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的诗句古诗10篇

关于中秋的诗句古诗篇1

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关于中秋的诗句古诗篇2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以***为主要切入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直观的内容,理解能力还不够,所以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画,本来诗画一家,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思路突破:

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美,是本首诗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看***想诗”——“入境吟诗”—“看***填诗”—“读诗想画”,这一过程来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1、

根据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真实情况,让古诗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2、

诗画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2、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诗画结合理解诗意的能力,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画面。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看***背诵古诗文,课件出示与古诗有关的***片:《春晓》、《望庐山瀑布》,学生背古诗。

二、

2、简介作者:杜甫及诗人写诗的背景。

1、

诗中写了怎样的一幅幅美丽而快乐的春景***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2、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了解“绝句”相关知识。

3、精读古诗,注意读准停顿。

两个

黄鹂

鸣翠柳,一行

白鹭

上青天。

窗含

西岭

千秋雪,门泊

东吴

万里船。

4、明了诗意,体会情感,感情朗读

看***想诗:

(1)、教师出示***片: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黄鹂、翠柳)想到了什么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2)当你读到这句诗会想到什么景物?是近处还是远处的景物?

(3)出示***片:蓝天、一群飞翔的白鹭,想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相机理解“青天”的意思。你读懂了什么?作者心情怎样?(轻快、喜悦)读之,想象白鹭在天空越飞越远,然后配上动作作展翅状,眼睛注视天空,再读之。

读诗句用不同的目光注视远处、近

处的景物。

(4)同样的方法学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你又读懂了什么?相机出示“千秋”、“万里”,一指时间长,一指路途远。

先析“泊”,后析“含”字,“含”字,联系生活理解,你透过窗户看到竹子,就可以说(

),你透过窗户看到房子就可以说(

),析“含”为包含之意,诗人说“窗含西岭千秋雪”。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的画面集中在一起让我们来朗诵这首诗!

入境吟诗:

(1)读全首诗,伴着古代音乐配上动作,想象画面,想象诗人倚窗之状,你从“含”中还读懂了什么?

(2)如学生有疑则释疑:为何要写“东吴”?一是“东吴”与“西岭”相配,二是诗人有东吴的情结。

读诗想画:

出示诗句PPT:(1)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读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请同学说“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现在东吴来的船也停泊在诗人门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介绍诗人写诗的地点离东吴遥远,从而体会“万里船”的意思,老师为这幅画镶上边,画上挂线,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

三、品味诗美,相机课外延升

1、游戏:接对子

规则:数量词对数量词、颜色词对颜色词、动词对动词。

鸣对(

),门对(

),两个对(

)。

黄对(

),泊对(

),翠柳对(

)。

遥望千秋雪,

门停(

)。

2、看***填诗

出示***片PPT:花丛中蝴蝶飞舞,鸽子飞上天

,学生填诗句:几只(蝴蝶)舞(花丛),一群(鸽子)上(青天)。

3、相机引出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的诗句及***画,学生边读边理解诗的美。

板书设计: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关于中秋的诗句古诗篇3

走进生活,放眼自然,稻海金浪,老树枯藤,四季更替,物事流转,这一切都浸润着语文的气质,飞扬着语文的才情。为何不让孩子出去走走,听落叶在脚下浅浅低吟,看大雁在天空款款南飞呢?第五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我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以“我们认识的秋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一、秋诗――古人秋思浸润语文才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宋代诗人叶绍翁用诗的形式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萧萧……”; 而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到来时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独在……”在老师的引读下,孩子们充满感情地背诵了这两首饱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营造了走进秋诗的浓浓氛围。

接着,秋诗小组的学生展示了他们在课外搜集到的关于秋天的古诗。古诗意境幽远,给人以丰富想象。孩子们先把收集到的古诗抄写在小黑板上,读通、读顺诗文,再寻找诗文背后的故事,读懂诗意。如《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而这首诗后面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秋诗小组的学生讲述了这个故事,让全班同学对秋天更是多了一份感悟。在语文教育中,古诗文一直是蒙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古诗文对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情感体验,以及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至关重要。

而“诗配画”的活动是快乐而有收获的。孩子们把秋天的一处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做成头饰,邀请其他小组的成员参与活动,把黑板上描写秋天的诗句与画相配。孩子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读诗、想象画面,参与活动,一气呵成。一场活动下来,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参与的快乐,更积累了不少描写秋天的诗句,感受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丽***景。

二、秋景――自然之美熏陶语文韵味

大自然是一切知识的起源,是智慧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出发点。在自然中汲取营养,感受自然美的熏陶,是大自然送给语文教学最好的礼物。秋景小组的学生得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去闻闻花香,听听鸟语,放放风筝。他们发现,秋天就在身边,触手可及。

