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10篇

生态环境问题篇1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全球各个国家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其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已经发展成世界性问题,我国自然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1]。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不仅关系到农村环境、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大农民群体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所以,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探索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社会意义。

1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

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而农村区域有关主题环保意识不足是引发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教育力度,针对有关主体进行宣传教育,切实提升农村整体的环保意识,以此来减少各种生态环境污染行为。针对广大农民群体,应当充分根据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来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利用表演、电视、广播以及讲座等方式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使得农民群体意识到农村环境恶化对自身造成的巨大危害,能够逐渐形成主人翁意识,更为主动的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针对农村领导干部,应当充分考虑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培训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定期进行考核,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干预绩效考核体系当中,逐步构建绿色GDP考核指标,使得广大领导干预能够意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环境保护有关的工作中来[2]。针对乡镇企业,由于我国当前大部分乡镇企业本身都是从小加工厂、家庭作坊的模式逐渐发展而来,本身的规模相对较小,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本身的社会责任感也较为缺失。所以,要想提升乡镇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关键在于开展环境保护相关的教育与监督,切实加强各个乡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而乡镇***府则必须要注重各个企业的环保评价档案管理工作,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奖罚分明,使得各个企业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自身长远的发展目标。

2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制

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工作离不开行***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基层环境保护机构不够完善,许多乡镇环境保护职能机构通常都是采用挂靠的形式,部分地区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自然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换可以借鉴吸收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这个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应当***于***府行***体系以外,环境保护机构通过***府部门的授权,有权力在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规章的范畴内进行自主工作开展,上级环保机构针对下一级环保机构具有监管的义务与权利。与此同时,环保机构还应当与各级***府机构构建环境保护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信息公开体系,进一步加强各个部门的交流合作,使得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形成良好的合力。除此之外,***府应当始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同时坚持“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方案,采用“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措施来鼓励农村地区的各种环保行为,在加大生态污染行为惩罚力度的同时,为农村环境保护社也筹集更多的费用[3]。

3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任何一项技术、***策的推动与发展都不能离开***府有效扶持与指引。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开始持续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大财***资金的投入,然而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的专项资金仍然非常少,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落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针对我国农村现实情况来看,倘若模仿大城市修剪大型污水处理厂,采用全面覆盖的地下管道措施,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府积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增加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a.应当不断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财***投入力度。地方财***应当基于我国宏观规划,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的投入,制定一系列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策,比如构建污染事故检测体系、设置专项污染防治资金等。b.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极为复杂、漫长的工程,仅仅依靠国家财***支持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构建综合性的农村环境保护投资融资促进体系。各级地方***府应当进一步加快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建设体系,并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拓展融资模式。处在现阶段城市扶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背景下,应当综合利用减免税负、财***补贴等***策倾斜,在农村区域构建良好的环境保护投资氛围,使得各种国际资本、社会资本能够更好的融入进来,促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此外,相关各级机构,比如水利部、农业部等,应当在中央***府的统一协调下,投入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以此来促成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更好的建设。②根据“因地制宜,先主后次”的原则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对***府而言,应当将主要的财力、精力用在农村环境保护最为需要、最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应当逐步构建乡镇级别的垃圾填埋场,以此来负责农村地区垃圾的集中销毁,防止二次污染的现象。垃圾填埋场应当由基层***府进行负责、县环保局进行牵头,综合参考农村地区各个村庄的布局、企业的分布以及人口的密度来进行选址,以此来缓解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情况[4]。

4结语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一直以来是我国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其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但会对整个农村地区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繁荣昌盛。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正视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裴敬伟.论农村环境法治实现的路径———来自日本里山里地环境保护机制的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7~23.

[2]李长根,杨笋,牛仕婷.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10个村的问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08:3609~3613.

[3]林云飞.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基于***策与法律对比分析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3,07:37~40.

生态环境问题篇2

论文摘要:我国现有水库约8.6万座。这些水库的修建给防洪、灌溉、供水、供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 经济 效益,为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由于片面追求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水库的修建也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水库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该的解决策略。 

 

 

修建水库作为抗洪防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一直是国民基础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时间、空间显著的不均匀性,水库的建设开发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近年来,我国水电开发迅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不 科学 的水库建设潜在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露出来,如:河流枯竭、泥沙淤积、生态恶化、物种减少等。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水库对生态的影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通过分析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更好地协调处理好水库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生态健康水库,实现人与 自然 的和谐共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修建水库对河流形态的影响 

河流自身的健康也是需要用水来维护的,否则就不成其河流,一定的“河道内用水”才能保持河槽的相对稳定。水库拦蓄影响河道行水,以至不能满足河槽相对稳定的最低要求,并且坝库下泄的河水剥蚀下游河床与河岸,使靠近坝址下游的河道偏移、河床涮深、异常的淤积物聚集等会造成下游河道萎缩,降低其行洪能力。同时大坝蓄水对河流流量的调节,使河道流量的流动模式发生变化。筑坝使沿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水面线由天然的连续状态变成为阶梯状,使河流片段化。河流片段化的形成或加剧,使流动的河流变成了相对静止的人工湖泊,流速、水深、水温结构及水流边界条件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二)水库建设对河流水文特性的影响 

水库拦断江河后,对天然河流的水文情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水文变化主要表现在河流流量、河流水位、地下水水位变化等。影响最大的是多年调节型水库,影响相对较小的是日调节型水库。水库水位的变化与天然江河大不相同,这取决于不同类型的调节方式,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水库,其水位的变化在季节上与天然河流是相反的,水位变幅较大,汛期水库处于低水位运行;在汛末蓄水,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与天然情况相比,增加了江河枯水期流量,减少了丰水期流量,尤其对洪峰流量有明显的削减作用,提高了下游防洪标准。同时,还可以提高下游 工业 生产和农业灌溉的用水保证率,增加水电站的保证出力。由于流域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河流水文条件的改变也会影响到地下水的水位、水质等。坝址上游水库蓄水使其周围地下水水位抬高,从而扩大了水库浸没范围,导致土地的盐碱化和沼泽化。同时,拦河筑坝也减少了坝库下游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大片原有地下水自流灌区失去自流条件,从而降低了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对灌溉造成不利影响。 

(三)水库建设对水质的影响 

拦河筑坝改变了河流的水动力特性,河流因建坝而经历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变化会极大地改变原有水质状况,主要表现为水库水体盐度增高、水库水温分层、库中藻类繁殖加剧等。 

1.盐度的变化。大坝拦水以后会形成面积广阔的水库,与天然河道相比,大大增加了曝晒于太阳下的水面面积。在干旱地区炎热气候条件下,库水的大量蒸发会导致水体盐度的上升。此外,坝址上游土地盐渍化会影响地下水的盐度,通过地下水与河流的水力交换,又会影响河流水体的盐度。 

