进行,使游客感到强烈不满。尽管夏某及同团的其他旅游者在投诉后得到了道歉和赔偿。但是,由此这家旅行社在这群游客心中形成了消极的心理定势,大家都说,今后旅游再也不找这家旅行社了,甚至有的旅游者说,以后再也不跟团了。这实际上就给旅游消费者形成了消极的心理定势,这个过程既是不良心理定势的形成过程,也是不良心理定势形成的原因。

3旅游服务心理分析

3.1旅游服务的理论认识

旅游服务是指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业的人员以一定的物质资料为凭借,为满足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各种合理需求而提供的服务。旅游服务也称为旅游消费服务,它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它是旅游业服务人员通过各种设施、设备、方法、手段、途径和“热情好客”的各种表现形式,在为游客提供能够满足其生理和心理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过程。旅游经营就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气氛,产生一种精神的心理效应,从而触动旅客的感情,唤起旅客心理上的共鸣,使旅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惬意、幸福之感、进而乐于交流,乐于消费。由此可以看出,旅游服务是主客双方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设施、设备、方法、手段、途径和热情好客为中介,活化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追求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流的和谐气氛,以达成旅游经营的综合目标。

因此,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服务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在服务工作一开始就给旅客一个好印象,还为以后各阶段的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与游客的初次接触中,服务员的一张笑脸,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使游客顿感安慰和值得信赖。良好的服务态度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业树立企业正面形象的关键因素。服务态度是服务人员对游客和服务工作的一种行为倾向,它影响旅客的消费行为,影响主客之间的关系,又影响企业的信誉,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旅游服务中,服务态度是是广大的游客所关注的焦点,因而也应成为旅游企业家们所必须予以重视的方面。

3.2旅游服务的心理要求

旅游服务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对服务人员有着不同于其他服务的要求。从旅游服务角度来看,服务人员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稳定而灵活的注意力、提高掌握、执行***策的能力、较强的业务实施能力和较强的交际能力,等等。首先,旅游服务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气质。气质实际上是指某个人典型的表现于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心理活动过程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如内倾或外倾)等动力方面的特点。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其次,旅游服务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性格。良好的性格与情感的结合,是造成旅游服务人员能够以满腔热情为游客服务的重要心理品质。在旅游服务工作中,服务人员具有谅解、支持、友谊、团结、诚实、谦虚、热情的良好性格特征,就能够保持最佳的服务态度,与旅客建立和谐的关系,使游客感到亲切、乐意接受服务。再次,旅游服务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而自觉努力的一种心理过程。旅游服务工作是极其复杂的工作,需要服务人员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克服由各种内外在因素所造成的心理障碍。只有具有坚强意志的服务人员,才能长期的做好服务工作。另外,对旅游服务人员来说必须具备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韧性。

3.3旅游服务心理的习得

人的能力都是借助于某个或某几个基本条件而形成的。这些条件,第一是智力,它标志着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领会和作出反映的心理水平,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先天条件。人的灵敏笨拙、接受能力的强弱,都是由此决定的。第二是知识技能,它是人们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的实践经验的结晶,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后天基础。第三是实践的机会,实践机会越多,能力提高越快。第四是个人的勤奋程度,它是造成能力写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旅游服务心理是服务人员能力结构中直接影响服务效率、服务效果的重要心理特征,也是影响企业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

旅游服务心理的习得主要是理论学习和服务实践两种途径。一是要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认识普通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并结合他人的经验交流,获得理论认知。二是要通过旅游服务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对服务实践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获得新的认识。三是在旅游服务活动中磨砺,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以良好的心理品质投入服务工作,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游客,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处理旅游服务中的突发事件。

4心理学相关理论在旅游经营中的应用

在旅游经营中,旅游经营者必须懂得旅游者需要什么,看重什么,才能在旅游经营中实施针对性的、令游客满意的服务,从而获得更好的旅游经营效益。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学知识在旅游经营中的有效运用。

