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药品篇1
关键词:120车内急救药品管理;减少药品损耗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疾病谱的变化、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中坚作用逐渐被认识[1],院前急救是急重症患者急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首发环节,院前急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2],除了120车内仪器设备的使用,急救药品保质保量的使用亦至关重要,如何管理好120车内急救药品是120值班护理人员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应及时、准确核对药物的名称、有效期、批号;核对药物有无混浊、变性;核对药物有无破损现象等,及时补充抢救药品,还应想方设法的减少药品不必要的损耗。我市120附属于我院急诊科,共2辆车,每车备22种急救药品,药品基数为5支(不包括大输液),共220支,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损耗药品51支:50%葡萄糖10支、酚磺乙胺10支、氯解磷定5支、利多卡因6支、硫酸镁7支、阿托品6支、付肾素2支、速尿2支、缩宫素2支、地塞米松1支,除50%葡萄糖、酚磺乙胺、氯解磷定、阿托品为过期失效需更换,其余药品均为字迹磨损看不清药名、有效期等字迹不敢使用而更换,2013年1月~2014年1月药物共损耗18支,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2014年1月,共损耗药品18支,间羟胺6支、氯解磷定10支过期失效,地西泮、地塞米松各1支字迹磨损看不清而损耗,其余药品均处于功能状态。
1.2方法
1.2.1护士长应足够重视120车内急救药品的管理,定期督查。120值班护士应在车内交接班,根据药物交接本内容进行交接,做到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使用后及时补充,120值班护士班班交接检查并签名、专管护士每周检查、护士长每两周检查并用红笔签名,对责任心不强的护士应重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1.2.2应用PDCA循环管理办法质量。PDCA循环管理是美国休哈顿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W.Edwards.Deming)提出的,被称为"戴明环"。PDCA是英语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ion(处理)四个词的缩写,它是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反映质量管理规律和运用反馈原理的系统工程方法[3]。计划阶段:在科室内由大家提出急救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讨论结果制定计划。实施阶段:①首先将抢救药品固定放在不容易受车辆行驶影响的位置,不易造成药物破碎现象发生,有需要避光的药物应避光保存,以免造成药物变性(如VK1)。②将药物编号,按编号排序,编号需醒目,制定急救药物使用登记本,记录的编号、药名、剂量、基数、批号、有效期,使用后在此药物登记栏内注明使用的时间、量并签名,补回药物需注明量、批号、有效期并签名。③将同种药物按有效期先后顺序由右至左的方法放置,从最右边开始使用。④安瓿标明的有药名、批号等字迹的放在正面,方便核对及使用。⑤同种药物之间应隔开,减少药物之间的摩擦致字迹不清,将所有120车内及备用急救药品外面贴上透明胶,既可保证字迹清晰可辨,又可减少药物之间的摩擦。⑥将有效期3个月内的药物和药房更换有效期靠后的药物,并记录在登记本上。⑦医生应按实际使用量来补回药物,以免造成用后未补回,及多补药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备用药库存过多;药房应根据使用量来采购急救药物,减少堆积、浪费。⑧可根据使用量来调整药物基数,我科异丙肾、间痉胺使用量很少,由原来的每种5 支改为3 支。检查阶段:根据计划要求,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将实际效果与预计目标作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并行改进。处置阶段: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防止不良结果发生。
2结果
2013年~2014年1月,间羟胺、氯解磷定共16支急救药物因和药房同一批号,无法在有效期3月内向药房更换而过期失效,地塞米松、地西泮各1支因未贴透明胶致字迹磨损不清而损耗,共损耗18支,较去前同期损耗量明显下降。
3讨论
3.1 120车内急救药物管理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急救意识得到提高,通讯更加便捷,120的出诊率也逐年上升。120出诊护理人员在现场做出初步评估后,应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口头医嘱需复诵一遍,如需用药,需仔细核对药物、使用剂量、使用途径,如有条件可2人核对,用后及时补充、记录,保证药物在功能状态。
3.2减少120车内急救药物损耗我院已实行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主张节约无小事,不浪费水电、纸等。我科贯彻医院精神,尽量减少急救药物的损耗,以最少的资源、最好的质量服务于患者,提高自身、患者、医院的满意度。
3.3 PDCA循环管理在急救药物质量的作用PDCA动用了集体的智慧,让每位护理人员知道问题所在,发挥集体力量解决问题,转变了观念,变由上而下的模式为由下而上的模式,变"要我管"为"我要管",各尽所能,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自身的认知水平,大大地提高了急救药物的管理质量。
120车内的急救药物是否齐全、完好是医护人员成功抢救的前提和保障,使用后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后效果等,记录要客观、真实,方便交班时查询;科内应备有适量的急救药物,以免等患者家属补回耽误时间,影响下次出诊;上至国家提倡节约、下至医院成本核算,每位医护人员应有主人翁意识,以院为家,加强自身的责任心,认真管理好急救药品,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参考文献:
[1]吴雨欣,张若主编,《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12-2015)》最新医院急诊急救护理思维技术与临床护理作业标准及护理应急预案实用手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7.
