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10篇

高职教育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国教育;德国高职教育

一、教育

教育一词最早始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文解字解释说,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现代的教育已经和中国的国情联系在一起。而在西方,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意在把人类所固有的素质潜能引发出来。其中高职教育在中国1999年6月13日的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中国高职教育

1.历史

我国的高职教育历史并不是很长,***后我国高职教育主要形式为专科教育,在教学上模仿本科,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国恢复高考之后,如果没有达到本科的分数线,可以上专科。直到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13条第一次把高等职业教育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进一步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2.高职教育在中国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高职教育在法律上地位的提高、高职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办学思想日益明确、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形式也多样化。

3.高职教育在中国存在问题

高职教育教学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适合企业适用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就业能力,但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虽然高职教育在法律上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其受众面比较低,在层次上和范围上并不得到完全重视。短短3年时间的学习,得到的相关证书并不完全满足企业单位的需求,使高职教育证书贬值,学生得到的社会认同度不高。

(2)有些优秀的高职院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课程化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已经齐备,但是还有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同样投入资金重复操作,质量和效果却不能保障,也并不适合本城市企业化的要求,造成资金和人员的浪费,效果不明显。

(3)师资缺乏,真正要做到适合企业要求,满足岗位需求的人才,往往是此行业的精英,具有实战的基础。而高职院校所提供的平台并不多,他们只能靠仅有的师资力量对职业进行肤浅的理解,很多得不到企业的认可,也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

(4)基于我国的国情,参加高考的学生越来越少,上大学变得更加容易,对于高职院校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很多的高职院校面临着整合和关闭。

三、德国的高职教育

众所周知德国的高职教育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他们更注重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课程偏重于应用技术,教学与实训结合,针对企业要求培养学生。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始出现。1985年联邦会议通过了《德国高等教育法》,确认了高职高专教育在德国高等教育中的正统地位,为高职教育在德国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1)在课程方面的安排。专业方向和课程由行业协会统一制定,具有针对性、科技性和适合时展要求。

(2)在师资方面的要求。在德国对从事职业资格的教师有严格的要求,高等职业学院只有一个职称即教授。具有教授资格的人必须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在科研上有突出贡献,而且必须有十年以上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

(3)***府协调与监督。为了协调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协作关系,德国***府还制定了法律法规,《教育法》《职业培训条例》《劳动促进法》等制约并激励了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为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提供了保障。

(4)对学生的要求。此外在德国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但具有学历而且有一定时间的实践经历。与中国恰恰相反,德国的入学方式宽进严出,这就要求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比较明确,具有较高的求职欲望,在职业技能学习上表现出主动、刻苦。

德国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严格的高质量观,并贯彻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每个环节。其先进的教育发展理念、科学的专业与课程结构、以实训为核心的“双元”教育制度以及严格的师资要求、质量监控和学生入学资格等,体现出科学的职业教育质量观。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为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泽文.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J].宁波职业技术学报,2009(01).

高职教育篇2

关键词:网络教育;高职教育;社会经济发展

中***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8日

所谓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一、网络教育的特点

网络教育的突出优势表现在教学层次的多样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教学管理的高效性。主要表现在覆盖面广、教育类型多、教育对象限制少、学习形式灵活、多种媒体并用、设施先进,等等。这些优势其实也正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类转岗教育培训和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需求日益旺盛,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日渐增大。网络教育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可以突破空间与地域的限制,为不同地方的受教育者提供了便利。

当然,现在网络教育也有自身的劣势所在,体现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还比较薄弱,实习实训场所和设施的建设难度大。由于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之中,教学常常异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较少,加上缺乏具体可感的校园文化氛围,素质教育往往难以实施。此外,自身师资力量不足、水平不高也是目前各类网络教育机构尤其是电大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大力开展网络教育

1、网络教育技术是高职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对网络教育高度重视,中央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以网络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体系,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在经过一年左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初步推广之后,国内相继涌现出了一批网络教育学院和机构,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人大、清华、北大、复旦等著名高等学府纷纷办起了自己的网络教育学院。***信息管理中心也开办了全国“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培训”教育工程,目前已经有五百多家学校和机构成为其培训基地或培训点。网络是目前知识传播与更新最快的手段,所以应该在高职教育中开设出一些具有高职特色的网络教育课程,也只有充分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中素质与技能的培养。

2、网络教育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高校教学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国的高职教育正进入一个发展的黄金阶段,但高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实践教育环节投入不够、办学成本过高都严重限制了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规模化的发展。而网络教育是一种节约开支的教育手段,利用教学课件进行多媒体演示、虚拟教室、虚拟实训等,可以更好地发挥高等院校的有限资源。

3、网络教育是高职技能教育的有力补充,有助于体现出高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利用网络教育技术手段,通过互动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随时提问、分组讨论、进行再学习等。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最经典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突破了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意识。网络是虚拟的空间,目前网络CAI(辅助教育技术)正充分利用这一点蓬勃发展。在高职的网络教育中,我们可以尽情地利用一些互动式的模拟与仿真,实现一些需要现场操作技能训练的预准备。这就好像飞行员在真正飞行前的地面模拟一样,网络技术使更多的人可以共享这些训练设备与资源。

4、网络教育是继续教育的有利途径。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育进行继续教育,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节省资源,节省时间,是一种有效的再教育途径。

5、网络教育拓宽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市场。通过网络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可以走向城乡基层,更紧密地与企业、社会进行联系。针对不同的地区或社区,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实施教学与模拟实训。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高职教育可以克服地理局限,扩大招生的范围,让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入校园来读书的人也有参加学习的机会。学校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辟网络教育模块,把相关课程的课件放在上面,让在外地的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给上课的每位老师开通***留言,让师生及时交流,增强互动,帮助学生学习。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校拓宽生源的范围,不再局限在应届生,还可以让那些参加工作了的,需要提高的人继续参加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网络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在网络教育的管理机制、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网络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将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忆南.高职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沟通与合作[J].教育与职业,2005.31.

