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篇1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小城镇建设;问题;对策
中***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重心,主要是扩大大中城市的规模,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还是资金投入,都是优先满足大中城市发展的需要。这反映我国的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自上而下,***府的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种结构失衡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明显地抑制了农村的发展,也削弱了大中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与大中城市不同是,小城镇发展的特点是建立在周边农村发展的基础上的,它的形成与发展与周围乡村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城带乡”,当然包括大中城市带动农村,但是更为重要的、更为直接的是县城、中心镇带动农村,只有把我国的城镇化建立在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城乡互促共进的新机制,我国的城镇化才有可能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小城镇建设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作用
1.1 促进乡镇企业上水平、推进农村工业化的客观必然要求
从近几年的农村发展中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化与小城镇共生共荣的现象;种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滞后制约农村工业化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深刻启示我们: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不可分割的,因而要在农村发展中同时并举,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2 开辟农村城镇化的新路
它是沟通城乡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大量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主要途径。从吸纳农村人口成本来看,小城镇明显低于大中城市容纳农村人口的成本;同时消费和生活的习惯相同使小城镇比较适合中国农民的生存和发展。
1.3 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客观必然要求
农村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治、文化等各个方 面。小城镇建设具有综合性的功能,可以有力地促进农村商品经济、民主***治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随着大量的农民进人小城镇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和贸易,不仅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而且也促进了农村产 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促进农 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离土进镇,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进人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中。
2***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区域发展具有相互关联的整体性,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同时也会带来其他一系列领域的相对落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小城镇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其发展差距仍然很大,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城镇化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化人口积聚度低,是***小城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13年***城镇化率为44.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从目前***小城镇建设状况及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析,各地州(市)小城镇的发展存在着区域不平衡性。数量上,北疆多于南疆、南疆多于东疆,北疆小城镇占总数的60.3%,北疆铁路沿线成为***小城镇发展的密集地带。在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水平上,北疆也高于南疆、东疆。
2.2 小城镇建设的质量比较差
***多数小城镇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使用率低, 配套服务能力弱。许多小城镇远看像城镇,近看是农村。加之部分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
2.3资金投入不足, 制约***小城镇的发展
从总量上看投资有一定的增长,但一些产业的投资不稳定,发展后劲不足;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利用外资的情况不容乐观等。根据***统计局测算,小城镇每增加1万人,就需建设1平方公里的城镇面积,并投资2亿元,而***已经形成了典型的“吃饭”财***,行***事业经费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已近2/3,大部分小城镇现有的财力只能维持行***事业费用的正常运转,财***上的拮据和发展滞后的二三产业,难以为农村小城镇后续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 这些资金主要由进镇农民自己筹集。目前***小城镇没有依靠市场机制筹措资金,没有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盘活城镇的土地和其它资源存量,而是“等、靠、要”,资金短缺使小城镇发展非常困难。
2.4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缺乏现代城市化的运作理念
农村小城镇管理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小城镇还依然保留着传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住房制度等, 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改变。
3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3.1 改善基础设施, 加快城镇化速度
基础设施是城镇发展的瓶颈。***各城镇的基础设施虽有一定规模,但还不能适应进一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府应利用各种渠道筹措资金, 加快公路、电力、通讯、城镇市***公用等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与较发达区域的“硬件”差距,为二、三 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便吸引投资商在当地创办企业,推动乡镇企业发展。
3.2依据区域优势, 建设和发展特色小城镇
***小城镇的发展应充分开发区域的特色资源, 加强特色产业建设, 以特色产业来支持、推动小城镇发展,走“特色产业小城镇”发展道路。如具有煤、石油等自然资源特色的城镇, 应把工矿业确立为自己的主导产业,发展和建设为工矿主导型小城镇;有历史文明遗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旅游特色的小城镇,应把旅游业及其相关的服务业确立为自己的主导产业,建设和发展为旅游服务型小城镇;农业、畜牧业生产开发为主的小城镇, 应把农副产品的加工确立为自己的主导产业,建设和发展为农业产业化型小城镇;边境口岸及交通要道的小城镇,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把交通运输业及相关产业确立为自己的主导产业,建设和发展为边境口岸型和交通枢纽型小城镇;具有显著特色的小城镇,应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依据交通便利、生产、经营、生活有保证的原则, 建设和发展为综合性的一般型小城镇, 避免出现小城镇空白区、避免影响城镇一体化建设。
3.3切实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规划
小城镇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是要防止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发展,甚至用行***手段人为建成。一要抓紧编制区域城镇体系规则,尤其是县(市)域城镇规划,明确发展的重点;二要建立完善的镇域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从规划的编制和审批上制定标准,确保规划本身的科学合理性;三要强化经批准规划的法律权威性, 严格规划***、 依法查处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
3.4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培育小城镇的经济基础
用信贷、税收、用地、服务等***策手段, 吸引和扶持更多的企业到小城镇安家落户。依据当地优势和特色, 发展集贸市场和专业商品批发市场。要充分利用风景名胜及人文景观, 发展观光旅游业。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到非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多的机会。随着农民进镇,将促进交通、文化、体育、餐饮、商业、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开发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的富裕两个问题, 都与小城镇建设密切相关。小城镇建设已成为牵动全局, 而且具有持久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3.5改小城镇***府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积极探索适合小城镇特点的新型城镇管理体制。现阶段,要结合***府机构改革,建立职能明确、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镇级***府。允许小城镇***府在机构编制限额内,根据城镇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加强其协调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3.6重小城镇职能的多样性
注意发展综合型、市场型、交通型、旅游型、生态型等特色明显的小城镇,对特色明显但一时不能进入小城市行列的城镇,在建设上应与中心小城市同等重视。
4结语
***农民人均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比较大, 在诸多制约因素中, 城镇化滞后是***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的结构性问题。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许经勇.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60年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城镇化建设篇2
关于城镇建设文章1:郓州环路行
作者:秦刚余
下午四点,忙完考务和杂务,骑车沿北环路向西,路况特别好,路两旁的汽贸公司汽修厂特别多。
走过大约一公里来到粉张庄新村。原来这里是一片闲地,现在村里搞新农村建设建起了一排排六层高的楼房,从南向北一字排开,颇为壮观。
2014年,我县被批准为全国新农村城镇建设试点县,粉张庄村委会的当家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抢先抓住大好机遇,动员全村老少掀起了新村建设高潮,给广大村民带来无限福祉。
离开粉张庄新村时,红日西坠。眼前的麦田春来返青,在夕阳映衬下显得特别有灵性。路两旁的高树上时有小鸟呼友引伴特别欢快。
又驱车一公里来到了西代庄、苑梁庄一代。这里虽是地处城郊,原来由于路况不好,位置欠佳,村经济一直不好,加上修路拆迁,看上去十分脏乱,现如今西环路修整一新,村民抓住了大好时机,沿路两旁建起了一排高质量的门头房。村民栽下了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放眼看去间间门头房都有商户入驻。门头房前人来人往,一派繁荣景象。由此我想起一句人们喊了好多年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现在郓城加大了城区和城郊建设力度,广大农村也实现了村村通。交通的便利必将会给郓城人民带来无限的红利。
走着想着,不知不觉原来的郓城镇***府(现在的唐塔办事处和郓州办事处)的办公大楼耸立在眼前。
整个办公大楼坐北朝南,主楼中间高两边低,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显得特别平静而威严。自两个办事处成立以来,办事处的就决策者们依据城区和城郊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大胆决策,科学布局,为打造和谐郓城、环保郓城、富强郓城贡献了无数智慧和才华。
顺着办公大楼前的西沙河向西望去三馆一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不久的将来郓城人民又将多了一个休闲、锻炼、学习、娱乐的好去处。
离开西沙河向南走,走过通往火车站的十字路口继续朝南走。首先引入眼帘的是高耸几十米的蒋庙灯塔。灯塔地处五道路口的交汇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大小车辆在灯塔的指引下井然有序地穿梭在夕阳的余晖里形成了一道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走过灯塔向东走便是两旁绿树掩映、奇花异草杂陈的南环路。南环路是我县的迎宾大道,也是郓城公路交通的标杆。经过几代公路人的共同努力现已成为地方交通建设的样板。
在绿树奇花中穿行,一个正在建设的学校又耸立在眼前。楼群建设特别宏伟气派,布局也特别科学合理,主楼和附属设施主宾和谐,相得益彰,走近一看原来是郓城南城初级中学的新校区。
这现年,改革开放,郓城富了。水浒故里、好汉之乡的决策者们加大了教育投资力度,像南城初级中学这样新投资建设的初级中学全县还有三处,不能不让人们想到郓城教育的又一个春天来临。
告别南城初级中学新校区,驱车北行走过金旭凯旋城社区就到了正在建设改造中跃进河风景区。
关于城镇建设文章2:创建文明城市
作者:我永远ai你
***源正在创建文明城市,如果你是***源人,就不要以为这与你毫无关系!因为你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如:随地吐痰、扔垃圾)都直接威胁到***源能不能得到“文明城市”这个称号!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创建文明城市
可是事实总是那么的不如愿以偿。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州街小巷。你不知道那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啊:“抬头见蜘蛛,低头见口痰!”我每次走路时都会听见“咳——吐——啪”的声音。我使劲的闭上眼睛,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本以为躲过“危险区”的我又看到一个人在前方吐痰。我看着地上的口痰,痛恨随地吐痰的人:"为什么他们没有一点公共道德?为什么他们没有一点环保意识?为什么他们……"这时又有一个人在吐痰了,我仿佛看到口痰中的细菌在太阳的光束下张牙舞爪地朝我飞来……我走路必须目不转睛的盯着地下,因为只要我一不小心便会中“陷阱”,偶每天都要提心吊胆的走过那条小路,难道就以这些来创建文明城市吗?真的希望那些人不要再随地吐痰了!
