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盐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 酸碱盐 教学研究 有效性
化学知识内容繁多、知识琐碎,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酸碱盐就是初中化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其中考查相关试题的综合性较强,得分率普遍不高。学生对这一难点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失去了对化学的兴趣。对酸碱盐知识的突破,能够有效地攻克学生思维中的障碍,建立学习化学的信心,确保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多维预设,灵活实验激励学生的感知
化学知识都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事实上,都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在让学生认识酸碱盐时,选择代表的物质来进行实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学生进行感知,用实验让学生认识酸碱盐,从而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对实验的深入探究,从而实现对酸碱盐的有效学习。
1.从导电性来感知阴阳离子的存在
建立导电性的实验,让学生针对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实验,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灯泡变亮了;从而让学生探究其中的为什么?是什么传输了其中的电子?帮助学生形成离子的思想: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阴阳离子而使得溶液可以导电。
2.从PH值来感知酸碱盐的存在
建立溶液的PH值(或者指示剂)测定的实验,让学生对上述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进行PH值测定,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溶液的PH值有着明显的不同;进而让学生探究什么原因会使得溶液的PH值不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的认识到这是由于离子的不同而造成的,建立学生离子性质的思想:不同的离子具有不同的性质。同时给学生提出酸碱盐的名称,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究。
3.综合实验来总结酸碱盐的定义
根据上述的两个实验,学生知道了有些物质在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阴阳离子,同时这些离子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根据这样的性质来让学生探究怎么判断物质的不同性质,启发学生利用别的物质作对比,让学生选择硫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来再次测定PH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酸碱盐的定义,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和修正,从而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酸碱盐的内涵和实质。从一定程度上也掌握了物质的分类的内涵。
二、构建课堂,建立框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课堂的学习中,既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的现象,又要能整体俯视全局,清晰地建立课堂的主干、分支,才能使学生不至于混淆概念,清楚的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对概念和性质认识的高效性。
1.构建酸碱盐的性质框架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酸碱盐,教师可以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酸碱盐性质;例如让学生回顾指示剂和酸的现象、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铁锈和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从而构建出酸与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之间的反应框架,让学生深入理解酸的五个性质,并以此建立碱和盐的性质框架。这样的框架构建,使得学生从“无序”到“有序”,只要给出一定的酸碱盐,学生就可以顺着物质找出相应的性质。
2.利用物质分类巩固知识
通过学生对酸碱盐性质的构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物质的分类”的学习,引导学生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而分为了单质、氧化物和酸碱盐,并与学生一起建立物质分类的框架。从课堂的表面看,这节课的知识量比较大,但是在难度上要适当降低,只要引导学生在回顾的基础上,能够针对物质的分类找出相应酸与金属、酸与金属氧化物等反应即可,先让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建立起学生对知识的有序构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便于进一步深化学生知识掌握的灵活度,提高学生概念理解的高效性。
3.书写化学方程式灵活知识
方程式和反应现象是学生学习酸碱盐的第二大障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学生不仅容易忘记也不会灵活运用,起不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方程式的记忆时,教师可以根据构建的框架,让学生书写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学会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学生对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已经熟悉之后,可以让学生仿写其余的酸与氧化铁之间的反应;还可以让学生仿照写其他的金属氧化物与盐酸的反应;以这样的方式类推到不同的酸与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灵活掌握酸碱盐之间的方程式书写,使学生在逐步练习中找到书写的规律:相互交换,价态不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起来便有了一定的积极性,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效率,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由通性带个性认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虽然有一些规律和框架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在其中还包含着众多的不同,和物质本身具有的特性来制约规律的形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通性的基础上找到物质的个性,创建一些实验来帮助学生细致认识每个物质。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对比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相同物质的不同个性。
对比实验1:让学生比较浓盐酸和浓硫酸,观察打开瓶塞时瓶口的现象?同时操作这两者用水稀释时的不同?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浓盐酸在瓶口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而浓硫酸没有。在稀释时,要将浓硫酸沿玻璃内壁缓缓的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这充分说明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在稀释时要放出大量的热。让学生明白同类物质在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对比实验2:让学生观察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硝酸钡溶液的反应,在现象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稀盐酸与硝酸钡不反应而和稀硫酸反应。这是因为稀硫酸在与硝酸钡溶液反应时有硫酸钡沉淀生成;这个实验的发生不易是由于氢离子造成的,而是因为硫酸中的硫酸根引起的。使得学生充分的了解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认识到了盐酸和硫酸各有个性。
通性和个性的学习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学生可以由通性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个性却刚好相反,需要学生在运用的同时及时考虑个性因素的存在。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渗透,一点点总结强化,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特性实质是由离子的特性引起的,从而建立学习化学的思维严密性。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到顺势而导。通过深入研究教辅材料,建立学生与酸碱盐知识之间的桥梁,构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实验探究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形成化学思维,逐步地对物质按照一定的性质进行归类,从而深刻理解酸碱盐的涵义。
【参考文献】
[1] 孙学东. 如何提高酸碱盐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2010(44).
初中化学酸碱盐篇2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吸附动力学;大孔树脂ab8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on adsorption kinetics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on ab8 resin. methods static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kinetics properties by periodic sampling.the factors of temperature,initial concentration and ph which affect adsorption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adsorption rate appears to be the first order kinetics. and the adsorption rate constants increase with lower temperature,higher initial concentration and ph valu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are significant in guiding the production of api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dsorption rate,it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reduce the system temperature,increase samples' concentration and ph.
