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梅花的古诗10篇

描写梅花的古诗篇1

关键词:咏梅诗,萧德藻,以丑为美,咏梅

中***分类号:l.1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一、萧德藻的生平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萧德藻的诗歌曾经名动一时,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萧德藻曾向曾几学诗。杨万里《淳熙荐士录》列他为第13人,说他“文学甚古,气节甚高,其志常欲有为,其进未尝苟合。老而不遇,士者屈之”。杨万里将他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举,称为“四诗翁”、“四诗将”。

萧德藻著有《千岩择稿》七卷,在萧德藻死后由其好友杨万里为其作序并刊行,可惜在元代时,在永州被毁,所以后人无法看到他的诗集了,这不免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遗憾。《全宋诗》也只辑录了他的十二首诗歌和若干残句。由于萧德藻的存诗不多,宋诗的研究者对他也没有给予很多的重视。各种文学史、诗歌史均未对其人其诗予以评价。所以直接导致当时名噪一时的大诗人至今的销声匿迹,人们对他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真的成了他所期盼的“隐士”。

二、宋代的咏梅诗

梅花是中国古老的花卉之一。今天提起梅花我们总是能想到它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又同兰、竹、菊被誉为“园林四君子”。但是任何事物想要被认识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梅花虽然在今天被大众所熟悉喜爱,但是最初它也是不被关注的。咏梅诗最早发源于《诗经》。但是直到宋代才发展到顶峰,宋咏梅诗的诗人没有清代的人多但是由于宋代文人对咏梅的偏爱,所以宋代的咏梅诗数量反而多于清代。宋代的咏梅诗数量比前代的咏梅诗数量加起来都多。足见宋人对咏梅的偏爱程度。宋代的咏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宋人用梅来表达思乡之情,用梅来表达对隐士情怀的向往,表达个人感情,通过咏梅来言志。不仅有个人情感的表达也赋予了梅深刻的内涵。可以说宋人的咏梅诗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还出现了记载梅的专著。在宋代几乎每个诗人都写咏梅诗,咏梅成为一种风气。

三、萧德藻的咏梅诗赏析

《全宋诗》中收录的萧诗这些诗每一首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有几首甚至堪称佳作。萧德藻的咏梅诗就是萧德藻七绝诗中最具有独创性的诗歌。

《古梅二首》(其一)

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古梅二首》(其二)

百千年藓著枯树,一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直愁斜日冻蜂知。

萧德藻的第一首咏梅诗是这样描写这枝古梅的,他首先把梅花比喻成湘妃这样的美女,可是这位美女却是立在冻僵了的蛟龙的脊背之上。萧德藻还把梅花比喻成像月亮一样的海中贝壳。可是这美丽的贝壳却是挂在珊瑚枝之上。这里的“冻蛟脊”和“珊瑚枝”都是对梅枝进行的比喻。通过这两个比喻我们能形象的感知到这枝古梅的丑陋、奇怪。可是接下来又写到这枝丑怪的古梅也有他惊人的妩媚,只是这惊人的妩媚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知晓的。只有晓寒能为之极致的妩媚所吸引,再无其它的欣赏者。很有几分孤高、凄凉的意味。也抒发了作者的知音难觅、缺少知己的感叹。作者好似有意的描写古梅的丑陋、奇怪,有几分“以丑为美”的意味。作者的比喻也比较新颖、奇特。我认为作者有以这枝丑陋且奇特的古梅自喻的意味。作者与古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的孤高、冷傲。同样感叹知音稀少,能理解自己的人不多。

第二首诗描写了一株被千年的苔藓附着着的枯树,它的古老的枝桠上只开出了一两朵花。这枝老树开放在绝壁之上,笛声很难传到这悬崖峭壁之上,可是这株老树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它只是担心在这寒冷冬日的黄昏被冻蜂知道它已悄然开放,要来打扰它生活的宁静。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这株古老的梅树所具备的孤高品格,以及厌烦尘世的纷扰的心情。我们也可以通过这首诗看出作者的归隐之志。

萧德藻所描写的梅都是丑陋的奇怪的,他们有古瘦,冷峭等特点,作者好似故意“以丑为美”,萧德藻所采用的比喻都比较新奇,用典多但是都很精确。将江西诗派的“点铁成金”的理论运用的惟妙惟肖。用字用词全是精心琢磨,精炼而准确。可谓是字斟句酌。萧德藻笔下的古梅个性鲜明,形象突出,精神鲜活,形神兼具。萧德藻的诗句看似简单易懂实则含义深远,韵味悠长。

我们还可以从他对“老梅”、“寒梅”、“瘦梅”的咏叹声中,看出萧德藻的气节情操,超凡脱俗、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位封建文人所具有的***的文人品格意识。封建文人有着高洁的人格意识,萧德藻也不例外。高洁的人格意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品行端方,有正义感;二是贞洁自持,出污泥而不染;三是超凡脱俗,不趋附权势,有***的人格。萧德藻的高洁品格从他的两首古梅中就可以体现出来。它的梅就像他的人一样。

四、萧德藻的咏梅诗与其他人的咏梅诗的比较

在文学史上写咏梅诗最出名的可谓是“梅妻鹤子”的林逋,林逋的《山园小梅》这首咏梅诗历来受人们推崇。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料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欲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钾,不需檀板共金尊。

林逋的诗前两句写的是花园中的花已经落尽,只剩下梅花在园中独自开放,占尽风情。颔联是历来为人们称道的神来之笔。描写的是梅花的影子倒映在清浅的水中,淡淡的香气在黄昏的小园中浮动。颈联描写的是蝶儿、霜禽为了梅花而疯狂,写出了梅花所具有的强大的、无法抵挡的魅力。最后两句写了梅花不为霜禽、蝶儿所动,只愿与诗人相钾而不愿与蝶儿、霜禽进行觥筹交错的应酬。林逋的《山园小梅》写出了梅花的清秀淡雅,不愿被世俗污染的一种高洁的品质。

