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充足率10篇

资本充足率篇1

周一,有消息说,银监会拟时商业银行实行信贷控制,提高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至13%,而目前大银行的该指标约在11%至12%,其中尤以中国银行为最低。尽管周一晚间银监会对这一消息作了澄清,但周二的《华尔街日报》和彭博等外国媒体,依旧援引中国工行和中行等多家银行内部人士的消息,承认正在研究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方案,以满足有关资本监管的要求,由此导致相关银行个股周二下午大幅下跌,并被认为是进一步紧缩信贷的信号。周三,工、建、中三行分别就此接受《华夏时报》采访,工行、建行称“暂无再融资计划”,但中行坦陈“会综合考虑”,市场猜测其可能通过发H股的途径解决,因为一段时间以来,银行的H股价格就比A股要高,民生银行H股就因此获得了160倍的超额认购。本来,有关资本充足率的疑虑已暂时平息,股市也现强劲反弹,谁知,周四民生H股一上市就破发,收盘报跌3.08%,并导致当天恒指大跌400多点。

虽然民生H股一天走势并不说明实质,却给本已脆弱的市场浇了一盆冷水,民生银行出师未捷,其他想仿照民生以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大银行还能如愿吗?如果遇阻,那又要在A股市场筹资,那可是一家银行就得上千亿啊。

众所周知,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总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又称一般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而在今年7月,银监会已经提高了一次资本充足率,规定大型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其他商业银行不得低于5%;并明确,银行之间互相持有长期次级债券,将从其资本中全额扣除。正是这一新规定,和商业银行必须在年内将拔备覆盖率提高到150%以上一起,被认为是8月股市暴跌的主因。

资本充足率篇2

(一)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简述所谓的资本充足率监管,也称资本充足条件,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自身资本和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它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后,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根据定义的相关描述,想要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可以有两种途径,首先,可以采取各种可行方式来增加资本,主要办法有增发新股、配股、减少分红或发债,大多数银行选择发债,由于其他办法成本代价高且见效慢。另外,可以想方设法减少各类风险资产,大多数银行通常会通过压缩风险高、期望收益小的风险资产来进行。

(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研究概况首先,国外专家学者通过世界各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建立有关模型及其相应的修改,可以分析总结出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的变化既有内因又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从而验证了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水平都会产生影响,同时认为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可以减少银行的风险。另外,我国有关专家也认为对银行实施资本充足性监管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破产概率,实施资本充足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由于我国对资本充足监管的长期有效性明显不足,导致其影响是短期、不连续的。

(三)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效应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有关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的讨论逐渐升温,伴随着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实践,经济学家对银行资本监管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想要判断资本充足性监管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向分析:观察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不良贷款率间是否呈负相关,可以理解为要加强对资本充足性管制旨在要杜绝银行盲目投资高风险金融资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之间呈反向关系,从而反映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有效性。若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银行的风险会有所降低,银行财务清偿成本现值相对下降,进而从总体上提高银行的价值。

二、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信贷风险的探析

(一)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信贷扩张的影响资本监管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以及资本监管严厉程度等因素。资本充足率相对较高的银行,其面临的资本监管的压力会较小,进而相对应的信贷也可以保持适度扩张速度,然而对于资本充足率水平相对较低的银行,其受到监管的压力会较大,其信贷扩张速度会大大降低。资本监管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方面如下:首先,在货币***策不变的情况下,当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监管约束时,信贷供求两方面的因素都会造成信贷紧缩,即引起直接的信贷紧缩效应。其次,对企业的贷款是银行信贷投放的主体,对银行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及其重要。当企业的经济景气时,企业资产净值的增加会降低企业在银行的融资成本,从而增加银行贷款意愿,导致银行信贷扩张,相反可知,可以导致银行的信贷紧缩。只有在银行不受资本充足率约束时,企业投资需求的上升才会导致信贷扩张进而刺激经济增长。

(二)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首先,随着资本的增加,银行开始时降低自己承担风险的程度,当资本监管要求上升时,银行开始进入风险更大的领域,银行在提高资本充足水平的同时,资产风险也会相应提高。其次,有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强制迫使银行在危机发生时以自有资本承担相应损失,资本约束越严格,信贷越稳健,风险越低,即可以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要求,进而有效促使银行在资产选择中采取谨慎的投资行为,达到降低银行风险水平的目的。然后,其他专家学者认为资本监管要求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不确定,认为风险和资本之间有显著的平衡影响,银行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同时还可以有上述两种影响,即资本水平与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

(三)相关模型的建立从银行实际运行机制来看,银行通过考虑资本与风险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而确定其资本水平和风险行为的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因此,在模型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反应二者这一内在的协同关系,在这里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具体模型如下:在上述各式中:i表示第i家银行;j表示第j年;CAP为资本充足率SIZE表示银行的规模;ROA表示银行的资产收益率RISK表示银行的不良贷款率,STOCK表示银行是否上市将可观察到的银行资本与风险水平的变化分为银行可自主调整的变化及外生因素所导致的变化,建立资本与风险行为的联立方程模型。假设银行不能同时调整资本水平与风险水平,根据局部调整模型,可以得到银行资本与风险的自主调整与目标水平减去前一期所能观察到的水平的差额呈比例关系。本文把资本充足率作为解释变量、用不良贷款率作为联立方程模型风险方程中的解释变量、采用总资产收益率作为银行盈利水平的变量、选用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作为银行规模的变量、我们使用银行现金及存放中央款项占总资产的比率来衡量流动性以及选用银行报表所公布的拨备覆盖率作为银行资产质量的变量。

资本充足率篇3

关键词: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的特殊企业,主要依靠负债经营,自有资本比率低。银行资本充足状况不仅影响到银行自身的经营和市场竞争力,而且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于2004年6月正式出台、对全球银行业监管起到重要作用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资本充足性要求作为新框架三大支柱中的第一支柱,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即银行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必须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至少应达到4%。

据我国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行业资本充足率达标状况较好。但面对开放条件下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国际监管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瓶颈问题仍然存在,必须寻求维持资本水平长期充足的有效机制。

一、我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的现状

(一)资本充足率比较

就表1进行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国家注资、股份制改造及上市,使得三家国有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资本实力大大增强,近年来资本充足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

2、由于新设商业银行的资本起点较高,加之上市对资本实力的要求,以及上市后扩资渠道的增加,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为代表的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化程度整体上比较好。但2007年中期深圳发展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仅为3.88%,远远低于8%的要求;浦发、华夏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只是在稍高于8%的水平徘徊。

3、相对于2006年之前资本充足率持续上升的状况,部分上市银行在2007年中期资本充足率出现了下降趋势。这表明在金融业逐步开放的形势下,如何翻越资本约束这道坎,加快与国际接轨,仍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二)资本结构分析

通过对表2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1、2007年6月底14家上市银行中,除深圳发展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仅为3.86%外,其他13家银行均达到4%的最低要求。浦发和华夏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03%和4.54%,稍高于达标水平。

2、上市银行的资本构成中,核心资本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的核心资本占总资本比例略低于60%,其他12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占比都在60%以上。按照规定,附属资本最高可达资本总额的50%。国际大银行的附属资本一般占资本总额的30%-40%左右。所以,我国上市银行的附属资本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资本充足率要求下我国上市银行面临的难题

(一)资产扩张过快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为“做大做强”,扩大市场占有率,资产扩张比较快。上市银行由于有资本市场作融资后盾,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然而资本金的增长难以与资产的增长相匹配,造成资本充足率的下降。

