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创新篇1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
2015年5月4日,***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那么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中则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时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体,在***府高度重视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原则,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形成一个像生态体系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参与者和协助者,***府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在***策制定、资金支持、舆论导向、服务体系、部门协调等多方面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起到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各种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他们是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最直观的感受和奋斗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只有学生接受了创新创业观念,并勇于去实践创新创业,才能说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实际的效果。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家庭的支持是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的有力保障。
二、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促进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的四大基本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功能,同时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就是设立高校的初心,学生则是学校的“上帝”。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来实施,应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普及课程;第二层次,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旨在提高其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专门的系列专业课程;第三层次,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要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互为支撑,内容体系为课程提供课程内容的支撑,课程体系为内容体系提供内容实现形式的支撑,两者共同作用,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系统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长陈宝生指出:要把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动能转换的根本需要,作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瞄准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使认知、体验、思考和感悟相统一,使创新创业教育惠及每一名学生。建设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整合校内场地资源、依托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高校众创空间,全天候免费向师生开放,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和投资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学者、优秀毕业生、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来校为不同年级的学生举办系列专题讲座。把握“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新现象、新方法和新理论,提供多媒体学习、互动平台,强化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技能竞赛,让师生在竞赛中开阔视野,提高创新创业技能,以竞赛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的培育。
***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策支持,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现在全社会正在掀起一股创新创业的热潮,我们国家也正迫切需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而我们大学生掌握着创新创业所应具备的素质,必须紧紧的握住时代的脉搏,手把红旗涛头立,迎难而上,成为创新创业队伍里面耀眼的明星。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业创新篇2
关键词:护理学;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1推行具有护理学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1.1缓解目前我国高校护理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需要
随着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策的不断推广,全国各大三甲医院准入门槛也随之提高,护理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4]。护理学专业毕业生面临“去医院工作”还是“另谋出路”这两个选择,多数人在传统的护理教育理念和就业观念影响下,以及经过实习期的磨练和适应,毕业后顺其自然地去到医院工作,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自信心,故而呈现出毕业后创业意愿低、创业比例低、创业成功率低的景象。就总体而言,护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算比较乐观,所以本科护理学学生很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感觉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在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方面缺乏动力和激情。因此,深化护理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缓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创新创业的重要举措。
1.2满足老年护理、儿童护理、社区卫生服务对专业性护理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二胎***策的开放,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们对老年护理、儿童护理、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保健需求增多,对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护理学专业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和良好的创业发展前景[5]。婴幼儿家庭护理,仍然是我国现今婴幼儿抚养的主要形式,但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收入水平日渐升高的今天,年轻父母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同时对婴幼儿家庭护理内容和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两者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为婴幼儿家庭护理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市场。社区护理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疾病预防和保健护理领域,还需要对社区居民进行科学健康的引导,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同时为了顺应社会对老年照护的需求,在养老护理、康复训练、医疗保健、养生文化、娱乐教育、心灵关爱等方面,对专业性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未来护理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
2推行具有护理学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1将创业教育贯穿整个学业生涯
现今,护理范畴已从临床拓展到了社区和家庭,护理学专业亟待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各护理院校应将创业教育贯穿整个学业生涯,在专业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渗透创新创业思维,同时扶持创业社团,组织创业大赛,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实习期间,鼓励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细心观察,尝试撰写发明专利,培养其在创新方面的灵敏嗅觉,为改进护理细节以及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作出贡献。
2.2创新课程内容
与以往创业课程不同,结合近年来护理领域向社区、老年、育婴等方向的发展,针对有些专业课程,如老年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专业课教师授课时注意在专业教学中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业梦想。如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介绍我国老龄化和慢性病康复现状、国内外养老院和护理院的需求与运营现状、养老事业的前景等情况,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探索养老创业,并提供相关支持。
2.3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以护理学专业课程学习为基础,结合医护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各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等实践平台[6],开设具有护理学专业特色的创业基础、创新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系统,建立逐层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体系,并由取得认证的SYB培训师任教。
2.4积极改善创新创业教育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免费提供高校现有实验室给大学生进行创业项目和从事研发活动,并免费享受相关技术服务[7]。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开展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SYB培训等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接触新兴传媒手段[8],如微信公众号、微博自媒体、网络直播等,增强学生对网络经济的敏感性,为学生扩大视野、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创业动力和能力做好充分推动引导准备工作。组织成立护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为学生免费提供创业项目咨询、策划、指导,开展创业活动跟踪服务。综上所述,针对护理学专业创新创业方面理论缺乏、就业压力大、离职率高等突出问题,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培养首创精神及相关理念,帮助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促进护理学学生全方面综合发展,同时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方向选择。也为部分有创新创业想法但缺乏相关指导和实际操作条件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平台和科学先进、结合护理学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提高护理学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其创新创业的可能性和成功率。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高校、***府和社会的共同支持,争取各方力量和资源,加强学生的连续跟踪培养,护理学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徐文婷.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2]俞使超.创业维持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改进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6.
[3]贾书磊,冯琼,何雪莹,等.护理本科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护理学杂志,2016,31(10):93-95.
[4]史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新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6.
[5]胡宏伟,李延宇,张澜.中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评估与预测[J].中国人口科学,2015,3:79-89.
[6]张璐,杨庆爱,王若维.护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6,30(4):1251-1253.
[7]王琼.如何在护理教育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J].中国培训,2017,4:102.