高职教育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制约因素;解决措施

高职教育近几年来有了快速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及在校生与毕业生人数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质量未得到保障。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我国中高级技工严重短缺,高级技工缺口达数十万人。现有的高级技工仅占工人总数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比例相差甚远。高职教育的作用和影响远远低于普通高教,严重滞后于我国整体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也与国外高职教育相距甚远。

一、制约高职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1.社会上对高职教育存在多方面偏见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是“学而优则仕”,到当代则变为学而优得到高人一等的工作,得到好身份,当干部,或成为企业的金领、白领,而不想当工人,当蓝领,上大学则上普通高校,上名牌、重点大学,最次也要上普通本科,而不上高职院校。社会公众有这种心理,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指出,这与我国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中国学生最不甘于平淡,不愿过普通的生活。在日本,甘于过平凡生活的观念相当普遍。日本的中学,经常把社区里的普通人请来给孩子讲课。学生们在吃饭之前,要向厨师鞠躬表示感谢和尊敬的感情。中国的学校显然缺乏类似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总是把目标定在天上,却不注意脚下该怎么走。虽然课本里也写着劳动无贵贱,但普通人的生活永远是低调的,不被关注或赞扬的。学生们也早已习惯了把科学家、学者、官员等社会知名人士作为偶像[1]。他们内心中仍把工作分为三六九等,在他们心目中读高职院校将来当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很没面子,要上真正的大学。高职院校声称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学生普遍不愿到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才。因此,社会公众心目中鄙视高职教育。认为“高职教育”是“次等教育”、“末流教育”。

再有,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及***府有关部门的***策法规也极为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不是把高职教育视为一种教育类型,而是视为一种办学层次,把高职教育定位低于普通高校的专科层次,即高等教育中的最低层次。2004年***等七部委规定:“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招生时,高职生的录取低于普通专科一个批次,最末一批录取,录取的生源较差。说明在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些领导心目中,高职教育的地位也是很低的。社会公众歧视高职教育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在高职生毕业就业时,不发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所持的证件与就业规定也与普通专科毕业生有别。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生也有歧视心理,面对众多求职的毕业生,首选高学历者,把高职生视为差生,即使录用,待遇也低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这些做法,层层强化了社会公众轻视鄙薄高职教育的意识和心理。有些地方***府为了给中职学校解困,把不够设置条件的中等职校升格为高等职校,更降低了社会公众对高职教育的信任度。很多人认为高职教育不正规,层次低。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很多到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是不情愿的,感到很无奈,感到低人一等,情绪低落,学习积极性不高。毕业时难以就业。造成高职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一些优秀的学生怎么能来读高职院校。上述问题不解决,再怎么说高职教育重要,也无济于事。目前社会中是人人说高职教育重要,但就是很少有人愿意接受这种教育。

2.法律保障不足

世界发达国家都通过完备的法律来推动高职教育,使高职教育达到相当的水平。我国高职教育方面的立法存在相当的不足。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立法不完备。我国目前还没有颁布专门的《高等职业教育法》,现有的《高等教育法》69个条文中只有一处提到“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法》主要是规范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规范不足[2]7。其二,法律刚性规范不够。如《职业教育法》中第二十七条“职业学校举办者应当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在拨款方面说“应当”怎样,这好像是某团体倡议书的号召语言,法律用语应当是“必须”,“应当”之语,弹性很大,没有规范力量。拨款单位可以拨,也可以找借口不拨或少拨。国家还有一些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多半是以“决定”、“意见”、“通知”、“办法”等形式而不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效力层次太低,而且往往只有规范内容而没有规定法律责任,致其变成了口号式、宣言式文件[2]6。所有法律法规中对办高等职业教育最关键的经费投入问题没有专门规定。高职教育经费问题没有法律保障。其三,已有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如《职业教育法》及相关行***法规确立了劳动准入制度,由于各有关部门未能拿出完善的配套措施,这一制度没有很好实施。职业教育的一些规章、***策出台后,没有相关的责任条款,对不履行法律条款者没有制裁措施,对没有遵守职业教育法律法规者无法处理,违法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这些法律法规形同虚设。上述情况也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办学条件达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高职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培养动手能力,需要高技术水平的实训基地,需要相当数量的实训设备,特别是最先进的设施。设备更新速度要快,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最先进的技术。资金投入的量要大,购一台数控机床需几十万元,一套汽车检测维修设备要几百万元,上千万元。办高职教育要比普通高教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靠学校的自身之力无力购买。高职院校大都创办时间不长,办学基础薄弱,教学设备短缺,***书资料不足。这些学校大都办在各地、市、州,由地方***府所办,国家对高职院校不投资,省***府对高职院校也不投资,除少数经济发达的市(如深圳)对所办的高职院校给予充足的投资外,很多地、市、州***府对所办的高职教育投资极少。一些地、市、州***府教育投资偏重普通教育,对所办的重点高中的投资多于对高职的投资,在这些领导心目中,本地多一些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自己脸上有光彩,职业教育办得怎样,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绩不明显,不予重视。一些高职院校在“贫血”的状态下运行,缺乏投入、缺乏实训设备,还只能在黑板上开机器,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一句空话。

4.教学改革不到位,影响学生的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的技术类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知识技能型人才,除具备一定的岗位操作技能外,还需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具备职业岗位群需要的管理能力、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3]2。这种培养目标对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教学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要更有创造性。每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是跨专业的,教学者要精心设计,把各专业的知识进行综合、融合,实现最佳组合。使学生能适应岗位要求。高职教育的教学原则是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1,但相当一些学校教学仍因循守旧,理论教学搞本科的压缩饼干式,对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把握不准,每个岗位的哪些理论知识是必需的,学了哪些为“够用”,还不十分清楚。课程改革仍停留在砍课时、减内容、降低程度上。这些“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怎样实现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也不十分明确。没有考虑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实践中掌握理论。使理论与实践成为两张皮。实训实习由于条件所限流于走过场。一些学生文化基础差,学校理论教学时间少,内容又随意剪裁,所掌握的“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就大大打了折扣,由于实习实训的条件所限,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这样就造成了高职生理论知识不如普通专科生,动手能力不如技校生,理论知识不足,又缺乏一技之长,处境尴尬,不被社会认同。

