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10篇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篇1

一、做好兴趣引导,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热情

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与兴趣的培养结合起来,奠定学生人生发展与课程学习的基础。兴趣的引导应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及学生日常生活体验,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导入引发学生课程学习的情感共鸣,从而调动起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在兴趣引导方面可以以自我体验导入,减少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的陌生感,以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促进其后期的课程学习。在兴趣引导方面教师要弱化自己的课堂主导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借助思想观点的碰撞产生课程学习的动力,在好奇心的辅助下奠定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的的正确认识。

二、课中积极突出主体,做好人本理念的积极凸显

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课堂发掘与培养,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应重点做好“主体参与”的调动与“人本理念”的凸显。所谓的“主体参与意识从本质上说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学生的兴趣调动具有相似的教学功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开展课堂学习。随着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的增强,其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与锻炼,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同时提升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开设的课堂活动就是立足学生德育实际,调动主体意识的过程。所谓的“人本观念”就是把学生置于所有教学活动的第一位,综合应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努力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目标中去。学生参与德育活动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要在课程教学中树立“人本理念”,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让教学真正变得有意义起来。

三、引入多元教学模式,交叉综合提升教学实效性

随着对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课程教学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新型教学方法利用在该课程教学中发挥功效。其中最应用比较普遍的创新型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情感教学及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借助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实际的结合,增强学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情感教学是将情感贯穿于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教学充满热情,学生学习充满激情,通过情绪的渲染营造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学的良好氛围。启发教学则是设置必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与交流探究的形式畅所欲言,得出对热点问题的正确分析,教师在启发教学中起着总结与引导作用。形式的创新带动大学生思***学习的热情,更好地推动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四、发挥网络优势,因势利导提升教学创新性

新时期网络飞速发展,其对学生主流价值观念带来负面冲击的同时也带来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教学方法的优化。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教学优势,通过因势利导实现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优化教学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的宣传优势,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让学生更及时地接触思***动态、思***信息与法律***策,从而指导自己的课程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借助网络可以及时把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时代背景,做好课程教学的备课准备工作,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做好思***与法律交流平台的搭建。以自由开放的网络平台为基础搭建思***法律教育交流的论坛,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思***问题与热点事件的讨论交流,从而增强学生对思***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增强对法律***策的认同理解。通过网络与课程教学的结合,因势利导做好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育创新工作。

五、结束语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篇2

通过老师讲解、视频播放、学生演讲等多样化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和所必备的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属于我国高校"思想***治理论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结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治性和思想性。因此,它在当今高校育人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

在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落实和现实体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经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为主线,以教育和引导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培养综合素质为切入点,针对在校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和心理、恋爱、法律诸问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较好地发挥着思想***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当代的我们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把社会共同生活作为青年学生形成思想和理论认识的土壤,以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为主线,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结合与统一,勾画了我国社会所追求的基本社会秩序的方向、内涵和样式,也反映了我国社会在秩序领域的基本构造和性格特点。它将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思想道德觉悟与法制观念结合、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结合,以达到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人"、"道德人"、"法律人"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是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生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现象的修身养性,不是排斥教育的自我封闭,也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自我锻炼,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青年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理论认识、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根源。

对于法律修养部分而言,更重要的是理清法律条文在***治上、思想上的内涵,要让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现代社会在其构成上的特点是追求自由自主的个体和强大的国家机器并存,认识主体、主体的行为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认识遵守法律规范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要能使青年大学生形成对于法律的总体认知--法律规范是为了维护人(不仅是单一的个体,而且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平等、正义而出现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出现的。因此,它既实现人的需要,又约束人的行为;它通过国家的强大力量促使主体在满足和实现自身各方面需要和利益的同时,又不去损害和妨碍他人、社会、国家的需要和利益的实现。法律所调整和规范的行为,都是主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交互行为,法律规范主体行为的目的就在于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从我们自身发展状况看,此时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我们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在我们的思想、认识、观念逐步成熟和成型的大学时期,科学的理论武装可以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可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科学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让我们学会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复杂现象。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篇3

    传统观念上思***课教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目标定位往往局限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很少有教师意识到本课程的公民意识教育功能。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受传统思***课价值取向的影响,认为思***课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念教育,这固然没错,但并不全面。当代中国,为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和国家现代化的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教育除传统道德观念教育之外,更应该大力强化公民意识教育,也就是要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国家公民。应该承认,思***课功能内涵与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尽管有一定的契合,但还是存在区别。公民意识教育更侧重适应现代法治国家需要,而传统思***教育似乎更符合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取向。二者比较,无疑前者更能面向未来,外延更宽泛,也更符合国家需要。另一方面,客观地讲,思***课任课教师自身公民意识淡薄也是制约在本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普遍存在主体意识模糊、权利意识淡薄、责任意识缺失、平等意识弱化等情况,公民意识整体欠佳。[3]思***课教师本身接受的是传统教育,成长在传统环境中,其自身的公民意识也相对不足,距离作为教育者的要求还有差距。教师自身意识淡薄,自然会影响到教学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自觉性。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除要加强公民意识学习、不断强化自身公民意识外,还要真正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关键要有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国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课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教育,还要以此为基础,加强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观念教育的核心课程,应该把公民意识教育作为首要教学目标。

    (二)优化教学内容,将公民意识渗透到课程教学全过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其完整和有机的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大模块:入学教育,包括适应大学生活和历史使命教育;思想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包括道德理论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法律教育,包括法律意识教育和法律制度教育。由于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加上思***课的特殊性,过度打乱教材章节、自主安排教学内容是不现实的,授课计划仍应以教材为基本依据。但在讲授具体内容时,尤其在确定教学重点时,应将公民意识强化出来,刻意突出。课程四大模块都可以有机地融入公民意识教育的有关内容。入学***分,可以在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部分强调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可替代的角色,以增强大学生公民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思想***分,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强调要为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而立志成才,发愤苦读;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以中华民族优良爱国主义传统为引导,以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为依托,强化大学生“振兴中华、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在人生观教育中,把人生价值的标准作为教学重点,突出强调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帮助大学生树立为社会服务,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责任意识。在道德教育中,将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强化公德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从而培养大学生规则意识。在法律教育中,从现代法治内涵入手,通过权利义务观念教育、自由平等观念教育、公平正义观念教育以及实体法权利义务的教育,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平等意识等。并且可以在课程结束时安排2或4学时公民意识教育专题,既总结整门课程公民意识教育的具体内容,又可以系统地向学生强化公民意识的基本内涵。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篇4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 方法 革新

