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哲理故事10篇

最新哲理故事篇1

这是一本充满着哲理的书,书上主要的内容都是鼓励我们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小故事,而且在每篇故事的最后,都会有一段总结性的小感悟,点明了故事的中心,浓缩了智慧的结晶。

这是一本美丽的书,它拥有着一件华丽的红衣裙(封面)和颗颗耀眼、闪烁的宝石(文字)。一个醒目的白色大标题方方正正的印在了封面的正中心《最精彩的哲理故事全集》。许许多多的人都喜欢看这样一本充满着智慧的书。

《最精彩的哲理故事全集》一书共收集了200多则古今中外最精彩的故事。内容涵盖了自强自立、努力奋斗、专心致志、坚韧不拔、冒险尝试、坚定信念、积极进取、灵活处事、团结一心、注重品德、孝顺父母和宏大宽容的方方面面。里面的故事形式多样,容易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最新哲理故事篇2

一、在幼儿故事中渗透“哲学思想”

幼儿故事中往往蕴涵着一定的哲理,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若能够挖掘其中的哲学因素,引导幼儿用哲学思维方式来思考故事,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哲学思维能力,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比如,童话故事《老鼠胆》讲的是一只小老鼠总是愁眉苦脸,因为它非常害怕猫。天神非常同情它的遭遇,便施法把它变成一只猫。老鼠变成猫后又非常害怕狗。天神就把它变成狗,但它又开始怕老虎,天神就让它做老虎,但它又担心会遇上猎人。最后,天神只好把它又变回老鼠,并且说:“不论我怎么做都帮不了你,因为你拥有的只是老鼠胆。”这则故事蕴涵着这样的哲理:我们常希望改变一些不顺利的环境,其实需要改变的常常不是外在的环境条件,而是我们内在的生命;让我们用智慧与勇气,坚定地面对眼前的挑战。虽然这样的哲理对幼儿而言有点深奥,但教师可以结合现实对幼儿进行讲解,如用这则故事引导新生顺应幼儿园新的环境。诸如此类的富有哲理的幼儿故事不胜枚举,如绘本故事《世界为谁存在》通过各种动物的亲子对话追问“世界为谁存在”,来启发幼儿去思考生命与自然。又如绘本故事《风到哪里去了》通过孩子和妈妈之间的一问一答,来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界永无休止的循环规律。再如民间故事《驴子过河》通过驴子用同样的办法驮着盐和棉花过河而遭殃的事例,来告诉幼儿做事不能总是凭经验,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思考的道理。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哲学思想”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哲学来思考,比如天冷了要穿衣服,热了要脱衣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又如饿了要吃饭,但只能吃适量,多了就会撑——适度原则;再如登山时上坡容易下坡难,行船时下行容易上行难——矛盾的转化原则;等等。教师若能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应用哲学来思考这些现象,则能激发幼儿对哲学的兴趣。美国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曾说过:“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哲学素养的提高,可以品读哲学故事和书籍,如《小故事,大道理》《水知道答案》、《把信送给加西亚》《心灵的鸡汤》《学会做事》等;也可以参加教师沙龙,在与同行思维的碰撞中提升哲学素养,自觉地对社会、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做出辩证的思考与判断;还可以学习名师,从哲学的高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批判地继承名师教学中好的做法,挖掘名师的思想内涵。这样,教师就能学会用哲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捕捉幼儿感兴趣的“哲学”素材,从而运用这些哲学素材来启蒙幼儿的哲学意识。

三、在幼儿游戏中渗透“哲学思想”

最新哲理故事篇3

哲学基础知识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德育课程之一,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哲学观点和哲学原理本身理论性强,逻辑性严密,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学生易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因而教师要先提高自身修养,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神圣的哲学殿堂。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个人的人格魅力。“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吃透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创造性地利用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新的思维训练形式,以达到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如果能做到思维敏捷,出口成章、引经据典,那么课堂会如行云流水,妙趣横生,就可以把学生的心固定在课堂上。

二、让学生明白哲学课的重要性,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在讲绪论时,学生的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好奇心和进取心,认为自己会学得更好。再加上对老师的感觉新,就很容易接受老师的观点。此时此刻,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讲学习哲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哲学知识有用、实用。如: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先生给每个学生一枚铜钱,说:“你们立刻买样东西来,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全装满”。于是,一个学生买了许多干草,堆在屋中。先生摇摇头,而另一个学生买来了一支蜡烛,点燃后,原本黑暗的屋子一片光明。先生笑了:“这是装满屋子的最好方法。”这个故事的哲理不仅仅告诉我们,黑暗与光明本是对立的两个不同的事物,却又是相互统一的,更告诉我们,生活需要智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在现实世界的我们,有时总感到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这时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盏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与智慧的明灯。而哲学正是这样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只要学习方法科学、勤奋学习,哲学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能学好的。

三、用形象的有趣的小故事、漫画、哲理寓言并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趣味小故事的灵活运用。

运用生活小故事帮助理解哲学原理,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运用“阿凡提染布的故事”告诉学生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颜色”和“星期”都是矛盾的共性,存在于矛盾的个性中,即存在于具体的红、蓝、绿、黄、紫、黑、橙等色和星期一至星期天的这一共性之中。

2.用漫画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漫画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往往是对某种错误的思想或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和批判,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用漫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如:我在讲把握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意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时,就用了“老鼠偷油”的动漫画,结合教材设计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利用成语故事。

利用成语故事可将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从而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如:“画蛇添足”指的是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刻舟求剑”指的是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守株待兔”指的是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本质;“胸有成竹”指的是通过积累感性材料和感性认识,并对其进行抽象思维,就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使用寓言故事。

中外寓言故事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哲理,而寓言故事描述的情景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寓言也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思维世界,使学生容易兴奋,激发探究欲望。如果在哲学教学中妙用寓言,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讲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时,我运用了寓言《杀龙妙技》。朱泙漫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去拜支离益为师,学习杀龙的技术。转瞬三年,学成归来。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怎样踩住龙的尾,怎样从龙颈上开刀等一一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他这才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这告诉我们,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但人们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有自然物的客观存在:要杀龙,就首先要有龙存在。这正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5.联系现实生活,运用真实事例。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真实的例子非常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很好地把所学的哲学原理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教学过程中使用鲜活的现实材料,有利于把时代精神带进哲学课堂,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时展。在联系实际时,要力求真实感人,生动形象。在学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既可以联系洪战辉人生的发展变化,看到一个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十一五”期间国家取得的主要成就,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家在***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丰富课堂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要用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哲学课理论性强,若采用“满堂灌”直接讲解的教学形式,就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我们要转变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主动和被动的关系,相互成为主体,课堂上可以采用“辩论会”、“知识竞赛”、“调查问卷”、“演讲”、“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对话,在对话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激发创造力,这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进行中职哲学教学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最新哲理故事篇4

    瓴地制定了“整理国故”的指导思想。同时,他还系统完整地揭櫫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提纲挈领地阐明了“整理国故”的宗旨。缘此,一场在民国时期风行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骎骎而起。 

胡适发起“整理国故运动”不久,即如巨石投浪,在民国知识界引发了阵阵的轩然***。围绕着提倡“整理国故”的必要与否以及方法是否得当,无论是名流巨擘,抑或是学界新秀,也无论是敌是友,均本着各自对时势与治学的判断和看法,公开或私下地发表了不少或赞成或反对的意见,诚可谓褒贬各异、莫衷一是。时人就曾观察到:“新思想与白话文学发生不一两年,国学运动就隐隐地抬起头来了。到现在,国学运动的声浪一天高似一天。随声附和的固然很多,而持强烈的反对意见的亦颇不少。”[1]在这些反对声中,现代新儒家的抨击是相当突出的。鉴于过去较少有研究者注意到这一问题,本文拟就此做一番探讨,以求有所裨益于这方面研究的拓展。 

 

一 

 

“整理国故运动”之所以遭到现代新儒家的强烈批评与抨击,首先在于二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 