(二)风险资产结构不合理

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资产结构单一、过于集中在信贷资产上。我国的金融体制是一种高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体制,全社会对资金的需求旺盛,使得银行信贷资产非常容易扩张。商业银行长期忽视资本约束,过度扩张信贷资产规模,缺乏自身造血功能和风险控制机制,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资本不足贷款规模受限增加资本扩大贷款规模资本再次不足,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始终处于资本短缺的窘境。

(三)不良贷款侵蚀银行资本

在风险资产中,不良贷款是具有重大影响的一项,不良资产严重侵蚀银行资本,直接形成对银行资本的消耗,因此各银行均努力降低不良贷款率。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而且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低于非上市银行。世界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般保持在3%以下。2007年6月底,除深圳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外,其他上市银行的这一指标都在3%以下。但在看到不良贷款出现“双降”的同时,应看到不良贷款的规模还比较大,一些银行某些季度还出现不良贷款反弹现象。各行应当进一步控制和降低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总额,提高资本充足水平。

(四)盈利能力偏弱

一方面,盈利能力不强,总资产收益率较低,致使资本自身积累不足。面对规模的快速扩张,上市银行近几年不断再融资,力***增加资本。但在这种外延式增长方式下,盈利能力却没能相应增强,利润留存跟不上经营规模的扩张速度,资产收益率反而降低,从而使得通过利润留存来增加资本积累的内涵式融资渠道难以奏效。

另一方面,从盈利来源看,我国银行业的主要盈利来自于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很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非信贷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的40%以上,中间业务是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过度依赖利息收入的单一收入结构,使得银行利润来源单调,经营风险无法分散,造成风险资产急速增加、资本充足率降低的后果。现阶段,这种盈利模式已经面临很大挑战。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银行业存贷款利差的缩小是必然趋势,因此中间业务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业务模式。目前,上市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产品依然未摆脱种类少、收入占比低、盈利能力较差的状况。招商银行近年来由于中间业务的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创新能力强,在中间业务规模与效益上领先于同行。

(五)资本补充困难

商业银行有两种途径增加资本量:内源资本策略和外源资本策略。

内源资本策略,即通过累积利润转增资本,税后利润补充资本公积金和盈余公积金以提高核心资本,提取一般拨备提高附属资本。但是现在上市银行的利润率普遍不高,通过累积利润转增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资本金的迅速补充,而且要协调股东的利益,不能满足上市银行快速发展的要求。

外源资本策略,即通过一定的渠道向社会募集银行资本。对于上市银行而言,外部融资渠道较多,可以增股、配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次级债券,还可以在海外上市。从实际情况来看,上市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持续融资并不太成功,融资渠道在具体运用中也受到诸多限制。发行次级债券和可转换债券同样受发行条件及比例限制;增股和配股在短期内对股东权益和每股收益有摊薄影响,容易遭到股东特别是流通股东的反对;海外上市由于国内市场很多方面不能和国际市场接轨,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如定价问题。因此,上市银行仍存在着较大的资本缺口和融资需求。

三、我国上市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对策

(一)寻求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现实途径

1、提高资本水平。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民营资本,提高核心资本,同时通过与这些战略投资者在更深更广领域的合作,改善自身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水平。进一步发行可转换债券、次级长期债券、混合资本债券,扩大银行融资渠道,提高附属资本比重,改善资本结构。

2、降低风险资产。改变以高成本的信贷资产为主的外延式资产扩张模式,向外延扩张与内涵增长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变,达到控制资产规模、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的。调整资产组合,优化资产结构。在坚持发展的同时,合理调整资产结构,向收益率高、风险权重低的资产倾斜,降低高风险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减少资产对资本的耗用,达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低风险业务将成为各银行抢夺的重点。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一方面加大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力度,使自身的资产质量好转;另一方面对新增资产严格把关,控制不良率和不良额的增长。

(二)建立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长效机制

1、转变经营理念。首先,树立银行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理念,控制不计资本占用、盲目追求规模增长的行为,谋求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其次,从以信贷规模和财务费用为核心的传统方式向以资本分配为核心的方式转变。在后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下,资本必须覆盖风险,因而要求提高银行风险控制水平和管理能力。

2、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健全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内部信用评级的功能已不仅仅是用来识别恶化贷款和问题贷款以确保正确地进行贷款控制,还要用来进行资本配置,这就要求建立比较完善的评级模型。商业银行应努力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评级模型,积极引进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员,真正建立起量化的内部评级模型,制定出符合自身业务特征的、有效的内部评级方法。

3、提高盈利能力。积极拓展业务渠道、实现业务转型,是我国商业银行稳步提高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长效机制之一。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网络银行、零售银行、基金托管、银证合作、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兴起,银行间的差距将逐渐拉大。上市银行可将中间业务创新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私人业务,做强理财业务,促进战略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和增长模式,并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4、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在当今银行业逐渐走向混业经营、集团化经营的趋势下,我国上市银行有必要通过多种方式组建全能型金融控股公司。银行可以获得所属金融控股公司的注资,从而提高其资本充足率水平,这是一种比较稳定和长效的资本来源方式。从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来看,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经***批准的金融控股集团,它包括中信控股、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投资、信诚人寿保险等众多知名金融机构。随着中信公司业务重心的不断调整,中信公司向中信银行注资的力度越来越大,中信银行的竞争实力更加稳固。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研究[J].金融会计,2006(7).

资本充足率篇4

一、《办法》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方法上的特点

1、改变附属资本的计算范围在2002年人民银行制定实施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中将贷款损失准备分为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三种,其中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是指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

由于专项准备是针对贷款损失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应该视为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因此在《办法》中专项准备不再计入附属资本,但同时将可转债和长期次级债务纳入附属资本,其中长期次级债务是经银监会认可,商业银行发行的普通的、无担保的、不以银行资产为抵押或质押的,纳入附属资本的金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

2、调整风险资产的权重

《办法》对于风险资产的评估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标准,调整了风险资产的权重。主要表现在《办法》借鉴新资本协议标准法,使用外部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确定商业银行境外债权的风险权重;取消了对国家特大型。国家大型企业,非银行机构的优惠风险权重;严格按照1 988年资本协议认可实物抵押品,取消了土地房屋产权、居住楼字、动产物业抵押贷款的优惠风险权重;表外业务风险资产的计算,采用1 988年资本协议两次转换的方法,商业银行应将表外项目的名义本金额乘以信用转换系数,获得等同于表内项目的风险资产,然后根据交易对象的属性确定风险权重。

3、计提市场风险资本

交易资产达到一定规模或比例的商业银行必须单独计提市场风险资本,新《办法》规定交易总头寸高于表内外总资产的10%或超过85亿人民币的商业银行必须计提市场风险资本,并规定了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外汇风险、商品风险以及期权风险在内的市场风险的计算标准法。《办法》中所称的市场风险包括交易账户中受利率影响的各类金融工具及股票所涉及的风险、商业银行全部的外汇风险和商品风险。

