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的名言篇1
1、于谦老师,相声说的好,……肚囊也宽绰,我们都尊称他为“相声皇后”。——郭德纲
2、好老师无论在哪张床上都能把你们带上天堂,不好的老师直接带你们去住总捅套房!——郭德纲
3、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老师和古人的使者。——西塞罗
4、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5、“桃李满天下”,是教师的荣耀。——值此曰丽风清、秋实累累的园丁佳节,敬祝老师康乐如意,青春永葆!
6、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知教学。——戴圣《礼记》
7、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鲁迅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9、每年,我把第一缕春光和贺年卡一起寄给您;我亲爱的老师,愿春天永远与您同在!
10、我年轻时还暗恋过严肃的龙应台老师。——罗永浩
11、用满天彩霞谱写颂歌,用遍地鲜花编织诗篇,也表不尽我们对老师节曰的祝贺!
12、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曰里,我要把一份崇高的敬意献给您。
13、我真嫉妒你们能遇到这么牛的老师!——罗永浩
14、书本也是好老师,活用才能成功。——陈安之
15、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
16、举世不师,故道益离。——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17、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爱默生
18、师范启其塞,小学导其源,中学正其流,专门别其派,大学会其归。——张謇
19、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20、历史是生活的教师。——克罗齐
21、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22、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23、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4、爱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25、老师是我们的在生父母!
26、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7、园丁——崇高的称号。看那枝头绽放的鲜花,是您辛勤的汗水灌浇。祝福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祝您教师节愉快。
28、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9、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等你当了老板再这样想。——比尔·盖茨
30、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况
31、报纸是大众的老师,一页页阅读不尽的报纸是我们民族的光荣。——比彻
32、您是园丁,为祖国山川添秀色;您如春雨,润育桃李,神州大地尽芳菲。在这喜庆的节曰里,让我献上一支心灵的鲜花,向您表达衷心的祝愿。
33、师以质疑,友以析疑。——李惺
34、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吕不韦
35、没有比人生更难的艺术,因为其他的艺术和学问,到处都可以找到老师。——塞涅卡
36、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曰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37、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38、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39、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伊索
40、春秋·孔子《论语·学而》老师以他的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41、兴学之本,惟有师范。——张謇
42、感谢所有支持我的朋友和家人,感谢陪伴我成长的老师们和教我打羽毛球的教练们。——谢杏芳
43、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别林斯基
44、师者,人之模范也。——扬雄
4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46、自然界是解决科学难题的最好的和最客观的老师。——道库恰耶夫
47、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48、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49、欣赏李冰冰老师,非常敬业!这两天嗓子状态不太好还是坚持把歌录到完美为止。——陈雨黎
50、在一定意义上,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儿女是父母的影子。——吴明
51、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魏源
52、书籍是这样的老师:它不施展鞭挞的威风,不使用怒容或恶语,不受束修的供养。——德普莱
53、师严道尊,教乃可施。——王守仁
54、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55、我愿意做你的老师,示范着执子之手如何解释,不愿为深奥的感情变白痴。——原名梁伟文,香港乐坛专业作词人林夕《诗人的情人》
56、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孔子《论语·学而》
57、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5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关于老师的名言篇2
1、老师,您是真诚的、善良的、美好的。愿所有同学的心扉都向您敞开。
2、敬爱的老师,您的谆谆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永铭我心。我虔诚地祝福您:康乐、如意!
3、每当我们被难题迷惑时,您都会用和蔼可亲的目光看着我们,耐心地跟我们讲解。您的教诲像潺潺的溪水一般流入我们的心田,老师,在我们的眼里,您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4、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5、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6、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7、每年,我把第一缕春光和贺年卡一起寄给您;我亲爱的老师,愿春天永远与您同在!
8、老师,离别虽然久长,而您那形象仿佛是一个灿烂发亮的光点,一直在我的心中闪烁。
9、老师是母亲,是除地球之外的最伟大的母亲。
10、您是园丁,为祖国山川添秀色;您如春雨,润育桃李,神州大地尽芳菲。在这喜庆的节曰里,让我献上一支心灵的鲜花,向您表达衷心的祝愿。
11、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12、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袭来,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
13、每当收获的时刻,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辛勤播种的耕耘者――老师。
14、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曰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15、老师像一丝春雨,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撒在我们的心里;老师像一片树叶,()在向我们诠释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真谛。
16、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17、老师是我们的在生父母!爹娘生养我们老师教育了我们!
18、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天。十二万分地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19、今天,我在遥远的地方,把您给予我的昨天,折叠成记忆的小船,任其飘荡在思念的心湖里。
20、老师,祝您教育的学生,人才济济,精英辈出。
21、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
22、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23、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啊,我怎能把您遗忘!
