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转型10篇

内部审计转型篇1

(一)内部审计转型是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转变***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效率,降低行***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管理体制。***府是否高效运作,一直是判断一个公共管理体系是否优良的标准,也是判断***府是否负责任的标准。建立一套理性、精干、高效的***府行***机构被视为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高效率和高绩效意味着公共部门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管理的目标,意味着公共部门和公共管理者要重视金钱、时间、结果服务的价值。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履行职能,促进***府职责得以有效行使,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促进建立效率***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但传统审计更注重财务审计,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重要职能,着重于内部控制建设的审计,将更多地关注于经济原则、效率原则、效能原则和公民满意原则在***府中的体现,促进***府效率的提高。2006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王道成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至2010年工作规划》中指出:“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基本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既对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06-2010年五年规划中对内部审计转型作了重要部署,也对内部审计机构转型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

(二)内部审计转型是企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发展的需要。从国内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情况来看,随着外部管理机制的不断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来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普及与提高,各企事业单位在账务表面的错误会存在逐年减少的态势。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也将必然改革其传统的审计模式,即由传统的监督检查审计模式转为向内部管理服务,将内部审计的重点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与评价方面转变。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如果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领域,内部审计机构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必要。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找准定位,及时转型,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对被审计单位的服务,以服务为导向,拓展审计领域,建立“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事业单位中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三)内部审计转型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整个过程看,在内部审计地位、审计职能、审计类型以及审计性和作用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距现代内部审计还有较大的距离。这就要求我国的内部审计必须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为主转变;从传统审计为主逐步向现代审计为主转变;从事后审计为主逐步向事前事中审计为主转变;从静态为主逐步向动态为主转变;从强调以监督和查处为主逐步走向促进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为主转变。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系统中一种重要控制机制,已经成为公司治理各相关方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极具价值的资源,因此,我们推进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为主转变,既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更是受托责任关系发展变化的体现。

(四)内部审计转型是顺应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个世纪初,内部审计首先在美国产生,当时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里一般只从事一些防护性审查,保护财产,查找弊端的工作,地位和作用较低,且人数较少。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复杂性的增加,以及管理水平和内部审计人员水平的提高,国际上对内部审计先后做了七次定义,内部审计从产生到发展要经历了初中高三个阶段,国际内部审计的定义体现了时代特色,既容纳了传统的保证服务,又增加了咨询服务。比如21世纪初,由于安然、世通等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事件的发生,美国于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其中规定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对公司定期报告(年报和季报)的真实性要提供个人签字的书面保证;CEO和CFO要负责建立和运作公司内部控制系统;CEO和CFO要在提交定期报告的同时提供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的评估报告;以及把审计委员会提升为必须设立的法定审计监督机构等严厉的立法精神。SOX法案颁布后,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提出上市公司治理新规则,其中一条为: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公司风险管理过程和内部控制持续评估向管理者和审计委员会提供服务。我国作为WTO成员之一,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进程对我国产生着深刻影响。开展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为重心的管理审计,既能实现我国内部审计对国际的借鉴,又能开辟我国内部审计全面转型的路径,推进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

二、实行内部审计转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实行内部审计转型后充分重视对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实行审计转型后,内部控制审计将作为审计的一种类型来抓。虽然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做主导,但仍将以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还不够深入。一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时忽略了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在审计软件的使用中,内审人员对数据的查询掌握得较熟练,运用得也较频繁,但对于软件中关于内部控制评价风险提示的功能,则很少有人问津。二是在与被审单位的交流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不够深入。应当加强与纪检监察、财务等监督管理部门的联系,为审计拓展信息渠道与范围,收集相关信息和线索,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在审计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听取财会人员以外的干部、职工的意见,搜集有否账外反应、体外循环的经济活动和违法违规经济行为等情况,多渠道了解信息,从而使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更客观、更全面。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化转型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特别是在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方面还刚刚起步,有的还尚待真正破题。一是在风险管理审计中,内部审计介人风险管理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介入,将会使内部审计在组织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在组织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而面对刚刚转型的内部审计如何参与到风险管理?如何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充分评估风险、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及采取何种措施防范风险,并向管理层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这些问题对内部审计如何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二是内部审计转型后的内部控制审计是对控制体系和控制过程进行全面的确认和咨询,针对内部控制审计是如何控制有效测试和遵循性确认,并协助管理层完善内控体系设计、推动组织开展控制自我评估工作都将是今后内部审计部门亟待进行探索的现实问题。

(三)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亟待加强。审计转型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对财务审计具有专业能力,更要求对业务中的风险环节和内部控制等各方面同样具有胜任能力。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和相关***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但从目前情况看,内部审计干部队伍总体上的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不够全面,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实行内部审计转型后,应当促进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业务技能,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财经、审计法规的学习,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策法规,培养一批合格的、专家型的内部审计师。综上所述,只有加快审计转型,才能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与变革,才能使审计工作的发展与国家体制改革发展同步,才能实现审计自身的科学发展和历史跨越。

三、实行内部审计转型的具体措施

内部审计转型既是内部审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内部审计工作深化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以更好地为组织实现目标服务。内部审计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紧密围绕转变***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效率、降低行***成本为目标,在审计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确认和咨询作用。

一是加强内部审计理论研讨和学习,从工作理念上实现内部审计转变。内部审计转型的核心是由传统的财务合规性审计向现代管理审计转变,其前提是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特别是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在思想观念上的更新和转变,主要是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内部控制理念,以及更好地服务于组织治理的理念。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是对旧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技术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为保障这一变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把宣传现代审计思想理念,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头等重要工作来抓,促进广大内部审计人员***思想、更新观念。在工作方式上,可通过举办各类型的报告会、高级论坛、理论研讨会、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研究与探讨,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活动进行学习与宣传。

二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管理,从工作管理模式上实现内部审计转变。我们要按照内部审计转型的要求,全面审视和检讨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工作组织管理问题。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管理,以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为目标,将转型的要求贯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领域。

内部审计转型篇2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转型;审计环境

作者:程志国

中***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7日

审计环境是审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影响审计活动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包括组织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两部分。组织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经济、人文社会和法律法规等;组织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治理结构、组织文化、规章制度、胜任能力和审计技术等。推进内部审计转型,核心就是推行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审计转型是审计环境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审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反过来又制约着审计的转型与发展。本文对影响审计转型的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优化审计环境,加快内部审计转型的***策建议。

一、审计转型的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一)组织治理结构。组织治理结构包括配置和使用控制权、监督和评价组织内部人员、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组织治理结构构建体现了决策、管理、监督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关系,运行由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组成,内部审计是组织治理约束机制的组成部分。组织治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

1、影响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性。组织内部权力机构的构建及相互制约、审计机构的设置及隶属关系,与最高权力当局沟通的渠道等。关系着审计地位的高低和审计工作的***程度。一般来说,审计隶属层级越高,审计地位越高,审计机构***设置,则审计***性强。

2、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组织内部是否建立审计委员会或类似的制度安排,审计委员会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决定于审计受到监督的程度,有效监督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3、影响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范围及职能定位。不同的组织治理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不同,具体到某种类型的组织治理,审计的目标是什么,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情况,都必须依据该组织治理的要求来确定。

4、影响审计工作活力。组织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情况,有无考核机制、晋升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关系到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带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维方式等。组织文化具有强大的力量,它在组织中的作用贯穿于组织发展的始终,对内部审计的影响体现在:

1、组织文化关系组织内部各层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态度。组织文化是以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和实现一定组织目标的文化,管理主体意识主要代表了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高层管理者重视和支持审计工作,就会通过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传递给组织内部各层次人员。全过程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理念融入组织文化,也会变成组织成员自觉接受的行动。这种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容易赢得理解和支持,地位高,开展工作也方便。