据报道,2010年1月5日海南国际旅游岛正式获批,为海南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带来重大发展契机。***《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就是要建成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与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要充分发挥海南额经济特区优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海南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和科技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要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一直是海南发展的重头戏。2000年10月31日起,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21个国家的5人以上旅游团,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在海南省内注册的40家国际旅行社组团,在海南停留时间不超过15天的,可以免办签证从海南入境。21国团队免签***策有效拉动了海南省入境旅游市场。据数据显示,2001年通过21国免签渠道来海南的境外游客为12243人。2008年海南的境外游客达到了202323人,与2000年相比增长15.5倍。8年来,免签团总人数达到67万人,占由海南省口岸入境的全部外国人的60%。免签证成为了境外游客来海南旅游度假的主要渠道。2008年,海南全省接待旅游过夜人数逾2060万人次,同比增长10%;2008年的旅游总收入为1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占165亿元,同比增长10.3%;境外旅游收入为27.32亿元,同比增长4.4%。此外,旅游行业更是间接影响了房地产、金融、通讯等数十个其他行业。2009年12月24日,历时10天的“三亚国际游艇展暨海洋文化节”在大东海广场拉开帷幕,各类型世界知名游艇展览、游艇高端论坛、海上游艇比赛等活动陆续展开,“游艇旅游”成为海南旅游的热点。***《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在海南已有21国免签证的基础上,先期增加芬兰、丹麦、挪威、乌克兰、哈萨克斯坦5国为入境免签证国家;对俄罗斯、韩国、德国3国旅游团组团人数放宽至2人以上(含2人),入境停留时间延长至21天。2010年1月5日海南国际旅游岛正式获批,再次给予海南旅游经营充分肯定。

海南旅游业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十分重视心理学知识和理论在旅游经营中的运用。第一,短期旅游免签证策略,让游客从心理上感到程序简化、省事。掌握旅游消费心理和旅游消费服务心理能促进旅游经营,让旅游体系更为完善。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主要内涵之一,就是进一步扩大境外游客的免签范围,为游客进出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自由。“签证手续简单了,逗留时间延长了!”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获批,入境免签证***策得到进一步放宽。特别是随着旅游业走向国际化,旅游体制的优化,签证***策的进一步放开,境外游客享受到更自如的服务,对其吸引力也就成倍增加。第二,通过举办文化节和多种娱乐活动,满足了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教育、交际、了解当地文化的旅游需求。从海南旅游岛的旅游发展可以看出旅游业正在向国际化发展,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与中国人交往,了解中国文化和地区文化。旅游委负责人提出:“如今的旅游已经进入了形象传播时代,如何塑造和推广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对于国际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营销至关重要。所以,更要通过形象设计、形象塑造、形象推广等,整体提升海南的国际旅游形象和知名度。当然,这种形象就是展现地区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形象。

第三,新奇旅游、特色旅游满足了游客远离日常生活和紧张工作的旅游心理。岛内各大旅行社着眼于国际市场,推出更多自由人、高尔夫、保姆式一站旅游、DIY特别订制等新型的高端旅游产品。随着一批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项目的陆续建设,海南将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刺激旅游消费者猎奇的心理需求。第四,优质的全方位服务满足了游客的享受性心理需要。针对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契机,岛内各家旅行社纷纷着手推出针对性服务。比如浪花商旅已率先在三亚和海口机场设立了值机柜台,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差旅服务,包括免费接送机场等优质旅游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旅游就是一种享受享受生活、享受服务。

由此可见,心理学相关理论可以解决旅游经营中的诸多实际问题。了解旅游心理学相关知识并落实到实际旅游经营活动中,对提高旅游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消费心理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旅游经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解消费者的心理,站在旅游消费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让旅游者感到旅途的愉快,进而促进旅游消费,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效益。

5结论

旅游消费行为的产生源自于旅游需求,现代社会消费活动的多样性促使旅游消费心理需求的多样化。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心理压力大,在业余时间希望通过旅游来解压。所以,旅游经营者应该考虑到旅游者这些旅游需求,并且努力满足旅游者的这些需求,让其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在旅游经营活动中,既要充分认识心理学理论对旅游服务的指导作用,更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旅游经营者如果能很好地掌握旅游心理,提高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既可以使旅游者旅游活动中游玩得更加愉快,又可以增加旅游经营效益,达到双赢的效果。当然,旅游的概念是变化的、发展的,旅游这种特殊生活方式是发展中的生活方式,不论规模、范围、内容和性质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因此,旅游经营既要提供传统的旅游胜地具备的一切设施,又要不断开辟和发展新的风景区域,并通过认识旅游服务心理的重要性、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心理要求、旅游服务心理的习得规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型导游人才队伍,组织大群游人观览,建造特别设计的低消费接待设施,提供娱乐和其它服务,以满足游客不断发展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利用目前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将国际旅游市场的经验和做法输入到国内,带动整个中国旅游市场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旅研究与旅游发展[M].上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22-24.

2 张红,席岳婷.旅游业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3.

