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篇1
2.我国服务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与制度障碍任兴洲,RenXingzhou
3.服务业分类统计核算研究晁刚令,ChaoGangling
4.服务经济对法律法规的要求研究李小年,LiXiaonian
5.服务经济发展对金融监管制度的要求研究金德环,JinDehuan
6.从中美经贸"恐怖平衡"看我国外经贸模式的转型王珺,WangJun
7.科学发展 国际贸易中间商、贸易交易方式与贸易监管制度改革沈玉良,ShenYuliang
8.无水港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高耀松,张娟,GaoYaosong,ZhangJuan
9.关于上海若干要素市场发展的思考与对策许学武,XuXuewu
10.上海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联合课题组,ResearchGroup
1.基于土地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上海劣势产业退出研究郑惠强,ZhenHuiqiang
2.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以上海为例阮青,RuanQing
3.上海工业投资特点及其与国内主要发达地区的比较严海龙,YanHailong
4.关于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思考谢玲丽,XieLingli
5.世博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人口发展趋势研究高向东,汪志,黄丽鹏,GaoXiangdong,WangZhi,HuangLipeng
6.世博后上海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宁越敏,NingYuemin
7.应对老龄化挑战探索"护理院"发展郭永瑾,GuoYongjing
8.关于加快转变上海农业发展方式问题的思考孙雷,SunLei
9.旅游产业应成为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的先导产业王思***,高平,WangSizheng,GaoPing
10.江苏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策设计研究南京财经大学课题组,ProjectGroup
11.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真正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陈峥嵘,ChengZhenrong
1.关于服务经济发展的若干认识刘世锦,任兴洲,王微,LiuShijing,RenXingzhou,WangWei
2.服务经济发展对税收制度的要求唐海燕,程新章,罗秦,王延***,李秀珍
3.生产业发展的体制研究科学发展 陶纪明,TaoJiming
4.积极应对最复杂环境促进经济稳定发展——2010年上半年上海经济形势分析《积极应对最复杂环境促进经济稳定发展--2010年上半年上海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ResearchGroup
5.上海"十二五"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战略的思考张国华,ZhangGuohua
6.上海工业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上海工业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课题组,ResearchGroup
7.保持上海工业投资适度增长的对策研究严海龙,YanHailong
8.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障碍研究李雪,陈元刚,汤华然,LiXue,ChenYuangang,TangHuaran
9.新型城市化是上海城市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张浩,ZhangHao
10.发展时尚创意产业打造国际时尚都心科学发展 张仁良,ZhangRenliang
1.服务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周振华,ZhouZhenhua
2.服务经济发展对制度环境的要求郭爱***,GuoAijun
3.服务经济发展中制度环境建设的国际经验樊星,FanXing
4.我国服务经济发展制度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周国平,ZhouGuoping
5.论产业跨界融合对服务经济的影响陈宪,ChenXian
6.不断完善住房制度,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朱中一,ZhuZhongyi
7.开征物业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贾康,JiaKang
8.制度条件下的扭曲是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症结"任志强,RenZhiqiang
9.从制度建设入手综合治理房地产危情田国强,TianGuoqiang
10.地方工科类(应用型)高校绩效评价的科学化研究课题组,ResearchGroup
11.上海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许正林,XuZhenglin
12.迪斯尼的制胜之道江若尘,JiangRuochenHtTp://
1.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比较研究郁鸿胜,宗传宏,李娜,YuHongsheng,ZongChuanhong,LiNa
2.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沈露莹,葛寅,殷文杰,黄玥,詹歆晔
3.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性目标研究课题组,ResearchGroup
4.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上海的思路和重点课题组,ResearchGroup
5.促进我国服务经济发展的体制创新研究黄永明,霍景东,HuangYongming,HuoJingdong
6.科学发展 服务外包业的合作发展和优化分析周正言,ZhouZhengyan
7.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软实力":城市服务经济发展新引擎——上海长风生态商务区文化品牌建设与发展的思考杨明刚,YangMinggang
8.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协同推进研究李本乾,陈晓云,陈德金,LiBenqian,ChenXiaoyun,ChenDejing
9.上海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李正龙,吴也白,李显波,钱洁,LiZhenlong,WuYebai,LiXianbo,QianJie
10.破解土地资源瓶颈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海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思路与重点"研讨会综述《科学发展》编辑部,EditorialDepartment
1.从科学发展到科学***的新视阈——兼论中国***民主建设的科学化取向胡伟,HuWei
2.发展方式转变的科学化研究王国平,WangGuoping
3.发展低碳经济促进重庆产业结构调整汤华然,邱冬阳,张云龙,TangHuaran,QiuDongyang,ZhangYunlong
4.上海市控制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2020年行动目标测算与分析曹建华,CaoJianhua
5.关于崇明岛生态陈家镇建设的初步思考陆一,LuYi
6.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生态平衡关系研究严昉菡,YanFanghan