2、组织文化能把组织内部成员的力量凝聚到组织目标上来,实现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的高度统一。

3、积极的组织文化引导内部良好风气的形成,减少审计项目风险。

4、组织文化中的审计文化影响审计人员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思想决定行动,审计人员的行为最终会反映到他们的工作成果上。

(三)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内部审计:

1、审计规章制度直接明确了审计体制、机构设置、职能定位、岗位职责等,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增强了审计的合法性、程序性,避免了随意性。质量控制、操作规程等专业控制制度,促进了审计业务工作的规范化。

2、规章制度是开展各项审计工作的依据,是审计评判是非优劣的准绳。

3、规章制度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和前提。内部控制的基本职能是选择组织形式,设置组织结构,建立内部规章制度,配置各层次人员,实施管理方式等。其中,规章制度是内部控制审计内容的书面载体,没有它内部控制审计无法进行。

(四)胜任能力。***曾经说过,“***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内部审计转型的决定因素在人,关键是全体内审人员。推行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有创新能力。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在国内还是一项全新的内容,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2、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突破了传统审计的范畴,在广度上拓展到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深度上,触及到组织治理的各个层面,不精通相关专业的审计人员承担不了这项任务。

3、有多岗位历练的实践工作经验。只有经过组织内部多岗位的历练,成长为各岗位上的行家里手,才能发现组织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是理论上的空对空,不可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4、掌握现代审计的技术和方法。内部审计转型,不仅是审计内容的变革,也是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基于开展工作的需要,审计人员必须学习、掌握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

(五)审计技术。伴随着审计转型的深入开展,内部审计在内容上由财务控制拓展到组织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领域,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从“小作坊式”的单个项目审计,向整体性、系统性的“集约式”规模审计转变。

2、从审计部门、少数职能部门分散的、单打独斗式的审计和监督,向由审计部门牵头、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监督资源、发动全员参与监督转变。在审计方法上,由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这对审计技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审计手段将被淘汰,现有软件功能也将根据审计内容和方法的变化进行调整,审计规模扩大后,多部门协同参与,需要借助网络技术实施联网审计。

二、当前环境中不利于内部审计转型的主要问题

审计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体现在,当环境适宜的时候,就会促进审计的发展,当环境不适宜的时候,就会阻碍审计的发展。当前,各单位正在深入推进审计转型的情况下,组织内部环境中仍存在一些不利于转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审计机构设置不***,隶属层级低,审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在组织治理的多层关系中,审计工作主要面向中下层,针对组织层面战略风险的审计少;审计部门受到的监督少,专业监督更少,普遍缺乏这方面的制度安排;很多单位没有组织文化的积淀,不重视发挥组织文化的作用;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普遍存在人治现象,不习惯用制度管人、管事;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不足,复合型人才少,没有多岗位磨炼经历,实践经验缺乏;审计技术落后,不能进行实时监控,审计软件滞后于会计及相关软件,无法及时、完整的获取审计信息等。上述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将成为制约审计转型的瓶颈。

三、优化内部环境,加快审计转型的***策建议

为加快实现审计转型,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组织内部管理当局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优化内部环境,为转型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完善组织治理。设置***内审机构,使之隶属组织内部最高权力当局,确保两者之间沟通渠道畅通,支持内审机构依法开展工作;建立审计委员会或类似制度安排,实现对内审机构的专业领导和监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二)加强组织文化建设,重视发挥组织文化的作用。平时注意挖掘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意识形态积极向上的东西,然后经过加工提炼形成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建设需结合组织自身特点,并不断充实新的内容;要把现代审计理念吸收到组织文化中,借助组织文化将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三)建立内部规章制度,并注意发挥制度的作用。制度建设的关键不在多,而在于有效,要摒弃人治观念,养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习惯。只要组织内部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重要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就可以认定制度建设是成功的。

内部审计转型篇3

【关键词】内部审计;转型

内部审计转型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内部审计工作深化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型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安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更好地为组织实现目标服务,那么应如何推进内部审计转型?

一、扎实内部审计转型的基础点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审计环境是审计转型和发展的基础,是影响审计活动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它包括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审计单位很难改变的,所以从审计内部环境出发,提出优化审计环境的建议,以便扎实内部审计转型的基础。

1、营造内部审计转型氛围

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是对旧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技术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为保障这一变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把宣传现代审计思想理念,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头等重要工作来抓,促进广大内部审计人员及领导***思想、更新观念,营造转型氛围,形成相互支持、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深入、系统地宣传报道加快内部审计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内部审计转型升级的深刻内涵以及扎实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升级各项重点工作。要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广泛宣传在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升级实践中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取得的重大进展、积累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以小见大,创新报道形式,丰富报道内容,努力做到日常宣传加大信息量,制造声势;专题宣传加大知识量,做出气势;策划宣传突出思想性,揭示趋势,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可读性和社会影响力。

2、完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

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包括配置和使用控制权、监督和评价组织内部人员等,组织治理结构构建体现了决策、管理、监督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关系。内部审计区别于其他工作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性,一般内部审计隶属单位管理层次越高,审计的***性越强,审计工作越少受到其他人员的干预,审计参与的内容越多,越能为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审计受到监督的越有效,审计质量越高,审计成效越显著,开展审计工作转型越容易得到支持,各单位应完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设置***内审机构,使之隶属于组织内部最高权力当局,确保两者之间沟通渠道畅通,并大力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建立单位内部审计委员会,实现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领导和监督,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3、加强组织内部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能把组织内部成员的力量凝聚到组织目标上来,实现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的高度统一,赢得组织内部人员对审计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审计***性和权威性,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其中的审计文化可以影响审计人员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引导内部良好风气的形成,减少审计项目风险。不同的单位应有不同的组织文化,个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挖掘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意识形态积极向上的东西,经过加工提炼形成组织文化,并把这种文化传递给组织内部各层次人员,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完成目标的保护神,开展全程跟踪、内控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审计转型工作的实现也很容易得到重视和支持。

4、增强内审人员业务素质

实施内部审计转型关键在人,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适应内审转型的能力要求。一要加强宏观理论和全局把握能力。审计人员必须对国家***策、经济运行、单位整体现状、风险控制点等有全面的了解,才能从全局出发,发现风险控制点,有针对性的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起到“防风险、强管理、促发展”的目的。二要加强专业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审计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必须拥有财务、管理、经济、计算机、基建等相关业务技能复合型人才,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同时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三要加强审计作风建设,培养一批敢于硬碰硬,发现问题不包庇,处理问题不手软,具有求真务实、严谨细致、廉洁自律好作风的审计精英。

二、推进内部审计转型的突破点

内部审计转型具有历史必然性,具有势不可挡之势,在内部审计转型所需的基础工作扎实后,需要采取哪些具体行动成为转型面临的一大难题,根据调查研究,结合内部审计开展工作的现状,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

1、积极主动强化审计管理

科学的审计管理是对审计计划、组织、开展以及审计质量、审计成本等全过程的管理,是确保审计成功又达到审计转型目的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审计人员要加强立项前的调查研究,科学合理的制定审计计划,选择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内容开展审计,为提升单位在行业内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二要加强审计质量管理。通过建立审计业务学习、三级复核、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办法,以审计质量检查、审计项目评优、审计项目点评等为载体,提高审计质量。三要加强审计成本管理。自身不进行成本管理,审计的权威性很难得到认可,提出的建议也很难服众,所以审计部门开展审计项目时要对每个项目花费的时间、人力、物资进行核算,力求投入产出最大化,这也正是效益审计的指导思想。