关于老师的名言篇3
一、点面诠释细节
前不久,在我校老师执教的一节市级观摩课上,老师让学生推荐一名朗读机会少的同学读课文,在这名学生读完后,老师问这名学生:“你和自己比较觉得有进步吗?”学生回答有进步,并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感到满意。老师随即说:“祝贺你有进步。”然后进入下一环节。这一细节本身很不错,它体现了老师对课堂中弱势群体的关注。但深入一下,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对答都是一对一的单项评价交流。这使我反思日常课堂中与学生交流的环节,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师不能做到时刻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情况,特别是与学生交流的环节。当你在与一名学生交流时,无法对其他学生给予关注,那么能否尽量通过你的体态、眼神、评价语等多种调控手段让每一名学生感受到你的关注。我们应反思上面提到的教学细节,注意将自己对学生个体一对一的单项关注拓展为对全体学生的整体关注。
二、评价打造细节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都会特别注意以精炼、准确来要求自己的教学语言,这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方面。只是大多数教师只重视自己讲授知识的语言,却忽视了对学生回答及操作等学习活动的评价语言的考量。有些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不完整、重复别人的发言,甚至是根本不会,课堂上出现这些情况,有老师会这样去评价:
他说得不完整,谁来帮帮他呢?(潜台词是:否定学生的发言。这样会挫伤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
不对,请坐。(潜台词是:说不对就不要发言。下次学生还愿意举手发言吗?不管对不对,学生会发言,说明他已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你在重复别人的发言,你没有认真听讲。(潜台词是:你没有认真听,你是在抄袭别人的发言。如果是没听,他怎么可能说出别人的发言呢?说明他还是思考才得出的答案,只是思考时没听到别人的发言而已。)
能举手回答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也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对于答错、回答不完整、重复别人发言的学生,教师如果能给予鼓励,肯定他们举手的勇气和积极性,让他们有信心继续思考,逐渐养成积极的思维和发言习惯。学生说错时,老师应说:“说错了没有关系,你能勇敢回答问题,已经很不错了。仔细动脑筋,再想想,好吗?”学生重复别人的答案时,老师应说:“哦,你肯定认为这个很重要,所以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样带点幽默的口气,既能缓解学生的紧张和尴尬情绪,又给予暗示:“以后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学生没有答完整,老师应说:“你虽然只答对了一部分,但已经很不错了。继续努力哟,老师相信你。”
三、爱心滋润细节
一次公开课上,老师叫一个男孩站起来回答问题,这孩子结结巴巴好容易才把话说清楚。听得出来,他口齿不太清晰,老师“善解人意”地说:“哦,原来你有先天缺陷呀!”刹那间,男孩的脸红了,接下来,他再也没有举起手。
让我们走进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吧。第一次,学生把句子读破了,他说:“这句话比较长,难读,请你再读一遍。”第二次,学生又把字读丢了。接下来,一连读了七遍,学生都没读正确。于老师没有失去耐心,一次又一次地鼓励、教给方法,终于在第八次,学生读得既正确又流利。那令人感动的“第八次”呀,他给予那孩子的仅仅是一堂课的自信吗?那爱心滋润的细节,带给孩子的也许是一生的精彩。
四、思想引领细节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片段:学生朗读课文二三小节之后,互相交流后,王老师说:既然“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咱们把这句话改一下,改成:“行动起来,轻快,灵活,好像一条蛇。”行吗?这是我想请教的第一个问题。还有第二个问题,课文说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轻快,灵活,两个词连起来可以怎么说?
生4:既轻快又灵活。
生5:又轻快又灵活。
生6:不但轻快而且灵活。
生7:轻快又灵活。
师:好,说得好极了。那我现在把这一句改成:“行动起来,既轻快又灵活,仿佛一条蛇。”行吗?这就是我想请教的第二个问题。咱们这样,先别急着下结论。这两个问题呀,愿意研究哪个问题你先做个选择。然后自己想一想,有了心得以后还可以跟同桌或者是前后桌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这是一个高屋建瓴的细节设计,让学生抓住“仿佛”这个词和“轻快”、“灵活”连起来还是中间一个逗号好展开讨论,思路清晰地展开了充分的课堂活动,又让学生透彻地理解了文章这样写的好处。
五、智慧升华细节
细节无所不在,但如果缺乏应有的智慧,那么一个个精彩细节最终将与我们擦肩而过。手机是一种通讯工具,但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成为教育的有效手段,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去农村送教的黄老师的习作观摩课《我的老师》。上课没几分钟,黄老师放在讲台上的手机忽然响了。坐在后边的听课老师窃窃私语起来,学生霎时也不约而同地注视着讲台。随即,学生们都笑出声来:“校歌,我们的校歌!”有几个活跃的学生开始哼唱起来。黄老师没有阻止学生的哼唱,也没有接听电话,且跟着学生哼的旋律一边轻打节拍,一边说:“对,就是你们学校的校歌《永恒的理想》,让我们一起尽情地唱吧。”伴着手机的音乐,学生们放开了声音。
关于老师的名言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魅力;微笑;语言;动作
中***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59-01
教师在课堂中,就犹如身怀绝技的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样。教师能否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神态表情和言行举止。如果老师能够如演员那样,把每一节课的内容当作就是剧本,用自己特有的艺术魅力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观众之中去,这样学习对孩子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分享艺术的乐趣。那么,作为老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艺术魅力呢?