如上所述,“整理国故运动”是胡适等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起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场学术运动。它影响广泛、构成复杂,但就其中坚主体而言,无疑是那些深受胡适影响的新文化派学者。他们主张立足于“评判的态度”,去“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胡适本人就说:“在我看来这个[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一环,便是对我国固有文明作有系统的严肃批判和改造” [2](p175)。由此可见,“整理国故运动”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是一种鲜明批判态度。毛子水甚至直截了当地论断:“国故是过去已死的东西”[3]。顾颉刚也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要使古书仅为古书而不为现代的知识,要使古史仅为古史而不为现代的***治与伦理,要使古人仅为古人而不为现代思想的权威者。换句话说,我要把宗教性的封建经典——‘经’整理好了,送进了封建博物院,剥除它的尊严,然后旧思想不能再在新时代里延续下去”[4](p28)。而作为“整理国故运动”的始作俑者,胡适更是曾以“捉妖打鬼”一词来概括“整理国故的目的与功用”。他还说:“我所以要整理国故,只是要人明白这些东西原来‘也不过如此’!本来‘不过如此’,我所以还他一个‘不过如此’。这叫做‘化神奇为臭腐,化玄妙为平常’”[5](p105-106)。他后来且感叹说:“‘打破枷锁,吐弃国渣’当然是我的最大功绩。所惜者打破的尚不够,吐弃的尚不够耳”[6](p679)。 

而与此相反,现代新儒家则强调对传统文化应抱有“同情与敬意”。因此,当“整理国故运动”将“国故”视为“已死的东西”或应“送进博物院”的“古董”时,他们自然无法容忍。熊十力便曾经指责说:“今人对旧学观念,除唾弃不顾外,只有玩古董之心理”[7](p176)。马一浮也谆谆教诲其门人曰:“诸生欲治国学,有几点先须辨明,方能有入。一、此学不是零碎断片的知识,是有体系的,不可当成杂货。二、此学不是陈旧呆板的物事,是活泼泼的,不可目为古董”[8](p5)。此后,唐君毅更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花果飘零”归咎于“整理国故运动”。他说:“中国五四运动以来流行之整理国故之口号,亦是把中国以前之学术文化,统于一‘国故’之名词之下,而不免视之如字纸篓中之物,只待整理一番,以便归档存案的。……于是一切对中国学术文化之研究,皆如只是凭吊古迹。这一种观念,我们首先恳请大家将其去掉” [9](p480-481)。牟宗三也说:“我们的文化不是个死的,而是个现在还活着的生命,还需要奋斗、要自己做主往前进。若是把我们的文化限在过去,而只划定为考古的范围,直成了死的古董,这样不是把中国文化看成活的文化,这种态度根本上即是错误的,骨子里即是认为中国文化是死的、现在已不存在了。……这个态度本身即是个轻视中国文化的态度,是相当不友善的” [10](p90)。 

概言之,现代新儒家认为胡适等人通过“整理国故运动”这种“考古董”的方式,只能求证“死的历史”,其后果“必不可免地会造成文化心灵之闭塞和文化生命之委顿”[11](p5),所以必须坚决抵制。 

 

二 

 

现代新儒家之所以强烈抨击“整理国故运动”,还在于二者对儒学的评价有着根本的差异。 

客观来看,“整理国故运动”虽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鲜明的批判态度,却也并非所谓的“全盘反传统”。他们主要攻击的是长期处于正统地位的儒学,而对于其他学说尤其是先秦诸子学却是予以了大力的弘扬。早在留美期间,胡适就在日记中质问道:“吾国古代之学说,如管子、墨子、荀子,独不可与孔、孟并尊耶?”[12](p91)此后,他更是选择了先秦诸子学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在他看来,中西文明的结合点正在于突破儒学的桎梏而使诸子学说得以彰显。在其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的导论中,他便写道:“我确信中国哲学的将来,有赖于从儒学的道德伦理和理性的枷锁中得到***。……儒学曾经只是盛行于古代中国的许多敌对的学派中的一派,因此,只要不把它看作精神的、道德的、哲学的权威的唯一源泉,而只是在灿烂的哲学群星中的一颗明星,那末,儒学的被废黜便不成问题了。换句话说,中国哲学的未来,似乎大有赖于那些伟大的哲学学派的恢复,这些学派在中国古代一度与儒家学派同时盛行。”他并且还明确表示:“就我自己来说,我认为非儒学派的恢复是绝对需要的,因为在这些学派中可望找到移植西方哲学和科学最佳成果的合适土壤。关于方***问题,尤其是如此。……因此,新中国的责任是借鉴和借助于现代西方哲学去研究这些久已被忽略了的本国的学派。……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哲学家和哲学研究在运用思考与研究的新方法与工具时感到心安理得。”[13](下册p775-776) 

就《先秦名学史》的内容来看,胡适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诸子学说。而在此基础上撰写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则更是完全打破了独尊儒术的传统学术格局。对此,胡适晚年仍十分得意地说:“我那本著作里至少有一项新特征,那便是我[不分‘经学’、‘子学’]把各家思想,一视同仁。我把儒家以外的,甚至反儒非儒的思想家,如墨子,与孔子并列,这在一九一九年[的中国学术界]便是一项小小的***”[2](p210)。他还自我评价说:“‘在现代的中国学术里’,这一个转变简直与西洋思想史上,把地球中心说转向太阳中心说的哥白尼的思想***一样。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真也是企***搞出个具体而微的哥白尼***来。我们在学术研究上不再独崇儒术。”[2](p249) 

除了胡适之外,钱玄同、顾颉刚等“整理国故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样也对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发起了挑战。钱玄同即曾论断:“孔二先生的徒子徒孙虽然布满天下,可是他老人家底地位实在跟墨老爹、庄先生这班人是平等的”[4](p281)。顾颉刚也提出:“研究中国的古学和古籍,不得不从诸子入手,俾在诸子方面得到了真确的观念之后再去治经。子书地位的重要,于此可见。”[14](p16) 

而众所周知,现代新儒家是一个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的文化流派,他们自然不能接受“整理国故运动”对儒学地位的评价。熊十力即曾针对胡适等人的诸子学研究发表看法:“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某能讲,其余都是混扯”[15](p86)。冯友兰也曾经与胡适等人围绕“老子年代”的问题展开过激烈争论。至于其中原委,胡适晚年在回顾这场争论时予以一语道破:“这个老子年代的问题原来不是一个考据方法的问题,原来只是一个宗教信仰的问题!像冯友兰先生一类的学者,他们诚心相信,中国哲学史当然要认孔子是开山老祖,当然要认孔子是‘万世师表’。在这个诚心的宗教信仰里,孔子之前当然不应该有一个老子。在这个诚心的信仰里,当然不能承认有一个跟着老聃学礼助葬的孔子”[13](上册p8)。显而易见,由于双方的立足点迥然有异,它们之间发生争论必不可免。 

 

三 

 

现代新儒家之所以始终不满于“整理国故运动”,还因为二者研究国学的方法存在着严重分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延续了传统的“汉宋之争”。 

由于受到胡适个人性情与北大学风的影响,“整理国故运动”呈现出较为浓厚的考据色彩。朱自清当时就曾描绘说:“这种新国学运动的方向,我想可以胡先生的‘历史癖与考据癖’一语括之”[16](p240)。胡厚宣后来也回顾:“当时北京有所谓京派,讲切实,重证据,为新朴学,新考据。京派主要在北大,北大以胡适为翘楚,……表现在史学方面的是整理国故的国故学、疑古学、古史学。”[17] 

而从崇尚考据出发,“整理国故运动”自然呈现出一种“非哲学”的倾向,这在傅斯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1926年,他就致信胡适说:“我的脑筋对于一切哲学都成石头了。我于这个成绩,也很欢喜。”他并且还写道:“中国严格说起,没有哲学,(多谢上帝,使得我们天汉的民族走这么健康的一路!)” [18](p1268、1264)。1927年,他又说:“五年前在欧时,见到中国之大兴国学、大谈其所谓文化,思著一小书,姑名为‘斯文扫地论’,其中章四:一、绝国故,二、废哲学,三、放文人,四、存野化”[19](p101)。1929年,他在一次讲演中仍坚持主张:“历史哲学可以当作很有趣的作品看待,因为没有事实做根据,所以和史学是不同的。历史的对象是史料,离开史料,也许成为很好的哲学和文学,究其实与历史无关”[20](p184)。差不多同时,他在北大授课时也说:“一、史的观念之进步,在于由主观的哲学及伦理价值论变作客观的史料学。二、著史的事业之进步,在于由人文的手段,变作如生物学、地质学一般的事业。三、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20](p192) 

