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10篇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篇1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竞渡曲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午日观竞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篇2

1.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 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迎接伍子胥

有些说法则与吴国大夫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

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3.迎涛神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带吴伐楚,五战五胜,攻破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4.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 落举行***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5.夏至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

(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而众多说法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一: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在浙江绍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传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寻找父亲。过了17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江而亡,五日后从江中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传为神话。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帝王都曾对曹娥大事褒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二:毒月恶日驱避说

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的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就是在五月五日出生。他的父亲要妻子不要生下他,认为这个孩子会危害父母。纵观历史,此类事件记载很多。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他的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便被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从先秦以后,这个日子都被认为是不吉之日,为了趋吉避凶,人们往往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

三:纪念女诗人秋瑾

女诗人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先驱。她是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四:吴越民族***腾祭之说

这种说法来自诗人、学者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闻一多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腾祭祀的日子。因为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而且古代吴越百姓还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此外,古代五月初五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闻一多认为这应当是“像龙子”的文身习俗的遗迹。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篇3

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蕴涵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影响广及东方,乃至世界。中国的节日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中国节日,从元日到除夕,计十四个,其中最盛大的节日是端午、中秋、年(春节)三节。

端午节起源,

传说多种。五月正值仲夏,“端”即“初”,端午既初五,古人“俗重五日”。又当“夏至”,汉初定五月五为节日,为逐***辟邪。唐宋时称为“端午”(“五”“午”相通),别称端阳节、重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成为端午节中国两大民俗。

五月五日又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殉国之日。每逢此日,屈原家乡人民以竹筒盛糯米,投江中纪念屈原。后演变用竹叶或苇叶代替竹筒并系以彩绳,即“粽子”。于是,端午节包粽子纪念屈原,为广大人民所认同,两千年来,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任楚国左徒,世称三闾大夫。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弊***;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兴邦强国。因遭谗臣嫉谤,被楚怀王蔬远,后又放逐湘沅,虽辗转艰辛,仍忧国忧民。闻秦***攻破郢都,忧愤交加,投泪罗江以殉国难。

屈原心系国运民生,是爱国爱民的贤臣,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一生写下《离骚》、《九章》、《九歌》等二十余篇诗歌。屈原诗歌表现出强烈爱国精神,具有巨大艺术魅力,是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古典文学遗产中的瑰宝。屈原和他的学生作品结集《楚辞》。《楚辞》与《诗经》并称中国古典诗歌璀灿星空中“双子星座”。

屈原代表作《离骚》,是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眷恋故土的深挚感情和忠诚正直追求光明的高尚品质。《离骚》诗句优美,想象丰富,开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之先河。诗如其人,屈原的崇高精神和屈原诗歌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哺育着中国一代又一代诗人和文学家。

屈原热爱祖国,关怀人民,忠诚正直,信守芳洁,追求光明,舍生取义。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屈原精神就是表率万世、积厚流光的中华民族精神。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篇4

1、端午节我们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2、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3、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

4、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5、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楚王在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听到秦国连败楚国,国家命运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6、我瞪着两只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悠悠地给我讲述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是开端的意思。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谓“端午”就是头一个五的意思。

7、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8、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9、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节日,如:元旦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其他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因为我端午节过得最快乐。

10、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2、包粽子、登山、采艾蒿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语、粽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

13、今天过得真快,让我明白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许多民间风俗,让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地过完这个端午节。

14、我们边吃边听老师给我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我还知道端午节有包粽子、做香袋、插菖蒲、赛龙舟等习俗呢。

16、端午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17、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18、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19、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许多的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熏苍术、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辟邪。至今,端午节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赛龙舟。

20、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21、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

22、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23、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雄黄酒、赛龙舟、人声鼎沸

24、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篇5

关于端午的古诗一、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三、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四、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五、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六、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七、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八、竞渡曲

唐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九、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 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十、同州端午

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关于端午的诗句精选1、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3、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4、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5、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6、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7、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关于端午的诗句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3、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5、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7、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8、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9、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10、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1、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2、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3、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4、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5、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6、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7、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篇6

好词摘抄:

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

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雄黄酒、赛龙舟、人声鼎沸

包粽子、登山、采艾蒿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语、粽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

好句摘抄:

1、端午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2、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3、我瞪着两只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悠悠地给我讲述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是开端的意思。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谓“端午”就是头一个五的意思。

4、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节日,如:元旦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其他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因为我端午节过得最快乐。

5、赛龙舟比赛真是有趣极了。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因为有了这些活动而显得更加有意义了。

6、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楚王在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听到秦国连败楚国,国家命运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8、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9、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10、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11、今天过得真快,让我明白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许多民间风俗,让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地过完这个端午节。

12、端午节我们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13、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14、除祖国大陆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俗。

15、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许多的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熏苍术、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辟邪。至今,端午节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赛龙舟。

16、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17、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

18、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篇7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文化,因此很多的文人墨客为端午留下了很多的诗篇,你都知道那些呢?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描写端午节的诗词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1逢春记