[2]冯岗,林爱玲,主编.临床急诊护理学[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
急救药品篇2
昌吉州人民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昌吉 831100
[摘要] 目的 探讨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强化管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3年4月开始对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实施强化管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1年药品过期率,药品完好率及药品清点总时间等。结果 强化管理实施后药品过期率和药品完好率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管理实施后药品清点总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强化管理干预应用可有效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减少急救用药准备时间。
[
关键词 ] 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强化管理
[中***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51-02
该次研究对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强化管理干预实施前后1年药品过期率,药品完好率及药品清点总时间等进行比较,探讨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强化管理干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自2013年4月开始对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实施强化管理干预,选取实施前2012年3月—2013年2月和实施后2013年4月—2014年3月急诊药品各2 800份;实施前后选取急救药品剂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将急救药品依据科室及药品数量放入贴好标签的封口袋内,标签上详细写明药品名称、剂型、数量及效期等;急救药品应该按照效期长短由左向右放置,并将标签放置于醒目位置[1-2];②每份药品均贴有封条,标注封存时间、封存及审核人姓名[3];③将现存急救药品效期早晚制作清单,清单按照效期前后排列,由专人负责核对药品,保证处于良好备用状态;④每天对急救药品封存状态进行确认,保证药品完好;发现异常应立即上报,确定出现原因及补救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药品过期份数和药品完好份数,计算百分比;②记录每月药品清点总时间,计算平均值。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选择Epidata 3.10软件和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强化管理实施前后药品过期率和药品完好率比较
强化管理实施前药品过期率和药品完好率分别为4.75%(133/2 800),93.11%(2 607/2 800);强化管理实施后药品过期率和药品完好率分别为0.07%(2/2 800),99.79%(2 794/2 800);强化管理实施后药品过期率和药品完好率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强化管理实施前后药品清点总时间比较
强化管理实施前后药品清点总时间分别为(127.40±19.33)h,(10.27±1.58)h;强化管理实施后药品清点总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救药品作为临床急诊救治工作重要措施之一,其管理水平是影响临床急救效果关键因素[4];故为有效提高临床急救效果,应当注重急救药品管理水平改善,保证药品处于良好准备状态。目前临床常规急救药品管理存在较多问题[5-6]:①药品摆放无规律;②药品批次未明确,混杂放置,过期现象广泛存在;③药品出入、应用未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实施。而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实施强化管理干预,从多个环节进行干预,首先,药师领取急救药品后及时核对药品效期、剂型等信心,提高药物应用安全性;其次,药师应依据临床需要设定最低药品基数,避免药品储存量不足现象发生[7];再次,急救药品应用应当严格执行医院用药管理流程,双人查对并贴好药品信息标签;最后,每周对存放急救药品进行检查,记录急救药品剩余量,及时发现过期及封条破损药品,并补充基数过低或损坏药品。
该研究结果中,强化管理实施后药品过期率和药品完好率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实施强化管理干预有助于预防药品过期,提高药品保管质量;而强化管理实施后药品清点总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说明强化管理实施后在加快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准备流程方面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门诊药房急救药品强化管理干预应用可有效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减少急救用药准备时间。
[
参考文献]
[1]贺尔.应用 SHEL 模式加强住院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J].海峡药学,2011,23(9):239-240.
[2]侯颖,叶欣,宋洪涛.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6):1399-1401.
[3]杨俊华,蒋蓉,董志华.PDCA循环在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学杂志,2007,6(12):13-14.
[4]张幸国,饶跃峰,张国兵,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J].中国药房,2009,20(22):1690-1692.
[5]吴春香,林腾珠,王翠玉.急救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1,7(7):177-178.
[6]林和玉,陈国庆,王锦芳,等.加强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J].海峡药学,2011,23(8):225-226.
急救药品篇3
【中***分类号】R35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16-02
有机磷农药中毒作为基层医院常见急症之一,其特点是,来势猛,发展快,变化多,急救时,在洗胃的同时应用解毒药物,阿托品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因阿托品有拮抗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清除或减轻毒蕈碱样症状,对抗呼吸中枢抑制,但用量过大,可发生药物中毒甚至导致死亡。[1]应用阿托品是***急性中毒的关键药物,积极、正确、合理的使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其应用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其他解毒药物、反复给药,使之尽快、尽早达到阿托品化,然后逐渐减量,注意防止阿托品中毒。[2]用量根据中毒的程度,个体耐受量等因素。