2006年8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为《基础课程》)在全国的高校开设。这门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过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创新而成的一门崭新课程。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2007年版在2006版的基础上做了些调整、加入了新的内容。它的改革不断地对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对于我们青年教师而言,更是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至今,《基础》课程的教学已经进行了两个轮回。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摸索,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同。

一、传统的“两课”教学模式

各高校实行“98方案”时,《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两课”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课程。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育效果、增强课程的实效性成为当务之急。但是,这些课程的教学尚未走出“课时多、费力大、学生不重视”的困境,直接影响了其教学效果。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是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在我国大部分学校中,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模式就是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学生抄”的单一的授课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满堂灌”、照本宣科,即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讲而不管学生听不听,对考试则以知识考核为目标,这就会引导学生去死记硬背、去应付考试,从而形成了“上课讲知识、考试考知识、靠完忘知识”的局面。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便于教师传授知识及课堂教学的组织;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已见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接受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及综合素质的发展。要彻底改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些课程教学的困境,就应该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二、在教学实践环节中革新

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努力做好革新工作,旨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在教学实际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革新教学内容

(1)提问与思考结合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高涨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这是《基础》课程教学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尤其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听起来比较空洞,要想办法将这些层次比较高的问题转化成学生容易感受的内容,这就需要从一些不起眼的小处着手,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在教学实践不回避现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时给学生提供最新、最真实的信息。从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在讲授课程内容时,针对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实际问题等,提出有启发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发挥学生的个性思维,重视学生的回答,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观点、看法。这种方法的使用,让学生们明白了《基础》课程不是空洞乏味的说教,而是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课程;同时也使教学充满活力、充满趣味,师生和谐、互动、融洽,真正达到了“易学,乐学”的目的。

(2)理论与实际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基础》课程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理论来源于丰富的实际,又反过来指导活生生的实际。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遇到的种种问题,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又运用实际生活中已经发生的典型案例、事例来进行分析,给予科学、合理而又具有说服力的回答和解释,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体会到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就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在道德实践中去体会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2.革新教学形式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除了进行教学内容的革新外,还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渗入历史知识

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加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故事。这样,既让学生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现实有一定的了解,又加深了他们对所学***治理论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时,适当地添加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搞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它以具体的典型案例为主要线索,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所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判断和决策。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我从多种途径收集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讲授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生动的案例。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深入思考、细致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引导者,我通过及时的总结分析,并避免学生偏离主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判断,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3)参与社会实践

根据《基础》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针对《基础》课程中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结合学生关心的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实际问题,确定表演题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小品、话剧、相声等。教师的角色仅仅是点评家和观众。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挖掘表演潜能,还有利于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针对《基础》课程中的“法律基础”部分,组织学生参加法制教育活动。主要有旁听模拟法庭、旁听地方法院庭审现场等方式。现场说法,生动实际,对学生们的震撼也特别大,明白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懂得了必须自觉敬畏和服从***纪国法的约束,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

(4)进行分组讨论

要使课堂讨论富有成效,必须精心设计,周密布置。讨论前,我精心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思想深度、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作为讨论题目。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论题由学生进行发言、讨论;在学生自由讨论期间,我不断地进行提问、点拨,把讨论引向深入,并避免学生偏离主题。对于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引导、总结,不断展开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聆听别人的见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运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引发了教育领域的***性变革。搞好《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更新改造。我主要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等方式,把课堂讲授、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以外有更大的启示和收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听、看、记、想的统一,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革新教学考试

社会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效果的评估离不开考试。考试是对学习结果的测量,也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考试中,教师往往掌握绝对的主动权,而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给学生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所以有“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之说。《基础》课程在教学考试方面也应有所创新。

我对《基础》课程教学考试的革新,主要是提高平时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例,重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提问、布置作业、撰写小论文三部分构成。课堂提问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做作业能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巩固学习效果;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采用命题或自拟题目的方式,撰写小论文。我对作业和小论文认真批阅并记入平时成绩。作业发下去之后,通过批语使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优点与错误,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受学生欢迎的,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综合素质也得以拓展。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收到了初步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多媒体教学的课时分配、讨论课尺度的把握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完善,使《基础》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基石,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篇5

