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篇1
关键词:数学 应用题 教学
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训练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考试的重点之一。因此,抓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呢?
一、抓好简单应用题的教学
大家都知道,解简单应用题是解复合应用题的基础。那么,怎么叫做打好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基础?笔者作如下一些具体的分析:
1、初步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解答一切应用题的重要基础。正像有的教师所讲的,虽然应用题的内容是千变万化的,但都是四则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往往有些学生不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解答简单应用题时乱猜算法,或者根据题里的某个词语选定运算方法,这样是不能真正培养起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的。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要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的认知特点分成不同的层次来教学。低年级要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理解每种运算的含义。例如减法,只要通过摆物品和***画等使学生懂得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高年级再进一步抽象,使学生懂得减法是已知两数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高年级教学分数除法也是从乘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理解的,这样就便于在解应用题时实际应用。
2、使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一项基本功。即使是简单应用题也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绝不能因为应用题简单而忽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分析清楚题里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明显的,学生容易弄清的。但是有些简单应用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就困难一些。因此,教学时最好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通过操作和直观,在学生的头脑中对所学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形成了表象,经过多次练习,就能初步形成概括性的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教学,学生对每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有一定的分析思路,就不容易发生混淆,也就不需要再教什么计算公式。
二、重视教学解题的一般策略
这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性问题。这在现今的信息社会尤为重要,要使学生成为能够处理信息的人,通过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解题的一般策略是一个重要途径。关于解题的一般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条件和问题的收集。
为了解一道题首先要弄清楚题里给了哪些已知条件,要求解决什么问题。识别或收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信息的过程,也是理解信息的过程。在低年级往往要求学生口述已知条件和问题,到高年级也可以教给学生用***(如线段***)或表解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清楚地表述和表示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一般地说,题里的问题和所需的已知条件都已直接给出。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收集必要的信息的能力,在适当年级也可适当出现信息不完全的题目。也可以适当出现一些有多余信息的题目,使学生能在较多的已知条件中,正确选择有用的和必需的来进行计算。
2、分析数量关系。
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无论解简单应用题或复合应用题,都要认真分析题里的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答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通称综合法;另一种是从问话入手,通称分析法。综合法比较容易掌握,但其缺点是学生往往看到前面相邻的两个已知条件就进行计算,而忽略后面的已知条件,未从整体考虑。提出的中间问题不一定是解这道题所需要的。从问话入手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提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
3、拟订解答计划。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继续。就解决一般的问题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在小学数学中,解答简单应用题时则没有必要,只在解答复合应用题时才有必要,而且有时边分析边拟订解答计划边解答,往往与上一步的分析数量关系或下一步的解答合并起来。从掌握解题的一般策略来说,还是单把它划为一个阶段为好。拟订解答计划是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解答需要分成几步,每步要解答什么问题。这是分析、推理的直接成果。正确地拟订解答计划,表明学生对所解的题目有了整体上的理解,同时又对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做出了合乎逻辑的规划。能否在解答之前正确地拟订解答计划也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的标志之一。
4、解答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最后阶段。如果说前面各阶段主要是思维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要产生思维的结果。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有思维过程的。例如解答每一步要选择哪两个已知数,进行哪种运算,如何使计算正确等,都要深思熟虑,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正确结果。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既重视思维的过程,也重视思维的结果,达到正确解答应用题的目的。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往往学生把算法选对了,但把得数算错了;或者竖式里的得数算对了,最后抄错了数。因此这个阶段特别要注意培养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应用题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线段*** 应用题教学
[中***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70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用线段***的解题方式,可以将题中的多个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下面就谈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线段***的应用问题。
一、巧用线段***,帮助解读数学信息
在应用题教学中,有不少应用题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将题目中的信息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线段***,学生才能对应用题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有形象化的认识。
例如“篮子里面有30个苹果,梨的个数是苹果个数的3倍,香蕉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4倍,试问:篮子里面有多少个梨?多少个香蕉?香蕉的个数比梨多多少?”
