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流动性10篇

资产流动性篇1

金融构成三要素

金融在本质上是一个“流”,这个“流”在运动过程中,为经济体发展带去所需的能量。经济学家陈志武对金融给出的定义是:金融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对这个定义加以解构可以发现,金融的构成有三个要素特性:跨时空、价值和交换(即“流动”)。

“跨时空”是金融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说一个人在本地赚到的钱可以拿到外地去消费,这是金融的“跨空间”;而今天赚的钱可以留到未来去消费(存款形式),也可以把未来才能挣到的钱提前折现消费(信用卡形式),这就是金融的“跨时间”。“跨时空”的特征其实是现代金融市场较早前人类“物物交换”市场的根本优势所在。

而“价值”这个要素很好理解。能够与金融沾边的一定是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价值都需要有一个载体,即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可以分为货币和非货币金融资产:货币就是通俗上说的“钱”,而非货币金融资产则是一种能够体现权属关系的财富凭证,如股票、信托、债券、贷款等。货币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随时、随地与标的物进行价值交换;非货币金融资产则只能通过流动(变现)才能实现价值交换。

“交换”也是金融最根本的属性。金融的目标就是实现与标的物间顺畅的交换,而不断的交换过程就体现出金融作为一种“流”的运动过程。

流动性解决金融资产错配

流动是金融资产存在的一种内在要求。我们常把金融比作国民经济的血液,金融资产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红细胞所蕴含的养分,只有通过流动才能被运送到经济体全身。

金融资产这种“红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先天性不足,即金融资产的错配。如拿银行来说,作为金融媒介,银行资产(包括表内与表外)在进与出之间始终存在着错配,包括时间错配、空间错配、数量错配、收益错配等等,流动性则是解决这种错配的一种有效方式。

另一方面,对市场而言金融资产的流动不仅可以配置资源,也能够配置风险,不仅能增加价值,还能防止腐败。

配置资源是金融资产流动的首要特征。金融流的流向一定是市场中最能创造价值的地方,金融流在流进这些资金洼地的同时,也裹挟着其他各类要素资源一道倾入,所以凡金融流过之处,一定是风生水起,资源积聚。

配置风险是金融资产流动的另一个特征。金融与风险之间是相生相伴的,金融资产的流动过程也就是风险转移的过程,而应对风险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发展衍生品市场。

增加价值是金融资产流动的又一个特征。不流动的金融资产是难以实现市场化定价的,而对同等收益回报的不同金融资产而言,流动性越强的其价值也就越高。比如高信用等级债券(如国债)与低信用等级债券(如城投债)相比,后者就会由于流动性差而不得不给出较高收益率或折价发行。

预防腐败是金融资产流动的一种“溢出效应”。当一类金融资产处于高流动状态时,它就会由于市场关注度的增加而减少腐败发生的机会。

三个板块层级

流动性也是金融市场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成熟金融市场中任何一品种均可由三个板块层级组成:一级发行市场、二级流动市场和衍生品市场。

一级发行市场是金融市场的基础,其核心是确定金融资产的初始投资人,与实体经济进行价值交换。比如我国的股票市场或银行间债券市场,其股票或债券的发行过程也就是确定初始投资者和实体经济交换的过程;而信托、信贷和理财等存量型的金融资产也是如此,这类金融资产的一级市场也在于确定资产的初始持有人。

二级流动市场是一级市场的支撑,也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所在。对金融资产而言,所谓流动性即指其可以实现便捷交易的程度。而二级流动的市场是金融资产投资人重新洗牌的地方。我国目前只有股票、债券等数量占比较少的金融资产具有相对完善的二级流动市场,而占比最大的信贷资产以及理财、信托和保险等其他各类金融资产则都缺乏有效的二级流动市场。

衍生品市场是为对冲金融风险而存在的。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近年推出的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举例,这种信用衍生产品的核心宗旨,就是金融资产的投资人为对冲风险而与第三方签订的一个违约互换协议,当发生信用事件时,第三方必须以约定价格收购参考实体资产。

流动性严重不足导致货币效率低下

金融资产可分为可流动资产和未流动资产。可流动资产包括债券、股票和公募基金等,未流动资产包括信贷资产、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保险资产和私募基金等。

当前我国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严重不足。可流动资产在金融资产总额中占比相对较小。据统计,我国股票市场2010年融资金额为0.94万亿元,债券市场直接融资金额1.82万亿元,而信贷资产新增规模则达到8.36万亿元。而从金融机构资产总额来看,2010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92万亿,证券公司总资产为2.24万亿,基金公司管理资产为2.51万亿,信托机构总资产为3.04万亿,保险机构总资产为4.9万亿。

首先是流动性不足导致货币效率低下。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正常的金融市场应该是每1元的广义货币(M2)对应1元的GDP产出,即M2/GDP=1。中国的M2高达80万亿,GDP则为40万亿左右,M2/GDP ≈ 2。这一比值显示,我国存在严重的货币超发现象。对比之下,美国的M2/GDP=0.6,相当于美国的单位货币的经济产出比中国大3倍,显见美国的货币效率远高于中国。

其次,流动性不足也极大影响了我国银行业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受利率管控和缺乏二级市场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对贷款普遍采取持有到期模式,存贷款利差成为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从16家上市银行公布的2011年中期数据来看,存贷款利差收入占据了各家银行业务收入的70%以上,中间业务收入只占较少比例。这使得商业银行一方面缺乏市场转型的内在动力(仅靠高额存贷款利差业务就足以养活自己),另一方面贷款持有到期模式也使得金融风险不断在银行体系内聚集。

在当前银行的这种盈利模式下,银行出于对利润追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其扩张不得不采用总资产规模无限膨胀的方式进行;而基于监管层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银行的核心资本必须要与资产扩张速度保持同步,于是银行的自有核心资本也会随之不断膨胀。在主要银行均成为上市公司和巴塞尔Ⅲ即将实施的框架下,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同时,这种“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再加水”的发展模式由于缺乏一个促进信贷资产流动的市场存在,整个信贷市场的风险就如同“堰塞湖”水位一样被逐步抬高。而信贷市场在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中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也就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整体系统风险也在不断聚积。尤其是在一些特殊行业领域,如地方融资平台领域、房地产信贷领域和高铁信贷领域等,其风险尤其值得警惕。

在其它非银行金融资产领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例如在信托市场领域,由于2011年以来房地产信托超量发行,其风险已受到监管层的高度关注。

建设二级流动市场平台

解决我国金融资产流动性不足问题的核心,在于要建设和完善我国的金融资产二级流动市场平台。

存量金融资产的流动市场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初级市场形式,即金融资产直接转让的市场服务平台;二是高级市场形式,即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服务平台。

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对信贷资产一般不持有至到期,而是采取流量管理的模式,就是将表内的信贷资产予以证券化后再向市场其他投资者发行,回笼的资金便可以继续对外发放。这样做的效果,一方面银行在不用扩大总资产规模的前提下就实现了信贷扩张,另一方面也通过贷款转让实现了风险的转移。

我国自2005年以来已进行了两批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发行了总计668亿元规模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但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年监管层暂停了这一创新模式。在市场的强烈呼吁下,***又批准了第三批500亿元规模的证券化试点,信贷资产证券化雏形形成。

规范交易以避免道德风险

我国的存量金融资产不仅需要一个流动市场,还需要有一个能够保持公开透明的一、二级市场。

我国的金融机构多为国有控股,故市场上的大多数金融资产也都属于“类公有资产”。这种类型的资产在市场中经常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即公有体制下,“委托-”关系的不正常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

在公有体制下,金融行为的决策者并不是金融资产的所有者,这使得权力寻租成为可能。尤其是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法制建设不完善以及监督机制也未到位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当金融资产的人在交易利益关联不正常的环境背景下去做一个决策,如一笔款项该怎样进行最优配置时,会出现像“保姆卖家产”一样的逆向选择可能,人完全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拿着委托人的钱去搏短期收益――赢了会有高额的奖金,输了则风险由别人来承担。这种情形在当下的中国市场中其实大量存在,只是因为很多情形都是私下的、人情的和随机性的,难以被发现而已。所以我国的金融资产更需要有公开透明的一、二级市场平台进行规范交易。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金融危机后美国监管当局的经验。在次贷危机发生前,美国金融市场的特点是金融体系高度发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断地创新出各类衍生品,而美国金融监管当局为刺激经济发展,也有意放松了对这些创新产品的监管。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进行了深刻反思,最终出台了一系列***策予以纠错,包括对金融衍生品提出了“进场”要求,实现对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交易的监管全覆盖,将缺乏监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范畴;对金融企业实施并表审慎性监管;调整监管权利结构;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完善投资者保护体系等等。这些举措的核心是要将金融产品尤其是金融创新产品放入场内进行交易结算,而非以往那样在场外私下就可以完成。

资产流动性篇2

关键词:流动性;收益性;周转期;变现净值;流动比率

中***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27日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公司资产变换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是资产的一个重要特性,与其收益性均具有密切的联系。著名财务管理专家范霍恩认为,流动性有两层含义:(1)变现所需的时间;(2)变现比率的稳定性。狭义的流动性只包含第一层含义,广义的流动性则包含两层含义。

一、评价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强弱

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左侧是资产,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流动性,在表中资产的列示顺序基本反映流动性的强弱。流动资产流动性强于固定资产,分析公司资产流动性重点分析流动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中现金的流动性最好,其次是应收账款,再就是存货。财务管理中通常用到的周转率或周转期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周转期)、存货周转率(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期),它们从某个角度说明流动资产的流动性。

