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场面的成语篇1
1、奋勇争先:奋:振起,发扬。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
2、起早贪黑: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劳动。
3、人强胜天: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后多称人定胜天。
4、人头攒动:人很多,且频繁的在移动。
5、辛辛苦苦:辛辣艰苦。比喻艰难困苦。
6、劳民动众: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
7、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8、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9、你争我抢::形容很多人竞争,竞争很激烈,互不相让。
10、劳民伤财:既使人劳苦,又浪费钱财。
11、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12、兢兢业业: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13、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14、你追我赶:形容竞赛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
15、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16、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17、大汗淋漓: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
劳动场面的成语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务外派;就业
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四个重要途径。国际劳务市场人才输出是通过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实施的。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是通过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劳动和技能服务来赚取外汇的一种出口形式。从国际劳动力的流动看,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劳动力缺口就达6000万人。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外籍劳工达8000多万人,全球每年流动劳务约3000万至3500万人。[1]从近几年我国对外劳务的发展数据看,对外劳务输出的势头不减。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我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达到102.7万人,同比增长2.1万人。[2]我国对外劳务总体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劳务输出仍旧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对经济转型乃至高职教育国际化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实施毕业生外派就业的意义
(一)从经济转型发展来说,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外向型人才保障
***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指引中国经济实现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国对东盟的生产投资逐年递增,对中亚的工程承包数量巨大,以“中国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在各国打开市场,这一切为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我国企业“走出去”,主要通过对外投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对外劳务三种形式。后两者是传统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如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承包中的建筑工外派、船员外派、对德厨师输出、对日实习技能生等等。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增多,今后职业院校学生境外就业的途径逐步转向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因此应培养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主要涉及一线生产型技能人才、企业的基层管理者、营销与商务人员。将来服务和支撑“中国制造”打遍全球市场的必定是一大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国际型人才,因此对外劳务服务对象的重心改变了,从单一服务境外企业,为境外雇主服务,逐步延伸到中国企业在海外生产经营的单位,直接为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服务。
(二)从产业发展来说,这是服务外派劳务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对外劳务产业的转型发展,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劳务输出由单一向境外外资企业输出,逐步拓展向境外中资企业的劳务外派;另一个是外派劳务的产品结构调整,输出的劳务产品层次,由低端向高端转型。
根据2013年10月《商务部关于加强对外投资合作在外人员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外雇主包括在国外依法注册的中资企业或机构,劳务合作企业向这些“国外雇主”(即对外投资企业和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外设立的企业)开展劳务外派也属于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因此培养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在国外依法注册的中资企业或机构服务,是新时期职业院校开展国际劳务市场人才输出的新途径。大量对外投资的中资企业需要派遣一线技术骨干、管理营销人员在投资对象所在国,这些技能型人才需要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各种岗位技能,需要从高职院校中培养获得。
其次,国际劳动力市场中,由于劳动力价格等因素,脏苦累的低端劳务逐步转移到东南亚一些不发达国家,中国劳动力中愿意从事低端外派劳务的比重逐年下降,发展中高端劳务成为劳务外派企业转型发展的当务之急。2016年是“十三五”发展规划开局之年,国际劳务市场正在形成以技能型、知识型等中高端劳务为重点的多层次、多行业的劳动力需求结构。[2]技能型、知识型的中高端劳务业务成功的关键在于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和获取离不开高等院校。[3]因此,高职院校的劳务输出人才培养,对于劳务产业的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另外,我国东西部地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欠发达地区的贫困现象依旧存在,劳务产业要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通过“劳务经济”带动欠发达地区的脱贫。“十三五”期间,我国要解决贫困县的“摘帽”问题,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要面向贫困地区招生,也可以通过校际对口支援的方式,为西部地区培养高技能劳务人员,通过对外输出获得较高收入,以实现脱贫。
(三)从职业院校角度看,毕业生外派就业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国际合作
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国际合作本身并不是高职院校的目的,如何以国际合作为契机,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才是国际合作的要义所在。高职教育的国际合作,从简单照搬到借鉴学习、实现本土化、再到总结中国特色向外输出,由输出劳务人才到输出职业教育与培训,实现了质的飞跃,而毕业生的外派就业则是国际合作一个不可缺失的起点。