7.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国际合作郑永年,ZhenYongnian
8.金融危机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立法思考——兼论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立法乔生,郑岑,QiaoSheng,ZhengCen
9.后危机时代国际投行的发展动向、发展趋势及其启示陈峥嵘,ChengZhenrong
10.后危机时代上海利用外资方式创新路径分析张丽,ZhangLi
11.上海民俗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资源转化、市场开拓及世博机遇课题组,ResearchGroup
12.上海市民眼中的世博会——关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市民意识调查课题组,ResearchGroup
1.后世博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动力和机制研究课题组,Seminar
2.以城市全面创新推动上海"十二五"转型发展课题组,Seminar
3.实施竞合战略实现加速崛起——上海"十二五"规划背景研究课题组,Seminar
4.上海市宝山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若干思考陈晓峰,ChenXiaofeng
5.关于加大统筹上海城乡发展力度的若干思考科学发展 孙雷,SunLei
6.新型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发展前景潘名山,王安康,PanMingshan,WangAnkang
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运行机制研究方志权,FangZhiquan
8.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城市群、产业群关联协调发展机制研究吕余生,杨鹏,LvYusheng,YangPeng
9.以竞合促进长三角率先形成服务业为主产业结构的探讨周明生,孙占,ZhouMingsheng,SunZhan
科学发展篇2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发展”。而不是“非科学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更不允许有任何意识成见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观察社会问题的方法,他要求我们在对待国家的发展问题上,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先入为主,更不能戴着意识形态的框框看问题。什么是科学的,什么就是对的。
纵观世界百年史,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史,两种意识,两种社会发展体制的较量。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都在走一种极端,虽然各有千秋,但也各自不同存在一些弊端。人们总是站在其中一种体制的角度来观察社会,来看待国家的发展,人为地将许多措施和做法归纳在其中一种体制中,而不是用实事求事科学的眼光去总结去运用。比如,一谈到计划经济就认为是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一谈到巿场经济就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一谈到合作化就认为是搞社会主义,一谈到私有化就认为是搞资本主义;如此种种都不是科学地看待问题。应该说:什么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什么有利于人民的富强,什么就是对的!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决不是一句空话,他既不是西方的资本主义,也不是苏联的社会主义,而是一种针对中国国情的,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实践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发展经济体制。这种体制需要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去完善,去创新。所以说:科学发展观的关健是“科学”。
科学发展篇3
笔者认为,最近在***内外组织开展的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非常正确和及时,它反映出中央高层决策者已经看到了在我们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弊端。如何把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落实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是各级领导干部肩上的重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和责任。它必将对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就在于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上升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高度来认识,足见它的重要地位之所在。科学的发展,它既要求我们要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经取得的成就,又要看到我们的不足,以便于我们通过科学的发展来加以完善,它的关键就在于通过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来促进我们国家“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说句直白的话,老百姓跟着***打天下,就是要追求一种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果老百姓跟着***只能过清贫的日子,那还要我们这些***员来干什么?所以,这也是和***所倡导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相一致的。我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同时,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还要做到以人为本,要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使它在国家的建设中形成一股合力,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
然而,最近出现的诸如“三鹿奶粉”等事件,却给***和国家所提倡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添加了种种不和谐音。三鹿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兼***书记田文华被刑事拘留,使全国人民在震惊、愤怒、焦虑的同时,对那些在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害物质的制造商们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一时间,一些平常在老百姓心目中还算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产品”如伊利、蒙牛、雅士利个别批次也被查处含有三聚氰胺有害物质。还有那些在大米里边添加石蜡,在火腿里边添加敌敌畏,在咸鸭蛋、辣椒酱里边添加苏丹红,在火锅里边添加罂粟壳,用福尔马林来浸泡牛毛肚等非法牟利手段,使人们一想起它们就不寒而栗。许多人都在仰天长叹,照这样下去,我们究竟还能吃什么?在众多的食品之中,还有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吃的东西吗?