key words:berberine hydrochloride;adsorption kinetics;macroporous resin ab8
盐酸小檗碱,又称黄连素,存在于小檗科等4科10属的多种植物中。WWw.133229.COM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金葡菌、链球菌、伤寒杆菌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肠道感染及菌痢等[1]。近年来,随着临床药 理学 的不断深入研究,陆续发现其还有抗心率失常、改善充血性心理衰竭、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癌症等的 *** [2~5]。由于其独特的疗效,盐酸小檗碱原料药的需求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在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纯化方面,目前多采用水、酸水或乙醇提取,然后加石灰***,利用其可与药材中的黏液质生成难溶于水的钙盐的特性,与小檗碱分离;再调ph值使小檗碱转化成盐酸盐析出[1]。与传统的提取分离方法相比,大孔树脂吸附法具有操作工序简单,溶剂单一、污染小,产品纯度高的独特优势,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有关大孔树脂吸附技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应用研究方面,如树脂的筛选以提高吸附率,动态吸附工艺条件优化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得率等[6~8],而对其基础理论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研究了ab8树脂对盐酸小檗碱吸附的动力学行为,并考察了温度、初始浓度、ph值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为大孔树脂分离盐酸小檗碱的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1 仪器与材料
lc10at vp plus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dkz1型电热恒温振荡水槽(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批号:110713200609, 中国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盐酸小檗碱原料(内蒙古包头中药厂);ab8树脂(天津欧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2.1.1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1 g·l-1磷酸(体积比50∶50),内含1 g·l-1十二烷基磺酸钠;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65 nm。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11.1 mg,置50 ml量瓶中,用0.1 mol·l-1 hcl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使盐酸小檗碱的浓度为0.222 mg·ml-1。摇匀,即得。
2.1.3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盐酸小檗对照品溶液3、6、9、12、15、18 μl,进样,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分析。以盐酸小檗碱的质量(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y=3×106x-3.589×105,r=0.999 0。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666~3.996 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
2.1.4 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各试验条件下的样品溶液(经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20 μl,按“2.1.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溶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2.2 静态吸附动力学 取ab8湿树脂2.0 g,平行3份,装入100 ml锥形瓶中,加入盐酸小檗碱溶液(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为0.576 mg·ml-1)40 ml,在100次·min-1振速、27 ℃下进行吸附试验。每隔一段时间取样,经适当稀释后(稀释倍数见表1),测定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浓度, 计算 吸附量qt,并绘制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见表1、***1、***2。表1 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
上述两式表明:盐酸小檗碱在ab8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更接近于一级动力学过程。
2.3 温度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取ab8湿树脂2.0 g,共3份,分别装入100 ml锥形瓶中,各加入盐酸小檗碱溶液(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为0.576 mg·ml-1)40 ml,分别在27、37、47 ℃下振荡吸附,振速为100次· min-1。每隔一段时间取样,测定溶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计算吸附量。结果见***3。从***3可知,盐酸小檗碱在ab8树脂上的吸附平衡时间较长,属于中速吸附类型的树脂。随着温度的降低,平衡吸附量随之增加,这与热力学性质的研究相一致。
2.4 初始浓度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不同初始浓度对盐酸小檗碱在ab8树脂上的吸附过程影响见***4。
***4 不同初始浓度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figure 4 the kinetics curves of static adsorption at different initial concentrations
由***4可以看出,初始浓度对盐酸小檗碱在ab8树脂上的吸附过程影响较为明显,初始浓度越大,系统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以langmuir一级动力学吸附方程研究ab8树脂在不同初始浓度下对盐酸小檗碱的吸附速率,拟合结果如下:
0.576 mg·ml-1:ln( 1-qt /9.37)=-1.348t
r2=0.962,k1=1.368 h-1
0.288 mg·ml-1:ln(1-qt/4.79)=-1.055t
r2=0.957,k1=1.055 h-1
0.192 mg·ml-1:ln(1-qt/3.30)=-1.037t
r2=0.959,k1=1.037 h-1
2.5 ph值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改变盐酸小檗碱溶液(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为0.576 mg·ml-1)的ph值分别为2.0(用盐酸调节)、5.0( 自然 状态下ph值)、8.0(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在100次·min-1振速、27 ℃下静态吸附,定时取样,测定溶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计算 吸附量。不同的ph值对盐酸小檗碱在ab8树脂上的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见***5。
***5 不同ph值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figure 5 the kinetics curves of static adsorption at different ph
从***5可见,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不同ph值条件下ab8树脂吸附盐酸小檗碱的情况,结果如下:
ph2.0:ln( 1-qt/8.54)=-1.233t
r2=0.980,k1=1.233 h-1
ph5.0:ln( 1-qt/9.37)=-1.348t
r2=0.962,k1=1.368 h-1
ph8.0:ln( 1-qt/9.89)=-1.649t
r2=0.963,k1=1.649 h-1
可以看出,随着ph值的升高,吸附速率常数逐渐增加。
3 讨论
3.1 盐酸小檗碱静态吸附动力学分析 通过对盐酸小檗碱在ab8树脂上的静态吸附行为研究,发现盐酸小檗碱在ab8树脂上的吸附过程更趋向于一级动力学过程,但是按照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的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较大,推测液膜扩散不是影响吸附过程速率的唯一因素,吸附同时受液膜扩散控制和颗粒内扩散控制[6]。
3.2 温度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由于盐酸小檗碱在ab8树脂上的吸附为放热的物理过程,故降低温度有利于该吸附反应的进行。且温度越低,吸附速率常数越大,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研究温度具体如何影响吸附动力学的工作正在开展中。
3.3 初始浓度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初始浓度对盐酸小檗碱在ab8树脂上的吸附过程影响较为明显,初始浓度越大,系统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这是由于浓度越大,传质推动力越大,从而加快了传质速率的缘故。在本实验范围内,平衡吸附量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3.4 ph值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随着ph值的升高,盐酸小檗碱在ab8树脂上的平衡吸附量逐渐增加。这是由于盐酸小檗碱在酸性条件下成盐,在碱性条件下成为游离的盐酸小檗碱分子,而大孔吸附树脂不带任何功能基,对于盐类的吸附能力很低,对游离分子的吸附则较好[11]所致。
【 参考 文献 】
初中化学酸碱盐篇3
摘 要:要通过有效教学,突破酸碱盐这一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品到“化学味”。文章从在前概念认知中初尝“化学味”、在验探究中体验“化学味”、利用生活情境感悟“化学味”等方面,研究如何增强酸碱盐教学的“化学味”。
关键词:酸碱盐教学;化学味;前概念;实验探究;生活情境
中***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79-01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承载着育人的功能。化学也不例外,认真研究化学学科的内涵,尊重化学特色和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必然会充满“化学味”。第七章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灵魂,知识点较多,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品到“化学味”,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在前概念认知中初尝“化学味”
前概念是指没有经过专门教学,在与其他人进行日常交际和个人经验积累中掌握的概念。化学的前概念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与环境作用,自我建构而形成的对化学现象与化学规律的认知。前概念也有正确的或是错误的,正确的前概念对化学学习有正迁移作用,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使之成为化学概念学习的资源与新的增长点。例如,在学习酸和碱之前,学生已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食醋有酸味,胃酸过多的人容易反胃;使用肥皂洗手或洗衣粉洗衣服,能洗得干净。大多数同学已经认识到酸和碱是两类不同的物质,但对于为什么有的有酸味有的有涩味、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这两类物质,可能一时还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应该把教学定位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酸碱性质进行深入探究。