四川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立足涉外护理专业建设,面向欧美养老机构培养护理、养老的技能型人才,通过与国外养老机构的合作办学,吸收了先进的护理技术、管理理念,借鉴国际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许多国际通用的课程资源直接运用到涉外护理的专业建设,而这些在国外卫生、养老机构外派就业的毕业生回国后则成为国内涉外护理领域的佼佼者。
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的高层次形式,就是接受境外培训生,为国外企业培养人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立足国际海员培养,为中国航运企业“走出去”服务,自2004年至今已向国内外航运企业培养了3000多名国际海员,专业建设水平得到各国船东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学院与香港东方海外货柜有限公司共建东方海事学院,成为香港航运企业的国际海员培训基地,甚至伊拉克等国的船东也将高级船员培训安排在该学院进行。
从培养输出劳务人员到招收国外“留学生”、“培训生”输出培训项目,从单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演变成输出职业教育资源,毕业生外派就业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2014年 6月《***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也强调了这一要求。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节中明确提出,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需求的本土化人才。因此,今后高职院校实施境外就业、劳务输出的战略意义更加明确,应集中于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输出教育资源,为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培养本土化人才。一方面,把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我国高等职业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有“输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师资,培训外籍员工,培养符合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需求的本土化人才。
(四)对学生来说,劳务输出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拓展就业渠道
就业质量主要包括就业对口、就业环境、就业成才、就业收入、工作稳定性等要素。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中高端劳务市场的主力***,其专业技能得到境外企业的认可而被录用,因此其就业的对口率相对比较高。从就业环境角度观察,境外企业的管理相对比较规范,工作与休假时间、工作强度的规范执行比较到位,我国外经贸部门对劳务合作企业的管理也比较严格,实施规范的保证金制度,依照合同管理,使外派劳务学生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近年来该类纠纷有明显下降。从就业收入看,同样工种的国内收入与境外就业收入差距明显。最后,从就业成才的角度看,境外企业的规范管理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毕业生拓展视野、掌握运用新技术,对其回国创业、再就业都有明显的帮助,甚至成为该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填补了人才市场的空缺。
二、高职院校建立外派劳务培训体系的思考
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利国利民。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实施毕业生外派就业,依旧大有可为。许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提出,高端劳务业务成功的关键在于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和获取离不开高等院校。在对外劳务合作业界,这一观点已经引起许多外派劳务企业的高度重视。威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志波在《从护理外派业务实践看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事业的转型升级》一文中就提出:“一方面,应面向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大学毕业生走出国门;另一方面,出台相关***策,推动高等院校等各教育机构加强对高端劳务资源的培养。”[3]笔者就高职院校建立外派劳务培训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一)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完善的外派劳务培训组织体系
国与国之间人才的流动是以引进国的开放***策或***府间的合作协议作为基础和前提的。外派劳务事业是一项***策性非常强的经济活动,涉及国与国的经济贸易谈判、对外经济***策,因此需要对外劳务合作管理部门的牵头。高端劳务人才的输出体系中,人力资源在高校,输出渠道在对外劳务企业,而管理则在对外劳务合作管理部门,因此建立完善的外派劳务培训组织体系,需要搭建一个“***校企合作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依托高职院校建立的“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将人力资源培训、输出渠道和管理三个环节打通。服务平台主要承担四大职能: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对接(建立劳务人员信息、外派企业招聘信息)、开展劳务人员出国前的适应性培训(包括外语培训和技能培训)、规范合同并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为劳务归国人员提供再就业和创业服务。
高职院校建立“服务平台”,具有中高端人才培养输出的校企合作优势、培训师资与设施条件的保障优势、就业与职业生涯辅导的专业优势等诸多条件,因此依托高职院校建立“服务平台”成为山东、黑龙江、四川等各省对外劳务合作管理部门的一种选择。[4]“服务平台”在行业管理上,隶属于对外劳务合作管理部门,作为***府部门派出的服务机构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并由***府以专项资金方式投入“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经费;在日常行***管理上,则隶属于高职院校,具体开展各种外派劳务宣传、培训、输出活动。
宏观层面,“服务平台”应参与省级以上外派劳务对接大会,争取与更多外派劳务企业、用人单位建立外派劳务培训、输出的合作关系。对外劳务合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中国承包商会等行业组织的功能,通过外交、经济合作谈判,拓展外派劳务输出渠道,组织外派劳务产业的对接大会,为“服务平台”和劳务合作企业牵线搭桥,解决高职院校劳务外派培训信息资源的瓶颈障碍。
中观层面,“服务平台”应积极参与所在地***府部门组织的对外劳务合作洽谈,拓展、组织培训项目,多渠道地开展培训输出。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浙江省外派船员培训基地,和舟山海事局、共青团舟山市委等单位合作,共同举办青年渔民转产转业培训,为渔民转产远洋运输、培养国际海员。高职院校的“服务平台”,也可以与省市商务部门合作,在境外开展对外劳务恳谈会,为区域劳务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如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服务平台”,与黑龙江商务厅合作在韩国首尔举办“黑龙江与韩国劳务合作恳谈会”,为学院的对韩劳务培训和输出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微观层面,“服务平台”通过与对外劳务企业的协作,着力构建校企合作的外派劳务人才培养机制,在中高端劳务人才储备、师资共享、培训课程建设、实训设施共建等方面开展合作。
在培训的组织机构上,“服务平台”的依托载体也可以采取多种模式,可以采取有限公司***法人的方式,如四川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海天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并以此申请设立乐山市劳务外派服务平台;也可以采取学校内设机构的方式,如有些院校成立“境外就业部”这一内设机构,并以此对外作为“服务平台”。
