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竞争力报告篇1
【关键词】 全球竞争力报告;评比指标;数学与科学教育质量;科学教育改革
世界经济论坛于2015年9月30日《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对包括我国及香港和台湾等144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比较和排名。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质量是《全球竞争力报告》评价指标数据之一,了解全球竞争力评比活动的起源及其发展,深刻解读《2015-2016全球竞争力蟾妗返慕逃相关数据,对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与教学变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全球竞争力评比活动的起源及其发展
《全球竞争力报告》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权威报告,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其评比指标的设计也在不断顺应时代的变革在发展和完善。
(一) 评比活动的起源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也使得信息的传跨越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不同的地域乃至国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的趋势表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水平往往决定了这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能获益多少,在这个大背景下,本国(地区)的竞争力在全球的排名成为了各国***治领导人、各类企业机构甚至普通的热点,《全球竞争力报告》也是在时代背景下应景而生的。1979年,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开始组织全球竞争力评比活动,创立了一套评价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原则、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并开始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1989年瑞士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与世界经济论坛共同组织国际竞争力研究并出版研究报告,但从1996年开始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与WEF分道扬镳,各自出版自己的关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结果,WEF的研究结果就出版为《全球竞争力报告》。[1]
(二) 评比活动的发展
1.评比活动的发展
从1996年到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已经走过了19个年头,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到了全球竞争力评比活动中,在2004年时全球仅有10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全球竞争力的评比活动,2015年全球224个国家及地区中有14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该评比,约占总体的64.3%。
它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等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WEF的研究结果是基于全球范围内广泛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其有两个数据来源:①各国的统计机构和各类国际组织的数据;②向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企业家进行调查问卷以收集的数据。[2]例如,与教育指标相关的数据主要是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数据中心获取和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进行访问获得,还会参考一些相关国际资源等。
2.评比指标的设计
《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3]中采用的是GCI(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简称 GCI)指标体系。GCI指标由Savier Sala-i-Martin与Artadi 教授共同制定,2004年时全球竞争力报告首次推出GCI,2006年时其与Michael Porter 教授的BCI作为全球竞争力报告主要的指标体系[4],GCI现在是《全球竞争力报告》最为主要的指标体系。GCI的指标分为:基础条件指数、效率增强指数、创新与成熟度指数三个指数。基础条件指数包含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环境、健康和基础教育四个指标;效率增强指数包含高等教育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就绪度、市场规模六个指标;创新与成熟度指数包含商业成熟程度、创新能力两个指标,文章仅对教育类指标进行剖析。基础条件指数中,四个指标分别占该项指标分数的25%,健康与基础教育包含“健康”和“基础教育”两个指标,其中基础教育指标分为基础教育的质量、基础教育入学率两个指标。效率增强指数中,六个分别指标占总分约17%,包含教育的数量、教育质量、在职培训三个指标。
二、中国在《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具体表现
相对于历史维度的纵向分析,我们更关注中国在《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的表现,特别是期望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数据的比较发现我国基础教育在国家竞争力中的贡献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表格二展示的分别是我国内地、香港、台湾、美国、日本、新加坡在《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数学与科学教育”指标的分数及排名情况。指标的满分是7分,我国该指标的分数在144个经济体中排名在49名。通过比较发现我国在数学与科学教育质量方面与其它五个国家和地区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仍待改进以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在国家竞争力中的贡献。
***一
***一展示的是从《2012-2013全球竞争力报告》至《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我国“数学与科学教育质量”指标分数。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数学与科学教育质量呈现下滑趋势,我国该项指标的分数2012-2013年全球排名第33位,2013-2014年全球排名第48位,2014-2015排名第56位,2015-2016排名第49位,尽管《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我国该项指标分数相比2014-2015年有所上升,但与2012-2013年的分数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
三、《全球竞争力报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
科学教育是与人文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教育领域,旨在形成人的科学素质,提高人的科学探究与应用能力,培养人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本质观。[5]国家科学教育的质量与国家科技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公民的科学素养往往是国家综合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科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科学教育应该受到重视和关注。
自2001年中共中央、***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科学教育在不断改革中前行与发展,而对《全球竞争力报告》数据的分析表明我国数学与科学教育质量没有出现期望的结果,数据凸显出我国科学教育尴尬的境地,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其实施力度以及成效是需要正视和思考的问题。我国科学教育必须要不断深化改革以积极应对我国科学教育质量下滑的状况以及与世界优秀科学教育有较大差距的现状。科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改革的决策者,应面对我国科学教育质量的下滑进行积极寻求科学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和增强科学教育活力,推进教育改革,应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发展与变革最新资讯,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积极探索我国科学教育新的改革之路,促进中国科学教育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2]陈伟.新指数、新思维、新趋势――世界经济论坛新的全球竞争力指数简介[J].经济研究参考,2005,82:15-27.
[3]《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2015,09
全球竞争力报告篇2
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新的挑战风浪又起。在颇为黯淡的世界经济前景中,还有哪些经济体具备竞争力,这些竞争力体现在何处?世界经济论坛(WEF)9月7日的《2011-201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给出了一种可能的答案。
根据该报告,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三个经济体分别是瑞士、新加坡、瑞典。中国排名第26位,较去年上升一位;困难重重的美国排名第5位,连续第三年下降;英国从去年的第12名跻身前10名;亚洲只有日本和新加坡入围前10名;法国从第3名大跌至第18名;债务缠身的希腊在142个国家中排名第90位。
全球竞争力:赢在创新
全球竞争力报告始于1979年。今年共评测了142个经济体,排名依据为全球竞争力指数(GCI)。该指数由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夏威尔・萨拉-伊-马丁(Xavier Sala-I-Martin)为世界经济论坛设计,于2004年首次引入。
GCI由基础条件、效率提升、创新与成熟度三大类共12个项目决定。基础条件是指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定性、健康与初等教育;效率提升因素有高等教育与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市场效率、金融市场成熟性、技术准备、市场规模;创新与成熟度因素包括商务成熟性和创新。
瑞士、新加坡和瑞典在本年度竞争力排名中位列三甲,被称作三“S”国家。报告数据显示,尽管各有所长,但三国的共同点是在创新方面有较强的实力。
在世界经济论坛常务董事兼首席商务官罗伯特・格林希尔(Robert Greenhill)看来,三“S”国家领先表明,在全球经济体竞争中,仅靠规模无法取胜。“竞争力和生产力是画等号的,最复杂的就是驱动生产力,也就是商业的创新能力,这是促使发展的关键因素。”
格林希尔认为,三国来自不同地区――中欧、亚洲和北欧。“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因为在不同特点的经济体中,其他国家可以复制这样的成功经验。”
以瑞士为例,其在12个大项中表现均很强劲,最强的三项为创新、技术设备、劳动力市场效率。瑞士的科研机构世界领先,学界与商业结合紧密,企业愿意花大成本搞研发,研发成果也能转变为可进入市场、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
亚洲国家中另一充分发挥了创新优势的是日本。在今年的榜单上,日本排名第9位,较去年下降了三位。其中,日本商业成熟度排名第一,创新性排名第四。报告指出,日本企业注重研发,拥有大批高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产品附加值高。
当然,日本排名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宏观经济稳定性仅排名第113名,公共债务数额庞大,2010年占GDP的220%。
萨拉-伊-马丁指出,在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疑云重现的今天,决策者们一定不能忽视长期竞争力。
“为使增长更加稳健,新兴经济体应确保将增强生产力作为增长的基础。而复苏乏力的发达经济体应更专注于提升竞争力,建立良性的增长循环,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中国:得于稳定,失在体制
竞争力报告指出,在过去7年间,发达经济体的全球竞争力发展有所停滞,新兴经济体发展脚步更加稳健。
不过纵观榜单,新兴经济体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平平。在金砖国家(BRICS)中,只有中国和南非进入前50。巴西排名第53名,较去年上升五位;排名第56名的印度和第66名的俄罗斯名次较去年略有下降。
中国在12个大项排名分别为:制度48,基础设施44,宏观经济环境10,健康与初等教育32,高等教育与培训58,商品市场效率45,劳动市场效率36,金融市场发展48,技术设备77,市场规模2,商务成熟度37,创新29。
不难看到,与发达经济体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稳定性方面优势明显,在技术设备、高等教育与培训、制度、金融市场发展、商品市场效率、基础设施等方面亟待提高。
