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技术10篇

影像技术篇1

英文名称:Image Technology

主管单位:全国轻工感光材料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感光学会;全国轻工感光材料信息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0270

国内刊号:12-1173/TB

邮发代号:6-12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影像技术篇2

影像作品的收藏上世纪70 年代在海外兴起,历尽30 余年,其平均回报率高达30% ,远远超过有价证券和不动产。近几年来,影像艺术品的投资和收藏在海外更是达到了高潮。2005~2006 年,纽约苏富比影像艺术品的成交量从4300 万美元增至6500 万美元,年增幅40% 。摄影发明时是技术不是艺术。法国人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e Daguerre )执著地将眼睛所看到的景象固定在镀银的铜板上,实际上,他当时的身份还是个风景画家。1839 年8月19 日,法国科学院与法国研究所对达盖尔这项划时代的发明予以承认,这一天就成为了世界公认的摄影术发明日。

其实,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照片还要早上十余年。这样算来,摄影已有180 年的历史了。在摄影术得以社会确认并迅速应用的初期,它对欧洲的绘画艺术曾产生过巨大冲击,迫使很多肖像画家改行成为了职业摄影家,并安享这项技术给他们带来的福利。

摄影作为艺术领域中最后一块处女地,大规模地开垦还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西方重要的博物馆、艺术馆开始有意识入藏摄影作品。许多摄影大师逐渐冲出自己的专业领域,闯入大众的视野,他们的作品不仅仅在展览上出现,还在拍卖会上出现,以缓慢攀升的价格吸引了藏家的注意力。

我们目前知道的摄影作品最高价格是2006 年2月14 日在纽约苏富比创下,已故的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的作品《池塘月光》卖了293 万美元。另外,在世的德国摄影家安德列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 )的作品《99 美分》也连续创下近250 万美元一幅的佳绩。

资本作为艺术的赞助人,推动着艺术的发展。艺术虽然在金钱面前常常不自信,但它总是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一部当代艺术史,实际上仍是一部由金钱(或曰资本)推动的历史。社会的信息传播速度及半径的改变,深深地影响了当代艺术的价值观。

德国著名的东方艺术学者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 )认为中国艺术的构成源于汉字的模件(类似偏旁部首)结构。所以,中国的艺术家们对模件化的创作非常感兴趣,继而久之,中国的收藏家们也对模件化的艺术品追捧。青铜器、陶瓷、玉器就不用说了,连绘画模式化创作也变得非常普遍。凡是有大量存世作品的画家凸显这一特点。四王的山水、郑板桥的竹子、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鱼虾等等,无论多少,都可以视为是一幅画。创作者已在不停地重复自己,激情成了日常的锻炼。

影像技术篇3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影像技术发展从诞生起就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每个时明出来的重要技术,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影像技术所吸纳。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影像提供了载体和传播方法,而火药则被我们用来制作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绚烂的影像——烟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大都也是科学家,精通透视、解剖,能通过化学技术合成出富于表现力的颜料。电影作为当代影像技术的集大成者,更是在短短百年里享有了人类自工业***以来光学、电学、化学、机械学、电子科学、计算机及网络科学等全部丰硕成果。我们的影像从静态到动态,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画面越来越大,清晰度越来越高。那么人们为什么对于影像技术如此着迷呢?对此有学者指出,影像技术是一个科学与艺术交融的中心地带,在这个目前看起来模糊地中心地带里,潜藏着人类生命绵延地不绝的动力。法国着名电影理论家巴赞则认为造型艺术中蕴藏着人类的“木乃伊情节”,即希望复制身体外形使其与时间抗衡,从而在时间的长河里获得永生,“人类降服时间的渴望是难以抑制的,文明的进步只不过是把这种要求升华为合情合理的想法罢了”。加拿大传播学派的奠基人哈罗德?伊尼斯也认为体现在符号/媒介系统中的技术,主要折射出来的是人类欲望的两个向度:生命在空间中的扩展以及在时间中的永恒。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绵延生命的永恒欲望,推动着影像技术不断地向前发展。而电影作为当代影像技术最主要的承载者,其形态和内容也必将深受技术影响。这种影响是复杂的,而对这一复杂性全面解读必将助益于电影内涵的诠释与认知。

二、以技求艺:影像技术发展的动态分析

可以说,没有影像技术,就没有电影艺术,影像技术在电影发展中起着原动力作用。电影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分期,往往以影像技术发展为先导,如默片时代、有声电影时代、彩时代、数字电影时代、立体电影时代。影像技术推动了电影的变革。但正如巴赞所说:“技术发明为电影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但据此尚不足以了解电影产生的原因。”电影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其发展是艺术,商业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电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也应以发展眼光看待影像技术在电影中的作用。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的技术媒介进化论视角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启示。保罗?莱文森以电影为例分析了技术性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玩具—镜子—艺术,或是前现实—现实—后现实。第一阶段:求新,媒介往往是人们的一种小玩意、小聪明,人们更多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新奇感;第二阶段:求真,媒介技术形式退潮,内容功能高涨;第三阶段:求美,技术性媒介不但要复制现实,而且能够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重组现实。受此启发,我们可以把每一项技术介入到电影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预备期、初期和成熟期。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在每个阶段中影像技术、艺术、商业等因素的互动以及对电影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影像技术在电影中的作用。

(一)预备期

电影发展史上每一项新影像技术从其出现、成熟到应用于电影之中,经常会有一段预备期,这段期间影像技术会受到了商业和艺术等因素共同影响。电影与商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影诞生便是以第一次进行商业放映为标志。而商业需求往往是某一项技术进入电影的重要原因。以有声电影为例,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拍摄于1927年,而在此10年前有声电影所需要的技术就已经成熟,只是因为当时默片正在巅峰,而商人们也不愿意自己的设备过早被淘汰,因此一直对有声电影持观望态度。而华纳公司拍摄《爵士歌王》也是希望借此缓解自身经济困境。宽银幕电影拍摄和放映技术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已经成熟,但出于经济原因,好莱坞制片公司一直对其不感兴趣。直到50年代感受到电视带来的巨大威胁,才将宽银幕作为吸引观众重新走进影院的救命稻草,由皮克斯公司于1953年制作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圣袍》。而立体声技术,及今天大行其道的3D技术也大体如此。另外,电影艺术家在艺术表现力上的追求,也是电影吸纳某项技术的重要推动力。艺术家们总会想尽各种方法来实现其在艺术表现及叙事上的诉求。同样以有声电影为例,在有声电影出现以前,艺术家们便通过现场伴奏等手段来为影片加入音乐,而很多导演则试***通过镜头语言以及剪辑节奏来表现出声音节奏。而这种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有声电影的出现,就像电影先驱们在有声电影《宣言》中所承认的:“这一新技巧的发现,在电影史上不是一个巧合,而是无数的电影先驱者们在遇到一系列无望的难题之后找到的出路。”

