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李清照词10篇

如梦令李清照词篇1

一、词韵:“情”“景”之辩

小学阶段,词之于儿童有何意义?这一课程内容,应给予学生带得走的是什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阶段目标第三学段“阅读”中强调:“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那么,《如梦令》首先要留在学生记忆深处的就是那份独特的词韵,即这一词牌特有的格式、节奏、声调、词的内容以及词人的情感。

辩前“初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清照的一首《如梦令》。词,很多都没有题目,只有词牌名,我们一般把第一句记作题目,这首词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师:数数它有几行?

生:六行。

师:再数数每一行有几个字?

生:6、6、5、6、4、6。

师:所有的“如梦令”,都是这样的结构。

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辩后“初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清照的一首《如梦令》。词,很多都没有题目,只有词牌名,我们一般把第一句记作题目,这首词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师:李清照还有另外一首《如梦令》,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两首《如梦令》字数是一样的。

师:数数,都有几行?

生:六行。

师:再数数,每行有几个字?

(师生一起数)

生:我还发现它们的句式是一样的。

师:嗯,你看第五行,“争渡争渡”,“知否知否”,这叫“叠韵”。古代的词都是根据曲调来填写的,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所有的“如梦令”都是这样的格式。

【“初读”辩】

《如梦令》不是学生学的第一首词,辩课前的教学片段,其指向的是“词有固定的格式”,而这是学习第一首词就应该形成的经验,因而新一轮的学习与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没有设置递进的台阶,让学生有攀升之感。辩课后的教学片段,以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为线索,创设了同一词人同一词牌对比读的情景,指向的是“‘如梦令’这一词牌独有的格式”,达成了新旧经验的融合,以及新经验的产生,这时的初读便成为一个关键的“生长点”。

辩前“重点品读”:

初夏的大明湖畔处处是风景,让我们跟随李清照一起去欣赏。

景一:

1.指名读第一句。

2.读着读着,你看到怎样的风景?

3.小结:同学们,简单的四个字,原来里面却藏着绚烂的色彩。(板书:色彩)来,读好“溪亭日暮”。

景二:

1.沉醉不知归路,就误入了藕花深处。(板书:深处)读第二句。

2.“藕花深处”是怎样一派风光呢?你看到了吗?

3.指名学生说一说。

4.谁来读好这句?

景三:

1.瞧,都让你们看呆了!哎哟,不好!天色已晚,赶快划着船回家,读第三句。

2.一起来读第三句。这是怎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由这句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请写下来。(配上***)

3.学生交流。

4.小结:此时,鸟声、桨声、水声、姑娘们的笑声,混和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重点品读”辩】

工作室成员对于“重点品读”环节的辩课,聚焦于“景大于情”,其焦点则是“误入藕花深处”一句的教学。

胡丹:虽然随着研讨的深入,“景”与“情”在一步步融合,但是还很不够。

陈春雯:“误入藕花深处”这句,可能误入的心情比景更重要。

孟晓东:这一个“藕花深处”不是杨万里的“藕花深处”,也不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而是李清照独有的“藕花深处”。

辩课,让我们在进一步磨课时打开了思路。直面“焦点”,我们沿着词人情感的轨迹走了一个又一个来回,终于豁然开朗,此句独特之处不在于“藕花深处”,而在于“误入”,因“误入”,才饱赏“藕花深处”的景致;因“误入”,不设防,不经预约,才收获了一份惊喜;因“误入”,这番景致、这份惊喜才如此刻骨铭心,才“常记”。

因此,“误入”又是一个关键的“生长点”,紧扣该词,重新揣摩词人的心情,从一个角度突破了“景大于情”的困境,词的韵味慢慢酿成。

辩后“重点品读”之一——

师:谁来读好这句?

生(读得较快):误入藕花深处。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样快?

生:因为天气已晚,急着要赶回家,所以要读得快一点。

生(将后四个字放慢):误入藕花深处。

师:你又为什么是这样慢慢地读呢?

生:词人没有想到藕花深处的景色这么美,忍不住想多看一会儿。

师追问:误入时,词人是怎样的心情?

生:着急,慌张。

师(继续追问):此刻呢?

生:被美丽的景色迷住了。

师:又醉了!那该怎么读这句呢?

生(前后有了变化):误入藕花深处。

独特的节奏韵律,流动的画面,此景此情,一种独有的清照词韵从单一的理解走向了丰富、生动和变化。

二、意韵:精神意象之辩

“景大于情”的主要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目标确定为“想象景的色彩、气息、姿态、声音,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浸入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试***避开常规路线,以“想象”为线索,着眼于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生长。但事实上,教学却有点“涩”,想象力的生长是有些架空的。

【“重点品读”再辩】

《如梦令》还有着独特的意韵,它浸润在词人艺术之手赋予其自身风度、气质和精神的词眼和意象中。

用这首《如梦令》进行公开教学的教师很多,扣住“醉”字立意是最常见的。但一个“醉”字真能表现出作品独有的意韵吗?在导师孟晓东的点拨下,我们聚焦在“常记”这个寻常词,又一关键的“生长点”。

辩后“重点品读”之二——

师:这次游玩,令李清照常记(板书),“常记”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常常记起。

生:常常回味。

师:说得好!你来读这个词。

生(读得短促平淡):常记。

师点拨:这样读“常记”,觉得是经常想起吗?

生:常——记。

师:时常想起了,记牢了。那么,她常常记起的是郊游中哪些画面呢?

……

师:读到这里,让我们沉下心来,再来品味品味,对李清照而言,这是一次怎样的郊游?

生:这是一次愉快的郊游。

生:这是一次难忘的郊游。

生:这是一次无忧无虑的郊游。

生:这是一次有意外惊喜的郊游。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

(学生自由表达)

师:李清照沉醉了,所以不知归路;不知归路,就误入了藕花深处,却意外地看到另一番美景;急着要回家,又看到了鸥鹭齐飞的壮观场面,可谓一波三折,惊喜不断。

师:作者常记的不仅是这些美丽的画面,还有郊游中那些意外的惊喜、那份愉悦的心情。

……

师:通过这首词,你们可以想到那时的李清照过着怎样的生活?

