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中秋节古诗篇1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大意。
3.培养学生的古诗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借助工具书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初秋的景色美丽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秋天渐渐来了,说说初秋时节,你都见到过哪些景色?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描写初秋的诗,板书课题及作者,请生谈谈对作者了解多少。
二、自学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 读准字音
2.指句朗读,正音
3.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的学习有哪些方法?
4.各小组自学古诗,老师辅导
5.小组汇报结果: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三、创设情境,自主朗读
小组比赛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意境
四、板书: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落 日 无 情 最 有 情,
偏 催 万 树 暮 蝉 鸣。
听 来 咫 尺 无 寻 处,
寻 到 旁 边 不 作 声。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教案二
教材解读:
《初秋行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教学理念:
1、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不管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须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
2、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会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在学习“近在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时,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从情感的体验出发,首先在读中感悟、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找不到蝉到的遗憾,然后引导学生再读,再一次交流情感,体会到深藏在作者内心的对秋天美景、对秋蝉的赞美、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
2、借助注释,在读中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难点:体会作者蕴含在诗句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复习作者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收集他写的其他诗歌。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初秋的美景。
教学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知道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齐背后交流)
2、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板书课题。
二、读题解题,初读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题。
2、通过预习,谁能说说题目“初秋行圃”的意思?
(教师提示:加进去适当的词语把话说完整。)
3、现在正值初秋,在你们眼中,初秋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交流自己在身边看到、感受到的初秋美景。
4、师:那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又描写了什么景色?他什么时候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自读自悟,感知诗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学习生字“圃”。
4、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弄懂诗句的方法。
(如,、看注释、看插***、读资料、与同学交流等。)
5、师: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八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古诗,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先自学,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需要老师帮助的同学或小组,可以举手告诉老师,老师会很快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们一起学习。
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师:看到大家学得这样认真,相信大家已经有成果了,哪个小组愿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学习的成果?
2、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读诗的感悟,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大意。
(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五、读中品味,体会意境
师:刚才,大家了解了诗意,相信大家再读,一定会读得更美,更投入。谁读第一句?
1、从这句哪些词语看出作者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象?
抓住“落日”和“暮蝉”加以体会。
2、你觉得哪些字能体现落日的有情?
引导学生品味“偏、催”二字。深入体会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一“偏”一“催”把落日当成了有灵性的人。就是这两个字赋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
3、引导学生想象落日的“有情”。
“落日无情最有情”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根据诗句谁能想象出这幅画面?(提示:夕阳、晚霞、地面景物、蝉鸣声……)
4、谁能读出落日的这份“真情”?
预设:(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逐步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形,读出味。)
生读(没有激情)。
师:你这快落山的太阳,怎么这样无情?从你的读中,老师感觉不到漫天五彩晚霞的瑰丽。谁再来读。
生读。
师:老师从你的读中感觉到你是重情谊的夕阳,可我从你的读中没听到满园此起彼伏的蝉鸣声。谁再读?
生读。
师:哦!多美的景致!多热闹的黄昏!老师好象看到了夕阳西下时的灿烂晚霞,听到了园子里嘹亮的“黄昏大合唱”。来,让所有的蝉儿都唱起来,全班齐读。)
师过渡语:
初秋的傍晚,诗人独自在园中散步,抬头望着西边的天空,一轮红日即将落山,夕阳将天边抹上了瑰丽的色彩,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多美的景致啊!听,众多秋蝉也不甘寂寞,趁着这美丽的时刻,放开清亮的歌喉,开始了“黄昏大合唱”——“真美,服了;真美,服了……”
学生齐读前两句。
5、听到这美妙的“合唱”,你会心动吗?是否想找到这些“歌唱家”,赶快行动——
(1)可诗人找到了蝉没有?
引读:近在咫尺——,寻到旁边——。没看见蝉,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指导学生带着遗憾的语气来读。
(2)作者心中只有遗憾吗?再看,这漫天的五彩晚霞;再听,这此起彼伏的蝉鸣声,真有遗憾?那又怎样读?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3)师小结:
看到天边美丽的晚霞,听到园中这悦耳的“大合唱”,作者兴致大增,虽然没有寻到“演唱家”的踪影,可这情、这景足矣!这一样也能让作者诗兴大发——
(学生带着赞美之情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意境。)
六、赏读全诗,熟读成诵。
1、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初秋行圃》的理解。
师:请大家用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读一读;想唱的,可以把诗句改成自己喜欢歌曲的歌词,试着唱一唱……
2、学生分组练习、展示、评价。
五、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学诗的方法。
读:读通、读顺诗句。
译:结合注释、或、或结合插***、猜读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悟:品读、感悟,想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诵: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
2、用自己学到的古诗学习法,自学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即可,无须对作者托物言志写法进行深究。(虞世南的《蝉》附后)
3、课外找找杨万里的其他写景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近在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不作声。
附: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緌(ruí):结冠(帽)的两条带子叫缨,缨在颔(hàn)下打结,余下的两段叫緌。因为緌是下垂的,所以诗中称“垂緌”。
饮清露:古人以为蝉是饮露为生的(其实它吸树汁)。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反思