2、大力加强专项审计调查

审计转型的目的归根到底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而专项审计调查是发挥审计工作建设性作用的重要手段。任何企业都会经历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处于不同时期企业会有不同的发展策略,也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内部审计要发挥企业“保驾护航”的作用,必须要根据企业所处的时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分析企业发展的拐点、瓶颈点,选择对企业具有牵动性、指导性的项目大力开展专项调查,在调查中可采取灵活的组织方式,注重对全局性、典型性、实践性的问题分析,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参与,以便提高结果的科学性,另需注重对提出整改建议的部门进行后续审计,提高切实解决问题的行动。

3、注重审计技术手段建设

单位负责审计工作的主要领导,要从审计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着眼未来,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不掌握最新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审计人员将失去审计资格,不了解最新信息技术的领导将失去指挥资格的理念,采用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扩大审计信息技术手段的覆盖面,加大审计技术建设支持力度,结合单位实际,建立一套可前期控制、中期监督、后期评价的远程联网审计系统,做到全程参与,增强控制,降低风险,所以内部审计转型成功,要求单位领导一定要注重审计技术手段建设,加大投入,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审计技术手段。

4、深入开展内控制度审计

内控制度审计对防范和化解风险,帮助改进管理、完善制度、增加效益,提升竞争力、健康发展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深入开展内控制度审计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制度的健全性;二是制度的执行性。健全有效的制度能形成相互协调与相互制约机制,对于企业规范管理、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健全的制度需要执行才能发挥作用,但现实中有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因各种原因,造成有些人凌驾于制度之外,使制度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内控制度审计要找出企业内控制度制定、执行中的漏洞,提出客观、科学的建设性意见,同时该建设性意见要体现在遵守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争取或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宗旨。

5、推行资源优化效益审计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就是要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极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矿产、钢铁、人力资本等短期内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利用,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严重影响了可持续的发展,违背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因此内部审计应主动开展资源优化效益审计,其基本目标和内容就是对被审计单位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促进其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被审计单位资源的使用效益。

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审计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由之路,具有历史必然性,只要我们***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内部审计就一定能够实现转型,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为推动跨越发展、加快崛起进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战平.加速审计转型 服务安徽崛起[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2]秦荣生.公司治理与内外部审计[M].北京工业出版社,2013

[3]吴俊深.现代审计大辞典[M].崇文书局,2013

[4]程志国.优化审计环境 推进内部审计转型[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5)

[5]雷小燕.浅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J].财经界,2012,(6)

[6]张悦涵.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3,(8)

[7]夏苏萍.试论内部审计实现转型的手段[J].会计之友,2008,(10)

[8]王道成.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 确保我国内部审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3)

[9]魏欣.内部审计转型浅议[J].金融经济,2008,(14)

内部审计转型篇4

【关键词】 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必要性;思路

在高校经济活动逐步走向市场机制的转型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处于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加快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已不适应高校事业发展的需要,离现代审计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更新观念,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转变。在审计理念上,要对内部审计是检查系统的认识向控制系统的认识转变;在审计职能上,由单纯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在审计目标上,以查错纠弊为主向以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能力为主转变;在审计内容上,由财务收支向业务领域和信息系统拓展,全方位、系统式覆盖;在审计方式上,由以结果导向为主向与过程导向并重转变,由事后监督为主向与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并重转变;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主转变;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经过多年的发展,财务审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为转型提供了条件。

一、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

(一)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是促进高校改革,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随着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的出台,使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宏观教育体系和结构正在加紧进行调整;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教育投资、教育经费和各种创收逐年增长,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相关联,学校内部职能部门利用办学、培训、咨询以及对社会实行有偿服务等收费项目逐年增多,使得高校经济管理日趋复杂化。这些都需要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和评价作用,运用审计手段对高校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后勤管理等改革措施进行审计和评价;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确认、评价、咨询,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层反馈,提出完善改革措施的建议,从而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学校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防范风险、创造效益,增强自我约束机制,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

(二)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是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需要

当前教育经费紧张是制约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高校的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方面是教育经费紧张,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使用不尽合理,损失浪费惊人的现象,使本来就紧张的教育经费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加剧了资金的供需矛盾。要缓解这一矛盾,一靠增加收入,切实采取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二靠节约开支,避免或减少损失和浪费,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这就要求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本单位利用资源、开展业务、取得绩效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计。一方面及时发现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问题,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纠正;另一方面及时发现并制止教育经费的“跑、冒、滴、漏”,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从高校内部审计的普遍情况来看,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账务表面的错误会越来越少。因此,要求高校内部审计必须改革传统的审计模式,将职能从传统的监督检查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将内部审计的重点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另外,高校的财务收支活动内容逐渐简单化、透明化。如果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领域,内部审计机构将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找准定位,及时转型,将高校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对被审计单位的服务,以服务为导向,拓展审计领域,建立“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高校中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二、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思路

(一)提升审计理念,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

长期以来,高校内部审计的微观特点和财会人员财会专业过专的现状,造成审计思维偏窄,审计理念较为陈旧,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空间上难以拓展,在深度上受到局限。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内部审计越来越呈现自身的特点,其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也表现得更为明显,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已经成为重要理念和实践活动。因此,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必须提升审计理念。

1.提升宏观管理理念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作为高校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必须注意从宏观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从宏观层面去把握审计工作对象、重点、方法。在确定审计项目时,不要仅仅埋头于具体项目,更要关心宏观经济形势和***策,善于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问题,从宏观层面把握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目标,找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切入点,为加强高校宏观调控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审计建议,当好决策层的参谋。

2.提升审计风险理念

一直以来,由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比,审计的范围仅限于单位的内部,审计风险相对不够明显,造成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相对淡薄。随着各级对内部审计工作透明度要求的提高,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会明显地显现出来。因此,对树立审计风险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搞好财务收支审计、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的同时,逐步开展风险审计工作,通过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等的分析,提出降低风险的建议,促进学校在保证办学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3.提升审计服务理念

高校内审管理要在强调审计监督职能的同时,重视服务效能,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要以服务职能为核心,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监督,在监督中强化服务,实现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正确定位。要充分发挥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通过揭露问题进一步分析各种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提出防范的措施和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堵漏补缺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使审计“服务”的作用得到更高层次的发挥。

(二)转变审计视角,促进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

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审工作效能,必须打破传统观念,转变审计视角,大力推进高校内审工作创新。在审计层次上,提升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从制度建设入手,帮助被审计单位制定相关的内控制度,并对内控制度的适当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以检验内控制度是否有效实施。要建立健全内部各部门工作流程制度,排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易产生疏漏的环节。以满足实际发展与变化的需要,使各项内控制度覆盖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制度建设与实施在高校监督管理中的关键性作用。

(三)突出审计重点,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方针。全面协调发展就是要全面履行高校审计监督职责,将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要纳入审计的视野;同时要使审计工作与整个国家利益和学校发展的大局相适应,使审计管理与审计业务工作的发展相适应。在坚持高校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各方面的审计工作,把审计工作始终置于促进学校发展的大环境中。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坚持全面协调发展方针的同时,必须做到突出审计重点。即在坚持全面审计的同时,根据学校治理结构、管理体制等有关内部环境和内部审计资源状况,区分轻重缓急,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确定内部审计业务战略。这要求在审计领域和范围上,要准确把握学校改革和发展脉搏,根据学校的工作重点和资金走向,加强审计跟踪和监督,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审计,突出对学校发展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审计,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果。突出高校审计重点,当前着重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积极做好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

根据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要基本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和效益审计为主转型的要求,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加强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上。要坚持业务活动审查与财务活动审查相结合,运用业务入手审计方法,开展财务审计与业务审计相结合的综合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效益审计,以充分揭示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资金、资产、资源安全、完整,并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