……

师:这次郊游,是她少女时代的一个生活片断,是她早期生活的一个缩影。后来李清照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请看——(出示李清照简介)。所以她常记的还有这份无忧无虑、这份自由洒脱。

随着教学的展开,词人常记的是什么?美丽的风景,郊游的一波三折而意外的惊喜,以及早期生活的无忧无虑,乃至那份少女时代自由洒脱的情怀,这一切才是作者想透过“常记”两个字所引发的款款深意啊!

如梦令李清照词篇2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少女时代游溪赏花的画面又浮现在李清照的脑海里,李清照决定重返故迹去看看。

次日,阳光明媚,李清照出门重温她少女时代的梦。一路走来,李清照惊诧无人来此“仙境”时,一股恶心的气味飘来,李清照虽厌恶这气味,但游溪兴志未减,李清照越走近小溪,那股恶心的气味就越强烈。但为了重温少女时代的梦,她还是勉强走来了。可是,昔日溪旁的亭子,已成了垃圾堆;塑料袋、易拉罐、食品包装袋……飘浮在水面上,“黑”荷叶成了小溪的一大“亮点”,恶心的气味不时从“黑”荷叶里散发出来。李清照无法把眼前的景象与昔日少女时代美丽的小溪风光联系起来,她惊呆了。等她回过神来,愤然写下了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今日重返旧路。

垃圾成堆,

臭源荷叶深处。

如梦令李清照词篇3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少女时代游溪赏花的画面又浮现在李清照的脑海里,李清照决定重返故迹去看看。

次日,阳光明媚,李清照出门重温她少女时代的梦。一路走来,李清照惊诧无人来此“仙境”时,一股恶心的气味飘来,李清照虽厌恶这气味,但游溪兴志未减,李清照越走近小溪,那股恶心的气味就越强烈。但为了重温少女时代的梦,她还是勉强走来了。可是,昔日溪旁的亭子,已成了垃圾堆;塑料袋、易拉罐、食品包装袋……飘浮在水面上,“黑”荷叶成了小溪的一大“亮点”,恶心的气味不时从“黑”荷叶里散发出来。李清照无法把眼前的景象与昔日少女时代美丽的小溪风光联系起来,她惊呆了。等她回过神来,愤然写下了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今日重返旧路。

垃圾成堆,

臭源荷叶深处。

呕吐,呕吐,

不见昔时景物。

如梦令李清照词篇4

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2、内容: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后。

(来源:文章屋网 )

如梦令李清照词篇5

关键词:李清照 淑女情节 亡国之音思想内涵艺术特点

一. 李清照词中的淑女情怀

(一)从李清照的文学追求看她的淑女情结

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化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加之自己勤奋好学、博闻强记,终于成为“婉约以易安为宗”的一代词人。李清照的词既加强和维护了婉约词派的特点,又有自己“婉而售”的艺术风格。她的词流露出文化女性矜才尚艺的人生意趣。如前期代表作《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展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客观上具有冲破封建牢笼、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意义,全词委婉含蓄、温和优美,透露出词人淡淡的哀愁。

(二)从李清照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看她的淑女情怀

李清照出生在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祖籍山东济南,父祖皆出于“蚤有盛名,识量英伟”的韩琦门下。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文潜、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的来往,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与廖正一等并称为“后四学土”。母亲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

前期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现出她那蓬蓬勃勃的春春气息。如写于十七八岁的《如梦令》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鸳。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李清照青年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闺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

二. 李清照词中的亡国之音

(一) 表现形式。

1. 表现在怀念故土思恋家乡上。李清照的词表达亡国之音,充满人文关怀,具有一定社会意义。这就比李煜的词,在思想上更为出色。她的词《永遇乐》,过今昔盛衰的对比,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词人常常将对时局命运的忧虑和关注隐含在家国之思、故土之恋、时局之忧和对亡人的悼念及个人凄苦情怀的抒写中,比较含蓄、婉转。不同于其诗、文。词人抒发个人愁苦情怀的作品比比皆是,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以及“独抱浓愁无好梦”(《蝶恋花》),但其词以南渡为界线使其词前后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与现实意义大不相同。

2. 表现在悼念亡夫,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上。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的突然病逝使李清照颠沛流离的生活雪上加霜,与丈夫的生死相别使她这一时期的创作大一部分以悼念亡夫为内容。如其悼亡词《浪淘沙》(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词情凄绝,似有多少血泪在其中,令人不忍卒读。感情真挚深厚,动人肺腑。特别是尾句"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将鸿雁传书的典故用出了新意,对亡夫的那种深切思念的情感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表现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个人凄苦情怀的抒写。词人常常将对时局命运的忧虑和关注隐含在家国之思、故土之恋、时局之忧和对亡人的悼念及个人凄苦情怀的抒写中,比较含蓄、婉转。不同于其诗、文。《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等诗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流露在字里行间,其豪气不让须眉。

词人抒发个人愁苦情怀的作品比比皆是,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以及“独抱浓愁无好梦”(《蝶恋花》),但其词以南渡为界线使其词前后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与现实意义大不相同。如果说南渡以前,词人在自然景物和个人感情的抒发上,是涂上了―层淡淡的哀愁色彩的话。那么南渡以后,她就用涂满浓重忧伤的笔调,去描绘周围的景物,抒发自己的家愁国恨。她后期的词突破狭隘的个人世界。这真正体现了博大的中国文化和向上民族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社会意义。