楚风梳醒庭前柳,暖雨弄香垄上花。

旧燕津梁鸣正月,新鸿画舫恋茶家。

少东妙手煮陈酒,陌客清襟品鲜腊。

又是一年芳草渡,且听春语述铅华。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永遇乐端午

宋晁补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屈原塔

宋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21.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正月十五夜》

3.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4.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

5.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6.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正月十五夜》

7.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十五夜观灯》

8.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9.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0.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有关粽子的诗句_粽子的句子_端午的诗词有关粽子的诗句_粽子的句子_端午的诗词。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1.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秦观失调名《端午》

12.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13.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5.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宋祁《屈原祠》

16.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7.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汴京元夕》

18.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19.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3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4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 唐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5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宋 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 苏轼

银塘朱槛曲尘波。

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宋 苏轼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篇8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中华民族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篇9

〔关键词〕两宋;端午诗;续命缕;公共写作;个体写作

〔中***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3)04-0183-10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其民俗事象多姿多彩,诸如赛龙舟、吃粽子、采艾草、饮蒲酒、佩灵符之类,无不充满生活情趣,同时它们也是一些历史悠久之民间信仰的载体,颇具人文价值。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至中唐后,题材的日常生活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不少诗人的生花妙笔,开始重点关注各种民俗活动。近些年来,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成果,据笔者浅陋所见,也可算是五彩缤纷了,无论唐诗宋词,都有学人检讨它们和民俗之间的关系。①不过,总体看来,研究者还是宏观观照较多,而微观的个案分析相对较少。有鉴于此,笔者拟择取两宋端午诗一个小小的意象――“续命缕”来做些解析,谨请诸位方家批评赐正。

一、两宋端午诗“续命缕”之表现诸相

“续命缕”,也称“续命丝”、“长命丝”、“五色丝”、“长生缕”、“五色缕”等,说法虽异,所指实一,皆主要是五月端午节上所系之织物,多缠在臂上或佩之于身。①有趣的是:此种意象在唐五代端午诗中出现的次数,可谓屈指可数,比较重要的有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之“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1〕、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之“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余”〔2〕、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之“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3〕、和凝《宫词百首》(九五)之“平明朝下夸宣赐,五色香丝系臂新”〔4〕等数例。

但两宋时期端午诗的写作,有两个新的变化:一者从形式看,出现了大量的组诗,特别是端午帖子词;二者无论是单篇诗作或端午帖子词之类的组诗,与“续命缕”同义的同型意象十分常见,简直到了俯拾皆是的地步。

所谓帖子词(“帖”又作“贴”),是北宋前期出现的一种新式实用性文体,②多由翰林学士以五七言绝句的形式撰出,主要目的在于庆贺立春与端午,一般用布帛书写,在宫廷诸阁张挂。其中,用于立春者有春端帖子、立春帖子、宜春帖子、春帖子、春帖、宫中春词等称呼,用于端午者则叫做端午帖子或五日帖子。所帖之阁,依据身份的不同,有帝(御)阁、后阁、太上皇阁、太皇太后阁、皇太后阁、皇太妃阁、淑妃阁、贵妃阁、夫人阁、太子阁、郡王阁等,作者多为名家高手,如夏竦、晏殊、胡宿、宋庠、宋祁、苏颂、欧阳修、苏轼、苏辙、司马光、周必大等人,无一不是当时的大手笔。另外,帖子词的数量也不小,动辄十几首甚至几十首,可知需求旺盛。北宋张公庠《宫词》(其一)云:“北斗回杓欲建寅,宫嫔排备立春时。镌花贴子留题处,只待金銮学士诗。”〔5〕此诗反映出立春帖子词深受宫中嫔妃喜爱的情形;岳珂《宫词一百首》(其八)又谓:“端辰帖子缕黄金,词苑题来禁深。共道万方欣解愠,南风已奏舜鸣琴。”〔6〕此乃端午帖子流行宫中之写照。

为清眉目,兹先择要列举两宋著名文人之端午帖子词中含有“续命缕”之同型意象者如次(大致以作者生年先后为序):

我们在前一节列举了宋代端午诗的两大类型:一是以端午帖子词为代表的公共写作,二是抒发个人情怀为主的个体写作。前者运用“续命缕”等意象时,多符合端午民俗之喜庆、辟邪、纳祥、祈愿等主题,故从用典角度言,多属正用。而后者更关注个体的生命感受,即便用到“续命缕”等意象,也多为反用。究其成因,笔者以为与创作场合的不同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我国现代民俗学建立伊始,就确立了眼光向下的研究视角,主要关注的是下层社会和民间生活,但实际上,重要的***治人物对某些民俗的发展与传播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张勃女史就以***治领袖李隆基与民俗事象节日的关系为例,指出今后的民俗学研究在眼光向下的同时,应该眼光适度向上,即在关注民俗于民间运作逻辑的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上层、国家***策在民俗传承和变迁中的重要作用。②其观点颇有启示意义,就本文所讨论的端午帖子词而言,至少上层社会或曰中央***府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有趣的是,宋代端午帖子词的主题范式,可说在一定程度上和唐玄宗重视端午民俗有关。其《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之序有云:

律中蕤宾,献酬之象著;火在盛德,文明之义。故以式宴陈诗,上和下畅者也。朕宵衣旰食,辑声教于万方;卜战行师,总兵钤于四海。勤贪日给,忧忘心劳;闻蝉声而悟物变,见槿花而惊候改。……新筒裹练,香芦角黍;恭俭之仪有序,慈惠之意溥洽。讽味黄、老,致息心于真妙;抑扬游、夏,涤烦想于诗书。超然玄览,自足为乐,何止柏枕桃门,验方术于经记;彩花命缕,观问遗于风俗。感婆娑于孝女,悯枯槁之忠臣而已哉?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凡百在会,咸可赋诗。〔9〕

细绎此序,可知玄宗皇帝重视端午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发扬光大端午民俗的两大传统,即个人方面的祈福(如长生)避邪功能与社会伦理方面的忠(以屈原为代表)、孝(以曹娥为代表③)观念;二是确立了节庆宴会诗的创作主题是歌功颂德。这点,玄宗皇帝“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以及当时参与宴会的大臣张说的“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余”等诗句,便有充分的表现。而前举(参表一)诸两宋端午帖子词,与此“颂上”传统,应该说是一脉相承。三是融合了某些道教因素,虽说具体措施如何,史书阙载,但序中所说“黄、老”、“方术”云云,无疑和道教有莫大的关联,何况道教还是唐王朝的国教呢!

唐玄宗还是我国节日放假制度化的关键人物,其开元七年(719)令首次以比较完整的法律形式规定了相关制度的实施,其后的开元二十五年令又进一步强化了有关条例,赵宋于此,则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日本学者丸山裕美子已做了较为详细的比较,据其研究,无论是唐代的开元七年令、开元二十五年令,还是宋代的天圣令、天丰令,端午节官员都可以休假一天。〔10〕易言之,自唐玄宗开元七年以后,端午就是国家法定的重要节日之一。

据前揭张说、窦叔向有关长命缕的诗句,知自玄宗始便有朝廷在端午日***大臣续命缕的做法,按,后来也有赐衣之举,如杜甫《端午日赐衣》曰:“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采结之贶以诗还答》则谓:“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裙映体鲜。”此种措施,在宋代更上升为礼的层面,成了一种制度,所赐物事,内容更丰富,《宋史》对此多有记载,如卷119的“端午粽子”,卷153的端午“时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吴自牧《梦粱录》卷3所记虽为南宋都城临安的端午盛况,却也足资参考,曰:

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内司意思局以红纱彩金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内更以百索彩线、细巧镂金花朵,及银样鼓儿、糖蜜韵果、巧粽、五色珠儿结成经筒符袋,御书葵榴画扇,艾虎,纱匹段,分赐诸阁分、宰执、亲王。兼之诸宫观亦以经筒、符袋、灵符、卷轴、巧粽、夏橘等送馈贵宦之家。如市井看经道流,亦以分遗施主家。所谓经筒、符袋者,盖因《抱朴子》问辟五兵之道,以五月午日佩赤灵符挂心前,今以钗符佩带,即此意也。……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色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11〕

据此,我们特别要注意者有三点:一者端午是普天同乐的节日,此即欧阳修《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其二)“宫闱九重乐,风俗万方同”、〔12〕苏辙《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皇太后阁六首》(其五)“民间风俗疑当共,天上清高定尔无”〔13〕所显示的公共狂欢吧。二者皇帝常常赐予重要官员以端午礼物,如百索彩线(即续命缕)、艾虎之类。三者道教也积极参与了相关的民俗活动。关于这一点,似有多说几句的必要。

宋真宗与唐玄宗一样也是个狂热的道教徒,大中祥符元年他将道教天书及圣祖降世的日子御定为法定节日,如正月三日为天庆节,六月六日为天贶节,七月一日为先天节,十月二十四日为降圣节……节日期间官员放假,诸州建醮断屠,中书、亲王、节度、枢密、三司以下至驸马都尉,则要求他们:“诣长春殿进金缕延寿带、金丝续命缕,上保生寿酒。”并“改御崇德殿,赐百官饮,如圣节仪。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金涂银结续命缕、绯彩罗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14〕结合胡宿《夫人阁端午帖子》(其八)之“续命由来宜彩缕,辟邪相向佩灵符。夏钧调乐长生酒,岁岁宫中祝圣***”〔15〕,则知真宗赐续命缕与保生酒的举措,其后成了宫中端午节的常态。