(二)初期

影像技术进入电影领域伊始,总伴随着一段炫技时期,关注于营造奇观视听体验而忽视了电影叙事以及艺术表达。邓肯?皮特里曾说:“电影是以机械为根本的。在媒体处于初起时期,吸引观众便是新技术而不是它所展示的内容”。电影新技术往往领先于内容而更受关注。从有声电影到彩色宽银幕电影以及今天的立体电影,每一次新技术介入都会为电影注入一针强心剂,以此为卖点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而观众也会沉迷于技术所带来之中。这一时期技术因素与商业利益相结合,成为影响电影的主要力量。在这个阶段技术更像是一个“花瓶”,是用来炫耀的,而不是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电影毕竟是一种内容大于形式的艺术,观众对于新技术营造的视听奇观迟早会产生审美疲劳。由于新技术和原有技术体系及艺术表现手法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往往会对原有艺术系统带来破坏,出现一段阵痛期,甚至在艺术上出现暂时倒退。有声电影在诞生初期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有声电影技术还不成熟,与原有技术系统会产生冲突,比如摄影机在拍摄时所发出的巨大响声会干扰到同期声录制,笨重的隔音物又限制了摄影机运动;另一方面,在表现手法上艺术家们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传统剪辑技巧似乎与声音元素格格不入,而默片时代的明星们也都不知该如何表演了。正因如此,有声电影也受到了卓别林等大师强烈抵制,卓别林曾说:“有声电影彻底埋葬了传统的哑剧,而这却是电影艺术的基础。电影演员应该懂得,是镜头在讲述故事,而不是对白。”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有声片初期,那些从头唱到尾或是堆砌大量戏剧化对白的影片很快就成为了人们的笑料。电影《雨中曲》以及《艺术家》都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那段历史。但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暂时倒退是事物螺旋形上升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也为技术和艺术进一步融合打下了基础。

(三)成熟期

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电影艺术家们不会“因噎废食”。创作者们不断地探索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新可能,对于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造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及艺术理论,最终将技术追求上升为美学追求。曾经强烈抵制有声片的卓别林并没有对声音一概排斥,而是谨慎地渐次引入音乐、音响、对白等声音元素,并最终创作出了《大独裁者》这样伟大的有声电影。当一项新技术所创造的视听效果能够真正为影片叙事以创作者个人思想表达而服务时,这项技术才算彻底融入到了电影之中,成为电影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不断的实践,艺术家不仅仅用声音来对白,还用它来表现空间营造氛围,声画蒙太奇也为电影增加了表现的可能;摄影师不但单纯表现运动而是利用运动来叙事、创造节奏;色彩的作用也从还原真实到上升为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正因如此,马塞尔?

影像技术篇4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关系   abstract: for the sak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or medical research, medical image use non-intrusive manner to acquire the image of part of a person's body. The technique and processing procedure provide reference frame for clinical disease diagnosis. This article deep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medical image diagnosis, which point out the importanc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clinic applications from the point of independence and complementarity. Moreover, I look far ahead into the futur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Key word: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edical diagnostic image;relationship

引言

医学影像是涵盖X 线片、超声、CT、核磁共振、介入等多个不同门类的一门新兴医学技术,自1895年伦琴发现X 线片以来,医学影像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此之前,医生除解剖外,只能依靠触诊了解患者体内情况,但解剖与触诊均具有一定风险。毕业生论文网因影像成像原理及采用的检查方法存在明显区别,检查范围也各不相同,且还突出了检查技术。因此,影像技术对于影像诊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逐渐从根据某一形态变化而诊断向功能、形态、代谢等改变的综合诊断体系方向演变。

一、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医学影像诊断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支持,二者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心。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工作层面的拓展需要影像诊断的科学指导,而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提升同样需要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作为保障。只有通过医学影像诊断及时将结果反馈出来,才能逐步提升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由于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存在差别的,并且不同的影像学技术的专业性较高,例如超声检查、CT、MRI 等方法各有特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发现不同的技术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对于疾病的诊断,并非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就能够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有时仅通过一种影像学技术就能进行诊断,而采用其他的检查方式则难以检出异常。即使不同的影像学技术都能对一些疾病进行检查,但应当出于对患者经济角度的考虑,选择最为经济且适合的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在本质上是紧密联系的,并且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促进各自的发展。随着当前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及时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在整个医疗环境中,随着新业务、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性科学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技术之间实现了有效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周期,大大提升了医疗水平。

二、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性

在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中,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较高,主要包括:第一,要求了解与掌握CT、核磁共振、超声医学及常规放射学等方面的专业操作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第二,了解并掌握有关电子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三,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对各类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应用情况及主要作用有一定的了解;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在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应用方面,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现代医学影像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第二,在对临床疾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对多种影像诊断技术熟练应用;第三,能够深入了解并熟悉与医学影像方面相关的临床技术及知识;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为临床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并且能帮助专业医师获得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与知识,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提供极为关键的依据。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则主要是为了对医学影像技术中提供的各方面信息作出观察与分析,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得出最为客观、公正的影像学诊断结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互为一个整体,前者离不开后者的支持,而后者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则依赖于后者。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与医学影像诊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医学影像技术工作人员和影像诊断人员应当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执行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逐步提升临床医疗诊断效率及水平,在进一步减轻患者就诊痛苦的同时,将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影像技术篇5