2.温度的变化。通常,从水库深处泄出的水,夏天比河水水温低,冬天比河水水温高;而从水库顶部附近出口放出的水,全年都比河水水温高。 

3.藻类的变化。大坝在截留沉积物的同时也截留了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使得水库水体更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在气温较高时,藻类可能会在营养丰富的水库中过度繁殖,使水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二、解决当前水库环境问题的对策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库流域环境整治规划,树立水库环境整治典范 

(三)加强水库流域的综合管理***策、 法律 和制度体系的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篇3

关键词:环境;生态

一、环境生态问题的严重后果

建国以来,土地因水土流失减少了1/3,现在可居住的国土面积是300多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却反而增加了一倍,从7亿增到13亿。许多人口学专家认为,中国人口在两三亿比较合适,7亿就是极限,实际上我们的人口已经增加到了13亿。更不幸的是,人口增长得最快的地区,往往又是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传统工业化需要的三大自然要素,一个是土地,一个是水,一个是矿产资源,中国已耗损大半。

我国有三大污染:一是工业污染。我们现在拉动GDP增长几乎都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如造纸、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等。二是城市污染。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空气严重污染。在城市地上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因排污管网不通,很多污水流不过去,那些建起来的污水处理厂就变成了形象工程。三是农村污染。这是我们治污工作中的弱项。农村面源污染那么重,别说治理,由于体制制约,就连统计数据都算不出来。总体而言两句话描述:一是1.5亿亩土地受到污染,其中一部分是重金属污染,很难恢复,二是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农村的环保设施几乎等于零。现在谈新农村建设,生态安全应该是第一位,如果生态文明没有达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治文明、物质文明就没有享受的基础。

严峻的环境生态形势造成的严重后果是直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十一五”计划时,各省市GDP的指标几乎全都超额完成了,但是能耗的指标和环保的主要指标几乎都欠账,而且还有反弹。2005年全国共发生5.1万起环境纠纷;上访投诉40多万起,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两会的提案中,环境保护是热门问题,已经超过公共安全、教育、医疗,成为前五位的热点关注问题。第三大后果是带来严重的国际问题。现在各主要西方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和人权宗教联系在一起,变成对华外交的主题。我国的外交形象、***治形象、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建设友好环境生态的必要性

只有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使自然力更大限度地持久地变为现实生产力,才可能更好地借助自然,来满足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经济才能稳定持续发展。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转化规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经济发展是人类生活水平高低基础,保护自然环境则是能否生存的问题。环境保护工作要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提升环境生态问题,就必须创新人类社会文化价值观、必须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消费方式、必须调整和协调社会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必须改革宏观***治决策的机制、必须革新传统技术体系,将这一系列的变革融合到一个统一的发展观框架中,进行一场综合的环境生态完善,切实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环境生态问题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治理论、文化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中国化,从生态视角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于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

1、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论,是我国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理论与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始终秉承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并逐步深化和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论,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归纳起来,环境保护国策论包括环境保护意义论、环境保护对策论和环境保护机制论三个方面的内容。

2、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是我国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与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又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我国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既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背景,同时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可持续发展思想这一重要的思想资源。

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是我国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我国在落实环境保护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重新审视了社会发展问题,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应运而生。

4、生态社会主义总体上的特征是将生态学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结合,企***找到一条既能解决生态危机,又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保护自然环境问题上,生态社会主义要求人们按自然规律办事,反对把人同大自然的关系变成一种单纯的索取关系。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领域进行自觉的系统的建设的时候,才能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在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坚持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统一,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坚持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统一。

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是我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全体人民处于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状态。我国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归纳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正是这六大特征的具体体现。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于我们对于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和根本目标有了新的认识。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几大和谐关系的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系统,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明和社会主义实践三大和谐源流的科学归纳。

最为重要的是,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来就是马克思的毕生追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和理论归宿。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属于和谐社会,二者不能并列,但却不可分割。没有环境友好型社会,就不能建成和谐社会。同理,没有和谐社会,也就没有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

四、解决我国环境生态问题的路径选择

环境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国环境问题的形成十分复杂,从根源上看,还是思想文化问题。全面要更新我们的思想文化体系;其次是据此重新制订我们

的战略发展目标,重新设计我们的制度机制等。

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的集中体现,是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动历史性转变相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发展。科学发展本质上是经济、环境保护、资源的对立统一体,不能绝对地把环境保护、资源、经济发展三者静止地、机械地对立起来,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可以实现良性发展。环境保护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问题。它绝不是简单的污染防治问题,应该说它本质上是一个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方式问题。我国当前正面对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多、发展方式粗放、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要立足这些基本国情,推进我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建设。

2、完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制度法制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一旦确定,就要靠一系列制度***策去落实。环境友好型社会制度支撑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有序地进行***体制改革。环保不是***治最敏感的领域,但涉及***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利益主体。环保领域内的公众参与,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最佳切入点。应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容纳人宪法总则及环境资源的各项法规之中。

3、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看起来主要是提高环境门槛,制定严格的环境经济***策,加强综合***力度等等,本质上是调整经济结构,是改变经济结构性质,实现经济与环境高度融合,使环境保护不再是经济发展的排斥因素。如果仅仅只注意到了提高环境门槛这些现象,认识不到调整经济结构才是本质,就没有很好地掌握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最终也抓不住关键,不知道从哪方面下大力气解决问题。科学发展观这条路必然涉及到国家战略的调整,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两个没做好,第一个是国土整治规划,第二个是产业发展规划。前一个关系到我们的城市化,后一个关系到我们的工业化。

4、经济***策和机制,必须制定环境经济新***策。谁都知道环境和经济“双赢”的路,实行生态环境税、高耗能惩罚、新能源、循环经济鼓励的***策等。

环境问题是综合的问题,必须要有综合管理的机制,必须达到综合权能的统一。环保工作是公共事务,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利益。因此环保部门要全面推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环保的法规法律应该是公众参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法规,为此要加大环境信息的披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历史任务,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阶段性目标,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已成为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要实现这一指标,就必须实践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正是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当然就是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张岂之: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思考[J],史学集刊2001-05.