开课时,我抓住诗题中的“行”字切入,让学生辨析“行”为“散步”之意,其设想是由此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诗人所在的园中漫步,与诗人一起看日落,听蝉鸣,寻蝉踪,在与作者漫步的过程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准备不充分,纰漏百出,与课前设想的效果相距甚远,我总结有这样几大硬伤。
1、读得不充分。
学习古诗,不管是领会诗的含义,还是体味诗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本节课,主要是采取了生自由读,指名读和齐读三种形式,对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指导不力,所以看似注重了读,实是浅尝则止,没有读进去,读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难点没突破。
“无情”与“最有情”是一对矛盾,如何引导学生来体会?课中我虽提出这对矛盾让学生探究,通过引发学生想象,想象落日赐予园子美丽的景象来体会落日的有情,又因落日离去而“无情”,但学生体会更多的是作者为日落而悲伤,这是因为引导的侧重点不对所致。
3、预设不充分。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每节课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充分的预设,才可能对课堂上生成的东西进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今天课堂上出现的一个生成是我没有想到的。“秋天来了,蝉就要死了”,孩子们的认识是蝉只能生活在夏天,天气变寒冷了蝉就要死了,而日落就成了罪魁祸首,又怎么可以说“最有情”?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面对孩子们“秋天来了,蝉就要死了”这样的感叹,突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引导。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感受不到“偏催蝉鸣”中所包含的“最有情”是因为孩子们站在了蝉的角度,而不是诗人的角度。如果引导孩子们从诗人的角度来体会,如:正是因为蝉在枝头的寿命很短暂,所以落日催促它尽情鸣唱,落日多善解人意呀!这不是“最有情”吗?这样利用意外的生成有效的引导也是可以突破难点的。如果课前预设充分些,面对孩子们这样的“感叹”,我也就不会迂回反复而不得解了。
4、对学法的指导不力。
在朗读的时候应指导明确,而不能对四年级的孩子提出“你为什么这样读”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感悟想象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从本课的学习中习得方法,发展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留下这些硬伤的主要原因是课前备得不充分,今后教学特别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的环节要符合学生心理。有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才能很好的把握和调控。
相关文章:
1.小学四年级语文《井底之娃》经典教案及反思
2.小学四年级语文《水乡行》教案及反思
3.小学四年级语文《荒岛日记》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中秋节古诗篇2
一、展现古诗词的音乐美
古诗词在古代一般来说是可以用来配乐吟唱的,其在音律、押韵及对仗方面均十分考究,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在音乐美方面非常值得品味。有些诗词现在还可以唱出来,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学到苏轼的这首词时完全可以让学生欣赏王菲所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这样可以给学生于非常形象的听觉上的感受,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诗词的音乐美。现在还在传唱的古诗词均可以如此以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冲击。
像其它现在已无法吟唱的古诗词,教师要着重在朗诵方面加大力度,使学生感受诗词所蕴含的丰富感情及其节奏的抑扬顿挫,在轻重音、停顿与韵脚方面也要多加注意。慢慢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提高其感受诗词音乐美的能力。
二、展现古诗词的画面美
北宋词人苏轼在《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中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回首我们中国文学历史的长河,称得上“诗中有画”的古诗词又何尝少?选入九年义务教育七~九年级语文教材的这类古诗词就有很多,像杜牧的《泊秦淮》、陆游的《游山西村》、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等。
一首诗词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因此,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音乐美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画面美。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情四溢的“游子思归***”,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前三句仅十八个个字,让九种不同的景物以“蒙太奇”的手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炊烟袅起的农家小院,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在后两句里,我们可以看到,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在农村大部分初中,无法恰当运用多媒体来展现这些优美的画面,就只有老师用于来勾勒出古诗词中的优美画面,及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宏观勾勒、动静结合描绘出的独特美感,以展示其中所蕴含的画面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及审美能力。
三、展现古诗词的思想美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古诗词可以说无一不是文人们的有感而发,一般来说诗词均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即使是写景的诗词也是如此,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因而我们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定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古诗词的思想美,提高其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
选入七~九年级语文教材里的古诗词均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其中的思想美,如学习惠崇的《春江晚景》就得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充满激情,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学习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杜甫的《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要使学生理解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就必须让学生理解作者渴望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豪壮胆气、雄伟气魄,体味作者虽壮志未酬,仍心系祖国命运的拳拳之心;等等诸如此类。由于初中生知识储备仍不够,无法更好的体会,因而我们教师要积极的给予引导,并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恶丑的憎恶之情。
四、展现古诗词的意境美
我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曾说过:“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音乐有音乐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各臻其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也道:“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即意境。意境是古诗词的精髓,一首无意境的诗词一般来说是不可能流传千古的。古诗词的意境主要是通过意象组合营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探索古诗词意境时,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而在理解诗词的意象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才能更好的使学生领悟到古诗词的意境美。
如我们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让学生联想到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后,就更能领悟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感受到诗人的高洁,因而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在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时,可选取与送别有关的画面,若能配以歌曲《送别战友》给学生增添视听方面的氛围。并在这种情境下提问:同学们有没有与亲人或朋友离别的经历呢?离别时你的心情如何?你对亲朋好友说了些什么?然后让其结合本诗用自己的语言来抒发感受;有些叙事的古诗词我们甚至可以请同学来表演其中的内容,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意境。