如梦令李清照词篇6

一、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每堂语文课上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这虽然看起来是个“软任务”,但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学生只有热爱了祖国的语文,才会产生掌握语文这一工具的动力。因此,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要通过语文课堂让学生越来越喜欢直至热爱祖国的语文。其次,应该思考课前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究竟采取哪些科学的措施才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该老师教学《如梦令》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首先,课堂“铺垫”就实现了上述目标。老师把学生以前学过的古诗词的课文插***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由画面来回忆并背诵学过的古诗词,还建议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背诵。新课还没开始,学生已经在感情诵读熟悉的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美。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提醒学生体会本词33个字所包含的十分丰富的内涵,直到最后引导学生跟着录音吟唱本词。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更从中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激发起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另外,老师和古诗词一样有韵味的课堂教学语言本身就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文的最好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接近尾声,学生摇头晃脑、意犹未尽地吟诵《如梦令》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 指导学生理解文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文本是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这样说,如果学生连文本都没有理解,那就根本谈不上去细细感悟体味文本所表达的意境。语文课程标准在各阶段目标中对于这一点都有明确的叙述。语文教师要熟悉各阶段关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基本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在所教学段的语文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理解文本进行科学引导。

该老师的课堂没有忘记这一点。他根据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及《如梦令》这首词的语言通俗易懂的特点,让学生课前自学理解每句词的意思,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要求。对于词句理解,该老师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只是在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了适当的点拨。比如,学生自学以后对“溪亭日暮”只理解为“太阳落山了”,老师就引导学生注意“溪亭”两字。在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方面,老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幅画面,轻松地帮助学生把握了整首词的基本内容。另外,该老师也注意课堂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思。例如,当学生把“兴尽晚回舟”中的“兴”读成第一声时,他就马上给予纠正,读准了“兴”的声调是第四声,学生也就理解了它是“兴致、兴趣”的意思。准确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就为感悟词的意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有这样的论述:“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段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带着学生学习课文时,不仅要理解文本的基本意思,更要带着学生披文入境,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审美情趣。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

在该老师的课堂上,这一点可谓是本课的一个亮点。他在引导学生找到本词所描绘的三幅画面之后,想方设法将学生引入到三幅画所展示的意境之中。例如,教学“一滩鸥鹭”那幅画面,首先,老师让学生由词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展开想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当学生由词句想像到众多鸥鹭被惊飞的热闹场面后,老师话锋一转:“除了鸥鹭被惊,谁也被惊了?”这一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此时词人自己看到满眼的鸥鹭也充满了“惊喜”。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理解“争渡”这一叠句的作用,使学生明白了这“一滩鸥鹭”的画面真正要表现的是词人在归途中急切、欢快的心情。该老师引导学生感悟《如梦今》这首词的意境的高妙之处还表现在,当学生想像了这三幅画面之后,他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这三幅画联系在一起,归结于一个“醉”字,由这个“醉”字使学生体会到词人不仅仅为“美酒”而醉,更为眼前的“美景”而醉,为自己与同行朋友之间的“美情”而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为《如梦令》作者的情感所“醉”,他们的审美情趣自然得到了提高。

四、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语文课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不过,语文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渗透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之中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然习得的。

在该老师的课上,语文学习方法的渗透也体现得相当到位。学法渗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整首词的教学思路相当清晰: 一读明义,二读想像画面,三读表达情感。学生以后学习古诗词就会按本堂课的三个步骤去做。其次,渗透了学习诗词想像画面的方法。第一,可以联系生活想像画面,比如想像“溪亭日暮”的画面,老师就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情景在脑海中形成相关画面。第二,可以联系以往的知识想像画面,比如想像“藕花深处”的画面,想像绽放的荷花,老师就引导学生吟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像花骨朵的样子,就引导学生吟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再次,渗透了怎样“把书读厚”的学习方法,学完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又出示了李清照写过的另一首《如梦令》; 学完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还向学生提供了系统学清照诗词的专题***。

如梦令李清照词篇7

误入藕花深处的原因是“沉醉不知归路”,也就是喝酒喝醉了。其出自于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如梦令》是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

(来源:文章屋网 )

如梦令李清照词篇8

1983年,邓丽君推出了她的全新古典专辑——《淡淡幽情》。

这张专辑最大的特色,正如它的名称一般,有说不尽的含蓄隽永的幽情雅韵。它的所有歌词,均是来自唐、宋、元等历代诗坛、词坛大家的词作。

邓丽君以她柔美的声线,婉转的风韵,将词作中的忧伤、愁思完美演绎,让人过耳不忘,听众更送名“梦幻专辑”。

《但愿人长久》里,她是那个将无限情怀寄托天地的诗人,皓月当空,她一人把盏,轻吟浅唱中,将人世悲欢一并道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公元1524年,一个名叫杨慎的人,被发配到云南充***。他戴着重重的枷锁,艰难行走。在途径湖北江陵时,忽看见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间,竟似有无限洒脱快意。感慨万分之际,他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后来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并在1994年播出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成为了主题曲。这首词经著名歌唱家杨洪基那浑厚的嗓音唱出,更让人觉出荡气回肠,万千感慨萦于心头。

3、《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大约写于李清照年少时,一次难忘的溪亭畅游。夕阳西下,彩霞漫天之际,一群带着醉意的小姑娘划着小船在碧绿的荷叶间穿梭喧闹。荷花的亭亭玉立、蓬勃艳丽,也许正是李清照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最好的写照。

那时的她,有着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梦。蔡琴的歌声低回委婉、醇厚缠绵。在她的演绎下,这首《如梦令 》少了许多少女的情怀,却多了几许沧桑。她演绎的不是少女的李清照,而是中年遍历世事沧桑后那个伟大的词人、那个柔弱的女子“千山过尽”的心事。

4、《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演唱者 沈谧仁、奇然 歌名《琵琶行》

歌词为《琵琶行》原文,整首歌结合了流行歌曲和戏曲唱腔的唱法,创新的同时也不忘保留歌曲的古典韵味。文章中描写琵琶女身世经历的诗句,被歌手用唱戏剧的方式娓娓道来。

5、《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如梦令李清照词篇9

一、李清照词中的情感内容前后期有着明显的不同

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被推崇为“无一首不工”(清・李调元)。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酿就了李清照一颗千回百转的词心。她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前后期有着明显的不同。随着她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其词作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南渡以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对离愁别绪的抒写,风格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南渡以后,词风有了改变,以抒发亡国之痛为基调,既写个人的悲苦,又表现时代的悲剧;既悲伤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忧伤民族灾难的深重。故而后期词作伤时感世,悼亡思乡,无论是思想的深度,还是艺术概括的强度,都比前期词作有很大的提高。