更有那些黑心小煤窑的黑心老板们,他们为了牟取暴利而不顾工人死活和安全。今天这里发生安全事故,一些矿工兄弟撒手人寰,明天那里又发生小媒窑安全事故,不知又有多少矿工兄弟命丧黄泉,中央和地方的安全监管部门就像消防队一样顾了这里顾不了那里……我们时常在报刊电视中看到这些新闻报道也不禁感到有点心惊肉跳。
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的基层监管部门的失职。他们拿着国家的俸禄却不为国家办事,有个别的甚至还有可能与那些黑心老板们勾结起来,使我们的制度和措施流于形式。这些人,特别是其中的***员领导干部,他们因利欲熏心而忘掉了***和国家的重托,忘掉了人民的期盼,他们这是在给***和国家抹黑。因此,最近***府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措施,就是要严厉打击这些个别不法分子,要把他们当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不让他们有一丁点市场,不允许那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不允许这些个别人的个别行为损坏***和国家在人民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不严厉打击这类人,我们就谈不上科学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篇4
第一,生产力的高速增长。推动这种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不仅包括大工业即制造业,更为重要的是科学技术。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内涵的提升和生产的集约化,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这就是所谓先进生产力。同时必须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今天,支撑我们经济增长的主要还是工业化和传统产业,此种增长方式依赖投资、廉价劳动力和对资源过度耗费,从而使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生态恶化、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几乎走到了尽头。因此必须依靠先进生产力来推动经济继续高速增长。
第二,社会的明显进步。社会的进步首先是社会制度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是社会制度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制度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它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构建,保障生产力持续健康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制度的进步主要表现为以经济市场化和***治民主化为取向的经济***治制度日益建立和完善。这就是所谓先进社会制度。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只是表象,决定这个表象的是制度,即制度安排和制度供给。有利于发展的制度,就是能够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激活各种发展要素,让人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尽情释放。
第三,人的价值得到彰显。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发展是为了让人的需要和利益更多地得到满足和实现,人不再是发展的手段而成为发展的目的。先进生产力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和满足人的需求,先进文化的根本在于塑造一代新人,先进制度的立足点在于保证人的基本权利。这就是所谓先进价值追求。
为了人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发展。人类历史已经证明,除了以人为目的,别的不管什么目的,最终都失败了、消失了。以人为目的,关键是充分保障人的基本权利,近代社会迅猛发展的奥秘,在于人每个有了基本权利,并且被写进了宪法。因此,发展不是一种恩赐而是一种创造,民生不是一种施舍而是一种赋予。维护和保障了人的基本权利,民可富,国可强。
第四,利益关系能够平衡。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创造利益和分配利益的动态过程。谁来分配利益以及按什么规则分配利益,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而关乎发展能否健康和持续进行。发展要使各个方面的利益期待都能够不断得到满足,这就是所谓先进利益机制。
平衡是发展的最佳状态,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健康的机理。平衡利益关系,首先要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大多数人在发展中获益。其次要特别保护社会弱势群体,要遏制社会中的强势部分在发展中假借各种名义对弱势群体巧取豪夺。
第五,环境和生态能够支持。发展不能对环境肆意破坏,对资源过度耗费,对生态造成紊乱。发展既要考虑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损害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发展应当是可循环和可持续的,应当具有正外部效应。这就是所谓先进发展模式。
我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地球不堪重负:严重污染的土壤和水源、极端气候现象、十分紧缺的能源等等。以至于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发展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
科学发展观,就是对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它标志着中国***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事业,历经***、建设和经济增长,进入到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在理论上,它表现为要求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理论形态。
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理论体系的轮廓大体清晰了。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目标,我们的所有决策,体制安排,机制形成,都要围绕发展、有利发展、推进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内容层次。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根据。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治文化需求,发展的成果要用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来检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价值层次。
科学发展篇5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国防和***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统筹***队建设,体现了先进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对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历史使命,更好地解决***队建设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我***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统筹中国特色***事变革和***事斗争准备
新世纪新阶段,我***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世界新***事变革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这对于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治生态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国家间的利益调整,进而导致新矛盾、新问题的出现。与此相关联的是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较以往会更多。正因为此,***中央、中央***把积极推进中国特色***事变革和做好***事斗争准备,作为迎接国际***事竞争、筹划和指导***队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确定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事变革与***事斗争准备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统筹二者协调发展,就是既要坚持以***事斗争准备来促进中国特色***事变革,又要坚持以中国特色***事变革来带动***事斗争准备,使***队建设与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事斗争准备是***事变革的龙头和牵引。推进***事变革必须紧紧围绕***事斗争准备这个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来展开,科学规划***队建设的战略布局,下大力提高我***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能力与实战能力。应当以解决***事斗争准备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契机,优化战略资源配置,集中抓好***事理论创新、武器装备建设、编制体制调整、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通过局部的跃升促进整体的协调发展,不断加快中国特色***事变革的步伐。
