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篇1
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的
出路有哪些?
近日,中组部、、***、***、民***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扶贫办、、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长效机制意见》)。
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的出路有哪些?
中组部负责人对此问题解释说,《长效机制意见》提出,要建立大学生“村官”正常流动制度。一是鼓励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干部。对表现优秀、***员群众认可、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大学生“村官”,鼓励他们长期在农村基层干部岗位上建功立业。留任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可以继续享受中央财***补贴。二是推荐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考试。表现优秀、聘期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可以享受公务员报考的优惠***策。各级******机关要注重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考公务员,并明确录用比例;乡镇机关补充公务员,要逐步提高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的比例;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三是扶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各地将结合实际,建设和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扶持***策。重点帮助和支持那些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优势的大学生“村官”。强化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服务,积极开展信息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工作。各级共青团组织将大学生“村官”创业纳入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总体部署。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四是引导大学生“村官”另行择业。对于聘期考核称职,不再留村工作或不参加公务员招考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另行择业,择业前可免费参加一期职业培训。对于素质能力不适应岗位要求、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或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不称职的,将予以解聘,引导其另行择业。鼓励和引导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等用人单位,优先聘用(招用)具有2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五是支持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深造。聘用期间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策等。
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有哪些规定?
中央有关部门规定,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中央财***补贴按照西部地区人均每年1.5万元、中部地区人均每年1万元、东部地区人均每年0.5万元的标准拨付,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承担。同时,中央财***给大学生“村官”按人均2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置费。《长效机制意见》提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由中央财***补助资金和地方财***补助资金共同支付。
对大学生“村官”参加社会保险是如何规定的?
《长效机制意见》提出,大学生“村官”聘用期间,按照当地对事业单位的规定,参加相应社会保险。其中在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地方,应在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为其办理补充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的单位缴纳部分,由负责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缴纳,个人缴纳部分由负责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在个人补贴中代扣代缴,具体手续由县(市、区)负责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其中工伤保险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由负责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发放。相关费用,纳入财***给予的工作、生活补贴范围。
高度
应将“创业带动就业”上升为最高国家战略
中央***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2009年预计中国有3000万左右农民工失业,往年没有就业和今年毕业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有900多万,另外,还有其他需要就业的,全部就业压力在5000万左右。而从未来30年看,如果2040年城市化水平推进到85%,城市中还要增加4.5亿人口,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整个国家就业压力巨大,将是中国长期的、头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难题。
民生是就业之本,特别高的劳动力剩余率和失业率,将会使大规模的城乡居民陷入生活的困境,会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建议中央和***将“创业带动就业”上升为最高级别的国家战略。
在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上,我们提出过新农村建设,提出过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值得指出的是,韩国在提倡新农村建设时,提出了中小企业振兴计划。我们的有关部门和学者,只是给***领导提到韩国的新农村建设,但是好像没有部门和学者提醒韩国还有个同样重要的中小企业振兴计划。
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是推进城市化,而转移和容纳劳动力转移和需要就业人口的最大领域是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创新型国家建设则是国家经济有竞争力的基础。新农村建设要与推进城市化和在城市中发展中小企业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大量的劳动力在城市创业和安居乐业,才不会出现农民工工棚式转移和钟摆式流动,也才不会像拉美和印度等国家那样在城市周围形成大量的贫民窟,也才不会发生粮食不安全问题,也才能使我们在发挥劳动力密集优势的同时,有自主技术的竞争力。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化、中小企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四个战略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从中国这样多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和就业来看,可能建设创业型国家和中小企业发展,更为重要。因此,我认为,在***和国家层面上,应当将建设创业型国家,发展中小企业,上升为最高级别的国家战略。
热议
高校老师凭人脉帮学生找工作
前些时候,有媒体报道称,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商学院,有10年证券行业经验的肖华老师,依靠自己的人脉关系,在5年内成功推荐100余名学生顺利就业。尽管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肖华老师还是成功推荐30余名学生顺利就业。此消息在社会引起热议。
“高校教师利用人脉关系帮百多名学生顺利就业”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引起不少网友的注意。不少网友对该教师赞不绝口,表示“社会需要实用性高的老师”,并认为他是目前大学教师的典范。
大多数学生欢迎“大学教师利用人脉关系帮学生找工作”的做法。他们认为,老师的关系比较广泛,其身份和地位更易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且老师了解学生,教师利用人脉关系帮学生找工作其实是实现双赢,“企业或者单位通过我们找适合的人选,我们老师肯定会挑选一些最合适的学生去应聘,这样一来对企业有好处,而且又顺利帮学生找到工作,就是企业与学
生双赢了。”
高校教师对此则有不同的看法。从记者调查看,大部分高校教师认同“大学教师利用人脉关系帮学生找工作”。这些教师反映,他们虽然不是学校里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但对学生的就业还是非常关注和关心的,事实上自己或多或少都在为学生就业做工作,有意无意地为学生找工作牵线搭桥,也有一些成了“红娘”的。而作为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许老师,虽然也认为“大学教师利用人脉关系帮学生找工作”帮助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是好事,但他同时也指出,大学教师利用人脉关系帮学生找工作,并不是解决目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出路。这种行为不可能成为长期、大量的行为,只能是短期、机遇性的行为,“一名教师即使有更广阔的人脉关系,但也不能长期为学生收集有用的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机会是有一定偶然性的,所以毕业生们不应该依赖教师的人脉关系找工作,更应该靠自己的能力找工作。
•热议
摊派就业安置任务背后的喜与忧
据报道,山东省潍坊市人事局给全体干部下了“死任务”,每名干部至少要为3个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
大学生创业篇2
一、创业的内涵与特点
创业能力是指在进行创业和创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创业活动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首创性;二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这两个特点是在创业性活动的结果中表现出来的。例如,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创业能力是在他们的发明成果中得到体现的,而这些科学发明既前所未有,又对社会作出了极大贡献,若是简单重复,不具有首创性,没有新的社会价值,就不能算是创业。当代大学生在上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掌握应用这些知识经验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这既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需要发展创业思维的能力。创业能力是由创业想象和创业性思维能力组成的,是人类普通的心理能力,一般人都具有一定的创业潜能,而大学生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新的解题方法,新的思维角度,大胆的设想,精心的实验,都蕴藏着丰富的创业潜能。大学这一阶段对人一生中的创业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少科技人才的创业活动在大学期间已初现端倪,这为他们的创业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培养创业能力的途径