大学生创业创新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新模式
中***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72-0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走过了近五个年头,形成了一套适合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即“五位一体”的创业创新教育架构,真正构建起了一个基地――创业实训基地、两个课堂――第一课堂和创业实训第二课堂、三类活动――以创业竞赛、社会实践和***团活动为特色的“123”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担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对责任认知不足 创业教育在多数高校流于形式,甚至是空白。此外,大学生创业的***府责任认知亦明显不足,忽视了***府在创业激励与引领、创业***策与服务、创业环境支持、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创业教育手段落后 各高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运作,大学生创业运行机制(如创业激励机制、公共***策与法规机制、创业流程机制、行***管理机制)明显匮乏,创业宏观***策、创业服务引领体系明显不足,存在***策空白、***策冲突、***策模糊、***策误读等。
大学生创业教育孤立运行 重理论,轻实践,少教育,缺服务,高校、***府、企业三联动的大学生创业运行机制没有落实,对创业教育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接轨的问题缺乏实证研究,缺乏高校创业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策设计等,致使大学生创业脱离实际、缺乏***府和企业界的支持,可操作性差。
创业理论本土化研究与实践明显不足 创业教育研究带有明显的外来文化基因,在整体上尚处于起步和评述西方研究成果的阶段,以介绍借鉴研究为主,理论本土化及实证应用研究未有明显突破,以致理论研究对创业教育实践缺乏实际指导价值,立足于本土的创业教育新模式尚未形成。
创业创新教育实施过程
建构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由创业类公共选修课(如增设《创业管理》课程)及创业类限选课(含定期举办的就业与创业讲座)构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使其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创业类限选课是指以我国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的学科划分为基础,为学生开设在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开展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的课程,目的是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与所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创业教育的理念。我院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技能提升”、“实践强化”三大模块并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推行“三三三”制教学,即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各占1/3课时。理论教学由就业与创业教育导师承担,侧重就业与创业理论教学,培养就业与创业意识;现场教学以企业家为主、就业与创业教育导师为辅,进行就业与创业实务的示范性教学,体现真实性和感染性;实践教学以学生及技术专业导师为主,企业家、就业与创业教育导师为辅,强调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自主设计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建构“四互动”的创业课堂教育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种互动创业教育中:一是第一课堂内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少讲、精讲,节省出大量时间进行多种多样的实训和案例分析研讨,让学生大量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思考,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的互动。二是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互动。考虑到第一课堂教学受时数和场地及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空间的限制,我院尝试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联系起来,第一课堂指导第二课堂,第二课堂补充和强化第一课堂,通过分层次、分类别的创业指导,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通过举办“名派创业大赛”、指导学生参加“佛山市青年创业大赛”等活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举办多场次、多方面的课外讲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点面结合,开展个别辅导,完善课堂教学的细节,实现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三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互动。学生创业指导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良性互动。为此,应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实现学生创业教育的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创业教育指导的效果。四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民间组织)的互动。由学校学生处(办)、团委、学生会、***支部等构成的学生工作机构是学生创业指导的正式机构,负有义不容辞的指导职责。此外,积极吸纳校内的各种学生社团作为非正式组织(又称为民间组织),利用它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与这些非正式组织积极互动,采取社团合作、工作指导、总结评比等方式,引导它们为学生的创业指导服务。
建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 我院在深入研究创业教育的实践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在地方高校建立创业实训平台,在企业建立创业体验基地、设立创业基金,引入风险投资,与企业界倾力打造校园“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领航基地”的构想。同时,由名派办公家具有限公司每年出资10万元设立“名派创业”大赛,将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与内容体系及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创业实训、行业实训、专业实践、资格证书实训等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实训机制,深化创业教育和服务体系,以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几年来,学生的创业实践证明,在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的支持下,我院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果实。
形成广东地方高校“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架构 创业教育要形成以***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企业(企业协会)为支撑、全社会关注、家庭支持的“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新格局。一方面,主动联合***府、企业,全面拓展校外就业与创业实习基地;另一方面,把***府和企业请进来指导校内就业与创业基地建设。同时,倾力打造校园“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领航基地”,在校园内开辟固定基地供大学生开展就业与创业实践,突出就业与创业培训、***策帮扶和技术指导,真正落实我们所倡导的“123”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123”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实施效果
本项目研究明确提出了建构广东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这一新的创业指导工作发展观,为新时期地方高校创业工作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是科学人才观在高校领域的具体实践。
课程体系初步形成,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创业管理》等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初步形成,互动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我院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通识教育阶段、技能提升阶段和模拟创业阶段三个阶段并形成体系,建构了“三三三”创业教学模式,使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本土化。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具有特色,通过学习能拟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从事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实践,获得职业岗位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职业规划的能力可得到培养和提高。
创业大赛等活动孕育校园创业文化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创新大赛,营造了我院学生浓厚的创业意识和氛围,孕育了校园创业文化。在2008年“金钥匙”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团体赛)上,我院共有三个项目获奖;“消费地***导购引擎”项目获2009年第一届广东大学生“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创意奖;“Z客4+1”等两个团队获2010年“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入围奖;在2011年佛山市青年创业大赛中,我院一名学生的“准妈妈舒心家园”获得一等奖,同时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囊括了“最具创意奖”、“最具市场前景奖”、“最佳团队奖”三个单项殊荣。“名派创业”大赛吸引了336支团队参赛,近1000人参与。我院与顺德名派办公家具有限公司等160多家企业(组织)合作共建创业实习基地,组织了4000多人次进行创业实践。
毕业生创业素质和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效益明显 通过与***府和合作企业举办创业培训、行业精英与专业精英实训等工作,毕业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了质的提高。如在2010年获得名派创业大赛一等奖的我院某毕业生,在佛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优评网”,并担任了总经理职位;获二等奖的某学生在广州一家科技公司任主管职位,实现了在岗位创业。据统计,近年来,我校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有3家,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有3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有近20家,毕业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社会效益明显。
“123”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通过高校、***府、企业三方联动构建的创业教育模式和创业运行机制,该模式强调创业教育是高校、***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提出创业教育要形成合力,构建以***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企业(企业协会)为支撑、全社会关注、家庭支持的“五位一体”创业创新教育新格局。以“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架构为核心,建构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建构“四互动”创业课堂教育模式,建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和创新实践模式,可以使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地方高校实际,从而更具本土化色彩,该模式的创立既升华了创业理论,又丰富了社会实践,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佘敏.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2]纪玉超,沈文青.以融合的理念建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3]毕馨爻.传媒视野下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报业,2011(14).
[4]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5]胡建英.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9(2).
