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教案第1篇
关键词: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我园也紧跟时代的要求,加大力度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开展教学比武和课题研究,探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集体评课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听课找出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和误区,在进行总结改正之后,又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反复推敲,反复尝试,受益匪浅。下面就具体案例来谈谈如何备课、上课、说课、评课。
一、备课
教学内容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注重对幼儿良好人格的培养。备课方面应注重以下几点:
1.备教学对象
设计教学活动前应充分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学***验和能力,还要具体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能力弱的幼儿扮演简单的角色,能力强的幼儿扮演有难度的角色,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在我园大班组织举行的教学活动中,冉丽老师在《爱帮助别人的小鼹鼠》这个活动里,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注重对幼儿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人格的培养。笔者认为这一点是闪光点,是现在孩子所缺失的东西。
2.备教材,熟悉教材要求
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内容,有驾驭教材的本领;又要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使其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又符合本地教育的实际。
3.备活动设计的思路和活动方式
活动要让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冉丽老师用抑扬顿挫的朗诵和快乐柔和的音乐为背景,使孩子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并很快进入状态。
4.备活动准备
比如,活动中用到的木偶、头饰,环境的创设等。
二、上课
1.上课时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和合作能力
冉丽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演木偶剧的形式呈现的,活灵活现,非常逼真,既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又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上课过程中要做到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情绪,让每位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有一个幼儿是新入园的,胆子比较小,不熟悉环境,活动中不投入,冉老师和幼儿两人扮演一个角色,带领全体小朋友一起做。幼儿脸上露出来的幸福感全体老师都看在眼里,美在心里,并借机教育小朋友要学习小鼹鼠的精神,帮助新入园的小朋友。
2.在活动中让***润每一个幼儿的心田
大三班有位从外地转来的小朋友,非常聪明可爱,但就是有点口吃。开始上课时,他特别爱发言,爱提问题,因为口吃,同学都嘲笑他。譬如,把“吃”读做ci,“走”说成dou。由于同学的取笑,他后来上课不再发言,整天没精打采。鉴于这种情况,笔者私底下多次和这位小朋友交流沟通,并把他带到家里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慢慢地培养了他的自信。同时,笔者也要求同学们对他进行鼓励,不要取笑他。后来这位小朋友恢复了以往的状态,欢乐和笑容重现脸庞,他变得更乖巧、可爱、懂事且有礼貌。笔者也懂得了爱心的重要性,懂得了用爱心去浇灌每个幼儿,加倍地去关爱曾被忽略的心灵。教师在每个幼儿的心中都是神圣的。教师要走进每一个幼儿的内心世界,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用***润每一个幼儿的心田。
三、说课
说课重在说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效果。冉丽老师在说课过程中用概括的语言说了活动内容(爱帮助别人的小鼹鼠),活动的目的(针对小朋友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不懂得互帮互助),活动要达到的目标或效果(让小朋友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活动的过程(情境创设——老师扮演——小朋友扮演——活动延伸),用时没超过5分钟。不论从时间的把握还是说课的内容都是比较好的。
四、评课
说课教案第2篇
关键词:说课 教案 教学设计
在中学教学领域中,说课、教案、教学设计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研究领域。简言之,这三者都是在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是为教学活动指定蓝***的过程,它们都规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教案、说课、教学设计,这三者之间既存在本质的区别,又彼此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对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这三者发挥的作用是重要的。所以,弄清这三者的本质关系,找到其异同点,在随后的教学中运用起来,是可以帮助教师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关键一步。
一、说课含义及特点
即教师在授课之前,就本人对所授课内容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的确立和分解以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采用,学法指导等诸方面观点的简述。其显著特点是,说课者是教师,听课者也是教师,有利于推动教材教法的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教案含义及特点
教案是指教师以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完整性,体现在教案中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内容、步骤的安排,板书的设计等等。
三、教学设计含义及特点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其特点在于它可以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四、说课、教案、教学设计的联系
1.目的的一致性
总体上看来,这三者在目的上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的。不论是教案、说课、教学设计,它们所要完成的宗旨都是要使一堂课上的有声有色,使教学活动高效开展,使学生在课堂中“消化”知识,对课堂不厌烦,对知识不排斥。那么这三者都是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教师才努力的准备的。
2.依据标准的一致性
这三者在依据标准上都是一致的。在2001年,我国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后,各类教学工作都开始参照新一轮的课改精神工作,教师教学也不例外,不论是从教材、方法还是课程上,处处都体现这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说课、教案、教学设计的遵循原则也是统一的,那就是新课程标准。
3.教师要求的一致性
这三者对教师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单是专业素质、还有人文素质、技术素质、教育素质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出色的教学设计、教案以及说课。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样教师才会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进步与创新。
五、说课、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1.呈现形式不同