在解决此类型应用题时,学生要根据题目的信息,用线段***将苹果、梨、香蕉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如下***。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是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通常会看到“比谁多”就加,看到“比谁少”就减,而通过这样一个线段***就可以避免这些错误的判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巧用线段***,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效率。
二、运用线段***,构建数量关系模型
在解应用题时,大部分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准确把握数量关系,因此无法顺利解题。在此种情况下,教师要带领学生将应用题中的数学信息巧妙地转换为线段***,构建起数量模型。
对于此类分数乘法应用题,借助线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有关数量与标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快速找到解题的思路。通过线段***,学生就可以建立起鸭子与鸡的数量关系模型:鸡的数量=鸭子数量+鸭子数量的3/4。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线段***构建数量关系模型,清除学生解题思路中的障碍。
三、借助线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线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应用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只是单纯从字面分析题意,描述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得很吃力,必然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让学生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要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生活化
通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令本来乏味枯燥的应用题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此既有利于学生们在心理上的接受,同时也顺应了学生们思维活跃的特点,让他们能够更加切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能力。
一、对书本教材的灵活运用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时,需要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们在一个亲切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之中切实掌握数学知识。故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处理的时候,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深挖教材之中的生活元素,或是在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把生活当中的素材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让那些枯燥乏味的应用题变为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以便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自发的参与到教学活动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譬如这样一个归一问题,“有一台抽水机,3个小时能抽水420吨。照这样计算,5个小时能抽水多少吨?”要求学生们通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然而,有的学生根本都无法理解以上三个名词的含义,还何谈去分析解答?故此,教师在这种时候就需要对以上问题做一个转换叙述,尽量创设一个情景来拉近数学知识跟生活的距离,强调实际问题的理解与解决,而不是纠缠于那三个名词的解释之上。通过改编转述,如把抽水改成鸡吃米,3小时能吃420粒,如此加入生活的气息,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从生活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对题目呈现方式的创新
通过不同的教学呈现方式,可以满足教学活动中的多种需求。故此,教师在教学的活动当中,可以适当突破书本教材的局限,采用一些多样多变的呈现形式,***文并茂、生动有趣以及直观形象地对内容进行呈现。因此,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当中,打破单调乏味的纯文字呈现模式,通过情境***、表格、漫画、数据单等呈现方式引入到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当中,以更鲜明活泼的方式来呈现问题以及思考的过程。就如在进行平均数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或是***表,让学生们通过表格的形式来对诸如某个星期的平均温度、某个班级学生们的平均体重等问题进行研究。而在更多的时候,我们一般可以将应用题通过“***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如进行这一个应用题的教学时,“阳光小学有273人去秋游,每辆车限坐42人,租7辆车够吗?”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们在黑板上画车,以圆圈代表学生数,来进行问题的深入探讨,在引起学生们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重实际生活问题的发现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这样一种本能的需求,那便是希望自我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而这种需求在儿童们的精神世界里显得特别的强烈。故此,教师在教学的当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发现他们身周的问题,从而令学生们在一个主观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对学生们的思考自主性以及思维***性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就以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的公开课为例,在听课教师坐下来后,课堂开始,可以对学生们进行提问,“同学们,今天来我们课堂的听课老师一共有几位啊?”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观察后,再提问,“其中男老师有多少位?女老师又有多少位?”然后再进行提问,“你们能够用一句话来讲讲男女老师人数之间的关系么?”而后学生们通过自身的知识,可以提出多种情况,通过问答,在活跃学生们的气氛时,也让他们熟悉这些在应用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子,加强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令数学变得更加生活化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通过概括客观世界之中的数量关系而来,因此,绝大多数的应用题都可以在客观世界当中直接找到原型。而开展数学活动则是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们开展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将单调的数学知识向课堂之外、生活之中进行延伸,从而让学生们通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综合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而实际的问题,并可以积极寻求多种解决方法,以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在《求平均数》的教学结束之后,要求学生们对自家每月的用电情况或是家庭每个人平均的居住面积等进行调查。又如在教授了圆柱体体积的知识之后,有一位同学曾经提问,“为什么我们常见的杯子、茶壶、桶等容器都是圆底的而不是方形的呢?”如这样于普通之间现神奇的问题,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教师就可以以这个问题为契机,让学生们在课下交流、查资料,并在第二次课上发表各自的观点,并阐述自己观点的理由。如此让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才是数学应用题教学真正需要达到的目的。
五、结束语
应用题教学应当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作对题目,而是为了将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应用题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76-01
通过应用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消化与理解,更能够使学生的主观体验得到增强,使其思维得到扩展、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并能够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对数学的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这正符合小学数学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新标准、新理念。
一、连系生活实际
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掌握,并提高在生活中进行数学应用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素质,就必须要连系现实生活,突出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这能够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增强,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此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是最为深入的。
比如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归一问题:某天学校为我们学生购进了一批水果,第一天吃了整批水果的1/4,要是再吃7.5Kg的话,此时就吃了整批水果的1/3,那么这批水果一共有多少呢?