当错误概念与即将学习的化学概念发生混淆时,就会产生消极影响,对化学学习产生阻碍,影响新知识的接受,歪曲新知识。此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科学知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例如,在认识溶液的酸碱性时,学生已经了解到纯碱溶液呈碱性,但在具体认识碱之后,部分学生经常错误地将纯碱归为碱类。那么此时教师应该怎么做呢?可以视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分别从以下三个梯度解决学生学习的障碍:第一梯度,分别解释碱和盐的组成;第二梯度,可以分析纯碱溶液为什么呈碱性;第三梯度,介绍其他可能呈碱性或者呈酸性的盐溶液。
二、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化学味”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下面,整理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内容。P32活动与探究: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P33活动与探究: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P33活动与探究:用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P36活动与探究: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P40活动与探究: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P41活动与探究: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P43观察与思考: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腐蚀性;P44观察与思考:浓硫酸的稀释;P44~45活动与探究:烧碱、熟石灰、氨水的物理性质;P45观察与思考: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煮熟鸡蛋;P46活动与探究:烧碱溶液、石灰水与硫酸铜的反应;P48活动与探究:中和反应;P55观察与思考:小苏打的颜色状态,与盐酸反应;P56观察与思考:石灰石、氧化钙、氢氧化钙的转化;P58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钠、熟石灰分别与铵态氮肥反应。
新课标在“科学探究”――“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中,规定了义务教育化学教学中学生至少需要完成八项基础实验。第七章包含其中的两项:书本P61~62基础实验7“溶液的酸碱性”、P63~64基础实验8“酸与碱的化学性质”。还有课外家庭实验P34“自制酸碱指示剂”,P50制作“叶脉书签”,P67“鸡蛋在水与盐酸中的沉浮”等。“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师讲学生听只能记住10%~20%的内容;如果既听老师讲解又看老师演示就能记住70%左右的内容;而学生自己动手做,则能记住90%左右的内容。化学老师要像魔术师一样,巧用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化学课充满期待。
三、利用生活情境感悟“化学味”
化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化学学习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酸碱盐知识与生活有更为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例如,学习盐酸时,可联系到家庭用品“洁厕净”,它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除去厕所中的水垢,主要原理是盐酸和水垢中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这样,可以引出对盐酸化学性质的学习。学习常见的碱时,可联系园林工人在树上涂的石灰浆,它就是一种碱,可用于防冻和杀虫。在虎门销烟时,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来销毁鸦片。由此,可以引入熟石灰的制取。
四、结束语
总之,酸碱盐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要应用好化学学科特色武器――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帮助学生攻克一个个难关,增强酸碱盐教学的“化学味”,引领学生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风景,品尝化学大餐。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酸碱盐篇4
关键词:化学实验;化学知识;激发兴趣
中***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56-03
一、设计思想
化学问题产生于生活生产实践中,从实践中的化学问题导入新课,便于让学生了解学习该节化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能用当节所学知识解决课堂初始的问题。
本节选取实验室氯化铁溶液出现混浊现象作为起点,提出问题:混浊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分析实验,推测可能出现的情况。从测氯化铁溶液呈现酸性,引出下一个问题:是不是其他盐溶液也有类似情况?进而归纳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问题环环相扣,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加深印象。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分析,进一步练习了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加强了对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与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这一定义的认识。最后的练习中解决课堂初始创设情境中的问题,首尾呼应,主线清晰。
二、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掌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是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利用。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等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指导有关电解和物质检测等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熟练掌握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导学、质疑、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问题框架下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运用辩证思想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1.主线牵引,思路清晰。本课时教学内容处理上,打破了课本的顺序,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创设情境选取氯化铁溶液呈现混浊的现象,提出问题:混浊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会从溶液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入手,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既复习了电解质的电离,又引出了盐类的水解,自然流畅。从氯化铁溶液呈现酸性,引出下一个问题:是不是其他盐溶液也有类似情况?进而归纳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问题环环相扣,思路明确清晰。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加深印象。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分析,进一步练习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加强对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与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这一定义的认识。
2.首尾呼应,学以致用。课堂最后的练习中解决课堂初始创设情境中氯化铁溶液呈现混浊的问题,学以致用,首尾呼应,更能体现本节课的主线。同时,学生收获一节课学习的成功和喜悦,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果。从而,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今后继续深入学习探索,取得更高层次的成就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酸碱盐篇5
关键词:尼龙66 脱盐水 纯水
尼龙砧盐公司动力厂化学水装置负责供给2台75t锅炉及厂区其他各用户生产用脱盐水及纯水,水处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和66盐水溶液的质量。从1998年4月投产以来,由于设计、设备原因及生产运行经济不足等,我们遇到很多问题,为此进行了大量技术改造,对运行设备、再生系统、交换器、冷凝液系统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造完善,现将这4年来的技术改造、运行情况、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 工艺流程
化学水装置包括脱盐、冷凝液回收两大系统。
脱盐系统为二级除盐系统。
其中阳床为双室浮动床,阴床为单室浮动床。
2 存在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2.1 酸碱再生系统
2.1.1 卸酸碱平台
酸碱系统供阳床、阴床,混床再生及中和池再生废水中和。
原设计卸酸碱平台仅0.4m高,且较平坦,实际使用时,槽车内酸碱很难卸干净。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平台加高到0.92m高,将坡度由2%增加到7.5%满足了使用要求。
2.1.2 再生用碱
生产初期,再生用烧碱为隔膜碱(30%),含氯化钠过多,且经检验铁离子超标。因为cl-易被树脂吸附,不易被洗脱出去,会降低树脂工作交换容量,缩短运行周期,使出水水质下降[1]。杂质含量过多逐步沉积,严重时把地下输碱管道堵死,几乎造成全厂停车;含铁离子多会使树脂污染,铁中毒。运行不到半年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将隔膜碱改为离子膜碱(两种碱主要成分含量对比见表1),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很好的效果。
表1 两种碱主要成分含量对比
种类 w(naoh)/% w(nacl)/% w(fe2o3)/% w(na2co3)/% 隔膜碱 30.0 5.0 0.01 0.6 离子膜碱 30.0 0.01 0.0005 0.06
2.1.3 再生系统设备
酸碱再生系统主要运转设备是酸碱计量泵。酸计量泵原设计为mj4型隔膜计量泵,由于浓盐酸(31%)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而计量泵由于质量原因,隔膜经常损坏,造成计量泵泄漏,泵部件经常损坏,造成无法使用,不仅增大了检修工作量,也无法保证正常生产;碱计量泵原设计为zj4型柱塞计量泵,后因烧碱含杂质多,经常堵塞管道,使计量泵无法正常运行。
由于原始设计既有计量泵,又有喷射器,造成重复,因此,我们根据实际经研究决定,不用计量泵,将酸碱管线绕过计量泵,直接接至喷射器,解决了问题,使用至今,效果良好。
根据其他同类企业化学水装置的情况看,如果计量泵质量可靠,则可选用,否则,宜直接选用计量箱加喷射器。
2.1.4 酸碱管线
碱管线原设计为碳钢管,时间长了产生腐蚀,从而产生铁离子,进人阴床、混床,造成树脂铁污染,我们将碱系统管线改为不锈钢管,消除了这个不利因素影响。
