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篇1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法 课程内容 编排意义
现行上饶师范学校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选用的教材是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主编:赖南燕 、 胡启宙。本教材共有7大章,总共21小节。基本按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数与代数的教学、空间与***形的教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师等内容循序编排。而且各个章节的内容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理与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串联讲述。在每一章节的最后一部分都安排了具体的教学案例。[1]
该教材的内容在基于原来数教法的基础上做了些修改和调整。原来的课程主体是分为两个部分:即“教法”和“算理”。这种“两元式”的体系的构建一直延续了很多年。原有的课程体系的不足之处在于:①内容繁琐、重复性比较多。比如“算理”部分在学科的知识上大做文章,讲得过于嗦,师范生已经有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对于这点显得很没有必要,“教法”方面又是借鉴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方面的知识点,而教育学、心理学在师范学习阶段的第一、二年期间就已经开设了,而且也是师范生的专业课。对于这点也有点显得重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反应教材没有创新,比较老套,对教学没有太多的指导和帮助。②原来的课程存在机械划分。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数学中的基本知识点与这些知识点的基本教学原理应该是相互依存的,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会有针对性,才不会让学生觉得纸上谈兵、空谈理论。但是原来在这两块却是分开的,这对师范生掌握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和有了教育原理之后制约上岗能力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所以,两者不宜简单的分开,若把两者结合起来,则更能促使师范毕业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形成。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这种陈旧的理论遭到了很多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者的异议,在这种大环境和新形势下势必会遭到挑战。所以新教材是为了能够适应当前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并且适合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而编修的。新教材在以前教材的基础上,处理好了以下几个关系:第一,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教法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广泛的学科,充分把本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理论的阐述相结合。为此,本教材很注意这两点的结合,将小学教育理论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并在每一章节的后面都附以教学案例来说明教学原理。第二,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本教材的编写参阅了很多教学成果以及文献资料,内容十分丰富,并且继承了过去教材的先进的学术思想、有价值的教学成果。本书不仅是原教法的继承,而且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比如对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增加内容“概率与统计”的教学,“体现三个维度”方面等等,均反映了编者的发展愿望。第三,创新建立在规范基础上。作为一门师范的专业教材,本书力求规范,但在此基础上也力求创新。因为有了创新,教材才具生命力。[2]
该教材的重新编写,给现行师范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重新带来了挑战。现行小学数学教法与新课标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和联系,主要的区别是设计思路不同,包括内容、目标、学段。而联系就是基本的教学理念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使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并且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②数学的应用性很广,它是一门工具。人们在生产劳动、学习生活上都会用到数学,人们通过数学知识和所具备综合能力,处理和分析数据、进行计算、证明和推理、描述社会自然现象以及把数学应用到计算机中;数学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为其他学科提供思想、语言和数学方法;数学还是一门高雅的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③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有意义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汇报交流等数学活动。④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这册新编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与时俱进,改革了教学的内容,深化了教学内涵。[3]
新编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教材重新编写的意义在于:①适当地增删了教学的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增添了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专家新教学观念,还增加了些最权威的补充教材作为学生课后的参考书。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程的同时感受到新课程小学数学的新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动态。明确小学数学改革的目标。②《教法》和《数理》有机结合。新教材改变的另外一个意义是帮助师范生明确数理和教法的有机结合,对于师范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点的体系结构不熟悉、不明确部分,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是师范生感到最困难的地方。而《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又是以小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的,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大量有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出现的方式丰富多彩。这些对于不熟悉小学教材的师范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关于这点现行教材在《数理》和《教法》的有机结合上为师范生提供了途径。③新教材在编写上还注重了师范性,培养师范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这个重要的前提之一就是学好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位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训练形成了能力,训练不仅是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过去的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以教师的演示为主,不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讲解法为主,其他的教学方法都得不到重用。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的要求。《标准》下的实际教学,把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作为主要的方式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全面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4]
参考文献
[1] 钱佩玲.关于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质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1997(1)
[2] 宋广文,杨昭宁,李寿欣.心理学[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2)
[3] 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3)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篇2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中***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400-01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学创新不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教学需要的重要措施。基于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学创新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从教学目标创新、数学课堂导入创新、教材挖掘创新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入手,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方面有较大提高。为此,我们不但要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必要性有全新的认识,还要从教学实践角度,重点做好教学创新工作,使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与操作、猜测分析、综合抽象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确定目标时,不仅要明确具体的操作知识技能,而且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教学目标的制定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整体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创新中,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入手,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1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规则。为了保证教学目的制定能够得到全面创新,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规则,采用先深入调研,后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1.2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教学实际。考虑到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教学实际,在制定过程中应把握教学目标制定原则,提高教学目标的指导性。