3 韩永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7-63.

4 陈美荣.心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33-135.

5 美)马斯洛著,成明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73-85.

6 聂贵洪.旅游购物心理与旅游商品开发[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1):15-16.

7 黄神佑,戴文远,伍世代,等.游客心理对旅游开发影响的实证研究[J].福建地理,2005,(3):23-25.

8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58-163.

9 乐国安,李绍洪.心理定势发生机制的模型建构[J].心理学探新,2006,(6):24-25.

10 史振娥.“心理定势”和“第一次”活动[J].成人教育,1994,(3):33-34.

11 刘凯.构建新的旅游服务模式[J].旅游学刊,2006,(9):40-42.

12 陈莹,张席洲.服务供应链对旅游服务的启示[J].物流技术,2009,(8):67-68.

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例10

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发展及特征概述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在20 世纪六十年代起源于欧美国家,八十年代后开始盛行于西方国家,并逐步向全世界蔓延。它涉及领域宽广,在文学、建筑、哲学等领域都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体现,但后现代主义本身仍并没有形成一套具有统一理论基础的思想体系,而依然处于一种复杂、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所谓“后现代主义”,更多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阶段是指西方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继而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文明得到了长足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帮助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更多控制。理性文化逐步发达,物质财富急剧增加。但随着更多商品化、城市化和理性化的发展,恶质的现代化问题也逐渐出现,全球生态危机、人类生存危机正日趋加重。在这种状况下,西方的一些学者尝试着去挖掘发达的物质文明背后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于是,他们从批判的角度来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后现代主义思潮因此应运而生。后现代主义思潮虽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而统一的理论体系,但基本主张和思想是趋于一致的,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一)反理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者拒绝以理性代替人性,他们认为人性包括了很多非理性,应该尊重人的非理性的存在。所以,后现代主义者拒绝规则、权威、合法性等一切现性社会所重视的一切。

(二)反认识论

后现代主义者反对把人类的心灵比喻为一面能正确反映客体的镜子。人类总是通过语言或符号等信息来认识外界,而反映客体的语言或符号等信息并不能表述真实的存在,而只是一种意义随着传播者的信息表述的变化而变化的实体。

(三)反文本的意义确定论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对文本的理解,文本本身既然不能够反映真实的存在,所以后现代主义者倡导读者阅读文本或符号应是积极、主动的“创造”文本的内容和意义。

(四)***主体性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类个体不应该过分强调人类的价值和存在,每个人都是和他人之间、和自然界之间有密切关系的存在,个人应该充分尊重自然、尊重人类关系中的各种要素。

(五)反一元主义

既然不存在权威,没有永恒的客观真理,后现代主义者认为,那就应当反对一元主义,让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同时并存。

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具有否定性和批判性的社会思潮,其深刻的生态价值、人类现代物质文明与自然界之间的整体的和谐关系思考、人类创造性和多维性的潜能以及人类理性反省等观点在当今世界尤其是西方社会体现了较强的生命力。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20 世纪 90年代开始有学者把后现代主义的理念引入到旅游业中,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旅游业、旅游观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

二、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

旅游消费者行为是旅游者在旅游产品购买决策前对信息的搜集和购买、消费、评价整个环节的行为表现。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需求、感知、动机、外界影响和决策过程等因素。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学者们主要研究消费者在有形产品领域的购买行为。他们认为,旅游产品也是产品之一,其特征和其他有形产品特征基本相同。因此在购买决策的过程中,旅游消费者和其他消费者对产品的决策方法也基本相同。随着旅游活动在全世界迅猛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量研究人员对旅游者行为产生了兴趣,旅游者如何决策、消费成了很多学者关注的话题。随着研究内容的深化,他们指出,由于旅游产品本身具有独特性,旅游消费模式和其他产品消费模式存在着很大差别。在20世纪80年代,对旅游消费者影响因素的研究开始起步,主要研究成果有Matheson和Wall在1982年提出的旅游购买行为模型和旅游产品购买决策的框架,在此模型和框架中,说明了旅游者决策行为受目的地特征、旅游特征、旅游者个体和行为特征的影响。Gilbert在1991年提出了旅游消费者决策模型。该模型认为,有两个层次可以影响旅游者行为产生,一是心理影响,二是参照群体和家庭的影响。Middleton在1994年提出了旅游者“刺激一反应’模型,在此模型中,提出了朋友和参照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产品满意度是最强有力影响未来购买行为的手段。Wahab、Crompton和Rothfield在1997年又进一步将线性旅游者的购买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旅游者的购买行为是一个经过有意识的计划和理性思考的活动。并提出,为了控制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及其忠诚度,销售人员必须在整个过程中陪伴购买者,自始至终作出营销努力。进入21世纪,对旅游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得以不断深化和细化。对于旅游消费者满意度研究、行为差异研究以及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对社会环境功能的影响等研究内容开始增多。