原设计盐酸再生系统所用管道为碳钢衬胶管,由于村胶质量问题,加上施工时处理不太妥当,以及浓盐酸对管道的侵蚀,系统运行仅几个月,酸管线经常泄漏,需频繁处理,几天就有一次,严重时造成失效床体无法及时再生,严重影响生产。后经讨论研究,我们将与浓盐酸接触的管线全改为pvc塑料管,经过2a的运行,酸再生液管线开始泄漏,我们又将从酸喷射器至阳床的管线改为订制
的耐酸耐压玻璃钢管线,彻底解决了酸再生系统泄漏问题。
根据同类企业的运行经验,原设计酸管线为碳钢衬胶管材的,在运行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改为玻璃钢管或碳钢村四氟管,而碱管线绝大多数都改为不锈钢管。
冬季,由于酸碱罐区在室外,本地气温最低能达到-10℃,而30%烧碱在0℃达到固液平衡状态[2],造成系统管道及设备内碱结晶,系统无法正常运转,严重影响生产。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酸碱区增加了采暖,对碱管线增设了φ15伴热钢管,解决了碱结晶问题。
2.2 水处理设备问题
2.2.1 混床再生
原设计阳、阴床再生用喷射器为2套酸喷射器,二套碱喷射器,混床失效再生时使用阳床、阴床喷射器。而阳阴床喷射器流量为24.6m3/h,混床流量只有4m3/h,由于混床再生时阳床和阴床酸碱喷射器不相协调,稀释水流量小,无法产生足够的吸力,造成进酸碱量很小,浓度根本达不到所需要求,造成混床失效后无法再生,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为混床设计了1套再生系统,增加1套与实际流量配合的酸碱喷射器和相应管线、阀门,解决了混床再生问题。
2.2.2 脱盐水箱的容量
厂脱盐水箱原设计为2台共300m3,正常运行用水量为190-230m3/h,再生一次需水140m3,如果系统正常运行可满足要求,但如果出现问题时,脱盐水箱的水只能满足不到2h的供水,因此增加了1台1200m3水箱,避免了因故障造成全系统停车。
2.2.3 纯水管线的材质选择
因尼龙66盐生产对纯水质量要求很高,从化学水装置外送管廊至纯水用户的管线材质均为不锈钢,为避免装置内原有的碳钢材胶管线可能因村胶质量不好对水质造成的漏铁等影响,因此将混床出水管线至外送管廊的全部纯水管线包括纯水箱,均改为不锈钢材质,有效的保证了外送纯水的质量。
2.2.4 中和池改造
原设计中和池空气搅拌管为pvc管材,易老化、损坏,且布管不合理,开孔过少,风量不够,起不到良好搅拌作用。在大修期间,我们将搅拌管改为不锈钢材质,根据搅拌强度计算开孔面积,根据面积开孔、布管,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2.2.5 冷凝液系统
冷凝液回水温度100℃左右,热量不回收是浪费,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换热站采暖水热源由蒸汽改为冷凝液,这项措施不仅节约了蒸汽,缓解了生产压力,也充分利用了冷凝液的热量。
3 运行程序优化及参数的修正
原设计再生程序中,充水,进酸碱,置换,正洗,最后一步是顺洗,通过再生泵经顺洗阀,反排阀,由下至上洗约15min,至指标合格,再生结束。这一步经运行实践证明,再生泵流量小,无法完全托起床层,造成了树脂乱层,影响出水水质,造成阳床漏钠,阴床制水批量下降,浮动床最忌乱层,因此我们决定取消顺洗这一步,延长正洗时间,正洗合格后再生结束。经以后实践证明,取消
这一步后,阳床、阴床制水批量明显上升,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投产初期,运行参数基本上是根据理论计算及参考其他单位制定上的,经过几年来实际生产情况,我们采用较高酸碱消耗取得较高再生度的方法,同时对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如在流量、酸碱浓度(3.5%-4.5%)不变的情况下,进酸碱时间由40min改为30min,经过调整,阴床制水批量增加,酸碱消耗量大大降低。
4 改造效果
化学水装置经过这几年的改进、调整,整个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完全保证了锅炉。66盐生产的正常供水,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改造前后的经济效果对比见表2。
表2 改造前后的经济效果对比
考核时间 交换器运行周期/h 酸耗/(kg.t-1) 碱耗/(kg.t-1) 投产初期 15-19 1.45 1.35 改造后 20-24 0.95 0.95
冷凝液系统改造后,据有关部门测算,每年节约蒸汽、脱盐水、电费等,价值260多万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酸碱盐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衔接 途径 策略
随着初中综合课程《科学》的进一步实施,它与高中分科教学《化学》新课程的衔接成为日益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会使学生过早地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因此,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过渡是至关重要的―个环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一、关注初高中化学知识点的衔接
初中科学进入新课程后,很多高中教师对学生初中化学基础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自己的经验上,u也就是说,对学生“已知”的了解是通过分析以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的,而没有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认为以前学生能掌握好的知识现在的学生也应该能掌握好,也就按照原来的难度和模式实施教学。结果学生恰恰在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上出现了困难。例如对于“酸碱盐知识”,初中《科学》设置了如下内容:①说出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如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②了解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会测溶液的酸碱性,了解强酸、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中酸碱盐是最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能说出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如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因为重要的盐有很多,而一些重要的盐的具体性质可以从有关的资料中查到,所以只要求学生在认识某些具体的盐的过程中,能够对于盐的性质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对酸和碱的知识,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会测溶液的酸碱性,了解强酸、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对于酸和碱的性质能够有一个总体认识即可,但是特别强调了对酸与碱性质的应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建议。高中化学对关于酸碱盐性质及应用的内容并没有单独提出,而是都渗透在“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中。
《科学》教科书对于酸碱盐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是通过实验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酸碱盐的一些性质,如通过鸡蛋壳、生锈铁钉与盐酸的反应,通过稀硫酸与锌、氧化铁、氧化铜、氢氧化铜、氯化钡的反应,来归纳酸的一些共性;通过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氯化铜、氯化铁的反应来归纳碱的一些共性。对于酸碱,不但要求理解共性,还要求理解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酸碱的特性。对于盐,教科书具体编写了纯碱、碳酸钙、食盐的性质,并通过碳酸钠与氯化钙的反应认识盐的制取。高中化学教科书在初中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拓展了铁的氧氧化物、氢氧化铝、硝酸、浓硫酸等相关知识。学生经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对酸碱盐的性质有一个总体认识,对于相关的具体的化合物也能够有个很好的掌握。以此为基础,学生应该能够接受高中化学中关于酸碱盐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和拓展。
例如在高中进行到电解质内容时,适时地安排初中科学有关内容的复习,初中科学中酸、碱、盐等物质导电性实验,并用物质在水中发生电离来解释这一现象,但在初中并没有对不同物质间及相同物质不同浓度间的导电能力进行实验比较。此时高中教师可以设问:“不管什么浓度的酸、碱、盐溶液导电能力是否均相同呢?”再问:“任何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发学生思考,触发学生的兴趣,以此导入新课,完成书上“活动与探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引出相关的概念、理论等。
例如在讲“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时,栏目“你知道吗”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探究的欲望。又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让学生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例子,并讨论和交流这类反应的分类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矛盾,最后得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结论,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这里的“交流与讨论”也成为了连接初中、高中化学的“纽带”。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内容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初、高中知识衔接点,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衔接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适当地运用,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跳跃,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高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初、高中知识衔接点的掌握。
二、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