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名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报告认为,中国是世界上负债最少的国家之一,预算赤字较为适度,经济发展前景较好,中国的债务质量远高于其他金砖国家。中国的居民健康指标和初等教育普及率都呈积极态势,商业成熟度和创新方面也位居前列。
不过,中国在制度大项的排名仅为第48位,报告认为,主要原因是在腐败和司法***性方面依旧存在较大挑战。
在不少外国公司看来,过去3年间,中国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在华企业为预防犯罪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另外,中国的商业道德和企业责任感也令人担忧。
金融市场发展与技术设备曾是制约中国竞争力的两个大项,但去年这两项均有显著改观。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较去年上升九位至第48名,主要原因是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及可负担性提高,信贷渠道改观;技术设备项上升一位至第77名,主要原因是中国网民和手机用户的大量增加。
从构成全球竞争力指数水平的三大决定因素来看,中国的基础条件因素竞争力水平近年来发展较快,受排名全球第10的宏观经济环境条件拉动,已位居全球第30名;效率提升因素竞争力水平尽管位居第26名,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排名全球第2的市场规模因素的拉动,其他项目有待提升;创新和成熟性因素竞争力水平较高,尤其近两年发展较快。
有分析认为,包括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和改革等众多因素,使中国保持了强劲增长。然而,中国无法单纯依赖丰富的低成本要素投入来维持增长,如何保持竞争力将是未来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欧洲分化
欧洲经济体在过去数年中遭遇了重重挑战,但不少欧洲核心国家竞争力仍排在前列,欧洲国家在榜单前10名中占据7席。
在另一端则是更为惨淡的前景。
希腊在今年的榜单中下降了七个位次,名列第90,在欧盟国家中排名最低。从各项竞争力指标来看,希腊的宏观经济稳定性跌至第140名,金融市场发展跌至第110名,包括***府效率、腐败等在内的公共制度指标跌至第89名。
此外,排名第126的低效劳动力市场也已成为制约希腊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之一。希腊近来已采取了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措施,同时提高了退休年龄。
当然,希腊也并非一无是处,该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较高,更易接受新技术。
欧元区另一个麻烦不断的国家──葡萄牙,排名上升了一位至第45名。主要原因是该国在信息及传播技术的广泛运用上高居第18名,基础建设更是大幅提升至第12名,其中道路一项排名世界第5。
但葡萄牙仍是发达经济体中最不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储蓄率和公共债务均排名第128名,赤字排名第122名。报告建议,必要的改革以及吸引外资是葡萄牙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对于部分欧元区国家而言,减债与增长的需求好比远水与近渴的关系:减债需要长时间的坚忍变革,另一方面在减支与增税的“阴影”之下,竞争力低下的国家在短期经济增长着实无望。
欧元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平庸的竞争力表现限制了长期的生产力增长。
全球竞争力报告篇3
美国***托管“两房”,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国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可能破产。美国自去年肇始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化为今年的金融危机,危及到实业经济,并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风暴,导致世界经济衰退。
点评: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发明创新的次贷,本想解决美国穷人的住房问题,然而当众多金融机构见利忘“义”、见利忘“险”,完全把它当成赚钱的工具,只考虑怎样从中获利,完全缺失企业社会责任之时,次贷危机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南非新法律要求公司加强对社区的投资
自2008年1月下旬开始,南非公司需要提供投资当地社区的证明,以继续其与该国的公共机构开展业务。基于《2003年黑人经济授权法》,新法案要求年营业额72万美元以上的公司至少要将年净盈利的1%用于社会经济发展项目。依据Trialogue报道,22家南非大型公司已经承担了每年46亿美元社区投资的三分之一。
点评:南非的新法明确了企业对社区的贡献程度,这要引起到南非投资的企业的重视,因为它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对社区的投资,不仅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变成了对公司的一个法定要求,这一法案或许会吸引更多负责任企业到南非进行投资。
美国最高法院许可跨国界污染诉讼
美国最高法院拒绝审理加拿大矿业公司Teck Cominco提出的上诉。Teck Cominco公司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意***阻止Colville Confederated印第安部落成员对它向哥伦比亚河倾倒废料的指控。
点评:美国最高法院对上诉的驳回,实际上是肯定了组织可以进行跨国界的污染诉讼。跨国界的污染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了,然而司法管辖、法律适用等一些问题往往导致我们只能无奈接受“邻居的馈赠”。这一突破,为各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开辟了新的通道,严惩污染环境的元凶,让跨国企业更好地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召开年会并揭晓最受读者喜爱报告奖
2008年5月7-9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可持续发展与透明度全球年会,会上公布了自2007年启动的网上最受读者喜爱报告奖的评比结果。这是GRI举办的首届报告评比活动,吸引了来自70个国家的1725人参与。
点评:报告是一个组织与内外部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工具,GRI发起让读者去选择最受欢迎报告的活动,增进了报告沟通的价值。
国际劳工组织和经合组织联合就劳工关系召开会议,倡导在全球化进程中推进负责任的商业行为
2008年6月23-24日,经合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年会。经合组织联合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主办了一场针对企业社会责任新议题和发展的高层***策对话,***府、商业界、劳工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化进程中推进负责任商业行为”。
点评:近年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劳工组织和经合组织都在各自领域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结合点上开展了大量的活动,此次这两个组织联合召开高层次的研讨会,对劳工关系、利益相关方参与和负责任商业行为等议题展开讨论,对推动全球化进程中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APEC峰会上倡导全球责任理念
2008年11月23日,为期两天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结束,大会发表了《利马宣言》,根据利马宣言,APEC承诺在18个月内解决金融危机。企业社会责任首次被纳入领导人会议议程,这也是东道主国秘鲁试***打造的APEC合作新亮点。国家***在会议上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合作,寻求互利共赢》的重要讲话,他提出“规范引导,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主张,并表示“当前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在市场运作中采取谨慎、稳妥、负责任的态度,充分顾及整个经济平稳运行,认真应对各种风险和隐患,主动防止因自己经营不当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冲击。这是每一个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点评:金融危机阴云弥漫,全球经济衰退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各界都在积极准备“过冬”,企业是否还要履行社会责任引发热议,APEC峰会各国领导人对危机原因和企业、各界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所达成的共识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正如中国国家***发言指出,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各国***府和企业、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履行社会责任,保证社会的平稳发展。
全球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门户网站上线
2008年12月4日,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主办的最重要的盛会在布鲁塞尔召开。本届主题为“为CSR做好准备:欧洲联盟2008会议――为一个更具有竞争力和负责任的欧洲而发起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工具箱行动”。会议独家呈现了欧洲CSR联盟发起的CSR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全球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门户网站上线。
点评:登陆这一网站,你会发现无论是供应商、采购商、生产商、销售商,要打造一个更负责任、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在这个网站上都有你可供参考的倡议、规则、指南、工具、守则,这一网站将所有供应链管理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同时自动添加、时时更新和持续改进的功能,为全球的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分享、交流的平台。
德国可持续性荣誉大奖创业先锋奖揭晓
2008年12月5日,德国首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荣誉奖项创业先锋奖揭晓。约有350家公司参加了此次评奖,其中超过一半的公司是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点评:当前,评判一个企业的优劣不再单纯看它的经济业绩,企业自身的可持续性以及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此类评奖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欢迎。
道琼斯和芝加哥气候交易公司联合推出碳排放指数
道琼斯指数和芝加哥气候交易公司联合推出两项新的排放指数(系列指数中的首批),这些指数有助于投资者进入日益繁荣的全球碳交易市场。该市场的市值预期2008年就将超过1000亿美元。
点评:气候变化所引发的全球气候异常还在影响着人类,然而我们已经开始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如今,碳排放指数的推出意味着低碳经济已不只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已经走入现实,带来了实际的市场和价值。
欧盟委员会突出企业社会责任在促进发展和提高欧盟竞争力上的重要性
全球竞争力报告篇4
会议开幕式由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任、《WTO经济导刊》杂志社社长姚申洪主持,《WTO经济导刊》副社长、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殷格非作了《2001-200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的主题报告。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会议延续2007年首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会的专业化、国际化特色,结合国内企业实践现状,进一步帮助中国企业解读***府相关***策要求及背景,分析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最新趋势,探讨责任沟通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履行社会责任有助提升企业竞争力
商务部世贸司副司长鄂德峰在致辞中指出,“履行社会责任既是我国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具体行动,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实践。”
他认为当前我国企业应立足国情和企业实际,充分借鉴国际标准与一流跨国公司的先进经验,编制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是我国企业融入企业发展的国际潮流、与国际一流企业管理接轨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企业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研究局副局长楚序平在致辞中对此表示认同,他介绍说,中央企业在过去一年开展了八项责任历练: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历练,产品质量的历练,节能减排的历练,技术创新的历练,生产安全的历练,维护职工权益的历练和社会公益的历练。中央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者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数量上升,质量提高。截至目前,已经有32家中央企业总部了社会责任报告,并出现了一批优秀报告。
