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内容资料篇1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师备课 授课 课外辅导 高效学习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效地学习,而学生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则取决于教师的合理引导。我结合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教学实践,从教师备课、授课和课外辅导等环节,谈谈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备课环节
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纲领,它要求教师运用教材,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教材内容。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以话题为主线的任务性教学材料,让学生通过完成听力材料、阅读材料、课后练习等活动,学习和掌握英语。教师在备课环节,必须思考以下问题:①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②教材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能力;③如何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体现整体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⑤运用哪些教学材料巩固所学知识,引入新的语言材料。
其次,在备课时要考虑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我们周围有种类繁多的英语教材和教学辅导材料、方便快捷的网络资源。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对学生所学的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合理调整、适时补充教学材料,删除内容陈旧的教学内容,对不适合教学情况的内容进行替换,使教学练习的语言材料符合学生的生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1调整教学材料。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材料或活动顺序,将教材的各部分重新排序。经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得整个教学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将完成任务的教学语言点连接起来。
1.2增加教学材料。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通过各种渠道补充语言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如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及家人的生日,引导学生记住长辈及朋友的生日,用正确的方式过生日,如通过帮长辈做些家务、给长辈表演个节目等给长辈过生日。
1.3改编教学材料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身份证制作“ID Card”完成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学以致用。
1.4根据遗忘曲线规律,引导学生适时复习学过的内容。复习的形式要经常变化,给学生新鲜感,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要求学习小组运用指定的语言项目进行课堂内外的会话活动,引导并督促所有学生参与,或将所学内容变成歌曲,引导学生用英语歌曲复习所学内容。有了充分的备课,就奠定了完美的授课、课外辅导等活动的坚固基础。
2.教学环节
2.1教师要根据遗忘曲线规律,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学习新的语言内容。首先是老师作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内复习,确保学生主动参与与整体参与。如学习月份的词汇时,老师可问:“Do you know what day New year comes on?”告诉学生用英语说:“New year comes on January 1st.”“How do you spell January?”“Yes,J-A-N-U-A-R-Y spells January.”运用此种方法,复习学过的单词和包含spell的句子类型。
2.2运用学生短时间内的亢奋状态。教师可用挂历学习月份和序数词等英语单词,引导学生正确读写,尤其是单词的重音和首字母的大写,快速记忆。为了便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记住所学单词,可按音节将单词划分几个部分。如,将“九月”(September)这个单词分成Sep-tem-ber,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找到记住该单词的诀窍。
2.3牢记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内运用所学词汇介绍自己或朋友的生日日期,确保所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小组内的学生分工要明确,角色要轮流。小组内的活动情况将由不特定的学生向全班汇报。根据汇报结果给小组记分,促使小组内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
2.4注意教学节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长久地保持情绪高涨的状态。有序节奏和有机变化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有序节奏就是采用动静结合、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结合。英语是用来进行交流的,教师要尽可能少占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听、多看,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纠正语法错误,在反复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5注意课堂语言的言简意赅,避免传授无效信息。
教师节内容资料篇2
关键词:激素的调节;资料分析;建构主义
一、教材分析
本设计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人教版)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内容,选取“资料分析”作为主要课型特征来作教学设计。
《通过激素的调节》这节教材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四部分内容。本课时选取“激素调节的发现”“人体各内分泌器官及相关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等作为资料分析课的教与
学设计元素。本课教学内容是在“神经调节”的知识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它沿着“神经―体液―免***调节网络”这一主线,为以后学习“免***”过程作好铺垫。
二、设计思想
1.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即要求学习者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类主、客观教学环境、资源,构建自身知识理论框架,从而达到学习、深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此教学思想指引下,教师不单是课堂讲授者,更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内容也不再是单纯的理解记忆,而是学生主动建构各类对象意义,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把握;各种资源、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唯一方法、手段,而是学生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合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平台和探究认知的工具。
2.设计理念
依据上述思想,我们将各种***片、数据和文字资料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资源。本课时以“资料分析法”为主要特征来设计教与学,就是指以教材提供或教师另行组织的资料(包括***片、数据或文字),在资料之后提出相应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处理,进而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资料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正确的分析理解与综合判断的能力,而且更能满足学生适应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的要求。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激素调节的发现过程;
(2)能说出人体内分泌器官及主要激素的作用;
(3)能阐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2.过程与方法
能掌握资料分析的学习方法,训练获取、加工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史实的学习,体验科学家不迷信权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过程
1.资料(情景)与问题设计一:课题引入
资料:阅读课本P23“问题探讨”资料,设计问题:
(1)如果人的血糖低于45 mg/dL,人就会昏迷,那么马拉松运动员靠什么保持血糖平衡?
(2)人和动物体内血糖的含量、体液的pH、温度、水和无机盐的含量都能保持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复杂的调节实现的,这种“复杂”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讨论与交流上述问题。
指导策略:创设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组织学生讨论完成得出正确的结论,引入下文的学习。
2.资料(情景)与问题设计二:激素调节的发现
资料:课本23~24页一段文字资料“促胰液素的发现”。
设计问题:
(1)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酶用来消化食物。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
(2)科学家们在发现第一种激素过程中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这能对你产生哪些积极的情感体验,请将这种体验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交流。
学生活动:本部分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本课型的重要体现也在此环节。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学生的***思考与2人小组之间的交流活动相结合,落实本部分的学习过程。
指导策略: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习内容的积极情
感体验。
3.资料(情景)与问题设计三:人体内分泌器官及相关激素
资料:教材中***2-8。
设计问题:
(1)如果分别在幼儿期和成人期,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将会出现何种病症?为什么?
(2)如果分别在幼儿期和成人期,甲状激素分泌异常将会出现何种病症?为什么?
(3)人体血糖调节主要由哪些激素进行调节?
学生活动:提示学生回忆初中知识,组织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成员之间自由发言介绍关于人体内分泌腺及其相关激素的有关问题。
指导策略:师生之间应保持有效互动,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过程,通过联系实际将问题迁移到教学中。
4.资料(情景)与问题设计四: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资料:课本P30***2-11。
设计问题:
(1)甲状腺激素分泌分别经过哪几级的调节?各级调节依靠何种激素来传递相关信息?