中国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中同样也蕴含着注重改善教育环境的重要思想资源。儒家在教育上提倡环境陶冶作用,即外部社会环境对人的品格形成起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治铸作用,所谓:“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荀子•儒效》)讲的就是由于环境影响的不同,人“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荀子•荣辱》)孔子提倡的择友、择处,也是这一思想的表现,他指出:“性相近,习相远。”(《论语•阳货第十七》)就强调了后天环境的熏染不同对人天性影响的差异。“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荀子•劝学》)也告诉我们:教育的功用在于能够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性改造的良好环境。由此我们应该对如何发挥环境熏陶与渗透在大学生“基础”课程的重要作用获得一些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慕课”时代的来临,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95后”正逐步成为大学生群体的核心人群,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网络共享平台课程,探索大学生思想***治理论课堂教学改革,从而为创新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治教育新形态开展一系列举措。社会是大环境,学校是中环境,家庭是小环境,网络就是微环境,三位一体教育架构的设想显然已不够全面。如何构建包括网络环境在内的四位一体教育环境架构成为探索“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新问题。“90后、95后”大学生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对于网络环境有更大的依赖性和更多的偏爱性,而网络环境又极具虚幻性和超现实性,因此需要给予他们更多地关怀和指引,培养他们正确辨别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能力,保持对“正能量”的追求和对“负能量”的抵制能力。[3]50“基础”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提高其思想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从而使其思想现状和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然而,环境会在这个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引发一系列的矛盾,概括起来就是社会、环境、学校以及网络环境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冲突性会对“基础”课程理论的接受与践行产生非常大的反作用力,以至于“慕课”背景下的“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困难重重。中国儒家优秀传统文化除了在教育上提倡环境陶冶作用之外,还倡导整体性、辩证性和合互补性的思维方式。这就启示我们:教育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绝不可以分割开来、区别对待,这样会加大环境作用的反向阻力、降低环境作用的正向合力。因此,应引导四种教育环境方面的作用力在一个和谐互动的系统中相互推进,形成合力。具体来说就是,社会方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引领作用,统领环境渗透的方向。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和中国社会巨大转型期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生活的统领才能把握社会环境教育的方向。学校方面:加强思想***治教育力度,融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保证学校环境教育的社会正确性,使得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在内容和方向上都获得更大程度上的契合。家庭方面: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水平,注重树立家长的榜样权威性,重视家长在家庭小环境中的引导示范作用,保证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获得与学校和社会方向一致的正作用力。网络方面:协调网络传播媒介,强化舆论推动,凝聚环境教育的正能量。网络环境随处虚拟世界之中,但不可没有社会秩序的稳定指引,要把握网络舆论导向,壮大主流思想冲击,营造健康大众网络平台。大环境、中环境、小环境、微环境四位一体,相互渗透、互推共进。

二、“三”即三个层面

在这一方面就决定高校“基础”课相关的思想***治教育需从身、家、国三个层面的互动结合中开展。儒家传统的“家国同构”思想是中国封建宗法制社会的重要思想,它看到了家庭、宗族和国家在架构形成和利益诉求本质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家与国之间始终保持一种连同构通的组织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非常鲜明的表征,而儒家的“家国同构”思想则是集中展现中国这一封建社会特征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将出于人们本性自然之情的孝与忠恰当融合,要求作为臣子对君主理性上要绝对地听从与信服,作为子孙对父辈在感性上要有绝对的父权认同意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将封建***权构建的合法性建立在了每个人内心深层次的感情基础上,使封建专制主义在人的意识层面上更加根深蒂固。家族要保证其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家事繁荣富贵,就必然需要一个坚定稳固的国家层面的行***体系对其进行庇护;而另一方面,国家要维护国家整个局面的平和与安定,捍卫君权的至高无上,这同样也需要将国家的组织形式和家族宗法制进行合理有效的结合,这就形成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是家族的延伸”[4]45的这样一种独特的社会***治模式,但历史的发展表明:由此催化产生的“家国同构”思想并没有合理有效的促进家庭、宗族和国家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拉开了它们之间的现实距离,甚至逐渐使之走向了各自对立的层面,从而导致了:“家是国的附庸,国是家的桎梏”的局面。因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过度强化了君主的权威;另一方面却压制了家庭***自主观念的形成,这对中国传统***治的发展起到了某些方面的阻碍作用。但是,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两个方面的,儒家“家国同构”思想重视在人们主观观念和自觉意识上着重培育个人的德性和德行,推而广之,就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整套非常严格、谨密的言行规范体系,那就是:个人的行为规范、言行举止不仅仅是要与家庭训示、家族规范相契合,更重要的是,要与国家的标准要求相契合,在这一点上,只要有人敢跨过这一“界限”都会被整个宗族,甚至是整个国家所拒斥,这种压力和“惩罚”无疑是巨大的。因此,这一思想在规范人们的社会言论、行为,维持宗族的伦理秩序,保证社会的平稳、安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探讨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关键在于深入发掘儒家传统文化之中相关的思想资源,结合现实状况的教学改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展要求,适时地做成改造、革新。“基础”课重点之一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那么,经过适时改造后的“身家国同构”新概念应该克服传统封建思想存在的缺陷,具有促进个人、家庭、国家、社会互动统一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是当前思想***治教育改革和“基础”教学改革必须重视的问题。传统的儒家“家国同构”思想产生于封建社会,具有与逻辑现实性脱节与过于个人和社会理想化等缺陷,但是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指导思想***治教育意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不容否认,更不容忽视。被赋予中国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身家国同构”的新概念强调以履行义务、完善自我为基础,重在建立和谐的身心关系、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家庭、国家三个层面的统一、协调、互动中实现三者的互为推动式发展,彻底摆脱传统“家国同构”思想导致“家国错位”的践行偏至。这一点对于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三个倡导”的思想***治教育时效尤为重要,可以说,经过改造转换的儒家“身家国同构”概念为当前思想***治教育与“基础”课教学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建构启示与思维导向。