二、《办法》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影响

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来看,资本充足率=(资本一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由于《办法》一方面调高了商业银行各类资产的风险权重,取消了对部分机构和资产的优惠风险权重,并在计算信用风险资本要求时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标准,使风险加权资产增加,部分银行还要对市场风险计提资本,加大了分母;另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建立在贷款损失准备足额提取的基础之上,贷款专项准备金不能计入附属资本,若不考虑通过发行可转债、长期次级债等再融资方案,分子将减小,因此《办法》实施后,在短期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由于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普遍偏低,实施新《办法》后,即使是资本充足相对较高的上市银行都很有可能面临资本充足率达不到8%的合格线的尴尬局面。在上市银行公布的2003年年报中,除了2003年上市的华夏银行资本充足率最高为10.64%,招商银行为9.49%,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刚刚超过8%,分别为8,64%和8.62%,而深仅为6.96%。

根据《办法》对资本净额的计算方法可以来估算一下各家银行2003年的资本净额,以及这种调整对资本净额的影响程度,如表1所示。

从估算结果可以看到,除了民生银行于2003年2月发行了40亿的可转债,至年末已有面值20.29亿的可转债转成股票,余下19.71亿按《办法》可计入附属资本,增加了资本净额,其资本净额有所提高,其余几家银行的资本净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深发展所受的影响最大,下降31.87%。

三、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办法》之所以对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主要是为了更真实的核算银行资本,衡量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由于《办法》规定2007年1月1日是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后达标期限,这为商业银行及时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和化解风险留出了一定的时间余地,目前最重要的是商业银行要在这种新形势下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径。

1、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强化风险管理,增强自我积累能力

《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应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损失准备的基础之上。由于人民银行在制定《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时,允许国内银行无法一次提足贷款损失准备的,在2006年以前可以采取分年平均或逐年递增(递减)的方式,分年逐步提足各类准备,因此大部分银行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所采用的计提范围和计提方式都不甚规范。本期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贷款损失准备提取较多,意味着银行的利润的减少,进而会到核心资本的积累,银行就可能通过手段来调节利润和资本充足率水平。因此只有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基础上计算的资本充足率才是真实可信的,在各行之间才具有可比性。同时我们注意到在5家上市银行2003年的年报中,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没有划分一般准备和专项准备,其余银行基本将期末贷款余额的1%作为一般准备,余下的部分作为专项准备。由于《办法》中规定只有一般准备可以计入附属资本,因此合理区分和计提一般准备和专项准备以符合它们的特性,并及时进行信息披露是很有必要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就是为了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国内衡量银行业的风险资产状况最常用的指标就是不良贷款比例,近年来很多银行通过扩大分母,即大幅提升贷款余额来稀释不良贷款比例,因此不良贷款比例的降低并一定不意味着银行抗风险能力的加强,而要反映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的压力还应该综合考虑贷款损失准备比例这一指标。

从表2中的数据可见,2003年除工商银行外,所有银行的贷款损失比例都比上年有所下降。因此虽然不良贷款的比例降幅很大,但银行所面临的化解不良贷款的压力还是增大了。其中工商银行2003年的贷款损失增幅较大,但是相对于7206.60亿的不良贷款来说,其覆盖率只有2.9%,是相当低的。事实上,在贷款增长的同时,贷款损失风险也在增加,尤其是盲目的阶段性扩张贷款,很有可能在随后的阶段中因不良贷款的比例上升而严重影响银行的经营业绩,因此通过扩大贷款规模来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并不是提高资本充足率、促进银行稳健的有效途径。

由此可见,国内银行业应对贷款损失作合理、充分的估计,尤其是在贷款规模快速增长的时期,更有必要实施审慎的会计核算,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其中的一般准备也是附属资本的主要来源之一,利用专项准备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理力度。同时强化内部约束和风险管理,控制不良贷款规模,提高资产质量,不仅可以加强自我积累能力,增加盈利,还可以减少专项准备,间接增加资本净额,提高资本充足率。

2、发行可转债和长期次级债券,补充附属资本

在《办法》颁布之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是附属资本的主要来源,附属资本的比例比较低,如工商银行的附属资本只占核心资本的24.4%,而按《办法》规定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因此附属资本有一定的增长空间。符合要求的可转债和长期次级债可以计入附属资本,这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扩充资本金的新途径。如民生银行通过发行可转债,其转股的部分可以计入核心资本,未转股的部分可以计入附属资本,对资本充足率直接起到了拉动作用。

而对于长期次级债,在欧美日等国家其发行非常普遍,银行无论其资产规模大小,均持有相当比例的次级债务。据统计,平均每家银行持有的次级债务占其风险资产的 3.6%,在全球次级债务发行量最大的50家银行,该债务占风险资产的平均比重达到5,3%,在德国、西班牙银行平均每年发行次级债的频率超过2次。在期限安排上,次级债务多以5-11年为主。次级债务在大多数国家已经成为银行附属资本的重要来源,对银行提高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市场的约束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次级债只是在一定期限内具有资本的属性,并非银行的自有资本,最终仍需要偿还。次级债券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资本的属性,但是它却不具备核心资本的抗风险能力。按照次级债券的定义,除非银行破产或清算,次级债务不能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的经营损失,即在正常的情况下,次级债务不能用于;中销银行的坏帐。附属资本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可计入附属资本的数量将进行折扣,在距到期日前最后五年,每年累计折扣20%,如一笔十年期的次级债券,第六年计入附属资本的数量为100%,第七年为80%,第八年为60%,第九年为 40%,第十年为20%。因此在次级债券即将到期需要偿付的时候,银行的资本会急剧下降。

从现实情况来看,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利润分配等方式来补充资本金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所受的制约因素较少,具有操作方便、快捷的特点。尤其是在银行因快速扩张而暂时出现资本充足率下降无法达到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发行次级债券是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资本扩充方式,但主要还是补充资本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3.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风险加权资产

要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另一种就是减小分母,即减少风险加权资产,也有两种途径:一是减少商业银行资产的总规模;二是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选择风险权数小的资产来达到相对缩小分母的目的。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相对于西方商业银行而言本来就表现出业务范围单一、资产规模较小、竞争力低下的特点,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势必要拓宽业务,加大规模,那么资产总量也势必增加。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现实的选择就是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权数。

资本充足率篇5

一、资本充足率的相关规定

1、什么是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一个用来衡量银行资本与资产风险预防程度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持有的符合监管机构规定的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用于衡量其资本充足程度。

2、我国在资本充足率上是如何规定的。根据巴塞尔协议,我国在2004年制定并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要求2007年1月1日以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必须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届时监管部门将对资本严重不足的银行予以撤销。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商业银行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债务不得超过附属资本的50%。

商业银行由于信贷资产的超长增长,直接加大了资本充足率计算的分母,而分子即资本增加相对较缓,造成资本充足率下降。银行发行长期次级债,可以直接补充附属资本,从而增加资本总量而保持足够的资本充足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银监发[2009]109号《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审慎评估银行的表内和表外主要风险,实施资本规划管理,并持续保持与银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资本水平。银监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又进一步提高,银监会王兆星2009年12月撰文指出,目前银监会对中小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0%,对大型银行要求则为11%。这一要求比原本8%的监管要求分别高出2%和3%。

3、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现状。截至2009年底,中行资本充足率从2008年末的13.43%下降到11.14%;工行从

2008年末的13.06%下降到12.36%;截至2009年12月31日,建行资本充足率为11.7%,较上年末下降0.46个百分点。不考虑已赴港融资的民生银行,其他几家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也基本在10%之上,仅深发展的8.6%低于监管要求,城商行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为宽裕。

商业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通过发行次级债和增发股票的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那么一味地发行次级债和增发股票存在一定的弊端。