通过这幅示意***可以看出:已知单位“1”的(1/3-1/4)是7.5Kg,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
解法A:7.5÷(1/3-1/4)=90 Kg
解法B:X(1/3-1/4)=7.5
X=90
答:学校购进的这批水果一共有90Kg。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在现代教学工作当中,我们要特别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优化,让他们在思维上既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又能找到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方法、途径;既能有开阔的思维方向,又能切实发现事物的本质;既能拥有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又能针对实际问题加以周密的分析。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 CAI)的种种优势和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数学模型极富人性化的展现出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能激发和优化他们的思维能力,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消化。另外,于应用题教学而言,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可以将问题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降低应用题的抽象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应用在追击问题上是非常适宜的。
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一道应用题:我野战部队奉命追击向丛林中逃窜的敌***,据情报得知敌***的行***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为我野战部队行***速度的2/3,敌***逃窜两小时后,我***正式出发追击,问在行***多少路程后,可以追上敌***?面对这样的追击问题,老师的口述、讲解对于学生而言往往是抽象的,在学生的脑海中很难形成对问题的形象理解,这也就增加了学生解题的困难程度。但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通过相关的软件来制作追击问题的展示课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他们的思维真正围绕着问题活跃起来。就文中所提到的例题而言,可以在课件的背景上以及人物上下一定的功夫,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趣味、细致的课件展示,再进过相应的教学分析,学生定能得出最终正确的答案。
三、加强应用解题的基本能力培养
在进行新的知识内容教学时,不能够松懈对学生应用解题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师学适宜的设计一些基础性的综合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相互间的讨论与思考,这能够巩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在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完成过后,可以设计如下的系列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与解答,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看哪个小组解题快,答案又正确,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已知A村种了540棵桃树。
问题一:B村种桃树的棵树是A村的8/9,问B村种植了多少棵桃树?
解法:540×8/9=480棵
问题二:C村种桃树的棵树是B村的4/5,问C村种植了多少棵桃树?
解法:540×8/9×4/5=384棵
问题三:D村种桃树的棵树比A村多1/2,问D村种植了多少棵桃树?
解法:540×(1+1/2)=810棵
问题四:A村种桃树的棵树比E村多1/6,问E村种植了多少棵桃树?
解法:540-(540×1/6)=450棵
问题五:A村种桃树的棵树比F村少1/6,问F村种植了多少棵桃树?