三、“二”即两个过程

这里的“二”是指知行合一、内外化相耦合的实践过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高尚的道德人格和社会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健全的法律思维。更关键的是实践中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国家及社会的关系,学法知法还要懂得守法用法,能有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勇于同各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这就决定了“基础”课的教育同其他科学知识教学的差别更多地在于实际践行和效果检验上。关于“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国家及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前面在环境和层面两个部分已经阐述,这部分重点就如何实现法律意识到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再到法律思维的过程对内外化耦合[5]41过程进行论述。其实,教学过程单纯就其本质而言,是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是一种双力互动的过程,这就是现在流行的互动式教学法,这其实是受启示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教育理念。但在这里不讲两个主体、两个课堂的问题,讲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大学生从意识到行为、行为形成思维的知与行相统一、内外化相耦合的过程,这同样是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孔子提倡知与行相统一:“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言之必可行”(《论语•子路》)。但孔子从没说过“知行合一”一言,真正提出“知行合一”说的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因此,这里暂不论后继者发展的“知难行易”说和“知易行难”说如何,且将“知行合一”说的内涵启示引申到思想意念到实际行动的内外化相耦合的过程上来。而就这一方面来说,“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主要是实现社会思想信念的个体化和个体行为规范的社会化两个过程。社会思想信念的个体化就称之为“内化”,个体行为规范的社会化就称之为“外化”,这两个过程绝不是相互孤立、各自为***,相反是双向统一、互动联合的过程。那么,如何实现两者的双相统一、互动联合呢?这就是内外化如何耦合的机制问题了。“耦合”是物理学概念,原意指多个电路元件之间的紧密配合和相互关系,在这里引用“耦合”概念是为了表现内外化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内外化的转化机制作为思想***治教育的核心机制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体现思想***治教育的时效性,实施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5]41“机制的创建与运行具有一定的目的,即为了实现思想***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目的,各种要素的组合与耦合都要围绕该目标进展。”[6]36“基础”课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健全的法律思维,并转化为有效的实践行为,其方法的创新应用就是将思想***治教育的内外化耦合机制运用的实践当中去,目的就是:一是把参与整个内外化过程的诸多要素通过交互、渗透、联合、重组的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网络以及个人之间的有效架构和合理培养结构,这就是上述“四个环境”和“三个层面两部分所阐述的重要性。二是在整个思想***治教育的外化过程中,在各要素相互作用之间完成自身各要素功能作用的最大化,与此同时,通过强化交互培养、学习共同体等特定方式和手段,与自身之外的其他系统耦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5]43如此一来,既能够是内外化耦合机制保持整个过程的整体发挥,又能使“基础”课的思想***治教育取得更高的实效性。这一方面这就是下面将要阐述的“一个共同体”的作用叙述和功能发挥。

四、“一”即一个共同体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篇6

[关键词] 实践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设定目标,寻找方法,最终才能看到效果。教学过程也不例外,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下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做一浅论。

一、实践教学法

简言之,实践教学法就是通过实践环境展开的教学方法。具体模式就是在整个课程开始时,教师首先设定几个和教材内容相关的专题,如:大学生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情与人生等等,让不同班级进行选择,每个班做一个专题。由于此课程是大班课,课时又有限,所以只能以班级为单位。要求每个班以班委为核心,以宿舍为单位分配任务,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有:拍照、摄像、问卷调查、访谈,网络***等,最后再由专人负责把所有的资料整合起来,再配以文字的勾连和音乐的烘托,最终以ppt的形式提交。随着课程的进度,让相应的班级进行展示交流。

由于这种方法能切近地表达学生的思想又具生动性,因而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态度认真且充满热情。他们对音乐、画面和文字的搭配也很下功夫,风格多样,整体和谐,极具才华和表现力,总有不断的精彩和惊喜呈现。比如有的班级在国主义这个专题的时候,就从***治、经济、文化、国防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和论述,国际局势、、国货问题、税收问题、本土文化问题,包括唐装、茶文化、国产影视剧等等古今中外都有所涉猎,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论证严谨,从中可见他们思考的全面深刻。这样,理论和实践自然而然就联系起来了。由于这种方法要求班级集体制作,几乎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所以这既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可以最大范围地提高他们对本课程的关注度和喜爱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互动形式。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使教师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伦理观、知识结构、兴趣关注点以及审美取向等,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因材施教,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就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传授知识点,一点点地将知识面晕染开来,最终获得全景知识的教学方法。大体遵循着解惑-授业-传道的流程。德国著名学者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也可以看作是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形象说明。问题基本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教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二是来自学生,在每一章内容开始讲述之前,教师让学生预习并提出一些问题,收集整理后筛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有价值的问题。问题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知识范畴的,即那些越出旧有知识体系的内容;一类是方法范畴的,即那些越出认识体系的内容。总之,触及到了学生认知局限的部分。以问题的形式开篇较之平铺直叙更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随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逻辑思维的运用,也会潜在地提高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为开展研讨式教学奠定基础。另外,对这些问题的收集和梳理也可以充实和完善教师的教案,使来年的教学更具针对性。

三、讨论式教学法

“所谓讨论式教学法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思考的基础上,让全班或各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1]由于本课程教材篇幅有限,而所涉及的学科和内容却很博杂,所以不可避免地有些地方就会提纲挈领或蜻蜓点水,这就需要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和深化,尤其是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有些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有些问题涉及重大理论深度,学生们深感兴趣,同时又深表困惑。因为是大班课,课时又有限,所以教师往往就某些章节内容提前把题目布置下去,以班级为单位在课下学习研讨,然后再在课堂上发表本班观点,各班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播放完一些音像资料后,也会组织大家讨论,这种情况往往是自由即兴发言,有时彼此观点会十分尖锐,也因此常常会碰撞出许多思想火花,最后由教师总结陈词。这种方法有点辩论会的味道,因此会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当然也会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四、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结合授课内容选择恰当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思考、讨论,以明辨是非、实现知识内化的一种教学方法。”[2]案例是对理论知识的形象阐释。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案例的选择是此教学法成败的关键,所以案例要精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用一些经典的老案例,尽管这些案例年代久远,却具有界碑意义,极具针对性;也应使用一些最新的案例,因为时间上的切近,所以具有时效性,更易引起学生的关注;特别值得一书的是,还有一些案例是根据教师自身的经验编写的,因为是自身亲历,所以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感情的投入度很大,因而其生动性和感染力也不同凡响,其缺憾就是拷贝性差一些,也许让另外一个教师来讲就会显生硬,甚至索然无味,而这也正是形成教师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案例在地位上不分伯仲,只要能说明问题就是好案例。案例教学比直接灌输理论效果要好很多,因为它更具生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另外,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明辨力。