二、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问题的对策

1.强化高职教育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经过多年的宣传,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世人有所了解,但不是很深刻,现在应换一个角度让全社会了解高职教育滞后的后果是什么。这样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有更清醒的认识,更深刻的认识。杨振宁先生说:“中国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技术,如卫星和火箭技术。中国最失败的地方,是没有学会怎么把科技变成为有经济效益的生产办法。”[4]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未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缺60万之多,一些企业中没有一流的技师,操作不了一流的设备,生产不了一流的产品,而生产出一些次品。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每年造成的损失近2000亿元人民币[5]。这一后果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与经济建设联系最密切的教育。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使经济飞速发展,德国***府曾公开宣称职业教育是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高职教育办得好坏可以促进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兴衰。如不发展高职教育就不能迅速改变我们国家经济的落后状态。各级***府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滞后的严重性。

2.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府有关部门首先要消除对高职教育的偏见

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首先要消除对高职教育的偏见。特别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府有关部门要首先消除对高职教育的歧视。不能一边大讲特讲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一边又出台歧视高职教育的***策。而现在的情况恰恰如此。这就形成一个自相矛盾的怪圈。高职教育怎能发展,怎能提高质量。目前要改变高考录取时高职最后一个批次录取的状况。高职教育既然是一种教育类型,就应该像世界发达国家那样,高职教育既有专科层次,又有本科层次,也有研究生层次。高职教育办本科一是适应科学技术飞快发展的需要;二是给优秀的专科生深造的机会。前不久***将高职都改为两年制的构想和七部委联合下发的2010年前高职院校停止升本的决定,引起高职院校的强烈反应。实际上还是把高职教育定位为低等高教,低于普通高教。目前应该允许办学时间长、条件好、效果好的高职院校升本,或几所高职院校组合升本。歧视高职教育***策的消除才能有助于消除社会公众对高职教育的歧视,改善高职教育的发展环境,保证高职教育的发展。

3.完善高职教育的法律法规

我国虽已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但仅靠这一部法律还不能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应有的保障。要加快职业教育立法的步伐,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应建立专门的《高等职业教育法》,明确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教的同等地位,强化职业教育经费立法,保证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6]。明确各级***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与法律相关的实施细则,如就业准入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中一定要规定违法责任,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形成有力的监督机制,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强化法律的执行,避免法律法规的口号化、空泛化。根据新的形势不断修改完善职业教育法律,加快出台和实施与现实形势相适应的新法规、新制度。

4.***府加大扶持力度

在高职教育被社会轻视的环境下,高职教育处于高教中的弱势地位,高职院校如单凭自己之力求得大的发展,求得办学质量的提升是相当困难的,需***府多方扶持,教育行***部门更有力的领导。

首先是资金扶持,加大投入。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难点,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拨款高于普通教育,鉴于我国的国情,起码要同等待遇。各级***府应从发展高职教育来强国富民、以技术兴国的战略高度出发,来加大资金投入,从资金投入方面显示职业教育的重要,对高职院校的投资应该是,国家投一部分,省里投一部分,地方***府投一部分,应达到普通本科高校的拨款数额,促进学校上档次,上水平,增强办学特色。

其次,发挥***府的主导作用,做好高职院校与相关单位协调交流与合作工作。主要是与企业的协调,科研机构、普通高校的协调。

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就需要与企业密切合作,需要企业参与。学校需要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实习。但很多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不积极。校企合作停留在学校一厢情愿的状态。从两者关系看,是学校有求于企业,企业较少有求于学校。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大的项目研究去找研究型大学,企业录用人时是供大于求,无求于高职院校。还担心接受高职生实习实训会影响生产,商业秘密泄漏,这样需地方***府出面,促进校企合作,利用地方税收减免等优惠***策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等,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地方***府还可帮助高职院校协调本地科研机构、及本科院校的关系,这些单位有较多较好的实验设备、教学设备,在他们设备空闲时可安排高职生实训实习,实现资源共享。

再次,***府扶持高职教育还可以做到***策倾斜,对高职教育实施一系列优惠***策。像韩国教育***策规定,职业高中的学生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奖学金和其他补助,免收10%~15%的学费;当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学生参加高考成绩相同时,优先录取职业高中的学生[7]。我们如做到职业教育投入高于普通教育,适当降低高职生的学费,高职教师的收入高于普通高校的教师。这样为平民百姓接受职业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吸引更多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读高职,吸引高质量的师资来高职任教,改变高职教育在人们心目中“次等教育”的形象。

5.高职院校要讲诚信,切实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要发展,要提升教育质量,高职院校自身要苦练内功。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要有就业能力,即有从业某领域的专业技能。学生家长花上万元的学费就是希望学生有一技之长。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在招生简章上承诺,要让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某项专业技能,成为高技能人才。有些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让学生拿到技能证书,但实际上一些学生并未掌握学校所承诺的该项技能。2006年《文摘报》载一则消息,某汽车维修公司招聘人才,一些高职生来应聘,这些高职生还拿来高级维修工的证书,公司让应聘人员在一辆外国进口的小轿车上操作,但竟无人能拧下汽车上的螺丝钉,高职生中这种名实不符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也是高职教育中的软肋,是社会上对高职教育认可度低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要千方百计抓好实践教学的质量,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请企业的技术状元到校演讲,做技术表演,在校园开展技术大赛,多方培养学生的能力。高职院校一定要讲诚信,守承诺,一定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达到标准。如学生到了毕业时技能仍未达标,要无偿再培养,到达标为止。学生能力培养还要做到有较强的转岗能力,持续发展的能力,技能成长的引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3]3。以此来改变高职教育在社会公众中的不良形象,获得认同。

6.加强应用性的科研工作,提高实践课教师的技术水平

这两项工作是高职院校应必须做好的。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认为我们不是研究型大学,不用搞科研,或教学任务重无法搞科研,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高职院校不能像研究型大学那样搞基础理论研究,但必须搞应用性技术研究,向企业提供科研成果,方能显现学校的价值,实现校企互惠,密切校企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仍存在程度不同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一种通病,高质量的实践课不多。上好实践课首先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实践课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在这个意义上讲,高职院校应该成为当地的高级技术中心。如教师没技术学生怎能学到技术。教师如只有中级工水平,那学生只能达到初级工水平了。实践课教师有高水平的技术,学校真正成为令人瞩目的高级技术中心,学生真正学有所得,社会公众对高职教育就会刮目相看,高职教育才能真正从“次等教育”的地位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孙云晓.我们的教育总是把目标定在天上[N].报刊文摘,2007-01-12(2).