生态环境问题篇4

[关键词]环境;失衡;原因;解决;生态伦理

人类是地球上生物 发展 和进化的最高产物,是食物链条中最高的一环。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活动、生存方式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使得环境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工业 ***以来,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生产动力规模的扩大, 科学 技术、工程技术手段的发展,创造了大量自然界自身不能自我分解、自我消化的物品,使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发生了矛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失衡问题。本文试***从生态伦理的视角重新审察环境问题,寻找解决环境失衡的生态化的方法。

一、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失衡问题

环境失衡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造成的地球上各种生物之间、动物与植被之间以及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平衡关系的被打破,造成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被破坏。环境失衡问题实质上是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的被破坏,因此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脆弱的发展

2.生态伦理新思维的基本原则

生态伦理新思维是建立在后 现代 的信息社会,知识 经济 新时代的思维方式,是立足于人类与其它生物,人类与 自然 环境之间的和谐的生存状态的思想方法。

生态伦理新思维的基本原则是多元思考和和谐共存。多元思考是指从植物、其它动物、人类以及三者共同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四个纬度思考问题,打破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单一思维。

3.实现生态伦理的途径和方法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具体实施:

第一,转变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旧思想,树立生态伦理新观念。人类中心主义在人类 历史 文明的进程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也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随着 工业 化的 发展 ,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痛定思痛后,我们要树立生态伦理新观念,应该意识到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的地位,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控制 企业 环境指标。解决生态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是要做好产业引导,把产业发展引导到可持续发展上来,从根本上转变资源依赖上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加大生态效益型产业比重,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第三,加强***府的环境立法和保护环境的行******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级***府对本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环境保护负责的责任制;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审计制度,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力度,做好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资源开发“三同时”制度。

第四,加强规划,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平衡。国家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科学 开展生态建设,继续落实计划生育***策,严格控制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对有利于生态保护的长期投资项目在***策上给予优惠支持,中央***府主要负责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天然林、天然草地的保护与恢复和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投入;各级***府应增加生态环境的投入;积极引入社会各方投资,逐步建立流域补偿、资源开发补、遗传资源惠益共享的生态补偿机制。

第五,提高民众的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把环境保护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加强对民众的引导,一方面要使生态观念根植于民众,使全民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以生态眼光、生态要求来指导各项工作。我们应根据生态文化的要求,重新认识主体性的内涵,建构生态主体论,发挥主体协调人—社会—自然关系的作用,使人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新世纪生态危机的警钟时时在耳边响起,共同生存于这个蓝色星球,无论国家***还是普通百姓,都是地球村的公民,都有义务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

[ 参考 文献 ]

生态环境问题篇5

一、强化领导,细化落实责任

成立了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书记、局长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全力推动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时制定印发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任务、明晰节点,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针对省、州环保督察反馈和排查检查出的问题,专题召开***会研究整改措施,并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省、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等文件。

二、强化措施,全力排查整改

(一)加强学习,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局***高度重视,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学习纳入中心组学习,及时学习传达中央、省、州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多次安排部署交通运输行业生态,要求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务必提高***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意识,切实以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为突破口,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绿色公路建设。

(二)强化措施,深入开展排查工作。由州交通运输局分管领导牵头,相关科室、单位等工作人员组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工作组,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全州18县市,对在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改扩建项目、大中修工程、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重点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排查工作:一是排查审批(备案)程序是否完善问题。着重排查环评批复(备案手续)、混泥土拌合站、路面混合料拌合站和碎石加工场环评手续,弃土场水保手续是否完善。二是对施工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如水污染、扬尘污染、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噪声污染、光污染、固废污染、危废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展开排查。在此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工作中共发现24个项目存在的120个生态环境问题(详见附件)。

(三)对照问题,建立整改销号清单。对大排查工作中发现的24个项目存在的120个生态环境问题,我局立即对照问题、逐一梳理、列出单子、明确责任,突出抓好薄弱环节,对任务重、进展慢的,实施重点调度,加快推进整改工作,确保整改效果。并在整改过程实行痕迹化管理,按问题归类,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文件、资料,按工作进度及时向州委州***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州环督办等相关部门报送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截至6月20日,24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存在的120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03个,剩余17个问题基本为项目林地手续、建设用地手续、砂石料场环评手续、新增弃土场手续等环水保手续未及时完善,我局已要求业主主动对接协调相关单位,完善相关环水保手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跟踪问题,加快整改销号。对剩余17个环评手续未完善的问题,我局将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紧盯不放、一寸不让,做到不整改不放过,不销号不撤单,有反弹的重查处,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加快推进整改销号工作。

生态环境问题篇6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意识 生态平衡 解决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环境污染频繁出现,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接踵而来,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与恶化现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为紧迫的问题,如果不得到足够的重视,后果将会不堪设想。本论文以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主要论点,列举几大当今时代切实发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与之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无垠,疆域广大辽阔,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然而,可以供人类农作使用的可耕地资源却颇为有限,据统计,我国当前的人均可耕地面积约为780平方米,尚达不到世界上人均可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可耕地面积在急剧锐减,虽然在后来的时间里国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并做出一系列的举措来保护我国的可耕地资源,使得可耕地减少的速度有所缓和,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可耕地资源仍然处于减少的趋势。可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可耕地的减少势必会造成粮食的紧张,进而引发农业危机,大大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如果不得到应有的重视,后果不堪设想。

(二)土地荒漠化日益加重

土地荒漠化,又称为土地沙漠化,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下,由于气候的变异以及人类种种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其原有的生态平衡,从而使得那些本来不是沙漠地区逐渐地退化为了沙漠地区的一种现象。土地荒漠化现象发生在全球范围之内,每一个国家都会有发生,而在我们国家,土地荒漠化现象并不罕见,尤其是在那些干旱半干旱的地区,水汽本就难以送达,生态环境较其他地区脆弱得多,再加上人类种种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得荒漠化现象每年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四周蔓延,因而可以说我国正是遭受土地荒漠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荒漠化问题不仅仅会导致沙漠地区进一步蔓延,更会导致该地区的水资源缺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的连带现象,土地荒漠化的加剧必然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计的不良影响。

(三)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据最新一次统计表明,截止到2010年,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为:日本68.5%,韩国64.3%,巴西61.9%,美国33%,德国30%,法国29%,印度22.9%,而中国则仅为21.6%。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在全球186个国家中位居第115位,由此可见,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缺乏,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里天然的消声器,拥有着阻挡噪声传播扩散的功能,并且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树木可以吸收降水涵养水源,另外,树木可以分泌芬多精等植物杀菌素,能够为人类杀死许多致病的病菌以及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益。除此之外,森林还是人类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树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释放出供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氧气。由此可见,森林资源的匮乏不仅仅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为人类的生存及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四)水土流失现象日趋恶化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之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其中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因此,水土流失也称为水土损失,它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水土流失是一种土地资源遭受破坏的十分常见的地质灾害,它发生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每个国家都会发生,而我国是遭受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莫过于位处在中国中部偏北的黄土高原地带,根据公布的中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现已经达到了35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7%,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无不显示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与解决生态问题的刻不容缓性,水土流失现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生产与生活最具危害性的环境问题。