还有一次,偶放学回家,看见几个学生在吃零食。吃完了就随便一扔,完全漠视她身边垃圾桶的存在!我实在太气愤了:“难道你是大王吗?!你可以随便乱扔垃圾吗?!你不知道清洁工有多辛苦吗?!”难道就拿这些来创建文明城市吗?!
不过,***源***府还是会注意环境卫生滴!比如说现在弄的“城镇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书”及组织学生扫街等这些行为就很好啦~!(继续努力哦)但是,难道只注意大街,而不注意偏僻地方吗?再怎么说,偏僻地方也是***源的一部分啊!【会不会是上头不来检查偏僻地方你们就不理了呢?哦!小心我告诉***哦!(不过***都翘掉啦!怎么告诉他呢?别哭,只是吓你们的啦!o(∩_∩)o……)】只有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才能做到真正的文明城市!
创建文明城市,首先人要讲文明。人不讲文明,就创建不到文明城市。现在,我在任何地方都能听到脏话。什么******啦~什么*****啦~~真的很难听也!偶在学校里听得最多脏话,只要同学们生气了,就说出一大堆脏话来!真的真的好难听也!我多么希望他们别再说了啊!
创建文明城市,从偶做起,从身边做起!如果每人每天吐一口痰,一年365天。那么整个***源将会是什么样子啊?!如果每人每天扔一片垃圾,又没有清洁工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其实这些完全可以避免的。吐痰可以吐在纸巾里,然后丢入垃圾桶,垃圾就免说啦~!我们人呢,就当要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啦!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说脏话!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创建文明城市吧!
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人更美!
关于城镇建设文章3:城建之光
作者:赣州阿鹏
一 座欣欣向荣的小镇,一片朝气蓬勃的土地。
西江,这座非凡的小城镇,上世纪三十年代,它被称为“西江县委”,曾经是一方县治所在,隶属粤赣省委管辖。
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等工作机构,下辖庄埠、洛口、南门、小密、高陂、梅坑、黄安、赤鹅、黄龙、宽田、沙心等l 2个区委。
近年来,西江社会经济和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变,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焕发出熠熠的光辉。
西江大道,一条横贯东西,穿越西江镇中心的雄伟大道,大道全长2。5公里,从东边的狮仙岽绵绵延伸,直至西边的林坪村,其规模和气派,在平常乡镇中,绝对是罕见的。
大道上,车辆来往穿梭,川流不息。大道两侧,是不断拔高的民房,从二层直至六七层。
房舍很养眼,如少女飘动的裙子,红黄橙白青蓝紫,五色斑斓,艳丽多姿。
其实,靓丽的还不止是房屋,还有房顶上五光十色的店招,其内容丰富又浪漫,从宾馆酒店,到超市银行,再到各种服饰、小吃、农资……,只要你想要的,在这儿,一样也不会落下。
驱车在西江大道上走,房厦和行人如水,从身边流过。
眼前的景象,见证的是西江昔日和现在的辉煌。此刻的心,你是否禁不住开始躁动,已经又在飒飒飞扬,开始像鸽子一样,在蓝天上奋飞,去憧憬,去寻觅西江明日的影像了?
如果说,西江大道是一道中轴,穿越时空,连接过去和未来,那么下坝塅小区和火车站小区则是鸟之双翼,在风中伸展、舞动。
西江火车站,赣龙铁路上唯一的,非城关镇动车站,它一般被称为“会昌北站”,蓝皮火车与动车互通共用。
当我们来到火车站时,看到车站前方三万多平米的广场已经建设一新,花岗岩铺砌的地面充满质感,广阔浩瀚,延伸开去。
远方的楼宇,密集如林,一幢幢,清一色的六层高,布满在前方的山坡之下。
在站务戴警官的引领下,我们进入火车站核心区域,穿越地下廊道,登上站台,我看见了洁白高耸的站楼,三四条铁轨悠然伸展,划出优美的弧线,滑向远方。
戴警官告诉我,火车站正在加紧修缮,待到今年七月,即可全面投入使用。
我仿佛看到不久的情景,远方的天际线,蓝皮火车、高速动车轰隆隆齐头并进,呼啸而来,震天动地,整个西江大地也随之“飞”了起来。
下坝塅,西江南部一块蓬勃发展的新区,位于西江大道中部的北侧。
这里是西江圩镇发展的核心区,相比火车站小区,这里的地段更具商业价值。这方新兴之地,是由一片菜地发展而来。在这里,银行超市、宾馆、各种品牌专卖店林立。
农贸市场更是带动人气的龙头,每逢集日,十里八乡的村民全来啦,携带着各种农产品蜂拥而至。
市场周边,摆满了丰富的农产品,有瓜果、蔬菜、水产品、各种禽畜产品、手工艺品、竹木制品……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菜市场进口处,有一条寻常小街(名字已忘却),夏日里,总会有不少售卖鲜米冻的小摊。鲜米冻是西江的一大特产,非常稀有,西江外面,稍远的一些地方,比如赣州等地,你根本无法见到。
西江的鲜米冻非常美味,如果你喜欢,也不必害羞矫情,那就入乡随俗吧,大大方方地坐下来,要上一碗,细细品味一番,品味这“西江的味道”。相信那种鲜嫩爽滑,香浓可口的滋味,吃过之后,你一定会终生难忘的。
我希望有朝一日,西江鲜米冻能登堂入室,进入大大小小的美食店里,在更加舒适的店堂里,迎候更多慕名而来的远客。
城管队长胡天福告诉我,菜市场马上要被拆除了,将改建为一栋上下两层的现代化菜市场。他还指了指路头一块空地,说那是临时的菜市场用地。
可以想象,新的菜市场建成以后,下坝塅新区,乃至整个西江圩镇,将会是怎样一番繁荣热闹的景象。
下坝塅南部,国道的两边,那是西江的商业核心区。
国道超强的通达能力,诸多村道在此交汇。6。3万人口的常住民,构筑成最为稳健的消费群体。
此外,西江的商业辐射力还直达庄口、小密,乃至瑞金于都等地,这些广阔的范围带来了至少二三十万的潜在客户。
此外,西江因区位的关系,交通的优势,使得这里工程建设众多,大量的工程动工,给这里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并源源不断拉动了建材、务工、住宿、餐饮、小商品、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超强的人气,带来超强的购买力,也带给西江冬无寒土,万商云集的繁盛。
人流带动物流,物流带动财流,整个西江人气火爆,货物充盈,买卖兴隆,财源滚滚。
集镇上,放眼望去,超市、宾馆、餐馆、快递店、专卖店、网吧林立。每逢集日,那种万众云集、人头攒动的场面让人心悸。
这里城镇居民高达两万余人,集日人流量更是成倍翻番,因而,生活垃圾大量产生,垃圾处理问题,一度成为***府和社会的一大心结。
历经凤凰涅槃般的阵痛,今日的西江,这些困扰已尽皆扫除,长期郁积在西江人民心头的一块阴霾一扫而空。
在胡天福的引领下,我看到了圩镇国道边新建的垃圾中转站,还有郊外群山之巅的大型填埋场。我还知道,四部环卫车,二十余个环卫工人在辛勤劳作,日夜不息,确保了一个整洁秀美的西江随时呈现在世人面前。
环卫工人是平凡而伟大的,当我们悠闲地漫步在西江街头时,我们没有理由去忘记他们,忘记那些为之殷殷付出的人们。
圩镇附近的苗塘,矗立着一幢天主教堂,紫红色的外墙,尖尖的屋顶,那是人与天空对话的地方。
从圩镇到塅脑,从塅脑到饼丘,从饼丘到西源。
和煦的春日里,行走在西江大地,我看到一个个生机勃发的村庄。桃花盛开,柳枝吐绿,洁白的房舍掩映在绿涛深处,还有不少奢华阔气,美轮美奂的别墅。别墅里头,宽敞的住房,新颖别致的家具、电器、灯饰……让人惊奇、困惑,又振奋。
城镇化建设篇3
一、城镇化及城镇建设的现状和主要成效
1、坚持高起点规划,城乡规划体系日益完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的灵魂,是指导城乡建设的“龙头”。近年来,我县开拓规划视野,借鉴先进规划理念,加大规划设计投入,高起点编制规划,设计品位加速提升。一是规划全覆盖。策应城市发展需要,积极对接抚吉高速公路,按照“一江两岸、一轴三区”的总体布局,实施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总规成果于11月组织省市专家评审通过,成果待市***府批准实施。全面编制完成城区控规面积13.53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100%。统筹城乡发展,编制完成了城中村建设规划27个,二是规划投入大。近年来,县财***投入规划编制经费达1000万元,积极委托名院、高手,编制完成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给排水、燃气、道路交通、商业网点等8个专项规划;完成了佐龙新区控规2.5平方公里,一期修规1平方公里,桥南4000亩工业新城控规准备报市专家评审,新城区3平方公里城市设计正在编制之中。三是规划精细。对城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按照“邀请招标、方案比选、名家设计、专家点评”的方式,精心组织编制了新区中轴线慢行系统、滨江公园、下西坊棚户区改造、环城西路行***区修规、抚吉高速连接线两侧城市设计和三桥桥头修规,努力塑造规划“精品”,力求使规划超前、科学、合理,富有特色,既符合时代潮流,也经得起历史考验。
2、坚持高标准建设,城镇品位快速提升。今年是我县城市建设重大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县委、县***府确定实施的城市重点建设项目达46个。为把各项重点工程落到实处,我们周密计划,精心组织,责任到人,科学施工。同时,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的领导,主要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现场,目前,各项工程正在按计划要求有序地进行,城市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抚吉高速公路连接线主体工程已完工,12月底建成通车;环城西路景观林带工程全面完成,新增绿化面积12.6公顷;滨江大道与恩江南路连接线工程全面完成15米宽主车道建设;下西坊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企事业单位土地、房改房的征收补偿协议签定,各单位正在腾空房屋;肖家中路开发建设已签完拆迁协议,12月进行土地挂牌出让;恩江北堤城防工程和滨江公园一期建设完成方案设计;佐龙大道、迎宾大道街景工程已开工建设,2013年元月底完工;大道东段拓宽改造工程已完成征地、部分拆迁、施工***优化设计、项目审批、标底编制等工作;跃进西路“白改黑”工程全面完成;新城区中轴线慢行系统工程已经方案比选正进一步优化设计;规划六路工程待总规成果出来和征地工作完成后确定道路走向,进行测设;城区管道天然气工程(一期)已确定经营主体,与香港华润公司(央企)合作开发已筹建天然气公司,正在开展调查、规划等前期工作;投资2000万元完成城区森林城市创建绿化工程;城区单位楼体及公园广场亮化工程完成招标,正准备开工建设,2013年元月底完工;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和两条道路的施工***设计,并启动招标工作;二是加快民生及公共建筑项目建设。麻洲水厂二期2万吨/日扩建工程11月中旬开工建设反应沉淀池;投资177万元完成环城西路东南侧、大园、曾盘岭、直街、濠李等城区小街小巷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物资农贸市场工程基本完成施工***纸设计,启动招投标工作,确定施工队伍即开工建设;220KV输变电站工程已完成三通一平,正在实施土建部分施工;城中村及小街小巷市***配套设施改造12月底前完成排水管道、给水管、公厕、垃圾池等地下隐蔽工程,2013年春节前完成合同工程量;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棚户区改造12月底完成主体工程的80%,2013年3月完工;林垦系统危旧房改造工程第一、二期正在组织实施;桥南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在进行征地及规划设计招标;信用联社大楼、中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精神病医院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行***中心大楼已完成主体框架工程;森林公安指挥中心大楼、林业要素大楼及行***服务中心大楼已全面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公安刑侦大楼、消防指挥中心已动工建设;三是加快招商及商住开发项目建设。六一居国际大酒店(四星级宾馆)建设正在进行室内装饰,争取早日开张;城北物流园开发建设12月底完工;天成壹号小区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东湖花城小区(原皮革厂厂区土地开发)完成主体工程;新城区四星级宾馆北面A地块150亩土地出让开发开发单位正在制作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镇品位。为推进绿色生态建设,通过多方筹资,先后实施了一批“生态家园”建设项目,如葛溪河湿地公园、北晖园、市民广场、县城垃圾填埋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厂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2000万元实施城区森林城市创建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投资1800万元实施环城西路景观林带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2.6万平方米。七都乡投入100万元新建公园广场2000平方米。
3、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县城镇体系规划,全县恩江、藤田、沙溪等8个镇和潭头、三坊、上固、君埠、龙冈等13个乡初步构筑了联系密切、布局合理的三级城镇建设体系,形成了“一主”(县城主中心)、“二次”(藤田、沙溪两个次中心)、“三轴”(永抚、永吉、永龙公路分布的三条城镇发展轴)、“三区”(即北部城镇区、藤田城镇区、沙溪城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在乡镇小城镇建设中,按照市委、市***府小城镇建设要求,建立健全了示范镇督查考核机制,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确定以藤田、龙冈为市重点镇,沿陂、古县两个乡镇为县重点建设示范镇,大力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沿陂镇完成了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古县镇完成了阳丰商贸中心修规,征地近400亩,沿陂、古县、七都正在抓紧实施庐陵风格街景立面改造。加强对乡镇规划编制管理实施的指导、监督,完成沙溪、沿陂、君埠、七都等乡镇总规修编,完成217个行***村规划和82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规划,乡镇总规和行***村完成率达100%。在农民建房审批管理上,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村(居)民建房规划管理实施意见》,农民建房均按照程序依法审批、发证。在圩镇建设上,全力推进乡镇建设“提升”工程建设,积极完善圩镇基础设施,截止目前乡镇圩镇基础设施投入近1.27亿元,圩镇的服务能力和承载功能不断增强。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存在的主要差距