(二)实施对外劳务的校企合作,充实、提升培训师资和实训条件
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通过共建劳务外派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式,与外派劳务企业、境外用人企业等在培训师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化提升,为中高端劳务输出人才创造条件。
培训师资的多元化、国际化。对外劳务人员的培训,包括技能、外语和跨文化交流,技能方面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因此要邀请境外用人企业的资深员工、管理人员来校讲课,讲授先进的国外技术和管理要求,提升外派劳务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在外语和跨文化交流方面,需要有长期从事国外劳务经验的中国籍员工现身说法,这样的培训更具有针对性,贴近培训人员的工作实际。可以引进一些高职院校的劳务外派归国学生担任实训教师,努力培养成具有双师素质的培训教师;也可以考虑引进具有外派劳务培训经验的对外劳务经营企业培训师,通过兼职教师的方式优化外派劳务培训师资。
实训基地的共享性。中高端劳务人员的培训,对技能的要求比较高,通常需要模拟涉外劳务的工作场景,实训设施的投入相对比较大,因此采用校企共建的方式,把外派劳务实训基地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同时作为合作企业外派员工的培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借助合作企业的力量,解决资金压力,提升实训设施的水平;另一方面实训基地还可以为境外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服务,充分提高实训设施的利用率。吸引境外合作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其意义在于实训环境、实训项目和课程设计更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而境外员工和国内学员的同场训练,也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增添亮丽色彩。
从校企合作的可能性看,一方面境外大型企业面临中高端技能人才缺乏困境,需要一批技能熟练、价格相对较低的劳动力,因此愿意为高职院校扩大劳务输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经营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派劳务的规模,因此一些大型劳务外派经营企业也愿意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外派劳务人才而努力。当然这种合作最终还是取决于高职院校的对外劳务培训与输出的规模效应。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建立“服务平台”、规模化培养外派劳务人才的意义显得非常重要。
(三)根据劳务人才的职业领域,优化对外劳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所谓中高端劳务,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一般指航空乘务员、机场客服人员、豪华邮轮服务员、海员、酒店服务管理、高档百货店售货员、免税店及高级专卖店售货员、护上、教师、厨师、设计咨询、项目经理、IT设计、高级技工、技师、农技人员等岗位。[5]与传统的低端型劳务人员培养不同,多数岗位直接面对境外外籍人士,因此不仅仅需要强化专业技能,外语及跨文化交流能力也十分重要。
对外劳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的职业领域和岗位不同,通常分为两种。
1.“外语+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里的外语,主要是指小语种,如日语、韩语、越南语、泰国语等。由于高职学生多数是初次接触小语种,因此需要长时间的外语学习才能胜任境外工作的跨文化交流。这一类劳务外派的学生多数是高职院校日语专业、韩语专业等小语种专业学生,其毕业从事的多数是境外旅游服务、销售、文秘等通用类岗位,技能的要求相对简单一些,技能培训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技能课程以核心课程为主,注重实训。而外语的要求则更为突出,因此需要强化外语训练。如旅游院校的赴日技能实习生班,重点学习旅游日语专业课程(日语口语、日语精读、日语听力、日语泛读、旅游日语、饭店日语等语言类课程),采用分层教学、淘汰选拔的方式强化学生外语学习,从第二学期开始,通过对学生日语口语、听力以及其他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测评,选拔约一半学生组成赴日强化班,与普通班相比增加口语、听力课时,并全部由外教授课。在大三年级,再进行日本行业协会的面试,选拔部分学生组班进行强化训练,未被选中同学则组成赴日预备班作为外派储备资源进行培训。
考虑到国内的语言培养环境和师资条件难以与小语种母语国家相比,因此一些高职院校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把小语种专业的学生送到国外去进修,采用专本连读的方式,学生毕业后就在境外就业。广西、云南等地对外劳务人才培养多采用这种模式。
2.“技能+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适用于准入门槛比较高的职业,有的还需要获得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技能的要求比较大。如培养护理、海员等技能型人才,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技能训练,专业课程的比重非常大,同时又要强化英语的教学。不同的行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不同,因此英语课程的设置也不一样。护理专业学生的外派劳务,一些发达国家对学生参加雅思或托福英语考试的成绩有一定要求,特别是口语。而国际海员对专业英语水准提出的要求,光适任证书考试就包括了航海英语或轮机英语的项目。因此这一类外派人才的培养,专业技能课程和英语培训课程几乎是等量齐观的。
除了专业技能课程和外语课程,高职院校外派劳务人才的培养,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课程设置:第一,要完善创业教育。受到国外用工的***策限制以及劳务外派合同规定,劳务外派的学生在境外工作若干年必然会回国就业,有的则选择回国创业,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带回国内。对外劳务的人才培养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这不是一项短视的、功利性的活动,而是一项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工程。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外劳务输出培训中重视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第二,要夯实学生的职业素养。赴国外就业,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外语水平外,体力、心理上都需要有一定的承受力,还要具备礼仪、人际沟通、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训练、形体训练、涉外交际与礼仪、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培训。
课程体系改革,还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标准。劳务外派最终还要回馈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为高职教育国际化服务。因此要通过派遣毕业生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和服务理念、技术操作规范等,形成新的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5]金刚.顺应形势 调整结构 构建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发展新模式[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4(3):10-12.
[2]文月.2015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述评[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6(3):41-45.