五、情景教学法

通俗地讲,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或模拟其中的角色,以身临其境的形式掌握所学知识的方法。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境,可见情景的导入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和兴趣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众所周知,艺术手段对人的情绪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熏陶或感染,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一些与此章节内容相关的音乐和画面,使学生预先感知所讲的内容并很快进入状态,为接下来的课堂讲述营造一个相宜的氛围。另外,针对一些内容比较接近社会生活的章节,比如社会公德、环境保护、家庭伦理以及法律意识等,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课下编排一些情节简单,意味深长的短剧来课堂表演,并评比激励,这样既增加了授课的趣味性,又使同学们记忆深刻,便于掌握和实践,实现知行统一。

教学方法的使用切忌生搬硬套,最好因地制宜,综合使用。所有的教学法都是帮助我们传授知识,而知识重在践行,尤其是对于这样一门实践意味很浓的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养成教育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关灯关水关电扇,排队礼让问声好,点点滴滴,积少成多,看似举手之劳,却能以小见大。另外,言传莫过于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这门课程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教师也应该教学相长,与学生一起修养,共同勉励。

参考文献

[1] 赵俊.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北大荒文学,2009(8)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篇7

关键词 课堂实效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

中***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s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XIAO Han, YAO Bing

(Wuhan Engineering Institute, Wuhan, Hubei, 430080)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eachers should take proper teaching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to seize the key, solving the difficulty setting, doubts and inserted the point of interest,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n addition, teachers' classroom language expression can not be ignored.

Key words classroom efficiency;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law

0 引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新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任课教师应当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以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提高其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本文通过探索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效,抛砖引玉,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更上一层楼。

1 采用适当教学方法

在确定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笔者经过多年向同行教师学习,大致归纳出以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现代传媒法、学生演讲法、模拟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即以典型案例为教学平台,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正确价值观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人人都喜欢听故事,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思想道德修养内容时,教师可以多讲一些与“大道理”相关的趣味性强、可信度高的故事,其参考标准为新颖、典型、富有感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法律基础内容时,教师可以多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其中案例的选择应坚持针对性、真实性、启发性、典型性原则。现代传媒法要求教师要制作高质量的PPT课件,在制作PPT课件的过程中,切忌教材搬家与长篇大论,最好做到***文并茂、提纲挈领、文字简洁、一目了然。另外,教师可建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精品课程,并通过微信、博客、学生班级QQ 群、校园BBS等现代传媒方式,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提供多方位的补充。当然,常规教法是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常规教法紧密结合。学生演讲法是请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做有准备的演讲或即兴演讲。模拟教学法即请学生提前制作PPT课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对特定内容进行当众讲解。实践教学法包括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包括下面几种:社会调查案例、旁听法庭审判、访问用人单位、人才市场体验、参与征文写作等。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是指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一种不断追求、不断有所满足的心理状态。据专家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的众多因素中,兴趣约占30%。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节课时,首先强调思想对于个人、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对于个人而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个人的行为,重复的行为会使个人形成思维定势,从而养成习惯,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各人的命运。例如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第一次创业失败后每天阅读选集,用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最后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创业,成为当代中国传奇民营企业家。对于民族和国家而言,思想亦很重要。众所周知: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而中国***是等创始人从引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逐步组建并强大起来的。而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首先从真理标准的讨论开始,依靠***思想开启的强国之路。教师可以通过类似这样的讲授,让学生明思想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兴趣。

3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效应注意的问题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效应注意“四点”,即抓住重点、攻克难点、设置疑点和安插兴趣点。

(1)抓住重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内容丰富,学时数又相对有限,只有抓住重点,才能突出重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点内容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该课程的教学。对于重点问题,一点要讲精和讲透。要在质量上求精,在深度上求透,做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最忌讳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2)攻克难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新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教育。如果不讲清难点,它将成为学生继续听课的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设置疑点。在教学中设置疑点,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不断的兴奋状态,提高教学实效。例如在讲授法律基础部分的诉讼时效时,可向学生提问:常言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句话放在法治社会里是否一定正确?提问之后,可先请学生回答,然后教师点评。也可以在提问之后,稍作停顿,教师自己回答。甚至可以问而不答,请学生在课后自己去思考。

(4)安插兴趣点。兴趣点即学生想知道但不是很清楚的事情。例如本教研室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理想与信念时,就针对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讨论不同的职业理想,把大学新生的专业背景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从而使刚进校门不久的新生对此知识感兴趣。

另外,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要尽量做到通俗易懂,注意学生的心理感受,尊重学生;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比喻、夸张、引用、批评教育、激励表扬、幽默诙谐的艺术。

4 结束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是激发爱国精神、学会诚信做人、教会认真做事、训练实践能力、唤起学生兴趣、培养法律素质。要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这些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任重而道远。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实效,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关键。

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局科研立项课题《“两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2011134)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篇8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孟繁华(1970-),女,吉林公主岭人,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品德与***治教育。(吉林 四平 1360Dl)

[中***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29-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我国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入高校必修的一门思想***治理论课。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并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法律基础。但课程改革把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为现在的“基础”课后,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基础”课在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解决对策,体现了“基础”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基础”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1.“基础”课整合后内容较多,教师难以有效驾驭。“基础”课是从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整合而来的,虽然从整体上调整了教材体系和内容,但内容还是大大地增加了。作为教学人员,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内容太多、课时太少,很难驾驭。所以,教师必须把握好整个课程体系,删减内容,把课程内容科学而严谨地统领好,形成前后衔接的思想品德和法律素养有机系统,更好地加强育人效果,突出“育人”功能。

2.教师队伍知识老化,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原来的两门课,现在变成一门课,原来的教师有的是专讲“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有的是专讲“法律基础”课的。现在每位教师必须两方面的内容都讲授,对教师来说是考验,也是挑战。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新知识,尽快熟悉并且精通课程内容,才能讲好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许多高校的“基础”课教学仍停留在“简单说教”的教育层面上,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学,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厌学情绪。讲授“基础”课,在教学手段上应该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信息量,增强视觉冲击,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充满多样性、灵活性,充分体现课程所要求的“外连社会实践、内连学生心灵”的功效。

