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手抄报篇1
古诗配***手抄报的***片欣赏
古诗配***手抄报***片1
古诗配***手抄报***片2
古诗配***手抄报***片3
古诗配***手抄报***片4
古诗配***手抄报***片5
古诗配***手抄报的内容:思乡诗欣赏
1、《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2、《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古诗配***手抄报的资料:五言律诗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片作为参考:
1.古诗配画的手抄报***片大全
2.简单的古诗文配画手抄报***片设计
3.小学古诗配画的手抄报***片
古诗手抄报篇2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的***片欣赏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片1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片2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片3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片4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片5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的内容:读书伴我成长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成长的阶梯,是我们无言的老师,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时光流逝,转眼间,我已经快上二年级了,我已经学会了“a、o、e、i”这些简单的拼音,也学会了“木、土、山、水”等结构简单的汉字,随之我也学会查字典、学会的汉字、学会看更难的课外书籍。我像一条贪婪的鱼儿,在书海里探搜的奥妙。我渴望,我贪婪,我想得到的知识。我从中结实了《童话故事》里美丽、单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穿着水晶鞋的灰姑娘,变天鹅的丑小鸭。书籍抚育了我,让我成长!
我刚开始写作文时,我写的一点儿也不好,语言不通顺,词语不恰当,只要听到“作文”两个字的时候我就象老鼠见了猫样的害怕,可就在害怕的时候。是你,书,出现在我的面前,书,你就象一位老师有耐心的一句句教会了我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丰富多彩,怎样才能够委婉逼真。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怕写作文了。每当我受到老师表扬,有些飘飘然时,书,你又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告诉我:“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这时,我的脸会一下红了。以后,我再也不骄傲了。
书!谢谢你!是你陪我成长,伴我一路远航!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的资料:古人勤奋读书典故
1.三坟五典
指 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 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2.寻章摘句
形 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 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3.断章取义
常 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 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 (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片作为参考:
1.小学生读书手抄报内容大全
2.读书乐手抄报内容
3.小学生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大全
古诗手抄报篇3
关键词:古诗文的积累;运用;提高
中***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
学校的读书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校园里,随处可见同学们不是在品名著,就是在赏诗词,课间还不时谈论着三国水浒中的人物,看着他们高涨的读书热情,做老师的当然是最欣慰的。在他们积累语言的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背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同时,不也领悟到"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吗?记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也可以感受到志士仁人那种先公后私、忧国忧民的情怀吗?诵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不受到诗人那种热爱母亲的深情的感染熏陶吗?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少年儿童珍贵的精神营养品。她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积累古诗词可以让孩子们继承中华文化遗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积累古诗词可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体会情感,提高欣赏能力。
古诗词的积累一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重要载体,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 二是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古典诗文里面有很多我们文化思想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而目前我们的学生却思想单纯、生活单调,正缺少这种文化底蕴, 从诗文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用古诗文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使民族文化世世代代都能散发浓郁的芬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但在现实的教材中,古诗学习内容还是非常之少,每学期只有2-3首的内容安排,古诗教学时间也有限。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的积累以及如何积累显得异常重要。