1、流动资产周转期(天数)=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

反映公司流动资产平均变现速度的指标。所有流动资产变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时所占用的时间越短,变现速度越快。

2、存货周转期(天数)=平均存货余额×360/营业成本

反映公司存货平均变现速度的指标。所有存货变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存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时所占用的时间越短,变现速度越快。存货占流动资产很大比例,在不同公司或者一个公司经营的不同时期,存货转变为可偿债的现金的周期长短差异很大,可用存货周转期指标做一比较。

3、应收账款周转期(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0/营业收入

反映公司应收账款平均变现速度的指标。所有应收账款变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快,流动性强。

但需要注意这些周转期反映流动性时假定资产的变现价值确定,即账面价值,事实上流动资产中存货按成本计价,不能反映变现净值,应收账款转变为现金存在较高的风险。这些对评价流动资产的流动性有极大影响。

二、公司资产流动性对公司的影响

(一)资产的流动性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营。资产流动性分析还可以结合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分析。公司财务管理中通常把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作为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缺乏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不匹配将导致公司流动性严重不足,流动性不足是导致许多企业破产的直接原因。统计资料表明,发达国家80%的破产企业是获利企业,它们倒闭不是因为亏损,而是因为现金不足。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比率计算数据均来自于资产负债表,是典型的静态指标。其中,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期内到期的长期债务、应交税费及其他应付费用。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维持2∶1才足以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这是在存货正常运转、应收账款正常回收的条件下,倘若出现存货积压、产品滞销、应收账款已过期未能及时回收等情况时,虽然提高了流动比率,但并不代表企业具有较高的偿债能力。因此,应用流动比率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应注意流动资产的构成及各项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比率是衡量公司流动资产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其中速动资产指公司流动资产扣除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后的余额,主要由现金和应收账款构成,不包括存货,一方面是因为存货变现速度较慢,另一方面公司不能依靠处理存货资产来清偿债务。从流动资产中剔除不易变现的资产,其差额即为可变现并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速动资产,因此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反映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更可靠。一般认为速动比率1∶1较好,过低则表示企业偿付短期负债可能存在困难,反之则表明企业的闲置资金过多。但实际上应用速动比率评价流动性时仍需视速动资产的构成和运用情况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过低,通常被认为是公司经营不稳定的信号,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有所谓的标准,从数字上看更直观,判断资产流动性更实用。

(二)影响到公司盈利的实现。流动性强的资产收益率低,依靠持有大量流动性强的资产获取流动性,必然减少收益能力强的资产上的投资,从而降低公司的收益水平。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过高从短期或长期对公司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前面谈到产品或商品积压,应收账款未及时收回情况影响债务偿还,另外资金在周转中产生收益,长时间不周转,收益必然下降。持有大量现金的情况,资金根本没有投入生产经营中去,收益自然实现不了。

资产流动性篇3

关键词:资产;流动性;评价指标;理论分析

中***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7-012601

l 传统资产流动性的评价指标

1.1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速动比率这一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将流动资产变现为现金来偿还负债的能力,这一指标体现了企业的短期财务能力。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与资产流动性、短期偿债能力呈正比。然而,该比例并非越高越好,过高可能是企业的存货积压或者滞销造成的,如此,最终会对公司的绩效带来不利影响。

1.2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指的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流动资产中剔除了变现能力差的项目。但是在实务中,速动比率可以用流动资产扣去存货后再除以流动负债来表示,用来反映企业中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速动比率与偿还债务的能力的呈正比。

1.3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将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又被称为收账比率,可以选择这一指标来衡量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程度。企业可以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一指标来衡量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营运管理效率,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值越高,就表明其变现速度越快,那么企业的资产流动性也就越强。但并不表明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若应收账款周转率过高,也可能表明信用***策过紧,不利于企业的业务拓展,有助于促进相互业务的开展。

1.4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因而,企业在进行管理决策,常常选择这一指标。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存货周转速度快,资产流动性较好。但过高的存货周转率,也可能是由于企业存货管理不合理导致采购成本的上升,如此就需要对企业的存货管理进行适当调整。

1.5 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就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总资产周转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能够综合地评价企业所有资产的经营效果和对资产的利用效率。这项指标与公司资产经营效率成正比。在实务中,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以提高公司的绩效。受信息不对称影响,管理者很难准确地预测市场和企业的未来,通过总资产周转率,管理者能了解到企业整体资产的利用情况。

1.6 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也叫营运资金。从广义上来讲,营运资金又被称为总营运资本;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不包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短期借款)。一般将其与流动比率结合进行考察企业的财务状况。

2 用现金流反映的资产流动性的评价指标

2.1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为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利息费用的比值。一般情况下,该比值大于1比较合适,但并非越大越好,数值越大,则表明大量的资金被闲置,没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可以将这些闲置资金用于购买有价证券等再投资,已获得更高的回报。

2.2 债务保障率

债务保障率是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债务总额之比,体现了企业的整体偿债风险能力。债务保障率越高,就表明企业在整个会计期间内的偿付能力越强,财务风险就越低。

2.3 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

经营现金流人流出比就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人除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比率,这一指标能够反映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现金流人对现金需求的保障程度。于此同时,这一指标是企业现金流量的重要主体。当经营现金流人流出比大于1时,就表明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人可以满足现金支出的需求,企业的产出与投入之比较高。

2.4 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量,就是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要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是一种能够用来衡量企业实际拥有的能够回报给股东的现金的财务指标。一般情况下,自由现金流越大与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成正比。

2.5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占比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占比是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总现金净流量的比值,如果这一比率较高,就说明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强,财务风险较低,偿债压力较小,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 关于资产流动性的资本结构理论

净收入理论认为,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企业负债越多,企业价值越大,当负债程度达到百分之百时,企业价值也会达到最大值。企业利用债务资本能够达到降低加权资本成本,实现财务杠杆的目的,债务资本是百分之百时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

净营业收入理论认为,企业资本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加权资本成本以及企业价值是无关的,企业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问题。在债务成本低于权益成本的前提下,负债的增加将会带来权益资本风险的提升,从而权益资本成本也会因此而提高,由此正好抵消了利用负债所带来成本下降的好处,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保持不变。

传统理论是介于净收入理论和净营业收入理论之间的一种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在一定限度内的债务利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从股东和债权人的投资风险来说也是能够接受的。而且企业通过财务杠杆的运用,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加权资本成本的降低,最终增加企业的价值。

1958年6月,美国学者莫迪利安尼和米勒提出了经典的MM理论。MM理论开创了现代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先河,构建了现代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MM理论认为:在理想状态时,公司价值不会受到资本结构的影响;而在存在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公司价值与负债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的结论。

静态均衡理论认为将财务风险及其经济后果引入资本结构研究过程中,研究的核心是企业利用负债所产生的税收利益,与由此而形成的成本、财务困境成本进行权衡,寻求企业最优的资本结构。

4 优序融资理论

资产流动性篇4

资产价格膨胀加剧流动性过剩

当前,在我国诸多影响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的因素中,资产价格成为变化最为剧烈的因素。资产价格(主要指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我国的账面财富迅速增长。这些暴增的国民财富给经济及金融所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如果对此不加控制的话,股价及房价的上涨最终会冲击其他领域,它可能使经济出现新一轮通货膨胀,甚至是经济的全面泡沫化。

钟进***

中国制造要让人心服口服

今年有关中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一些西方国家针对我国部分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大肆炒作,严重损害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国外对“中国制造”产生这种信任危机绝非偶然。有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因素,有技术标准执行不一沟通不畅的因素,有国外部分媒体根深蒂固的***治偏见因素,当然也有少数国内出口商的问题。国内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累积以及国外种种因素综合起来,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谢国忠

中国进入通货膨胀时代

目前供需的动态变化、劳动力市场的平衡以及需求方心理,都显示中国进入了一个可能持续若干年的通胀时代。坦白地说,现在采取行动阻止通货膨胀为时已晚。中国可以做的就是减缓通胀速度,并防止过度投资。

为稳定通胀预期,***府必须一方面采取紧缩***策显示其控制通胀的意***,一方面让资产价格膨胀降温。过去的降温措施虽然起到一些宣示作用,但并不十分奏效。房产和股票市场在过去三个月中都有所加速。

刘煜辉

物价温和上涨

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

目前物价的上升,反映了由于工资、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相对要素价格调整。这种温和的通胀反映的主要是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后的成本推动型价格调整,而非全面的市场供不应求。

我们现在看物价,不要只盯着猪肉、鸡蛋等副食品,而要从经济结构上看。可以说,现在有很多因素在支持中国需要有一个温和物价上涨过程,需要通过价格上涨来度过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因此,对于当前的价格波动,我们不必大惊小怪。

叶檀

港股直通车谨防冒进

开行港股直通车绝不是一桩小事,意味着资本项目的部分开放。问题是,有关部门尚未做好准备就仓促上阵。目前境内居民出境能够携带的限额为5万美元,有关部门还在为地下钱庄以及借经常项目流入的外资焦头烂额,如今突然大幅度开放,外管局将如何应对?如果继续实行宽进严出的***策,将激化货币流动性矛盾;如果采用宽出严进的办法,则违背了资本市场流动性的要求。看来,有关部门在制定这一***策时,只考虑到了短期内缓解境内流动性过剩这一面利好。

王石川

炒房团

资产流动性篇5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金融市场;流动性

Abstract:Increasing liquidity is a basic function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However,it can be seen in the subprime crisis that asset securitization can lead to financial market liquidity deflation in some cases. This paper is in accordance with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asset securitization on financial market liquidity,sorts out the relativ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and makes a brief comment on the literature.