推进***事变革是***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新的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和国际环境面前,我******事斗争准备必须打破常规,在推进***事变革中提高***事斗争准备的质量。要充分认清世界新***事变革的发展大势和我国安全面临的复杂态势,认清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本质特征,着力提高筹划和做好***事斗争准备的质量和水平,切实按照建设信息化***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统筹抓好***事训练、***治工作、后勤保障、装备建设、国防科研等,真正把***事斗争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
机械化与信息化是***队现代化建设的两个重要阶段。我***机械化建设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信息化建设的新的历史使命,这是当代国际***事竞争给我***的重大挑战,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拥有经济和科技优势的发达国家给我们构成的压力。这必然要求我们,决不能坐等机械化建设的任务完成后,再来搞信息化建设。而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努力走出一条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总体上讲,就是要把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实现我***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我***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实际状况,决定了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完全离开机械化。人类***事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机械化阶段的某些环节是可以跨越的,但机械化作为***队现代化的基础阶段,在整体上是不可能完全跨越的。我们所说的机械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化,而是与信息化紧密结合的机械化。它既是机械化战争时代的主体技术标志,也是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技术因素和物质基础。在信息时代,机械化与信息化并不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系统。因此,应充分吸收发达国家搞***队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着力瞄准信息化抓好机械化建设,用信息技术发展和改造机械化装备,进一步加强我***的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和防护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机械化的质量和水准,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优良的平台。
同时,必须坚持把信息化作为部队建设的现实目标和发展方向,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信息化对于我***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思路来抓信息化建设,牢牢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加强科学规划,着眼优化结构,调整布局,集约使用力量,合理利用资源,防止和克服条块分割、自成体系、重复建设等问题,努力形成全***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要坚持平战一体的原则,高度重视信息化战争需求对***队建设的拉动作用,在平战一体、建用一致上下功夫,努力提高部队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防卫作战能力。要坚持硬件和软件一起抓,通过侦察、情报、通信、指挥、控制等环节的系统整合和数据集成,构建一个快捷高效的作战体系,以达到信息互通互联,快速流动,功能相互支持的实际效果。
统筹诸***兵种作战力量建设
建设一支强大的作战力量,不仅是国家强大的象征,是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保持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还是我们国家担负起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何建设和建设一支什么样的作战力量,是用科学发展观统筹***队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作战力量的编成、***兵种及其装备的结构等,总体上属于陆战型、近战型和本土纵深防御型。这样的力量结构所形成的作战功能与现代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不相适应的。必须把诸***兵种作战力量统筹整合起来,即把全***作为一个大系统,以诸***兵种为系统要素,按照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对各要素进行优化编组,实现系统功能大于要素之和,在整体上形成作战能力的跃升。结合我***建设和发展实际,要进一步充实作战力量,突出海***、空***和二炮部队建设,加强信息作战和航天力量建设,特别是加强应急机动部队建设。海***作为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主要作战力量,在现代海上***事斗争和其他斗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把海***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切实加快海***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海***的现代综合作战能力。当今时代,空中战场已成为联合作战的决定性战场。作为我***的组成部分,空***担负着保卫祖国神圣领空不受侵犯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重任。适应现代战争发展要求,应当充分认识我空***在现代化水平上的差距,大力加强质量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逐步实现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的战略转变。第二炮兵在现代战争中是重要的威慑和突击力量,与其他***兵种密切配合,可以有效遏制和反击敌人对我可能发动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应按照远中配套、精干有效的原则,形成较强的威慑和打击能力。按照联合作战的要求,对陆***进一步实施精干化、合成化编组,重点加强应急机动部队建设,以形成应付突发事件或局部战争的拳头力量。要把编制体制改革作为统筹诸***兵种作战力量的突破口,根据武器装备的情况和担负的作战任务,调整各***兵种内部结构,增加高新技术装备部队的比重,努力使我***的组织结构在几个大的比例关系上进一步优化,在整体上构建起立体化、一体化、远中近相互衔接的攻防兼备的作战力量体系。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队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长期过程,必然存在着一个正确处理当前建设与长远建设的关系问题。近年来,***中央和中央***对我***的长远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部署。建设信息化***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以及新世纪新阶段***队历史使命等,都是我***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我***建设也正是依照这些战略构想一步步向前推进。与此同时,着眼当前我***面临的现实任务,也特别重视抓了以***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这既能保证我***随时履行现实的使命任务,同时也为***队全面和长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当前建设和长远发展是有机统一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方向。二者的辩证关系说明,既不能无视当前部队建设的现状和基础而好高骛远,也不能一头扎进眼前的工作而一叶障目,忘却更为宏大的目标,甚至迷失前进的方向。
统筹当前建设和长远发展,就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来谋划***队建设,认真审视每个阶段的任务,每一项建设的目标,实现二者的真正统一。一方面,要以特定历史阶段和具体任务为中心,坚持把当前的建设搞好,以此来奠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探索***队建设的阶段性特点,真正把部队建设的现状和基础搞清楚,把影响和制约本单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吃准摸透,密切联系部队的长远发展和主要任务,不断深化对部队建设规律的认识,努力解决部队建设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切实把***队建设纳入科学化的轨道。另一方面,还要始终立足和着眼部队建设的长远发展,登高望远、总揽全局,保持部队建设和改革的正确方向。要把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紧密结合起来,把远大的理想和踏实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制定宏伟的战略目标和扎实地抓基层打基础紧密结合起来,把满足现代战争的要求与部队建设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增强部队建设发展的科学性、可行性,努力为把我***建设成一支同我国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事力量创造持续发展的条件。