在展示汇报时,孩子们的表现真是让大家耳目一新。王炜斌同学带上了他在橘子树旁照的一张照片,并顺口吟出:“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而陈信有同学展示了他登山时的照片,描述了他在登山时的感受:秋高气爽,正是登山好时节!秋景小组的学生还把在查找资料时认识的关于秋天的词语收集下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秋天,如此美丽,秋天的词语,你能灵活使用吗?秋景小组的学生还排了一个相声,名为“秋天之最”,把描写秋天的词语用得生动鲜活而又让人捧腹大笑,更是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问苍天什么季节最忙?秋天,多事之秋;什么季节最公平?秋天,平分秋色;什么季节最简单?秋天,一叶知秋;什么季节最长?秋天,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什么季节最爽?秋天,秋高气爽;什么季节最险?秋天,秋后算账;什么季节最暧昧?秋天,暗送秋波;什么季节最成功?秋天,春华秋实。祝大家秋天各有收获、快乐多多!

三、秋话――文字之美浸润语文学养

秋天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季节,走进秋天,孩子们看到了它,听到了它,感受到了它。课堂上的交流与展示,创设了情境,积累了词语和诗句,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欲望。这时,孩子们对秋天已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正盼着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呢!这时,我抛出了“当堂训练”:

写话练习:借助描写秋天的词语、诗句、画面,运用自己的感官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想一想,描绘你感受到的秋天。

秋天到了, 。秋天真美啊!

关于中秋的诗句古诗篇4

一、情节再现法

所谓情节再现法,是指通过在背诵中对原诗情节的再现来提示背诵相关的诗句内容。这种方法最适合于叙事类古诗的背诵。虽然说叙事类古诗不像小说那样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作为对某一事件的客观叙事,它或多或少会表现出一定的情节性。因此,根据对原诗故事情节的再现,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背诵诗歌的原文。情节再现法还适合于运用在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一定了解后的背诵训练中。特别是在诗歌讲解后,运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背诵,既能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 解,又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如学生在背诵《石壕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众所周知,这首诗歌故事的具体内容可以简单地分为投宿、住宿、告别三部分。与之相对应的情节分别是:投宿对应故事的开端;住宿对应情节的发展和高潮;告别对应故事的结局。因此,根据情节的开端,学生就可以想象官吏夜抓人的情景进行诗句的背诵。因为,诗人暮投石壕村,才遇上 “有吏夜抓人”的事情。于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抓人……”就显得非常容易了。究其容易背 诵的原因,情节对于学生背诵帮助无疑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

再如,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记事抒情的古诗,因此,它也具备相关的故事情节:秋风卷茅草、群童抱茅草、秋夜屋漏雨、祈求广厦千万间。如果学生对上述各个情节都能够了然于胸,那么他们在背诵原诗的时候,无疑对其记忆原诗语句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运用情节再现法进行古诗背诵的训练,它面对的诗歌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故事情节,它运用的时间,大多数情况下,一定要在诗歌讲解之后。

二、缩字提示法

所谓缩字提示法,是指在古诗的背诵中,通过对原诗句的缩减降低古诗背诵难度的一种方法。缩字提示法适用于全部的古诗背诵,适合于全部的教学时间。无论是叙事类古诗,还是抒情类 古诗;无论是课堂讲解之前的预习阶段,还是课堂的讲解过程中,甚至就连古诗讲解后的巩固性背诵里,缩字提示法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优势。

在运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背诵研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首先,缩字的字数与原诗背诵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如背诵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时,要注意到虽然全诗较长,但因它是五言诗,所以在缩字的时候仅留每句话的前一个字就可以。即,“田、五、夜、小”等字的提示就足以使学生快速地背诵诗文了。而背诵上边提到的《茅屋为秋风所破耿》这样的诗作,就需要教师减少缩字的个数,引导学生背诵。如在背诵“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一句时,就可以通过“何-突兀-屋”这样的缩略形式来 引导学生背诵。其次,缩字的时候要注意词汇的完整性。虽然是缩字,但在缩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个别词汇的完整性。如在“何――突兀――屋”一句的缩字中, 如果把“突兀”一词缩略成“突”,或者缩略成“兀”,都不利于学生 理解和背诵原诗句。

三、画面暗示法

所谓画面暗示法,是指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在播放相关画面的同时引导学生背诵古诗。特别是对于那些写景抒情类的研讨背诵而言,它具有更独特的作用。这种方法多用于古诗讲解的课堂教学中,并且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虽然说,多媒体画面有时会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但它却可以协助学生完成由字面描绘到画面展现的转化。如对于王维的诗作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背诵训练,特别是他的那首《使至塞上》。无论是前边的“单车欲问边”,还是后边的“长河落日圆”,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画面的提示,引导学生的背诵。

