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题篇1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两类问题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提高了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要求,导致初中化学实验学习困难的状况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之中,学生逐渐对学习化学实验操作失去兴趣,这就引起了相关人员的反思,初中化学实验为什么那么难学?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要找到正确的措施解决这一学科难题,相关人员应该从个体认知发展阶段性特点、化学实验学习的特征、学生的认知风格、化学认知结构和元认知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初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根源。目前,初中生对化学的认知依然处在困难阶段,导致学生已知化学知识储备量不足、知识结构化程度低的局面,下面笔者就解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两类问题的措施做简要列举。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师配备不足,专业不强。
目前我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依旧欠缺,部分地方教师资源匮乏,这些地方以小城市及偏远地区、贫困地区为主。为此,国家对初中化学教师的选拔门槛并不高,这就导致地区教师水平下降,以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水平低的地区依次递减。这些从事初中实验教学工作的老师只能勉强应用一些基本的化学术语进行授课,严重影响当地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另外,由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城乡教师调配不合理及对初中教育不重视,在中学普遍存在化学教师和化学实验员严重不足的现象。这与大部分中学教师配备不合理和化学课性质有关,为了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一个老师往往带几个班,导致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教师几乎没有时间进行精细的课前准备工作,无暇顾及学生个体差异性,同时减少了各种化学实验活动,化学研究性学习等,导致英语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减少了实践机会,受教育人群增加造成了学习资源配给不足,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给中学化学实验教育造成了隐患。
2.实验设备陈旧,药品匮乏。
目前,在个别中学,由于学校经济实力不强,实验经费少之又少,另外,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导致中学的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在很多时候,药物到位情况跟不上教师的上课进度,使得教师无法及时为学生演示实验细节,活动探究也无法及时开展,学生更无动手的机会,实验教学质量也不理想,学生探究意识不强,动手能力差,导致学生实验素质低,学习效率低。
3.教师新课改意识不强,教法单一。
传统观念里老师是高于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学生做该做的笔记,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学生被提问回答问题,老师一直在给予知识方面处于主动位置,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在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遏制思维的宽度与广度,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极为不利,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扮演好引路人角色,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一步步指引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小集体讨论或合力完成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会团体分工作业。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1.化学实验是不是化学教学的根本。
很多学校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平时成绩和升学率,学校不遗余力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只需要学生不停记忆基础概念的东西,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在竞争,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学生逐渐形成了错误的学习模式,走入了学习方式的“死胡同”,把“活”的知识学“死”。许多学生因为走进了这样的学习误区,渐渐对学习化学失去信心,有的甚至开始惧怕考试。其实,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立根之本。然而,在当前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实验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实验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存在。很多老师就异常困惑到底应不应该把化学实验当成化学教学的根本,毕竟化学理论才是中考的重点内容。
2.化学教育工作者是否应该改变教学模式。
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需要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创建良好的教育模式,即体系,老旧的教育观念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学习成绩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忽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育方法对于今天中国的中高考制度到底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为了学生的将来,我们应该以能力为重还是应该以考试为重?这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最值得探究的问题。
三、结语
21世纪大环境下,新课程改革已经由实验阶段走向了全面实施的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在改革期间,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也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被动化趋于主动化,以均衡为主、兴趣为主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被广大师生接受,其实,化学实验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学习化学能够让你认识自然,并且学会用专业的理论知识解释自然。化学的知识结构很广、很复杂,要学会这么学科必须有必要的兴趣,学习动机要明确,思维要活跃,要有自信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化学知识很抽象,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只靠记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很重要,它能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化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后雄.初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117-123.