“就***来说,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社会责任工作,目前我们正在筹备成立******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所属企业建立机构、完善制度、报告。我们近日也已经明确要求,所有的中央企业都要在未来三年内社会责任报告,或者可持续发展报告,主动回应各类组织、媒体、学术机构的关注,******将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牢记自身的社会责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德方主任鲁德福也表示,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帮助企业改善经营,提高竞争力,尤其是在国际市场当中,更是如此,如果企业提供一份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大幅度提升。
企业界代表对此表示认同
来自企业界的代表,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及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欣迎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主要是硬件竞争,同时上升到软件的竞争;从过去主要是技术、产品的竞争上升到公司社会责任理念以及道德水准的竞争。先进的公司社会责任理念和行为,成为企业制胜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中远集团以“世界思维、国际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企业战略转换,推动企业经营模式转换,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引发企业“业态”变革,形成了中远集团不断成长的基本动力,锻造企业国际竞争力。
据了解,中远集团自2006年首次200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就荣登联合国全球契约COP典范榜,成为亚洲唯一一家连续三年荣登典范COP的企业。
巴斯夫大中华区企业社会责任部门高级经理李锦绣认为,在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本质就是要形成环境及社会共生共赢。
“在经济全球化这么快的过程中,我们继‘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成功实施之后,我们非常高兴作为金蜜蜂的创意人,以及金蜜蜂中国榜创始伙伴与《WTO经济导刊》合作,发起了金蜜蜂社会责任中国榜,我们希望更多的行业、更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来做企业社会责任,把我们中国打造得更加可持续。”
全球竞争力报告篇5
2012年9月5日,世界经济论坛了《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对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全面的量化分析,预测和判断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走势。报告排名显示,在全球144个经济体中香港排行第九位,在亚洲区中排行仅次于新加坡。
香港首次进入前十
世界经济论坛是目前国际上从事竞争力评价最著名的机构之一,它从1979年开始对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进行评判,通过综合因素考评,推出一年一度的《全球竞争力报告》。
在2011年的报告中,香港排列第11位,亚洲区进入前十的只有新加坡(排名第二)和日本(排名第九)。
进入2012年,在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排行榜上,亚洲区内新加坡依然稳居第二,与上一年持平;但香港则首次进入前十,位居第九;日本则降至第十。三地均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列。
《报告》指出,中国香港持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保持着卓越的高品质,比如便利的交通运输、电信和电力系统。另外,该地区的金融市场保持了很高的效率和可信度,尤其是银行。该地区保持活力的关键,还表现在非常好的劳动力市场效率(第三名)上。
当然,《报告》也指出,为继续提高中国香港的竞争力,需要在两方面进一步提高:一是高等教育和培训,二是创新。
全球竞争力指数以12个主要竞争力因素(支柱)为基础,反映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世界各国的竞争力状况。这些因素包括机构、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就绪度、市场规模、商业成熟度和创新。
对于香港晋身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十大之列,且仅次于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二大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香港***府发言人称,自由开放的贸易市场、法律制度、理想的营商环境、稳健的财******策、成熟的制度及运作良好的金融市场,均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关键因素。
香港优势武器
2012年10月20 日,一个平常的日子,香港金管局突然向市场注资港元。到11月2日,总共注资300多亿元港元,承接美元沽盘,以压低汇率,这是一场香港稳定金融市场,狙击热钱的“金融之战”。
其实,这不过是香港保持港元平稳,保持市场平稳的惯常办法。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6400亿港元热钱流入香港,但香港金融体系安然无恙。更早些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索罗斯等趁着新兴的特区成立不久,向港元发起阻击,但最终香港金融体系有惊无险。
这就是香港的金融业:一个得到全球肯定的、稳定而值得信赖的金融市场。这也是香港最引以为自豪的本钱,是执香港之牛耳的支柱产业。
香港是一个活跃的金融中心,拥有先进的金融基础设施,世界级水平的金融专才,完善的监管制度,而且资金的流动性和效率都很高。
在香港,最引人注目的地标建筑多与金融有关:几何***形的中银大厦、流光溢彩的汇丰银行大厦、国际金融中心(一期、二期)……花旗、渣打、东亚等全球排名前100家的银行中,70多家在这里都有一席之地。
2011年,在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首次公开招股的集资总额达到2600亿港元,连续三年占全球第一位。
金融服务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近数十年增长显著。数字显示,30年前香港金融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不足7%,但到2010年已经倍增到15%。在香港所有就业人口中,金融业从业人员占6%,达22万人,他们带来的经济增值相当于每人120万港元,大大高于其他主要行业每名雇员的增值额。
香港被称为“上帝给中国人的礼物”,它与纽约、伦敦同称为“纽伦港”。这是世界金融资本24小时开市、闭市的运行路线***:香港市场-伦敦和欧洲市场-美国市场-香港市场……当美国市场闭市后,香港市场随即开市;而当香港市场即将闭市时,伦敦及欧洲市场开市了;伦敦及欧洲市场闭市后,美国市场又开市了……如此周而复始,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时差条件,赋予香港特殊的金融角色,令香港填补了欧美两大市场闭市之间的空隙时间,成为国际金融市场24小时不打烊营业所。不难想象,如果没有香港作为中间连接点,世界金融贸易会因为“晚上”而停止运作。
香港优势解码
除了金融服务业,香港,一个仅仅1000多平方公里、没有天然资源、鲜有世界级知名企业的小岛,何以在世界如此“闪亮”?
自由开放的贸易市场、严格的法律制度、理想的营商环境、稳健的财******策,成熟的制度,是其优势所在。如今,更多人相信,“中国因素”,是香港最大的优势,成为香港保持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很多人认为,香港始于1960年代的经济起飞,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内地不发展,自身封闭而令香港获得巨大的机遇,担当着内地与世界连接的近乎唯一的经济桥梁,令香港成为世界航运、贸易中心。而中国内地19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则给了香港发展巨大的腹地和空间。
到了今天,这一点更加明显,中央***府不遗余力的支持正在进一步提升香港的各项优势。梁振英日前承认,背靠祖国是今天香港最独特的优势。回顾回归以来的15年,中央通过“个人游”,向香港提供源源不断的旅游客源,增加服务业就业、保持消费零售市场的畅旺;通过cepa的实施,向香港开放内地巨大的市场。自2006年1月1日起,内地对所有原产于香港地区的进口货物实施零关税。截至目前,内地对1734项香港产品实行零关税。据统计,cepa实施以来,cepa项下内地自香港商品进口额合计为50.4亿美元,关税优惠为28.7亿人民币。
截至2011年底,港资企业在内地投资总额累计5267.1亿美元,占同期内地吸收境外投资的45.1%。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改革前,香港投资企业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2008年后,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施行前设立的香港投资企业,原先享受的定期减免税优惠,按规定继续享受到期满为止。
中央还从多个方面帮助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其中,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是中央***府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一项重要措施。据统计,2009年至今,在港累计发行人民币国债340亿元。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1年中国大陆对外投资总额的65%,是在香港或通过香港完成的。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程雁说,由于香港市场是一个国际金融平台,各种资金都在这里汇集,来自中国内地的资金占到资金市场的50%左右。
“一国两制”的安排,也提升了香港的优势。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区,香港不用向中央交税,不用负担驻***费用,同时,为维护和提升香港的国际经济地位,中央***府在国际上为香港争取到诸多利益。
20
07年,东盟与中日韩(10+3)各方就清迈倡议多边化及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库开展谈判期间,港府提出希望以***货币当局的名义参与10+3区域外汇储备库安排,一些成员国对此不赞成。为此,中央***府向其他成员国积极阐释“一国两制”***策,强调香港参与不仅不会改变10+3财金合作框架的主权性质,还有助于增强储备库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经过两年多的细致工作,最终各方同意香港在中国***府“一国两制”原则下单独参与储备库。
2009年2月,经合组织(oecd)在g20伦敦峰会前提交“税收透明度和情报交换”评估报告,将香港列入不合作避税港及税收情报交换未达标国家(地区)“灰名单”,并拟进行制裁。中央***府经多方面协调,成功推迟了对香港进行同行审议的时间安排,为香港达到情报交换国际标准争取了时间。同时积极推动香港修订相关立法,高标准实施税收透明度和情报交换工作,现在香港已从“灰名单”中被删除。
港新双城“瑜亮情结”
香港与新加坡当年同为亚洲四小龙,此次《报告》中,新加坡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瑞士,令香港感触颇深。事实上,这两年来,香港一直在与新加坡较劲。
近年来,新加坡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在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方面,无论是***府机构还是来访游客,都对这个年轻的国家赞不绝口。人们称赞新加坡是世界上经商最便利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安全、廉洁的国家,也是亚洲地区最适宜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城市。
《报告》称,新加坡整体的低腐败、***府的工作高效率,以及货物市场效率和劳动力市场效率,这些都位居全球榜首。此外,新加坡金融市场的成熟度被评估为世界第二位,陆路交通、海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则位列全球第三位。
此外,《报告》还提及新加坡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为国民提供应对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技能培训。
香港和新加坡相似度很高,都是地方狭小、资源匮乏。新加坡国土面积714平方公里,只及香港的三分之二;人口不到518万,比香港少近200万。但近年来,新加坡不仅人均gdp超越香港(近6万美元,香港不到3.5万美元),经济总量也已超越香港。十年来,新加坡gdp翻了一番,但香港仅仅增长四成,新加坡人均收入增长14%,而香港扣除通胀的因素,实际上录得负增长。
在多个国际机构的不同评级中,新加坡也远远超越香港:全球最受欢迎的营商环境、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位居世界第一、生活质量亚洲最高……
分析新加坡与香港的评分,香港只有在基建与金融市场发展两个方面,为全球之冠,在宏观经济发展与科技应用方面,香港的评分优于新加坡。
但是,在创新力上,香港排名为全球第26位,高等教育第22位,大学生人口占比排53位,不仅落后于新加坡,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成熟的经济体。新加坡超过香港大约不到十年时间,香港舆论常常在问,香港为什么落后了,哪些地方落后了?