1 阿托品化的指征观察
应每5-10分钟观察精神症状,瞳孔、脉搏、呼吸的变化情况,以确定是有机磷中毒症状,还是阿托品化,表现阿托品化是阿托品疗效指标,由于阿托品与阿托品使用剂量之间并无明确的比例关系。所以,阿托品化的用量应在严密观察中寻找,阿托品化指标是:(1)瞳孔散大不再缩小:如瞳孔时大时小,说明阿托品应用量不足。(2)面色潮红,皮肤干燥。(3)腺体分泌减少、口干、口渴、无汗。(4)心跳加快120-140次/分。(5)肺部湿性音明显较少或消失。(6)轻度躁动不安(对昏睡者是阿托品化的明显指征)。(7)尿潴留。
2 对已达到阿托品化病人的观察
当达到阿托品化时,阿托品的剂量已接近中毒,因此,对已达到阿托品化的病人应注意:(1)密切观察体温和脉搏,如体温达39℃以上,脉搏大于160次/分,常提阿托品中毒。(2)继阿托品化后,出现狂躁、谵语、幻觉等,精神异常时应警惕阿托品中毒,单纯狂躁者尚须除外其他因素。如尿潴留,应检查膀胱的充盈度。(3)必须准确无误地给予阿托品,掌握好剂量。
3 阿托品中毒的观察
(1)瞳孔散大>6mm以上,对光反射消失。(2)面色潮红或苍白。(3)皮肤干燥、灼热或溃裂。(4)心跳加快,每分钟160次以上或在原基础上心率增加40次/分以上。(5)尿潴留。(6)幻视幻觉,狂躁谵语,惊厥或昏迷,甚至呼吸***等。(7)高热、体温达39-42℃,称“阿托品热”。 [3]
在实际工作中,遇有机磷中毒病人,急救使用阿托品时,应从以上几个方面仔细观察,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认真区分为***提供可靠依据,及时调整用量,及时发现和预防并发症,切实提高急救工作质量,提高抢救患者的生存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刘志萍, 药理学. [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39
[2] 罗杰,何国厚,等.实用内科诊疗常规[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63
急救药品篇4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28例,其中男9例,女19例,均为农民。其中经消化道吸收中毒26例;经皮肤吸收中毒2例。
中毒程度:根据临床表现及胆碱酯酶chE测定分类。轻度:chE70%~50%3例;中度:chE50%~30%10例;重度:chE30%以下15例。
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头晕、乏力、恶心、呕吐、流涎、腹痛18例;意识模糊、嗜睡10例;呼吸困难9例;昏迷8例。主要体征:皮肤潮湿、瞳孔缩小、肌纤维颤动、肺水肿、意识障碍。
接触时间:30分钟以内4例,1小时内12例,2小时内10例,3小时内1例,3小时以上1例。
农药种类:敌敌畏10例;甲胺硫磷14例,乐果3例,敌百虫1例。
给药方法:采用阿托品+解磷定***方案。首次用药或重复用药,直到中毒症状消失,达到阿托品化,且chE活力恢复到50%~60%时,可暂时停药观察。如中毒症状消失,而chE活力仍低于50%时,应继续给予合适剂量的阿托品维持阿托品化24~48小时。若为乐果中毒,应维持3~7天,甚至更长时间,以防止反跳。对于中、重度中毒患者,我们应用阿托品,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力争在4~6小时内消除中毒症状,达到阿托品化。用药间隔时间10~30分钟。而经皮肤吸收的轻度中毒病人,则不必达到阿托品化,只需用阿托品消除M样中毒症状,维持疗效即可。用药量见表。
讨论
阿托品的合理应用: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CNS的M受体作用,能缓解M样症状及兴奋呼吸中枢。合理、准确、及时使用阿托品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应用中应遵循“早期、足量、重复、持续和快速阿托品化”的原则,做到以下几点:①早期用药:早期一经确诊,立即用阿托品和复能剂。②足量用药:所谓足量不等于过量。就是说所用的剂量既能迅速实现阿托品化而达到良好的***作用,又不造成阿托品中毒。阿托品属剧毒药物,是一种生理对抗剂,生物半衰期一般2小时,其正常成人中毒量10mg,致死量80~120mg,儿童致死量更小,一般经首次足量或重复间断使用阿托品,病人可因中毒症状消失,迅速达到阿托品化,病情稳定。③阿托品化越早越好,否则预后不佳。一般来说,4~6小时内达阿托品化者,预后好。越过12小时则***效果差,预后不好。④在中毒后期或胆碱酯酶老化时应酌情给予小剂量的阿托品,否则轻者出现阿托品依赖现象,重者出现类似有机磷中毒反应,停用阿托品后易反跳。⑤由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时chE活力变化与中毒症状平行,当chE活力达50%以上,一般不再出现反跳现象。所以中毒病人经急救***后,如果中毒症状基本消失和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已恢复并稳定在60%以上,应停用阿托品。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有些患者在阿托品***过程中始终不出现瞳孔散大或颜面潮红,就是值得重视的事例。对于这些情况,人们极易想当然地加大阿托品的剂量,则AOPP与阿托品中毒并存。出现以下情况,要考虑阿托品中毒:①经抢救神志转清,继续用药神志不清。②阿托品未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而症状加重。③停用阿托品后症状改善。④超高热、尿潴留、高度腹胀。⑤应用阿托品过程中出现躁动,且能排除脑缺氧、休克等所致,继续应用躁动停止,昏迷加深。出现中毒症状时即停用或减量使用阿托品,并对症处理。
重视在AOPP中影响机体对阿托品反应性的因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病人对于阿托品耐受性大大提高。在抢救AOPP过程中,阿托品用量往往超过正常人数十倍,甚至几百倍。再加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复杂,特别是重度中毒患者,机体对阿托品的反应性大大降低。机制:重度AOPP时,脑细胞中毒和代谢障碍,引起脑组织水肿。脑水肿时脑内血流量明显下降,脑内阿托品浓度较低,不足以发挥其抗胆碱作用,意识障碍加重,甚至昏迷。脑水肿可使皮质下中枢失去对血管神经的调节作用,虽用足量的阿托品,但仍无颜面潮红。脑水肿时,迷走神经对心率的抑制作用不易被阿托品解除,故心率不易增快。因而脑水肿时阿托品效应低下,阿托品化指征不显著。还有酸中毒、组织缺氧、老年体弱、血容量不足等也可引起阿托品反应低下而阿托品化指征不明显。若临床医师缺乏对阿托品反应低下原因的认识和临床经验,误认为阿托品用量不足而加大阿托品用量,则引起阿托品中毒。对于重度AOPP病人,我们通过输血或血液灌流等方法,同时对引起反应性降低的因素给予处理,以提高机体的反应性,减小阿托品的用量,防止阿托品中毒,达到成功救治的目的。
认识AOPP中的翻转现象:翻转现象是指大剂量应用阿托品后出现抑制作用而不是兴奋作用。阿托品能够兴奋高级中枢,下丘脑或延髓,特别是运动和语言中枢。大剂量应用早期可使兴奋转入抑制,后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抢救AOPP时,阿托品的剂量为***量,但已接受中毒量,因此,只有阿托品中毒时才能够引起翻转现象。阿托品的兴奋作用容易被人认识,但对翻转现象认识却不足,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而误认为是阿托品用量不足,加大阿托品的剂量,导致中枢系统的抑制,甚至造成死亡。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救药品篇5