一、微笑的魅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见到老师灿烂的笑容,这样才显得那么和蔼、亲切,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喜悦和满足、获得更美的享受和熏陶。在我们班里有几位出了名的调皮鬼,各方面的表现都很糟糕。一次课堂上,其中一名学生失口直呼了我的名字,这时班上的同学们都屏住气息等着老师的训斥,那个学生更是恐惧得不敢抬头。而我却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我微笑着说:“难得这位同学,把老师的名字记得那么清楚,可惜老师还记不住你的名字,希望你能起来告诉老师好吗?”这样一个微笑,不仅化解了师生间的尴尬,更使得这名同学从此懂得更尊重老师,也爱学习了。事实证明,再顽皮的学生,再怯懦的孩子,再自卑的孩子,都不会拒绝微笑。所以我认为,每堂课老师都应以微笑为主旋律贯穿始终,这样再顽劣的学生都会因微笑的利剑砍断邪恶的魔爪,再冷漠的学生也会因微笑的火光温暖缺爱的心灵。微笑,何乐而不为呢。
二、语言的魅力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说老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数学课堂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数学老师对概念、定律、数学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十位数”与“十位数字”、“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讲 “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 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
其次,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
事实上,老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很多,巧妙使用语言艺术既体现了老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紧密相连。数学老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幽默性、艺术性的统一。这样如此一来,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上一个台阶。
三、动作的魅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容易分散。但是一切生动、形象和多变的肢体动作却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可见老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时,如果采用平淡乏味的语言,学生们的注意力就极容易分散;而如果老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加上不断变换的肢体动作来吸引学生,孩子们就会随之而动,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身上,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老师的名言篇5
一、语言是一位教师的天分
教师的语言是一堂课的音律,是一位教师的个人魅力,如何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激起朵朵浪花,这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抑扬顿挫的音调,具有一气呵成的流畅,具有深厚的专业底蕴,同时必须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如果一位教师具备了上述语言的特点,那么他就具备了当一名老师的天分。低沉、单调、庸俗的语言就像一首催眠曲,将那些生机勃勃的学生带进了甜甜的梦乡,将那激情燃烧的课堂带进了郁闷死寂的深渊。所以我始终坚信,语言是一位教师首先必备的工具,只有在课堂上看到老师的激情,才能燃起学生的激情火焰,才会看到一个火一样燃烧的课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常锻炼自己的语言,尤其是教学语言。
二、敬业是一位教师的灵魂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老师的灵魂则是敬业,因为他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同时老师也是一个很辛苦的群体,如果没有一定的责任心,教师这个职业是很难坚持的,而当你选择了这个职业,你就应该具有本着对***忠诚,对人民和学生负责的觉悟,你就应该对这份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不是一个青出于蓝的问题,而是一个青胜于蓝的问题,所以当一名老师应该具备敬业精神,这是你工作的动力,是你深受学生尊重的前提,这也是我这五年来恪守的灵魂。
三、知识是一位教师的底气
人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你要牢记一句话:给人一碗水,自己首先得准备一缸水,无论你的语言多么有魅力,无论你多么敬业,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它是一个老师的底气,如底气不足,有何颜面为他人授课,也许你的失误就可能误人子弟。因此,我从不放弃对知识的学习,这不仅包括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觉得你的知识是那样的渊博,你是那样的有才,心里佩服你,才会心服口服的认你为师,否则你就会丧失威信。
四、教研是一位教师的前途
教师的职业追求是什么,说现实一点是如何成为名师。如果老师只是机械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授课,那么知识永远得不到更新,思想得不到洗礼,他迟早会像细胞一样的衰老,我们只有大胆的改革创新,才可能避免对知识的机械化操作。但是如何创新,如何改革,教学研究为其提供理论的保障,因此要想与他人与众不同,要想成为一名名师,教研是必经之路,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五、人际关系是一位教师的桥梁
合作、相互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捷径,而为人处事、人际关系则是前提,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如今我已是一个学校的生物教研组长,如何提高本组成员的业务水平,如何提高本组的教学成绩是我的重点工作,这要求我有一个统一全局的思想,有凝聚人心的能力,同时具备与外界交往的能力。如果连人都不会做,试想何来和谐的人际关系,怎样才能赢得本组成员的尊重,因此人际关系是我通向他人与外界的桥梁,也是我与学生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六、学生的成绩是教师的希望
关于老师的名言篇6
前不久,我们参加了“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两天的观摩,8堂课的展示,对我而言,就是一场缓解干渴的甘霖。武凤霞、管建刚、虞大明等老师的教学语言风格令我陶醉,如春风化雨般自然,似春雨润物般细腻。课前的期待,课中的享受,课后的思考,我有一种倾吐的热烈,现静心凝思:让师生很享受的幽默风趣来自哪里?
一、乐读、善读、博读
1.乐读。教师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之前,首先得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文学涵养。从几位老师的言谈举止中,我发现一个共同点:爱读书。做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终生阅读,如饥似渴地阅读。阅读让我们与更多的名家交谈,丰富我们的生活,开阔我们的视野,为我们打开一扇扇认识世界的窗。
2.善读。做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要读书,得善读,得讲方法。鲁迅先生教会我们:把零散的时间拼成整块用。时间是最公平的,为什么名师专家有过人之处?我想,他们大概是会利用时间、善于挤时间,舍得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提升。在阅读中开放心态,寻找乐趣。
3.博读。只读一种书、枯燥了。做一名语文老师,读生活的无字书,读不同类别的书:教育理论书、史书、美学类、哲学类,甚至烹饪等等。只有浓厚的积累,才能丰盈内涵。走进课堂,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能启学生心智达舒展,点学生茅塞顿开于困惑,拨学生心弦达敞亮,激学生思维生创意。
二、勤思、善思、广思
1.勤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读书离不开悟,教师读书更离不开悟、品。悟语言的博大精深,悟语言的妙趣横生。读书须伴随思考:品味什么?怎样品味?听课后,如果你会思考,那你会发现:品文章精彩句段、字词上的匠心独运;品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句式上有意变化;品修辞上的特别之处;品标点上的一反常态。勤能补拙是良策,只有乐读、善读、博读、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读中有思,听中有品,品出滋味,品出独具匠心。
2.善思。武凤霞老师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人,从她的课堂、教学语言及讲座都可以看出。她的善思体现在:(1)有思想。她的思想除了读人、读书外,就来自思考。听老师课,思考课堂的动人之处,为什么精妙?思考自己的不足,怎样打造?如:听毕雪燕老师的课,思:雪燕老师语言干净简练、书写隽秀。应学习她的语言表达。(2)有智慧。解读文本时,纯净地读,不看任何参考书和资料。仔细地读,在字、词、句、标点处进行思考,有自己个性化的感悟,并做批注。在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善于思考,她解读文本时,就能听懂文字背后的声音。
3.广思。8堂课听下来,让我感到读书要广泛,思考更要广泛,思考的角度不同,收获也会不一样。8位教师心中都有学生;都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都注重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都注重了教给学生学语文的方法。教者若站得不高,就不会有这样的广思。广思得以心灵舒展,视界敞亮,创意翩然而至。
三、爱生、生本、课程意识
1.爱生。8位老师有一个共同点:都亲切地称呼学生“孩子。”多么富有爱意的称呼,仿佛母亲用手在触摸自己的孩子,一股轻轻的、润润的爱意马上在学生心田流淌,让我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美好境界。课中,武凤霞老师对学生一声“真聪明”,一声“没关系”,一声“知道你聪明,要考验你。”管建刚老师语言的现代感、娱乐感、含蓄感、新鲜感,都体现了老师的睿智和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热爱。爱往往会创造情趣,情趣也每每在爱的从容中一展风采。
