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发展篇1
关键词:WTO钢铁企业钢铁发展
钢铁工业是民族经济的基础,钢铁产量和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处于重要地位的钢铁工业将何去何从,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试***从我国钢铁企业的现状出发,结合加入WTO后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析我国钢铁企业将如何发展。
一、我国钢铁企业的现状
钢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1949年建国初期我国年钢产量仅为15.8万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1996年突破1亿吨大关,2003年钢产量超过2亿吨,连续几年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我国钢铁企业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钢产量增长速度加快。据2003-200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提供的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产钢15266万吨,比2000年增加2416万吨,增长15.8%;2002年产钢18225万吨,比上年增加3122万吨,增长20.67%;2003年产钢22234万吨,比上年增加4065万吨,增长22.38%;2004年1月-2月份累计产钢3905万吨,同比增加3905万吨,增长27.5%。。由此可见,我国钢铁企业钢产量的增长势头强劲,增长速度加快。
2.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坚持以老企业改造为重点的方针,通过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改造,促使了钢铁企业产能增长和结构优化,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如平炉钢产量已由1990年的19.83%下降到1999年的l.44%,2000年已全部淘汰;连铸比由22.3%提高到76%,目前已提高到85%以上。现阶段我国钢铁企业已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宝钢、天津无缝钢管、珠江钢厂等工程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产品结构调整较快。目前我国急需的钢材品种如重轨、造船板、集装箱板、镀锡板等已可以立足国内解决,镀锌板、石油管及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等品种的生产能力及市场占有率有大幅度提高,钢材自给率显著提高,已经提高90%以上。此外,由于国产钢铁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在出口也在不断增加,2003年出口量达到696万吨,同比增长27.5%;出口钢坯147万吨,同比增长10%;材坯出口总量843万吨,同比增长24.3%。另外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钢材产品中约有50%-60%的产品已经具备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30%左右的产品随着技术改造进一步发展也将具备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4.技术经济指标改善明显。高炉利用系数,1999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为2.0吨铁/立方米,比1995年的1.79提高了11.73%;转炉炉龄,1999年重点大中型企业为2715炉,比1995年的1081炉增加1634炉;小型材和线材连轧比,1999年为47%,2000年已提高到50%以上,比1995年的29%增加21个百分点;吨钢新水用量从1999年为28.79m3/t降低到2002年的15.05m3/t,吨钢工业水用量从1996年的232m3/t降低到2002年的159m3/t,水重复利用率从82.01%提高到90.87%;吨钢可比能耗从1990年的0.997吨标煤降低到2002年的0.715吨标煤,在钢产量增长1倍(由6535万吨增长到12764万吨)的基础上,总的能源消耗只增加了31%;吨钢废水排放量下降了58%,年排尘量下降了29%。
5.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有成效。我国钢铁企业除在各主要大企业内部进行组织整合的基础上,2003年又有几家钢铁企业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如2003年8月,南钢集团暨南钢联挂牌成立,实现了经营机制的重大转变;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黑龙江特钢进行了跨省重点行业的战略重组,组建了全国最大的特钢生产企业;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分别与首钢总公司和武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通过走联合之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合作内容包括: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的联合采购和运输环节的整合,以求降低采购和运输成本;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联合研发,以求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市场营销的合作,以求市场资源配置更协调,避免恶性竞争)。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经过组织结构的调整,现已组建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我国已是世界公认的钢铁大国,但并不是钢铁强国。虽然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有所提高,但与世界钢铁强国如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相对还比较弱,无论是在企业规模、品种结构、产品质量、能源消耗、劳动生产率还是在技术装备、工艺水平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有:
1.钢铁生产可利用资源方面: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3年9月的《钢材市场需求预测及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报告中产能调研表明,我国钢铁企业利用资源已出现短缺现象,特别是铁矿石。2003年我国产钢量虽然突破2亿吨,但我国国产铁矿石供求缺口越来越大,铁矿石进口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加。据预测,2005年需进口1.8亿吨铁矿石,到2010年我国将进口2.2亿吨铁矿石,将占世界总贸易的45%左右。这将在国际货源、国内港口运输、矿石价格以及企业生产安全等方面给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目前,由于我国钢铁生产的快速增长,已造成铁矿石、焦炭、焦煤等原燃料供应紧张,价格和海运费暴涨,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短缺,铁路运输和港口接卸能力不足,制约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2.平均技术装备水平方面:我国现有技术装备平均单机能力小,技术水平低,部分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使得生产消耗高、效率低、质量差。目前,我国落后的技术装备仍占较大的比重。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有竞争力的装备约占总产能的50%左右,而其余50%的能力则需改造和淘汰。如炼铁高炉中约有45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属于落后的,约占总能力的35%,其中约有3000万吨生产能力是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属于限期淘汰的;炼钢设备中,转炉约有1200万吨是属于落后的生产能力,占目前转炉生产能力的12%,电炉约有1000万吨属于落后的生产能力,占电炉能力的34%,都是属于限期淘汰的;轧钢设备中,除新建的薄板和热轧无缝钢管轧机外,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装备不到50%,而处于国内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的设备超过50%。总之我国钢铁企业的整体装备水平参差不齐,既有较好的宝钢、武钢,也有较差的民营企业。
3.钢铁产品质量和结构方面:质量与国外相比,我国钢质纯净度较低,有害气体和杂质含量较高,性能的均匀性、一致性较差,外观质量和包装质量低劣,并且生产标准相对较低,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实物质量标准的钢材产品数量相对较小。产品结构方面近几年来虽然调整较快,但还存在好多不足,如钢铁的板带比值为42%,而发达国家这一比值为60%~80%;高端板材与高新技术和制造业的市场需求相差7个百分点,需要进口。
4.钢铁产品生产专业化方面:虽然目前我国钢铁产品在专业化方面有一定的改善(如宝钢股份利用上市募集资金投入的热镀锌及电镀锌生产线,汽车用板生产设备系统改造项目、增建热轧酸洗板产品及其精整配套项目,重点生产轿车用板、家电用板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填补了我国高等级薄板空白,使其在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管线钢、集装箱用钢和石油管等方面体现出专业化的趋势,目前已形成以冷轧产品、热轧板卷、无缝钢管、高速线材和钢坯等为主要产品;武钢股份是目前国内冷轧硅钢产品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也是我国冷轧取向硅钢片和高牌号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的唯一生产企业,其主要在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镀锌板、镀锡板和彩涂板等方面将形成专业化趋势),但总体来说,我国钢铁企业大都是“万能型”工厂,板、管、棒、线、型材等都生产,产品专业化生产程度低。特别是特钢企业缺乏明确的产品定位和主导产品,专业分工不明确,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的降低,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以及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
5.劳动生产率方面:按吨钢消耗的工时计算,国外发达国家生产每吨钢需人工时均低于5小时/吨钢,而我国钢铁企业平均高达20小时/吨钢,从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尤其是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更是世界主要产钢国中最低的,比发达国家高4倍多。劳动生产率低下,我国钢铁企业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无法体现,加上能源消耗比日本等国高20%左右,钢铁产品生产成本上竞争优势不大。
6.钢铁企业集中度方面:我国的钢铁工业布局散乱,有很多分布在全国各地区县甚至乡镇,就是中国最大的上海宝钢产能2004年预期为2000万吨,也不足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阿塞罗年产量的1/2。目前我国现有钢铁企业约2万余家,其中近50家的大中型企业年平均钢产量不足200万吨,而日本6家钢铁企业年产量就达1亿吨,韩国浦项一家年产钢就达2600万吨,其企业集中度远远高于我国。另外,据2003-200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结果显示:2003年—2005年,我国钢铁企业中规模大的协会会员企业的高炉炼铁能力增长35%,而非会员企业增长78%,高出会员企业43个百分点。2003-2005年,企业规模大的协会会员企业炼钢能力增长35%,而非会员企业增长122%,高出会员企业87个百分点。钢铁企业集中度低下直接影响到钢铁行业的品种结构调整,无法形成能引领和主导市场的规模能量,降低了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适应钢铁企业向垄断竞争发展的市场格局和钢铁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加入WTO后对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已经加入WTO,就必须遵守WTO有关非歧视、市场放开、公平贸易和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基本原则,按照WTO的规则进行经营活动,这必然会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加入WTO,一方面给我国钢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机遇
1.可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如铁矿石方面,我国现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中,97.5%为贫矿,平均含铁量为32.7%(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1%),且大部分铁矿储量已被开发利用。铁矿石作为钢铁企业生产的支撑条件,国内铁矿石产量不能满足钢铁生产增长的需要,需要加大进口补充,如2000年全国铁矿石原矿产量2.4亿吨,进口铁矿石6997万吨,2003年我国全年进口铁矿石14812万吨,同比增长32.87%。由于进口铁矿石的大幅增长,我国炼铁生产依靠进口矿的比重上升到47.23%,比上年提高5.11个百分点。加入WTO后,国外有大量的铁矿石和废钢资源可补充国内所需,炼钢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有利于我国钢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另外,加入WTO后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市场扩大铁合金和钢丝绳的出口。我国是世界铁合金第二出口大国,主要出口的硅铁、钼铁和硅锰合金为冶金初级产品,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大出口量,使得这种具有劳动密集性特点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同时,金属制品中钢丝绳出口具有优势,目前国内主要钢丝绳生产企业如法尔胜、新华股份、宁夏恒力等企业,其主体生产设备为国外引进,产品质量较好,国际市场的开放可促进该产品出口。