(一)前期词中的情感表达偏重于哀愁、感伤。

前期,李清照过着优裕的生活,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对离愁别绪的抒写。李清照的前期词,大部分反映的是她少女、时期的闺阁家园生活,表达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生的追求,洋溢着青春生命的活力。词人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渗透到一切客观事物,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从而更深层次地表达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给人以美感的细致经验。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昨夜雨疏风骤”)这两首热情歌颂自然的小令,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轻松的笔调真实地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后一首(“昨夜雨疏风骤”)尤为传神地表达出寂寞深闺中惜春怜花的无比惆怅的细腻感情。

李清照前期词中还有不少是抒写离愁别绪的。在李清照生命的前期,曾有二十六年美满的夫妇生活。赵明诚曾经两次异地为官,李清照未随同赴任,小别轻分促使李清照写了不少传诵千古的佳作,因而李清照前期词更多的是表达闺阁之情的相思闲愁,这种前期“愁”是以幸福美满为前提的,是充满着憧憬的“愁”,生动地体现出他们夫妻之间真挚、深厚、缠绵的伉俪之情。例如她的名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便以花、以水作比,吐露了思念离人的相思之苦,体现出词人对丈夫的真挚感情。即使是眼前的一点点欢乐使愁眉稍解,也不能颂臾忘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将愁思具体化,让人理解到了词人内心难以排解的别离苦闷,这是对内心情感和变化的灵动、巧妙、细腻的瞬间捕捉,可见她的一往情深和对爱情的真挚、执著。又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在亲人远离时寂寞愁苦的心境。“人比黄花瘦”这一创造性的形象比喻,将人与黄花相比,写出了一个愁损离肠的女子瘦弱不堪的形象,把词人在重阳佳节销魂荡魄的相思之苦非常贴切地表达出来。由此可见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多深啊。后来的陈廷烽《白雨斋词话》评此词:“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又如《凤凰台上忆吹箫》塑造了一个终日凝眸独对楼前流水等归舟的思好形象。词人不直说没有人了解自己的思念深情,而说:“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把无意识的流水拟人化,成了词人的知音,通过写流水的多情来反衬词人的多情与孤独。相思闲愁本是词史上的传统题材,李清照的独特就在于写来不同凡响,耐人寻味,与浮浅庸俗的相思之作不同,它不仅表现了词人超群的艺术才能,而且表达出她对爱情真挚执著的态度和情感。

李清照的这些词,以女性的身份来大胆地表达对爱情的追求,这比“男子作闺音”的词作要更为真切自然。李清照作为一个敏感的女词人,最为可贵的特点或许就是她敢爱敢恨,敢抒女性的深挚情怀,敢写内心世界,始终没有使自己丰富的情感衰退,始终保持着女性极为深挚强烈的情感感受。而且在宋代程朱理学流行的年代里,崭露锋芒,情感泉涌,在词中唱出了自己的内心,细腻地表现出词人性格的温柔、深挚、内在的一面。她在《一剪梅》中大胆地倾吐内心的苦闷、强烈的情感和扑不灭的欲望:“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强烈的爱情思念,委婉动人的情感呼欲望的火焰,一般说来都是密不告人的,尤其是对封建社会的女性而言。可是在李清照的词中却对时常含蓄地燃烧:“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齐。“(《蝶恋花・春怀》)这里的入、月、花、梦,都娟娟含情,道尽了女性思念爱人的九回情肠,颇有典雅、凝重的闺秀风度。然而王灼在他的《碧鸡漫志》里却对李清照前期词的这种缠绵、真实、复杂的相思闲愁作出了批评:“闻巷荒***之语,肆意落笔。”“夸张笔墨,无所羞畏。”不过这些批评倒也在一定程度上说出李清照前期词对封建礼教挑战的积极意义。

(二)后期词中的情感表达偏重于悲怆、沉郁。

如果说李清照前期词作偏重于从女性的角度来表达对人生、对个性、对爱情的强烈欲求,表现出敏感女性既具有的精神苦闷和爱情心理的话,那么她后期词作则偏重于爱国主义思想情绪的歌唱,以民族情绪和爱国情为主题,在前期词哀愁感伤的基调上更趋悲怆、沉郁,情感的忧郁也更加深刻化,乃至变前期的“终日凝眸”为后期的“欲语泪先流”,由前期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对狭窄小园的厌腻转到后期对“中州盛月”的故国之情和对国破家亡夫死的创巨痛恨。这种心理的转折是深刻的,因而在情感的表达上便具有很大的不同。

“靖康之乱”导致北宋王朝迅速崩溃,在这次战乱中,李清照亲身经历了颠沛流离的乱世生活,亲眼目睹了哀鸿遍野的惨痛现实。残酷的社会现实、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使词人的思想开始震荡。她这时已离开深闺,置身流亡路上,生活发生了急邃的变化。词人此时也不再只唱前期那种个性苦闷和相思闲愁的歌了,而是转到比这个思想要求更为动心、更为牵魂的爱国主义情绪上来。这在后期的作品《永遇乐》、《菩萨蛮》(风柔月薄春犹早)中表现突出。《永遇乐・元宵》一词十分悲怆、沉郁,读之令人鼻酸。这首词通过个人今昔的变化及今日临安(杭州)与昔日汴京(开封)的元宵盛况的对比,把深切的故国之思与强烈的个人身世之悲融合在一起,既表现出她个人的不幸,又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点。元宵佳节,人们都在诗酒庆贺,女词人此时心中却有着愈发难言的痛苦。友伴来相召,一一被词人委婉谢绝。词人此时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及时行乐,不是醉生梦死地寻求解脱,而是国破家亡、身世飘零,不能不思念“中州盛月”、金瓯无缺的旧时盛况。词中写的临安庆赏元宵的盛况,则是对在万方多难、大敌当前的形势下,“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词中“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等句,是对南宋统治者发出的警告,表现出她对偏安江南的不满,对***治风雨中的南方的忧心。李清照绝不是《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晴天忧下雨。这首词曾深深地感动了南宋末年的许多爱国词人,刘展翁读此词时就“为之涕下”,“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须溪词》)。可见李清照后期词国主义情感之深沉动人。