二、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民的生态意识

由以上论述得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与恶化现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为紧迫的问题,若不能得到足够重视,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首要的问题是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各级社区可以开展一些生态知识讲座,让人们更进一步地懂得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后人们将会经历的灾难,只有让人们深刻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才会激发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生态旅游活动,让更多的人们在旅游的过程当中不但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同时还可以参与植树造林等保护环境的活动,对于那些表现良好的人们要进行公开表扬,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们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此来更好地发展。

(二)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管理部门的职能

对于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而言,要想改变当前的状况,仅仅依靠宣传教育或是知识讲座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改革并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相关部门的职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是处理目前我国土地资源使用不当与保护不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上文提到,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可耕地资源面积逐渐减少,肆意浪费的现象频繁发生,虽然国家在后来的时间里颁布了《土地管理法》使得可耕地减少的速度趋于缓和,但总的而言,可耕地的面积的确依然在减少,这体现了土地管理部门的管理尚不到位。为此,各级***府应该更进一步改善土地管理制度,对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强化,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科学的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好我国的可耕地资源,从源头上管理利用好土地(尤其是可耕地)资源,尽力杜绝无谓的可耕地资源荒废现象。

(三)加大财***投入,保护生态平衡

随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更进一步增强,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投入也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趋势,然而,在国家的财***总投入之中这一比例仍然较低。据***统计,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所投资的金额总和为21623.1亿元,这仅仅占全国GDP的1.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3%,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所投入的资金总量仍较低。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投入是促成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步骤,为此,国家应加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投入,完善财***支出结构,以此来更好地治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好生态的平衡。

(四)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监督

当今社会,很多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大多都是由于人类的种种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而造成的,为此,除了提高国民生态意识、强化相关部门职能以及加大财***投入以外,还需要一种强有力的约束力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即法律法规。各级***府部门应当进一步制定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监督,对于那些不遵守法律法规、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们加大处罚力度,对于那些管理不善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相关部门官员一概进行惩罚,只有这样加大惩戒力度,人们才会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利用法律法规进行惩罚并不是裸的恫吓,亦非最终的目的,只是一种必要的辅助手段,只有各方面都做到位,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日益加剧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临汾科学发展的主要路径[N].临汾日报,2010-2-8.

生态环境问题篇7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建议;安徽霍邱

1调研背景

霍邱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全县土地面积3 493 km2,耕地12万hm2,辖32个乡镇,682个行***村,3 652个村民组,人口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4万人。改革开放以来,霍邱县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扰,特别是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以及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使个别地方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霍邱县处在大发展、大建设的快速期,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更为突出。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环境状况。***和***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发展生态农业,整治农村环境,切实解决农业和农村面临的污染问题,明确指示“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要统筹城乡环保工作,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明确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坚持以土壤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为防治重点,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以试点示范为先导,逐步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加剧趋势,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的十七大三中全会明确将加快解决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08年7月,***召开了建国以来第1次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从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和保护民生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就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了进一步了解霍邱农村环境现状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调查组深入霍邱县有关乡镇、村、组、户,开展农村环境突出问题调研活动,先后走访调查了新店塘南村、岔黄组、龙潭杨楼村、石店镇双庄等十余乡镇村,详细调查了解了霍邱农村环境现状和主要问题。

2霍邱县农村环境现状

从调查情况来看,随着国家支农、惠农***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工业污染逐步增加,农村环境状况日益变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扰。

2.1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根本重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是农村环境保护薄弱的真实写照;“清水城中转,污水城外流”则反映了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现象日益形成,也反映城乡环境保护不平衡。在农村,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体中,使“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普遍现象[1-4]。霍邱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近90%,若按每人每天产生垃圾0.5 kg计算,全县农村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700 t,年逾25万t。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无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生活垃圾随意抛弃或堆放,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污染了农村水源和土地,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同时,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业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畜禽粪便任意堆放和排放、秸秆就地焚烧现象较为普遍。在霍邱县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则存在着集镇和农村聚居点与工业区混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现象。

2.2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加剧

近年来,随着霍邱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工业企业逐步增加,造成集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乡镇工业企业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企业污染点多面广,难以监管和治理,因污染引发的民事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环保纠纷已成为继征地、拆迁之后又一影响社会稳定的新问题。

2.3土壤污染问题已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霍邱县农村土壤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农民为追求产量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农膜以及污水灌溉,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物种群结构发生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生产力下降,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土壤污染带来了严重后果:一是影响耕地质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是影响食品安全,威胁人体健康。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三是影响农产品出口,降低国际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农产品出口被外方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传统大宗农产品也被迫退出国际市场。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要求提高,出口压力增大。霍邱县是个农业大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连续几年被命名全国粮食标兵县,但农药、化肥大量使用等因素导致其他农业产品很难近入国际市场。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滞后性、不可逆性的特点,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将长期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威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5-6]。

2.4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低

由于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用水的保障优先性低于城市和工业用水,主要表现为:供水保证率低、水质不达标。据初步统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尚不到10%,仅有少数村庄有供水设施,而且用水器具质量和供水效率低,处理设施简陋;约有30%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饮用苦咸水等,饮水不安全导致个别农村地区出现疾病,农村现有的浅水井和沟塘的环境卫生问题也较为突出。

2.5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霍邱县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畜禽养殖业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初步估算,霍邱县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90余万t,每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达326.13万t,农膜使用量达3 000 t。但调查显示,50%以上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农膜年残留量超过600 t,许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粪便、污水未经有效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加之农民缺乏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知识,造成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据统计,霍邱县农药的年施用量已逾3 000 t,其中高毒农药占70%,化肥施用量远超过20万t,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在有些地方化肥用水已高达600 kg/hm2以上,化肥利用效率维持在35%左右的较低水平。

当前,霍邱县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3霍邱县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3.1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经济体制条件的制约,基层***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非常薄弱,加之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策,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许多农村地区成为污染治理的盲目区和死角。

3.2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亟待提高

当前,霍邱县农村基层环保机构不健全,县环保局没有在乡镇设分支机构,乡镇也没有建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

3.3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

相对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而言,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如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相关立法尚处于空白,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不强,给农村环保***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一定的困难。

3.4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污染治理工作难开展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程,更多的是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造成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上有一定困难和不足,制约污染治理工作。

3.5对农村环保的宣传教育不够

由于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环保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不高,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总之,霍邱县农村环境的现状,与改善农民健康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农村新环境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急需下更大的气力、做出更大的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

4霍邱县农村环境保护建议

4.1开展村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生活垃圾要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提倡资源化利用或纳入镇级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理。在经济发达地区,可采用“村收集—镇集中—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地区可采取堆肥或简易填埋;有条件地区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纳入乡镇集中处理系统;组织当地农民群众对历史积存垃圾进行专项清理。