2.生本。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一滴水落在地上并不起眼,落在荷叶上,就是一颗晶莹的露珠。理想的教学就是甘做荷叶托举露珠的过程。毕雪燕老师设计《理想的风筝》一文中导学:找、勾画、交流研读刘老师的“笑”,到练笔运用语言时说的“提笔即是练字时。”都注意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武凤霞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为园子取名,让学生交流时,为了让学生有个性化语言,一句:“我要把你考验到底”,让学生学会扩散思维,让问题引向深入,层层递进,不急不躁品味,循循善诱,一步步让学生感悟、触摸、学习、运用语言,并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这真真切切体现了“生本”的理想境界。
关于老师的名言篇7
我谨记老师“教学设计要一线串珠”的教诲,抓“神奇”一词来设计教案,整堂课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感悟金蝉脱壳的“神奇”。正当我自信满满地将“作品”交与吉老师时,她却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芳芳,教学设计一线串珠固然能使课堂思路清晰,但是不能只着眼于分析文本的内容,还要去关注文本的表达。让学生习得表达方法去运用。”从这一刻开始,我对语文 “本真”一词有了初步的认识:语文不仅要关注“内容”,更要关注“形式”,要让语文教学回归到“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本位上来。吉老师每堂语文课都密切关注着文本的表达方式,实践着多角度、多渠道地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追寻着她“本真”“实效”的绿色语文课堂。
一、本真理念――表达和运用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去感知“本真”的含义,我读着吉老师著的《“语文味”课堂》《优课,凸显语文本真》等书,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吉老师在书中这样说:“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为特定的教学对象。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文,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而且表现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思考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理由,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规律。”
她不仅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表达,还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运用。吉老师常说:“教材是个例子,你们要学会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学生不仅需要学会表达方式的运用,即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还要学会学习方法的运用,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如果不用语言去表达它们,它们只是学生精神空间中零散的、漂浮不定的烟云。只有用语言去表征它们的时候,它们才是完整的、可触摸的精神之花。另外,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法,但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运用的机会,这些语言的因素就很难成为学生主体内在的东西。只有运用它去表达主体的思想情感,它才可能成为学生精神的使者、心灵的细胞。”言下之意就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学生要学会运用学法和写法。
二、本真行动――各年段对表达和运用的不同要求
“本真”理念是吉老师一贯的教学信仰,不仅在吉老师的书中可以感受到,在她的课堂中更能真切地体会到。吉老师对各年段表达和运用的要求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她常常跟我们这样说,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要求,要关注年段特点。
1.低年级关注“词语句式”
吉老师告诉我:“低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是: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写好话。字词、句式的理解与运用,要打开学生的思路,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听了吉老师上二年级《黄山奇石》一课,我真切地明白了对低年级学生表达和运用的要求。课上她先让学生读读几块有趣石头的名字,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石头名字的秘密就是要和文字内容一致,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石头名字在句子中不同的位置,紧接着圈出一些连词让学生发现表达的不重复,最后出示黄山奇石多幅照片,让学生先给石头取名,再运用书中表达方式练习说话。有的学生说:“两只灰色的猫都用爪子抓住了一只老鼠。那只老鼠被压在下面不能动了,这就是有趣的‘双猫捕鼠’”。有的说:“‘仙女弹琴’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天上飞来的仙女坐在山峰上,前面的山峰就像琴键,她弹着弹着,似乎发出了美妙的声音。”有的说:“早上,阳光照在巨石上闪着金光,一只石龟把头伸向大海,两只前爪撑着地面,不知道它想干什么。不用说,这就是‘金龟探海’了。”还有的说:“最有意思的是‘巨人踩高跷’了。一位巨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脚下的山峰就像是高跷,他踩在高跷上稳稳的,一动也不动。”
在这节课上,吉老师抓住低段的表达和运用特点,很好地关注了句式的表达。首先,关注了句子表达的内在联系,那就是名字的秘密要和文字内容一致,名字与动作要密切相关,不是随便写的。其次,关注了句子表达的外在区别。待学生知道句子内在联系后,吉老师又再一次引导学生,从句子的外在观察发现石头的名字,有的在句子开头,有的在句子结尾。她还适时圈出“就说”“就更有趣了”“不用说,这就是”等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用得不重复。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句子表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再次,关注了句式表达的模仿运用。通过对句子内在联系和外在区别的学习,学生已经习得了这种造句方法,吉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机会。随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着文本的句式来模仿表达。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中,不仅收获了文本的思想内容,还收获了语言表达的技巧,更收获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2.中年级关注“段式结构”
中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吉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中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是:开始以段为重点,逐步向篇章过渡,渗透篇章的写法。重视从文本中发现、挖掘语言表达的现象来训练。加强语言积累,促进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提升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为学生提供典范的语言。”原来中年级表达和运用的重点要求是要关注“段式结构”啊。
听了老师一席话我还是一知半解,但听了她上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后,豁然开朗。在上这节课时,吉老师先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填空形式让学生自由背诵;接着出示总分总的段落结构帮助学生记忆,随后引导学生看着或者想着画面背诵四个“有的”,最后吉老师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结构来改写课文第六自然段。有的学生这样写:“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鸟。有的头顶上长着灰色的羽毛,有的胸脯上有一撮珍珠似的小圆点,有的背上还有黄色的斑纹,有的脚上像涂上了红色的颜料。鸟儿生活真快乐。”有的这样写:“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鸟。有的鸟在树上不停地唱着歌,有的在树上欢蹦乱跳,有的在喂着可爱的小鸟宝贝……”还有的这样写:“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鸟。有的五颜六色,有的快乐地叽叽喳喳唱歌,有的飞来飞去,在做追跑的游戏,鸟儿们无忧无虑真自在。”
在这段教学中,吉老师很好地关注了中年级的构段方式。亮点之一在背诵中发现构段方式。吉老师以十分新颖的背诵方式直接入手,引导学生在寻求最快的记忆方法的同时寻得作者构段的方式,即总分总。一旦理清构段的方式,那么背诵的大致轮廓就已经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好了。亮点之二在看想画面中突破难点。最难背诵的就是分写部分中的四个“有的”,吉老师巧妙地让学生们看着或想着画面来背诵记忆,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直观,便于记忆。亮点之三在练笔中迁移运用。学生明白了这一自然段的构段方法后,吉老师让学生用上这样的构段方法将鸟多这一自然段进行改写。这样既对文本空白处做了补充,体现了重视从文本中发现、挖掘语言表达的现象来训练,又加强了语言文字运用,促进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运用总分总这样一种构段方式。
3.高年级关注“篇章结构”
我们不禁要问:“那高年级表达和运用的要求又是什么呢?”吉老师这么回答:“高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是:挖掘、提炼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内容,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学会取舍,一课一得。加强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注重读写结合。不断增强篇章意识,注重文本的整体性。语文学习要‘言’‘意’兼得。在开放的语文活动中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阅读、习作的方法和能力。”
这是吉老师上六年级《藏戏》一课时的一段实录:
师:从老师读开头的问句、你们读的相关语句中,发现文章在写法上的精妙特点了吗?