Key Words:asset securitization,financial markets,liquidity

中***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0)10-0026-04

一、引言

流动性就是指一项金融资产转换成现金的能力。若一项金融资产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快的速度转换成现金,则该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一般来讲,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主要是表示金融市场的资金宽裕程度,若市场中的资金比较宽裕,则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就较强,金融市场也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否则市场的流动性就比较弱。传统的经济观点认为,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以及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来形成的,但从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产品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为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同时这些资产价格的涨跌也能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宽裕程度造成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就是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产生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最早的资产证券化就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当时美国的储蓄信贷协会由于受“Q条款”的制约无法提高存款利率,导致这些机构存款的吸引力大幅下降,为了解决储蓄信贷协会的流动性困境,***府部门决定启动资产证券化,为储蓄信贷协会提供流动性来源。因此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从其诞生之时就是为了增大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因此增大流动性也成为了资产证券化的一项基本功能。随着资产证券化及其衍生品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到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其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有效地支持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资本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泡沫。次贷危机爆发后,资产证券化产品价值的大幅度缩水也造成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紧缩,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梳理和评述国内外学者关于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影响的文献,以更好地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思路。资产证券化既可以为金融市场增加流动性,也可以造成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紧缩,学术界也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的,因此本文从这两个方面来梳理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影响的文献。

二、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正面影响

传统的经济金融理论认为,在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出现之前,金融市场中的资金需求者主要是通过发行传统的直接融资工具或者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流动性需求,当然发行这些传统融资工具来满足流动性需求还需要达到一定的“发行标准”,比如在证券市场中进行融资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财务要求或者净利润要求,在银行是否能获得贷款也要视银行的审查而定,这就是说资金需求者并不是只要发行金融工具就能够获得流动性,他们的投资活动受到一定的“投资约束”,只有达到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流动性,同时在某些时候也需要视市场的情况而定。但自从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出现以后,市场中的“投资约束”状况越来越少,市场有慢慢消除“投资约束”的趋势,比如银行可以将自己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进行证券化来补充自己的资金缺口或者流动性缺口。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发生改变的还有它们的融资方式。商业银行通过将持有的抵押贷款等非流动性资产进行证券化来获得流动性,从而实现了传统融资方式向隐藏在市场中的融资方式的转变,这也使银行体系逐渐丧失了其传统功能,导致它们类似于一个“影子银行”(黄元山,2008),在这种“影子银行”体系中,银行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的证券化,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市场体系也逐渐向市场导向的金融市场体系转变。在这些背景下,市场中的融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投资主体可以通过不断的证券化或者衍生化来满足自己的流动性需求,这样市场中的“投资约束”状况将越来越小,甚至逐渐消失,资产证券化可以为金融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流动性,市场中也不会出现流动性紧缩或者短缺,即使出现也是暂时的现象,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Kehoe和Levin(1993)、Krishnamurthy(2003)、Lorenzaoni(2008)。

此外,我国的学者也就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正面影响进行了研究。比如高保中(2005)认为,资产证券化的出现为非流动性资产提供了一个流动的二级金融市场,非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增强,资产形成了不断循环的趋势,这样会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和赢利提供倍数效应。葛奇(2008)认为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实现了银行融资向市场融资的转变,市场的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化,可以不断满足市场的流动性需求。沈炳熙(2006)认为,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可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满足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需求。张超英(2002)认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出现实现了抵押贷款等非流动性资产的流动化,这有利于减少银行体系对其自有资本的消耗程度,也扩大了银行的流动性来源。可见,不管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他们均认为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可以为金融市场不断地提供流动性,使市场中的“投资约束”不断减少或者消失,金融市场也大大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这种“美好”的论断被次贷危机的爆发完全打破了。

三、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负面影响

关于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负面影响的研究,大多数是针对美国次贷危机而展开的。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支持必须以良好的经济前景或者看涨的市场行情为前提。资产证券化为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的过程必不可少地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但只要基础资产的价格处于不断上涨的行情,资产证券化就能够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流动性。但是资产在价格泡沫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这时中央银行就会采取紧缩的货币***策来抑制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就会被刺破,资产证券化为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的能力就会降低,这样一个过程在本轮次贷危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次贷危机中,美联储为了抑制由资产价格泡沫引起的通货膨胀而提高了基准利率,由此刺破了由房地产引起的资产价格泡沫,房地产价格在下跌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以房地产为基础资产的证券以及衍生品的信用评级被降低,同时这些资产的价格也会出现缩水,这时投资者为了避免损失就会不断地向市场套现,资金的供给就会减少,同时证券化资产也会不断地被抛售,导致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市场流动性危机的出现又会引起资产的进一步减值和抛售,资金的供给就会进一步减少,市场从此就将进入资产价值不断缩水和抛售行为不断发生的恶性循环,并最终传导至银行体系。当银行体系的证券化资产发生价值缩水时,其持有的非流动性资产也难以实施证券化,同时已经设计好的证券化也会不断失去销路,银行所持有的非流动性资产将无法通过证券化来扩充流动性,这时银行也会出现流动性危机。因此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所导致的金融市场流动性逆转是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在这方面,国内外学者在近几年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最早提出资产证券化可能会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产生负面影响的是Kaufman(1999),他认为资产证券化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其中有一点就是资产证券化可能会带来流动性扩张的错觉,并有可能影响到一国的货币***策,但当时Kaufman的观点被社会所忽视。Bervas(2008)认为,资产证券化导致风险转移工具的永久性供给,从而使内生流动性不断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金融机构认为他们能够逃离货币约束,市场中不会出现流动性短缺,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证券化产品来满足他们的流动性需求。然而,这一融资链条的顺畅运转与市场信心是密不可分的,流动性供给也与资产价格的期望值息息相关,一旦价格发生逆转,流动性的供给也就会停止,这样由证券化及其债务工具串联而成的信用链条就会由于流动性的枯竭而无法正常运转,流动性危机就会演化为信用危机。Bervas(2008)很好地解释了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Gai,Kapadia,Millard和Perez(2008)论述了资产证券化对流动性的影响。他们认为在经济萧条时期,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无法顺利销售,这导致流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从而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他们还研究了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产品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一般结果,认为资产证券化导致市场中积累了大量的风险和资产价格泡沫,因此一旦泡沫崩溃,潜在的风险就会释放,系统性危机就会爆发。Allen和Carletti(2008)将导致流动性紧缩的原因总结为四个,其中证券化产品的价格下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BIS(2008)认为,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创造功能在金融动荡期间可能会产生信用骤停,这样经济中的流动性就会不足,金融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对于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负面影响,我国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比如何帆和张明(2007)、孙立坚和彭述涛(2007)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导致了抵押贷款产品的创新,基准利率的提高以及房价的持续下跌所导致的证券化价值下降是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陆晓明(2008)认为证券化的价值缩水导致市场抛售行为的发生,由此引起资金供给量的减少,资金供给量的减少引起证券化的价值进一步缩水,由此引起市场的流动性不断紧缩,并最终传导至银行体系,他更将证券化的价值缩水引起的市场抛售行为称为一种新型的挤兑形式――资本市场挤兑。陆晓明(2008)的这一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次贷危机原因的视角,由此丰富了金融危机理论。张明(2008)认为次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金融机构以市值定价的记账方法以及以VAR为基准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导致危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而证券化价值下跌所导致的去杠杆化行为是危机传染的重要原因。王晓和李佳(2010)以次贷危机为背景,从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出发,认为资产证券化扩大流动性的基本功能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导致了市场的内生流动性增加,但当基础资产的价格走势发生逆转时,这种增加的内生流动性骤然消失,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逆转和紧缩。

四、简要评述及结束语

从上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虽然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使市场中的“投资约束”状况不断减少甚至消失,但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当经济形势发生逆转时,资产证券化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反向作用,并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逆转和紧缩。总之,资产证券化的诞生使金融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逐渐向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转变,并导致养老基金、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诞生,这些金融机构在其诞生之时就没有受到严厉的监管,它们在实际经营中采取了很高的杠杆率,同时也以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产品为操作对象,通过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创新和衍生使自己得到了大量的流动性支持,同时也由于杠杆率过高在次贷危机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资产证券化引起的流动性紧缩和传统金融理论认为的流动性紧缩有所不同,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当流动中的货币量少于实际经济需要时,经济体系就存在流动性紧缩,但资产证券化所引起的流动性紧缩是由其基础资产价格下跌所导致的价值缩水引起的,当证券化价值缩水时,投资者为了避免损失会抛售资产,由此引起价值的进一步缩水,金融市场中的资金供给量就会减少,并进入价值缩水和抛售的恶性循环,金融市场就会出现流动性紧缩,因此资产证券化所引起的流动性紧缩取决于基础资产的价格以及投资者的信心。

自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策制定部门、监管当局以及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简单的“注资”措施来稳定金融系统中的流动性。但是从危机爆发以及传导的过程可以看出,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工具所导致的流动性危机远非简单的“注资”所能解决,这次流动性危机的爆发对金融机构的资产定价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监管当局的处理措施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影响流动性的基本功能具有“双刃剑”的性质,我们在推出和发展这种金融创新工具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看待资产证券化影响流动性的基本功能,加强对这种金融创新工具的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并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资产证券化影响流动性的基本功能。

参考文献:

[1]Allen,F. and E.Carletti,2006,Credit Risk Transfer and Contagion,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Vol. 53(1):89-111.