我县新型城镇化和城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地处偏远,基础差、底子薄,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
1、城镇化水平较低。全县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推进较慢,目前全县城镇化率为40.09%,低于全市1.5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91个百分点;城镇人气还不是很旺,各项建设缺乏相应支撑,城镇框架和规模难以拉大,建设成效不是很明显。
2、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城区市***基础设施配套差,城区道路建设滞后,断头路较多;公园、广场休闲健身绿地少,群众业余活动缺乏场地;县城无管道燃气,群众生活成本较高;给水管网年久失修,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刚起步,排水管网不健全,污水处理收集率低,承载能力较差;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公共厕所等环卫和消防设施不足,服务半径有限;停车场少,城市公交线路覆盖面低,公交设施老化,群众出行不便;到目前,县内尚无正规***书馆、博物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民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市民的需要,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村镇管理滞后。由于国家扶持村镇建设资金较少,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心无力。全县除龙冈畲族乡和藤田镇以外,其余19个乡镇小城镇规模小、层次低,基础设施差,圩镇和村庄道路、给水、排水、公厕、垃圾收集等环卫设施不健全,环境脏乱差较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4、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投资巨大,目前我县大多数建设项目仍然主要依靠财***资金和土地出让等收益,资金筹集渠道狭窄,市场化运作的步子不宽,思路不广,资金短缺仍然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
5、建设用地征用难。土地问题一直是困扰城镇建设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即将出台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中提出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额将提高至现行标准的10倍,这将给土地征用带来更大的困难。
三、今后两年我县城镇化及城镇建设面临的形势、预期目标、工作思路、主要举措、拟实施的重大项目
(一)面临的形势:城市化、工业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动力,今后至少20年,城市化、工业化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中国国情,我国的城市化率要达到75%以上,城市化进程才会基本结束,而现在我国城市化率只有50%,还有20多个点需要推进。我县城镇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也落后于省、市,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清形势,继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预期目标:力争城市化率比上年底提高2.5个百分点,2013年底城市化率达42.59%以上,2014年底达45.09%以上;建成区面积比上年底增加1平方公里,2013年底达12.1平方公里,2014年底达13.1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上年底增加0.5平方米,2013年底达到12.8平方米,2014年底达到13.5平方米;城市市***设施和公共建筑项目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30%以上。
(三)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十精神,以加速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为着力点,以城区为主战场,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服务民生工程为重点,大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城镇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全力推动我县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建设进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
(四)主要举措:
1、以做大城镇规模为重点,加快城镇开发步伐。
(1)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一是积极做好《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成果的完善和报批工作,并根据总规对城市生态系统、供水、道路交通等城区专项规划进行修编。二是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委员会和专家咨询会议制度,推进规划审批的科学化、民主化,所有城市规划设计项目都必须经过规划委员会的咨询论证。三是健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场所和经费,实现人员的专业化,确保村镇规划建设“有人管”、“会管事”。四是启动重建城市规划展览馆建设,加大县城总体规划宣传和建设项目规划公示力度。五是进一步规范村(居)民建房行为,加大规划***力度,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活动。
(2)做大做强县城极核功能。以县城人口产业加速集聚、功能全面提升为核心,做好山水文章,融入欧公文化、庐陵文化元素,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城市新形象,成为全县发展的极核。紧紧围绕“西扩南进、打造新城、完善老城”发展战略,加快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一江两岸、一轴三区”的县城新格局。加快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继续抓好麻洲水厂二期2万吨/日扩建工程、物资局农贸市场工程、精神病医院、行***中心、信用联社大楼、林垦系统危旧房改造、林业要素大楼及行***服务中心、公安刑侦大楼、消防指挥中心、接待中心、天诚壹号小区、新城区四星级宾馆北面A地块、北晖公园北面B地块开发等13个继建工程建设。强力推进下西坊棚户区改造工程、肖家中路开发建设、恩江北堤城防工程及滨江生态公园一期、中轴线慢行系统工程、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恩江北路拓宽改造工程、跃进路中段市***配套工程、新城区二期路网工程、城区管道天然气工程、新城区单位业务用房和2013年保障房建设等新建工程建设。
(3)重点打造各具特色中心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藤田、龙冈、古县、沿陂等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中心镇。依托自身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三产”共生演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发展模式,成为统筹城乡的有力支点。重点加强中心镇规划建设,提高中心镇在产业、人口方面的聚集功能。创新中心镇建设的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中心镇的建设,使之成为具有较强实力和辐射功能的区域性***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而带动周边集镇及乡村的发展。
2、以美丽城镇建设为导向,提高城镇建管水平。
(1)积极开展“生态宜居城市”和“生态特色宜居村镇”创建活动。对照《省生态宜居城市评选办法》标准,积极开展好“生态宜居城市”和“生态特色宜居村镇”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我县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大力提升市***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强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整体提升市***管护能力;科学制定年度管护计划,对公园、广场、喷泉、雕塑等进行美化改造,加大市***设施综合巡查力度,及时修复路面、管网出现的问题;实施城区立体灯光夜景工程,统一安装照明智能管理系统,对主要桥梁、沿街楼体、居民小区进行亮化,确保亮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及时维修更换各类设备,结合街景改造推行雨污分流制,逐步解决老城区雨季内涝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精心打造城市优质绿化空间。实施见缝插绿立体绿化工程,增加小型绿地、绿色广场数量,结合下西坊区域改造开展老城区绿化,增加老城区绿地面积,弥补绿化空间不足的缺陷;坚持高水平的园林建设理念,邀请知名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不断提高城区绿化档次;全面推行城市绿线管理制度,严格审核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绿化配套方案,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发放施工许可、不予竣工验收,确保各项绿地指标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努力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契机,使市容环境卫生脏、乱、差和道路反复挖掘、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创建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科学管理水平。
(2)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乡镇总体规划要求,合理调整镇村布局,配合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完成所有村庄的规划编制。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将中心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修路、植树、保洁为重点,因地制宜地进行中心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支持有条件的村庄逐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合理建房,保持农村特色建筑风貌。以生态建设为目标,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3、以繁荣城镇经济为目标,提升城镇产业发展承载力。
(1)加大城镇建设投入。一是确保各级财***对城镇建设稳定投入,并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县本级每年从财***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城镇化建设,乡镇一级每年也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并随财***收入逐年增长。同时,要严格执行市***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确保每年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公用事业附加、市***设施配套费等项税费,全部专项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二是提高土地收益对城镇建设投入的比例,采取科学有效手段,加大城镇土地调控与运作,保证土地收益对城镇建设的主投入。要切实落实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全面推行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除法律法规规定实行划拨的外,城镇其他国有土地一律实行有偿使用,严禁土地违规出让或低价划拨,最大限度盘活国有土地资产,确保国有土地收益最大化。同时,加强土地批后监管,城镇规划区范围的土地出让收益,除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税费外,全部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今后两年,县城规划区力争出让土地亩,争取实现土地收益亿元。