初中化学实验题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有效性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素质,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作风和习惯。但是,许多初中学校只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且这些化学知识大多是课程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或技能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知识都是预设的,都是绝对正确且不变的,都是需要强制性记忆的。师生们重视的是实验的结果或结论,实验教学的目的也在于获得并记住这些结论,而对实验过程的探索,反而不太引起注意,至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的教学和培养,在实验中则更少涉及。所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经费和硬件设备不足。
调查显示,无论城镇中学还是农村中学,虽然实验教学的外部条件已有很大改观,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经费的投入和硬件建设还远满足不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有些学校(甚至城镇中学)实验教学的外部条件还较差,缺少相应的仪器设备,很少进行实验。
2.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差。
首先,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在抱有强烈好奇心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如果这时引导不当,分组实验时学生进入实验室就不敢做实验,并逃避实验。其次,如果学生掌握不好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做实验时操作不规范,实验现象就不明显且容易发生危险。现在高中生甚至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做实验的能力偏差,这跟初中没有打好基础不无关系。
3.化学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调查统计显示,初中化学教师学历结构偏低,年龄结构欠合理,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其具体情况有三,其一,有些化学老师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其二,不少化学老师和实验员实验操作不规范、不熟练,动作不协调,对实验整体驾驭不够。其三,一些化学老师对化学分组实验指导不力,心中无数,顾此失彼。
二、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明确实验的目的性。
对于任何事情而言,我们都需要先确定好为什么做这件事情,这就是需要明确其目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明确一个实验的目的性。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其中包含很多实验类的教学课程,比如概念验证试验、生活实验、化学反应实验等等,不同内容的实验其目的肯定不同。所以,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首先确定好实验的目的性,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某种目的而去仔细观察和实践整个实验活动,并且进行有效的思考。
例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化学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实验,这项实验基本上上初中化学实验的必经之路。但是,很多教师在让学生做实验之前,并没有告诉学生这项实验的具体目的,或者说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去做这个实验,造成了许多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只是去观察了其会不会燃烧的结果,而没有去观察为什么会燃烧的原因,结果适得其反。所以,一个化学实验的目的性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他能够在学生心里立起一个主心骨,让其能够支撑学生进行整个化学实验教学过程。
2.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展实验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恒久不衰,一直是我们世界的永恒标准。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动性,虽然,可能有不好的一面,但是也存在好的一面,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开始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索和追寻。也正是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从而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走到化学实验过程之中,从而进行主动性的探索和验证。想要达到这种最终效果,离不开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不断灌输,通过一些学生不能理解的化学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主动的开始寻找原因,这就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初中化学日常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示一些小的实验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一个生动的实验完全超出一节理论知识课程的效果,这也是初中生好奇心所牵引的结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示“烧不坏的手帕”实验,这种实验让学生将其视为魔术一样,本身就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好奇心大发,开始主动询问及探索为什么会烧不毁?通过这样的展示小实验模式,让初中生一步一步的开始认真学习化学实验,也能够更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有效性。
3.鼓励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验证书本上已经被验证了无数次的结果,而且想要通过实验去激发及培养尚未被验证的学生探究及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跳出固定课本上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创新其进行自我实验研究的方法。所以,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鼓励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创新性实验能力。
比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实验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会提出为什么不用制作氧气的发生装置来生产二氧化碳?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创新思维,我们就会主动的引导学生为这一设想进行实验和探究,最终帮助学生确立其实氧气的发生装置同样可以制作二氧化碳的结论,随意,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其结果,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我相信学生会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这样才是一个实验真正的目的性,不能将其框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实验中帮助学生良好的发展创新与探索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总之,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来得到最大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是许多初中化学教师想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潜在能量来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潜在不确定性和学生的主动探索性来帮助实验教学更好、更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题篇3
化学实验是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力手段,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在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和思路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可以充分展示化学的魅力,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规范的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逐渐养成科学规范、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初中化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然而,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现象,实验教学成为化学教学中的点缀。下面笔者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谈谈几点体会。
一、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硬件不足,实验不能照常展开
部分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不重视,有的没有配备专职化学实验员,有的没有固定的化学实验室,有些农村学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上舍不得投入,学校的实验仪器、实验药品都不能配齐。教学硬件的不足使得实验不能按照课程的设计展开。
2重考试结果轻能力培养,忽视实验教学
一方面,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考试的次数太多,使得实验教学的时间被删减。另一方面,多数教师侧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化学教育现状。学生失去了参与实验的机会,形成了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结论的不良学习习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学生从此失去了化学学习的兴趣。
3教材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只是“照方抓药”
一位初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以前刚上化学课时,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感觉真神奇,轮到自己做了,发现做化学实验真没意思。因为我们做的实验不用做就已知道结果……”这种仅仅为训练学生操作规范而进行的实验,简单枯燥,缺少让学生亲自探索的内容,不能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4多媒体演示实验包办代替化学实验
化学家戴安邦曾说过:“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佳场所。”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生动、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解决因为有危险性而无法演示的实验,但不能盲目滥用,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实验,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才能经历和体验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获得直接经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1.由讲实验、验证性实验向引导实验、探究性实验转变