[2]Bervas A.,2008,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he Liquidity Frontier,Banque de France,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Special issue on liquidity,No. 11,February.

[3]BIS,2008,Innovations in Credit Risk Transfer: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Stability,BIS working paper,No. 255.

[4]BIS,2008,Financial System:Shock Absorber or Amplifier,BIS Working Paper,No.257.

[5]Gai,P.,Sujit Kapadia,Stephen Millard and Ander Perez.,2008,Financial Innovation,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nd Systemic Crises,The Economic Journal,Vol.118(3).

[6]Kehoe,T.J.and D.K.Levine,1993,Debt-Constrained Asset Market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60: 865-88.

[7]A.Krishnamurthy,2003,Collateral Constraints and the Amplification Mechanism,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Vol.111(2): 277-292.

[8]G.Lorenzoni,2008,Inefficient Credit Boom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forthcoming.

[9]高保中.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0]何帆,张明.透视CDO:类型、构造、评级与市场[J].国际金融研究,2008,(06).

[11]李佳,王晓.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研究评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12]陆晓明.从金融产品异化角度解析次贷危机的特征、发展和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8,(11).

[13]孙立坚、彭述涛.从“次级债风波”看现代金融风险的本质[J].世界经济研究,2007,(10).

[14]王晓,李佳.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J].金融论坛,2010,(01).

[15]肖崎.资产证券化的宏观经济效应:理论评述[J].新金融,2010,(2).

资产流动性篇6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

一、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所谓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指的是发起人(originator)将缺乏流动性但却可在未来某个时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出售给特设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由该机构通过一系列的结构安排分离与重组资产的风险与收益,从而增强资产信用度,将资产转化为可自由流通的证券,在金融市场上交易,最终实现金融融资。作为资产证券化载体的证券化产品,具有债券的性质,并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许多种类:按照基础资产的类型划分,证券化的品种可以分为信贷资产证券、住房抵押贷款以及其他合成衍生证券;按照基础资产是否为抵押资产划分,证券化的品种可以分为资产担保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和抵押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

二、当前流动性现状及措施?

面对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府手中的应对措施主要表现为货币***策,效果却非常有限。通常制约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提高利率是主要手段。但中国目前的流动性相当大部分是贸易顺差和投机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引发的,升息甚至会造成套利热钱的进一步涌入。?

存款准备金率原本是中央银行手中用于收缩货币供应量的“重磅武器”,但最近一段时间的密集调整显示出这一手段的乏力与无奈。在当前存在流动性过剩情况下,投资者购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存款,因此发行证券化产品会减少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规模,也就是吸收流动性。?

人民币升值可以缩减中国的贸易顺差。但出口和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发动机,***府对任何有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措施都慎之又慎。目前人民币已经处于缓慢的升值通道当中,这也是***府想尽力保持的状态,以尽可能减小人民币升值对出口造成的冲击。?

金融资产价格的飙升反映了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金融资产,既是因为流动性过剩,也说明了金融资产供给过少。发行资产证券化股票和债券有利于控制货币创造和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银行出售自身的信贷资产,投资者则用银行存款来购买证券化产品,这可以看成是货币创造的逆过程。所以,实际上,资产证券化对货币供给起到一个收缩的作用。?

三、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实现信贷体系与证券市场的对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信贷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转化为证券市场上的可流通证券,实现了信贷体系与证券市场的对接。通过证券化,一方面为信贷体系引入了强化的外部市场监督机制,提高了信贷业务的透明度,促使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升运作效率;另一方面为证券市场提供了具有稳定现金流、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充实了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实现信贷体系和证券市场的融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价格发现功能和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也由此使银行从一个信贷提供机构转变成一个信贷服务机构,由靠借贷利差盈利的模式转变为靠贷款服务收费盈利的模式,在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管理的专业优势的同时控制信贷风险的积累和加大,实现银行职能作用的转变。?

2、分散资本市场风险,稳定发展资本市场。之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利率水平也处在历史较低水平,但是近期金融资产价格暴涨反映了居民财富水平不断增长和金融资产供给不足的内在矛盾。如果居民的金融投资过多地集中于股票投资,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不仅投资者会面临集中性风险,而且由于缺乏其它投资渠道,尤其是缺乏长期稳定的收益率基准指标,也使得股市容易纵并出现大起大落。因此发展债券市场对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3、落实“国九条”,丰富资本市场投资品种。《***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提出:“加大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投资者提供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积极探索并开发资产证券化品种”。资产支持证券风险较低、收益稳定、期限较长,在当前中国资金市场资金供给过剩、中长期投资产品匮乏的背景下为投资者实现资产负债期限相匹配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投资方式,既切合市场需求,也符合***策导向。中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并不仅仅是货币供给的问题。它还反映了经济结构内部的深层次矛盾,即中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相对于整个经济发展程度而言还不够发达。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这个问题,中央银行在继续采用各种调控措施“堵”的同时,还需建立发达的债券市场,提供更多“疏”的渠道。?

4、拓宽银行融资渠道,优化银行资产结构。通过资产证券化可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从融资结构角度来看,资产证券化拓宽了融资渠道,提高了直接融资的比重,有利于改变我国目前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格局,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同时,随着国内房贷款规模迅速扩张,银行贷款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中长期贷款拉长至20年甚至30年,而支撑这些贷款的却主要是低利率的短期存款,这种信贷结构“短存长贷”的矛盾使银行业潜伏相当大的风险。通过将中长期贷款打包、证券化后出售给投资者,可以使银行的资产结构得到优化。?

四、资产证券化建设的现状和建议?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上资产证券化成为热点问题之一,各方面都密切关注这一市场,纷纷推出资产证券化方案和产品构想。各方面的努力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资产证券化实践的全面展开仍然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和困难可以归纳为法律制度和实施环境两大方面。?

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从2005年的171.34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471.51亿元,增幅达到了175.20%,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产品种类已由两类发展到五类,涵盖行业也日益广泛,涵盖了银行、电信、交通、电力、地产等诸多行业。产品期限从0.18年到5.34年不等,其收益率也从2.29%到5%各异。从产品占比上看,专项管理计划所占比例最大,达55.87%左右,其次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为27.41%,准abs信托产品所占比例最低,仅为0.17%。?

从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至今的历程看,主要的实施环境障碍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种类和质量问题。海外资产证券化的标的资产非常广泛,包括房地产抵押贷款、银行信贷、信用卡贷款、学生贷款、汽车贷款、设备租赁、消费贷款、房屋资产贷款等资产,而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实践中有可能被证券化的资产不仅种类相对有限,而且尚不成规模。个人消费贷款、学生贷款、租赁、证券组合等,虽然有一定规模,但现金流的稳定性和剥离性都比较低,限制了在这些资产上的证券化运作。?

2、转让登记问题。资产的优先权益登记是中国资产证券化实践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由于缺乏一个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因此无法确认和监管被转让资产上已有的优先权益。受让方没有客观的途径确知该资产以前是否曾经被转让给第三方,在以后转让中的受让人也无法知道第一次转让的情况。这样,以“真实出售”为基础的资产转让无法对资产的抵押权有客观的和法律意义上的确认,这已成为资产证券化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难题。?

3、金融服务问题。金融服务机构的障碍主要是中介机构专业服务不够,尤其是信用评级专业服务的缺乏。资产证券化产品属于信用敏感(credit-sensitive)的固定收益产品,产品的信用评级是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信用评级机构对产品的信用评级报告是资产证券化产品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资产本身历史记录原因和对资产信用评级标准的缺乏,信用评级服务目前不能满足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要求。?

4、二级市场和流动性问题。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在沪深两地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上发行,从产品数量和发行规模上来看,沪深两市的企业资产证券产品比银行间市场的资产支持证券略胜一筹。统计显示,今年共有28只资产支持证券在交易所市场发行,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挂牌交易。银行间市场仅4只。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一级市场比较活跃,而二级市场交易情况却并不乐观,2006年,深沪两市资产证券化产品共成交260笔,成交产品种类23只,总成交数量为63,802,600份,总成交额为62.17亿元,仅占总发行额的23.60%。?

面对资产证券化的推进大潮,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急需加强评级机制市场建设;对投资者投资资产支持证券应该规范并加强风险教育;进一步有序拓宽试点范围,鼓励创新、完善监管办法、提高监管效用等等。?

除了发展资产支持证券,更要加强市场基础建设:?

(1)完善监管体制,打通市场连接通道。在监管体制上,要消除投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的人为障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使资金能在各种市场上自由流动并流向效率更高的需求者;同时,要加强监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给被监管者一个稳定的预期。?

(2)提高市场效率、打造完善市场平台。使产品能在银行间市场、场外市场(otc)自由交易,充分发挥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和风险定价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的托管体系,消除托管风险。?

(3)加强基础市场建设,完善市场评级和投资产品评级,规范市场。投资产品市场上的各种产品通过风险、收益等的综合比较,以市场行为的方式形成不同收益与风险的投资产品序列产品和结构,使投资者能够进行符合自己风险偏好的投资。?

五、结束语?

中国金融管理层最近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为引入证券化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框架,这一发展趋势非常令人鼓舞。资产抵押型证券(abs)是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一项重要创新。证券化融资模型的采用将有助于推动公共部门和私营行业各机构进行融资,将向投资者提供全新系列的投资产品,并将在长远阶段内提高资本这一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流动性过剩不单单是金融体系内部的问题,而是我国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处于高增长的良好态势,资本市场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势头,这正是加快建设债券市场的绝好时机。因此,我认为:面对流动性的滚滚洪流,在中央银行继续采用各种调控措施“堵”的同时,建立发达的债券市场,提供更多“疏”的渠道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david m.morris,”asset securitiz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executive enterprises,inc.1990.?