李清照后期还有许多怀念故国旧家的词作,这些词作虽然还是抒写个人生活的感觉,但和前期写的离愁别绪相比,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内容和情感的表达都有了明显的进展。在这些作品中,既有流离飘零之愁,又有国破家亡之痛;既有个身世之悲,又有惨遭兵荒马乱之苦,感叹沦荡,悼亡怀乡,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时代的真实,词作社会意义较强,词中的主人公形象也不再是昔日因离愁而“人比黄花瘦”的深闺,而是国破家亡、饱经忧患的暮年寡妇了,流露出较多的哀愁、怨叹及苦恨。这些都非她前期的闺阁闲愁所能比,故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李清照这时期的“愁”正是她作为社会的一个清醒者的可贵标志。深刻的思想痛苦远比浅薄的欢乐更有人生价值,更有思想意义。李清照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缺乏英雄气质,最无所作为,奴性十足的悲剧性时代,南宋统治集团在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的醉生梦死之中花天酒地,而李清照则痛心国破家亡,始终为此而愁思郁郁,不肯去追欢取乐。她是那个一摊烂醉的社会中忧郁、思考的灵魂。这个灵魂始终在敏锐地感受,深沉地思索,暗暗地流着她的哀国之泪。生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别说是一个国破家亡、孤身飘零的落难敏感女性,就连辛弃疾这样的硬汉子,都难免荡下悲怆之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李清照本是一个有才华与身份的贵族女子,只要愿意,她完全有可能踏入达官贵人的圈子,谑浪于桂堂上,醉生梦死。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持着严肃的人生态度,在那个灯红酒绿的生活氛围里独自一人忧郁着,寻觅着……她心灵固然有些空虚,但这是探索者找不到人生道路的一种迷惘,完全不同于纸醉金迷者的灵魂空白。在人生道路和内心历程上,李清照冷冷清清地寻觅着自己严肃、独特却显得孤独的道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杰作――《声声慢》。在这里,词人以精练的语言概括而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自己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在短短九十七个字中,她运用了惊人的描腕,展示了自己寻觅时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虽然是“竟日愁情,满纸呜咽”,调子凄苦,但无一处不是她饱经忧患后的低沉的倾诉,无一处不是她历尽折磨后的急促的忧叹,是的,一切都消逝了:那烹茶猜书、笑声洋溢的日子,繁花压枝,把玩古人真迹的春晚……但是,中原故土的沦丧,丈夫的病逝,流落江湖的凄凉暮年……这些郁积在心头的创痕和阴影,却是难以排除的。在凄风苦雨的秋月黄昏,她若有所寻,如有所觅。……乍暖还寒的时节,晚来的寒风,雁儿南来,黄花憔悴,处处都在触动着词人的满怀愁绪。她深知,她必须突破重重困难,独自在漫长崎岖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进。但接着来的梧桐更兼细雨,像是洒不完的遥伤心泪,又引起她无限的愁。郁积在心头的坎坷沦荡的忧思,正随着点点滴滴的雨声翻腾着。“愁”,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一个核心,是支配着她的思想生活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不仅集中鲜明地点出了题旨,又显得很突兀。戛然而止,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全词在情感的表达上有感人至深而又含蓄隽和的艺术效果,生动地体现出李清照词在艺术上“善于言情”的显著特色。可以说,李清照的词没有一首言情,没有一首不言细腻动人之情。无论是写景,咏物,抒写离愁别绪还是悼亡怀乡之作。皆在“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发出真挚、深厚、婉曲之情,读起使人感到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就具体作品中的表现而言,无论是“绿肥红瘦”之类的“词眼”,或者是“人比黄花瘦”之类的比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类的描写,“欲说还休”之类的内心活动的揭示,以至于“我抱路长嗟日暮”的用典,等等,无不渗透着动人之情。李清照之所以如此善于言情,和她的修养,对生活的深刻感受,以及女性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和敢写、敢爱、敢恨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此外,词人为了表达她深切的情感,还常常调用一切独特的艺术手段,从侧面着笔,运用烘托对此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写于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词人流落浙江金华时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个“载”字,写活了沉甸甸的哀愁,更用虚拟的手法将抽象的愁情化为有实体有重量的形象,真可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媲美。

李清照不但是一位言情能手,而且是一位语言大师,其词往往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李清照特别善于用许多“寻常语”既用自然而和谐地表达思想,抒感,读起来既朴素自然,又富于声调美。《醉花阴》、《声声慢》、《武陵春》诸篇,有哪一首不易读,哪一首不好懂,哪一首表达的意思不新鲜?《声声慢》口语,又有叠字、唇齿音、舌音等出奇的创意,更是词家的空前了。

总的来说,李清照后期词作与南渡前的词相比,内容和情感表达上都有着显著不同。纵观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我不禁想到李调元《雨村词话》中的一句话:“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把这句话拿来形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家、宋词的大家李清照,一点也不为过。

二、李清照词中生动、婉媚秀逸的女性形象

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词中表露出的女性感情,既热烈又恬静,既微妙又直率,描写的女性形象更是生动、婉媚秀逸。

(一)前期词中描写活泼天真的少女形象和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感情真挚缠绵、多情的形象。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游玩晚归的少女形象活泼可爱、清新动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惜春怜花的妙龄女子形象楚楚动人;《庆清朝慢》中“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雨晚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塑造了一位清淡高洁,没有经历世俗风尘的天真聪慧少女形象。《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是一首秋游之作,也是较早的一首反弹,这首词既无高情别绪,又不伤时叹世,纯真无邪的京师官宦小姐还没有品尝到人生的艰辛。虽说莲老荷枯,再似往日的风姿绰约,然而蓝天碧水,一望无垠,潋滟湖水,点翠秋岚,清廓的山秀水,让李清照的心胸开阔得如同浩瀚的万里晴空,一位少女不知愁滋味弹出了一首轻松爽朗的心曲。《点绛唇》则是一首反映待字少女心态的传神之作。“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体现一位少女的害羞,无处可逃的憨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位调皮可爱,毫无大家闺秀之感的美丽少女那种好奇、大胆的神态表露无遗。