1、急救车分区不明确,物品放置不规范
本院原来的急救车制作简单,分区不明确,车内示意***与实际放置物品不相吻合,口袋大小不合适,急救物品清污不分,在质量检查中常发现物品放置凌乱,交接班制度流于形式。
2、药品管理欠规范,有过期、混装现象
本院原来的急救车在结构上不合理,药品只能裸装于急救车盖内的小布口袋内。针剂药在交接班和使用补充的过程中因反复触摸安瓿,致字迹模糊,加之没有外包装,在交接班时无法与原装盒上的生产日期、批号、效期作全面的核对。检查中常发现同种药品生产厂家不同、有效日期不同或同种药品剂量不同的现象,造成护士凭经验推测药品有效期;在抢救病人时使用的抢救药品,有可能都是刚从药房取回来的,导致原来的药品有过期的现象。药品无原装盒,护理人员不易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注意事项,导致护士用错药或用药不准确而延误抢救时间,影响抢救效果。
3、未按病种配备药品,导致浪费
医院一直按传统的抢救药品的种类进行备用,忽视了疾病种类发生的变化和临床常用药品种类需求的不断更新,导致基数药与实际使用的抢救药不匹配,在抢救病人时不能及时执行某些***,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在临床上某些基数药极少使用或常年不用(如垂体后叶素),造成药品过期、浪费。
4、班班清点交接,耗时、效益低
护士交班内容、项目较多,据统计我院平均每月使用抢救车不到一次的科室占55%,而抢救车班班交接清点,每日花费约0.5h,同时由于个别护士交接不认真,抢救后当班护士未及时补充药品物品、医师随意拿取车内药品物品,导致抢救车物品欠缺或过期,抢救车管理及急救物品完好率不达标。
二、急救车辆管理改进策略
针对原来的急救车在结构、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本院实际需要,对急救车进行了改装,把急救车分为层分格,使药品、物品分类、分层固定放置,并统一制作了急救车平面示意***、急救车药品卡片等标识。
1、抢救车内急救物品放置
首先是抢救药品分类放置。我们将药品按最常用排序固定放置。如车内依次排放:呼吸类、循环类、抗过敏类、血管活性类、补充血容量等药物,要求每位护士掌握各类药品的名称与排序位置。其次是抢救器械物品分层放置。我们把各类急救器械及物品分层固定放置。如抢救车自上而下将抢救药品放第一层,手电筒、压舌板、开口器铺盘放置旁边;气管插管术备用盘放于第二层,血压表及听诊器放置旁边;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放置于第三层,接线板放置旁边。对于其余物品均可以分层分抽屉固定摆放。这种排序分层放置方法条理清晰,一目了然,记忆牢固。
2、使用标签对抢救车封条式封闭管理
药品与用物固定排放后,建立标签贴于相应的抢救车各层、各抽屉表面进行封式封闭管理。每张标签上注明内放的最近失效的物品类别、名称及具体日期、贴签人的姓名、封条时间(红笔注明失效物品名称与日期)。对抢救车内放置的碘酊与酒精小瓶、棉棒、砂轮等需定期消毒物品,则按照日常消毒程序与***室无菌物品统一更换可将***盘放于单独抽屉无需标签封条管理。
3、遵循制度,严格管理
急救车贴上封条以后,护士每天交班查看封条是否完整,有无过期,清点抢救车右下层物品,然后签名。若封条过期或已拆,需清点车内物品,发现无菌物品过期,重新灭菌收回,核对无误再贴封条。各班护士如使用车内无菌物品或药品应在备注栏内注明使用情况并及时补充,并在抢救车外贴上封条。负责的护士每周1次检查封条是否完整,有无过期,物品、药品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新文件,每月检查抢救车内物品、药品1次,各项核对无误后,粘贴封条。护士长每月检查抢救车1次,各项核对无误后,粘贴封条。同时规定抢救车物品、药品按规定放置,非抢救情况下不得动用抢救车上层内物品、药品。
4、急救车药品效期的管理
有效期是药品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将以往的抢救药裸装变为原装盒装。在使用过程中,对于同一种药不同批号在补充药品时,按批号顺序将旧批号和近期的从左到右放置,并在原装盒内用双面胶贴上标记,注明“有效期某年”,使用时遵循“先进先用、近期先用”的原则;使用抢救药品后,将空安瓿放在***盘内,使接班者一目了然。同时在急救车内准备了药品效期登记本,将每支药品的剂量、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按药品顺序排列并详细登记,每班认真交接。
三、效果与讨论
1、通过加强物品的规范化管理,达到了急救车内清、污物品的分区、分类放置,使用方便,符合物品存放的要求。
2、药品存放科学合理。改装后的急救车,对药品的储存更加科学合理,药品有效期清楚明白,也有利于护士在抢救病人时拿取药品;同时,交接班时一目了然,缩短了交接班时间,保证了临床抢救病人的用药安全。
急救药品篇6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科是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高风险区,急诊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风险大的特点,护士操作工作的机会多,技术性比较强,容易发生差错事故,故细节管理在急诊科管理中尤为突出。我科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加强对急救药械的细节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急救药械管理中常见问题主要有:①急救药品、物品有过期失效。②急救仪器使用时出现故障。③个别护士不熟悉急救环境和急救物品的位置,拿取物品速度较慢。④某些护士对急救药品的作用、剂量认知不足,难以保证及时、准确用药。⑤部分护士在抢救患者的紧急情况下,对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⑥交接班时急救药品器械检查时间长、流于形式。
2细节管理方法
2.1树立细节管理观念针对发生在急救药械管理存在的问题,组织我科全体护士召开护理隐患讨论会,要求全体护士参加,会上围绕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的细节展开讨论。大家发言踊跃,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项制度执行中容易忽略的细节。针对问题整合管理流程,细化流程,强化护士学习新的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中严格按制度、流程完成。举出由于不注重细节管理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实例,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加强细节管理的重要性。2.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保障急救药械安全使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满足护理工作的需求。安排每周四下午为学习时间,内容为学习急诊急救知识,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态,熟练掌握抢救药品种类、名称、用途、剂量、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由护士长和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轮流主讲,利用晨会加强对各层级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定期学习急诊科各规章制度,提高大家的素质,养成遵章守纪的好习惯。每月组织护理查房1~2次,查房完成后以月中抢救病例或罕见病例为内容,由参与抢救、护理的责任护士主讲,另安排1名主管护师负责根据查房内容查找国内外进展,共同进行分析讲解,找出我们的差距、不足,寻找对策,以提高护士抢救能力。