劳动场面的成语篇3
关键词:应用英语;学生;设计;教学
国际上应用语言类大体上都实行能力本位教育模式, 较典型的是北美的CBE 和DACUM 课程模式。这种模式着重于能力标准, 即对职业岗位做十分详尽的工作任务分析, 以对应专项能力开发相关课程, 并进行实训。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文科生基数小, 常可与***府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挂钩安排实训, 通过实践工作过程, 实现对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主要城市入学率已达40 %以上) ,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也应从过去的研究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化。目前大多院校在课程开发和设计方面作了相应调整, 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并增加了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和实训环节的进行, 但多局限于理工科专业。应用语言专业除师范院校外只能进行单项技能实训(如计算机操作、普通话等) , 多无法进行综合技能实训, 使人才培养目标无法得到全面实现。其根本原因是文科实训基地资源匮乏、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训模式。
1 应用语言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训环节来完成
应用语言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训环节来完成, 这点已经得到有识人士的关注并呼吁尽快将此纳入高等教育的常规教学。目前我国少数高职高专院校正在尝试建立实训基地, 但大学本科教育将其纳入常规教学者却凤毛麟角, 集系统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实训模式还未建成, 配套的教学体系尚未形成, 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仍停留在传统的单项技能训练层次上。这不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还使综合能力的培养无法实施。因此, 通过对应用语言类实训模式(例如: 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 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能力培养实训模式、设置配套的教学体系、为科学性建设综合实训基地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商务英语专业属于应用语言类, 该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通过实训环节来完成, 应剖析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明晰各门课程的专业能力, 进行企业调研, 深入了解商务实务中项目策划、运作和管理的实践模式, 将项目设计引入实训环节, 尝试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训模式。
2 建立以项目设计为主要形式, 以市场和职场为实验室的商务英语实训模式
建立以项目设计为实训主要形式, 以市场和职场为实验室的商务英语实训模式, 不需要太多的硬件投入, 节约资金, 而学生却能在此过程中将学得的综合技能付诸实践, 缩短职场适应期; 而且, 项目设计用英语进行, 能充分将语言技能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是该专业实训的理想手段, 既符合国情, 也符合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项目设计, 有利于学生发现市场潜在机会, 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拓宽就业渠道。现在商务活动中已广泛引进项目策划和管理的概念及运作, 要求项目的策划者和管理者以实际市场为依托, 从市场调查入手, 分析顾客需求、明晰自身的市场定位、选定项目; 在此基础上开展设计, 制定可行的计划、并对其全程监控和管理, 收集相关原始资料并加分析整合, 对项目进行评估。这要求策划者和管理者不但有较强的信息搜集整合能力、与多方面沟通和协调能力, 还要有较全面的实务活动能力等。基于上述理念, 我们可将项目设计引入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环节实践。项目设计充分体现语言以及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突出了专业核心技能,注重过程和连续性的考核, 加之通过项目设计, 不但能鼓励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 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
3 商务英语实训模式应以劳动过程为导向,体现劳动过程系统化
为了随时跟踪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与劳动组织的变化, 劳动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应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将劳动过程系统化引入商务英语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 为有效考核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教学实施是否实现了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劳动过程系统化即按照实际劳动过程的基本程序, 如确定工作任务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验结果质量控制分析反馈信息修订计划等, 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编排, 因此商务英语实训模式应以劳动过程为导向, 体现劳动过程系统化。实训模式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 并适应由社会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发展而导致的职业流动和职业替换的要求。
商务英语实训模式的建立, 突破我国文科类专业普遍存在的实训难以落实的现状, 尤其为应用语言类专业构筑了一个实训平台; 帮助英语专业学生在商务和实务环境中***实施项目, 使之最大限度涵盖专业能力要求; 探索了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实训教学的有效结合, 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改变目前大多数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实训与就业脱节的状况。通过将劳动过程系统化理念引入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环节建设和开发, 使该专业的实训内容设置、教学及管理更趋合理性和科学性; 为今后应用英语乃至文科专业如何以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为基础构建课程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发展。而且项目设计这一实训环节的开发和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填补我国高校应用英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和考核的空白。为制定应用英语专业实训环节建设的可行性, 为同类专业乃至文科专业开展实训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应强. 高等学校社会职能及其相关问题评析[J ] . 教育研究,1997(4) .