二、补充附属资本而过度发行次级债风险

什么是次级债?次级债券是次级债的一种,是指在清偿顺序上排在存款和高级债券之后,优先股和普通股之前的债券品种。作为债券持有人,只能获得发行条件载明的固定利息和本金金额,即次级债券的持有人不能分享银行的超额收益,但却承担了较大的违约风险。目前,国际上次级债券多为商业银行所发行。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来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国内14家已经上市的银行当中,11家有发行次级债的计划,从这些计划的规模来看,2012年发行总额至少会超过4,300亿元。

次级债的发行只能补充附属资本,不能补充核心资本,并且次级债不能超过附属资本的50%。如果一些银行只是将次级债务工具用作膨胀自身资本充足率的工具,以应对资产的过快扩张,那么它们的信用状况或将面临风险。

1、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是无担保的,且原始期限最少在5年以上,因而次级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事实上,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表现都差强人意。如果我们也采用国际通常做法,即银行在偿还次级债后资本充足率如果无法达到监管的最低限就延期偿付,那么很多银行次级债券的偿还风险有可能会急剧增加。

2、商业银行之间互持次级债的系统性风险仍然存在。各行之间相互持有次级债虽然提高了单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银行体系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之间的这种相互持有是否仅是一个账面上的数字游戏,商业银行之间根本不需要发生实质性的资金转移。特别是这种相互持有可能引发的巨大系统性风险是不能忽视的。不论其中哪一家银行出现偿付危机,都可能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金融恐慌。

3、银行次级债券的发行在理论上有失败的风险。次级债券募集对象一般是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因其期限较长且不能转让,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是有限的,所以其利率的确定就需要科学合理的机制和办法,防止过高而加重自身的负担,过低而不被市场接受。应该说,次级债的定价其中有银行信誉、购买者和现阶段较为特殊的市场条件等原因。次级债的高成本是发债行必须考虑的,盲目发债会加重银行的负担而恶化银行经营状况。

三、通过增发股票补充核心资本过度股本扩张的风险

1、上市银行过分依靠在资本市场增发融资来补充资本金增大资本市场压力和风险。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言中说:“***府工作报告中还说过农业银行今年要上市,农业银行融资2,000亿,工中建交四个银行也需要6,100亿的资金,加起来已经超过8,000多亿,整个市场容量受不了。”

2、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由于管理不完善,已经成为场地和圈钱的地方。许多上市银行背靠国家这棵大树,在资本市场融资易如反掌。银行过分依靠资本市场融资来补充资本金将弱化资本对银行信贷扩张的约束力,进而彻底丧失资本充足率的作用。

3、急于引资潜存“恶意股东”入股风险,危害商业银行。由于大型银行的“挤出效应”和“马太效应”,使得一些位于欠发达地区、历史业绩较差的中小银行在吸引股东上面临压力。在资本充足率达标的硬性约束以及股东识别经验缺乏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大多存在急于引资的想法,一些民营企业借此机会进入并控制银行,给银行的经营管理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那种将银行作为企业融资平台的做法,更是让被控制的银行受伤不浅。

四、应对资本充足率不足应采取的措施

为避免商业银行因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而影响银行稳健经营的情况出现,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积极应对:

1、适度控制信贷资产增长规模。在国家加大货币投放时期,造成社会资金充裕,流动性过剩,使得银行存款增长较快。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很多都是股份制的上市公司,都以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和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为经营的最终目的。增大贷款投放、提高存贷利差的总量,就是增加收益和利润总量,因此银行都有着较强烈的信贷投放冲动,都选择了简单地扩大信贷资产规模,增加收益这一外延式的发展思路。而贷款投放增加,又加剧了社会资金的充裕程度,派生性存款增加,为进一步扩大贷款资产规模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其结果势必造成风险资产总量增加,增大资本充足率的分母,而缩减了原有的资本充足比率。在减缓资本充足率降低的主要方法就是适度控制风险资产(分母的总量)。

2、提高风险资产收益率水平。从目前情况来看,银行风险资产收益率并没有随其总量的增加而增长。各家银行都急于将贷款投放到规模大且质优的客户上,但该类客户数量毕竟有限,于是各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内部机构之间为争夺优质的大客户而展开激烈的竞争,加大营销费用的投入,同时以降低贷款利率吸引顾客,以不计成本的方式提高信贷市场的占有率,其最终结果是资产的增加并没有相应比例的增加盈利,单位资产收益率随着资本总量的扩大反而降低。盈利补充核心资本增长的速度远低于资产总量扩张的速度,造成银行越发展,风险资产总量越增长,资本充足率越低;银行利润总量越提高,银行就越缺钱,越需要通过从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和次级债券融资补充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这一怪现象。只有切实提高风险资产的盈利水平,才能在其增长的情况下,保持分子即核心资本增长量,从而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

银行是高负债的经营公司,自有资产占比很少,担负着高额的经营风险,资本充足率就是制约银行盲目扩张发展的关键阀门,时刻提醒银行发展扩张要以提高整体赢利率水平和增强抵抗风险能力为前提。

3、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从上市银行公布的经营年报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维持在2%~3%的较低水平,银行经营稳健,信贷资产质量普遍较高。但这些数据是建立在不断扩张的信贷资产总量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不良贷款增加被贷款总量的增加所稀释,贷款不良率之所以能够维持是因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量的增长速率基本持平。

从理论上看,资产的不良率与资本充足率是负相关关系,不良资产增加就需要银行拿出更多的盈利去满足不良资产预计损失的拨备提取,拿出更多的利润去消化需要核销的呆账贷款,从而减少了利润总量,减少了对核心资本的补充。因此,提高资产质量是提高盈利水平、有效增加和补充核心资本的重要因素。

4、提高非资产业务收入所占的比例。所谓非资产业务就是中间业务收入,提高不增加风险资产总量的收入占比。进一步扩大银行卡、POS业务、支付结算、保险、代客理财业务等资本占用低的中间业务的比重,高度重视信用卡和国际结算等发展潜力巨大、收益丰厚的中间业务领域,逐渐由低层次的代收代付向国债代销、基金托管等高附加值品种发展;努力创新资产证券化、资产转让业务等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积极拓展以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信托资产托管等高附加值的资产托管业务,并为发展基金管理、投资银行、参与设立货币市场基金等新兴业务创造条件,从而实现基本盈利模式从存贷差占绝对优势转向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加强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力度,提高收入水平和收入总量的占比,进而提升整个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模式,增加和充分挖掘内涵式经营之路,形成个性鲜明的、有独创性的商业银行,有效增加单位资产的盈利率,减缓和防止资本充足率的下滑。

5、大力发展风险权数低的资产业务。资本充足率的分母――风险加权资产是各种资产按风险大小的加权之和。当前,商业银行应调整风险资产的结构,大力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助业贷款以及个人理财等低风险权数的零售业务。因此,大力发展该类业务,避免通过价格竞争完成资产规模的发展任务,而盲目增加风险权数高的其他信贷资产。

6、建立有效的资本约束经营机制。商业银行应树立经济资本理念,充分认识到任何业务产生的风险都将占用资本资源,将短期盈利水平与长期盈利能力、质量、规模、收益与风险都结合起来,避免出现单纯追求市场占有率、资产投放总量排名的简单粗放的经营理念,逐步建立基于长期稳定的收益,而非单纯规模扩张的资本约束经营机制。