说课一般面对的是同行或者是教研专家。与他们交流怎么上好一堂课,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情、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主要是以说的形式配以课件、板书等辅助工具,大致时间控制在10分左右。而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书面材料,教案是教师在教学前对上课的准备,其大致内容主要都是对上课流程的最直接的反映与设计。而教学设计则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措施、实行解决方法,评价实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工程。
2.内容侧重点不同
说课、教学设计、教案三者都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活动的一次理论性的安排,它们的实践都通过课堂教学来表现。那么在内容上,说课侧重点在教学和课程的剖析上。说课要逐一的剖析教材、教法、学法、学情等教学深层的东西,重点去体现教学背后的情况,以方便相互交流。教案更侧重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常规记录和教学过程的编排。有些年轻教师写一些详教案,把自己要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以防止在教学实践中出现遗漏或偏差。教学设计侧重的是如何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把教学流程以更高效最优化的形式设计出来,分别联系理论,总结能出现的结果及影响。相比教案来讲,所体现的内容更详尽,更科学,更据逻辑性。
3.出发点不同
说课是以课堂为中心,不论是从哪个方向对其研究,终归都要回到课堂教学。说课不是上课,它与上课有本质的不同,所以说课的出发点是,说明白“上什么课”“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和引导学生“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突出协作学习,并以任务驱动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好的教学设计在实践过程中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案是教材意***和教师意***的体现,教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的过程。
这样看来,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不用苦恼,对于这三者无从下手的窘境。完全可以在精心、充分的准备一堂课的情况下,分别有所侧重的完成这三者的设计。当然既然是三个不同名称的概念,一定有他们的不同侧重,相对应教师也要清楚的知道三者相互之间的区别,能尽善尽美的完成这三者,以为不同的情况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贾荣固.教师五课功[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2]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迈尔.怎样上课才最棒: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说课教案第3篇
1,本课题的教学背景
(1)本节教材在本节和本章中及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前后关系
本课题内容是在学习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本课题内容重在指导学生利用化学平衡理论知识,了解什么是盐类水解及其利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学习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容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本课题在教材内容的主要知识点:盐类水解及其分类,盐类水解的规律,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双水解,及其盐类水解在生活,生产中应用。
(3)本课题教材内容的能力点,利用平衡理论的知识解决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利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本课题教材内容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利用。
(4)在教学大纲中,本节教材是C类要求。
学好本节教材,不但加深巩固化学平衡的知识理论也可利用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通过条件改变,克服盐类水解的不利影响,解决生产中的不利影响,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思想。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编排意***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学会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
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素质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点及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
二,说方法
(一)说教法:
1: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盐类水解,包括的知识点主要有:强弱电解质,强酸,弱酸,强碱(此知识已经在第一节中电离平衡已有所了解)盐类水解部分是在上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证明含有弱离子的盐类能水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盐类水解的规律,利用平衡移动的知识,解决水解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利用,因此在教材中通过复习提问,实验,讨论,分析,归纳,讲解逐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等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在盐类水解知识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知识断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复习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强弱电解质的知识,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提炼出对盐类水解有用的知识点,达到学生能尽快掌握盐类水解的知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
对涉及原理的解释,力求实验的教学手段加以解决,即遵守直观性教学的原则。
采用方法1,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采用方法2,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且能使他们的认识过程遵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并能提高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二):学法
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温故知新的角度开展学习活动,层层导入最终让学生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知识原理,解决盐类水解的利用,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
三,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思考,从原理到理论的知识,而且思维活跃,通过掌握平衡,电离及其PH计算的知识,在教学中变探究为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式引出正题
复习水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PH值,导入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H+]和[OH—]的关系。
这样有助于学生做到温故知新,从熟悉的溶液的酸碱性是由酸或碱电离出的H+或OH-引起进而提出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溶液中[H+]和[OH-]相对大小决定,酸溶液中存在的平衡:
强酸:
弱酸:
因为酸电离出的H+增大溶液中的[H+]根据平衡移动理论,H2O=H++OH-朝左移动,[OH-]的减小,而温度不变,因此KW不变。KW=[H+]。[OH-],所以[H+]增大,即[H+]>[OH-]溶液显酸性。同理,碱性溶液中显碱性。结论:加入的物质破坏水的电离平衡,造成溶液中[H+]不等于[OH-],即溶液呈现一定的酸碱性。