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运用古诗文的能力,我们不仅需要紧抓语文课堂教学,还要以多种形式进行积累,更要以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运用古诗文。我校以校读书节活动为契机,从以下方面强化古诗词积累:
一、以多种形式进行积累
(1)“古诗考级”是读书节的传统活动,一到十二级的级别设置考虑到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一到八级是普及型,九到十二级是提高型,不仅让学生直面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从量上得到了积累。
(2)一周诵、背一首诗 ,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的时间,把“课前一首歌”和“课前一首诗”相结合。
(3)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校利用一切机会创设情境引入古诗,楼梯间、走廊内、校园墙壁上,到处是经典的古诗词,让学生自见情趣,见花赏花,见月赏月。
二、以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运用古诗文
(1)“现场画诗”学生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形象地将诗意、寓意或主题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相映成趣,使古诗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
(2)用“一诗一画”的形式编辑自己的“古诗集”。每年的读书节都有展示活动,把学生的积累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
(3)以古诗词积累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累古诗词的积极性,***文并茂的手抄报,内容丰富,每一张手抄报都反映了同学们对古诗词的热爱,积累了文化底蕴。
(4)勤于动笔,摘抄是积累的重要手段;背诵是学生积累的良好办法。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古诗文积累也是如此,积累的多了,熟了才能生巧。例如,谈到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出现在了同学们的文章里;写到春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然跃上纸面。
古诗手抄报篇4
元旦手抄报版面元旦手抄报版面***1
元旦手抄报版面***2
元旦手抄报版面***3
元旦手抄报版面***4
元旦手抄报版面***5
元旦手抄报版面资料:元旦的由来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20xx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后中央人民***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古诗手抄报篇5
关键词:小学;经典诗文;诵读;实践
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经典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如果我们的孩子自小朗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会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在参加学校的经典诗文诵读实验教学之后,我又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及拓展
部分老师、家长在参与过程中心生疑窦:诵读经典诗文,就是一味的读《大学》、《中庸》等晦涩难懂的东西吗?不!经典诗文主要指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及一些几千年来就特别适合开蒙的典籍贤文,但其外延应该是大气的、开放的。比如,文学意义上的千古名篇,唐诗宋词和《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等,当然也包括国外的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名著;科普意义上的中外科普名著―孩子喜欢探索世界的神奇,阅读不能少了这一课;励志意义上的中外古今名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就阅读人类精英的成长史,就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可以登高望远,激励志向……
所以经典诗文不应该是凝固不变的,它的内涵应该是与时俱进的,经典应该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不断汇入新的溪流,不断向前奔涌;它的浪花既洋溢着传统文化的风韵,又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二、古诗文怎样读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让学生从小就沐浴在诗歌的阳光下,从小与诗歌结下不解的情缘。“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灵性的学习空间。”这是教学的一种唯美境界。教师应该与学生同行,共同领略美景,搏击风浪。“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蕴涵着哲理的诗句频频出现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学生开始懂得古诗并不是只拿来背的,用起来更加精彩。
古诗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引领孩子学习诗歌,发现她的美,欣赏她的美,演绎她的美,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所追求的境界。
三、诵读之外的拓展形式
一是摘录。不管哪一首经典诗文,能历经漫漫历史长河的冲刷洗涤而成为经典被沉淀、积淀下来,在遣词造句方面肯定是下足工夫的,诵读了几遍之后也就能感受哪些句子是朗朗上口的。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把握语感,找到名句,老师进行表扬,使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再学的兴趣。重点句能记住了,根据重点句这一诗眼,熟读背诵,难度也就降低了。
二是活用。就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作文中比较恰当地运用古诗文。但我们不作过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小部分学生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还有部分学生能尝试着写出一些有点诗意的小诗来。比如一次班级手抄报比赛之后,当天诵读的是《增广贤文》中的“凡事欲t立,不欲则废”,意思是在一件事还未来到之前,应当做好准备,厚积薄发,有了深厚的积淀,就可以应对所有变化。一个孩子在诵读经典笔记中写到:今天诵读经典的内容让我想到了发生在同学们身上的一件事,老师要求我们做手抄报,有的同学认真地收集资料 ,有的却不当一回事,结果,认真收集资料的同学做出了精美的手抄报,而那些手上缺少素材的同学做得十分粗糙。
四、整合诵读资源,为学生搭建应用平台