美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在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继承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优点,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要求。它是对新的形势下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也向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发展自己多方面才华,才能在实施美育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研究美育,把它正确地运用到教学中,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年级中秋节古诗篇3
慷慨的大自然赐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也展现了它风情万种的妖娆美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综合性学习的“感受自然”,亦应素质教育的时运而萌生。
“感受自然”,旨在让学生融入自然,放飞心灵,学会观察,抓住自然景物的物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运用联想、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达到积淀文化底蕴的目的。草木有情,自然有灵。大自然是诗歌情感的渊源。“感受自然”的活动,就是将古诗歌与大自然相融合不可多得的契机。为此,我设计并践行了以下方案。
第一步:精打细算觅自然
月是故乡明。然而学生们对家乡草长莺飞、万木葱茏、丹桂飘香、恬美静穆的农家风光已熟视无睹。以“秋游”激趣,用“咏诗”造势,把学生不同时段撷取的古诗歌一线相串,融入平常生活,汇入时限教学,或能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层层涟漪,荡出共鸣。
首先,归类古诗。按古诗歌中歌咏自然的内容,老师将全班分为多个小组,分别收集花草树木、雨雪风霜、山川流水、池塘炊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田园风光、边关美景等相关的古诗。要求学生对所收集古诗歌的内容有所了解,对经典名句能熟稔于心,流畅于口。
其次,罗列景物。经学生们讨论认可,由熟知的田间小路通达大堤柳林是一条较合理的线路。在这条线路上选择松、菊、竹、桔、荷塘、稻田、柳树等几十种景物,学生画好“旅游”***,根据个人的喜好,能就景物储备对应的名篇佳句,做到“指物作诗立就”。
再次,转换角色。让学生将自己当作诗人、作家、艺术家在从事一种体验生活的高雅创作活动,提升人格魅力。
最后,梳理方法。引导学生理清古诗歌中常见观察事物的方法,让他们既会细致入微,又会走马观花,把握观赏的详略取舍;既能触景生情,又能联想迁移,做到诗意的拓展升华。
同时,还安排音乐兴趣小组摹古人,唱古曲;把写作兴趣小组调教为这次活动的“导游”,串联场景。
第二步:身临其境咏自然
学生们走出教室,满脸灿烂,或按***索骥找景物,或自由发挥觅新景。
小河边,群鸟从野菊怒放的河畔掠过,便有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池上碧苔三四点,到底黄鹂一两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几处草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词丽句层层叠叠,沸沸扬扬。学生们胸有成竹,诗兴四溢。各个小组相互抢诵,随机应变,彼此提示,唯恐落后。
轻风习习,池水粼粼,恰似“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才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又有“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意起,云清淡,“却道天凉好个秋”。望长天,听雁鸣,“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学生们为景配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时,天上人间,处处清幽,满眼野趣。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破空而来的歌声凄楚激越,古韵悠悠。音乐兴趣小组的合唱,仿佛追寻着诗人的心灵历程,穿越到了尘封千年的古代,让人更觉秋深似海。
放眼远眺,层层稻穗,金黄迷离,农人劳作其间。面对田畴稼穑,激起了学生们“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惊喜,企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学生们还企望“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丰年留客足鸡豚”“劝君更尽一杯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你想感悟“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劳?不妨“锄禾日当午”哟。
来到荷塘,鱼翔浅底。翡翠的荷叶,高洁的荷花,清新的荷香,藏影匿形了。老师要求学生按季节还原画面,情境再造,把不同的时节与荷叶不同的生长形态,用古诗对应成一则短文。学生们七嘴八舌地炸开了锅。经老师的点拨、梳理,一幅诗画的卷轴铺陈在学生们的面前:在“竹外桃花三二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季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了;又在“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待到“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的日子,则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无限风光;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时,“荷尽已无擎雨盖”,只留得残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嗬!古诗可以这样连缀,诗词可以这样吟诵,画面可以这样剪辑,意境可以这样创设。学生们大开眼界,心胸为之豁然开朗。学生们品味着自己异想天开的杰作,喜不自胜。
一年级中秋节古诗篇4
合: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的升旗仪式由63中队主持。
甲:第一项出旗。
乙:第二项升国旗、奏国歌。
甲:我是**
乙:我是**
合:今天我们的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甲: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苏醒,秋意已经布满了床边。凉爽的秋风、金黄的落叶,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乙: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请**同学介绍这一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秋节从2010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XX年5月20日,该节日经***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甲: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乙: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甲: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请**同学介绍古人过中秋节的传统: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间也有中秋祭月的习惯。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都是流传至今的佳话。各地至今尚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皓月当空时,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乙: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个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请***同学说说月饼这一美食的故事。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甲:请辅导员讲话
寄语中秋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七年级16班的张欣纯。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寄语中秋》。首先允许我代表学校及个人,祝各位老师、同学中秋节快乐!
如果有人问我:“为何庆祝中秋?”我想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中秋节是我们东方古老悠久的传统佳节,象征一个民族的迷人魅力,它本身就是一种奇特而又神秘的艺术,作为一个东方人,我们享受着它的缤纷,我们仰慕她博大的胸襟,我们钦佩她对中国古文化的重大影响,年轻的我们,担负着延续古老文明的重任,中秋欢欣鼓舞时,更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做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这么一笔丰厚的财富,是我们耗尽心血也学不完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你可曾欣赏过梦幻绝伦的明月?那你将具有同明月一样的柔美气质,与月光一般的清纯秀美,皓月净人心,一个会赏月的人一定是一个儒雅的小文人,在月光下,一边与家人分享切好的月饼,一边吟诗诵词,赞美大自然的奇观,何尝不是一件快事?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其次,猜灯谜也是一项不错的游戏。有的谜语本身就是一首发人深省的小诗,用它的精彩诠释了灵,巧,细,致,也许是恍然大悟的感叹,也许是猜中后的惊喜,也许是错后的跃跃欲试,也许是掌握技巧后的百猜百中,无论如何,这都是参与的一份热情,快乐的一份享受,细致的一份美,想像的一份彩。
圆月知人心,和家人共进一顿晚餐,为远在他乡的亲人送上真诚的祝福,是中秋节最重要的章节,家庭主妇把一大块月饼切好,为远在异乡的亲人留下一份思念,举杯共进,分享点点滴滴地家常事,说说生活中的烦恼,也是情感最真诚的吐露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学们,勿忘传统佳节,让我们分享共同的喜悦和欢乐!