(2)仿该***,***完成一个“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然后与同桌交流。
学生活动:二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完成“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教师巡查了解,在进行学生作品展示活动后,由教师进行点拨,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指导策略:学生利用问题1中已有的知识结构、思想和理解,作为问题2创造新知识的原材料,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
效果。
五、教学反思
决定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机会的多少。授课后通过学生的对话反馈和练习反馈表明,通过生生交流、探讨、思考和评价,通过教师的精彩点拨,所有学生均能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好本课堂各类资料中蕴藏的信息,教师设计的情景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堂参与式学习的资料分析课,进一步证明了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能够利用各种资源探究问题的答案。
对于呈现什么样的资料,设计什么样的问题,也是我课后需要反思的地方。我认为,只要用心,教材中、生活中许多的事例、***片、数据和文字都可以作为课堂中的生成资源,甚至可以整编成校本课程资源。对使用的各类资源,要根据教学需要,在关键处设置问题,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结构以体现层进性和问题的难度与坡度,通过赋予问题的创新点,真正提高学生控制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邱才训.生物教学设计导论.1版.新世纪出版社,2002-12.
[2]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5.
教师节内容资料篇3
一、为何要重视史料的运用
现行高中历史课本每节由正文、说明、历史资料、思考题等内容组成。历史资料是编者根据教学大纲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和选择的,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示性。教师在备课中深刻分析、取舍,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史料,这对解决教材重点、难点内容具有事半功倍之效。而学生通过史料学习的过程,学会分析、学会思考,懂得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方***和***的个人思维品质。
二、史料运用中面临的困难
(1)课时紧,史料多,难度大。高中历史一般每周三课时,每堂课45分钟,要求讲解清楚的知识点多,加上重点、难点的分析,因此普遍感到课时紧。每节内容,除了正文、说明外,课本提供的大量文献资料是“证明性”或“分析性”的,具有理论性较强、语言文字拗口的特点。
(2)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学生综合知识能力较弱。由于众所周知的诸多原因,造成了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重复着上课听听、考前背背、考完遗忘的局面。这就使高中历史教师不得不花一定时间去讲解一些本该在初中阶段就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这为历史资料的顺利运用设置了困难和障碍。
(3)教师自身“底气不足”。高中历史课本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只有少量的插***和中外的原始文献资料。课本更多的是重事实的叙述,少史论的分析,大多用一种观点分析历史,这就造成教师上课只需按课文肤浅地传授一些历史的基础知识和结论即可。而现在的课本中却大量地引入文献资料,介绍不少学术新成果和不同学术观点,并侧重于理论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理论修养,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精神,帮助学生去伪存真,而有些教师没有这方面功底,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使用。
三、如何正确地运用历史资料
(一)对课本中打号的、围绕重点难点的史料予以充分重视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腾出足够的时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思考这些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中有一段史料选自《清***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史料,然后分析、提问、概括、总结,揭示其本质:一是清***府怕引火烧身,二是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因而清***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性”实质上是阴谋利用义和团。
(二)灵活运用课本中没有带号的史料
课本中大量的史料是没号的,从原则上讲,属于选择掌握的内容。教师应视教学时间和内容,精心选取一些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的材料,设计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思考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例如《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三章第五节,有一段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的文献,如果只是让学生念一下或教师一语带过,是不足以让学生更多更好地理解其深层的含义的。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a、英国的“卑鄙利益”是指什么?b、它主要是通过何种手段来谋取这一利益的?它对双方社会(英国、印度)各产生了什么影响?c、英国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高度重视课本中***表(包括插***、地***、表格)资料的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对文献资料给予较多的关注,因为这些资料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对***表资料一般会较为忽视。其实,历史教学是非常讲究直观性的,通过插***可复现历史场景,也可引导学生识读***中隐含的知识或通过看***加深理解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在讲到“”和“”这段历史时,为了再现当时人们的那种盲目的热情和不切实际的自欺欺人的极“左”路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看这节中的两幅插***《“小土群”在炼钢铁》和《“”时期的漫画》,使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极“左”的错误怎样产生?它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我们从中可得到哪些教训和启示?因此,充分运用课本中的***表资料同样会起到加深知识理解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双重功效。
(四)坚持“论从史出”原则,适当补充课外史料
高中教材本身包含了较多的史料,教师应着力用好这些材料。但由于篇幅等诸多原因,有些重点或难点并没有相应的史料说明和思考题,有时只有结论而无说明过程,使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有的放矢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课本外的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结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好地培养能力。
四、用历史资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取历史史料应适度灵活
选用的历史资料应围绕本章节的重点或难点,要以学生的知识起点为依据,选用那些最有论证性和说服力的材料,而不能搞材料的简单罗列和堆砌。
(二)把握历史资料应层次一致
历史资料的运用是为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其中既含有知识的目标也含有能力目标。历史资料使用的本身包含着培养学生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选用历史资料时,应充分考虑面对的具体对象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注意学生年龄增长与历史资料难度的递增相适应。过易或过难,只会导致我们教学的事倍功半。
(三)使用历史资料要防止“舍本逐末”
教师节内容资料篇4
关键词:教师教学用书;高中地理;特点;中***版
中***版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是专门围绕中***版高中地理教材编写的一套教师教学使用说明书,有助于教师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现行中***版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内容编排上分为教材内容分析、各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及探究活动设计两部分,其中各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及探究活动设计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教材解读系列、探究系列、辅助系列。教材解读系列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探究系列指探究活动设计中的一系列活动;辅助系列包括复习题参考答案、本节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参考资料。下面对中***版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的特点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编写结构———合理新颖,特点鲜明
中***版高中地理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编写,编写组同时对相应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进行了重新编写并出版。新的教师教学用书采用整章分析和单节内容具体解读相结合的体例来设计:每个章节前面部分是本章内容的整体分析即“教材内容分析”,后面部分是各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及探究活动设计,每章节都按照这个格式进行编排。教材内容分析包括四个子标题: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本章内容体系和结构、课程标准解读、课题分析与评价;各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及探究活动设计部分包括七个子标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探究活动设计、复习题参考答案、本节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参考资料。从编写结构可以看出,其特点鲜明,从对全章内容的分析和说明,到对课题和探究活动的实施建议与基本操作方法,直到对单节教材的具体分析、教学建议及参考资料,都显得非常有条理、严密,富有逻辑性,且各部分语言精炼,可读性强。
二、内容分析———精准定位,突出功能
1.定位准确,权威性较强