虽然林逋的咏梅诗与萧德藻的咏梅诗都写到了梅花的高洁,不愿被世俗所扰,想要回避世俗的纷扰,想要归隐的品质。但是两个人的手法是明显不同的。萧德藻描写的梅花是丑陋的、奇怪的,没有什么魅力的。大有“以丑为美”的意思。萧德藻笔下的梅花是枯瘦、冷傲,生存环境也是艰苦的远离世俗的。而林逋笔下的梅花是美丽的,清幽的,典雅的。生存的环境也是很好的。而且也是很有魅力的。近代人陈衍评云:“梅花诗之工致,此可叹为观止,非和靖所想到矣。”认为萧德藻的咏梅诗高于林逋的咏梅诗,但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清代的潘德舆却不喜欢这种风格,他认为:“宋人萧德藻梅诗,有‘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冷挂珊瑚枝’看似倔强,实与‘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一太熟,一太生,同是诗家左道。凡学诗者,入手即辟此二种,方有根基可望,勿认萧君二语胜于季迪也。”我认为萧德藻的瘦硬、丑陋,奇特,虽然不一定能胜过林逋的咏梅诗,但是却也绝不是“诗家左道”。只能说是萧德藻在有意另辟蹊径。不愿亦步亦趋,单纯模仿。他能创造出“丑怪惊人能妩媚”的古梅形象也是实属不易的。

综上所述,可以说萧德藻的咏梅诗是在宋代诗人大量写作咏梅诗,咏梅成为一种风气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所作的与一般咏梅诗不同的,采取的“以丑为美”的独特写法所创造出的风格独特的咏梅诗。

参考文献:

[1]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中华书局,2010年8月

描写梅花的古诗篇2

我特别喜欢古诗,也会背很多古诗。今天我又在网上找到了许多古诗,把古诗 分了分类,背了下来,并且还有许多感受。你就听听我的学习"成果"吧!

我先给你背首描写春天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从这首诗中体会到:只有鸭子下水,才能感觉到水暖和,春天来了。因而,我们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获得更多知识。

我再给你说一首描写花中强者梅花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发现这首诗的作者是位有心的人,他从看,想,闻,这 三方面来描写梅花的少,香以及洁白。可见作者王安石多细心呀!

我还学会了很多古诗,从古诗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比如:做是要多留心观察,多动脑。要想学会更多东西,必须亲自实践。等等。

我学得不错吧,有时间时,不妨你也学学。

描写梅花的古诗篇3

论文摘要:高启是元末明初的杰出诗人,其悲诊结局,其诗歌兼备众体,融汇百家,显现出古稚、雄健、逸古今罕有,他的诗歌富有时代气忽,风格鲜明,影响一代诗风,可谓明代诗歌的先驭者。清新俊逸的风格特色,为明诗发展开启先声。

在元末明初的诗坛上,高启以诗名世,“诸体井工,天才绝特,允为明三百年诗人之首,不止冠绝一时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尧藻集五卷》说他:“诗才富健,工于摹古,为一代巨孽。”赵翼《区瓦北诗话》则说:“青丘才气超迈,音节响亮,宗法唐人,而自运胸臆。一出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亦关有明一代文运,论者推为明初诗人第一,信不虚也。”他的诗歌富有时代气息,风格鲜明,影响一代诗风,可谓明代诗歌的先驱者。通过梳理及对其诗歌的精读深思,笔者认为:高启学无定师,采撷多家精华,形成了自己古雅、雄健、请新俊逸为主导的风格。

1古雅一一“声不违节,言必止义”诗歌主张的体现

“古雅”最早由王昌龄提出。作为一种审美境界,“古雅”要求文辞富有讽谏含义,意旨超远,语言雅正、古朴,以表达对***局的忧虑和对国君的谏劝。在表达上委婉含蓄、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在内容上应体现儒家的关怀世事的精神,这是与儒家的提倡“凤雅”传统密切相关的。高启的许多诗歌很好的体现了对“风雅”传统的继承。顾起纶在《国雅品》也称:“高侍郎始变元季之体,首倡明初之音,发端沉郁,人趣幽远,得风人激刺微旨,足以嗣响盛唐”。“得风人激刺微旨”即是对《诗经》的张扬和光大。

高启深受儒家思想熏染,时刻以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态关注世事民生,这种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构成了高启诗歌中“古雅”的内在意韵。其《过奉口战场》就以沉痛的笔触描写了乱世中苍生的苦难,通过对战场的描写,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罪恶。作者感伤时世,感叹自己无力挽救苍生,自责“愧无拯乱术,伫立空伤魂”。这些蕴涵忧民伤时的诗篇,尽得乐府诗歌的批判现实之意,是“古雅”风格代表之作。

再次,高启诗歌具有“古雅”的“诗情”,极少偎红倚翠之作。其情志不涉***逸,尽力恢复“诗言志”的传统,其诗歌情感、语言层面和意境也相应雅化。以其诗歌《短歌行》为例:

置酒高台,乐极哀来,人生处世,能几何哉。日东月西,百龄易终。可磋伸尼,不见周公。鼓丝扮石,以永今日。欢以别亏,忧因会释。燕鸿载鸣,兰无故荣。子如不乐,白发其盈,执子之手,以酌我酒,式咏短歌,爱祝长寿。

此诗气韵悲健,具有建安风骨。以日月推移、“燕鸿载鸣”、花开花谢等比兴手法抒发时移世易、光阴如箭的感,情思明净,自高台置酒饮乐写起,渐至酒酣而“乐极哀来”,思索人生世事,追思孔子,.周公,思接千载,情韵悠长;语言凝练,古拙质朴,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2雄健—高启狂放不羁个性的真情流露

雄健是高启诗歌的另一显著特点。赵璞函曰:“青丘七古,变化超妙贝宗太白,排募沈雄则法杜、韩,伉健如幽、并少年,俊迈如王、谢子弟,询属神品。”高启为诗多干发端即有一种开阔宏大的气势:或以宏阔的视野俯瞰山水形胜,产生尺寸千里的声势;或思接千古,以超迈的胸襟评古论今,营造瞬息千载的艺术美感。例如五言排律《月夜游太湖》:欲寻林屋隐,还过洞庭游。远水初涵夜,长天尽作秋。湖如青草阔,月似白莲浮。万壑风传笛,三更斗挂舟。叶应随鸟散,山欲趁波流。浩荡吾何适?鸥夷不可求!