关于端午民俗的道教渊源,除了前文所及葛洪之《抱朴子》外前揭诸端午帖子词,“灵符”意象经常与“续命缕”等意象同时出现。此不复赘举。,清人又找出了《西京杂记》,《释名疏证补》卷4释“长命缕”时引其文曰:“取彩丝就北斗星求长命。”〔16〕如果其说不误,则知《正统道藏》所收宋初蜀中道士所作《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按,二经俱见《道藏》第11册,346页上-349页下,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又,二经篇幅悉短小,尤其是后一部,仅三百来字,无论抄写讲诵,都很适用。展示的北斗保生延命信仰,其源甚古。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两部道典的授经主尊是太上老君,而受经对象恰恰是天师张道陵;既然《梦粱录》卷3谓端午节皇宫所赐道教画像是天师像按,项安世《重午饷菜楚俗也,邓抚以诗来谢,次韵答之三首》(其一)“大家朱书亭午时,小家艾人张天师”(《全宋诗》第44册,27322页)、刘克庄《乙卯端午十绝》(其七)“门有艾天师”(同前,第58册,36427页)中的“天师”,正是《梦粱录》卷3所云用菖蒲草之类所雕刻的天师像。,笔者不妨大胆推断,它们极可能就是宫观在端午节中宣讲或赠与信众的道典。事实上,两部道典所宣扬的主旨与诸端午帖子词确有不少相同之处,比如经中“子孙保荣盛”、“长保亨利贞”、“保家保国”之类,与许及之《圣寿阁端午帖子》(其一)之“有德天同寿,无为日更长。每逢端午节,双上万年觞”、其三之“绕臂长生缕,当门五色丝。榴花看结子,叶叶在孙枝”〔17〕的寓意,不正相合么?此外,北宋真宗时著名道士张君房编《云笈七签》卷37引《三洞奉道科》曰:“五月五日,为续命斋。”〔18〕则知道教自唐以来在端午节便行斋法,既然名“续命”,那定会有“续命缕”、“长命丝”等物事之用了。

王钦若奉宋真宗之命撰集的道典《翊圣保德传》卷上,则载有真君所传九种结坛之法,曰:

上三坛则为国家设之:其上曰顺天兴国坛,凡星位三千六百,为普天大醮……其中曰延祚保生坛,凡星位二千四百,为周天大醮,法物仪范降上坛一等;其下曰祈谷福时坛,凡星位一千二百,为罗天大醮。……中三坛则为臣寮设之:其上曰黄延寿坛,凡星位六百四十;其中曰黄臻庆坛,凡星位四百九十;其下曰黄去邪坛,凡星位三百六十……下三坛则为士庶设之:其上曰续命坛,凡星位二百四十;其中曰集福坛,凡星位一百二十;其下曰却灾坛,星位八十一。所用仪范,量有等差。〔19〕

此处坛法虽分三等九品,但每一等中至少有一品的主旨是长生思想,只是称名有别而已,或曰“保生”,或曰“延寿”,或曰“续命”,究其本质,则毫无区别。难怪真宗皇帝对诸王公大臣参加斋醮时要赐予金丝续命缕、保生寿酒之类,是想取得名实相符的奇效吧。

此外,南宋释志磐《佛祖统纪》卷43指出王钦若奉诏撰《翊圣真君传》:“其间论佛,最为失义,如《翊圣》云‘诸天万灵,仙众梵佛,悉来朝上帝’。夫佛为三界师,为天中尊。……明知天帝所以奉佛也。今传言佛来朝帝,甚为无状。……虽欲尊天而卑佛,适所以诬天而慢佛也。戒之哉!”〔20〕志磐法师护教之情固可理解,但这其实说明了另一更有意义的历史问题,即宋真宋与其大臣们也有融合二教的努力,只是其中心点在于以道统佛罢了。对此,佛教方面并非全是反对的声音,如北宋法演禅师(?-1104)端午上堂时有语录曰:

师云:“急急如律令!”进云:“也待小鬼做个伎俩。”师云:“钟馗吓你。”乃云:“今日端午节,白云有一道神符也,有些小灵验,不敢隐藏,举似诸人。一要今上皇帝太皇太后圣躬万岁,二要合朝卿相文武百官州县寮常居禄位,三要万民乐业雨顺风调。”〔21〕

此处端午祝愿对象之三等分类,不正表明佛教对前述道教坛法是有所认同的吗?若从字面推断,祝语的主旨可分别对应上坛之“延祚保生”、中坛之“黄臻庆”及下坛之“集福”、“却灾”。而且,“急急如律令”与“钟馗”,同样是道教语词,对此,法演弟子佛果克勤(1063-1135)端午说法时,亦有承用,《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7曰:

上堂云:五月五日天中节,万祟千妖俱殄灭。眼里拈却须弥山,耳中拔出钉根楔。钟馗小妹舞三台,八臂那咤嚼生铁。敕摄截,急急如律令!〔22〕

克勤把道教的“钟馗”、佛教的“那咤”等同视之,盖二者皆降妖伏魔、驱邪灭鬼之神也。

若追溯佛教重视端午说法的缘由,我们认为最重要有原因有二:一者佛教尤其是密教(密宗)与道教一样,都十分重视信众现实利益的诉求,诸如延命长生、福禄富贵之类,且多以仪式坛法为宣教工具;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萧登福先生的系列专著,如《道教与密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道教术仪与密教典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等,可参看。另,上文所说对端午等节日放假实行制度化的玄宗皇帝,则对道教、密宗都极为崇信。二者密教经典中也有“续命法”续命法的核心是续命神幡。其法出自药师类经典,用于祈祷药师如来,有延命增寿之效,故称。玄奘法师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即说:“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燃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大正藏》卷14,407页中)而续命神幡的性质其实和续命缕相当,同样有延生、解厄、禳灾等功用。、《续命经》关于佛教方面的《续命经》,今存多为敦煌写本,其思想来源之分析,可参拙撰《〈佛说续命经〉研究》(《敦煌研究》2010年第5期,71-79页)。另,道教之续命类经典,篇幅短小者除了上文所说《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外,尚有《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道藏》第1册,874页中),而其本身就是佛、道思想混合的产物。,特别是“五色缕(丝/)”的功用,与“续命缕”完全相同。兹举数例密教经文如下:

1.题为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经》卷12曰:

救脱菩萨语阿难言:此诸鬼神别有七千以为眷属,皆悉叉手低头,听佛世尊说是药师璃光如来本愿功德,莫不一时舍鬼神形,得受人身,长得度脱,无众恼患。若人疾急厄难之日,当以五色缕结其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令人得福。〔23〕

《灌顶经》卷12,实即《药师经》之异本。此处经文,强调的是五色缕的除厄与福功能。所谓五色缕之五色,据《陀罗尼杂集》卷7,是“青黄赤白黑”。〔24〕其所系部位,最常见者是“臂”与“项”,唐阿地瞿多译《佛说陀罗尼集经》卷4即云:“若罪障重者,用五色缕一咒一结,如是结成一百八结,系病者项,或系臂上,罪障消灭,病即除差。”〔25〕疑端午“续命缕” 系手臂的做法,即源出于此。

2.隋那崛多译《如来方便善巧咒经》曰: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断一切病,当取五色缕结其咒索。……若护自身令安隐者,咒水一百八遍,散于四方,结其界场,取五色缕结咒索带行。〔26〕

此所言“界场”,也就是坛场(道教同之),五色缕之类,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法物(器物)之一。

3.唐一行大师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5则曰:

次当作金刚线法。凡作,当择上好细具缕,香水洗之极令清净,令洁净童女右合之,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真言各持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造漫荼罗亦尔。五如来色者,谓大日佛加持白色,宝幢持赤色,花开敷持黄色,无量寿持绿色,鼓音佛持黑色。阿梨先自取三结,作金刚结,用系左臂护持自身。次一一为诸弟子系臂,如是摄受弟子,则入漫荼罗,是离诸障难也。……五色者,即是如来五智,亦是信进念定慧五法。以此五法贯摄一切教门,是故名为修多罗。〔27〕

此则把五色缕在坛场中的重要性提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因为五色代表的是五如来,是如来五智,是佛法之根本,因此,它可以成办任何事情。

此外,五月五日又是密教炼制药品和驱邪灭蛊最有效的时日之一,《龙树五明论》载:“凡人得之化作大仙药者,五月五日,取牛黄大如雀子,干姜四两,麻八两,黄芩一两,大黄五两,甘草二两。”〔28〕“若人欲作此法时,于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取五色,诸咒一返作一结,如是十返作十结。”〔29〕“五色”者,即五色缕也。综言之,端午时节,若把药、咒及五色缕结合在一起,则密法最有成效。释集成等编宋代曹洞宗高僧释正觉(1091-1157)说《宏智禅师广录》卷4谓:

上堂云:五月五日天中节,百草头上看生杀。甘草黄连自苦甜,人参附子分寒热。熏莸难昧双垂爪,滋味那瞒初偃月。圆明了知心念间,摩诃迦叶能分别。〔30〕

此则说明诸师善知药性。

两宋时期的佛教丛林,一直十分重视端午节。朝廷方面也常利用这一天举行相关法事,《翻译名义集》卷5载:“徽宗皇帝,崇宁三年重午日尝迎请释迦佛牙入内,祈求舍利感应。隔水晶匣,出如雨点,神力如斯,嘉叹何已,因以偈赞。”〔31〕真德秀《皇后阁端午贴子词五首》(其四)则谓:“贝叶新传宝藏经,圣心端为福群生。从今物自无疵疠,安用桐君纪药名。”〔32〕无论迎请佛牙,还是新译佛经,因了端午这一特定的节日气氛,被赋予的***治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另外,寺院端午之情状,在时人诗作中也有所体现,如苏轼《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曰:“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独携三子出,古访禅祖。”喻良能《端午至太平寺》说:“客里逢端午,僧廊雨气凉。……糁蒲倾美酒,笑入醉中乡。”〔33〕章谦亨《祖教寺》(其二)则谓:“客过端阳欣采艾,僧嫌破衲懒缝针。杯中蒲酒休辞醉,目断青山有远心。”〔34〕从诗意可知,在寺院同样要饮菖蒲酒,酒多是招待俗客之用,僧人自己多用茶,有时也可僧俗共话茶禅之道,如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谓:“焚香引幽步,酌茗开筵……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全宋诗》第14册,9282页。真是应了曾丰《端午家集》(其一)那句“未能全免俗”的诗啊!而佛教的某些习俗,也可和端午相结合,比如放生。苏辙《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太皇太后阁六》(其五)即说:“舟楫宣呼招屈处,禽鱼鼓舞放生中。”《全宋诗》第15册,10054页。