科学发展篇6
第一,正确分析判断形势,以思想认识的提高来增强做好科协工作的信心和责任。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科技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从多年的实践看,地区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特别是随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这种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作为贫困地区,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公众科技意识不强、科技发展水平较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推进**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下决心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科协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责任。各级科协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性,牢固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思想,切实增强信心,主动出击,激情干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二,完善工作思路,以思路的创新来推动科协工作的有效开展。思路决定出路。科协工作要围绕科学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能力、务求工作实效,切实发展好桥梁纽带作用。具体讲,就是按照“三个一”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府的中心工作,科协工作必须紧扣这个中心,服务这个大局;抓住一个重点,就是科普工作,科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这个重点,不断改进方法、提升水平;服务一支队伍,就是服务科技工作者队伍,科协组织必须认真履行这一职责,进一步完善机制,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第三,紧盯关键环节,以重点工作的突破来提升科协工作的针对性和影响面。科协工作量大面广,必须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必须看到,科协组织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任重道远、大有可为。科普工作要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要紧紧围绕我市马铃薯、草畜等支柱产业、设施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农民增收,在全市范围内评选树立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带动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落实科普惠农的各项措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继续坚持办好科普报、科普杂志,坚持科普大篷车“三进”(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宣传教育群众,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要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积极争取项目,择优扶持发展农技协和科普带头人,树立一批典型,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增强科技意识,形成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要突出素质教育,按照学校欢迎、学生喜爱、家长乐意的工作要求,通过举办报告会、开展主题科普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兴趣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
第四,改进工作方式,以良好的作风和工作方法创新来提升科协工作水平。要大力弘扬六盘山精神,克服等靠思想,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增强干事创业的激情,卓有成效开展工作。要始终把加强***和***府同科协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或联络会、建立专家库等形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着力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并以此来调动科技工作者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贡献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篇7
关键词:论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中***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0-0011-02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的集中体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人的主体性复归于人,揭示了人对于自然和社会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治、文化、社会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社会性与人的个体性的统一等基本原理的新认识、新发展,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的进一步发扬。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也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一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论原理来解决当前社会发展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强调坚持“五个统筹”,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社会矛盾运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要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就要建设先进的***治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治生活需要;就要建设和发展先进和谐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就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从哲学层面上讲,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对发展的本质、同的、内涵和要求等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发展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科学发展观作为世界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建立在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础上,认为自然界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统一的。在三者的关系问题上,人是主体,社会与自然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密切联系、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强调发展包括经济、***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的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
科学发展观作为历史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主体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同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观。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实践性、规律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系统论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为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作出了科学证明。科学发展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系统论发展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体现了实践性、规律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统一。