学生只要按着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属于一种纯技能的训练,学生没有机会对实验进行思考。教师应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为学生创设进行探究实验的必要条件。探究的问题难度要适中,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使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于学生能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就不轻易包办;对于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就不急于下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如,在实验室制氧气时,药品为什么要平铺?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在炒饭时,把饭散开和把饭堆积在一起,哪一种方法炒饭更容易熟?再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事先准备如下几组实验:(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2)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3)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4)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5)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学生实验后,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通过实验,学生完全能够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这样,既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又让学生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
2.开放化学实验室,注重实验“微型化”
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这对实验室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规定的实验内,按学生个性化和要求来准备仪器将面临一定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采用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弥补课堂上时间及设备的不足,实验时可以两人或四人为小组单位,开展探究实验研究。开放实验室要求有专职教师负责,负责教师要有科学探索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改进和创新。我们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实验室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分组实验是学生实验的主要方式,将学生分组实验的仪器微型化、药品微量化,既可以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
3.不断改进实验,合理运用多媒体
教师不该局限于课本上固有的化学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要敢于对书中实验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便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如沪教版上册(***1-6)铁生锈的实验探究,按照书上的装置实验要进行2个小时以上,课堂上无法演示。改进后装置如右上***所示。实验步骤:把事先经过除锈并在清水中漂洗干净的铁丝网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并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先塞紧下端,用止水夹夹住下端***胶管,从上端向硬质玻璃管中注满食盐水,再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上端,用止水夹夹住上端***胶管。实验时,只需要打开两端止水夹,排净其中的食盐水,再夹住上端的止水夹,然后把硬质玻璃管下端导管插入烧杯中红墨水液面以下。大约2min左右就可以看到红墨水开始缓慢上升,效果非常明显。
许多实验现象转瞬即逝;还有些实验,由于原料本身有毒或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危害健康、污染环境。这些实验不可能都避而不做。毋庸置疑,使用多媒体演示此类实验是解决这种矛盾的最好方法。
4.由书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初中化学实验题篇4
【论文摘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值得广大教师去研究和探讨。本文从实际出发,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四个问题。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教学实验中,笔者觉得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正视和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
1 实验内容的选择问题
目前初中化学教材版本很多,实验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开展实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要学会选择。以鲁教版教材为例,涉及到的实验有:分组实验32个、演示实验29个、课外实验1个。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和实验员一道对本学期将要开展的实验内容进行选择列表,写好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在课堂之外,可适时提出让学生做一些“绿色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经济化、趣味化。
2 实验人员的组织问题
演示实验大多由教师完成。那些以学生操作为主的科学探究实验,大多以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按照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2人或4人为一小组,任命好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实验报告的填写和收发。在实验前的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良好实验习惯。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要克服畏惧心理,还要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让每个学生阅读了解每个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
3 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3.1 仪器和药品的本身安全。
在各种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玻璃仪器。玻璃仪器的优点很多,如耐酸碱腐蚀、容易加工、价廉物美,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破碎,它经不得骤然的冷或热,经不得碰撞和摔打。例如,“h”型电解水器操作很容易损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由于重心较高操作时容易歪倒;学生在连接拨插玻璃仪器时用力的不当会导致仪器的破损和身体上的外伤等。
化学药品的存放时间较长,可能会变质失效,影响使用和使用的效果,大多数药品有毒,不能品尝或接触皮肤、衣物,对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也要有所认识、有所防范,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渣要妥善处理,防止毒性污染。
实验结束后养成清点仪器和药品的习惯,防止个别学生带出。
3.2 操作规范的安全。
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倡导科学探究,在大力开展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愿望得到空前的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家庭实验。以上的这些活动中,如果实验操作规范缺乏,很容易造成仪器损坏、药品中毒、失火爆炸、废物污染等问题。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搞探究,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完成实验;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监督,特别是安全方面,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多一分,隐患少十分。”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很有必要,学生实验设计要经得起老师的安全论证,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监督和指导,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3.3 实验室设施的安全。
仪器药品保管室、实验室门窗坚固,要有防盗、防撬、报警等功能,药品的入库、消耗、报废做到帐册清楚,水路、电路能正常安全使用,通风设施完善、消防器材不过期使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上墙、张贴有序。剧毒物品接受***门监督。
4 实验中的测评问题
化学实验操作的测评是化学课程中独具特色的一类测评。它主要重于测试学生的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与水平,如对实验目的、反应原理的理解,使用和组装仪器的技能,以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平时教学注重化学实验的训练,让学生熟悉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及评分量化细则,能从容应对抽签结果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测评对于突出和发展化学教学的特征、对于养成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在平时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多花点时间去研究实验教学。去洞察实验事实发生的实质,搞清楚实验事实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事实,并去寻找支配实验事实的规律等;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向学生介绍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补充一些实验,在内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的确定、实验成功的条件和关键等方面进行反复的研究。以更好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理念,使化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造精神。虽然我们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繁重的,但处理好以上这些问题也是很有必要的。相信在化学实验中能正视处理好这些问题,其实验效果会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题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原理
中***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实验题的考查现在强调探究性实验题的考查现在强调探究性,但你要记住,实验题万变不离其宗,它所围绕的都是初中化学所学到的几个实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收集是最基本的三个实验,把最基本的掌握之后,中考中所有的实验题都是这三个实验的一种拓展。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化学实验并在中考中完成化学实验题呢?