傅斯年这种“非哲学”倾向还深刻影响了胡适。1926年8月24日,针对傅氏8月18日来信所言,胡适复函说:“这几年我自己竭力学善忘,六七年不教西洋哲学,不看西洋哲学书,把西洋人的蛛网扫去了不少,自己感觉痛快……这一层我很得意。因为我是名为哲学教授,很不容易做到把自己吃饭家伙丢了”[21](p310-311)。后来,他又在日记中写道:“哲学的根本取消:问题可解决的,都解决了。一时不能解决的,如将来有解决的可能,还得靠科学实验的帮助与证实。科学不能解决的,哲学也休想解决;即使提出解决,也不过是一个待证的假设,不足以取信于现代的人。故哲学自然消灭,变成普通思想的一部分”[22](p429)。另据钱穆回忆,胡适1931年任北大文学院院长时,“曾言其办文学院其实只是办历史系。因其时适之已主张哲学关门,则哲学系宜非所重”[23](p169)。 

至于顾颉刚虽出身于北大哲学门,却也同样主张:“我们要有真实的哲学,只有先从科学做起。大家择取了一小部分的学问而努力;等到各科平均发展之后,自然会有人出来从事于会通的工作而建设新的哲学的。所以我们在现在时候,再不当宣传玄想的哲学,以致阻碍了纯正科学的发展。”[4](p34) 

不难想见,“整理国故运动”这种崇尚考据同时又主张“非哲学”的倾向必然会遭到以讲求心性之学为特征的现代新儒家的反对。譬如自谓“一生意趣,本不属考据方面”[24](p188)的熊十力便对胡适“仅及于考核之业,……无可语于穷大极深之业”[7](p247),以至于造成“从来治国学者,惟考核之业,少招浮议。至于义理之言,不遭覆瓿,即是非纷至”的状况表示不满[25](p66)。他批评说:“考据之科,其操术本尚客观。今所谓科学方法者行之。然仅限于文献或故事等等之探讨,则不足以成科学”[25](p185)。他还申明:“我深信读经之难,不仅在名物训诂。训诂弄清了,还不配说懂得经。这是我殷勤郑重向时贤申明的苦心”[25](p288)。而马一浮则更是严厉指斥:“自号历史派者,以诬词为创见,以侮圣为奇功,响壁虚造,而自矜考据,此曹直是不可救药。但当屏诸四夷,不与同中国”[8](p99),言词中无异于将“整理国故运动”斥为异端。 

此外,钱穆固然最初是以考证而名声大噪,却也在其《国史大纲》中批评“整理国故运动”过于偏重考据而忽略讲求大体的倾向。他将中国近世史学划分为“传统派”、“革新派”、“科学派”三派,并具体剖析说:“‘科学派’,乃承‘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之潮流而起。……缺乏系统,无意义,乃纯为一种书本文字之学,与当身现实无预。”他还尖锐地针砭“科学派”乃“震于‘科学方法’之美名,往往割裂史实,为局部窄狭之追究。以活的人事,换为死的材料。……彼惟尚实证,夸创获,号客观,既无意于成体之全史,亦不论自己民族国家之文化成绩也”[26](p3)。后来,他在致其弟子的信中又再次重申:“近人治史,群趋杂碎,以考核相尚,而忽其大节”[27](p17)。直至1955年,他在为《新亚学报》撰写《发刊词》时还仍然批评“科学派”:“高抬考据,轻视义理。其最先口号,厥为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继之有窄而深的研究之提倡。……其考据所得,纵谓尽科学方法之能事,纵谓达客观精神之极诣,然无奈其内无邃深之旨义,外乏旁通之途辙”[28]。 

现代新儒家发展至第三代,更是对“整理国故运动”过分强调考据的治学倾向加以严厉抨击。针对胡适等人往往将考据等同于所谓“科学方法”,并且标榜“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牟宗三批评说:“在当时提倡科学是一种风气,其作用是破坏中国文化(所谓整理国故)”[10](p75),“讲科学方法,不落于学问本身,而只是在外面转,顶无聊,顶害事”[29](p255)。他甚至还点名指责胡适等:“他以文人的底子做点考据,拿做考据来当学问,这是很差劲的。这是眼前的人物,大家都可一看便知。像他这样的人物,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中,不是一个健康的形态,至少不是能有重大担负的形态。他在这个时代中享这么大的声名,实在是名过其实”[10](p60),“有人说他是用科学方法讲历史,这句话是不通的,科学方法不能用在历史。什么是科学方法?归纳法。历史是不能归纳的”,“‘中央研究院’就代表这个趋势,找些词语归类、统计,如:‘理’字在什么时代开始出现?在某个时代出现几次?这样一来,理学家所讲的那些都不算学问,只是些空话。‘中央研究院’有人讲宋明理学,在这个风气下只是作统计,统计‘仁’这个词语古来怎么讲,然后讲阮元的《性命古训》,再讲到傅斯年的《性命古训辩证》。这就是学术,其他都不是学术。这样一来,从前儒家所讲的那些学问通通被抹掉了”[30](p10、422)。 

而徐复观虽在第三代新儒家中以研究思想史著称,却也认为“今人所谈的科学方法,应用到文史方面,实际还未跳出清考据的范围一步,其不足以治思想史”,因为他们“一则把义理之学与研究义理之学的历史(研究思想史)混而不分;一则不了解要研究思想史除了文字训诂以外还有进一步的工作。……这种以语源为治思想史的方法,其实,完全是由缺乏文化演进观念而来的错觉。从阮元到现在,凡由此种错觉以治思想史的,其结论无不乖谬”[31](p2、5)。他还一再强调对中国哲学思想的研究,“要求从生命、生活中深透进去作重新的发现”[32]。 

总之,在现代新儒家看来,由于“整理国故运动”过分注重考据,导致了“自五四以来,治史专家,多详于细事之考证,而不必能通观大体,得历史文化之真相”[33](p88-89),误入了治学的歧途,必须加以强烈的反对。 

 

四 

 

综上所述,现代新儒家与“整理国故运动”虽然同样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但二者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均截然异趣,由此导致了双方的研究结论尤其是对传统儒学的评价大不相同,其中不仅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而且还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正是缘于此,现代新儒家对“整理国故运动”加以了严厉的抨击。 

今天看来,由于缺乏批判的锋芒,更难脱恋古的情结,现代新儒家的局限是十分明显的。而“整理国故运动”则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理性批判精神,号召以“评判的态度”去“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无疑极大促进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不过,由于在研究方法上过分注重考据,“整理国故运动”实际上只是以史料考订与整理为主,基本属于微观史学的范畴,从而欠缺在宏观上整体驾驭的能力,更无法进行高层次的历史哲学思辨,这就很难达到它所谓“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目的。冯友兰在评论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时就曾指出:“他的书既有汉学的长处,又有汉学的短处。长处是,对于文字的考证、训诂比较详细;短处是,对于文字所表示的义理的了解、体会比较肤浅。……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对于资料的真伪,文字的考证,占了很大的篇幅,而对于哲学家们的哲学思想则讲得不够透,不够细”[34](p212)。由此看来,现代新儒家对“整理国故运动”的批评和对“宋学”的提倡,则恰恰起到了某种补弊纠偏的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郑伯奇.国民文学论(下)[j].《创造周报》第35号,1924-1-6. 

[2]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毛子水.国故和科学的精神[j].《新潮》,1919(1:5). 

[4]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胡适.胡适文存三集[m].合肥:黄山书社,1996. 

[6]耿云志、欧阳哲生.胡适书信集(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7]郭齐勇.熊十力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8]马镜泉.马一浮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9]黄克剑等.唐君毅集[m].群言出版社,1993. 

[10]王岳川.牟宗三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11]蔡仁厚.新儒家的精神方向[m].台北:学生书局,1982. 

[12]胡适.胡适留学日记(上)[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 

[13]姜义华.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1. 

[14]罗根泽.古史辨第四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5]牟宗三.五十自述[m].台北:鹅湖出版社,1989. 

[16]朱乔森.朱自清全集:第4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17]胡厚宣.我和甲骨文[j].书品,1997(1). 

[18]杜春和等.胡适论学往来书信选(下)[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19]傅斯年.傅斯年全集:第7册[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 

[20]岳玉玺等.傅斯年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21]耿云志.胡适研究丛刊:第3辑[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22]曹伯言.胡适日记全编:第5册[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23]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m].北京:三联书店,1998. 

[24]辩佛学根本问题——吕澂、熊十力往复函稿[j].中国哲学,1984(11). 