[2]孔凡彬.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缺失与完善[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3]李小鲁.论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提高的着力点[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

[4]杨振宁.中国文化与科学技术[J].读报参考,2000(22):5.

[5]“中国制造”面临挑战[N].文汇报,2002-08-17(5).

高职教育篇4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整体发展趋势良好,但有一部分学生仍然对职业道德观念还处于模糊时期、学校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等现象的发生,使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发挥不出自身的巨大优势,由此不难看出,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下文首先对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进行探讨,之后对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要阐述,并提出提高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教育与本科院校教育的观念存在的一定的误差,因其强调学科性程度不同,本科院校根据职业类型进行分类,以实际的就业方向为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需求职业技能角度引导学生;而高职院校更倾向于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

一、高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现状

第一,多元价值观阻碍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发展。如今,高职学校的学生生存在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向等方面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与高职学校职业道德观念出现冲击,为了更好地研究高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现状,对全国的46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并向学习教育专业的学生派发调查问卷1000份,共收回问卷827分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共815份,通过对这815份调查结果的分析,70%的学生对事物的好坏没有判定标准,致使这类学生生无所适从。大部分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难免存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等观念的误差,影响学生就业方面的选择。第二,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在问卷调查中发现,80%的学生将“为社会贡献”等职业排除至就业选择之外;68%学生将“薪资高、福利好”等问题作为就业选择的标准;55%的学生拥有“一切向前看”的观念;仅仅15%的学生认同“干一行、爱一行”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学生将切身利益与就业问题进行捆绑,由于受到社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使高职院校学生的拼搏进取和竞争意识较强,但过于重视自身价值、素质水平、潜能挖掘等角度的体现,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个人权利与整体权利出现严重失衡状况。

二、高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尚未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用于2010年-2020年教育发展阶段)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扎的战略主题。”现阶段,教育领域正在逐步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积极推进素质素质教育的实际探索工作,基于此,高职院校也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但忽略了职业教育特点、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重视。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显示,97%高职院校院校未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65%高职院校虽开设相应的职业道德课程,但课程占据时间仅为4.5课时;26%高职院校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纳入就业指导范围内;8%高职院校未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同时,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参与调查的高职院校缺少专业职业道德教材和大纲,也没有相关的师资设备,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的其它专业中也有所体现。

(二)学生职业道德观念较为落后

职业道德观念是指: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以社会舆论、习惯以及内心信念为主的相关行为规范的总称,由此可以看出,职业道德教育属于一种规范行为式教育,高职院校应重点关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为了全面地掌握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知水平,对上述46所高职院校的从事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实行电话调查方式,87%教师认同职业道德教育观点,在涉及相关职业道德教育授课方面,大部分教师提到应遵守的行为职业道德规范,极少部分教师谈及职业道德教育价值观和就业能力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呈现“重理论,轻实践”的趋势。

三、提升高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的措施

(一)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将学生需求作为客观存在的问题,运用自身的主观意识为学生灌输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致使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呈现“言者淳淳、听者藐藐”的局面,我国著名学者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德育注重自治。”基于此,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职业道德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建立教育课堂“学习共同体”模式

以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实现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课堂的满意度,这一观点已由时长江等人证实。高职院校可以此为依据,设置真实的职业道德教育情境,将学生划分为小组的形式,通过与教师争论、合作和协商等方式增加交流机会,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道德观念,同时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过程中,学习相关职业道德知识,逐渐形成正确、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另外,在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实际体验,因体验是生命存在价值的体现,更是生命在活动中的主观感受、经验所得与情感的感知,通过情感的流通感知自我、感知他人,认识生活得多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体现教育的主导性,还应以学生的需求为主;既要实现“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目标,也要重视社会发展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保持及爱与社会性、专业性、实践性和统一性的特点,使学生在社会、理论知识教育、职业实践、自主学习等几个方面的熏陶下,加强对职业道德观念的认识,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价值观。

作者:刘阳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曾银慧.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0(1):29-30.

[2]熊礼杭,翟惠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电子世界,2012(20):152-153.

高职教育篇5

要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深刻理解***16号文件的基础之上,学院通过深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深刻把握职业能力的内涵,并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确立新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确定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了“1+2N”人才培养模式,并已初见成效。“1+2N”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毕业时,在获得一个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和多个基本素质合格证书,使毕业生成为具有多个岗位就业择业能力及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社会道德品质,富有团队意识和创业创新精神的社会有用之才。遵循***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当坚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业为导向、突出实用实践、校企结合、工学产学结合等原则,“1+2N”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创造性地引导。尤其是职业技能板块课程设计从努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竞争能力出发,利用三年学制的有限时间,围绕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核心能力设计课程和内容,把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而言,他们未来所在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获取的职业能力分为通用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两个方面。通用职业能力指的是一个现代职业人的基本素质,主要指人际沟通、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组织协调、团队协作、灵活应变、学习能力、工作责任感、生活适应能力、语言及文字运用能力、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在职业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体现出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基础能力水平。专业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旅游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旅行社、酒店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公司或者管理机构。因此,对旅行社、风景区等机构而言,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为业务基础知识、旅游营销组织能力、导游能力、旅游线路开发与策划能力、创意思维能力、相关信息获取能力、专业软件应用能力等。对于旅游酒店行业而言,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则主要为业务基础知识、营销组织能力、前厅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康体娱乐部门工作能力、专业软件应用能力等。