4.课程定位太低,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国家和省相关红头文件很多,叫得很响,要求很高,但是,很多学校仍然把思想***治理论课视为“豆芽课”,认为可有可无。主要表现为:一是上课的教师随意安排,认为***治课谁都可以讲,不需要科班出身,更不需要有任何理论基础;二是学科化偏向严重,有的专业开设,有的专业不开;三是脱离教材情况严重,有的教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根本不围绕教材。

二、“基础”课教学改革方案

1.课程内容整合形成体系,教师爱讲学生爱听。作为“基础”课教师应该在上课前进行集体备课,大家一起讨论哪些内容需要讲哪些不需要讲,从而形成各个专题连接的系统,形成教师愿意讲、学生愿意听的局面。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各个高校都应该积极组织“基础”课教师参加岗前学习和培训,针对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和法律方面做相应辅导,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整体素质。

3.充实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在教学环节上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感染学生,加强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并逐步培养道德感。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组织能力、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抗挫折能力;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陵园等场所,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公开审判,使学校与社会、课堂与法庭、理论知识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服务、到企业参观学习、到养老院开展关爱老人的活动等,让学生多方面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育互动功能。“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增强灵活性和科学性,用活泼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的特点特长,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安排不同的授课方式,如专题式教学、大课、小课、学生讨论、撰写报告、口头演讲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片影像资料、Web课件等,把空洞、抽象、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转化为丰富的感性材料,增强视觉冲击力;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充满多样性、灵活性,如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辩论式等,增加知识的科学性、学习的趣味性,体现课程所要求的“外连社会实践、内连学生心灵”的功效,保证“基础”课德育功能的实现。

5.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的考核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系统地考核学生的思想认识以及外在表现,通过考核,了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在考核环节构建综合考核体系,从原来的结果性考核转变为现在的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5%,包括学习态度和课堂、生活表现以及课程作业等;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5%,包括开卷考试和小论文、心得体会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6.加强教学研究,促进课程改革建设。作为教学主管部门必须强化各方面的管理,包括课程定位、教师队伍、教学安排、教学过程等,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必须研究怎样把“基础”课讲好,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围绕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途径以及课程的难点、重点进行讨论,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贯彻实施。通过集体备课、听课、教学观摩及评价等制度,让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共同完善知识结构。

7.加强教师情感投入,促使教师教书育人。要想使教师与学生到心理上的和谐一致、感情上的交流融合,达到互相尊重与信任,教师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教学中主动创新,围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现代教学艺术,综合运用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美学等知识,把“基础”课的理论知识成功传授给大学生,成为一代“经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工作,用自己深厚的感情去感化学生,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去指导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善于育人的“人师”。

当前,“基础”课教学面临着种种问题,作为高校教师,要把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作为根本任务来抓,紧紧围绕服务人、关心人、教育人、塑造人的教学理念,本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提升自身素质,充实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求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基础”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实现“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并使其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学生讲课法;讨论式教学法;针对性教学法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244-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融思想性、***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随着2005方案的进一步落实,该课程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日益复杂,对教师授课期望值的日益提高,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满堂灌输、满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而且单靠理论的灌输也是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的。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针对性、实效性,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个案研究为基础、以问题研究为核心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应该贴近社会,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网络、书籍、电视广泛地阅读资料,经过鉴别、筛选,整理出符合教学内容、学生感兴趣并与授课内容相吻合的案例,在课堂上广泛实施。或者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述,说明基本理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或者由教师根据案例内容,提出要求和讨论题,学生准备后,开展课堂讨论,再由教师总结评析;或者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既可推选代表上台阐述观点,也可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见解。案例教学法能够做到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深化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在“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得尤其广泛,运用某一具体案例说明某一法律知识,学生更易于接受。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理论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受益匪浅。

二、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即围绕某一观点大家各抒己见,平等、民主地交流探索。互动教学,可以是师生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长期以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治理论课教学时,大多数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说教式灌输法,单向地灌输正面的思想观点,加之部分教师照本宣科,不注意教学艺术和方法,上课脱离学生思想现状,师生间缺乏交流,学生觉得乏味、枯燥,课堂内容成了“催眠曲”,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其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不但能够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而且能够形成一种师生彼此尊重、宽容、民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互动既包括课内的互动,也包括课外的互动和网上的互动。互动的方式既包括课堂讨论、主题发言、专题辩论、问题点评、案例分析、角色互换、师生互辩,也包括课外的短信交流、网上交流等。互动教学法可以改变单一灌输式的教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三、学生讲课法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许多问题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因此,对于教材中,学生极为关注且较为熟悉的内容,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讲课。在讲课前,必须充分阅读教材,大量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如“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关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三德”的内容,学生平时关注较多,且有自己的看法。对这部分内容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负责讲解“三德”中的一德,让每组大学生在集体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上台授课。授课完毕,先由学生自评,并由本组内其他同学做内容补充,然后由教师点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解、交流、表达与运用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备课、自己授课,也能起到换位思考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能体会到老师备课、上课的艰辛,因而,在以后的听讲中,会以一种更加宽容而不是一种挑剔的态度去听课。

四、讨论式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广泛地开展一系列的讨论:如让学生围绕爱国主义、人生价值、大学生的恋爱以及社会公德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每次讨论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点评。通过讨论和教师的评述,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澄清认识。如2011年10月,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就是一个热点道德问题,在课堂上对此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无论社会整体氛围如何,我们始终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坚守自己的良心,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法律基础部分则可广泛地利用“法律讲堂”、“今日说法”等节目使学生理解一些法律案例,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围绕案例进行讨论,这样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学生比较关心而又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可以采用辩论式的教学方法。如关于“学历与能力哪一个更重要”、“大学生兼职的利弊”、“大学该宽松管理还是严格管理”、“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利弊”、“大学生恋爱的利弊”等问题,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而又有着截然不同观点的辩论好素材。课堂辩论不必完全像正规的辩论赛一样进行组织,而应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畅所欲言。所以,严格地说,课堂辩论仍然是一种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五、针对性教学法