2.可促进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入WTO后,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减弱,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快现有落后工艺、落后设备的淘汰和有生存价值生产工艺的改造,这无疑会促进我国钢铁工业技术改造速度的加快,有利于钢铁企业的科技进步。同时,为加强和国外钢铁企业的竞争力,促使我国钢铁企业通过组织结构和存量资产的调整,实现钢铁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提高我国钢铁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水平。
3.有利于钢铁企业降低成本、转变经营模式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向一体化方向发展,钢材市场价格将趋于一致。有数据统计,目前世界钢产量己达10亿吨,需求仅为8亿吨。世界性的钢材显然过剩,加之世界钢铁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钢铁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另外,加入WTO后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将与国际钢铁市场的竞争紧密联系,这对转变行业和企业管理层的经营意识,加快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加入WTO后,会进一步促进国家金融体制、产权制度的改革,进而加快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产权关系的明晰,促进企业股份化改制的进程,以及企业间资本的流通,联合投资与合资合作的发展,提高企业投入产出效益,减少企业投资风险。
5.有利于钢材市场秩序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加入WTO后有利于我国建立健全良好钢材市场进出口秩序、流通秩序、价格秩序、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以及完善钢材市场规则,抑制钢材市场的不正当竞争,促进优胜劣汰。同时,国外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将会进增加,金融、保险业将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进一步活跃,各种投、融资方式和渠道进一步扩大,融资条件将得到改善,这将为钢铁企业加强资本运营、筹措发展资金、降低筹资成本及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供更多的机会。
(二)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挑战
1.对我国钢铁企业贸易***策和贸易管理体制产生不利影响
(1)非关税壁垒:我国在1992年签署的《中美市场准入谅解备忘录》中已承诺取消钢铁产品配额和许可证,原则上不使用任何形式的进口数量限制。加入WTO后,以行***手段调控进出口贸易的做法将难以执行,钢材的进口量将会增加较多,这对我国钢铁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
(2)贸易权:我国从1994年7月1日起实施的“进口商品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对钢材等12种商品实行核定经营。在加入WTO以前,核定经营一直是我国控制钢铁产品进口的有效手段。但我国承诺加入WTO后5年内取消钢铁产品的核定经营,即在今年(2004年)取消钢铁产品的核定经营,任何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都可以从事钢铁贸易,随着核定经营的逐步取消,钢材进口量将会相应增加。
(3)以产顶进:这是我国旨在鼓励钢材出口的***策,对缓解市场的供求矛盾、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可目前这项***策将难以再延续。
2.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受到严重挑战
我国钢铁产品的结构落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从产量和质量方面仍然难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导致国内市场需求看增,国内产品供给看落的局面。主要表现***材、螺纹钢、中小型材、普通中板、焊管等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但钢板类、油井管、不锈钢、工具钢等品种钢材生产不足,每年又需进口700万吨以上。加入WTO后,国外的这些产品将大量涌入我国,挤占我国市场。由于国外的技术已经成熟,而我国处于研制开发阶段,所以在这方面会受到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涉及的钢铁企业有武钢股份、邯郸钢铁、鞍钢新轧、本钢板材等。
3.对我国特钢企业影响。目前我国特钢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产品专业化程度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其特钢产品总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目前发达国家特钢产量约占钢材总量的15%—20%,而我国只占5%—6%,我国每年需要进口的钢材中将近1/4是特钢。另外,国外发达国家特钢产品与国内相比,具有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表面尺寸精度高,交货及时等特点。在这种形势下,国内企业很难与国外同行竞争,部分劣势企业将被淘汰出局。目前我国特钢发展势头不容乐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4.不利于我国短缺品种的发展。目前我国部分钢铁产品因不具备生产能力或质量低劣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这部分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解决。最近几年进口的主要有:镀锌薄钢板、石油油井管、冷轧硅钢片、汽车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工业用的高质量冷轧板材、彩电用的磁屏蔽钢、弹簧不锈钢、大直径高压锅炉管、液压用冷拔精密无缝管、高强度可焊接板、不锈钢板等。加入WTO后,这部分产品市场被国外厂家占领,势必阻碍我国企业发展此类产品。涉及的上市公司有太钢不锈、西宁特钢、大冶特钢、北满特钢、浦东不锈等。
三、加入WTO后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在工艺技术水平、平均技术装备水平、钢铁产品质量、产品生产专业化、劳动生产率、技术经济指标和钢铁企业集中度等方面都比较低下或滞后,再加上“入世”后对我国钢铁企业带来的诸如对钢铁贸易、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特钢企业和短缺品种的不利影响。在我国钢铁企业所处的现状和加入WTO后对我国钢铁企业带来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我国钢铁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与世界钢铁企业强国进行竞争并取得竞争优势,实现钢铁强国的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加快调整资源配置,优化企业结构。面临我国钢铁企业的困境和“入世”后对钢铁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钢铁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国有资产战略重组,组建大型、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企业在联合、兼并的基础上形成有竞争力的专业化分工;搞好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搞好关系到全行业发展的技改项目,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努力增加国际市场需要的或国内长期依赖进口的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2.走品种、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国际钢铁市场的竞争主要包括品种、质量、成本和交货期等方面的竞争。而目前这些方面的竞争对我国钢铁企业而言都是弱项,特别是品种质量和数量的竞争,与西方发达国家钢铁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今后我国钢铁企业在品种方面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冷轧薄板、镀锌板和涂镀层板、不锈钢薄板、冷轧硅钢片、热轧薄板等目前进口数量较大的关键钢材品种,严格控制大中型材、焊管、热轧窄带钢、镀锡板等品种。
3.促进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经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我国钢铁工业在工艺上有了进步,技术装备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钢铁企业相比较,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工艺水平还很落后,我国还没有几条真正现代化的、工艺上有竞争力的生产线。由于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从而造成能源和资源浪费,产品质量低、效益差。面对“入世”后的挑战,我国钢铁企业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要建立促进科技进步的运行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使得企业新增效益中科技进步的因素逐步扩大;其次推广先进成熟技术,优化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工艺技术设备逐步实现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再次要推行“清洁生产”,投资向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倾斜。
4.钢铁企业要向集中化、专业化和联合化方向发展。由于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存在专业化水平低、企业规模过小、投资分散的特点,导致我国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差,缺乏竞争力。特别是“入世”以后,面对激烈竞争的局面,我国钢铁企业的弱点更加突出。因此,今后我国钢铁企业要加快组建企业集团,走集中化、专业化和联合化发展的道路,组成中国钢铁行业“联合舰队”或“航空母舰”,以实现短期内迅速扩大生产的能力,达到合理经济规模,拥有拳头产品和先进工艺技术。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那些占全国钢铁工业总数99%的地方中小企业,只有走联合经营之路,才能形成较大经济规模和有较强竞争实力。具体措施是:优化区域结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优化组织结构,引导企业在联合、兼并基础上形成有竞争力的专业化分工;优化工艺结构,抓好关系钢铁全行业的技改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产业转换与结构升级,解决市场需求量大、进口量多的高附加值产品的国产化问题。
5.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由于我国钢铁企业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和质量落后,今后我国钢铁企业要坚持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采用引进、消化、自制相结合的措施,大胆吸收国外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提高国产化率,改变我国钢铁企业高附加值产品和短缺品种钢的发展。
6.向“绿色制造”的方向发展。我国钢铁工业仍未完全摆脱粗放的发展模式,钢铁行业对环境污染较重。“绿色制造”强调综合考虑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现代制造模式,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所以,它不仅仅是清洁生产,还体现了生态工业的思想和循环经济的思想,即3R—“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1999年12月27日,我国冶金工业局下发了《国家冶金工业局关于开展冶金行业清洁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冶发[1999]521号)文件,明确提出冶金行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目前,首钢总公司、上海宝钢集团、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已向“清洁生产”的方向发展。如武钢近几年提出了“品种、质量、环境、效益”的发展思路,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先后投入14.2亿元用于环境治理,建成了一批污水处理、粉尘治理和噪音控制设施,使武钢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面对加入WTO后的挑战和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新规则,我国钢铁企业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把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工作,强调科学的发展观。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优化。