1.3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主。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其创新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主,只有对实际教学形成有力的促进,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具有实效性。
2.创新和完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导入工作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意义重大,在教学创新过程中,课堂导入是重要的创新环节,为了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取得积极效果,在课堂导入中我们应注重贴切而精炼的导入,这样做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课堂导入对上一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要想保证课堂导入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就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数学教学枯燥的局面。
2.2操作演示初步感知。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导入过程中老师的操作演示能够起到积极的培训效果,对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3以旧引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旧定理和旧知识引入新概念和新知识是比较常见的办法,其效果也比较理想。因此,以旧引新是提高课堂导入效果的重要方法。
2.4设疑提问。适当的设置提问环节,是提高课堂导入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也能够进行积极应用,以此来满足课堂导入教学需要。
3.充分挖掘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根据教学大纲合理选择教材之外,在教材的侧重点上也要有所创新,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小学数学教材应包含思维培养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创新中,教材的选择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教材选择中,需要保证教材中包含思维培养的内容,以此满足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教学的目的。
3.2小学数学教材应具有提高计算能力的内容。计算能力对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中,应保证教材内容中含有计算能力培养等相关内容。
3.3小学数学教材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新知识和旧知识要做好相互衔接。为此,在教材选择中,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统一。
4.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实际开展,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4.1立足教学实际,研究现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弊端。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其对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已经非常有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十分必要。
4.2以实效性为目的,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中,应重视教学创新的效果,主要应衡量其对教学实效性提高的贡献,确保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达到预期要求。
4.3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效果进行验证。教学创新之后,要想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经验进行推广,就要对其创新成果进行全面验证,确保其创新成果满足实际需求。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创新是十分必要的,要想做好教学创新工作,就要从教学目标创新、数学课堂导入创新、教材挖掘创新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入手,提高教学创新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篇3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计算课实效性
作为新教师的我刚好处于新课程实施的的连接时段,上了1年的老教材,钻研了2年的新教材。与其他的数学教师一样,也有很多的感触和看法。首先是新课程内容的变化,从前的教材内容简单明了,单从教材上就可以明白的看出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和过程,所以甚至有教师称,就算没有备过课,我也能很轻松的上课。而新教材中教学内容多数以一些***片或问题等形式出现,内容看似简单却让教师无法从容下手;其次,正是由于教材的改变,教学目标变的不容易把握,同一条线上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到了各册的各小块当中去,显的十分凌乱,因此教师要花很多的时间去通读教材;再次,也是每位教师在每次课堂设计中最花心思的:新颖、丰富、精彩、有效的课堂组织和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课堂表演手段,不论是哪一堂公开课,当中的精彩桥段除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外,没有经过三、四次的排练是根本出不来。当然总总诸如这些的准备,最终我们要得到什么,我想每位教师都应该是心知肚明,那就是要让学生学到我们想要让他知道的。那么,最终效果是否如此,怎样才能有真正的实效性呢?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是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基础,而小学阶段的计算课又恰是小学数学包括其他学科的基础,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小学计算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显的尤为重要。我们就小学数学计算课为例对课堂实效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通读教材,充分理解教材:授人以渔,而非鱼
虽然说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必然导致教材整个教学方向的变化。老教材在教学上更侧重于一种教学后所收到的结果,从计算层面上看,也就是学生能够正确解答出就可以了,最终看的是答案。当然新教材亦是注重结果,而此结果中包含的内容却有两块:思考过程与答案。也就是说在新课程中多了一块思考过程这样的结果,而且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更侧重于思考过程这一块的结果。也就是标题所提到的“渔”。
如上***是人教新课标第一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51页的一块内容,很显然这是一个要求学生能用减法来求出荷叶上有多少只青蛙?很多教过的老师都有体会,这道题目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正确的答案,因为就算学生不会做减法才4只青蛙一下就数出来了,也就是答案肯定有了。但很显然内容所要求不能仅仅是这样,而是得要求学生能用减法的思想来解决这样的一道题目,这才是本块内容所要达到的目的,一种如何得“鱼”的“渔”。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就得对教材充分理解,授人以“渔”而非“鱼”。
二、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细化目标:连点为线,化线为点
从内容上看,新教材的教学要求除了客观性强的知识目标以外,还更注重了主观性比较强的思考过程和方法上。而学习思考方法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所能达到的,它是一个过程量,是一个有阶段性的大目标,应该是分阶段进行的。例如带有浓厚数学思想的解决问题这块内容,在老教材当中我们有应用题这样一块专题性内容,通过分类,运用数学公式、表达式这样的机械性较强的思路来解决。新课程中没有了这样的专题性分类,更是淡化了公式、表达式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更强调的是一整套或者是好多套解决问题的数学思考方法,而这样的思想方法是不可能在某一块专题研究背后就能够完成的,它应该是一条线,一点点拼上去的一条线,就像前面讲到的10以内用减法来求出荷叶上有多少只青蛙?这就是这条线上的一部分,就是解决问题思想目标落实的开始了,然后由一个个这样的点连接成一条完整的方法链。其实,知识目标也是如此:缺少了专题性内容,教学内容分散到了每一册当中去,教学内容变的散乱了,对我们教师来说怎样去做好衔接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我们必须对各段内容进行适当的连接,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变的完整,但同时我们又得分开根据内容分割教学目标。