劳动场面的成语篇4
中国的劳动力优势真的难以维持了吗?由于印度与中国同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而且相关人口预测认为印度总人口不久将超过中国,因此,对中国与印度劳动力资源的对比,就成为讨论中国劳动力优势是否还能持续的关键所在。
■ 劳动力数量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在本世纪20年代之前,中国总人口及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仍要高于印度(***1)。更进一步讲,总人口及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只是一个潜在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只有真正参与经济活动,潜在的劳动力供给数量才能转化为有效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尽管中国经济活动人口将在十年左右后下降,但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预测,其绝对值将保持在8亿之上,远高于印度。这主要是因为,虽然印度的总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与中国相差不大,但由于女性识字率较低及历史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女性经济活动人口明显少于中国,导致其全民经济活动人口比例较低(***2)。
■ 劳动力素质
良好的素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印两国在教育方面的侧重点存在显著差异。印度的教育可以被看作是“精英教育”,而中国的教育更像是一种“匀质教育”。如表1所显示的,在中高等教育质量与在职培训方面,中国全面落后于印度。而在初等教育方面,中国要远超过印度。同时,尽管教育开支占GDP的比重要低于印度,但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中高等教育,中国的入学率都超过了印度。
对初等教育的重视使得中国劳动者的普遍素质高于印度劳动者。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的男性、女性青年识字率均为99%,男性、女性成人识字率分别为95%与87%,而印度的男性青年、女性青年识字率只有84%与68%,男性、女性的成人识字率只有73%与48%,均远低于中国。尽管印度拥有众多金融、IT等高端行业的专门人才,但是,普通劳动者知识水平的低下与劳动技能的缺乏妨碍了其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发挥。
■ 劳动力市场效率
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劳动力资源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尽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还存在诸如户籍管理等方面的限制,但是,统一而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正在努力建设之中。
频繁更换的异族统治、短暂的统一历史使印度的社会差异性远比中国复杂。印度既有克什米尔、帕坦人等白种人,也有达罗毗荼等黑种人,同时还有那加人、尼泊尔人等黄种人;印度的宗教方面不仅有印度教、***教、佛教,还有基督教、锡克教、耆那教、拜火教、犹太教等;印度的文字和方言有200种以上,主要的民族语言有十五种,缺乏一种通用语言,英语也仅是上层人士使用。再加上教派冲突、种族冲突与宗教影响等因素,为劳动者在不同地区与职业间的自由流动设置了重重障碍,妨碍了印度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发挥。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效率要略高于印度。表2是中国与印度在劳动力市场效率方面相关指标的对比。在劳动力市场弹性的6个测度指标中,中国有3个指标弱于印度。中国劳动力市场效率的相对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使用效率较高,在4个测度指标中,中国有3个指标排名比印度靠前。
■ 综合评价
总结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简要结论:尽管中国的总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可能在不久后被印度超过,但中国的经济活动人口仍将远超过印度;中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高于印度劳动者;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效率略高于印度。
劳动场面的成语篇5
一句“无酒不成席”,把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至尊地位概括得十分精到。难怪中国酒业会风起云涌,难怪中国酒厂要前赴后继。但是,纵览国内白酒行业广告,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他们一方面绞尽脑汁地去寻找“诉求”、“卖点”以达到最大限度刺激购买欲的目的,一方面却又对最明确、最普遍的消费群— 男人熟视无睹。白酒企业少见广告语,即使有,也如出一辙、毫无新意。一些自吹自擂、海阔天空的广告语看似大气,实则浅薄庸俗。白酒是卖给男人喝的,男人是当然的白酒消费主角。而我们的广告却不去体贴入微地研究男人,琢磨男人,我们的白酒叫卖能抓住男人的心吗?白酒广告能摘取效益这只金苹果吗?反过来,放眼针对女人的化妆品广告,一招一式,无一不是与女人“肌肤相亲”,一句句暖洋洋的话直捣女人心窝,把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女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哄得所谓伊人神魂颠倒,成天弄些霜呀膏的往脸上砌。可以这样说,过去的白酒,广告费投入最多,成功的广告最少,广告中大话多于文化。美国人说:“用于广告上的钱有一半打了水漂,搞不清楚的是,到底哪一半打了水漂”;德国人也说:“现今人们可以这样认为,至少四分之三的广告开支颗粒无收”。于是就有很多广告人用这来为自己平庸的广告策划开脱,使无数业主成为冤大头。其实,假如我们把广告锤炼得精彩一点,再精彩一点,与品牌,与市场,与营销贴得近一点,再近一点,我们大有可能减少广告的无效开支的。
这种现象对于整个崇尚文化的白酒界,应是一种尴尬,而郎酒则可以暗喜:机会来了哦!
“郎”的男人味
郎酒的机会其实就在于其本身这个“郎”字。关于“郎”,我们似乎可以作这样的想象—— 一百多年前,一个勤奋、豪爽的男人,有一天终于按奈不住自己的冲动,选来上好的谷物,取出甘冽的山泉,按照高人传授,融进自己的灵感,把一种从此香入男人骨髓的酒留在了世上。也许是受地名的恩泽,也许是酒的主人本来就是要用最美的酒犒劳世上真男人,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不经意地就响了起来,而且一响就是上百年。在这种想象中,我们可以找到一种郎酒广告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支撑点,那就是“郎”= 男人。
字典上说:“郎”,是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古代女子对情人或丈夫也称做“郎”。就此看来,自郎酒诞生的那一天起,它的创始人就有意无意地已经以品牌的形式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以及广告定位,甚至,已经为郎酒日后发展成为高档酒埋下了伏笔,因为“郎”在古代还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侍郎”。这在当时已是相当大的官了。这个“郎”字,是郎酒的前人给后人留下的另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一笔独有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至精至简、至深至远的广告思想。遗憾的是,过去我们酿着郎酒,藏着郎酒,喝着郎酒也卖着郎酒,居然从来没有去深入研究这个“郎”字,更没有循着这个“郎”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去打造郎酒的广告语言,去施展郎酒在营销过程中应有的情感魅力 ——郎在家里闲怠了许多年。