[6]胡明山,钟建华,陶知翔.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27).
大学生创业创新篇4
一、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经济管理类学科是文理渗透的综合性学科,而与单纯的理工科和文史类学科的学生相比,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无论是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还是创新实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1)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理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可以通过严格遵照公式、定理来进行推理,从而来寻求标准答案;而文科生则偏重感性思维,往往是抓住问题主旨后进行发散式思维。而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则是综合了以上两者的特点,既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又能够发散延伸。因此,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在看待问题时会更仔细、透彻,具有独到的见解,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潜力。
(2)从所学知识的角度来看,经管类学科的学习更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求学生能够实时关注经济动态,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但由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仅靠课堂的讲授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因此,就需要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
(3)从创新创业要素的角度来看,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并不能像理科生那样通过不断的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难拿出实实在在的甚至是看得见的科研成果,因而往往会忽视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经管类学生来讲,只要是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经济管理领域进行开拓性思考,特别是在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时,都会激发出他们的创新创业思维。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经管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创新创业成果与理工科和文科有着显著的差别。因此,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通过有针对性的与专家、经管类专业教师的深入探讨和与不同专业学生的座谈,初步建立了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全面考虑了影响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各个因素,主要由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指标组成。
三、小结
大学生创业创新篇5
我国创业教育开展较晚,主要是新千年以来,在“以创促就”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力促动下,创业教育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公共话题。随着教育实践的全面展开,理论也热情地参与其中,形成万花筒般的各色教育观念。尽管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占有后发优势并已积累了一定的本土经验,同时由于体制的强力推动而进展迅速,但由于缺乏足够充分的讨论、长期的专业化积累和不同模式间的相互竞争,在诸多关键认识上还非常有必要进行理论探究。总体来说,同西方相比,我国创业教育在观念上尚未演化到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还远未形成一个全体教育参与者对创业教育达成均衡的认识。认识问题并非老生常谈,且不宜完全通过教育行***手段予以统一,因而需要充分的理论辨析和互动演化。在本文看来,存在两个关键的认识问题需要充分讨论。第一个认识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关系问题。目前高等教育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十分杂乱,一方面导致了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割裂;另一方面造成制度设计上缺乏方向感和整体性。第二个认识是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问题。目前这两种教育在各自内涵、相互关系与实践模式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非常不利于创业教育的设计实施。应该说,上述两对关系分别是关于教育理念、规划设计和操作实施的关键问题,是影响创业教育方向选择和实践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二、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
人类知识的庞大规模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分工。出于自然或是人为设计,高等教育的内部分工逐渐形成现在的样子。各项分工教育因其专业化发展,成为整体教育的“局部”,位于其中的教育经验经长期累积为某种教育传统,进而被人们当作确信的观念而普遍接受。例如,在今天的大学里,广大师生们无不认为普遍开展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是十分正确必要的事情。我们知道,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是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分别提出来的。二者中,就业教育在先,积淀较厚;创业教育在后,但发展迅速。目前,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它们都形成了各自的传统与观念。我们还知道,高等教育的诸局部并非是同步的。有些教育保持了长期稳定性,例如数学这种基础性的自然科学;有些教育则要不断变动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例如软件工程和平面设计等;跨界问题需要跨学科的教育。因此有些教育需要打破分工和专业化的观念联合起来或是演化为一个新观念,例如生物电子、文化产业、医学影像等。如前所述,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在其诞生后,始终处于各自的变动之中。它们现在共同面临一个新的跨界问题———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具体而言,问题是这样的:第一,广义的就业教育不能不涉及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不仅需要职业更需要在职业中发展;第二,广义的创业教育不能不涉及人职匹配和生涯规划,因为若无职业便无创业;第三,最为重要的是,人的一生是一个连续性的整体,无论广义还是狭义的就业、创业,都是为完美人生服务的。由于教育者没有能力提前判知教育对象未来的人生境遇和发展道路,从而只能把就业和创业在学生职业生涯的整体上加以看待,这就涉及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一体化问题。根据笛卡儿在《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原则十一中的观点:“在察看了若干单纯命题之后,要想从中得出其他推论的话,不妨以连续的毫不间断的思维运动把那些命题通观一遍,考虑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也不妨择出若干来尽可能清楚地全面加以构想。只有这样,我们的认识才可以更加确定得多,心灵的认识能力才可以大为提高。”[3]的确,无论是就业教育还是创业教育,在今天都不再可能是一个单纯的命题了。这两个曾经分立的教育传统,其实正是教育从不同角度探究同一个问题而积累起来的。这种强烈的互补性当然反对已经不合时宜的、割裂学生生涯整体的教育分工,从而产生了相互融合的必要性。事实上,关于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在目前的体制顶层设计、局部教育实践及其观念创新中,已初现端倪。一方面是体制的取向。2007年,***出台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将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课程统一为一门课程,为分属于两个教育传统的观念相互交流提供了体制激励。另一方面是局部的观念创新。已经有一些学校立足于职业发展教育将就业和创业教育整合到一起,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基于职业发展教育的全程化,创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南京财经大学成立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心,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福州大学提出了“一体多翼、多重保障”、全方位、立体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从当代认知科学看来,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这一密不可分的整体视角下,经矛盾运动和辩证发展,出现一体化的观念取向,符合观念发生学和演化论的一般原理。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如果两种已知的现象模式之间具有高度的互补性,那么心灵将倾向于创造一个新概念来把握这两种现象模式。例如手机和相机的互补可以产生照相手机这一观念,奶和茶的互补可以产生奶茶。同理,如果对所有教育参与者来说,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确存在1+1大于2的强互补关系,且在实践中相互融合的现象模式反复出现,那么教育当然就倾向于创造一个新概念和新观念来把握它[4]410。因此,虽然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由于演化起点的不同而在历史上合理地***发展,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其合理性随着情境转换和意义嬗变———如狭义到广义———已经开始逐渐瓦解。因此,在今天它们相互依存、强烈互补的情况下,应该有一个新观念去协调和整合这两种教育实践,而不是把重叠的核心问题推给对方。基于以上,我们对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判断了这样一种一体化的趋向,希望能够对它们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起到有些建设性作用。