现在回过头来审视两宋王室所用的端午帖子词,则不难发现它们的写作方式其实与佛道两教的续命法、续命斋(坛)一样,都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表现形态的仪式化。

所谓仪式化,其最基本的特征有二:一曰等级制,二曰意象使用的程序化。

兹先说第一点,其突出表现是帖子词的数量一般是与所奉对象的地位成正比,即先上地位高者,数量也多,反之则后上,数量亦逐次减少,此与前引《翊圣保德传》卷上“所用仪范,量有等差”的精神完全一致。比如夏竦端午帖子词,具体分为御阁(皇帝)12首、皇后阁7首、郡王阁、淑妃阁各4首;王《端午内中帖子》分为皇帝阁、太上皇后阁各12首,皇后阁10首,夫人阁9首;苏辙《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的分布情况是皇帝阁、太皇太后阁、皇太后阁各6首,皇太妃5首,夫人阁4首;周麟之《端午帖子词》则为太皇后阁、皇帝阁各6首,皇后阁5首;崔敦诗《淳熙六年端午帖子词》则是皇帝阁6首、皇后阁5首。诸如此类,不复繁举。而某些帖子词表明:皇家过端午节时似有持斋之举,如夏竦《御阁端午帖子》(其六)说:“太官角黍迎嘉节,上圣斋居袭美祥。金阙鉴观真绪远,永延鸿庆庇多方。”〔35〕晏殊《端午词・升王阁》(其二)则曰:“织组文缯载旧仪,晨朝丹奉天慈。六斋清素来多福,岁岁今辰侍宴私。”〔36〕我们虽不清楚所持斋法是道教还是佛教,但无论哪种斋法,参加仪式的对象,都有等级之分。

次说第二点意象使用的程序化,这主要指端午帖子词使用的民俗意象比较固定和集中,而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续命缕等同型意象。比如,夏竦《御阁端午帖子》12首,其中6首用到了此类意象;《皇后阁端午帖子》7首则有4首用之;《郡王阁端午帖子》、《淑妃阁端午帖子》各4首,则分别有2首、1首用之(具体诗句见表一,共13次)。再如欧阳修《端午帖子词・皇后阁五首》3首用之,《端午帖子・夫人阁五首》则2首用之。苏轼《端午帖子词・皇太妃阁五首》3首用之,真德秀《皇后阁端午帖子词五首》2首用之。夸张点说,诗人们创作端午帖子词时首先想到的民俗意象便是“续命缕”之类,因为它们既可祝愿皇家自然生命的绵长,也可祝福社稷的绵长。

与“续命缕”之类同时出现在端午帖子词而比较集中的是“灵符”类意象(包括金、长生、灵篆、珍符、瑞符等同型意象)。比如,夏竦27首端午帖子中有7首使用了此类意象,胡宿32首中6首用之(8首用“续命缕”类意象),苏轼27首中2首用之(4首用“续命缕”类意象)。有的则把“续命缕”、“灵符”二类意象等而视之,如晏殊16首帖子词有6首同用了两类意象,汪应辰30首中则各有3首用之。更多的情况,则是二类意象对举出现,如表一所列诸诗人,大率如此。但在个体写作中,虽说两类意象各自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对举的次数则少得多(参表三)。

个体写作所体现的情感色彩,则要复杂得多,“颂上”主题比较少见。为了更好地说明相关问题,笔者拟先对同一作家相同题材的诗作进行对比,兹举二家为例:

一者晏殊共有16首端午帖子,全是“颂上”之作,无非歌功颂德,庆幸自己生逢太平盛世之类。有趣的是,在同一题材的作品中,他也有1首个体创作《端午作》,曰:“汩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犹自吊湘累。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37〕若把它和前引《端午词・升王阁》(其二)比较一下,则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巨大转向。其间“色丝”指“五色丝”,乃用典,据梁吴均撰《续齐谐记》曰:

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38〕

显而易见,晏殊诗的立意全据此而来,但对屈原的态度,则有所不恭,语含调侃之意。当然,这在两宋有关屈子的评论中,是较另类和少见的,意虽新而不正也。

二者苏轼共有《端午帖子词》27首,悉作于元三年(1088),所贴之阁分别是皇帝(哲宗)阁、太皇太后阁、皇太后阁、皇太妃阁以及夫人阁,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颂上”之作,仅极少数作品微有讽谏之意,如《皇帝阁六首》(其五)之“扬子江心空百炼,只将无逸鉴兴亡”、《太皇太后阁六首》(其四)之“愿储医国三年艾,不作沉湘《九辩》文”。〔39〕其个体写作之《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则曰: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苦。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煮。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高谈付梁、罗,诗力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本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五月〔40〕,东坡与苏辙兄弟情深,但自熙宁十年(1077)中秋分别之后,期间却有七个端午未能共庆了,故此次筠州(今江西高安)相见,感慨良多。既有相见前急切的期盼之情,也有相见后与家人团圆的至极喜悦,特别是看到三个侄儿迟(字伯充,小字梁)、适(字仲南,小字罗)、远(字叔宽,小字阿虎)都活泼可爱,顿觉此前所受的种种不公、各种不快都烟消云散了。诗中同样用到了“续命缕”、“菖蒲”等端午民俗之意象,这说明作为士大夫的苏氏兄弟也未能免俗,但一“苦”字、一“愍”字,无疑点明了两人的贬谪者身份,由此自然而然地想到历史上最伟大的贬谪诗人屈原,进而要解开心中的疑团,为什么自己的满腔爱国情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诗人此行,除了兄弟相见外,还有访古拜见大愚禅师的目的,想必二人见面之后所讨论的话题,定然涉及了诗人所遇到的种种人生困惑,而且诗人也得到了相当满意的答案(这从“高谈”一词可得到某种推断,而迟、适二人年纪较大,故可把人生哲理相付)。通读全诗,完全体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境界。即使有万般苦,也能苦中作乐。

只有个体端午写作的诗人,其相关诗作,则以个性化的情感抒发为特色。如谢逸《端午绝句二首》(其二)云:“病臂懒缠长命缕,破衣羞带赤灵符。樽中有酒不得醉,忆着三闾屈大夫。”虽然也用了“续命缕”、“赤灵符”等民俗意象,但诗人内心感受,绝对不是什么公共狂欢,反而欲醉不能的极度冷漠和孤独。再如马廷鸾《次韵洁堂五日》曰:

故国天中节,吾侪日暮年。愁心菖苦,悲绪彩丝牵。迭雪虚唐赐,熏风绝舜弦。穷山越果,醉摘尚凄然。

马廷鸾是宋末著名的忠臣,为人秉性正直,一生勤***爱民,曾从地方官起家而升到宰相的高位。可惜当时大奸臣贾似道当道,把持朝***,把马视为异见,处处压制他,使之饮恨而退。南宋灭亡之后,马廷鸾拒绝与元合作,体现了遗民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本诗在今昔对比中反思历史,诗人触物(菖蒲、续命彩丝)生情,运用双关(彩丝之“丝”谐音“故国之思”的“思”、菖蒲之“苦”谐义 “心苦”之“苦”)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复国无望的极度无奈和悲凉。

最后,笔者还要补充一点,即两宋民俗诗创作中和端午情形相同者,尚有立春、元日诗等,其公共写作、个体写作所表现出的民俗风貌、思想感情及创作模式都迥然有别,因此,对于民俗诗创作的这种分野而言,两种端午诗是很有代表的,有进一步关注的必要。

〔参考文献〕

〔1〕〔2〕〔3〕〔4〕〔9〕彭定求,等.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6,227,677,1840,26.

〔5〕〔6〕〔8〕〔12〕〔13〕〔15〕〔17〕〔32〕〔33〕〔34〕〔35〕〔36〕〔37〕〔39〕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257,35403,43959,3809,10054,2129,28400,34856,26953,38798,1813,1956,1956,9591.

〔7〕徐坚,等.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4.73-74.

〔10〕丸山裕美子.唐宋节假制度的变迁――兼论“令”和“格敕”〔A〕.张国刚.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C〕.北京:中华书局,2001.365-373.

〔11〕吴自牧.梦粱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39-40.

〔14〕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2680.

〔16〕王先谦.释名疏证补:卷4〔M〕.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30.

〔18〕张君房.云笈七签〔M〕.北京:中华书局,2003.815.

〔19〕道藏:第32册〔M〕.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651.

〔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大藏经刊行会.大正新修大藏经〔Z〕.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卷49:397,卷47:661,卷47:774,卷21:538,卷21:619,卷18:818,卷21:565,卷39:627,卷21:957,卷21:960,卷48:36,卷54:1138.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篇10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端午节的来历之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来历之二,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的来历之三: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10篇

学习

单位食堂工作经验总结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单位食堂工作经验总结,内容包括食堂员工洗碗工个人100字总结,单位食堂个人工作总结大全。食堂文明就餐管理规定范文关于给食堂的建议书5篇公司食堂的整改措施食堂管理方案范文学校食堂工作心得学校食堂工作总结1民以食为天

学习

全过程造价管理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全过程造价管理,内容包括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有哪些,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案例。一、参与和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1.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是建筑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府、市场、企业之间联系