[25]黄克剑等.熊十力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26]钱穆.国史大纲修订本(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7]无锡县***协.钱穆纪念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8]钱穆.新亚学报·发刊词[j].新亚学报,1955(1). 

[29]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义[m].台北:学生书局,1992. 

[30]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1]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编[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5. 

[32]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我的若干断想[m].台北:学生书局,1983. 

[33]黄克剑等.牟宗三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最新哲理故事篇5

在寓言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中,往往隐含着深刻的内涵,即寓意,而寓意不是唯一的,这正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式思考。例如,《乌鸦和狐狸》,我们很难说乌鸦笨或者狐狸狡猾,乌鸦固然有其可怜之处,狐狸的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明。除了原本就包含着哲学思考的寓言性儿童文学作品,现代儿童文学的创作也更加关注哲学思考,甚至作为一种创作的题材。作者有意识地将哲学式的思考加入作品,以疑问和探索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或关于生命的思考,如《世界为何存在》、《妈妈我为什么存在》;或关于周围事物的探索,如《梦是什么》;或对于自然事实的疑问,如《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等等。

利用这些富含哲学思考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哲学教学,简单易行又富有乐趣。儿童文学与幼儿哲学的结合符合幼儿园教学规律。《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因此,在幼儿园进行哲学教学时,可以借助与其关系密切的另一门学科进行,儿童文学相较于哲学在幼儿园的教学而言,是一门更加成熟的学科。鉴于此,我们便可以借助儿童文学这门相对成熟而又关系密切的学科进行幼儿园哲学的教学。二、如何借助儿童文学进行幼儿园哲学教学幼儿园的哲学实践不但尚无较成熟的体系,而且既有的幼儿园哲学教学探索在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组织实施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将儿童文学引入幼儿园哲学实践,可以对幼儿园哲学教学的几个重要方面提供新的思路。首先,在幼儿园哲学课程的目标设定中,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

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儿童哲学是一种思维训练项目,其目标应是将儿童塑造成一名良好的思考者。首家哲学实验幼儿园的创始人彭琨认为“3~6岁是一个人形成思维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进行哲学教育,对其一生的思维成长会打下很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哲学在幼儿园的实践目标是训练幼儿的思维。然而,《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等各个方面”。除了技能性、知识性的目标,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良好态度也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幼儿的哲学思考尚处于启蒙阶段,相较于思维训练的目标,培养幼儿对哲学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更为重要。因此,以儿童文学这一充满奇趣的媒介传达哲学思考,让幼儿在故事中体验丰富的人生哲学,并培养热爱哲学思考的习惯,应成为幼儿园哲学教学实践的首要目标。其次,选择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选适合的不选难的。一提到哲学教学,家长和教师就会有种“高深”、“艰涩”的印象,但未必越深奥的故事、越高深的道理就越适合幼儿哲学的教学,一些经典的故事,比如《灰姑娘》、《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也可以挖掘出丰富的哲理。其次,选幼儿喜欢的故事。将故事带入幼儿哲学的现场,其初衷就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选择故事时,教师也应以幼儿的兴趣作为参考。一个幼儿喜欢的故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以各种形式再现故事,表演、人物分析、故事创编,等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更深入的哲学思考。最后,构建故事化的幼儿园哲学教学实施方法。在幼儿哲学实践中,我们也常常借用儿童文学的文本作为中介和载体,但这种借用主要是对儿童文学具体篇章的利用。相较于儿童文学篇章的媒介作用,儿童文学的形式力量则更为强大。基兰伊根曾提出“故事的形式力量”,是指在教学设计中参考故事的形式。“为什么幼儿甚至成人总是对故事充满了兴趣?这是因为故事中充满了奇趣的喜剧色彩,使我们或高兴或伤心或兴奋或悲伤,而这一切都源于故事中的二元对立性。”

借助故事的形式力量,组织实施幼儿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课程中切身的体验一个故事,这样的课堂会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总之,儿童文学为哲学在幼儿园的实践提供了一个方向和路径,认识到二者的契合之处就不至于使幼儿哲学的教学陷入单纯的思维训练。对于幼儿而言,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体验思考的乐趣、让幼儿爱上思考,这远比思维能力的训练更重要。借助儿童文学这种中介让哲学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这样的幼儿哲学实践之路才更显生命力。

作者:刘娜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最新哲理故事篇6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今天分享了2021《苏菲的世界》个人最新读书笔记五篇,希望能帮到你。

《苏菲的世界》个人最新读书笔记1看过《苏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会这样认为:它是一本简单而又深奥的小说。它曾经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会使我兴趣十足,一会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这矛盾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整本书。

14岁少女苏菲收到的陌生来信带她走进了一个她几乎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引导她的思维走进了人类更深、更本质的思考。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书中的一段话令我记忆深刻:世界就像魔术师变出的白兔,人类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处,把所有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而哲学家们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们不断攀登白兔的毛发,目的是为了看清魔术师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义。《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是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苏菲的世界》个人最新读书笔记2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个人最新读书笔记3看到《苏菲的世界》最后一行字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还想知道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接下来的生活会怎样,他们能否适应虽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像空气一样存在的日子。

随着故事情节的一点点发展,一个个谜团渐渐的清晰,才知原来这是一个故事中还有另外一个故事的小说,这让我想起卞之琳写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通过哲学老师艾伯特的讲解,苏菲一点点了解了哲学史的发展演变,而读者像我这种初学者也会不由自主的和苏菲一样跟着艾伯特的步伐,对哲学产生好奇,想去探究它的足迹。

这本书有500多页,讲述了一些西方哲学的主要人物和流派,如果之前对西方文化没有太多了解,对其中描述的历史人物从未听闻,读起来也许会觉得些许陌生,甚至是枯燥。读前面几个章节时我就觉得有些陌生也不是特别感兴趣,从讲述苏格拉底开始我才渐入佳境,因为以前听闻过这些历史人物,也就能耐心读下去。每一个历史时期提出的哲学观点各不相同,越接近现代越会觉得更加成熟和完善,不禁佩服黑格尔、马克思等近现代哲学家的伟大,然而书中借艾伯特观点提到“现代科学有一大部分源自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的努力,例如寻找组成所有物质的不可见的‘基础分子’”这样让我想起牛顿说过“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说我们在敬佩今人的同时不能忘记古人的开拓之功。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围绕着这两个哲学问题,一部漫长的哲学史从无到有蔓延开来,书中艾伯特告诉苏菲我们开始这门课程时所提出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回答。萨特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释,他说“关于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谓哲学问题的定义就是每一个时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一再地问自己的一些问题。”

作为个体,我想不明白世界从何而来,我只能从现有的大家所共知的信息中对地球的产生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而对我个人来讲,我却可以实实在在地思考和把握自身的存在价值和我想要怎样的存在。我想:这就是哲学问题引发了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这就是读这本书给我的益处吧!面对生活、工作中的纷纷扰扰,静下心来去思考它们对自己的人生是否真的有意义,那么一些名利就会放下,一些苦恼就可以淡然处之,我的存在也就更加直接地奔向它应有的价值。

《苏菲的世界》个人最新读书笔记4上学期闲着的时候没事,就向朋友借了本书《苏菲的世界》来看看这样一部作品,没想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智慧的结晶。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就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哲学的意义、人的生命和各种哲学学说:如果把地球比做一只用于变魔术的兔子的话,我们就是居住在兔子绒毛深处的细胞

我们出生于细毛顶上,刚开始我们对这场魔术十分好奇,而人们慢慢长大了,对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处,并喜欢上了皮毛深处的生活,就不再过问世事了。哲学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并把别人拉上去的人。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为哲学家。

哲学的世界,有太多奥妙等待我们去探寻。每一次的发现便是一次人生的顿悟。

尽管我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苏菲的世界》个人最新读书笔记5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敢相信这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现在想想“苏菲”的“世界”,世界中就包含着精神世界。一向对于哲学是不感兴趣的,以至于这本书我还未真正地看完,是对知识的挑剔或是对一些理论的无法接受还是我真的理解不透,我选择的只是适合我的东西。在选择的过程中看到了自我的转变。