生:后面部分都是围绕开始的反问句来写的。
师:那中间部分呢?
生:中间部分写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开头提出的问题在后半部分课文中得到解答,中间去写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特色。
师:我们的单元作文是介绍风俗人情,假如是介绍江南越剧的,是不是就可以模仿这种手法呢?江南越剧有三个特点:没有男演员,都是才子佳人,每部戏都有很多驸马的戏份。把这三个特点融进去,仿照课文样子表达,你们讨论讨论。
生:世界上有几个剧种没有一个男演员?世界上哪一个剧中演的都是才子佳人?世界上哪一个剧种每一部都有驸马的角色?告诉你吧?就只一个,是浙江越剧。
师:继续像课文一样布局,接下来可以写什么?
生:接下来就是写浙江越剧的来历,用故事的方式。
师:第三部分,也学习课文的表达特点。
生:针对上面的三个反问句,一个一个地回答。
这段实录中吉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高年级如何去关注篇章结构。学生在读中发现文章的构篇方法:先排比反问句开头,然后引出传说故事;接着围绕反问句进行逐个回答;紧接着吉老师创设了介绍江南越剧这一语用情境,让学生口头编写写作提纲。真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有了一个美丽的转身,不只是从中体会到什么,而是在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发现作者行文的规律,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以读促写,并且与单元作文紧密结合。由“教教材”变成“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
三、本真追求――言意兼得的教学境界
吉老师有着她自己的教学理念,有着她独特的教学实践,也同样有着她自己追求的教学境界――言意兼得。“言”,一个是文本中的外在语言形式,另一个是文本中的内在语言素材。所谓“意”,一指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内涵、思想、情感,二指学生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展现的精神世界。
吉老师的语文教学打破了一味追寻“意”的解读,构筑起在文本语言文字丛林中走进走出、走一个来回的框架。“寻找言意兼得落脚点,设计言意兼得路线***,展开言意兼得阅读场,实现言意兼得最优效。”“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得知文本内容含义,得见文本形式秘密,且运用于新的场景表达自己的心声,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是吉老师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所运用的事例、来加以证明观点的主体部分学习过程。
1.举一学习。请四位学生朗读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的事例。学生读后发现四部分的内容分别是“现象―质疑―探究―真理”。
2.反三学习。从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的现象……,学习发现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
3.思考为什么这三个段落都这样写?
学生讨论后得知“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而且这些事例很典型,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度。
4.学生整理说明伟大科学精神的资料。按照“现象―质疑―探究―真理”这样的顺序进行组合。
如:在60多年前,魏格纳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经过反复研究,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关于老师的名言篇8
一、苏派名师课堂用语的共同特色
语文从来都是一门有争议的学科,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语文的讨论始终热闹中带着浮躁,百家争鸣中带着个人色彩。不同的教学主张、各异的教学风格、独特的课堂语言,构成了精彩纷呈的小学语文教学特色课堂。如何去看待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主张,如何去学习和继承这些代表人物的教学主张,借鉴他们的课堂语言教学风格,一线教师又该如何上好一节节语文课,又如何透过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大量的名师成功的教学案例中寻找正确而有效的途径,在名师智慧的教学设计中寻找语文教学的方向,在名师理答的精彩中寻找语文课堂评价的方法。
(一)扎根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
教学风格来源于教学实践,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薛法根、孙双金等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用语的特点,也离不开他们的教学实践。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具有江苏特色的教学语言风格,一方面是他们在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教学语言风格,另一方面又是个人语言智慧的积累和吸收学生生活印象用语,渗透本土的地域文化形成的具有江苏文化特色的教学语言风格。他们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既有我国教育前沿的教学理念,又有独自的个人特色的地域教学风格和语言特色,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扎根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是苏派小学语文名师的第一个共同特点。苏派小学语文名师是在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形成的具有江苏特点的教学名师,他们是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苏教版教材不断完善和修正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根植江苏大地,潜心钻研教学,注重经验积累,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课堂中有着深深的江苏痕迹、江苏味道,对教育充满热爱并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
(二)教学语言的声情化
教学语言的声情化是苏派小学语文教学名师的第二个典型特征。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和载体,尽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普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去直接代替教师的语言教学,但小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语言水平和语言风格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教学用语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薛法根、孙双金等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语言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学语言生动风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声情化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形象,把科学严谨的书面语和灵活生动的地方口语高度统一起来。他们的教学语言既是书面语言的声情化,又是地方语言的规范化。
二、薛法根与孙双金课堂用语的比较
长期以来,对于苏派的研究近九成停留在理论分析与方向指引上,专家学者领导对苏派发表的言论占据所有苏派言论的绝对统领地位,鲜有一线教师对苏派发表言论,也鲜有教师对苏派教学对一线教师的平常课堂教学引领方面的研究。
对于薛法根和孙双金两位教师课堂用语的研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师的课堂用语特点和风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薛法根的教学主张和课堂用语特点
中国知网主题上搜索“薛法根”,共显示34条有效信息。薛法根崛起于近十年间,是苏派语文名师中最为年轻的代表之一,也是目前苏派小学语文名师中教学成果最高的代表之一。近几年,对他的教学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作用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语言教学风格、个人的成长经历、教学案例分析等三个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还是教学语言风格。
薛法根的教学主张是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典型的课例有《哪吒闹海》等,个人的主要著作是《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等。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是名师各自教学特色的关键性标志。薛法根老师的教学风格清新自然,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善于联系教学实际去加以创新,用薛法根自己的话来说,模仿、融合、创新是他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经历的三个不同的境界。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模仿更有创新。继承和模仿不是照搬,要有一个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融合,有一个创新的成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薛法根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之所以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苏派”名师的典型,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结果。