诗作发端紧扣“太湖”二字,点明太湖毗邻道家知名圣地林屋洞。其下分别描绘远水、长天、万壑,视野开阔,宛若观大河山川、万里碧空于指掌之间,气势不凡。诗人月夜伫立洞庭山上,远眺太湖,一切皆如草芥般渺小,正如诗中所绘的“湖如青草阔,月似白莲浮’,诗人心灵虚静,世间事、眼前景皆不萦干怀。既有一望无垠的远景,又有对声响描绘;既有大笔的动态,又有细微的感触,并巧妙地照应着“月夜游太湖”的诗题,衬托着诗人潇洒的胸怀。

高启的雄健风格亦有部分源自对新朝兴盛、天下太平的欢欣鼓舞之情。明洪武二年,高启以荐修《元史》赴南京,感受新朝气象,内心充满喜悦和期待,以这种心境发言为诗,则有一股大气磅礴的气概充盈其间。如七律《晚登望都邑宫二首》其一:落日登高望帝歌,龙蟠山下见龙飞。云霄双阔开黄道,烟村三宫接翠微。沙苑马闲秋猎罢,天街车斗晚朝归。明朝欲献升平颂,还逐仙班人琐闹。

诗歌描绘帝散的磅礴气势,自“望”字着笔。首联用“龙飞”一词写帝散奇丽壮美,起势矫健。颁联从云霄写开,铺展烟村、三官与翠微群山交连的画卷,京都美景尽收眼底。颈联写城中升平景象,特写“晚朝归”,以见当***者的励精***治,天下万民安居乐业当可想而知,从而绘出新朝欣欣向荣的气象。尾联抒写情志,欲高歌于庙堂之上,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全诗摹山绘景,眼界开阔,气韵流转略无凝滞。

3清新俊逸—高启超尘脱俗本性的外化

清新俊逸也是高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王伟在《击鸣集序》用“隽逸而清丽’来概括高启诗歌特点,并进一步说到其“不假雕饰,倏然尘外,有君子之风”。

清新俊逸一词来源干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意为清美新颖,不落俗套。在高启作品中当以《梅花九首》最能体现此类风格特色。高启高洁,飘然而有仙人之风,故干咏物诗中最好咏梅。《梅花九首》多以白描手法,虽为咏物实则寄寓作者心声。以最爱的《梅花九首》其一为例: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描写梅花的古诗篇4

南 轩 松

〔唐〕李 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①。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注释:

①绵幂:即绵密,枝叶稠密而又交相覆盖。

赏析:这首诗作者塑造了松树郁郁苍苍、古朴高洁的形象,借物抒怀,表现自己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全诗先从正面歌咏松树孤高、茂盛、临风而立的高大形象,这些描写暗自透露出以孤松比喻人格美:高洁、耿介、潇洒。接着诗人从侧面烘托松树的高大苍翠,最后将树的“理想”――凌云霄,与人的理想合而为一,表现出勇往直前、自我超越的精神气概。诗歌用比兴抒情,显得浑然天成,又不失壮逸之气。

赠 从 弟①

〔汉〕刘 桢

亭亭山上松②,瑟瑟谷中风③。

风声一何盛④,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⑤,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⑥,松柏有本性。

注释:

①从弟:堂弟。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堂弟的。

②亭亭:高大耸立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惨凄:即凄惨,严酷凛冽的意思。

⑥罹:遭受。

赏析:作者以松为喻,有赞美和勉励的双重意思。经受严寒的松树依然挺立端正,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思想,勉励堂弟要学习松柏,坚守情操,在劲风中傲立不倒,其实这也是作者的自比,表示他要保持自己的操守,不对险恶环境屈服。

小 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①,而今渐觉出蓬蒿②。

时人不识凌云木③,直待凌云始道高④。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苗。

②蓬蒿:蓬草,蒿草。泛指杂草。

③凌云木:指长高长大了的松树。

④待:等到。

赏析: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它借小松树成长过程中的境遇,讽喻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对于小松的未能为时人所识,表示了深深的惋惜。杜荀鹤出身寒微,科考不顺,怀才不遇。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吗?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诗句通俗平易,却很耐人寻味,从平常事物中道出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竹――

于潜僧绿筠轩①

〔宋〕苏 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②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③!

注释:

①于潜:旧县名,在今浙江省,县南有寂照寺,寺中有绿筠轩。 筠(yún):竹子。

②此君:指竹子。相传晋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③扬州鹤:出自《殷芸小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意思是兼得升官、发财、成仙的一种奢望。“扬州鹤”由此代指人的奢望。本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苏轼认为这是一种奢望,不可能实现,因而拿来解嘲,意思是说又赏竹子又想吃肉,哪有这种美事?

赏析:这首诗以五言为主,但适当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抒写自如,形象生动,情趣横生。全诗议论精辟,发人深省,将“无肉”与“无竹”作比较,认为“无竹令人俗”“俗士不可医”。作者借竹颂扬于潜僧的高雅风节,批判物欲俗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操。

严郑公宅同咏竹①

〔唐〕杜 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③,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释:

①严郑公:即严武,曾受封郑国公,是杜甫的好友。

②箨(tuò):笋衣,竹笋的外衣。

③书帙:书册外包布套,泛指书籍。

赏析: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的同题之作,写出了新竹的娟秀可爱之态:竹的绿色浓郁,映照到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晃动的竹影带来的阴凉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娟娟净”“细细香”,最见新竹的清新风致。全诗清新雅致,观察细腻,值得品味。

〔唐〕郑 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

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①,

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

绕径莎微夏荫浓②。

无赖杏花多意绪③,

数枝穿翠好相容。

注释:

①萧骚:竹子被风吹拂所发出的声音。

②莎(suō):草名。

③无赖:无奈。

赏析:这首咏竹诗,作者不去着意刻画竹子本身的形象,而是别具匠心地将其置于清新秀丽的自然环境之中,以青山、绿水、苍松、杏花等色彩鲜明的形象来衬托竹的青翠挺拔,通过声音、环境与色彩对比的描绘,更加突出竹子的清新可爱。全诗文笔清新,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