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的实践探索,能够在一体化的新观念下,早日构建起基于大学生生涯全过程各阶段发展特点的、时空排列科学规划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三、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创新最初是作为经济学概念被熊彼特提出来的,用来描述企业家在创业活动中通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改善经济绩效的行为。熊彼特认为,所谓的经济发展就是企业家不断创新的结果。熊彼特提出了五种创新形式,后人将其归纳总结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技术创新不是指企业家本人去进行基础性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指“将已发明的事物发展为社会可以接受并具商业价值之活动”[4]410。换句话说,企业家本人并不致力于知识创新,而是致力于创造性地配置和使用知识。此后,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趋于宽泛化,泛指一切打破常规的行为。创业一词由来已久,对它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看法,总体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大致上看,狭义的创业专指创办企业,而广义的创业则泛指开创事业或包含创新的行为。广义的创业几乎无所不包,小到生产线上的一项具体改进大到航天计划的实施。狭义的创业可以基于创新,也可以基于模仿。在创业实践中,模仿创业远远多于创新创业,因为市场中的任何竞争都是在少数先动者的示范下,大量后动者模仿加入形成的。对于第一次创业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资源动员能力,模仿往往是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最可靠方式,此时的创业者只要扮演好管理者或经理人的角色就足够了。如果创业者一直满足于在较小范围内获得平均利润,甚至终其一生都不必创新。创新型创业则要回到熊彼特的原点———只有当创业者行使构造“新的生产函数”和“创造性摧毁”的经济职能时,他的行为才是企业家意义上的,他的创业才是基于创新的。但是,创新创业多数发生在企业家这样的成熟创业者身上,而不是初出茅庐的新人。由此可见,广义上的创新和创业,无论如何为之具体定义,其内涵都是近似等价的。而狭义上的创新和创业,则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今天,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经过熊彼特、马歇尔、奈特等人,也包括奥地利学派从知识论角度对企业家创业活动的研究,狭义的创新和创业早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熊彼特干脆说过,企业家就是从事创新的人。这个完全抽离经济学内涵和脱离上下文的简化结论经过大众媒介的传播令人们印象深刻,以至于它很容易使没有通读过相关经济学理论的普通大众乃至创业教育实践走入一种也许是没有被意识到的误区———在未完全澄清各自含义的情况下含混地使用和联系二者,进一步地在前提不清和边界不明的情况下设计与实施创业教育。目前,这种情况在国内高校非常普遍,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和实践效率。反观国外,我们发现,一方面,几乎全部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都是在狭义范畴内开展的,它既不承担那些看上去无所不包的教育任务,同时也不妨碍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所以获得了长足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尽管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外延上有一定重叠,但从根本上说,它们不是服务于同一个教育目标,不但教育内容各不相同,也并非通过同一个体系运作。尽管我们知道,国家近年来突然空前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由于资源耗尽、人口老龄化等原因,中国现代化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已经非常急迫。但是,这种急迫性不应令教育实践过于急功近利以至于适得其反。越是急迫,我们越是应当让创新、创业教育按照它们的本来面目,在各自目标、规律和范围基础上去组织开展,让二者各司其职而不是将其混为一谈的“胡子眉毛一起抓”。况且,即便是广义的创业教育也无法承担起创新教育的历史重任。众所周知,创新教育是对以往长期形成的灌输式教育———以理论学习、教师讲授、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为主———的系统纠正,它需要教育制度的结构性变动而不可能只在教育的某些环节上进行技术调整便可完成。固然,创新教育可以选择某个局部,诸如创业教育作为突破口,但我们应当认识到:(1)时至今日,我们已然不再需要重复建设一个类似于“素质教育”这样无所不包的教育理念,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素质教育中可操作的部分———例如创业教育———系统、迅速和分门别类地落实。(2)创业教育的有限性决定着创新教育迟早都要全面地回归到教育制度设计的总体上。(3)创业教育的专业性要求它在狭义范畴内展开和积累自身。(4)创业教育所承担的创新教育内容,在范围上应以不影响创业教育自身的专业化进程为界。
四、结语
大学生创业创新篇6
关键词: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 大学生
2015年两会期间,***在***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双引擎”之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础与动力,创新一般与创业活动紧密联系,而大学生又是最具有创新潜力的人群,也是最有机会与潜力创业的群体,因此促进大学生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大学生们的“创客”之行,也绝少不了***府、学校及大学生们的共同努力。
一、***府要为大学生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立健全扶持、保障制度
首先,良好和谐的创业环境是大学生“创客”们起航的先决条件。应***中央和***要求,各级人民***府需进一步简***放权,还权于市场,切实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坚决杜绝“有权就任性”现象,避免繁琐的审批、立项浇灭了“创客”们的热情。各级***府需以建设法治***府和服务型***府为目标,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规范中介组织,强化行***问责和绩效管理,以***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加法”。同时,***府在工作中不越位,却也不能失位,要高效率地履行职责,为创业创新主体搞好服务。还要进一步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按照国家部署,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相关***策,保证各类主体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另外,各级***府应进一步根据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策精神,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实施细则,帮助和支持更多大学生实现创业,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策落到实处。
另外,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是促使“创客”们放开手脚前行的重要推动力。“创客”,尤其是大学生“创客”,在经济上尚未***,掌握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且创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场地、服务等创新创业成本较高,创业融资渠道不畅,天使投资、股权众筹的发展滞后于创新创业浪潮的情况下,资金短缺一直都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此时,***府需发挥助推作用,通过建立创业创新平台,放宽对民间融资的限制及发放补贴等形式,帮助创业创新主体,尤其是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例如,广东省人民***府在《广东省人民***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中便提出加大扶持补贴力度,向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和优秀项目资助等支持从根本上免除创客们的后顾之忧。而针对技术导向型的大学生“创客”,则需要***府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加强对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保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探究高校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三点途径
一般认为,创业教育能显著提高学生对创业***策、活动和平台的了解程度,在积累创业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对创业的整体印象,从而引导个人对创业选择作出理性反应。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根据地,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机遇下做好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好新一代“创客”,可以在以下三个途径做出努力。
第一,“知识导向型”教学向“创新导向型”教学转变。学校不能单一的作为知识传输场所,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挖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课程设置上,加强教学与实践创新的结合,杜绝课程的装饰性和应景性,从源头上避免教学过程中的“面子过程”。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建设,构建一支既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创业经验,包含专业教师、客座教授和企业高管及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在内的教师队伍。当然,也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创业创新活动,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兴趣。