化学课堂上教师常采用讲述讲解、演示示范、学生实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研究、练习测试、反馈错误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去引导、指导学生从事一系列学习活动。初中科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科学知识作为人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讲授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后,教师应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会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比如,实验方法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工具。实验探究活动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初中科学中学到的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和装置都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得到应用,而且还有了提高。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已突破了制取氧气的界线,成为一种由固体反应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气体的规范化装置。实验教学的重点,要从初中化学偏重于对实验现象初步观察能力的训练、对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上,逐步转移到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教学上。但这里的前提是提高认识、做好实验、观察实验、了解实验,这样才能分析实验、设计实验。这正如赞可夫强调的“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这应该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实验问题的准则。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留旧创新,巧妙过渡。所谓“留旧”就是保留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式,教学上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了解和研究初中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般情况,以免在高中教学中出现急转弯,而使学生不适应教师的教法。因此,“留旧”是使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必要的心理过渡。比如初中学生对具体材料识记的指标仍然高于对抽象材料识记的指标,直观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高一化学教师在教学上想办法能让抽象的问题尽量直观化。但“留旧”并非“守旧”,而是为了“创新”。例如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从初中学到CuO与H2反应的“得氧、失氧”这一狭义的概念作引入,然后要求学生标出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接着教师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然后再举例说明,使学生认识以前所学习概念的局限性。进而引导学生从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离(或偏向)来认识氧化还
原反应的本质。这样在使知识结构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延伸,学生的学习就不会觉得是“无本之木”。
化学知识体系和网络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要靠长时间积累的。在高一阶段,重在积累知识素材,教会学生搭建知识框架的基本方法,并对高一仅有的一些化学反应、物质的物理性质、用途制法和有限的结构理论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同时,各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如在一般教学条件下对全体学生提出“基本要求”,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弹性要求”,根据某知识点在整个模块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提出“发展性要求”,也可将知识点延伸到选修模块提出“拓展性要求”。学生应根据本人的知识背景、兴趣和爱好,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决定自己的学习进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发展和培养的引导;在教学中要充分领会化学课程标准的内涵和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帮助学生建立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科知识体系:元素化合物内容、概念原理知识内容、过程方法内容和具有STS涵义的内容,同时要引导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各部分内容的体系结构。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进行学法指导,可以在高中化学伊始讲解初高中化学内容的区别,阐明学习方法的差异。如知识的总量增加,学科系统性与逻辑性的增强,基本理论和高科技信息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信息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等等。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求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应渗透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如:课前做好预习,上课专注听讲、做听课笔记,实验时聚精会神、勤于动手、善于动脑,课后及时做学习小结,按时***完成作业,筛选试卷收集经典好题以及建立错题本等。
比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巧妙听课、主动思考。课堂上以听老师讲授为主,基本循着老师的思路去听,同时要动脑子主动思考,力争得到“接受――思考――理解”的最佳综合效益;抓住基本概念,领会主要精神。老师讲课有不同的“松紧度”,学生听讲也应有不同的“响应度”。在预习中已懂的东西就不必多化力气,而对疑难点则要仔细听,听课中可进行合理的“联想”和适度的停留。“联想”主要是课堂内容的相关知识,可以由“树木”联想到“森林”。譬如,在听到Agl可用于人工降雨时,自然联想到初中时学过的干冰[c蚴也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只要广泛联想,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大有裨益的,但绝不能脱离课堂而无目的地想入非非。所谓“停留”,是指听到课堂重要之处可以稍微停下来思考,细品这个问题,也可以为听课带来一定的兴趣;不过,不要忘了还要留一点精神听老师后面的课,争取把课听活。正确的学法是良好教法的基础,只要师与生、教与学都遵循认识论与方***,符合现代教育的建构主义教学规律,师生在教改实践中互促共进,教学质量就能够稳步提高。
四、注意师生情感的衔接
初中化学酸碱盐篇7
【关键词】 黄连/分离和提纯;总生物碱/分析;盐酸小檗碱/分析;大孔树脂
黄连是毛莨科植物黄连的根茎,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其中小檗碱的含量最高,可达10%左右,而且以盐酸盐的状态存在于黄连中[1]。黄连中的生物碱大多是季铵型生物碱,在水中溶解度大,有一定的极性[1]。在运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中药有效成分时,树脂的极性和所含的官能团对化合物的吸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纯化,树脂型号的选择非常重要。
根据已有的报道,目前常用于生物碱分离纯化的树脂型号有da201、nka9、d101、ld605、ab8、d151、xad4、xad7、ads3、ads5、hp20[2~7]。其中,d101、hp20、xad4实为同一种树脂。故本研究将从da201、nka9、ld605、ab8、d151、xad7、ads3、ads5、hp20 9种树脂中筛选一种分离效果较好的型号,现报道如下。
1仪器与材料
lc10at vp plus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spd10a vp plus 紫外—可见检测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uvmini1240紫外分光光度计。ab8、hp20、ld605、ads3、ads5、d151均由天津欧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da201、nka9由沧州宝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xad7由美国哈门罗斯公司提供,黄连药材由北京同仁堂(毫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经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黄海波老师鉴定为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干燥根茎),盐酸小檗碱标准品(批号:110713200609)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2方法与结果
21黄连提取液中总生物碱的测定
211标准曲线的绘制
2111检测波长的确定分别吸取盐酸小檗碱标准品溶液和经适当稀释后的黄连提取液,在200~600 nm之间进行波长扫描,两者在347 nm波长处呈现共有吸收峰,故确定检测波长为347 nm。见***1。
2112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1110 mg,置50 ml量瓶中,用005 mol/l h2so4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精密量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02、05、08、10、15、20 ml,分别置50 ml量瓶中,加005 mol/l h2so4稀释至刻度,摇匀,在347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x为横坐标,质量浓度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在000176~1176 mg/ml范围内盐酸小檗碱的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016 2x-0000 04,r=0999 9。
2010年第27卷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12黄连提取液中总生物碱的测定称取黄连药材10 g,加8倍量体积分数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移至1 000 ml的容量瓶中,加体积分数60%乙醇定容至刻度。取1 ml样品,置25 ml量瓶中,加005 mol/l h2so4定容至刻度。取25 ml上述样品,置25 ml量瓶中,加005 mol/l h2so4定容至刻度。在347 nm处测吸光度为0297。采用此法提取得到的总生物碱为0119 g/g药材。
22大孔树脂型号的初筛
2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连粉末100 g,加8倍量的体积分数6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合并3次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真空浓缩至无醇味。将提取液转移至1 000 ml的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备用。取1 ml上述提取液,置于25 ml的容量瓶中,用005 mol/l的h2so4定容至刻度。取上述稀释液25 ml,置于25 ml的容量瓶中,用005 mol/l h2so4定容至刻度。在347 nm波长下测得吸光度为0285。计算得提取液中总生物碱的浓度为1144 mg/ml。
222树脂的预处理根据黄连中生物碱的性质,综合已有的文献报道[2~7],从众多的树脂型号中选取了9种作为研究对象,各种树脂的性能参数和预处理方法见表1。
223 静态吸附和解析试验准确称取上述各种湿树脂2 g,分别装入100 ml的三角瓶中,加入20 ml的黄连提取液,将上述样品放入摇床,在100次/min的振速下振荡吸附24 h。将吸附后的黄连提取液真空抽滤。取滤液1 ml,加005 mol/l的h2so4定容至25 ml,测其吸光度。各种树脂吸附后的吸光度见表1。将真空抽滤后的湿树脂倒回100 ml的三角瓶中,加入40 ml体积分数95%乙醇,振荡解吸24 h,振荡速度为100次/min。将解吸后的药液真空抽滤。取滤液1 ml,加005 mol/l h2so4定容至25 ml。取上述稀释液25 ml,加005 mol/l h2so4定容至25 ml,测其吸光度。各种树脂的吸附率和解吸率按以下公式计算,结果见表1:总生物碱的吸附量 = (原料液中总生物碱的浓度-吸附后药液中总生物碱的浓度)×20 ml;总生物碱的吸附率 = 吸附量 / 加入的提取液中总生物碱的量;总生物碱的解吸量 = 解吸液中总生物碱的浓度×40 ml;总生物碱的解吸率 = 解吸量 / 吸附量。表1结果显示:ab8、ads3、ads5、hp20、 ld605 5种树脂的吸附性能较好,但ab8、ads5的解吸效果不如另外3种,hp20、ld605、ads3 3种树脂的吸附和解吸效果都较好。故将作为后续研究对象,从3种树脂中精选1种最佳的树脂。表1不同型号的树脂初筛试验结果
23树脂的精选
231黄连提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2311标准曲线的制备采用diamonsil 5 μm c18柱(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1 g/l磷酸(体积比为50∶50),内含1 g/l 十二烷基磺酸钠;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47 nm。