提问:盐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2,实验探索(学生动手)实验用品:AL2(SO4)3KNO3Na2CO3蒸馏水酚酞石蕊PH试纸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得出结论
(这样做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激情并融于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时学生提出将三种盐分别配成溶液并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得出结论,盐溶液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中性。
(这样处理实验,启发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补充对比实验:
(1):干燥的盐的酸碱性
(2):水的PH值测定
然后讨论得出结论。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方法)
3,抓住机会深刻讨论,分析实验,深化知识。
提问:为什么盐的溶液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中性?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教师可提示:H2O=H++OH-电离平衡因外加的酸,碱而引起[H+]不等于[OH-]的思考
(学生会朝着盐类放入水中,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从而引起[H+]不等于[OH-]分别从Na2CO3,AL2(SO4)3溶液着手引导学生分析弱酸电离,弱碱电离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盐电离出的某些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从而减少水电离的生成物:[H+]或[OH-]。进一步分析能与水电离的H+或OH-反应的是弱酸电离的阴离子或弱碱电离出的阳离子)。进一步推导出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实质——盐类水解。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4,引导学生分析盐类水解规律
从Na2CO3AL2(SO4)3水解实例指导学生分析得出: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越稀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的盐类水解的规律。
5,通过复习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强调盐类水解的特殊性指导学生完成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
6、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在学习了盐类水解之后,要联系实际,给出反馈题,启发学生思考。并由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答案,以加深对盐类水解的理解和认识。
(让学生做反馈练习的目的,用于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制定弥补的措施,在辅导时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
7,课后作业
五:说板书
说课教案第4篇
泊头市文庙中学 杜忠梅
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难点
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
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
4、最后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华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
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研究:
活动⑴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活动⑵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
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
深入研究:敲响的鼓,用手按住。(现象,结论)
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
活动⑶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
活动⑷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
媒体:水波传递振动,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递振动
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
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
活动⑸学生举例
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
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
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340m/s
气体传声最慢
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
实验:真空铃
5、媒体:回声现象
媒体动画:展示声音反射的过程。
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
问题:船测水深
6、媒体展示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对其中原因的思考作为课后作业。
说课教案第5篇
小学教师“一册三研”说课比赛方案
为了提高对学科课标的整体把握,灵活驾驭教材,打通学科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精准教学,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华师教育研究院培训内容,学校研究决定举行主题为“把握课标驾驭教材精准教学”暨胜利小学教师“一册三研”说课比赛,特制订本次比赛方案。
一、说课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美术
二、参加人员
原则上全员参与(不参与的向学校说明原由)
三、比赛流程
1. 周一上午放学前将自己的“一册三研”课件以级部为单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打包上传给杨立元。(周五已上传的不再重复上传)
2. 周一下午根据上传名单,确定说课次序。(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排列,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按班级顺序排序)
3. 自周二下午开始根据安排表依次说课。
4. 地点:3号楼二楼会议室
四、组建评委
五、考核评价
1.凡参与说课的教师基础分为2分,所有选手不分学科按4:6评选一、二等奖,一等计2分,二等计1分。
2.根据学科要求择优推荐,在11月30日接受华师教育研究院专家的指导点评,被推荐者量化计2分。
附1:
说课时间
序号
姓名
学科
年级
备注
11.17下午1:30
1
2
3
4
附:2
说课时间
序号
姓名
学科
年级
得分(100)
11.17下午1:30
1
2
说课教案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方式,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掌握解题思路。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整理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必修三、必修五中的小说单元,把握每篇课文的主题中心。
2.下发环境描写作用导学案,并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小步舞》。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那是小说。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越来越受到命题者青睐。而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类文本阅读,往往扣住小说主题,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来设题。今天,我们就从小说最基本的要素——环境入手,共同探讨该如何解答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试题。
二、展示课堂目标(1分钟)
1.熟悉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方式,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三、考点精析(1分钟)