四、接力训练法

所谓接力训练法,是以接力 的方式来考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的一种常用方法。它一般适用于 课堂教学之后。由于学生之间是 以接力的方式进行古诗背诵,因此,它需要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因而,这种方法也就更能真实地反馈学生的背诵情况。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里,这种方法不能长时间地运用。因为,任何一个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都 是有限的。例如,当一个学生背诵到“高处不胜寒”这一句停下来的时候,如果另一个学生能够马上想到“起舞弄清影”,则说明他对这首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是非常熟悉的。

总之,中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背诵方法,再现诗歌的情节内容,提炼诗句缩减内容而降低背诵的难度,再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运用接力方式考查学生的背诵情况,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背诵古诗文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的教学成绩。

更 正

关于中秋的诗句古诗篇5

【关键词】古诗词 景物描写 手法

写景状物是古典诗词中经常表现的内容,展示了我国古典诗词文化博大精深的创作内涵。景物描写是作者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针对能够融合自身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的具体艺术描绘。从文学角度来说,诗词景物的描写,必须注重诗人写景状物的语言表现形式与技巧。本文结合自身对文学诗词的认识,阐述了古典诗词景物描写的表现形式。

一、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将形容词用做使动动词,是动态描写的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做了不少文章。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了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二、正面与侧面描绘的融合

古典诗词的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三、虚实对比与变化的结合

古典诗词中的虚实,具体地说就是景物的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意象与现实的体现。诗人在诗词创作中常常运用虚实相生的方法,去表现各种景物,实现借景抒情达意的文学艺术效果。诗词中的“虚”是指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出的虚像和空灵境界,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实”是指诗人描写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与实往往是相对的,虚实相生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为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虚写叱咤赤壁的周瑜:雄姿英发,年华方盛却卓有建树,实写诗人自己光阴虚掷,早生华发,“虚”“实”对比,有志报国与壮怀莫酬之情溢于言表。

四、远近层次变化的结合

自然物象的再现,由于观察者所处的方位、远近、角度不同,造成的视觉形象会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古典诗词中诗人从不同角度进行景物描写,能够引导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全面、完美的感受。如杜牧的《山行》,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诗中分别描绘了秋山远景与近景,生机勃勃,清新刚劲,给人一种视觉变幻的层次美感。

五、景物对象点面形体概括的描绘

诗词中描绘的景物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由不同的点线面形体元素构成的概括性物象。诗人在写景状物时,往往不单独表现主体景物,还运用点面结合的衬托手法,描绘出相关的景象,使主体形象更丰满。如柳宗元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对人、鸟、孤舟的描写,烘托出千山、寒江的辽阔,运用了点面结合方式,刻画了诗人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六、声与色的结合

关于中秋的诗句古诗篇6

一、诵读激情,品味古诗语言之美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尤其是诗歌语言更值得仔细玩味。古诗的语言之美,首推语言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其字数、句数整齐、均衡,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之美,均匀和谐的节奏之美。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中一、二、四句的“寥”“朝”“霄”押韵,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富有音韵、和谐之美。古诗的语言之美还表现语言的精确、凝练。《秋词》通过诗眼“胜”字,赞颂了秋日天高气爽、明净辽阔的碧空,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的精神。再如岑参的咏雪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以春花喻冬雪,幻化出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真是“妙手回春”!

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教师示范朗读或播放名家经典朗诵录音,并辅以《渔舟唱晚》等与诗文内容相一致的筝曲,通过“听读”―“跟读”―“朗读训练”(即同桌对读、个人展示读、男女生轮读、全班齐读)等环节,要求学生认真聆听,用心感受其感情基调,指导学生反复吟诵,侧重体会古诗文语言的抑扬顿挫、平仄转换、重音、句读等朗读技巧,使学生读出韵味,品味出诗歌的音韵、节奏之美。并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其动手通过查阅资料弄懂、吃透诗中的词义、句意,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名句中,“蒸”显示出洞庭湖云蒸霞蔚,有万马奔驰之势,“撼”衬托出洞庭湖秋色的气势磅礴、雄浑壮美……从而使学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进而感受到古诗精确、凝练的语言之美。

二、“视”“听”结合,感受古诗的画面之美

古诗的特点之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描绘出薄暮之景,皓月当空,山泉清洌,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真是“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可缩短时空、增加信息容量的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景色,听到音乐,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感悟诗词意象组合所带给读者的整体画面,体会古诗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如教学《游山西村》时,教师可先请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画面,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山西村景色***片,并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诗文中的画面美:仿佛看到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溪流淙淙,草木遮天蔽日,蜿蜒的小径忽隐忽现,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之间……