创业潜能的开发,既离不开好的社会环境,又离不开学校得力有效的教学方法,更离不开个性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身创业潜能的开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1.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当前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绝大部分是集中性思维,而很少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强调创业的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应高度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自觉地进行创业活动和自身创业能力的开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基尔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独特三个特征。所谓流畅是指智力活动灵敏迅速,畅通少阻,能在短时间内发表较多的概念,它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变通是指思考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符合青年大学生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的特点,通过开展创新思想大讨论,举办创新成果交流会和表彰会等形式,大力表彰和宣扬创新典型,将大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营造出一种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要遵循物质利益原则,发挥利益杠杆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创新热情。
2.培养竞争心态。在创新竞赛中,健康的心态非常重要,离开了它,人的创新精神就会扭曲变形,甚至变质。大学生要明确竞争的目的和意义,正确地对待和参与竞争,不可将正当竞争蜕变为追名逐利,更不能挖空心思地相互排挤、倾轧,形成不健康的恶劣风气。
3.创造竞争环境。公平、公开、公正是任何竞赛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广大参与者的普遍期望。在创新竞赛活动中,这一原则坚持不好,就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人们的创新热情。
因此,一定要增加竞赛的透明度,将竞赛规则、参与人员、评比人员、评比结果以至于整个过程都公示于众,接受全体大学生的监督。
三、架构联通桥梁
创新成果尽快出去,得到校方和社会的肯定,关键要保证信息渠道畅通无阻,这就要求在科研创新与实践运用之间建起一条“绿色通道”。当前,在大范围内,高校已经基本具备了这样一条“通道”,但对大学生来说,这条“通道”总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他们对自己的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因自惭形秽而不敢登大雅之堂,这也是导致他们创新精神难以张扬的一个因素;应该将这条通道扩展开来,延伸到全体大学生中间,可以以班、系、二级学院学校为单位创办简报、快报,设立广播站、信息网站等,为大学生发表自己的思想和科技成果提供学术论坛。
四.强化利益保障
人们只有切实感受到激励的目标要求同他们的自身利益相一致,才会焕发出无比的热情。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充分发挥利益杠杆的作用,运用好奖励手段,实施奖励,还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效即兑原则。创新成果的效益显现往往不会立竿见影,而是有一个接受时间检验的过程,但超出了一定的时间限度,创新成果又可能会出现零效益。所以,对于每一项创新成果,既不能急于作出评价,又不能无限期拖延,应该跟踪观察、检测,等到其充分发挥效能之后再做鉴定,并依照奖励原则进行表功。
大学生创业篇3
【关键词】创新创业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756万人,相较之2015年的749万人又创新高。随着毕业生人数年年刷新纪录,大学生的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同样也再创新难。在每年新增的几百万待就业人口和就业岗位有限的矛盾下,着实高效的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在近年来国家也是不断出台***策:早在***的十七大中就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又在2010年***公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的要求。2014年6月,人社部和***等九部门一起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人社部发(201引38号) ,要求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提供工商登记和银行开户便利、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提供创业经营场所等支持。在2015年《***府工作报告》中也对创新创业提出了新的目标,在21世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下,为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构建普惠性***策扶持体系,推动资金链引导创新创业链、创新创业链链带动就业链,***提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策措施的意见。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之前创新创业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己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哈佛大学商学院在1947年就开设了创业课程、以培养学生自我创业能力为目的的创业创新教育在美国兴起。20世纪80年代创新创业教育开始突破商学院的边界而面向所有学科学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阶段发展最为迅速的学术领域之一。与此同时,日本、英国、德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开始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优先支持和发展的领域,高等学校纷纷开设引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作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世界性潮流的回应,我国于1996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002年***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这一行动,标志着正式拉开了我国***府支持创业教育的序幕。2010年,***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白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则被认为是第一个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局性文件,以此为标志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一系列的鼓励***策下,2016年更是传承和发扬了往年的“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际青年创新大赛”等一系列鼓励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比赛,以比赛的形势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外相比之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虽然起步较晚,却每一步都踩在实处,且在国外摸索出的经验的帮助下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正如火如茶展开。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相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生面对面讲解。其次在校内通过报刊、广播、校园网络等现代手段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策、措施和成功企业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再者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请介绍创业的奋斗历程,让广大大学生在与创业成功者切身交流中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平台
创业模拟实训是架起创业知识转化为理性创业实战的桥梁,是大学生从学校跨进社会的一个过渡平台。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ERP企业经营管理对抗演练、会计综合实验、营销综合实验等创业模拟课堂实训项口; 通过“挑战之星”、 “中国创业实习网”等创业实践软件,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企业创建和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模拟仿真平台,实现“创业过程实习、经营业务流程实习、管理流程实习和岗位技能实习”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模拟创业;参加营销策划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经济案例分析大赛等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如“挑战杯”、ERP企业创业大赛、“三创赛”等,各高校还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作和发明活动等,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同时通过与校合作办联系,为大学生提供在社会上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促进校企联合,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活动。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
在彭正霞博士的一次统计的数据显示,对“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创业者”问题的回答,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达48%,表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学生仅占5.8%、对“我己经做好了创业的一切准备”问题的回答,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达33.9%,表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学生仅占13.9%。这说明,还是有很多大学生希望通过创新创业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大学生也在为创业积极地作着自我准备。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创业自我创业能力和创业经历对其创业意向都具有直接的显著积极影响;创业阻力、创业氛围则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产生间接的显著积极影响,个体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
关于创新创业的领域偏好问题,据相关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电子设备与机械制造”、“物联网和软件外包”、“化工能源和环保”三大领域,都相对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专业性也相对较强,可见大学生的创业与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的社会创业者相比下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用新型方式和手段在创业的大***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虽然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和体系不断发展,在现有认同度较高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也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与互动,但在创新创业的教育实际中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较为薄弱。由于当前高校用于支持创新创业资源的有限性,为了使学生能够较为普遍的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学校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而且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职人员大多自身缺乏创业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以单一的理论阐述方式教学,不能真正的传达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技巧。即使有创业讲座和创业大赛等多种教育实践的补充形式,仍因受众或参与者不具有普遍性,难以弥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缺失。