结束语
我国已加入WTO,世贸大门已经打开,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这些变化对我国钢铁企业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促进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降低成本、转变经营模式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以及建立钢材市场秩序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拓展了我国钢铁企业走向世界国际市场的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对我国钢铁企业贸易***策、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以及短缺品种钢等产生负面影响,再加上我国钢铁企业由于目前落后的发展现状,致使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遇到诸多问题。面临经济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钢铁企业必须从所处的背景出发,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调整资源配置、走品种和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以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以及向集中化、专业化和联合化方向发展的战略以及“绿色制造”的道路,真正提高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陈秋菊,《钢铁企业战略联盟发展的新态势》,《冶金管理》,2003年11期。
[2]付伟国,《加入WTO后我国钢铁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钢铁》,2003年04期。
[3]王秀娥,《浅析如何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有色矿冶》,2003年02期。
钢铁企业发展篇2
1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顾名思义是指在Internet网上进行商务活动。其主要功能包括网上的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和货物递交等销售、售前和售后服务,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计及生产安排等多项利用In-ternet开发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提供企业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提高了服务质量、提供了交互式的销售渠道,最重要的一点是,电子商务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2电子商务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状况
2.1电子商务在国际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国际***正在迅速走向电子商务,USSteel是美国最大的***购买了一个做钢材贸易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少量股份,在工业界引起了轰动。这表明钢铁工业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目标是建立战略同盟,强化***的管理,并使它的网站为用户、销售商架起一座桥梁。MetalFirst公司致力于建设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市场。目前,来自109个国家的100000多个金属生产企业、经销商、最终用户及其相关企业和机构已经注册成为MetalFirst的会员。目前MetalFirst英文站点已经为全球3大金属行业站点之一,拥有覆盖全球的网络平台。通过MetalFirst,金属生产企业、经销商、最终用户及其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较以往获取更多产品、潜在客户、供应商及实时贸易信息,可以在众多全球买家面前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进而为MetalFirst的买家及供应商促成更多的商机。
2.2电子商务在中国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2.2.1中国钢铁企业电子商务概况。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钢铁行业所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按订单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是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钢铁行业本来是以大规模批量生产见长的。近10年来,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客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如板材的宽度、厚度、镀层和机械性能指标等)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客户需求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特点。这种局面下,钢铁企业对用户需求的预测越来越困难,为了减少库存,节约成本,最有效的运作策略是将传统以预测为主轴的推式系统,改为以需求计划为主轴的拉式系统。企业生产将减少预测性生产,而变成主要按订单生产;生产模式也由过去大批大量生产方式改变成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进入21世纪,钢铁企业的经营从以运作产品为主已逐步过渡到以运营资本为主的阶段,企业的管理已经开始转变为数字的管理,企业管理数字化、计算机化、信息化已经成为资本运作不可替代的手段。因此,钢铁企业只有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才能使企业最终获得最大的资金效益和利润。
2.2.2电子商务在中国钢铁企业的应用情况。2000年宝钢公司信息化建设开始向“以客户为中心”实施战略转移。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以ERP系统为依托,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工程。宝钢公司早在2000年就与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电子商务网站“宝钢***”,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工程。通过应用东方钢铁***平台大宗物资的网上招标工作,截至2010年7月实现的采购额达150多亿元人民币,参与的供应商已近40000家。目前宝钢集团每年数万吨钢铁产品、数百亿元人民币的销售,包括出口都是在网上进行。宝钢发挥大型企业龙头作用,利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把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向客户和供应商两端延伸,带动整个供应链实现信息化。2年多来,网上用户信息服务系统开通各类用户近3000家,向用户提供合同信息、生产进度、质保书数据、产成品出厂实绩的查询和数据***功能。网上订货系统以ERP系统为依托,以网络安全工程为保障,实现了实时***的网上海外订货,支持公司的自营出口业务,获得大量的出口优惠,2010年累计完成销售额约120亿元。
目前“宝钢***”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已经成为宝钢公司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成为宝钢上下游企业共同的信息化平台,宝钢以自己的实践充分发挥了大型国有企业在信息化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钢铁行业信息化的一面旗帜。东方钢铁***是以企业对企业(B2B)电子商务模式为基础的,联合国内主要钢厂,立足钢铁工业,面向全国,瞄准世界电子商务潮流的,建立服务于整个钢铁行业的电子交易平台。在这里,钢铁企业的买家、卖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灵活的方式进行交易。交易平台通过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交易系统,将创建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为包括原料供应商、钢铁生产厂、贸易商、剪切服务中心以及最终用户在内的整个企业链提供增值服务,最终建成完整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集交易、管理、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于一体,覆盖全球的钢铁***交易系统。
安徽钢材中心批发市场该批发市场开通全国首家网上钢材市场以来,受到了企业的追捧。当天便有全国15家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和100多家经销商入驻市场,开展网上交易,每天的钢材成交量在10000t以上。除合肥市外,该市场已在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建有指定仓库,交易商在网上成交后,可就近选择交货地点,凭市场认可的指定仓库提货单,便可在网上卖出钢材,最大限度地实现现货流通。
3电子商务在包钢的应用
3.1包钢电子商务概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包钢越来越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特别在钢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在历经入世后经济全球化荡涤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空前机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成为包钢的主要驱动力,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也日显紧迫。包钢通过2年多的努力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已经成功搭建起现代化营销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了现代营销管理系统的再造,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3.2包钢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
包钢电子商务管理平台利用完善可靠的管理模式,支撑起了崭新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构架,不仅体现出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为一体的集成思想,更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功能集成起来,取得了非常实际的应用效果,已被各业务部门广泛接受。在大大降低管理费用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从陈旧落后的营销管理模式中彻底挣脱出来,使包钢营销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实现全方位电子商务奠定了基础。自包钢电子商务管理平台投入运行以来,各项工作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明显提高,提高了整个营销系统的核心竞争能力,仅2003年一年就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300万元,到2010年底累计实现经济效益3.2亿元,投入产出比收益明显。
4发展钢铁企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1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电子商务尚处起步阶段、初始阶段或初步应用阶段;②大部分电子商务是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即网上营销,网下支付,小部分是支付型电子商务,即网上营销,网上支付;③钢铁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自动化水平低,传统销售模式与电子商务的现代销售模式将长期并存;④多样化、多层次、多模式的有中国特色的钢铁企业ERP应用有关标准、规范既缺乏又不统一,急需加强;⑤与钢铁企业电子商务有关的标准比较滞后,投入明显不足。
4.2钢铁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继续抓好钢铁企业高层对电子商务的认识,通过论坛、讲座、观摩、考察和研讨,明确电子商务在钢铁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电子商务与生产、装备、技术、经营管理、企业战略的关系,了解电子商务在不同类型钢铁企业中产生实效的作用机理及获取效益的途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电子商务的投入产出模型。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并解决钢铁企业电子商务的共性问题。例如,冶金规范的问题、编码问题、效益量化考核的问题等,提出务实的指导意见。按照企业需求,组织专家对一些钢铁企业的电子商务工程进行咨询、评审和鉴定;组织企业专业人员进行电子商务规划方***和可行性研究的培训。加强技术创新,大力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成果向市场产品的转化,培育有钢铁行业特色的名牌信息产品和名牌设计工程企业。
钢铁企业发展篇3
关键词:民营 钢铁企业 发展战略