梅――

赠岭上梅

〔宋〕苏 轼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赏析:诗人以品格高洁的梅花自喻,既不和“百花”一起开,也不和“行人”一起来,冷静沉着,孤高雅洁。不在梅子未成熟时就匆忙去尝青梅煮酒,而是等黄梅熟透。全诗比喻贴切,表现出作者孤高而又沉着从容的超脱胸襟。

梅花绝句

〔宋〕陆 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①,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释:

①坼(ch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赏析:赏梅是诗人陆游的酷爱,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咏梅诗词,往往借梅花的高风亮节写出诗人自己的真性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笑傲寒风的梅花的爱慕之情。前两句写梅花不畏严寒,纷繁似雪,遍开山中。后两句写梅花盛开,欣赏不尽。诗人设想希望自己化作千万个陆放翁,好尽情欣赏每一株梅花的美。从诗人别具一格的想象力可见作者的爱梅、惜梅之情,感情真切,自然动人。

梅 花

〔宋〕陈 亮

疏枝横玉瘦①,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②,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③,东君正主张④。

注释:

①疏枝:指梅花的枝条。

②变:指梅花由含苞到绽放。

③三弄:指乐曲名《梅花三弄》,其内容是歌咏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品格,因主调反复三次,故称“三弄”。

描写梅花的古诗篇5

一、比较题目,明确诗体

一说题目,可能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会显得肤浅,似乎没有切中要害。为此,我带着疑虑反复思考,结合学生的语文基础,在2014届的高考复习中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我按照诗歌题材划分标准,明确了诗歌的主要类别: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等,以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为主,让学生看题目,分类别,进而分析其可能抒写内容。学生发现像辽宁卷《竹轩诗兴》、江苏卷《醉眠》、浙江卷《歌舞》等都是写景诗,或实或虚地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情感诉求;像天津卷《送廓之秋试》、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蜀》则是送别诗,诗中主要表达送别的良好祝愿,进而借题抒发自己的心中块垒。而其余的,像课标全国Ⅰ卷《鹊桥仙》、湖南卷《钓船归》、江西卷《水调歌头》等都是词牌,虽没明示内容,但学生由“鹊桥、钓船、鹧鸪”这些有意之物象可以联想到可能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由题目的差异,感知诗歌体裁的变化。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个别诗题虽是写景倾向的,但实际上有咏物的特征,像课标全国II卷《次韵雪后书事(其一)》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主要通过环境描写和诗人的动作描写烘托环境,渲染感情,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把诗人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以表达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感情。而有关酬和诗像重庆卷《鹧鸪天酬孝峙》、四川卷《九日和韩魏公》,则主要通过诗人自己的形象、身世的叙写来表达精神形象和思想情怀。

通过比较,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定位,基本明确了答题的大体方向,使他们有了一种踏实感,有了操作的规范性。

二、比较意象,明确情感

不同的诗歌题材,采用的常用意象是大同的;而相同的意象又会因为诗歌表情达意倾向性的差异,在具体的诗句中又会呈现出不同的诗意联系序列。

同为写雪,在课标全国II卷《次韵雪后书事(其一)》中主要是渲染梅花生存环境的苦寒,突出梅花的凌寒傲雪,间接表现梅花高洁孤傲的精神品格,进而促使诗人联想到大宋金瓯残缺,统治者偏安一隅,中原未复,国势岌岌可危的时局,因而难免落寞惆怅,对国势充满深沉的担忧。但在浙江卷《歌舞》中则主要是突出劳动人民生活饥寒交迫,与统治阶级温暖***奢的糜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在2010全国课标卷《雨雪曲》中,也主要是以雪描写边地荒凉苦寒的环境,这两首就都没有第一首那么多的寄寓了。

如此比较之后,学生在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时,就能有效运用所掌握的思想感情术语,有针对性地分析意象意境,有层次性地落实诗人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三、比较作者,明确背景

为了有效地解读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就需对作者知人论世,这也是高中诗歌鉴赏教学的一个重难点。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流派风格、语言特点,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生活态度、题材取向等,则能增强诗歌学习的有效性。

2013年北京卷选考李白的《古风(其十)》,2012年安徽卷选考杨万里《最爱湖东晴后雪》,两位诗人时代不同,流派风格也有明显区别,就所选诗而言,《古风(其十)》以怀人言志为主,借鲁仲连的英名伟绩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从而表达了诗人自己热爱自由、渴望建功立业、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理想情怀,这充分体现了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李白的天马行空、浪漫奔放,诗风的豪放洒脱、清新飘逸,语言的流转自然,宛若天成。而《最爱湖东晴后雪》写景抒情为主,这也充分展现了杨万里诗歌独有的魅力。作为南宋“中兴四家”之一,杨万里的诗作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语言浅近明白,清新幽默,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两位诗人虽然都善于学习民歌,语言都有清新自然的特点,但诗风又着实有着显著区别,这不能不说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风流派使然。

描写梅花的古诗篇6

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和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其中两首是七言诗,一首是五言诗。安排这三首古诗,旨在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

《芙蓉楼送辛渐》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王昌龄在贬谪到江宁(南京)以后,辛渐对王昌龄当时受到贬谪的境况是非常关切的,对其遭遇也是十分理解和同情,所以特来拜访失意痛苦中的老朋友王昌龄,希望对好友的现状有所了解,也使好友有所慰藉。拜访之后王昌龄送别友人辛渐去往吴地时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本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这首诗是王昌龄的七言绝句的佳作,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口耳相传极为流行。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诗歌的内容看,这首是送别诗,但它和一般的送别诗不一样,这首诗和着力于抒发离别之情有着明显的不同。前两句虽写了离别之情,但全诗重在后半首,借离别这样的一个机会,抒发自己内心忧怨低沉的情感,并表明自己无暇的心迹。借送友之事了书胸臆,通读全诗其情极深,其味极永,其调极高。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凄凄的黑夜中,连江的寒雨,迷迷蒙蒙,萧萧瑟瑟,笼罩着整个吴地,与那茫茫的江水连成一片,细雨轻轻的敲打在身上,也悄然渗入到诗人的内心深处。夜,刚入吴,而天亮时我将送友人启程,积雨劳顿,与友人相聚的时光如此短暂,送友人走后,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故乡的亲人朋友询问我的相关境遇,只需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景之“寒”:远处,连绵起伏深暗色的山脉,在这绵绵细雨的夜晚,若隐若现,飘飘渺渺,此时的江宁还微微的寒凉,一汪长江水惆惆怅怅,宛如心中那绵延不绝的悲凉。这样的雨下的冷冷清清,没有生机,没有起色,一片黯然。天空下着飘飘渺渺的雨,与友人站在江边,两眼一望,江面茫茫的连成一片,阵阵江风扑面而来,寒意顿生,此情此景更显江宁景色之“寒”。