(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且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
多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以讲座和就业指导课程为主要形式。成功企业家根据自身创业经验的讲座没有统一的规划,缺乏系统性,对创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尤为欠缺;就业指导课程通常以社会与校园的衔接为主要内容,鲜有涉及自主创新创业内容。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一味仿照西方教育模式,却又缺乏系统、科学的自主创新创业教育设计。
我国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作为教育多元化的一种手段,主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方向选择,缺乏专业针对性、难以和专业教育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未能根据专业特性做出相应的调整,未能与专业培养计划结合,缺乏专业特色。
(三)校企合作机制尚不完善
校企合作机制尚不完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高校与企业缺乏互动。创业的市场性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高校对校企合作的意愿较为强烈。而由于创新创业成功率低、利润低,企业一般对于创业的校企合作意愿不强。校企合作主要由教育组织、***府等机构推动,校企自发主动互动较少。二,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现有的校企合作以非正式合作、短期合作为主,且受到***策、人际关系的影响,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三,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单一。校企合作方式以企业家讲座参与课堂教学为主,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竞赛活动资金捐助,理论研究人员支持等其他合作方式较为少见。
(四)大学生在创业融资方面存在困难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往往面临着初始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现有大学生的创业融资渠道主要为:***府财***专项创业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银行***策性贷款和自筹资金。中央财***每年只有几百亿的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相对于创业资金的实际需求而言规模过小,从而导致了***府财***专项基金资助获得比例低。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虽然在发达国家作为主要的大学生创业初期的融资来源,但在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和银行***策性贷款限制条件多、办理程序复杂且需要申请者有一定的融资意识和融资能力,因此也较难获得融资。自筹资金对家庭的经济水平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多数普通家庭的大学生。综上,大学生在创业融资方面存在困难。
三、推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搭建大学生教育综合创业平台
搭建集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功能、创业服务功能、交流合作功能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对创新创业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教育培训功能致力于将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弥补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缺失,还能进一步通过***教育实现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功能针对大学生创业遇到的问题进行疏导解决,提供项目产业化、项目融资等服务。交流合作功能则为***府、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企业、教学研究机构提供交流机会,有利于促进更多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接受更多组织对科学技术创新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通过资本市场对自己的创业项目进行融资。
(二)创新创业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需进一步完善
高校需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创业创业体系综合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观念、创业能力、创业知识。课程设置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如以前瞻性强、课程内容体系完整“创新创业课程”著称的百森商学院的课程设置,重视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与创新性,设置综合性跨学科课程,淡化学科界限,达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
(三)推进“大学―企业―***府”三螺旋的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建立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商学院内部创业学科的专业模式和向商学院之外拓展的普及模式。“传统商学院的组织模式”因创业教育过于着重创业行为培养忽视创业态度和技能的培养,其弊端逐渐被认知。有学者对美国排名靠前的38所大学的创业教育组织模式进行研究后发现,有74%的高校采用创业型大学组织教育模式,这一组织模式正在成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主要特征是“大学-企业-***府”三螺旋式关系。大学作为螺旋式关系的中心,***府通过***策引导企业对科学技术创新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使校企深度合作,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开展。其中***府尤其需要鼓励风险投资,大学生的创业产品、技术通过资本市场得到支持,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篇4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形式
途径一:学习途径
创业者通过课堂学习能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将受益无穷;大学***书馆通常能找到创业指导方面的报刊和***书,广泛阅读能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大学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综合能力,这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
途径二:媒体资讯
一是纸质媒体,人才类、经济类媒体是首要选择。例如比较专业的《21世纪人才报》、《21世纪经济报道》、《IT经理人世界》
二是网络媒体,管理类、人才类、专业创业类网站是必要选择。例如《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华英才网》、《中华创业网》、《人才中国网》、《校导网》等。此外,从各地创业中心、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信息中心、知名的民营企业的网站等都可以学到创业知识。
途径三:与人交流
商业活动无处不在。你可以在你生活的周围,找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在他们那里,你将得到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更多的时候这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你甚至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拜访你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咨询与你的创业项目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团体,你的谦逊总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途径四:曲线创业
先就业、再创业是时下很多学生的选择。毕业后,由于自己各方面阅历和经验都不够,能够到实体单位锻炼几年,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再创业也不迟。
先就业再创业的学生跳槽后,所从事的创业项目通常也是在过去的工作中密切接触的。而在准备创业的过程中,你可以利用与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来自市场的创业知识。
途径五:创业实践
真正的创业实践开始于创业意识萌发之时。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是学习创业知识的最好途径。
间接的创业实践学习主要可借助学校举办的某些课程的角色性、情景性模拟参与来完成。例如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工业设计大赛等,对知名企业家成长经历、知名企业经营案例开展系统研究等也属间接学习范畴。
直接的创业实践学习主要可通过课余、假期在外的兼职打工、试办公司、试申请专利、试办著作权登记、试办商标申请等事项来完成;也可通过举办创意项目活动、创建电子商务网站、谋划书刊出版事宜等多种方式来完成。
途径六:校园
大学生由于经验、能力、资本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直接创业存在很大困难,既不现实成功率也很低,而校园对经验、资金等方面一般没有太高要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校园畅销产品,积累市场经验、锻炼创业能力,做校园没有成败之分,对于大学生来说多多益善,如果做得较好,还可以积累一定的资金,总之,通过校园可以为毕业后的创业之路准备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总之,创业知识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视野之中,只要善于学习,总能找到施展才华的途径,但在信息泛滥的社会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是很重要的。善于学习和总结永远是赢者的座右铭。
途径七:个人网店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也是新技术和新潮流的引导者和受益方。随着网络购物的方便性、直观性,使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购物。一些人即使不买,也会去网上了解一下自己将要买的商品的市场价。此时,一种点对点、消费者对消费者之间的网络购物模式开始兴起,以国外的ebay为开始,国内的淘宝为象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个人在网上开店,***销售商品,引发了一股个人开网店的风潮。而大学生正是这一群里的主要力量,不少大学生看到这一潮流纷纷投身个人网店,成功者比比皆是,更有不少大学生选择辍学而投身网店。
网店之所以成为大学生创业热衷的领域,自然有其天然的优势。除销售范围广、推广成本低、投资成本低外,日益增长的庞大网购消费群让众多大学生看好网络购物市场从而欲罢不能。
目前,除了知名的淘宝网、拍拍网和易趣网等大的平台外,不断有新的和更细分的网店平台出现。从无所不包的淘宝到专售钻饰的爱钻新天地,大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的网店创业平台。可以预见,在将来,即使个人在网上开店销售汽车也是有可能的。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必备条件