三、营造氛围,领悟古诗的意境之美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即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教学中,领悟意境之美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切入点。教师应在善于理解文字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意境之美。舒缓、轻悠的旋律能够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如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教师选用了与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深情的乐曲、苍凉的旋律,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扩大了思维的空间,他们仿佛看到:寂静、空旷的雪地上,友人已经远离,唯余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诗人还在深情地遥望友人离去的方向,依依不舍、怅然若失,言有尽而意无穷。至此,让学生感悟到咏雪与送别浑然交融的意境之美水到渠成。

四、再现画面,理解古诗的哲理之美

抒情言志是古诗的一大特色。生动的景物描绘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都是千古传诵的经典哲理名句。但由于初中学生缺乏一定的认知水平和文学素养,对诗中蕴含的哲理认识不足、体会不深。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诗句“山水萦绕,山路弯弯,林中垂柳成荫,山花绚丽耀眼,一条山路穿林而过,更有美丽的村庄隐藏在树林深处”“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等画面,将抽象变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使诗句蕴含的哲理通俗化、直观化,使学生顿觉豁然开朗,稍加思考,便很快能说出诗句之意,从而体会作者诗中新颖、卓异、睿智而深刻的哲理。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孔维宏,高瑞利.关于初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学生版),2003,1

关于中秋的诗句古诗篇7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古诗教学,会发现很多地方是一课安排了两首古诗。而被编在一起的两首古诗,要么题材相近,要么内容相似,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怎么进行两首古诗的同步教学呢?在十三年的教学摸索中,我初步归结了以下这样几种方法:

一、对比法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即便两首题材相近的诗也不会意境完全相同,且诗人的遣词造句功夫各有千秋,每一首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因此,可以进行对比式的同步教学,引导学生找一找两首诗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就拿第五册《古诗两首》举例来说吧,这一课收集了《山行》和《枫桥夜泊》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作者分别是杜牧和张继。《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而《枫桥夜泊》则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晚上,诗人泊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忧愁的客子,使他领略了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同时也体现了羁旅者的孤子清廖的感受。两首诗都是在描写秋景,但体现的意境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心情不同,就算看到同样的景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情,而这景物也就蒙上了不同的色彩,这就是借景抒情,把情融入景物中,情景交融。

二、自学法

自学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此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用。在教学两首古诗时,可以一首诗为引做点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首诗则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去自学。《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是第十册《古诗两首》中的内容。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了解诗题、诗人开始,然后抓重点字眼理解诗句,如“应怜屐齿印苍苔”一句中的“怜”为“爱惜”之意;“屐齿”可联系课文插***来认识,而此句中最有特点的是“印”的用法,由原来的词句用做了动词,可以将这种用法为学生今后学古渗透。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作为重点研读的对象,指导想象:满园春色将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而“满园春色”,作者为何只写“一枝红杏”?推敲琢磨后,学生深有体会,这种写法既体现出了这枝红杏争春惜春的生命力,又给读者留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可谓是“以小见大”呀!这样,诗的情、景、境就全都展现在了学生面前。

教师这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刚才学习这首诗所用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而理解诗意时遇到不理解的重点字眼,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观察插***、查资料、加上想象等方法进行。

三、互补法

互补法适宜学习两首从内容上可以是互通有无,交相辉映的诗。苏教版小语第十册最后一组《古诗两首》中安排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诗。两诗都是写西湖美景,但一个是晴天里西湖潋滟令人惊艳,“无穷碧”“别样红”色彩艳丽,令人遐想;而另一个则是写雨天的西湖——令人惊奇,一场骤雨,被一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演绎得活灵活现。教学时,将两首诗同步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晴天的西湖如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般顾盼生辉,雨天里的西湖又如一个豪爽侠士般,斩钉截铁。

由此还可在理解中鉴赏,而不只是简单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可以由此拓展出诗人的文风特点。杨万里的诗以风格纯朴,构思奇巧著称;而苏轼的诗则豪迈奔放、笔力纵横,在这两首诗中都可窥一斑。