应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生物或湿地等多种处理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人口相对集中、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的地区可采用环境工程设施处理;在人口密度较低、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的农村区域,可利用湿地、沟塘等自然生态系统就地处理;结合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开展示范,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置,根据村庄规模和卫生要求配置一定数量垃圾筒(箱)或池及时收集村庄生活产生的垃圾废物。根据村庄人口规模,清运路程,配置一定数量、规模的垃圾转运工具和中转站,对交通不便和垃圾生产生量少的地方建设无害化简易埋场[7]。在水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及水污染治理重点饮用水源地优先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化粪池,污水净化池、人口湿地、分散式户污水处理系统等模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示范作用。

4.2加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

坚持工业企业适当集中原则,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在有条件的区域可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化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发展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之外的区域,尽量不再发展新工业项目。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工业园区规模与主导行业类型,建设相应规模的“三废”处理设施。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严格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组织制定生态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环境保护规划。对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限期治理或予以取缔、关闭。加大***力度,严格查处违法排污企业,确保环境安全。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对超标排污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按照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逐步实施企业污染物排放削减计划。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的产业和产品。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严禁引进或新建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污染治理设施的更新配套,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3治理土壤污染与农村面源污染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应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类型(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复合污染等),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污灌区、固体废物堆放区、矿山区、工业废弃地等),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作。严格控制农田污灌与底泥施用,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生产,避免产生土壤污染。加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制定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保护规划和详细的环境管理计划,开展土壤、水、大气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制定相关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综合防治病虫害。要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搞好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妥善处理村镇生活垃圾和污水,综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4.4保障农村饮用水环境安全

强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针对目前霍邱县农村饮用水环境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对农村饮用水源,特别是农村人口聚居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建设并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建筑物,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做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合理布置取水点位置,选择远离污染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的水源,在村民集中聚居区,逐步建设集中供水系统。根据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与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生产沼气,推肥,各类环境工程等技术模式,切实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力求实现畜禽污染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使污染达标排放,划定水源保护区,完善污染防措施,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加强水源水质监测,开展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调查与评估,为保护水源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4.5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

加强规模畜禽养殖和污染防治,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生产沼气、建设有机肥生产厂、土地利用、工艺处理等模式,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与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使用安全、高效的环保生态型饲料和先进的清粪工艺、饲养管理技术,实现污染“源头控制”。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在重点区域、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要严格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8]。

4.6加强农村环保***策法规和知识宣传

各级财***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环保知识宣传册等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生产、消费习惯,弘扬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协调、持续发展。

4.7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应紧紧围绕建设目标任务,加大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基地、生态村、生态示范户、绿色学校等创建力度,创建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省、市、县级生态村、生态示范户、示范基地及绿色学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可以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产业特色,探索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提高种、养加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中的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4.8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保护的机构和能力建设

要统筹城乡环保工作,加大对农村生态建设环保的资金投入和***策扶持,积极编报农村环境综合总结项目,积极争取农村环保专项资金,财******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倾斜,加大财***资金的专项转移力度,明确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资金渠道和部门责任,对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好村镇和生态村的以奖代补方式加大投入,同时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和能力建设,县一级环保工作重点实施战略应向农村转移,增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控能力,在乡镇或者分片设置环境保护所,乡镇***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应强化环保内容,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考核奖惩机制。

5参考文献

[1] 汪霞,蒋远胜.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2):65-67.

[2] 吕迎春.环境友好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02-104.

[3] 杨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业月刊,2010(1):14-15,19.

[4] 王佳慧,杨立男,董玉宽.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33):87-88.

[5] 师永全.农村能源与生态环境[J].河南农业科学,1988(4):16-17,24.

[6] 李斌超,葛开华.庭院立体农业模式[J].河南农业科学,1989(3):17-19.

生态环境问题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生态设计;若干问题

水利工程规划的合理性能够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对水利工程进行新建的过程中要对水利工程为新生环境组成这一问题进行充分认识,以确保能够更好地保证水利工程与其他环境组成相互协调,处于平衡状态中。同时,作为水利工程中的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工程规划中的生态设计工作放在重点工作内容当中,从而将工程转化为资源,推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水利工程规划中生态设计的若干问题

在水利工程规划中,为更好的维护我国生态环境,在对完成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后,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水平,对当地的各种资源条件进行充分利用,从而能够更好的为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生产提供丰富的水资源。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受自然与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水利工程规划中的生态设计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与不足,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受地域性差异影响,水利工程的设计标准缺乏统一性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面积广阔,不同的地区又会在地质、地势、生态环境、地理条件、农业生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在水利工程规划过程中,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无法在设计标准与施工中实现统一化,导致施工难度较大[1]。

1.2工作人员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虽然在现阶段,我国已经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将其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并通过对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革,使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但是,在目前的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工作中,生态环境环保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重点问题[2]。原因就在于我国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环保意识缺乏,生态水利工程概念引进的时间较短,各方面都缺乏成熟的、完善的应用体系,导致在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相关的设计人员缺乏对生态环保问题的考虑。另外,由于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较差,在对相应的工程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大多重视水利工程的经济性与实用性,而忽视水利工程的生态性,导致环境破坏现象比较严重。

2水利工程规划中生态设计的具体策略

2.1保证准备工作的充分性

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之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能够直接影响生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在工程施工之前,在材料的选择、人员的配备以及机械的准备方面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之前,要对工程项目的特点进行了解与分析,并对工程多处的地点进行勘察,全面掌握生态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以及施工进度,进而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另外,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之前,也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及技术复核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都准备充分的基础上,保证生态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

2.2对生态水利工程施工***设计工作严格把关

在水利工程规划工作中进行生态设计时,不仅要将生态水利工程应该具备的防洪功能与灌溉功能做充分体现,还需要将其生态性充分体现出来,进而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特点[3]。为了更好的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在***纸设计的过程中,详细了解工程周围的情况,如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坡体结构的控制。另外,为了更好的避免水利工程规划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对施工***纸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并有效的协调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的满足水利工程的生态保护功能。

2.3强化设计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为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规划的生态设计工作,在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组织设计人员参与相应的培训活动,帮助其全面了解我国当前的环境状况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有效强化设计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在设计中能够重视对环境问题的考虑。另外,在实际的设计工作开展中,也可以将环境保护在水利工程的标准中纳入,并强化对设计人员的监督力度与水利工程设计***的审核力度,使其充分满足环保要求。

2.4保证生态水利工程有效衔接施工

在生态水利工程实际施工中,设计人员要与施工人员做好工作交底,并深入现场,对相应的施工项目进行指导,以防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缺乏环保意识,从而对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例如,在施工中,要指导施工人员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要对完善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责任制度进行构建,将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以及生态管理等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从而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环保意识,对生态设计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