教师教学用书是编写者对教材知识体系的一种理解,因为编写教材的专家组成员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读,在此基础上再对高中知识体系进行编排与设计,因此,他们对教材的定位非常准确,且具有一定权威性,教师把握好每个章节的地位与作用,就能更好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补充、取舍,加强前后章节之间知识的连贯性,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中,“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就很好地对其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详细说明:本章是必修第二册的开篇,既是人文地理的开始,也是从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其中第一、二节内容既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又为学习下一章城市相关内容做铺垫。教师通过对教学用书的研读,就能更快地把握好本章内容的重难点,并且在讲授下一章城市化这一节内容时,就能与人口相关内容紧密联系,有利于章节与章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脉络。
2.参考价值大,指导性明确
在中***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每章开头部分有一个课题,课题设计目的是倡导学生探索地理问题、观察地理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课题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合理、正确地指导,而教师的指导思想主要来源于教师教学用书。在教师教学用书“本章内容体系和结构”中,简单介绍了本章课题的设计目的、指导建议、操作步骤和要求。而在“课题分析与评价”中,更加详细阐述了实施课题的具体内容,包括课题目标、课题准备、课题操作、课题评价。“课题目标”明确了课题最终达到的效果;“课题准备和课题操作”对课题需要的器材和操作步骤作了详细说明;“课题评价”设置了评价标准和相应的分值。教师教学用书给了教师一个课题实施的参考模式,可以看出编写组专家对新课程实施非常重视,特别是刚实施新教材时,很多教师也没有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的经验,教师教学用书显得极为重要,它为教师提供了参考和学习的对象,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具有很大价值。
三、教材解读———多种视角,方便操作
这部分内容非常详细介绍了本节内容要教什么、怎么教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三个维 度,一是知识与能力,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分析”主要简述了本节地位、内容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重点与难点。“教学建议”开篇对课文中“探索”栏目的作用和操作有简要说明,然后针对教材中各个知识点和重难点的教学方法给出了合理化建议,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和参考,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例如,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用书给出了以下教学方法供教师参考。①比较法:地球自转和公转两部分内容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从方向、周期等方面进行比较。②地***法:黄赤交角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建立在空间概念基础上去理解,教师可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1-3-5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③演示法: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部分内容,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好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对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最好让学生用地球仪进行演示,并应当提到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4小时,即太阳日。④***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在恒星日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教科书中“阅读”部分的说明及示意***,边讲边画***,帮助学生理解此难点。⑤启发式教学法和***示法相结合:对于地方时的教学,教学方法可用太阳视运动与太阳真运动示意***,启发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地球运动的规律。⑥在正午太阳高度的两个变化规律中,教学用书提供了四种教学方法:***示法、计算法、实物观察法、演示法,教师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且有助于教师拓宽思路和灵活运用相关原理。以上教学方法在本套教师教学用书中出现频次较多,也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法和特色。还有更多的相关实例,不再一一列举,教学用书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形式上灵活多样,实施起来可操作性强,既有利于教师教,又有利于学生学。教学建议从教师和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作出具体的教学设计。
四、探究系列———紧扣课标,形式多样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地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用书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体现。每节内容都设计有探究活动系列,一方面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其中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探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学生观察、讨论、读***表、游戏、制作学具等,并且操作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中相关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地理的存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那么学生更能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也改变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践活动的开展,现今的教学用书突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五、辅助系列———拓展延伸,优化教学
教师节内容资料篇5
一、关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多媒体备课
小学美术课由于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的教学方法,特独的个性化教学而受到学生的喜爱。近年来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也对人类发展的本质进行了很大钻研,把人的培养放到教学的第一位,让儿童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更多好地发展他们的个性,同时在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要上好一节美术课,都会去做一个充分的课前准备,这不光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而用现在的教学要求来衡量一节课的优劣,教师在备课时更注重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注重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的审美对象,帮助儿童更快捷地掌握学习方法,让他们寻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备课的方法和形式也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中走了出来。它更注意改变备课本身的方式,注意从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出发改变备课的方式。备多媒体课就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而进行备课改革的一种。
所谓备多媒体课,就是教师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声音、***片、动画等)根据一定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种备课方法。
我们很清楚,多媒体备课并不是在备课时将多种媒体简单地相加在一起,而是要通过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集成利用,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小学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备课,与传统的备课相比较,有其自身较明显的特点:
(一)、多媒体备课的内容大大拓展,而且更注重多种形式教学资料的集成化。
多年来,“口耳相传”,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美术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们在备课中较注重向学生说些什么,让学生思考些什么,回答些什么,做些什么练习等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的备课内容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这种方式决定了不少教师的备课是通过手写为主完成,所我们也备课为“写教案”,教师们的教学目标制定、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等大多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教学检查中我们也较注重文字教案。而备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的课从内容到方式都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备课的范围,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先有基本的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同时根据教学的要求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这些材料包括文字材料、***片材料、实物材料、音像材料等;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把备课前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通过不同的手段把不同的材料“整合”起来,使之能更好地用于教学,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需要多种媒体的配合协调使用。