准确称取111834 mg的盐酸小檗碱标准品,用乙腈1 g/l磷酸(体积比为50∶50)定容至10 ml,取上述溶液1 ml,用乙腈1g/l磷酸(体积比为50∶50)定容至5 ml,则盐酸小檗碱的浓度为02237 mg/ ml。分别进样2、4、8、12、16 μl的上述标准溶液,对应的盐酸小檗碱的质量为0447、0895、1789、2684、3579 μg。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盐酸小檗碱的质量x为横坐标作***,得标准曲线为:y= 3×106x+229 809,r=0999。结果见***2。张英,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黄连总生物碱型号的筛选第1期***2进样量为12 μl的标准溶液色谱***
figure 2the chromatogram of standard solution with 12μl injection volume2312黄连提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取黄连提取液,进样5 μl,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盐酸小檗碱的量为2372 μg。结果见***3。***3黄连提取液的色谱***
figure 3the chromatogram of extraction liquid from rhizoma coptidis232静态吸附和解析实验准确称取上述3种湿树脂2 g,分别装入100 ml的三角瓶中,加入20 ml的黄连提取液,其中含有的总生物碱的质量以盐酸小檗碱计为2288 mg,盐酸小檗碱的质量为9488 mg。将上述样品放入摇床,在100次/min的振速下振荡吸附24 h。将吸附后的黄连提取液真空抽滤。取滤液1 ml,加005 mol/l的h2so4定容至25 ml,测其吸光度。
将真空抽滤后的湿树脂倒回100 ml的三角瓶中,加入40 ml体积分数95%的乙醇,振荡解吸24 h,振荡速度为100次/min。将解吸后的药液真空抽滤。取滤液1 ml,加005 mol/l的h2so4定容至25 ml。取上述稀释液25 ml,加005 mol/l的h2so4定容至25 ml,测其吸光度。分别取上述3种树脂的解吸液,进样10μl,测其峰面积。表2结果显示,3种树脂中,ads3树脂对黄连提取液中的总生物碱和盐酸小檗碱的吸附和解吸效果都是最好的。表2各种树脂精选试验结果注:因初筛和精选所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不同,所以前后两次测得的总生物碱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略有不同。
3讨论
通过对9种大孔树脂的初筛,以提取液中总生物碱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筛选出效果较好的3种:hp20、ld605、ads3。运用该3种树脂,同时以提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解吸率作为考察指标,进行进一步的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综合各种指标,研究发现ads3是一种理想的树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本实验过程中同时发现,对总生物碱吸附率高的树脂,盐酸小檗碱的吸附效果也较好,分析原因可能是黄连中多数生物碱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极性,所以对小檗碱和总生物碱的吸附具有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肖崇厚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2
[2] 黄建明, 郭济贤, 陈万生,等大孔树脂对草乌生物碱的吸附性能及提纯工艺[j]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3,30(3):267
[3] 任海或,查丽杭,秦川,等 大孔树脂分离提取麻黄碱的研究[j]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2,18(2):97
[4] 赵大洲,戴胜*** 大孔树脂分离夏天无总生物碱的研究[j] 中成药,2006,28(2):182
[5]邹节明,陆浩,何斌,等 苦玄参、黄芩与黄柏的大孔树脂提取研究[j]中草药,34(3):223
初中化学酸碱盐篇8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且易于操作和评价。鉴于此,笔者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科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6]:
(1)复习基础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和动手操作,能说出和写出常见酸、碱、盐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2)在实验过程中,巩固试管、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以及液体取用等基本操作,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3)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有关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利用物理特征、特征反应,检验和区分常见的酸、碱、盐。
(4)在检验和区分常见酸、碱、盐的实验过程中,了解区分物质常用的不限定试剂、限定试剂、无试剂等方法。
二、新课的导入设计
新课的导入如果与众不同、充满悬念,就能使学生“口欲言而未能其貌、心求通而不得其意”,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打造良好的学习开端。
鉴于此,笔者这样创设导入情境: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生产生活中几个特征反应(如实验室使用无色酚酞试液检测溶液是否显碱性、煤气厂的工程师使用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检测煤气是否泄漏、交通警察使用橙色的重铬酸钾试剂检测酒后驾车等),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特征反应就在身边,特征反应应用广泛。
三、基础知识的整理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引领学生整理“酸、碱、盐的检验和区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顺利开展实验活动的必要铺垫,否则化学实验就会半途而废或流于形式。在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带有空白的表格式学案(见表1至表3,空白处由学生完成),注意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力争该板块的知识整合薄有纲、厚有目,言简意赅、详略得当。这样就使学习有了规律,同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表1 常见酸、碱、盐的物理特征
表2 检验酸、碱、盐的常用试剂
表3 检验和区分物质的基本方法
四、“酸、碱、盐的检验和区分”实验
本节课设计了4个操作简单的实验,每个实验所涉及的检验方法各不相同,问题难度适中,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其中的热身小实验穿插在整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以防止学生在课堂上因为连续的理论学习而产生思维疲劳、精力分散;另外3个实验则集中安排在基础知识整理结束以后,而且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前,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强调使用特征反应),在教师确认实验方案可行后,学生才能动手操作。实验中,教师注意巡视、参与、指导、评价。
1.不限定试剂检验某溶液是不是酸溶液
本实验是热身小实验,提供的检验试剂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铁丝、铜丝、铁锈、石灰石、小苏打等,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检验试剂进行实验。
上述检验试剂涵盖了初中阶段能与酸溶液反应的各类物质,因此学生在选择试剂的过程中又复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但要注意,活泼金属不能提供锌、铝等两性金属,虽然学生不知道这一知识点,但教师必须有意回避。
2.只用一种试剂区分稀盐酸、Ca(OH)2溶液、CuSO4溶液
本实验提供的区分试剂是稀硫酸、铁丝、Na2CO3溶液,学生只能从中选用一种区分试剂完成实验。表4为实验表格。
表4
3.不另选试剂区分稀盐酸、Ca(OH)2溶液、CuSO4溶液
引导学生先找出物理特征明显的溶液(蓝色CuSO4溶液),再用该溶液去区分剩下的溶液(稀盐酸和石灰水)。表5为实验表格。
表5
4.限定试剂鉴别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
本实验提供的鉴别试剂有酚酞试液、稀盐酸、细铁丝,学生必须从中选用2种鉴别试剂完成实验。该实验可行方案有4种:
方案一:(1)取样,分别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的是稀硫酸;(2)剩下的2种溶液各取最少量,分别滴入稀盐酸,冒气泡的是Na2CO3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OH溶液。
方案二:(1)取样,分别滴入稀盐酸,冒气泡的是Na2CO3溶液;(2)剩下的2种溶液各取最少量,再分别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NaOH溶液,不变色的是稀硫酸。
方案三:(1)取样,分别滴入稀盐酸,冒气泡的是Na2CO3溶液;(2)剩下的2种溶液各取最少量,再分别加入铁丝,冒气泡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NaOH溶液。
方案四:(1)取样,分别加入铁丝,冒气泡的是稀硫酸;(2)剩下的2种溶液各取最少量,再分别滴入稀盐酸,冒气泡的是Na2CO3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OH溶液。
表6为实验表格。
表6
五、 随堂纸笔练习的安排
随堂纸笔练习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巧、发展思维能力的必要途径。所以在实验结束后安排学生适当演练习题,以补缺补差、学以致用,并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纸笔练习采用抢答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解题速度,锻炼心理素质,增强应试能力。选编的5道练习题,注重基础,关注方法,难度适中,适合抢答。
1.本环节的流程设计
先播放闽南民歌《爱拼才会赢》视频片段,既实现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又缓解学习疲劳,调节课堂气氛;同时教育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不怕失败、敢于拼搏。
然后投影“爱拼才会赢”这5个字―每个字分别链接一道习题。第一个抢答的学生选择任意一个字,点击打开就出现一道题目[7]。
在学生抢答过程中,适时鼓励学生要勇于表现,充满信心,临阵不慌,快速审题,细心答题,还要注意创设情境、控制好场面。
2.选编的5道纸笔练习题
(1)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CO2区分石灰水和烧碱溶液
B.用烧碱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熟石灰区分NH4Cl和NaCl
D.用铁锈区分稀盐酸和烧碱溶液
(2)有4种溶液:A.CuSO4溶液 B.NaOH溶液 C.稀硫酸 D.NH4Cl溶液
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鉴别出来,则鉴别出来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3)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区分稀盐酸、石蕊试液、Ca(OH)2,NaOH和Na2CO3这5种溶液,第3个被区分出来的溶液是( )
A.稀盐酸 B.Ca(OH)2溶液 C.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4)检验NaOH是否变质,下列试剂不可以使用的是( )