不同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不同。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强针对性,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在讲到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时,先给学生讲清楚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从步入大学起,大学生就开始萌动着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憧憬,也开始了积极的准备,这种准备是贯穿在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中的。职业生活是否顺利,是否成功,既取决于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取决于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从实际生活来观察,一些人就业之后发展缓慢甚至遭受重大的挫折、失败,问题往往不是出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上,而大多是出在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不高上。因此,大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对于以后从事职业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然后,在讲授有关职业道德的内容时,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特点进行。在给医学专业学生授课时,通过学习“希伯克拉底誓言”,告诉学生医学科学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它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在艺术类院系上课时,希望他们将来能够“德艺双馨”;在给理工科院系学生授课时,针对学术界出现的某些伪造实验数据、制造学术泡沫等学术不端现象,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现象;在工程技术活动中,“豆腐渣”工程以及出于急功近利目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计算机专业人员利用网络犯罪等现象,引导学生敢于坚持真理、刻苦钻研,力戒浮躁不专,发扬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精神。由于结合专业进行讲授,学生不再感到课程内容离他们遥不可及,也不是令他们厌烦的“大道理”,自然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使学生终身受益。

此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研究性教学法和开放式教学法也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法,即将学生分成个体、小组和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研究性教学。个体研究以个人对教材中感兴趣的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并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为主;小组研究以小组或寝室为单位进行专题研究为主;群体研究是以全班学生对难点、热点问题的讨论为主,并以课题为载体。针对不同的组织形式,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力求实现学生的全方位覆盖,如组织全班的“社会公德大讨论”、“大学生道德论坛”等研究性的教学活动。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 改革 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要增强本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应该对“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

一、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背景

1.***对高职高专教育要求的必然性

2005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基础》课如何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实施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2.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的客观性

为了贯彻《***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我校对2008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试点,推行“二一制”工学结合。为了确保人才质量,我校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完成《基础》课的教学任务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3.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的必要性

我校担任《基础》课的教师有法律专业和思***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每位教师面临着自己专业优势和贫弱的另一个领域,解决教师的这个难题,需要我们进行教学改革。

4.学生的认知角度的必须性

《基础》课所讲授的许多内容,学生从小到大都已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的教育,有了自己的看法、观点,学生对教师的讲授观点有所选择,教师必须避免与以前所受教育的简单重复,应以意识的冲击力打破学生原有的“意识框架”。这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

为了解决以上诸多问题,我们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从教师角度研究,全面改进《基础》课的教学。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新思路

1.更新教学理念

新时期《基础》课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改变《基础》课是单纯理论课、知识课的旧观念,认识到它是一个行为课的新观念,是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教学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以概念、理论体系为中心的观念,变为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所关注、需要的内容为中心的观念,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的观念。

2.整合教学内容

(1)整合教学内容应遵循的“五性”原则

整合教学内容不能漫无边际随总取舍,应遵循原则:既要与教材保持一致,又要结合同学所关注的时事热点、难点,并关注学科前沿问题扩展教学内容,增设自己的特色,具体规划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目标具有“***治性”“时代性”“精深性”“现实性”“实效性”。

①教学任务的“***治性”。《基础》课教学有其非常显著的***治性功能,围绕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学目标去充实教学内容,这要求对《基础》课教学内容做出科学的整体部署,充分体现国家主流意识。

②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基础》课教学是根据教材理论内容、密切结合青年学生思想问题及社会形势发展来整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这要求在内容的选择和材料的选择都必须是新颖的、趣味的、时代感强的问题。

③知识要点的“精深性”。《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上要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赋予理论内涵,突出针精简性和深刻性,把问题讲通、讲透、讲得有重点,使教学内容透彻精辟而有价值。

④教学目标的“现实性”。《基础》课教学内容必须结合实际,以解决学生实际思想问题为宗旨,努力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

⑤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基础》课教学内容要遵循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材内容,认真梳理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把必要的提炼出来,避免内容的重复,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2)组织专题内容,构建“三个途径”教学

从《基础》课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宗旨看,无论怎样整合教材内容、组织专题,有些基本内容都是不可跨越和忽略的。为此我们把《基础》课共九章(包括绪论),课堂教学最终整合为四个专题8个讲座,每一专题所涉及的大学生在四年生活中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第一专题,导论。这一专题是衔接从高中到大学的适应性教育,内容适用性较强。设置1个讲座:大学是成才的新阶段。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全面介绍大学学习生活新特点、新问题、新计划;二是帮助学生在新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顺利进行角色的转换;三是使学生明确成才目标。经过整合,能够让学生由存在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逻辑,这样的思路更加符合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特点。

第二专题,人生价值观教育。这一专题是《基础》课的理论主干部分,是本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设置2个讲座。第一讲:人生价值、理想与信念。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第一是人的本质和人生价值观及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第二是理想信念。第二讲:立爱国志、育爱国情。这一讲内容思想***治性较强,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发展中国家公民必备的基本***治素质之一。经过整合,能够使学生由定位到定向,由讨论个人的人生目的上升到理想信念和爱家乡报效祖国的层面,让学生的思想认识层层递进,结构更清晰,逻辑更严密。

第三专题,道德观教育。这一专题是解决学生实际突出问题,设置2个讲座。第一讲:道德品质。主要包括正确认识道德的本质,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品德等。第二讲: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第三讲: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经过整合,让学生经过道德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能够运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指导处理具体实际问题。

第四专题,法治观教育。这是《基础》课的另一主线,设置2个讲座。第一讲: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主要包括法律精神、法的作用、法治观念、法律修养。第二讲:了解法律制度,构建和谐社会。主要包括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婚姻法、民法、刑法等实体法,这一专题引导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增强法治观念。经过整合,学生能够更系统地把握法治精神。