(1)首先需要认真细心的审题,审题并非等同于读题,是要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最重要的就是该实验的目的,有了目的才能设计方案,进一步进行试验,最后根据目的得出正确的结论,往往结论怎么写就取决于该实验的目的或者猜想,当然这一切都是要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比如,你可能没有学过氨气的制备,但如果我告诉你氨气的制备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加热,你马上应该想到这和氧气的制备方法是类似的。如果考查的是信息型实验题,那考查的肯定是和酸碱盐性质有关,这就要你把这方面的知识掌握清楚。另外要注意,答实验题要规范、全面,不要少答。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阅卷的时候会根据你写的内容给你相应的分数。关键是要多实践,因为实践的印象特别深,所以不管什么实验和实验器材及现象都可以记下。但是中国的这教育体制不可能所有实验都做,还是要多做点题,有问题多问问老师,有时间多跟老师讨论讨论。
(2)实验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误差分析。做实验题就是解决好两个方面:装置原理和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还有注意仪器的连接顺序,一般为“原料气的发生装置(安全装置)原料气的净化与干燥装置反应发生装置收集或测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反应原理:是各步操作均遵循该步的化学或物理原理,均服务于实验的分步及总体目的。记住原理.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些基础的,如化合价,元素表.这些是肯定要记好的.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很简单。
(3)化学实验题和推断题,可以说是代表了化学的最高层次,因为这两类题目综合程度都很高,覆盖面又很宽,往往就显得难度大。实验题目,①重在平时积累,一些常见的考点,需要在平常做题目后总结一下,形成一些程序化的操作,至少大致的原理不会相差太远。②具体到做题时,首先要沉住气,全面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达到的目的,如何来达到这个目的,并注意相关实验原理的运用,(也就是三个W,--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为什么这样做why).有些可能自己并不很清楚,在全面审题过程中 从题目后面的部分得到提示,暗示,就会更明朗了)③表达要清楚,实验题目很多地方需要简答,言简意赅,必须用文字或者化学用语把意思完整的表达出来。这个也需要平常注意模仿标准答案。按照题目要求回答问题。推断题目,①注意积累,认真分析化学反应和物质特性,这些往往成为 推断题的突破口哦。②全面审题,不但要看题干的文字描述,还要仔细研究框***,把文字与框***结合起来,另外,特别注意题目后面的某些提示,所谓的”后提示“,可以帮助你定位一些物质,③按照题目要求回答问题,特别要注意化学式,化学名称,电子式等等的具体要求,否则,好不容易推导出物质出来,却功亏一篑,,很遗憾的哦,不要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4)物质推断题其实是考察基础知识掌握熟练情况的,要想做好物质推断题,需要对常见的物质都很熟悉,熟悉他们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等)和化学性质(容易和谁发生反应),这些都需要积累和记忆。不过,初中化学的内容毕竟很少啊,只要坚持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经常出现的推断题其实也就那么几种。找上类似的题多做几个,不会的话找人给你讲讲,讲透了自己再总结总结记住就行了。实验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误差分析。做实验题就是解决好两个方面:装置原理和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还有注意仪器的连接顺序,一般为“原料气的发生装置(安全装置)原料气的净化与干燥装置反应发生装置收集或测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反应原理:是各步操作均遵循该步的化学或物理原理,均服务于实验的分步及总体目的。
做中考化学的推断题及实验题要先学会找突破口。比如常见液体:水 紫红色物质:铜、高锰酸钾 红色物质:氧化铁 常见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水、二氧化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棕黄色溶液:铁离子盐溶液 浅绿色溶液:亚铁离子盐溶液 蓝色溶液:铜离子盐溶液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蓝色沉淀:碳酸铜或氢氧化铜 等。牢记各物质间的关系。重要的有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三角、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角等。牢记重要的化学方程式。还原金属氧化物、光合作用等经常考。多做题,锻炼思维能力。积累化学方程式总结题眼总结元素、物质链。①学会记忆。化学,是属于文理科的过渡学科,比较偏向于中性。它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十分丰富,如基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原理、反应时 的现象和各种反应类别。②学会表达。正如上面提及的,化学,属于中性人,跟物理和数学这些“纯理科”的学习有较大区别。在物理和数学中,答案永远是唯一的,说一是一。解题步骤和答案正确,就能得满分,在化学不同。化学,永远也没有满分这一概念。譬如:一个题目考你,燃烧时的现象,在课本上有完整的语句。但考试时,不可能开卷,于是只能通过自己对燃烧的理解,进而用自己的语句表达出来。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这是致命的,而言不达意,在化学学习中也是绊脚石。如果真的想学好化学也要好好练练语文。
最后要学会总结。虽然上面一再强调化学偏文的方面,但毕竟化学归属理科范畴,所以适量的练习是十分必要。不提倡题海战术,学会总结,事半功倍,才是学习的妙法。总结,对于化学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题篇6
【摘要】实验推断题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感觉题目难度大,不知从何下手,失分率高。如何在复习中让学生熟练掌握,融会贯通,避免考试失分,是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对此问题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化学,推断题,复习
实验推断题是中考化学必考题型之一,题目难度可浅可深,千变万化,具有条件隐蔽、文***较多、关系复杂、综合性强,可考查范围宽,涉及知识面广,信息容量大等特点。是考查学生对知识记忆、理解、掌握、运用以及综合分析、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题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普遍感觉这类题目难度很大,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失分率很高。在复习的过程中笔者往往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而且要反复练习,以求熟练掌握之目的。现把笔者复习实验推断题的做法阐述如下。
1.首先要弄清题目命题的依据,同时做好解题的知识准备
这类题目其实都以初中阶段化学教学中学过的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或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来作为命题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迁移、应用能力,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初中化学里学过的物质——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掌握好,形成系统知识链。尤其是为了形成、掌握这些知识而做的相关实验、探究,一定要熟悉,理清思路,为解题作好知识上的准备。其实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并不太多,只要注意整理,对于它们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
笔者的做法是,在复习阶段,复习到“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内容时,要求学生把初中学过的物质进行分类并用一张纸写好贴在桌上,时时留意。见到一种物质,就要联想到它组成、性质、变化规律,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也就熟悉这些知识了。
初中阶段化学教学学过的物质如下:
单质:O2、C、Fe、H2
化合物:H2O、CO2、CO、H2SO4、HCl、NaOH
Ca(OH)2、NaCl、Na2CO3、NaHCO3、C2H5OH
混合物:空气、石灰石、煤、石油、天然气、合金、溶液。常用作推断题命题内容的混合物有:空气、石灰石、天然气。
2.要求学生熟悉一些常见物质、现象、反应特征