通过对旅游企业和高职旅游类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存在矛盾,主要有以下情况:学生专业技能不高,缺乏实践经验,与企业需要严重脱节旅游行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水平和工作经验,而刚毕业的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较多,缺乏实践经验,遇到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实际业务工作就束手无策,致使学生在企业工作,不能马上上手,企业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工作,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企业实际需要。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与企业实际需要相差甚远旅游业综合性强,与吃、住、行、游、购、娱各大旅游企业业务往来多,而且旅游服务过程中突发状况多,致使旅游工作复杂化、专业化,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缺乏敬业精神,与企业用人计划产生较大分歧部分毕业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即将从事的职业认知度不够,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这给企业用人计划造成了很大麻烦,使企业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诚信和敬业精神,在使用刚毕业大学生方面更加谨慎。

从以上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需要,学生无法受到企业重用,灰心丧气,甚至频繁跳槽或最终离开旅游行业。学生职业能力没有完全达到企业需要,旅游企业在用人方面是想用又不敢用。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对职业能力的认识不够许多学校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还具有片面性,学生职业能力不应该是单一方面的能力。并且,新时期社会发展状况和旅游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旅游行业不仅需要劳动者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更要具备与之相应的能力结构,如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其他能力。因此学生职业能力应包括专业职业能力和通用职业能力,不是片面的某方面能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匹配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而部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片面追求就业率,忽视学生的培养应与市场接轨,应针对岗位和市场需要培育人才。

高职教育篇6

1.1高职教育到底是姓“高”还是姓“中”

在将高职教育划分为职业教育教育体系开始,又出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模糊界定,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二者之间存在太多的相同点,所以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体制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一定意义上来讲,高等职业教育应该要比中等职业教育高出一个层次,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理论研究上,还是实际的技能培养方面,都要有一个质的提升。但是实际却完全没有做到,从我国的***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来看,二者都具有“高素质”和“技能型”的特点,这就在概念上存在模糊性。由于定位不够明确,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二者的专业设置几乎相同,课程体系一样,教学内容出现大量的重复,在实践教学中的实习内容也几乎是一样的,所以根本没有明显的区分度,这严重扰乱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设置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1.2就业面向与岗位没有明显的区分度

由于中职与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过程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导致两者最终产出的成品也极度相似,人才质量包括素质、技能、态度都没有明显的区分度。由此带来中职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没有多少区别,从就业岗位、薪酬、保障等方面也没有多大差别,有时高职生还竞争不过中职生。这样的高职教育对市场的吸引力不会太强,对社会的贡献率也不会太大,甚至没有必要办高职,只要把中职办好办精就可以了。

2我国高职教育的未来走向

2.1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两个对接”

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看,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最近,***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具体改革意见“: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比例,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鼓励高等职业学校与行业背景突出的本科学校合作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据此,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路径中,最关键的就是实现两个对接:一是向上与应用本科或高职本科对接;二是向下与中等职业教育对接。在向上对接中又有两种路径可走:首先是拓展“专升本”空间。第二个关键点就是与中等职业教育对接。

2.2办好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需要“练好内功”

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看,只有那些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教育形态,才会有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只有“练好内功”,在内涵建设上打造出自身鲜明的个性特色,才会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发展空间。而这种“个性特色”的标志就是要与中等职业教育有明显的区分度,否则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为此,有人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设定为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性技能型”人才。

2.3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教资源的需求

从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期待来看,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的需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全国上下兴起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对高等教育的期待也越来越高,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良好的、高层次的教育。

3结论

高职教育篇7

(一)高职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高职体育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在体育设施、体育场地及师资力量等方面严重缺乏。而高职体育教育投入不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职院校在主观上对体育教育重视不够。虽然我国早已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提倡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和培养,然而,我国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重文化教育轻体育教育的传统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尤其是我国高职院校旨在培养技术型人才,其教育的职业目的较强,因此,绝大部分领导都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得高职院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十分有限;二是高职院校在客观上存在教育经费不甚宽裕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学校的自营收入,而高职院校的自营收入主要是来自学生的学费收入,收入来源相对单薄、单一,且一些刚刚成立的高职院校因建设教学楼、聘请文化课程教师等文化教育投入而花费了大量的经费,导致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设施、场地等方面不得不节衣缩食,省之又省[1]。

(二)高职体育教学内容重复单一

我国高职体育教育存在教学内容重复单一、课程教学时间较短的问题。当前我国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乏味,课程内容缺乏有效的计划和安排,从而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导致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出现了学生怠练、逃课等现象。另外,我国高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性教育,其学制较短,一般为3年,加之采取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只有两年半,体育课程一般只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且绝大部分院校把体育教育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休闲教育,体育课程的上课频率相对较低、开课时间相对较短[2]。

(二)高职体育教学观念落后僵化

在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较为落后。例如:片面追求体育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采用增加重负荷强度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体质,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中心、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及个体差异等。这种灌输式的体育教学模式、重技能培养轻能力培育的教学理念都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背道而驰,同时这也导致了高职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无法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更无法促使学生终身体育体系的有效形成,高职体育教育的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二、我国高职体育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高度重视体育教育,逐步加大经费投入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其关键原因之一就是高职院校的领导及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把体育教育当做一种可有可无的休闲教育。因此,高职体育教育改革首先要求高职院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充分认识高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体育教育的各种投入。对此,***可以针对高职院校颁发《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大纲》,要求高职院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充分认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对相关改革办法进行指导;同时,***还可对参与建校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进行一定的经费补助,补助的经费主要用于体育教育投入,如:改善体育教育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引进优秀的体育教师等软件资源,最后还应对补助经费的后期运用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实实在在地解决高职院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最后,通过对***参与建校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来引导民办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并对其形成竞争压力,从外部方面给予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动力。