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等。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而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一定区别。从近几年高考题考查方式来看,有考查细化的趋势。
四、明确考查方式(2分钟)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 (2019·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步舞》)
(2) (2019·全国卷III)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到梨花屯去》)
(3) (2018·江苏高考)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小哥儿俩》)
(4) (2013·山东高考)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活着》)
(5) (2011·江苏高考)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这是你的战争!”》)
环境描写作用考题即分析环境描写对小说三要素及主题、读者方面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环境(景物)描写”“作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五、回顾小说相关文段,分析、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15分钟)
(一)举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问:回忆《林黛玉进贾府》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回扣教材
分析作答
1.《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写贾府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①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烘托气氛,有助于塑造人物性格。
②通过环境描写,表现出贾府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
③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
④暗示了贾府必将走向衰亡,有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
答案解构:
本题考查社会环境的作用,答案从社会环境对塑造人物、对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对凸显主题几方面的作用分析得出。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对于风雪的描写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①渲染悲壮气氛。狂风猛雪、冲天大火中,英雄长啸,苍莽而雄浑,悲壮而激越。
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文中的“风雪”描写为人物活动所设置环境,有利于表现林冲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同时,又反衬了后来林冲的奋起反抗是“不得已而为之”,把林冲“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林冲是《水浒传》中最具悲情的英雄,他的一系列悲惨遭遇,已经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而本文中的“风雪”描写,将落魄的英雄独自一人置身于茫茫天地之间,更能激发读者的同情之心,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③合理地推动情节发展。“风雪” 的描写,是为故事的发展“蓄势”。没有风雪,就不会有差拨放火的条件;没有风雪,林冲就不会出门买酒,也不会看到破败的山神庙;没有压倒草料场的房屋,林冲也不会到山神庙去暂避栖身,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结果.这些描写,为故事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条件准备。
(二)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4角度”
角 度
作 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
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⑥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4角度”
角 度
作 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人物方面
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③揭示人物心境;④表现人物性格。
情节方面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题方面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
过渡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刚刚我们一起归纳了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打铁要趁热,接下来,让我们实战演练一下,在实践中将这一规律融会于心。
六、高考试题分析(22分钟)
(一)《小步舞》(2019·全国卷Ⅱ)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解析】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
找到文中描写“卢森堡公园苗圃”的句子,如文中第②③段、第⑮⑯段、第26()段中描写“卢森堡公园苗圃”的句子。题干指出“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一限制性条件明确强调了答题分析特点时应将卢森堡公园苗圃这一环境描写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加以细化和展开,而不是泛泛地说“推动情节发展”,更不是常规地从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去思考。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故事开端
卢森堡公园苗圃出现在小说开端部分,写“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情节发展
卢森堡公园苗圃不断出现在情节发展过程中,既是老夫妻表演的舞台,也是老夫妻人生的舞台,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
故事结尾
卢森堡公园苗圃出现在结尾部分,作者交代苗圃被铲平,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使故事留下想象空间。
【参考答案】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每点2分)
七、课堂小结(2分钟)
环境描写作用答题思路总结
解答环境描写作用题“3步骤”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
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和目的是一致的。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并作对应分析。这里要注意区分出自然环境描写作用与社会环境描写作用各自不同的思维角度。
第三步:分条列,规范答
组织答案时,要每个角度的作用单列一条,这样答案要点更明晰。
结语: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风姿各异,其作用也绝非简单几个角度所能言尽。但无论如何,首先对环境描写的几种作用要烂熟于心,整理答案时有所兼顾。
八、布置作业(1分钟)
1. (2019·全国卷III)《到梨花屯去》
说课教案第7篇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方式,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掌握解题思路。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整理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必修三、必修五中的小说单元,把握每篇课文的主题中心。