在诵读经典诗文过程中,一边诵读积累,一边渗透中国传统美德教育,要注意与家长多交流沟通,得到家长们的支持与帮助,才能不断催生践行,引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回归和热爱,激发内心深处的对经典诗文的兴趣。
如另一个孩子写到:今天我读了“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之恩”这一句,我还想到了古代黄香等人的大孝之举,我想,报答父母不需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师事,也不需要买多什么贵重的礼物,只要从小事做起,从给父母端一杯热茶做起,让父母尽量少为你操心,这就够了。
孩子从小沐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视诵读古诗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这是诵读经典诗文的意义所在。
古诗手抄报篇6
四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片欣赏四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片1
四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片2
四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片3
四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资料:清明节介绍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四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资料:清明节传统习俗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诗手抄报篇7
关键词:古代文学;传播方式;中国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社会文化的飞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古代文学的传播和继承,因此不断开展古代文学的研究,文学界的关注使得我国的人民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的了解,通过熟悉文化传统真正实现古代文学的传承和发扬。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演变
(一)口语传播
虽然现代人们对古代文学的口语传播时代的时间具有不同的看法,在文学界当中,有部分的人认为口语的传播是从甲骨卜辞时代就开始进行古代文学的传播,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坚持古代文学的口语传播主要发生在《诗经》产生的时代,虽然《诗经》的产生年代和甲骨卜辞都属于商周时期,但是通过史料的记载不难发现,甲骨卜辞时期人们的文学传播更加注重利用事物的外观作为媒介,《诗经》的传播更具影响力。在古代文学出现之初人们大多以口语的形式来进行交流,传播经验和文化也是通过相互之间口耳相传的形式。例如在《左传》当中就记载了“数典忘祖”的故事,从记载中不难发现当时主要采用口语来进行文学传播。而随着私学的出现和兴起,文学的传播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演变成为师生之间的口耳相传,将上层阶级的教育垄断现象到。《诗经》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鼻祖,具有时间跨越长的特点,其中包含了众多作者的文学作品,里面多为民间歌谣,通过百姓的口头传唱,最后被采诗官搜集整理后才成为第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直到秦代,《诗经》的传播形式仍然以口语教学为主,更容易上口。
(二)抄写传播
在秦汉时期古代文学的主要传播方式就是抄写,抄写传播在秦代的时候就已经初步的形成,而到了西汉的时候,最为主要的传播形式就是抄写。例如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尚书》中就记载了以抄写记载作为主要的传播方式的句子:“唯殷先人,有册有典”。而古代文学抄写传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在秦汉时期,汉代在颁布“废协书令”之后,抄写传播的主要载体就不再是简牍或是绢帛,更加侧重于纸质,秦汉时期最为普及的抄写载体为简牍,东汉时期开始逐渐兴盛娟帛和纸质的抄写载体,纸质的应用主要是在史书的抄写之中,而娟帛的应用在当时则更加的广泛。
(三)雕版印刷传播
自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主要是由于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古代文学传播形式的创新发展,对抄写载体进行了有效的改良,促进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扩大,提升了传播的力度,有利于丰富传播的内容,形成了更为简单的传播方式,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纸质载体的生产工艺发展,中国在经历了长时间以纸质作为传播载体的形式后,利用印刷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数量,更使得纸张的质量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百姓能够用得起纸,而纸张的运用范围开始逐渐的扩大。受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影响,大量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府将古代经典文学记载在纸张上,促进了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并且在隋唐时期民间的书籍买卖市场逐渐兴盛,民间的读书风潮居高不下,藏书的风气更是盛行,推动了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例如《金刚经》就是世界第一部使用雕版印刷术诞生的文学作品,而随着各种书籍市场的形成,以雕版印刷术进行纸质印刷作为主要的文学作品传播载体逐渐的流传下来,在古代文学传播中,雕版印刷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
(一)语言传播