[2] 楚天舒、毛志荣:《美国、日本资产证券化市场比较及借鉴》[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报告,深证综研第0135号.?

[3] 李 ?:《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与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4] 刘向东:《资产证券化在全球的最新发展》[n].上海证券报,2006.06.05.?

[5] 潘彩虹:《我国资产证券化瓶颈问题及解决对策》[n].证券时报,2006.03.21.?

[6] 杨 涛:《中国资产证券化:任重而道远》[n].中国经济时报,2006.07.06.?

[7] 苗 嘉:《资产证券化配套制度待完善》[n].中国证券报,2006.01.10.?

[8] 张超英:《资产证券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9] 沈 沛:《资产证券化的国际运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0] 涂永红:《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1] 李 曜:《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与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2] 宾 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3] 陈四清:《商业银行风险通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4] 田瑞璋、李勇:《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15] 弗兰克•j•法伯兹、迈克尔•g•费里,康卫华译:《金融市场与机构通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6] 张留禄:《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04(5).?

[17] 王文胜:《处理不良贷款的路径选择》[j]《现代商业银行》.2004(5).?

资产流动性篇7

论文关键词:资产流动性,资本结构

一:引言

资本结构是公司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公司的资本成本、收益分配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对其的研究也是相当广泛。但正如Myers在其1984年发表的著名论文《TheCapitalStructurePuzzle》中所指出的:“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是合理的,我们还是不知道。”我们之所以不知道最优资本结构,是因为能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是特别多的。在这些因素之中资产流动性就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最早对资产流动性与资本结构进行研究的是Keynes,之后又有许多相关的研究。通过对二者之间的研究能够为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找到部分原因,也能为资本结构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鉴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自身特点(如拥有大量的非流动资产、自身盈利能力较差等),通过研究其资产流动性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优化其资本结构,提高其财务行为的合理性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回顾

Keynes(1930)最早开始资本结构与资产流动性关系的研究,认为公司的融资成本过高或

者因为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企业发行的债券容易被低估时,管理层会选择持有更多的现金或高流动性资产。

Myers&Majluf(1984)运用优序融资理论对公司资本结构与资产流动性的关系进行了解释,认为现金或高流动性资产只是企业债务的负数,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有足够的资源投资于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时,管理层会选择偿还到期债务,积累流动资产,因此当企业持有较多的现金和流动资产时,这也就意味着其资产负债率较低。

Williamson(1988)针对企业资产流动性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指出,由于更具流动性或更有重新调配性的资产抵押功能更强,外部融资成本更低,因此,资产流动性越高,债务融资数量越大,从而提高了公司资产负债率。

Harris&Raviv(1990)指出,债务提供关于公司盈利能力的信息,投资者就会利用此种信息来观察公司在不同资产负债率区间的契约支付能力,从而对公司经营***策的变动做出相应的反应,且此时投资者会权衡预期的违约成本和公司经营***策的潜在改善。因此,随着资产流动性的增加,预期的违约成本降低,投资者越愿意使用债务来获得公司经营***策的相关信息,进而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

DeAngelo&Wruck(2001)认为,管理层往往能够通过变卖公司高流动性的资产来偿付暂时的债务利息,这也为其在发生财务危机时赢得更多的时间去实践公司的经营策略而不受债权人的干预。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债权人往往会通过缩短债务契约期限,如要求公司偿还所有的主要债务而不仅是利息;或增加偿债基金或强制债务条款来避免管理层逃避债务压力,从而使得公司的资产流动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

(二)国内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对于资本结构与资产流动性的关系问题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徐冬和冼国明(2002)考察了破产对公司产品市场行为的效应,发现无形资产较多的公司会进行更多的债务融资。余哲等(2005)从资产结构的角度探讨了资产流动性对财务危机重组的影响,建立了一个考虑资产流动性的财务危机重组模型,研究表明债权人会容忍某些程度的投资无效率以避免无谓的资产流动性损失。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结合我国特有制度背景和制造业上市公司特征,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较之于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的不成熟性以及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性,现提出研究假设:

其它条件保持不变时,资产流动性与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

(二)样本数据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650家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C***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所用分析工具为Eviews以及Excel电子表格。

(三)指标选择与模型构建

根据资本结构的定义,可以采用资产负债率来代表公司的资本结构,并作为被解释变量。之前研究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指标广泛使用的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但这些指标仅判断了资产在某个时点上转换为现金的能力,没有考虑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异。因此本文引入“动态现金产生速度”这一指标来作为资产流动性的变量,并作为解释变量,这也是本文较之前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文研究的是资本结构与公司资产流动性的关系,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因此,为了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需要引入控制变量对以上因素进行控制。于是引入盈利能力、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实际税率、固定资产比例作为控制变量。具体的指标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

指标符号

指标定义

资本结构

zcfzl

总负债/总资产

动态现金产生速度

dtzb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总资产/365

盈利能力

zcjll

税前利润/总资产

公司规模

gsgm

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股权集中度

qsm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和

实际税率

sdsl

所得税费用/年末总资产

固定资产比例

资产流动性篇8

关键词:股票市场;跳跃检验;信息冲击;流动性冲击;跳跃性方差

文章编号:1003-4625(2015)06-0085-07 中***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资产价格过程中存在跳跃行为的这一事实已被广泛证实(Eraker et a1.,2003;Johannes,2004; Maheu and McMurdy, 2004; Barndorff- Nielsenand Shephard, 2006; Lee and Mykland, 2008; Ait-Sa-halia and Jacod,2009;等等)。鉴于资产价格的跳跃行为对于资产定价、资产组合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Merton,1976;Jarrow and Rosen-feld,1984; Duffie and Pan,2001;等等),对资产价格的跳跃行为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一般认为,资产价格的跳跃行为是由信息冲击造成的(Press,1967;Glosten and Milgrom,1985;等等);或者是由流动性冲击造成的(Beaver,1968;Mourse,1983;Stein and Wilcox, 1991;等等).

Lee and Mykland(2008)基于高频数据,考察了股票市场中个股和指数价格的跳跃行为,他们发现,个股的跳跃多由其本身特质信息所引发,而指数跳跃一般是由宏观层面的信息所引发;Jiang et al.(20ll)也基于高频数据,考察美国债券市场的价格跳跃行为,他们发现债券价格的跳跃行为最有可能发生在宏观信息公布后;Lee(2012)则基于高频数据,考察了美国股票市场跳跃行为的可预测性,发现股票价格的跳跃行为很可能发生在宏观信息公布之后。

国内对资产价格的跳跃发生机制研究较少。郑仲民(2011)构造度量诱发跳跃现象的信息分布水平模型,用于考察不同类型个股的跳跃信息分布特征;刘杨(2012)构造了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的Probit模型,研究两种冲击对不同类型股票跳跃行为的引发机制。这些国内文献都是研究微观的个体信息对个股跳跃的影响。与上述国内研究不同,本文主要考察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对我国股票市场综合指数价格的跳跃行为的影响。我们选取沪深300指数作为我国股票市场综合指数的代表性指数。

我们首先基于Corsi et al.(2010)改进的BN-S方法检验沪深300指数价格的跳跃行为,分离出比传统BN-S方法具有更好有限样本性质的资产价格跳跃行为。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在2007-2013年1699个交易日内,沪深300指数价格过程共有518天发生跳跃,发生跳跃的交易日占总交易日的比例约为30.49%,日内跳跃性方差占日内已实现方差的比例约为9.69%。

在此基础上,我们实证研究了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对沪深300指数价格跳跃行为的影响。首先,我们分析了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对沪深300指数价格过程中跳跃发生概率的影响。其中,信息冲击是以“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或存贷款基准利率”信息来衡量,流动性冲击则是基于沪深A股市场所有正常交易股票的日换手率的算术平均数来衡量。结果表明,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都显著提高了未来资产价格发生跳跃的概率,即“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或存贷款基准利率”信息后的首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价格过程发生跳跃的概率显著地增加,其偏效应大约为0.18,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跳跃发生概率增加0.18;综合A股市场的日换手率较前一日增加,那么当日沪深300指数价格过程发生跳跃的概率显著地增加,其偏效应大约为0.05,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跳跃发生概率增加0.05。

其次,我们考察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对沪深300指数价格波动性的影响,主要是对日内跳跃性方差和日内连续性方差的影响。结果显示,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都显著地提高了日内波动率;流动性冲击都显著地提高了日内连续性波动率和跳跃性波动率,但是信息冲击只是显著地提高了日内跳跃性波动率,并未显著提高日内连续性波动率。

接下来是本文的结构安排:第二部分是Corsi et al.(2010)改进的BN-S方法的介绍;第三部分是基于第二部分的方法对沪深300指数价格过程进行跳跃行为的统计检验;第四部分是研究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对我国股票市场资产价格跳跃行为的影响,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二、资产价格的Poisson跳跃检验

假设t时刻资产价格的对数为pt。Back(199l)证明,无套利市场上资产对数价格过程是特殊半鞅,用随机微分方程表示为:

其中 为漂移项, 为时点方差, 为标准布朗运动, 为跳跃强度为 的计数过程, 为跳跃幅度随机变量, 与 相互***。

假设 时段 (即一个交易日)内观测到的价格为 ,共M+1个观测值。 为资产日内高频时间段内(h=l/M)的对数收益率,则第t个交易日内的收益率rt、积分方差IV1、已实现方差RV1和已实现双幂变差BPV1分别定义为

Barndorff- Nielsen and Shephard(2006)首次构造出检验资产价格跳跃是否存在的检验统计量G1f文献中称为BNS方法1。

在原假设下(H。:资产价格在第t个交易日内不存在跳跃),当 时,

Huang and Tauchen(2005)r对BNS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蒙特卡洛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检验统计量G,的有限样本性质很差,他们提出了一个有限样本性质较好的检验统计量Zt。

在原假设下(H0:资产价格在第t个交易日内不存在跳跃),当 时,

可以看到,Zt检验的效果依赖BPVt于对 的估计效果和 对 的估计效果,其关键在于如何降低跳跃行为对估计量的影响。传统BNS方法是使用多幂变差估计量(Barndorff-Nielsen andShephard,2004)来降低跳跃行为的影响;而门限幂变差估计量(Mancini,2009)也可以降低跳跃行为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多幂变差的有限样本偏误主要来自大跳跃行为的影响,而门限估计量的偏误主要来自小跳跃行为。

Corsi et al.(2010)将这两种方法融合在一起,提出了修正门限双幂变差和修正门限多幂变差概念,能有效地减少估计量偏差。在此基础上他们构造新的跳检验统计量C-Zt:

在原假设下fH0:资产价格在第t个交易日内不存在跳跃),当 时,N(O,I)

Corsi et al.(2010)的模拟研究表明,对于有限样本,与BPVt和TPVt相比,C_TBPVt和CTTPVt的偏误较小;当价格存在连续跳跃时,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基于C_Z.的跳检验功效明显高于Zt检验,而且这些结论对门限函数的选取具有稳健性。

给定显著性水平仪,如果 ,那么我们认为第t交易日内资产价格不存在跳跃行为,如果 ,那么我们认为第t交易日内资产价格存在跳跃行为;而且,第t交易日内的已实现方差RVt中来自跳跃部分的称为跳跃性方差JVt,来自连续部分的称为连续性方差CVt,即

而且,PVt、CVt和JVt都可以在时间上进行累加,从而得到一段时间内的总体已实现方差、连续性方差和跳跃性方差。

三、我国股票市场资产价格过程的泊松跳跃检验

(一)数据说明

高频数据中存在的微观市场结构噪声(如买卖价差、价格离散等)会对统计检验产生影响。数据频率越高,影响越大,国外的经验研究表明,5-30分钟的高频数据受噪声影响较小(Andersen et al.,2007)。国内研究如王春峰等(2008)、杨科和陈浪南(2011)、胡志***和沈根祥(2013)、沈根祥和胡志***(2014)等人选取5分钟高频数据,本文我们也选取5分钟的高频收益率数据。

本文选取沪深300指数价格为研究样本,样本区间为2007.01.04的09:30至2013.12.31的15:00,数据来源为《天相投资数据库》。所以本文统计量计算公式中对应的值为T=1699,M=48。表l给出了样本数据的描述统计量。

考虑到股票市场不是24小时连续运行的市场,第t天的对数收益率rt可以写成:

为隔夜收益率。

所以第t天收益率r1的总波动率 可以分成两部分:日内波动率和隔夜波动率。日内波动率以日内已实现方差RVt衡量,隔夜波动率以 衡量。将隔夜收益率看成是资产价格过程在固定时间点发生的跳跃(Andersen et a1.,2011),所以也可以将隔夜波动率也可视为跳跃性波动。

日收益率、日内收益率和隔夜收益率,以及总波动率、日内波动率和隔夜波动率如***1和***2所示。

(二)日内跳跃存在性检验

我们采用统计量C-Z1进行资产价格过程的日内跳跃存在性检验,门限函数选取为 由GARCH(1,1)模型得到。检验结果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样本区间内1699个交易日中,沪深300指数共有518天发生跳跃,发生跳跃的天数比例约为30.49%;总体日平均波动约为3.48e-04.日内平均波动约为2.74e-04,隔夜平均波动约为7.47e-05,其中日内平均跳跃性波动约为2.65e-05,约占日内平均波动的9.69%;考虑到隔夜波动率也视为跳跃性波动,那么日跳跃性波动约占日总波动的29.02%。更为详细的结果见表2。

根据一天至多发生一次跳跃的假定,按照An-dersen et al.(2010)的做法,我们检测出跳跃发生时段和跳跃幅度。

以半小时为一时间段,跳跃发生时段的分布如表3所示,大部分跳跃(205次跳跃)是发生在开盘后的半小时内,其中91次是发生在开盘后第一个5分钟内,57次发生在开盘后的第二个5分钟内。

我们也使用统计量Z1进行了跳跃存在性检验,结果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样本区间内1699个交易日中,沪深300指数共有477天发生跳跃。对比这两个检验统计量的检验结果,可以发现,凡是统计量Zt检验为价格发生跳跃的交易日,统计量C-Z都检验为价格发生跳跃的交易日(只有两个例外);而且统计量C_Zt比统计量Zt多检测到41个价格发生跳跃的交易日。与Corsi et a1.(2010)的模拟研究结论相似,我们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当资产价格发生连续跳跃时,统计量C-Zt检验能够检测到跳跃行为,统计量Zt可能不能够检测到跳跃行为。***4是我们选取的一些特定交易日(C-Zt检验为连续跳跃日中的一天,但Zt检验为没有发生跳跃的一天)的5分钟收益率数据,可以看到,收益率数据是有比较大的瞬间变化,即可以认为资产价格发生了跳跃。

四、信息冲击、流动性冲击与资产价格跳跃行为

本文以“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或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信息冲击的变量,考察该信息冲击对沪深300指数价格跳跃行为的影响。“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或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信息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定义虚拟变量:informationl_l表示第t交易日是最近一次“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或存贷款基准利率”信息公布日后的首个交易日,否则informationt=0。

同时,我们考察流动性冲击对沪深300指数价格跳跃行为的影响。基于沪深A股市场所有正常交易股票的日换手率数据(日换手率=日成交股数/日流通股数,该数据集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我们以它们的算术平均数来衡量该交易日的市场流动性水平,那么以虚拟变量liquidity表示流动性冲击,其中liquidityt=l表示第t交易日的市场流动性水平高于第t-l交易日的市场流动性水平,否则liquidityl-0。

(一)信息冲击、流动性冲击与跳跃发生概率

我们建立如下Probit模型:

其中jumpt=l表示第t交易日内资产价格发生跳跃,jumpt=0表示该交易日内资产价格没有发生跳跃; 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密度函数; 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Zt表示一些其他控制变量,我们控制了年份虚拟变量y2008,…,y2013,波动率的滞后项等等。

我们预期 和 ,这是因为资产价格受到“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或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信息冲击,发生跳跃的可能性应该增加;市场流动性水平提高,市场交易更活跃,发生跳跃的可能性也应该增加。详细的回归结果见表4所示。

我们可以发现,正如所预期的,“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或存贷款基准利率”信息后的首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价格跳跃概率显著地增加,偏效应大约为0.18,即跳跃发生概率增加0.18;如果市场流动性水平较前一交易日提高,那么沪深300指数价格跳跃概率显著地增加,偏效应大约为0.05。而且,这一结论是稳健的。

(二)信息冲击、流动性冲击与波动率

接下来我们拟考察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对波动率的影响。考虑到波动率的一些特殊性质(例如,集聚性、长期记忆性等等),我们采用Corsi(2009)的HAR-RV模型来描述波动率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如下回归模型考察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率对波动率的影响。

其中,Zt表示一些其他控制变量。

表5是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对日内波动率的影响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都显著地提高了日内波动率,而且隔夜波动率对日内波动率也有显著正影响。

我们进一步分析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对日内连续性波动率和日内跳跃性波动率的影响。结果如表6和表7所示。

我们可以发现,流动性冲击显著地提高了日内连续性波动率和日内跳跃性波动率,但是信息冲击只是显著提高了日内跳跃性波动率,并未显著提高日内连续性波动率;隔夜波动率对日内跳跃性波动率和日内连续性波动率也都有显著正影响。而且这些结论都是稳健的。

五、结论

资产价格的跳跃行为对资产定价、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对资产价格的跳跃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就十分必要。

本文就是在资产价格过程的跳跃存在性检验基础上,分离出跳跃行为信息,并研究了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对资产价格跳跃行为的影响。我们以“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信息作为宏观信息冲击的变量,以沪深A股市场的日换手率的变动作为流动性冲击的变量,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我国股票市场具有代表性的资产价格指数,考察宏观信息冲击和流动性冲击对资产价格跳跃行为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 (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在2007-2013年间,沪深300指数价格过程发生跳跃的交易日占总交易日的比例约为30.49%,日内跳跃性方差占日内已实现方差的比例约为9.69%,考虑到隔夜波动率,并将隔夜波动率视为跳跃性波动,则日跳跃波动占日总波动的比例约为29.02%。

资产流动性篇9

流动性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主要包括两大类:市场的流动性,企业的流动性。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定义,各经典教科书,以及实务中的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本身都有不同的说法:

一家银行,在其需要资金时,能以合理的成本得到可支用现金,该银行就被认为是具有流动性。

——PeterS.Rose,CommercialBankManagemengt

银行的流动性,指的是一种再不损失价值情况下的变现能力,一种足以应付各种支付的,充分的资金可用能力。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