资本充足率篇6

【关键词】资本充足率;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

作为一种高负债经营的特殊企业,银行存在内在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因此,综合反映银行抵御各种风险能力的指标——资本充足率也就成为银行经营者与监管者关注的重心之一。1988 年《巴塞尔协议》中规定的 8%的最低要求已经成为国际标准,2004 年 6 月制订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更是将其确定为新框架的第一支柱。中国银监会也于 2004 年 2 月 23 日公布并于 3 月 1日开始实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其监管理念和要求基本与《巴塞尔协议》保持一致。目前,资本充足要求已经成为制约各国银行规模扩张的因素之一。

一、资本充足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的净资本额及其加权折算后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用以表明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它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考核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的重要监测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它的重要性:

1.资本充足率的高低代表着商业银行应付金融风险能力的大小,而金融风险在市场经济的多变环境中是客观存在的,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进步的过程中是不容易准确预测的。

2.一家好的银行不仅要谋求自我发展,更要有充分的自我约束,而资本充足率正是这种约束,即一定规模的资本金只能经营一定规模的业务量。

3.资本充足率对一家银行的国际活动、国际地位会有很大影响。国际评级机构通常把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评级的重要尺度,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家银行的国际金融活动能力。

4.资本充足率是对银行进行资本监管的有效工具之一。

二、资本充足率的改善途径

根据《商业银行充足率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充足率 =(资本一扣除项)/ (风险加权资产 +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因此 ,银行若要改善其资本充足状况 ,有两种途径:一是调整分子 ,即通过增加资本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如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和五年期以上的长期次级债券等;二是调整分母 ,即通过降低风险资产的规模来使其达到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如出售一部分贷款 ,或将高风险权重的资产转换成低风险权重的资产等。

三、实现资产证券化有效改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资产证券化是分母战略的主要方式,一旦银行实施了资产证券化,相应的证券化资产就可以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转出,从而达到改善银行资本。

(一)采取真实出售的破产隔离方式

与发起人的“破产隔离”是指证券投资者的收益将不受发起人破产风险的影响,即发行证券的风险严格限制在基础资产所固有的不确定性上,而将其与原始权益人的经营风险完全隔绝开来。在资产真实出售的情况下,证券化可以使资产转让者把证券化的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分离出去,同时确认出售的盈利或损失。面临资本充足率限制的银行,可以利用证券化减少资产数量,从而可以相对提高资本充足比率。同时,如果真实出售并未成立,而是将资产交易作为融资处理,则证券化资产将作为抵押品,保留在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中,发起人获得的资金作为负债处理,此时发起人的负债增加,资本充足率没有变化。可见,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基础资产“真实出售”给特别目的公司(SPV)的同时把基础资产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移出,变为风险系数为零的现金,在资本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总量,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总体上来讲,真实出售比担保融资而言,不仅能改善原始权益人的资产负债表,而且破产隔离的实现上也比担保融资更加彻底。但是界定真实出售还是担保融资却是一大难点。巴塞尔委员会指出,如果发起行承担着下列任何一项责任,则认为它并没有实现真实的出售:一是回购或交换任何资产;二是任何已售出资产的损失保留在出售方银行;三是支付已售出资产本息的任何责任(服务费除外)。这三类资产均应由银行的资本作为支持。

所以说,作为资本充足状况的改进手段,只有真实出售下的表外证券化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采取真实出售的破产隔离方式,才能实现证券化资产的表外化处理,从而实现该资产所对应风险的转移。可见,采取“真实出售”的破产隔离方式是实现资产证券化有效改善资本充足率的前提条件。

(二)严格遵循“经济实质”原则,实现风险的有效转移

“经济实质”原则是《巴塞尔Ⅱ》所规定的用来判断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是否实现了风险有效转移的最高原则。从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来看,在许多交易结构中,作为发起机构的银行都保留了不同程度的风险。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况,资产虽然在“法律”和“会计”意义上已经实现了真实出售,但就其“经济实质”而言,发起银行仍然保留了相当数量的风险。如果不为这部分风险计提监管资本,银行的资本充足性和经营的审慎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这也是《巴塞尔Ⅱ》的“资产证券化框架”为什么强调,监管者要根据交易的“经济实质”,而不仅仅是“法律形式”,来确定资本监管***策的原因所在。

银行作为被监管者,只有严格按照“经济实质”的原则去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才会实现改善资本充足率的目的。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在实行了资产证券化后,应保证对被转让的资产没有保留实际的控制,没有以提供信用增级、流动性便利等其他身份参与交易的其他环节,没有为证券化提供隐性支持。目前 ,在大多数资产证券化的设计中,都采用了将资产支持证券进行分层的信用增级手段, 即将证券分为优先级和次级证券,分别享有不同的受偿顺序。比较常见的资产证券化安排是,发起银行在交易之初将资产出售或转让出去了,但同时又持有以该资产为基础发行的次级证券。《巴塞尔Ⅱ》规定 ,如果银行持有最低级别的次级证券,即承担第一损失责任,就应当将其直接从监管资本中扣除,相当于为所保留的风险“一对一”地分配资本(Dollar - for -Dollar capital charge)。在某些情况下,这还可能导致发起银行比在证券化之前计提更多的资本。

(三)选择风险权重较大的优良贷款进行证券化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对各类资产赋予了不同的权重,除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外,其他各类资产均为100%。不考虑其他因素,仅考虑风险权重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显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贷款的证券化对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效果会相对不明显。所以,我国商业银行欲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改善其资本充足率,必须另辟蹊径。

1.积极开展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

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应收款是国外重要的证券化产品。与住房抵押贷款一样,汽车消费贷款也是一种与消费相关的分期付款式的金融资产。信用卡持卡人在发卡机构提供的信用额度内延迟付款和分期付款,就形成了对持卡人的应收款。以此作为支持发行证券进行的融资即为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 Credit Card Receivable-backed Securitization)。

尽管目前我国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应收款的绝对规模还较小,但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应收款的风险也逐步凸现。近年来,我国消费信贷的坏账率一路攀升,部分地区高达20%~30%,远远高于国际上的水平。随着贷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贷款风险分散要求的增加,这两类资产的证券化也必将逐步推开。

2.逐步推进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

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多为中长期贷款。从技术可行性的角度来看,公路、电厂等基础设施资产具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适合作为中长期贷款证券化的资产。而且国家开发银行的 ABS 试点就是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的典型,为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因此,银行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及现实环境,通过选择合适的证券化资产,来充分发挥资产证券化在提高流动性、增加资本充足率、以及低成本融资等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胜来,陈俊芳.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定价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 (6).