2.积极推进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

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把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从单纯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向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到工程财务决算的全过程审计转变,并对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管理情况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各个环节要严格把关,以实现建设资金效益最大化。

3.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要加大和规范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进行全面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掌握第一手资料,客观地评价部门(单位)负责人应负的经济责任,为学校******领导任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应通过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凡是通过审计发现有严重经济问题或严重失职的领导干部,一律不得续聘和重用,以不断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任期经济责任,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四)创新审计方法,促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

计算机审计是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履行审计职责的基本要求。国家内审协会提出,在推进审计转型的过程中,要实现审计方法从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没有审计信息化的突破,就谈不上现代审计,更谈不上为审计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审计,要全面推广计算机技术在各类审计项目中的运用,推动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融合,使计算机审计与审计业务的发展和管理需求相适应,与外部的信息化环境相适应,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审计范围,提取审计证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审计,就要加强高校内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不断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使全体审计人员都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审计软件、网络等现代技术以及结构法、数学法、统计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现代方法,实现审计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科学化,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转型篇5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必要性;思路

一、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

(一)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是促进高校改革,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国家***府为支持教育改革的进行,近些年陆续出台了一些教育改革***策,支持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变革,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投入的教育资金增多,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此外高校收费项目也在增多,财务管理系统日趋复杂,为保证高校资金安全,高校内部审计需要充分发挥其监督和评价功能,对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严格的审查,及时将出现的问题反馈给领导,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促进学校内部管理系统完善,实现高校国际化发展目标。

(二)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是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需要

高校发展离不开资金输入,但是诸多高校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出现这样的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教育经费来源途径少,供需问题严重,二是资金不合理分配,浪费情况巨大,增加供需差。为了解供需不平衡情况,高校一方面需要增加资金来源,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另一方面合理规划使用资金,降低浪费等,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现浪费资金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制止此种情况,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现在计算机已经被普及,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一般是在电脑上进行的,出现错误的频率越来越低,管理水平提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转型,由传统的检查错误转向监督项目运行,评价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大小。在信息时代,高校收支情况逐渐变得透明,传统审计需要转型,确定定位,为高校内部审计发展寻找新出路。

二、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思路

(一)提升审计理念,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

高校内部审计受到传统思想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审计人员思维受到拘束,审计观念落后,阻碍审计范围扩展,工作难以深入进行,因此必须转变审计理念,转变审计理念可以从提升宏观管理理念、风险理念和服务理念三个方面进行。对于提升宏观管理理念,就是需要工作人员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审计对象、审计重点和审计手段,审计项目时重视经济发展情况和***府***策,在宏观层面上分析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改善措施。高校内部审计主要审计内部项目和单位内部情况,审计风险不明显,逐渐使得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以至于在未来工作中忽略审计风险,现在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其风险逐渐暴露出来,迫使工作人员建立审计风险意识,审计人员在检查高校财务以后,还要对筹资风险和经营风险等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有问题的地方向上级领导报告,寻找解决办法,提高高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提升审计服务理念,就是重视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坚持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监督高校资金流动和信息,在服务中实施监督,在监督中强化服务,实现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正确定位。

(二)转变审计视角,促进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

一成不变的审计工作模式使其阻碍高校发展,为提高高校审计工作效率,必须打破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推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创新,首先审计人员要有创新意识,能够明白审计工作未来转变趋势,拥有将一切隐患扼杀在萌芽期的思想,其次根据需求,为被审计的相关部门建立内审制度,并测试其可靠性和合法性,保证该制度能够安全运行。此外,还要将内部审计工作条理化,制定相关制度,尽可能排除各种隐患。

(三)突出审计重点,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全面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对待被审计项目公正公平,严格履行其监督职责,资金流动之处都需要被审计。审计工作突出审计重点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准确把握高校发展方向,根据高校发展重心,加强对这些重点部位进行跟踪和重点审计,此外还需要做好几个工作,一是积极做好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二是积极推进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三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对贪污等严重失职的领导给一定得惩罚,一旦解聘,将不再录用,增强领导的责任意识。

(四)创新审计方法,促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

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对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有重要的帮助,也是信息时代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内审协会提出,在推进审计转型的过程中,要实现审计方法从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加快扩大审计范围,获取审计资料,但是这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所以对内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创新审计方法,并且结合计算机上面各种算法,提高审计准确性,实现审计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科学化,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是必须的,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提升审计理念、转变审计视角、突出审计重点和创新审计方法四个转型新思路,为高校审计工作发展提供新方向,加快推进高校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银兰. 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思路[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04:60-61.

[2]游雪琴. 转型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 武夷学院学报,2011,03:92-95.

内部审计转型篇6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组织增值

中***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随着国家财***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高校的教育、科研、基本建设等各项经费不断增加,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样化,然而高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内外部风险也日益复杂,这无疑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金数额巨大、交易数据繁琐、往来账项复杂这些新的业务特征,促使我国高校对内部审计的定位应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以组织增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但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相对缓慢,还停留在账项审计和纠错防弊的基础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科研发展和内部管理的要求。因此,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内部审计如何在组织增值目标导向下实现转型和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仍然采用纠错防弊的传统审计模式,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但是,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往来的频繁,纠错防弊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要求。我国内部审计整体发展比较落后,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目标导向和职能定位不准确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仍然以监督为主,审计的范围主要是财务收支情况,内部审计的层次和地位仍处在较低水平。在“纠错防弊”目标指导下,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围绕财务收支活动和配合学校相关部门的需要开展事后审计。监督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单一的监督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求。目标和职能定位的不准确,直接导致了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难以清晰界定,进而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如果只强调审计监督,缺乏事前和事中审计的应用,审计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将处于被动局面,各项工作难以开展。

(二)机构设置不合理,审计工作缺乏***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高校治理机构和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给高校治理带来更多的挑战。高校必须加强内部审计机构自身建设,科学合理的设置内部组织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比较随意,缺乏科学的组织体系。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形式主要是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并、审计部门归财务部门主管、审计部门与纪检***门合并等模式。但是这些机构的设置无法对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性提供有力保证。***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如果高校的内部审计无法实现形式上和实质上的双重***,那么它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审计机构缺乏***性,将会导致审计人员思想涣散和工作责任感的缺失,内部审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三)审计方法落后

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仍然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主流,但审计手段和方法已经远远落后于高校的发展。在高校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大多采用检查、观察、询问、函证等传统审计方法,而分析程序、审计抽样、计算机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则较少使用。高校会计普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方法,然而内部审计部门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审计软件的辅助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效率不高。审计效率低下也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整体工作,导致相关评价体系不能落实,严重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线索仍然以资金为中心,审计方法主要是对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以及以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差异性进行评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各项业务日趋复杂,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电算化管理等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审计方法正面临严峻考验,高校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应该作出相应调整和完善。

(四)管理工作不规范

内部审计机构的有效管理为完成审计工作,发挥审计职能和作用提供重要基础。因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对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使其与高校发展目标一致,能够覆盖到高校发展的所有重要风险领域。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并没有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或者工作计划,审计工作的开展通常是按照领导的指派和规定,这直接导致审计工作难以运用抽样技术来选择审计事项,因而难以及时发现高风险领域。有的高校即使制定了相关的年度审计计划,但是缺乏相应的评价和检查机制,对审计结果的利用不足。内部审计机构除了要制定业务规划外,更重要的是加强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评价体系。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审计检查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内外监督机制,缺乏相应的审计质量控制和评价的规范体系。大多数情况下,高校管理层仅仅是把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提供有关信息和建议的咨询机构,对于获得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有关信息和建议后究竟该如何利用,却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以完善。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