由此看见,虽然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定义各异,但实质基本一样,即为一种可以及时、以可接受的成本获得流动资金支配的能力。

2金融理论中的“流动性”

(1)早期的流动性研究是在经济学领域基于交易成本而提出的,进而在不同的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进行了深入探讨,可以分为资产流动性、市场及机构的流动性等方面。

①资产流动性。在资产流动性方面,主要是基于资产变现能力的流动性研究。自凯恩斯以来,与资产的“可交易性”直接相关的“变现能力”,是金融学界对流动性概念最常见的一种解释,即“当经济主体可以在承担较低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种资产时,这种资产就具有流动性”。在经验分析中,这种流动性的测度主要是通过资产买卖价差来进行计量与比较。提出了一个流动性的评级方法,运用三期模型来分析,给出同一状态下的两种资产组合转换的交易费用的向量表达,如果两个原资产组合A和B可以转换成同一资产组合S,其中B是A的线性组合,则可以说明A的流动性不小于B的流动性。剑桥大学的Haan教授指出流动性与资产转换前期购买资产所需的成本相关,并提出度量流动性的一个T指数,用于测度一个经济实体为避免将来的资产转换费用而愿意放弃的财富的最大值。

②市场流动性。在市场流动性研究方面,主要是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市场流动性既和资产流动性密切相关,又有所不同。金融微观结构理论中的市场流动性指的是“一个流动的市场是参与者能够快速变现的市场,大宗交易对市场价格仅有较小的影响”,即交易的可立即执行性、交易得以实现所需要的成本以及对交易的缓冲能力等等,其刻画主要通过紧度、深度和弹性三个指标实现。

③机构流动性。在机构的流动性方面,Byrant和DouglasW.Diamond和PhilipH.Dybvig在两篇旨在研究银行存款契约以及银行危机的经典论文中提出的流动性需求模型,可表述为:当经济主体在想实现消费的任何时候,如果某项资产能使这种需求在跨期优化中得到满足,那么这种资产就具有流动性。

Diamond与Dybvig从微观角度分析银行的流动性,合作开发了一个用于证明银行的存款合同可以提供一个比交易市场配置更优结果的模型,在模型中解释了银行是如何吸收存款的。投资者面临着能够带来流动性需求的隐藏风险,发现是银行挤兑引起了真正的经济损失,并研究了能够阻防止这种挤兑的存款合同,***府提供存款保险会导致较优的配置结果。

Kaufman在其关于流动性和银行失败的模型中认为,在买卖双方关于资产未来价值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原始资产是不流动的,这种非流动性,与消费者的流动性需求结合起来就产生了银行业,从而带来了流动性危机。Mishkin证明了银行机构的存在可以减轻逆向选择所引起的非流动性问题。当银行失败时,流动性需求增高,同时生产也就降低。DouglasW,Diamond和RaghuramG.Rajan论述了银行在企业家对于存款人的流动性冲击的缓冲器作用,一方面肯定了企业家的博弈能力,另一方面也强调正是银行资本结构的脆弱性使他可以创造出流动性,并使得借款人可以从存款人一旦受到流动性冲击导致项目资产清算的风险中解脱出来,从而,原本企***防止挤兑的一些稳定性***策,如对资本金的要求,转换的暂停都可能减少流动性的创造。

(2)银行的流动性问题。

流动性资产,包括短期的存款和证券、长期可买卖证券,抵押资产情况,对贷款出售或证券化的能力,中央银行的流动性工具以及其他资产流动性的资源。作为负债经营的产业,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看来,一方面反映了银行的清偿能力,即该银行所拥有的债权是否足以抵偿其所负担的债务,另一方面就是流动性的问题,也就是说银行的现有资产能否应付到期的债务。对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分析集中在资金的来源和性质以及资产特征的分析上,其中都会包括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负债期限结构、履行到期债务的能力等。对流动性分析还包括资产的变现能力分析,其中包括资产本身具有的流动性、资产强制出售的流动性等,这是银行履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对银行功能的研究上,Bryant、Diamond和Dybvig开始强调银行提供流动性的服务功能,指出银行是把不具有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具有流动性的资产。由此出发,Diamond和Rajan在研究银行流动性创造时,在金融脆弱性和挤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得出银行的资本率对流动性的创造起到了抑制的作用。而对同一问题的研究上,Allen和Gale基于风险吸收理论出发,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银行的资本率和流动性的创造是成正比的。银行创造的流动性越多,为应付储户提存而需要出售非流动性资产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越大、越严重。银行资本越雄厚,对这种风险和损失的承担能力就越强。得出类似结论的还有Diamond和Dybvig,Allen和Santomero,尽管许多银行学说和规章制度是以脆弱的流动性转换模型为基础的,这种观点并没有坚实的经验基础。AkashDeep,GuidoSchaefer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美国商业银行的数据,以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规模大小的不同来衡量流动性转换的金额,研究结果显示转换的数量很少,存款保证在推动流动性转化中有一定的贡献,因为存款保证金能够替代了大多数没有保证的资产,扩张储蓄和贷款却没有相应的效果;相反的,贷款组合中的信用风险却阻碍了流动性的转化。

3流动性管理理论中的流动性

另一个角度来看,对银行本身的流动性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流动性管理的分析上。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理论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最后发展为较为成熟的资产和负债相结合的理论。

3.1资产管理理论(资产转换理论)

解决银行流动性问题最初是使用的资产流动性管理,也就是银行从资产方面“储存”流动性。该方法又大致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换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三个阶段。

(1)商业贷款理论。

银行的商业贷款尤其是短期贷款可以说是具备流动性的特点的,倘若借款人能够按时偿还贷款本息,那这部分资金就可以作为流动性资金来满足客户的提现要求以及新增的贷款需求,只要银行能够正确选择贷款组合,再配之一定的有效投资组合,银行就能保证其资金流入能够满足流动性需求。但是这种短期贷款组合往往因其期限较短而收益性较差,从而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并且,由于该理论产生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初期阶段,经济相对平稳,尚未出现整个经济环境的波动,所以未能考虑到贷款偿还的外部经济条件,一旦出现经济严重衰退或萧条,则哪怕是短期商业贷款也未必能保证按时偿还,违约率的增长仍然会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之中。因此,当20世纪30年代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大萧条的出现使得该理论无法再适应新的情况,从而资产转换理论应运而生。(2)资产转换理论。

该理论不再只认定短期贷款的流动性,而是认为银行的流动资产都可以用来满足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这里的流动性资产是指那些能够在发育良好的市场上以合理稳定的价格迅速变现的资产,一般情况下,***府债券、逆回购协议、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等都被银行作为流动性资产的主要形式,同时长期贷款也可以在日渐成熟的二级市场转让从而变现,因此银行是否能在二级市场上变现流动资产或转让未到期的长期贷款成为银行流动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该理论的不足之处仍然是未考虑流动资产变现的外部经济环境,当经济增长时,贷款需求的增加会使得市场利率提高,此时债券市场利率下降,因此变现债券类的流动性资产机会成本增大,会影响银行的盈利。

(3)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产生,将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和客户的预期收入相联系,认为客户的预期收入与其是否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有关,只要银行能根据客户的预期收入来安排合理的贷款组合就可以避免发生流动性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但是仅凭银行主观推断客户的预期收入未免增加风险,而且客户的未来收入会受到整个社会经济情况的影响,未来社会经济环境往往又具有不确定性,客户未来收入的波动也会影响其还款能力,从而使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

总的来说,资产理论就是要使银行将流动性资产作为储备,一旦发生预期之外的流动性需求可以立即在二级市场上以合理价格转让这些资产,迅速变现。对于银行经营来说比较安全,也有利于维持客户的信心。但是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①持有这些流动性资产就意味着放弃高收益的资产,即存在机会成本;②变现***府债券之类的流动性资产往往会对银行的信誉,客户的信心有不良影响;③变现资产会有一定数量的交易成本。

3.2负债管理理论

20世纪60年代负债管理理论盛行,其主要思想就在于不是通过单一的资产来储备流动性,而是倾向于从负债方面来进行流动性管理。它认为持有现金资产和变卖流动性资产并不是解决银行流动性问题的唯一方法,银行可以通过在货币和资金市场上主动负债来满足其流动性需求。这样就可以保证一定的盈利性,而且在市场资金充裕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借入资金。但是这种做法的风险较大,一旦市场出现动荡,银行就可能到期不能筹集到相应的资金,从而陷入困境。

3.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平衡流动性管理理论)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对银行的经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凭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都已经不能保证银行的流动性,因此出现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该理论主张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动态的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结构,以确保储备一部分流动性的同时能够从外部购入一部分流动性,这样既增加了资产管理的盈利性又降低了负债管理的风险性。我国目前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正是处于上述理论中从单纯的资产管理或者负债管理向资产负债管理的过渡阶段,比起以往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资产流动性篇10

关键词:流动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中***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4-0061-03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共涉及21家,其中城市商业银行1家,农村金融机构11家(包括农村商业银行1家,农村合作银行4家,农村信用社6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租赁公司1家,其他金融机构6家(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2家,外资银行4家)。

二、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007年度流动性状况

(一)总体情况

2007年,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用以度量一个月流动性状况的指标总体上满足了大于25%的监管要求,全年没有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提出再贴现、再贷款等资金支持的申请;截止2007年12月末,流动性资产合计6518939.27万元,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产为3226467万元,农村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资产为2500412.30万元,信托投资公司的流动性资产为138158.58万元,租赁公司的流动性资产为199674.68万元,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资产为454217.71万元;流动性负债合计12137437.04万元,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产为6091319万元,农村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资产为5118466.17万元,信托投资公司的流动性资产为9366万元,租赁公司的流动性资产为4.59万元,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资产为918281.28万元。