解答推断题尤其是框***型推断题和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往往要寻找突破口,找到突破口后,再根据题提供的各种物质之间关系或各步骤之间的关系,加以正确的推理、分析、判断,顺藤摸瓜,往往都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而这些突破口通常都以物质特征颜色、特征反应条件、特征反应类型、特征反应现象等展现出来,要求学生一定要特别留意。
现将常见物质特征颜色、特征反应现象、特征反应条件等归纳如下:
2.1 物质特征颜色。
(1)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为;Cu、Fe2O3、P为;CuSO4·5H2O为。
(2)溶液颜色:CuCl2、CuSO4、Cu(NO3)2溶液为;FeCl2、FeSO4、Fe(NO3)2溶液为;FeCl3、Fe2(SO4)3、Fe(NO3)3溶液为。
(3)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Mg(OH)2为;但BaSO4、AgCl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Cu(OH)2为;有蓝色沉淀生成者,蓝色沉淀必为Cu(OH)2;Fe(OH)3为;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者,红褐色沉淀必为Fe(OH)3。
2.2 物质特征反应条件。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lO3、或H2O2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C、CO还原CuO、Fe2O3);加热:KClO3、KMnO4等的分解,H2还原CuO、Fe2O3。
2.3 物质特征反应现象。
(1)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火焰颜色为;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为;H2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为;CO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为;CH4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为。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
(3)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固体是。
(4)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
使火焰熄灭的气体是等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5)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
(6)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
(7)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等。
(8)不溶于水并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由此看来,需要记忆的物质特征颜色、特征反应现象、特征反应条件非常多,学生难以完成。其实不然,这些知识不是一天两天或短时间内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来,而是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始终,是学生学习化学必须熟悉和掌握的知识。只要学生动手做过实验,他们都会较容易理解、掌握。在平时的学习当中,稍加留意,记忆起来是不难的。在复习的过程中,只不过是整理知识,把知识点连成线、把线连成面,集中起来记忆。复习时,学生只要联系学过的知识、做过的实验加以回忆,问题都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3.通过讲解、练习、讨论,让学生逐步掌握推断题解题方法、步骤
3.1 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意,根据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寻找解题突破口。
3.2 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3 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3.4 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4.对推断题进行分类
推断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每一类推断题都有它特定的解题方法,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对推断题进行归类,同时寻找、整理各类推断题的破题技巧。通过练习、归类、整理破题技巧后,很多学生对常见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往往都能掌握,并能融会贯通,提高分析、解决此类题目的能力。下面简单列出推断题的常见题型及破题方法。
4.1 框***型推断题。解题方法:寻找题眼(突破口),顺藤摸瓜。有顺推法,有逆推法,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方框中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中所学的物质,其中属于盐的是B、C、H,属于氧化物的是F、G,胃液中含有适量的A,可以帮助消化,C是家庭中重要的调味品之一,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中“——”表示两端的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C是由(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A与镁条反应能(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写出D的俗名:。
(4)写出下列两种物质的化学式:B;E。
(5)写出GH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根据题目提供信息,突破口应是先推出A、D,A为盐酸,D为熟石灰;由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知F为H2O,G为CO2,B为Na2CO3,E为NaOH,H为CaCO3,从而顺利作出解答。
4.2 叙述型推断题。叙述型推断题其实就是给定某几种物质,然后分步设计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结论,这几种物质中一定有什么,一定没有什么,可能有什么。解题方法:根据每一步实验的现象作出正确的结论,综合所有实验步骤的结论,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例:有一包白色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Cl,KNO3,BaSO4,Na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
(1)将白色固体用足量水溶解,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2)过滤,得白色固体A与澄清滤液B;
(3)向A中加入足量HNO3,A全部溶解,放出无色气体。
(4)向B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5)过滤,得白色固体C与澄清滤液D;
(6)向C中加入足量稀HNO3,有一部分溶***出无色气体,但仍有一部分白色固体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回答: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一定不含,可能有。
提示:根据实验步骤(1),白色固体可能是BaSO4(原样品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或是BaCO3(Na2CO3与Ba(NO3)2反应生成);根据实验步骤(3)现象知,白色固体为BaCO3而不是BaSO4,由此知原白色固体中有Na2CO3与Ba(NO3)2而没有BaSO4;由实验步骤(4)和实验步骤(6)知原白色固体中有NaCl;至此,KNO3没有实验证明其存在,也没有实验证明其不存在,故可能存在。综合这结结论,即可可对题目作出正确的回答。
4.3 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破题方法与框***推断题破题方法相似。
例:已知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D;E。
提示:突破口为D、F,据题提供信息可知D为Cu(OH)2,F为BaSO4,以此为突破口,可推出其它物质,从而作出正确解答。
4.4 两两混合型推断题,又叫做表格型推断题。
解题方法: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表格,把给定物质按一定顺序放入表格中,每两种物质相混合时产生的现象填入相应的表格,当我们完成这个表格时,再对照表格中的现象,答案也就出来了。
例: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下表是它们两两反应的现象(“”是产生气体,“”是产生沉淀,“-”是无明显现象),试判断A、B、C、D依次是、、、。
提示:根据此表格画出对应相同一个表格:
把两表格产生现象对比,即可“对号入座”找到答案:A为BaCl2;B为Na2SO4;C为Na2CO3;D为HCl。