一、目前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世纪初,我国民营资本开始大举进***钢铁产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民营钢企在产业规模、品种结构、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过快的增长也将带来诸多负面因素影响。主要面临的问题:
1、环境保护压力逐渐增大。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特别是对钢铁企业环境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建设初期对环保设备的投入不足,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虽然,现在民营钢企对环保设备加大投资力度,但仍需大量资金,才能达到满足***策要求;同时,环保设备的增加也会带来生产成本的上升。
2、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且周期长,存在不确定性,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民营钢企往往忽视技术研发中心的建立,在技术创新上同国有钢企差距较大。当前,我国民营钢企主要通过高薪吸引国有钢企技术人员,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为其所用,因此,工艺装备技术基本是跟着国企跑。
3、人员操作水平有待提高。民营钢企的急剧扩张需要大量操作员工,而企业一般地处城郊或山区,出行交通、生活条件等都不方便,无法吸引优秀大学生长期工作。操作人员通常为当地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操作水平有限,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产品品种结构有待调整。民营钢企发展初期,产品生产线重复建设严重,导致大部分民营钢企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产品附加值不高。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产品逐步向高品质、高科技、高收益的精品转移。因此,民营钢企应抓住当前机遇,调整产品结构,及早转型升级。
二、民营钢铁企业发展战略建议
根据国家***策导向,民营钢企普遍存在主要问题,结合当前钢铁市场供需关系,给出民营钢企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方向。
1、提高民营钢企集中度。钢企集中度的提高,民营钢企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同国有钢企相比,民营钢企规模小,分布广,在国家***策限制钢铁行业规模扩张的背景下,民营钢企应及早思考联合重组,提高自身集中度,适应国家***策导向,提高自身规模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2、拓展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对于上游产业,积极参与对铁矿、煤炭等原材料生产企业的投资力度,降低摊薄采购成本。对于下游产业,强化钢铁产品的深加工,拓展钢铁制品新兴市场。
3、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将是国家钢铁指导原则基本要求。当前,我国民营钢企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钢铁产品为低档产品,存在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利润微薄。民营钢企产品结构调整迫在眉睫,通过装备技术改造、先进工艺创新以及人员素质培养,提高产品规格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普转优,优转特”产品升级。
4、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淘汰钢铁落后产能不仅是节约资源的需要,也是保护环境的需要。钢铁行业属于资源消耗型行业,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成为节约能源、循环再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民营钢企应积极响应国家产业***策,及早布局企业战略规划,建造节能、绿色、环保的钢铁企业。
参考文献:
[1]潘秀兰,郭艳玲,梁慧智.米塔尔钢铁集团的全球并购发展战略[J].冶金信息导刊,2006,(3):1-5
[2]袁方.安赛乐米塔尔集团:赢得成功的战略[J].冶金管理,2008,(1):43-48
钢铁企业发展篇4
关键词:
中小钢铁企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沙钢;应对措施
中***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79-03
2011年,全球经济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整个宏观环境逐渐陷入衰退境地。日本海啸,欧元区债务危机,泰国大规模的洪水灾害,而在全球市场,仍然有较大的通胀压力,农业、工业和其他产业的产品价格都很高,如后发达的国家,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实施货币***策,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环境恶化,后期有经济衰退的风险。作为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钢铁行业景气周期与经济增长周期高度正相关。具体来说,当经济强劲复苏和增长时,必将带动钢铁行业进入一个更高的经济状态,反之,当经济增速放缓,钢铁行业景气也相应落入下滑轨道。在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低迷的背景之下,2011年全球钢铁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受其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同样不容乐观。2012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继续面临市场需求减弱、钢材价格下降、原燃材料价格高位,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严峻形势,第一季度钢铁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由钢铁生产主业亏损变为行业亏损,亏损面达33%。国际市场需求乏力,国内经济增速也表现下滑,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回落、房地产调控***策的实施,以及造船、机械等主要用钢下游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使得上半年建材、板材等钢材品种销售均表现不佳。市场需求明显萎缩,钢材价格大幅下跌,整个钢铁行业基本上是微利经营,部分企业甚至是处于亏损状态,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钢铁企业面临的发展困难更是可见一斑。
1 中小型钢铁企业发展现状
(1)严重的产能过剩。目前,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钢材产量达到7.16亿吨,年底,国内钢铁实际综合产能约9.7亿吨,产能利用率为74.9%,今年的钢铁产量预计将达到8亿吨,产能利用率将继续降低。2012年1至10月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4142亿元,总量虽然激增,但实际的需求量却并未伴随着产能的增加而增加,2012年国内钢铁消费量在6.7-6.8亿吨之间,钢铁消费需求增长低于产能的扩张,虽然通过国家产业***策,淘汰了部分的产能,但由于新增产能大得多,被淘汰的落后产能被扩大的产能所抵消了因此产能过剩这一严重问题仍将围绕未来的钢铁行业,身处行业低层的中小钢铁企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企业面临着巨大的产品价格下跌压力。
(2)激烈的资源竞争。中小型钢铁企业因为没有铁矿石进口许可证资格,因此只能从大型钢企购入原材料,这样就使得大型钢铁企业垄断定价的能力提高,大型钢企的生产成本从而有效地转移给了这些中小钢铁企业。中小钢铁企业承受使用进口矿额外价格的压力,而为满足其生产资源的需求,它们把希望寄于国内资源上,导致本地资源“物以稀为贵”的状况,使国内矿价提高70%以上,又加剧了国内矿石资源的竞争程度。与此同时,上游原料产品如水、电、煤、油、运输的持续涨价,也增加了中小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其处在亏损的边缘。
(3)低端的第三产品。中小型钢铁企业由于设备差,科技水平低,钢材的生产以建筑类长线钢材为主,属中低端范围产品,而民营资本投资钢铁行业的进入者为了赚取超额利润,大都倾向于选择投资少、成效快的建筑长材项目,其产品与中小钢企相似,因相似性及低廉的价格,和中小钢铁企业在同类市场上激烈竞争,这就完全出乎了中小型钢铁企业的预期,中小钢铁企业因其产品的低附加值从而增加了他们所面对的下游市场价格的双重压力。
2 中小型钢铁企业面临的问题
2.1 组织设计缺乏灵活性
中小型钢铁企业,组织设计官僚化,机构混乱,人员繁多,历史包袱沉重,手续复杂,效率低。中小钢铁企业由于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虽然产权变动,但并未改变原有结构,管理层次太多,功能繁杂,原有的***府工作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精简,使得存在许多人浮于事的现象,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得工作效率不高。
2.2 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中小钢铁企业产品多集中在终端及需求广泛的市场,这一定位早在钢铁工业高速增长的前期就已存在。中小型钢铁企业钢新建、扩建的品种,大部分是一些基础性的产品,例如热轧窄带钢、棒线材。产品的整体层次不高,与用户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产品的质量,性能和种类都还无法满足各行业的要求,尤其是汽车业和家电制造业的要求。民营钢铁企业的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整体服务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在产品质量和知名度上相对大型国有钢厂仍有很大的差距。
2.3 管理缺乏创新,管理理念落后
虽然历经改制,但因前身是国有企业的中小钢铁企业,其管理方式仍未得到提高。公司治理名存实亡,给人的感觉就是换汤不换药,经营管理既不像国企,也不像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缺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了解仅停留在存在于表面的有形资源,而缺乏对无形资源的把控,尤其在对能力的识别与认可和员工培训的方案等方面。管理方法落后,缺乏创新,缺乏系统的详细的宏观提炼,不清楚企业的竞争优势,未能建立与对手相区别的企业独特价值观,无法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发展战略。
2.4 产品缺乏竞争力
中小钢铁企业的生产设备落后,一些设备,特别是配套辅助设备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要求。而且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技术资源,很难生产出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差异化产品。此外,企业的营销理念落后,尚处于推销兜售产品阶段,产品低端,市场占有率低,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成本高,产品缺乏竞争力。
2.5 融资渠道不畅
中小钢铁企业规模比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本运作主要依赖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由于本身遗留下来的负债率就很高,金融信用评级又不高,新增贷款需要担保,又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信贷限制和其他原因,往往使得金融信贷不畅,流动资金少,资金周转缓慢,开发环境恶劣。即使有好的项目,先进的技术,往往也会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付诸实践。
2.6 营销渠道松散
多数钢铁企业的营销渠道为营销分公司,分销商和直供用户。这些钢企与其渠道之间形成了一种松散的利益共同体。然而,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分销商和分销商或销售分公司之间横向冲突不断,并最终导致钢厂和经销商之间的纵向冲突。渠道冲突主要表现在:(1)经销商之间的互相“挖墙脚”现象。即多家分销商为争夺同一市场或客户而相互压低价格。(2)分销商和销售公司的冲突。渠道冲突的严重后果将使得市场价格体系混乱,对钢企产品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
3 中小钢企应对问题的措施
面对钢铁行业整体的低迷局势,江苏省沙钢集团有着自己的逆势崛起之道,我小组针对中小钢铁企业以上所面临的问题,从组织设计管理、产品结构、管理能力与理念、产品竞争力、融资渠道和营销管理这六个方面分析沙钢集团的成功模式,对中小型钢铁企业的发展给出了以下的意见和建议。
3.1 优化组织设计,促进结构调整
钢铁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困难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变得越发突出,产生了更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及新挑战,要想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做到基业长青,必须选择合适自己的组织结构并不断优化。沙钢集团在组织结构设计方面,避繁就简,削减管理层级,砍掉“不做功”部门机构。同时,在管理人员引进方面,沙钢更青睐有管理经验、进行过“实战”有技能的人才,而并不太在乎人员的学历。
沙钢企业在内部组织设计中,以董事局、总经理为中心,按事业部制设置了纪检审查部、组织人事部、安全保卫部、投资部、生产经营部、财务部、钢铁研究所(与江苏省合作)。各部门相互协调、合作,完成各自职能,实施企业发展战略。
(1)董事局:为企业的投资发展指明方向。
(2)总经理:全面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连接董事局与经理层以下部门。