诗中社会环境之“寒”: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曾因受人馋枉诽谤而遭贬岭南,后虽北归,到今天南京任江宁县丞,但却因收到社会环境各种小人的诬告,被告不护细行,当时社会谤议沸腾,屡遭诋毁,诗人依然遭受着极大的社会环境的舆论压力。此乃当时的社会环境之“寒”,在这样令人“寒”的社会环境下,实属不利于王昌龄的仕途之道。

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被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县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做县尉,后来因“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杀害。他一生壮志未酬,更加突出了社会环境之“寒”。

诗人内心之“寒”:王昌龄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一心为民为朝廷,但却屡遭奸诈小人诋毁诬陷,其中的曲曲折折,凄凄惨惨凄凄,犹如眼前的一汪惆怅的长江之水滚滚涌来。好友的到访,更是勾起了他的一怀愁绪,他有着太多太多的心里话,太多太多的委屈想要向自己的知己辛渐倾诉。拂晓友人即将离开,心中的那种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涌上心头,诗人心中的“寒”意倍增。

离别之情布满眉眼,举目四望,满是悲凉。听着友人那温暖宽慰的话语,心中总算有了点滴的暖意。想着明天即将送挚友离开,心中充满愁绪与不舍,从此自己又将回归到一个人感受着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不免心中“寒”意油然而上。

寒雨飘飘渺渺,两眼一望,整个江面,雨和江茫茫的连成一片,像极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的渺茫与寒凉。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此时的心情就像夜晚期待黎明的到来一样。

第二句中的一个“孤”字,更增添了诗人内心孤单、寒凉的意味,渲染了诗人离别时内心的不舍。拂晓即将离别,“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既是写景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心情。友人离去了,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在异乡,倍感凄凉,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寒”。

借物言志,表无愧:诗歌的前两句即表明离别之苦,也为后两句的离别赠言表贞心作铺垫。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面对此时的景色、这样的社会悲凉环境,与朋友在芙蓉楼即将分别的时候,终于吟诵出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样的千古名句。

无需太多的解释,无需太多的言语,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清冰玉洁,纯真而高尚。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殷切关怀,诗人也没有太多的话语捎带,惟带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坚持操守。面对朝廷,面对黎民百姓,亦是“一片冰心在玉壶”。不仅表明诗人心地之晶莹无暇,又表明自己对仕途的心灰意冷,决意不再为宦情所牵连,已淡然无所牵挂。面对众人的诋毁与迫害,诗人并未极力辩护,也未低沉消极,只是通过玉壶冰这一形象的比喻表明自己光明磊落,胸襟豁达。自己正如玉壶之冰一样晶莹剔透,洁白清澈,绝不会为世俗之见而改变,也不会向无端的谗言而屈服,以自己的乐观无畏来劝慰洛阳的亲友,以此作为对那些诽谤之刃的强力一击。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诗歌虽为送别之作,但对送别时情景的描绘却极少,只是借送别之事及临别赠言,来表明自己的心迹。虽未刻意写别情,而情谊已现。因为只有真正交心的挚友才会向他吐露心中的想法,说出这样的离别赠言。

纵观全诗以叙事为主,语如惯珠,婉转自如。而前两句的“寒雨连江”“楚山孤”,以及末两句的离别时细节的描写,事中有景,景中有情。写景与叙事、抒情,融合为一体。即景即事,即景即情,含蓄蕴藉,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高妙。短短28个字当中却有深厚韵味,让千百年来的人们传唱不已。

《塞下曲》是一首边塞叙事诗,也是古时候边塞的一种***歌。诗人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是以五言、七言近体诗为主,多唱和与赠答之作。他在从***生活中所写的诗,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本首诗描述的是塞下地广人稀,在寂静月黑风高,寒气逼人的夜晚,本该万籁寂静,万物入眠,远远地望去,所有的帐篷都一个个陆陆续续将帐灯熄灭,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哨兵们在外巡逻,站岗放哨,大地慢慢的进入了沉睡的状态。但,今天的塞下之夜却很是反常,大雁本该是熟睡的,可却被惊吓得高高的飞起在天空,机警的战士们马上想到,一定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他们赶紧到处细致查看,原来是正在偷偷摸摸逃跑的单于,惊吓了大雁一反常态,飞起的大雁把他们“遁逃”的行踪暴露了。训练有素、机智的将士们发现敌***单于准备带兵趁着黑夜潜逃。将士们马上组队,集合,各个都以最快的速度穿起铠甲,带起铠帽,拿起武器,骁勇善战的战士们跃跃欲试,各个都准备要带着轻装骑兵去追击。在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鹅毛般的大雪洋洋洒洒从天而降,刹那间所有战士的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敌人的败局已定,仿佛瓮中之鳖,只需要少量轻骑追巢,即可手到擒来。这首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入出敌人在行动,将士们拿着弓刀骑着匹马准备追逐时,天空却下起了大雪。寥寥数字就写出了当时的实情,一逃一追把全部的战场气氛给渲染出来了。

“单于夜遁逃”,敌人在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必胜的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大雪满弓刀”,“大雪”的寒气和“弓刀”的寒光,写出了战场上的肃杀之气,也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的奋勇精神。

全诗最高深之处在于:最后边塞天气变幻莫测,将士们是追还是不追?天气如此寒冷,将士们是追还是不追?道路崎岖,月黑风高,大雪满弓刀,将士们是追还是不追?诗人写到此时却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王冕借墨梅自喻,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赏析墨梅之品性:梅花,“四君子”之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赞其形,赏其香。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娇艳,但梅花淡雅高贵,清秀脱俗。一般梅花颜色种类有粉的、白的、淡绿色的,而王冕笔下的墨梅是无需浓妆艳抹的,它不***名,不求耀眼于世。王冕笔下的这一树墨梅坚信自己的本真美,坚信自带悠远的清香足以。素洁、淡雅、美的有特色,美的不俗气,就是它的追求,就是它的向往。