好在,我们现在已经彻底破译了这个“郎”字。
“郎”的广告语 我们不妨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表,对郎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主角身份品格特质 郎 年轻男子 热情、开朗、豪爽、勇敢、勤奋、聪明。不怕挫折,敢于挑战。勤奋的男人 勇敢的男人 智慧的男人 成功的男人 钟情的男人 …… ——好男人
情人
劳动场面的成语篇6
语言的经济学属性,一直没有得到中国语言学界和经济学界的重视,而事实上语言一直是人类经济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因素,在某些职业、某些行业中,语言及语言知识甚至成为经济活动赖以进行的生产资料。
首先,语言能力是劳动者工作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特别是在以智力劳动为主的生产领域。在全球化以及信息化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的母语能力、外语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语言能力在劳动能力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次,有许多语言职业、语言行业都主要是以语言、语言知识、语言技术为劳动凭借或生产对象的。例如语言教育培训业,语言翻译业,播音业,导游、导购等导引业,辞书编纂业,广告业,语言文字艺术业,语言***与语言康复业等。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产生了一批新的语言职业和语言行业,如语言编码、字库设计、语言速录、信息检索、网店客服等。
语言产业是绿色产业、智慧产业,几乎不消耗自然资源,而且很多都跟高新文化、高新技术相关。它的发展前景无限,经济效益巨大,能提供海量的就业岗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有研究指出,2010年我国的外语培训市场、翻译市场以及外语出版市场的总值接近1000亿元;我国手机产量约占全世界手机产量的60%,基于输入法所产生的收入高达8000亿元;未来5年,中文语音市场产值将达到1300亿元……
这些年,教育产业、文化产业、高新产业等概念,在我国已逐渐为社会知晓,“网络就业”“网络经济”的说法也开始见诸报端。但是,语言产业由于弥散在不同的领域里,虽有学界呼吁,但尚未得到社会及时回应。事实上,从语言对社会的经济贡献度看,从语言能力的劳动力性质看,从语言产业的特性和未来的发展看,都应当从经济和产业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
要逐步建立语言产业的概念,认证与语言相关的劳动岗位,甄别各种语言业态,用统一的口径统计语言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而做好语言经济规划,推出具有远见的语言产业发展***策和语言资源的开发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可持续地获取“语言红利”。
劳动场面的成语篇7
1.发展国际劳务输出是缓解国内巨大的就业压力的需要
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但同时也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国际劳务输出向国外(境外)转移劳动力从而实现就业无疑是解决我国富余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2.增加务工人员的收入和赚取大量外汇促进经济发展
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事业。
国际劳务人员的工资报酬往往高于国内水平,一般月薪在300-2000美元之间,有的甚至是国内的几十倍以上,从而可以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一人在外,全家小康”己成为劳务输出利益的真实写照。
另外,由于他们收入中的相当一部分被寄回国内,因此可以为国家积累宝贵的外汇,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缓解我国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增加劳务输出地的地方收入,刺激当地的消费需求,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增进国际交流
劳务输出绝不仅仅是经济的交流,还包括文化的交流和科技的交流等许多方面。通过劳务输出人员,可以将我国的先进思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景传播到世界各国,从而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减少对中国的误解和不良印象,也有利于为我国的劳务输出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4.是借鉴国际经验接轨国际经济的需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现代国际劳动力市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己经相当成熟。发展境外就业,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不仅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有利于了解和借鉴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则和运作规律,促进我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可促进我国国内劳动力市场与国际劳务市场的接轨与融合。
二、我国发展劳务输出面临的问题与障碍
1.对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认识不深重视不够
劳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分支。劳务输出同商品贸易、吸引外资一样,都是我国对外经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高度重视。但在改革开放以前,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我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劳务输出。1979年以后,在思想认识方面虽然有所转变,但对劳务输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是很不够。各级***府对商品的出口都比较重视,却往往忽视劳务的输出。对商品出口规定了许多优惠措施,对劳务输出却常常加以限制,“重商品轻劳务”,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劳务输出的迅速发展。
2.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不高培训不到位
随着当今国际劳务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劳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劳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劳务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目前,我国劳务输出人员的总体素质还不高,与国际劳务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外语能力差,存在语言障碍、劳务人员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低、劳务人员技术构成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等方面。