以这种方法教学的还可以是《望洞庭》《峨眉山月歌》这一组,两诗都是写秋天月夜下的山水风景,写法上却各具千秋。

关于中秋的诗句古诗篇8

1 节日

现代生活中,我们与不同节日的亲疏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诗歌的理解。例如,“春节”“元宵”“中秋”这些传统节日今天依然有。春节合家团聚,元宵观灯,中秋吃月饼,这些过节的形式也基本没变。因此,读唐代诗人高適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以及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们立刻明白这是在表达除夕之夜、中秋之夜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重阳”节,现在主要是老人们才过,过法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读到岑参的《行***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时就会产生疑问:“行***途中为什么想要登高?为什么登高还希望有酒喝?为什么想的不是故乡的人而是?”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古人九月九重阳节有登高饮酒的习俗,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寒食”节已退出了今天的生活舞台。要准确理解唐代诗人韩翃在《寒食》一诗中表达的讽喻之情,就必须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相关习俗。寒食节是古代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义高洁之士介子推而设的,在清明前一天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了解了这些,我们对韦应物在《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渲染的清冷孤寂之感和思念同胞兄弟的手足之情也就能感同身受了。

类似的情形还有“清明”与“冬至”。现在我们很少在清明祭扫时看到泪流满面的人,但清明祭扫的基本内涵没变——为了纪念已故的亲人。读杜牧《清明》诗就不会费解为何“路上行人欲断魂”。而“冬至”在唐代是个与春节差不多热闹的节日,所以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会抒发“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思乡念家之心声。但是现在冬至只是个节气,不再被当作节日,于一般人而言完全不会产生什么特殊的、浓烈的情感,因而我们也就很难真正体会白居易冬至之夜孤身在外的愁苦。

2 星宿

古人将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古诗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星宿的名称,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含义,也会影响我们读诗赏诗的效果。古诗中常见的星宿主要有:(1)金星。它有时于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古人称它为“启明”;有时于黄昏出现在西方天空,又被称为“长庚”。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有“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另外它也叫“太白”或“太白金星”。古人认为,金星主兵象,根据它的出没可以预测战争的进程和凶吉。①例如王维《陇头吟》中有“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夜观太白,说明少年游侠心系沙场,渴望建功。(2)北斗星、南斗星。无名氏作《哥舒歌》中就有“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之句,以北头当空,渲染哥舒夜出的神秘气氛;李白《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中有“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之句,以南斗衬托庐山之高;刘方平《夜月》中有“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之句,同样以北斗、南斗描绘月朗星稀的春夜。(3)参星、井星、商星。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李白《蜀道难》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之句,表现由秦入蜀山路的高峻难行。参星和商星(又叫辰星)则是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此出彼没,永不同时出现。②杜甫《赠卫八处士》中“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之句,表现了世事的离乱苍茫感。敦煌词《菩萨蛮》中则以“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作为表达爱情的誓言。(4)北极星。古人把它看作是帝星,称作紫微,用来指朝廷。李白《古风》其三十四中有“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之句。

3 时令

大多数表示时令的词和今天差别不大,但也有一些表意含混,容易干扰我们对古诗的鉴赏。

关于中秋的诗句古诗篇9

【关键词】高考 古代诗歌 鉴赏技巧

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等。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见之景,是一首写景抒情诗。2007年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题是王维的《新晴野望》,标题直接表明了久雨初晴,作者放眼远望村野之景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从题目中得知,这是一首抒离愁别恨的送别诗,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抒怀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标题的一个“问”和正文相互照应,更是意趣横生,亲切自然。读诗时,一定要细品标题,把诗歌标题中隐含的信息了然于胸,切不可绕道而行,舍近求远。

诗眼是一首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趋向,抓住了诗歌的主题。诗眼可以在诗歌标题中,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夜晚一场春雨的喜悦之情;诗眼可以在诗的正文的某句中,如杜甫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诗中“眼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把国家民族命运的艰难和个人前途命运的伤感浓缩在一个“恨”字中,家国之恨让人感到无尽的沉重与辛酸!宋之问《渡汉江》中有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怯”字真切表达了作者由贬所还归家乡,既渴望了解家中近况,又害怕听到家中近况的矛盾心情。

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切不可轻易放过。

(二)学会知人论世

中华诗歌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并且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再如高考中几次考到王维的诗,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再加上其人多才多艺,诗歌而外,兼擅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几者相互影响,故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风或清幽恬淡或壮丽雄阔,“诗中有画”就是王维诗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当然,如李白的乐府歌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五七言绝句豪放飘逸;杜甫一生工于诗作而命运多舛,其诗以其爱国忧民的激情,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东坡才冠古今,虽宦海沉浮屡遭排挤却超然豁达,其诗词更多地表达经过人生历炼后的一种大气,一种感悟,更体现了他不凡的人生境界。

(三)把握古代诗歌的常见类型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

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歌类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多,其中写景诗多是借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咏物诗多为托物言志之作,借物表达自己的志趣、胸襟或抱负。

山水田园诗。下笔多描写山林的静谧、田野的悠闲,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羁旅思乡诗。抒写羁旅之愁,表达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忧愁伤感,真切动人。