2.下发环境描写作用导学案,并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小步舞》。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那是小说。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越来越受到命题者青睐。而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类文本阅读,往往扣住小说主题,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来设题。今天,我们就从小说最基本的要素——环境入手,共同探讨该如何解答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试题。
二、展示课堂目标(1分钟)
1.熟悉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方式,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三、考点精析(1分钟)
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等。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而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一定区别。从近几年高考题考查方式来看,有考查细化的趋势。
四、明确考查方式(2分钟)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 (2019·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步舞》)
(2) (2019·全国卷III)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到梨花屯去》)
(3) (2018·江苏高考)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小哥儿俩》)
(4) (2013·山东高考)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活着》)
(5) (2011·江苏高考)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这是你的战争!”》)
环境描写作用考题即分析环境描写对小说三要素及主题、读者方面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环境(景物)描写”“作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五、回顾小说相关文段,分析、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15分钟)
(一)举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问:回忆《林黛玉进贾府》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回扣教材
分析作答
1.《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写贾府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①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烘托气氛,有助于塑造人物性格。
②通过环境描写,表现出贾府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
③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
④暗示了贾府必将走向衰亡,有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
答案解构:
本题考查社会环境的作用,答案从社会环境对塑造人物、对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对凸显主题几方面的作用分析得出。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对于风雪的描写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①渲染悲壮气氛。狂风猛雪、冲天大火中,英雄长啸,苍莽而雄浑,悲壮而激越。
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文中的“风雪”描写为人物活动所设置环境,有利于表现林冲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同时,又反衬了后来林冲的奋起反抗是“不得已而为之”,把林冲“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林冲是《水浒传》中最具悲情的英雄,他的一系列悲惨遭遇,已经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而本文中的“风雪”描写,将落魄的英雄独自一人置身于茫茫天地之间,更能激发读者的同情之心,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③合理地推动情节发展。“风雪” 的描写,是为故事的发展“蓄势”。没有风雪,就不会有差拨放火的条件;没有风雪,林冲就不会出门买酒,也不会看到破败的山神庙;没有压倒草料场的房屋,林冲也不会到山神庙去暂避栖身,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结果.这些描写,为故事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条件准备。
(二)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4角度”
角 度
作 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
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⑥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4角度”
角 度
作 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人物方面
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③揭示人物心境;④表现人物性格。
情节方面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题方面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
过渡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刚刚我们一起归纳了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打铁要趁热,接下来,让我们实战演练一下,在实践中将这一规律融会于心。
六、高考试题分析(22分钟)
(一)《小步舞》(2019·全国卷Ⅱ)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解析】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
找到文中描写“卢森堡公园苗圃”的句子,如文中第②③段、第⑮⑯段、第26()段中描写“卢森堡公园苗圃”的句子。题干指出“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一限制性条件明确强调了答题分析特点时应将卢森堡公园苗圃这一环境描写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加以细化和展开,而不是泛泛地说“推动情节发展”,更不是常规地从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去思考。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故事开端
卢森堡公园苗圃出现在小说开端部分,写“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情节发展
卢森堡公园苗圃不断出现在情节发展过程中,既是老夫妻表演的舞台,也是老夫妻人生的舞台,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
故事结尾
卢森堡公园苗圃出现在结尾部分,作者交代苗圃被铲平,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使故事留下想象空间。
【参考答案】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每点2分)
七、课堂小结(2分钟)
环境描写作用答题思路总结
解答环境描写作用题“3步骤”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
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和目的是一致的。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并作对应分析。这里要注意区分出自然环境描写作用与社会环境描写作用各自不同的思维角度。
第三步:分条列,规范答
组织答案时,要每个角度的作用单列一条,这样答案要点更明晰。
结语: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风姿各异,其作用也绝非简单几个角度所能言尽。但无论如何,首先对环境描写的几种作用要烂熟于心,整理答案时有所兼顾。
八、布置作业(1分钟)
1. (2019·全国卷III)《到梨花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