在我国,从80年代后期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旅游消费者行为进行研究。近年来,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也开始逐步细化,例如:石奎(1994)在分析了网络时代特征及网络技术给旅游业未来消费环境带来的影响基础上,对网络时代旅游消费者行为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旅游消费者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卢飞(2010)对老年旅游者的行为特征作了相关分析。宋娜、刘丽娟从居民消费水平、结构及影响因素等角度深入分析城乡旅游消费结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并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通过对旅游消费者行为方式的影响变数因素分析,心理因素(需要、动机、个性、态度等)和环境因素(社会、家庭、文化、经济等)对旅游者行为方式将产生很大影响。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一)消费意识日趋生态化

后现代主义者反对现代主义把人和自然变为对立物的“二元论”,“认为自然界是毫无知觉的,为现代性对自然的肆意统治和掠夺提供了意识领域上的支持,这种控制、支配和统治自然的欲望是现代主义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后现代主义者要求改变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欲望,强调人类和所处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人类应该追求适度的自我节制的价值观。允许人类和自然界中的其他要素的各种正当利益能够在一个动力平衡的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随着后现代的整体有机论的不断深化和实践,旅游者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加强,他们注重爱护生态环境,注重人和自然的有机统一,注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消费内容日趋个性化

后现代主义主张要解构现代的理性化和主题性,实现人性的***,这种人性的***是建立在人类的自由本质的基础上展开的。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类获得思想的自由的前提是自然的生命存在,这种自然的生命存在要求能够充分的表达每个个体和谐的生命本质。现代旅游业的理性大规模的发展使得旅游产品过度雷同化,从而已逐渐异化成了流水线式的规范运动,这种雷同化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导致了旅游者的审美疲劳,旅游者感觉不到个体和旅游活动间的相互融合,他们希望旅游产品可以更好的满足他们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三)消费态度日趋多元化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部分旅游者对消费和服务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另外,由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人类本能需求的肯定,所以部分旅游者会崇尚及时行乐,寻求更多的感官刺激和情感欢乐。所以,旅游领域在未来的发展中会一方面加强自然环境的改造,另一方面诸如旅游、旅游等也会大行其道。

(四)消费需求日趋情感化

霍尔曾经指出,符号消费时代,人们所接触和感受的一切都是符号意义的表达过程。也就是说,游客的直接消费对象不是旅游产品本身,而是旅游产品的外在表述带给游客的不同感受,所以,旅游产品的综合形象要充分考虑表征符号带给游客的感官影响。按照Baudrillard的阐述,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仿造和编辑过的世界中,我们无时无刻不被信息符号所笼罩和影响。对于个人而言,对真实的证明已经显得不太可能,因为我们所了解和掌握的一切都只是被编辑和处理的复制品而已。而这种旅游资源的符号表述则构成了消费者认识旅游产品的基础。另外,旅游产品配套的装饰与环境布局、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也促使旅游资源亲和力的展现。旅游产品符号资源化建设实质上也是旅游产品的营销过程。

(五)消费方式日趋体验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模板

学习

开学心理活动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开学心理活动总结,内容包括开学初期心理活动心得,小学心理活动总结。1、对外积极配合辅导员、任课老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及时反映同学的意见和要求,做到上传下达,信息畅通;2、统管全班事务,做到管理规范、分工合理。3、每学期初

学习

舞蹈实习生自我报告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实习生自我报告,内容包括关于舞蹈的实习报告总结,舞蹈生实习专题报告怎么写。上海那起官司,原被告双方辩论的焦点之一是:舞蹈课中倒立是否危险动作。原告认为很危险,被告认为不危险。原告的律师抓住被告的所谓“倒立无危险

学习

婚礼来宾代表致辞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来宾代表致辞,内容包括婚礼现场来宾代表讲话范文,婚礼特邀嘉宾致辞发言稿。朋友们,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尝到的第一口就是妈妈的***汁,今天已经长大的新人,将把他们新婚的第一口甜蜜献给他们的妈妈,来,请一对新