2.3完善抢救药械的管理措施,确保急救过程安全科室设立急救药品、物品、器械清点本,每本首页均有各项管理措施及预警要求,使护士在交接班过程中不会因为检查漏项、未按要求配备而影响抢救。对抢救药品、物品和仪器根据抢救区域合理摆放,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并且要求班班清点交接、记录,随用随补,消毒保养。指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系统管理,每周消毒、保养、调试1次,每月大检查1次,护士长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送检,并详细记录原因,以降低急救物品的损耗,确保急救过程的使用安全。
2.4抢救室急救药械管理细节
2.4.1物品分类管理。及时将不需要的东西清理出工作场所。要用的东西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合理安排其放置位置[1];使用频率较高的物品如八包、洗胃包、吸痰包、气管插管包、各操作流程做到目视化放置。使用频率较低的物品置于隐蔽处。抢救车、抢救仪器做到目视化放置。推行单一便是好的原则,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2]。
2.4.2规范放置各物品。物品放置于固定的地点和区域,减少寻找的时间。抢救室各种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吸引器、呼吸机、除颤仪、心电***机、输液泵、抢救药品固定放置并专人保管,各抢救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打印后塑封并挂于设备的固定位置,抢救车定点放置;各区域物品采用颜色管理法,制作小标签,用不同颜色标名物品名称,明确标识。
2.4.3封存管理。急救备用无菌物品均采用纸塑灭菌包装,无菌物品入柜或抽屉封存管理,抢救车亦采封存,封条有效期为4周。对柜内或抽屉内物品、抢救车物品药品分别制作清单,每一张清单以封条为单位列出物品的名称、具体数量、有效期。每班护士只检查封条完好情况,不需查看清单,清单由负责护士每周查看,并对即将过期物品、药品作出预警。所有抢救药物在失效期前1个月进行更换。当有抢救时,随时启用。抢救患者后,启封护士在抢救药械交接记录本上记录启封原因、签名及时间,并及时补充用物与负责护士共同清点核对后再贴封条。到期未使用亦启封,负责护士于封存前与护士长共同检查一次抢救车或柜内、抽屉物品,各项核对无误,在抢救药械交接班记录本上写上清点数量并签名,随后粘贴封条,并在封条上注明封存时间、有效期并签名。
3效果
实施细节管理后,急救药械准备完好率100%,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从85.6%上升到90.5%,保证了医疗安全。护士对急救药械的认识明显增强,掌握急救仪器操作技术的熟练度从85.6%上升到97.8%,患者对护士的综合满意率由86.9%上升到94.8%。护士交接班时间由30分钟降低到10分钟完成,每日节省护士交接班时间60分钟,从而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急救药品篇7
关键词:列车救护工作;安全用药;药箱管理
车站和列车上人群密集,人员流动量大,乘客在车站和列车上极易发生意外情况和突发事故。为了提高列车乘务人员和车站工作人员的救护能力,避免意外伤害的出现,要及时对乘客进行可靠救护。铁路部门为列车配备了红十字救护人员和列车药箱,同时制定了安全用药管理条例,红十字救护人员必须在掌握安全用药常识的前提下,提高救护技能,加强对列车药箱的管理。
铁路红十字救护员是站、车服务中应对突发疾病的救护者,是乘客安全的重要保障者,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具有较强的救护能力。笔者随机对昆明铁路局客运段150名列车红十字救护员进行安全用药规范的问卷调查(n=150)。见表1。
1 调查结果
针对表中的调查结果,现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1.1急救管理制度不到位 铁路局段的领导对急救管理体系重视不够,很多列车红十字救护员不熟悉相关的乘客急救预案,沿线站点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联动机构,当乘客突发疾病时,一般采用广播通知医护人员,这往往会延误疾病的救治,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相关急救制度还没有落实到位,急救措施不够及时[1]。
1.2医护人员急救能力不足,缺乏用药常识。虽然列车红十字急救培训工作已经稳步推进,但由于乘客数量庞大,现有的红十字救护人员数量不足,加上列车员这一岗位人群流动性大,其中劳务工占据较大比率,比起正式职工稳定性相对较差,救护人员流失现象普遍,再加上救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实际铁路运输中所有乘客的需求。很多列车上并没有配备合格的救护人员,针对患者的病情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判断,由于基本医疗知识的缺乏,出现拖延救治甚至错误救治的现象。
1.3红十字药箱管理不规范 《旅客列车急救药箱管理办法》中规定,药品配置必须符合国家卫生局的标准,应包含***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热、精神病、外伤等药物,要配置常用的诊疗用具,药箱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但在实际的列车药箱管理,管理方法不到位,药箱管理工作暴露出较多的问题,例如药品使用不符合规范,药品和诊疗设备不全,有些药品过期后没有及时更换,诊疗用具念旧失修,失去了诊疗作用,没有专业人员管理药箱,救护人员对药品种类和诊疗器具的使用方法不熟悉,遇到紧急情况后不能在第一时间开展救治,对药品的使用也没有详细登记。
2 解决途径及方法
2.1规范急救管理制度 进一步落实规章制度,完善急救管理体系,铁路局段的领导将急救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相关部门投入资金为列车配备标准急救药箱,按照要求配备1~2名合格的红十字救护人员。红十字救护人员必须在掌握安全用药常识的前提下,提高救护技能,加强对列车药箱的管理。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急救管理制度,使得制度与当下的列车急救现况相适应。
列车上制定完善的乘客急救预案,与沿线车站建立联动机制,保证列车可以在第一时间联系地方卫生部门,提高救治效率。
2.2普及安全用药常识 药品大概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主要是根据药品的给药途径、规格、品种和适应症进行划分的。其中处方药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调配和服用,非处方药可以自行购买和服用。
服用药品之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重点阅读适应症。结合患者的病症对症下药,熟悉药品带来的不良反应,关注用药的禁忌症。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特别是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几乎所有的药品都有不良反应,但是不可'因噎废食',利用药物***疾病的过程中需注意不良反应[2]。