大学生要想有创业能力,必须把握核心能力的如下特征:
(1)价值优越性
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
(2)异质性
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
(3)不可仿制性
核心能力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深深地印上了该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它企业难以复制。
(4)不可交易性
核心能力与企业相伴而生,虽然可为人们感受到,但却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
(5)难以替代性
和其它企业资源相比,核心能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小。没有核心能力的创业不过是昙花一现。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项目选择
1、选择个人有兴趣或擅长的项目;
2、选择市场消耗比较频繁或购买频率比较高的项目;
3、选择投资成本较低的项目;
4、选择风险较小的项目;
5、选择客户认知度较高的项目;
6、可先选择网络创业(免费开店)后进入实体创业项目。
看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形式”的人还看了:
1.网络创业的主要形式
2.大学生网络创业总结
3.网络创业的各种形式
4.大学生网上创业策划书
大学生创业篇5
关键词创业就业创业教育理论研究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爆炸时代,人类社会正迎来生产力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只有抓住知识经济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成功地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在这样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更加庄严的历史使命。
毕业生就业问题,既是对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挑战,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挑战转变为机遇,转变为变革和创新的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高等教育的质量、结构和体制机制甚至组织机构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在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从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上看,过去主要强调学科标准、教师主导、静态评估,对实际能力重视不够,使学生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学科结构上看,专业划分、招生结构和教学组织长期沿用计划经济的办法,缺乏适应性和弹性;从学校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上看,学校重培养轻就业,重管理轻服务,学校管理机构行***化。从高等教育总体上看,学校缺乏明确的定位,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多层次的需求。只有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多学科结合,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学生创业成功,提高学校声誉,为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1以就业为导向,转变高等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对于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学生。学校的声誉归根结底来自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实力及就业、创业后做出的成绩。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前进,高等学校的职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原来纯粹的教学开始走向育人为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然而,其根本任务仍然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价值,必须在现代化建设中体现出来,如果培养出来的都是就不了业的人,那高等学校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高等学校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高等学校必须树立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新的人才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但不是毕业了就是人才,要成为人才,就要能就业、创业,并且有能力创造出较多的社会财富。
高等学校要树立新的发展观,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满足社会需求包括科研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但最基本的还是通过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和提高就业水平。必须看到,今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府,也不是主观愿望,而是社会需求。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竞争力,学校的社会声誉就好,生源就更好,各方面的投资就更多,学校的发展就更快。
2以适应就业工作需要为前提,加强毕业、就业教育
如果说“无业可就”反映的是就业制度、***策与教育教学方面的深层次问题,那么,“有业不就”反映的就是毕业生的职业观念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要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对学生加强毕业、就业、创业教育。
加强就业教育,就是在学生毕业这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信念,主动将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将个人建功立业的志向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联系起来,自觉地主动地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和行业去就业、创业,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洪流之中。就是要帮助毕业生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职业观、择业观。
开展毕业教育,就是要通过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使他们的思想和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进一步坚定服务于祖国、奉献于人民的意识和责任感。要认真抓好和严格实施毕业教育的每一个程序,妥善安排毕业生完成实践、答辩、鉴定等工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以就业为导向,坚决调整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十几年来,在调整高校培养结构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学科专业结构同过去相比,培养层次更加丰富完善,大批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的专业发展起来了,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急需人才。高等学校要适应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科学定位,进一步加大调整、改革的力度。以就业为导向,深入思考和推进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以社会需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4以创业为导向,多学科结合,加强创业理论研究,促进高校发展
“创业教育”正式作为一个教育理念提出来,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随着20余年来的总结性和研究性的文章、专著不断问世,创业教育可以说是已经历史地、必然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并日益显现出成为***学科的趋势。创业教育理论框架的初步构建,为日后创业教育理论的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也要采用多学科研究的方法,是创业研究的必然选择。其一,科学研究的综合化和集成化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已逐步走出精细化和专门化的老路,日益成为“复杂科学”。其二,“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门横向学科或交叉学科。“创业”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活动,创业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智能结构,如果说,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时代,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创业尚能成功的话,在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是知识密集型创业。作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创业教育因此而不能由某一学科来***承担,多学科的参与已是历史的必然。其三,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该与高等教育的研究同步。既然多学科研究方法已走进高等教育,并给高等教育研究勃勃生机,那么,多学科研究就应该是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围绕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应该吸纳和融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文化学、人才学、***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观点,通过借鉴和移植,形成血肉丰满的创业教育学和创业教育学科群。“创业”对创业者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道德品质、牢固的法制观念和丰富的法律知识,而现时高校的创业教育对受教育者在这些方面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非正常的创业“成功”现象当作普遍和永恒,那将是十分危险的!通过创业教育研究,特别是科技创业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科学技术如何转化成生产力,科技如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变革的研究。通过创业教育研究,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科技知识,通过毕业创业找到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点。因此,在创业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方面的教育极为重要。同时,创业成功离不开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对创业过程与创业环境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用***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人才学等学科的观点来研究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不长的时间内,在用多学科研究方法构建较为成熟的高校《创业学》的同时,还创建诸如《创业哲学》、《创业经济学》、《创业人才学》等一批交叉学科群,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全方位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这样创业教育必将成为高等教育百花园中光彩夺目的一朵奇葩,高校就会培养出大批的优秀创业人才。毕业生创业成功将大大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为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业篇6