我们所准备的教学材料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符合课堂教学形式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较方便地协同使用,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进行合理地“整合”,使之符合教学的各种需要,这种整合的手段就需要用到多种现代化媒体。比如,巨大的实物无法进入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照片扫描(或直接用数码相机)成***片、录像等形式来转换,微小的实物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台或摄像机进行放大展示,用计算机处理可以使各种***片变得更美观和符合需要,通过剪辑可以把不同时段的内容编辑在同一段录像内等,从这中我们可能看到,现在更多地把多种教学媒体资料整合在计算机中,制作成“课件”再用于教学。
(三)、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更适合儿童的美术兴趣。
小学美术课中需要运用大量直观的形象进行辅助教学,而由于教学设施尤其是教学资料的严重缺乏,使美术课曾不得不象上语文数学那样以教师讲、学生听,也就是以语言文字为主来进行备课和教学。这种现象曾较大地阻碍了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改革,因为美术课仅仅以文字表述是大大不够的,它要求教师“写好教案”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些什么样的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能给学生提供哪些审美对象,如何更好地进行启发和引导等。多媒体备课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小学美术课由于其审美性的特点,要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欣赏与审美资料,教师的演示过程又要让学生看得清楚明了,有些风景与现场环境还要求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学生的作品能较全面地展示在每个学生的面前,这些要求是传统的备课方法几乎无法完成的,而多媒体备课能较好地完成这一项项特殊任务。这些量大、涉及面广的教学材料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通过多种视、听为主的设备让学生体验线条、色彩、形体、音乐等外在形式的美,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情感、体验创造,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依靠媒体,只有在适当的时候用好媒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辅助小学美术教学的备课形式
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在媒体的运用上是对传统美术备课进行改革的一种尝试,寻求合适的备课方式是提高备课效率,保证备课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上好课的必备条件。在美术课的备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备课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尝试性实践。下面试从不同的角度把小学美备课作一个简单归类。
(一)、从教案服务对象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纯粹的“备课”(亦可称之为“教案”),这是和传统的方法相似的一种方法,备课做的是“幕后文章”,这种备课方式更多地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只体现在教案之中,不直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备课方法,它有助于教师很好地钻研教材,进行教材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设计等,这种备课的方法主要是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而服务的,换句话说,它更多地为教师服务。另一类是把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甚至把教师的部分或全部教案直接展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教案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学案”。这种备课的方法既强调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服务,更强调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服务。这两种方式虽然备课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而且可能教学效果也会不一样,但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当然,从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来看,教师在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中多备学生的“学案”,可能会更多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教学。
(二)、根据小学美术课教材的特点,又可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备课分成以下几种形式:
1、以文字资料为主要内容的备课。
这种备课的形式较多地继承了传统的备课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较多地研究分析教材,钻研教材内在的关系,再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多媒体备课中,以文字为主的备课主要体现为通过计算机处理文字进行备课。小学美术课以需要文字为备课主要内容的教材很多,比如各册教材中都有许多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美术知识与背景知识,这就需要用大量的文字来进行说明。
在进行以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多媒体备课时,可以根据需要和教师的备课习惯,在计算机备课中建立一些相关的“超文本链接”,这是一种超越传统文字备课的计算机技术,它有助于教师在备课时准备更多的相关教学资料而又不使备课的篇幅过于冗长,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完成后的一段时间里,尤其是在教学前查阅较多的相关资料,也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给教师提供“非线性”的教学习惯和思维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流程不固定在“一条线(固定的思维模式)”上。比如在有的画家介绍中需要对画家的生平进行比较详细地介绍,我们可以在备课中安排一些画家的生平小故事,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来展现。
另外,在美术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进行分解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分析式备课。也可以用列表备课的形式展示,比如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围绕一个分解目标,横向地用下列表格来展示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需要达成的目标——教师活动安排(时间)——学生活动安排(时间)——学生可能产生的结果与问题——使用教具(学具)及方式说明教学总目标的分解目标——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与占用时间——学生活动与占用时间——学生学习的结果与问题——分析媒体与方法。
2、以***片等资料为主要内容的备课。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的***片资料来进行,小学美术课由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更是如此。教师在备课中以***片为主要内容进行多媒体备课是一种适合多种课型的备课方式,也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备课形式。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安排的教学内容,寻找较多的***片资料进行筛选,选择有助教学任务完成的***片整理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备课中整理的这些***片内容可以直接展示给学生。
以***片为主的多媒体备课形式当然也需要插入必要的文字内容,但文字内容在整个备课内容中所占的比例不大。教师在备课中所使用的文字也只是对必要的教学过程以及***片的内容进行说明和阐述,或设计一些必要的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精心选择***片内容,使学生在各类***片的欣赏和使用中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我们在安排欣赏课时,就需要通过大量的***片展示进行,教师的备课就可以***片为主。这种备课的形式在传统的习惯上不被人所接受,主要是因为以往的***片只作为简单的“教具”来理解,而教师在备课时也只把***片当作教具来使用,导致***片只是***片,其功能还未全部发挥,而且由于教学需要的***片既要符合一定的大小(太小学生看不清,太大更是不容易使用),又要有一定数量,而美术课所需要的教学***片又几乎少得可怜。通过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把***片、文字甚至声音整合到一起,以***片为主要内容来完成备课,完成教学,这是完全可以的。
***片式多媒体备课的重点应放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过程中***片的选择和运用上,即怎样尽量合理地使用每一幅教学***片,教学环节中如何处理以***片为媒介,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等。它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尤其是语言表述的能力和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配套设备及相关软件的普及,美术课教学用的***片来源越来越多,比如通过扫描仪可以把较小的***片和照片输入计算机,通过数码照相机可以把一些美丽的风景、人物的动态场面、大幅及立体的美术作品变成数字格式输入计算机,通过素材库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片资料,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制***软件自己制作一些必要的***片等。教师在有了这些教学***片以后,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筛选,而且要通过一些***片处理软件对***片进行必要的处理,这样才能使已有的***片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
3、以多种形式资料集成为内容的备课
这里所指的“多种形式资料”除包括上述的文字、***片资料以外,还包括声音、动画、录像等资料。“集成”即“整合”,也就是有机地组合。这种多媒体备课的形式也可以称之为“综合式多媒体备课”。小学美术课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直观性等特点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及相关教学资料,许多美术教师在备课时运用一定的软件制作一个或几个教学课件,这个课件就是一种集成的备课形式。这种备课形式由于其集成的功能强大、直观性强、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等特点,目前已越来越多地被广大美术教师所采用。