人们总是渴望遥不可及的事物,我也不例外,在追求心灵和物质相结合的同时不禁问自己,“物质世界是真实的吗”。人是有“灵”的吗,我们的感官认知乃是自天主而来吗?我不是一个宗教信徒,可我也慢慢开始考虑这些问题,如果这一切不是源于天主那又是源于何处呢?心灵世界是我们的整个世界吗?那我们从小所学的唯物主义不就是与之相背,我困惑了,就像在沼泽中挣扎的人,努力想逃出却越陷越深。为了不被淹没,我只好停止了思考,脑袋里翻滚的岩浆似乎也平静下来。一轮明月升上了夜空,对于一个等待救赎的人来说,那圣洁的光辉就是的洗礼。瞬间,我转头发现“灵”与“物”只不过是两个隔街争吵的妇人,她们所站的立场和所坚持的观点不一样而已。探索理论的本源,你可以发现,从它所基于的那个方面来看,派生出来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那是因为它的基础。正如“好”与“坏”,只有在区分何为“好”何为“坏”才能判断是“好”是“坏”。

有些怀疑苏菲对她所学的东西真的都理解了吗?也许她只是作者着书的一个引线,穿连起了整个哲学史,但我更愿意她同我一样是个带有探知欲望的孩子,至少她在书中是这样的。突然想起达利所常用的抽屉,孩子眼里所向往的抽屉和她最终打开的是否一样呢?看到结果是否会很失望,只有打开抽屉才能得知。那她的心中应该就有一个理想的存在。

柏拉***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生禀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有一种担忧,近似乎于儿童天真的担忧,我的灵魂有一天是不是会离开我去选择别人,也许在我们所生存的空间里到处都飘荡着需要寄宿的灵魂,他们在等待一个合适的身体出现。回头想想,我的灵魂经历过什么以后才选择了我呢?她是不是选择一个人重复着同样的轮回呢?可能我有些误解了,但我无法走出这样的一个怪圈,可能是我还想趴在窗台和外面的“灵魂先生”说声“嗨,你好”。柏拉***的《理想国》中,有一个着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柏拉***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性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总是局限的,就像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一样,只看到了墙上的影子。

最新哲理故事篇7

一、用耳熟能详的故事,培养哲学思维习惯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这样的课堂,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它从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和兴趣出发,找到了新知的生长点,也就找到了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既有“跳一跳,摘到桃”的成功体验,又有从已有知识获取新知的快乐,自然也有利于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经常在课堂上用这样的故事来引导学生思考,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让站在哲学角度思考问题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慢慢地也会对思想***治课充满着期待。

对于一个高中学生来说,在他(她)已有的学***验中,早已积累了诸如“庖丁解牛”、“揠苗助长”这样一些经典故事,在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一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故事所包含的哲理,学生通过探究,很容易地得出了这两个故事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用经典的励志故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品质

当前高中教育的对象都是90后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比较感性,容易被激发;但这些孩子缺少理想和信仰、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在课堂上精心选择一些能感动人、激励人的故事,如在学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这一内容的时候,以视频的方式播放了世界著名的激励演讲家约翰・库缇斯的故事,他虽然没有双腿,却能自由潜水,却能自由驾驶汽车,能成为奥运赛场上的冠***;他虽然没有双腿又得了癌症,却能环游世界四处演讲。但他的成功也不是轻易获得的,他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他天生双腿自然残废,17岁又被迫切去下半身,中学毕业约翰开始进入社会寻找工作,无数次被拒绝之后,他被一位杂货铺老板收留,在他的生活开始步入正轨的时候,又被查出癌症被宣判死刑,但他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他每天都像战士一样,时刻鼓励自己坚持下去,他以超人的毅力生活、学习。看完这段视频以后,学生被感动了,有些学生还流泪了,看得出他们的感情已融入到这个故事之中,学生的生命能量被激活,让学生在被激励以后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自然理解了“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一知识。

学习活动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的统一,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交互作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景,让学生触景生情,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情感认同组织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思想感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上我们让学生去感悟,在高涨的情绪中去学习,热爱学习了又可能产生向上的积极性、自信的积极性、注意力的集中和意志品质、毅力方面的积极性。教学中让学生从别人的生活实践中得到启示,培养能力,达到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思维状态,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同时,也培养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重新演绎经典故事,培养立体思维方式

初学哲学的学生不善于全面地从事物的诸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事物,表现出思维的单一性、单向性和片面性,缺乏辩证思维和立体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有意对一些经典故事进行重新演绎。比如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结果,世人皆知,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这样发问:“除了兔子在中途睡着外,还有什么可能使乌龟可以赢得这场比赛?”也许是对故事太熟悉了,也许是这个话题学生觉得新鲜,于是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踊跃发言,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假如前面有一条河,假如中途来了一群狼或者老鹰什么的,假如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比赛,结果肯定会有所不同。在热烈的氛围中教师把学生拉回到主题上,这能体现什么哲学原理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正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延展。教师在肯定学生智慧的同时又进一步追问:“难道结果就只有兔子赢或者乌龟赢这样的单一结果吗?”这样的问题迎来了学生讨论的又一次高潮,学生说:“假如乌龟背着兔子一起过河,或者兔子拉着乌龟一起赛跑,那它们将同时成为冠***。”教师顺势引导,这其中又蕴含什么哲学道理呢?要有“创新思维,要破除陈规陈说”。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促进他们深入探究追问,从而促成精彩生成,同时也能让师生在追问过程中形成智慧。教学中我们有意设计这样的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

最新哲理故事篇8

关键词:高中***治;哲学知识;高效课堂

高中***治哲学知识包含极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基于实践的经验的总结,因此,在高中***治哲学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哲学素养,就必须深度地剖析***治哲学知识中的重难点,科学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一、深度剖析哲学中的重难点

高中***治哲学知识中包含有很多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进行深度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引导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哲学知识理论体系,即哲学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别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并对三者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其中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对于辩证法的知识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因此,高中***治哲学知识的重难点就集中在辩证法这一大块知识点上,这一知识点包含有联系的原理、发展的原理、矛盾的原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以及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以及内因与外因这几大知识点。在这一阶段,重难点主要集中在矛盾分析法这一哲学知识点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矛盾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度的剖析。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矛盾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在了解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对引导学生辨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内涵上进行区分,主次矛盾是存在于复杂事务中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同一矛盾中的两面;其次,从作用来看,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要认清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想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哲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哲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学习哲学知识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指导实践,在课堂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将哲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选用生活中的小故事进行讲解,也可以选用一些寓言故事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或者是联系形势与***策中相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理论知识点。如教师可以就最新一期的地质学报刊载封面文章(英文版)介绍到的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在自然界中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对核能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自然界没有金属铀,最新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惯常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时***信息,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认识论知识。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提出的要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是关键,质量是根基。这一时***新闻让学生掌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同时,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知识,如,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买了一只猫来解决鼠患,但是鼠患缓解的同时,猫也偷吃了鸡,他的儿子很生气,父亲告诉他,没有鸡我们不会挨饿受冻但是没有猫却会,他的儿子就不再抱怨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相关知识。

三、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的学说,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不是学习哲学最为重要的目的,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用所学到的哲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治哲学课堂中进行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起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同时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尤其是要以分析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对材料或者问题用哲学的观点进行科学地分析,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如鼓励学生观察学校的布局,班级规章制度的设置,学校整体的管理制度等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地方,说出理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高中***治哲学课堂的高效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深度的讲解,同时要注意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灵活地运用。要明白,哲学是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指导生活的,只有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合理地运用,才是真正高效课堂的体现。

作者:宝力高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八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满顿.马克思主义***治哲学思想在高中***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8:46-47.

[2]郭强.以哲学思想引领高中***治体验式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2:5-8.