一、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多媒体影像技术下的影视戏剧

现在的美术设计已经不能脱离多媒体影像技术而单独存在,在影视戏剧中更是离不开多媒体影像技术各种媒介。在戏剧中舞台美术是灵魂,更是一门具有特殊性和综合性的艺术,通过与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结合起来,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营造出剧中的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舞台伴随着戏剧而产生,宗旨是为表演服务的。如今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舞台美术的形式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并与传统的形式不断发生碰撞,其表现形式不再单纯局限于写实表现,而出现了一系列抽象元素,使之更加贴近表演者内心世界,并将演员的情绪渲染夸大。多媒体影像技术是舞台美术中的一个重要而灵活的设计元素,从它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它列为舞台场景设计的一个范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多媒体影像是一个可以移动的舞台场景。尤其是近几年,随着LED、立体投影、全息影像技术的全面发展,多媒体影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舞台美术中。现今,对于从事视觉艺术和舞台美术的设计者们来说,传统手工业时代的舞台艺术的封闭性、保守性已经受到了现代技术的挑战,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在扩宽了人们的视觉范围的同时提高了人们的思维能力,为传统舞台美术设计方法出现的许多困难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舞台美术设计者打破了传统舞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创造出多维度的舞台空间,舞台布景开始由单一的传统绘制的排列组合向高科技视频、灯光、电子数码设备为主导的舞台布景的方式转变。多媒体影像技术作为舞台美术的一种新表现方法,比传统舞台效果更具有表现性和灵活性,既可以模拟写实的场景,又能创造出充满意境的舞台效果,为舞台美术赋予了全新的形式并造成了视觉上的震撼,同时,视觉的震撼也赋予了舞台表演更充沛的活力。

二、多媒体影像技术的特点

当今的多媒体影像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结合视频、音频、文字等超文本不仅可以链接到各种各样的其他文本中,而且多种路径进入的特点为它提供了无止境的互动性。在影视戏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运用主要突出了以下特征:其一,具有强有力的虚拟性。现在的影视戏剧等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真实的场景,各种题材的创作,通过多媒体影像技术的应用而得以实现,科幻片、动作片、动画片等利用3D技术、动态捕捉技术、绿幕等技术手段达到了场景写实而无法得到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影像技术可以很容易模拟出太空、海底等各种很难到达的地方,并且那种虚拟的、魔幻的场景可以很真实地呈现出来。其二,具有先进的时代性。多媒体影像技术并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新时代的产物,是科技的产物,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取代了原始的影视戏剧单一、呆板的模式,开拓了多元化的新模式。其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以前的影视戏剧追求的是写实、真实场景,因此题材内容被局限住,往往都是一个模子里的故事,仅仅是换了主人公,一些年轻人不喜欢看;而现在的多元化题材,老少皆宜,满足了不同年龄及不同喜好的人们的欣赏需求,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其四,具有很强观赏性。故事不再局限于某一类的内容,并且炫酷的特效、亮丽的画面、高清的分辨率、超大屏幕等这些高科技的应用,使影视戏剧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吸引力大,更具有观赏性。多媒体影像技术从属于舞台设计和舞台表演,它的宗旨是为了烘托舞台气氛,为演员和观众创造更好的表演环境与展现内容,舞台是演出中实体的部分,设计者需要对舞台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综合因素塑造出外部环境,帮助演员更好地诠释剧本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舞台布景,为剧本内容和演员表演做依托,能够更好地渲染气氛。例如幻影成像技术、全息影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不再需要传统的烦琐的舞台布置,也不再局限于呆板的平面布局,3D立体效果的应用拓展了舞台的空间,形象、逼真地再现场景。舞台美术的作用是为了铺垫表演内容,渲染气氛,归根结底是为表演服务的,多媒体影像技术的应用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而且所有的设定和出现的场景都符合演员的表演内容,无论是写实的场景还是抽象的影像,都需要根据表演内容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不能脱离表演而存在,更不能超越表演。

三、多媒体影像技术在影视戏剧中的应用

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分为平面全息影像和三维全息影像,三维全息影像是在三维的空间中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真实再现三维场景,它所形成的影像不是真实的而是一种虚拟的。全息影像技术在舞台美术中的应用,可以给观众们带来亦真亦幻的视觉感受。而幻影成像技术是基于全息科技的成像技术,将物体的全息影像透射到透明介质上,产生3D立体观感,提升视觉效果。多媒体影像在美术舞台中主要是借用台上的一块巨型屏幕,打破了影视戏剧的虚实空间。特别是空间多媒体的应用,在灯光的配合下空间不断交替,使整个演出变得饱满。可以说,在特定的舞台空间结构中,声、光、电的效果帮助实现了角色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享受和心灵震撼。最神奇的是,演员自由地穿梭于舞台和屏幕之间,真人和影像在瞬间转换。剧中的电影时而由黑白转为彩色,时而又从逼真***像变为Flas,犹如魔术一般。多媒体影像技术在影视戏剧中的应用正是利用了舞台美术特有的艺术语言创造性地揭示其主题和内涵。2008年戏剧节上的《动漫大师诺曼》是加拿大四维艺术剧团的一场多媒体剧。该剧其实是一台用真人与多媒体灯效技术共同演绎的代表作。唯一的演员用出色的肢体语言,似舞蹈而非舞蹈的动作将线条、平面、立方体、空间等诸多绘画元素进行形体的展现。在表演过程中,多媒体影像技术全方位应用,特别是在电脑灯的使用上,写实与写意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呈现了一场亦真亦幻的奇妙盛宴。人物精彩的表演与多媒体影像技术运用的完美结合,让整部戏呈现出穿越时空、潜入思维等场面,具象与抽象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在戏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的运用已是一个普遍的发展趋势。创作于2003年的《马歇尔的幻觉》,是多媒体戏剧舞台比较具有代表和总结意义的作品。剧中马歇尔像魔术师一样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影像的结合为观众展示他那些幻想的画面,对节奏的把握使他在表演中能够自如地穿梭于两个空间。运用高科技使演员出入于电影屏幕和舞台之间,通过演员身体表演和多媒体影像的巧妙结合,将戏剧和电影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一次奇异的视觉体验。国外媒体评论说“忘了是戏剧,忘了是电影!一片混乱,观众彻底失去了方向。”该剧在欧美非常流行,因为把戏剧、电影、动画甚至魔术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的超现实的视觉效果令人震惊。2015年春晚演出的歌曲《蜀绣》,是多媒体舞台与音乐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歌曲主要体现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锦绣。一开场在巨大的荧幕里出现穿着传统锦绣旗袍的模特,随后锦绣***案脱离旗袍***展示,模特身上的旗袍颜色、样式发生了变化。接着同一模特以四种不同姿势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又由真人变成了四幅画。而后歌手出场,背景不停地变换,舞台效果绚丽,最后歌手通过舞台的不断变换出现在观众面前。时而虚幻,时而真实的展示模式给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在听音乐的同时了解中国的非物质遗产文化,做到了视觉与听觉的融合。而现今传统的美术舞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多媒体戏剧舞台的出现迎合了时代的发展。现如今的影视剧不单是家庭剧、爱情剧等,科幻片、动作片、灾难片、恐怖片等各种题材的影视占主流地位,而在拍摄中多媒体影像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最早的3D电影于1953年5月24日在日本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用计算机制作的电影是《玩具总动员》,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动画电影是2006年上映的《魔比斯环》。1986年版的《西游记》历经6年制作完成25集,全部是实景拍摄,后期制作历时5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影视拍摄时间大大缩短,而效果却大大加强。刚刚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突破5亿票房,成为中国动画的杰出代表,电影人物形象突出。不同于传统的《西游记》,故事以小和尚江流儿为主角,为了救被妖王掳走的女童,误打误撞解救了压在五指山下500年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路上遇到猪八戒、小白龙,最后为了江流儿,孙悟空打破枷锁,又是一部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电影。但电影创作历时3年,画面主要以写实为主,在影片中自由自在的飞龙和成群的萤火虫,美感十足,CG动画的制作技术成熟。影片中贯穿多变宏大的场景,技术上采用全景3D搭建,既有魔幻森林,又有天宫和魔堡,并且巧妙地融合了东方元素。总之,从角色造型、画面效果、动作设定及特写制作来看,这部电影堪称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2012年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影片《阿凡达》,很多人都质疑,是真人演的还是动画片,其实它是两者的结合。真人演,然后用仪器捕捉表情神态和动作,最后电脑合成出三米多高的纳威人,是一部100%非实景拍摄的电影,并且是一部3D电影。内地引进的第一部3D电影是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尽管《阿凡达》不是第一部3D电影,但是它使人们意识到3D电影的前景,并且使很多人开始接触到3D电影,接受了这种新型的观影模式。这部影片全程运用动作捕捉技术,实现了动作捕捉技术在电影中的完美结合,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4年8月14日,梦工厂制作了全息动作捕捉动画电影《驯龙高手2》,动态捕捉技术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的表情、动作,比3D动画感觉更贴近人的行为,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真人与动画相结合,内容更加丰富,视觉效果令人震撼。