二、增值导向下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必然性

IIA(1999)在重新修订内部审计定义时提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改善组织的运营并增加组织的价值。”新定义明确了能否增加组织价值成为衡量内部审计工作是否具有意义的重要标准。价值增值可分为显性增值和隐性增值。内部审计通过改善高校内部管理、更新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相关工作效率、减少低价值审计等具体措施降低自身审计成本属于显性增值。另一方面,因为高校治理结构中有内部审计的存在,客观上会对内部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威慑和警示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会促进其努力改善工作绩效,维持良好的自律,客观上会导致组织增值,这种价值则属于隐性价值的范畴。

增值型内部审计并不是一种新生的审计类型,而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定位,积极开展以组织增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努力推进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对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和促进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需求

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治理机构,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内部审计是高校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科学治理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因此,必须把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纳入到高校深化体制改革的总体布局当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加强高校风险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组织治理中的职能作用。

(二)应对高校筹资渠道多元化、经济活动复杂化的客观需要

随着国家财***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筹措经费机制逐步完善,筹资渠道逐步拓宽,高校各项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的来源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于此同时,高等院校自身作为非盈利组织,经济活动形式和成果比以往更加繁杂,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大。很多高校在科研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公务支出等领域都出现过问题,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同时,这些问题对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积极探索内部审计的新功能、新模式,完善各项内部审计制度,促进高校健康发展,让高等院校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净土。

(三)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日益完善的新要求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科研经费管理等规范性文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高了财***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高校的财务管理重心由重视“资金管理”转向了重视“预算管理”。为了促进行***事业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财务管理体系的调整和完善,给内部审计提出了发展完善的新要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实现转型和发展的路径

组织价值是指通过组织系统内部诸多资源的组合、共生所表现出来的被认可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按照现代审计的理念,内部审计不仅要监督评价组织经营活动,而且要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高校内部审计的新目标是“增加价值,改善管理”,在组织增值目标导向下,如何使高校的内部人员、资源组合起来,充分发挥作用,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增值职能,是当前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课题。

(一)统一认识,为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发展打牢思想基础

要广泛开展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学校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从“纠错防弊型”向“组织增值型”转变的重要性、必然性和迫切性,提高有关部门支持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要让广大高校工作者深刻认识到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也要加强自我宣传,提高高校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组织增值目标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为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主要领导的重视,对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师生,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也应该得到他们的关注和支持。

(二)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优化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性是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科学合理的设置审计机构,保证审计***性,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的作用,进而实现组织增值的目标。高校应该按照有关要求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并按照一定比例配备专职审计人员。高等院校应该按照《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要求,由高校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完善审计领导机制。通过构建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的地位和层次,可以有效防范高校内部管理风险,增强管理控制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组织增值的目标,提高高校竞争力。提高内部审计地位的首要前提是,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性和权威性。高校领导应该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相关部门协调等方面出发,将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职能部门分离,使其相互***,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此外,高校可以根据本校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内部审计领导模式和机构设置体系。审计机构的***和管理体制的完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准则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应配备具有相应职业资格的内审人员,内审人员应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并遵守职业道德,在业务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高校应把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高校审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具备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从事财经、审计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内审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并通过后续教育培训加以保持和提高。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优化知识结构,为高校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人才基础。“组织增值型”内部审计与“纠错防弊型”内部审计相比,其服务范围更广,作用领域更宽,对业务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高,对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充分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四)拓宽审计业务范围,实现审计全覆盖

随着我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宽,高校资金的使用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在高校治理和内部审计活动中强化风险意识,积极防范和控制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新领域。首先,高校要深入开展预算管理审计,优化资源配置。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执行结果进行全过程审计。通过审计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预算编制更加科学,促进预算资金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乱象是高校审计风险加大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领域。高校内部审计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审计,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对重大科研项目、重要业务环节进行重点审计。此外,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资产管理、公务支出等方面实施审计,不断扩宽审计业务范围,真正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全覆盖。

四、总结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必须紧紧围绕高校中心工作,结合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的改革与创新,扎实推进内部审计新模式,持续推动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为实现组织增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焦跃华.我国公共组织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思考[J].审计月刊,2013(11)

[2]朱华.浅析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J].经济师,2013(02)

[3]张红.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

[4]贾卓杰.高校内部审计常见问题及风险应对[J].统计与管理,2015(07)

内部审计转型篇7

关键词:改制;商业企业;内部审计

经过近几年的改制运作,莱州市原有的国有商业企业现已全部改造成为基本符合《公司法》有关规定、较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并在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严密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从根本上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把注意力真正转移和集中到如何拓展经营、加强管理、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上。改制以后,国家不再直接干预商业企业的商品经营,而由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因此更加需要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强化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改制前,有的商业企业已设有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或机构,改制后,这些人员或机构基本上被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继续发挥着防漏查弊、增收节支、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商业企业的产权制度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应也需要内部审计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中,进行重新定位和职能转型,以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一、内部审计在改制后商业企业中的基本定位

改制前,商业企业内部审计也是做为国家审计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以国家审计的姿态执行国家审计对企业的监督职能,主要是在公司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在这种体制下,传统的内部审计重点是监督商业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而随着产权制度的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资产从竞争行业的完全退出,国家在企业中不再具有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商业企业成为了以股东为投资主体、具有投资决策、经营管理等权利的***法人。由此,商业企业的内部审计在新的体制和环境中也须重新定位:首先是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人员或机构在董事长或董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不再从属于企业经理的直接领导,审计业务也不再拘限于财务收支、账簿报表、经济合同等,而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运作,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一项***、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属地位较高、层次较深、范围较广的管理;其次是在具有的职能上,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监督、鉴证和评价,其监督的内涵已不是原有的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而是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监督的目的主要在于维护企业的整体合法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内部审计的定位于企业、服务于企业,是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的职能;再次是应发挥的作用上,内部审计的防护性和建设性更集中于企业内部,就是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除监督企业的依法经营,重点是审计和评价企业经营的效益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为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咨询服务,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

二、改制后商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

商业企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经营的流通单位,其特点是商品和货币形态的资金占用大、环节多、周转快,易出现弊端和流失。因此,在国有体制下,内部审计的任务主要是从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出发,重点进行企业的财务监督、制度监督和绩效责任评价,是从属于国家审计体系的企业内部审计活动。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随着体制转化而成为企业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属于企业利益最大化和维护股东合法权益的监督评价活动。所以,改制后的商业内部审计工作也应随企业体制的转化而转型。

(一)由防范型转为建设型

过去的商业企业内部审计主要依据国家统一制定的财经法规和企业多年形成的各项规章及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指标等,对照账表查错弊,对照制度查违规,对照数字查责任,对照指标评绩效,但还是以防范性的财务制度监督为主。而改制以后,商业内部审计除仍要遵从国家有关法规外,还要以公司章程为依据,按照董事会或董事长的要求,来开展建设性的审计工作。这里所谓的建设性,一是说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审计要重新构造适应股份体制的审计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规则;二是说随着商业经营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内部审计要适应新的审计对象,增加新的内容,运用新的方法,突出效益性;三是说要服务于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内部审计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是对企业管理有效和水平的监督与评价,不仅要查深查透企业新形式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更主要是要通过审计的监督与评价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充实完善和严格执行,不断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