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追慕古人,表缅怀之情,实则是怀古而伤今,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吟咏史实,多为借古讽今,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以上几点谈到了快速把握诗歌基本内容的方法,在迅速领会古诗大意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二、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和其它文学作品的阅读一样,古典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把握。

(一)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指的是诗中有直接表达喜怒哀乐和理想愿望等情感的字句。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情,表达了一种旷世的孤独感。还有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直抒胸臆,真切感人。

借景抒情在古诗中很常见,因为中国诗人作诗有一个共同的宗旨——诗贵在含蓄。诗人的感情往往通过景物描写含蓄地表现出来,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丞相祠堂的冷落凄清来表达命运不济,壮志难酬的失落;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达出无限的凄凉之情,感人至深。

2.象征和托物言志

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表达特定的事理和感情。诗歌中一些传统意象往往被赋予一定象征意义,如望月多表达怀远,思乡思亲之意;古人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写春花秋叶多指人生中美好年华和生命的凋零伤感,柳树则寓含留恋情别之意……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主要区别在于:托物言志是通过某种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主观的志向情趣或节操,其理解的重点在于“志”的把握上,如于谦的《石灰吟》就是借对石灰的描写赞颂来表达自己保持清白节操;古诗中常用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及兰、菊、荷也常是作者用来抒发自己不畏环境艰难而保持高洁品行的事物。

3.衬托、反衬与对比

衬托和反衬的共同点都是“以次要衬托主要”,衬托是用相类似的事物来陪衬主要事物,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其中用高大的五岳、赤城山以及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大。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主要的事物,古诗中常用的反衬方式有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等,《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段唱词描写了蓝天、黄花、秋风、北雁、如醉的霜林,景物自高而低,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色彩明丽,但由于相爱的人即将长久离别而归期难料,泪雨纷纷中这优美如画的秋色更增添了无尽的哀情。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几句,用泉声、浣女归家的说笑声,渔舟在永中掀起莲叶的动来表现“空山”的幽静美好,还有李白的《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以子规夜啼声来反衬夜行蜀道的冷寂。

对比和衬托的最大区别是:对比的二者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而衬托的二者之间有主有次,以宾衬主。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自古以来人们的悲秋与自己认为“秋胜春朝”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表达自己乐观豁达的情怀。

4.动静结合与虚实相生

古代诗人在写景诗中十分注意色彩、远近和动静的调和。2007年高考Ⅱ卷考王维的《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前面三联主要是静景,最后一联写农家在田地辛勤耕作为动景,动景和静景相映成趣。

虚实是相对而言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现实为实,梦境为虎,叙述为实,议论为虚……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词的上阕写眼前离别实景,下阕则写离别后设想的种种情景,此为虚写,全词通过虚实结合来表达离别的伤感依恋之情。

(二)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于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双关等。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诗歌鉴赏题中,常会有“作者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用)?”这两种问法的实质都是考察学生对表达技巧的赏析,如有明显的修辞手法,应从修辞的角度去答;反之,则应结合全诗从表现手法上赏析。

三、答题方法及得分技巧

(一)熟悉考题范围,明确答题思路

《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文学作品主要指古代的诗、词、曲。

1.形象

古诗中,形象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事物,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感情投射到客观形象上,达到“意”和“象”的相互交融、相互统一,从而构成“意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目的就是抓住意象的主要特征,感受作者的主观感情。

2.语言

语言方面常考的热点有以下两点:

(1)对诗人所锤炼字词的赏析。古人写诗注重炼字炼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明证。因此,常有许多精妙传神的地方,这类字词多为动词、形容词的使用,答题时应准确阐释这类字眼在本句及全诗中的语境意义,再简析其对作者表情达意所起的作用以及语言使用上的准确传神、精练生动。

(2)把握诗歌语言的大致风格。古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豪放飘逸、委婉含蓄、慷慨悲壮、辞藻优美、富有韵律等。

3.表达技巧

解答此类题应在熟悉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细心审题。答题的思路一般是:根据题目要求指出所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结构技巧),再结合相应的诗句简要分析,最后分析此类技巧对更好地表达作者情感所起的作用,即用什么技巧——怎样用——所起的作用。

4.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念态度

要准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认真辨别诗歌中的字词,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从而领悟作品蕴涵的思想情感,不能根据只言片语就下结论,更不能断章取义。

(二)精练答题语言,学会看分答题

回答诗歌鉴赏题要特别注意答题策略,对“问答型”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对“综述题”一般采用“总——分——总”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同时,考生应关注所答题目所含的分值,因为高考评分时一般有明确的采分点,如所给题目为4分,答案一般从两个方面作答,如是3分,答案可能是用三句话,从三个角度解答。