四、多媒体影像技术与影视戏剧艺术结合的意义

技术是艺术的载体,艺术通过技术不断地发展、更新而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最早可以追溯到相机的产生,以前人们为了纪念是通过画师作画,而可以为自己画肖像的也大部分是皇亲国戚或达官显贵,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可能为自己画肖像。1839年1月9日,法国的达盖尔发明了一个照相机,1840年照相机传到中国,但是也是局限在皇亲国戚之间,或者是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一些洋人的手里,他们开了最早的照相馆,但是普通老百姓却很难去拍一张照。那时的照片也仅限于黑白照片,到1936年才出现彩色胶卷,因而彩色照片出现。随着相机性能不断地完善,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广泛地应用,如今的相机功能完善,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记录功能、自动调焦应有尽有,并且相机越来越轻巧,携带方便。仅以相机为例,它的不断发展就决定了艺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而当今的科技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都达到了一定的前所未有的水平。人们开始追求的视觉感受是一种具有超大画面、鲜艳的色彩及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电影院里的IMAX、XLAND屏幕以及逐渐普及的4K高清影视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视觉需求而出现的。传统的电视墙很难满足人们在这方面的要求。最近迅速崛起的大屏幕拼接投影显示技术,正逐步成为适应这一需求的有效途径。高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诸多便捷;新型媒体的出现,带给观众更高品质的感受;而多媒体影像技术也成为影视戏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的不断创新是技术不断发展的动力。传统艺术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欣赏水平,而艺术的不断创新,需要相应的技术来支撑,从而带动了技术的发展。以影视为例,世界上真正意义的电影1895年12月28日出现于法国巴黎。而电视公映最早在1929年,我国真正意义上最早的电影是1905年任庆泰给京剧老生谭鑫祝寿而拍摄的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山》。1958年9月2日,我国开始播送黑白电视节目。随着人们对艺术要求的不断提高,逐渐出现了彩色影视、高清影视、大屏影视。最早的影片是胶片的,利用投影,需要有专门的人进行手摇,速度太快、太慢都不行,并且影片的储存也很麻烦。如果遇到火灾等灾害,影片就会烧毁。随后出现了数字影视,不再需要专门的放映师,减少了劳力,影片可以无限地复制,并且清晰度越来越高。现在人们追求的是4K高清影视,4K指的是分辨率是3840×2160,它的分辨率是2K的4倍,细节更加清晰,现在的高帧率也在逐步登上舞台,正在由每秒24帧,向每秒48帧发展,每秒48帧的3D影片,画面人物栩栩如生,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技术在艺术的不断推动下发展,更好地服务于艺术。

结语

影像技术篇6

一、摄影影像自身存在弊端成为摄影与3D软件结合的条件

摄影影像与三维影像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可以通过平面表达艺术创作的结果。不同之处在于,观看摄影影像产生真实的审美感受,而观看三维影像则产生虚拟的心理认定。视觉艺术发展至今,如果把两者优势互补地结合在一起,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摄影是客观真实影像瞬间纪实的视觉艺术形式。摄影的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的基本属性。纪实性是对镜头前存在事物的如实记录,是对现实中事物的客观写真。当人们已经适应了这种艺术形式时,人们更加渴望了解观看到那些难得一见的、非现实的景象并能够在真实中展现出来的虚拟现实物象。三维软件技术与实拍影像的结合出现满足了人们这种愿望。通过三维软件构建虚幻***像可以补充现实存在但无法实拍表现的部分,增强影像的虚拟想象,将***像形象的完全性多角度展现,可以将人们在生活中无法看到的虚幻形象通过三维软件***像合成技术形成全新的三维***像展现给观众。三维影像的主观随意创造性恰恰能够突破纪实性语言的客观限制,成为摄影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影像表现形式,使摄影的艺术影像更能增加独特的审美价值。摄影是瞬间艺术,无论你想怎么创造形象力,都不能超脱“几分之一秒”这一时间限定,使得摄影这门艺术有它自身的局限性。主观意识和想象力往往受被摄对象和照相机的性能限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摄影艺术主张表现主观意见受到极大限制的情况下,作者主观情感需要借助于其他艺术形式得以实现。设计者可以在创作早期进行对画面***像的创新。通过全新虚拟***像的构建逐步完成对摄影作品的后期合成,形成全新的摄影作品。摄影艺术的瞬间也是作者情感高度体现的瞬间,其瞬间生成所面临的客观对象已是人化了的世界,是基于摄影者高度的个人化的能力的体现,相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表现媒介,更是一种个人情感表达形式。通过3D软件制作技术,对虚幻***像进行三维立体构建,后期可以通过平面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像平面化,可以对后期整理的***像进行全新整合达到创作者情感的表现。这种全新的整合也是创作者赋予***像情感的延续,借助于其他形式将创作者的情感进行再次升华。