乙:老师们,同学们。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的精神。蕴涵民族的价值取向,蕴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
甲:作为当代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
一年级中秋节古诗篇5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04-02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我校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系列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培养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一、认识“我们的节日”,把浓郁的节日文化深植心底
“我们的节日”是指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特有情怀和文化,是美好的、幸福的、希望的节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每一个节日都包含着动人的传说、缤纷的故事、丰富的习俗。为了让传统节日达到预期的育人目的,我们努力寻找各个节日蕴涵教育的切入点。首先,学校利用周一晨会“国旗下讲话”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告诉学生节日的来历、古人流传下的习俗、好的活动建议等,在校园内大力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全面引发学生的热情与激情。其次,各中队组织学生开展节日民俗文化调查。通过小组分工、收集整理资料,制作一期相关手抄报、黑板报,再将那些***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板报张贴在班级文化园地中,使其对学生产生较为持久的感染力,从而收到“耳濡目染”的效果。最后,各班开展中队活动。通过讲一讲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诵一诵有关节日经典诗文,演一演相关节日的歌舞小品节目,让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独具匠心营造节日的氛围,从而把浓郁的节日文化深植心底。
例如,中秋佳节到了,在校园醒目处悬挂标语,教室里、走廊上悬挂着同学们制作的灯笼、灯谜,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举行“月是故乡明”的庆祝中秋节班队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领悟其丰富内涵。元旦到了,教室布置一新,灯笼、窗花、中国结充满过节的喜庆氛围,各中队队员们已经开始酝酿策划迎新年活动――相约春天迎新诗会,喜迎新年的到来。营造浓郁的节日的气氛,犹如绵绵春雨一般,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传统的节日精髓浸润心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传统节日的快乐,学校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系列德育实践活动,让每一位队员都积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节日活动中,历练各种技能,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无穷的魅力。
1清明节时节雨纷纷
为缅怀***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发扬老一辈***家的优良传统,深化***传统教育,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每年清明,我校都会隆重开展“缅怀***先烈,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祭奠活动,活动地点或在人民公园***墓前,或在南湖公园韦拔群像前,或网上祭奠……形式多样。看看我们开展的祭奠活动:讲述******的感人故事,让孩子们重温那红色经典的震撼魅力;配乐诗朗诵《***墓前》,表达了学生祭奠先人、缅怀英烈的情感;有关春天、清明的古诗吟唱,如《寒食》《清明》《春夜喜雨》《赋得古草原送别》……让同学们浸润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里。班队会课,我们还邀请了年过八旬的老***人张树德爷爷来给同学们讲***故事,使同学们受到很好的***传统教育,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努力学习。
清明不仅仅是追念先人的节日,也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我们组织学生到花花大世界去赏花踏青,去南湖公园野餐,在野外开展踢毽子、放风筝、羽毛球赛等,清明节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较为全面地认识了解了节日的习俗,充分地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五月时节话端午
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节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活动。我们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还让学生探究端午节的来历、讲屈原爱国故事、去南湖观看龙舟赛、做一个“端午香囊”、包一串“端午香粽”、演一回“端午传说”、诵一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从小立下报效祖国的志向。
3中秋明月格外圆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大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了迎接中秋节的到来,我校各班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佳节话团圆”的班队会活动。各中队充分结合学校打造的书香校园活动,首先布置队员们去了解月圆与团圆之间的象征意义,查阅有关中秋的神话、传说,背一首赏月诗、团圆诗,然后将活动由学校向学生家庭延伸,自己拍一拍举家团圆赏月的照片,最后邀请家人来参加主题班会活动。队会上孩子们着旗袍,猜灯谜,讲中秋节的来历,说中秋节的故事,诵有关中秋的古诗,唱“八月十五月儿圆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家一起分月饼,品月饼。学生在欢乐中过节,在快乐中学知识,感受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4开日叙重阳
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是个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每年重阳之际,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知识,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我校都会开展“绿色出行,快乐野餐”秋游活动。
孩子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跟着教师徒步登高,闻着花香,看着风景,像一只只小云雀一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欢呼。每个班级“安营扎寨”后,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始了:胯下传球、跳绳踢毽子比赛、野外“卡拉OK”大赛……临近中午,“野餐聚会”开始了,孩子们拿出自己带来的美味佳肴,和同学一起分享。重阳登高秋游活动,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意志,增进了友情。“秋天”真正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眼里和心里。
重阳节还是敬老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我校各中队开展以“九九重阳日 浓浓敬老情”为主题的中队活动。队员们讲重阳、唱重阳、演重阳,通过小品、故事、敬老三字经宣讲着百善孝为先,当深情的《感恩的心》《最美不过夕阳红》歌声响起,同学们纷纷向前来参加本次活动的爷爷奶奶们赠送礼物和节日贺卡,祝老人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最后,各中队辅导员还布置一道特殊的亲情作业:探望敬老院孤寡老人,给长辈捶捶背、洗洗脚,分担一点家务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就是很好的传统节日教育、感恩教育,赢得了长辈们的交口称赞。
5古诗新歌贺新年
新年到了,为了营造辞旧迎新的校园氛围,我们举行了元旦迎新“相约春天”新年诗会。迎新诗会上以“春天的诗”贯穿节目的始终。学生自创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摄,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古诗朗诵、击鼓传花使人耳目一新;相声、小品令人捧腹大笑,歌曲、舞蹈异彩纷呈。从各中队传出的喝彩声、掌声、祝福声此起彼伏,校园内洋溢着一片欢快的节日气氛。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过了一个个文化内涵节,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心灵也受到了洗礼。
一年级中秋节古诗篇6
我们是长江的儿女,我们是黄河的子孙。每一个炎黄后裔,都会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呼声: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元旦晚会诗朗诵节目主持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元旦晚会诗朗诵节目主持词1甲:尊敬的老师们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甲:五月是花的海洋,
乙:五月是歌的世界,
甲:五月是瑰丽的诗篇,
乙:五月是美丽的画舫。
甲:我们娓娓动听地诉说着故事,
乙:我们激-情四溢地表达着理想,
甲:我们把生活溶入文字,
乙:我们把文字化作声响,
甲:开发区实验小学小学朗诵比赛
合:现在开始!
甲:担任今天评委的一共有6位老师。
乙:他们是:卜校长、孙校长
甲:
结束语:
甲:五月属于春天,
乙:春天盛开着鲜花,
甲:鲜花伴着歌声,
乙:绚丽的五月如诗如歌。
合:开发区试验小学朗诵比赛到此结束!
琬琨:金秋十月,国旗招展,举国同庆。
王艺霖:今天全国各族人民满怀喜悦,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61岁生日;大江南北的中华儿女都在尽情高歌,为古老而年轻的祖国深深祝福!