4.5 关系型推断。解题方法:把物质的化学式写好按一定顺序排列出来,根据题意,能反应的用线连接起来。然后据***和题意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所示,A、B、C、D、E各代表铁、水、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
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D
(2)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提示:名为确定A、B、D三种物质化学式,实则把五种物质全部推断出来,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把各物质化学式写出来,按一定顺序排列好,两物质之间能反应的用线连接起来。如***:
初中化学实验题篇7
[关键词]普及化学实验;提高化学学科素质;大力推进新课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开展好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途径。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但由于贵州省西部地区较偏远且经济基础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所以义务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普及程度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观念陈旧。
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九年级化学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所以分组实验不如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不如讲实验,用背实验的方法应对中考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化学学科素质的长足发展。
2、中考、教材及教辅的导向。
中考只考应试作答,没有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加之现行的教材、教学辅导资料上设计的实验题中客观题众多,对于这些试题,用背实验的方法也能应对,很少有必须动手做实验的学生才能完成的试题,久而久之化学实验教学就停滞在了应试作答的模式上。
3、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到位。
有些教师未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认为只要中考成绩好,做不做实验无关紧要。
4、实验教研气氛不浓。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注重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记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研究不深入,多数教研课也只重视双基知识 的传授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未从根本上分析学生实验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学法指导,导致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相对薄弱。
5、不注重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能力包括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等。由于刚开始学习化学,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一无所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然后由教师演示规范的操作方法,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再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有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忙于赶时间、赶进度,实验中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现象和结论,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全面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如反应前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有无气体产生、有无沉淀生成等,不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实验前后的异同,导致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不全面、不准确,不能用规范的化学术语描述实验现象和结论,使实验教学留于形式,未能发挥其在化学教育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6、不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未深入挖掘典型初中化学实验中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而提前做好初、高中化学实验的衔接。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许多学生只记住了: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灯,试管冷后再停氢;先点后通要爆炸,先止后撤要氧化,但并未弄清原因,这很大程度是由于教师未精心设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和能力。
结合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改进:
1、中考增加实验操作能力考查,引导化学教师和学生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学会从实验学化学,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2、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全新的定位,每一门课程都要实现以下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种把学习化学科目理解为简单的知识的记忆,把教学重点仅放在理论教学上,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思维的启发,显然是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摒弃。现代教师,必须有具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具有终身教育的思想和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就必须在教研教改教法上下功夫,探究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3、结合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扩大实验范围。
作为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教学功能,通过学生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验的主角,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首先,教师要做好课本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做到操作规范、现象明显,能有效启迪学生思维;其次,要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对于安全且对环境无污染的实验,可引导学生实验前精心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再点拨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验,每组的各位学生做好分工,实验完毕后,描述实验现象和结论;再次,尽可能增加一些学生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学校和课外都有实验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增强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目的。
4、通过实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化学学科素质。
在实验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全面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实验前后现象的异同,如:物质颜色、气味、有无沉淀和气体生成等,训练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回答物质颜色变化的模式为:由什么色变为什么色,当有沉淀生成时需指明其颜色,当有气体生成时应指明颜色气味……等等,得出结论时应用准确的化学术语回答。
5、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氢气有无还原性,并引导学生思考:
(1)实验仪器有哪些?