1.口头语言。文字的传播方式形成时间较晚,所以在此之前人们最为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就是口语传播,人们利用口头上的语言来展开情感交流,传递信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逐渐累积了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验,在形成古代文学之后,最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口耳相传。2.乐工说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诗词说唱演奏的形式,通过乐工将隋唐时期文人创作的诗词作品利用说唱的形式进行传播,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传播方式就是乐工的说唱传播。乐工可以向文人索要创作的诗词,并赠与文人金钱,不仅能够让没有太多收入来源的文人获得一定的物质利益,还能够通过乐工的传播提高作品的知名度,扩展传播范围,因此乐工和文人之间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并且当时有部分文人为了满足乐工的需求,创作出更具押韵美感的诗词,并出现了大量的艳情诗词,在当时十分的兴盛。3.唱书、说书。古代的文人名士喜欢聚集在一起,在聚会的时候时常斗诗斗酒,因此我国有众多的名诗词都是在文人聚会的时候创作出来的,在众多名流的推崇后,逐渐的传播开来。例如《滕王阁序》的创作者王勃,就是在到豫章赶赴宴会的时候创作的,在各个名流的推崇后逐渐的传播下来,至今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并且古代文学的传播更可以通过说书的形式,例如四大名著在古代并不受民众知晓,没有广泛的流传开来,但是四大名著的通俗易懂,通过民间说书人的一代代说评,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并且对当时的民众有较大的影响力,以至于成为现代人民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
(二)文字传播
在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发展中,文字的出现引发了较大的变革,在文字还未出现之前,人们都是通过口头语言来进行文学传播的,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文字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弥补了口头传播中可能出现的信息误传或是信息不完整的缺点,而随着印刷术的出现,文字传播的载体发展到了顶峰,所以在古代文学传播当中,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文字传播。1.题壁传播。现如今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大多数都是通过题壁的摘录获得的,为我丰富我国的文学作品做出了有效的贡献,唐朝的《开成石经》又被称为《唐石经》,就是通过题壁保留和传播下来的。2.文本传播。古代印刷术的不断发展促进我国文学书籍作品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在进行作品的借阅和抄写过程中也更加便捷,在古代有许多家境贫寒的学子为了求得功名利禄,只能通过借阅和抄写的方式读书,除此之外,大部分的经典书籍在一开始都是孤本,古代的文人雅士为了藏书就对其进行抄写,而后抄写的数量逐渐增加,才在能够在民间进行传播,例如《文选注》这类型的作品的传播就是依靠抄写收藏才得以进行。并且在古代有一部分***不能够在民间流传,而为了防止其失传只能够通过手抄的形式进行保留,增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完整性。
三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的效果
(一)书本传播的效果
例如坡在书写《醉翁亭记》之后,传播的速度更加迅速,传播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受到后人极大的喜爱,在石壁上进行刻画传播。而这种将文学与书法相结合的方式到明清时期仍然被人们进行收藏和品鉴,真正做到了流传千古。
(二)口头传播的效果
口头文学传播主要是从口语传播转变为抄写传播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之内主要有唐宋词的演唱以及宋代的女性唱词。《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词之所以能够成为唐宋时代的经典名曲,就是由于当时人们的诗歌演唱,促进了其传播。我们可以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思考唐代的敦煌变文讲唱和宋元的话本说唱以及元明清时期的戏曲表演,直至现代很多的老百姓还是通过戏曲和小说来了解古代文学的,而不是通过文本的阅读,既能够达到愉悦身体的目的,还能够受到艺术的熏陶,对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启发有一定的意义。
(三)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文学传播的效果
当宋代毕生对印刷术的完善后,文学作品的印刷开始越来越广泛,直至明清时期,印刷书籍成为最主要的文学传播方式,每个时期的书籍印刻方式以及编辑刻印都不同,其途径方式的不同也导致印刷出版的规模和特点大不相同,其传播的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的时期中,印刷对于文学传播的作用及影响力都不同。
四结语
现代社会的文学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和电子***书等方式进行快速的传播,但是在古代,文学的传播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传播速度较慢,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关注古代文学的传播,通过古代文学了解当时的社会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借鉴,最终达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丹阳.浅谈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形式[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11).
[2]甘松.宋代词集的编纂方式及传播效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3]周和***.文化经典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传播研究的现实意义[J].理论月刊,2011(03).
[4]谢卓辰.简析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的及其方[].品牌(下半月),2013,(Z2)75.
古诗手抄报篇8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80篇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 巧妙利用时间
学校9∶25早读,我一般九点十分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起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无形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另外,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时,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三五分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 有目标,有计划