王琬琨
下面我宣布为庆祝祖国母亲61岁生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塘坊小学庆国庆“祖国颂”朗诵比赛现在开始:
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全体师生向国旗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礼毕。
第二项:唱国歌
第三项:宣读评分标准
第四项:参赛顺序一年级——六年级
王艺霖:下面请欣赏一1班朗诵,题目是:《妈妈的爱》
王琬琨:下面请欣赏二1班朗诵,题目是:《祖国我的最爱》
王艺霖:下面请欣赏三1班朗诵,题目是:《祖国颂》
王琬琨:下面请欣赏三2班朗诵,题目是:《祖国我为你自豪》
王艺霖:下面请欣赏四1班朗诵,题目是:《祖国我们爱你》
王琬琨:下面请欣赏四2班朗诵,题目是:《我和我的祖国》
王艺霖:下面请欣赏五1班朗诵,题目是:《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王琬琨:下面请欣赏五2班朗诵,题目是:《走向属于你的明天》
王艺霖:下面请欣赏六1班朗诵,题目是:《祖国颂》
王琬琨:下面请欣赏六2班朗诵,题目是:《我们的中国梦》
结束语:
王艺霖:在缤纷的焰火和欢快的乐曲中, 我们的岁月,是阳光的、奋进的、青春的岁月,
王琬琨:是学习知识的岁月,是实践自我的岁月,是沐浴阳光的岁月,我们有不灭的激-情、开拓者的勇敢,不断的灵感和风发的自信,这是我们的灵魂。我们对梦想的追逐,并没有终结,而是新生,我们珍惜这岁月。
王艺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份激-情在心中绽放,而且生生不息。燃情岁月没有终结,才刚开始……
王琬琨:塘坊小学“庆国庆祖国颂朗诵比赛”到此结束
小学生元旦晚会诗朗诵节目主持词2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开场)春华秋实,万物结籽。随着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深入开展,普通话象一阵清新的风吹入校园,吹入每一个人的心田。让辉煌的金秋丰收我们的梦想,让动听的普通话成就我们的希望。今天我们计划并期待已久的普通话朗诵比赛即将在这里举行。这个活动一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二是为了提高大家的普通话水平。希望今天大家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展现出自己最佳的风采!在这里,我也预祝今天的比赛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
今天到我们比赛现场的,除了我们初二三四班的同学及选手之外,我们还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几位评委,他们是:-老师,欢迎您!……-老师,欢迎您!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几位老师的到来!
(介绍比赛规则)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今天的比赛,我们将采取评委现场打分的方式分别评出前五名的同学,因此,我们也特意邀请了几位老师担任评委,在此,我们也对几位评委老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宣布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有请1号选手,希望--能为今天的比赛开一个好头,请----作准备。
(当二号选手演讲结束后)现在我宣布一号选手的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刘玉最后得分是……
至此,我们选手的参赛就结束了,经过几个小时紧张激烈的竞争和精彩纷呈的表演,比赛最后的结果如何,前五名将花落谁家?请大家耐心等候,不要走开,我们的计分同学正在紧张地计算,结果马上出来。
下面宣布今天的比赛结果。获得今天比赛第五名的是----。请----为他颁奖;
获得第四名的是--。请--为他颁奖。……
获得第一名的是--。请----为获得一等奖的同志颁奖。
(颁奖结束后)再次祝贺获奖的同学,你们是我们努力的动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树叶儿用金黄装点秋的华丽,微风以清爽走进秋的梦里,我们将用普通话书写学习史上崭新的篇章!没有获奖的同学也不要难过,其实,现在结果如何、获奖与否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只要我们能通过这次活动,提高普通话水平,激发学普通话、讲普通话的积极性,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的比赛到此全部结束了,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参赛选手的参与,感谢几位评委老师的到来,感谢你们的支持,谢谢!
小学生元旦晚会诗朗诵节目主持词3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校为展现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的真挚情感。今天,在这里举行“第21届校园艺术节‘爱国诗词’朗诵比赛”。
本次比赛将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让我们用掌声预祝他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担任今天的评委有张巍炜副校长、督导处张一泓主任、***教处张君明、王玉琴主任、团委书记王云虎老师、语文教研组长薛颖芝老师、初一、二、三办公室主任,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下面我宣布:璜塘实验学校(初中部)“第21届校园艺术节‘爱国诗词’朗诵比赛”现在开始。
1、首先请欣赏初一(4)班给我们带来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掌声有请。
2、初一(4)班的朗诵把我们再次领略了赤壁附近的壮阔景物,从中进一步感受到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概。
接下来,初一(2)班同学给我们带来了朗诵《满江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上台表演。
3、初一(2)班的一首岳飞的《满江红》,让我们心情澎湃,心中不由涌起强烈的爱国之情。
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班的朗诵—《满江红》。
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下面请听初三(5)班的诗朗诵《沁园春·雪》,掌声欢迎。
5、下面请欣赏初三(7)班带来的诗朗诵《我的理想》,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
6、奔腾的历史长河呼啸着,涌进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年代,涌进了文明古国凯歌高奏的年代,涌进了华夏后裔有作为的年代!我们的祖国历经炮火的洗礼,终于站起来啦!终于强大了!接下来请听诗朗诵《祖国》,表演者:初三(10)班。
掌声有请。
7、是啊!我们亲爱的祖国站起来啦!我们的祖国无比强大!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我们的心情是多么豪迈!初一(1)班的同学们想用最真挚的情感赞美我们的祖国,下面请听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掌声欢迎。
8、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美好,多么伟大啊!让我不由地想为祖国唱支歌,下面请听初二(8)班的朗诵《祖国,用青春的名义为你唱支歌》,掌声有请。
9、我们是新世纪的新一代,祖国的明天我们担起重任!不管前进的道路多么坎坷,我们的心中都有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愿意与祖国一路同行。
最后请听初二(5)班的诗朗诵《一路同行》,掌声欢迎。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老师们,今天的诗朗诵让我们又有了收获!让我们感受到了同学们浓浓的爱国之情,让我们心潮澎湃,让我们齐声高呼“腾飞吧祖国”来祝福我们亲爱的祖国
现在我宣布:第21届校园艺术节“爱国诗词”朗诵比赛现在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光临,再见。
小学生元旦晚会诗朗诵节目主持词4男:尊敬的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各位同学,
合:大家好!