解法:540+(540×1/6)=630棵
小学数学应用题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策略
中***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216-0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进行应用题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审题,分析题意,总结经验的好习惯。同时还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已和别人的解题的经验,形成属于自已的解题模式,同时要让学生懂得“问题从生活中来,也要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觉得自已所学的知识,有所用,这才是解决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
1 应用题教学要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里面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是“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如果教师是位有心人,将比较具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题改编成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把题目孕育在这一则故事中,学生就会充满兴趣地走入这个故事,主动去解决迎刃而来的问题,并且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学生能始终保持着一种饱满而愉快的心情。如:笔者在四年级讲一道“一辆面包车和一辆大客车同时从A城出发到B城,两城相距600千米。面包车每时行70千米,大客车每时行60千米,面包车中途停车检修2时,哪辆车先到达目的地?”的行程应用题时,先让学生讲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因为学生对这个故事非常熟悉,也百听不厌。讲完后笔者问:“谁先到?”学生齐答:“乌龟先到。”又问:“乌龟跑得慢,兔子跑得快,为什么乌龟反而先到?”学生则答:“兔子太骄傲了,中途它睡了觉,耽误了时间,当然乌龟先到啦!”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对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并感知题意
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首要环节,这是解体过程中的感知阶段,其目的是为了理解题意,获取解题的必要素材,既了解情节,已知条件和问题。在教学应用题时,笔者会尽可能留给学生充裕的审题时间。考试后让他们自己计算试卷中应用题因审题不认真而失去的分数,让他们体会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只有认真审题才能感知题意,所以要把审题方法、方向作为重点加以强化,这样就能形成学生自觉的审题意识。看到一道应用题首先从题目整体上去感知,迅速准确地分辨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通过题目里的文字初步了解所包含的意思来进一步理解题意;再从题目的整体去感知,去掉与问题条件无关的内容,把自己的思维集中到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因果关系上。另外,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要求学生默读题目时,要做到不多读或少读一个字。读过后要五看:一看以知条件,二看所求问题,三看重点字词,四看单位,五看括号内的提示或要求。还要求学生边看,边把重点词语做上记号。看过后还要想:如看到“多”要想谁大,谁小;看到“倍”要想谁是一倍数。这样通过读、看、想,把题目真正看懂,真正弄清楚,再分析列式,对于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或隐蔽的应用题,更要加强审题指导,可以要求学生画线段***或用关系式方法。
3 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策略
教给学生解题的思考方法是解题策略的中心内容,也是教学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解应用题时才有路可循,才能比较顺利地探索出解题的途径,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终身受益,解题的思维过程才能清晰地展现出来,可见,解答应用题选择合适的思考办法至关重要,教学时,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按照一定的思路展开分析,解题的准确率也就会慢慢提高。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历来解题就被公认为是数学学习中最富有特征的一项活动。解题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解题策略的掌握,而解题策略的中心内容就是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把要解的问题化归为已经解过的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正确的思维策略和解题方法,思维策略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也是现代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依靠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学生们用摆实物、画线段***、比纸条等多种方式来理解数量关系,建立自己的解题思路。互相交流想法时,有的学生没有用“同样多”、“分成两部分”等字眼,却拿了一根长纸条和一根短纸条,对齐一头做比较,从长的上去掉这一块(与短的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的,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的表述?虽然不那么准确、完整,但可以看出他对求相差数的实质是理解了。教师的肯定会使其他同学活跃起来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吸取别人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用流畅、清楚的语言建立起合理的理解思路。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应用题篇6
新课改将小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作为小学数学的重点。难点。小学高年级应用题具有学生在学习时枯燥乏味、实用性差的特点。小学生自身具备解题知识不足,学生很难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教学觉得困难,长此以往,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因此厌倦数学学科的学习,本文主要对小?W数学高年级应用题的价值进行阐述,并进一步对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进行探究。
一、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整个求学过程至关重要,作为学习的基本那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特别是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的教学,有较强的抽象性,可以充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对课程内容知识的掌握,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没有应用题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应用题的取材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对小学数学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抽象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对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对学生抽象思维的锻炼,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建立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应用题教学是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的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应用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自身所掌握知识不足,在应用题学习是往往不能认真审题。无法准确的抓住题目的提供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让学生进行一字不落的认真读题,并对题目中隐含的解题信息进行强调、引导。帮助学生明确题目信息内容,为良好的应用题解答做铺垫。