笔者日前去新加坡,访问了当地一些人士,有两方面感受最深:一是他们拥有强烈的的危机感,认为国家小、资源缺乏,唯有努力上进才能在世界立足并使人民富足——这是进取的最大动力;二是他们非常爱国,对自己的国家充满自豪。以笔者所见,忧患意识、危机感和强烈的国家民族感情,是这个国家成功的重要基石。
新加坡一直在跑步。从一些细小的事情可以看出新加坡与香港的差距:香港14年前提出要建世界级邮轮码头,新加坡六年前决定建邮轮码头。如今,新加坡的邮轮码头已经启用,香港的邮轮码头如今还是工地。梁振英在当选行***长官后,多次呼吁,香港不能再内耗下去,否则机会和竞争力就会丧失殆尽。
未来何去何从
当香港获评全球竞争力报告第九后,香港舆论对此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很多人困惑,认为与他们所见所识有很大落差。一些舆论指出,这不过是香港经济发展惯性使然,未来香港何去何从,还要看今天的作为。
有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前途,取决于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回归以来,香港只吃老本、甚至只靠国家给的优惠***策过日子,根本没有考虑持续发展,前景堪忧。
作为一个高度外向型的城市经济体,香港过去一段时间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积累了不少深层次矛盾需要解决:比如产业发展失衡,经济转型缓慢等等;在社会层面上,由于贫富悬殊加大,房地产飙升致民众望房兴叹,造成民怨积累;加上泛***治化风气滋长,社会内耗不断,为经济发展带来隐忧。
经济转型不成功,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香港发展面临的首个危机。
人们一般认为,香港只有两个产业,一是地产业,一是金融业。但有迹象显示,地产经济正在危及香港的竞争力,损害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中环被称为香港的“华尔街”,金融机构云集,但中环商业黄金地段的租金,几乎在世界上“称雄”。不但一般公司负担不起,甚至连外国***府也吃不消,一些外国驻港总领事馆,如瑞典、罗马尼亚以及加拿大使馆签证处,纷纷迁往香港他处,一些世界知名的基金公司、国际投行,也不得不转战观塘、新界等地落户。坊间议论,“这种动向一旦成为趋势,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影响不可低估。”
2012年年中,中国社科院一年一度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首度指出香港发展不足之处,措辞尖锐,并明确建议香港要加强科技创新,改变简单的大市场、小***府的理念,重新定位***府与市场的边界。
有学者建议,香港必须走高科技的路子才能保持竞争力,否则不进则退,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一度引领亚洲经济,而如今后劲不再,索尼、松下等享誉世界的品牌,也因缺乏研发后劲而式微了。而韩国凭借“三星”叫板“苹果”,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手机出自三星,韩国还是造船大国和汽车王国,现代汽车和其子公司起亚,是全球六大车厂中最赚钱的。
有学者认为,香港应该有发展高科技的条件——资金充沛,风险投资管理成熟;高校质量高,加上近年内地最优秀的学生不断进入,具有一定人才优势;联系世界广泛,信息畅通……但是,不可否认,香港这些年是蹉跎了:错过了it行业的高速发展,错过了电子商务的快速运用;自身提出的中药港等迄今不见踪影。
全球竞争力报告篇6
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竞争力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截止到2001年底,中国最大的12家跨国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控制着300亿美元的国外资产(这个规模接近1990年拉丁美洲的全部资本输出总量),拥有2万名外国员工,国外销售额达到330亿美元。同时,中国的民营企业也逐渐成为对外投资的主体之一,华为、万向、正泰等公司不同程度地走向国际市场。报告认为,中国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将不断上升。但是,若把中国的跨国公司置于世界范围,就目前全球约6.5万家跨国公司,85万家海外分支机构,雇员有5400万人,销售额19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6万亿美元水平比较,中国的跨国公司规模、水平和能力与其在世界上大国地位相比,极不相称。
中国的跨国公司总体看有以下明显的弱点:
(1)跨国公司数量少。到2001年底,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企业数4000家左右,经原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数为6513家,而目前全球有65万家的跨国公司共计85万家海外外分支机构(或子公司)。我国的跨国公司(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仅占全球跨国公司数的0.6%左右,海外分支机构数则占全球海外分支机构数的0.77%。而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2002年中国GDP总值为1.2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6,中国的对外贸易2002年已上升到全球第5位,我国的制造业在世界排名第4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且中国的世界出口市场份额 2000年为6.1%位居第4。这样强大的整体经济实力而却只有这么少的企业走向世界,去分享世界市场,显见,中国的跨国公司发展是滞后的。
(2)跨国公司规模小。中国的跨国公司规模,无论是公司外国雇员人数还是海外资产数都是微不足道的。根据中国最大的12家跨国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25家跨国公司和发展中国家最大25家跨国公司的外国雇员人数和海外资产数计算有下表:
外国雇员数(人)
海外资产(百万美元)
总数
平均人数
总额
平均
全球最大25家跨国公司
发展中国家最大25家跨国公司
中国最大12家跨国公司
2,355,217a
245,718
20,000
98,134
9,829
1,667
1,410,771b
130,381
30,000
61337.87
5215.24
2500.00
此表根据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计算整理而得。
a.其中不包括排名第8位的日本Toyota Motor的海外雇员数;
b.其中不包括排名第16位的德国Daimler Chrysler公司和排名第23位的德国E.On公司海外资产数。
中国目前最大的12家跨国公司平均每家雇员数仅为全球最大25家跨国公司平均外国雇员人数的1.70%,即便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最大25家跨国公司而言,也只占其17.96%。跨国公司中外国雇员数的多少,除了说明其规模大小外,还反映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和管理模式及管理水平。就跨国公司海外资产数量来看,也有明显的差距。中国最大的12家跨国公司平均拥有的海外资产规模为发展中国家的25家最大跨国公司平均拥有海外资产数的 47.94%,而仅为全球最大的25家跨国公司平均拥有海外资产数的4.08%。显然,中国的跨国公司就海外雇员人数和海外资产数拥有量看都是小规模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时必然处于弱势地位。
(3)中国跨国公司的对外进行国际直接投资 (FDI)水平低,生产销售能力差。中国跨国公司对外进行FDI的水平,无论是相对于我国的吸引国外直接投资,还是相对于全球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是处于低水平,有如下资料:
跨国公司
对外直接投资
平均每家跨国公司
(家)
(亿美元)
FDI(亿美元)
全球(2001)
中国(2000)
中国(2001)
65000
66000
1.0154
2620
116.3
0.0447
2800
79
0.0282
显然,2001年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水平仅为世界水平的2.8%左右,而同年,我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达到470亿美元(2000年为410亿美元),引进FDI与对外FDI之比,发达国家为1:1.33,发展中国家为1:0.19,中国为1:0.03。低水平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跨国公司规模小的主要原因,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中国跨国公司的生产销售能力:
该表由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资料计算整理。
*其中不包括排名第22位的新加坡的Singtel公司。
中国跨国公司平均销售额水平仅占全球最大 25家跨国公司平均数的6.02%,占发展中国家最大的25家跨国公司平均数的41.78%。
从中国跨国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尽管发展速度比较快,但跨国公司的数量少、规模小、能力差是其基本特点,在全球跨国公司大家庭中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这于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不利于中国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和市场,使自己更有效的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就跨国公司的主流理论,还是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快培养和发展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都是一个急迫的任务,也具备了其基本客观条件。
1.经济的全球化为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舞台
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是两个相互紧密关联相互促进的事物,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论动机如何,也是人类智慧的充分体现。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优配置的客观要求,必然使各国走向国际市场,只是经济强国先走一步,多占一份市场份额,但这使得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由此形成,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它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而产生和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这种趋势。显然,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应该乘势而上,因为客观上已经具备了一个重要的成长和发展的条件。作为一般的规律,跨国公司是一国经济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自身经济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对外贸易成果、对外经济合作以及吸收外资等方面已经显示中国经济深入地融人世界经济之中。根据联合国贸发会《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的公布,2000年中国出口世界市场所占分额已为6.1%,位居世界第四位,而在“1985-2000年根据出口市场的份额的获得成果的20个优胜经济体”中,中国遥遥领先而位居第一,达4.5%;同时在出口结构中,2001年,中国所有产业的出口中外国子公司所占份额为50%,在制造业中占44%;中国吸收FDI方面,2001年,在全球FDI流入量比上年下降51%的背景下,中国流入FDI达4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5%。2002年,中国实际引入FDI计53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3%。2003年1至7月,我国实际引入FDI共3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7%。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客观上已经较深入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之中。但是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如何更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主动地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这是一个紧迫的课题,也面临极好的机会和条件。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条件下,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2.各国的开放***策更有利于跨国公司的进入,为跨国公司提供了经营条件。