第二,学校要为学生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大学生的“创客”之旅需要实践,创业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级层次,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的有效措施。加强大学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是实现创业实践的基本途径。另外,实体经营平台的引入,能促进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建立创新创业校园孵化基地、引企入校和培植驻校企业等,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空间。我校的“创业园”、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课题等项目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第三,学校的各类支持必是大学生创客的福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旨在降低创业创新的门槛,让更多草根阶层加入。但大学生作为尚未完全进入社会的群体,对***府举措的反应并不十分敏感。然而,学校里像创业孵化基金、创业创新培训这样的帮助将在学生中引起巨大反响。另外,在***策上,可以向哈佛、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建立弹性学制或者休学制度,给学生暂时离开学校真正走向创业的机会,还要免除休学创业学生离校创业期间的学杂费,灵活规定返校复课的时段,做好相关课程和培养计划的对接,真正免除大学生“创客”的后顾之忧。
三、大学生要认清现实、转变思想,并不断开拓视野提升技术能力
改革开放之后的30余年里,中国的经济出现持续的高速增长,在这一过程中造就了一大批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们,引得无数人蠢蠢欲动,希望能尽快跻身于富豪俱乐部中。而在这种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现状下,大学生们更要保持冷静,不能盲目投身于创业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降低了创业创新的门槛,但绝非降低了失败的可能。事实上,社会中绝大部分人是不适合做“创客”的,因而大学生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剖析自己,否则很有可能成为成功率的分母。
另外,大学生要转变思想。“创客”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团队的带头人,团队的每一个位置都是不可或缺的,应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找准切入口,最大化自己的价值,才是创业者自我实现的最佳方式。况且在拥有股权的情况下,“创客”的最终致富也不会受到影响。
随着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的发展,创业者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缩短,创业创新逐渐趋近于两个方向,一是满足于用户体验与个性需求,例如美团外卖抓住学校内学生在食堂吃饭的不便;另一则是高精尖理论向实用技术发展,例如李彦宏利用他本人所研制出的超链分析技术为基础创办了百度,开启了自己的商业帝国。这就要求“创客”们拥有开阔的视野和灵活的头脑能够发现细节中存在的触发点,又或者是拥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以技术专家的身份成为创客团队的一部分。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源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极大地降低创业创新的门槛,便于全社会进入一种开拓进取的氛围,全民的合力必将将我们中华民族推向更高的天空。对大学生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基本上都还属于“纸上谈兵”的阶段。我们需要跳出书本,借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潮走向创业的前沿阵地,努力让创造的血液在我们胸中流淌,让自主发展的精神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业创新篇7
关键词:3D打印;动画模块;骨骼;产品开发;销售
3D打印技术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新型技术,此项技术已迅速传遍全球,将成为全新的产业***。3D打印技术发展迅猛,方便,快捷,此技术在很多制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定格动画的制作流程是十分复杂的,它的动作和形态需要动画师逐帧摆动,并对其逐帧拍摄,再将***片进行抠像等后期处理,最后将拍摄的***片连起来,就形成了定格动画。所以使用3D打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定格动画的制作流程。
一、3D打印的概念
3D打印(3D printing)技术又称三维打印技术,是一种以电脑数字数据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质的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建出物体的技术。它无需机器进行加工,也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模具,就能直接从电脑***形数据中生成任何你想要的形状的物体,从而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发制作周期,提高了商品生产率并且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台灯、生物器官、首饰奢侈品、根据篮球运动员的脚型定制的篮球鞋、汽车零件、运动器械以及为个人量身定制的电脑、吉他等都可以用该技术制造出来。
3D打印技术的一个很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根本不需要专门去开设一间很大规模的工厂,在工厂中进行操作,仅仅需要一个很小的,可以随便放在桌子上面的打印机就可以实现你想要任何形状的物体。而机器零件、轿车底盘和车身、现代战争武器甚至飞机、坦克零件等更大的物品,便需要更大的3D打印机来打印,且需要更大的放置空间。现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可以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用它来制造衣服鞋子、玩具、现代战争武器、艺术作品、仿生人体器官、装饰品、电器、汽车零件等众多物品。所以,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在动画模块成型的开发与销售中巧妙的使用3D打印技术。
二、3D打印定格动画偶角色骨骼的实验性与可行性
在现有的定格动画骨骼制作模块中,几乎都是创作者用铝丝、塑钢泥等材料徒手制作出来,过程复杂,费时费力。即使在淘宝等购物平台购买买到的偶动画骨骼,但是模块比例造型固定、单一,不能很好的为创作者提供帮助。因此,运用3D打印技术来打印动画模型的骨骼就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资料,为其“量身定制”出一套甚至多套比例、大小精准度完全符合客户需要的骨骼模块。3D打印制作定格动画偶动画的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经济实惠、具有先进的技术潜力。3D打印偶动画骨骼技术不仅是改变了制作定格动画的方式,同时优化了制作的工艺,从骨骼的制作成型上产生了巨大变化。使得3D打印技术推动定格动画朝着高科技英语的方向发展。
3D打印偶动画骨骼,制作步骤具体如下:
(一)运用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制作骨骼的基础三维模型
在偶动画骨骼模型制作阶段,应根据定格动画中对偶的设计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与制作。首先,可以借助三维软件如:3Dmax或Maya,来制作偶角色的局部关节。
其次,根据剧本对偶角色的动作设计,来确定偶骨骼球形关节的位置与形态。
再次,根据定位,在三维软件中完成对偶角色骨骼进行最终的关节制作。
(二)运用3D打印机对设计的偶动画骨骼进行生成
通过,三维软件完成对偶角色骨骼关节的制作,然后经过模型的细节处理。将模型的三维文件,通过另存为的方式,存储为3D打印机所需要的文件格式,进行3D打印生成。
(三)配合打磨工具,进行关节骨骼的光滑处理
3D打印生成的骨骼,由于打印过程中的凹凸痕迹,不能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光滑处理。
光滑处理的方式,一般是借助打磨工具、砂纸、锉刀等工具。光滑处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骨骼的结构不同,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细节处理。
(四)进行手工组装,完成偶骨骼的最终成型
光滑处理后的角色骨骼,就可以进行组装成型。组装的过程,要注意球形关节的结构原理,不能生硬组装,以免对3D打印骨骼造成损伤。
3D打印偶动画骨骼技术经过四个重要的制作环节,完成了从三维虚拟到3D打印的完整过程。运用3D打印技术来打印动画模型,我们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资料,为其“量身定制”出一套甚至多套比例、大小精准度完全符合客户需要的骨骼模块。
三、3D打印定格动画偶角色骨骼的宣传与销售
3D打印偶动画骨骼技术,生产组装出偶动画角色骨骼后,接下来就要进行市场宣传和推广。在宣传推广方面,应该对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方式。
首先,让大众了解什么是3D打印技术,做相关介绍3D打印动画模块成型的宣传海报,并且不同阶段逐步深入,主体鲜明。结合功能,给其他的动画模型制作人员宣传用3D打印技术打印动画模型的流程与优势。
其次,结合活动,展示实物。打印出动画骨骼模型到动画公司宣传,并向潜在客户耐心解释、讲解3D打印技术与优势,先后对比,把传统制作动画骨骼模型的时间、流程、精度、准确度与运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的模型进行对比。
再次,结合宣传媒体,优先宣传网络媒体,包括手机新浪网、腾讯网、中国3D打印网、太平洋3D打印网、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网站、纳金网等各大门户网站和其他与宣传有关的网站。
在产品的销售方面,我们已经查阅淘宝、易趣、京东等各大网络购物平台,均没有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的动画模块。所以,我们可以先从最为人们熟知的淘宝入手,并加大宣传力度,在网络广告,打开市场,提升大众对3D打印技术的认知度,并对3D打印动画模型有一定认识,以达到最初预期的宣传效果。
四、结语
3D打印技术被称为第三次工业***,如今的3D打印技术已经在往越来越成熟上发展,人们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动画模型模块成型制作中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主流制造方式,替代现有的传统的制作方式。3D打印技术方便快捷,精准精确,省时省力又省物,可以打印的材料也越来越多,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动画模块成型中去是动画模型制作中的一种伟大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雪莹.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前景预见[J].创新科技,2012(12):14-15.
[2]《通灵男孩诺曼》中定格动画、彩色三维打印及后期特效的结合[J].现代电影技术,2012(11).
[3]李昀芸,吴帮萍.3D扫描及3D打印技术在定格动画中的新应用[J].2014(12).