(2)创新城市经营理念。整合资源,做好机关单位搬迁后的资产收储工作,捆绑城区存量房地产等优质国有资产,对接争取江信投资、农发行、赣州银行、稠州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力争融资4亿元以上,重点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功能配套,熟化土地,促进建设、发展、投入步入良性轨道。合理规划户外广告布局、内容、主题等,对公交站亭、路灯、大型场所广告经营权实行有偿出让,盘活利用空间资源,借力社会资本,提升经营城市效益。
(3)抓好城市日常管理。坚持疏堵并重,加大“两违”整治力度,提高县城区村(居)民建房审批效率,坚决遏制非法买卖土地、非法占用土地及违规建房等违法行为。建立管护实效与经费支付相挂钩的管理机制,将广场、居住小区、道路、绿化、亮化等管护权、保洁权,通过竞争性谈判或竞价拍卖出让,选择责任心强的管护队伍作业;完善城市管理联系工作机制,强化市容、交通、市场秩序等方面管理,确保城市整洁卫生,人流、车流畅通有序。
(五)拟实施的重大项目:
1、基础设施项目(共28个):下西坊棚户区改造工程、肖家中路(跃进西路连接商贸城)开发建设、恩江北堤城防工程和滨江公园一期建设、永叔路街景改造、恩江北路拓宽改造工程、跃进路中段(地王大厦至跃进桥)市***配套改造工程、大道东段拓宽改造工程、新城区景观轴线慢行系统工程、规划六路工程、新城区一期景观优化工程、行***中心前广场及周边配套工程、
城区管道天然气工程(一期)、城区森林城市创建绿化工程、城区单位楼体及公园广场亮化工程、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麻洲水厂二期2万吨/日扩建工程、城区小街小巷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城区截污干管工程、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工程、220KV输变电站工程、城中村及小街小巷市***配套设施改造、体育大道工程、文化南路工程、人民南路工程、桥南水厂5万吨/日扩建工程、工业新区道路配套、新城区道路延伸工程。
2、民生及公共建筑项目(共26个):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特教学校、体育中心、桥南九年一贯制学校、县机关幼儿园、中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精神病医院、行***中心、信用联社大楼、2013年林垦系统危旧房改造工程、2013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棚户区改造、林业要素大楼及行***服务中心、规划展示馆、档案馆、文化馆、博物馆,卫生综合服务大楼、广电网络大楼、公安刑侦大楼、
消防指挥中心、交流干部楼、接待中心、环卫楼及垃圾压缩中转站、停车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楼、民***老建大楼、农行综合大楼、农发行综合大楼、移动公司综合大楼、审计大楼、交通局业务用房。
3、招商及商住开发项目(共10个):天成壹号小区(新城区北晖园北面116亩土地)建设、新城区四星级宾馆北面A-1地块国际都会小区、新城区四星级宾馆北面A-2地块天成中央公馆小区、新城区北晖公园北面B地块62亩土地出让开发、城南现代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城南建材、家居、医贸综合市场、产学研大楼、城南工业园综合服务体(园区办、商贸、商务、酒店、公寓等)、商会大厦、工业园标准厂房建设。
四、几点建议
1、恳请为我县规划编制结对帮扶指导。我县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等专业人才缺乏,请求提供城乡规划建设业务技术指导,帮助完成重点村镇规划编制,解决部分村庄规划编制经费,帮扶我县搞好城乡规划编制,带动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发展。
2、恳请在建设资金等方面安排专项建设资金,支持我县供水管网改造延伸、供水设施增产扩容及污水处理、天然气管网、道路桥梁、排水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城镇环卫、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加大补贴投入,给予优先立项扶持。
城镇化建设篇4
关键词:以人为核心;湖南;新型城镇化;对策
近年来,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城镇化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要求日益迫切。在新的形势下,湖南城镇化发展必须实现从重视“城”到聚焦“人”的根本转变,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让城乡居民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城镇化发展成果。
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湖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城镇化发展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加快建设美丽富饶幸福新湖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有利于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加快人口城镇化,尽可能地让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就地城镇化。这样,必须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布局,努力构建湖南科学城镇体系,实现城乡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此外,还必须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业转移人口能真正融入城镇,促进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2.有利于推动湖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城镇化水平较低特别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是湖南城镇化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会使更多农业转移人口真正成为市民,稳定地在城镇就业和生活,从而扩大城镇消费群体,提升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城镇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将进一步促进城镇消费需求增长,刺激工农业和城镇投资需求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3.有利于推动产业聚集和结构升级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可以吸引大量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加工制造业的升级。此外,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集聚、生活方式变革与生活水平提高,将扩大生活需求与生产需求,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有很大一部分农业转移人口不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城镇内部形成了新的二元结构矛盾,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影响,不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体制机制,使农业转移人口能真正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成为真正的“城市人”,显然有利于化解城镇内部二元结构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当前湖南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以来,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但在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中对“人”的重视还不够,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滞后,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主要表现是:
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
由于体制机制的障碍,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明显滞后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求,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8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3.9%,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近27个百分点。近年来,湖南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水平不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近1000万农村人口在城镇居住就业但没有落户城镇,没有成为真正的城镇居民。
2.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
2010—2015年,全省城市建成区扩大迅速,超过100%,人口城镇化的速度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只增长了21.33%。值得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土地城镇化得到快速提升,但城镇对农业转移人口吸纳能力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在岗职工人数相比2011年分别下降了32.86%和18.28%。
3.没有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湖南目前3451.88万城镇人口中,有1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未真正融入城镇,实现市民化,没有平等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结构矛盾,制约了城镇消费需求,影响了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提升,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
4.城镇产业基础薄弱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还不够,没有做到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没有把城镇的发展建立在产业支撑基础上,产城融合度不高,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聚度不够,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做强城镇的产业基础薄弱。
5.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目前依然还存在的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土地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行***管理制度以及向城市倾斜的财税金融***策等,依然较为严重地影响和阻碍着湖南城镇化发展进程,制约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阻遏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建议
当前湖南城镇化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为最迫切的任务,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成为最重要的时代要求。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宽城镇落户限制,着力解决好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问题
要积极调整人口迁移***策,关键是逐步放宽城镇落户限制,着力解决已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问题。基本做法是实行总体宽松、差别引导的城镇落户***策,要坚持以中小城市为主要迁入地,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条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放宽长株潭三市间的迁移落户条件。同时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要由现行的户籍登记逐步过渡到人口登记,根据就业基础、居住年限等条件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为农业转移人口公平有序落户城镇提供阶梯式***策通道。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存量优先、合理引导增量的原则,对已进城的本地区常住人口落户问题要优先解决,对那些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适应城镇产业需求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要优先解决,形成公平合理的户籍管理***策导向。
2.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享城镇发展成果