集成式的多媒体备课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现较多的内容,其重点在于根据教学设计“选择媒体”和设计媒体所展现的内容。比如为了能让学生看到一些绘画或制作过程而现场操作又需要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我们可以设计在备课时将绘画或制作过程用录像拍下来,通过剪辑,整理在录像机或计算机中供教学使用;一些微小的操作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台或摄像机放大其局部;为了让情节性的内容更有趣,给画面配上一些声音、音乐等等。
集成式多媒体备课一般的过程为:
选择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设计选择与收集教学资料选择与运用媒体集成制作教学资料教学实践(试用—修改—使用)
集成的多媒体备课也有一些自身的缺点,最主要的缺点在于教师备课工作量大大增加,占用时间多,而且对美术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要求也较高。随着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美术教师较好地掌握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并且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备课之中。
(三)、再从备课内容的展现形式来看,我们还可以把美术多媒体备课分为:
1、演示型备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的教学内容(或某一环节的教学内容)所借助的媒体展现形式是以教师演示为主,也就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这种备课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还可以帮助教师较好地掌握课堂的主动性,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2、交互型备课。
这种备课形式需要一些基本条件,比如教师需要制作一些交互式的教学课件,如果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设备,学生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操作技术等。但这种备课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较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让学生抛开原有工具,尝试新的创作工具。比如在教学“***案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在许多不同年级中都有不的安排)时,在学生有一定操作基础的前提下,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设计作业,这些设计作业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成交互型(也可以安排一些自由创造型的内容)的练习,让学生在人机对话与主动学习中既学到一些基本知识,又能通过计算机完成一定的设计创作练习。
3、流程***型的备课。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备课形式,它几乎适用于小学的所有学科,兼有演示型与交互型两种备课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全部大环节,把每个教(或学)的环节以任务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在每个环节中设计一些相关的任务,安排一定的教学活动,教学实践中可以按不同的课堂发展趋势通过不同的路径完成教学任务。流程***式的备课多考虑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体现,给教师尤其是给学生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备课的方式在样式上更多地运用超文本链接方式。
4、探索式的备课。
这是除上述几种多媒体备课形式以外的一些备课方式,这就需要广大的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寻求和探索一些新的有助于教学的备课方式。比如运用一定的软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去等等。
三、小学美术多媒体备课的要求。
1、多媒体备课需要一些必备的设施设备,比如计算机及相关的辅助设备及配件(要有能运行相应软件的配置),一些必要的操作平台软件等。
2、选择适合的备课形式。小学美术多媒体备课的形式很多,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选择自己多媒体备课的方式:
一是自己备课的习惯。每个人的备课习惯不同,体现在多媒体备课上自然也有较大的差别,运用多媒体备课要建立在传统的备课基础之上,并不是抛弃原有的一切方式去另创一种全新的备课方式。比如在选择应用程序上,每个教师的习惯可能就不同。
二是不同的课型要求。美术课的课型较多,教学形式也较丰富。始业课要向学生明确学期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要求,新授课要让学生学习许多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练习课要向学生明确练习过程和要求,欣赏课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欣赏对象,等等。根据这些课的类型,一般有不同的备课要求。
三是教学环节的需要。要根据美术课教学环节的需要来设计使用适当的教学媒体,有些环节可能只需要教师用语言表述就可以了,那就没有必要用复杂的多媒体技术,而有助于教学任务完成和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环节,可能使用了现代教育媒体效果会更好。
四是学生实际的需要。每个班的学生实际不同,相同的教材、备课方式和授课方式可能在不同的学生面前会有不同的效果。多媒体备课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四、多媒体备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是抛弃传统的教学媒体,而是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地结合,相互补充,使传统的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都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媒体本身并没有先进与落后”,而媒体使用者的教学观念和使用是否恰当合理和到位显得更为重要。
2、并不是所有的美术课都需要进行多媒体备课,也不是所有的课都能进行多媒体备课。有些教师错误地以为,只要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这堂课就一定是好课,教学效果一定好。这种片面的观点只要在教学中稍加实践就能证明,一堂好课的标准有许多,但如果媒体使用不当,只会产生负效应。
教师节内容资料篇6
关键词:消防燃烧学;探究式;设计
“消防燃烧学”是一门研究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以下简称“武警学院”)消防各专业的基础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的教学形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性缺失。严重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武警学院开设“消防燃烧学”以来,不少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不能顺应消防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消防燃烧学”探究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而言的,是在某些章节中,给出探究材料,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能锻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但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偏离主题。教师要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过多牵引,就要对探究式教学进行合理设计和引导。
一、“消防燃烧学”探究式教学的思路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的无限延伸。在教学中应从教和学两方面来设计。
(1)教的设计[1]。教的设计就是教师如何来导学,重点体现在探究式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导学过程的实现两个方面。资源整合是指整合电子教材、电子课件、教学录像、教案、习题等基本学习资源和提供探究材料等探究性学习资源。导学过程是指在探究材料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情境和问题,设计导学内容方法。
(2)学的设计[1]。学的设计既包括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设计,也要包括设学习小组进行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是在适合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章节,根据各章节内容引导学生,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包括需要查阅的资料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协作学习是一个相互交流与探索的过程,是学生完成探究式学习的另一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协作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二、“消防燃烧学”探究式教学的实现过程
“消防燃烧学”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具体实现过程是教师整合学习资源,建立章节探究材料,创设探究情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1)“消防燃烧学”章节探究材料的建立[2]。“消防燃烧学”与消防工作实际十分贴近,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资源,教师选用探究材料时,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第一,真实性。真实的材料能使学生感受到课程与消防工作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激情。“消防燃烧学”有着大量的真实火灾案例材料供教学使用,如可以利用黄岛油库大火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沸溢和喷溅问题进行探究;哈尔滨天鹅饭店的火灾案例为学生探究阴燃的发生条件和发展过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哈尔滨亚麻厂粉尘爆炸为研究粉尘爆炸的条件、过程特点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
第二,针对性。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对问题情境进行假设与验证,最终得出一定的知识结论。为了让探究有效进行,教师在选用材料时应有针对性,针对学生探究的主题收集材料,尽可能减少与主题相关性不大的材料。
第三,探究性。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探究精神,就要求教师提供的材料具有探究性。材料的内容本身应蕴含火灾发生、发展熄灭的特征、原理与规律,也应存在知识内在的本质联系。
(2)“消防燃烧学”章节探究情境的创设。武警学院消防专业分为消防工程、消防指挥、防火管理等,教师应按学生的专业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特点,设计针对性强、启发性大的问题,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习惯,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