A.C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酚酞试液 D.稀盐酸
(5)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稀盐酸、Ca(OH)2溶液、NaOH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
A.酚酞试液 B.CO2气体 C.铁丝 D.Na2CO3溶液
六、 结课板书的设计
不管教育装备多么现代化,传统的板书不能抛弃[8]。独具匠心的板书,既方便学生的学习,启迪学生的智慧,也折射出教师的专业素养。鉴于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在小结的过程中适时板书(如***1所示)。
***1
这种示意***式的板书,抽象合理、形象直观,体现了操作方法,反映了实验原理。
参 考 文 献
[1] 杨迎春.如何区分酸碱盐溶液[J].中学课程辅导・九年级,2007(12):51-52.
[2] 孙学东.如何提高酸碱盐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0(44):175.
[3] 付晨.基于思维导***的初三化学酸碱盐的教学设计[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 金敏华.初中化学酸碱盐“生活化教学”初探[J].教师,2011(1):62-63.
[5] 李尚榜.浅谈结构化学习:以酸碱盐的方法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7):29-31.
[6] 王永臻,李德前.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教学设计和反思[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2):49-51.
[7] 李德前.复习“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2009(5):3-4.
[8] 李德前.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化学课堂[J].化学教学,2011(2):23-25.
初中化学酸碱盐篇9
关键词: 离子反应; 化学方程式; 解决对策
中***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076-02
学习《离子反应》是一个难点知识,学习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如不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只一味的按教材思路进行教学,教学将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就会开始失掉信心。因此,这一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好化学有作积极的重要意义。学生存在主要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呢?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书写化学式
化学式是学习化学最基本的必备知识之一,可是高一还存在许多学生对常见化学式一方面不能正常的书写,二是不能全面的理解化学式的基本含义。
(二)书写电离方程式
书写电离方程式是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基础,可学生还存在着如下的问题:(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辩析;(2)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断;(3)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三)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化学学科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关键,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对酸、碱、盐等代表物的性质不能很好理解和运用,在学习的思维上,不能有效的采取由“具体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具体”的思维模式, 即不会根据酸、碱、盐的代表物推出酸、碱、盐的通性,再由酸碱盐的通性来指导学习新的酸碱盐的性质;(2)不能很好地利用“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反应类型来帮助对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积极的有效的记忆。
(四)碱和盐类的溶解性
学生对于碱类和盐类的溶解性没有认真的分析和有效的识记,这对于在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过程中,哪些物质能拆、哪些物质不能拆的判断上就会产生很大的盲区。
(五)离子之间相互反应的含义的理解
从离子的视角认识离子的性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新鲜事物,离子之间哪些能反应?哪些不能反应?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和难于判断的。
二、解决对策
(一)对于化学式
1. 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如――H、He、C、N、O、F、Ne、Na、Mg、Al、Si、P、S等。
2. 利用元素符号书写单质的化学式,单质化学式书写的基本格式――A型、A2型:
A型――常见的金属单质、大多数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惰性气体单质等。
A2型――常见的气态非金属单质、液态非金属单质如Br2、少数固态非金属单质如I2等。
3. 利用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书写氧化物及酸、碱、盐的化学式。
(1)用化合价之歌歌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价氢锂钠钾银,二价铜镁钙钡锌,一二铜汞二三铁,氢一氧二要记清;
(2)归类识记原子团的化合价:OH、NO3、HCO3、CIO3、MnO4(高锰酸根)等原子团均为负一价,CO3、SO4等原子团为负二价,PO4等原子团为负三价,NH4为正一价等。
(3)利用化合价书写氧化物的化学式
①金属氧化物:+1价――Na2O、Li2O、Ag2O等;+2价――CuO、MgO、CaO、BaO、ZnO、FeO等;+3价――Fe2O3、Al2O3等;特殊金属氧化物如:Fe3O4等。
②非金属氧化物:名称已表达要写的内容,如“五氧化二磷”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由五个氧原子和二个磷原子组成,且读在前的写在后――P2O5
(4)利用金属阳离子、铵根、氢氧根和酸根书写酸、碱、盐的化学式酸碱盐化学式的书写是学生书写化学式的难点,其根源就在于没有理解酸、碱、盐组成的基本含义,记不住常见的酸根及其价态。
①理解酸、碱、盐的基本含义
酸==H+ + 酸根
碱==金属阳离子(或NH4+)+OH-
盐==金属阳离子(或NH4+)+酸根
②利用金属阳离子、铵根、氢氧根和酸根书写酸、碱、盐的化学式
4. 理解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含义
(1)元素符号。如“Na”--表示钠元素、表示钠元素的一个子、表示钠原子由带11个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11个负电的电子所组成、表示一个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等。(2)化学式。如“CO2”--表示二氧化碳这一种物质、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组成二氧化碳的碳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组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所含的电子个数为22个等。(3)举一反三让学生说出不同的元素符号、不同的化学式的基本含义。
(二)对于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 利用列表比较法辩析概念
对于高一新生,帮助他们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最好方法是利用上表中的第四行,从物质的类别上来判断易于接受。
而帮助学生判断强弱电解质的行之有效方法,就是利用上表中的第四行,记住有代表性的常见的强电解质:强酸――如HCI、H2SO4、HNO3等;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等;及常见的盐类等――常见的易溶于水的盐和难溶于水的盐。
2. 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记住常见的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2)按照酸、碱、盐组成的含义写出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如:H2SO4== 2H++SO42-;NaOH==Na++OH-
书写电离方程式一定要注意电荷守恒,训练电离方程式书写要达到的程度:看见化学式即可读其电离出来的离子及数目。
(三)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与离子反应有关的化学反应,主要是与酸、碱、盐类性质相关的一些化学反应,因此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书写离子反应的根基。
1. 利用举一反三的方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盐酸”为例:
(1)酸+碱==盐+水
分别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等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2)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分别写出盐酸与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钠、氧化钙等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3)酸+某些盐==新盐+新酸
分别写出盐酸与碳酸钙、碳酸钠、硝酸银溶液等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4)酸+某些金属==盐+氢气
分别写出盐酸与锌、铁、镁等到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如果用硫酸、硝酸等来分别代替盐酸,分别写出与上述各种物质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只有通过不断的举一反三才能使学生对酸、碱盐的性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上的认识。
2. 利用以点代面的方式,通过抓典型记一般,例如通过记住盐酸的性质,推出酸类物质可能具有的通性;通过掌握氢氧化钠溶性质掌握碱类物质的通性:通过掌握硫酸铜溶液的知识掌握盐类物质可能具有的通性等。
3. 善于利用“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含义:
(1)利用“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含义推测反应的可能生成物。例,试推测下列两个反应的各自产物:Cu+AgNO3== ,NaCl+AgNO3==。
(2)利用“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帮助判断在酸、碱、盐的某些反应中反应是否能发生。
(四)善于利用高一化学教材中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简称溶解性表)
1. 利用溶解性表认识常见的酸类、碱类和盐类的物质有哪些。
2. 利用溶解性表写出(或读出)常见的酸类、碱类和盐类的化学式及名称。
3.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酸碱盐溶解性表自己总结出:(1)易溶于水的有哪些?(2)微溶于水的有哪些?(3)难溶于水的有哪些?(4)通过比较让学生寻找到记住酸、碱、盐溶解性表的有效途径。
4. 引导学生善于经常利用溶解性表来弥补记忆中的不足。
(五)离子之间相互反应含义的理解途径
1. 从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角度来认识。如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写为:H++OH-=H2O这说明什么呢?一方面说明H+与OH-能反应生成H2O;而另一方面则说明Na+与Cl-之间, K+与SO42-之间则不反应.