男:瓜果飘香谷穗黄,
女:金风送爽入新窗,
男:五千年的悠悠历史,源远流长;
女: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长盛不衰;
男:自新教育实验开展以来,我校开展了各种读书活动。
女:在活动中师生与经典为友,弘扬传统,营造书香校园。
合:今天,各班带来了自己精彩的节目,让我们静静地欣赏,静静地聆听。
二、男:聆听秋的诗界,请欣赏四年级一班的节目《秋的诗界》,表演者:祝浩然等。
三、女:秋让人深思,那么春呢,又将带给我们什么?请欣赏四年级二班有关春的诗歌。
四、男:在咏诵春秋的诗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经典的至善至美,下面欣赏四三班的节目《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五,女:夜晚,安宁、静谧,让我们走进春江花月夜,去感受夜晚的美丽吧,请听四四班的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
六:男:中秋刚过,你们知道有哪些咏月的诗词吗?女:海上生名月,天涯共此时,男:自古中秋月最明,凉风届候夜最清,女:那就让我们赶快去欣赏五年级一班带来的诗《水调歌头》吧。
七:男:你们知道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吗?相传古时音乐才子俞伯牙最喜欢弹奏,可是却没有人能听懂,终于有一天,一位砍柴的樵夫钟子期听懂了此曲,他们相约两年后相间,不幸,钟子期病死,俞伯牙悲痛摔琴谢知音,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欣赏这个凄美的故事吧,请听五二班的古诗文朗诵《伯牙绝弦》。
八:女:鲁迅先生是我国的一代大文豪,他的阅读范围很广,他主张读书要像蜜蜂一般采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蜜,让我们跟着作家藏克家一起去怀念这位先哲吧,请听五三班诗朗诵《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九:男:天对地。雨对风。女: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男:雷隐隐,雾蒙蒙。女:还是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五年级四班的诗《笠翁对韵》吧。
十:男:中华文明优美高雅,作为中华少年我们又该怎样做呢?请听六一班的诗歌《中华少年》。
十二:男:冰心奶奶一生热爱儿童,并为我们写下了大量的儿童著作,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冰心奶奶的诗歌《繁星》,朗诵者六三班学生。
十三(女)走进书里去,让知识的浪花澎湃你少年的胸怀。
(男)从书里走出来,让智慧的箴言树起你人生的路标。
最后请欣赏六年级四班的诵读《笠翁对韵》
十四:男: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伴我们一路远行。 女:腹有诗书气自华,好书养育我们的灵魂。 男:让我们共读经典,在书海中徜徉。女:让校园充满人文气息,在书香中感受读书的乐趣。
合:“中华经典诵读”表演赛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的光临。下午我们再见。
小学生元旦晚会诗朗诵节目主持词5一: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
女:金色的童年,如梦似幻。
男:欣赏了上午高年级的精彩朗诵活动,下午我们再来一起走进低年级学生,看看他们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二:女: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年级可爱的小朋友的诗朗诵,别看他们小,读起诗来,还像摸象样呢!请欣赏一年级一班的组诗《我的家》等。
三:男: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宝贵的,让我们一起欣赏一年级二班的诗歌《长歌行》
四:女:一年级的小朋友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少先队员,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年级三班我们带来诗送《我要当少先队员》
五: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饮水思源。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们感悟那深沉伟大的母爱。下面,请大家欣赏一年级四班的诗歌朗诵。
六:女: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是燃烧的蜡烛,老师就像妈妈,让我们一起来唱送给老师的歌,请欣赏二年级一班的诗歌《一株紫丁香》。
七:男:看到同学们的笑脸这样的灿烂,我知道你们是幸福的、快乐的,可是在5。12大地震中还有很多的孩子我们却再也看不到他们的笑脸。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组诗《明天会更美好》,表演者,二年级二班的全体学生。
八:女:虽然地震带给我们的是灾难和痛苦,但我们相信有中国13亿的人民和你们在一起,请听二三班的诗歌《心守相依,不离不弃》
九:男: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风像一位魔术师,吹来了四季。下面让我们欣赏二 四班的诗歌《风》。
十:女:人们长说,春雨贵如油,农民伯伯更是盼着在春天能下一场及时雨 ,就让我们来欣赏三年级一班的诗歌《春夜喜雨》 吧。
十一:男:中国古代有很多的边塞诗人,他们的诗气势宏大,描写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三年级二班的 《边塞组诗》
十二: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空等闲,白了少年头”。这些诗句告诉我们时间的珍贵,让我们珍惜今天,把握明天吧,请听诗歌《今日诗》《明日歌》
十三:男:人间最伟大的情感就是爱,正因为有了爱,我们的人才充满了温暖。下面让我们欣赏三年级四班的诗歌《奉献爱心,抗震救灾》。
结束语
男: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的耳边回响。
女: 女: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的心头荡漾。
男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中 男: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女: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合 合:奎屯市六小“中华经典诵读”表演赛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
一年级中秋节古诗篇7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群文阅读 营造氛围 美读感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典古诗文词句优美、韵律和谐、意蕴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也是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让他们多背诵一些古诗文,不仅丰富其语言积累,而且陶冶情趣,锻炼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热爱祖国语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小学低年级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从教材第一册开始,经过一年多实践,着重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训练的内容、途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使班级语文学习和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步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弘扬文化,激发兴趣
1.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的价值在于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因此,古诗文启蒙教育对小学生学识与做人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诗歌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小学语文教材注意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的名篇教授给学生,目的就是通过“一枝红杏”,让学生感受古文化的“满园春色”。因此教学中,笔者认为决不能为应付考试,把眼光仅限于教材所定的诗歌,而应该开展大量古诗文导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2.吸取古诗文有益精髓,促进语文和品德素养的提高。
古诗词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结晶,能让学生明辨是非、珍惜生活,或者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及思乡惜友之情,或者阐事明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之道,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古诗文除了蕴含丰富的思想意义外,还是音乐、绘画、意境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综合艺术,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同时,古诗文语言凝练、手法生动,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加强语文基本功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生动的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群文阅读,合理安排