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最关心的是进入的效率和经营的成本。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充分意识到利用国际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WTO的规则也要求成员国清除壁垒,加大开放力度。所以,各国在对外开放方面,***策更加宽松、透明,管制减少,而自由化程度提高。如下表:
该表引自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
a 包括目的在于加强市场职能以及增加激励措施的放宽的改变;
b 包括目的在于增强控制以及减少激励措施的改变。
上表显示,2001年有71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法律进行了208项修改,这其中90%以上(即194项)旨在使投资环境更加有利于流人FDI。此外,2001年还有多达97个国家参与缔结了158项双边投资条约,使得这类条约的数目达到2099项。显然,各国在对外开放***策方面的宽松透明的趋势,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使跨国公司的进入效率更高,经营成本也相应会更低。所以联合国贸发会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策自由化是推动国际生产扩大的主要动力之一,这当然也是跨国公司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3.国际直接投资的机会较好,形式多样,为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行动的条件。
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有多种,目前在世界经济全球性衰退,特别是北美、日本和欧洲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股市下滑的背景下,给中国的企业对外进行FDI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和条件。因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有关的国家需要刺激消费,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以振兴经济,也就需要外来的支持,相关的进人成本也就会降低,中国的企业乘机低成本地进行新建工厂、并购企业、合资控股等对外进行FDI,都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就近几年非常流行的FDI并购形式来分析,2001年全球跨国并购额已为5940亿美元,但较2000年下降了一半,并购的案例数也从2000年的7800件下降到2001年的6000件。其主要原因是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乏力,削弱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对投资的能力和意向。但在这种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中国经济风景独好的形势下,可以说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进行联合或并购成本较低的时候,也是中国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的较好时机。根据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2001年,虽然跨国并购数量和规模大幅下降,但仍然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在过去的两年中,从亚洲地区流出的外国直接投资从新建投资转向以并购为主,2001年规模达到25亿美元,占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0%左右”。由于中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独放异彩,这必然与引资国及其企业的合作带来机会,这就是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为跨国公司的—个重要条件。
4.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和状况,为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也不断强大起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不断增强,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无疑起着支持和促进作用。
(1)国家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上升,是中国跨国公司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和后盾。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起突破1亿万美元,2002年达到1.23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第6位;2001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098亿美元,也位居世界第6,2002年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我国的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和电视等的产量是位居世界第一,农产品中的谷物、肉类、花生、水果等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不仅许多总量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经济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引人瞩目。从1998年到2002年这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以上,而从1989年到 2001年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达9.3%,比世界经济增长快6.1个百分点。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具有强大的整体经济实力。
转贴于
就国家竞争力而言,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学院(IMD)在2002年的《世界竞争力年报》中的排位,中国国家竞争力位居世界31位(2001年为33位, 2000年为30位,2002年后退的主要原因是新增加的两个国家爱沙尼亚和斯洛伐克参与排名,这两个国家部分指标好于中国),如下表所示:
IMD:《2001年世界竞争力年报》。
显然,中国作为一个基础较差的发展中国家与日本这样的经济强国比较,竞争力的差距也在缩小。而从我国工业发展及竞争力状况,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力》的资料有:
此表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发展报告2001/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中表A2.16和表2.4整理。①共对7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位。
此表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中表A2.17和表A2.8整理。
①共对7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位;
②中国在所有经济排位中没有进入前10位。
中国已经具有了较强大的综合国力,且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和工业的行业竞争力处于中上水平,并且还在不断提高,这些都为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为跨国公司、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2)我国外汇储备充足,币值坚挺,为中国跨国公司提供了投资条件。我国的外汇储备截止到2003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额多达3465亿美元,同比增加了42.7%。具体一点看,从2002年底到2003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从2800亿美元增长到3450多亿美元,仅半年时间就增加了600多亿美元,而且,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我国的外汇储备还将显著增加。理论上,外汇储备量与人民币汇率呈正线性相关关系(有研究表明,相关系数r=0.98),外汇储备量的增长会促使本币汇率上升,即货币对外升值,而表现为币值坚挺态势。另一方面,进行国际直接投资,需要支付款项和转移资本,即需要外汇。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阿利伯的观点,国际直接投资通常会从汇率坚挺的国家流出,他证明了如果跨国投资企业拥有相对坚挺的货币,则在汇率上可获得所谓的通货溢价的额外收益。同时从经济整体看,由于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会影响国家的外贸出口规模。所以,从***策上,为了释放某些压力,防患一些风险,同时也为了充分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源,应该允许企业自己保留更多的外汇,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去投资,进行跨国经营。显然,丰富的外汇储备,坚挺的人民币汇率对海外投资是一个有效的刺激。
(3)中国产业实力的提高,是中国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实体依据。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按工业竞争力指数 (CIP)的标准,中国工业竞争力排名世界第37位。
资料来源:长城战略研究所《2002年科技发展报告》。
根据长城战略研究所的《2002年科技发展报告》,2000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达3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制造业产品达2.2亿美元。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制造业的成长,制造业增加值占CDP比重基本维持在40%左右。中国制造业崛起的一个重要象征就是生产能力迅速扩张。根据初步统计,我国有上百种制造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位居首位,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产品占世界份额的50%以上。我国制造业中的部分企业将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实体。只要以中国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在 21世纪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全力以赴发展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条件,将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过渡到竞争优势,便能迅速成长起一批中国的跨国公司。
中国的企业要成长为具有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还面临许多问题,毕竟中国经济的真正快速发展才仅仅20多年,且脱胎于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世界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没有停止,一直在快速前进。中国企业要成长为跨国公司,还必须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运行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和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广泛深入地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必须改革***府的管理体制,使其高效透明,必须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的实力。
参考资料:
[1]联合国贸发会.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R].2002—09—17.
[2]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M].北京: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3.5。
[3]司岩.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证与战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2.