二、3D软件三维制作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实现

影像技术篇7

关键词:数码影像;刑事;问题

引言

在近些年来,数码影像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而数码相机作为数码影像技术发展的核心设备,已经在技术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然而,在刑事技术中数码相机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其发展前景亦不容易看透。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客观地分析数码相机在刑事技术中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1 刑事应用中数码相机所存在的问题

数码相机的高速发展使得其已经成为群众记录影像的首选,而它也正在与传统的相机结合起来。在刑事技术应用中,数码相机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且随着数码相机的不断发展,我们认为今后的刑事技术工作可能会因为数码相机的发展而变得简单化。然而,数码相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的事实我们不可以忽略,而且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

首先,数码相机的技术尽管已经走在时代的前端,然而对于刑事技术来说,其分辨率仍然不能满足要求。一般表示数码影像系统的分辨率时,我们常常会用到像素作为衡量标准,而在传统的相机里,这一衡量标准往往会成为线。像素与线的比例关系大约为25左右。而如果要比较高的像素的数码相机,价格普遍会非常贵,也就是说技术还没有发展到已经可以让大众全部接受的程度。即使是分辨率较高的数码相机仍有自身的问题,在相机得到影像后,如果通过简单的扫描就输入到系统中,出来的质量同样不会尽如人意。如果连这方面也要进行改善的话,要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则要投资数十万的金钱。大多数人在刑事技术中为了节省资金,更愿意使用传统的摄像机,因为传统的相机完全可以满足分辨率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二者的成本差距甚大。

其次,在刑事技术中,数码相机的应用范围也存在着局限性。因为目前对于群众来说,数码相机更像是简单记录生活的用具,为了适应大众的需要,数码相机的功能也大多被定义为了简单地用于记录生活。并且,这种理念也扩散到了刑事行业中,数码相机在刑事案件中更多的应用仅仅是现场的照相。而以数码相机目前的状态,如果想让其应用于检验照相方面,数码相机明显还达不到检验照相方面的要求。首先,目前大部分数码相机都不具备可以拍摄非可见光的功能,这严重影响了数码相机在刑事技术中的应用。其次,在这一方面它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因为以数码相机的发展前景来说,让其拍摄到非可见光并非不可能,但是成像的质量仍然有问题,因为传统的感光材料目前还无法形成卓越的成像。

最后,数码相机的应用人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想要掌握数码相机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刑事技术中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计算机基础,这也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在数码相机在刑事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在应用数码相机来处理影像的过程中,所用到的不可能仅仅是一台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只是记录影像的一个开始。在过程中会应用到非常多的计算机方面的设备例如扫描仪等等,在软件方面还要用到很多***像的修改软件,最后,还需要熟练地掌握输出的设备。这一系列连锁起来的复杂过程都需要非常多的计算机知识,而要学习这些计算机知识则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应用。同时,对于哪些大部分长期使用传统相机的工作人群来说,他们中大多数都没有接触过这些新知识,想实现角色转换对他们来说难度比较大。而从传统照相机到数码相机在刑事技术中应用的一个转变上,不单纯地是一个扔掉传统,拿起数码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一个操作技术上的转变与发展的一个过程。然而,数码相机的出现并不能打压传统相机在影像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况且,无论是数码相机还是传统相机,其工作原理从未发生改变。而改变的只是形成影像的方式。所以,考虑到技术上的难度因素,数码相机在刑事技术中的应用仍未成熟,但是,从侧面来说其发展空间比较大,只是我们不能盲目地去吹捧数码相机,也不可以过早地做大量的产品资金投入。

2 数码影像技术对于刑事技术的改变

首先,数码相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上对于现场情况记录的形式。由于数码相机自身的方便、传输速度快以及保存等优点,利用数码相机进行现场的记录能够极大地节省工作人员的时间,提高办案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减少误差。现在许多数码相机在拍摄以后可以立即查看***像的效果,有些数码相机甚至具备立即输出***像的功能,这些特点对于人们来说都极为方便。其次,数码相机可以使得现场调查的***片立即数字化,真正发挥一个多媒体应该有的功效。目前来说数码相机已经成为了组成一个现场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可以随时随地将现场带来的信息传输到指挥部门。而系统也可以根据这些***像来立即做出指挥回应。这种工作效率是传统指挥设备无法比拟的。最后,数码相机可以促进公安教学,随着数字化的进程以及数码相机的发展,教学资源会得到极大的丰富,更有利于提高公安人员的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的时代进程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必须承认当前的数码相机还是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但是对于传统相机来说,它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当正确地去学习它、接受它,接受时代的洗礼。

参考文献

[1]廖翔,黎建彬.数字***像复原技术的原理及在刑事技术中的应用[J].刑事技术,2003(3).

[2]邢文博.刑事数码摄影中应注意的问题[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4).

[3]摄影光学.摄影技术及其装置[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7(6).

影像技术篇8

[关键词]全息影像技术;现代商业广告设计;应用

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逐渐从传统静态设计发展到互动式设计模式,全息影像技术的出现为现代广告提供了新的设计空间和展示途径。这种现代时尚的交互手段给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过程。将全息影像技术引入到商业广告领域并加以应用推广,其良好的互动和逼真的体验过程将是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一、新媒体时代的全息影像技术

1.新媒体时代的缘起

“新媒体”一词最开始在美国社会上流行。1967年,时任美国CBS技术研究所所长的P.Goldmark在开发EVR的商品计划当中首次提出“新媒体”一词,之后其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扩散开来。“新媒体”中“新”的概念是相对的,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新媒体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产物,相对于电视、广播和报刊等传统媒体而言,它是以移动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数字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为媒介,以卫星、无线通讯网、互联网等渠道为途径,进行娱乐和信息供给的传播媒体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内部的相互交流增多、相互依赖加强,信息传播迅速,广泛缩短空间和时间的距离。在全球范围内,信息化俨然已经成为时展的主流,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已经将新媒体推到了这个时代的主流之位,它在迅速蔓延的同时也将我们的生活引入了一番新的天地。