2.5采用生态护堤

在水利工程规划中,为更好的实现生态设计,可以采用生态护堤的方式,利用自然土质岸坡、种草、种树进行生态工程护堤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实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也能够为水生植物的生长与水生动物的繁殖提供有利的条件[4]。在应用草皮、木桩进行水利工程的护坡工作时,也可以采用袋内灌泥土、粗沙以及草籽的方式,这样一来,既能够有效抵抗水流对护坡的冲刷,又能够使上述的编织袋中长出绿草,在保护堤防的基础上,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生态环境问题篇9

[关键词] 西部;生态环境;投融资

[中***分类号] F1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12-0077-04

一、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投融资的现状分析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当前制约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最直接的原因是融资渠道狭窄,投入相对不足。目前,在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投融资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府财***性投资的有效性不足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府投资,但是目前***府投入相对不够,引导力不强,有效性不足。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进一步开放,虽然引入了银行贷款和外资,初步打破了财***投资的单一渠道,但在投资主体、决策方式、运行机制、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还遗留着计划经济的烙印。另外,资源环境产权所有权界定不清,***府财***投入难以带动民间资本,从而无法发挥杠杆作用,这与大量的建设资金需求不相适应。

(二)融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

21世纪中国西部生态环境重建需要国有资本、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的配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满足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需要。目前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投融资体系在融资渠道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1)在资金结构上,财***性资金成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绝大部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基本通过***府直接投入和间接融资(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直接融资比重过低。(2)外资利用形式单一,规模不大。目前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利用外资主要是外国***府援助、捐赠,世行、亚行贷款等等,外商直接投资较少。(3)民间资本市场发展不够。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民间资本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投融资规模较小,在市场准入问题上仍然面临着诸多障碍,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严重,国家的资金投入并没有激活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的投入。

(三)投融资改革不配套,项目缺乏投融资约束机制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许多承建项目处于封闭式运作,缺乏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加上项目运作过程中监督机制、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无人承担投资主体的全部责任,项目筹资、建设、经营、偿债、资本回收等各个环节都极易出现阻滞,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效益的发挥,甚至带来风险。同时由于缺乏市场化的投资经营机制和强有力的专业投融资机构,筹资渠道不畅通,资金分散使用,资金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四)资产经营机制和机构不完善,***策的持续性不强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在很多项目中,***府虽然处于投资主体地位,但责、权、利和产权关系不明确,导致建设、管理、处置脱节。比如在小流域治理、水源涵养林建设等生态环境重建过程中,虽然工程的生态效益比较明显,但是工程在中、短期内很难有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项目自身又很难再筹集到工程管护和改造资金。所以当项目建成后,一旦国家不再继续投入,工程的作用和效益也将难以充分发挥。

二、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投融资与国外环境建设的比较分析

目前国内外学界对生态环境投资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国外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已逐步制度化、法律化。如日本建立了水源林资金,由河川下游的受益部门采取联合集资方式补贴上游的林业,用于上游的水源涵养林建设;法国建有国家森林基金,以由***府主持受益团体直接投资、建立特别用途税及发行债券三种方式开辟林业资金来源渠道。还有一些国家通过对污染者和受益者收费来积累资金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管理。

德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在20世纪70年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事件后,环境保护成了德国***府最紧迫解决的问题。之后,德国***府出台了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法律,每年为环保贷款近百亿欧元,企业每年的环保投资也在30亿欧元~40亿欧元,已形成近百万人就业的环保产业。

澳大利亚***府鼓励企业参与环保产业的开发,对从事环保事业的企业在税收、设施等方面给以优惠,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环保产业。堪培拉市有70家~80家企业从事垃圾收集、分类和填埋工作,每年创造1 000多万美元的产值。***府还与商业企业合作,推出了“生态商业”计划,鼓励商业企业减少水、电、汽等资源的使用。

20世纪后期,美国的水土保持进入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强调水土保持工作的系统性、综合性。例如美国的“土壤银行计划”(SBP,soil bank program),“环境储备计划”(CRP,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走上了规范化、量化和动态化管理的轨道。

和国外这些发达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相比,中国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机制是在***府主导的体制背景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其投融资体系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比较集中和突出地体现了传统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缺陷。在法律制度、投资力度、投融资体系建设以及生态保护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方面,中国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制度改革,拓宽融资方式,消除西部生态环境投融资过程中的准入限制,同时完善相应的法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从多个方面建立整体性、系统性的西部生态投融资体系。

三、强化约束激励,引入多元主体――完善西部生态投融资机制的建议

(一)调动广大群众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在人力、物力、资金方面的支持,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农业产权制度,承包制度,并且保证***策的持续性。生态环境恶化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愿意看到的,他们也迫切需要改善自己生活的环境。在国家***策的正确引导下,人们是愿意投入的,但是国家必须保证他们在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治理大环境下的生活保障,并且最好能够改善以往的种植养殖模式,最终逐步达到小康水平。

消除民间资本进入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体制和制度,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生态开发、资源开发、旅游开发等领域,建立民间资本进入的诱导性机制。民间资本进入生态环境重建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地方农民承包宜林荒山荒地进行生产性活动,特别是一些农民在荒山上种植一定规模的经济林,能够迅速致富,可谓成绩斐然。只要***策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推广的价值是很大的。例如广西柳州象州县寺村镇以村民吴建南为首的8户农民承包了400亩山地,全种上了龙眼和美国油桃,3年时间收入就超过20万元。陕西省铜川市引导农民在荒山、荒坡栽种花椒、柿子等,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了,同时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迅速改善。

(二)增加***府的财***投入和补贴,并且保证其连续性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以往的建设基础上进行持续的建设,这就需要财***的持续投入,一旦停止或者减少投入,当地农民有可能为了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不得不对生态环境再次进行掠夺式的开发,从而功亏一篑。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期,国家需要改善的地方很多,需要的资金也很多,所以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力度仍然达不到需要,特别是在西部地区。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迫使我们现在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并保证***策的持续性。

(三)发行国债、专用债券

利用国债进行投资是***府有计划的配置资源,对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宏观调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国债资金大多投资于大型企业的技改项目,但是随着国有资金进一步退出竞争性行业,国债项目将更加倾向于生态建设、基础建设、公共产品等收益低甚至无收益的项目。把国债资金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利用国家信用和资源配置的优势为西部生态建设提供长期的、稳定的的资金。同时,为鼓励西部生态建设,可以由国家或者金融机构,针对西部生态建设中的一些长期的、稳定的、收益率较高的项目发行专用债券。例如一定的经济林建设、水库建设、药材产业基地建设、旅游业建设等等。