大学生创业创新篇8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20世纪90年代,日本首次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培养具备开发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创业能力、冒险精神、***工作能力等的培养。面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一定要对创新与创业相互关系及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有效认识。创新与创业相互间有着紧密关系,创业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教育成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而创业实践则能够对创新教育成效展开有效检测,创业与创新相互支撑,不可分割。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受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为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仅需掌握考试对应要求的基础知识即可,再加上学习压力大,使得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前的基础教育时期大多只注重课堂教学知识,而对于实践类、创新类等知识鲜有涉及,通常进入大学后才展开批判性思维培养,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二)师资专业化水平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缺乏、专业化水平不足等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即便有的学校采取了一些方法,着重打造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然而收效甚微,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依旧有待提高。
(三)教育教学内容、形式缺乏创新
就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而言,太过于强调行业分享、***策介绍等,内容不够丰富、功能过于单一,不利于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难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收到实效,也难以为其在大学开创一番事业提供有效帮助。现阶段,高校主要推行的授课形式以小组讨论、课堂案例教学为主,实践创新力度不足,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力度
为了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要工作是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力度。对于现阶段大学生中充斥着“创业即为不务正业”的想法,应当采取科学引导强化大学生对创业的有效认识,促使大学生认识到唯有兼具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及能力者方可于创新创业中有所建树。通过建立有效正面示范,指引大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调动起他们的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形成不惧创新创业艰险的信念。除此之外,应当对大学人才评价机制开展革新,对具备强烈创新精神、创业实干精神的在校大学生予以充分鼓励,把鼓励创新纳入大学精神中的一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进行。
(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学质量受教师教学能力影响程度很大。要想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具备较高创造性思维及创新精神的教师的支持。鉴于此,针对现阶段一些高校专业创业教育教师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当同时推行培养、引进方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结合学校师资实际情况,可打造一支特定开授创业课程的教师队伍,要求队伍中不断强化学习,自身知识储备进行更新,引入国内外高校成功教育经验,从本校及学生特征出发,制定科学适用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校对社会上具备先进创业教育理念、方法的专门人才应积极引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
(三)增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创业的先决条件,应当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对大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科研体验项目的鼓励,深入开展实践类课外活动。与此同时,为了使创新创业发展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源泉,应当从国家实际需求出发推行切实具备首创精神、独创意识的强有力创业,通过积极开展各式各样创新类科研竞赛,引导大学生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开展有机结合,促进学习成果在不同领域的实践应用,强化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学生、学校、社会、家庭等。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须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全面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积极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开展。
大学生创业创新篇9
关键词:公共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状况
(一)创业意向与认知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创新创业活动参与不仅可以满足社会与个体发展需要,更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正确定位的重要路径。对于创业认知,有75.4%的学生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就算,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是指开一个小店。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理性对待创业问题,不会好大喜功。但在对于创业前景的看法上,有44.15%的学生认为创业前景是美好的,有44.37%的学生认为前景不好说,只有11.03%的学生认为没有前景。大多数学生对于创业前景持中立态度。调查表明:我校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在就业发展的选择上,并不看好自主创业。约有54.55%的人没有自主创业的打算,有43.64%的人考虑过自主创业,仅1.82%的人正在进行自主创业。一半以上的学生根本没有自主创业的打算,而考虑创业又展开行动的更是少之又少。教育主体的学校、学生以及家庭对创业活动的认知,这些方面都影响到学生的创业过程及创业行为。可见,想要推广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调查也反映出我校公共管理类学生缺乏了解、关注创业的内在动力。在“是否关注创业相关的节目或活动”调查中,有33.03%的学生表示有关注过,但66.28%的学生表示没有关注过。大学生不打算创业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人偏好(39.33%)、资金不足(30.96%)、没想好做什么项目(15.06%)。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缺乏经验和害怕失败以及失败所带来的后果只占了3.77%和2.93%,体现出当代大学生敢闯敢拼的特点,他们并不畏惧失败。此外,在调查中发现在创业领域与专业之间,只有8.12%的学生选择与自身专业相关的领域进行创业,约66.5%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创业。当前,创新创业***策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但是***策应被嵌入组织、个体的内部去,实现从精准创业***策到创业***策精准的转变。对于创业相关***策的了解,有69.23%的学生表示知道但没有去了解。从调查反映出他们不会积极主动去具体了解创业相关的***策,对于创业并没有很高的热情。大学生的创业活力依然未能充分被激发,这与创业***策不精准有关,相关***策未能充分嵌入到各层次、各学科,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二)创业知识和技能情况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主体和基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形塑具有正向的作用与价值。创新创业教育要使人从创业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从个体来看,大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有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与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对于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满足程度,有53.31%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有32.72%的学生认为不好说,仅有13.5%的学生对目前学到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满意。对掌握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不满意这一状况,表明对公共管理专业加强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课程的传授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就有可能把创新创业选择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通过对大学生自身的了解,可以发现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在创业能力上不仅缺乏工作经验,而且对创业也缺乏了解和关注。在对大学生工作经验的问卷分析中,有71.88%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有15.87%的学生工作经验小于一个月,三个月到六个月占比2.04%,半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学生只有2.04%。(三)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与选择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满意程度的评价,有60.91%的学生表示一般,有21.36%的学生认为不满意,只有17.72%的学生认为满意。课程、师资、环境、学生个人特质等因素都影响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对于创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的侧重点方面,学生主要倾向于多样的创业技巧(62.22%)、选择创业信息的获取和利用(60.86%)、择业观与创业心理培训(55.66%)、沟通技巧(55.66%)、职场技巧(46.38%)、职场礼仪(42.08%)这六个方面的学习。当前高校应更关注和加强创业技巧、信息的获取、沟通交流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结果。对于创新创业授课老师的选择上,学生更喜欢外聘兼职的教师(44.17%),对于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只占了18.24%。对于创业知识的传授的途径,有55.86%的学生选择媒体或社会宣传,有47.52%的学生选择教师授课,41.76%的学生选择活动加训练。除了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方式以及创业实践活动以外,媒体和社会宣传的途径更被90后大学生所接受,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体的利用成为创业网络教育推广的重要平台。关于期望学校能够为创业提供帮助的选择上,有22.12%的学生选择“创业知识培训”,23.02%选择“创业能力培训”,23.02%选择“创业资金支持”,9.48%选择“创业实践活动”,3.39%选择“创业***策支持”,2.48%选择“创业场所支持”,1.81%选择“专家咨询指导”,1.58%选择“创业硬件设备支持”。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创业最为需要的是创业培训和资金。