例如:a、b两辆车速相同的小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a车行驶的路程是12公里,b车行驶的路程是15公里。b车比a车多用了2小时,问小汽车的速度是多少?题目中没有给出汽车速度的数据,小学生如果不认真审题根本无法继续解题,但可以通过认真审题,找出其中的关系,用b小汽车比a小汽车多行驶的路程除以多用的时间,求出小汽车的速度。所以,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2教会学生通过等量代换题方法。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在解答时都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一部分应用题在设计时都会在一道题中出现不同的变量。让学生在解题是出现思维混乱,摸不清头脑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进行这类问题的教学时,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用一种量作为突破口,代替题目中的其他量,从而将多量问题转化成单一量的问题,方便解决。
例如:小明去商场买笔和本子。他要买两支笔和一个本子,现在已知本子比笔贵一元,小明共付了10元钱,那么本子和笔各需要多少钱。这种问题。因为题目中所给的量不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现将笔看成本子,那么三个本子就要在原价上加本子比笔多出的2元钱。变为12元,由此算出一个本子要4元,那么笔就要3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将问题简单化,帮助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
3利用***示法解决应用题。目前,***示法也是作为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答的主要方式之一。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中有些题目相对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来说过于复杂,单纯通过对题目文字的讲解,小学生很难理解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有可能连基本题意都不能理解,更不要说问题的解决了, 因此教师利用画***的方法对题目进行表示,帮助小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例如列车过山洞问题,一辆列车长50米,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穿过长500米的山洞,问列车过山洞所用时间。学生在解题时很难注意车尾全部过洞的现象,即使教师进行提醒学生也很难抽象的想象出来,因此在问题讲解时可以利用画***。用一条线段表示山洞,用一个长方表示列车。模拟列车穿过山洞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像直观的了解题意,帮助应用题的解答。
最后提高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如;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举例法、列表法等等,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目的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应用题篇7
一、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学低年级简单应用题多以半***半文类型为主,是由***到文过渡的承接点,培养学生此类型应用题的审题能力就是看说结合。
“看”就是引导学生对应用题的题目进行准确、全面的观察,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在观察中要注意两点:首先,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常常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所以教师让学生读***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对观察的方向要指向清晰,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有价值的信息上,让学生学会以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去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其次,观察***片的时候要与文字结合起来,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往往过于看***而忽视了文字的内容,这也是半***半文应用题常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文结合,确保理解***中所给出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说”就是引导学生口述应用题,大声的读题,整体把握题意,在***文结合型的简单应用题中观察并口述是审题的关键,通过读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好准备。这里需要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要做出明确的规定,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1.转化视角,指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看待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很多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解决。因此,我们要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不应仅限于书本,还要从学生的周围现实中收集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这样在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时候也更能接近学生的思维现实,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简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问题,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简单应用题教学不仅是要教会学生正确解题,更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善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应用题篇8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解析
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板块,对开发学生思维潜力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数学本身就给小学生创造了思考的环境,而应用题的设置就是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应用题解析给予了学生很大的帮助,那么解题技巧就是通过解析的模板来引发学生学以致用,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在数学应用题方面的综合能力。
充分理解应用题题干信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题意做出解答。小学数学中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
一、解析中要求认真阅读应用题题干,理解题意
读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数学应用题的读并非泛泛而读,它要求讲究一定的方法。数学中的读不讲究优美动听,但需要用心、用脑,逐字逐句地读。做到读得准:不漏字,不添字,不换字,不破句。如“我扫视了一遍题”“我看了一眼题”“我看错了一个字”“我没有看到那个字”等都会导致学生错误解答。例如这样一道应用题:有一个直径是16米的圆形花坛,在它的修一条宽2米的小路,求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有的学生就容易把直径看成半径从而导致整道题出现错误。所以,教会学生认真审读题干,理解题目意义对于学生解答问题有重大的意义。问题解析中就会出现此类问题的纠正,帮助学生提高警惕,避免犯低级的失误。应用题的解析不仅解决了一类问题的失误可能,同时还帮助有出现其他错误的学生做出改正。只有在正确理解题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解答。