(3)钢铁研究所:开发高效工艺流程和先进钢铁产品,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4)生产经营部:将生产部与销售部结合在一起,减少了部门之间交流产生的摩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5)纪检审计部:负责有关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制订纪检、监察、审计的有关学习计划、规章制度等;保护来自各方的检举人的合法权益。
3.2 合理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生产方式
沙钢坚决贯彻落实高获利产品多生产,低获利的产品控制生产,亏损产品停止生产的方针***策,同时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成本核算、市场分析和生产协调会议,并不断提高成本会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指导性,适时调整生产组织形式,保证以最低的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营效益,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生产结构从短流程向长、短流程结合转变,产品结构从长材向扁平材转变的战略目标。
3.3 提高管理创新,强化企业管控能力
一是引进新的质量管理工具和卓越绩效模式。2007、2008年,沙钢先后邀请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质量协会的专家开展了三期6σ应用工具培训,培训人员涉及全部质量和技术管理人员。二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计量体系、实验室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夯实了“标准化作业、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三是持续改进,以用户满意为质量标准。沙钢坚持开展员工质量教育,质量意识、改进意识、创新意识深深扎根于员工的心中,确立了“以质量创名牌,以名牌闯市场,以市场创效益,以科技促质量”的质量文化以及“质量第一、顾客至上、不断改进、精益求精,以更新更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期望”的质量方针。
3.4 重视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沙钢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体现在集团对研发设备的支持以及产学研合作这两个方面当众,在研发机构及设备方面,沙钢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科技领航,科技是取之不尽的资源”这一理念,早在1998年建设的企业技术中心在不断的打造和改善下在2007年被认定为部级技术中心。技术中心又分设研究院和检测中心,沙钢集团为其技术中心配备了世界一流的分析检测设备,为钢铁工艺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沙钢集团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各名牌高等院校的科研院所合作,利用科研院所技术和人才的优势,来提高沙钢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与苏州大学共建苏州大学沙钢学院,为沙钢的科研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与东北大学院士团队合作,成立企业院士工作站,为进一步的产学研合作提供有力平台。
3.5 巩固传统融资渠道,开辟新融资渠道
沙钢集团在努力增加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基础上,把拓宽筹资渠道,缓解短期偿债压力作为一项重要保障措施。公司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继续致力于改善资本及债务结构,加强投资管理。认真研究本公司资金使用特点,在融资方式、贷款组合、存款调度、支付方式和提款时间上下功夫,真正做到集中管理,统筹,规划,合理使用,千方百计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同时,公司正在致力于开拓和丰富短期融资券等新的低成本直接融资渠道,力求不断增加新的资金流入,降低公司整体筹资成本,增强公司发展后劲和抵御偿债风险。
另外,公司与银行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各商业银行也均给予公司高额的授信额度,可以为融资券的还本付息提供足够的保证。倘若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影响到公司及时足额偿付短期融资券本息,此部分额度也可以为融资券的还本付息提供过渡性的保证,进一步确保融资券的到期偿付能力。
公司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将利用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收入作为短期融资券的偿还来源,也可以通过扩大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及增加银行授信,增加现金流入,提高整体偿债能力。同时,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偿债计划,采取了多项有效的偿债保障措施,为本期融资券本息的及时足额偿付提供了一定保障。
3.6 加强上下游合作,建立创新营销机制
沙钢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加紧打造资源平台。确立以规模型企业为主、长期合作的原则,在国内选择几十家经营信誉良好的大供应商,建立稳固的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煤炭组织采购上重点选择山西、河南、东北、山东的大企业集团作为合作基地,通过参加全国煤炭会议及订货会,分别与20多家大型煤矿攀亲结缘,规避了市场价格变动频繁,质量参差不齐的困难,保证了炼焦和高炉喷煤的基本需要。在营销管理中,沙钢在产品、价格、分销、物流方面的合理策略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1)在产品方面,沙钢主导产品形成数十个系列5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品种涵盖面的广度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了保障。此外,沙钢产品的高质量也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沙钢的不同产品相继获得“实物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金杯奖”、“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出口免验商品”等称号,并通过欧盟CE认证,八国船级社认证,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扩证审核。
(2)在价格方面,近年来,钢铁行业价格竞争不断加剧,2011年沙钢拿出3亿奖励资金给稳定合作用户,使其获得价格优势。
钢铁企业发展篇5
【关键词】循环经济 资源 废弃物 清洁生产 污染 环境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
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众多的生态难民,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从资源到废弃物的线形开环系统,表现出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而循环经济是参照自然界物质循环模式,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将上游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转变为下游产业的“营养物”或原料,从而形成互相依存的工业生态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和再生。
三、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中国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最大中心和钢铁消费的最大市场。但是,中国钢铁工业还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产能占很大比重等一系列结构性的问题。同时,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钢铁工业是能源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消耗密集型产业,也是最具潜力、最有条件、最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念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充分挖掘钢铁工业在能源、水资源、物料利用方面的潜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
四、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1.发展企业内生产工序之间的循环,水在各个工序内部的自循环及各个工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在本企业内的循环等。
2.发展各个生产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即下游产品的废物返回上游工序,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或者将一个生产厂产生的废物、余能作为其他生产厂的原料和能源。
3.发展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包括向社会提提供民用煤气,在冬季将余热输送供社会居民取暖,以替代燃煤锅炉,利用炼焦副产品作为医药、颜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原料,利用炼铁的高炉水渣、炼钢的钢渣、石灰筛下料及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水泥熟料,使用报废的铁质废品作为钢铁生产原料使用。
五、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路径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结合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
路径二: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构织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
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六、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
企业尚未建立完备的基本物质流量表,对于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
4.加大技术支撑力度
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5.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配合。 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钢铁企业发展篇6
一、引言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我国强国的建设目标,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钢铁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钢铁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行业,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因此,我国应该重视钢铁企业的发展。钢铁企业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积极的进行转型,不断升级企业的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方法,这样以来,钢铁企业才会在这样一种新的社会背景下处于不败之地,同时,也可以对我国社会经济带来积极的效益。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钢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钢铁企业在新社会背景下应该主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这样对我国钢铁企业本身、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钢铁企业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过于求,利益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所生产的钢铁过剩,实际调查表明,我国现存的钢铁企业大约产10亿吨,然而目前我国国内钢铁的需求量仅仅为7吨左右,钢铁的利用率才在百分之七十二左右。由于产量大于需求量,我国钢铁企业的利润往往偏低,就2013年而言,我国钢铁企业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成本高、价格低,钢铁的价格甚至低到我国整个工业行业的最低水平。
2.环境保护的压力过大
目前,我国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钢铁企业是环境污染的重要行业之一,必定会受到大力的管制。比如说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等是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地区,这些地区的钢铁企业必定受到很大的压力。由于部分钢铁企业不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战略目标,钢铁企业就不得不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就导致本来利润就不高的钢铁企业面临更多的问题,发展进程得到更大的限制。
3.钢铁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更大