一、大学生创业要善于借助外力
当下国家和***府扶持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策,例如:大学生创业贷款,减免税收等,大学生要积极利用,帮助自己创业。创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对于白手起家的大学生来说是最大的困难。有的学生可以得到家庭的支持,无疑是条捷径,但是更多的人则需要自己筹备,这样大学生创业贷款就是救命稻草,大学生要在创业之前做出详细的规划,书写详细的策划书,以便顺利申请贷款。另外,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再加上省级教育教学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的资助,每年有大约50项左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我校开展,每项获得总资助金额从5000一7000不等。同时,学校还为各项目组提供设备、场地和专业教师的指导。
二、创业也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
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与创业者的个人认知、性格特点、自身意志等都密不可分。但是仅靠先天的条件远远不够,后天的不断学习决定着日后企业的发展。创业之前应该明确,失败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另外,所谓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大学生要适当自信,避免自负。在创业过程中,对行业的研究、国家的***策都要不断深入了解,不能一味地埋头苦干而忽略了大环境的变化。
三、团队协作必不可少
创业需要一个团队,团队的合作是对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最好的挑战和学习机会,如何增进彼此了解,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是每一个创业者首先要学习的一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合作伙伴以及下属员工梳理好关系,友好地善待每一个人,是每一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四、结语
大学生创业篇7
有些学者认为:大学生创业动机是一种内驱力,刺激着个体进行创业活动,是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而进行创业的动机因素。大学生创业动机作为一个限定于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的概念则有着更为具体的内涵,简单概括来讲就是指大学生创业者由于个体内在或外在的需要在创业之前所表现出来的目标或愿景,它驱动着个体的创业行为,并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大学生创业动机是大学生者由于个体内在或外在的需要而在创业时所表现出来的目标或愿景,在创业过程中驱动着创业者行为,激励创业者寻找机会,把握机会,实现创业成功,并影响创业企业的绩效。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创业动动机是一种创业前的目标和愿景。大学生创业动机指大学生由于自己内在和外在的某种需要,朝向创业某愿景的心理过程。
二、大学生创业动机提升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动机是大学生创业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内在动力,提高了大学生创业动机往往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持续性和目的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动机也就是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行为。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大学生创业动机有以下意义:
(一)创业动机可以更好的预测个体创业行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而创业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生创业的行为。创业行为是受创业动机驱使的。研究好创业动机的相关理论对创业行为的预测和矫正具有重要作用。
(二)缓解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问题可以归为知识性失业。大多数的大学生的保留工资比较高。其原因是大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大学生对自己的职场能力容易高估,心里可以接受的最低工资比较高。从而带来知识性失业,知识性失业不仅仅影响当期的劳动力正常的供给,他还造成未来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但如果大学生提高了创业的动机,尤其是社会型的创业动机比如自我实现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他会采取积极的创业行为,而且这种创业行为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长期“自我雇佣”。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缓解了社会上的就业压力。
(三)创造社会财富。社会财富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具有对人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是指进入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物质。当大学生创业动机被加强后,选择去进行创业,创业活动其实就是创造社会所需要的劳动产品,这些劳动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这些都属于社会财富的范畴中。故创业活动不是简简单单的资源的配置,而是社会财富的增加。
(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创业地点选择在本地。这是因为大学生创业往往依赖于学校等外界环境的支持,而学校分布具有区域性。事实上,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是地方经济的发展动力之一。而研究大学生创业动机可以更多的引导和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动机,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行为。
三、创业动机的因素
关于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通过调查问卷法进行研究,比如窦大海提出: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因素主要受自我实现,追名求富,社会支持,家庭影响。Kuratko,Hornsby和Naffziger(1997)提出了创业动机的四因素结构模型,其中有:外部报酬,***/自主,内部报酬,家庭保障。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动机主要分为内部心理动机和外部环境动机两部分。创业内部心理动机主要包括经济型动机和社会型动机,这是大学生创业的内部动力。经济型动机是为了实现物质上的满足动机、安全上的满足动机。而社会型动机是大学生为实现社交、受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动机。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动机主要有社会环境促进和家庭环境促进两部分。其中社会环境促进包括国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一些***策和学校环境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措施。家庭环境促进是父母对大学生子女创业行为的态度以及是否给予指导与支持的动机因素。
四、促进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对策与建议
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是由内在的自我实现、追名求富和外在的社会支持、家庭影响四维度构成。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除了强调心理需求之外,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条件。
(一)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创业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大学生只有有强大的创业能力做支撑,才敢于和善于去承担外界的富有风险的机会。从而创造出满意的新创企业的绩效,从而近一步加强自己创业的动机。
2.创业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创业自我效能。一般来讲,自我效能感强的大学生,其创业动机也往往是充足的,自我效能感强的人更能够把握住创业的机会,并坚持创业。
(二)学校应该提供支持性环境,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开展高校大学生创业动机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大学生创业动机应该以社会型动机为出发点,原因是大学生创业能不能成功最终取决于项目有没有社会价值,能不能带有创新,该创新应该带来企业成本的下降,效率的提高。只有社会型的动机,才能使大学生创业更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2.营造校园创业的文化氛围。创业动机的激发与良好的创业氛围是有一定关系的。学校应该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3.创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高校应该树立成功创业的典范,塑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并设立专项基金予以资助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试点。
(三)家庭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家长要学习相关的创业常识,理解孩子的创业动机。村镇大学生的自我实现程度高于大中城市大学生,但农村出身的父母文化水平一般较低,创业中更容易受到家庭的反对。事实上,父母的鼓励和亲戚朋友的支持都有利于创业动机的激发。
(四)社会要营造创业的良好环境,支持大学生创业,具体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社会上的融资机构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国家应该有资助大学生创业的专项资金。风险投资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佳融资渠道。风险投资的支持作为创业动机的一个环境变量对创业动机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互联网+的商业环境加速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大型公司与机构开始关注与投资好的创业项目与鼓励内部创业。
大学生创业篇8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编号:sdj09020
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仅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和1.83%的国际资源,为世界上26%的劳动力人口创造就业机会,这给中国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高峰期,但城镇实际吸纳新增就业人员只有300万人左右,平均每年约有35%大学毕业生不能按时就业1。大学生就业困难成为困扰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国家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策不仅直接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且也由于创业产生了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减轻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一、调研目的与调研方法
(一)调研目的