如人教三下p88-89小数的初步认识和人教四下p50-54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这两块教学内容,它们同属于小数这条线上的教学内容,而且上过的老师都会有一种感觉,两块要上的内容很像,而且后一块反而更加细化。我们学校数学组对这两块内容进行了一个连接性教学的实践,充分体验了一回初步认识和认识的区别。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小数虽然平时在生活中也都有接触,但是要将它提升到一个理性抽象认识层面的时候,学生却不能够如老师所想能够从生活中小数轻易走进数学中的小数,甚至在初步认识的时候很多的学生还只能停留在几元几角几分,因此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从思想上转化适应的过程,那就是初步认识,笼统的将他们所认识的小数带到数学课上,然后才是真正意义数学上的认识。也就是说虽然教学内容很相近,但它们就是这条线上不同的两个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好目标上的把握。
三、科学预设教学过程,层层有效:两点一线,不走弯路
数学学科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但也正是由于逻辑性强,常有人说数学课堂无趣、无味。用学生的话说,数学课没意思,用老师的话说,上课没生气。新课程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算是做出了很大的改革,自新课程实施后,关于如何丰富课堂教学的研究是越来越多:课堂游戏设置、课堂情境设置、数学生活化、高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等,的确是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一些滋润的雨水,但是问题也是出现了:课堂无效率,课堂教学时间不够,学生在课堂上乱了等等。就我们所研究的计算课,我们的教师都感觉到了压力,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不足。
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午一堂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口算课,整个过程在自己的预设下完整的上下来了,在我的情境和环节中学生的表现也很好,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似乎在我的指引下他们都掌握的非常的棒。在我为自己和学生的成功喜悦的时候,中午的课堂作业本让我从高处一下跌落谷底,明明学生课上都能做,为什么到了作业本上却又不会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重新回头看了我的教案,教案看上去还是很完整,该讲的再题目中我都讲了,又看看作业本,题目差不多的呀!面对这一问题,下午又给学生们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问题还是出现了。我们几个老师进行了商讨,我反思问题还是出在了课堂上:一是方法的讨论过程中,学生虽表现的很好,争先恐后的说了很多,过程看似很饱满,但是缺少了老师的评价总结,学生只是知道有很多方法,但到底有几种了?是哪种好?我并未记录和评价,导致学生思想上的混乱,也就是说,虽然前面走的很好,但由于没走到底,学生反而绕弯;二是课堂练习很多很新颖,但都具有相似性,学生完全无需计算,只靠课堂上投机取巧的规律就能说出答案,而没引出真正问题所在,练习就没有了其效果。三是加大课堂学生的自主放手练习的力度,增加学生遭遇问题的机会,计算课本身就需要教会学生自己去计算,老师应该还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题目形式的新颖化及方法的多样化,已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应接不暇的感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再多于形式,会更加重学生负担,甚至会误导学生的认识,脱离教学主线。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思考去理解,目标与环节间尽量的简单化高效化,做的层层有效。两点一线,不走弯路。
四、注重课后反馈,科学练习:温故而知新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新变化
1、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新变化
数学新课程倡导的是“大众数学”的理念。它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教育”上,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弃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必需的又是最基础的数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提供能够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的数学,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
2、数学课程目标方面的新变化
在数学课程总体目标方面,课程目标内涵更丰富,结构更合理。不只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学段目标与以往的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相比更加粗泛,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有利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会解各种的数学题,更重要的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进行“数学地思考”。
3、数学课程内容方面的新变化
过去教学内容知识面狭窄、陈旧,难以适应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需求,同时刻意追求计算速度、变形技巧、题型套路等,又增加了数学的难度,同时数学教学内容过分追求形式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而新课程重视对数和代数意义的理解及对学生数感和符号感的培养,淡化了对记忆的要求;重视计算器和计算机的使用,对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降低了;同时重视数学的应用和数学建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课程实施方面的新变化
数学新课程的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新变化必须体现并落实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加以检验和改进.数学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变化必然要带来数学课程实施的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授一受”,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形成师生之间互动。数学新课程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对话。师生就是通过这种对话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数学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各种数学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启发学生思考,最后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创造,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1、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要使教师的教学能适应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旧观念,学习、接受新观念。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建立学生观,由以往重教书轻育人的学科本位的观念改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建立课程观和教学观,设置“体验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2、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角色
小学数学教师要由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要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教师应努力做好学生的指导者、激励者、培养者和营造者。为此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指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参与,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将学生引向数学学习的乐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3、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提高素养
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以适应并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交往与合作能力,很好地与学生、与其他教师、与家长、与社区合作。要具备开发数学课程资源的能力,要有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能力。同时必须具备教育研究能力,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要有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地学习,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自己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0
2、钱家荣.《地得如何应对新课程》.《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00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中***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90-01
1.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从教学目标的入手