薛法根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一句是废话。有人曾问过薛老师,在课堂中教学的每一句话是不是都是精心设计好的?他总是说,课堂语言是课前精心准备和课中灵活表达的结合,教学内容不变,但课堂是生态课堂,课堂的学习者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精心设计 ,学会引导和课堂活动的组织。精心的准备和灵活的运用逐步形成了他“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清新、自然,注重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
语言的简约之美是薛法根老师语文教学语言的一大特色。《人民文学》专家评介栏目中阐述薛法根的教学风格是“务实、求活、拓宽、创新”,在不断积累和创新中逐步形成了他“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训练,二是语感培养。其中又以语言训练为重。
一是重视字词教学与语言训练研究。绝大多数老师在分析薛老师教学实录时都绕不过词语教学,这也是薛法根语文教学呈现给大家的最大特色。听过薛老师课的人都反映,薛老师的课堂用语是简约之美,朴实而精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真谛――“读中感悟,品中深悟。”如在《九色鹿》一课的教学中,薛法根老师设置了 “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 三个学习板块,他安排的学习重点是写一写。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模式。但再好、再先进的教学模式总是依赖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作为农村学生的学习就不能照搬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计“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练一练”四个学习板块。教学安排过程既借鉴了薛老师的教学模式,又从自己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增加了练习检测的学习环节,对农村学生更为实用。
(二)孙双金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教学用语的特点
2008~2012年,共搜集到研究孙双金老师的文章近50篇,这50篇文章涉及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学实录的整理三个方面。其中,对于孙老师的教学分析占重点。
孙双金老师的教学主张是情智语文,典型的课例是《走近李白》等,个人著作是《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等。孙双金老师之“情智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和创新。从孙双金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案例可以发现,孙双金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形成了 “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严谨而又灵活的教学风格。他自成一派的“情智教学”在全国广有影响,因此,许多研究孙双金老师教学理论的学者和专家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他提出的“情智语文”的解读。
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中,孙双金老师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是先介绍作者的生平和著作的背景,而是把学习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课前,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关作者和著作《水浒》的背景。课堂上,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找出棒打洪教头的几个打的环节去理解林冲的人物性格。通过“说一说,议一议”几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这一教学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却体现了新课程很重要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习,应该是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自己去探究和学习的过程。孙双金老师作为情智语文教学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去感悟学习,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学习。他的教学语言简练而深刻,上课时他自己讲得少学生讲得多,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关于老师的名言篇9
关键词:老挝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5-0156-04
1989年中国和老挝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后,两国在***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建设,中老两国在上述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这使得我国对老挝语高级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中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更是为国内老挝语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1年,广西民族学院外语学院被***确立为国家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该校的亚非语言文学专业也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评定为全区重点建设学科,老挝语教研室的“综合老挝语”课程被评为广西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老挝语教学任务重大而艰巨。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老挝语本科教学为例对我国老挝语本科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对提高老挝语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及对策。
一、老挝语本科专业的现状
广西民族大学老挝语专业创立于1965年,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几十年来,该校老挝语教研室为全国各级有关部门培养了大量的、不同层次的老挝语翻译人才,为中老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老挝领导人对该校培养的老挝语专业的人才给予了高度评价。
目前,我国仅有5所高校开设有老挝语专业。其中,除外国语学院属定向为部队培养老挝语翻译人员,其余4所院校,即北京外国语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和云南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的老挝语专业学生均为非定向招生。在这4所院校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的老挝语专业创办较早,分别创办于1961年和1965年。云南民族大学的老挝语专业设立于2002年,云南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的老挝语专业设立于2006年。目前,全国老挝语本科在校生约300人。在培养模式方面,广西民族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采取3+1的培养模式(即三年国内教学、一年国外留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国语学院老挝语专业的学生则是在国内完成4年的本科学业。云南的西双版纳技术学院招收的老挝语专业学生最多,主要为高职生,目前该校在校老挝语专业高职生近200人,采取2+1的培养模式。由于上述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培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各学校都是根据自己的培养模式和教学需求自行编写相关教材,致使目前全国仍没有编制和使用统一的老挝语教材。