1.选择通俗易懂的古诗文。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识字量少,以通俗易懂的古诗文为主,并注上拼音,重在激发兴趣。例如,《长歌行》(汉乐府)、《敕勒歌》、曹植的《七步诗》、骆宾王的《咏鹅》、王维的《鹿砦》、《竹里馆》,杜甫的《绝句》、李绅的《悯农》、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白居易的《草》,李白的《静夜诗》、《古朗月行》、《秋浦歌》等。
2.根据季节选择相应的内容。
春天选择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文。例如,杜牧的《江南春》,白居易的《忆江南》,贺知章的《咏柳》,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绝句》、《春夜喜雨》,张志和的《鱼歌子》,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刘禹锡的《竹枝词》,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
夏天选择描写夏天景色的诗文。例如,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小池》、《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秋天选择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文。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刘禹锡的《望洞庭》,杜牧的《山行》、《秋夕》,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冬天选择描写冬天景色的诗文。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柳宗元的《江雪》,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高适的《别董大》等。
3.结合节日选择相应的内容。
例如,结合过春节背诵王安石的《元日》;妇女节背诵孟郊的《游子吟》;清明节背诵杜牧的《清明》,韩的《寒食》等;重阳节背诵有关思念家乡亲友的诗文。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李白的《赠汪伦》等。
国庆节背诵爱国诗篇,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昌龄的《出塞》、《从***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等。
4.根据教材补充相应的内容
例如,教《铁棒磨成针》后让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教白居易的《草》后让学生背诵白居易的诗;教李绅的《锄禾》后让学生自己背诵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教张俞的《蚕妇》后让学生背诵梅尧臣的《陶者》;教陆游的《示儿》后让学生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营造氛围,美读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效果与认知内驱力和学习环境有直接联系。为此,给学生创造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氛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训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自主、自乐地徜徉于诗海。
1.营造氛围――诗上墙。教室墙上贴上抄好的古诗,挂着《儿童古诗读本》、《唐诗三百首》、《唐宋诗选讲》等,使学生进入教室抬头可见古诗,起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
2.日积月累――天天背。小学生的特点是坚持性不够,实践当中我采取让学生每天背诵的形式。如写在黑板报上,每天课前背一背,放学前再练一练。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头脑中的古诗文就多了。
3.家长配合――留作业。每天学生作业中都有古诗文诵读内容,通过各种途径使家长知道教师的要求及意义,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一年级就背下不少古诗文,感到高兴,不少家长乐于配合,相得益彰。
4.形式多――诗配画。由于一、二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诗配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读古诗文的兴趣,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5.寓教于乐――制卡片。将小卡片的正面写上诗的题目,背面写上答案,下棋似的,答对了,向前走一步,答错了,原地不动。先走完的为优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背了古诗。
6.主动发展――点将台。利用班队课,设立诗词背诵点将台,如做游戏开火车背诵,分组背诵,男女生背诵。也可以不点将,让学生自由到讲台前背诵,背得好的奖给小红花,学生兴趣盎然。
7.荷角初露――擂台赛。先选出一个人当擂主,谁背的古诗首数超过了擂主,就成为新的擂主。通过循环式交流评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班级背诵氛围好。
8.多方激励――群英会。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诗人的诗,如李白的诗收集得最多的、且能背下来的就是“小李白”,杜甫的诗收集得多、且能背下来的就称他为“小杜甫”,王维的诗收集得多且能背下来的就是“小王维”……然后,定期举办诗会,让这些“小李白”、“小杜甫”、“小王维”等背一背他们的诗,通过这些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收集、背诵古诗文。
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在审美愉悦中培养语感,在轻松惬意中拓展知识。新课标将经典古诗文诵读作为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及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理解、运用能力的重要抓手。由于背诵形式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通过一年多训练,学生收获很大。二年级学生大多能背诵七、八十首古诗文,最多的背了百余首,低年级学生背诵了大量古诗文,储存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传统文化精髓。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言论著作、诗词曲赋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文化积累和语文功底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化精品,是真正的语文基本功。通过广泛古诗文群文阅读,充分美读感悟,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08.
[2]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01.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一年级中秋节古诗篇8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精湛的语言,凝练的意境流传至今,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古诗大多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工于音韵。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近几年来,笔者尝试着在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中采用“品诗-评***-配画”法,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尤其对于实现新课标中古诗教学目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有极大的帮助。
一、品读古诗,其乐融融变身“美食家”
(1)找趁手碗筷――自主识字。古诗中的识字教学,先要从最基本的读准字音开始。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自行解决,教师只需检查反馈即可。接着便是识记字形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对于“我会写”的字,也可以交给学生相互提醒――如何正确书写。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就像引导学生去找一套趁手的碗筷,为畅享美食打好基础。
(2)饮餐前靓汤――熟悉诗人。“诗由心生。”每首古诗的形成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都是诗人心灵的映照。为学生介绍诗作的时代背景或诗人的生平,就像奉上一煲餐前老火靓汤。例如《回乡偶书》,只有让孩子们熟悉诗人写作的背景,学生才会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更深的体会。我这样对孩子们说:“一千多年前,有一位叫作贺知章的大诗人,他很年轻的时候便离开了家乡,到外地做官,到86岁才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却被家乡的孩子当成了客人。他心有感触,便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如果学生不了解贺知章大半辈子离家在外打拼的艰辛,不明晰他在垂垂老矣的年龄才“落叶归根”的背景,又怎能理解诗人被家乡孩子当客人的错愕、无奈和伤感呢?