2. 从离子之间的反应条件来认识。在认识离子之间反应的初级阶段,主要从下列三个方面的条件来判断:
(1)离子之间的反应看生成物是否为沉淀或微溶物;(2)离子之间的反应看生成物是否为气体;(3)离子之间的反应看生成物是否为弱电解质(如水等)。
从上面判断离子反应的3个条件看出,记住常见的物质哪些是沉淀、微溶物,哪些是弱电解质等,这对于判断哪些离子之间是否可以发生反应是很关键和很重要的。
初中化学酸碱盐篇10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 共同点 断档点 衔接
中***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初高中化学知识共同点及衔接
1.1 初高中化学知识共同点
比较普高化学必修1、必修2和义教化学教材找到以下一些共同点。物理变化――凝固、融化、汽化、液化或凝结、升华、凝华、沸腾、溶解和潮解等。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熔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等。化学变化――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稳定性、酸性和碱性等。化学反应类型――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情况)。能量变化――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等。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离子和元素。物质结构――化学式、化合价、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等。物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等。物质分类――混合物、纯净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分散系――溶液(溶质和溶剂)、浊液(悬浊液和***浊液)、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物质的分离――蒸馏、蒸发、过滤和结晶。指示剂――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简单有机物――甲烷、乙炔、尿素、醋酸、酒精和汽油。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天然有机材料(羊毛和棉花)、有机合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如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和纳米材料。金属的锈蚀和金属的防腐。实验安全――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的处理、浓硫酸稀释问题等。实验技能操作――用pH试纸测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度、氢气燃烧前验纯和氢气、一氧化碳、酒精和甲烷燃烧产物检验。物质的检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其他――晶体、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催化剂、触媒、湿法炼铜、物质转化规律、质量守恒、金属活泼性顺序。
1.2 初高中化学知识共同点的衔接
初高中涉及的知识面不仅有很多相同部分,而且有些知识的深度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初高中这些知识点的衔接教学不能是简单的重复。例如,初高中都要求了解金属的腐蚀和防腐,但初中只要求学生了解金属腐蚀需要的条件,如水和空气等,并以此推出防腐的条件即为隔绝空气或水,而高中对金属腐蚀的认识要求是从原电池角度深入的,要求学生清楚纯净的金属并不容易腐蚀,不纯净的金属内由于形成原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因而使腐蚀的速率加快,并要求会书写电极反应式。显然在要求上高了许多。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一定要把握好初高中对于知识点具体要求的层次,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对于初高中教材的这些共同点,高中教学时不能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简单地重复,而应有所提升。初中教学时应在复习时不超初中《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适当拔高。
2 初高中化学知识断档点及衔接
2.1 相似相溶原理
义教化学涉及相似相溶但未提及此概念,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了解水和油(有机溶剂)是相对立的两类溶剂,某物质若易溶于水则将难溶于有机溶剂。普高化学对相似相溶的理解升高到分子结构上,通过共价键极性及分子空间构型的分析来理解溶质分子的极性和溶剂分子的极性相统一而互溶的意义。义教化学的教学关于这一部分内容只能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机械记忆。普高化学教学要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认识。
2.2 酸性氧化物及碱性氧化物
义教化学教材用“某些金属氧化物”一词来代替“酸性氧化物”及“碱性氧化物”概念。教学中涉及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但因无酸性氧化物及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初中学生并没有掌握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及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这些典型基本反应类别。普高化学中对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这些概念的系统归纳学习,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将被肢解为一个个***的反应方程式,并得出一些规律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普高化学中强调了酸性氧化物不完全等同于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完全等同于金属氧化物,是值得学生研究的概念。
2.3 元素周期表
这一概念在义教化学和普高化学中都有,但内容层次上断档。义教化学中有关于元素周期表相关概念的介绍,包括原子的微观结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及应用等。普高化学中有关的概念不再出现。但是学生对以上知识的掌握情况却差异很大,往往对微观结构记忆深刻,高中教师不再需要重复,而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本质却不能深入理解。然而在高中学习中,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与摩尔质量这个重要概念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间有相似处也有区别处,是学生需要着重理解的,如果没有初中的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做基础,这些比较区别将无从谈起。因此高中教师必须做适当的复习和补充讲解。在高中学习中,更进一步地涉及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这不仅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有关,还需要同位素概念的配合,可以说缺一不可,高中教师千万不能以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因而粗略带过,那样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
2.4 电解质
义教化学中关于溶液中电解质电离的介绍没有涉及电解质的概念,只是要求学生知道哪些能物质电离,哪些物质不能电离,哪些物质能电离成分子,哪些物质能电离成离子。然而高中对电解质的电离情况要求很高,除了区分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和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情况以外,还要区分在水溶液中,由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来推出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概念,并且涉及到弱电解质弱酸的分步电离,以及强酸酸式盐、弱酸酸式盐的电离情况,这些复杂又精细的内容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掌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高中教师还是应当从零起点开始系统地为学生讲解电解质的概念及电解质的电离为好。高中教师面对学生某些断档的知识点时,需要放慢教学节奏,给学生更多巩固和温习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初中化学酸碱盐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