在对症下药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服用剂量,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不得随意更改服用剂量,用量过大可出现中毒、昏厥等不良症状,用量过小则无法发挥应有的疗效。
若乘客患者中存在老人,必须注重老人的实际身体状况,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在衰退,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下降,同时对药物的适应能力也不强,可能影响身体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针对老年患者来讲,平时用药多为口服,但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差,胃粘膜萎缩,导致胃酸分泌量大大降低,小肠的吸收面积也比青年人小,体内血浆蛋白较低,一旦服用的游离药物增多,药物的毒性就会增加。
如果乘客患者中存在儿童,就需要特殊对待,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组织器官的功能也不完善,与成人相比在服用药物后容易出现不良症状,在儿童用药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对症下药,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慎重用药。不可***方便将成人的药物给儿童服用,也不可为了避免纠纷,索性就不给婴幼儿用药,造成病情延误,耽误***。
3 加强列车红十字药箱管理
3.1落实规章制度,健全药箱管理体系。铁路局段领导因更重视列车的救护工作,加强救护人员的技能培训,将标准的急救药箱配备于车厢上,制定详细的救急预案,完善联动机制,与沿线地方取得可靠联系,出现重大疾病时列车可以联系地方卫生部门,列车到达站点后,医生开展紧急救治,将患者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3.2药箱及器具管理 ①按照红十字药箱的配备标准和使用原则,红十字药箱由专人负责,做好药箱的交接和使用登记工作,定期检查急救药物的保质期和剩余量,及时更换和补充,铁路部门每年分批次开展红十字救护员的培训工作。 ②针对现有的药箱管理规定加以完善,加强药箱的责任约束,针对没有按照标准配备药箱的列车,对车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③铁路红十字救护人员必须遵循职业操守,依法科学开展救护工作,在发生紧急情况后必须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为乘客提供及时的服务,当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必须联系专业医务工作者进行救治[3]。
3.3具体管理工作的落实 当乘客患病时,利用列车广播通知红十字救护人员,立即携带药箱到达现场,及时开展初步救治工作。救护人员认真填写《药械使用登记》。
在车站遇到需要救治的患者时,工作人员应及时联系当地的急救中心,红十字救护员携带药箱到达现场,开展初步救治工作,及时向当地的医务工作者求救。在开展紧急救护的过程中需要将情况如实告知患者,并如实填写《药械使用登记》。
红十字救护人员每月检查药品保质期和剩余量,各管理单位每月补充药械时,必须携带上月的《药械使用登记》及药械补充申领表。列车红十字药箱内的药械每次使用消耗后,必须在返乘时及时向客运段申领补充,确保在出乘时药械齐全。其他单位红十字药箱内的药械每月补充一次,如有特殊情况药械用完可随时申请补充。
旅客列车和客运车站红十字药箱分别放置于列车医疗点候车室,药箱放置的位置必须设置相关的紧急救护标识,在药箱外一律采用红十字标志。
为了避免药物流入非法渠道,救护人员不得随意丢弃药品,药品使用后必须做好相应的登记,交回配置部门,过期的药物应集中销毁。
4 结语
在铁路运输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乘客的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重视,相关部门已逐步推进了乘客突发疾病的救治工作,为铁路运输线路配备了红十字救护人员。在开展救护工作的过程中,急救药箱的管理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鉴于出现的种种管理问题,广大乘务人员和医护人员必须意识到药品应用问题,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马添梅.旅客列车上急救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4):419-420.
急救药品篇8
关键词:农药中毒;急救护理;阿托品***
【中***分类号】R35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20-01
引言:
农药中毒是现实中意外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主要以急性农药中毒为多,主要方式是因为误服或者是自杀,主要是因口服农药等引起。生产作业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农药中毒,主要发生在以农药厂工人以及农村施用农药农民等。在接触农药过程中,假如农药进入人体的量超过了正常人的最大耐受量,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生理失调、病理改变等一系列中毒临床表现,就是农药中毒现象。对农药中毒患者的***和护理,应予准确、及时的抢救与***,同时要严密观察病情,施以恰当护理,防止并发症,方能使病人转危为安。
1 农药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
1.1 急救车救护护理:接到120电话后,应该立即派救护车前去进行急救。救护车应该配备有呼吸机以及心电监护和除颤仪,以及其他急救监护器材与急救所需药品。必须将急救操作都安排在救护车内进行。120急救车出车后立即通过电话与事发现场行联系,告诉家属或现场人员尽快脱去患者的原有衣物,使用清水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皮肤清洗与换衣。如果患者是口服中毒,且神志清醒,应该对饮清水后使用压舌根催吐。如果患者昏迷,应该取左侧卧位,使头偏向左侧,用以防止呕吐物误吸所造成的严重窒息。在到达现场前,需通过电话指导现场人员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从而尽可能压缩患者院前急救的时间。
1.2 农药中毒患者的现场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后,首先应该将患者选择放在比较宽敞通的地方以便于对其进行抢救,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迅速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然后放置口咽通气管,使患者可以面罩吸氧。如果患者呼吸微弱,就应该立即对其行经口气管插管术,使用便携式呼吸机对其进行辅助呼吸。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为了能够一次就达到穿刺成功,可以使用粗大的正中静脉,用胶布固定y形静脉留置针,以防止在静脉给药及以及搬运患者时出现脱落外渗的情况。患者入院前的急救只是短暂应急而已,经过这些简单的救治。患者还要转到医院继续救治。对患者进行院前行之有效的急救是为了更好的争取抢救时机,以促使患者到医院后能够及时救治。所以,对患者进行简单处理,以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对于休克者可采用升压药处理,对脑水肿者采用脱水剂处理。对于心搏骤停的患者应该立即行心肺复苏术进行墙角。