资本充足率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 提高 资本充足率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只有一家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也办理商业银行业务,且人民银行与财***的关系界定不明确,没有所谓的资本充足率一说。随着改革开放对银行的改革,中国逐步形成以人民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并存的银行体系,但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一直很严峻。2002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6%,除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8.2% 外,其余三家银行均低于巴塞尔8% 的监管标准。国家为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2003年底成立中央汇金公司向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入450亿美元的资本金,2005年4月为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这一举措大幅提升了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分别达到12%、8.6% 和9.1%。

但是近年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快速扩张,资本充足率却逐年下降,同时随着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像《巴塞尔协议Ⅲ》草案这样提高现有商业银行资本充率标准的进程也逐步加快。因此,分析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因素,寻找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对我国商业银行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因素

资本充足率是自有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自有资本是资本充足率的分子项,对资本充足率起到正向影响作用,而作为资本充足率分母项的风险资产则起到负向作用。

(一)分子项的影响

资本充足率的分子项是银行的自有资本,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构成,增加自有资本就可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加附属资本可以发行金融债券或可转换债券,但作用比较有限,核心资本的来源主要是发行普通股和提高留存利润。上市募股筹资是在既可以筹集大量资本又可以改善资产质量,成为提高资本充足率最有效的方式,我国自2004年以来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助推上市就大幅提升了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此外,提升银行盈利能力,积累留存利润,增强内部融资额度也是增加核心资本的途径。

(二)分母项的影响

提高资本充足率,除了要提高自有资本外,还要减少加权风险资产,即减少分母项。风险加权资产根据相应的评级确定风险权重,进行加总得到。减少风险加权资产则要多开展风险权重较低的业务优化业务结构、加快处理和剥离不良资产。针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状况,我国银行业中间风险业务开展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现阶段处理不良资产是重中之重。

三、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一)内部融资

上面提及的增加分子项的正向影响,提高留存利润进行内部融资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之一。相比外部融资,内部融资存在着融资规模小,注重银行的逐年积累等特点,但内部融资是增加资本金最廉价的方法,因为节省了上市融资所花费的各项成本费用,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防止股东权益被稀释,影响股东控制权。

(二)外部融资

1.国家注资。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状况,国有商业银行是国有控股的,应首先考虑代表国家所有权的国家财***注资。随着近些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从财***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国家财***潜力很大,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缺口比较大,不可能一次性补足,可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来筹集资金。

资本充足率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 提高 资本充足率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只有一家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也办理商业银行业务,且人民银行与财***的关系界定不明确,没有所谓的资本充足率一说。随着改革开放对银行的改革,中国逐步形成以人民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并存的银行体系,但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一直很严峻。2002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6%,除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8.2% 外,其余三家银行均低于巴塞尔8% 的监管标准。国家为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2003年底成立中央汇金公司向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入450亿美元的资本金,2005年4月为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这一举措大幅提升了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分别达到12%、8.6% 和9.1%。

但是近年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快速扩张,资本充足率却逐年下降,同时随着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像《巴塞尔协议ⅲ》草案这样提高现有商业银行资本充率标准的进程也逐步加快。因此,分析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因素,寻找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对我国商业银行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因素

资本充足率是自有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自有资本是资本充足率的分子项,对资本充足率起到正向影响作用,而作为资本充足率分母项的风险资产则起到负向作用。

(一)分子项的影响

资本充足率的分子项是银行的自有资本,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构成,增加自有资本就可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加附属资本可以发行金融债券或可转换债券,但作用比较有限,核心资本的来源主要是发行普通股和提高留存利润。上市募股筹资是在既可以筹集大量资本又可以改善资产质量,成为提高资本充足率最有效的方式,我国自2004年以来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助推上市就大幅提升了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此外,提升银行盈利能力,积累留存利润,增强内部融资额度也是增加核心资本的途径。

(二)分母项的影响

提高资本充足率,除了要提高自有资本外,还要减少加权风险资产,即减少分母项。风险加权资产根据相应的评级确定风险权重,进行加总得到。减少风险加权资产则要多开展风险权重较低的业务优化业务结构、加快处理和剥离不良资产。针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状况,我国银行业中间风险业务开展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现阶段处理不良资产是重中之重。

三、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一)内部融资

上面提及的增加分子项的正向影响,提高留存利润进行内部融资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之一。相比外部融资,内部融资存在着融资规模小,注重银行的逐年积累等特点,但内部融资是增加资本金最廉价的方法,因为节省了上市融资所花费的各项成本费用,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防止股东权益被稀释,影响股东控制权。

(二)外部融资

1.国家注资。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状况,国有商业银行是国有控股的,应首先考虑代表国家所有权的国家财***注资。随着近些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从财***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国家财***潜力很大,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缺口比较大,不可能一次性补足,可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来筹集资金。

2.公开上市。银行上市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没有偿还期限,不需要偿还本金,这部分资本可以相对稳定地留在银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上市融资是商业银行扩大资本规模, 特别是筹集长期、稳定资本的基本途径之一。从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成功上市到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上市,我国银行股份制改革在几年内初见成效。商业银行通过上市获得大量充足的自有资本,2010年我国银行业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融资,16家上市银行中的14家募集资金超过3400亿元,从而使资本金得到有效补充。中国银监会2011年2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大幅提升,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2%。

3.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和可转换债券。此种方法从增加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入手,目前我国居民和企业的资金充裕,潜在购买力较大,债券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投资者和投资机构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可转换债券

利息成本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可转换债券占附属资本的比例没有限制,银行可利用可转换债券的灵活性调整资本金。但是债券是需要到期偿付本金,定期给付利息的,因此商业银行须要合理安排债券的期限和利息。

(三)处理不良资产

由于历史制度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高,不良贷款余额大,造成风险资产过高,资本充足率低下。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家的支持下经过几轮的剥离,成功将不良资产率降到一定范围内。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我国银行业制度不完善,加之银行本身内部制度上的缺陷,不良资产余额也不低,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 加快对之前坏账、呆账的核销,同时有必要进行深层次改革,在银行资产管理时切实建立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力求从根上改变不良贷款形成机制,从而减少风险资产数额。

参考文献:

[1]夏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几点思考.《商场现代化》,2009;1

[2]韩吉茂.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因素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3]赵雨洁.试析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时代金融》,2008;6

[4]洪菲.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现实途径.《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7

资本充足率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 提高 资本充足率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只有一家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也办理商业银行业务,且人民银行与财***的关系界定不明确,没有所谓的资本充足率一说。随着改革开放对银行的改革,中国逐步形成以人民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并存的银行体系,但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一直很严峻。2002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6%,除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8.2% 外,其余三家银行均低于巴塞尔8% 的监管标准。国家为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2003年底成立中央汇金公司向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入450亿美元的资本金,2005年4月为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这一举措大幅提升了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分别达到12%、8.6% 和9.1%。

但是近年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快速扩张,资本充足率却逐年下降,同时随着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像《巴塞尔协议ⅲ》草案这样提高现有商业银行资本充率标准的进程也逐步加快。因此,分析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因素,寻找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对我国商业银行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因素

资本充足率是自有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自有资本是资本充足率的分子项,对资本充足率起到正向影响作用,而作为资本充足率分母项的风险资产则起到负向作用。

(一)分子项的影响

资本充足率的分子项是银行的自有资本,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构成,增加自有资本就可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加附属资本可以发行金融债券或可转换债券,但作用比较有限,核心资本的来源主要是发行普通股和提高留存利润。上市募股筹资是在既可以筹集大量资本又可以改善资产质量,成为提高资本充足率最有效的方式,我国自2004年以来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助推上市就大幅提升了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此外,提升银行盈利能力,积累留存利润,增强内部融资额度也是增加核心资本的途径。

(二)分母项的影响

提高资本充足率,除了要提高自有资本外,还要减少加权风险资产,即减少分母项。风险加权资产根据相应的评级确定风险权重,进行加总得到。减少风险加权资产则要多开展风险权重较低的业务优化业务结构、加快处理和剥离不良资产。针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状况,我国银行业中间风险业务开展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现阶段处理不良资产是重中之重。

三、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一)内部融资

上面提及的增加分子项的正向影响,提高留存利润进行内部融资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之一。相比外部融资,内部融资存在着融资规模小,注重银行的逐年积累等特点,但内部融资是增加资本金最廉价的方法,因为节省了上市融资所花费的各项成本费用,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防止股东权益被稀释,影响股东控制权。