二、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1.在认真审读题干的情况下,要正确列出数学式子,且与题干意义相通。在数学应用题解析方面强调依据题意正确列出相关数字算式。而往往同一种类型的应用题就有多种解题方法,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有综合法、分析法、***解法、演示法、假定法、列举法等,这些方法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在遇到应用题时,如何去思考,从而打开自己的智慧之门。如,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逐步推导,从而解决问题。
2.在已经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下,应用题解析就给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快速理解问题的关键点,找出问题的根源,再结合问题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解答。数学应用题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还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快速回忆,更达到了复习巩固的效果。数学应用题解析的设置不仅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间接地让学生自主地引发思考。
3.问题检验、完善结果必不可少。在完成问题解答之后,需要进一步检验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检验的过程即是再次巩固的过程。验证是解答应用题的重要一步,通过验证能够确认自己答案的正确与否,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在教材对应用题的检验这一步越来越重视,检验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把未知量当做已知量,用倒推计算法看是否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也可以将题干任一条件当做问题,多角度进行验证,进而让学生更加确定问题答案的正确性。这一步骤在应用题解析中也会详细地做出分析,帮助学生掌握问题精髓,巩固问题的解答步骤。
三、解答数学应用题的体会与收获
通过对小学应用题类型的分析,掌握正确的小学数学题组成语法和关键词位置用词,根据经验总结小学数学应用题可能出现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关键处,紧密联系运算的意义来选择运算方法。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运算的意义,把对运算的意义与应用这直接联系起来,就会对确定运算方法有较大帮助。
要重视练习巩固应用题。很多的应用题单单在课堂上练习是不能长久记忆的,在课下的时候,学生也要时常地练习巩固。比如说同一道题,在做完一次之后,隔几天就需要重新再做一遍,检查一下自己是否真正记住并理解了。一道数学应用题可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点,只有经常性地练习巩固,才能把出现频率高的一类型应用题掌握在学生大脑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在数学应用题解析中不可能直接引导学生做出相似或者一类型题目的应用题,但是通过详细的步骤与分析能够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引发思考。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设置本身就是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锻炼学生大脑的灵活性,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做到全面地综合巩固。应用题解析就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且引发思考的最好途径。
小学数学应用题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 ; 问题情境;解题思路;应用意识;问题解决能力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实质上是综合、抽象、概括、判断等一毓复杂的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在解决教学应用题中要根据应用题逻辑性强、综合性高以及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来教给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方法, 强化思维训练,发展思维能力,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一、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突破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指人们由于过去的知识经验而形成的对某一事物的固定思维。它可以使人按照常规从旧有的知识出发毫不费力的解决问题,但也可以使人产生错觉,妨碍思维创造性的发挥。而思维的创新属于思维的高级形式,这种思维在当前小学应用题教学改革中也应力***有所体现。语言是思维工具,也是思维的载体和结果,从想到说这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飞跃。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扎实掌握数量关系,认真审题,克服心理和思维定势的消极的影响。如,在教学工程应用题时,学生往往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固执的认识“工作效率一定是几分之几来表示”。而遇到如“一项工程时,由于心理和思维的定势消极影响往往不假思索的列出式子计算。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防止学生从表象出发形成错误的思维和心理定势,而出现错误解题的情况。又如,在求半圆的周长是,学生就会误解为求“圆周长的一半”,等等。
二、利用教具、线段***直观演示,简化学生的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有些应用题在情节叙述中,条件叙述较为婉转含蓄,就会造成一种掩盖本质的假象,使非本质的信号对大脑皮层刺激过强,容易给学生产生错觉,以导致作出错误的判断。如,在讲解一道练习中“生产一批服装,第一天做了五分之二,第二天做的比第一天少50个,第三天做200个刚好完成任务。这批服装共有几件?”学生难以找出一组相对应的比较量和分率。那怎么办呢?我当时就想通过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加深题意理解。让学生跟着老师画出线段***后,清楚地看出:(200-50)个所对应的分率,从而得出列式。
又如,利用画***的策略解决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先通过手指的间隔,再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学生讨论可能得出100÷5=20(棵)。此时教师要有效的导,因为老师的关键话语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师:“这里共有20个间隔,所以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学生会根据刚才手指间的间隔,想到20个间隔,应栽21棵树。课堂的生成,就会在灵动的瞬间出现。我们教师要抓住课堂的生成资源,并利用好这些资源,有效进行教学。所以,在教学数学应用题时可以利用教具、***表直观演示,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在直观认识了各个已知条件后,再叙述数量关系式。使学生通过利用教具、线段***直观演示,这样学生就比较好理解题意,得从而到解题的方法。