经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实现“三个途径”的教学,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学学习,在讲完“导论”适应性教育后,就把教学内容设计为由三个有密切内在逻辑联系又相对***的三个专题构成基本框架。几个专题紧紧围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法律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规范这一中心,指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知、情、意、行的辨证统一,让学生真实地感到这门课实用,确实是一门成人成材的必修课。

3.二位教师负责一个教学班,组成“立体型”师资队伍

在教学组织上,打破由一名教师“全过程”负责一个班级教学任务的模式,采用二位教师组成教学组负责多个班级教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新模式。教学小组注意优化知识结构,由具有德育学、教育学、法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立体型”师资队伍。二位教师分别承担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及法律部分的教学任务,让教师扬长避短,这种方式使教师只授教材的一部分内容,减少了备课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查阅、收集对所授课内容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就高职高专《基础》课来说,专题教学模式是一种良好选择。它是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有力补充,它是一个知识性、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均很强的方法。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和深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10篇

学习

法律逻辑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逻辑学10篇,内容包括法律逻辑学三段论,法律逻辑学知识点整理。1.强调逻辑自律意识,重视逻辑思维人从2岁左右就开始逻辑思维,在成长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但是逻辑自律意识淡薄却是大家的通病。有一些人,我们不能说

学习

消防法律法规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法律法规10篇,内容包括消防法律法规考试题,消防法律法规汇编大全。1、数量上偏少。据辽宁省消防部门统计,1998年至2001年3年间,全省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共检查单位22.7万个,整改一般火灾隐患299624项,办理行***处罚案件21336起

学习

卫生法律法规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卫生法律法规10篇,内容包括卫生法律法规实施特征,卫生监督法律法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是卫生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按照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的要求,所有

学习

交警宣传工作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交警宣传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交警工作总结宣传范文,如何做好交警宣传工作总结。(一)寓教于***之中模范遵守安全法在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寓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于***活动之中,强化驾驶员的管理和教育。如组织交通违法的驾

学习

考勤工作计划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考勤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公司考勤实施方案范文,考勤管理工作总结和计划。一、考勤内容1、全体教职工务必增强工作责任感,以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考勤制度。2、教学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工作

学习

法律监督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监督10篇,内容包括法律监督指导,法律监督。这种客观困难,法律监督机关早有认识。要强化法律监督,主动寻找和腐败有关的新闻线索,势在必行。1991年7月4日,以“天天传播反腐新闻”为己任的《检察日报》创刊。自此,法律监督机关

学习

医生转正个人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医生转正个人总结,内容包括医生转正个人总结,医生个人转正申请。骨科实习出科自我总结内科实习个人总结外科医生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优秀医生个人工作总结5篇2021医生个人转正工作总结范文(一)面对熟悉的老师们,无论是严厉的批

学习

数字化仪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数字化仪10篇,内容包括数字化仪价格表,服装打版数字化仪。①汽车大型覆盖件的非接触扫描测量精确而快速配备有光学/激光式非接触扫描传感器的水平臂三坐标测量机实现了对汽车大型覆盖件的快速精密检测。德国ZEISS公司和瑞典

学习

法律六进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六进10篇,内容包括法律六进制对照表,法律六进还是七进。二、工作内容根据“法律六进”的对象要求,结合“五五”普法的年度学法内容,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有针对性的深入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学习

幼儿诗歌朗诵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诗歌朗诵稿,内容包括幼儿园诗歌朗诵文字版,幼儿朗诵诗歌4-5岁稿件。我有一个美丽的祖国,她的名字叫中国;她坎坷多,她苦难多,可她的生命一点都不畏缩,她有我们人民的福托,她有我们***的辅佐,再多的坎坷,再多的挫折,再多

学习

职业道德与法律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道德与法律10篇,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范文,职业道德与法律案例和启示。2.行为上自由散漫,法律意识欠缺随着国家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的不断提高,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的学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对学生

学习

法律社会学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社会学10篇,内容包括法律社会学方法论,法律社会学课程论文怎么写。论转型乡土社会的司法策略论中国传统司法的本质法律评价社会面向的哲学思考法律惩治道德越轨者之意义探究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信任问题探析司法沟通的语

学习

道德与法治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与法治10篇,内容包括道德与法治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札记范文十篇。一、注重自学***思考,幽默风趣活跃气氛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们注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与法治在传承思想品德的基础上,

学习

法律文秘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文秘10篇,内容包括法律文秘专业,法律文秘文案素材。培养目标:为社会,尤其是司法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一线输送掌握相当法律知识,兼备文秘业务能力的辅助型法律人才:包括法院、检察院书记员、律师助理、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文

学习

法律基础知识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基础知识10篇,内容包括公安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1.教育学生了解宪法、行***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2.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

学习

法律基础论文模板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基础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法学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大全,法律的规范论文范文。(五)考试评价方式不科学***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与评价方面,一般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实际上,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很难通

学习

大学生思想道德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思想道德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归纳,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一、形而上学的惯性思维不可否认中国的高等教育仍属于精英教育。但是大学生是什么方面的精英?是知识积累而非思想道德水平。但社会的主流观点则是:高

学习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0篇,内容包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小报。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山城街道历

学习

思想法律基础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思想法律基础论文10篇,内容包括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题目,实用法律基础1500字论文范文。(二)专题教学不突出。高校的思想***治教育课是围绕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行的教学活动,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

学习

实用法律基础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实用法律基础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实用法律基础论文怎么写,实用法律基础小论文。次星期五(4月15日)星期六(4月16日)星期日(4月17日)上午(8:30—11:00)下午(2:00—4:30)上午(8:30—11:00)下午(2:00—4:30)上午(8:30—11:00)下午(2:00—4:

学习

法律基础的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基础的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律基础的论文,法律论文范文参考的网站。

学习

法律基础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基础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律基础论文范文,法律基础论文。(三)课程内容选择缺少特色目前***学院都是按照国家统编教材和一些示范性课程教学方案(PPT)开展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时分布、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等方面没有充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