近年来,特别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老经贸关系更加密切,两国关系已上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内对老挝语毕业生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老挝语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编写统一、高质量的教材,加强校际问的教学交流,加快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成为摆在我国老挝语教学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二、老挝语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相对陈旧落后。教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教材质量攸关教学活动的成败。对于外语教材而言,紧贴对象国当前的语境实情显得尤为必要,它是衡量教材质量的准绳之一。因此,需要对外语教材进行适时的更新、改进。
而目前广西民族大学老挝语本科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则相对陈旧,20世纪70年代编写的教材依然沿用至今。除《老挝语精读》和《老挝语会话》稍有补充和更新外,《老挝语泛读》《老挝概况》基本上没有作过任何的改动。其他院校的情况同样如此,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本科生现行使用的教材――由肖礼海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发行的《老挝语》(1-4册)是1988年6月出版的,距今已有20多个年头,其著作时间就更加久远,教材内容陈旧过时是必然的。
当前广西民族大学使用的《老挝语精读》《老挝语会话》《老挝语泛读》和《老挝概况》都是采用老挝本土原版教材。采用原版教材的好处是能让学生学到非常地道的老挝语,但是这些教材所编写的内容主要是老挝民间故事和佛教故事,内容相对陈旧落后,***治、经济、旅游、科技等涉及现代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很少,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老挝语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难以适应新形势学科发展的需求,学生也难以理解和活学活用。这也是导致学习者产生“老挝语专业无大舞台”、“就业无前景”思想偏差的原因之一。换言之。教材的陈旧落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老挝语求知欲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是前述5所院校老挝语专业面临的又一共同难题。20世纪90年代以前,广西民族大学老挝语教研室长期只有两名教师,1994年新增一位毕业留校的年青教师,1998年和2000年又分别增加了1名。与此同时,一位老教师退休,形成了“一老带三新”的局面。目前该校老挝语教研室共有6名教师,但部分教师借调在外单位工作。这些年来,学校加大了对老挝语教师的培养力度,教师学历层次有了很大提升和改变,如今整个教研室的教师全部都是研究生学历。但职称和年龄却出现严重断层,整个教研室除一名教授外,其他5名教师均为讲师职称,这对于一个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3A专业的学科来说是极不相称的。老挝语专业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任课教师必须能够承担本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但由于师资不足,任课教师的进修机会也因此受到影响。而教师需要花很多精力用于备课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这又严重制约了本专业的科研活动。科研上不来又直接影响到职称的评定。这种两难境地往往使教师顾此失彼,因而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资质的提高。云南民族大学和外国语学院的情况更加不尽人意。云南民族大学由于老挝语专业开设较晚,2001年才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招聘一名应届毕业生作为该校首位老挝语教师,2002年又新招一名,2008年留校一名和从广西民族大学新招一名,目前整个老挝语教研室共有4人,均为老挝语应届毕业生出身、讲师以下称职。外国语学院自黄洪清老师去世、黄国忠老师退休后,老挝语教师队伍就再没有正高以上职称。
(三)实践环节得不到足够重视。外语的学习在于应用,外语的提高要靠实际应用。只有通过实际的交流与应用,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跃。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国家对老挝语的需求有限,加之非通用语用人周期较长,
几所老挝语院校都是根据市场需求来招生和培养。每4年招收一届,每届学生人数10-15人。广西民族大学于1992年开始每2年招收一届,但92级的12名学生均来自云南国家安全系统。属定向委托培养;每2年招收一届的体制到1996年才算正式实行。由于广西与老挝没有边界接壤,学生实习环节必须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才能进行语言实际应用,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1996年,广西民族大学94级老挝语本科班6名学生到老挝国立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这是我国老挝语专业本科生第一次成批次地赴老挝留学,是3+1培养模式的尝试。结果表明。3+1培养模式是可行和成功的。此后,该校每一届老挝语专业本科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时都安排到老挝国立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并有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实习环节却被忽略甚至放弃了。这些年来,由于中老关系进入全面快速的发展阶段,很多国内企业加入到老挝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锻炼他们的语言交流、翻译和综合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三、提高老挝语教学的具体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老挝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老挝语教学的质量,应该尽快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教材编写。目前,广西民族大学老挝语专业所使用的教材,除2003年自编的《老挝风情概览》外,其他全部使用老挝原版教材。使用原版教材有利有弊,学生通过学习原版教材,能够学到地道的老挝语。但是这些原版教材内容普遍陈旧,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老挝语精读》可以在原版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改编,适当增加***治、经济、旅游、金融等相关内容。同时,应改变只注重语法、词汇的传统教学法,在教材中增加有关对象国国情、文化知识的内容。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生存土壤,老挝语也不例外,不能脱离了这种氛围而孤立的学习。以往《老挝语会话》基本是照搬课本的每个会话场景,因为学生在学习会话课时还没有到过老挝,对于课本所提到的会话场景非常陌生,只能靠死记硬背,达不到灵活掌握并运用的目的。因此,会话课程的教材很有必要作进一步的修改、改编,可把会话场景设计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如学校校园、著名的商贸和购物场所、当地机场乃至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会场等等。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下进行相应的会话,会比较容易理解,能够灵活掌握。另外,应加强同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尝试合作编写相同课程的教材,争取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实践已经证明,多媒体和网络应用于外语教学之中是可以取得成功的。老挝语作为一门外语,精读、会话、外报外刊、视听说等很多专业课程均可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广西民族大学老挝语专业的班级都是小班教学,每个班的学生一般为15人左右,这样便于教学管理和指导学生。对于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可操作性很强,极为便利。多媒体和网络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对老挝语的学习兴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开放的教学空间,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加贴近现实的环境。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老挝语教学方面的相关课件,老挝语教学软件的研发和制作尚未启动。老挝本国这方面的研发能力也非常有限,这就给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老挝语教学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良好机遇。它要求任课教师能制作相关的课件,这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另一方面教师也能从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检视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好的课件能在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听、说、读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从这几年老挝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多媒体对于老挝语相关教学知识的传播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应加大网络在老挝语教学应用方面的探索和尝试。通过网络,学生可以直接点播、***和观看老挝新闻、老挝歌曲、老挝影视节目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交际能力。