二、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也应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对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设计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训体系,在实践教学中开创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途径。问卷集中反映了我校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创新创业教育深度不足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基于“知识”的学习模式向基于“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注重在动手实践中完成知识的迁移。而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关注度较低:一是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创业适应性仍较差;二是创业意识薄弱,存在对***策了解不够、市场信息匮乏、知识能力欠缺、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情境、协商、对话和共享是大学生提升创造性本质力量的必要环境或环节。”[3]必须根据公共管理专业发展实际、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最适宜的发展路径,共同创造创新创业情境,从而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度。(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手段与评价手段不合理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为大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及教师评价等方面的变革。在实践中反映出公共管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师资力量的薄弱性、资源体系的分散性,实训和实践体系的不完善等问题。考核、晋升机制的科研导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需求尚有一定的偏差,缺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过程、结果评价与质量控制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组织支持指标体系、课程教学指标体系、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和活动延展指标体系的设计。(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需要彻底打破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取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融合、彼此渗透的范围、方式和深入程度。从目前来看,公共管理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理念提升不足,以教学和课程的改革促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足,仍缺乏公共管理专业性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轨并行、相互助力的运行机制。除了提供创业课程、合作开发跨学科创业教育项目外,还需要整体协调创业计划大赛等实践活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系列教学与课程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机制,实现“全覆盖”创业教育、“全链型”创业实训、“全方位”创业孵化三者结合。[4]从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公共管理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过程,将创新创业文化的基因渗透到每一个空间,并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理念深度融合。(四)情境学习的作用体现不明显情境学习理论认为,能力的获得必须镶嵌在“真实”的情境中。创新创业能力也难以用简单的传授或单一的训练方式进行,需要重构学习方式,让学习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发生,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大学教育应构建一个能够促进大学生整体性学习的情境。当前公共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不够,仍缺乏从观念到行为、从教师到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性的文化土壤。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审视。借助类似于苏格拉底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共同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机制,这也是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的重要手段。
三、推进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对策建议
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在环境、主体、关系、手段方面进一步持续推进,这就意味着需要不断探索形成公共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实际的教育教学范式,有重点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训体系的优化,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为服务“双创”战略服务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一)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针对公共管理类学生的特点加强培养,一是聘请科研水平高、社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的培训师,系统讲授项目申报书写作方法和科研论文写作方法,授课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二是开展公益创新创业辅导培训。应加强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大学生公益创业竞赛等方面的指导。三是扩展参与体验的方式。如网页设计比赛,网联网模拟投资项目、在校网站(微博、微信)上创新创业信息等。对创业能力进行分阶段帮扶提升,使得学习内容与社会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发生关联,让大学生走进并体验充满生机和无限创造性的社会实践。(二)优化创业导师队伍创业导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资源。随着社会对创新创业知识掌握和创新创业技能内容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对创业导师知识和经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针对公共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创业导师队伍培育、提升机制。一是加强对公共管理创新创业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支持教师挂职锻炼,参与行业企业及科研项目的创新创业实践,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交流和院校间的考察活动等,加强国际国内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相互交流借鉴,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二是针对公共管理学科特点,设立创新与创业大讲堂,聘请成功进行创业的公益组织负责人或者具有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优秀创业校友等担任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业计划竞赛。可借鉴台湾的做法,善用本土校企资源加快人才培育集聚,推动“台湾城”与本土高校合作,充分利用校企的资源优势,引入经验丰富的导师与专业系统平台,加快人才的培育聚集。(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教学为主渠道,紧紧围绕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将创新创业的元素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体化”。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设置适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和实践内容上凸显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通过分模块开设公共管理创业课程,构建辅修项目,开展创业领域前沿研究,培养符合公共管理学科属性的大学生实践技能心理、团队合作精神是提高学生的公共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出路。