3.劳务输出信息缺乏
在国际劳务输出过程中,能否及时有效的获取相关信息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我国劳务输出信息缺乏,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非常突出。
我国对国际劳务市场的开发和研究还很不够,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目前国际劳务市场的供求信息变化很快,而我国的劳务输出机构和企业在获取相关的信息方面渠道不多,交流闭塞,大多依靠其自身在国外的办事机构了解市场需求信息,获取的信息量非常有限,从宏观到微观,从大的项目到零散的劳务需求信息均十分不足,难以抓住国际劳务市场稍纵即逝的机遇。
4.劳务输出经营主体单一输出渠道狭窄地区过分集中
国外各劳务输出大国的普遍做法是输出劳务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府间的协议输出劳务,或是通过企业间的国际合作输出劳务,或是通过个人关系到海外就业等等。输出劳务的方法也很多,如工程承包带动劳务输出,直接与外国***府有关部门或雇主治谈输出劳务等等。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劳务输出的渠道狭窄、经营方式单一,劳务输出工作受到了极大限制。
5.劳务输出行业经营秩序棍乱违规操作现象突出
由于我国劳务输出经营单位规模普遍较小,实力较弱,开拓新市场的能力不强,因此大量企业都挤在我国周边国家的普通劳务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们常常置国家规定、行业管理与合同约束于不顾,采用不正当手段竞争和低价竞争等现象十分普遍,行业秩序混乱不堪,严重影响了我国劳务输出行业的声誉和形象,不利于我国劳务输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我国劳务输出的对策
1.提高对劳务输出重要性的认识
劳务输出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府的态度与作用,这己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劳务输出的各级***府和主管部门应该改变只注重商品出口和资金引进,不注重劳务输出的做法,将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大事来抓,纳入其重要工作日程,并制定出发展劳务输出的战略指导思想。
2.加强劳务人员出国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国际劳务市场对技术劳务特别是高级技术劳务的需求显著增加。我国要拓宽路子,占领国际劳务市场,就要改变以普通劳务输出为主的做法,有计划的建设一支懂技术、懂经济、懂外语、有经验的劳务队伍,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的档次,而这与完善的劳务输出培训是分不开的。
3.建立一个统一的劳务输出信息网络
在境内外设立一个或多个搜集、研究、整理和传递劳务信息的动态数据库或信息中心。并利用卫星通讯和电子计算机实现彼此的互联和资源的共享,组成一个全国性的乃至跨越国界的,连接我国劳务输出各级主管部门和国外有关机构、国际劳工组织,以及国内外就业介绍机构等单位在内的国际劳务市场信息网络。以便为各劳务输出经营主体及劳务输出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包括国际劳务市场发展趋势、相关国家的法律***策规定、工资变化状况以及劳动力需求预测、人才信息等在内的范围广泛的劳务信息。
4.为劳务输出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劳务输出是一项涉及范围广、***策性很强的事业,加之“境外工作”的性质,需要相关服务部门做大量工作。如为输出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务信息;提供培训条件,使其接受必要的训练;协助办理出国手续;核查境外雇主必备的文件资料;协助指导劳务人员同雇主签订聘用合同;出现劳动纠纷甚至发生工伤后介入调节,提供法律援助,代其向当地劳动仲裁机关或法院提起申诉,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等等。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还需要由我国驻外大使和领事机关出面与当地国***府直接交涉。
5.加强和完善劳务输出的法制与管理
劳动场面的成语篇8
一、建设劳教所环境文化
人是生活在环境,并受到环境的熏陶。同样劳教所环境也熏陶着劳教人员,建设好劳教所环境文化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劳教人员,使他们感到劳教所是自己亲热的家,能弃邪归正,重做新人。环境文化建设要具体细化,比如在墙上书写“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和“重扬理想风帆,再启人生航船”等有关标语,体现了对劳教人员的期望,发挥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在生活区、教学楼的走廊上可以张贴内容丰富、形式统一的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和富有意义的***片等,使劳教人员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还可以加强***书室、操场、篮球场、等运动设施的建设,去丰富劳教人员的业余生活。总之,在建设环境文化上大有可为,建设好环境文化对于提高整个劳教所文化的作用极其重要。
二、建设劳教所精神文化
人是受精神支配的,在劳教所建设好精神文化,意义重大。精神文化的建设离不开载体,我们可以运用歌曲、墙报、黑板报、广播站等载体的宣传作用,曝光违规违纪、弘扬改造正气的典型事例,还可以设置“劳教所新闻、劳动学习、改造新生、心理辅导”等专栏专题对劳教人员进行教育。购置、订阅一些有益的书籍和报刊杂志,积极鼓励劳教人员看书看报,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通过这些举措,可以使劳教人员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全面提升,能取得了三个强化的效果,一是强化了“争做文明学员、弘扬进取精神”的意识;二是强化了文化知识素养;三是强化了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责任。
三、建设劳教所制度文化
建设劳教所制度文化的目的就是使劳教所的一切都按制度办事,实际上也是加强了依法治所建设,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劳教所的各类事务,维护劳教场所秩序,保障民警、职工以及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好劳教所制度文化,就是夯实依法治所基础,为劳教所的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还要加强民主作风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所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形式和内容,接受劳教人员及其亲属、社会各界的监督。建设劳教所制度文化建设就是建立科学规范、以人为本的管理规章体系,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加强管理、教育、生活卫生、习艺劳动、民警队伍等方面的制度文化建设,使劳教所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四、建设劳教所行为文化
劳动场面的成语篇9