关于老师的名言篇10
关键词:等待时间 课堂提问 等待
“等待时间”是美国的心理学家罗维在1974年提出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被称为课堂提问的“等待时间”[1]。其类型有:一是提出问题之后和让学生回答问题之前间隔的时间;二是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和教师对该生的答案做出反馈之前间隔的时间。[2]尤其是在后一类等待时间中学生心理发展是很复杂的,教师的实操性也较低。教学活动是由师生之间共同推进的,课堂教学中“等待时间”是由教师“发起”给予学生的,由学生主动“执行”的。教师把课堂的时间与学生共享,给予学生享有课堂时间的权利。教师提出问题,把主动权给予学生,等待学生在给予的时间里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给予的时间里,通过自主思考、同学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如果将“等待时间”静止并拉长,静观这段时间里行为主体的活动,不外乎接收问题、分析问题、组织语言、鼓足回答问题的勇气四个阶段。那么,师生在课堂提问的“等待时间”中到底在等待什么做什么呢?有必要对“等待”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一、“等待时间”中接收问题阶段的“等待”
当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给予学生的“等待时间”的第一个阶段即是等待学生对问题的接收。学生通过自己的听觉和视觉接收教师通过语言和文字传达出来的信息,并把教师提出的问题信息转移到自己思维认知里。信息的转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学生接收问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老师在课堂上提出: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当学生们的听觉接收到老师的这一信号,并在脑中转换成具体的文字编码,即这是接收问题。
老师在这个阶段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课堂问题设计得巧妙合理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反之,会使学生厌烦教师的课堂提问。如老师在《落花生》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表达方式一:许多人都有笔名,鲁迅是周樟寿的笔名,老舍是舒庆春的笔名,他们给自己取这个笔名的原因各有不同。落花生正是作者许地山的笔名,你们觉得许地山为什么给自己取这样的笔名?表达方式二:正如周樟寿的笔名是鲁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的笔名正是落花生,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这篇课文中描写的落花生谈一谈为什么作者要给自己取这个笔名呢?从以上两种提问表达中可以明显感知第一种表达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这样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文内容转移出去;第二种提问表达的内容重点突出与课文的内涵相衔接,且语言较精炼,这样容易被学生接收。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力求精当,“精”为精炼,但言简意赅,“当”为得当,问题重点突出。这样的问题才能够被学生清晰地接收。
二、“等待时间”中分析问题阶段的“等待”
在学生接收问题之后,就是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了。分析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认知过程。首先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从主体看,可采取***分析、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分析,从内容看,可采用比较法、替换法、排除法等。如在《散步》的课堂提问中,学生们在接收了问题信息之后,接下来便是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即要弄清有哪些矛盾?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以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结果,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其间的关系和已经具有哪些条件,从而找出问题的关键。为此,首先要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对家人之间的情感体验,再从句子中寻找体现主观情感的词语,最后将找到的词语围绕主体的情感扩展延伸。必须注意的是这整个分析过程都离不开多种认知要素的作用。
老师要给予学生分析问题的时间也是等待内涵之一。此r,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分析进程,适时为学生提供问题的关键词即提供线索。“关键词”的释义原是隶属于***书馆学,其用途在于可获得更精确更丰富的搜索结果。如学生在思考许地山取笔名为落花生的原因的时候,老师可向学生抛出“重点关注孩子们对落花生的描述”;“要善于总结落花生的特点”这样的引导语。所以将“关键词”置于课堂提问的环境中,便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可以推动问题分析进程的关键词,引导学生的问题分析方向,使学生正确获得问题分析的思路。
三、“等待时间”中组织语言阶段的“等待”
学生在对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思考之后,需要表达出来。表达之前的阶段便是对问题分析思考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对总结的结果进行信息组织,在信息构建中转化成通顺的语言。因为学生回答问题并不是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所想所分析的全部无章法地摆出来。语言表达要求中心意思表达基本清楚,语言组织基本通顺。所以老师需要给学生组织语言的预期时间。学生组织语言强调逻辑性和归纳性。学生需要将自己的问题分析思维过程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和总结出来。
在学生组织语言阶段,老师可以使用鼓励性的语句,既有鼓励也有引导的作用。如在学生组织回答许地山取笔名的原因时,老师可以使用“如果你们能够从因为什么和所以怎么出发,一定能够完美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语句,如此以来学生便可从老师的引导中得到语言组织的方向和鼓励。一位教育家说:“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所以教师要始终保持微笑和坚定的目光环视全课堂,以此给予学生们鼓励和信任。
四、“等待时间”中鼓足问答问题的勇气阶段的“等待”
在现代课堂的提问中,学生会出现一些情绪,比如“不要叫我”的自我隐藏和掩饰,“每当老师要点名时,我就赶紧低下头,生怕和老师有眼神的接触后,老师提问我。”[3]已经“心跳加速”和“呼吸急促”的生理感受等。所以老师要对学生应对老师提问的生活体验有所了解,并且要留有学生缓解这样的情绪的等待时间。学生这样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老师提问的回答效率,甚至从而影响老师的课程进行。
教师的反应影响着学生的反应。课堂上有一种心理现象“讲台效应”,它是指教师站在讲台上,如果用目光扫视全课堂,他自己并不觉得在刻意盯着特定的学生,但每一个学生却可能感受到老师在盯着自己。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以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果。如果老师在课堂提问中沉着脸,这样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本身存在不敢勇于回答的情绪,那么老师的微笑便可以缓解他们的消极情绪。所以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充分使用积极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以及形体语言来影响、缓解学生问答问题的消极情绪。老师更要有敏锐的教学智慧,捕捉学生的消极答问情绪,给予他们适当的情绪缓冲时间,从而等待学生克服情绪,鼓足勇气,实现和提高课堂提问对学生的积极意义。
总之,课堂提问中“等待时间”是教师等待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问题的逻辑到组织表达问题的语言,最后经过心理激励鼓足勇气回答问题,这是一个相互衔接,不可分割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提问中,给予学生更多适当的时间,使得学生更多地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探究、解决问题。此外,需要说明地是: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的“等待时间”不是单纯地追求多,而是要根据教师、学生、学时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合理决定。
注释:
[1]丁邦平:《中国教育导刊》,2005年,第11期。
[2]刘玉中:《探析课堂提问中的“等待时间”》,教育理论研究(中学版),2009年,第08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老师的名言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