科学发展观有力回应了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现实要求。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思想道德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等等。科学发展观正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五个统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举措,体现了鲜明的实践性。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我们***对经济社会问题的规律性认识。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日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决发展的科学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
科学发展观科学运用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系统分析方法的整体综合性特征;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方法协调处理各种矛盾,推进改革和发展,体现了系统分析方法的有机关联性特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人类社会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体现了系统分析方法动态有序性特征;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系统分析方法的功能目的性特征。科学发展观是系统论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自然科学有机结合的典范。
四、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与内涵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所以发展观也就是发展问题上的世界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我们***坚持的以人为本,在哲学意义上是主体论与目的论的统一。科学发
展观体现了这种统一。一方而,它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人、发展人;另一方而,它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是我们***坚持立***为公、执***为民的本质要求。首先,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尊重,把人的生命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这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的集中体现。其次,以人为本强调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又是受益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是与立***为公、执***为民内在一致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和***人的崇高理想。因此,以人为本又是我们***的根本宗旨和执***理念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坚持立***为公、执***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五、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而推进经济、***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而进步,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方而,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科学发展篇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校行***管理 高等教育
一、科学发展观的诞生及发展
同志在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的第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写入了;在刚刚闭幕的***的十上,科学发展观再次被***和***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开展明确了指导思想,对高校行***管理工作给出了一个可持续性科学发展的宏观指导。凭借这样的宏观指导思想,我国高等教育走上了更快更好的发展道路。
二、当前高校行***管理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管理工作倦怠
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行***管理”的现象。部分高校高层领导忽视了行***管理人员在提高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忽视了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而大部分行***管理人员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且责任重大,又得不到组织的关心和认可而心理失衡,产生职业倦怠感,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工作方式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高校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动机,本应在行***管理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但全国部分高校依然采取几十年前的管理体系,守旧意味着工作效率的降低。大部分的高校行***管理人员虽然埋头苦干,在日常工作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但是从没有思考过用创新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出来,把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方面。
3.服务意识淡薄,管理体制缺失
高校行***管理工作本质是为高等教育的参与者提供服务,服务质量是高校行***管理工作的关键核心。部分高校的行***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服务意识,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不能化为广大师生的“及时雨”,却成为了“拦路虎”。千头万绪的高校行***管理工作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管理工作不能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导致高校行***管理工作不能规范有序的进行。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推进高校行***管理工作建设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作为高校行***管理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统领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驾驭具有高等教育特色的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1.科学定位高校行***管理工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首先,必须加强高等院校各级领导对行***管理工作者的重视。作为高等教育的决策者,应该充分兼顾高校内各类工作齐头并进的发展,应该充分意识到高校行***管理工作对于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是高等教育主力***,但是没有行***工作人员的辅助,高等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是寸步难行的。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人文本考虑到高校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发展和进步。让高校行***管理人员享受到工作的成就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为高等教育这项利国利民的宏伟工程添砖加瓦。
2.全面改进高校行***管理的工作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全面发展。高校是科研技术研究发展的排头兵,高校行***管理工作应该引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以信息化为例,高等院校行***管理信息化是高等教育信息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推进高校行***管理信息化的层次,提高高校行***管理服务水平是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高校行***管理应该大力推进数字签名传达文件、群发短信平台通知事宜、网上信息传递、微博事务公开等最新的数字化手段,让高校行***管理人员走出繁杂低效的文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推进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3.健全管理体制,提升服务质量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是统筹兼顾。高校行***管理工作纷繁复杂,牵扯到高等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统筹兼顾的思想要求我们在处理复杂的高校行***管理工作中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不断修订。高校行***管理的规章制度是高校行***管理的“圣经”。服务质量的提升必须依赖于科学型服务型的高校行***管理规范。高校行***职能部门依据行***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以规章科学化、流程快捷化、过程人性化为目标,为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呈递一份满意的答卷。