小学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与操作、猜测分析、综合抽象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确定目标时,不仅要明确具体的操作知识技能,而且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教学目标的制定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整体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创新中,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入手,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规则。为了保证教学目的制定能够得到全面创新,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规则,采用先深入调研,后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教学实际。考虑到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教学实际,在制定过程中应把握教学目标制定原则,提高教学目标的指导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主。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其创新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主,只有对实际教学形成有力的促进,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具有实效性。
2.创新传统的教育思想,开拓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意识,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改变原来的教学意识,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指导者,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而学生应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成为思维的主动构建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才能以一种自主学习的,思维活跃的,富有创造性的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另外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 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应该有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知识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新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普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新理念的提出,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深刻地理解、领悟现代科学教育教学观,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当前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等。其次,教师在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方面应该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实现新课标所提倡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等教学原则,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运用多种手段,创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气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积极地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从而逐渐地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合作精神。
4.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导入工作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意义重大,在教学创新过程中,课堂导入是重要的创新环节,为了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取得积极效果,在课堂导入中我们应注重贴切而精炼的导入,这样做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课堂导入对上一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4.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要想保证课堂导入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就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数学教学枯燥的局面。
4.2 操作演示初步感知。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导入过程中老师的操作演示能够起到积极的培训效果,对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3 以旧引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旧定理和旧知识引入新概念和新知识是比较常见的办法,其效果也比较理想。因此,以旧引新是提高课堂导入效果的重要方法。
4.4 设疑提问。适当的设置提问环节,是提高课堂导入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也能够进行积极应用,以此来满足课堂导入教学需要。
5.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变革
5.1 网络的出现使学生更乐于主动参与学习,从以前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学习。
网络资源平台的架设,使学生间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得以延伸,从而增强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环境,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3]。突显网络优质教育资源的实用价值,优质资源要尽可能以探究、协作的实际生活问题再现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共享中,应该更多地将生活数学知识展示给学生,可以是故事,可以是小游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丰富的数学资源与教学知识点相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家庭、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主要环境和场所,怎样才能及时、快捷、有效地进行家校互动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学校具备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环境,拥有互联网、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语音教室、投影仪等现代教育硬件设施。学校可以创建家校互动教育网络平台,实现老师、家长、学生三方交流的信息化管理,将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完美融合。
5.2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小学数学实F了教学模式创新,翻转课堂、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模式的使用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视野,有助于开展学生个性化教学。以翻转教学来说,学生能够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对下一节课堂要讲解的内容进行预习,教师利用视频将教学资源融入其中,学生便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这样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这种方式还能够减少教师教学工作量,让教师可以节省出更多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既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多元化的素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增添了生动有趣的媒体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6.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做好教材挖掘
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根据教学大纲合理选择教材之外,在教材的侧重点上也要有所创新,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6.1 小学数学教材应包含思维培养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创新中,教材的选择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教材选择中,需要保证教材中包含思维培养的内容,以此满足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教学的目的。
6.2 小学数学教材应具有提高计算能力的内容。计算能力对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中,应保证教材内容中含有计算能力培养等相关内容。
6.3 小学数学教材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新知识和旧知识要做好相互衔接。为此,在教材选择中,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统一。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愉悦的气氛中,引导质疑,激活思维,探求创新,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因此我们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思考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篇6
1、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新变化
数学新课程倡导的是“大众数学”的理念。它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教育”上,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弃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必需的又是最基础的数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提供能够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的数学,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