三、精心设计分层练习,逐渐发展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可适当增加梯度,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巧,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和学生的解题能力。向学生提供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情景(呈现数学问题)学生感知数学问题情景学生明确数学问题的各个方面(审题)用多种办法解决数学问题(解题)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及检验。据此可以逐步建立起“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在应用题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应让学生广泛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多种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与分析水平,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分析的学习方式外,还应大力提倡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解应用题,使学生逐步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知识策略,不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当学生学了“工程问题”后,先出现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熟练以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题目:(1)一项工程,甲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30天完成,两人合做,完成这项工程的一半需要几天?(2)一项工程.甲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30天完成。如果甲先做5天后,乙也来参加,还要几天完成?(3)一项工程,甲乙合做12天完成.如果甲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几天完成?(4)一项工程.甲乙合做12天完成,甲独做20天完成,现先由两人合做4天后.剩下的由乙单独做,还要几天才能完成? 又如,我在上学期教学完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后面的应用题后,我设计的练习题依次是:买4枝钢笔多少钱?” 再出示“一枝钢笔4.2元,王老师带了20元钱买4枝钢笔,应找回多少钱?”最后出示“一枝钢笔4.2元,王老师带20元钱买5枝钢笔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这样由易到难地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学生经过练习.不但巩固了工程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而且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的解题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小学数学应用题篇10
【关键词】应用题;解决问题;解题步骤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应用题的占的比率很大。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所学到的应用题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费用的支出和收入、盈亏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等。因此,可以说应用题是生活的需要,无所不有,无处不在。其实应用题的学习是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质。因此,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也成为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应用题的复杂程度不是单纯数据的多少,而是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小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审题就要读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边读边想掌握题中讲的是什么事情,经过怎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用题的条件。
二、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步骤
我认为应用题的教授一定要加强其思维的训练,语言的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步骤:读——划——思——解,现分述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应用题。
1.读
应用题是用语言表述的一类题型,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读题便成为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自己感知信息数据的过程。一般来讲要读三遍:第一便初读,对题目有初步印象;第二遍应逐字逐句的读,重点理解每个词、术语的实际含义;第三便连贯起来读,重点掌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划
划就是把重点的划下来。这一步对小学生而言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省略的,它是在读完题后进行的,是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题意,抓注重点的关键。
例如:在教《分数加减法》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一块地公顷,其中1/4种大豆,2/5种棉花,其余中玉米,玉米的种植面积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这道题主要是让你区别给你的分数是分率还是一个数。这个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必须把有单位名称的数字圈出来,这样可以提醒自己,数和分率是不同的,不可以进行加减法。同时划出“几分之几”明白的告诉学生求的是一个分率和公顷无关。
3.思
学生读题后,获取了已知和问题后,接下来就是在大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也就是思。
例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18棵,还有2行梨树,每行12棵,苹果是梨树的几倍?
已知:4行苹果树,每行18棵。2行梨树,每行12棵,苹果树总数与梨树总数,苹果树是梨树的几倍?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切实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设法调动学生的大脑器官。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机会。
4.解
解指的是学生的解答。或许学生认为这一部分他们是最会的。其实要把一道应用题完整的写下来,让老师给你满分。同样需要锤炼。要完成一道应用题,每一个部分都是不可忽略的,而做到以上步骤的前提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各种基本用算法则,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训练和督导,每讲完一道题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该类型题进行再分析、进一步解剖题干、挖掘其等量关系,并进一步总结。
三、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回归生活,创设解决问题情境数学是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在教学时,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能创设情境,回归生活,从小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出发,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一定的问题意识,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后,我出示过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六—”节为了表彰同学,老师到文具店买一种笔奖给学生。在去选笔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个文具店给出的优惠是买十送一,另一个文具店买十支以上,按九折优惠计算。同样的一种笔,标价为10元,老师要买22支,请同学们做参谋:老师应在写哪一个文具店买比较合算?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生活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参与解决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知识与问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数学应用题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