(二)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职体育教育的目标不仅包括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还包括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因此,高职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健身运动、运动技能、体育保健的基本方法;了解运动创伤处置、基本疾病预防、运动处方设计、基本急救办法等体育保健知识,还应使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抗压能力、自我调节与恢复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了达到以上体育学习目的,可以考虑将体育课程分为分为三个子系列课程,即健身体育课程、保健体育课程和活动体育课程,并分别挑选合适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专项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其中,健身体育课程主要传授基本的健身方法和技能;保健体育课程主要是体育保健的知识讲授与实践模拟;而活动体育课程则是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传统体育教学主要是采用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体育教学模式,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身体素质等个体差异,因此,体育教学缺乏针对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素质教育改革就是要将以往的被动灌输式教学改为主动式教学,因此,高职体育教育改革也应遵循这一模式。具体来讲,可以考虑打破原有的年级、专业、班级组织,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体质及兴趣爱好组合成新的学习单位和组织,在正常体育课程设置之外,开设篮球、足球、网球、排球、乒乓球、武术、太极拳、跆拳道、健美操、交谊舞等专项体育兴趣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使其形成一项或者多项体育特长,养成“终身体育”的运动习惯。

(四)强化体育教师激励,提高体育师资水平

前文提到了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多种方法,在这一系列的改革办法与措施中,我们始终在强调“学生”这一中心,当然,这也是由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所要求的。而事实上,高职体育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能否主动积极地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以往学校重文化教育轻体育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体育教师得不到应有的肯定,被迫边缘化。素质教育下的高职体育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和肯定体育教师,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促使其自觉主动地提升师资水平,为体育教育改革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具体可以考虑将专项体育兴趣课程作为体育教师的激励标准,即以体育教师所带兴趣课程班的数量及各个兴趣班的报名人数做为其绩效工资的考核标准。在具体实施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部在学生选课之前,应将所带兴趣课程班的体育教师的相关资料,如:所获证书、学历及实践经验、以往年份其所带兴趣班的报名人数及其他可以证明体育教师师资水平及教育水平的信息,学生结合公布的信息,并根据其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兴趣课程班,最后,为了防止体育教师因忙于兴趣课程班教学而忽视基础体育的课程教学(非兴趣课程班),可考虑将体育教师所带基础体育课程班的学生对老师教学的反馈信息作为教学考核的一项基础标准。

三、小结

高职教育篇8

教育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为社会生产服务。学校的毕业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优劣必须由市场来检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要严格按照市场需求来设计自我,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办学方向,不但从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从我国目前教育体系的状况看,从普通初等、中等教育到职业教育的渠道是通畅的,反之,由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的渠道则还沟通、衔接不够。近几年职业教育出现学校招生、学生就业等种种困难,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趋高,低学历人才不能适应某些岗位要求,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中职学校本身改革力度不够,毕业生质量达不到市场要求等一系列弊端。

一、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是必要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要通过其培养的人才价值得以体现。衡量人才价值的标准可能由于岗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学生质量如何只有用人单位最有权评价。毕业生的质量高,能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用人单位就会吸纳更多的毕业生,毕业生的价值也会通过其在工作中的表现反映出来,学校的声誉高低也有所显现。中职教育连年走下坡路固然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有关,但部分学校办学不顾市场需求,毕业生“产销不对路”也是原因之一,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必然严重影响和制约中职教育的发展,既造成我国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使社会各个行业对有技术、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从而阻碍或延迟了我国社会生产的进步。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转变办学思路,迅速转向市场体制,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挖掘潜力,办出特点,办出效益,更好地为市场为社会生产服务。这才是中职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各类高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生数已占高级中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一半。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新一代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方面做出了贡献。为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作出了大力发展的决策,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二、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措施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把高等教育视为获得某种身份与地位的手段,把高等教育当成终极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信息社会日益发达的今天,以前的那种“专才”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现在,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为了获得一种资格,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知识、很强的能力、更高的素质。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观念上,更强调通才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知道学习是“生命延续、事业进步”的第一需要,走向社会具有触类旁通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信息社会不断学习的要求和市场经济职业变迁的需要。

要使职业中学与普通高等教育沟通、衔接得更好,培养出大量合格的人才,必须认真总结工作的经验教训,从实际出发,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由于沟通、衔接的是职业中学和普通高等教育,因此要从这两个方面同时努力。

(一)职业中学

1 要认真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

从我国职业中学的发展情况看,初期有些职业中学是由普通中学改设的,以后才有新设立的职业中学出现。当时职业中学的课程体系,大多是在原来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减少一些文化课,加上一些专业课和实践课构成的,而且由于实验、实习条件的限制,实际技能的培养显得很弱。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各职业中学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不断加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及一些优秀学生继续深造为国家需要的高一级人才打好基础来看,要防止这种倾向,要在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改革中,适度加强文化基础课,特别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文化课程上达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水平。

2 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由于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陈腐观念的影响,职业中学学生存在着一些自卑的、消极的心理因素,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使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沟通衔接的困难程度加大。因此,职业中学必须对他们加强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和国家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刻苦学习各类知识和实践技能,努力提高教

转贴于

育、教学质量。这样既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能使其中的优秀学生适应继续深造的要求。

3 全面推进中职教育结构布局调整

结构布局的调整是整个中职教育战略调整的龙头和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加快结构布局调整的步伐。减少学校数量,扩大规模效益,调整专业布局,解决现有数置大、效益低的矛盾。要通过对现有教育资产进行重组和置换,盘活现有资产存置,扩大增最,达到教育资源合理优化配置。

4 要提高中职教育的师资质量

中职教育应立足于提高师资素质,启动名教师、名学科带头人计划,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打通学生升学关卡,一方面顺应国家宏观***策的调控,另一方面也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求得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转变办学思路,迅速转向市场体制,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挖掘潜力,办出特点,办出效益,更好地为市场为社会生产服务。