[4]李雪欣.中国跨国公司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12,
全球竞争力报告篇7
世界的重心正转向东方,国家竞争力的天平正偏向创新。
早在去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上,作为WEF***的施瓦布就曾经预言过,2006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年会将聚焦中国和印度。它们的崛起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世界应当适应这一新潮流,创新的魔力象限正随着全球财富的流转而流转。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天平
自1971年创立以来,世界经济论坛在每年的9月28日左右,都会公布全球经济体的竞争力排名,对很多国家和经济实体进行综合的经济评价,包括优势和劣势两方面,以找到各国经济改革的关键点。最新出炉的全球竞争力排名报告覆盖了全球125个经济体,有超过11000名的商界、企业界高级主管接受了问卷调查,中国排名54位。
随着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率水平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知识经济已经初现端倪。全球竞争力报告经历多次评价体系的变革,但2000年的变革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开始强调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创造力对于经济成长竞争力的影响。
可以说,随着国际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创新,创新与竞争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权重越来越高,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全新尺度。
在最近的参考体系中,虽然竞争力排名用到的指标有100多种,但创新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竞争力的三大方向之一。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兼论坛全球竞争力项目主任洛佩斯・克拉罗斯指出,中国与发达工业化国家间的科技差距也很大,因此现代化的进程必须要继续。
中国的创新地位
以全球为视角,创新能力是尺度,全球各国的竞争力将在创新这一语境中重新排队。
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经济增长与竞争实力的飞跃之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而这类国家被称为创新型国家。
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瑞士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在最新WEF国家竞争力报告中在125个国家中,创新能力位列57位。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的推出,科技进步和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距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多远
在创新魔力象限上,那些创新型国家的做法和经验有哪些值得借鉴?
我们看到,爱尔兰这个欧洲国家是如何崛起的。目前,爱尔兰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型经济国家一跃成为科技密集型经济国家。其中,建造“香农知识网络”功不可没。爱尔兰***府投资建立的香农开发区,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区。在***府支持下,香农开发区先后建立了5个国家科技园,形成了独特的“香农知识网络”。这是爱尔兰***府强化产、学、研结合,鼓励和发展本国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措施之一。而发展大学孵化器中心,通过“企业创新中心”发展创新型产业都成为爱尔兰创新的契机。此外爱尔兰的企业拓展计划成为吸引外部投资者在爱尔兰建立企业的有效保证,投资者在投资当年即可享受税赋减免。而这项措施亦包含“种子资金计划”,并继续鼓励欧洲投资银行对爱尔兰风险资本的投资。它成为爱尔兰本国计算机软件企业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我们看到,邻国韩国的创新机制如何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信息产业使韩国信息社会发达程度位居世界前茅。而在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00美元。为改变落后状态,韩国制定了“出口立国”战略,对引进的外国技术进行模仿、消化和吸收。20年间,韩国外购技术的开支高达240亿美元,建成东北亚的出口“加工厂”,创造了汉江奇迹。但通过“拿来主义”建立的“加工厂”没有竞争力,于是,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制定了“科技立国”战略。1989年,《尖端产业发展五年计划》重点推进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光纤维等七个高科技项目的研究。1991年,“G7工程”的目标是在21世纪使本国科学技术赶上西方七国的水平,包括超高集成半导体、宽带信息通信网、人工智能电脑、高清晰度彩电等八项应用高新技术。目前,韩国科技创新在海外获得的专利数量居世界第十位,企业研究人员每千人注册的专利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韩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我国提出要在2020年成为创新型国家。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在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需要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而这本身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克里斯坦森:
破坏并不等同于便宜、不够好。唯有在和过去成功的事业模式、产品比较时,才可以说破坏就是便宜、不够好。破坏并不是突破的意思,突破性的科技通常是维持型的技术。低级市场的破坏性创新通常是指事业模式与产品的创新;新市场的破坏性创新,指的则是在简易性与价格负担上的创新。
全球竞争力报告篇8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约翰指出,中国银行业已经存在着大量呆坏账,如果中国实行资本账户自由化,国内资本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银行体系崩溃会选择流出国外,这对中国的金融体系来说将会是非常危险的。威廉姆森建议东南亚国家不要过快地放开资本项目管制。认为印度用30年的时间完成资本账户自由化或许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他表示,中国在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的进度上或许可以考虑和印度一样的时间表。
宽松货币***策时代将告结束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目前全球央行开始将他们的重点从应付通货紧缩转向消除通货膨胀。全球利率可能很快上调,这给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挑战,但经济复苏的持续性和规模大小仍然是一个未知数。现在,全球央行平均利率为2.37%,J.P.摩根认为,到明年第三季度全球央行平均利率将升至2.41%。
中日韩筹建东北亚银行
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民间人士正在积极筹建一家旨在为东北亚地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合资商业银行。目前,相关准备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与由成员国***府出资组建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不同,酝酿中的东北亚合作银行将由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私人金融机构和企业出资建立,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日、韩三国在银行中的份额将基本持平。
美国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美国的农民不到就业人口的3%;“蓝领工人”只占17%。不过无论是在温室里种蔬菜的农民,还是在电炉前炼钢的工人,或是在银行办公室记账的“白领女士”,他们都和在硅谷的电脑工程师一样使用和操纵电脑。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制造业工人人数的进一步减少是必然的。有美国专家预言,不要半个世纪,美国制造业工人人数可能降到10%之下。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虽然减少了,可是劳动生产率却提高了。据报道,今年7月,美国制造业共雇用了1460万工人,比1998年3月的高峰1760万下降了17%。但是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实际产出反而略有提高。
中国全球竞争力排名后移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2003~2004》,中国的成长竞争力指标在102个国家/地区中名列第44位,下滑了4位;中国的商业竞争力指标在95个国家/地区中排在了46位,下滑了7位。这份包括102个国家竞争力排名的报告同时还显示,芬兰重新取代去年超越它的美国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英国***府拟收回私有化铁路维修权
由于英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对火车行驶安全的呼吁,英国铁路当局于近日宣布,决定收回已经同7家私营公司签订的价值每年20亿英镑的铁路维修合同,重新由***府支持的英国网络铁路公司承担铁路维护工作。有分析称,这表明英国准备废除铁路私有化,这也是英国自八九十年代把电信以及公用设施等行业成功地私有化之后,***府所采取的最为明显的准备重新国有化部分行业的举措。
劳动力萎缩可能阻碍日本经济发展
最近,日本***府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发出警告称,劳动力的萎缩可能使日本年度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减少0.7到0.9个百分点。从2010年到2040年,日本的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只有0.2%~0.4%。报告呼吁***府增加女性和老年劳动力,同时修改社会保障计划,比方说建立持续性更强的养老金和医疗体系。
联大通过《反腐败公约》
第58届联合国大会近日审议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项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对各国加强国内的反腐行动、提高反腐成效、促进反腐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腐败是一种对社会产生广泛腐蚀作用的“隐性恶疾”,它破坏民主与法治、扭曲市场、助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危害正常的生活。所有国家,不管大小和贫富,都存在腐败这一丑恶现象,但腐败对发展中国家犹具破坏性,是阻碍脱贫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竞争力报告篇9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管理会计;标准