要按照共享发展理念,推行居住证制度,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有效破解城镇内部依然明显存在的二元结构矛盾。要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要使农民工子女能就地就近接受义务教育。要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稳定和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渠道。要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能全面覆盖到农民工及随迁家属。要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医疗卫生条件,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纳入职业病和大病医疗救助范围。要拓宽住房保障渠道,逐步把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
3.强化***府责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要加快构建***府主导、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巨大,必须由***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府要承担提供城镇公共服务和推进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公共成本。企业要承担在本单位工作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成本,依法为他们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费用。农业转移人口要提升融入城市社会能力,承担自己融入城市社会成本,积极参与和争取享受各类公共服务。二是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单位、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引导他们主动参加***团组织、工会、志愿者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鼓励他们参与社区公共活动、建设和管理。三是建立财***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财***转移支付测算分配要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以常住人口作为财***分成和转移支付的依据,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予以较多支持。四是探索农业转移人口“三权”有效实现与进城落户的联动机制。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加快完善多种形式的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农业转移人口集体收益分配权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对“三权”的自愿、有偿退出和再开发利用机制,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4.夯实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促进产城融合,把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在提供稳定就业的基础上
要按照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要素集中配套的要求,着力推动产业与城镇发展同步规划、协调发展,实现产城融合。一是夯实产业基础。要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支柱产业,做精做专生物、信息、新能源等先导产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镇对劳动力的吸纳消化能力。二是优化产业布局。要引导大中小城市产业错位发展,充分挖掘各地产业比较优势,推动城镇与城镇之间资源相对集聚、功能配套布局、错位互补发展。要以园区为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批规模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三是促进产城融合。要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布局,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和工业园区集聚,完善城镇功能分区,推进产城融合,实现城镇发展与产业布局有效衔接和同步协调。
5.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质,着力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城镇
城镇化建设篇5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经济转型;辽宁
[中***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9-0038-03
作为共和国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结构升级和需求结构的调整,因此,提高辽宁经济转型绩效的关键在于供求两方面结构的优化发展。当然,这种优化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空间格局和发展载体。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布局调整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表现是人口资源由乡村流向城市。当然这种人口资源的流动不是简单孤立的过程,还伴随着各种资源要素在区域空间内的流动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因此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大中小城镇和城乡之间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城镇化在区域经济转型中扮演的角色也就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城镇化路径和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转型发展的需要。因此,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调整区域空间内要素资源和产业布局,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也就成为当前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一、对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认识
新型城镇化的“新”就在于不再简单地追求城镇规模的扩大和空间的扩张,而应着眼于发展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这既是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的突出特征,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原则,更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阶段性要求,新型城镇化要求城镇化向现代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统筹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市场分工和流通体系、大中小城镇和城乡之间规划协调与联动发展等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新型城镇化可以从需求供给两个方面直接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在需求方面,***指出,继续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是关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十二五”发展的主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方式的主攻方向,扩大内需是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城镇化是中国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辽宁通过新型城镇化而产生的有效需求可以充分刺激供给层面,带动要素投入结构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转型。在供给方面,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提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也正符合当前辽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抓住了城镇化也就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抓住推进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有必要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通过产城互动和城乡统筹,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从而在促进辽宁供求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通过增量调结构,推进辽宁经济发展转型,并提高转型发展绩效水平。
二、辽宁城镇化的基本情况
工业化与城镇化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工业化发展较早,随着重工业的建设和矿产资源的开发,辽宁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城镇化程度就比较高,并长期位居全国前列。然而,由于长期受“左”的错误干扰、产业结构的失衡、经济体制的僵化、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等因素影响,辽宁城镇化曾经出现速度下降、水平停滞等现象,与之相应的是产业不振、需求不旺,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以城镇化的转型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逐渐列入日程。自2003年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加快了中部城市群和沿海城镇带建设,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新城区和中小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城镇化水平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到2011年,辽宁城镇化率达到64.05%,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27%)。根据***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国城镇化的峰值在70%-75%之间,而辽宁作为中国传统工业基地,其城镇化水平无疑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十二五”时期,省委、省***府提出继续全面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培育发展县城和中心镇,着力提升县城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快一批中等城市和100个中心镇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5年内新增400万城镇人口,总量突破30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然而,辽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辽宁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作为城镇化的主要体现,城镇人口的增加不可避免地需要城镇规模在土地空间上的扩张。因此,人口城镇化是核心,土地城镇化是保障。然而辽宁在城镇化过程中虽然在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但却未能充分加以利用。到2011年,辽宁全省建城区面积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22.4%,征用土地面积是2006年的2.4倍,而人口密度却下降了21%。这一方面体现出城镇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却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另一方面也自然影响了辽宁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结构,而且个别地方的一些领导干部还存在着把城镇化等同于大兴土木的简单化理解,这都不利于辽宁在更高层面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
城镇化建设篇6
密集的***策会不会引来又一次的盲目跟风?特色小镇会不会毫无特色、“千镇一面”?如何避免这些情况?近日,《经济》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该领域的相关专家。
城镇化的新探索
《经济》:国家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的背景是什么?