(四)完善税收补偿机制

在流域生态环境这种公共产品的建设中,实际上只是由国家与西部农民出钱出力一起建设的,而东部地区大中城市只是当作国家的公共产品来享受,做的贡献不多。根据生态补偿原理,建议在东部地区以及中部一些地区征收环境保护税,通过专款专用的方式返还西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从目前西方征收环境特种税的执行情况来看,环境特种税***策弹性大,便于管理、监督和执行,效果明显,透明度高,有利于实现资源利用中的公平性,是一种有效率的管理手段。

(五)加大银行信贷支持

现阶段,中国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国有独资银行占绝对垄断地位,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放贷权力的上移,全国统一的信贷利率,难以满足西部地区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因此,中央银行在加强经营监管的同时,应积极着手建立和完善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多元化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降低在西部地区设立金融机构的条件,适当增加区域性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大力发展农信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合作银行,进一步提高金融效率。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可以实行倾斜性的货币管理***策,适当降低当地环保企业获取贷款的条件;对于***策性银行来说,可以全力支持有利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资项目和信贷融资,用低于东部的贷款利率鼓励在西部地区投资兴办绿色企业,存贷利差可由中央财***专项补贴。

(六)积极吸收外资用于专用项目

资本是追逐利润的,只要有合适的项目,就会集中到哪里。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有着很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特别是一些特有的药材和珍惜动物。我们应该紧紧抓住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国际合作热点的有利时机,扩大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吸引外资进行投资,积极争取外国***府援助、世行、亚行贷款和国际生态环境治理的合作项目,利用国际资金、优惠贷款和技术援助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但是前提是,要加强对国外资金和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贫困地区的还贷能力。例如四川省从2000~2005年的5年共接受各方提供捐赠1.68亿元,提供贷款1 262万元,全部用于天然林保护和人工林营造项目。

(七)建立生态投资基金

建立生态投资基金,为生态企业、公司或者个人直接提供资本支持,并对其进行监督。对于西部地区而言,生态投资基金的介入,既可以实现环保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为生态企业注入资金,起到“孵化器”的作用,又可以解决生态企业后续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其中基金来源可以通过财***货币注资、资产划拨、提高资源税率和资源使用补偿费以及向下游征收环境调节税的办法筹集,而功能则主要用于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

(八)利用项目融资

所谓项目融资,根据国际通行定义:融资不是主要依赖于项目发起人的信贷或者所涉及的有形资产,即在项目融资中,提供优先债务的参与方的收益,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项目本身的收益。(1)采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方式进行环保融资。BOT方式融资经常应用在国际或者国内的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面,一般操作流程是***府与投资企业签订协议,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由项目公司筹集资金,完成项目建设,管理项目的运营,在特许期通过对项目的开发运营以及当地***府给予的其他优惠来回收资金以还贷,并取得合理的利润。BOT方式同样可以应用在西部生态投融资中,但是由于生态投资的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国家必须放开投资主体的限制,制定一些更加优惠的***策,如更长的承包期、更多的补贴等等。(2)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转让―运营―转让。指将已经建成投产的项目有偿转交给投资方经营,国家或所属机构将一次性融通的资金用来投入新建项目;根据双方签订的有关协议,资金投入方在一定期限内经营该项目并获取利润;协议期满后,将项目转交给国家或所属机构。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很多资金,并且是流转的资金,而生态效益的实现一般很慢,等到最终实现收益,可能其它该治理地方的最佳时期已经过去了。而TOT方式却可以很方便地使资金流动起来,从而推动生态建设。(3)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其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它可以将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可交易证券,使其具有流动性。目前,中国实行资产证券化的条件已经具备,制度正在逐渐完善。而西部生态环境重建中的一些资产完全具备资产证券化的条件,例如可以把一些优质的林权证作为特定资产组合,以将来产生的特定现金流为支持,以国家***府担保作为信用增级机构发行债券。***1以林权证资产证券化为例,显示了证券化交易的流程与结构。

(九)积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资本市场的筹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有利于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让企业从间接融资走向直接融资。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发展二级资本市场和场外市场,公司债券的流通也在逐渐完善。在这种机遇下,国家应该鼓励和支持西部的一些优秀生态企业上市或者发行公司债券,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从而带动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西部生态环境重建任重而道远,需要整个社会多方面的努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完善西部生态环境投融资体系。当然这个投融资体系只有做到系统化、整体化,并且长期地坚持下去,西部的生态环境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谢丽霜.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投资的效率风险及其化解[J].统计与决策,2007,(6).

[2]刘小鹏,王亚娟.宁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环境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6,(12).

[3]杨德勇,王守法.生态投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喻大学.浅论环境保护的投融资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04,(6).

[5]赵文玉.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J].四川环境,2004,(1).

[6]葛红玲,杨德勇.北京及周边地区生态屏障工程内外融资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

生态环境问题篇10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生态环境;修复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258

0 概述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总面积有455万hm2,占国土面积47%,常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蒸发量远超过了降水量。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与北部地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降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和酸化、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其中,以土壤盐渍化、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最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1 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生态问题

1.1 土壤盐渍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本身的水资源就十分匮乏,加之降雨、灌溉和蒸发的交替作用,使盐分在非饱和带土壤中不断累积,形成土壤的盐渍化。目前,全国盐渍化土壤面积约3667万hm2,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因受盐渍化威胁的耕地约占当地总耕地面积的30%-40%。土壤}渍化后,土壤的溶液渗透压增大,土体通气性和透水性就会变差,降低养分吸收和植物的正常生长。

1.2 草场退化

草场退化是指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表现出一系列不利于开发、利用的环境退化。我国草场退化的面积约为1.35亿hm2,绝大部分都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内蒙古草原由于过度放牧,草原的牧草由上世纪70年代的70cm下降到现在的25cm。草场退化后牧草的种类就会出现简化,草质变劣,植被覆盖降低,土壤肥力下降,第一性生产力下降,草场环境的容量便会持续衰减、承载牲畜能力下降。

1.3 土地沙化

随着气候的变异和人类活动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也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目前,我国的土地荒漠化总面积约为267万hm2,约占国土面积28%,大部分集中在四北地区,其中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地荒漠化约占九成以上。土地荒漠化诱发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

此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沙尘暴肆虐等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不然乐观。导致该地区环境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自然等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导致,加剧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2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技术

2.1 土壤盐渍化生态修复

水利工程改良、生物改良、农业改良和化学改良是土壤盐渍化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其中,水利改良措施主要是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和现代化排水系统,对盐渍化的土壤进行长期的改良修复,典型的有***农二师采取的竖井排灌措施;生物改良则是通过植树造林种植牧草,以及培育和种植耐盐植物;农业改良则是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起槽种植,避盐栽培和种植水稻等,山东德州通过种植水稻对碱良效果良好,5年后的脱盐率达42%;化学改良是在盐渍化土壤中施加磷酸矿渣等改良剂,以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2.2 草场退化修复