国有体制时,商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接受国家审计机机关的指导,开展配属性审计,另一方面接受企业经理的直接领导,开展定向性审计,事后审计、指定审计和辅助调查,是内部审计开展工作的主要形式,较被动和滞后。改制后受体制利益的驱动,必然促使商业企业扩大经营、扩张规模,并需要更加严密协调的管理以保证加快发展。这样,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及时和准确监督与评价,因此新形势要求内部审计由被动转为主动,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方法来增强审计的实效。以决策审计为例,事前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筹资和投资等重大决策进行项目论证审核审计,为决策的可行性和严密性提供依据;事中主要是对决策的执行情况和进度进行责任成本和阶段性效果效益审计,保证决策的正确全面的执行并及时修正偏差弥补缺陷;事后则主要是对整个的决策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价,明确责任效绩。

(三)由单纯型转为复合型

现商业企业所处的环境不仅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市场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更加开放和一体化,内外竞争激烈,挑战与机遇并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已将内部审计目标由原来的“检查与评价”定位于“增值与改善”,因此,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商业内部审计必须由单纯的财务监督转向注重企业的自身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树立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在职能上,从原来的检查监督为主转变为监督、服务并重、以服务为主,使内部审计更广泛深入地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之中,不断拓展和强化内部审计的评价、咨询、查证、参谋等服务职能;在内容上,除继续传统的财务审计、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成型实用项目外,还要探讨开展适应股份要求的管理审计、风险审计和增值审计等,扩大内部审计的涵盖面和影响力;在方法上,要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掌握计算机操作与运用技能,熟悉企业所配备的专业软件的设置与使用,运用信息手段获取、对证、分析和处理有关审计数据资料,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对商业企业内部审计定位与转型的要求

机制的转换,使莱州市的商业企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改制后仅近三年,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两亿多元,经营方式呈多样化,销售效益大幅增长,但伴随而来的也是企业风险的加大和管理责任的加重。由此,对于商业企业的内部审计来说,也意味着范围更广,难度更大,审计力量和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对内部审计的定位与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也给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及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首先,要改善内审人员的配备和结构。由于内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企业原来单纯财会专业的人员配备和结构,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工作的需要。对此,企业要用长远的眼光注重配备和培养既有财会工作水平和经验,又懂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复合型技术人员,一方面为其提供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更新其观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打造一只高素质的内审队伍。

第二,要加强内审人员或机构的***性和权威性。***性和权威性是内部审计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证,在改制后的商业企业中,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在县市级规模的商业企业,一般情况下内部审计受董事长的直接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无论是配备内审人员还是设置内审机构,原则上要尽量减少内部审计的领导层次,不安排与审计无关的其他或兼职业务,以确保其***客观地开展工作。

第三,要将内部审计纳入企业整体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轨道。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配套,重新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职权、责任、工作范围、行为规范等,使内审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内部审计也要自觉加强自身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依据内部审计的有关规定准则等,制定实际完备的审计程序、规则和办法,先行完善管理,规避审计风险,保证客观公正。

第四,积极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为服从服务于改制后企业的发展需要,内部审计除要保留改善原有业务的适用部分,并加以充实提高外,还要顺应当前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一是建立企业的风险监督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防患于未然;二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测评审,建立严密、完善的商业流程控制体系;三是探索开展管理、绩效和增值等审计,促使企业控制管理严密有效,部门绩效优化提高和企业价值实现的最大化。

内部审计转型篇8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更多是基于考虑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并对内部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监督,保证企业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各个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组织内部的***策、制度的正常轨道上运行。内部审计对于查错防弊,对内部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审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上市公司借鉴了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在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提高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和风险管理水平,进而为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提供支持。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也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对公司的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这是直接导致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建设机制不完善,内部审计***性不足的原因,使得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难以有效地发挥。第二,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效力。第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缺乏审计、法律、风险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对识别风险、内部审计程序设计熟悉不够,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

一、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转型的原因

(一)完善公司治理的内在要求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主体缺位等问题,在这种环境下,要建立现代企业的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就必须发挥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监督的职能。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公司理论认为:公司每一个部门的设立都应该为公司价值的增值服务,公司的目标就是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该向以价值增值为目标的审计,在保障企业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从原来的被动式检查到主动式咨询。

(二)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求第一,审计的发展,扩展了审计原来的监督作用,使得审计兼具了管理的作用,审计方法的改进,也使得审计不仅可以监督经营活动,也可以利用审计程序获得的信息,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咨询服务。第二,上市公司受托责任不仅要求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而且要更好地履行这一责任,社会责任观又要求管理层的行为能够基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些因素使得投资者、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了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需求。第三,受托责任内容和层次的丰富要求内部审计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及环境,以企业增值为目标,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以确定重点控制的受托责任内容。所以合规性内部审计便被主动式及预期式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所取代。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也要自觉转变自身的增长方式,要有效地发挥各个资源整合的优势,靠内部的经营完善提高公司价值,这就对企业的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助于促进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从而支持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证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资本市场的要求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公司治理决定着企业自身持续发展能力,关系到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性。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需要许多强大的上市公司,公司产权不明晰、公司内部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都制约着公司治理的完善,这样的背景下讨论发展资本市场是不现实的,而内部审计对于公司治理的完善、风险管理的执行、公司价值的提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以价值型内部审计将为发展资本市场提供内在的动力。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具体要求

(一)价值增值为内部审计目标传统内部审计采取的审计方法是被动参与、事后检查,这使得内部审计对公司所做的贡献只能是检查和评价,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滞后性与不完全性,不能实现有效的价值增值。现在直接将价值增值作为内部审计的目标,将与公司的目标:公司价值最大化相一致。内部审计参与价值增值的途径主要两种:一是为公司提供增值服务,二是减少公司损失。在提供增值服务上,主要是通过确认和咨询服务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使每一部门和每一项目达到节约成本和提高收益的目的。在减少组织损失上,主要是对公司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以确保公司的内部控制对防止价值损失风险的有效性。

(二)评价及咨询纳入内部审计职能增值型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开拓不同新的职能与工作领域,将咨询、风险管理以及治理程序等纳入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从传统的监督、评价拓展为确认及咨询,审计核心功能开始从评价过程转变为预测环节,更多参与面向未来的规划与决策工作。内部审计需要判断企业内部各种流程和职能是否属于价值链上的环节,调整不必要的环节和人员,使得内部审计真正实现增值的目标邀就需要完善审计的内容和工作方法,将信息技术、风险模型、公司机构与战略等纳入到内部审计方法中。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提升公司价值。所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然要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将控制策略及风险评估连接起来,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对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然后制定应当采取的控制措施。内部审计应该在发现、降低与规避风险方面为管理者提供可行性建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该更多关注事前和事中工作,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以更为灵活、系统的风险分析方法代替传统内部审计。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一种方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基于现代审计理论,基于审计风险模型有针对性的审计策略,而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基于内部审计的目标应该以公司增值为主要目标,所以这两者是方法与目标的关系。

战略的规划和决策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公司组织兴衰,只有实现有效地审查和控制,才能化解决策风险,保证公司重大项目的投资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合理性和效益性,最终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增值型内部审计就要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做出应对,重点关注公司经营中的重大风险,并对这种风险提出应对措施。风险导向是子目标,以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有针对性,公司价值增值是最终目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也在为这一目标服务。

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转型的条件

(一)内部审计***性与权威性内部审计上述职能的实现必须基于内部审计地位的提高以及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内部审计发挥主动的评价、咨询等功能,在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不被外来的力量所胁迫。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并未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对什么组织负责,使得内部审计出现了不同的模式,但是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要对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负责。如果对管理层负责,则内部审计的效力将会大大降低。内部审计地位的提高,可以使增值型内部审计建议得以直接向关键的决策部门报告,使增值建议更容易得到落实,保证内部审计成果的执行力。