最新哲理故事篇9

很久很久以前,有六个被认为世上最聪明的人住在印度的一个小镇上,当地的村民们会找他们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随着六人上了年纪,他们的视力逐渐下降,最终都瞎了。有一天,一头大象来到了这个镇上。六个人从来没见过这种动物,于是这些智慧的老人非常好奇,想知道大象究竟长什么样。他们被引领着分散开,慢慢走近这只庞大的动物,伸出手开始一点点摸索,其中的一个人碰到了大象的鼻子,另一个人一下子抓到了大象的牙齿,第三个人碰触到的是大象的粗腿,其他的,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肚子,一个人捏到了大象的耳朵,最后一个人抓到了大象的尾巴。然后,他们各自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摸大象鼻子的说大象长得像一条大蟒蛇,碰到大象牙齿的说像一把很锋利的剑,触到大象粗腿的说像一颗短小粗壮的树,摸到大象肚子的说很像一条肥硕无比的鲸鱼,捏到耳朵的说很像一把厚实的大扇子,最后那个抓到尾巴的说大象像罕见的野生的大芦苇,大家争论不休,却永远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在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中也有记载云,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

二、故事的演绎

“盲人摸象”在一段时间里是被用来讽刺那些固守己见,一叶障目,乱加揣测的人们。但在今天看来,如果将盲人摸象的故事进行一些演化,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对于管理哲学的研究来说很重要的启示。因为在这个故事中只有六个而且是失明的人,对大象这件事情的考察也只是稍微的进行了几分钟,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所以,得出的结论很大程度上是片面的。但如果我们把这个群体放大,譬如有一大群人都蒙上眼睛,或者让整个社会群体中的所有参与研究的人都蒙上眼睛,给他们足够长的时间去研究大象,当第一位认为大象的外形像堵墙后,第二位、第三位以及第N位都提出不同的看法。这些人一代代相传,每一代的人都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去继续进行研究,那么可以相信,最终一定会描述出一个与完整的大象外形十分相似的外形***。

三、盲人摸象与管理哲学的定义

1923年英国学者奥利弗?谢尔登出版了《管理哲学》一书,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管理哲学。克里斯托费?霍金森在1978年出版了《管理哲学》以后,在1983年,又出版了《领导哲学》一书,第二本书开始从领导力这方面研究管理哲学,打破了管理哲学研究的局限性。这两本书不再局限于企业范围的管理学研究,而是开始了对各个领域管理学的研究,积极寻找管理的本质和如何达到一种理想的模式,开始把理论与实践融合一体。国内对管理哲学的研究起源于1991年,著名学者黎红雷发表了《管理哲学刍议》,这篇文章是从管理哲学的特性,研究范围等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了管理哲学的定义。

国内和国外的学者对管理哲学的定义就像盲人摸象的演绎,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对比总结,最后实现了理论上质的飞跃。管理哲学不仅仅研究管理的技术方面,还融合了管理的价值以及管理的艺术,如此一来,管理不再局限于科学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哲学层面。管理,从语意学来看,只是指为了实现在生产的效益上或为了能够达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企业中的生产部门或着掌握权力的组织对企业进行的一系列科学的调解和控制。但是管理学是以效率和效益的实现为基本导向,所以在理论研究上,各个领域都可以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出发对管理学进行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在最开始的时候,各学科会各自得出对管理学研究的不同的理论成果,这种各执一端会导致管理理论无法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所以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可以实现管理哲学的繁荣。

四、盲人摸象与管理哲学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要与实践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实际生活研究中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不可以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也更不可以只有实践而不结合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分析问题,以此来解决问题。对于管理哲学来说,它的理论来源是建立在现代管理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但我们可以看出的一点是,现代管理的实践所包含的范围比较窄,仅仅是指社会中各行业管理的实践,管理哲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现代管理的实践的。因为对管理哲学的研究需要扩大到对生产领域和经济领域的研究,以及行***领域的研究,同时对思想文化领域和科学领域也要进行研究。要想真正得出管理哲学的理论意义与价值,必须通过了解整个社会的管理实践。就像通过成千上万人对大象进行研究,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一个最接近大象的外形***。

(二)遵循科学技术的一体化

所谓科学技术一体化是指,对待事物的研究不能只注重于发展科技,而是要与科学的发展相同步,因为任何问题的出现都不是单独的,而是在种种层面上与其他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管理哲学的研究也应当做到,不能单单研究一种学科的管理哲学,而是要结合各学科研究的结果,从多角度出发,用科学与技术相统一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如果都孤立的盲目摸象,最终只能各持己见,各有局限,永远猜不出大象的模样。

(三)在比较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东方和西方对管理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上有很大的不同,欧美国家大多认为管理应该是合理的授权于下方,亚洲地区更多的认为管理就是管制。亚洲地区鼓励团体中关系的和谐团结但不提倡个性的发展,个人要服从组织,非常排斥西方管理哲学当中的个人主义。所以,如果能够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再加上我们国家独特的丰富的多民族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思想遗产,去粗取精,然后推陈出新,这样才能够建立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管理哲学。不能像盲人摸象一样,不互相借鉴。我们在对管理哲学进行研究时,不仅需要联系中外的研究成果,还要历经时间的检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一步步得出大象的外形***。

(四)以唯物辩证的方法解决问题

最新哲理故事篇10

文学,就其粗略分期来说,曾经历过「古典时代、「浪漫时代,以及反叛浪漫,据实描写中下阶层生命困境的「写实时代,和再度反叛写实,走入神秘象徵意识流的「新浪漫派。新浪漫派的鼎盛高峰,就小说界而言,首推乔艾斯的《尤里西斯》。就此之後,文学分期突然转向,走入「存在文学时期。

到底什麽是存在文学呢?既选用「存在,多少跟存在哲学有一点点相关。

§存在哲学与存在文学

哲学从笛卡尔将主客二元对立,并以「我思故我在肯定主体的理性能力後,历经经验主义者柏克莱、休谟的不断质疑修正,到了康德,则批判传统对理性无限能力的认知,认为理性不可能理解物自体,这时哲学界理性主义的高峰已过,渐渐式微,还外加社会学研究者马克思、韦伯对人理性的批判,甚至科学界孔恩对科学「典范是否可能客观的质疑...,哲学传统在处处冲击之下几乎要完全瓦解掉。

就在此时,哲学界出现一个大转向:胡赛尔以其新方***「括弧还原存而不论,企***找出先设「想当然尔背后仍须被质疑的预设。其最重要弟子海德格,根据老师胡赛尔的理论,再度修正,提出跟当年的笛卡尔完全相反的哲学理论「我在故我思,认为哲学不应先从「知识入手,而应先从「此在入手,此在不只涵盖传统理性,他是全人,是有情感、有时间、有历史的主体。

从此哲学界封闭性的本体论研究不再囿限於人的理性。新的认识论肯定想像、潜意识、原型、挑战、希望、信仰、同情、抉择以及意志。

也就是说,哲学开始研究「人生。人生是「此在的自我表现,人生无法回避焦虑、担忧、耽溺与最终的归宿死亡,人生最向往的处境是「绝对自由...。

这种转向,约在19世纪末就出现,到二次大战结束後方完全成形。二次大战後的世界,已完全不相信理性进步,反而对黑格尔「绝对理性所导致的国家主义浩劫,弥漫著自省与反思。因此沿著海德格哲学,不拘是新马克思、诠释学或后现代哲学都尝试用哲学来解决现世的问题。

存在文学正是於此时蓬勃发展,最重要的存在文学作家,诸如卡谬、卡夫卡及海明威的重要作品几乎都是第一次大战以後出现的。这些存在文学作家虽有不同的作品风格,却相当一致地呈现人生状态中的焦虑、担忧、沈溺与荒谬。

§疏离与荒谬

存在文学的一个共通特色就是文学近似哲学。过去的小说,除了走象徵神秘的意识流以外,都会很清楚地陈述故事与情节。但存在文学小说故事性却不强,或者是故事可以陈述,却不容易马上掌握故事与现实之间的关连,需要一种哲学性的解读作辅助。

譬如卡夫卡於1919年出版的《蜕变》,说的是一个人变成虫的故事。若强要做文学性解读,或强要讲述情节、人物与对白,会觉得《蜕变》简直荒诞到极点。

《蜕变》是说一个人早上起来,发现自己变成一条大虫。他全家的生计全掌握在他的手上,因此变成虫後,他有很几天还一直担心父母与妹妹的生活,期待著赶快回返成人。他的家人中,除了妹妹以外,全都害怕他,因此把他关在房中不让他出来,由妹妹负责天天喂食。渐渐地,他过去一切的生活习惯全都消失不见,他真的变成虫,喜欢阴暗的角落,喜欢吃虫爱吃的食物,唯一没改变的是他的思想与情感,这就成为他的悲剧。有一次,妹妹在拉小提琴-----妹妹的小提琴,是他过去辛苦上班供应的-----他一时激动,想回返过去与家人相聚聆听的时光,恰好家人又忘了把门锁上,因此他不知不觉地爬了出来,却造成一场大大的骚动不安,客人惊惶奔逃,家人匆匆把他赶进去。