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地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背得熟,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完了倒背,倒背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久之,80首诗就牢记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 教给学生方法
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就麻烦了。然后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起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古诗背诵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功能,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摘抄在采蜜本上并背诵,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自开展古诗诵读活动近两年来,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故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熟读成诵法,有的同学把它叫做狂读法,也就是李阳的“三最法”。多读,大声读,读着读着就会背了。这是背诵古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2)理解背诵法。先理解诗的大意,然后顺着意思背。(3)想象画面法。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这三种方法,学生还进行了比较,说第一种方法背得快,但不如后两种方法记得牢。另外还有“动作法”、“听录音法”、“边写边记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问起他们背诵古诗的好处,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1)可以增强记忆力;(2)能训练口才;(3)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4)了解古时候的一些人和事;(5)培养想象能力;(6)提高审美情趣;(7)作文时可以用上一些佳句。其实,我觉得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前几天,我想整理资料,问学生谁带古诗书了,教室里忽然冒出四十多本书来,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绝妙唐诗》《诗经》《古诗大看台》《古诗文全集》《新编千家诗》《千家诗评释》《千古美文》《初中双色必背古诗文》《古诗文导读》……林林总总,近三十种。有位同学还买了《诗词》。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诗词诵读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诗手抄报篇9
因民刊无稿费,故未投稿,如投稿,也定中。本人发表了几次之后总结基本规则如下:
1、诗歌必须是小故事。但是必须分行。抄袭也可,建议从小说中抄袭。题目直接用诗歌中的句子,如:
《回想》
我要给阿Q做正传,
已经不止
一两年了。
但一面
要做,一面又
往回想
2、你的诗歌不能有任何意义,只要故事,不能用意象。因此不能抄袭议论文。句子要短,说明文也可以,还是抄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为例子:
《名目》
传的名目很繁多:
列传,自传,内传⑷,
外传,别传,家传,小传……,
而可惜
都不合。
本人曾抄袭一药品说明书稍加删改在一个刊物发表过。
3、你的诗歌还得有点小感觉,必须在有感觉和无感觉之间,不能完全是说明文,说明文发表不了。还是抄袭《阿Q正传》的句子,题目还是老规则,也可莫名其妙
比如:
《光彩》
赵太爷的儿子
进了秀才,
锣声镗镗的报到
村里来,
阿Q喝了
两碗黄酒,
手舞足蹈的说,
这于他
也很光采
故事要有点没写完的感觉,这样他们就当作是含蓄。所以抄袭小说或者《故事会》实在是第一选择。而且古代故事他们认为是有历史感,而当今的小事,他们认为是有时代气息。你想要什么感觉,可自选。评论家并不介意。
4、有的大刊物讲究关怀普通老百姓,因此必须写可怜的小事,可怜的人,还是抄袭《阿Q正传》为例子:
《没有家》
阿Q没有家,
住在未庄的
土谷祠里;
也没有固定的职业,
只给人家做短工,
割麦便割麦,
舂米便舂米,
撑船便撑船……
5、天下文章一大抄,不要以为羞耻。这些刊物有时候也发无感觉的诗歌,但是得属于没写完的句子,比如(还是抄袭《阿Q正传》为例子):
《春天》
有一年的春天,
他醉醺醺的
在街上走,
在墙根的
日光下
6、部分刊物偶尔也可抄袭一些抒情散文发表。本人一般都是先写散文在报纸上发,然后摘录几个句子分行成诗歌。当然句子要通顺,不通顺不要投稿。要短,超过40行,就是罗嗦的意思(他们这么理解的)。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可抄袭:
《裙》
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
田田的叶子。
叶子,是出水很高
的裙。
古诗手抄报篇10
光阴如梭,转眼又是一年。2020年已经过去,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21年,回望2020,虽有***情,但并不能阻挡我前进的脚步,不断向前,不断进步是我的目标。2020年我的年度汉字——进。
“进”代表着前进与进步。六年级,是小学期间最重要的一年,在五年级时,老师就开始让我们背成语和古诗,可是对于我这个“榆木脑袋”,总是背不下来,于是把别人背书的时间用在了玩上,把别人默写的时间用在了抄上。在同学们感受古诗的优美时,我只是在抄写一个个“任务”,看着他们每一次过关后喜笑颜开的样子,看着他们在讲台上拍照的样子,我心生羡慕,总盼望着我也有一天可以站在讲台前,比上一个个“耶”,也希望在老师上课讲古诗时我可以接轻松的接下去,可是,这一切只是我的幻想罢了,于是我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让自己跨出这一步,不能再停滞不前。
2020下半年,我六年级了,虽然我刚开始还是抄写的,但是在第三次默写我终于过关了。渐渐的我找到自己背书的方法,就是“笨鸟先飞”,别人一天可以背完的,我就分成三天,只要有时间我都在背,每天背一部分,只要背下来了,我就会小声的喊了句“yes”来鼓励自己,当我看着自己手上那张98分的试卷时,竟然开心的都把卷子都揉烂了。就这样,从老师的批评渐渐的变成了表扬,我终于感受到努力背诗的成果,没有努力,哪里来的甜呢?付出的努力得到的回报,我脸上的笑容也变多了。慢慢的我开始可以跟上班级的步伐了,虽然有些并不是一次性过关的,但是我还是很开心,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诗词的内涵与魅力,小古文也基本上都会了,老师上课讲的每一句诗我都可以接上了,登记表上的抄全变成了勾……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这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我也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了。
“进“代表着前进,虽然我前进的步伐不大也不快,但是却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着,这就是我的年度汉字,在全新的2021年里,我会继续自己的步伐,稳步的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