(3)组织学习小组,探求新知。这一环节是情境创设的发展和延伸,是学生体验知识形成发展历程的重要一环。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完成发现、总结、归纳等过程,从而走完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协助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的整合。探究性学习要求强化学生自主探索,构建自主学习环境就非常重要。自主学习环境需要创造有效的课程资源。而仅仅将海量资源开放至网络上,学生无从选择,也势必影响教学效果与进程。因此,教学资源要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消防燃烧学”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一种“课程化”的学习社区,包括专题学习区,各种教学辅助材料区,答疑讨论区,***测试区,研究型教学区等。
(5)协助自主学习的多媒体学习资源的开发。多媒体作为一种“硬”环境,为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物质条件的支持。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消防燃烧学”教学资源进行辅助教学设计,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使学习者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得到多种学习资料,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查询、检索、探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践检验效果
“消防燃烧学”探究式教学构建了一种开放式、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经过两个学年在消防工程、消防指挥各专业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把本应属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权重新交还给学生,学生通过老师给出的探究材料和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了大量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分析问题并给出答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了学生***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以小组讨论为基础的探究活动,使每一名学员都参与进来,在探究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消防燃烧学知识在消防实际工作中的价值,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个性,激发出了创造潜能,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消防专业工作打下了基础。
教师节内容资料篇7
【关键词】美术教学多媒体备课
小学美术课由于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的教学方法,特独的个性化教学等特点而受到学生的喜爱。近年来,广大小学美术教师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把人的培养放到教学的第一位,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展个性,并且在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要上好一节美术课,教师都会做充分的课前准备,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以现在的教学要求来衡量一节课的优劣,教师在备课时更注重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注重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给他们提供更多直观形象的审美对象,帮助学生更快捷地掌握学习方法,寻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教师备课的方法和形式也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中走了出来。它更注意改变备课本身的方式,注意从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出发改变备课方式。多媒体备课就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备课改革的方式之一。所谓多媒体备课,就是教师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声音、***片、动画等)根据一定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教学的一种备课方法[1]。多媒体备课并不是在备课时将多种媒体简单地相加在一起,而是要通过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集成利用,充分运用多媒体优势把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多媒体备课使教学内容大大拓展,同时更注重多种形式教学资料的集成化多年来,传统的“口耳相传”——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美术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在备课中比较注重向学生说些什么,让学生思考些什么,回答些什么,做些什么练习等内容,也就是说,备课内容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这种方式决定了不少教师的备课是通过手写为主完成,所以我们称备课为“写教案”,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等大多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教学检查中注重的也是文字教案。而多媒体备课从内容到方式都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备课的范围,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先有基本的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同时根据教学要求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这些材料包括文字资料、***片资料、实物资料、音像资料等。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设计需要把备课前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通过不同手段把不同资料进行“整合”,使之能更好地用于课堂教学全过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2]。
二、多媒体备课需要多种媒体配合协调使用我们所准备的教学资料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符合课堂教学形式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方便教师的使用。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进行合理的“整合”,这种整合手段就需要运用多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比如,巨大的实物无法进入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照片扫描(或直接用数码相机)制作成***片、录像等形式来转换,微小的实物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台或摄像机进行放大展示,用计算机处理可以使各种***片变得更加美观并符合需要,通过剪辑可以把不同时段的内容编辑在同一段录像内等,由此可见,把多种教学媒体资料整合在计算机中,制作成“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3]。
多媒体备课适合儿童的美术兴趣小学美术课中需要大量直观、形象的***像和画面用于教学。过去,由于教学设施尤其是教学资料的严重缺乏,使美术课不得不像上语文数学那样,用教师讲、学生听,以语言文字为主来的方式进行备课和教学,这种现象阻碍了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改革,因为美术课仅仅以文字表述是大大不够的,它要求教师“写好教案”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什么样的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能够给学生提供哪些审美对象,如何更好地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等。多媒体备课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小学美术课由于其审美性的特点,要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欣赏与审美资料,教师的演示过程又要让学生看得清楚明了,有些风景与现场环境还要求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学生作品能够展示在每个学生面前,这些要求是传统备课方法无法完成的。而多媒体备课较好地完成这一项项特殊任务,这些大量的、涉及面广的教学资料通过计算机技术集成在一起,并通过多种视听设备让学生体验线条、色彩、形体、音乐等外在形式的美,还能够让学生从中体验情感、体验创造,这样就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美术课学习的最优效益。
美术多媒体备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美术多媒体备课不是抛弃传统的教学媒体,而是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地结合,相互补充,使传统的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都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媒体本身并没有先进与落后”,而媒体使用者的教学观念和使用是否恰当合理和到位显得更为重要。
2、并不是所有的美术课都需要进行多媒体备课,也不是所有的课都能进行多媒体备课。有些教师错误地以为,只要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这堂课就一定是好课,教学效果一定好。这种片面的观点只要在教学中稍加实践就能证明,一堂好课的标准有许多,但如果媒体使用不当,只会产生负效应。
3、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不是媒体使用越复杂越好。符合教学的需要,方便教师的制作,使用简便易掌握,这是备多媒体课的重要前提。
4、美术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尤其是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更是如此,设计得再好的课,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学资料,那是无法达到目的的。这就需要美术教师手中必须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库”,这个资料库就需要从平时的生活中收集和整理,见了优秀的美术作品,及时地通过一定的设备存入计算机,到光盘市场购买一定量的资料素材光盘,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录像、动画等,有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把这些资料放在计算机中,在需要的时候只要调用和处理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1]李兴旺. 小学美术备课中的多媒体应用.《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第08期