(3)品美味佳肴――反复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背诵,而是旨在通过吟诵把古诗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诵读中欣赏诗句,感悟诗意。我采用个别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情境引读等多种诵读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加强语感训练,并尝试着边读边想象古诗画面。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就像色香味各异的菜肴,能让“就餐者”保持读的兴趣,丰富读的收获。
二、评议插***,谠论侃侃生成“评论家”
正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诗文转移到课文插***上,通过画面去对应诗句,以***悟文。如在引导学生评论《草》的插***时,我充满感情地启发学生:“古诗只有短短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片绿茵茵的草原。看插***,你觉得文中的插***什么地方画得好?”学生开始了再一次的咀嚼诗句。有些学生说:“***中的小草长得很茂盛,让我感受到了‘离离’的样子。”有些学生说:“看了***,我知道了‘荣’就是小草长得特别有精神,有活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摇身一变成了评论家,他们通过插***再一次不着痕迹地咀嚼了诗句,感受了古诗的意境。
三、配画诗***,才思绵绵成就“小画家”
通过“品读古诗”“评议插***”这前两个环节,学生诵诗文,观诗***,古诗的意象在其心中越来越清晰,学生心中的诗情越来越浓烈,诗境越来越优美。此时,我会趁势让学生自己来谈谈对***画的构想,然后自行配画。关于古诗《草》,有的学生把对古诗的配画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幅插***,由每个季节小草不同的长势展示出“枯”“荣”的样子,秋季的画面上还出现了熊熊的“野火”……关于《村居》,除了婀娜的垂柳,青翠欲滴的小草,学生们配画的诗***上还出现了课文插***中没有的黄莺。“草长莺飞二月天”,可爱的黄莺和天空的纸鸢竞相飞翔,好一派动人的春光……孩子们的画充满了自己的个性,彰显着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
一年级中秋节古诗篇9
新课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好的戏剧,总要有序幕,演出才能跌宕起伏。新课导入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由于它所处的特殊位置,使它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导入,使我们的课堂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先让学生背一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圈出“数”字,然后问学生:“这里‘数’枝梅可能是几枝梅呢?”在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后,我进行了引导:“王安石真不愧为古代伟大的诗人,他只用了一个‘数’字就代替了大家猜想的各种枝数,我们能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学习王安石的办法,也用一个符号或字母来表示梅花的枝数呢?”从而顺利进入新课教学。
新知教学——有心插柳柳成荫
有人说,数学课的四十分钟应该是紧张的,思维高度集中的一个过程。我并不这样认为。让学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能轻轻松松获得知识才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高效课堂。
在执教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就可借助古诗使传统的概念教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从刚学习的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入手,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各自的发现,接着教师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这首诗,不算题目,也不算标点符号,一共有多少个字?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首诗的总字数吗?”然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在对不同方法的讨论中引出乘法。这样,一堂本来比较单调、简单的数学课,因为注入了古诗,显得既厚重,又充满活力。
练习巩固——映日荷花别样红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现实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把练习的价值简单定位于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上,导致练习的形式及内容单调、机械、封闭。如果教师在练习巩固时能巧用古诗,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如教学六年级《百分数》的巩固环节时,就可利用一些形式独特的古诗来让学生计算百分数的问题。先出示清代诗人王士桢的《题秋江独钓***》:“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让学生算一算:“这首诗中哪个字出现得最多?这个字的字数占全诗总字数的百分之几?”在学生计算后,布置学生课后找一首诗,使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10%。课后学生经历了找诗、读诗、算诗的过程,有的学生找到了清代诗人陈沆的《无题》:“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有的学生找到了“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春风。”……学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学会了以数学的眼光来分析问题。
总结提升——余音绕梁味无穷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设计巧妙的课堂小结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整合、拓展、提高,是一个具有“画龙点睛”之效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和创造力,达到“余音绕梁”之效果。
如教学三年级《观察物体》时,组织学生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是各不相同的。课中利用各类变式让学生反复观察、练习巩固之后,用古诗《题西林壁》来总结提升:“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是不同的,也就是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面是不同的。宋代诗人苏轼有一首诗呈现了类似的情形,是哪首诗,你们会背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节课在充满数学味的古诗中结束……
一年级中秋节古诗篇10
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更能体现文学性,这是因为古典诗词不仅能体现“课程标准”强调的“美感、积累、熏陶、感悟”,而且还在于“性情的涵养与想象力的培植,最好的凭借就是诗歌”。教材在强调诗歌的背诵默写之外,更强调指点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教给他们一定的赏析诗词的方法,让他们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达到如醉如痴的境界,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程序,采用“联、读、品、练”四大板块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联
“联”即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方式。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变被动听为积极探索,一上课,我并不急于导入新课,而是通过对诗的赏析,让学生掌握方法进而达到学习词的目的。上课时,先播放《红楼梦》中《秋窗秋雨夕》诗歌,并配以落叶秋景***;再展示秋日晴空飞鹤***,配以刘禹锡的《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然后,显示落叶秋景***与秋日晴空飞鹤***的组合,“为什么同一季节,给诗人以不同的感受?或为什么诗人只会注重秋的不同角度而不是全景呢?”
由此,启发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景物给人不同的感受,而人的不同感受又影响着他对景物的取舍与观赏角度,悲伤时不会注意热闹欢快的场面,高兴时又会忽略沉郁凄凉的景象。即情由景生,景随情化,让学生掌握了诗词中景与情的关系,从而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顺势引导:马致远写《天净沙・秋思》时,又选择了怎样的景物,他的感受又是如何呢?由此,引出了所学内容。
二、读
朗读是文学感知的第一步,也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诗歌尤其如此,而且诗歌最初是配乐演奏的,本身的节奏感非常强。通过朗读能使学生有的放矢,逐层深入地感知词。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重音、停顿、语气等,再让学生自由朗读,随时抽查朗x,纠正其错误,最后齐声朗读,再播放配乐朗诵。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初步领略了这首词的意境,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品
诵读只是一种浅层的直觉阅读,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品”,即咬文嚼字,品味语言,走入意境。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注意《天净沙・秋思》中选取了秋景中的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词中用了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9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但9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为何选择了这样一幅***画?又意***表达怎样的情怀呢?学生很快便进入了意境,纷纷描绘了在他们头脑中呈现的画面,并自然地揭示了情:断肠人在天涯,可看出他的乡愁是何等凝重!正印证了古人所说的“凡景语,皆情语”这句话。
四、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一年级中秋节古诗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