(2)怎样安装实验装置?
(3)安装装置后首先应做什么?
(4)加入药品后,装置内是真空吗?其中有什么气体?
(5)能先点灯后通氢气吗?
(6)什么时候才能点燃酒精灯?怎样用实验证明?
(7)当观察固体由黑变红时能立即移开酒精灯吗?为什么?
当学生真正弄清上述问题后,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必有较大的提高。
初中化学实验题篇8
一、学生对于化学实验不够重视,缺乏实验意识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进行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体现为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学习时常常抱着一种走马观花的心态,化学实验课堂上学生很少参与进来,学生也很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课堂提问.一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只是走个过场,并没有真正地将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上.
对策: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实验意识的培养, 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可以采取实验结合理论的教学方式,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理论知识的获取都源于化学实验,让学生重视化学实验学习.例如在进行《常见的酸、碱、盐》中“中和反应”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入生活实例“农业上可以用熟石灰来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学生对“中和反应”实验的重视度,在进行原理讲解“由于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空气污染造成酸雨,也会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这些都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施用适量的碱,能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使土壤适合作物生长,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再引入实验“中和反应”的教学.
二、学生化学实验动手能力较差,缺少实验体验
一些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过于功利主义,过于看重名利,过于注重教学结果而忽视了教学的过程.许多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贯主张以“讲实验”为主,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更具有实效性,认为通过讲实验能够有效地提升实验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实验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缺少实验体验,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学习并没有具备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对策: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多给予学生体验实验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基础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获取更为感性的知识认知.例如在进行《金属与金属矿物》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金属与氧气反应”实验,各个小组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别把铁片、铝片和铜片的表面用砂纸擦亮,然后按课本所列的项目进行实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概括实验结论.通过让学生亲自实验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实验体验.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缺乏探究,内容过于依赖教材
大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往往存在过于依赖于实验教材,过于局限于教材内容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是一些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完全是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完全地重复教材,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思维并没有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自主探究问题的空间.这也使得学生对于初中化学实验学习缺乏兴趣,在进行化学实验学习时过于被动,过于依赖教师对实验的讲解,缺乏自主意识,缺乏自主探究性精神.
对策:初中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更应强调对学生探究性精神的培养,更为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应当要多引入一些探究性学习内容,打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加强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金属与金属矿物》的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金属与水的反应”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性问题“这两个反应都产生气体,这种气体是我们曾认识的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之一,你认为可能是哪种气体?为什么?如何验证?”引导学生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对反应产物进行实验验证.
四、化学实验教学设备较为缺乏,实验条件较差
许多学校初中实验教材设备比较零散,很多化学实验课无法进行.尤其是在农村以及城镇实验教学设备缺乏的现象更为严重.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时只能够采取实验讲解的方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导致了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丧失兴趣,不利于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初中化学实验题篇9
[关键词] 提高 学生 实验 考试
近几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中计算题逐步弱化,化学实验及探究题已经成为命题的重点。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年陕西省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现就初中化学实验及探究题解法与技巧谈以下几点:
一、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理化(合卷)化学试题中的化学实验题以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装置及实验室常见的实验仪器引入,考察学生对初中化学实验技能(包括使用实验仪器的技能和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的掌握。对化学实验题的解法我认为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和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1)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让学生说出实验室常见的实验仪器名称,仪器的使用范围及仪器的正确操作。
(2)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里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装置气密性检查、过滤、蒸发、溶液配制过程、仪器正确的洗涤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正确组装等技能。
(3)通过对实验的仔细观察掌握实验现象并学会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4)教师要有目的的及时选择实验习题,加强学生的训练。