郑新立(中国***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镇化是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泉。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6.1%。迅速兴起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在集聚生产要素、带动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城镇化很大程度上是在各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缺乏明晰的战略规划引导,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有3点较为突出:一是部分大城市、特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房价畸高,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形成二元格局,既不利于培育稳定、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又造成了新老居民之间基本权益的不平等;三是城市结构、布局不合理,城市总量明显偏少,大城市、特大型城市由于吸引要素的能力强、就业机会多而迅速膨胀,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由于吸纳就业的能力弱而发展缓慢、数量偏少,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在城市群内,行***区划常常扭曲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经济发展的巨大落差。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的批示,最近,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召开了鼓励发展特色小镇的会议,各地介绍了发展特色小镇的经验,住建部提出了第一批127个示范性特色小镇建设的计划。建设特色小镇将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成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带动力量,成为释放巨大需求潜力的重要改革举措,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
《经济》:当前形势下,推进建设特色小镇有何重大意义?
赵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提出建设特色小镇就是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一种积极探索。建设特色小镇,一方面让农村更多的优质资源就近向特色小镇集中,形成特色化产业集群,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就业,就近生活,就近购房置业,缩短就业和居住的空间距离,让他们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关注家庭,关注老人和孩子,享受应有的家庭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建设特色小镇,有利于缓解过多人口和资源进入大城市的现象,减少和避免“城市病”,进而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建设特色小镇是新常态下我国加快区域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路径,是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具有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和破解“大城市病”的双重功效。
肖金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特色小镇的打造,可以更好地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周边农民到城镇就业,有利于城镇发展和带动周边农民致富。从目前我国城市化的现状来看,大城市的吸引力比较大,很多人口争相涌入大城市。而小城镇只能依靠乡镇企业,但乡镇企业发展并不理想,承载力不强,就业岗位跟不上就业需求,发展特色小镇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这也是发展特色小镇最重要的作用体现。
景朝阳(国家***国际合作中心区域合作与开放研究所所长):特色小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也是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平台的有效举措,加快城镇化特别是特色小镇建设步伐,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除此之外,发展特色小镇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有特色,而非新建设
《经济》: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应避免哪些误区?
肖金成:特色小镇并不是说要新规划新建设一批城镇,而是以已经具备良好基础的城镇进行试点,比如浙江乌镇、江苏周庄。全国有很多人口在10-20万左右并且已经发展得比较好的城镇,依托这些已经发展得比较好的城镇,通过进一步规划和提升品质,让特色产业得到更好发展,对其他地区形成榜样和示范作用,这才是发展特色小镇的主要目标,也是建设特色小镇的出发点所在。目前,有些地方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有偏差,新批一块土地,规划新的商业住宅区,比照欧式建筑风格新建一批住宅,以某某小镇来命名小区并对大城市高收入人群进行售卖,而周边农村的低收入人群又消费不起,这是对特色小镇理解的一个扭曲。
景朝阳: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防止千镇一面和一哄而上;坚持市场主导,***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坚持深化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发展新经济。
特色小镇的发展应秉持四大发展理念:一是产业定位摒弃“大而全”,力求“特而强”,避免同质竞争,错位发展,保证独特个性;二是功能体系摒弃“散而弱”,力求“聚而合”,重在功能融合,营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三是城镇形态摒弃“大而广”,力求“精而美”,形成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四是制度设计摒弃“老而僵”,力求“活而新”,将其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区,特色小镇优先作为***策试点示范基地,把握***策先试先行机遇,体现制度供给的“个性化”。
《经济》:在推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侯永志(***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城镇化的进程一定要有序。城市生产能力、创造能力的增长一定要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匹配起来。如果城市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那么势必造成大量无业城镇人口的出现,城镇化肯定会出问题。而城镇就业机会的增长还是靠投资、靠积累。资本投入到制造业和服务业,才能创造就业岗位。经济增长决定于技术进步和财富的积累,而这些都要落到产业和城镇的融合发展上,公共服务的提供也需要依靠社会财富的增长来支撑。
肖金成:特色小镇并不是指要建设特色住宅区,在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视小城镇发展,重视基础设施的完善,打造有吸引力、有特色、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依托原有基础,不断提升品位,造就特色小镇独特的吸引力。二是防止将特色小镇房地产化、泛地产化。如果只是片面地新建商业住宅,仅仅能够维系和房地产相关的租赁、物业行业,服务对象仅仅局限于本地常驻居民,而更多的外地购房者又不在本地长期居住,这将导致住宅周边的超市、餐饮等服务行业难以稳定经营。既浪费土地,又浪费公共资源。
赵弘:特色小镇的建设关键是要解决好“钱”、“地”、“人”的问题。
“钱”的问题主要是投资建设主体的问题。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大量投入,***府不可能“大包大揽”,必须解决好谁来投钱、谁来建设的问题。总的讲,就是要发挥好***府投入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开发和建设。要探索创新特色小镇建设投资运营模式,鼓励采取PPP等模式,允许社会资本包括农民出资参与特色小镇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拓宽投融资渠道。
城镇化建设篇7
一、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引入PPP模式的重要意义
创新融资渠道,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金需求,是一项紧迫的新课题。PPP模式作为***府和社会资本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者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被视为缓解新型城镇化资金需求困局的新的有力手段,已经得到国家***发文推广运用。可见,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来拓宽融资平台,正是解决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融资难问题的创新举措。同时,推广运用PPP模式还有利于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化解公共设施供给风险。具体说,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引入PPP模式能够弥补新型城镇化资金需求缺口。资金缺口是我国各地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难题,而相对的是,传统的以地方***府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一方面,地方***府长期依赖的“土地财***”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了土地收入的不可持续性,而且,当前楼市下行压力也使得地方税收出现困难状况;另一方面,地方***府的融资平台比如城司等存在着融资主体不规范、融资状况不透明、负债率高等问题,债务危机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以致***首次发文《关于加强地方***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全面规范地方***府性债务管理。因此,有必要创新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通过PPP模式引入基数大且有活力的民间资本,从而缓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缺口难题。
其次,引入PPP模式能够提高公共事业项目供给效率。公共事业项目的供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如果只是依赖***府为单一的供给者,那么由于投资结构的不协调,资金调配的不合理、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也由于缺失全面性、长期性的统筹规划,***府在供给和管理模式中会存在局限性,这也势必导致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而引入PPP模式,能够减少***府这只“有形的手”对微观事务的过度参与,能将***府的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动力有机结合,实现科学分工、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再者,引入PPP模式能够有效化解公共设施供给风险。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由于公共设施建设的规模大、资金投入巨大、建设期和回收期长等因素,***府在公共设施供给中承担着诸如经营风险、利润风险、汇率风险、价格规制风险、技术风险及***治风险等等,这些风险如果全部由***府来承担,这势必加大***府的负担和压力,也不符合***府职能转变的应有之义,更不是现代国家治理理念的体现。因此,引入PPP模式,由***府和社会资本来公共分担风险,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使风险分配给更有能力承担该风险的一方,从而减少了***府作为单一投资主体所承担的全部风险。