(二)外部融资

1.国家注资。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状况,国有商业银行是国有控股的,应首先考虑代表国家所有权的国家财***注资。随着近些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从财***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国家财***潜力很大,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缺口比较大,不可能一次性补足,可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来筹集资金。

2.公开上市。银行上市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没有偿还期限,不需要偿还本金,这部分资本可以相对稳定地留在银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上市融资是商业银行扩大资本规模, 特别是筹集长期、稳定资本的基本途径之一。从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成功上市到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上市,我国银行股份制改革在几年内初见成效。商业银行通过上市获得大量充足的自有资本,2010年我国银行业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融资,16家上市银行中的14家募集资金超过3400亿元,从而使资本金得到有效补充。中国银监会2011年2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大幅提升,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2%。

3.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和可转换债券。此种方法从增加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入手,目前我国居民和企业的资金充裕,潜在购买力较大,债券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投资者和投资机构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可转换债券

利息成本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可转换债券占附属资本的比例没有限制,银行可利用可转换债券的灵活性调整资本金。但是债券是需要到期偿付本金,定期给付利息的,因此商业银行须要合理安排债券的期限和利息。

(三)处理不良资产

由于历史制度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高,不良贷款余额大,造成风险资产过高,资本充足率低下。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家的支持下经过几轮的剥离,成功将不良资产率降到一定范围内。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我国银行业制度不完善,加之银行本身内部制度上的缺陷,不良资产余额也不低,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 加快对之前坏账、呆账的核销,同时有必要进行深层次改革,在银行资产管理时切实建立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力求从根上改变不良贷款形成机制,从而减少风险资产数额。

参考文献:

[1]夏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几点思考.《商场现代化》,2009;1

[2]韩吉茂.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因素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3]赵雨洁.试析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时代金融》,2008;6

[4]洪菲.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现实途径.《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7

[5]郭琼琼.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及其提高途径.《时代金融》,2008;5

资本充足率篇10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率 巴塞尔协议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资本的充足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层银行的经营状况和业务发展。根据《巴塞尔协议》,我国规定城市商业银行必须达到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是: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的资本总额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不低于4%。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达标的还只是小部分,而且即使是能够达标的城市商业银行,其资本充足状况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现状

1.我国城商行资本充足率现状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自建立的十多年以来就普遍存在着资本充足率低下的问题。在银监会成立以前,资本充足率最高的不到5%,低的为负数,普遍的为2%左右,远低于8%的基本要求。

随着中国银监会的成立和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城商行的资本充实状况有了一些改观。根据中国银监会2007年1月披露的数据,截至2006年12月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由银监会组建前的-2%左右上升到目前的8.5%,这一数据也比2006年三季度末时高了两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更是远超银监会8%的最低要求,为12.87%;宁波市商业银行达到了11.01%。但在全国116家城商行中未达标的仍有66家,有17家资本充足率为负数,极少数在-10%以下。

2.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现状存在的问题

尽管城商行目前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已达到了银监会规定的最低标准,但是仍然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资本充足率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基本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

我国大部分城商行没有制定“资本金、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管理办法,没有指定资本充足率管理的操作规程或者操作实施细则,以规定资本的投入、转让、转让管理、分配,以及转增资本等方面内容具体办理过程的手续。而且资本的投入与转让的手续不合规范,存在法律风险隐患。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与股东签定入股协议书,股份转让协议的内容不完善,缺少城市商业银行是否同意该股权转让的内容,并且转让的手续不合规范,转让协议书不是转让双方的签字签章,而是商业银行支行的盖章,存在法律风险隐患。

(2)授权授信制度不尽落实

城市商业银行总部对分支机构经营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约束与管理,对内控机制和风险的管理以及执行中央银行金融方针***策的检查较少。内部授权授信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城市商业银行仅有总部对支部的授权,没有对各职能部门的授权和支行对业务科室的授权,多数城商行对客户没有统一的授信制度。

(3)稽核体制尚须完善

从总体上看,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仍然相当薄弱,更谈不上强有力的内部稽核体制。一些城商行的内部稽核部门没有起到查错防漏,纠正违规,控制风险的作用。内部稽核部门在本行行张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地位不超脱,处罚权有限,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不严格要求执行内控制度的行为,还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

(4)没有形成良好的资本补充机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资本金补充方面缺乏大量资金支持,主要的补充渠道包括发行次级债券,可转让债券,以及上市等,但这些方式都不能长期解决补充资本金的问题。对于次级债券来说,其发行要受到核心资本充足率的限制,而且它的纯债务性质决定了它最终还是要被偿还,因此始终不能成为资本金补充的长效方法。对于可转换债券来说,同样要受到发行条件和比例的制约,每一次发行可转换债券大约只能满足一年左右的发展需求。上市的确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但上市融资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一方面受限于城商行的资本结构,另一方面限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容量,上市并不能解决所有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问题。

二、城商行资本充足率现状的成因分析

1.历史原因

我国的城商行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继成立,大多数城商行脱胎于原来的城市信用社,在建行初期忙于处理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确立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等而顾不上及时增资扩股,有的因全行业资本金大面积不足,淡化了及时补足资本金的紧迫感,也有的因募股受挫颇多,在增资规模和时效上不尽人意,致使多数城商行资本金配比未能跟上资产扩张步伐。

2.风险控管不力使资本充足率受到影响

在城商行建行初期,有的行因市场趋势判断失误,对行业风险分析不够透彻,或者对借款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掌握不准,造成了不良资产的增多。有的因在筹建期间接盘的资产中有部分隐性不良资产滞后暴露,也给城商行造成了一定的资产损失,这些已经形成或潜在的资产损失,减少了银行经营利润,削弱了企业积累能力,直接或间接的压低了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

3.资产结构不合理

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占的比例过大,另一方面是信贷资产的集中度过高,这两方面问题均会增大银行的风险权重,从而消耗更多的资本,尤其是信贷资产过于集中,由于城商行的资本金规模本身就小,信贷过于集中将直接大幅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我国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最大客户贷款额占净资产的比重和前10位客户贷款额占净资产的比重都远远超过风险集中度管理的要求(警戒线分别为10%和50%)。

三、资本充足程度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

资本金的充足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状况,它对城商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是城商行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之前,城商行资本的充足是法人银行机构继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业务管理之后,保护存款人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可用以最后破产清算、清偿债务,是银行最后的流动性。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对维护公众对城商行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其大小及变化不仅能够反映单个银行的风险情况,而且可以度量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是判断一国金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

2.提供了风险度量工具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上讲,银行本质是通过管理风险而获益的金融中介,风险管理是银行的生命线。城商行的资产经营必然产生风险,最低资本充足率标准要求城市商业银行从事任何一项资产业务都应根据其风险权重,保证有相应的资本来覆盖风险。因此通过科学的风险权重设置计算出的资本充足率指标能够反映城商行经营风险的大小,它不仅能体现单项业务风险,而且还可体现整体资产业务组合风险,从而克服风险的长期性、滞后性和隐蔽性问题。

3.资本充足是推进城商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根本动力

现代企业理论表明,资本所有者――股东是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拥有和行使主体。在城市商业银行经营中,股东行使自身权益以及获取投资回报,必须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设置和运作来实现,即通过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安排来实现。如果没有来自资本所有者方面实现自身权益的内在要求,就谈不上城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

四、提高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对策措施

既然城商行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我认为需要从经营理念、内控调节等多方面综合努力,才能有效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1.牢固树立银行资本金的经营理念