为了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思路,使大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就业环境,为了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成功就业,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创业的一般认识和创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特开展此次调查。
(二)调研方法与内容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着重调查大学生对于创业的一般认识、创业动因、创业方式、创业遇到的困难及创业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运用SPSS软件对发放问卷进行基本信息统计和数据汇总。
为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创业的一般情况,本课题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高职学院四个专业块、07、08两个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问卷有效率为98%。07级84人接受调查,占28.5%,08级210人接受调查,占71.4%;其中男生人数为216人,占73.4%,女生人数为78人,占26.6%;机械、电气、经管、西语四个专业教学部人数分别为121、100、38、35,分别占41.1%、34%、12.9%和11.9%。
二、大学生创业基本情况调查
(一)大学生创业的一般认识
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是成功创业的基础,了解大学生眼中的创业、对创业的认可度、为什么创业便于我们从了解大学生创业的一般情况。在此我们通过对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大学生创业的优势等几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创业的一般认识。
1.对创业的认识的调查
经调查,53%的学生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做创业”,23%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公司、办企业”,14%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在调查中,84%的学生认同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模式,认为其是“实现理想的途径”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有9%的同学并不赞同这一看法,认为“大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重”;经进一步调查,69%的学生有过创业的打算,5%的学生正在创业,2%的学生已经实现了成功创业,仅有23%的学生完全没有创业的打算。在对大学生创业优点的调查中,54%的学生认为“可以解决自己就业问题”,52%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37%的学生“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32%的学生认为“可以获得经验便于以后就业”。(见上***)
2.对创业的目的及动机的调查
在对大学生创业目的的调查中发现,35%的学生旨在“积累经验”,34%的学生为了“赚钱”,19%的学生期望通过创业使个人“获得成长”;在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调查中发现,34%的学生之所以选择创业是因为“就业困难”,有33%的学生“受家人朋友的影响”,26%的学生源于“国家优惠***策的鼓励”,也有10%的学生表示“学生开展的‘创业设计大赛’类活动”激发了创业的动机。(见上***)
3.对创业素质的调查
在对创业素质的调查中发现,有37%的学生认为“作为一个创业者,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32%的学生更看中“良好的社交能力”,26%的学生“较好的组织能力”,仅有15%的学生更为看中“专业知识背景”的重要性;(见***)在对自身所具备创业优势素质中,6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33%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素质高,技能过硬”,31%的学生认为自己“综合素质过硬”。
从调查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创业的愿望,创业的目的更趋向于多样化,创业的动因更多倾向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于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也有清晰的认识,但对于什么是创业的认识不够全面,更倾向于从形式上而非本质上认识创业的真正内涵。
(二)大学生创业方式
在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调查中发现,59%的学生选择从自己感兴趣的行业着手进行创业,33%的学生倾向于从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中寻找创业的可能性;56%的学生选择合伙创业,29%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也有11%的学生希望通过家庭创业实现自己创业梦想。
(三)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的调查
尽管大多数学生都有创业的意愿,但47%的学生苦于“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37%的学生担心自己“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也有10%的学生由于“家人反对”而不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4%的学生认为“国家的优惠***策难以体现”。
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大多数学生担心“没有办法筹资,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实施”,在谈到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时,学生由于担忧“***策实施起来非常繁琐,有时候条件近乎苛刻”而放弃从***策层面获得支持。
(四)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
总体而言,35%的学生希望能够从学校学到创业的本领和技能,30%的学生希望能从家庭获得资金的支持,28%的学生希望能够从国家***策中获益,10%的学生希望能从社会上获得创业的专项训练。
单从学校层面来讲,46%的学生希望“提供场地、设备等设施和服务”,31%希望“学校提供配套资金”,18%的学生希望“将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而对创业指导课的建议调查中,38%的学生希望能够提供“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的训练,27%的学生希望针对学生个人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23%的学生期望从中学到“市场营销等知识”,7%的学生希望得到“财务税收”等方面的指导。
三、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原因分析
清华大学教授张健、姜彦福和林强指出“创业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不同学科都从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进行观察和研究,这些学科包括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而在各个学科领域又衍生出不同的创业研究方向。”2因而,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个单向度的概念,影响创业实施的原因也是多维的,创业者本人的素质、创业环境、创业制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创业能否顺利实现。
(一)自身因素
创业者是产生、执行、体现创业活动的主体,创业者是否具有正确的创业的目的、对创业的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准备、是否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是决定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创业者自身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构成,创业者基本素质的开发和提高,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调查中也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创业意识,对自身所具备的素质有全面的认识,但对于创业本质的认识仍存在着表面化的现象,对创业所需的知识储备以及能力训练仍很薄弱。
(二)环境因素
创业环境是创业者周围的境况,是在创业者创立企业的过程中,围绕着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变化,对其产生影响和制约创业企业发展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及其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创业环境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可以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也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划分为***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地理环境等,本文主要从创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入手,了解创业实施原因。
1.内部环境因素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内部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环境方面。目前,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首先,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或缺乏明确的认识,片面地强调就业指导、就业教育、而导致创业教育的滞后;其次,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大多是宣传一些就业***策、就业形势、应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指导工作;最后,在课程实施方面,虽然开展创业教育采取了开选修课的方式,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普遍较为单一。
2.外部环境因素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的分析主要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入手。无可否认,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与否,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大学生能否走上创业之路的关键。如果家长鼓励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大胆尝试创业,大学生对待创业的态度上会是积极乐观的;担心孩子吃苦受累、希望他们工作稳定的家长,在大学生选择创业过程中,会起阻碍作用。与此同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比较重视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他们需要社会拥有良好的创业文化,尊重、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更利于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创业尝试。