当夜,那最不怕他的妹妹也说要抛弃那条虫,说:「万一这虫从头到尾都不是哥哥呢?虫听到了,就在第二天,虫死了。

《蜕变》这故事很明显的根本不是现实生活会发生的事件,它不只是文学,也是哲学,它是在表达一种致命的疏离,这疏离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治社会的架构底下,不管是极度商业物化,或极权社会,甚或是类似精神***脱离现实的疏离…。每个人都可以就自己生存状态中所呈现的疏离,来解读人变成虫的故事,因而与《蜕变》此一文学作品产生情境的关连。

§以「习惯来自我摧残

卡夫卡出版於1925年的另一部小说《审判》一样有类似的特点。《审判》是说一个人在某年某日的某一天,突然被控诉有罪,他必须於每周日去接受审判,平日则过著例行的生活。审判地点的破败、吵杂与人际间的荒谬,与平日生活的舒适完全格格不入。最令他痛苦的,是他根本不知自己的罪为何。他发现他周遭的人都知道他有罪,知道他在接受审判,但是每当他要问及到底自己是什麽罪名时,在接受审判,但是每当他要问及到底自己是什麽罪名时,所有的人,包括他的父亲、同事,全都回避著,隐讳著,神秘著,莫测高深著。他在不知何罪的痛苦中,疏离了他与周遭的人,也疏离了他日常的生活与审判的周日,疏离了平日生活的规则与审判日的荒谬。最後他终於莫名其妙地被好像完全与审判无关地杀死在路上,罪名是「像条狗。

这故事一样需要哲学性的解读。它呈现疏离与荒谬,有人解读成独裁***权,也有人解读成基督教信仰下所灌输给人不当的、神经质的罪意识,或是物化社会之人成为「非人。

卡夫卡说:「存在其实是『丧尽内容的和『不确定的,并因而是『不可说出的,尽管如此,人却无时无刻地趋向它。在卡夫卡看来,世界是荒谬的,人必须忍耐一切,以至於对一切荒谬形成习惯的态度,人的存在才能达到自由。

卡夫卡这种看法其实相当「自我摧残。较之於卡谬,则卡谬倾向反击。他反击的方法是以荒谬回应荒谬。这个观点明显见之於卡谬1942年出版的《异乡人》。

§以荒谬来反叛

《异乡人》故事一开始就是「母亲死了。但在这重要事件下,主角的态度却是极其的冷漠无情,在母亲下丧当天,他邂逅女友,并上床作爱。而男主角周遭的人,情感状态都一样是极其荒谬的。譬如一个吃软饭的,依赖女友作妓女供养自己,却屡屡打女友,理由是女友不忠,又譬如一老人养只狗,他与狗感情不睦,他打狗,狗向他吠,後来狗逃家,老人却哭泣,觉得失去生存的指望。至於小说的高潮:男主角用***打死阿尔及利亚人,绝非为了朋友与他们有仇的情义,仅仅是因为阳光太耀眼像是伸出一把刀。男主角作监期间,卡谬花了非常长的篇幅来描述那种前後不连贯的片段生命处境。最後,男主角被判死刑,理由跟杀人事件的关连也是极其可笑的:「母亲下丧那天他没有哭。

从《异乡人》的确可看出卡谬以荒谬来回应荒谬的人生哲学。他对人生的看法有如作监,生命不连贯且片片段段,他对价值、意义、宗教情怀、人生在世的处境等的诠释,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荒谬、「异乡。

卡谬的中心概念是「荒谬。荒谬是「理性的人遭遇到「毫无道理的世界之後产生出来的。面对荒谬,才出现「反叛,所以卡谬有句名言:「我反叛,因此,我存在。对付荒谬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诸其身,以荒谬对付荒谬,也就是视一切现存秩序和道德於不顾,自己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不但不回避荒谬,反而让荒谬继续保持下去。他透过《薛西弗斯的神话》说:

「反叛给予生活以价值。

§对基督教信仰的控诉

存在文学出现於一二次大战之际,其内容绝对跟两次大战带给人的荒谬绝望有关。而恰如人类在两次大战後抛弃信仰,存在文学也泰半将信仰放逐。

譬如卡谬,他就对存在哲学中的一支「祈克果神学相当不满,对祈克果尽管知道生命的荒谬,却鼓励信仰最後的一搏:以信心的跳跃来与神相遇,卡谬说这是「自贬,是「自弃,是「哲学上的自杀。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很明显地是部控诉信仰的存在文学。《等待戈多》是部戏剧,剧中两个主人翁一直在等戈多,在等待过程中一直是又无聊、又烦闷、又 剧情一开始就是一句对话:「什麽事都作不成!

「一辈子我都在避免那个念头,告诉自己,别迷糊,你还没把样样事都试过呢!於是我继续奋斗。转贴于

然後在对白中出现「所盼望的未得,令人心忧。这句话出自箴言13章12节,但删掉下句:「所愿意的来到,却是生命树。

这就构成整出剧的控诉主题:「戈多不来。

在这一切中有什麽真理呢?除了以上的中心主题外,还有非常多控诉宗教的对白,例如:「念过圣经吗?记得福音书吗?「我记得圣地地***,都是彩色的,很漂亮,死海是淡蓝色的,一看就觉得口渴起来。「耶稣定十字架时,救了一个强盗。为何只救这个,不救那个免於死亡?为何四个作者中只有一个提到有一强盗被救,我们要信谁的记录?

「我们到底向他求过什麽?一种祷告,一种模糊的祈求。他怎麽回答?他说他会考虑,他必须好好想一想,他不能答应任何事情。

波左说他自己与幸运的主奴关系(他们喻指亚伯、该隐,与全人类):「我很可以换成他的身份,他可以换成我的身份,假如命运碰巧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我一生都在和基督相比,基督至少可以钉十字架,我们却无事可作。《等待戈多》控诉宗教,也陈述人类历史命运的荒谬。例如以下的对白:

「我们是不是被戈多拴住了?

波左:「让我们不要再说自己这一代的坏话,因比前一代欢乐不少一点。

「夜在无意料时来到,地球上的事就是如此。

波左:「幸运乱跳舞,这我称之为代罪羔羊的苦闷。

「又磨过一天,又打发一天。

「你说你快乐,即使不是真的。

「凡人都有他的小十字架要背,直到他死并被遗忘。

「我们不再思想,不再有精力,不能保持沈默,充耳不闻。我们明明不用头脑也过得去,我们在要求什麽?我们总得找到事情,让自己觉得自己存在。

波左:「有一天我醒来就瞎得像命运一样,瞎子没有时间观念,时间的产物也随之隐匿,幸运也突然哑了。你一直问何时发生何时发生的?你那该死的时间还没把我折磨够吗?

「在这一切中能有什麽真理呢?

《等待戈多》最后的台词是:「『我们走吧!但是他们不动。

§从思乡到流浪

贝克特於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等待戈多》出版於1952年,距离存在文学哲学的先知尼采的《上帝之死》(1882年)整整七十年之久。尼采在产生「上帝之死此一断句的著作《欢愉的智慧》中,第一次对以基督教的权威赋予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信仰自觉性的否定。他描述一个狂人在白昼提著油灯跑到市场一面四处奔跑一描述一个狂人在白昼提著油灯跑到市场一面四处奔跑一面喊:「我在找神!...神去哪里了呢?我现在告诉你们吧!是我们杀死了神!是你和我...,神死了,就那样死了!杀死神的是我们!

尼采陈述的,不仅是他自觉性地弃绝信仰,也是先知性地陈述即将来临的,整个时代对神的弃绝。

另一伟大的俄国文学家,有时也被归类为存在文学先驱的俄国作家陀斯妥也夫斯基还比尼采早四年,透过《卡拉马助夫兄弟们》(1878年)中的伊凡说:「因为没有上帝,一切都可以被容许。(指的是道德)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其实无非是尼采、卡谬等先驱的进一步验证。

§废墟导向拯救?