《小鱼山》中独守闺房的虽然心中充满怒气,但“旧来也,著意过今春”体现了对丈夫的谅解,也体现了对爱情渴望而又真挚的内心情感。《满庭芳》更借典故,以“何逊”所写诗篇的人物“陈皇后、卓文”自喻,来体现与古人同病相怜,无法言表的难言之隐,以残梅自喻“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夫妻深情。《醉花阴》的离恨别愁,更让读者看到一位重阳独守空闺,深感寂寞的女子,在佳节之时,不能与亲人团聚,只能在梦中寄情相托,半夜中睡梦惊醒,深秋寒夜更突出女子寂寞凄凉的心情。结拍以花拟人,含思婉转,倾诉了自己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一剪梅》是体现主人公真情流露的佳作,是初遇的闺人内心的忧虑之感,让我们感受到一位真情女子对纯洁、正常的爱情生活的渴望,以及内心相思之情,无法排除的痛苦无奈愁闷。这些恋情词表达的是一种极为细腻的儿女柔情,那就是爱情至上。

(二)后期词中描写了在乱世中饱受颠簸流浪之苦,又不失个人情怀抱负的才女形象。

李清照后期词中既有凄婉悲伤的哀调,又有风流倜傥的大夫之气,表现出在乱世中饱受颠簸流浪之苦,又不失个人情怀抱负的才女形象。

面对南宋王朝的偏安一隅,李清照挥笔怒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巾帼不让须眉之气浩然生起,此时若词人是男子,必是执鞭上马、纵横沙场,绝不做贪生怕死、误国殃民之奸佞,而在亡夫、被骗的双重打击下,流传千古的名篇《武陵春》中一位遭受***争株连、兵燹战乱、丧偶流寓、“颁金”之诬、再嫁离异、诉讼系狱等人生忧患的悲苦女子站在读者面前。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让人不堪人生重负,不禁泪流满面。《声声慢》叙述作者晚年时期一天从早到晚的所见所闻、亲身感受,让我们看到词人伫立在萧瑟的秋风之中,面对憔悴的黄花,飘零的梧桐,在“滴滴答答”的雨声中孤守的衰败凄清情景,满纸呜咽,字字含泪,如泣如诉地倾吐了泪人内心深处难以言状的愁苦悲伤之情,从而形象地反映出词人遭到时代风雨无情摧残的凄惨处境。

婉约词派创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婉约风格最大的特色就是抒发女性的个人情感,以别致精巧的言语谱写多愁善感的内心和细腻微妙的感情世界。但三大家对此有不同的方式,柳永善用直率明白的语言来表达对追求和理解,秦观善用情景相融、含蓄蕴藉的言语来表露内心世界,而李清照则善用女性身份直接抒写爱情生活。虽较为直接,但不同于柳永的直浅从俗、坦陈胸臆,表现得极为真挚缠绵。含蓄歌咏爱情的闺情诗与秦观的袅袅婷婷、幽约曼妙也有不同,表现了女性特有的既热烈又恬静,既微妙又真率的性格。更重要的是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表现了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这非男作家可以流淌的心迹,形成了李清照独特的抒情方式。李清照塑造的女性形象,是以我笔画我形,更深刻、逼真地活现女性形象,这一点男性词人无法比及。

参考文献:

[1]刘伟明主编.李清照词选.***青少年出版社,2000.6,第一版.

如梦令李清照词篇10

一、忧青春易逝朱颜改

李清照多愁善感、心思缜密,极富词女之天性禀赋。她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生性善饮,为人孤高耿介,率真旷达,其评赏文章强调“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北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三),酒品、人品、文品皆有超迈之气,对李清照的影响是深远的。李清照少女时期的生活较少受到礼法干涉,家庭教育比较宽松,因而养成了“倜傥有丈夫气”的爽朗、率真性格。但这样的性格里头仍有其少女所特有的莫名伤感与愁闷,主要表现为对青春易逝朱颜改的隐忧。这或许是女人的天性,尤其是身处闺阁中的贵族少女,由于其生活环境的封闭,她们没有***的人身地位,不可能涉足男权社会广泛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便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让情感朝深沉处、细腻处发展,产生孤寂、自闭的女性情怀。易安词的深细、敏感,在这一时期是比较典型的。自然界的花花草草、风风雨雨,春去秋来的时令变化都会激起其心底波澜。这样,词中的酒在词人情感的作用下就变成了物华凋零、韶光易逝的“伤春酒”或“悲秋酒”。《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便是此中佳酿。其词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一首少女伤春的小令。易安对《如梦令》这一词调的选用有所偏好,钟情于它音节温煦和婉、适于表现缠绵情思的特点。词人由“昨夜”入笔,写闺房之内,但闻风雨疏狂急骤,便担心起海棠的命运来,如此娇嫩、高贵之花,如何禁得起风雨的摧折呢?由此,她惴惴不安,不禁想到自己的青春华年。这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惜花伤春之情,并且是中国古典特色的。这两句在表现手法上,实中有虚,隐含比兴,词人以自然界之风雨比喻社会人生之风雨。因“花事”之忧引发青春之愁,也非常切合女词人的心理。那么,易安居士将何以解忧呢?当然是借酒消愁了。其痛饮之“丈夫气”,恣意而起,不可遏止。不知不觉间,酒已喝高――或许喝得并不多,只缘忽忽不乐人易醉――以致“浓睡不消残酒”。及至天已大亮,词人因残酒不消,仍慵懒不起,遂问其侍女(卷帘人),室外海棠何如?这里的侍女,应该是词人故意设置的艺术形象,欲以其懵懂无知来反衬自己的隐忧之深。你看,侍女果真一脸茫然地答道:海棠依然光鲜如旧。侍女的身份地位、生活处境以及文化修养与词人相比,颇为悬殊。词人深知侍女又怎能走进自己的情感世界呢,因而只能在心里嘀咕:“你懂个啥?懂个啥?海棠应是叶茂花稀――我们女孩子的青春正逐渐老去,说不定转瞬间就人老珠黄了!”词中的“瘦”字,锤炼颇佳,道出了封建社会贵族少女普遍具有的隐忧孤寂情怀。易安从“肥”“瘦”二字里看到了生命的悄然流逝,可谓心细如发,妙至毫颠,她把自己对时间的敏锐感受融注到酒中,并定位在自身容颜姿色的隐忧层面,通过与“卷帘人”的对话方式,艺术地传达出来,这与当时许多男性作家对时间的关注是迥乎不同的。性别的视角差异,决定了其情怀、情趣的差异。赵明诚废寝忘食历经三日夜填得的五十阕词却比不上易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三句,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忧夫婿冶游欢情薄