就2013年数据调查表明,我国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左右,这和2007年的负债率相比上升了大约12%。此外,我国钢铁企业中财务费用的支出比例明显增大,钢铁企业的资金流转有着大大的压力,钢铁企业的经营活动存在的风险越来越大。
4.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当今社会全球贸易量增大,全球贸易过程中的冲突也在不断加大,我国钢铁企业的钢铁出口量因此大大减少,这就对钢铁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我国钢铁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对于那些社会环境问题、企业本身的问题等,钢铁企业都应从自身做起,不断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思路方法,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具体方法
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我国钢铁企业应该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进行转型升级,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创新钢铁企业的工作机制
首先应该从钢铁企业的领导层结构做起,完善企业的法人结构,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并完善企业的领导层决策体系机制。
其次,钢铁企业在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管理模式,我们应该重视对钢铁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将管理的层级数尽可能降低,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经实践证明,钢铁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使钢铁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
2.加快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
最近几年,我国的钢铁企业的钢铁产量过快,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钢铁企业的经济亏损。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应该加强对钢铁产量的控制,尽快调整钢铁企业的结构,改变以往仅追求产量的目标,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进步。此外,我国钢铁企业还应优化企业布局,加快钢铁产品的升级,产品的质量得到升级,才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钢铁企业应该在保证钢铁产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和能源的消耗。钢铁企业应该不断创新其理论技术支撑,从科学技术上进行创新,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
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都应该以节能减排为理念,突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更好的推进我国的建设进程。
3.真正做到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
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钢铁企业要想解决问题,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创新技术的同时实施多业并举的发展方法。钢铁企业所涉及的领域应该不断扩大,从其原料上来说,钢铁企业不仅仅要加大国外的矿资源量,还要重视国内的自由矿的供给比例,这样多方面原料来源可以有效的节省时间,为客户也为企业自身带来积极的影响。
我国钢铁企业应该向国家提倡的新兴产业方向发展,主要是一些节能型、环保型的产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既可以顺应社会的需求,又可以提高钢铁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钢铁企业发展篇7
一、我国钢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能耗过高与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污染排放量大与社会消纳能力不足的矛盾比较明显,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钢铁工业是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6%,水耗占9%左右。但是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大体只达到30%。这导致了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尤其是钢铁企业赖以生存的铁矿石资源。我国铁矿石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十五”计划以来,铁矿石年消费量增长193%,其中进口矿资源消耗量增长262%,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已达到50%以上。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也增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同时,钢铁生产过程中各类废弃物的排放也非常大。排放的废水和废气约占工业总排放量的14%,固体废弃物约占工业废弃物总量的16%。从资源利用效率看,工业水重复利用率85%,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个百分点;吨钢的铁金属一次综合收得率仅6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8个百分点;钢铁渣利用率88%,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2个百分点,等等。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相对过剩。我国钢铁企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高端产品产能不足与低端普通钢产品产能过剩并存。目前,冷轧薄板、船舶用钢板、汽车用板、石油管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内生产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只能依靠进口补充。而以线材、螺纹钢为代表的长材,则表现为产能明显过剩。第二,生产力水平分布不平均,差异明显。我国各大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基本都比较重视对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尤其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先进工艺技术。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小型的钢铁企业,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采用落后的工艺设备,不惜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造成了相当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第三,产业集中度低,造成了我国钢铁企业信息交流不顺畅,先进工艺技术得不到很好的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增多、钢材市场的行为不能得以规范、产能相对过剩、有效的引导机制很难得以实施等诸多问题。
(三)作为一个支柱产业表现的相对孤立。我国钢铁产业规模大、覆盖面广,因此更容易关注其内部的发展而忽略了它与其上下游等相关行业的共生关系。即人们往往将钢铁行业作为一个***的生态体系而忽略了它作为整个社会生态循环链的中间环节的重要角色。虽然随着各界学者的呼吁,这个问题已经逐步受到关注,但是要构建以钢铁产业为核心的完整合理的共生产业循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二、我国钢铁行业今后发展方向
在2005年的《钢铁产业发展***策》明确指出,今后发展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钢铁企业应该根据《钢铁产业发展***策》的指导,达到提高钢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推进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把钢铁产业发展成在数量、质量、品种上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最终实现钢铁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问题、实现钢铁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以“资源――产品――资源再生”闭环反馈为特点的循环过程。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在宏观上,要求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钢铁企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在微观上,要求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并延伸到废旧物资回收和再利用;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合理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间的共生组合,这是循环经济的本质和要求。
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现从三个层面上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第一,企业层面。以零排放为目标,建设钢铁生产过程的三个循环链:一是可燃气体回收利用循环链。从煤、焦等能源的投入到高炉、转炉、焦炉煤气的全面回收利用,实现可燃气体零排放;二是工业用水循环链。从企业补充新水到生产过程用水、工业污水回收、污水处理、替代新水,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循环链;三是固态废弃物循环链。从铁矿石等原料投入,到钢铁产品生产,固态废弃物全面回收利用。固态废弃物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炉渣、废品以及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的废钢铁。通过对企业内部小循环系统的建立,可以达到对钢铁生产源头投入的控制,提高各项能源的使用效率,并且不断创造再生能源。同时,该部分要求钢铁企业必须保证工艺、设备的先进性,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不断朝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
第二,区域层面。建设钢铁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物质供应循环链。如,钢铁厂对生产过程的高炉、转炉、焦炉三种煤气全面回收,可以供发电厂使用,以满足其发电需用的全部能源,发电量供钢铁厂使用外,如有富余还可以向社会供电;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除含铁部分回收自用外,其余可供应给水泥厂,不仅能满足其原料需求,而且可大幅度提高水泥产品的质量。中循环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整个区域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并能通过供应链的传递关系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第三、社会层面。建设钢铁产品出厂、社会消费、消费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循环链。钢铁产品出厂后,在用户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完成后,可回收利用,作为废钢重新投入钢铁生产;社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可以利用钢铁生产过程进行消纳处理。大循环系统的建立,不仅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也为钢铁产业的发展找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钢铁企业发展篇8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我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钢铁企业也亟待转型发展。文章先对近期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概括,继而基于经济视角对经济新常态进行简要解读,并结合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分析钢铁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研究显示:综合成本上升,企业盈利能力降低;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市场需求萎缩,企业竞争环境恶化;这是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三大挑战。基于此,结合我国的国情、行情、企情,提出要通过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转变经营管理思路,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加大科研技术投入,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三大措施来助推钢铁企业转型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钢铁企业 产业转型 对策探讨