我国银监部门规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不得低于8%,并将这一要求贯穿于商业银行的设立、持续经营,直至市场退出的全过程。资本充足率已成为银行经营的基本要求和监管重点,为实现业务发展,机构增设与跨区经营,避免在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运用等方面受到制约,城商行必须根据业务经营状况及时补足资本充足率,依据经营业务发展规则建立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

2.积极调整业务发展结构

资本充足率的分母――风险加权资产是各种资产按风险大小的加权之和。当前城商行应该在规章制度允许下大力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理财等低风险权数的零售业务;进一步扩大银行卡、业务、支付结算、保险、代客理财业务等资本占用低的中间业务的比重,高度重视信用卡和国际结算等发展潜力大、收益丰厚的中间业务领域,逐渐由低层次的代收代付向国债代销、基金托管等高附加值品种发展;努力创新资产证券化、资产转让业务等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积极拓展以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信托资产托管等高附加值的资产托管业务,并为发展基金管理、投资银行、参与设立货币市场基金等新兴业务创作条件,从而实现基本盈利模式从存贷差占绝对优势转向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

3.争取上市和增资扩股补充股本金

仅靠内部利润留成进行资本积累还不能满足资产快速增长对资本的需要,为此城商行还应通过上市和上市和增资扩股积极进行股本金筹集。

2004年10月,西安市商业银行引入加拿大丰业银行的外资;同年末;澳洲联邦银行成功收购济南商业银行11%的股权;2006年12月21日,重庆商行与国际凯雷投资集团,香港大新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出售24.9%的股份;2007年7月19日,南京市商业银行和宁波市商业银行在上海A股;同年9月,北京市商业银行也成功上市;上海、杭州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准备上市。

通过上市和增资扩股,城市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筹集到充足的资本金,降低风险资产数量,同时还能缓解资本金不足的问题。2003年12月,银监会颁布《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将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最高比例由以前的15%提高到20%,为城商行吸引外资提供了更大空间,也使城商行有更多的机会扩充资本,改善资本数量,提高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问题贯穿于城市商业银行设立、持续经营、市场退出的全过程,它对城商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并且随着城商行业务范围的逐步扩大,风险成因和表现复杂化,资本充足率在银行发展中的重要性还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商业银行保持稳定性,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自身持有的资本水平、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以及资产组合的风险状况。保持城商行合理的资本充足率,对减少不良资产,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纪建 张学英: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比较.海南金融,2006年第3期

[2]林晓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对策研究.银行管理,2006年第5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资本充足率10篇

学习

资本投资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投资10篇,内容包括资本投资的最新方案,如何查找资本投资的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经济增长速度在相当程度上是民间资本拉动的,投资的贡献十分突出,民间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学习

档案法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法10篇,内容包括档案相关知识100条,档案法人民日报。甲骨文以后,一是出现了在青铜器上铸的铭文,成为吉金文字,简称“金文”,又称“钟鼎文”;二是刻石文字出现了,其最有档案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的是“石鼓文”记述了秦王游猎的

学习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篇,内容包括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认识和理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有效办法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这种机构属于国家直接进行监管的机构,所以,在该机构的运行状况

学习

组织生活会工作方案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组织生活会工作方案模板,内容包括开展组织生活会模板,组织生活会方案的范文。三、实施步骤按照《关于印发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15号文件,各社会组织遵循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民***部门的指导下,按照以下步骤

学习

注册资本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注册资本10篇,内容包括注册资本低的说明如何写,注册资本怎么写才好。***发文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中指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

学习

垄断资本主义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垄断资本主义10篇,内容包括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当代特点。这些文化的,人情味儿的,让人觉得活的像人而不是机器。我是以IT为业的人,毕业后一直做微软的产品,谈到垄断,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微软那场官司,最后它是输了,直到

学习

档案查询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查询10篇,内容包括档案目录汇总,档案查询系统。答:《工作规定》是在检察机关为遏制贿赂犯罪、促进诚信建设而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大发展的背景下出台的。从2006年1月1日起检察机关开展行贿犯罪档

学习

高工论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高工论文,内容包括高工发表几篇论文,高工论文推荐。20世纪70年代以来,频频发生的重大工业事故已严重影响了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生产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相继出现了“重大危险(majorhazard)”、“重大危险

学习

个人档案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档案10篇,内容包括个人档案电子版怎么写,个人档案清单大全。第二,从历史上、法律、职能、行***等角度,对档案文件,资料进行筛选、签定和保管,切实合理的运用来源原则,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或原有联系)第三,档案工作者在进行

学习

控制变量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控制变量10篇,内容包括控制变量一般选取多少个,控制变量指导方法。(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装配实训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装配实训总结,内容包括装配工实习报告总结,装配设备的完整过程实习月报。首先之前培训完安全培训的时候,对塔机的了解还是很浅的一个概括,甚至从来没有近距离接触过塔机部件。这次的培训使我们认识了大部分零件以及大型部件的

学习

资本金比例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金比例10篇,内容包括资本金比例计算公式,资本项目资本金比例怎么算。项通知如下:一、*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按以下规定执行:钢铁、电解铝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40%。水泥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5%。煤炭、

学习

档案袋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袋10篇,内容包括档案袋目录封面,档案袋的资料有哪些。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活动记录、测验、问卷调查、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持续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试***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结果。它

学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0篇,内容包括资产资本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案例分析。摘要:以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指出顾客资产计量模型中应该考虑顾客信用因素的必要性,并将其导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建立计量模型的必然要求

学习

资本投资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投资10篇,内容包括资本投资的最新方案,如何查找资本投资的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经济增长速度在相当程度上是民间资本拉动的,投资的贡献十分突出,民间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学习

注册资本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注册资本10篇,内容包括注册资本低的说明如何写,注册资本怎么写才好。***发文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中指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

学习

垄断资本主义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垄断资本主义10篇,内容包括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当代特点。这些文化的,人情味儿的,让人觉得活的像人而不是机器。我是以IT为业的人,毕业后一直做微软的产品,谈到垄断,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微软那场官司,最后它是输了,直到

学习

资本家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家10篇,内容包括资本家成长经历,资本家的故事推荐。其实,他们不应当挂笔。从“资本家”解雇“知本家”这一现象中,有更多的话要说。其中,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这个古老的话题。社会上有三种资源:***治资源、经济资

学习

研发费用资本化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研发费用资本化10篇,内容包括研发费用资本化及案例研究,研发费用资本化账务处理。现阶段,我国并未将研究开发费用分为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而是笼统的作为开发费用,并将其在发生当期确认为期间费用,这很好的遵从了稳健性原则。但

学习

资本积累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积累10篇,内容包括资本积累的真实案例,资本积累过程怎么写。1.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的概述1.1马克思简单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简单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的第一部分,属于马克思《资本论》第七篇的第一章。马

学习

银行资本充足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资本充足率10篇,内容包括银行近十年资本充足率,银行资本充足率公式。1.1引入银行资本充足率概念银行资本可以简单的从公认会计原则上定义为:累计计算的银行总资产与银行总负债的账面价值之差,即银行的净值。根据《巴塞

学习

君联资本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君联资本10篇,内容包括君联资本投入多少钱,君联资本最新***策。康毅判断,在这样一个资本与行业互动越来越密切的时代,优秀的企业通过不断的并购整合,强者恒强。而另一些有创新的企业和业务模式收到资本的支持后也更有机会脱颖