1.3 农药中毒患者的转运途中救治:对患者采取现场急救之后,患者的情况趋于稳定,应该快速将患者立即前往转送医院。同时还应该延缓胃内的容物向肠道进行排空,以减少对毒物吸收。从而确保呼吸道和静脉的的顺畅。同时应该准备好相应的吸引器,以便可以吸出口腔或者气管内的分泌物,同时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4~6L/min)。积极利用车上的设备进行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心电变化等,以便及时对各种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同时采集和携带送检的标本,以此来进行毒物分析,以便进行明确的诊断。
2 农药中毒一般急救处理
2.1 首先清除毒物:对口服农药的患者应该彻底的进行洗胃然后保留胃管,坚持引流胃液并进行多次的少量液体洗胃, 2~3 d之后发现所使用引流液中没有农药味时可以拔出胃管。这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洗胃后可以灌入20甘露醇125~250 ml导致泻,从而促使肠道内的毒物进行排出。
2.2 正确使用解毒剂:在农药中毒的诊治过程,解毒剂的使用应该尽早,这是抢救农药中毒成败的关键因素。阿托化品在***中出现时间越早,患者的死亡率就会越低。复能剂的应该在前期足量用药,一般应该在3 d后停药。
2.3 血液流:血液灌流是农药中毒较好的方法之一,这是因为活性碳灌流器能快速的吸附血中的毒素,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内毒素对患者身体的毒害。
3 农药中毒患者的观察护理
3.1 注意观察阿托品使用后反应:医护人员首先要观察阿托品化反应。主要观察瞳孔较前是否散大,腺体分泌减少的情况、以及口干和皮肤干燥等,还要观察颜面潮红与心率加速等症状。要是发现患者呼吸减慢,胸腹呼吸出现运动不协调与发音困难等情况,以及不易解释的多汗与心动过速就应该及时的做动脉与血气检查。以便尽早的发现呼吸衰竭。化。使用阿托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使用过量导致中毒。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对阿托品敏感度也存在着不同。在抢救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发生对阿托品指征误判的现象从而常导致阿托品使用过量。甚至导致中毒。因此要则要密切观察患者,如果患者体温高过39℃,脉搏次数达160次/min以上。出现狂躁或者幻觉等情况,则是提示阿托品中毒,应该立即报告医生调整用药剂量。
3.2 农药中毒患者呼吸功能的观察与护理:呼吸衰竭是农药中毒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所以对患者呼吸衰竭的救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应该给予输氧,进行心电监护,从而密切跟踪患者呼吸深浅程度、频率与节律等。对于患者应该尽可能的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便有效吸痰。当发生呼吸肌情况时候,立即配合医生给予气管插管或者是气管切开。
4 小结
农药中毒是一种严重的重症病,如果处理不当,延误时间,会造成患者的致死致残,因此作为医院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进行对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救治,加之科学有效的临床方法,才能有效的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王艳春,汪景枰.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护理.中国社区医师, 2008,10(15):204
[2] 丁一.老年有机磷中毒的急救与护理.医药论坛杂志, 2008, 29(15):126-127
[3]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5
急救药品篇9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以来的急诊抢救车管理情况。
结果:药品100%处于完好状态。
结论:严格执行分区***表法结合大封条加小封条封存管理急诊抢救车的管理方法既保证了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关键词:抢救车 管理 方法 改进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88
【中***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79-02
我院是我县唯一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担负着全县60多万居民的急救诊疗任务。急救诊疗用物的完好备用对抢救危重患者至关重要。因此,急救物品的完好率一直是护理质量监控的重要指标,要求达到零缺陷管理。[1]急诊科危重患者多,抢救车使用频繁。护士编制为16个,还要当担门诊、急诊留观患者输液,护士工作量巨大,保证抢救物资的完好性难度很大。我科在总结分区***表保存法和封条保存法的基础上实行分区***表标注结合大封条加小封条的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急诊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实行抢救车专人负责,当班护士用后及时补充封条封存,班班交接。抢救车负责人随用随查,每周总查一次的方法对抢救车进行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2010年1月之前的护理部定期质量控制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抢救车实行四级质控。一级质控为当班护士,用后及时补充用物,用封条封存抢救车。二级质控为抢救车负责人,每周总查对一次,随用随查即:知道科内有抢救后查抢救车。检查药合封口是否开启,如有开启即开盒检查。三级质控为护士长,每周抽查。四级质控为护理部,每季度总查,每月抽查。
抢救车分四层(见***1)1上层左边为抢救药区,右边为输液用物区,夹层为抢救车分布***、抢救登记本。第二层为两个抽屉,右边抽屉存放一次性无菌物品;左边抽屉存放消毒无菌用物包。第三层为一个大抽屉内装有常用诊疗用物。第四层为门柜里面放有气管插管盒、面罩盒、喉镜盒、呼吸气囊盒等。第一、二、四层用专用单面粘贴抢救车封存纸双签名封存。第三层不封,每班交接。抢救车内物品有效期一直是困扰抢救车管理的一大问题。李小玲[2]等建议建立抢救车物品有效期登记卡管理抢救车内用物有效期。刘杰玲等[3]利用EXCL表格管理抢救车内用物有效期。笔者认为最直观最有效的立法为在外包装标识有效期处用记号笔标记失效的年月并在失效前两个月将其移出抢救车。抢救车内抢救药实行小封条管理。两端开口用易折透气胶布封口药品使用右进右出。这样检查补充抢救车时只看封条完整性不用每盒开启检查,避免抢救车的交接各种药品由于多次接触,药品的外包磨损加大为保证质量经常更换。封条式管理降低了药品物品不必要的损耗,提高了利用率。抢救药品物品失效前2个月更换,既节约了医疗资源又保证了医疗安全。
常规工作:①抢救车药品管理及使用原则:保证原盒包装,并遵循左进右出,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非抢救情况下不得动用抢救车;②相关护理部分需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启封检查无误之后由负责护士再次贴上封条,检查者在抢救车检查登记表上签上登记时间及登记人;③每周四及每个月最后一周由护士长和专管人对抢救车进行全面的检查记录;④每周由责任人查对封条的完好情况及最近失效情况进行记录,若是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解决,并将相关问题汇报给抢救车专管人员。物品及药品在更换和使用的过程中时,只需要认真完整填写表格,重整失效期的先后顺序,并重贴新的失效期封条。