2.全息影像技术的产生与原理

1947年,全息影像技术初次被发现和研究,DennisGabor提出了全息影像技术的成像概念,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曼等人提出了数字全息技术这一全新的全息概念,由此开创了精确全息技术的新时代。全息影像技术是能够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把物体反射特定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像的技术。在狭义上,全息影像技术指的是扫描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个点,通过扫描个点的信息排列形成真3D影像。在广义上,全息影像技术是光学上极具前沿性的一项新式技术,它通过寻找灵敏记录的介质和合适的再现方式完美地结合了信息存储和激光技术。众所周知,所有的光均具有颜色、方向以及明暗强弱三种属性,无论是早期的银版摄像、黑白照片还是彩色照片都只能记录三种属性其中之一,唯有全息影像技术能够同时捕捉到光的三种属性,真实再现物体在三维空间的真实景象。该技术包含了物体的大量数据信息,以此制作的三维立体影像给观察者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3.全息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全息影像技术从提出、发展到普及,如今已经与诸多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全息模压、全息储存、全息显示等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制造成本随之降低,信息存储量随之丰富,该技术愈来愈显现出影像色彩丰富、观看角度灵活自由等优势之处。虽然当前的全息影像技术还没有完美到如同电影效所展现的那般,但是该技术的视觉和感受效果已经深入人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

二、全息摄影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的应用现状

1.国外应用现状

国外已有很多知名品牌的广告产品采用全息影像技术来展示自己的产品,比如2010年时装品牌博柏利的时装秀利用全息影像技术和模特儿交替展示服装,让观众感受到了别样的观秀体验;普拉达设计了个性试衣系统,利用全息影像展示试衣效果;还有德国沃尔沃汽车的户外广告等。

2.国内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的全息影像技术在商业广告领域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主要在小型展柜和舞台中有所运用。该技术在广告设计中多用来展示珠宝首饰、小型电子产品和企业标识等,内容一般为较简单的旋转动画。另外,在舞台展示中以180°的单片全息幕居多,内容有真人表演全息特效、虚拟表演、虚拟和真人互动等。

3.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和阻碍

(1)应用优势

首先,全息影像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开拓了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消费者打造了一个虚拟但又具有真实感的世界。这一技术的诞生和其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幻想中的世界的渴望和追求,并且根据各种现有的案例分析,该技术在民众当中具有相当高的可接受性,这就为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奠定了有力的市场基础。其次,二维到三维以及平面到立体的转换是广告设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逼真完整的用户体验和追求让商业广告设计很难不去看重全息影像所特有的超逼真立体感受。毫无疑问,广告设计的三维立体化成了大势所趋,契合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再次,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不断成熟,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也会日益发展和完善,使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技术领域不断拓宽,其效果和观众感受也会日趋完美。

(2)应用阻碍

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的同时,在其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些许阻碍。首先,全息影像技术对光线和环境的要求非常之高,特定的光线和环境是该技术实现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目前技术存在不足之处,这些要求的实现需要严苛的条件。其次,全息影像技术的尖端因为由少数发达国家的个别企业控制而成本极高,这对该技术的发展、普及和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再次,国内对于类似全息影像技术的新技术推行力度有限,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

三、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应用的分析

1.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理念

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理念之一为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消费者愈来愈追求新式和别致,刺激感官成为吸引观众的基本原则,全息影像技术能让观众享有身临其境的印象和感触,这也是该技术超越传统广告设计的独特之处。其应用理念之二就是立体的互动体验。全息影像技术能够让消费者同时体验文字、画面和音效的多重应用,受众的潜在需要和内在需求也相应被提高而产生积极的购买行为,该技术在新媒体时代所具有的产品宣传意义也在于此。

2.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全息影像技术进入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的时间较短,虽然这一新兴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但其应用形式较为明确。第一,由于全息影像技术对于周围环境的光线要求较高,因此,该技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连贯性展示的时候具有极佳的优势。第二,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实现多变性和动态性的广告效果,在移动投影设备和变换输出信号的条件下将广告形象地展示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带给观众超现实主义的魔幻感受。第三,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需要其他的技术支持,交互感应技术和光感技术也是新媒体时代新兴的科学技术,将其与全息影像技术相结合可以让观众在面对商业广告时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也可以扩充商业广告的立体感、丰富设计内容。第四,商业广告设计的主体永远是商品,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在整个过程中应当以突出商品为首要的设计原则,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点,使得该技术的凸显不能够喧宾夺主。第五,全息影像技术所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虚拟影像,在展示背后有着复杂的制作流程和设计标准,因此,商业广告设计在应用该技术时应该充分考虑两者的协调性。

3.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一般而言,消费者从开始对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到实际进行购买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产生购买需求,其次寻找购买目标,然后做出购买决定,之后进行商品购买以及使用,最后进行用户的体验评价即商品信息反馈。消费者在产生购买需求的时候,其动力主要来源于主观感受,即触觉、视觉、听觉等,这是消费者对外部信息最直接的反应,也是认识、使用、体验和改变对象的首要点。全息影像技术能够在商业广告中进行动态影像、立体画面和音乐特效的360°全方位展示,对消费者的多方位信息输入有效地将观众带入感受商品的真实氛围,加深了消费者对广告的印象。除此之外,全息影像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广告设计形式,它能够同时做到实景和表演的有效结合,让观众在互动中体验真实。

四、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展望

1.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在商业广告设计全球化的趋势下,更多的广告设计将在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用全息影像技术发挥空前的魅力。每年一次的全息影像技术国际会议都会展示令人惊叹的三维立体全息像,逼真的立体视觉令人惊叹和遐想。20世纪的广告设计是以视觉要素为中心的,而21世纪的设计必须同时结合嗅觉、触觉、温度感和重量感等,全息影像技术恰恰满足了这一发展需求。

2.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全息影像技术在未来定会迅速发展,向着动态性与交互性进步。其成像不再局限于现有的空中成像,而是有望发展为半透明的极薄粒子浓度屏幕成像,给予观众在屏幕中随意行走的可能和空间。这就是在全息影像技术下可以跨越空间限制的交互体验,该技术可以打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立体空间,使观者与三维影像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和互动,可谓一场穿越时空的影像***。因为在全息影像技术的新式交互观念之下,时空交互,观感统一,观者在这一虚拟的交互环境中感触到了内心情感和主观思维的新体验,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交互体验。试想在今后的网购过程中,消费者看到的不再是实物拍摄的二维照片,而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宛若实物的三维立体***像。在全新宝马概念车的展厅当中,车的影像是悬浮在半空中的,观者可以清晰地看见每一处细节,可以通过手指的点触将概念车进行全方位的旋转和立体分解,甚至可以在观众面前瞬间变成飞机。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全息成像质量的提高,该技术会在未来社会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结语