2.掌握化学实验题解法技巧
(1)先看化学实验题的实验装置,明确实验装置的用途。如:该装置是反应装置还是收集装置,反应装置是加热的还是不加热的,收集装置为排水集气法还是排空气法等等。
(2)认真阅读实验题,明确实验题的考点,结合所学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所需药品。
(3)根据实验原理,明确实验装置的选择以及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
(4)对实验装置(***)与教材原***不一样的,要交给学生学会比较异同点,学会知识的迁移
二、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理化(合卷)化学试题中化学探究题包括:正题(以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常见的药品和实验装置引入一个综合实验)、提出问题、方案设计或做出猜想、实验与结论、拓展与迁移等部分,考察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法我认为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和复习中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物质性质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出现的物质性质的教学,不仅要强调物质的物理性质,特别要强调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仅要让学生熟记,而且尽可能的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注重习题的训练
在章节复习中,教师要有目的的结合所学物质性质选择一些习题,或有针对性的编写一定的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加强对所学物质性质的掌握及灵活应用。
3.加强中考探究题的训练
在总复习阶段,教师要专门进行化学探究题专题讲,及时把近几年的我省中考题作为范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化学探究题的组成,题型特点,通过师生探讨共同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即
(1)认真读题,明确实验要求。
(2)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实验原理。
(3)结合实验原理提出问题、方案设计或做出猜想。
初中化学实验题篇10
阅读与写作是中考的重头戏,是选拔性考试中并行的双翼,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应该做到并肩齐举。一直以来,阅读教学受到大多数一线教师青睐,原因在于阅读理解学生喜欢读乐于练,教师能讲解善分析,而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讲方法头头是道,但是在学生写作实践中指导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文教学的尴尬处境表现有三:一是作文教学集体备课没有形成氛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习惯于单兵作战,集体备课中很少涉足作文教学;二是作文教学没有系统。作文教学的整体目标教师大都清楚,但各个阶段应该如何训练,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训练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教材编者没有明示,许多教师往往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三是学生积极性差。教师往往不重视作文备课,不重视考前指导,布置作文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学生目标也就不明确,往往是东拼西凑,完成任务了事,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作文教学尴尬处境的成因有二:一是作文教学管理方法不科学。业务管理部门(教研室、教务处)在检查作文教学时,只看学生作文是否有眉批、旁批、尾批,是否精细批改满纸红。但是学校课程设置中没有安排专门的作文课,由于急功近利思想作祟,一些与作文有关的阅读活动、文学社团等几乎销声匿迹,作文教学仅仅满足于教师临时布置,学生匆忙应付,教师草草批改。二是作文教学缺乏完整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目前,通用教材中编排有“口语、交际与写作”内容,但一直缺少作文教材,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缺乏系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指导。
如何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摸索出一条能够克服以上通病的有效途径,是当下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作为一名基层语文教研员,我也一直和一线教师尝试着摸索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结合钟祥市近年来“坚持作文教学集约化思路,积极开展专题实验研究”的做法,谈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整合教学资源,开展作文教学集体备课
钟祥市近年来采用“四定七步作文教学集体备课法”使广大老师获益匪浅。“四定”,即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地点、定作文教学内容、定主备(讲)人。“五步”,即第一步,主备人结合考试大纲,明确作文要求,精心备课;第二步,主备人说课;第三步,学科组集体议课,修改说课稿;第五步,主备人授课;第六步,学科组集体评课,修改教案;第七步,结合学情,形成个性化教案。积极开展作文教学集体备课活动,激活了作文教学思维,开阔了作文教学视野,丰富了作文教学经验,提高了作文教学能力。
二、细化专题训练,形成作文教学完备体系
1.细化专题。在学期初,语文学科组分年级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详细的训练点,如记叙文可以划分构思、选材、描写、线索、场面、结构等;说明文可以划分为说明对象、特征、方法、顺序等;议论文可以划分为审题立意、结构、论证方法等等。这些训练点也即为专题化训练中的专题内容。
2.科学训练。训练过程应该做到目的明确,有章可循。我们主要运用“作文教学五步训练法”。第一步是文体要点示范。教师按确定的文体专题认真备课,给学生讲清该专题的基础知识点,基本要求,基本技能,并结合中考满分作文精准分析。讲清一类文体的知识系统,学生作文就会有章可行;教师结合满分作文做好示范,学生训练就能做到“法”可依。第二步是实施分层训练。教师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层次不同,确定作文基础题和提高题,使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均能“跳起来摘葡萄”。通过分层作文训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差异,真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第三步是学生相互评价。传统的作文批改弊端早已暴露无遗,教师深受其害,疲惫不堪,学生却不买账,对教师的批改一瞥了之,然后束之高阁。在作文批改种,我们坚持将作文批改权交给学生。在批改作文之前,教师先教给学生评改方法,实施“作文批改六步法”,即字、词、句、标点、选材、立意等。固定评改小组,固定批改对象。小组成员由不同作文能力学生搭配组成。四是教师快速批阅。经过学生的互评。文章的存在的小问题和明显有点基本明朗,教师便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对于快速批阅,我们一贯要求教师评阅作文不过夜,做到第一时间批改,第一时间点评。五是二次作文。教师快速批阅之后,迅速将意见整理反馈给学生,并将优秀习作向学生推介。对存在共性的问题,教师要着重强调。同时,要求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二次作文。再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二次互评、二次快速批阅,二次讲解,直到教师满意为止。
三、内引外联,挖掘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外延
作文教学的提高,必须依赖于集体备课和专题训练,但平常练笔也决不可忽视。古人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个道理。在平常作文练笔中,我们坚持将小事做细,小事做久。
1.按照专题训练要求搜集资料。学生可以上网查,也可以借助书籍搜集,甚至可以在同学中借鉴,但都必须有笔记,为课堂作文专题训练准备足够的素材。
2.按专题要求写日记,字数不在多,但要求每天写,以培养学生写作习惯,为专题作文训练提供习惯支持和能力储备。
3.利用年级组公示栏、教室后的黑板办专栏。凡是与专题作文知识点、能力点有关的资料均可以搬上专栏,以此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初中化学实验题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