许多人都认为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尤其是其夫妻二人搜集、研究金石书画等文物的共同志趣,闲暇时相从赋诗、“猜书斗茶”的趣事,皆已成为流传久远的美谈,“夫妇擅朋友之胜”(《古今女史》),令人羡慕。但这并不能说明其家庭婚姻始终是风平浪静的,也不能说明李清照的情感世界里就没有对夫君移情别恋、喜新厌旧等方面的忧虑。虽说李清照不可能介入到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去,但是,社会生活的风云变幻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她的情感世界。北宋末年的新旧***争就给李清照的个人生活带来了莫名的苦恼、烦闷与无奈。其父李格非系“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被编入“元v奸***”,其翁舅赵挺之则属新***人物,曾权倾一时,炙手可热。新旧***争势力的此消彼长,令李清照非常尴尬。待“元v奸***”及其亲属子弟彻底失势之后,新***内部又有了新的矛盾,那就是蔡京与赵挺之的较量。这些都左右着李清照的命运,表现为或回原籍归宁,或至汴京斡旋,或“屏居乡里十年”。此间,她与夫婿赵明诚既有比较稳定、闲适的相处,也有令人揪心的别离,并且还掺杂了许多***治的因素,世态炎凉、人情浇薄,个中滋味难以言说;再加上当时一夫多妻的社会风尚,贵族男子的纳妾或冶游,当是司空见惯。尽管我们找不到赵明诚在这方面确切的史料证据,但易安的许多词作的确表现出了被冷淡、被疏远以致“忧夫婿冶游欢情薄”的心理意绪。这些意绪通过“酒”意象的发酵,形成了隐然于心、羞于启齿的痛楚。其爱情的危机意识以及对自身未来命运的忧虑,在词作中时有流露。如大约写于屏居青州期间的《念奴娇・春情》就艺术地表现了词人在爱情上的疑惧心理和难以言传的“万千心事”。其词曰: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这又是一杯浓浓的“伤春酒”。按理说,易安与赵明诚屏居青州是其家庭生活相对安稳、平静的时期,仿佛不可能产生如此阴晴不定的情绪。但是作为官宦子弟的赵明诚不可能终日陪伴闺阁中人,他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并且还要主动适应当时的社会风习。因此,在屏居青州时期,夫妻别离也是常有之事。这样,李清照便只能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其多愁善感一旦遇到酒的刺激,就会发抒为歌,让寂寞孤独及种种疑虑、隐忧噬咬自己的心灵。这首词的上片便由封闭、寒冷的环境写起,“庭院”“重门”,一上来就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又是斜风细雨,处处皆是萧条意。从“宠柳娇花”二句才得知写的却是春寒料峭时,词人将何以抗击春寒,抵御这“种种恼人天气”?首先用了一个“闭”字,想把这一切都摒除在门外,但同时又关闭了自己的心灵之窗。自然界的寒意仿佛击退,不料情感层面的寒意却时时偷袭。词人只得以作“险韵诗”、喝烈性的“扶头酒”为武器,结果呢,却又有说不尽的“闲滋味”占领了整个心灵空间,乃至重重封闭的闺阁中弥漫的都是挥之不去的闲愁!谁道寒意已驱除,却迎来闲愁种种!这样便逼出“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二句,原来词人乃是心事重重,意欲向丈夫表达,却又错过了时机,或许是不便明说,只好留给自己,和着扶头猛酒一并吞咽下去,独自痛饮!这次的伤春酒与词人少女时期的迥然有别,这里却多了些为人妇的敏感、猜疑和忧虑。如果此词仅仅是抒写对夫君的一般意义上的思念,那“万千心事难寄”直可改为“万千相思难寄”,也似乎没必要采用如此吞吐往复、含蓄内敛的表达技巧。凡难言之隐,多有欲说还休的抒情范式,该词便是一例。其下片尤为典型。过片三句承上片“万千心事”写来,帘幕低垂,阑干慵倚,皆因词人忧心忡忡、意绪孤寒。“被冷香消”二句又写出其惊魂不定、坐卧不宁的苦况,这进一步表明绝非普通的相思之情,此中应有被疏离冷淡的苦衷。但词人只以“新梦觉”三字吐出一点消息,便即刻吞了回去,梦中情事如何,竟不得而知。虽懒得倚阑眺远,但终又门窗开启,卷帘而望,“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春日胜景却撞开了词人欲与夫婿同游共赏的心扉,但这也正是其心病所在――“人何在,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闺思》),那武陵人远,怕正是章台冶游而流连忘返呢!目之所遇引出的竟是伤怀情绪,因而词人的真正意***乍一闪现,便旋即消失,终以“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的怀疑口吻出之。明明已红日高升,晨烟消散,一片晴好,却偏问天气晴了没有,看似矛盾的问话当中有对夫婿能回归以往琴瑟和好、感月吟风之生活轨道的期盼,更有丧失自信、心有余悸的痛苦。