(二)高等学校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逐步沟通、衔接,高等学校生源中职业中学毕业生的比例将会逐步提高。高等学校必须加快改革以适应这种生源变化的新形势。

1 搞好招生改革,把好考试、录取关

由于从职业中学应届毕业生中招生的数量不可能很大,而且职业中学的专业又数以百计,国家不可能像普通高考那样,进行全国统一考试。在一段时间内,文化课的考试可以采取统一命题的办法,而专业课及实践技能的考试只能由各高等学校自行命题、组织考试。在录取过程中,高等学校要在省招生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排除不正之风的干扰,严格执行择优录取的原则,把好录取关,使真正优秀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

2 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如前所述,从职业中学优秀毕业生中录取的学生有其长处,但也确有短处,要把他们培养成才,必须采取特殊的改革措施。目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入学后将他们单独编班,从职业中学开始的文化课的实际出发,单独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予以实施。教学计划中:基础课,如大学语文、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英语等,由于职业中学的基础差些,课时安排应比普通高中生源班的稍多些,教学的起点稍低些;专业基础课,由于职业中学学生已经学过一些,课时安排上可稍少些,教学的起点稍高些;非强化技能训练的生产实习,在时间安排上可比普通高中生源班的少一些。总体要求不能离开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标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任课,加强辅导。

3 加强社会办学力量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应发动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各行各业、各人民团体、各民主***派、各学术团体以及一切热心教育事业的个人都可以为发展高职教育出力,可以联合办学、可以国际合作办学,可以***办学,可以资助办学,可以办学校教育,可以办短期研修。

因此,要使中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也要求我们在用人机制上进行改革,使劳动技术人员各司其职,避免在用人上求大求高。让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真正呈现塔状结构,严格控制中等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比例关系,使中等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劳动者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使我国的教育与经济建设呈现协调发展的态势。

高职教育篇9

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文规定: 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职高生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体育教育毫无疑问也要以此为教学指导思想。但是从目前的职高体育教育的现状中可以看出,这个指导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和落实,多数职高的体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正视和完善。

一、学生的身体素质一般。从职高生的身体测试数据来看,职高生的肺活量、柔韧性等身体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孩子过分溺爱,学生在家很少参与劳动,也不注重体育锻炼,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导致职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一般。

二、职高学校对于体育教学态度不够重视。由于职高生的教育是就业教育,更多的学校把工作重心倾向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招生就业上,对于体育教育疏于管理,职高的体育教育处于流于形式的教学状态。

三、职高体育教育的评价不完善。目前职高对于体育教育的关注主要偏向于学校竞技项目的比赛名次,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也以此为主要依据,这种做法导致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重点也由全体学生的体育锻炼转移到比赛项目的竞争上,使得学校的体育教育处于一边倒的状况。

四、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课不重视,课外体育活动不积极。从教师的角度看,因为学校的体育教学考核主要以比赛名次为依据,所以体育教师对于职高的体育教育主要以竞技为主,对于通常的课程安排则疏于管理;从学生的角度看,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对于个人自身的素质提高并没有太多认识,从心理上对体育课不够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消极态度造成了教与学的两个主体对于体育课认知上存在偏差,造成了学校的体育课或者体育活动基本上处于消极开展的状态。

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对于即将进入社会就业工作的职高学生而言,这个目标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态及各种体育精神,所以体育教育对于实现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基础作用。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健康的心态可以让学生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团结协作、坚持等这些体育精神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走的更为稳健。由此可以看出,职高的体育教育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职高教育的工作者尤其要重视这一点。

根据对职高体育教育的观察和思考,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职高教育一盘散沙的消极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职高体育教育的目标

职高教育的主要任务是:1.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德智寄于体。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工作和生活的基础,这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2.培养学生一两项体育技能,这些技能可以使学生在毕业以后的生活中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或成长为学生的兴趣方向,或为学生投入到一些团体活动提供基础;3.了解体育基本常识,作为一门学科,掌握一定的基本常识是学生学习中的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4.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改变内在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职高的教育工作者只有从根本上明确体育教育任务,才能重视体育教学活动。

二、确立职高教育的指导思想

职高体育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等,所以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也要有所转变,职高学校要调整目前的竞技体育教学状态,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种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将会使职高的体育教育呈现出崭新的风貌。

三、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学生的情况有多方面的差异,如性别差异、专业差异、身体基础差异等。这些差异要求职高的体育教育不能拘泥于现行的教材,搞“一刀切”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比如篮球活动,有的学生对于篮球的基本知识还不是太清楚,有的学生篮球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别对待;其次,由于专业安排差异,有的班级女生较多,有的班级男生较多,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偏重。教学内容灵活,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才能真正满足学生体育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职高学生并不是全年在学校上课,很多专业都有外出实习的安排,对于这种时间错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年时间安排,提前对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并在事后对于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追踪,使体育教学真正达成教学目标。

四、合理评价教育成果

因为学校和上级单位的考核评价引导着教师的教学方向,所以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成果评价,也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不能仅仅限于奖牌或者比赛名次,可以从前后期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评结果对比、学生掌握的体育项目、班级的学生风貌转变等方面来综合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回归到正常的教学内容上来。

五、注意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高职教育篇10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职;教学模式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一个孩子的教育牵扯到整个家庭的魂,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能适应世界,创造未来,因为孩子们承载的是我们和国家社会的希望和未来。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改变,应当更加注重教育者队伍的培养,增加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

1建立和完善德育教学工作体系

作为中高职学校,应形成以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的德育教育工作体系,建立以德育教学为主,其他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各项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管理、全程参与互动的德育教育局面。同时,还要注重在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学会“做人、做事、学习、思维、尝试、体验、创新、生存”的思维意识,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信息运用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以及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紧密联系。作为学校,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和相应企业文化教育,为学生将来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做好铺垫。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充分调动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担负起德育工作的职责与任务,树立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心理观念,促进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德育教学工作,尤其是教师,一定要起到自身应有的榜样作用,在学生面前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渗透。此外,班主任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具体要求,给学生讲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规划等理论知识,向学生灌输社会公德意识,并积极开拓德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渠道,切实落实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作为德育任课教师,更应积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对学生实施切实有效的德育渗透。