学习

感知成长的神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感知成长的神奇10篇,内容包括感知成长的神奇亲子舞蹈完整版,感知成长的神奇mv女孩是谁。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杨利伟)他是中国的航天英雄。旁边的这位朋友大家知道吗?大家跟他打个招呼吧!”(外星人“贝贝”向大家打招呼的画

学习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内容包括幼儿园自理能力活动教研记录,幼儿园中秋节主题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室教研活动主持人:姜治平参加对象:小班组全体成员活动实录:主持人:我给大家呈现了一个老师,请你帮帮我?的教育

学习

祝老师教师节的祝福语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祝老师教师节的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祝老师教师节快乐祝福语,教师节祝老师的祝福语简单10个字。3.总是会想起那时的我:犯错的时候,您严厉的批评;进步的时候,您由衷的高兴;赌气的时候,您耐心的疏通;毕业的时候,您殷切的叮咛。教师

学习

新年开工的激励话语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新年开工的激励话语10篇,内容包括新年开工励志寄语大全,公司新年开工的激励话语。而小学作文训练的程序是:低年级着重练习写句、写话;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作文训练分为多级过程,写完整文章的训练

学习

鹰与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鹰与蛇10篇,内容包括蛇与鹰故事,鹰和蛇故事。顿时,那双赤色的瞳仁中闪射出一线杀机,一条蛇成为了它猎杀的对象,只见一条长5-6米体形硕大的巨蛇在拼命的逃窜着,想离开苍鹰的猎杀范围。可苍鹰怎容得这只被自己看上的猎物逃跑呢?只

学习

借钱合同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借钱合同,内容包括借钱合同的具体范本,个人借钱合同书完整。一、乙方同意根据批准的贷款申请书,贷给甲方人民币(大写)_________元。二、乙方凭甲方报送的详细用款计划和具体用途清单,作为付款时审核依据,并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学习

我们一起走过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一起走过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与什么一起走过作文,我们一起走过作文400字以上。有一次,我有一个数学问题不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于是我和你发了一个纸条,可是你却没有回复。我想:难道姐姐不理我了吗?为什么还不回复啊?第二天,我

学习

社会实践体会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实践体会10篇,内容包括社会实践日志体会,社会实践内容和感想。我们来到了义乌国际商贸中心五楼义乌购团队进行探访。通过义乌购工作人员的介绍和我们的简单提问,使我们大致了解了有关网站的常规运营模式和创新模式。义乌

学习

钢结构施工员总结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钢结构施工员总结模板,内容包括钢结构施工技术工作总结,钢结构施工队简介范本。2.3钢结构施工阶段人为失误的关键因素目前,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结构施工过程非常复杂,因而影响钢结构施工阶段人为失误的因素很多,一般需要导致钢

学习

动物的故事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动物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动物故事100篇简短及感悟,动物故事长篇文字版。

学习

电脑维护知识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电脑维护知识10篇,内容包括电脑维护保养细则,电脑维护与故障排除。三,培训时间:每期8天.四,培训内容:(具体内容见附件)教学课件制作,常用工具软件的操作,网络知识,各种电脑外接设备及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日常维护知识

学习

我的青春我的梦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青春我的梦10篇,内容包括我的青春我的梦电视剧,我的青春我的梦作文。那一段愤然的忧伤,究竟是美,还是丑,早已没有了定论了,只是微微的有些许习惯。或许那些曾经残绕在记忆中的那一抹碎片,早已成为了那遥不可及的梦。那些曾经

学习

关于端午节的英语作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端午节的英语作文10篇,内容包括向外国朋友介绍端午节英语作文,端午节英语高考作文。today,peopleeatzongzi(thefoodoriginallyintendedtofeedthefishes)andracedragonboatsinmemoryofqu'sdramaticdeath.

学习

端午节文案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文案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卖酒文案,端午节将至文案。为了进一步开发并挖掘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教育资源和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其时代性主题教育内涵,同时为推进我校《节日文化活动队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少先队

学习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小学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小学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古诗三年级小学,描写中秋节的古诗20首一年级。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宋代诗人叶绍翁用诗的形式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萧萧……”;而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

学习

古诗苑漫步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苑漫步10篇,内容包括古诗苑漫步涉及到的故事整理,古诗苑漫步宣传语。3、课堂一贯演讲式的老师习惯把学生当成听众,把自己想象成是百家讲坛里的主讲人,眼睛看着房顶,口若悬河地表演着,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强加给学生,全

学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10篇,内容包括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全文意思讲解,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简短版。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

学习

舟过安仁古诗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舟过安仁古诗10篇,内容包括舟过安仁古诗杨万里,舟过安仁古诗跟读。五年级:疏骏

学习

赞美春天的古诗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春天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赞美春天的古诗和解释,赞美春天花的古诗大全。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认识美1.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万物复

学习

关于中秋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中秋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中秋团圆诗句古诗,中秋诗句古诗配画。4、《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5、《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