(三)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主要是指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策、法律等。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热情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为了鼓励创业,制订很多***策与鼓励手段,降低创业门槛。但相关***策和舆论支持还是不够,如在***府支持层面,目前给予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的扶持,主要在于简化审批手续,免费提供***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和减免征税等方面的优惠***策,但是其中有些***策很难操作,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创业的大学生们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
四、大学生创业的保障措施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关涉到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的系统工程,如何保障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环境,提供创业***策保障
从国家层面来讲,***府应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策保障。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除了关注***策和法规是否合理、健全外,更要关注其能否有效执行。一旦缺乏强有力的贯彻实施机制,再好的***策和法规也将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因此,应该尽快出台与之配套的法规及管理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增加制度供给,加大宣传力度,并在实践中逐步调整和完善不尽合理的相关制度。
(二)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从社会层面来讲,应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鼓励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优惠的创业***策是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关键。要努力建立真正能够促进创业的、负责任的、高效率的学生创业管理和服务系统,制定能够快速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同时,社会各界要努力营造“创业是高水平的就业” 的整体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扫清思想障碍。通过社会舆论,宣传和树立大学生创业典型,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三)科学育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从学校层面来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需要高度重视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引导;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理论知识强、有一定的创业经验的师资队伍,确保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建设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组织开展各类创业竞赛活动,通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创业论坛、参观考察成功企业“科技园”孵化器等途径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立足自我,培养自身创业素质
对大学生自身而言,需要立足自我,培养自身创业素质。首先,选准适合自己的创业目标,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实践成功创业一个首要环节,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为创业夯实基础;最后,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技术技能、管理技能、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自身的综合的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帆、张帏.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3,7
[2]施菊华.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就业教育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5,7
[3]张文武.论创业教育的意义及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6,1
[4]任湘等.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J].职教通讯,2007,10
[5]郭伟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探讨[J].教研探索,2007,10
[6]高飞.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研究[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7] 覃加幸.现阶段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注释:
大学生创业篇9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内经济稳步增长,自由度大大增强,大学生就业体制由“分配制”逐渐转变为“双向选择制”,加上1999年以来国内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大学生创业现状作浅显的探讨,旨在为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一、 创业的内涵解析
1.1创业的含义
什么叫创业?《辞海》对创业的定义为“创立基业”,指开拓、创立个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以及所取得的成就[1]。简单来说,创业是指创业者对自己已经占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的过程。具 1.2创业的特点
创业的含义非常丰富,具有创新性、风险性、创造性等特点:创新意识是创业的关键和精髓;创业的风险性是指创业蕴含风险因素的生产过程;创业的创造性,是指创业是通过体力或脑力劳动产生新的物质资源的过程。
二、 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
2.1 鼓励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必然选择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普及教育,大学生人数增加,培养质量却在下降,造成了就业难的现状。鼓励大学生创业,一方面解决了创业者的就业问题,同时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给其他高校毕业生或社会待业人员,对维持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鼓励大学生创业是改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在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国家发展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高等教育。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传统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2]传统的高等教育重视理论轻实践,这就要求改变培养方式,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鼓励大学生创业是活跃国内经济的内在动力
为保国内经济可持续增长,需要逐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或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先进理念,在电子信息类、互联网行业、教育行业、艺术产业等领域发挥优势,为保持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作出贡献,为国内经济发展增添新鲜活力。
三、 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3.1 大学生创业取得的成绩
目前,国家对大学生创业非常重视,通过***策支持、资金扶持、打造平台等方式在高校中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一方面,国内研究大学生创业的文献丰富,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逐渐增强。第三方面,国内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非常多,如创办阿里巴巴集团的马云,创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俞敏洪,创办百度搜索引擎的李彦宏,这些人都成为创业大学生的精神领袖,大大鼓励了大学生参与自主创业的激情。
3.2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
虽然国内大学生创业氛围浓厚,但是大学生创业依然存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不高、创业质量不高、成功率低等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据统计,2013年大学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仅占2%,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及其他沿海发达城市[3].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般在20%到30%[4]。此外,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比较低,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数,大部分创业者不能创造较大的经济利益甚至只能维持很短时间从而夭折,这是因为大部分创业学生依然缺乏创新精神,被惯性和定势思维束缚,不能发挥专业优势,开辟创业天地。
四、 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
4.1 出台***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和优惠
2002 年***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及各省市地区也相继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策, 这些***策在资金上、法律上、办公场所、创业培训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优惠和保障。
4.2 打造品牌竞赛,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从此大学生创业逐渐发展起来,也打开了大学生创业相关比赛的帷幕。举办竞赛能够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业,特别是在高校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做充足准备。同时,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的优秀项目可以逐步注册合法投入运营,转化为创业项目。
4.3 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高等院校要在创业教育的模式、内容、方法上进行研究并建立有效机制。在教育模式上,遵循培养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原则[5],建设校内外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园等,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在教育内容上,以创新理念教育为主,分析成功创业案例,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在教育方法上,创办创业论坛、举办创业交流会,组织参观创业公司等,开拓学生眼界,加强交流。
总之,我国大学生创业任重而道远,需要***府、社会、高校及大学生本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要继续加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相信大学生创业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高宏. 大学生创业现状探析[D]. 中北大学. 2010.