教师节内容资料篇8
随着我校中职护理专业的扩招,中职学生去医院见习的机会日益减少,原本应去见习的实训课只能在校内实训室完成。结合目前实训课学时及校内的实训条件,我们选择新生儿护理、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3个章节的实训课开展综合实训。综合实训的目的在于改变以往单一的操作练习或病例讨论模式,搭建融教、学、练、做为一体的教学平台,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训练临床思维的教学目标。同时,为满足学生课余参加妇幼保健员考试及“3+2”考试的需要,我们一直设想在儿科护理实训课中增加一些教材中没有但考试需要的内容,以便学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在此背景下,我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完成了新课的开发和应用。
2集体备课的实施
2.1集体讨论定方案
教学方案及流程的开发首先取决于集体智慧。通过讨论,首先制订出每次综合实训的大致内容和流程:(1)教师示教本章节的常用操作(含仪器使用介绍)及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补充性操作(满足学生考证需要的操作);(2)学生分组操作练习;(3)学生完成任务并展示。确定综合实训的大致内容和流程后,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提炼出教师认为应重点教会学生的操作技能。以新生儿护理章节为例,示教内容有温箱与蓝光箱的操作示范、奶瓶清洁与消毒、配奶过程3项,其中第一项只是教师展示,不要求学生练习;后两项是必练项目。练习结束后的任务则以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为主要训练内容,主要针对中职学生的薄弱环节予以训练。当大方向设定后,把任务分配给教研室3位年轻教师,分别完成3个章节实训课的细节设计,包括教案书写和材料准备,准备的材料包括病例、***片和视频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激发年轻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个人才智和能力,也避免了在第二轮集体备课时“一言堂”或“集体模仿”的弊端,每位设计教师都要向其他教师介绍自己的设计。由于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在具体设计时,可以安排教研室中的骨干教师先完成一份其他章节实训课的细节设计,供年轻教师参照,以完成分配给其的设计内容。这种以老带新的模式保证了集体备课的统一性原则。
2.2集体备课定细节
在规定时间内初步完成3份教学设计后,教研室内开展第二轮集体备课:由每位设计教师向其他教师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通过集体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重点确定每一步的时间控制、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病例中的任务设置等,以保证每位教师在每个班的授课具有同步性。例如,同样是示教环节,新生儿护理实训由于示教内容多,所以占实训用时比例大,但在消化系统实训时,由于示教内容仅为臀红护理,所以占实训用时比例较小。再比如婴儿被动操和头罩吸气这两项操作,由于有相关的视频资料,可以通过视频集中示教,臀红护理和配奶等操作需要教师边讲解边操作,故以教师亲自示范为佳。教师通过临床进修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对实训内容进行集体备课,教师也可以分享临床上更新的知识和技能,讨论如何在实训课中向学生介绍临床的新进展,保证了学校教学与临床工作的密切联系。在本环节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规范、统一操作手法,特别是一些在不同医院有不同要求的操作,我们以大纲为蓝本,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标准,统一操作手法。通过集体备课完成的教案和讲稿,凝聚了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劳动,是一种集体成果,可以在组内共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
2.3集体听课定改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尽管有了细节的设计,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位教师的教学经验、临床经验、教学特点及学生反应不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执行仍存在差异,且不同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和气氛调节能力也不相同。此外,新设计的实训课是否可行、预计的时间是否够用、教学方法是否能被学生所接受,这一切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考证。由于我校护理专业班级数多,教研室内的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在不同班级的这3章实训课中担任主讲教师。为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们要求教研室的每位教师都必须听其他教师的主讲课,以弥补自身的不足。集体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差距,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教学反思习惯。在听课结束后及时开展课评,进行组内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他人值得学习的方面,并提出可能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继续开展相同内容的综合实训课积累经验。同时,授课者个人也要进行自我反思,回顾本次课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
3体会
(1)集体备课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推广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多样,而年轻教师擅长课件制作和资源收集,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集体备课可以综合双方的优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它比增加上课次数更能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我们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尤其重视这一环节,让年轻教师形成从教学准备到教学反思的全程教学思维,这对他们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
(2)集体备课营造了交流、合作的学术气氛,激发了全员参与科研的兴趣。集体备课能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为教学改革和创新创造了环境和机会,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路、方法,也有机会学习他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备课的积极性,也促进了教研室的和谐发展。在智慧碰撞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教师今后的科研拓展了思路,也调动了教师开展科研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节内容资料篇9
主题阅读是以教材内容为主线,将课内与课外整合在一起,实现课内所得向课外延伸拓展的阅读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将教材的内容与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促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生成性解读,实现自我意义体系的构建。
一、以主题为圆心,精心选择辅助资源
开展主题阅读,就意味着英语教学切不可只团于教材之一隅,而要拓展阅读资源作为学生补充阅读资料。由于要与教学内容主题相关,所以对资料的选择要做到精当适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不能局限于文字的材料。鉴于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结构和认知特点,应该将视频、***片甚至是漫画等被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列入资源范围,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Unit6 “Holiday she”和Unit7“ Christmas”时,笔者选用了《Festivals》一书,通过该书中对节日的不同介绍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主题有了详尽的补充理解。该书的英文表述篇幅较短,难度稍微高于学生本身水平,但其装帧色彩艳丽、插***鲜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坚持阅读兴趣,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二、以教材为基准,倾心策划资源融合
这一板块是英语主题阅读的重要内容。首先,教师要狠抓教材内容的教学。主题阅读是以教材内容为蓝本的,不对教材内容作通透教学,一切补充阅读将形同虚设,毫无根基可言。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研读教材中的英语教学材料,紧扣教材汇总单词、词汇以及结构的特点,引领学生反复阅读、精心推敲、直至能够灵活运用,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入感知英语语言的表达规律和特点,让学生在与教材内容对话的基础上实现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
其次,教师善用辅助材料的资源。教师在课堂中要么留出专用时间,要么在教学过程中伺机穿插,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灵活迁移,迅速掌握文本的大致内容,体悟其中的蕴含,使得学生逐渐掌握英语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为主体阅读奠定方***的基础。基于以上思考,仍旧以上述课题为案例,笔者采取了以下两个方法:
1.在教材中丰盈学生知识体系
教师在教学之前让学生通过预习翻阅了相关的节日简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虽不能读懂全部的英文,但依据语言环境、以***推测,甚至采用查阅英汉词典等方式对节日有大致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了新的英语词汇,并练习跳跃读、寻找读、省略读等多种英语读法,捕捉了自我需要的信息。
在实践操作层面,教师有意识地将探究相同节日的学生分在一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个人阅读的经验和所得。
2.在拓展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教师用中国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作对比,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能够认识不同国家的节日文化差异,认识不同文化的历史渊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展开以“ I like Spring Festival/Christmas better”为切入口的主题辩论。