2不断创新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高职德育教育也应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德育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德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改进。从德育课程的建设方面来说,要坚持爱国主义的主线,立足于公民的基本道德、法律意识、文明规范、职业道德,在所有学科中全面开展德育教学渗透,并综合利用研究、探究、讨论、课件等各种手段,结合时事***治与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素养。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实训,实现中职学生与具体职业道德行为的零距离接触,以深化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

3通过校园文化渗透德育教育

校园文化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来渗透德育教育,无疑能起到高效的推动作用。因此,高职学校应将校园文化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与洗礼。例如,通过创建校园德育报刊、德育宣传橱窗、广播宣传等方式来宣传德育知识,还可以成立自我管理的学生团队、协会、组织等,定期开设德育选修课程、设置文化走廊、展示学生的好人好事、开展文体方面的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观、旅游、参与社会调查等,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同时,学校还应努力创设有利条件,促使学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相互衔接,建立“以市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教育体制,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行为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意识

根据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的心理素质发育尚不成熟,心理的承受能力也较差,因此,学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温暖的人文气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5拓宽渠道实施德育教育

首先,要重视家长对学生的诱导作用,建立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定期开展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活动,及时了解家长的建议和要求,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为家长提供正确的德育教育方式,通过家长与学校双方面的配合教育,实现德育教育的高效性与实效性。其次,创办校园内德育工作网站,建立大型德育影响资料库,以积极拓宽德育工作宣传途径。以上仅是本人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几点认识和看法。面对高职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抓好德育教育各个环节的建设,不断开拓和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并结合时代特色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人成才。总之,德育工作不是一项单向的工作,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是依靠教师和学校其它方面的共同努力,有效地调动高职学生的内驱力,必须使德育实施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方式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造就高职学生的人格品质,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美)威尼•威顿.现代生活心理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2]桑志芹,李绍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3]朱卫嘉,彭晓玲,李志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职教育10篇

学习

推荐干部任职报告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推荐干部任职报告,内容包括干部任免考察材料范例6篇,新任职干部述职报告。12月21日我部召开了__同志原工作单位保卫处和现工作单位__校区管委会主要工作人员参加的民主推荐会,并对其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测评。具体

学习

道德与法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与法10篇,内容包括道德与法治4,社会道德论文十篇。首先,讨论一下“见义勇为”。所谓“见义勇为”一般是指当他人或国家、集体、社会的权益受到损失和侵害的时候,不顾个人利益,维护非己权益的行为。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

学习

践行核心价值观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践行核心价值观10篇,内容包括践行核心价值观收获心得,践行核心价值观绘画。所谓忠诚,即人民警察要永葆忠于***、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治本色。这是对人民警察的根本***治要求,也是人民警察的灵魂之所在。忠于***

学习

竞争情报系统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竞争情报系统10篇,内容包括和竞争情报有关的文章案例,竞争情报案例分析报告。相对于传统的企业营销信息系统,营销竞争情报系统在情报产品、组织、人际网络等多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价值主要体现在:(1)为营销战略规划与战术决

学习

企业竞争优势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竞争优势10篇,内容包括企业竞争优势怎么写,企业竞争优势怎么获得。他认为在一定的搜索成本、有限的知识、灵活性和收入等因素的限定下,顾客是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科特勒把顾客价值称为“顾客让渡价值”。顾客让渡价值是指

学习

小学美术教师师德总结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美术教师师德总结,内容包括个人师德总结200-300字,教师个人师德总结简短100字。一、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传统道德认识美术课的讲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美术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把握和理解才能充

学习

全球竞争力报告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全球竞争力报告10篇,内容包括世界经济论坛2021全球竞争力报告,全球竞争力报告2014-2015。一、全球竞争力评比活动的起源及其发展《全球竞争力报告》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权威报告,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其评比指标的设计也在不

学习

高三学年总结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高三学年总结,内容包括高三暑假总结大全,高三学期总结教师版。第一,要搞好高三复习,关键是要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要想提高教学成绩,一定要向课堂的45分钟要质量.而如何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呢关键是备课.俗话说,

学习

竞争管理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竞争管理10篇,内容包括竞争优势及管理思路,竞争策略方案。

学习

微积分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微积分论文,内容包括微积分论文1500字,微积分论文50字。1.1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的应用1.1.1边际需求与边际供给设需求函数Q=f(p)在点p处可导(其中Q为需求量,P为商品价格),则其边际函数Q’=f’(p)称为边际需求函数,简称

学习

就业竞争力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就业竞争力10篇,内容包括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途径与方法,就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词:就业竞争力;中医专业;方法与对策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以及在校大学生,需要对自身就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或判定,以便为将来面临解决就业问

学习

果业协会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果业协会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果业实施方案,果业运营计划。二、高新计划科主要职能:负责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培育和产业化工作;组织实施工业领域科技创新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产业化计划、青年学术带头人带课题进

学习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心得。一引言现今社会,竞争已经变得越来越激烈,大学生需要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就要求高校在制定策略时,以学生为中

学习

温馨浪漫婚礼主持词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温馨浪漫婚礼主持词,内容包括浪漫主题婚礼主持词,交换戒指主持词浪漫温馨。对拜礼结束请二位新人交换结婚信物,请问***新郎你送给新娘的是礼物,你为要选择礼物,为不送个钻戒,呵呵开个玩笑,再问新娘你的礼物是,假如他要送你钻戒的

学习

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内容包括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分析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现状。[摘要]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总体来说综合素质不高、知识面狭窄、不具有创新思维的知识基础和工作习惯。本文从职业人的

学习

对高职教育“课证融合,一试双证”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对高职教育“课证融合,一试双证”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内容包括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策略。[摘要]文章回顾了我国“双证书”制度的历史缘起,认为高职院校“课证融合,一试双证”的意义在于避免教育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