学习

公安工作要点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公安工作要点,内容包括全国公安工作要点,公安工作坚持的基本思路。(一)确立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社会治安工作好坏的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把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新期待新

学习

学生小组工作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小组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学生小组学期总结,学生小组长总结简短。支部高度重视开展组织生活会,对这次组织生活会时间安排,征求意见的形式,对照检查内容,会前的准备工作,会议的要求等进行了细致具体的安排部署,为防止组织生活会"

学习

大学迎新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迎新10篇,内容包括大学迎新寄语,大学迎新感想和感悟。【晚会目的及意义】又一年过去了,我们计算机系迎来了新一届的同学,他们带着青春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志向加入到计算机系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我们系团总支学生会打算

学习

简历自我评价模板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简历自我评价模板10篇,内容包括简历上的自我评价模板,简历自我评价600字。懂画施工***,懂一定的对装饰材料和施工方法。本人乐观开朗,积极好学,健谈,有自信,具有设计的创新思想;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细心,能够吃苦耐劳,敢于挑战,并且能够

学习

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10篇,内容包括外贸公司架构及岗位职责,外贸业务员的工作职责描述怎么写。(一)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所掌握的信息,外经贸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多

学习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内容包括能干的小司机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热乎乎的饺子。1、在找找、说说、想想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朋友关系。2、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与朋友一。起活动的快乐。活动流程:一、导入:音

学习

个人营销工作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营销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营销工作总结和计划怎么写,个人营销工作总结。(二)业绩分析:1、促成业绩的正面因素:①调整营销思路,对市场费用进行承包,降低新客户的合作资金门槛。虽然曾一度被人背后讥笑,但“有效就是硬道理”!我公司

学习

安全与健康论文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与健康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健康与安全的论文1000字,健康安全环保论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本章节笔者试***从下列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1优化心理健康课程,同时配备相

学习

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10篇,内容包括早发白帝城诗词意思,早发白帝城古诗每句的解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释义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江两岸的猿声

学习

媒体艺术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媒体艺术,内容包括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论文。其实新媒体艺术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也并不是无本之木,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受杜尚影响颇深的观念艺术(conceptart)、早期未来主义宣言(futurismmenifesto)、达达式行为(da—da

学习

办公室创新工作思路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办公室创新工作思路,内容包括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办公室开拓创新工作方法。“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为”。思路和观念,归根结底是靠思想来体现的;出路和行为,归根结底是由思想来决定的。现在人人都在喊***思想,有些只停

学习

简历自我评价模板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简历自我评价模板10篇,内容包括简历上的自我评价模板,简历自我评价600字。懂画施工***,懂一定的对装饰材料和施工方法。本人乐观开朗,积极好学,健谈,有自信,具有设计的创新思想;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细心,能够吃苦耐劳,敢于挑战,并且能够

学习

汽车专业英语论文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专业英语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汽车机械类论文范文,汽车英语论文1000字左右。3.问题引导课前教师为学生精心设定本次学习任务中所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相关问题引导工作页,并巡回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与思考本次学习任务所需查

学习

物流客服部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物流客服部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物流客服工作计划怎么写,物流客服的工作总结。2、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热情不是很高。3、协调、处理问题不够及时、妥善。4、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不够成熟,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足,在服务

学习

音乐会活动总结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会活动总结模板,内容包括音乐会活动回顾文案,音乐会实践内容怎么写。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11所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幼儿园的办园类型(公办园、社会力量办园),

学习

风景园林论文模板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风景园林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模板范文,最新园林景观论文素材。随着新兴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对风景园林学日趋上升的要求,传统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已疲于应对,新的园林设计方法的技术手段的产生和使用变得日渐迫切。

学习

英语考试后总结模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考试后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关于英语考试后的总结怎么写,英语考试总结10篇精选。本课题采用文献回顾、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资料统一化、分类编写、统一讨论修改等方法。研究过程如下***所示:前期全体小组成员(李维丽、

学习

音乐会开场白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会开场白模板,内容包括小型音乐会开场白词,时光音乐会第1季开场白。宫女:1、2旁白: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国家里有一位可爱的公主,我们都叫她白雪公主,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以后简称她叫小白。(静场音乐起)白雪公主蹦着

学习

学校岗位设置方案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岗位设置方案模板,内容包括学校工作岗位设置,学校竞聘岗位设置方案。(一)专业技术岗位高级教师岗位拟设置为30人,实有高级教师31人,聘为高级七级岗位31人;一级教师岗位拟设置为77人,实有一级教师50人(其中1人聘为中级八级岗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