2、数学课程目标方面的新变化
在数学课程总体目标方面,课程目标内涵更丰富,结构更合理。不只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学段目标与以往的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相比更加粗泛,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有利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会解各种的数学题,更重要的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进行“数学地思考”。
3、数学课程内容方面的新变化
过去教学内容知识面狭窄、陈旧,难以适应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需求,同时刻意追求计算速度、变形技巧、题型套路等,又增加了数学的难度,同时数学教学内容过分追求形式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而新课程重视对数和代数意义的理解及对学生数感和符号感的培养,淡化了对记忆的要求;重视计算器和计算机的使用,对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降低了;同时重视数学的应用和数学建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课程实施方面的新变化
数学新课程的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新变化必须体现并落实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加以检验和改进.数学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变化必然要带来数学课程实施的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授一受”,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形成师生之间互动。数学新课程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对话。师生就是通过这种对话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数学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各种数学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启发学生思考,最后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创造,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1、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要使教师的教学能适应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旧观念,学习、接受新观念。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建立学生观,由以往重教书轻育人的学科本位的观念改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建立课程观和教学观,设置“体验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2、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角色
小学数学教师要由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要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教师应努力做好学生的指导者、激励者、培养者和营造者。为此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指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参与,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将学生引向数学学习的乐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3、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提高素养
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以适应并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交往与合作能力,很好地与学生、与其他教师、与家长、与社区合作。要具备开发数学课程资源的能力,要有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能力。同时必须具备教育研究能力,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要有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地学习,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自己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篇7
1.1《数学分析》教材和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出现较大重复现象
新课标下的高中教材与原来高中教材相比增加了极限、连续、导数与微分及其应用、积分及第一换元积分法等数学分析中的内容,但无论是知识的内涵还是知识的深度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够,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后仍然似懂非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部分只是停留在模仿和套用公式的阶段。而数学分析课程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而且第一学期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一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等相关内容,所以很多学生都认为这些内容在高中都学过,对教学内容没有新鲜感,从而失去了求知欲,学习动力不足,很难入门,这必然会对数学分析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1.2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
数学分析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核心课程,该课程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该课程是学生所有大学课程中课时最多、学分最高的课程。但通过讲授该课程发现,近年来学生抄作业的现象比较严重,期末考试不及格率也逐年上升。经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近几年高考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入学水平较低,特别是二本院校,学生的基础都不是太好,大部分学生投身数学的兴趣不高,很难学懂、学会数学分析;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不当。本身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学时就长,而现在大部分数学分析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灌输式”为主,教学手段也多停留在一支粉笔、一面黑板上,教师细致地讲解每一个定理、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导致老师教得累、学生听得也累,教学效果却往往不是很好,甚至有时会助长某些学生的依赖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安排上,也有一些教师重点讲解一元函数的相关内容,对于多元函数内容的讲解只是轻描淡写,简单介绍一元与多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而学生对多元函数分析性质很难深入理解,更何况多元函数的***像大部分很难用手画出来,因此不能像一元函数那样利用直观***来理解分析性质。
1.3枯燥无味,理论性过强,学生对课程产生厌烦心理
现在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目的性不明确,并且一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数学分析的教学注重理论的完整性,知识的系统和推理的严谨性,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且教学过于强调对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的灌输,不善于概括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有乏味之感。因此,各方面原因使得学生对数学分析这门课程产生了厌烦心理。
2改进措施
2.1查漏补缺,补充高中教材删去的知识
在数学分析教学过程中涉及到高中教材删除的知识点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补充,实施查漏补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知识的过渡。如在讲解第一章“函数”的内容时,应补讲反三角函数的相关定义、性质、***像及计算方法。在讲第二章的函数极限求法时,可以补讲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为了便于学生记住公式,可以顺便介绍一下积化和差公式的顺口溜:“积化和差相加减,二分之一排在前,正余积化正弦加,余正积化正弦差,余弦积化余弦加,正弦积化负余差”。在讲解参数方程求导法则时补讲参数方程。在讲定积分的应用时把极坐标作为新课处理,讲清楚极坐标的概念,以及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系的转换。
2.2引伸提高,对重复内容的区别与提升
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同时也将部分高等数学内容下放到中学教材中,从而导致在教学内容上有所重复。内容重复主要表现为:一种是二者的知识点基本相同,但中学教材对这些知识点的处理视角、讨论的方法等都比较浅;另一种是知识点和讲解深度基本相同。对不同的重复形式,教师在讲解内容时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第一种情况,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应结合高中所学的知识点对这部分内容加以提升和补充。对同一内容,高中和大学的表述、名称或符号等不一致的应重点突出,所以这部分重复内容可作为新课处理。对于第二种情况,教学时可以简单地复习一下知识点,也可以忽略不讲,这样可以节省课时,使得在讲授后面的教学难点时有充足的学时。如在高中新课标教材中把导数的应用作为重点讲解,所以在数学分析教学中,这部分知识可以略讲。