[2] 高宏. 大学生创业及其创业教育浅析[J]. 上海管理科学, 2012(6): 75-80.
[3] 麦克斯研究院.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大学生创业篇10
[关键词]自主创业 在校大学生 创业案例
中***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使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途径。今年从国家不断推出的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策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各地***府部门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在这种创业环境下,很多在校大学生都跃跃欲试,满怀激情,尤其是在大学临近毕业那年,很多学生都将学业抛之脑后,全身心投入到创业大***的队伍中,然而,并非人人成功。更有甚者,创业失败,学业也荒废。经过所指导的09届毕业生在校创业中,探讨应如何正确地引导在校大学生面对创业,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机率。
在校大学生创业呈现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指导在校大学生创业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探索。回想在09届毕业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后我总结了几点关于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 关注大学生创业环境,发掘闪光学生带动创业
放眼关注大学生创业的环境,近几年,我们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开始重视并予以***策扶持,在很多的方面都对大学生开了绿灯。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府页出台了许多优惠***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府在很多方面对于大学生创业降低了门槛,希望以此鼓励那些立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跨出创业的第一步。 高校作为大学生现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它的***策也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我校就已成立大学生创业园,有学生将公司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就是因为它的优惠***策,如第一年免租金,同时有园区扶持,降低了学生创业风险和成本。我们在日常的***治思想工作中,就要将这些新的***策思想传达给学生,因为新的优惠举措对于在校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同时,我们要掌握学生创业动态,发现有能力创业的学生,要及时给与鼓励和支持。当然,这部分学生毕竟是少数,老师就应该是学生的“伯乐”,提拔已具备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学生参加创业的相关比赛,灌输创业思想,重视已有创业基础的学生,给学生的创业提供平台。在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大学生创业的背景下,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借助媒体宣传效应,发展自己的事业,这对于事业刚起步的大学生来说,是很有效的手段。在每届毕业生中,成功创业的典型事例是那些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的强劲动力,所以,重点培养创业先进典范,带动有能力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是很重要的工作。
二 教育学生以学业为主,防止盲目追从创业
在校大学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自主创业。在理论和学术上有天赋和造诣的学生就不适宜加入创业的洪流,不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学生也不合适创业。如今的大学生,身在校园,与外界社会接触少,社会经验缺乏。这些不足导致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存在一定的误区。创业需要的是冷静、理智、平和的心态而不是狂热的冲动。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于创业还只是处于理论认识阶段,对自身的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社会消费能力、市场前景缺乏理性了解。其实有很多学生到了毕业时才发现学历、知识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业扎实了才能提高自我竞争力,在校生选择自主创业只适合于那些能力突出,心智成熟的学生。因为在校生选择到社会上创业必然要分散精力,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学业。更何况现在的大学生社会阅历缺乏,心理承受力小,一旦创业失败后果很难想象。所以大部分学生最好是先认真完成学业过后先选择就业,先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积累相关经验和人际关系以后再选择创业,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风险,不宜操之过急。创业是一个系统而曲折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会对创业成功与否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应该走一条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的道路,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当熟悉一个行业到一定程度,研究它的规律,具备比较成熟的业务关系和一定量的资金时,才能自己创业。老师在教育在校大学生面对创业问题时,应引导学生以学业为主,告知学生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自主创业。一要考虑自己创业愿望强不强;二要考虑自己有没有创业资源和能力,创业的胜算有多少,防止学生盲目追从创业。
三 专业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机率
现在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时间都较短,所以如何专业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我认为,创业教育中应注重能力培养和心理教育。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应该着眼未来,侧重学生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传授创办企业的技术。在大学里,课程设置更注重的是理论学习,对于实践应用却不够重视,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主动去参与社会活动、锻炼自我。这从创业案例中可以反映出,交际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自主创业中成功机率很大。而这类学生一般都担任了学生干部。这是因为学生干部在长期的学生自我管理工作中,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更有信心选择创业。此外,一般到了大三的实习阶段学生才能有实践的机会,这对于学生创业是不利的。我认为,系部可根据本系专业特色,成立工作室,帮助有能力创业的学生尽早接触本行业,熟悉行业运行流程。同样,创业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创业失败者的例子提醒大学生,只有先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良好的创业心态,才能提高创业成功机率。我们要教育有创业准备的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按照各自的创业理想,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有意识地搭建知识架构,组建创业团队,把创业行动建立在知识的积累和人脉的聚集之上,切不可急功近利。
总之,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是有利有弊,我们在创业教育中一定要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今后,多结合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探讨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创业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姚德;浅议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创业教育;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09期
[2] 陈钦虹;个人创业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王海龙;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高耀丽;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与高校管理变革[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5]赵志生.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社科, 2004(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