存在哲学的先驱海德格说,一个形而上的抽象彼岸世界终止了,但他并未宣告上帝信仰的终止,他只是宣告一种方***的终止。後辈学者描述他开启的哲学有若「思乡的游子,念念不忘信仰的家乡,这在他《存在与时间》哲学思维中的确一直若隐若现。其哲学体系中对时间》哲学思维中的确一直若隐若现。其哲学体系中对存在真理的「去遮蔽「揭露的描述,多少肯定了真理必然存在,并表现出对真理的向往。

却越来越远,越来越仅只关注现世,或是在「意义的耽延中变成一种嬉玩的态度。譬如相当影响後结构哲学的德希达,较之海德格,就很像是个流浪汉。海德格的「现象学分解,是一种批判步骤,将概念分解到根源,因为概念在历史长河中,会被遮蔽出现偏差,所以需清理其系谱,寻找起源,推断归宿。德希达却只是抓住偏差歧异,瓦解一致性。海德格旨在恢复对话,德希达并不,海德格为建立基础存在论而强调存在论差异,德希达则为消解形上学而启用延异。转贴于

同样地,存在文学初始,法兰克福学派的瓦尔特.班杰明曾在其文学批评理论中说:「只有对一切尘世存在的悲惨、无意义彻底确信,才有可能透视出一种从废墟中升起的通向拯救王国的远景。对班杰明而言,透过文学描述出幻灭、荒谬、无望、虚无的「废墟感,就是一种赎救的过程,恰如「弥赛亚来临之前的阵痛,以此「辩证意象作为赎救的形式而存在。

班杰明是不是太过浪漫?至少哈柏马斯就说,班杰明时间》哲学思维中的确一直若隐若现。其哲学体系中对存在真理的「去遮蔽「揭露的描述,多少肯定了真理必然存在,并表现出对真理的向往却越来越远,越来越仅只关注现世,或是在「意义的耽延中变成一种嬉玩的态度。譬如相当影响後结构哲学的德希达,较之海德格,就很像是个流浪汉。海德格的「现象学分解,是一种批判步骤,将概念分解到根源,因为概念在历史长河中,会被遮蔽出现偏差,所以需清理其系谱,寻找起源,推断归宿。德希达却只是抓住偏差歧异,瓦解一致性。海德格旨在恢复对话,德希达并不,海德格为建立基础存在论而强调存在论差异,德希达则为消解形上学而启用延异。

同样地,存在文学初始,法兰克福学派的瓦尔特.班杰明曾在其文学批评理论中说:「只有对一切尘世存在的悲惨、无意义彻底确信,才有可能透视出一种从废墟中升起的通向拯救王国的远景。对班杰明而言,透过文学描述出幻灭、荒谬、无望、虚无的「废墟感,就是一种赎救的过程,恰如「弥赛亚来临之前的阵痛,以此「辩证意象作为赎救的形式而存在。

班杰明是不是太过浪漫?至少哈柏马斯就说,班杰明 存在文学之後,文学走向一如哲学的走向,严肃者或贴近女性主义与同性恋议题,或在神秘主义浪潮下贴近魔幻写实,或处理种族主义议题,更多的是继续玩世不恭的嘲谑,诸如被称为黑色幽默或黄色幽默…的包装颓废,再加上商业文化对一切艺术文学的收编,艺术文学非但不能像班杰明所说的成为一种救赎,甚至极为讽刺地,由谁来救赎艺术文学,竟成为艺文界最关切的问题

最新哲理故事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最新哲理故事10篇

学习

清明古诗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古诗10篇,内容包括清明古诗解释,清明古诗儿歌。4、《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唐)白居易,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

学习

口腔执业医师述职报告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口腔执业医师述职报告,内容包括口腔医师个人述职报告简短范文,口腔护士述职报告1000字。我之所以选择先汇报职业道德是因为: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求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修养,一名医生在技术上要不断提高,但起码的职业道德

学习

霜之祝福10篇

阅读(15)

4.霜降来临,我把关心捏成鸭梨送给你润肺,把叮咛做成棉袄送给你御寒,把祝福熬成热汤给你暖身!希望你随时拥有好身体,健康开心地度过这个秋天!5.时至霜降,平地起霜,袅袅情更长。嘘寒问暖,放在心上,要你更安康。喜从天降,倍添吉祥,心情更爽朗。阳光..

学习

学生心理问题论文模板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心理问题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大学生如何解决心理问题论文范文,论文中学生心理问题探讨。2.从学校环境方面。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高中的学校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问题

学习

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10篇,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十道,五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8、设A、B两镇相距x千米,甲从A镇、乙从B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行驶的速度分别为u千米/小时、v千米/小时,①出发后30分钟相遇;②甲到B镇

学习

小幸运歌词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小幸运歌词10篇,内容包括小幸运的歌词高潮,小幸运歌词文字大全。歌曲斑斑串词:一首小幸运,希望能带给大家来年的好运;好戏连连,歌曲不断,一首斑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掌声有请,闪亮登场游戏串词:两首好歌,惹人醉;游戏一下,缓缓神;又

学习

若组词两个字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若组词两个字10篇,内容包括若组词两个字,若的部首和组词。本文主要阐述南京方言中人称代词在某些特殊搭配中的变调现象,并对其原因进行简要的音理分析。一、南京方言的声调和两字组连读变调南京方言的单字调共有五个:阴平、阳

学习

过年最好的祝福语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过年最好的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过年从一到十的祝福语,过年十句祝福语大全。【元旦祝福语3】元旦了,送你一件外套:口袋叫温暖;领子叫关怀;袖子叫体贴;扣子叫思念;让这件外套伴你渡过每分每秒,一定要幸福喔!【元旦祝福语4】元旦

学习

岗位实习自我总结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岗位实习自我总结,内容包括实习自我鉴定总结200字,实习护士8个月自我总结。1、严格按照导师要求落实各项实习工作在各个实习环节,对于导师安排的任务。我从来不挑不捡,秉承合理的要求是锻炼、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的原则做好每

学习

顾城的诗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顾城的诗10篇,内容包括顾城的诗集大全及赏析,顾城的诗长篇。引言顾城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是以那首著名的《一代人》而一举成名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的诗歌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风格,他以大睁着

学习

英文名言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英文名言10篇,内容包括英文励志名言,英文名言翻译大全。2、Reputationisoftengotwithoutmeritandlostwithoutfault.无功得名是常事,无过失名也是常事。3、Nevertrustanotherwhatyoushoulddoyours

学习

关于感恩节的句子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感恩节的句子,内容包括感恩节怎么感谢老师的句子,感恩节送给老师的暖心句子。4.母亲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终生难忘。母亲的那份守望,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人类发展的希望。世上神圣的东西很多,然而最神圣的莫过于母亲。5.雁

学习

诚信的名言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诚信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诚信的名言左传,孔子的诚信名言。3、手拉手共铸诚信,心连心推进法制。4、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5、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乔叟6、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

学习

描写春天的诗句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春天的诗句大全,描写春天奋进的诗句。4、西城杨柳弄春柔。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5、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6、池上碧苔三四点,

学习

狐狸的故事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狐狸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大坏狐狸的故事,狐狸和乌鸦故事。话说,这乌鸦被狐狸骗了肉后,整天闷闷不乐,经常彻夜难眠,越想越气,忍不住破口大骂起狡猾的狐狸来。这天,乌鸦来到“动物法庭”,告了狐狸一状。这件案子很麻烦,就连博学深渊的

学习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教育教学故事10篇,内容包括我的教育教学故事20篇,我的教育故事案例感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有些差强人意,但他是运动会上的冠***,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能说他

学习

有哲理的小故事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有哲理的小故事10篇,内容包括10个超有哲理的小故事,国学小故事及其哲理。几年前,我住在一个小镇的一幢建筑物中。对面有另一幢建筑物,离我住的地方只有几米远。那里住着一个我以前从未见过的女人。每天下午我都能见到她坐在窗

学习

含有哲理的诗句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含有哲理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春日含有哲理的诗句是,含有哲理的诗句古诗大全。译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与月。释义:多愁善感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情结和风花雪月无关。(来源:文

学习

早教故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早教故事10篇,内容包括早教故事10分钟,早教故事。大石头真的在动,它的一边在一点儿一点儿慢慢的往上抬,越抬越高了,"咕噜"一下,大石头翻了个身,滚到了路边上。小兔他们这才跑上前去看,只见小路上冒出了一根新长出来的竹笋,又粗又壮

学习

激励故事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激励故事10篇,内容包括销售激励故事,激励人的故事大全。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

学习

叶公好龙成语故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叶公好龙成语故事10篇,内容包括叶公好龙成语故事推荐,成语故事大全100篇叶公好龙。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

学习

经典童话故事大全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童话故事大全10篇,内容包括十篇搞笑童话故事大全,动物的童话故事十篇。当然,《格林》和《童话镇》与《行尸走肉》《整容室》《斯巴达克斯血与沙》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往昔在B级片里才得见的血腥情节,如今已成为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