注:物品清单贴在相应的用物外面不在抢救车内
2 结果
护理部、护士长每次抽查,无物品药品过期,抢救车处于100%应急状态。2010年1月至2013年抢救药品及物品合格率为100%,2010年1月之前抢救药品及物品合格率96%,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使用分区***表法联合大封条加小封条,大大减少了抢救车内药品和物品短缺的现象确保抢救药品和物品的合格率达到100%,保证了使用抢救车时方便快捷准确保证了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抢救车封存管理是于雪松等借鉴香港医院结合实际工作首次改进的抢救车管理方法,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抢救车交接管理方法。减少了清点环节,节药了护理人力,使护士检查抢救车从25分钟缩短到3.5分钟。抢救车内物品应用分区与***表的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临床广大护士对抢救车的熟悉程度,减少了抢救时的忙乱,节约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车的使用效果。避免抢救车的交接各种药品由于多次接触,药品的外包磨损加大为保证质量经常更换。为了使抢救药物合格率到达满分,可以使用封条来减少抢救车内的药品短缺现象。对所有的抢救药品进行整理登记,记录好药品的使用时间和使用的数量,可以方便核对和管理;护理人员要准确的掌握好所有药物登记、信息和使用方法,避免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的浪费,这样在使用抢救车方便的同时也能更准确、更快捷的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既节约了医疗资源又保证了医疗安全。节约了护士工作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宁俊丽.急诊抢救车管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230-3231
急救药品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98例,男32例,女66例。年龄4~83岁,其中10岁以下3例,11~20岁18例,21~50岁68例,51~83岁9例。中毒药物甲胺磷52例,敌敌畏31例,乐果2例,其他13例。中毒途径除2例经呼吸道吸收外,其余均为口服中毒。中毒程度轻度中毒59例,其中12例拒绝入院***。中、重度中毒39例,其中救护车到达现场时已经死亡3例,经救无效死亡1例。共82例病人经现场抢救后转送入院***。
2 出车前的准备
接到电话时要问清药物种类、意识状态等,备好相应的急救药品(一定要备大剂量解毒剂),急救器械如氧气、吸痰器、气管插管配件、简易呼吸器(有条件可备呼吸机及心电监护仪)。若病人在诊所里,可与诊所的医生取得联系,指导给以初步***。
3 现场急救
3.1迅速评估病情,确定抢救程序 医护人员一到达急救现场,要迅速判断意识,看瞳孔,听呼吸音、心率。一般医护人员一旦目测病人即可估计病情轻重。轻度中毒者接上救护车上,询问病史后再给以相应的***。中、重度AOPP不忙于搬到救护车上,此时应争分夺秒就地展开抢救。
3.2中、重度AOPP的急救 AOPP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在急救现场往往需要同时进行多项急救操作,如吸氧、吸痰、开通静脉、数十次的静脉推注、气管插管,甚至心肺复苏等,这些操作若一一执行,势必影响抢救速度,因此,急救现场必须医护密切配合,充分利用有限的现场资源,争取宝贵的时间,才能挽救患者更宝贵的生命。
我们的做法是:①医生边检查病人边给以必要的处置,如将病人平卧,开放气道,给氧。护士要快速开通静脉,为争取抢救时间要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可直接选择粗大的正中静脉并且使用留置针)。静脉通道建立后医生下口头医嘱并从急救箱中取出药品,护士核对后抽吸药液接上静推。这样,就可以缩短药物进入机体的时间,为病人赢得更大的生存希望。②现场急救阿托品用量一定要迅速达到阿托品化。尽早达到阿托品化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在快速静推阿托品过程中,医生要不断听诊肺部罗音和心率变化,护士应协助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脉率变化,注意分泌物和皮肤出汗是否减少,综合判断阿托品用量是否足,抢救是否有效。 若颜面紫绀转轻,呼吸困难有所缓解,分泌物明显减少,皮肤干燥,瞳孔较前扩大,心率增快即可将病人搬到救护车上,继续给复能剂和脱水剂等***。③若病人出现意识障碍、高度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间停,医生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气囊辅助呼吸,护士要快速静推解毒剂而不忙于做心脏复苏,因为,急性呼吸衰竭是AOPP的致死原因,而大剂量解毒剂能迅速缓解中毒症状,逆转早期呼吸衰竭。况且,AOPP从发生呼吸衰竭到心跳停止有一段时间,要争取在心脏停搏前使呼衰得到纠正。所以,笔者认为在此期间内快速静推大剂量解毒剂与辅助呼吸一样比防治心衰更重要。④若现场病人已经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则应按心肺复苏(CPR)程序进行急救:医生做胸外心脏按压5次,护士挤压气囊做人工呼吸1次,注意医护配合,在护士挤压气囊时,医生暂停心脏按压,以免影响送气。直到确定心肺复苏有效再实施开通静脉、吸氧、给药等抢救措施。
总之,通过现场急救要阻止急性胆碱能危象的发生和发展,改善中毒症状,遏制病情发展,为后继***争取更多的时间。
4 途中转运
转送途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呼吸、心率、皮肤、分泌物等表现,正确识别和判断阿托品不足、阿托化和阿托品过量,从而及时、准确提供病情信息。同时,要与院内急诊科联系,备好洗胃机、呼吸机,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使病人能尽快接受进一步***。
5 体会
①出诊前一定要备足大剂量阿托品(阿托品10mg×100支),这是患者能否获救的前提。我院曾有2例病人院前分别用阿托品800mg和1280mg,预后较好,且无并发症发生。有实践证明,阿托品化的时间越早,病死率越低[2]。②一般不在现场洗胃,中毒症状改善立即转送医院,现场急救毕竟条件有限。③医生要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能,通过插管,应用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防止呼衰,能使重度有机磷中毒病死率明显下降,大大提高了急救成功率[3]。④一定要重视医护协作,强调在急救现场不要过分划清医护职责而各行其是,只有医护相互协作,默契配合,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现场资源,提高AOPP的院前急救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赵宏伟,张俊华,吕昌玲.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中毒15例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