草场退化修复主要的措施有草地改良、草地封育、人工草地建植等。其中,草地改良是轻度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首选途径,中科院西北高原生态研究生对青藏高原高寒退化草地进行划破草皮和施肥改良,7年时间草地盖度和生物量分别增了14.1%-57.6%,32.7%-113.9%。而对于中度退化的草地则通过封育措施实现草地植被的生态恢复,较为典型的是内蒙古锡林郭勒三种典型草原原地带进行为期17年封育,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得到明显提升;对于重度甚至极度退化的草地恢复潜力小,恢复的速度慢,必须要选择人工植被才能有效促进草地群落的生态恢复。内蒙古西北部地区建植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短短两年时间草地的植被覆盖就达到了95%以上,可食牧草比例达99%。

2.3 土地沙化生态修复

土地沙化的生态修复治理应坚持“标本兼治,治本在先,优先保护,积极治理和适度开发”的原则。首先是建设屏障,遏制土地沙化蔓延。我国沙漠,有四大杀沙地本身是自然景观,治沙不是直接种树而是对现有的沙地植被和荒漠植被进行有效保护。沿着沙漠地带周边建立大型的防风固沙林草带,在沙漠和绿洲之间建立大型固沙防护林带,例如,注明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从1978年-2050年,规划造林面积达5.35亿亩,届时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4.95%。对风沙危害严重的干旱耕地,积极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推广免耕法。退耕还林***策实施20多年来,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生态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积极修复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除了采取具体修复措施外,还要注重综合施策,从气象、水文、地理、土壤以及环境管理等方面综合研究,既要搞好水土保持,也要做好环境污染防治,切实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3 结语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各级***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分析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等主要生态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突出表现在生态结构趋于单一、服务功能下降,系统不稳定,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要继续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环境,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桂呈森,徐蒙,王桂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在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5(01):27-3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生态环境问题10篇

学习

工作周总结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周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工作周总结范文通用,一周工作总结模板汇总十篇。金立某机型采购价530元/台,我给他们定的价格是599元-699元/台,她们店的实际销售价格是899元/台,我随便看了一圈,至少有10款畅销机型,比正常零售价都高100元-30

学习

操作系统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操作系统10篇,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简介建议收藏,操作系统简介怎么写。4、文件管理。有效地管理文件的存储空间,合理地组织和管理文件系统,为文件访问和文件保护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及手段。5、用户接口。用户操作计算机的界面称为用

学习

生态学原理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学原理10篇,内容包括生态学过程和生态学原理,10个生态学原理。生态学上原始合作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生活。我们常见的同种动物往往以群居形态生活。这

学习

保护生态环境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保护生态环境10篇,内容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这十年心得体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书合集10篇。二.保护水资源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

学习

电脑系统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电脑系统10篇,内容包括电脑系统软件知识图解,电脑系统详细评测解。4、等待电脑会***对应的Yosemite操作系统。5、在操作系统页面点击Mac磁盘***标,选择安装路径。6、点击电脑右下角的安装按钮。7、等待电脑安装操作系统,完成

学习

质量监管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质量监管论文,内容包括质量管理论文原文,产品质量管理论文集锦9篇。(二)财***监管的范围由于财***分配活动所覆盖的范围决定了财***监督的内容,而财***监督的内容也因经济体制、财***模式及***府职能的演变而表现出一定的区别,

学习

药学专业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药学专业10篇,内容包括药学专业导读内容,药学专科专业。3、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3年;4、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从事药学或中药

学习

oa系统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oa系统10篇,内容包括oa系统详细教程,泛微oa系统。(一)OA办公系统用户指县委、人大、***府、***协、各部门、各乡镇工作人员。用户帐号获得方法:由电子***务中心统一发放帐号(用户名)及密码,为保证系统安全,已获得办公自动化帐号的

学习

普法教育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普法教育论文,内容包括普法论文,普***文该怎么写。(二)乡村法律纠纷日益增多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越来越频繁。例如农村的婚姻家庭继承方面,女性的婚姻自常受侵犯、家暴问题、遗弃弱势家庭成员、子

学习

学校安全工作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学校安全工作计划锦集7篇,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小学。1、健全安全管理网络,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措施。2、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三、主要工作:1、健全安全管理

学习

建设生态文明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建设生态文明10篇,内容包括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建设生态文明具体案例。由数千名科学家参与的***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的全球气候变化最新评估报告表明,地球气候的增暖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IPCC预计,到21世纪

学习

生态园林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园林10篇,内容包括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建造范本。2)规模上的一味贪大求全。目前人造景观的开发建设投资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占75%以上;圈地少则数公顷,多则数百公顷、有的超过1000公顷。已建成的这类主题公园投资亿元、占地1

学习

文化课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课论文,内容包括中国文化课程论文题目,文化课程论文。二.传统课堂文化的缺陷第一,课堂文化的专断现象。课堂文化的专断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文化的表达和阐释的控制上。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作为“真理的拥有者”、“知识的代言

学习

教师学习计划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学习计划,内容包括教师学习计划表范文大全,教师学习计划的写法。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思想言行的标尺,它对我们的一言一行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

学习

生态学原理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学原理10篇,内容包括生态学过程和生态学原理,10个生态学原理。生态学上原始合作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生活。我们常见的同种动物往往以群居形态生活。这

学习

保护生态环境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保护生态环境10篇,内容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这十年心得体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书合集10篇。二.保护水资源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

学习

生态系统理论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系统理论10篇,内容包括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理论。2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森林经营的关系2.1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森林经营的联系传统的森林经营主要研究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其在技术上的反映,利用社会、

学习

生态旅游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旅游10篇,内容包括生态旅游案例国内,生态旅游景点有哪些地方。(一)生态旅游定义及内涵分析正式把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一个***术语的是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

学习

生态环保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环保10篇,内容包括生态环保论文十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个人总结100篇。要使鸡群高产、稳产,除了给予优质的饲料外,必须给它们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良好的通风。邢晓红开创的地下养鸡在这些方面

学习

生态学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学10篇,内容包括生态学100个基本问题,生态学的热点话题。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学会出版周期:半月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际刊号:1000-0933国内刊号:11-2031/Q邮发代号:82-7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1981期刊收

学习

原生态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原生态10篇,内容包括原生态有哪些,原生态简介。Keywords:originalecology;ecology;ecologycriticism;originalecologyart一、“原生态”现象的出现关注文化圈的学者和观众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一个“原生态”现象正在

学习

生态农庄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农庄10篇,内容包括最吸引人的生态农庄,生态农庄最新案例。1.研究背景在上个世纪的中期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建设生态农庄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生态农庄形成了快速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