二、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相继出台《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关于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等系列举措,通过“三化”并举、“三群”联动,积极推进大都市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有力实施“大城关”战略,有效引导产业、人口等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城镇化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作为福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晋江在产业和城镇融合、市民和农民融合、历史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积累了经验,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县域样本。[2]数据显示,福建省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3410万人增加到了2013年的3774万人,增加了364万人,增长了10.67%,城镇人口由2000年的1432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2293万人,增加了861万人,增幅为60.2%,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人口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总人口增加的速度;而且,新型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41.99%增加到2013年的60.77%,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新型城镇化水平53.73%。[3]此外,根据福建省***协教科文卫调研组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当前福建省已经基本完成城镇道路、住宅、燃气、供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及垃圾污水处理、公园绿地等生态环境设施,有力增强了城镇服务功能。
而且,城镇历史文化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流动人群待遇及其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也在积极稳妥开展。但是,应当正视的是,尽管福建省城镇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2013年的全国城镇化水平比较中仅列第八位置,与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仍然存在许多挑战。首先,省内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均衡,存在着明显差距,东南部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高于西北部城市的。根据福建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13年,厦门、福州、泉州的新型城镇化率分别以88.7%、65.9%、61.6%位居全省前三,***老区龙岩则排在末位,仅为50.9%,与厦门相差了37.8个百分点[3]。由此可见,尽管福建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有待解决。其次,福建省的城市规模偏小,集聚力偏弱。当前,福建省城市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福州、泉州两座,占全国超大城市总数的比例仅为5.12%,其他地市的人口在100万~400万之间[3]。可见,福建省规模大的城市数目偏少,而这必然会影响城市间集聚效应的发挥。再者,包括城镇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持续投入不足。数据显示,福建省2013年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额为1356.12万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526.87万元的比例仅仅为8.73%,这与联合国推荐的10%~12%的水平差距较大[3]。显然,福建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诸如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城镇规模偏小、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投入不足等问题,是规划、产业、用地、配套等因素在制约的,而这些瓶颈恰是资金供给的不足、融资渠道的不畅使然。因此,资金缺口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到未来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持续进程。
三、福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PPP模式实施对策
2014年6月,《福建省新型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出台,吹响了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号角;2014年9月,福建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指出“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以服务于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一中心工作。与此同时,***发文在全国推广***府PPP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融资渠道。显然,PPP模式的推广运用对于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可谓是“及时雨”。笔者认为,大力引入PPP模式来加快福建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划分***企关系PPP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融资渠道,关于其在公共事业项目领域的推广运用,***府必须明确自身与私营企业的关系,在保证***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转变***府职能。在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中,***府应该通过PPP这种模式,将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推向市场,科学合理地制定风险共担机制,从而降低融资风险,提高项目运营效率。对于合作方(私营企业)来说,应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在项目开展的前期,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的科学研究,主动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项目存在的风险及项目预算进行科学评估,从而规避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风险。同时,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对项目进行科学管控,在财务方面做好成本控制,做到节约成本、提高利润,进而建立稳定的项目收益回收机制。
2.加快完善监管机制为了防范盲目引进PPP模式带来的风险,应当完善相关监管机制。一方面,应该完善PPP项目审批机制,在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提高市场准入监察流程效率的同时,科学制定项目审批标准,即参照借鉴国际社会中采用的物有所值的方法来定性、定量地判断项目是否适合引入PPP模式。另一方面,建立专职的PPP监管机构。目前福建省还没有专门的PPP监管机构,财***、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来统筹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供给的合作。因此,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设立专职的PPP监管机构,如英国实行以***为中心、分级管理的模式进行监管,在***内设立PPP专职小组,并且出台PPP相关的运营标准等相关其他相关***策指南,而下设的PPP专职机构则通过对全国PPP合作项目进行项目监管。福建省也要根据省情,设立相应的专职PPP管理协调机构,而这些机构要致力于PPP项目的监管,提高PPP项目的建设的透明度,并且积极向公众公开宣传,避免项目交易中的权钱交易行为。
3.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当前,福建省并没有建立完善的PPP项目评价体系,而评价体系的缺失会直接导致项目建设效益受损,公共利益受到侵害。[5]因此,要着力构建PPP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由***门、专业中介机构和审计部门三个主体共同构成绩效评价体系。***门由于其资金拨付的职能,应该作为***府绩效评估的主体,在项目的事前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同时也要参与事中、事后的全程审计监督。而评价中介机构,应该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项目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行绩效评价,并且协同项目合作双方确定相应评价指标和标准。审计部门作为项目评估的事后监督主体,则应该在项目评价过程中坚持客观、公平和公正原则,保证项目监督的全面性、完整性。同时,还应进一步强化PPP项目绩效评价管理。绩效评价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项目管理、完成质量和完成时间三个指标中,而其考核的核心在于项目的建设质量及管理效率。此外,也可尝试将引入社会资本的数量当作地方***绩考察的主要考核指标,以进一步促进地方***府引进PPP模式。
城镇化建设篇8
一、当前我县乡镇集镇区现状
集镇区功能不齐全,没有合理统一的规划布局。绝大部乡镇集镇区没有公共厕所;农民进城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没有公共停车场地;城镇车辆乱停乱放,每逢集市交通非常拥堵。没有公共活动场所;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没有吸引农民入住城镇居住的魅力。没有专业的交易场所,食品、肉类、鱼类、服类、农机、家电等等均在一个农贸市场里交易,非常混乱。没有规范的街道和绿化,没有路灯照明及其它城镇配套,使城镇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乡镇集镇区缺乏生机与活力。没有现代城镇经营与管理专门机构,城镇发展处于无序的自然发展状态。城镇基础设施薄弱,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等已是我县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乡镇城镇化建设重大意义
(一)乡镇的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主要途经
乡镇集镇区是农村经济发展平台,是物流中心,市场服务中心,是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创业主要窗口,乡镇的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
(二)乡镇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城经济均衡发展
乡镇集镇区的建设与发展是直接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乡镇城镇化建设直接带动周边的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些乡镇小则2-3万人口,大则10万、20万人口,乡镇集镇区的建设,这些人口是直接受益者,只有乡镇的城镇化建设才能推动这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三)乡镇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城镇健康和谐发展
由于乡镇城镇化水平较低,功能不齐全,规划不合理,是制约城镇发展的瓶颈,实施城镇化建设才能解决城镇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和其它城镇发展问题,才能促进城镇健康和谐发展。
三、如何搞好小乡镇城镇化建设
(一)抓好规划工作。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了镇乡***府的对镇乡总体规划职责。一是各乡镇***府应很好的履行规划职能,将规划编制与管理列入日常重要工作日程。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将集镇区规划为农产品交易区、商业区、农林产品加工区、工业区、公共休闲区、住宅区等功能区,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列入规划重点。二是***府对土地规划与使用方面要给予***策倾斜。城镇化建设,关键在于土地的规划与使用。在乡镇所需的土地均是农民承包土地,如何把农民承包的土地转换成城镇规划用地是一个难题。各级******府在乡镇土地的使用和规划方面应给予一定的优惠***策,乡镇建设所使用的土地不同于大中城市对土地的需求,大中城市土地使用以商业为主,增值空间很大。而乡镇建设用土地目的还是为当地农村农民服务,为公众服务,土地增值空间不大。最简单的说法是房地产企业进入乡镇进行地产开发条件仍不很成熟,土地的增值空间有限。所以对于乡镇建设所需的土地征用***策条件应适当放宽,采取差别化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乡镇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建设资金的投入。目前我县乡镇没有可支配用于在城镇规划与建设的经费。建议县级财***应该根据各乡镇年度财税征收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划拨给乡镇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通常是税收的10%。各乡镇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应纳入县级财***年度预算。县级及以上***府应对重点城镇加大投入。乡镇的城镇化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县级及县以上财***资金投入,这是乡镇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二是社会资金,也就是民间资金,民间资金一般是有偿服务的。这类资金需要通过市场运作方式获取,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开展市场动作。三是争取有关主管部门的资金,这些资金是能够起到补充作用,但比较有限。