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气质独特的梅花生长在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上都点染着淡淡的墨痕。“洗砚池”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王羲之的典故,诗人与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也因这梅花生长在王冕自己家园子里,则就有了“我家”的点点淡墨痕的特点。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墨梅的形态,一个“淡”字刻画出墨梅的朴素淡雅、清新脱俗的高贵品性,令人耳目一新。

赏析托物言志之手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是抒情言志。大意是:墨梅不要别人夸赞颜色好看,只愿留下一股清香弥漫在天地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王冕自我志向的表白,借墨梅自喻的手法。

王冕自幼家贫,出身寒微,白天给人家放牛,晚上再到一个寺庙的长明灯下读书作画,苦读成才,却不愿巴结权贵,只是作画为生。通过不断艰苦的学习,成为一代才子,得大名于天下。这两句诗是诗人借墨梅来表现了自己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

王冕觉得,自己就和这墨梅一样,不需要别人夸赞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他不需要别人来称赞他歌颂他的才情,只愿自己不断追求像梅花一样清高、脱俗、淡雅的品格,不***名不***利,就像梅花一样,静静的开放,静静地吐芬,不需要人们来夸赞自己鲜丽的颜色,只求将一身清气弥留天地之间,给世界增添一份清香、一份纯净,坚持自己所特有的风骨。

诗人以质朴、明朗的笔触,自然地将诗境推向一个新颖的理性高度,由实而虚,人格化地展示出梅花的品格美。诗人这一舍一取,抓住了梅花为世人倾慕的精神特征,写出了梅花淡泊的情怀和清高的风骨。

当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价值并不等于教学价值,其个性化解读,并非可以简单转换成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而是应受课程与教学论的限制。

描写梅花的古诗篇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描写梅花的古诗篇8

一、探求理趣

古诗中有不少精当凝练、充满哲理的佳句,益人心智,我们可以缘事或借物去探索寻求其中的哲理。

例如宋代卢梅坡《雪梅》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细加琢磨,不难发现:该诗句通过梅花与雪花在颜色与芳香上的比较,得出这样一个哲理――人或事物各有千秋。

再如曾巩的《城雨》:“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请问诗中末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试想一番暴风雨过后,色彩艳丽的桃花与李花皆被风吹雨打去,惟有朴素的小草历经了风雨的洗礼后反显得更加郁郁青青,这就告诉人们:朴素的东西往往比华丽的更具生命力。

二、体验情趣

古诗多数是抒情诗,有的借景抒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情景交融。不管哪一类,只要我们综观全局、通盘考虑,从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意象意境,辨别题材类型等三个角度入手,细加揣摩,就不难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搏。

1、知人论世,披文入情。

所谓知人论世即通过作家的为人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来揣摩诗人的情感心境;而披文入情,则是通过文字的阅读,了解作者的情怀,即作者的内心、用心。例如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字面上给出的信息是绿荷“有恨”从而“背西风”,前两句的落日烟柳之景为绿荷之“恨”作了很好的铺垫,绿荷在责怪西风的无情,吹弯了它们婀娜的身姿。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绿荷之恨实乃诗人之恨,联系杜牧的遭遇来看,应是一种芳时不再、善人迟暮之恨。杜牧是一个有***治抱负和主张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志事百无一酬。这时又受到排挤,出为外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笔下,就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了哀愁。

2、把握意象意境。

诗人要抒情往往会借助某种意象、创设某种意境藉以表达,那么该意象就附着了诗人的感彩,该意境也是诗人某种心境的写照。例如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该诗所描绘的意象是“雁”,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这种景象每每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再者,诗人通过故园的渺远、归思的悠长、漫漫的长夜、绵绵的秋雨和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创设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意境,寄寓了游子的思乡之愁。

3、辨别题材类型。

根据诗歌的题材范围和思想观点,古诗词划分为七大题材类型,即咏史怀古、送别悼亡、爱情怨女、思乡怀人、咏物抒怀、边塞征戍、山水田园等七大类。每一题材类型都抒发了某种特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只要对号入座,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也就会十不离八九。

试比较下列两首诗抒发的感情异同:

谢亭送别

许诨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从题材类型上看,许诗是送别诗,抒发的是离别之愁;王诗是山水田园诗,表现的是一种闲适恬静的心境。

三、赏析景趣

古人诗篇多半要写景状物,藉此来抒情言志。对于写景诗句的考查主要有再现描写的景象***、借景抒了什么情、写景的技巧特点等三方面。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单纯的写景技巧特点作一番论述。古人写景不是随随便便、零零散散地堆叠景物的,而是有选择、有章法地选景绘景,其技巧主要有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色彩调配、远近仰俯不同视角、调动五官感受景物的形、色、味、声等几方面。

例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关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首诗就是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方法来写景,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荡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瓣。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描写梅花的古诗篇9

一、匠心独运――古诗词对于写作谋篇布局的影响

运用诗词或引用诗词来写作,并不一定要求全文都要用到诗词,或者处处皆有诗意,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于文章的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开头,结尾,题引,过渡或者全文思路的点题,画龙点睛等等。

比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是友情的思念;“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恋情的思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亲情的思念;“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是乡情的思念!这种语段就适合用于议论性和抒情性散文中。在文中,可用作开头段引出话题。另外也有可用作结尾段总结全文强化主题的,如“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种人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一种人格。人格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美德。

上面的两个例子中,作者巧引诗文显诗意,以点联面,把读诗与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文章增添了不少美感。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诗的结构来训练写作,诗的结构大致有并列、层递、对比、回环等,都可以在写作实践中运用。有学生将李清照人生三个不同阶段的作品巧妙地贯穿在作文《那时花开》中,把李清照比作一朵花,不同时期是不同的花,从青梅到黄花再到,来抒发她人生不同阶段的情怀。整篇文章的结构就是通过三首诗的引用来把它分为三部分。下面是文中的几个选段:

少女的情怀总是诗一般的,“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刚刚整好面容的少女,嫣然一笑,明眸闪动,芊芊玉手捡起青梅,满怀陌上花开的美好憧憬,即便不是一笑倾国人,也是如花般清新可人,笑靥如花,花开不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双眉紧锁,衣带渐宽。两鬓微霜的易安摇头轻叹,人事纷繁。终日不散的愁像一团浓稠的云,结滞在她早已褪去了韶光的额角。

花再开时,已是暮秋。当年东篱把酒,比黄花还瘦的易安,如今却更为憔悴。雨敲落在梧桐上,就如同家事国事一样重重敲击在年迈的女词人心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夫君的早逝,南宋的偏安,实事的动荡,百转愁肠,萦绕在易安眉间,才下了眉头,却又上心头。

在那片黑暗之中,易安像极了一朵独放的,高昂地立在枝头,坚定地撑起不堪的生命,孤独地将最伟大的愁绪理成了千瓣的金黄,引得无数赏花人驻足。

这种化用古诗词结合作者生平经历来结构全文,进行文章的谋篇布局的方法,也是很不错的写作方法。

二、文采飞扬――古诗词对于写作中遣词造句的影响

如何使你的作文文采飞扬?将古诗词的名句融入文章中不失为一种写作的好方法。可是古诗词引用到文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和好处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例子。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引用这诗句的作用,就是引起对春风的描写,体现了春风柔和的特点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温暖、亲切相符,能让语言更形象生动。

让我们再来看学生在中考作文中所引用的古诗句:

这种时间里,父亲总会翻开一本书,用他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带我念诵那些古老的诗篇。是“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的画卷,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琴音,抑或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悠然。父亲深沉的声音里,这些文字甩开飘逸的水袖,踢开灵秀的裙摆,带我走进语文最动人的美好世界。

――2010南通市中考满分作文《我们一起走过》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古诗词名句如果融入文中得当的话,就会使语言富于文采,引人入胜,让文章增色不少。我们平时可以根据古诗词表达的内容做一些适当的积累,然后需要写什么内容的话题作文,就可以引用什么内容的古诗词,让文章变得文采飞扬。但是要切记,古诗词在文中不可引用过多,只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古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学生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三、意境深远――古诗词对于写作中调动想象的影响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或景中藏情。我们可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比如笔者在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时,教学生如何联系自己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体验来发挥想象写景,进行环境的渲染和营造气氛时,就例举出李煜的《相见欢》,引导学生联系李煜的生平经历,闭上眼睛去想象他创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再背诵赏析词中的写景句“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思考诗人眼中的月亮为何是钩子形状的,院子为何是深院,锁住的究竟是清秋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这样学生通过对诗词中的写景的理解来深化自己个人的写作体验,随即再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进行环境描写,景中也就有了情。

还有,比如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笔者让学生对词中的九个意象分别进行细描,然后把每一个意象的特征核对一下,看看符不符合词的意境。挑剔出来后,有的马描写太得健壮了,应写得瘦骨嶙峋才好;远处的树描写得郁郁葱葱的,近处的树却光秃秃的,自相矛盾;画面中根本没有写到枯藤,也没有表现西风,缺少苍凉感;鸟飞得太轻盈,不像昏鸦;整幅画面太拥挤了,甚至是太热闹了,应是古道苍苍,秋风萧瑟的感觉。挑剔完之后,让学生再按照作者需要的意境扩写这首词,进行画面描写,结果就好多了。

其实,诗歌的情境就是写作的情境,如果我们在创设诗歌的情境教学时,能够将之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那就会一举两得了。学生在运用散文描述法的过程中,势必会调动写作过程的一些方法,比如结构的安排、情节的起伏、画面的丰富、语言的生动诗意化等等。学生在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过程中,也必然会引发写作中的情境创设、画面打造、语言设计等方面的锻炼和思考。

描写梅花的古诗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思考

中***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83-01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12册人教版教材中,古诗有27课,(共计49首),占课文总数的7.4%。古诗学习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由于古诗中所描绘的人、事、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不能很好地把握古诗的内涵、领悟诗中所蕴含的意蕴。因此,对古诗词教学为师者要精心设计,体现新理念和新方法。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段施教

一、二年级我把古诗教学的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为后期古诗的学习积累材料,夯实基础。从三年级开始,在古诗教学中,我一直采用这样七个教学目标:1、知道作者;2、知道朝代;3、会说词义;4、会说诗句的意思;5、知道写的景(事);6、知道抒发的情感;7、会背、会写。其中1、2、7为自达目标;3、4为合作导达目标;5、6为助达目标。在教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时,告诉学生“招”是牧童示意路人不要出声、悄悄过来,告诉他去路(“招”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是“摆”的意思)。《梅花》中“作者写梅花凌寒独放、并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清香,实际是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他赞美特定环境的梅花,流露出孤芳自赏的心迹。”《江雪》“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山水之间的渔翁,巧妙地表达了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我在教学中对于景、情理解,体会,不拘泥、不苛求,能说出“寒梅遨雪***”、“寒江独钓***”,能体会到“渔翁不是真正在钓鱼”、“梅花具有不畏严寒的精神”就可以了。

由于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分设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二、课堂教学,精心设计

1、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2、领会大意,初探诗境

一首古诗,只有领会了大意,才能谈得上欣赏。作者简介、作者写诗的时代背景、写作意***、诗的大意以及诗中所描述的事物或所表达的感情等,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去想象。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一首新诗的大意往往需要老师在讲新课前作一番简明扼要的介绍。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交给了学生一把进入诗的艺术境界的钥匙。

在教学《游子吟》一诗时,为帮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可做这样的读前介绍:诗人孟郊的医生十分凄苦。他自幼丧失了父亲,是妈妈含辛茹苦把他养育成人。为了生活,他多次辞别母亲,远赴京城,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可惜他多次考试落第,直到46岁才考中进士,他在50岁那年才当上今天江苏省的一个小官。这首诗就是孟郊上任后,准备接母亲到自己府上安享晚年时写的。

(出示课文插***)同学们,这就是多年来一直萦绕在诗人孟郊脑海中的一幅画。每次他要远行,妈妈总是坐在油灯下,为他缝制一幅。请大家反复吟诵这首诗的前四句,让我们走进这位老妈妈的心灵深处――明天,儿子就要远行,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想想:此时,这位妈妈在想什么?她会对即将远行的儿子做些什么呢?