2.3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是不同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它比较直观生动,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文并茂。如在讲定积分的定义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对积分区间划分越来越细的过程,体现出积分的思想。又如在讲解多元函数的分析性质时,可以利用Matlab、Mathematica等数学软件画出多元函数的***像,学生通过***像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并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各种分析性质。然而,完全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存在很多的弊端,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数学分析中的一些定理的证明、题目的演算推导过程等内容在黑板上演示效果会更好,从而,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教学,会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加重多元函数的教学份量,利用数学软件画出多元函数的***像,结合***形理解所研究函数的相关性质。
2.4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数学分析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讲解,讲清概念、定理等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适当的讲解数学史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由来,了解名人的科研探索精神,以及他们背后动人的故事。例如,讲集合时,可以把集合论的创使人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Cantor)的一些小故事讲给学生;还有数学发展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微积分的创立、费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等,这些数学史中都包含很多有趣的故事.在讲微分中值定理是,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罗尔、拉格朗日、柯西、费马等数学家的简介以及他们对数学的贡献。通过实践发现,把相关数学史的内容穿插到数学分析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小结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篇8
【关键词】新课标;学校;体操;教学内容;研究
中***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224-02
随着国家不断推出全民健身纲要、全民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均在强调体育运动对学生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新课标要求下小学体操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课题对四所学校在新课标下体操教学内容开展情况以及体操教学内容构建层面进行研究,旨在为沈阳市小学体操教学内容构建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为体操教学更好地开展提供帮助。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沈阳市和平区4所小学的在校学生200名、家长200名、体育教师20名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W等网站查找一些相关资料,为本次论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针对小学生体操课程编制了一份调查问卷,发放给沈阳市和平区在校师生,有效问卷为95.2%,发放给家长的有效问卷为99%。
3.数理统计法。针对调查出来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运用EXCEL等相关统计数据的软件对其进行整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新课标下沈阳市各小学体操教学开展现状分析
1.沈阳市各小学体操设施配备的调查情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四所小学在硬件设施配备使用上差异不大,通过走访发现,尽管学校购置了大量的体操教学设施,但在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上并没有完全使用,部分教师上课时仅仅进行几个垫上动作教学,其他硬件设施不予使用,如跳箱每个学校都有购置,但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单杠等空中体操项目开展几乎为零,究其原因主要是跳跃项目和空中项目带有一定的技巧性和危险性。学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学生团体操或是队形之间的比拼,也不会用到技巧性训练,所以越来越多的体操教学内容被搁置甚至遗弃。
2.教师、学生及家长对体操运动的了解和认知程度
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个方面对于体操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情况分析能够在不同角度找寻体操教学的必要性,从表2可以看出,在体操教学对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重要性问题上,学生持有积极观点,在家长调查中确实仅有不到30%家长认为体操教学作用积极,而四分之三的教师持有积极观点。通过走访不难发现,小学生对于体操教学充满着好奇与想象,喜欢参与到体操课程中,而家长则注重学生的学业情况,对于学校体育课程选择兴趣不大,更有甚者对于体操教学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探讨体操教学对孩子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了,所以学校和社会积极对家长进行体操实践与文化的宣导工作,对于更好地开展体操教学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二)影响沈阳市小学体操教学开展的因素及体操教学内容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教师和家长对体操认识的偏差。体操运动本是人们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技能,是人们生长发育本应接受的身体教育,但在当下校园中,很难见到有一定难度和技巧性的体操教学内容,究其原因,无外乎对于学生安全性责任问题的担忧,教师担心学生在进行体操运动中的伤病,家长更是不乐于孩子参与到“高危”项目中,学生则喜欢运动性较强的课程设置,但功利性的教学内容设定使得学生很难达到教学期望。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体操认识的偏差造成体操教学内容设定上的阻力。
2.教学器材准备不够充足或使用情况不乐观。体操教学设施器材是开展教学的基础保障,设施器材的使用率低是造成体操教学内容单一乏味的主要原因,增加技巧性和难度性动作已经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单纯地理解体操仅仅是在垫上做简单的动作,还会有更多的趣味性动作,体操教学内容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三)新课标下沈阳市小学体操教学内容构建
体操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就是对教学计划的安排和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即为依据教学计划实施具体教学内容。小学生由于自身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在安排具体体操课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例如刚入学的小学生应该把重点放在队形、站姿和走路姿势方面,让其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对其体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长计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逐渐增加教学难度。
1.制定体操教学目标。制定体操教学目标的前提是以学生“健康第一”为基本要求,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制定,要考虑到小学生身体承受能力和体育价值观塑造等方面。沈阳市小学现行的体育教学为每学期16周,每周3学时,体操教学约占四分之一左右,即每学期12学时左右的体操教学课程内容,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依据具体教学时间进行制定。
2.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小学体操教学内容设定应该根据学校具体实际条件、学生兴趣程度以及师生比例等情况酌情进行,然后按照小学教学课时数量进行编排,但在具体选择和编排操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表3 学校体操教学内容情况统计表
通过表3可以看出,沈阳市各小学在学生体操教学内容方面,每所学校开设体操项目相近,但也会略有不同,其中南京一校主要突出花式跳绳为体操教学特色课程,同时各校在新课标要求之下都能较好地开展体操教学基本内容,满足学生体操学习需要。
三、结论与建议
(一)在新课标要求之下,沈阳市和平区四所小学能够根据要求,以学生“健康第一”为基本原则设定体操教学内容。(二)学生、教师和家长在体操教学内容对学生身体素质重要性方面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对动态体操教学较为喜欢,教师则乐于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教学内容。(三)各学校体操教学硬件设施较为齐备,但体操教学内容与硬件使用配合情况不容乐观,在新课标下体操教学内容的构建还存在一定空间。
参考文献:
[1]饶丹丹.新课改下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现状研究及评价[J].内江科技,2012,(11):124.
[2]沈海燕.涪陵区农村小学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小学科学,2011,(11):143.
[3]刘惠群.小学体操模块化教学法实施的操作策略[J].吉林教育,2009,06(17).
[4]盛雪锋.浙版体操类教材(水平二)教学调查与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2,(12):43-44.
[5]张孙燕.成都市中学体育教师体操类运动教学技能调研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35-37.