1、敲响开场的锣鼓与一般的演讲相比,节日演讲尤其注重开场气氛的渲染,即一开场就要锣鼓喧天,把人们迅速带入节日现场,让人们欢乐起来,愉悦起来。敲响开场锣鼓是节日演讲成功的起点。那么,怎样使开场的锣鼓“响”起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注意重点词的修饰,让开场的语言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充满感染力。如学生代表李君在《老师们,节日好》中讲道:“走过了夏天,迎来了秋天。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我们盼望,就像花蕾盼望绽放,就像孩童盼望过年,终于盼来了教师节。在这个让人仰慕的日子里,请允许我向全体老师表达我心中最最热诚的问候和祝愿———问候一声:辛勤培育我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祝愿一声:无悔奉献人生的老师们,你们节日好!” 你听,演讲者几乎对每一个重点词都作了修饰:秋天是“金秋送爽”的季节,教师节是“让人敬慕”的节日,对教师节的盼望,不惜用“花蕾盼望绽放”“孩童盼望过年”两个比喻去状写,称老师是“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是“无悔奉献人生”的老师。由于有了这些词语精心的装点,就使这段开场白激情飞扬,产生强烈的共鸣效果,不仅使老师们兴奋不已,也让所有的听众欢欣鼓舞。
2、唱好节日的赞歌节日演讲是使人感动的演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唱好”节日的赞歌,就是要带着感情去唱,唱出感情来,给人以节日的快乐。具体地说,不论是在演讲中叙事,或是发表议论,状写景物,都要动情于心,动情于人。如《在护士节庆祝会上的演讲》: “虽然我们的工作既平凡又普通,可是它和千百万人的幸福紧密相联;虽然我们的工作既辛苦又劳累,可是它和千百万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不是吗?朋友们,护士与每一个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你降生到这个世上时,第一个迎接你的是我们护士;当你病魔缠身时,为你解除痛苦的是我们护士!” 短短的一段演讲,在陈述护士与每个人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时候,一句一个“我们护士”,两次重复,表达了一个护士对自己职业的爱,对自己岗位的爱,唱出了护士的自豪与荣耀。<br>再如《在紫阳县庆祝老人节大会上的祝词》:“在跨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你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余热生辉,壮心不已。三通建设有你们的心血,山地开发有你们的足迹,企业复活有你们的卓识。你们的行动给人以力量,你们的精神给人以鼓舞,你们理当受到全县人民的爱戴与尊重。 这虽是一段议论性演讲,但并不缺少情感,用“你们的……”这些句式,排比出对老人的赞美与敬仰,讴歌了老年人壮心不已、老有所为的品格。
3、精心组织短语、短句,节日是欢乐的日子。节日演讲,是通过表达对节日的祝贺,为节日的欢乐气氛增光添彩的演讲,这是演讲者必须十分明确的指导思想。因此,节日演讲不仅要篇幅短小精悍,句子也要力避拖沓散漫,要精心组织以四、五、六言为主的短语、短句。这样,才能营造出欢乐的演讲节奏,与节日气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在神圣的劳动中创造希望》,在讲到劳动创造历史和文明时说:“我们的先民们挥动石刀石斧,燃起篝火,斩除荆棘,团结一心,呼啸呐喊,猎获野兽,拾回野果,……朝朝暮暮,岁岁年年,一步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野蛮走向文明……”< 选用短句、整句、运用对偶排比,欢畅轻捷,再现了我们祖先的劳动场面,历史的巨幅画面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为“五一劳动节”渲染了气氛,涂上浓烈的一笔,使我们感受到劳动的神圣和伟大。
4、选用亮丽的词语
劳动场面的成语篇10
1、敲响开场的锣鼓与一般的演讲相比,节日演讲尤其注重开场气氛的渲染,即一开场就要锣鼓喧天,把人们迅速带入节日现场,让人们欢乐起来,愉悦起来。敲响开场锣鼓是节日演讲成功的起点。那么,怎样使开场的锣鼓“响”起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注意重点词的修饰,让开场的语言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充满感染力。如学生代表李君在《老师们,节日好》中讲道:“走过了夏天,迎来了秋天。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我们盼望,就像花蕾盼望绽放,就像孩童盼望过年,终于盼来了教师节。在这个让人仰慕的日子里,请允许我向全体老师表达我心中最最热诚的问候和祝愿———问候一声:辛勤培育我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祝愿一声:无悔奉献人生的老师们,你们节日好!” 你听,演讲者几乎对每一个重点词都作了修饰:秋天是“金秋送爽”的季节,教师节是“让人敬慕”的节日,对教师节的盼望,不惜用“花蕾盼望绽放”“孩童盼望过年”两个比喻去状写,称老师是“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是“无悔奉献人生”的老师。由于有了这些词语精心的装点,就使这段开场白激情飞扬,产生强烈的共鸣效果,不仅使老师们兴奋不已,也让所有的听众欢欣鼓舞。
2、唱好节日的赞歌节日演讲是使人感动的演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唱好”节日的赞歌,就是要带着感情去唱,唱出感情来,给人以节日的快乐。具体地说,不论是在演讲中叙事,或是发表议论,状写景物,都要动情于心,动情于人。如《在护士节庆祝会上的演讲》: “虽然我们的工作既平凡又普通,可是它和千百万人的幸福紧密相联;虽然我们的工作既辛苦又劳累,可是它和千百万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不是吗?朋友们,护士与每一个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你降生到这个世上时,第一个迎接你的是我们护士;当你病魔缠身时,为你解除痛苦的是我们护士!” 短短的一段演讲,在陈述护士与每个人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时候,一句一个“我们护士”,两次重复,表达了一个护士对自己职业的爱,对自己岗位的爱,唱出了护士的自豪与荣耀。<br>再如《在紫阳县庆祝老人节大会上的祝词》:“在跨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你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余热生辉,壮心不已。三通建设有你们的心血,山地开发有你们的足迹,企业复活有你们的卓识。你们的行动给人以力量,你们的精神给人以鼓舞,你们理当受到全县人民的爱戴与尊重。 这虽是一段议论性演讲,但并不缺少情感,用“你们的……”这些句式,排比出对老人的赞美与敬仰,讴歌了老年人壮心不已、老有所为的品格。
3、精心组织短语、短句,节日是欢乐的日子。节日演讲,是通过表达对节日的祝贺,为节日的欢乐气氛增光添彩的演讲,这是演讲者必须十分明确的指导思想。因此,节日演讲不仅要篇幅短小精悍,句子也要力避拖沓散漫,要精心组织以四、五、六言为主的短语、短句。这样,才能营造出欢乐的演讲节奏,与节日气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在神圣的劳动中创造希望》,在讲到劳动创造历史和文明时说:“我们的先民们挥动石刀石斧,燃起篝火,斩除荆棘,团结一心,呼啸呐喊,猎获野兽,拾回野果,……朝朝暮暮,岁岁年年,一步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野蛮走向文明……”< 选用短句、整句、运用对偶排比,欢畅轻捷,再现了我们祖先的劳动场面,历史的巨幅画面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为“五一劳动节”渲染了气氛,涂上浓烈的一笔,使我们感受到劳动的神圣和伟大。
4、选用亮丽的词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劳动场面的成语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