内部审计转型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内部审计职能;转型

2016年3月,国家***下发《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任务(项目)承接单位的通知》[1],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项目立项和建设,预估投资总额超过162.42亿元[2]。在落实《行动计划》提出各项任务中,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职能要适应创新发展趋势,把审计职能贯穿其中,建立项目经费绩效评估机制,提高任务绩效,加强国有资产审计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同时对学校创新行动发展中各种风险进行预防,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

目前可以将内部审计职能总结为“监督为主”和“服务为主”两大类,前者侧重于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后者则偏向评价和咨询等服务职能的发挥。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顺应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在前期,主要的职能是“监督为主”,通过审计单位内部会计资料,监督其合法性、合规性,促进学校业务健康发展。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3],新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接轨,体现从传统内部审计职能转型到价值增值型的转变。刘家义审计长把审计概括为“免***系统”[4],就是要建立一个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系统环境,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战略提供管理保障。

二、高职院校实现内部审计增值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增值职能是否实现,主要受内部审计单位的机构配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领导层重视和外部的审计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在内部审计中,由于上述因素的不完善,导致审计的“价值增值”职能很难满足新准则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立与其职能发挥不相符

陆宏如[5]对高职院校内部审机构调查分析时,发现只有8%的学院设立了***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了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其他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并入了纪检监察机构。在内部审计部门中,还存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等导致的***性不够、权威性不强等问题。吕先锫,王振青[6](2012)在《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分析中,从对审计机构的分管领导调查结果来看,审计机构的分管领导情况是:书记占1%,校长占26%,副书记占51%,副校长占22%。说明部分高校对审计机构的***性以及审计的职能认识不足,不同级别的分管领导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性。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专门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有的是从财务、教学管理、纪检、学生管理等岗位轮岗或调整到内部审计部门的,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涵义、职能、体系、方法等不是很谙熟,主要是在干中学,所以在审计中大都从具体业务层面进行审计,一下子很难站在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整体层面上去创新整合思维,“价值增值型”的审计职能很难发挥。

(二)高职院校领导层的重视与认识不够阻碍内部审计职能转型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处在创新发展的跨越期,主要是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内涵建设,强化校企融合,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学校领导在创新发展中,更重视学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与创业等工作,对学校内部审计工作重视和认识不够。学校领导普遍认为“教学与科研”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认为单位内部审计主要是检查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固定资产投资等与财务部门相关的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在发挥“价值增值”职能中,如“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风险管理”审计时,领导层会认为约束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很难得到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职能的增值作用得不到体现。

(三)外部法律环境不完善约束内部审计增值职能的发挥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存在着主体法律缺失、配套法律滞后、操作性不强、与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存在差距等问题,如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面,法律依据与评价标准单一笼统,没有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审计目标,定性的指标多,定量的指标少。在审计结果上,内部审计只有建议权,无法行使处罚权,使审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审计成果运用难,限制内部审计增值职能发挥。

三、高职教育创新行动发展下的内部审计职能转型对策

(一)在高职创新发展中,内部审计职能的新定位

内部审计功能正在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内控管理审计转变,审计防范的关口正在逐步前移,审计思路正在由单纯审计检查向着更加注重审计分析转变,同时,大力推动审计整改的落实,使审计不仅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而且有针对性地督导解决问题,审计的“免***”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高职院校在适应创新行动发展的新形势下,要适应内部审计职能的新定位:第一,内部审计对学校管理层在创新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决策部署,如基建项目、科研经费、经济责任、二级管理等,找准审计职能的增值点,发挥监督增值作用;第二,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规范项目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夯实管理基础发挥了独特作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等工作,发挥审计监督的警示效果,关注廉***和作风建设,自觉维护学校内部控制系统和工作秩序。

(二)探索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有效结合,提升内部审计职能的层次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有管理风险、提升治理的功能,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新修订《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也是期望内部审计职能从单纯的业务审计中抽身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实施审计。因此,内部审计职能要增加组织价值,更要与内部控制有效结合。内部审计应从审计内部控制的不相容岗位着手,坚持不相容岗位完全分离,形成内部牵制约束机制。内部审计通过对组织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等充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发挥监督职能;通过内控审计,积极提出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设性建议,组织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培训,推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促进教职工、部门、组织管理层共同承担内部控制责任,发挥内部审计在内控领域的咨询作用。

(三)逐步建立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7]明确提出强化绩效评价:“各地要逐级按照职能分工量化落实方案,逐级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定时间表和任务书,实行项目管理”。在《行动计划》执行中明确评价指标,如对“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中,重点审计督查“规划与实施方案、财***资金支持、学校内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与创业情况、学校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及国际交流合作、省级及以上重点专业建设和教学名师、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开放课程、教材、师生参赛获奖等方面评价”。同时在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项目管理等内部审计项目中,应建立绩效审计评价体系,通过对各项任务进行绩效评价,发挥确认职能;在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上应着重关注“投入”、“过程”、“产出”、“效果”等评价指标。下面以“社会服务能力”绩效审计为例,具体绩效审计指标及分值如表1: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难点,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每个任务和项目的审计范围、目标和重点差异很大,所以“投入”、“过程”、“产出”、“效果”等评价指标在不同任务和项目中有不同的体现,内部审计应创新完善内审评价机制,推进内审工作转型发展,更好服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增加组织价值。

参考文献:

[1]《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任务(项目)承接单位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0号).

[2]张启明,王博,童卫***.各地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举措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3):36-42.

[3]《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公告2013年第1号.

[4]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3-9.

[5]陆宏如.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0-22.

[6]吕先锫,王振青.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J].会计之友,2012(29):10-13.

内部审计转型篇10

关键词: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战略转型是指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的全面转型。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中一个子系统,也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在工作中,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及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如何理解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与主要发展框架,对于进一步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发挥内部审计在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医院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

1.内部审计转型是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世界上发达国家对公司财务信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及公司治理的监管日趋严格,特别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要按照《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做好内部控制建设和评价工作,对内部控制建设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追究公司负责人和总会计师的责任。中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要求所有中国境内上市公司都必须在每年年底编制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声明本单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2.内部审计转型是组织增加价值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这就大大拓展了内部审计工作领域:内部审计可以帮助管理者改善控制、商业运作过程和风险管理,发现风险因素,剔除无效、低效和浪费事项,挖掘增值潜力,保证组织以一种合法、有效(包括效率和效果)的运作方式实现其目标。

3.内部审计转型是适应医院规模发展的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大部分医院规模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消耗之大也是不言而喻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的问题并未因医院规模扩大得到解决,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资源终究是有限的,粗放的规模扩大难以持久,审计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事后财务审计上,而是要着力在推动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帮助医院向内部管理要效益,努力实现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体目标。

二、医院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

医院内部审计战略转型要以科学发展观及“免***系统”论为核心指导,把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基础,把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主线,把风险管理审计作为核心,把经济效益审计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公司治理审计是内部审计重要对象之一。但目前在中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相当不完善的背景下,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管理职能,要推动医院治理结构和机制改革,走上治理层面绝非易事,治理审计工作只能作为未来的努力方向,下面不再讨论。

1.财务收支审计。现代审计是建立在财务信息客观真实和财务管理健全有效基础之上的。因此内部审计战略转型与发展不仅不能放弃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而且应该作为一项日常性、基础性工作持续广泛深入地开展。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全面掌握医院的信息及活动,并在分析与研究财务收支结果的基础上,努力发现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和漏洞,进而确立管理审计的重点及方向。管理审计作为财务收支审计的延伸和深化,主要是对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进一步、侧重于管理的审计,并通过审计结果的相互印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应当提出改进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审计建议。