关于中秋的诗句古诗篇10

关键词:鉴赏教学 意象意境 情感把握 古诗词

诗是诗人感情的倾诉。《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里的“志”就是指诗人的情感、思想、意愿、抱负、志趣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指情感是诗歌的根本,是诗词的灵魂。当外物(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碰撞或交融时,就会形成动人的诗篇,甚至产生千古绝唱。因此把握诗词感情是阅读古诗词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从理解古诗词意象的含义、特点、作用的角度,探讨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把握诗词情感。

一、准确理解意象和意境含义

意象和意境都是美学概念。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来说,在创作中诗人都会借助描绘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

意境是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描绘的情境,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美好艺术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景和境界。意境是意象的灵魂,所有意象构成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中的意象就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10种事物。这些事物所构成的意境是:秋天黄昏时的凄凉萧瑟的景色。通过这种意境所抒发的情感是:异乡游子的凄凉孤寂、悲秋思乡之情。

二、善于捕捉古诗词的意象的特征

1.象征性

从文化内涵来看,意象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一种情感和品质的象征。古人常用意象的特殊象征意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习惯,后折柳借代惜别怀远之意。“松柏”常象征孤直坚强的品质,如“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红豆”常象征爱情或者相思之情;桃花常象征美人;牡丹常象征高贵;常象征品格高洁的人,如“秋菊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鸳鸯,指恩爱的夫妇的,如“得成比目保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2.多义性

古诗词中,同一个意象常常会有多种象征义,表达不同的情感。如: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情感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如“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仔细揣摩意象设置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古代诗词中意象的设置对情感表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烘托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使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显得委婉含蓄;突出强调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可以说,没有对意象的精巧设置就没有优秀的诗词。

1.烘托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

雁门太守行摩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描写于诗人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的经过。首联写景,借“黑云压城”和“甲光向日”两个意象写出了攻守双方的紧张态势。颔联中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地响起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写出了战争的规模之大、敌***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在号角之声的鼓舞下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到黄昏。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燕脂凝夜紫”这些意象,渲染战场的悲壮和残酷。以上三联描写了战斗的残酷,这些意象烘托了诗人决心“为君死”的思想感情。

2.使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显得委婉含蓄。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该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当时诗人在滁州任刺史。他对西涧一带的幽美景色非常喜爱。常去欣赏、吟咏,还在涧边种了柳树。诗人设置的“涧边幽草”、“深树黄鹂鸣”、“春潮带雨”、“野渡舟自横”这些意象,创造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意境,委婉含蓄地表现出诗人向往自然,恬淡自适的生活情趣。

突出强调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出自宋朝一代名臣范仲淹之手,他在***治和***事上叱咤风云的同时,也不失其风雅之度。他的这首((苏幕遮》词,词笔绚丽,深情惟妙,体现了他别样的性情和才华。

这首词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词的上片,“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浓郁的秋色和绵绵的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的略带寒意的秋烟。“山映斜阳”一句,又将青山摄入画面,并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一起,景物从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上片中写景,通过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斜阳,芳草,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突出强调了作者所要抒发的思乡羁旅之情。

四、领会传神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1.关注意象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古诗词往往由众多意象组合而成,而且这些意象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鉴赏古诗词时必须把抓住意象之间的关系。比如,“胡地”“天山雪”“玉门关”“桑干河”“战马”“美酒”等,都是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常通过它们或表达戍边卫国的爱国之情,或表达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策的不满,或表达旷夫怨妇念亲思乡的情感。又如,“暮春”“流水”表现的常常是年华已逝、英雄迟暮、报国无门之情;“落叶”“落花”表现的往往是伤春悲秋之情;“捣衣”“玉门关”表现的通常是思念征夫之情。注重平时积累,厚积薄发。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其表达的情感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因而,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积累,善于积累,关注意象与作者情感之间存在的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逐层深入地分析出它们各自的含义,然后再进行整体把握。例如:王维的《竹里馆》只有简短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四句,但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跃然纸上。诗中的幽徨、深林、明月这些意象,***地看都平淡无奇,但把它与写人(独坐、弹琴、长啸)的情景联系起来看,就可以体味出诗人以自然白描的手法所描绘出的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意境。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亮光,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其实是匠心独运,巧妙地构成了一幅清幽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情感。

又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中秋的诗句古诗10篇

学习

违约解除合同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违约解除合同模板,内容包括违约合同解除通知书范本,乙方单方面违约解除合同模板。(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

学习

初级助理工程师总结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初级助理工程师总结,内容包括助理工程师的基本知识,初级助理工程师个人年度总结。