(二)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变化情况

1.流动性资产变动情况

从金额上看,各类金融机构四季度末的流动性资产较年初均大幅增加,其中农村金融机构增加1034993万元,为增幅最大的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增加350582万元;租赁公司增加199674万元;信托投资公司增加77555万元;其他金融机构增加14706万元,为增幅最小的机构。

从金额变化趋势上看,各类金融机构四个季度的流动性资产全年有一定的波动,表现为年初流动性资产较多,年中逐渐减少,年末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达到新高,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波动幅度较大。

从机构分布上看,城市商业银行是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资产金额最大的机构,其流动性资产约占天津市总体流动性资产的49.49%;农村金融机构占38.37%;其他金融机构占6.96%;租赁公司占3.06%;信托投资公司占2.12%,为占比最小的金融机构。

从流动性资产的分布看,国内外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2555828.76万元,占流动性资产的39.21%,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项轧差后的资产方净额1464890.43万元,占流动性资产的22.47%;超额准备金存款1333814.32万元,占流动性资产的20.46%;1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957842.88万元,占流动性资产的14.69%;库存现金、应收利息等其他资产206562.88万元,占流动性资产的3.17%。

2.流动性负债变动情况

从金额上看,各类金融机构四季度末的流动性负债呈上升趋势,较年初大幅增加,其中农村金融机构增加943553.14万元,为增幅最大的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增加657990万元;其他金融机构增加303387.99万元;租赁公司增加4.59万元;信托投资公司的流动性负债呈下降趋势,较年初减少1159万元。

从机构分布上看,城市商业银行是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负债金额最大的机构,其流动性负债约占天津市总体流动性负债的50.19%;农村金融机构占42.17%;其他金融机构占7.56%;租赁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共占0.08%,为占比最小的金融机构。

从流动性负债的分布看,活期存款9176081.66万元,占流动性负债的75.60%,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项轧差后的同债方净额1503044.60万元,占流动性负债的12.38%;1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财***性存款)1127476.03万元,占流动性负债的9.29%;1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其他负债等330834.75万元,占流动性负债的2.73%。

3.流动性比率变动情况

2007年,天津市各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由年初的47.31%上升至年末的53.71%。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比率水平全年保持较平稳;信托投资公司的流动性比率增长较快,主要原因为信托投资公司对原有负债业务进行了全部清理,使流动性负债大幅下降,而流动性资产呈上升趋势,进一步提高了流动性比率;租赁公司包括工银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1月28日,该公司的流动性资产为199674.68万元,为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项轧差后的资产方净额,而流动性负债仅为4.59万元,致使其流动性比率异常;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资产呈下降趋势,由年初的71.48%下降至49.46%,主要因为随着2007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6次加息,使活期存款和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项轧差后的负债方净额大幅增加,使流动性负债增加较大。

三、宏观调控***策对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影响

(一)超额准备金率有所下降

截至2007年12月末,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存款1333814.32万元,较年初增加1103986.72万元,增幅较大,但2007年,总行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呈下降趋势。今年外资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一直维持在两位数的水平,但12月末,外资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7.67%,较年初18.91%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为降幅最大的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保持在准备金率的临界点,流动性紧张已有所体现。

(二)金融机构同业往来频繁

2007年,天津市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项轧差后的资产方净额146.49亿元,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项轧差后的负债方净额150.30亿元,负债方净额大于资产方净额近4亿元,流动性趋紧的趋势已显现。

(三)货币市场交易活跃

2007年,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4个季度的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项轧差后的负债方净额”分别为1319994.81万元、983629.94万元、1306784.22万元、1503044.60万元,大于同时期“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项轧差后的资产方净额”686366.10万元、112713.75万元、381079.75万元、38154.17万元、说明天津市各金融机构净融入资金增加,初步显示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的趋势。

2007年,天津市银行业同业市场成员的拆借成交量达到627亿元,同比增长13790,一改前几年拆借抵迷的状况,净融入资金4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1亿元。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累计成交32833亿元,同比增长90%,为近三年的最快增速。同业拆借利率起伏波动明显。受准备金率频繁调整及大盘股上市等因素的影响,7天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一度达到15%以上,而最低则下探至1.45%,无论是波动幅度,还是波动频率都大大超过去年同期,利率上升明显,间接反映出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的情况。

四、建议

(一)加大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力度

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规模较小,2007年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其资金的流动相对困难,对同业拆借资金依赖较大,而资金短缺会导致银行间往来头寸紧张,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走高,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大幅提高,面临较大压力,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建议总行根据地方经济的不同情况,加大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力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资产流动性10篇

学习

固定资产投资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固定资产投资10篇,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报告范文大全,固定资产投资新提法。1.1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

学习

招生自查工作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招生自查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招生自查自纠报告范文,招生问题自查自纠情况汇报。1、我校没有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2、我校无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的行为。3、我校没有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

学习

春季学期安全工作计划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春季学期安全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秋季学期安全工作计划,小学春季安全工作计划。1、晨检医生检查后,作为老师我们也坚持每天晨检,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如发现要没收,并教育幼儿,和与其家长沟通。2、保证教室的通风、干净,保证区

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模板,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200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束语。以前不是没机会来进行自我的剖析,而是一方面因为不知道方法,不知道怎么去做;二是因为懒惰形成的惯性让自己哪怕是有些奇特想法时也被玩

学习

国有资产流失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国有资产流失10篇,内容包括国有资产流失套路,国有资产流失的现实案例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监管;评估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因此国有企业资产一旦出现流失现象,必然会使国家乃至每一个纳税人的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失,同时国有企业资产

学习

无形资产定义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无形资产定义10篇,内容包括无形资产定义,会计中无形资产的定义。一、国内关于无形资产定义的研究1、会计法律制度方面我国在无形资产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有较为成熟的制度出现。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

学习

财务预算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预算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写财务预算管理论文该怎么找资料,论文财务预算管理意义。3.围绕实现财务预算,落实综合质量考评制度。预算与控制密不可分。预算的编制既是一个计划过程,同时也是确定控制标准的过程,而预算的执行

学习

消耗性生物资产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消耗性生物资产10篇,内容包括生物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哪些,消耗性生物资产。一、对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认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指出生物资产指的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物资产包括三类,即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

学习

银行表态发言稿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表态发言稿模板,内容包括银行旺季表态发言稿,银行工作表态发言稿2分钟。1、文章应依次包含以下信息和内容:中英文题目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所在单位(部门)及邮编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

学习

资产负债表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资产负债表10篇,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衰退,2017资产负债表样本。

学习

人事管理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人事管理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人事管理总结怎么写,人事管理工作总结ppt。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用人环境,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达到人力资源最佳配置,重点做好拟发通知、组织实施

学习

电子发票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发票10篇,内容包括电子发票管理,电子发票主要参考文献。同时,税务机关还可通过电子发票管理系统,实时记录和查询纳税人的真实经营信息,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假发票和发票信息失真等问题,实现从以票控税向信息管税的方式转变,确

学习

企业财务软件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财务软件10篇,内容包括生产型企业财务软件推荐,企业财务软件的技巧。一、软件的特点1、软件是知识产品,是无形的它虽然可以记录在纸面上,或者软盘、硬盘、光盘之类的新型媒介上,非常易于复制,但是只有通过运行才能了解它的

学习

资金流向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资金流向10篇,内容包括资金流向排名前十,涉案资金流向。人类懂得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又懂得如何利用这个规律造福人类。兴修水利工程和水电工程就是具体的实例。而对于资金流向的规律,我国A股市场却显然重视不够,利用上也有问题

学习

固定资产投资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固定资产投资10篇,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报告范文大全,固定资产投资新提法。1.1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

学习

国有资产流失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国有资产流失10篇,内容包括国有资产流失套路,国有资产流失的现实案例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监管;评估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因此国有企业资产一旦出现流失现象,必然会使国家乃至每一个纳税人的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失,同时国有企业资产

学习

无形资产定义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无形资产定义10篇,内容包括无形资产定义,会计中无形资产的定义。一、国内关于无形资产定义的研究1、会计法律制度方面我国在无形资产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有较为成熟的制度出现。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

学习

资产评估法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资产评估法10篇,内容包括资产评估法开始施行时间,资产评估法对评估机构的解读。一、资产评估法律责任资产评估法律责任是指资产评估机构或者资产评估人员在接受委托方委托之后,对评估标的进行估价过程中,因自身的过错行为而导

学习

资产评估与管理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资产评估与管理10篇,内容包括资产评估与管理学习心得,资产评估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在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起步较晚,1989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管理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评估行业的诞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产

学习

流动资产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流动资产10篇,内容包括流动资产知识点总结,流动资产的分类口诀。

学习

信贷资产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信贷资产10篇,内容包括信贷资产清单怎么写,信贷资产的主要内容。9月份以来,随着内外部约束条件变得更加严格,商业银行开始选择后者,加速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据了解,这种转让主要包括两种手段:一是转向信托贷款类理财;二是同业之间

学习

资产证券化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资产证券化10篇,内容包括资产证券化简单例子,资产证券化知识大全。资产证券化是指以项目(包括未建项目和已有项目)所属的资产为基础,以项目所能带来的稳定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一种融资方法。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