响应***十七大、十的号召,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思想指导高等院校的行***管理工作。在高校行***管理工作中不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科学定位、健全机制、不断创新,最终全面推动高校行***管理工作高效运行,全面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宏伟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优秀人才。
科学发展篇9
【关键词】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会计学
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它会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发生变化,而会计环境是随着科技***不断发生变化的。会计的管理服务功能注定它要依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和具体体现就是科学技术。现代科技***与会计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科技***是推动会计学发展的源动力
自近代科技产生以来的3次科技***,每次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组织的成长壮大,促进了会计由簿记向近代会计的转变,并由近代会计向现代会计产生了质的飞跃,最终使会计从生产的附带职能中***出来,形成一门***的管理科学。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企业产生与发展壮大,我们所看到的会计必然还是地主家那鼻梁上架副老花镜、头戴瓜皮帽的账房先生。当然,也不会有今天会计学科长足、完善的发展,因此科技***是会计学科发展的源动力。
早期的会计是比较简单的,只是对财物的收支进行计算和记录。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发展过程。它从简单的计算、记录财物收支,逐渐发展成为用货币单位来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直到参与企业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等各个方面。会计的技术和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以及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也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一)第一次科技***促进了近代会计向现代会计质的飞跃
15世纪航海技术的发明使人类发现了地球,从此掀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中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成为了世界贸易的中心。其中,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地的商业和金融业特别繁荣。日益发展的商业和金融业要求不断改进和提高已经流行于这三个城市的复式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技术首先来自银行的存款转账业务。为适应实际需要,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o)出版了他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给予了理论上的阐述。可以认为,此书是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最早的著作。正是由于这本书的出版,复式簿记方法才在欧洲和全世界得到推广,开始了近代会计的历史。18世纪,蒸汽技术的发明实现了社会的工业***,使得会计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英国进行了产业***,成为工业最发达、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国家。在英国,由于生产力的迅速提高,首先产生了适应大生产需要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于是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起了会计内容的变化。会计服务的对象扩大了,过去只服务于单个企业,现在通过职业会计师的活动发展为所有企业服务,使会计成为一种社会活动。会计的内容也相应地有所发展,过去,会计主要是记账和算账,现在还要编制和审查报表,而且,为满足编制财务报表的需要,还要求研究资产的估价方法和有关理论等。
(二)第二次科技***,使现代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得以建立,从而形成了现代会计学科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无论是生产上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上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因此,会计学的发展中心也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对标准成本会计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这一时期,会计方法已经比较完善,会计科学也已经比较成熟。
(三)第三次科技***使会计管理范式国际化,其间的IT***,使会计管理范式虚拟化
20世纪50年代以后,股份公司这一经济组织形式得到快速的发展。股份公司是以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为特征的,为保护那些不参与企业管理的所有者的利益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对外提供信息为主,接受“公认会计原则”约束的会计,即财务会计。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着更为剧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为了在这种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并不断地发展壮大,就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方法,以便具有灵活的适应能力和预见能力。为此,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管理当局的这一需要,管理会计逐渐同传统会计相分离,并形成一个与财务会计相对***的领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信息科技***发生,使得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高科技新材料技术、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等获得突破性进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具备了经济全球化、交易方式和货币电子化、企业虚拟化和学习化等特征。它使企业管理向集成化和知识化方向发展,会计管理范式趋于虚拟化。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学科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IT信息技术***使社会赖以存在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彻底改变了社会发展的运行方式,使人类进入到一个数字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和网络空间的形成已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网络已经把整个世界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会计作为国际商业通用语言的功能将得以完全实施。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运用,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逐渐发展到电算化,产生了电算化会计,这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使传统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逐渐确立,推动了会计的自身发展和变革。
信息技术和网络带来了诸如电子市场、虚拟商店、网上购物、网络贸易以至商业互动模式等新兴事物的崛起,打破了传统贸易形式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会计角度看,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会计和网络信息的自由流动。其中,电子商务会计=传统会计+会计数据信息服务+其他;而网络信息自由流动是会计信息供给方、寻求方、认证中心(CA)之间发生的信息自由流动。电子商务与传统会计的结合物——电子商务会计的出现,对传统会计的确认基础、计量标准、报告内容乃至整个财务会计的理论框架都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一)会计目标将会多元化