2.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合法性、全面性、完整性、科学性与可行性,努力查找控制弱点,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发挥再监督作用。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审查与促进内部控制规章制度能够合理保证医院经营: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内部规章制度;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经济有效地使用卫生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等。内部控制审计方式有二:一是内部控制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从内部控制审计入手做好常规审计的审前调查,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作为常规审计的基础,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调查,查找控制薄弱点,促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3.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策和标准,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客观地对组织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监督、评价和咨询,提出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或建议。风险管理审计应贯穿于所有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之中,并在常规审计及其审计报告中合理运用风险管理审计结果。风险管理审计以功能性审计为主,主要审计风险管理行为,包括环境预测、经营决策、资源配置、员工使用、财务会计、物资采购、资金运作等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以及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意见,应提交医院管理层审核并应用。

4.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和揭示医院因经营不善、管理不严所造成的损失或潜在亏损等问题,并通过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成问题的有效解决,以促进医院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在当前可以把经济效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对任期工作进行总结,为后任工作打好基础,而且有利于全面核实医院财务状况,客观评价经营者业绩,促进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三、推进医院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的对策

1.树立内部审计新理念。实现内部审计转型,内部审计新理念总结为:重监督,也重服务;重结果,也重过程;重事后,更重事中、事前;重财务,也重业务和管理;重合规,更重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重审查,也重建议;重当前,也重战略和长远性;重静态,更重动态;重内部控制,也重风险管理;重***行为,也重互动。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免***系统”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不仅为内部审计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理念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决定着内部审计的环境和行为的选择。在新的形势下,对于广大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理论研讨、工作交流等形式,树立起内部审计转型的新理念;对医院内部管理层、其他部门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宣传优势,向他们宣传内部审计转型新理念,为推进内部审计转型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2.持续改进和提高内部审计计划水平。(1)采用风险分析方法制定年度审计计划。一是尽早考虑审计计划,当年计划下达后,审计部门就应当着手编制下一年度审计计划,多方面收集资料,适当开展调研;在实施审计计划过程中也应注意随时收集信息,主动思考关于审计计划的问题;二是制定中期审计计划,并实行滚动编制,从而有利于适时增加规划期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可以进行有效的指导。(2)要加强审计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持续与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就审计的情况进行沟通。沟通的频率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目标、重点和内容、审计时间安排和人员配置是否适当,审计人员是否按照审计目标执行审计任务。一旦在审计中发现不适当的地方,就应做相应的修改和调整,甚至可能因此停止对该项目的审计。

内部审计转型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内部审计转型10篇

学习

手工制作作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手工制作作文10篇,内容包括手工制作的作文,制作手工小作文。望着我与爸爸一块做的小狗,心里开心极了。

学习

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模板,内容包括三下乡个人心得应该怎么写,医学系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终于,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路程,来到了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xx村。我们与村里负责接洽我们的负责人谈过以后,就找到了一块人流量比较大的区域

学习

内部审计质量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内部审计质量10篇,内容包括内部审计的标准化流程,内部审计质量保证和改进程序大题。(二)内部审计本身就是基层行内部控制的一个环节,是基层行内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中也明确了内部控制包

学习

一年级半期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半期总结,内容包括一年级下学期收获简短,一年级期末汇总。刚开始接到这班的学生,我对他们完全不了解,因此我就从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开始去认识他们,直到我会把学生和名字对得上号的时候,我开始更深入地去了解他们,注意观

学习

上半年体育作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上半年体育作总结,内容包括体育活动总结范文300字大全,体育比赛总结500字。本届航空运动旅游节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围绕“航空运动和低空经济”这一主题,一是举办了*中国国际航空教育培训发展论坛。这是一个以航空教育培训为

学习

交通安全心得体会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安全心得体会,内容包括交通安全心得体会200字,交通安全心得体会优秀范文。那是一部名叫小学生安全教育读牒的影片,里面有许多述说着坑,蒙,拐,骗的事件。其中交通安全引起了我的注意。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

学习

企业管理职称论文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管理职称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工商企业管理论文模板大全,职称论文模板。2建立完善的职称评审管理体系职称评审管理体制的完善是做好职称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逐步完善职称评审管理体制的同时要做好:一是提高对完善职称管

学习

统计局监督检查计划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局监督检查计划10篇,内容包括统计执法检查抽查工作计划表,统计局日常监督检查表。(2)统计调查对象统计工作规范的贯彻落实情况和源头数据质量。(3)联网直报“四条红线”(即:坚持不在基本单位名录库不得填报数据,坚持由企业***

学习

自动化仪表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仪表10篇,内容包括自动化仪表国外经典教材,自动化仪表方面的记录有哪些。结合数据处理和ICA的污水进水水质的分类杨红高月芳罗飞叶洪涛(18)嵌入式WinCE平台的车载仪表显示终端杨海涛吴建华李琦(22)移动通信对仪表系统

学习

系统运维年度工作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系统运维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运维管理工作整体计划,系统运维工作总结范文。Keywords:railtraffic;trafficmanagement;productionplan中***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217-021BMT公司的车

学习

物业维修部工作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维修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物业维修人员月度工作总结范文,物业维修部工作总结范文。综治工作看上去是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工作,但却关系到单位的稳定发展及员工的切身实际利益。日常工作中除了正常的巡视工作外,2019年

学习

底盘机械实训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底盘机械实训总结,内容包括底盘维修实训总结,汽车底盘实训总结范文。【作者简介】1.朱方新,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汽车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的应用、农业机械的构造与维修、农业

学习

金融监管体制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监管体制论文,内容包括有关金融监管的论文题目,中国金融监管若干问题研究论文。(一)监管机构框架1.联邦银行委员会(FBC)。(1)组织结构:FBC由7至11名成员组成,由联邦委员会选举产生。FBC在行***上隶属于瑞士联邦***(以下简称FDF),但*

学习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桩基检测技术10篇,内容包括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继续教育题,桩基检测选桩会议程序。关键词建筑;桩基;检测技术ResearchbuildingfoundationpilesdetectiontechnologyXuWei(KochanYongnianConstructionSupervisionCo

学习

内部审计质量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内部审计质量10篇,内容包括内部审计的标准化流程,内部审计质量保证和改进程序大题。(二)内部审计本身就是基层行内部控制的一个环节,是基层行内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中也明确了内部控制包

学习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论文,内容包括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期刊,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论文。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影响内部审计***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的报告体制、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内部审计部门规模、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支

学习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论文,内容包括内部审计风险控制论文模板,企业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所处的环境也是险象环生,因而需要更为专业有力的审计和风险管理团队来协助企业的

学习

年度内部审计报告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年度内部审计报告模板,内容包括年度审计报告模板,年度内部审计报告。随着内部控制审计相关制度的颁布,对审计报告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浙江省上市公司披露的2011-2013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研究对象,对报告的总体特

学习

内部审计外包研究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内部审计外包研究,内容包括内部审计外包研究,急求内部审计外包的案例。引言美国的“安然事件”、“世通公司案件”、“施乐公司案件”直至国内的“银广厦”、“麦科特”、“郑百文”等一系列事件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热点,人们

学习

加工贸易转型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加工贸易转型10篇,内容包括关于加工贸易转型的政策,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案例。二、“微笑曲线”再讨论:“低端”还是“高端”自20世纪90年代“微笑曲线”理论诞生以来,往往被作为“经典”引证,用来说明企业在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学习

内部审计准则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内部审计准则10篇,内容包括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大全。一、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之比较(一)中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1.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

学习

数字化转型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数字化转型10篇,内容包括数字化转型启示大全,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戴尔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对IT前后30年进行了一番对比:过去15年,企业以IT为中心,主要处理的是交易型数据和报表,仿佛互联网就是一切;而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