3、围绕重点词句展开分析

大部分诗,它的内容是围绕一个词或一句话展开的,这就是诗中的重点词句,这些词句往往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一个集中点,或是全诗内容所围绕的一个中心,抓住重点词句有利于理清全诗的思路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找重点词句的方法,并将它作为分析的切入口或“破译”诗意的重点。例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遇赦,离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的。全诗采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晨曦初露,彩霞满天,从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层峦叠嶂,夹道迎接......好一幅长江三峡行舟***啊!看来全是写景,诗人是怎样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呢?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再现这个意境。诗一开头,诗人用一“辞”字,把告别白帝城时的气氛写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接着用“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照,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之情。猿声用“啼不住”修饰,足见诗人心情的喜悦。而以“轻”饰“舟”,足见诗人心情的轻松。通过这些关键词、句的点染,诗人披霞乘舟,顺江东下的鲜明形象便历历在目,其欢快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描绘了诗歌的“境”,点出了诗人的“情”,学生的想象自然会进入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4、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梅花的古诗10篇

学习

花的作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花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花作文三年级,花的作文大全。其实,我爸老早就已感觉到我家的阳台上似乎空虚了一点,因为先前种的一些花花草草不少都死掉了。现在阳台上已空出了不少的花盆。这情形实在有点大煞风景。当下又是种花草树木

学习

未来的我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未来的我作文10篇,内容包括未来的我400个字优秀作文,未来的我作文。未来的书,还应该能“说话”。在书里面安装一个细的像发丝的微型喇叭,它不但可以标准无误的念出文中所有的文字,而且伴有音乐,真是其乐无穷。未来的书,还应该具

学习

纸青蛙的折法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纸青蛙的折法10篇,内容包括纸青蛙的折法教程,纸青蛙折法步骤大全。4、第四步,打开,翻转到背面,沿着之前折三角形留下的印记,对折一半的位置。5、第五步,翻转到正面,沿着刚才对折一半的痕迹,压进去,折成三角形。6、第六步,同第三步到

学习

月考自我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月考自我总结,内容包括月考自我总结怎么写,七年级月考自我总结。我每到考试的时候总因紧张而很着急,为此,我想出了几个办法。1、解答题时,不要急于下笔,要先在草稿纸上列出这道题的主要步骤,然后按照步骤一步步做下来,不忽略每一

学习

道德名言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名言10篇,内容包括道德名言100首,道德修养的名言。3、爱国主义也和其它道德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

学习

毕业季的文案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季的文案10篇,内容包括毕业季长篇文案,幼儿园毕业季文案。Q:“中央美院毕业季”今年是第一届,最初是什么动力让学校决定做这个“中央美院毕业季的”?王:“毕业季”源于学院每年一度的毕业生作品展,由于展览空间限制,往年毕业

学习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0篇,内容包括五年级音乐上册复习教案,五年级下音乐教案设计方案。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和教具,演唱《新东北风》,学习弱起小节,讲解衬音以及波音的处理;分段欣赏《喜丰年》。3.知识与技能:学习《新东北风》

学习

写字楼出租合同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写字楼出租合同10篇,内容包括写字楼出租协议范文大全,写字楼出租合同最新版范本。签订日期:年月日写字楼租赁合同出租方(甲方)承租方(乙方)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就乙方租赁甲方写字楼事宜,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并保证共同遵守。第

学习

女生网名可爱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女生网名可爱10篇,内容包括网名女生可爱仙气,女生网名最新版的。3.未来的大神们4.不爽你亲我啊5.大眼萌妹李荣浩6.隐形的鸡翅膀7.月亮供电不足8.及腰长发小女神9.神都救不了妳10.黄胖胖ha11.贫僧爱泡妞丶12.揉肥脸13.零钱不用找了14.你

学习

母爱的故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母爱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最新版母爱故事,母爱的故事经典。我的母亲,温柔而美丽。给予了我生命,给予了我丰富的知识,给予了我前进的动力。曾有一次,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对我的爱。小时候的我走起路来十分不稳,总是摔倒。在石子路

学习

巩固扶贫工作计划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巩固扶贫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扶贫成果巩固提升计划,扶贫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今年是脱贫攻坚成效决战之年,我驻村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脱贫工作部署,依据年度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紧盯高质量完成脱贫退出目标任务,严格

学习

电气自动化实习报告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自动化实习报告,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实习第二个月总结,电气自动化实习日记手册。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学

学习

教师本学年度述职报告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本学年度述职报告,内容包括教师年度考核述职报告德能勤绩廉,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述职报告。一、思想方面本人热爱中国***,忠诚***的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

学习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参考样例,数据结构算法课程设计。一、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实现,即探索有利

学习

爱国古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爱国古诗句10篇,内容包括爱国古诗长句,抒发爱国情怀的古诗句。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

学习

描写冬天的好句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冬天的好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冬天的最好句子大全,描写冬天的十个句子短的。描写冬天的好句:1、看!田野中那一株峻然***的大树!尽管狂风已将它的枝条压弯到一侧,可它强劲的枝干仍傲然挺拔,不肯屈服!弯曲的树干在宣布它饱经风霜

学习

描写中秋的诗句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中秋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哪些诗句是描写中秋月亮的,描写中秋思乡的诗句有哪些。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学习

描写自己的作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自己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描写自己的作文三年级,描写自己的作文300字。2、MynameisWangLin.NowIliveinHangzhou,China.IwanttofindapenpalinEngland.I’mnow14yearsold.IspeakChinese.AndIc

学习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端午节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特别经典,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简单。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

学习

雪景描写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雪景描写10篇,内容包括雪景的描写十篇,描写雪景的诗。3、报仇雪恨:雪:洗刷掉。报冤仇,除仇恨。4、洗雪逋负: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5、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

学习

描写月亮的作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月亮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描写月亮的作文,描写月亮的作文100字。★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明净似的圆月,已经被远方蓝蓝的高山托上天空

学习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小学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小学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古诗三年级小学,描写中秋节的古诗20首一年级。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宋代诗人叶绍翁用诗的形式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萧萧……”;而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