全球化是指社会经济体系、***治体系的非国家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显著的表现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经济不断壮大。在其影响和推动下,全球化条件下的管理会计也面临强烈的冲击,并从欧美波及到我国,使管理会计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大范围的变革,宏观上由***治、经济开始,经过财***、金融下传至企业,从方针、战略,微观上直接由财务会计传导给管理会计。
一、全球化经营的管理会计背景
十多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向全球公司(GlobalCorporations)的转型。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围绕全球经营,吸纳整合全球各国或各地区的各种最优势资源,包括资金、市场、原材料、技术、人才,打造全球产业链,采用诸如并购成长的方式以全球的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①。由跨国经营转变为全球经营,其具体特征表现为:
(一)经营活动的全球化
随着营销及服务网点撒向全球,制造组装等业务也开始全面向新兴市场或者最适宜加工组装的地区转移。无论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应对别人的全球化市场挑战,跨国公司都不得不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适应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际管理会计开始从内涵与外延上发生转变。
(二)打造全球产业链
随着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开始将研发设计业务向全球转移。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出现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通过在全球范围设立营销服务、制造组装和研发设计中心,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产业链。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边界,促进了供应链管理会计的发展。
(三)外包的常态化
跨国公司根据全球产业链发展的需要,往往把经营重点转向服务环节,退出某些制造环节,把零部件生产,甚至最终产品生产按照自己的标准发包给经过认证的海外企业。开始是制造外包,后来则是服务外包。现在,连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产品设计等过去完全由企业自己完成的服务业务也都开始外包给其他企业进行。
(四)通过并购快速成长
过去企业比较注重“有机增长”(organicgrowth),即主要依靠自身生产能力扩大而取得发展。现在仅仅依靠有机增长已难以适应迅速变化和扩大的市场。通过并购其他企业获得增长的方式被广泛应用。
在全球经营的推动下,跨国公司在数量和贸易规模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随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的转变,它们所产生的内部贸易已经占了世界贸易的很大比重。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跨国公司6.4万家,海外分支机构85万多家,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以上②。全球公司通过跨国界的企业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进行中间产品交易,可以更大程度上以日益广阔的内部市场的交易来降低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形成的交易费用和成本的增加。一般而言,产品的内部化程度随产品加工程度的提高而上升,也就是说制成品内部化程度一般远高于初级产品的内部化交易程度。这是因为,通常一国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都高于中间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随着产品加工程度而逐渐升级的关税结构,不仅推动了全球公司出口中间产品,然后在市场所在地进行组装,而且也促使出口企业将一些最终制成品的出口实行内部化。在这种形势下,管理会计的转移价格问题研究再次提到人们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并成为当前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偏向于对收入和资产规模的重视,而对企业收益的质量缺乏应有的关注。一方面资产规模在扩张,而另一方面资产收益率却不尽理想,甚至出现下降态势。面对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企业只有不断增强价值创造的能力,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全球公司新的发展战略、新的管理结构以及新的理念和文化给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机会。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动本国企业的市场化以及战略、结构及理念文化的转型;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必须转变管理会计的传统观念及思维方式,积极考虑以全球资源来参与全球竞争和有效吸纳整合跨国公司的资源为我所用。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快产业整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让那些具有全球经营战略理念的企业跨地区跨部门并购同产业的其他企业,允许外部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并购。通过外资企业并购促进竞争,淘汰落后,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提升市场经济地位,促进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二、管理会计标准的国际化
面对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一般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适应环境;二是影响环境;三是重新选择新环境。管理会计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不单纯是管理会计的方法,作为其根基的管理会计概念也面临着挑战。
(一)管理会计的国际标准
在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下,管理会计仍然采用一国的局部标准是难以适用的,制定国际标准(globalstandards)已成为当务之急。国际标准可分为法律标准(dejurystandards:DJS)和事实标准(defactostandards:DFS)。法律标准有按与法律相同的基准进行处理的强烈要求,而事实标准虽无法律上那么高的强制性,但是若缺少这样的基准,灵活处理经营活动就会带来困难。比如,作为强制性要求的前者有JIS(适时制)及ISO(国际认证)这样的标准,而作为后者则有“window”(微软公司)及VHS等规范,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后者。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某类工业产品若只注重自行创立DFS,而不考虑与其他DFS的一致性,那么其生产的产品就无法到世界市场上去销售。不仅是工业层面,经营层面上也有DFS的问题,这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也不例外。如何适应全球化经营的需要,改造我国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是管理会计战略制定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国内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经营文化,然而,随着企业的跨国经营,各国之间存在的文化、体制、法律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国际性企业对这些差别具有敏锐的感觉,并针对这些差别采取适当的策略。
管理会计规范必须与全球化环境相适应。AAA.NAA(全美会计师协会)连续颁布的是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的《管理会计文告》(StatementsofManagementAccounting:***A)。IMA在管理会计领域是全球最大的研究、教育机构,拥有包括世界各国或地区在内的300多个分支机构,会员达到八万五千多人。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管理者以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号召经营过程的管理会计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的全球化管理。通过《管理会计文告》(***A),对管理会计人员在经营活动以及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规范。现阐述如下:1.管理会计人员的责任。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恰当地进行计划的制定、经营事项的评价、控制的实施,以及完成有关经营资源履行情况的会计受托责任,并向外部作出报告。
2.管理会计人员的活动。为了完成上述责任,管理会计人员需要承担信息的报告、信息的解释、经营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先进设备、技术的利用、信息的验证以及会计组织的管理等职责。
3.管理会计的过程。上述各项活动,是经过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以及归集,作业的分析、资料的编制以及解释,并向使用者进行信息传递等这一系列过程来加以实施的。
《管理会计文告》(***A)较早的事实标准(DFS)被认为是AAA颁布的《1995年度管理会计委员会报告》。这份报告引人注目之处在于,除了要求向管理者提供信息之外,还需要向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揭示本身虽然只是财务会计的事,然而,将其结果通过财务报表提供给其他利益相关者,这种外部报告会计也变成内部管理会计的共同话题,并被明确作为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早期尚未制度化的环境成本、股东持有股份变化情况以及经营层讨论等与公司治理相关的报告,这些对外报告的内容,今天已经或部分成为了管理会计的目的之一。
(二)***A中有关革新的内容
在《管理会计文告》(***A)中,面对21世纪的全球化挑战,针对可能对管理会计的冲击,了若干新的革新文告。详见表1。
如表1所示,按照内容的不同,可根据连载的分类列出***A的标题,并附上编号及年份。现说明如下:
1.基于供应链的管理会计。将SCM及VCM作为直接对象的是4X,而对此开展综合的业绩管理讨论的是4U和4DD。其中,作为一种方法将TOC引入的是4HH。
2.基于国际经营的管理会计。与国际标准并列所讨论的是“差异突破”,反映在4V中;国际经营中是以竞争环境与新的财务功能为对象加以讨论的,反映在5D及5E之中。
3.基于股东价值创造的管理会计。面对21世纪全球化冲击的应对策略,管理会计的革新是实施价值创造经营(VAM),其核心是股东价值创造经营(SVAM)。讨论这些新课题的是4AA。