在“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居室环境中,酒成了词人所能拥有的唯一的真实,其他一切皆倏忽万变、难以置信。因而,对于夫君,词人只能在期盼中怀疑,在怀疑中期盼。表现了类似复杂心境又以“酒”为媒介的词作还有《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等,这些作品中的词人形象要么是春心孤寂,“酒意诗情谁与共”“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要么是“惜别伤离寸心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长期的独居幽室,使夫妻情感出现了可怕的距离,“人道山长山又断”正是这种情感距离的形象表达,词人仿佛已置身于孤苦无助的荒山野岭,前程未卜,备感茫然。

三、忧家国遽变嫠妇苦

公元1126~1127年间的“靖康之难”打破了李清照宁静的生活局面。她南渡之后的词作多有家国之思,社会的动荡不安与自身情感遭际的交融,形成了词人更复杂的隐忧心理。建炎三年(1129)八月十八日,赵明诚病逝于建康(今南京),此后,李清照的词作意境变得更加凄苦、深沉,有嫠妇夜哭之悲。俯仰之间,国破家亡夫死,此等遽变使得易安词中的“酒”成了抒写追思故国、悼念亡夫之情的重要意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如梦令李清照词10篇

学习

国外签名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国外签名10篇,内容包括签名美篇,国外推荐信要怎么签名。票据签章是票据行为的表现之一,决定着票据行为的主体。根据我国《票据法》第7条规定:“票据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签名加盖章。”签章,顾名思义,即签名、盖章之简称。

学习

学会坚强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学会坚强10篇,内容包括学会坚强的好处,学会坚强歌曲。逐渐的,你就会发现,有长进了,会面对事情,人总是要在锻炼中长大,要在锻炼中学会坚强。我们要学会坚强。20080413

学习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10篇,内容包括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10个字,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及故事概括。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拉斯韦尔于1948年发表的《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因为提出了著名的五W模式而被视为传播学的***宣言。拉斯

学习

档案半年工作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半年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档案工作小结,实用的档案管理工作总结3篇。市档案局针对当前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完善和提升档案基础工作为目标,决定在全市档案系统内开展“档案业务提升年”活动,通过下发《实施方案》文件、

学习

史记高祖本纪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史记高祖本纪10篇,内容包括史记高祖本纪摘录及随评,史记-高祖本纪。在当代随着我国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史记》和《汉书》的研究视角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两书中的相同人物刻画的角度,司马迁和班固的经历

学习

关于四季的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四季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四季作文范文,四季的作文精选。Therearefourseasonsinayear.Theyarespring,summer,autumnandwinter.Everyseasonhasthreemonthsandeachmonthhasaboutth

学习

罗丹的名言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罗丹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罗丹的十句名言,罗丹的格言一共有多少。3、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4、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5、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时间的工夫。6、假

学习

银行档案管理工作计划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档案管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银行档案管理员工作总结报告,银行档案管理操作规程。二是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在不断建立完善档案设施和管理制度的同时,集中精力抓好业务基础建设,通过强调、检查和督导落实,使全行每个

学习

股权转让申请书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股权转让申请书,内容包括实用的股权转让协议书汇总8篇,股权转让意向书精简版怎么写。身份证号: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身份证号: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鉴于:1、甲方在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合法拥有________%股权,现甲

学习

小学生国庆诗歌朗诵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国庆诗歌朗诵10篇,内容包括国庆经典诗歌朗诵小学,适合一年级国庆诗歌朗诵。学者、教授、国学院常务院长:xxx学者、教授、国学院副院长:张xx学者、教授、国学院办公室主任:孙xx国学院副院长、秘书长:杨xx学者、教授、国学

学习

关于人生的名言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人生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人生座右铭励志名言,知识金钱人生的名言。3、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4、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赫胥黎5、志当

学习

身的笔画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身的笔画10篇,内容包括身笔画顺序怎么写,身字的笔画顺序。***1秋韵二、仿古做旧仿古做旧本来是书画市场制作古画赝品的通用手法,但是当代的一部分画家却能化腐朽为神奇,其中以江宏伟,方***和为代表,画家在画上运用洗、磨、堆等

学习

人生感悟短语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感悟短语,内容包括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心得短句。3、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所受的诱惑不够,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4、我们每个人都像小丑,玩着五个球,五个球是你的工作、健康、家庭、朋友

学习

感恩贺卡简单又漂亮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贺卡简单又漂亮10篇,内容包括画感恩贺卡简单又漂亮,感恩贺卡简单漂亮的。3.彩色***纸6张(做玫瑰花,9*9cm)4.白色卡纸一张(做贺卡)5.儿童安全剪刀一把6.双面胶一卷教师节玫瑰花贺卡制作步骤1.取一张彩色***纸,用铅笔画出螺

学习

李清照的词集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李清照的词集10篇,内容包括李清照词集大全,李清照的词集及其赏析。《折杨柳》年代:唐作者:杨炯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查看全部换一首以上为随机展示许

学习

李清照声声慢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李清照声声慢10篇,内容包括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李清照声声慢经典句子。李清照是因为这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尤其是开篇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的专有品牌而彪炳于文学史,李清照也因此而被当

学习

我眼中的李清照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我眼中的李清照10篇,内容包括我眼中的李清照小练笔,李清照的一生及感悟。《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学习

李清照的词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李清照的词10篇,内容包括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译文,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及翻译。中***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李清照词的自然意象非常丰富,花草树木,飞鸟雁鹤,月云雨雪,皆是其言情抒怀的媒介。一提李清照的词作,人们不自觉

学习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10篇,内容包括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古诗讲解,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感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词。2.通过品词析句、想像画面,感受词的凝练美和意境美。3.想像词中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

学习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0篇,内容包括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分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TheConveyanceofArtisticConceptionoftheEnglishVersionofTune:"LikeADream"XUQin(SchoolofForeignLanguages,ChaohuC

学习

李清照与八咏楼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李清照与八咏楼,内容包括李清照八咏楼完整版,八咏楼李清照。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金华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中一个愁字,抒发出压在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