(四)拓展专业实习实训平台实践教学是公共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魏红征提出了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应注重课堂讨论优化、信息管理实践、公共管理实训、校内部门实习、参与公共管理和实践论坛的实践教学形式。[5]改善大学与外部机构之间互动交流的环境,建设专业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能够有效保证创新创业的质量。一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网络服务平台,为公共管理类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资讯、评测、指导和实训的全方位服务。二是积极建设公益创新创业实训中心。与社会企业或公益组织建立广泛而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合作机制,通过公益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建设,联系公益组织或企业入驻。入驻公益组织或企业需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并对有意向从事公益创新实践与学术研究的大学生进行实训,实训内容分具体包括: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写作技巧;公益创业的实务与技能;大学生公益创业创新项目申报书的写作技巧。学生以实训的方式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培养创业技能,塑造公益精神,增加其社会责任感。由此,使公益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成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孵化器,引导有志者从事公益创业。三是以专业为依托建立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对学生开放,作为创新创业团队的遴选基础。四是合理布局实践教学基地。紧扣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技能训练方向,与有关单位共建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平台开展专业综合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训练项目田野调查等专业实践活动,转变实践教学基地“蜻蜓点水式”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倾向。在开放的环境下,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各种非理性、非智力因素,例如直觉、热情、想象力、意志力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必然既认知自我也认知社会,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本质力量,从而助推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公共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养成。
[参考文献]
[1][法]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李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34.
[2]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大学生创业创新篇10
1 建立适合国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1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
在研究国外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之后,我们需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在学校的课堂安排中纳入创新创业课程,从而完善学校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学课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学校需要创建创新创业的氛围,并且组织学生创业的实践活动。创业课程不能一刀切,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色,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的差异性教学,将创新创业渗透到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培养。
1.2 教育体系建设内容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应该着重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根据不同专业学习特色,建立全面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模拟创业和创业实践二者相结合,建立跨专业、跨学科创业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秉持“一核心、三平台、九模块”理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改变就业观念,从而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1 一核心指的是教育体系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通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满足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2.2 三平台分别为创业教学基础平台、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和创业实战综合平台
(1)创业教学基础平台是学校创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基础,这一平台主要教授学生创业的基础知识。面向大一学生主要进行创业理论教育,通过宣扬创业成功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对于大二和大三学生,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对于大四学生就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业的魄力。此平台主要为学生构建全面的创业知识,为后期创业模拟和创业实战阶段打下理论基础。
(2)创业模拟实训平台是将学生的创业理论转变为实际行为的阶段,
是学生进行成功创业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要充分利用创业园区的条件,模拟市场,在学生中开展市场营销、市场竞争等实训,从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创业训练,提高学生对市场的敏感度,为学生真正进入市场打下基础。
(3)创业实践综合平台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进行创业,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1.3 九模块就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九大方面,主要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面对市场的敏感度。
2 保障教育体系的相关措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主要通过实践来进行的教育,需要得到学生、家长、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持续开展,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巩固:
2.1 在学校中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组织,通过权威的领导来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建立这一组织的目的就是在正确思想的领导之下,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以被更大程度的被接受,并且更好的进行实施。所以学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进程中,需要建立由学校***领导的创新创业小组,在各个专业、各个年级建立相应的分支单位,从而促进学校创新创业的教育开展。
2.2 学校在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应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将创新和创业教育明确纳入学校人才培训计划,尽快将创新创业课程确定为专业人员培训计划,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纳入学校教育和教学目标,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将创新创业课程和整个普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并且在普通的公共共课程,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内容。同时,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制度,在主修,选修制度,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带来宽松的空间。
2.3 以学生科技创业园为支撑,为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器。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园区,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找到支撑,进行孵化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在创业园区中,需要成立专业的管理机构,通过合理的管理来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市场信信息的咨询。而且学校需要积极联系风投公司,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注入鲜活的资金支持。学校还应该为创业的学习建议银行、税务等方面的单位,帮助学生获得创业小额贷款。并且学校作为科研的第一线,需要建立相应的孵化基地,尽快将科技成果投入市场,建立创业协会,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2.4 为学生提供创业创新辅导老师,组成导师团队的成员必须要具有深厚的创业理论,并且成功企业家有创新创业的实际经验,可以给予学生很大的帮助,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在培养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时,要引进相关方面的人才,对导师团队进行培训,从而建立一支专业性强、具有教学能力的师资团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生创业创新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