一、前言
近年来,钢铁行业的发展形势出现了大逆转,行业内各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已从2004年的7%左右下降至2014年的0.02%左右,许多中小钢铁企业由于成本上升、销路不畅等原因,企业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其实,自2008年底,全国各大国有钢铁巨头均呈现 “三高一低”特征,即钢铁生产成本高、钢铁产品库存高、钢铁产品产量高和钢铁销售利润低,行业景气度指数连年下降,钢铁行业已经进入发展的“严冬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钢铁行业将面临重大的产业调整,钢铁企业面临转型发展。书记强调,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我们必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因此,研究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我国钢铁企业转型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
从经济视域来看,经济新常态有3个要点:首先,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其次,我国经济增速面临周期换档;最后,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基于此,文章以新常态经济背景为基础,结合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分析钢铁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
(一)综合成本上升,企业盈利能力降低
综合成本上升是制约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首要难题。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供给市场逐渐萎缩,劳动力价格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另一方面,国内通货膨胀和输入型通胀压力较大,国内原材料成本升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本上升。
(二)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风险增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钢铁基础较为薄弱,为尽快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1978年后,凭借改革红利、开放红利以及人口红利,我国钢铁行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机遇,不断学习、借鉴、开拓,最终成为钢铁生产总量第一大国(参见***1)。但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外需求日趋萎缩,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销售不畅,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与此同时,国内国外市场的需求萎缩,企业竞争环境更加恶化。
三、我国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仍旧缓慢,全球经济衰退危机风险并未消失,我国的经济已经迈入新常态,钢铁行业面对国内国外环境的急剧变化,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如前所述,伴随着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暴增以及环境保护成本的提升,钢铁行业的景气度指数较低,钢铁行业已步入全行业亏损的“寒冬时代”。因此,钢铁行业必须迅速建立并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严控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运输、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逐步实现盈利能力的提高,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经营管理思路,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可以预见,短期内钢铁行业的发展环境不会出现全局性的逆转,高成本、高库存、高产量和低盈利的“三高一低”状况仍将持续。因此,钢铁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思路,通过实行多元化投资,降低钢铁企业自身的运营风险。众所周知,钢铁行业是一个产业链极长的行业,因此钢铁企业面临的机遇很多,如可以与轮船、机械、汽车等大型重工业机械生产企业合作,利用自身在炼钢技术和原材料价格上的优势,实行强强联合,最终形成多领域、集约化、专业化的集团发展模式,分散由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企业运营风险。
(三)加大科研技术投入,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不可否认,钢铁行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但这并不意味着钢铁行业毫无发展机遇,因为钢铁行业最大的产能问题是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对高端的精品特殊钢材仍有极大的需求。因此,钢铁企业要加大科研技术的投入,抓紧占领高端、特殊钢铁市场。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国家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增加了钢材需求,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将刺激钢材的需求,“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进一步实施等等。由此,钢铁企业还应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做好开拓周边国际市场的战略准备。
参考文献:
[1]肖庆文,来有为.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动机及其实质性转型[J].改革,2012,(08).
[2]王利月,张丙宣.企业重组、***府作用与市场秩序——对近年来国内几个钢企并购案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6)
[3]于永达,李迪生,朱晓萌.全球化的优势集聚时代——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战略探索[J].中国钢铁业,2006,(10).
[4]Charles. H. Gibson.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nalysis [M].Northea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ess,2008:238~245.
作者简介:
钢铁企业发展篇9
关键词:钢铁产业;产能过剩;技术创新
引言:自1996年起,我国钢铁产量一直位于世界首位。2010年,我国全年钢产量6.2665亿吨,铁产量5.9022吨,钢材产量为7.9627亿吨。但过多的钢铁产量也带来了产能过剩,钢铁产品技术含量低的问题。通过对我国钢铁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找出钢铁业发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一、我国钢铁业发展分析:
(一)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工业发展十分缓慢,对于钢铁等需要耗费较多人力物力财力的行业,我国***府通过建立国有企业的形式大力发展,这时期我国钢铁业处于特殊的生产时期:由国家调节钢铁的产量,并由国家将生产出来的钢铁分配到社会各个部门。我国在1992年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后,我国的钢铁工业也开始从国家控制生产、计划分配走向由企业***自主生产、自主经营。这一时期的钢铁企业仍为大型国有企业,私营的钢铁企业较少。于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结构的比对,我国这个时期的钢铁行业接近于完全垄断市场,钢铁产量逐年递增,出口量也较多,钢铁企业获得了较高利润。但随着大型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的弊端也逐步呈现出来:国有企业对于效率、盈亏等问题不加重视,国有企业垄断国内市场,对于钢铁的定价有发言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钢铁业也有了新的发展,新的钢铁企业不断进入,钢铁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竞争加剧。我国几家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改革,新的钢铁企业层出不穷,这时期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结构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在这期间,大型钢铁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步下降。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钢铁等需求疲软,以及世界钢铁生产过生
剩,我国钢铁出口受到影响。在这种状况下,我国***府加强对钢铁业的调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策,将我国过剩的钢铁和高铁产业销往中亚、欧洲等国。
(二)我国钢铁业市场行为分析
1.我国钢铁企业对于铁矿石的进口依赖程度较高1
由于我国自身的铁矿石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于我国铁矿石的需求量,且我国的铁矿石品质较低。所以我国长期向巴西、澳大利亚等国进口铁矿石。201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比重高达70%。由于我国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进口依赖度较高,所以我国钢铁行业利润受世界铁矿石的价格波动较大。2014年,全球铁矿石市场出现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局面,世界钢铁价格也随之下降,这导致我国钢铁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度压缩,对我国钢铁业的发展可谓雪上加霜。
2.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现象突出2
国家***府鼓励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对于严重亏损的钢铁企业坚决进行破产清算。通过重组与破产清算,减少行业内的过剩产能。另外,根据对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析,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兼并重组对于企业提高市场份额,提高利润和效率都有一定的帮助。提高钢铁行业的竞争水平,同时企业规模扩大后,拥有较多的资金,更有助于企业进行研发新技术,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国内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钢材的利润也不断下降的现象。我国钢铁企业的市场差异化较小,西方经济学普遍认为,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想要获取市场份额,需要在产品上进行差异化处理,通过差异化寻求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而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我国的市场稍有不同。由于钢铁企业的发展与GDP有直接联系,即钢铁业能直接促进GDP的增加,而GDP是考核***府业绩的重要指标,因此很多地方企业都提倡发展钢铁企业,这些企业通常为地方性企业,与其他企业联合较少,科技研发力量较弱,这也是我国钢铁业生产过剩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解决措施:
(一)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我国钢铁行业有众多钢铁企业,市场结构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我国钢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即使是大型钢铁企业也难以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近几年,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现象较多。通过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不仅能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还能够使企业集中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虽然不少学者认为完全竞争市场下,小企业竞争压力大,更能推动行业进步。但我认为在钢铁行业中,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大的企业推动才能有所创新。因此,我国***府应积极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剔除行业中亏损严重企业
针对我国行业中存在产量过剩,钢铁需求量供过于求的问题,仅依靠兼并重组难以改变。由于钢铁产量与GDP和***府业绩相挂钩,因此很多地方性钢铁企业由当地***府支持,即使企业亏损也不会进行破产清算。这是我国钢铁产量过剩的又一原因。剔除行业中亏损严重的企业,需要我国经济运行环境进一步市场化,也需要国家对以GDP作为考核***府这一指标进行进一步讨论。