会计目标主要明确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哪些会计信息等问题。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现在财务会计把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一个整体,提供一种通用的会计报表。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信息需求者与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企业之间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双向交流;企业在了解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决策模型后,可以针对其需要,向其提供专门的财务报告。因此,在网络经济时代,可能发展出提供适用于不同决策模型的专用财务报告。
(二)会计基本假设将面临挑战
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变化,“网络公司”、“虚拟公司”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不仅仅是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下的实实在在的企业,进而使会计主体假设面临着挑战。随着虚拟公司与网上银行的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和单证作交易媒体,而采用“电子货币”支付的网络贸易将成为信息时代的商务主流。电子货币的出现,引发了货币***与支付***,使货币真正成为观念上的产物,弱化了记账本位币的假设。
(三)会计核算的重点将有新的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决定一个公司生存发展的不再是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赖以生存发展的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而是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专有技术、信息资产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地位的显著提高,会计核算的重点将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知识产品中无形资产的计价、金融衍生产品的计量、人力资源会计的构建、新经济运行会计模式的建立等也会对会计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四)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数据的加工者、会计信息的输出者,而且是对接收到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的参与决策者。网络经济同时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挑战。1.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业务知识,而且要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如何利用网络;会计人员不仅要对从网络上得到的会计信息进行“过滤”,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而且要注意对本企业财务机密的保管,防止黑客和竞争对手非法获取。2.在网络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频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必须懂得国际上通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
三、会计学的创新会促进科技进一步发展
为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会计学必须不断地创新。这不仅是对科技发展的被动反应,同时,对科技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一)会计学的创新能够科学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协调各种经济关系,促使资源配置优化,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经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经济水平决定了科技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会计的创新水平。例如,美国在第三次科技***中崛起,成为科技大国、经济大国,动摇了英国的霸主地位,此后一直执世界科技、经济发展之牛耳,会计自然而然处于领导地位。现代会计就起源、发展于美国,美国会计的水平代表了当今世界会计的水平,美国的会计准则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蓝本。我国在2007年1月1日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就主要参照了美国的模式。
(二)会计学的创新促成了新的科技发展动机
会计学的创新促进了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资基础,而且形成了科技创新的动机。因为经济的发展会产生许多新的科技需求和其他需要。需求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这两种新的需求,必然又形成科技创新动机,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形成经济科技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孙铮,韦华宁.试论信息时代会计假设受到的冲击与影响.财经研究,2000(3).
[2]陈海清.试论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上海会计,2000(3).
[3]胡玉明.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1).
[4]王开田.科技***与会计管理范式创新.江苏财会,2003(1).
[5]张东莉.信息时代对传统会计假设的挑战.财经问题研究,2001(2).
[6]秦志敏.环境的变化与会计未来的发展.财经问题研究,2001(7).
[7]《***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
[8]薛云奎.会计大趋势——一种系统分析方法.中国财***经济出版社,1999.
科学发展篇10
作为一名预备***员,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经常反省、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同学做出表率。对于班级工作,我一直秉承着感恩的心,回报同学,为同学解决困难,协助班长、辅导员和老师等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我以同学利益为本,尽我所能关心和帮助同学们,协调好大家的关系,促进班级的协调发展。
现在课程少了,大家交流也少了。作为一名生活班长,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通过我的努力维系大家那份同学情谊,促进交流,给大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二、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
大学生要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览了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源,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切实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强大的指导实践作用,她不仅适用于整个社会发展,也对个人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启发。这就要求我们用这项科学理论指导我们生活各个方面。
三、加强知识积累,做好考研准备
眼看大学还剩一年,大学生活接近尾声,觉得自己以前虚度了很多时光,浪费了许多学习和充电的时间。现在我确定了考研的目标,更加珍惜和重视知识的储备和学习。我坚持上自习,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
学习是一件可持续发展的事情,前一阵子有些松懈。我现在加强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坚持学习,勤于思考,为考研做好心理和体力上的准备。
四、学好专业技能,加强专业实践
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我很庆幸自己学习的是一个实用性较强的专业。除了考研,我也做好了毕业找工作的准备。我知道要想在这个严峻的就业形势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件不易的事情。我必须全副武装自己,尽可能锻炼自己各项能力,尤其加强专业实践能力。
在最后一次拍摄作业中,我主动担任了组织拍摄的导演工作,带领10个人的团队一起去完成一个作品,作为大学毕业的礼物。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互帮互助,强化实践了专业技能,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对专业技能的运用。
五、从各方面培养自己的协调发展的能力、沟通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社会。
协调发展,要求大学生时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和引导自身行为,始终做到既尊重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又对社会发展、***的建设及人民利益高度负责。有了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有了面对挫折的坚强勇气和追求完善的不竭动力。而沟通能力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必备素质,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一个重要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