作者简介: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篇9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中***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38-02
传统教学方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占据了小学教学的主导位置,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渐渐表现出了僵硬、死板、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要求。特别是新课标颁布以来,为教学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教师更应该积极吸取其中的精华,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仍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小学教学活动中,老师的讲解占据了其中大部分的时间,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一个环节。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还存在着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明确的现象。大多数老师以单纯讲解课本内容为主,不仅教学方法比较呆板,而且还存在着为了板书而板书、为了演示而进行演示的现象。由于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老师如果一直存留着仅仅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或者完成教学任务的想法而讲课的话,通常不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老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系统性、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将每一节、每一章的内容都当做一个新的课题进行研究,尽量丰富课程内容,多种教学方式组合交叉,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还处于主要依赖于教科书、笼统传授课本内容的局面。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都是一个个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缺点。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逻辑思维的养成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小学数学却常常因为比较基础而被人们主观臆断为内容简单,不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这种观念导致了小学数学老师课程创新观念不够,总是依托于课本―板书―习题三线一体的教课方式,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之间也缺乏相应的互动。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自然也不会很高。
二、提高小学教学效率的方法探索
1.积极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景教学法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教学方法,目前已应用于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其好处是可以通过情境的创造,使得学生摆脱枯燥的、脱离实际的知识灌输方式,通过更加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的教学方法强化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节内容时,老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些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建筑和***形,让学生头脑中对这些***形有个清醒的认识,然后找个实际生活中可以测量的物体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并试着猜测面积公式。在有了前期的铺垫后,老师通过系统讲解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
2.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小学生还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存在着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持久度也不够的特点。基于这种特征,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重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知识。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持久的记忆力。老师可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工具,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以引导启发学生为主,可采用模型道具、书本文具和实际案例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同时也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加强课程的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丰富教学题材,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新课标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不能单纯满足于课本内容的教授,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学生情况、教学设施等情况因地制宜,有目的、有意识开发利用课外各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和内容。丰富的教学题材能有效弥补课本的枯燥和呆板的劣势。教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有效利用课内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教师可以在每次课程开始前布置学生预习新内容,并且搜集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例子,课堂上组织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大胆的思维,并挖掘尽可能多的可能性。老师备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将老师讲和学生自由问答的时间合理分配好,给予学生适度的空间,随时根据学生迸发出的灵感调整教学方式,有效驾驭课堂的秩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应现阶段国家对于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才能为国家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认为有必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习主动将书本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摆脱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利用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法,在教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学数学、爱数学,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丽娟.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11,(08):111.
[2]许燕频.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03):120-122.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篇10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微积分就进入了我国的高中数学课本,到2002年的教学大纲中列为选修内容,并成为全国高考考试内容[1]。***在2003年颁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后面简称新课标),并从2004年开始进入新课改实验阶段[2]。新课标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课程结构与内容都有所改变。高中数学在内容及知识结构体系上做了较大的修改,有增有减。删除了一部分大学《高等数学》教学中必须用到内容,如极坐标、反三角函数的知识,微积分导数的部分有所增加[3]。我国大学的高等数学教材种类繁多,但都是以传统的高中数学课程做基础编制的。这样造成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知识的不连贯,形成一个知识的断层。对断层中知识的补充以及怎样处理高中已经讲过的微积分部分内容,成为大学高等数学教材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在教学方式上倡导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强调开展课题研究,体现数学的来龙去脉[4]。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知识采用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与中小学的教学改革相比,大学数学课程理念比较陈旧,与现行的中学大纲缺乏有效的衔接[5]。大学现有的教学改革更关注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几乎没有考虑中学数学改革的影响。事实上,各大学、专业之间差异非常大,不可能像中学一样制定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即使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作为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门数学课程,如何解决高等数学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断层与衔接问题,值得教育者们关注。通过对经管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园林学院共240余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并研究了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课本以及高考丛书,分析断层形成的原因,并对大学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进行了探讨。