(三)我国钢铁业的技术含量
我国钢铁企业一方面产量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却连圆珠笔的“钢珠”都无法生产,不得不通过进口“钢珠”来满足圆珠笔的生产。说明我国在钢铁生产上要加强技术进步。需要深化钢铁企业产业结构改革,将钢铁的生产由大宗型钢铁向精密型钢铁转型。从世界钢铁业的发展上看,很多国家的钢铁发展都是一个从大宗型钢铁生产向精密型钢铁生产转型的一个过程。以德国为例,德国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也曾存在生产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德国***府对钢铁业进行改造,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我国钢铁行业如果想有更好的发展,要借鉴德国企业的钢铁业发展经验,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
(四)坚持“一带一路”这一发展战略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这一发展战略,我的钢铁沿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出口的沿线国家。我国的钢铁业出口量有所提升,钢铁产量供过于求的状况得到改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有了更好地交流和经济发展平台,有助于改善我国钢铁产量过剩的现状。
结论:钢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钢铁业出现不利的发展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我国钢铁业发展正处于低谷时期,针对我国钢铁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加强钢铁业转型,提高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坚持“一带一路“这一发展战略,加强对我国现有的钢铁存量的出口并提高我国未来的钢铁生产的技术性与创新型。
参考文献:
[1]马家喜:《钢铁行业集中度研究分析―基于SCP范式实证研究》,《财会通》综合2012第7期(下)
钢铁企业发展篇10
摘要:伴随着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广西的钢铁产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介绍了广西钢铁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广西钢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产品结构、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提出了广西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钢铁产业;发展;广西
十五期间,广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国民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广西实现工业增加值1265亿元,比2004年增长18.9%。全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75.75亿元,约为1978年的54倍。在广西工业化的进程中,广西的钢铁工业也发展迅速,钢铁工业的总产值从2000年的41.53亿元发展到2004年的211.48亿元。到2005年,生铁、粗钢和钢材三大产品年产量全部突破400万吨,钢材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达到515.49万吨,广西已经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钢铁生产地区之一。
1广西钢铁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1广西钢铁产业的发展概况
可以从广西钢铁产业的主要产品产量,钢铁工业总产值,钢铁企业发展情况等方面来分析广西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
(1)从钢铁产业的主要产品产量方面分析:广西钢铁产业的主要产品产量(钢、生铁、钢材、铁合金)逐年递增,在全国产量的比重也不断增大。如表所示,从2000到2004年,钢由104.73万吨增长到319.5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0.82%提升到1.17%;生铁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0.96%提升到1.35%;钢材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0.78%提升到1.27%。2000-2003年,广西钢、生铁、钢材和铁合金平均增长25.3%、26.06%、33.24%和18.3%,分别高出同期全国平均增长水平5.3、10.5、10.8和2个百分点。虽然广西钢铁业的平均增长水平高于全国,但与中国的钢铁强省如河北差距还比较大。以2004年为例,除铁合金外,河北省的钢、生铁、钢材三种产品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68%、20.98%、15.81%,远远高于广西。可以看出,广西钢铁业产品产量虽然逐年递增,但产量仍有待大大提高。
(2)从钢铁企业数量和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方面分析:从2000到2004年,广西的钢铁企业从69个发展到164个,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也从41.53亿元增加到211.48亿元,占全国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的比重由0.88%提升到1.35%,发展迅速。但是与河北省相比,差距仍然明显。2004年河北省的钢铁企业总数为388个,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为2422.61亿元,占全国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的比重为15.47%,远远高于广西1.35%的水平。广西省2004年的钢铁企业数接近河北的一半,但钢铁工业总产值(现价)却只有其十分之一左右。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广西的大部分钢铁企业规模偏小,规模经济不明显,生产效率较低。
1.2广西钢铁支柱企业——柳钢发展情况
广西重点支柱企业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柳钢),是广西省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公司主要产品为中厚板、中型材、小型材以及高速线材等。至2006年底,柳钢销售收入突破二百一十五亿元人民币,率先成为广西首家销售收入超过二百亿元人民币的工业企业,并大踏步进入中国钢铁主流企业,发展迅速。
从2000年到2004年,柳钢的主要钢铁产品产量增长迅速,如粗钢产量从104.34万吨增加到310.02万吨,生铁产量从110.96万吨增加到306.82万吨,钢材产量从101.42万吨增至303.65万吨。2003年其主要产品钢、生铁、钢材产量在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排位分别为59、47和58位。但与全国大型钢铁企业如河北唐钢相比,仍存在差距。2004年唐钢的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均为柳钢的2倍多。
从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从纵向分析,广西钢铁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广西工业化的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从横向分析,与全国的钢铁强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周边省份如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钢铁产业发展相比,广西在五省区中其钢铁产业发展水平低于广东、湖南略高于云南、贵州。
2广西钢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大部分钢铁企业规模偏小,能源消耗大
广西现有的钢铁企业中,除柳钢等少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大之外,其余大都是小型钢铁企业。广西现有的铁合金企业中,除八一铁合金公司、广西大锰、广西康密劳、桂林康密劳、广西新振锰品等企业具备较大的生产规模外,其余大部分也都是小型铁合金企业。而小型钢铁、铁合金企业占用了大量的电力、原材料和燃料,能源利用率低,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2.2产品结构不合理,优质产品比例低
在广西目前的钢铁产品结构中,普通钢的比重大,优质钢的比重很低。如2003年,广西钢产量中,普通钢占97.16%,优质钢产量仅占2.84%。以柳钢为例,2005年,与同期国内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水平相比,柳钢普通质量非合金钢材占非合金钢材比重95.8%,高34.6个百分点;普通质量低合金钢材占低合金钢材99.8%,高25.6个百分点;优质非合金钢材占非合金钢材比重和优质低合金钢材占低合金钢材比重则分别低23个百分点和14.2个百分点。
2.3技术装备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十五”时期,广西钢铁工业加大了技术改造、新建和扩建主要生产设备的力度,但是同先进地区和国家产业***策的要求相比仍然有差距。至2006年,广西现有的8座炼钢转炉全部属于国家限制发展的120吨以下转炉,此外还有复二重线材轧机、横列式线材轧机等国家要求淘汰的钢材轧机在生产。235台铁合金电炉中,有141台属于国家明令于2005年淘汰的,其生产能力为54万吨,占广西现有电炉铁合金生产能力的28.5%,落后的生产设备造成了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
3广西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要促进广西钢铁产业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3.1优化钢铁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广西钢铁工业的产品结构存在着一般产品过剩与技术含量大、高附加值产品短缺问题并存的矛盾。同时广西的钢材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有中厚板、螺纹钢、圆钢等,远不能满足本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十一五”时期,广西钢铁产业应加大力度生产技术含量大的优质产品,并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优化钢铁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种类,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3.2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能力
与钢铁强省相比,广西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进步相对缓慢。广西的钢铁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继续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如淘汰横列式线材轧机、复二重线材轧机、横列式小型轧机等一批落后轧材设备,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如近年柳州斥巨资对重点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到2006年,柳州市用于技改方面的资金超过二百亿元人民币。其中柳钢就投入了一百亿元人民币进行技术改造,对2000年以前的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新换代,在三年时间里柳钢实现了环保、产能、销售、利润的大跳跃。科技创新可以导致系统的技术进步,促进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3.3做大做强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目前广西大多数钢铁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在钢铁的生产、市场、研发等方面未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应以本地的大型钢铁企业(如柳钢)为龙头,并利用大型钢铁企业的辐射效应,做大做强一批钢铁企业,培育出若干竞争力强的钢铁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渐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具有产业吸引力大,规模效应显著等优势,以促进产业的升级。
3.4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吸引人才
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的高低水平,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高素质的劳动者必然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企业应通过组织员工内部培训或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高薪聘请区内、外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或与高等院校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等方法,为企业招募人才。如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与武汉科技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成立了“人才小高地”,为柳钢聚集和培养人才,促进广西钢铁产业的创新和提升。
3.5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