学习

蚂蚁与大象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蚂蚁与大象10篇,内容包括蚂蚁和大象原版故事,蚂蚁和大象的故事感想。有一天,大象不小心掉到了坑里。大声呼救:“救命啊。”大象喊到了晚上还没人来救他,大象心里说,我也有今天啊,我不该自不量力呀。大象正在自责自己的时候。忽然

学习

新年的礼物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新年的礼物10篇,内容包括新年送长辈礼物,新年礼物送女友。

学习

收入与消费论文模板

阅读(27)

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理论分析(一)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平均消费倾向的提高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而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社会的大部分财富分配给有低消费倾向的高收入者,有高消费倾

学习

威尼斯的小艇课件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威尼斯的小艇课件10篇,内容包括威尼斯小艇ppt课件及教案,威尼斯的小艇ppt多文本阅读。[教学目标]1.掌握10个生字,能理解读写“威尼斯”“操纵自如…‘祷告”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4-6自然段,积累自己

学习

外卖安全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外卖安全论文,内容包括外卖安全的文章内容,外卖安全的感想300字。1数字经济下保定市居民外卖订餐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掌握保定市外卖订餐消费状况,于2021年3月至7月对保定市外卖订餐消费进行了抽样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主要

学习

九下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九下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的工作目标,九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个人。教学的有效衔接。为了使开学后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有序的开展,保证九年级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

学习

鼠年拜年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鼠年拜年10篇,内容包括鼠年拜年简短句子,鼠年10个拜年词。3、春节到,愿福星与你同行,好运与你相伴,财神和你并肩作战,开心快乐围绕你转,幸福的花朵开满心田,祝你新春欢乐愉悦。4、又是春节到,短信发送了,幸福在播报,祝福悄悄到,祝春节

学习

销售工作总结报告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工作总结报告10篇,内容包括销售工作报告总结经典范文,销售与大宗采购工作总结报告。公司管理模式很人性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一个多月,公司没有对我做任何的要求,自己自由发挥,自己去展现自己的才能,公司会根据你的实际能

学习

此木为柴山山出10篇

阅读(19)

“此木为柴山山出”的另一下联是“白水作泉日日昌”。说是过去有个穷秀才,屡试不第。有人在他门上写了一句:“此木为柴山山出”,讽刺他这种人就像山里的木柴,到处都是。秀才见了,在后面回敬了一句:“白水作泉日日昌”,意思是说,我的才学像泉水一

学习

新闻稿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新闻稿10篇,内容包括新闻稿十篇200字左右,新闻稿十篇150字。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xxx俱乐部有限公司对各位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又是一个美好的日子,与各位再次共同见证xxx俱乐部与蚌埠联通公司精诚合作,在这里举办新

学习

四年级作文记一次游戏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作文记一次游戏10篇,内容包括记一次游戏四年级优秀作文10篇,四年级作文记一次游戏大全。一开始,我们班里像炸开了锅似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闹个不停。我被选为男生队的队长。和两位“战友”站在报纸上。对方的张昕怡

学习

二力平衡课件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二力平衡课件10篇,内容包括二力平衡的条件ppt,二力平衡知识点笔记ppt。授课时间6月18日教学目标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2、经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出

学习

中秋晚会串词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晚会串词10篇,内容包括中秋文艺汇演串词,单位中秋晚会串词。(女)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仰首即得、俯首可拾。英勇救民的后羿,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阀树不止的樵夫吴刚,善良献身的玉兔。。。。。。点点滴滴都串成经典,中秋的

学习

作文中秋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中秋10篇,内容包括以中秋为话题的作文10篇,有主题的中秋作文。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所以称中秋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

学习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唐代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描写祖国山水风光的古诗词。一、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

学习

小学生写中秋节作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写中秋节作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中秋节作文范文10篇,中秋节作文开头神仙句子。

学习

关于端午节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端午节诗句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思念故人诗句,端午节的诗句和成语。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和端午北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

学习

关于荷花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荷花诗句10篇,内容包括有关荷花的诗句20首,赞美荷花诗句大全。4、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采莲曲》唐·白居易5、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赠荷花》唐·李商隐6、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赠

学习

形容豁然开朗的诗句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豁然开朗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经别人点拨豁然开朗对应的诗句,形容开朗的诗句和名言大全。当前,语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热点。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锐敏感觉。”吕叔湘也

学习

七夕经典诗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七夕经典诗句10篇,内容包括七夕离别诗句古诗,七夕诗词原创诗。一、《道清》《大般罗(若)③波罗蜜(密)》《神沙乡百姓贾憨等状》等杂写S.2014v/1的首题有“道清大般罗(若)波罗蜜(密)”,其后稀稀疏疏题有“大公主降礼……自从面别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