城镇化建设篇9
小阎村通过申请贷款,借助金融市场的力量,对全村温室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开始了大规模科学种植蔬菜的进程。除了村民自有土地,村集体土地收益每年都给村民分红。特别是贷款还清后,合作社收入的70%都用于给村民分红,其余20%扩大再建设,10%用于全村福利事业。改革开放之初,土地承包责任制极大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蕴藏在土地中的原有价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土地分包到户的碎片化导致单体农民的竞争力下降。而小阎村通过村民土地入股的土地流转方式再次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土地流转形式成为新城镇化建设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的作用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其根本之处。如何整合现有碎片化土地,发挥城镇集中优势,同时又保障农民利益不受侵犯,这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小阎村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借鉴,那就是土地入股流转,收益再分配村民。这既集中了土地,又富裕了农民,无疑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极大助力。
集中经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土地***策是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必须通过土地***策的再次调整释放市场经济下土地的应有价值,而这种调整的主要形式就是土地的集中化经营。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原有的农民个体经营已经优势不在,必须将其力量集中才能发挥规模化效益,从而在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具备强大竞争力。在这个方面,小阎村的合作社集中经营模式无疑属于成功经验,可为城镇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对于农民的生产性经营,特别是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宁河县本就拥有一整套种苗培育和技术培训支持措施。在宁河百利种苗示范基地,他们引进了优良的国外种苗,并通过先进的温室技术实现了大规模无污染种植。
在种苗培育好之后,基地还免费发放给当地农民,而且提供一整套技术支持和咨询帮助。在当地***府的努力下,这种***府保障、农民种植的模式迅速成为宁河生态农业的发展范本。正是这种模式为小阎村的集中经营提供了关键保障,而这种模式也在小阎村得到了最为典型的呈现。小阎村在改革开放之后一直有着种植特色作物的传统,并由此成为当地最先富裕起来的乡村。全村土地重新整合之后,同时也随着优良种苗的引进,小阎村形成了以西红柿为主、青椒茄子等为辅的温室大棚种植经济。在具体管理经营上,村民在忙完自有大棚种植养护之外,还可在村集体所有大棚工作,并有相应工资发放。而在销售环节,除了村集体大棚,农民自有大棚的作物也必须统一销售。这不仅可以解决村民个体经营作物的出路问题,还避免了村民间的相互竞争,在与销售商的价格谈判中取得优势地位。这也是小阎村合作社集体经营众多优点中的一个。在高产量、优质量的基础上,小阎村还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努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得经济收入远远高于单纯种植销售所得。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资金之后,小阎村还乘着中央城镇化建设的东风,重新规划本村土地,为全村兴建别墅住宅,并配套旅游设施,形成了改善生活、繁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大形势下,小阎村的这种以绿色生态农业为主导的集中经营发展模式无疑为城镇化建设的多形态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直观的案例。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通过对小阎村发展模式的初步总结,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土地***策调整和集中经营模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土地***策无疑是最为根本之处,这是与其基本生产资料的地位相匹配的。而土地流转后的集中化也是为更好地进行集中经营,同时集中经营也是发挥土地规模化优势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对小阎村的考察中,问题也同时存在,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模式的有限复制性。小阎村的发展始于1978年的土地分包,而当时的主导者也就是现任村支书刘俊仕。在小阎村35年的发展历史上,刘俊仕一直处于领路者的关键位置。因此,小阎村发展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刘俊仕,正是其出众的领导能力和个人魅力推动了小阎村的每次变革。而这种领导模式在可复制性上存在着局限。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必然是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展开,由此需要最大程度的模式复制性。只有模式具备可复制性,才能在城镇化经验推广上发挥重要作用,否则只能作为个案存在。因此,在对小阎村发展模式的总结上,我们必须尽量消除其个例性,而发掘其模式复制性。二是户籍制度的局限性。小阎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称作新型农村社区,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这就需要从户籍制度上进行改革,突破农村与城镇的户口壁垒。而小阎村的成功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未涉及到户籍制度。不过,这个问题也无法在小阎村层面得到解决,而是需要天津***府甚至中央***府进行顶层设计,从根本上解决户籍改革存在的种种阻碍。其实,小阎村自身也在利用经济红利发展村级福利***策,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都在改善。但是,基层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得到***府的***策回应,如此才能打通存在数十年之久的户籍限制。小阎村的发展无疑是极为成功的,其经验也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特别是在本届***府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形势下,小阎村的成功模式为天津乃至全国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同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得到澄清和解决,最终为一种城镇化模式成立的可能性提供完善论证。
城镇化建设篇10
【关键词】产城一体化 空间布局 工业生态系统 社会生态系统
一、小城镇工业园区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小城镇工业园区,是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小城镇的发展也为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两者的相互带动、协调发展,是实现小城镇稳定、快速发展的主要保障。同时,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建设也会带来城园空间布局混乱、因园失地带来的农民安置问题、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等一系列比较突出的矛盾。这些矛盾及现象,阻碍着小城镇及工业园区的发展。因此,在规划阶段,对工业园区进行科学的空间布局,实现二者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小城镇工业园区规划研究的热点。
二、产城一体化的小城镇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思路
根据“产城一体化”的内涵要求以及当前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研究总结,“产城一体化”为视角下,小城镇工业园区的规划,应以生态化、可持续、以人为本为原则,以小城镇工业园区与小城镇的产业、功能、用地一体化共同发展为目标。①通过工业园区的产业带动,实现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升级;②通过小城镇与工业园区的空间优化布局,实现小城镇与工业园区的空间有机扩张、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城乡生态格局的维护;③打造生产便利、生活舒适的小城镇工业园区,最终营建宜居宜产、生态和谐的小城镇。
三、“产城一体化”为目标的小城镇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理念
(一)工业园区与小城镇空间布局模式
工业园区的选址产生各式各样的与小城镇空间的结合方式。根据工业园区与小城镇规划区范围的空间关系,其空间关系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种:工业园区布局在小城镇规划区内,是小城镇总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小城镇对工业园区的带动作用较强,工业园区可直接利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容易快速得到发展。工业园区在小城镇,与小城镇内部空间联系不大,接受小城镇的辐射。
(二)小城镇工业园区生态系统规划
工业园区生态系统的构建是工业园区“产城一体化”的空间结构布局的终极目标。通过整合工业园区资源,从园区功能、用地组织、道路系统等方面与小城镇综合规划,营造宜产宜居的工业园区环境,最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生态系统。
(1)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构建。园区绿地系统规划:工业园区内的绿化用地主要包括防护绿地、公共绿地、水系湿地、生态农田四种。景观生态系统构建:工业园区内部通过营造生态景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产业与生态相互协调发展的环境。工业园区缓冲地带及园区外部,运用水系、森林、生态农田等,既可保证园区的有机增长,又可实现园区与城镇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2)工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工业生态系统主要是基于工业生产的生态循环形成的,体现在产业链组织、能源循环路径,以及根据循环产业链组织形成的工业园区产业、用地的布局。同时,通过交通联系、功能互补,加强功能复合单元及各产业链间的联系,实现工业园区整体的产业循环。
(3)社会生态系统的构建。社会生态系统主要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对工业园区与小城镇的社会结构、居民构成、生活方式进行统一规划以实现社会的文明、健康发展,将工业园区真正打造为留得住人的城镇发展新核心。
四、恒口示范区工业园区规划改善建议
(一)恒口示范区规划发展概况
恒口示范区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处于月河、恒河流域的交汇地,与陕南中心城市安康相距27公里,是安康的中心城市扩展和进一步扩张推动发展的链接区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承东接西”的辐射作用。东向发展至与五里镇相接的行***区边界,西向发展至规划产业用地边缘,南向发展至现状十天高速北侧,北向发展至恒口山体边缘。
(二)恒口示范区规划改善建议
恒口示范区已建有17个产业园区,多为农业、渔业和养殖业等第一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数量和种类较少,产业配置体系不够健全,未形成规模化发展。恒口作为生态禀赋优良的小城镇,应当结合各小片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及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相邻园区间的产业互动,形成片区的集聚效应。使恒口示范区的未来产业结构将可能形成沿月河发展的带状结构。
(1)示范区产业布局规划。恒口示范区属于汉江流域上游,为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应优先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提升发展传统工业,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循环产业体系,并针对生态移民、搬迁区域进行重点改善,实现城园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