4.基于企业集团的管理会计。直接论及这个问题的是SAM。
5.基于公允价值的管理会计。公允价值管理的对象主要是金融商品,在4M、4Q中有这方面具体的介绍,并对有关控制实务提供了指南。
6.基于现金流量的管理会计。有关这方面直接论及的是***A。
7.基于环境保护的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的各种问题正面论及是4W与4Z。4R与4S在讨论质量与风险的过程中也涉及了这个问题。
8.基于顾客价值创造的管理会计。与股东价值创造经营并列第2的是价值创造经营,就是顾客价值创造经营(CVAM)。在这个课题中,从ABCM的侧面论及的是4T、4CCC以及4EE,此外,从成本企画角度论及的是4GG与4FF。
三、寻求最佳实务标准的国际计量基准
为了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获胜,管理会计仅仅依靠国际标准也是远远不够的,寻求全球范围内的最佳实施方案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良方。一种策略,就是在差异比较中寻求最佳的计量基准(benchmarking)。
(一)计量基准的意义及其种类所谓计量基准,就是在进行计量或判断时所依据的标准(以下简称BM)。作为经营或会计的BM,依据***A,它是以判断类似活动的优劣与否为标准来计量作业的方式。管理者为了能促进作业的有效性或者高效率,依此来识别环节或方法[IMA,1998,P7]。这样的BM,有以下三种类型[IMA,1995,glossary]:1.内部(internal)的BM。在组织内部类似的环节、产品或者服务中,调查确定最完善的方案。2.行业内或竞争的(industrial/competitive)BM。在同一行业内的其他组织中,调查确定最强有力的直接竞争对手所拥有的最高的产品、服务以及作业环节。3.世界水准(world-class)的BM。调查确定各国所实施的类似环节中的世界最高水准的组织业绩。
对同一企业的其他事业部及工厂、分店,调查确定的最佳实务方案就是“内部BM”。这种基准具有获得信息容易,在推进过程中能够相互协作,且最简单易行的特点,但它难以获得期望的大成果。以企业外部为目的,选择同一行业的其他公司来寻求最佳实务方案,这是“行业内的BM”,因为它是以竞争企业为对象,所以又称“竞争的BM”。它提供的是一种竞争对手的信息,该基准有助于明确企业自身在竞争市场中的产品定位。面对全球化经营的不断深入,今后基于集团经营的管理会计必须开展“世界水准的BM”,超越国界、超越行业探寻出世界最高的实务标准是极其必要的。这一过程具有很大的困难,但同时,它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成果。在这种管理会计的冲击下,以这种“世界水准的BM”为对象,管理会计将表现出如下的特色:1.本公司具有成功决定因素(criticalsuccessfactors:CSF)。这种决定因素以选出的业绩指标为焦点;2.探索有关CSF的超优良企业的世界最高水准的实务标准;3.该最高实务标准要与本公司的文化进行协调与配合,要寻求其文化导入的接口并持续地加以改善。
(二)最佳实务标准的步骤与行动
针对上述的BM,特别是“世界水准的BM”,我们需要寻求恰当的实施步骤与行动。现将实施步骤(1-6步)和实施活动(a-q)分析如下:1.选出BM项目,并附上优先顺序。即,a、以识别出实施BM的领域来排列顺序;b、识别出实施BM的顾客和其他要素。2.编制BM小组。即,c、任命BM小组。3.记录自己的作业环节。即,d、决定有用的BM尺度;e、调查揭示内部BM的环节。4.探索和识别最高水准的业绩。即,f、决定数据的收集方法;g、识别应该实施BM的组织;h、收集BM业绩和可能使用的数据。5.分析BM数据,识别可能采用的方案。即,I、决定现行业绩差异;j、有关现行和未来的差异识别成本;k预测未来可能达到的业绩。6.依据BM,调查实施关注的事项,最后进行再设计,即,l、经营者承担改善差异的结果及寻求对策;m、设定有关业绩的目的及目标;n、实施对策;o、评价目标实现的进展;p、必要的时间,改进目标;q、设定适宜的、最新的计量基准。
上述核心是步骤4,即如何收集有关最高水准的信息。依据***A4V,必要的信息源有以下途径[IMA,1995,p.11]:1.内部的信息源。来自销售员、调查员、技术员的信息,以及委托事务所的调查,或者访问顾客、对***书馆资料的数据分析及对最近的雇用、竞争对手分析所获得的信息等。2.外部的信息源。如行业的出版物、专业团体、研讨、业界专家、大学、刊物、顾问、财务分析、国内与国际的票据交易所、需求集团、证券分析报告、年度报告、特许记录、调查报告、新闻、销售商的介绍、***府记录、联机服务与信息交换等。3.独自调查。如邮送调查、电话调查、顾问、BM的现场访问等。对于世界水准的BM,要求有很高程度的信息收集能力。***1这种金字塔式的收集方法值得借鉴。
在***1中,底部是定期刊物、杂志、新闻、会议资料与记录等,这一层次无论是收集的努力程度,还是调查的结果都是低水准的。但是,从国际信息、国际报告中获得的第二次调查,以及有关社会共有财产的信息,进一步进行最佳实务方案的数据分析与调查、逐步向金字塔的上层推进,这种收集努力和调查结果就逐步成为了高水准。最后是现场访问,这一步达到了顶点。在实地访问中,往往期望其能够获得较大的调查成果,即使对所访问公司的探索、谈判、了解等已经付出了许多的收集努力,然而这项工作也是值得去做的。在日本,譬如索尼、丰田汽车等优秀公司,就是通过实地访问获得许多成果的,如索尼的小公司体制与执行董事制度、丰田的看板管理方式及成本企画等,这些都是最佳的实务方案。它们作为经营、会计领域的《世界的BM》被认为是世界水准的最佳实务方案,且已众所周知。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越来越多的公司被吸引到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活动中去,许多原有的跨国公司转变为全球公司,并在全球观念下制定战略。全球化竞争将对***治、经济结构产生新的冲击,管理会计必须通过变革谋求新的发展战略,而制定全球化经营背景下的国际管理会计标准是当务之急。
【主要参考文献】
[1]西泽修.直面国际化经营的管理会计.企业会计(日),1999.12.
[2]西村明,大下丈平.管理会计的国际展望.福冈:九州大学出版会(日),2003.
[3]Cooper,Robin&RegineSlagmulder,SupplyChainDevelopmentfortheLeanEnterprise.1999,TheIMAFoundationforAppliedResearch.
[4]Goldratt.E.M.,TheGoal,2ndedition,1992.NorthRiverPress.
[5]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ing,StatementsonManagementAccounting.
.4TImplementingActivity-BasedCosting,1993.
.4XValue-ChainAnalysisforAssessingCompetitive,1996.
.5ERedesigningTheFinanceFunction,1997.
全球竞争力报告篇10
据《中央日报》等韩媒报道,目前韩国国内普遍存在着对韩国摇摆不定的IT强国国际地位,产业竞争力逐渐下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促进就业,提升经济方面作用并不明显等一系列不满和指责的态度。相关人士认为,近年来韩国IT制造业膨胀很快,但是在重要的高附加值技术服务领域以及软件市场仍未摆脱基础薄弱,竞争乏力的落后局面。因此IT产业(请注意并非IT技术产业而是制造业比重过大的IT产业)这根支撑韩国经济的支柱并不牢固,随时都有摇曳的可能。
韩国IT产业竞争力下降?
报道称,首先从韩国IT产业的现状来看。英国《经济学人》旗下权威经济情报机构-经济学家智库(EIU)最近的一项全球IT产业竞争力评估报告称,韩国IT产业竞争力排名继从07年第三位降到了去年的第8位之后,今年则下降到了第16位。另外一家权威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IT产业竞争力榜单上,韩国的排名则从去年的第9位下降到了今年的第11位。
因此,有舆论认为BSA(商业软件联盟)并未在9月份出台的《世界IT产业竞争力报告》中公布有关韩国IT产业竞争力排名更进一步的细节。而是在两个月后由其亚太区总裁在韩国国内宣布,“韩国IT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全球排名第二”这一消息,多少有点安慰的成分。
另外,世界性IT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受全球性咨询公司LECG以及伦敦商学院委托,最近的信息通讯技术(ICT)经济发展及生产率贡献程度调查资料显示,韩国在全部25个发达国家中排名仅为第18位。10月末,日本总务省高调宣布:“在发达国家IT基础设施调查中,日本超过韩国位居首位。”
报道称,对于这样的现实,韩国人已经开始学会平静的接受,而不会感到特别的吃惊。因此,在韩国国内关于IT产业的盛世危言,也开始成为热门的话题。KT(原韩国通讯)会长李锡采在今年4月演讲时疾呼:“(韩国)国内IT产业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停滞不前。现在到了大喝一声:(韩国)已经不再是IT强国的时候了。”三星电子公司顾问黄昌圭先生9月份则在首尔大学做专题报告时直言不讳的警告:“(韩国)IT产业的增长率一直处于下降倾向。”
其实,韩国***府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直属总统领导的未来规划委员会在9月份召开的报告会上,了《IT Korea(韩国)5大未来战略》。据说韩国李明博总统亲自拟写了题为《大韩民国永恒的力量,IT》的闭幕词,并坦陈:“最近好像出现了IT产业气势大不如前的各种言论。”参加闭幕式的(韩国)国策研究院有关人员则表示:“尽管这是一场久违了的***府有关IT产业综合战略的重要会议。不过,气氛不是很好。”
不过,现阶段来看,IT产业依然是韩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韩国IT产业占GDP比重约为24%,占出口的比重则约三成。即便在去年韩国创纪录的出现130亿美元进出口逆差的时候,IT领域也实现了600亿美元的顺差。10月份韩国IT进出口贸易差额更是创造了64亿美元黑字(顺差)的记录。IT出口已经成为韩国09年度全年贸易顺差(截止10月末韩国进出口贸易顺差达345.83亿美元,全年将轻松突破400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截止9月末日本进出口贸易顺差仅为110亿美元;全年预计约200亿美元左右)的关键所在。
韩国IT行业面临“集体困境”
7月份,韩国IT巨头POSDATA(浦数达特)公司宣布,计划放弃下一代增长动力的WiBro业务。该公司声明中表示,由于市场活性化(普及进程)的延迟以及全球竞争力不足、公司无力负担巨额投资等因素,使得该公司被迫放弃该项业务。同时,POSDATA表示,去年因WiBro开发费用巨额投入导致该公司出现450亿韩元(约RMB2.73亿元)的巨额损失。
目前,韩国企业WiBro开发费用累计已达1700亿韩元,但累计销售额则仅为30亿韩元,先期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报周期过长,导致WiBro成为韩国IT企业烧钱最快,赚钱最少的鸡肋业务。但是,WiBro却是韩国***府主导的下一代IT核心战略业务之一。因此,韩国业内开始出现“先把WiBro搁置起来,等到今后***府补贴时再重新上马”观望态度。
当然,海力士半导体、三星电子、LG电子等韩国三大IT巨头,前3季的业绩表现非常出色。但是,三大巨头均不同程度的加快了海外市场投资建厂的步伐,海力士半导体约半数以上的销售收入来源于中国工厂,三星、LG在中国大陆斥资数十亿美元投建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等等。在韩国国内掀起了一阵阵,有关“降低出口、核心技术外流、对促进国内就业并无贡献”等等争议。
另一方面,对韩国IT企业而言,***府有关部门一方面用反对“IT轻视论”向他们示好,另一方面则又将IT产业发展战略推迟到城市规划及绿色经济增长战略之后。再加上,拆分情报通信部(情通部)、大幅削减IT关联预算等等,韩国IT业内对于***府***策的批评也开始多了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则是将***府IT产业发展战略戏称为:“只有外表没有实践的(空中楼阁)战略。”
尤其是对***府9月份宣称今后5年IT产业投资总额将达到189兆韩元的表态,韩国IT业内普遍持有怀疑态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全球竞争力报告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