另外,教师还根据当下中国家庭的特殊模式,让学生结合西方感恩节的相关传统,在阅读中了解这些节日,并通过制作贺卡、撰写英文祝福语表达对家人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三、以展示为目标,悉心展示资源成果
在充分准备和深入阅读的基础上,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一定要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实践中内化主题阅读的成果,拓展主题阅读的空间,释放智慧,达到升华主题、提升素养的最终目标。
1.创编Festival手抄报,分享阅读
在主题教学行将结束之际,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这一主题的学习所得创编出一份手抄报。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将学习所得进行总结,带着自身的理解与体验来制作手抄报。同时,学生制作的过程也是学生复习和展现英语主题阅读成果的过程。另外,在制作完毕之后,教师组织全班的学生进行交流与互阅,形成针对主题的二度阅读。
2.创作英语小短文,反促阅读
通过几年英语的阅读与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只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学生就能够利用形成的英语能力进行适当的英语创作。而在主题阅读中,学生的阅读为英语创作提供了必备的基础,学生能够趁热打铁,形成认知。
教师节内容资料篇10
关键词:《材料成形原理》;教学;学习
中***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02-02
《材料成形原理》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任务是阐述现代材料成形技术中共同的物理现象、基本规律以及各种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这门课程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为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继续深造及毕业后从事各种材料加工方向的研究和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材料成形原理》课程整合了铸件形成原理、焊接冶金学、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粉末冶金学、高分子材料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理论性强、内容繁复、知识体系庞杂等特点,也为教学的组织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学习特点等措施,在《材料成形原理》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基本要求,是组织教学、监督、检查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合理的教学大纲是完成好本课程教学的前提。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尽量做到:(1)符合教学计划要求,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3)贯彻少而精的原则;(4)文字清楚,语言准确。为贯彻教学大纲,本课程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每章节要达到的要求,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具体方法是: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划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等五个层次,对不同层次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并在该章最后进行评价。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使教师教有依据,学生学有方向,充分调动了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及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2.优化教学内容。由于高等教育具有周期性和继承性的特征,因此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又必须不断增加新知识、推陈出新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对《材料成形原理》课程而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内容较多,如材料凝固原理、焊接冶金原理、粉末冶金原理、塑性成形原理、聚合物成形原理等经典理论,同时又要让学生了解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方面的发展,了解材料和工艺的研究方向和最新成果,如在一些教学节点上介绍有关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成形方法等内容,既能开拓学生眼界、启迪创新意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材料成形原理》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内容较多,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合理取舍。删除那些与核心内容无关的复杂的理论推导,削减理论性过深的内容,在强调重点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理论深度,便于学生掌握。如我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主要培养金属塑性成形和焊接方向的综合人才,因此对粉末冶金原理、聚合物成形原理等内容作适当删减,对材料凝固原理降低理论深度,加强和补充材料变形、模具材料、熔池冶金、焊接材料等与本专业联系紧密的内容。同时又要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做到教学内容衔接合理,分工明确,避免重复。
二、改进教学方法、适应学习特点
1.讲课条理清晰、叙述准确、重点和难点突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因此老师讲课时要条理清晰,有层次感,重点、难点清楚突出,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所传授的知识。《材料成形原理》这门课前面液态成形部分和焊接部分的理论内容很多,上课时候的内容学生根本记不住,考试时候丢分很多。这个时候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的讲授会给学生带来明确的目标,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才有张有弛,有所侧重,才更加容易掌握好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听课效率,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动画视频和一些***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问题,最后老师深入到其原理,为学生解惑,这样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师讲授的内容。另外,在每节课的最后老师抽出5分钟时间归纳总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带领学生回顾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简短的回顾会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应该掌握哪些内容,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
2.多媒体和传统的板书教学相结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变成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它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对《材料成形原理》中的滑移和孪生等抽象的内容,运用多媒体动画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掌握知识。但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因此在讲授《材料成形原理》中塑性成形部分时老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辅以板书教学,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使学生掌握得更好。
3.课程联系实际。在学习《材料成形原理》这门课时,个别章节会有一些实验,因此,老师在讲授这些章节的内容时,留出一些时间把实验的原理跟学生讲解明白是很重要的,这样学生在做实验时会更容易掌握它、理解它,从而能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另外,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上学习是为了学习知识、长能力、精专业、***发展。因此,老师在上课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当地拓宽一下学生视野,联系一下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这样不仅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材料成形原理》这门课的兴趣,课堂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师生多沟通与交流。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这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老师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掌握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此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如塑性成形部分的重难点内容:应力应变分析、屈服准则、主应力法等,如果学生在课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牢固,这个时候学生就要利用课间或者课下的时间去跟老师沟通交流,及时跟老师反映情况,不能给自己留学习的死角,要积极主动地询问老师。只有多跟老师沟通交流,这样才能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及时地做出教学计划的调整,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在学习《材料成形原理》这门课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还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精品课程的相关课件,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上网查,也可以通过邮件询问老师。此外,适量的课外作业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展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上网寻找答案,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这样可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教师节内容资料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