全息影像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现代商业广告中引入该技术能将设计的艺术性、科技性和装饰性融为一体,使广告设计的表现在真实与虚幻之间交换,带给观众全新的设计体验。广告是审美与实用的统一,其目的是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给商家带来利润。在现代科技和艺术审美完美结合的条件下,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知认同让消费者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转变成了主动地信息获取。但是与此同时,技术的掌握、专业的结合以及人才的储备都将是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佘林子.3D全息投影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现代装饰(理论),2016.8

2.崔璐,杨君顺.浅析全息影像技术及其应用.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9

3.靳晓飞.全息影像作为新媒体艺术语言的研究.大连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郭艳.全息影像技术的新交互观念研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许铭.浅析全息影像技术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影响.艺术科技,2016.7

6.葛菲,莫彦峰.浅析3D全息投影技术对现代广告与设计专业的影响.艺术教育,2016.5

7.郭稳.探析全息与现代艺术设计.现代装饰(理论),2016.3

8.王跃岭.全息影像造就“立体新闻”:全息影像技术在传媒领域中的应用.中国记者,2014.9

影像技术篇9

关键词:X线摄影 成像

一、X摄影成像技术的发展概况

从事普放诊断,首先要了解普放诊断史,掌握诊断的原理和方法技术。1895年伦琴发现的X射线在二十世纪被医学界广泛应用。X线成为诊断和***方面最有效的手段。它以绝对的可靠性引导着医师的诊治。普通放射诊断是现代医疗机构确诊病人患病的重要手段。今天,每一个有声望的医院无论大小,都要有一个X线部门,并备有做疾病诊断和***所用的设备和装置。

普放诊断原理主要依据X线成像原理。它与X线的性质、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有关,X线能穿透人体是由X线的性质所决定的。X线成像原理是:X线的基本特性和人体组织器官密度与厚度之差导致各个不同密度的组织相邻排列,吸收及透过X线的量不同,产生透视或照片上的影像。凡是密度大的部分(例如骨骼)吸收X线最多,通过X线很少,故在照片上显出白色影像;反之,密度较小的部分(例如空气或是软组织)在照片上出现黑色影像。这使X射线技术立即为外科所采用,用于骨折、骨病的诊断及异物的识别。

医院配置X线装置后内部器官的检查也迅速采用了X线技术。由于X线可被不致密的器官或骨予以部分阻断,故在X线片上可将软部分识别。肺部检查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在支气管和肺中的异物,能借此找到其准确的所在部位。胸部X线检查成了临床检查的常规,现已在学校和***队中发现了上千个早期无症状的结核病例。X线检查在大多数的重复健康检查中成为必要的措施。骨和关节的放射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普放诊断还应用在脊髓体和椎间盘疾病病理分析,齿部的X线摄影,肾和其他结石以及病理性钙化的X线诊断等方面。

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及占医学信息比例最重的医学影像信息的资源共享是大势所趋。1981年日本富士公司推出数字化X射线成像技术(ComputedRadiograph,即CR)。CR技术采用影像板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记录X射线,再用激光激励影像板,通过专用的读出设备读出影像板存储的数字信号,之后再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成像。到1997年,又出现了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技术(DierCtRadiogrPahy,即DR),DR技术的探测器可以迅速将探测到的X射线信号直接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而不需要RC中的激光扫描和专用的读出设备。

X光成像技术在医疗、安检、工业探伤、无损检测等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X光成像技术采用的是模拟技术,X光影像一旦产生,其***像质量就不能再进一步改善,且其信息为模拟量,不便于***像的储存、管理和传输,限制了它的发展。X光***像的数字化不仅可利用各种***像处理技术对***像进行处理,改善***像质量,并能将各种诊断技术所获得的***像同时显示,进行互参互补,增加诊断信息。同时数字化X光***像可利用大容量的磁、光盘存贮技术,使临床医学可以更为高效、低耗及省时省地、省力地观察、存贮和回溯,甚至可通过电话网络或internet把X光***像远距离传送,进行遥诊或会诊。

二、X摄影成像技术原理

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特性,即其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由于存在这种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这样,在荧屏或X线上就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因此,X线影像的形成,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X线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这样才能穿透照射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这样,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后剩余下来的X线量,才会是有差别的;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仍是不可见的,还必须经过显像这一过程,例如经X线片、荧屏或电视屏显示才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三、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像中X射线***像占80%,是目前医院***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Derices.CCD)为基础的探测器。(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影像技术篇10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医学实验室;医学影像技术

0 前言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诊疗技术,已是医学诊疗的核心[1]。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影像设备日新月异,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加大人了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技能的比重。因此,如何建设一个体系完备、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是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2003年经***批准招生以来,已经为川渝地方培养了上千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得到用人单位和地方***府的一致好评。2014年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厅确定为“四川省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该项目启动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组建建设小组,应对该重点专业规划建设方案,根据现代用人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改革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实验室对高职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2-3]。按照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及任务书要求,本着适用、美观和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检验系大力推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以良好的实验室教学环境为人才人培养服务。

1 实验室现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加场地有限,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存在以下不足[4]:

1.1 各自为阵,管理混乱

学院共有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医学影像检验系3个系部,医学类实验室由三个系共同使用,且由3个系的各个教研室共同管理。然而,对于实验室建设,各个系有各自建设目标和要求,因此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各自为阵,管理分散。

1.2 设备陈旧,功能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学院建设经费的不足,实验室资金投入有限,各实验室仪器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性能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仪器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先进,但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致使实验设备不能跟上教学的需求,严重阻碍着教学。

1.3 人员不足,共同承担

学院共有专职实验人员5人,分别指导着学院3个系5个教研室的所有实验课程,因此导致实验人员人手严重不足和短缺。为了缓解这一现状,多年来,3个医学系的专业课老师肩负起所授课程的实验课,同实验人员共同完成着所有实验课程,使得专职实验人员和专职教师都非常累,最终的教学效果当然很不理想。

2 实验室新建

2013年学院全面着手于学院新区建设,并在2014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被批准为四川省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有了很好的契机和平台,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广泛关注。学院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门商讨,并多次论证,最终提出了新建方案和改革措施,取得了显出的效果。