二、大学高等数学与新课标高中数学的断层问题
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存在断层。高等数学作为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的第一门数学课程,学生学习普遍感觉困难。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进行的是逻辑思维,而高等数学的学习还必须进行辩证思维[6]。例如,极限的思想要求学生的思维需要由静到动,从精确等于到无限接近,从有限到无穷转变。大学知识量迅猛增大,学生由老师安排好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7]。这一切会使学生感到不适应,使大学教育和中学形成断层。
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学生生源的差异等导致这种断层的产生和加深。新课标的大纲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有些大学数学所必须用到的知识在新课标高中数学中被删除或者弱化,同时加入了属于大学数学知识体系的导数等内容;文理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对数学的要求不同,授课内容有所差别;由于各地高考试卷不同,高考内容有所差异,导致高中数学授课内容的差别;我国民族众多,地区的发展及文化的差异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同,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差较大,数学基础相差甚远。
(一)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
以北京市为例,现行的高中课本实际讲课的内容有:必修1-4,选修2共有4册,选修4共有2册,共有10本教材。其他省市如山西、河北等地,讲授的内容稍微多一点。新课标教材紧跟时代步伐,内容及章节的编排上都与旧大纲教材迥然不同。
1)高中删减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降低了过去高中数学内容中多数学生普遍感到难于接受的反函数的较深要求。认为此部分内容高中学生的年龄段难理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删减的内容对高等数学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三角函数部分。六个三角函数只讲了三个,即:sin x. cos x. tan x,反三角函数则只字未提。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重要的三角公式未作要求。选修4-4中虽然有柱坐标、球坐标和常见的曲线方程,例如摆线方程、圆的渐开线方程等高等数学用到的重要内容,但是都属于高中不讲授的内容。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在高等数学的一些证明及计算中经常用到,而文科的同学没有学过这部分内容。极坐标是高等数学积分中用到的重要内容,高中课本上有,但是强化不够,学生理解困难,需要重新讲解。
2)高中增加的内容
高中内容有增有减,增加了计算机编程的基础知识,概率统计初步知识,线性规划建模等较新的内容;微积分中简单的导数计算及其应用;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选修2中的逻辑用语都是为大学的计算机编程打基础的;必修5的线性规划问题则是为将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建模作铺垫;必修3中有统计和概率、选修2-3的***性检验和回归分析属于大学概率统计的内容。选修2-2中有一章讲了大学高等数学中导数及其应用。
(二)学生文理科的差异
大学的部分专业文理兼招,学生思维方式、数学基础差异较大。以所调查的文理兼招的经管学院学生为例:文科同学没有讲必修3中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必修4中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选修2-2导数的概念引入文科与理科不同,没有要求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实际应用;理科同学会简单的复合函数求导,文科只学过导数的四则运算;文科完全没有接触积分,而有些省市的理科生则学过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选修2-3计数原理——包括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文科均没有讲。
(三)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中的生源基础不同
不同地区学生所学内容不同。通过调查问卷得知,来自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学生接触过极限的描述性定义,学过定积分的应用,会计算简单的定积分。其余大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极限和积分。学生对于导数都比较熟悉,但掌握的程度也有很大区别,例如有的学过简单的隐函数的导数,导数的应用中学过洛必达法则,但有的学生只会计算简单的导数。导数的16个公式高中学过8个,即常数,幂函数,两个三角函数sin x,cos x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4个求导公式。
随着国家少数民族***策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走出本地区,到发达地区读书。这些学生中有的一直是本民族语言授课,汉语是作为外语学习的,例如:有些***、西藏地区的学生在高二才开始学习汉语。由于地区和民族的差异造成学生数学基础不同,高等数学作为入学的第一门数学课程,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难以适应,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
三、大学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
高等数学作为大学的第一门较难的数学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相当重要。怎样弥补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断层,需要大学老师仔细研究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高考知识点的变化,改革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专业、生源的情况研究教学方案。
(一)关注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高考知识点的变化
大学数学老师应当关注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变化,这决定我们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与高等数学课程的讲授密切相关。每年9月迎接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新生,他们的数学基础都会不同,知识点都会略有差别。高考是高中老师授课的指挥棒,大学老师也应该深入了解每年高考知识点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动态把握每年学生的数学基础。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变化及生源的复杂性导致了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产生断层。怎样处理高中新课标删除的内容和高中讲过的高等数学内容,需要大学教师用心研究。例如:在计算定积分和二重积分时要用到极坐标。但是高考不考极坐标,学生掌握得不好,因而需要补充。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再给出公式加以解释;对数公式亦是如此;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公式内容多,而且贯穿了高等数学始末,必须花课时让学生掌握扎实,补充未学的cot x,sec x,csc x,以及四个反三角函数arcsin x,arccos x,arctan x,arccot x,达到随手画出***像,记熟所有公式。
(二)认真研究改革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
新课标中小学教材理念一致,知识从小学开始,采取递进式螺旋上升的原则,为大学数学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例如:我们的高等数学中导数的部分讲解比较轻松。大学要乐观对待这种改革,而不是抱怨学生基础差。对于高中删减的部分要积极应对,在大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应当有所体现。一般大学高等数学的教材会有一节复习初等数学的内容,新课改后,由于高中删减了部分内容,利用1-2次课讲授复习初等数学的内容显然不够。教材中也需要对补充的内容细化,而不是以复习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甚至需要做一些习题巩固,学生才能掌握。对于补充初等数学没有讲的部分,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给予不同的课时,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时不够,可以在学生有基础的导数及其应用中适当调整。
(三)根据学生情况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案
大学之间的差异,专业方向的不同,对高等数学的要求差别很大。因此不同专业的高等数学课时也相差较大。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要尽量采取措施减小同专业不同生源的差距,向学生仔细了解生源地区中学的数学教学情况,具体到每一个知识点,从而使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有针对性地衔接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