2.1 实验室硬件建设

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设置为10个,分别是暗室、DR/CR实训室、X线读片室、X光机模拟实训室、CT检查室、电子电工实训室、心电***检查室、B超检查室、彩超检查室、影像技术模拟操作实训室,总占地700平方米,预计投入250余万元,具体如表1所示。其中已投入53万与达县人民医院共建校外影像教学实训中心,安装和调试运行良好,已顺利通过国资处验收。并积极寻求企业、行业捐赠,与成都众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向学校捐赠和资助仪器设备,该公司已向我校捐赠CT机一台,目前正力争引进企业进入校园,拓宽合作领域,共建校内实训中心。

参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现有学生人数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并考虑对校外开放等情况,将实验室建设规模设计为:实验学时800学时/年,同时接纳学生人数为300人。如此,便能保障实验教学的需求。

表1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规模

2.2 实验室师资建设

医学影像技术教学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5名(包括外聘教师7名),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3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3%。为解决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实施名师工程,打造精品教学团队,通过三年建设,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3]。引进专业实验人员,分工实验项目,在数量上满足教学的需要,在质量上提高教学水平。

3 结束语

虽然我校的实验室建设还未最终完成,但与原有资源和资金紧缺的状况比,已经迈出了一大步,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及早建成适应我校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科学管理理念、较高水准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李振斌.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与内涵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4):27-29.

[2]曾庆仁,张顺科,孙科柱,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2011,11(23):4736-473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影像技术10篇

学习

服务质量控制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服务质量控制10篇,内容包括服务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体检服务质量控制与保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加快***府职能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提高***府的服务质量,我国也进行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

学习

产品创新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产品创新10篇,内容包括产品创新的十大思路,产品创新文案。许多人喜欢把企业的营销创新与产品创新分开来谈。但是,我认为,产品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础,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产品创新不是简单的“破与立”,它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技

学习

大学生创业创新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创业创新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范文精选18篇,大学生创新创业心得体会2000字。一、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时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

学习

市场营销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营销10篇,内容包括市场营销个人总结十篇范文,市场营销案例论文十篇。其缺点是由于产品差异化、促销方式差异化,增加了管理难度,提高了生产和销售费用。目前只有力量雄厚的大公司采用这种策略。(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大学生创新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创新10篇,内容包括创新成功的事例十篇,大学生创新***策。(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756万人,相较之2015年的749万人又创新高。随着毕业生人数年年刷新纪录,大学生的就业人

学习

城乡规划专业论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城乡规划专业论文,内容包括城乡规划专业导论论文模板范文,城乡规划论文的专业期刊。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概况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

学习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实验教学创新10篇,内容包括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完整范文,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一、开展层次化、开放性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既要符合认识规律,又要满足化学教学要求,还要尽量

学习

服务质量标准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服务质量标准10篇,内容包括服务质量及标准要求,服务质量标准评定细则。优良药房工作规范(GPP)准则建立在药学服务基础之上,而药学服务由药师来提供。这些准则建议,制定国家标准主要是为了指导如何利用药师的工作来促进健康、供

学习

内科医生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内科医生10篇,内容包括内科医生简介范文大全,内科医生故事大全。大家好!20XX年X月我开始担任内科主任,在过去的一年中,在院领导的关心下,在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大力支持下,我紧紧围绕医院领导的各项工作布置,认真履行自己的各项工作

学习

商业模式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商业模式10篇,内容包括商业模式分析100篇,商业模式必读12篇。为何网络书店的***书价格总是如此具有诱惑力?原因如下:营销成本低于传统书店。网络书店通过虚拟经营,不需要投资实体店,不需要雇用大量的员工,减少了门店经营、人员管

学习

公共管理创新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公共管理创新10篇,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变革与创新案例分析,公共管理推动大数据的应用和创新。一、区域公共问题及其成因(一)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滋生了大量宏观和中观的区域公共问题。自二战结束以来,公共管理所面对的世界景

学习

招投标管理创新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招投标管理创新10篇,内容包括招投标工作中的创新,招投标管理创新。为实施教育“质量工程”,明确办学方向,培养高层次人才,在***对高等院校的教学评价工作中,“生均***书量”、“***书馆藏书量”成了***书馆的热门话题,议论纷纷。

学习

康复医学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康复医学10篇,内容包括康复医学疾病汇总,康复医学专业。那么,近代康复医学的具体对象有哪些呢?除开传统的偏瘫、截瘫、盲、聋、哑、、弱智等残疾人之外,更大量的则是一些慢性脏器病患者,如某些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

学习

商业银行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商业银行10篇,内容包括商业银行论文十篇,商业银行管理论文十篇。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也稳步

学习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乡镇农业技术论文,内容包括乡镇农业推广论文范文,关于基层农业推广热点论文范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的日益扩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农业

学习

机电设备安装技术10篇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设备安装技术10篇,内容包括机电设备安装基本工艺过程详细,机电设备安装规程完整最新版。(一)机电设备设计安装架设的整体方针主要包含规划设计、施工质量验收以及后期检修调试三大环节流程。设计施工规划方针的流程步骤相

学习

机电一体化技术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10篇,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近十年的成就,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知识。机电一体化;概述;发展前景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这促使了工业技术的更新发展,进而带动了机电一

学习

机电自动化技术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自动化技术10篇,内容包括机电自动化基础知识,机电自动化高工答辩。一、我国机械发展的历程及现状机械对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古至今我国机械发展经历了以下历程,中国传统机械运用时期(石器时

学习

育苗技术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育苗技术10篇,内容包括育苗技术基础知识,育苗技术经验总结。1枳概述1.1形态特征枳为鼠李科枳属植物拐枣(HoveniadulcisThunb),别名万字果、鸡爪树等[1]。枳为落叶乔木,高达10~15m,树皮灰黑色,深纵裂;小枝红褐色。叶广卵形至卵状椭

学习

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智能化工程硕士论文,湖南智能化工程论文。(一)免去了控制模型的建立在电气工程的传统工作中,自动化系统控制的实现必须有控制模型的建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被控制对象往往需要十分复杂的动态

学习

采集技术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采集技术,内容包括并行采集技术,采集教程完整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能计量的手段和技术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也逐渐被时代所淘汰,远

学习

智能化技术应用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化技术应用10篇,内容包括智能化的技术文档都有哪些,管理智能化的应用案例。1智能化技术的概述分析智能化技术属于一种新兴技术,在当前的许多领域中,智能化技术都得到了应用,而且在该技术的作用下,原有的行业生产模式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